中医药健康旅游

2024-07-17

中医药健康旅游(共11篇)

中医药健康旅游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中医药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 国家在一些相关文件中重点指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产业, 整合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资源, 发挥中医药优势, 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1,2]。2013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更将中医药与中华书画、京剧相提并论, 强调中医药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3]。

皖南区域, 即泛徽州地区, 不同学者认可的具体区域不太相同, 本文中指安徽省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区。其行政区域包括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黄山六市, 面积约占全省的28.6%, 人口约占全省的18.4%, GDP约占全省的30.7%[4];地处亚热带,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人文活动历史悠久, 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是安徽省的旅游中心和旅游业支柱。同时, 其具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 也是新安医学文化的发源地, 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交相辉映, 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优势。然而, 与国内其他相对成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相比,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目前处于何种阶段, 发展近况不明确, 据此笔者通过对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探讨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对策, 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并为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对象及内容

对皖南六市 (黄山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 的卫生旅游行政部门、相关旅游风景区、中医药医疗服务机构、中医药文化基地、相关专家以及随机旅游消费者进行走访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概况、中医药旅游与整体旅游业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医药旅游消费市场情况。

1.2 调研方法

从我校同学中征集志愿者, 挑选出50名调研人员, 经过专业培训后以利用暑期“三下乡”、暑期见习等社会实践机会, 深入地开展调研活动。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提问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三种形式。制定《关于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访谈提纲》与《关于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的调查表》。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调查表经过复核后, 采用Excel 2007系统建立数据库, 进行同步双份录入。数据录入和核查工作完毕后,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调研结果

通过走访皖南六市 (黄山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 的卫生局、旅游局, 收回有效访谈记录25份, 调查中医药医疗服务机构68所 (二甲以上中医医院10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所) , 调查旅游消费者共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51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3%。

2.1 皖南地区中医药旅游资源概况

通过对皖南地区生物景观、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景观的调查, 结果见表1。

2.2 中药资源与中药现代化生产基础情况

皖南区域中药资源丰富, 具有种类多、储量大、药用成分高等特点。调查发现, 矿物药有琥珀、钟乳石、紫石英等。蕲蛇、鹿茸、熊胆、穿山甲仅分布于该区, 是安徽省重要的动物药资源;祁术为该地区特产药材;前胡、乌药、黄精、魔芋、菊花、丹皮、宣木瓜等20多个品种也都是该区的优势药材。另外, 有较多珍稀名贵药材, 如植物类:灵芝、紫芝、石耳、破茎松萝、榧、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银杏、木莲、厚朴、黄连 (四川引种) 、短萼黄连 (野生) 、八角莲、杜仲、祁术、祁门贝母、七叶一枝花、仙茅、盘龙参、滴水珠和石斛等;动物类:蕲蛇、金钱白花蛇幼蛇、龟、鳖、水貂、猕猴、金钱豹、云豹、梅花鹿、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水獭、狗 (狗宝) 和牛 (牛黄) 等。

皖南区域形成了一定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础。调查发现皖南区域有南陵县丫山皖南中药材种苗示范、歙县的贡菊基地GAP药用植物基地, 贵池棠溪梅花鹿养殖厂、蕲蛇养殖基地以及珍珠养殖药用动物基地等一大批中药基地;有铜陵牡丹、歙县贡菊、宣城木瓜宁国市“宁前胡”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书以及以石台县“山茱萸之乡”、旌德县“灵芝之乡”等一批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以芜湖的通化金马张恒春药业、黄山的天目山药业、安徽精方药业有限公司、桂龙药业 (安徽) 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 并且依托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基本形成从药品、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 从原料、片剂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 同时也形成了产品由单一的原材料或者药品至保健品、药膳、化妆品、护理用品等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模式, 逐步覆盖了原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

2.3 新安医学与中医药健康旅游

发源于皖南区域的新安医学以历史悠久、医家众多、医著宏富著称于世。资料记载的新安医家达800余人, 其中在医学史有影响的医家达600多人, 其中汪机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 吴谦被列为清朝四大医家之一;撰集编著医籍约729种。当前, 新安医学中的许多特色专科, 如西园郑氏喉科、祁门胡氏骨伤等仍享誉省内外。新安医学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2006年新安医学入选第一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调查发现在黄山市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地区中有部分新安医学旅游因素。皖南区域以新安医学为积淀, 正在构建现代中药、养生文化旅游、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三大体系, 包括休宁的黄山养生之都项目、中国道教养生园、池州安徽亚旅仙寓山养生度假区项目、黄山幸福新世界养生度假项目、宁国白云山国际养生休闲度假区项目、旌德县“中国灵芝养生旅游度假村”、大王山乡村养生休闲度假区、黄山市“中国黄山新安医药文化博物园”项目等, 但缺乏相应的旅游集聚地和旅游中心。

2.4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与旅游产业比较

皖南区域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初步完善形成了以观光旅游为基础, 文化旅游为特色, 休闲度假为重点, 专项旅游为延伸的整体结构;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形成了以黄山、九华山、方特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群, 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群, 以黄山旅游集团、九华山旅游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群。同时, 调查发现:皖南区域旅游产业中涉及中医药因素较少, 中医药健康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2.5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市场情况

2.5.1 多数旅游消费者缺乏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了解

中医药健康旅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调查发现, 仅有1.0%的人表示非常了解中医药健康旅游;5.0%的人了解;18.9%一般了解;有48.1%的人不了解;27.0%非常不了解。由此可见, 虽然部分地区或单位已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 但是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数消费者缺乏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了解。

2.5.2 多数旅游消费者有中医药健康旅游意愿

此次调查中, 33.2%的人有异地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经历, 其中, 愿意为一次中医药健康服务支付5 000元以下的占82.1%, 结果显示:多数旅游消费者有中医药健康旅游意愿 (见表2) 。

2.5.3 绝大多数消费者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中医药养生保健游最受欢迎

在消费者对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态度方面, 调查发现, 有46.0%的人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仅有4.1%的人不支持或非常不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消费者支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 同时有37.8%的人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中医药健康旅游 (见表3) 。

[n (%) ]

3 安徽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具有客观存在的优势:富集的、多样的旅游资源, 独特的中医药资源;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不断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需求, 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市场广阔。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3.1 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

皖南区域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创新思路等相关基础方面的研究较少, 中医药资源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发展以及现存的遗迹开发与利用不足。例如, 新安医学是早期安徽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 但新安名医故居与现存及其相关的中医药生产、贸易、文化等相关的古迹与活动开发不足, 关于新安医学古代医药学遗址、名医故居的整理与开发可谓凤毛麟角, 与其历史地位相比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 中医药优秀文化的生产力和影响力还远未发挥出来。

3.2 尚未形成完整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集群优势

纵观皖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开发模式单一, 特色性不足, 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状况, 布局分散, 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因此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此外, 皖南区域至今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中医药资源产业园区, 虽然有部分企业单位构建有中医药园区, 但是大都具有不突出、地域同构化问题较多、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单位所经营的旅游产品并未涉及中医药健康旅游这一线路。整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呈现资源零散状态, 缺乏系统联系与规划。

3.3 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属于新兴产业, 目前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 在努力探索中, 尚未形成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的机制和模式, 缺乏中医药健康旅游所需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例如:有些中医药服务人员外语沟通能力不足, 旅游服务知识欠缺;有些旅游行业人员则缺少中医药方面的知识。

3.4 中医药资源推广存在障碍

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许多国家、地区的政府和民众不能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在国外许多国家尚未立法, 不受法律的保护。中医药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医药不能进入药典和医疗保险支付目录,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推广。

3.5 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缺失

目前,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刚起步, 尚未制定行业规范, 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相关立法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中医药健康旅游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长远、有序发展需要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扶持, 而目前皖南区域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皖南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针对皖南区域目前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 深层次挖掘开发中医药资源并加强研究和保护

皖南区域是新安医学、徽州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上孕育了众多著名医家。因此, 应对皖南各地中医药资源进行摸底调查, 包括中医药资源相关的文化古迹的考察、传统中医药地方风俗民情的考证与开发利用研究、近代中医药贸易故址与文化研究、知名中医药种植基地、企业与医院文化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等。

4.2 整合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资源, 突出特色, 差异化发展

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集中医药资源、旅游资源或活动及健康服务业为一体的服务产业, 涉及中医药相关机构、酒店、翻译、餐饮、保险、旅行杜、旅游景区等多个利益相关方面, 辐射范围广。加强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横向联结, 整合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产业, 从而形成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以经济为中心、面向市场, 依托新安医学、徽州文化中医药特色资源优势, 根据各地的基本情况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品牌。

4.3 重视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人才建设, 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人力资源是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 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才培养上,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培训机构, 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三是构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四是搭建中医药人才交流平台, 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

4.4 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宣传推广, 深化金融合作, 提高知名度

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刚起步,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其缺乏了解。这从侧面反映出宣传力度不够, 因此要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一是开发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二是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推广平台;三是形成品牌。同时, 也应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将中医药资源相关的产业与资本进行有效对接, 为投融资双方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确保区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快速发展。

4.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市场引导, 支持中药健康旅游发展

有关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相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重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 加强市场引导。要认识到支持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开展, 有利于中医药随着旅游业的流动而提高产品知名度, 有利于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摘要:目的:了解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 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并为中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依据。方法:对皖南六市的卫生旅游行政部门、相关旅游风景区、中医药文化基地、相关专家以及旅游消费者进行走访与问卷调查。结果:皖南区域中药资源丰富, 形成了一定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础;新安医学为中医药健康旅游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和历史基础;中医药健康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中优势不凸显;中医药健康旅游消费市场前景良好, 需求度较高, 但缺少开发与引导机制。结论: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基础厚实, 可行性强, 前景广阔, 但现阶段发展状况欠佳, 没有形成成熟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链。可从相关政策、研究与保护、整合资源、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皖南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10-14.http://www.gov.cn/zwgk/2013-10/14/content_2506399.htm.

