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

2024-09-18

中医药治疗失眠(共11篇)

中医药治疗失眠 篇1

1 病因病机

邓铁涛认为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 但以情志所伤为最多见, 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 总的病机是阳盛阴衰、阴阳失交[1]。张珍玉认为七情内伤是失眠发生的主要病因, 其中尤以思虑过度伤脾及心、情志不遂致肝气不舒最为常见, 同时睡眠与营卫之气的循行密切相关, 营卫运行失和, 可影响心神而成为失眠发病的根本[2]。王翘楚认为当今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 故提出临床辨证当从肝论治立法, 以治肝为中心, 兼顾调整他脏功能。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气血失和是失眠症产生的关键, 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症的主要原因, 主要病位在肝脏, 常涉及影响心、脾、肾等其他脏腑[3]。王平等[4]认为失眠病机当以肝郁为首, 肝失疏泄以致形成气滞、火邪、痰瘀等病理产物, 扰乱神明, 魂不安藏, 病发不寐。田令群认为不寐病在心神, 其病机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 因心神受扰的不寐, 其病机与阴阳失交, 阳不入阴, 阳盛或阳盛阴衰有关, 其病性多属火, 或为实火, 或为虚火, 故从火论[5]。方以正认为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 代谢升降失其常虞, 皆可碍运滞血, 瘀血阻络, 心失血养, 以致寤寐异常[6]。王多让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就是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 气血失和, 使脑海血流不充, 脑髓失滋, 神无所养, 亦无所寄[7]。周培敏[8]从神分属五脏入