[2]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8-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3]孙光荣.读懂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医观[N].中国中医药报, 2014-9-28.

[4]《安徽统计年鉴—2014》[EB/OL].http://www.ahtjj.gov.cn/tjj/web/tjnj_view.

中医药健康旅游 篇2

妇女保健工作,是全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特点。除注意一般卫生外,还须重视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以预防和减少妇女疾病的发生。

中医妇女保健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对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妊娠的诊断和妊娠用药原则等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最早的药物学文献《神农本草经》,论述了不少妇产科的常用药物,如“当归”主妇人漏下绝子。“紫石英”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漏芦”主下乳汁等等。南齐褚澄云:“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主张节欲与节制生育,以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唐代《产宝》对妊娠、难产、产后的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产后血晕的急救方法均有论述,足为后世医学法则。中医护理在妇女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功效。

一、中医妇女保健要则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妇女在经、孕、产、乳期间,易耗阴血,使机体处于血不足而气偏有余的状态。此时,机体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以及冲、任、督、带损伤的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经、带、胎、产诸病。因此,中医妇女保健护理,重在气血调护、脏腑功能调护、情志调护与饮食调护。

(一)气血调护气血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妇女“以血用事”,血为妇女之本,血赖气行。稍有感触,即可导致气血失调为患。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而产生经、带、胎、产诸疾。因此,调理气血在妇女保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病主要在气者,根据气虚、气陷、气郁、气逆之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虚者补之,陷者举之,郁者散之、行之,逆者降之、平之。病主要在血者,根据血虚、血瘀、血寒、血热之分,分别运用补、消、温、清四法。通过调理气血,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盛,则邪毒难侵,妇体自安。

(二)脏腑功能调护由于妇女经、孕、产、乳数伤于血,使阴血不足,阳气偏盛,易导致肾、肝、脾脏腑功能失常。因此在妇女保健中,宜依据辩证施护原则,正确运用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等法则,调整与恢复妇女机体的功能。凡肾阴不足者,宜滋肾养阴,肾阳不足者,宜温肾补肾。凡肝失条达,肝气郁结者,宜疏肝解郁。肝郁化火者,宜舒肝清热。肝失濡养,宜滋阴养肝。肝阳上亢者,宜养血柔肝,育阴潜阳。凡脾胃虚弱,化生之源不足者,宜调和脾胃,以资化源。脾胃不和,胃气上逆者,当辨其寒热,或清热降逆,或温中降逆。根据妇女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还要分别重视肾、肝、脾三脏的作用。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多责之于肾,中年期重在调肝。经断之后,气血皆虚,重在健脾。五脏安和,则经脉流畅,可保身体无虞。

(三)情志调护妇女诸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尤其是过度的忧、怒、悲、恐,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如郁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而郁结横逆,可致月经失调、痛经、行经吐衄等。忧思伤脾,脾气耗损则气血生化和统摄等功能受累,可致月经失调、闭经、崩漏、阴挺等。悲哀伤肺,肺主气,气虚则血行不畅,可致月经不调诸证。恐伤肾,肾失闭藏,则冲任不固,可致经、带、胎、产等病证。此外,情志不畅还可加重原有病证的病情。故妇女保健,应特别重视精神护理,经常观察病人情志变化,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说理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方法。消除其心理上的压力,通过谈心、释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脏腑、气血功能恢复。

(四)饮食调护饮食是精气津液血脉的重要来源,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濡养的源泉。历代医家十分重视饮食调养对妇女保健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主张治病当论药功,养病多用食补。根据妇女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应遵循辩证施护原则,进行科学的饮食调护。特别要注意,一是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使脾胃运化功能处于常态,“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二是饮食平衡。饮食偏嗜或偏废易导致营养成分失调。三是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四是饮食讲宜忌。《金匮要略》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如行经期忌食生冷,否则易患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疾患。妊娠期或哺乳期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燥火食品,以免乳儿上火生疮。更年期,多见于肝肾阴虚甚或阴虚火旺,所以在此期内适宜吃些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补血,滋阴降火的饮食。忌食辛辣香燥、耗伤阴液的饮食,并忌食肥甘厚味,及炸、烤、炒、爆的温热助火食品。肝肾阴虚者,宜食木耳、桑椹、山药、黑芝麻、甲鱼、淡菜等。阴虚阳亢者,适宜食鸭肉、牡蛎、海参等。心肾不交者,适宜食莲子肉、酸枣仁、百合等。脾肾阳虚者,适宜食羊肉、狗肉、栗子等。日常均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类食品,如:芹菜、元白菜、油菜、西红柿、胡萝卜、蘑菇、海带、红枣等,少食盐和糖,还可配合食用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保健食品如蜂王浆、花粉等。

二、妇女五期的中医护理保健

1、经期卫生保健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气易侵,如不注意调护,常易致病。首先在起居时应适寒温。起居不慎,寒温失宜,可导致月经疾患。其次在行经期应节饮食。因为正值经行,阴血下注,阳气偏盛,若过食辛烈香燥之物,一则易灼其津,再则易使血分蕴热,使热迫血行。如过食生冷寒凉之物,血为寒凝,则易致血行受阻。三是在行经期应畅情志。因经行时,阴血偏虚,肝气偏旺,情绪容易波动。若伤于七情,肝失疏泄,则常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或加重经行时的不适。四是在行经期应劳逸适度。因劳则气耗,最易动血,而使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五是在行经期应注意清洁卫生。因经行血室正开,必须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月经带及内裤要勤换,严禁房事及盆浴,以免邪毒侵入,发生妇科疾病。

2、孕期卫生保健徐之才《逐月养胎法》有“节饮食”,“无大饥”,“无甚饱”,“调五味”之说。《产孕集》中有“凡妊娠,起居饮食,惟以和平为上,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的告诫,妊娠期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须适当劳动,但不宜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以免伤胎。睡眠要充足,但亦不宜过于贪睡,以免气滞难产。此外,孕妇衣着宜宽大合体,腰带不宜束紧,以外角气血周流不畅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难产;孕期饮食要富于营养而又易于消化,不宜过饥过饱,以保持脾健胃和,小便通畅。《女科经纶》云:“妇人觉有妊,男即不宜与接,若不忌,主半产。”告诫妊娠妇女在三个月以前和七个月以后,应谨戒房事,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等等。

3、产褥期卫生保健《胎产心法》说:“凡新产骤虚,最忌着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又云:“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贪凉用扇。”长时期来民间也广为流传“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叶氏女科证治》在产后饮食上则具体地提出了“产后七日内,……毋食辛热之物,使血妄行。毋食生冷之物,使血凝结。毋食消导耗散之物,以损气血。”时至今日,亦不失临床指导意义。

4、哺乳期卫生保健《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说:“乳为血化美如饧。”人乳美味可口,新鲜无菌,温度适宜,经济简便,易于消化吸收,并可增进小儿抗病能力,故应尽用母乳喂养。哺乳期护理强调保持乳房卫生,哺乳前宜用温开水清洗乳头,注意按时喂奶,注意调节情志,适劳逸,以利乳汁分泌。

5、更年期卫生保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妇女更年期因肾气渐衰,冲任脉虚,阴阳每每不相协调,在此期间常可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烘热汗出等症。症状的轻重可因人而异,与生活环境、精神因素密切有关。因此这段时期的护理保健须多介绍更年期卫生知识,消除思想顾虑,保持精神舒畅,少思虑,勿动怒,做到心意平和。

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妇女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器械简单,适应范围广,见效快,且费用低廉,易于普及。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妇女保健。目前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针炙法,凡妇女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滞产等均可视情,相应采取体针疗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进行对症治疗。艾炙至阴穴,可用于转正胎位;

2、中药薰洗法,常用中药金银花、苦参、野菊花、黄柏、土茯苓、蒲公英、蛇床子、艾叶,煎汤薰洗,治疗阴部疾病;

3、中药保留灌肠,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盆腔疾病;

4、拔罐疗法,能调和气血,温通经络,行气止痛,治疗痛经;

5、耳穴压丸法,在《内经》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了耳与机体的关系。用耳穴压丸法在妇科手术后腹胀、分娩过程中、以及人工流产术中预防人工流产综合症等方面运用广泛。

中医药文化旅游渐成新宠 篇3

鹤年堂寻梦

日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举行了“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北京鹤年堂大药房、怀柔响水湖景区、地坛公园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涵盖博物馆、公园、中草药种植园、中药工厂、医疗机构等多领域的12个观览地,被确定为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春节期间,在北京牛街附近的鹤年堂遇到一位老人。在这家老字号药店,这位年近耄耋的美籍华人告诉记者说,自己曾生活在北京鼓楼一带,父亲在鹤年堂药店管理过账目,所以经常从父亲那得知鹤年堂所流传的故事。鉴于多种原因,他始终没能去鹤年堂一看,对于老店的店貌始终留在梦中。今年,他孙女应邀回北京中国医药大学讲课,特地带他回国,一同游览北京鹤年堂。

据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者、民俗专家易汉文介绍,位于北京西城区菜市口大街、历经数百年的鹤年堂,当下依然保留着旧时陈设以及基本服务程序。匾额题字“鹤年堂”,为明朝嘉靖朝首辅严嵩题写,招牌醒目。当年,外省人进京,走两条路径:水路沿京杭大运河过通州进京;陆路是走京、汉铁路沿线过卢沟桥由广安门进京。于是,鹤年堂牌匾成为进入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人们介绍进京之路时,常说,过卢沟桥是广安门,过广安门,看见鹤年堂牌匾,就算进京了。因此,鹤年堂一度成为进京标志性建筑之一。

除了类似老先生这种寻梦游客,北京百年老店同仁堂、鹤年堂这类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国家级研究教育机构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众多大、中型中医医院汇集了大量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高级人才,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京就医、旅游的客人。因此,北京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前景广阔。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维佳表示,“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体现北京旅游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结合,是优秀国粹资源的强强联合,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感养生氛围

近年,对于中国养生文化学会理事郑绪雄来说,可谓“成就感频现”。这位曾出版过《养生文化普及与提升》、《气功与经络学新解》等多部专著的养生文化专家,自从在安徽亳州华佗故居学了“五禽戏养生功”之后,在北京几座公园巡回教授,弟子众多。郑绪雄对记者说,今年年初,北京3家旅行社请他担任“养生体验游”项目的总教练,预计不久之后将带游客一同奔赴亳州,去华佗故居探访五禽戏发源地,去中药材交易中心辨识多类草药的品相,去体验药都养生园的康体项目……郑绪雄告诉记者,北京已有5个单位的老干部办公室负责人来电告知,准备组织一些老干部参加“养生体验游”。

据北京语言大学韩国留学生安旭东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们在体验“修学游”过程中到了安徽亳州,巧遇亳州第二届中国(亳州)健身气功博览会。当千人团体气功表演、马王堆导引术、气功服饰走秀、国民体质监测、中医中药推介等活动精彩聚集于该市景点之一——“魏武广场”时,他与同学真正感受到中华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恢宏气势。

据安徽亳州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士介绍,由于此次博览会与第三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同时进行,不论是稚气未脱的中学生还是鹤发童颜的老者,在古朴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动作舒展优美,呼吸吐纳自如,博得了中外游人阵阵掌声。据了解,五禽戏是中国四大气功之一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最早的成套的医疗保健体操,1800多年以来,亳州人将其发扬光大,被许多旅游外宾所欣赏后已然走向世界。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杨立民表示,“十二五”期间,亳州市与中医药养生文化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在中华药都养生园(郑店子养生休闲旅游区)依据郑店子独特的自然水系,重点开发养颜、养身、养心、养眼、养性等旅游项目,建成集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端养生度假区。在大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依托大寺闸独特的地形,重点开发田园嘉年华、水上世界等旅游项目,建成集中药科普、田园休闲、水上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

广东见成效

前不久,正在筹划今年“中医文化观光行”项目的北京某旅行社副总申先生对记者说,该线路一旦设定,广东省将作为旅游团队到达的第一目的地。

据广东省中医药局外宣部门介绍,去年6月,广东省中医药局联合省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的名单,19家可供八方游客观览的基地包括,中医药博物馆、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中医药人文旅游景点、养生药膳馆等。据介绍,广东将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养生资源,提供游览、度假、休憩、疗养、科考、科普、文化娱乐等多层面的服务项目,示范基地分为:中医药生态旅游基地、中医药人文旅游基地、中医药综合保健服务基地三类。其中,中医药生态旅游基地,以中医药自然景观欣赏为主,中医药人文旅游基地,以中医药人文景观展示为主,中医药综合保健服务基地,以提供中医药养生服务为主。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工程启动后,已取得初步成果。

2011年10月,通过整合中医药资源,中山市中医院等观览地推出了富含中医药特色的旅游项目。据了解,“中医药养生游”试运行期间,以接待团体旅游为主,去年,已经接待了3000多人,多为港澳游客。据广东中山市中医院负责人介绍,该院的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目前开通的项目包括:参观中山市中医药文化馆、游览香山药用植物园以及中医文化广场、指点八段锦、太极拳的要领以及观看相关表演、识别简易保健穴位的疗效、近距离了解艾灸、拔火罐的疗效、参加中医养生讲座、品尝药膳……这一整套“养生游”项目,通常是采用團队旅游的形式体验,得到受众者一致好评。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 篇4

张群 (2006) 认为作为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的中医药旅游, 是一种探索性的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旅游项目, 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 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1]。孙永平, 刘丹 (2007) 提出中医药旅游是在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为基础, 与中医药相关的各种旅游活动。中医药旅游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 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2]。田广增 (2005) 认为中医药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理论体系和内容为基础, 以各种医疗和健身方法、药材观赏、购买和使用为基本吸引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3]。张春丽 (2009) 对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4]。康保苓 (2009) 在浙江省疗养旅游的深度开发研究中, 提出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多样化[5]。笔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作了分析。

二、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供给条件分析。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供给条件之一是杭州独特而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杭州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自南宋以来, 名医辈出, 例如靳氏儿科、陈氏妇科 (陈木扇) 、郭氏妇科“十三方”等[4]。12世纪初叶, 南宋政府就在杭州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国家制药管理机构———太平惠民和剂局, 称为“药局”。杭州拥有众多的百年老字号, 例如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保和堂等。这些老字号历经百年风雨, 以货真价实的药材和精湛的医术享誉天下, 并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对国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供给条件之二是杭州拥有的众多名老中医与特色鲜明的国医馆。这两者是极其稀缺和难以效仿的重要资源, 没有长期的培育和投资是无法形成的。名老中医和国医馆这两大要素形成了杭州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 目前杭州拥有名老中医的人数不下百余位, 有许多都是出自世代行医之家, 家学渊源深厚。例如杭州著名的何氏妇科传人何嘉珍、裘氏妇科传人王金生和裘华芳等。另一方面, 杭州拥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国医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创建于1874年的,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胡庆余堂, 其享有“江南药王”之称, 是中国生产中药古老的传统制药企业之一, 因疗效卓著而享誉海内外, 与北京同仁堂齐名, 每年都接待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4]。此外, 杭州的方回春堂、广兴堂、万承志堂、张同泰国医馆等都在杭州市民和外来游客心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4]。杭州中医药旅游的发展从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中医药人才两方面都具有国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这为杭州中医药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2、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需求条件分析。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需求之一是国内越来越热的养生潮。从图书出版市场上形形色色养生书的大卖到“绿豆神医”以及“峨嵋神仙”现象, 都不约而同的折射出一个问题, 即经济越发达, 人们越注重自身的健康。人们迫于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 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养生和预防保健上。中国传统医学所信奉的天人合一哲学和利用自然药材治疗疾病, 对恢复身心健康有根本的治疗和调节作用。这迎合了目前市场上的需要, 为杭州发展中医药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需求之二是国际化背景下医疗旅游的大发展。李正欢, 郑向敏 (2008) 对印度医疗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指出对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来说, 医疗旅游最具有吸引力的还有经济因素, 发达国家的人前往发展中国家就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要比本国低廉的多, 而医疗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6]。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鲜明特色, 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且费用低廉。杭州利用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 大力开展中医药医疗旅游, 可以吸引大量国外游客, 从而使中医药旅游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需求之三是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的广泛流传以及马可波罗的一句“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让每年有数百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吸引游客的, 除了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外,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要因素, 而中医药文化更是其中一个最独特的因子。以杭州的广兴堂国医馆为例, 它由原来的清代杭派民居梁宅改建而成, 巧妙体现了传统中医药与古建筑的融合。广兴堂国医馆将中医药医疗服务和旅游服务、养生保健、中医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面向国内外的患者和游客。作为杭州市最佳国际旅游访问点之一, 广兴堂国医馆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 每年要接待数量众多对中医怀有浓厚兴趣的中外游客。

3、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协作环境条件分析。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它涉及到交通、娱乐、购物、餐饮等众多相关行业, 是相关产业群的核心。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协作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交通业和保健品行业、疗休养行业。

方便快捷的交通以及完善的旅游信息体系, 是确保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杭州交通十分便捷, 特别是2010年沪杭高铁的建成, 杭州与上海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这对促进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 杭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完善, 例如杭州公共自行车的租借, 杭州旅游信息的易获得性。在现代社会, 旅游者获取最新旅游信息的便利程度, 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杭州经济实力雄厚, 旅游信息网络建设较为完善, 这在全国来看具有明显优势。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协作环境条件之二是杭州的保健品行业。杭州的保健品行业非常发达。杭州目前拥有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致中和等多个知名保健品企业和著名品牌。近年来, 杭州的保健品行业积极拓展, 借中医养生保健为契机, 以杭州保健品行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来促进两个行业的双赢。例如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产品之一的参茸类滋补品, 吸引很多游客在旅游时前来购买。参茸行业与旅游行业的结合, 既有利于扩大参茸滋补品的市场, 也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热点和新的旅游产品, 并增强杭州旅游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协作环境条件之三是杭州的疗休养行业。2007年, 杭州将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确定为“十大杭州特色潜力行业”予以重点发展。在杭州大力发展的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中, 疗休养和保健一直是重点扶持和培育的两大行业。疗休养行业和保健行业为人们提供疾病预防和强身健体功效,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杭州许多大型旅游企业、医疗机构和宾馆饭店将疗休养行业项目列为重点投资目标。杭州借大力发展特色潜力行业之机, 积极打造“疗养在杭州”的品牌, 并将其列入杭州旅游对外宣传的重要亮点。随之发展的还有杭州的药膳产业, 药膳已经逐步向杭州更多的餐馆推广, 让整个城市都孕育着中医药疗养的浓厚氛围。

4、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政府支持与相关战略。

李正欢, 郑向敏 (2008) 指出印度医疗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主要体现在国家贸易产业部提出了国家健康政策, 积极促进医疗旅游的发展;政府主动削减医疗设备进口税以降低医疗基础设施费用, 保证硬件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政府开始参与到医疗旅游中, 与企业一起成为医疗旅游的利益分享者。印度政府决定对医院实行星级标准管理;印度政府积极与发达国家的保险组织合作[6]。

政府是杭州中医药旅游获得大力发展的环境创造者。杭州近年来大力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其中的疗休养行业与保健行业与中医药旅游密切相关。这两大行业是杭州具有鲜明特色、发展潜力巨大的生活品质行业和休闲产业。2010年初, 杭州整合市疗休养行业协会、市保健品行业协会、市旅行社行业协会的力量, 组建了中医养生健康旅游国际推广联盟, 并提出了“同业合力、异业联盟、品牌提升、产品转化”的目标, 将政府、行业、旅游企业等多种力量进行联合, 促进杭州中医药旅游资源向特色旅游产品转化。中医养生健康旅游国际推广联盟的建立是杭州发展中医药旅游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

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二是杭州中医养生产业的逐步形成。杭州在大力发展中医药旅游的基础上, 带动相关中医养生产业的发展。例如举办健康在杭州——“膏方养生文化节”, 以中医药节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深度挖掘杭州中医药文化内涵, 将中医药旅游与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结合, 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源市场, 开创富有中医药特色相关旅游产品。

三、进一步促进杭州中医药旅游发展

杭州中医药旅游的大力发展, 能使杭州在国内外诸多旅游目的地比较选择中获得更大的旅游竞争优势。中医药旅游必将成为杭州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和杭州城市旅游的亮点。

1、机遇。

2010年上海举行世博会, 这是一件全球瞩目的大事。杭州旅游力推五条世博体验之旅与世博会完美对接, 其中一条就是杭州中医药文化之旅。旅游者可以到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坊街去参观杭州老字号方回春堂、胡庆余堂等, 深度体验杭州河坊古街的药文化;旅游者可以到广兴堂国医馆听中医讲座、品尝广兴药膳, 还可以去建德天厨莲花 (铁皮石斛) 基地参观。杭州中医药旅游借此机会扩大了影响。2010年11月16日,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正式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 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得到国际认同, 这对杭州发展中医药旅游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2、旅游文化竞争优势。

杭州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产业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旅游业的发展与杭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杭州又是一座生活品质之城, 而较高的生活品质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创新和谐的。渊源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是杭州城市旅游得天独厚的亮点, 可以大大提升杭州城市旅游的文化竞争优势。

3、旅游特色优势。

杭州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自古就是适合居住和疗养的城市。国内有许多自然环境优美且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城市, 如厦门、青岛、桂林、西安等, 同时又有许多像北京、广州这样的中药强市, 但同时兼具旅游和中医药这两种优势的城市, 杭州是唯一的一座。杭州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大力发展中医疗养旅游项目、中医保健、药膳饮食、中医药美容等相关产业, 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到杭州来旅游、疗养, 努力使杭州成为海内外游客心目中理想的中医药养生胜地。杭州的城市形象除了是“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 另一大特色就是“国医之城, 养生之城”。

4、旅游品牌优势。

由于中医药旅游所涉及的相关行业众多, 这种特色旅游品牌优势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各个行业, 由此催生出众多中医药旅游的延伸产业, 这对杭州旅游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杭州中医药旅游借助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创立中医药旅游品牌, 并借助品牌扩散的力量以图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群.在养生中体验旅游——中医药旅游开发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 2006, (4) :29-30.

[2]孙永平, 刘丹.中医药旅游研究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07, (5) :357.

[3]田广增.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 (6) :82-85.

[4]张春丽.杭州中医旅游发展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5, 24, (6) :46-49.

[5]康保苓.浙江省疗养旅游的深度开发研究[J].经济论坛, 2009, (1) :77-80.

中医药健康旅游 篇5

这时不禁有人问道,“这不是旅游展会吗?难道北京旅游局改行做中医了?”于是,本次北京旅游发改委推出的旅游主题揭开了面纱——推广中医旅游海外市场。

中医旅游产品 助力北京入境游

区别于2011年推出的中医旅游,今年推行的产品线路更侧重于海外市场。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入境游人数已连续出现季度数据负增长。以今年第一季度为例,外国人入境游人数仅为561.31万人次,同比下降3.9%。同时,第一季度的国际旅游收入也同比下降0.4%。受大环境影响,北京入境游情况也不容乐观。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北京累计接待外国游客201.4万人次,同比下降0.4%。对此,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和波动,致使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居民在消费方面从之前开放式的观念逐渐转变为现在谨慎、保守的态度,这是我国近年来入境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下降原因的主要原因。

开拓入境游市场需有针对性,来自哪国的游客最爱到北京旅游?来自万事达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7月底,美国以71万的游客访问量成为2014年北京入境游客最大客源国。其中,59%的美国游客属于富裕阶层。同美国一起占据北京入境游市场前三甲榜单的另外两个国家为韩国和日本。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北京市累计接待韩国游客23.6万人次,接待日本游客14.5万人次,这3个国家游客数合计在总接待入境游客数中占比超过3成。

来自七大洲,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自然对中华民族古老中医有着各不相同的诉求。为了更细化市场,细分目标人群,以便采取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本次旅游推介根据外籍游客来源区域,分为日韩、西班牙、俄罗斯等8大模块,十多条线路。

北京旅游发改委表示,此次推广旨在丰富北京旅游产品,满足入境游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促进入境游客数量增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游客人均消费,同时培育我国中医旅游品牌。目前来看,中医养生旅游的入境游客比其他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平均增加一天以上,人均消费额比当年入境游游客至少增多25%。

瞄准海外市场 看好无限前景

中医旅游是否具有海外市场?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参加本次旅游展览的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该诊所的核心团队从2000年开始,就针对以俄罗斯为主的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海外市场,开展涉外中医医疗服务以及中医文化推广。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该诊所在以俄罗斯为主的国外市场已经享有一定声望,并与当地医院、学校、民间相关组织、医疗保险公司以及旅游商务公司建立且长期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这十多年来,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一步一个脚印,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努力让东方的中医疗法成为西方友人思想意识里一个重要的医疗选择,将中医文化福祉带给俄罗斯等国家的民众。”诊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介绍,该诊所迄今为止已完成了5.8万人次的涉外医疗任务,现有客源中80%都是来自以俄罗斯为主的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约组织成员国。其中,在京使馆外交人员及其他在京工作、学习的人员占5%,其余75%全部是身居异国,专程来京寻求中医诊治的客源。在此,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特别强调的是,随着诊所在俄语国家推广中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目前客源中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当地的中产甚至低产阶层。从他们患病的病种分析,许多疾病其实在当地的医疗手段也完全能够解决,但是患者依然还是愿意承担高额的路费和酒店费用,特意安排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来京寻求中医治疗,对于他们来讲,在皇城根脚下的中医才是最地道的。这不仅体现了各个提供中医旅游服务机构卓而有效的工作,也证明了中国传统中医的无限魅力和其前景宽广的海外市场。

目前,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在莫斯科市、下诺夫哥罗德市、伊尔库茨克市、哈巴罗夫斯克市和阿斯塔纳市分别设置了5个办事处,但这仍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的客户需求。因此,诊所计划2015年内在俄罗斯及加盟共和国增开4至5家中医诊疗机构,其中选址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的中医诊所已于今年春天开业。对于特殊病患,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也曾多次带领各方面专家组团跨国出诊,并均按照预期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当地社会一个较高的层面中推介了祖国的中医学。

推广重在产品质量,对于中医旅游来说,提供的医疗服务就是产品。为保证服务质量,为达到高效良好的沟通,不少中医诊所都采用专业医疗翻译,这些翻译人员主要来自两种渠道,一是曾在海外攻读医学院的归国留学生,或是在中国的中医大学系统学习过中医药学后,留京工作的外籍学生。这些翻译人员不但同时具备语言和中医技能,并在无数次的医疗翻译实战中,不断总结、整理中医药学方面各国语言和中文的互译资料,这些特殊人才在中医旅游领域,可以称之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中医养生旅游 吸引国际买家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粤,与业内人士同样对此抱有极大的希望,她提出对北京发展中医养生定制旅游的思路和想法大受欢迎。她认为,以北京发展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推进旅游业创新与转型,把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正是北京市旅游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吸引并受到国际买家的普遍认可,北京已经形成了一批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多方位的需求。而后,她高兴地对北京发展中医养生文化旅游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今后,旅游的竞争是一种核心能力的竞争,是一种非价格的竞争,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

nlc20230902103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培训部主任李鹤白,从专家的视角明确了中医药科学体系的构成和意义,同时还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出的北京养生文化旅游项目。他表示,未来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两个产业在海外的影响力,同时对于北京来说,高端、定制化旅游产品将会成为这座古老城市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他还通过对北京旅游委提出的“养生文化旅游项目”的现状,谈了中医药与旅游融合的可行性。他告诉记者,“本项目以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利好,博得了境外游客的极大好感,他们借此加深了对中医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此外,该项目还刺激了外国游客来京消费,增添了北京的经济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直接为北京的税收带来了积极的贡献。”所以,从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旅游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等几方面看,这个项目的定位和出台,对未来北京的文化辐射力、北京旅游业和北京经济领域,都有着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据悉,北京旅游发改委和北京市中医局自2011年起,便启动了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挖掘了一批有北京特色的中医旅游文化资源单位。目前北京共有29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包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北京药用植物园、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鼓楼中医医院等知名度较高的中医药资源单位。去年,北京旅游发改委联合组织国内信誉度高、以入境游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对中医资源单位进行考察、线路设计,面向国内外首次推出了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并在线上销售,产品充分考虑了游客的接受程度及在国外不同市场的宣传策略。此外,他们利用国内外重要展会以及旅游推介活动、主题论坛等形式,对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了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市场开拓,重点传播中医养生理念,以带动相关资源向定制旅游产品转化、孵化。按照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本次发展中医养生旅游所分的3个阶段,既资源开发、产品定型和品牌塑造正按预期推进,目前所处的中医旅游推广工作,也将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向下一阶段过渡,显示出良好的业态前景。

中医独特魅力 拉动旅游大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29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中,不少机构除了能提供优质的中医专家团队为“带病游客”诊治疾病外,还专门设置了旅游部和商务车队,为来京就医的海外游客提供签证、接送机、酒店预订、餐饮、购物、演出票务及观光旅游等一条龙服务。让外国友人赞不绝口的24小时客服服务,更是让一句中国话不会讲的外籍客人,也可以在北京畅游无阻变成现实。而这些外籍“带病游客”及其陪同在京旅游、求诊期间,所有的吃住行、游购娱均在为北京旅游消费市场添砖加瓦、带来良性连锁反应。

不同于中医诊所提供的对症下药服务,同样前来参加CIBTM中国(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的凤山温泉度假村更注重“治未病”,推出的项目也更侧重于旅游。“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两千年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理念。“未病”就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疾病,而人们常说的“亚健康”即为“未病”的一种状态。凤山温泉度假村将亚健康疗养与休闲度假结合,主要提供利用仪器辨识体质、温泉药浴、一对一理疗、三餐药膳,以及与度假村毗邻的13万亩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天然大氧吧养生体验。目前,度假村主推的中医养生度假一日游、两日游线路图,受到了来自世界多国语言的“点赞”。

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开发及对策探究 篇6

中医药旅游是一种将旅游资源与中医药种植充分融合于一体的新型旅游项目,它既是中医药的延伸,又是旅游业的拓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需求的逐渐增强,我国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开发出不同的中医药旅游产品,如:广西省近来推出的以参观药材种植和学习医药知识为主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旅游;四川省攀枝花市易米县推出的以中医药养生为主的中药养生度假游;北京推出的鹤年堂大药房医药游等等。南阳市作为世界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和厚重的中医药历史文化,这些都为南阳市发展中医药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举办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

自2002年以来,南阳市已经举办了十多届“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每一届科技文化节都对南阳市的中医药产业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从2010年开始,南阳市政府将医药文化节与南阳市旅游相结合,从此以后南阳市开始进行中医药旅游开发,但是每届医药文化节对制药产业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对旅游业的拉动作用。

(二)中药种植园初具规模

近年来,南阳市加大中草药种植园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建成总面积190余万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成以西峡县为中心的万亩山茱萸、天麻种植基地;以南召为中心的辛夷花种植基地;以桐柏为中心的桔梗种植基地;以方城为中心的裕丹参、木瓜种植基地;以邓州为中心的万亩麦冬种植基地;以镇平为中心的万亩杜仲种植基地;以唐河县为中心的万亩栀子种植基地;以社旗为中心的板蓝根种植基地,组成南阳市十大中草药种植基地。目前这些基地仅有少部分进行了旅游开发,绝大部分仍处在生产药材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

(三)中医药旅游萌芽出现

目前,南阳市中医药旅游萌芽已经出现,宛西制药率先在西峡县建设宛西制药工业旅游园,园内景点包括仲景文化广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生产线、仲景会馆、仲景百草园、碑林、医圣山、张仲景大药房等,并且在河南省很多地区开设仲景大药房。淅川县福森制药以丹江口水库为依托建设丹江大观苑,在景区内开设中药种植园观光区,为游客普及中草药知识,这些只是南阳市一些中医药制药企业为了增加知名度和药材种植面积而开设的类旅游项目,虽然不健全但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受到了很多游客的欢迎。

二、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文化把握力度比较弱

南阳市在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具体认识和把握程度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深刻的问题,使得该地对中医药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具体表现如下: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其中蕴藏的核心理念的把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开发问题等等。

(二)中医药资源未与旅游有效结合

南阳市中医药旅游产品形式落后且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强有力体系支撑和合理的经验指导,中医药旅游产品未与市场紧密结合。现有的中医药旅游主要中药材种植园观光科普旅游和中药材、养生食品购物游。这些旅游具有明显的缺点,只是对中医药旅游开发的表面理解。开发水平较低,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旅游特色不鲜明、品位不高,产品形式过于单一。产品开发缺乏创新,缺乏品牌意识;中医药资源与旅游结合不紧密,关联作用不明显,乘数效应远未体现出来。这些都致使中医药旅游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旅游的持续、健康及快速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南阳的中医药旅游仍停留在起步阶段,靠旅行社的团队拉动作用,并没用真正发挥中医药旅游的吸引作用。

(三)中医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南阳市虽然致力于中医药旅游的开发,但是没有开展相应的有效宣传工作,现有的一些宣传定位不够明确,以至于宣传效果并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这一块,主要在于南阳市没有加大宣传力度,以至于广大游客仅仅浏览自然景观,没有真正体验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南阳市政府只是利用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到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中医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活动,但并未形成一种持久的影响力,因此,宣传的作用不大。

三、南阳中医药旅游开发对策

(一)继续办好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

2002年,南阳市为继承和发扬“医圣”张仲景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思想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自此以后,张仲景科技文化节就成为南阳市每年的必办大型中医药活动之一,它不仅带动了南阳市中医药产业的快速,提升了该地区中医药产业的竞争水平,而且已成为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发展的新增点,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是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南阳市只有充分认识到此点,深刻理解这种影响力,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展中医药旅游,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对该地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完善这一中医药宣传交流平台,并将宣传工作与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相结合,不可偏废其一。

(二)举办养生渠首游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的不断重视,注重养生之道已逐渐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南阳市作为“中华药都”可以此社会趋势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强对中医药养生度假旅游的开发力度。2003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建设,它无疑为南阳的养生渠道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场所,使南阳市逐渐成为游客养生度假的不错选择地,推动了南阳市中医药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京津地区消费市场庞大,举办养生渠首游定将为南阳市中医药旅游发展开拓出一片高质量旅游市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中医文化游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只有将南阳市中医药文化资源的特色融入到自然旅游资源中去,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才能保证该地中医药旅游事业的持续不断发展。南阳市可以该地的中医药文化为媒介,以与中医药有关的节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中医文化游活动,并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人文项目,将南阳市中医药旅游打造成集娱乐性、文化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个性化旅游,这将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

(四)加大南阳中医药旅游的宣传力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 篇7

关键词:区域,医药文化,旅游业,SWOT

一、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一) 优势

1. 区位优势

交通区位。安国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 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北距北京250公里, 南距石家庄113公里, 东北距天津235公里, 西距京深高速公路、京广铁路30公里。安国市对外交通便利, 朔黄铁路从市区北部东西向穿过, 省道河曲公路、保衡公路、安新公路及县道博望公路、安承公路贯穿市域东西南北, 形成了以安国市区为中心放射状的公路网, 构成了快捷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已列为省“十二五”前期项目的曲港、石津两条高速公路规划从市区南北两侧东西向通过, 并在安国市设置三个出入口。项目建成后, 将结束安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将为安国带来全新的时空环境, 促进人力、技术、资金的大流动和旅游业的大发展。

经济区位。安国市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中, 是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和构建, 势必将安国融入环京津区域发展的格局当中。

2. 资源优势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安国主要有以中药产业为主体的农业观光、特色购物、工业观光、养生保健资源, 以地热为载体的温泉度假资源, 以药文化、关汉卿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资源, 以药王庙、关汉卿故居、贵妃桥、卜家北院、卜家南院、张家大院、张家货栈、安国古城等为主体的人文景观资源, 其中祭祀朝拜、特色购物、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已在区域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二是药戏文化独一无二。在安国市发现的1914年木刻本《药绘图》涉及90余个人物, 全部以中药拟人而命名, 涵盖了中草药根基类、全草类等90余味中药材, 是迄今为止中国首部完整的药戏剧本。这为安国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提供了新颖的发展思路。三是资源知名度很高。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 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世界文化名人、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就诞生在安国市伍仁桥镇伍仁村。对药王庙、东方药城、关汉卿戏曲、药戏、药材种植基地、工业园、地热温泉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形成组合优势, 将实现安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3. 特色产业优势

“九五”以来, 安国市把中药材生产作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按照市场需求, 突出地域特色, 发挥品种优势的原则, 采取措施推动中药材生产加快向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 中药材产量占河北省总产量的70%以上, 为此安国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全国首批中药材种植无公害生产示范县、河北省首批中药材“出口基地县”。中药材市场不断繁荣壮大, 经营品种齐全、规模庞大, 销售的中药材品种多达3000多种, 年成交额达100亿元, 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被称为全国中药行业的价格“晴雨表“, 是河北省农业专业化经营十大专业市场和国家级“重点联系批发市场”, 安国药市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药材经营触角遍及全国各地, 日韩、东南亚、欧美、澳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共有62家饮片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医药工业初具规模, 全市通过GMP标准认证的制药和饮片加工企业25家, 饮片认证企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河北药都集团、金木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 依托优势迅速发展, 生产品种达1000多个, 产品畅销海内外。安国良好的产业优势, 将为其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发展环境优势

安国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观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旅游业被安国市委、市政府列为安国第三产业的龙头,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全社会开发旅游、投资旅游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安国市旅游业迎来了历史上的最佳发展时期。北京-安国黄金保健旅游专线已经开通, 安国市被省旅游局列为农业生态旅游观光 (药材种植) 示范点。药都制药集团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政府主导的加强基础建设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将促进安国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5. 客源优势

安国中药材经营网络遍及全国各地, 辐射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的三十多个地区和国家, 年经销额100亿元。其中, 仅东方药城日客流量就达到2万多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 都在东方药城举行盛大的国际药材节及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大会。加大旅游产品开发, 增强市场营销, 能够促进药商转变游客。安国庞大的药商资源为开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6. 后发腾越优势

安国市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突出, 且有不少垄断性的资源品牌, 当前多数处于初步开发或待开发状态, 可充分吸收、借鉴其它旅游区的经验和教训, 使自己少走弯路, 保障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 劣势

1. 起步较晚, 资源开发不到位

安国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粗放, 产品结构不丰富, 仅以粗放式的文物观光为主, 特色购物、养生保健、工业观光、农业观光等专项旅游开发深度不够,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和鲜明的旅游形象, 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不高;现有的核心产品如药王庙、关汉卿故里、伍仁桥等开发明显不到位。因此, 对于今后快速实现完善的产品体系和鲜明的旅游形象的发展思路是个巨大的考验。

2. 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开发难度较大

尽管安国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 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妃桥、药王庙, 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汉卿墓,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龙大王庙、卜家北院、卜家南院、张家大院、张家货栈、千碑桥等, 其保护等级和品位较高, 开发潜力也很大。但由于大部分文物年久失修, 损坏严重, 如老建筑、老院落等。另外, 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也对部分文化遗存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开发难度加大, 如城南的老宅院、老货栈、老街巷、老药市等, 使这些堪称国宝的旅游资源“有说头, 没看头”, 不易体现出其旅游资源品牌的价值。

3. 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有“举步可得天下药”之称, 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驰名中外。随着时代的变迁, 多数文化遗址遗迹已不复存在,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商业文化也在逐渐流失。药市几经搬迁, 老药市的市井风情已不复存在, 仅剩一些零星分布于破旧胡同里的残败建筑。中医产业发展不足, 许多中医无医师资格证, 成为制约部分中医开展诊疗服务的一个瓶颈, 影响了安国中医产业的发展壮大。另外, 由于中药产业的激烈竞争、中药企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技术的不断革新, 安国传统药市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4. 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由于安国旅游开发起步较晚, 旅游产业还未形成规模, 许多基础性建设如交通、通讯、接待、服务设施、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识、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理想, 如街道脏乱、尘土满天、交通拥堵等。

(三) 机遇

1. 旅游业发展政策稳步推进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扩大文化消费。文化部最近发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201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环省会、太行山沿线等冀中南旅游业发展;拓展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 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组建并做大做强农业、旅游、物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强载体建设, 做大一批新兴产业示范区、科技成果孵化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为促进安国旅游业发展步伐, 提供了政策保障。

2. 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

2010年,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千美元, 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 京津两市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 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按全球休闲度假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 将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 休闲度假旅游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另一方面, 从市场上旅游产品变化来看, 当前, 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始大量增加休闲旅游内容, 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化转型。这为安国依托千年药市、药文化、药王庙、关汉卿文化、温泉等旅游资源, 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引发养生保健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对保健产品和养生旅游服务需求日益高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保健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提供了保证。有关资料表明, 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的花费占总支出2%以上, 而我国只占0.07%。我国人的保健产品的消费平均每年31元, 是美国的1/17, 日本的1/12。我国保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近20年来, 美国的保健品销量增长了36倍, 日本增长了32倍, 欧共体各国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 养生保健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 将促使我国中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将为安国发展养生休闲旅游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

4. 全国尚未出现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县区级旅游地

目前, 全国许多具有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的地区都在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如:山西平遥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亳州市正在构建中医药、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三大产业体系的“养生之都”, 打造集养生、度假、休闲、购物、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和国际著名的养生保健旅游目的地。但现在全国尚未出现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县区级旅游目的地, 安国应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 尽快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县区级旅游目的地。

5.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提供新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行政区经济分割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强化, 区域经济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加速, 将大力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6.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国旅游业的发展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安国中医药文化列为保定休闲文化聚集区的重点发展内容, 将安国中药材市场列为河北省大型旅游购物基地之一。多年来, 河北省旅游局高度重视安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012年, 拨付专项资金启动了安国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安国、定州、曲阳、唐县、阜平五县 (市) 为主体, 建设环省会休闲游憩带, 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养生健身等以文化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品, 建设环省会旅游产业聚集带。在《保定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安国列为保南养生健身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2012年1月26日保定市委书记许宁、市委常委、秘书长刘颖一行到安国市调研时强调“要依托医药文化资源, 重点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休闲等产业, 切实搞好‘健康安国’建设”。有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国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必将推动安国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 威胁

1. 中药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药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 但中药行业的装备和工艺都相当落后, 中药质量堪忧, 其中具有三效 (速效、长效、高效) 、三小 (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 、三便 (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 、符合国际标准的中成药品很少。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世界中医药界高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 与世界先进的中医药产业水平相比有相当差距。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将会长期影响到安国药材种植、药市、医药工业等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进而会影响到安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周边激烈的竞争环境

目前, 安国市周边的石家庄、保定、北京以及邻近的县 (市) 开发了大量的旅游景点, 虽然资源特色存在一定差异, 但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 休闲要素的内容日趋丰富, 游客构成日渐多元, 客源分流现象日趋显著, 因此, 对安国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大挑战。

3. 旅游需求的不断变革

通过国内旅游需求研究发现, 我国旅游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在空间移动上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生态旅游资源条件优越的地区移动的趋势, 而且呈现快速变化的态势。

同时, 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出细分、灵活、专项、多样四大特点, 消费者市场正趋向细分化, 越来越多的小规模专门市场不断分化出来, 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其一定的特点和与众不同需求, 产品的细分趋势构成了总体市场的多样性和每个小市场的特殊化。

对于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比较相对滞后的安国, 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要素难以高效完善配置、经营管理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在与周边市场竞争中将受到威胁。

(五) SWOT分析结论

安国市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历史性机遇, 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面临着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同时存在发展旅游业的内在劣势和外在威胁, 但是总体来说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和挑战, 安国旅游业做大做强是现实的, 极有可能的。

因此, 安国亟需顺势而发, 将自身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变, 充分运用自身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 积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立足市场需求, 深入挖掘药都文化内涵, 积极谋划开发复合性、特色性、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旅游产品, 逐步完善城市各项配套服务功能, 将安国建设成为保南、环省会休闲旅游城市, 实现安国旅游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构想与产品布局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抓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 谨遵“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原则, 以全面分析为基础, 以文化创新为支撑, 以创意项目为突破口,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集中优势力量, 深入挖掘资源, 策划旅游市场的引爆点, 打造安国旅游的龙头产品, 塑造最根本、最持久、最稳固的旅游竞争优势, 同时围绕核心产品配置完善的产业要素、优化人居环境、突出文化内涵, 以核心带片区, 构建全国一流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药养生休闲度假基地, 实现“游、养、购、居、业、娱”的协调发展, 由“中药集散城”向“养生购物城”、“休闲人居城”的平稳过渡, 推进安国市旅游产业的大融合、旅游服务的大提升、旅游经济的大跨越, 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的综合实力, 使安国市成为河北省特色产业改革的示范市和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 战略定位

1. 层级定位

国际:国际知名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内:中华养生第一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中国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现代中药与健康产业聚集区。

河北省:河北省最大的中医药养生休闲度假地、河北省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示范区。

保定市:保定市特色产业改革试验区。

2. 产业定位

安国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安国市的活市产业、富市产业、旺市产业。

安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3. 形象定位

国药之都、曲圣故里。

休闲乐购、健康安国。

药戏之城、游乐安国。

(三) 战略目标

以传统的中医国粹、悠久的曲艺传承为特色, 以养生、休闲、度假、商贸、游乐、科普、会展为主题, 搭建一体化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实现游客规模、停留时间、消费水平、游客满意度的整体提升, 使安国市实现由中草药交易中转集散地向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 全面盘活安国经济、塑造城市品牌、提升综合实力, 弘扬祖国传统养生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四) 战略措施

包括强调文化融合、重视产业整合、打造龙头品牌、坚持精品带动、加强内联外和、完善要素设施、保障持续发展、积极改善民生等八大措施。

(五) 战略框架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品特色等因素, 全市旅游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为1123工程, 即一个核心项目———中国中医药文化乐园, 一座千年药都———安国市区, 两条微旅游发展轴———省道S231、S382-S233, 三大文化旅游区———药王庙文化旅游区、东方药城商贸文化旅游区、关汉卿历史文化旅游区。

参考文献

[1]王衍用, 殷平.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安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国县志[M].方志出版社, 1996.

[3]赵晋.药王崇拜与安国药都的形成和发展——对一种商业神崇拜现象的宗教社会学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 2006 (01) .

[4]张博文, 赵现军, 周健.安国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国市中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12) .

用标准化护航中医药健康服务 篇8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其中特别强调, 要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发挥标准在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规划列出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化项目重点包括, 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人员、服务、技术产品标准, 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公告制度, 加强监测信息定期报告、评价和发布。

规划还要求加强依托中医药机构, 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应用推广。发挥中医药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标准应用推广培训, 推动中医药标准的有效实施。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现状初探 篇9

一、区情概要及要求

东昌府区辖嘉明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古楼街道、柳园街道、梁水镇镇、斗虎屯镇等14个行政单位, 643个行政村及居委会, 总面积829.46平方公里, 人口77.1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4]。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又是整个公共卫生工作中强度较大、难度较高的部分。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要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服务的主要项目有: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中医体质辨识, 对不同体质老年人饮食起居、情志调节、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并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对辖区内居住的0-36月龄儿童, 指导家长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的中医保健方法, 包括饮食调节、起居活动指导、穴位按揉技术等[5]。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服务流程及工作思路不清晰

中医药健康管理2013年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开展时间较短, 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虽然《规范》要求明确, 但各单位开展工作时, 对于如何达到《规范》要求、如何具体开展工作, 看法、认识不一, 甚至有的单位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服务流程或者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这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所适从, 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二)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不强

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缺乏, 乡村医生中懂中医的不足8%, 农村中医事业发展相对较慢, 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据调查, 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6.8%、12.8%[6]。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个别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名中医专业人员, 中医国医堂形同虚设, 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而且公共卫生科多以年轻人员为主, 人员流动性较强, 工作人员很多心态不稳定。根据2012年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份“山东省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的多因素分析”报告,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中存在情绪耗竭、职业倦怠、专业效能感降低现象[7]。公共卫生人员本来就中医知识有限, 难以对居民进行相应的中医药健康指导, 因此中医从业人员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 都不能满足辖区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

(三)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不到位

在督导和检查中, 我们发现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 体质辨识表填写错误、自相矛盾, 体质统分出现错误, 体质辨识不准确, 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雷同表格等等。在某些乡镇卫生院, 不合格表格甚至超过半数。这些差错, 有的是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问题, 更多的是各乡镇卫生院在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上做得不到位所致。

(四)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度低

大多数居民对“治未病”意识淡薄, 认为中医的治疗仅是针对慢性病的调理, 对于疾病的预防作用不大, 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接受率低。在电话调查中发现, 做过中医体质辨识的老年人对自身体质辨识结果的知晓率不足3%, 而针对体质辨识结果所进行的中医健康指导的知晓率为零。这说明, 我区范围内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远未达到国家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制定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及服务协调机制, 包括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目标、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与形式等;在各公共卫生科设置组织领导机构, 合理配备专兼职人员、细化责任分工。同时, 加强与公安、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 掌握片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信息变化, 将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相结合。逐个核实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是否已进行中医药体质分析, 对未接受分析的老年人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老年人, 要及时、完整地记录相关服务情况并纳入健康档案, 包括采集的信息、体质辨识结果, 针对结果进行分析、治疗、中医保健指导等, 将上述情况告知居民, 并记录、签字。

(二) 吸引并留住人才, 提升服务能力

一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鼓励、支持、吸引中医专业毕业生、城市离退休和富余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 实现人才向农村流动。二要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才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培训项目, 由财政安排培训经费, 分批、分阶段安排相关人员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和接受技能培训。三要严格控制非中医专业人员进入相关机构, 制定相关人员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 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择优录用和竞聘上岗。以“派出一支队伍、带活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为目标, 开展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帮一”活动。通过城市医院义务为基层医院培训技术人才和骨干、定期派骨干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向乡镇卫生院赠送医疗设备等帮扶措施, 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8]。

(三) 加强人员培训, 注重细节把握

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及人员管理, 建立并稳定服务团队。对相关人员 (包括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及参与工作的乡村医生) 定期培训、考核, 内容包括中医药政策、中医“治未病”理念、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及技术规范等, 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中医药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掌握中医药诊疗方法, 熟练运用中医药养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 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中医药健康保障。

(四) 扩大宣传力度, 提升服务人群认知度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形式, 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药服务项目的对象、内容、服务形式、免费政策等, 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积极组织中医药健康讲座、咨询、保健等活动, 动员辖区内居民主动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强化居民使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方法防治疾病的意识, 提高居民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认知度。

四、结语

中医药健康管理是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方法、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 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3年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 我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启动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与国家的要求相比, 尚有较大距离。因此, 全面提升全区内基层医疗单位的中医水平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R].国办发[2014]24号:2014-05-13

[2]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R].国发[2012]11号:2012-03-14

[3]付冷冷, 刘路, 韦霖.公共卫生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对策分析——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11 (4) :44-46

[4]东昌府区地方史志办公室.东昌府区情手册 (2014) [R].聊文广新出准字 (2014) 02号 (内部资料) :96-9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S].2013

[6]宋晓芬, 刘玮, 魏宏亮.聊城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卫生经济研究, 2008 (8) :46-47

[7]顾怀婷, 李晶.山东省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职业倦怠的多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 35 (6) :421-423

《家庭医药》:健康的革命 篇10

苏中:《家庭医药》创刊于2002年1月,当时正值我国推行医疗体制改革,群众求医模式向“大病进医院,小伤小病进药房”的方向变化,给《家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我们始终以“办一本有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医药科普杂志”为己任。经过几年的努力,《家庭医药》终于赢得读者和业界的广泛认可,在专家和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邮发量连续几年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大众健康期刊的后起之秀。

龙源:《家庭医药》的定位和办刊宗旨分别是什么?

苏中:《家庭医药》以成为“中国3亿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为办刊宗旨。

内容定位: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正确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及如何养生保健。

读者定位:关注健康的中老年人。

风格定位:权威、实用、通俗、诚实。

龙源:《家庭医药》受读者喜爱的栏目有哪些?之所以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苏中:《家庭医药》受读者喜爱的栏目很多,主要有“选药指南”、“医药新知”、“专家评药”、“名医谈病”、“妙方精选”、“特别策划”、“询诊热线”等等。

这些年来,我们非常重视选题的策划,迫使编辑研究市场,研究读者的需求,下苦功去策划选题。

这些栏目之所以会受读者喜爱,是因为栏目中的文章是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是读者非常想了解的就医选药知识。这是关键。

龙源:比较同类期刊,《家庭医药》有什么特色?优势何在?

苏中:我们始终坚持权威、实用、通俗的特色。在办刊理念方面,我们坚持以内容为王,在内容上非常下功夫,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文章都精心策划。我们所聘请的顾问、编委都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本刊出谋策划,承担指导、咨询、组稿、撰稿、审稿的实际工作,这样,避免了医学科普期刊“千古文章一大抄”这一多年来形成的弊端。

另外,我们坚持老老实实的办刊,坚定走特色服务之路。我们聘请专家免费为读者解答难题,请专家对民间验方、自我保健方法进行点评。

一方面,我们高成本地做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为读者提供的却是廉价的出版物和真诚的免费服务。这种态度,我们会坚持下去。

龙源:《家庭医药》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模式。

苏中:这个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组建由在药理学、临床药学领域中成就卓著、德高望重的药学家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经验丰富的临床名医组成的专家团和编委会。在19位专家团成员中,有3位院士,其余为博导、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等高级专业人员。32位编委会成员,全部是正高职称、在一线工作的医药专家。

二是建立由名医院(医药院校)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学家和临床名医等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专家们见多识广,专业素质较高,稿件的质量有保证,能确保杂志的权威性,真正能对读者起到指导作用。

三是我们的编辑团队也有药学和医学方面的人才。

龙源:《家庭医药》是中国3亿家庭解决医疗问题的首选期刊。请您举几个家庭常见医疗问题的例子及《家庭医药》对此的解决方案。

苏中:读者学用《家庭医药》解决常见医疗问题的真实例子很多,下面介绍几个:

例1:桂林市兴安县读者唐基兴是个慢性咽炎患者,用过许多药,只能治标,反反复复。按《家庭医药》介绍的药方,服了2剂就大有好转,服了5剂症状就消失。例2:湖南郴州市读者杨梦兰,3年前因患心内膜下梗塞住院,经治疗好转,但总感乏力、心里不适。自订了《家庭医药》后,按教授、专家的指导,做好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调理。现在,她的身体逐渐好转。

龙源: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常会多花钱挂专家号,就冲着专家的权威开的药方让自己放心。《家庭医药》为家庭就医选药做出实用性指导,那么在这方面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权威性让读者放心?

苏中:大医院名大夫,总是更让人放心,这既有心理因素使然,也有现实意义。而作为就医选药的指南杂志,首要的也是要让读者放心。为此,我们非常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我们走专家办刊之路,走科学、权威之路,特别注重依靠拔尖人物及他们的影响带动一批一线知名专家为本刊撰稿。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专家们都很支持我们。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专家、我国惟一获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丹尼斯布朗奖的资深院士张金哲,虽已80多岁高龄,但对于我们每一次的约稿他都给予回复。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对我们的编辑说,凡是《家庭医药》的事,我都会满足。

现在,本刊拥有数百位国内一流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这支强大的作者队伍使广大读者得到最具权威的就医选药指导,读者自然会对杂志放心。

龙源:除了对就医选药做出指导外,《家庭医药》还为读者提供哪些医疗服务?和读者有哪些互动?

苏中:参与和互动是建立感情联系的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参与,读者会把杂志视为知己。“询诊热线”、“专家门诊”、“编读直通车”、“我来荐方”、“我的保健小窍门”以及有奖征文活动、读刊有奖活动都体现了与读者的互动与参与。

“询诊热线”栏目是我刊专门为订户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的专栏。 “我来荐方”、“我的保健小窍门”两个栏目,都是征集读者生活中经过实践验证过的治病疗伤的小偏方和读者朋友生活中获取的一些养生保健的小窍门,同样邀请专家对这些偏方、小窍门进行科学、客观的点评,并通过点评将它们推荐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

以“我的自我药疗经验谈”为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在读者的呼声中,连续办下去,成了杂志和读者互动的一个极好的平台。

龙源:有人称《家庭医药》为“健康的革命”,对此该如何理解?

苏中: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家庭医药》在普及医药知识、指导读者就医选药的同时,致力于向读者灌输最新的健康观念,向人们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02年4月,《家庭医药》率先在杂志上刊登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为本刊提供的《健康百年不是梦——洪昭光教授谈生活方式与健康》,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随后,2002年8月,各种版本的图书陆续出版,有人称,一场关于健康的革命之火已经点燃,而这场革命的倡导者就是洪昭光教授。《家庭医药》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龙源:目前中国还有许多处于贫困线的老百姓,他们没有医疗保险,生病看不起医院吃不起昂贵的药,《家庭医药》在选药指导上有没有专门为这一群体考虑,让他们吃上花钱最少又能保证疗效的药?

苏中:《家庭医药》是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推出的刊物,着重于指导老百姓的就医选药,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看了之后,能在就医选药上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老百姓如果能掌握一定的基本医药知识,提高自己的“健商”,就能少花冤枉钱。《家庭医药》专门开设有“选药指南”栏目,约请专家介绍用药知识,让他们吃上花钱最少又能保证疗效的药。读者看我们的文章,从中学到自我药疗的知识,用很少的代价治好顽疾,这样的实例很多了。

另外,《家庭医药》长期努力揭露虚假医药广告,教给人们识别和防范虚假医药广告的知识。由于《家庭医药》在读者群中拥有很高的信任度,曾有一些人拿着钱找到我们要做广告,比如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对于这种虚假广告我们是坚决拒绝并揭露。

中医药健康旅游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城区某社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598名婴幼儿, 随机分成2组, 分别为对照组298名, 其中男151名, 女147名, 出生体重 (3 348.67±453.44) g, 孕周 (39.01±1.59) 周;研究组300名, 其中男158名, 女142名, 出生体重 (3 356.62±456.38) g, 孕周 (39.02±1.43) 周。两组婴幼儿的性别、出生体重、年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上海市0~3岁儿童系统管理要求给予常规健康体检, 定期健康教育及合理膳食指导等保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 增加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的指导和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具体操作如下:结合研究组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有专业中医培训过的全科医师在体检时向儿童家长当面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并对6~12月龄儿童家长传授捏脊和摩腹方法;对18~24月龄家长传授按揉足三里穴、迎香穴的方法;对30~36月龄儿童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由家长在家中每天坚持对儿童进行穴位按揉, 每月利用家长学校集中来中心随访进行面授指导以提高穴位按揉质量, 同时发放书面宣教手册。工作人员每周电话随访, 针对不同月份儿童进行进一步指导, 连续跟踪调查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婴幼儿体检时测量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

参考《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 (2005年) 》, 同时6个月检查血常规、25羟基维生素D等指标, 统计“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佝偻病活动期”三项的发病率, 筛查出体弱儿的发病率为观察指标。

1.3.2 统计儿童保健服务后两组婴幼儿常见病的发病情况。

以研究组与对照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腹泻三种婴幼儿常见病的每人平均发病次数为观察指标。

1.3.3 调查两组儿童保健服务后家长满意度。

统计“不满意、基本满意、很满意”的相应比率作为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体弱儿 (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佝偻病活动期) 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298人中有4人发生中度以上营养不良, 研究组300人中3人发生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经统计学分析P>0.05, 差异不显著, 详见表1。

如表2所示, 对照组298人中有15人发生中度以上贫血, 而研究组300人中仅6人发生中度以上贫血,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3所示, 对照组298人中有34人发生佝偻病, 而研究组300人中仅14人发生佝偻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4所示从两组儿童体弱儿的发生情况分析可见, 对照组共检测出体弱儿47人, 体弱儿发生率占15.77%, 研究组共检测出体弱儿23人, 体弱儿发生率占7.67%,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婴幼儿常见疾病 (上、下呼吸道感染、腹泻) 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5、6、7所示, 将对照组与研究组6个月内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发生次数进行比较, 发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显著减少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次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儿童家长满意度调查比较

从两组儿童保健服务后家长满意度调查分析可见,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8) 。

3 讨论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规定, 体弱儿是指包括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佝偻病活动期等一组疾病的总称[1]。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开展的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服务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 减少体弱儿的发生。目前, 体弱儿童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通过本次研究, 首先可说明, 应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 比较两组儿童体弱儿的发生率, 可发现对研究组300名儿童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后, 体弱儿发生率仅占7.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体弱儿发生率15.77%。同时发现,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婴幼儿常见病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 研究组的家长普遍接受该项服务, 对此服务满意度极高, 安全性得到家长们的认可, 中医儿童保健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

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0~3岁) 能调节机体经络,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 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 从而达到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2]。捏脊疗法主要是对五脏六腑的腧穴, 起到了调节阴阳、行气活血、恢复脏腑的作用[3]。摩腹疗法是能健脾和胃, 助消化、增强食欲。

对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患儿, 该疗法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捏脊、摩腹疗法能有效地培元固本、健脾强肾、补益气血,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 从而减少小儿疾病发生[2]。点按足三里、迎香穴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及培本固元的作用, 可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使脾胃健旺, 气血通达, 阴平阳秘, 从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发生的目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 点按足三里、迎香穴在儿童体质保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 对降低儿童体弱儿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效果[4]。四神聪穴能改善睡眠, 提高认知能力。通过点按四神聪穴, 提高儿童睡眠质量, 从而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减少体弱儿的发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儿童的健康关系到我国将来发展。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的要求, 把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的指导和中医饮食起居指导真正应用到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 把中医保健方法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法”必将为更多的儿童带来健康。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 易学易用, 是一项居家能操作的主动保健, 被大多家长所认可和接受。让儿童在疾病未发生时, 提前给予积极的保健干预, 而不是等到儿童真正出现疾病时再治疗, 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非常适合在基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中广泛培训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常规技术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城区某社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598名婴幼儿 (036个月) , 随机分成2组, 分别为对照组298名、研究组300名。对照组给予儿童常规健康体检,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给予指导服务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儿童体弱儿的发生情况、儿童常见病的发病情况及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态度。结果 本调查中,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 体弱儿人数有所降低, 儿童常见疾病发病率有所下降,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家长很满意占65.77%, 研究组家长很满意占91.67%,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对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降低体弱儿及常见病发生的效果明显, 且被家长广泛认可接受, 适合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广泛培训推广。

关键词: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社区

参考文献

[1]徐绍芝.354例体弱儿管理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 2010, 31 (7) :793-794.

[2]侯江婷.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2 (11) :111.

[3]韩斐, 苗雨清.对小儿厌食症捏脊疗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 12 (9) :68.

上一篇:辅助检修下一篇:永磁直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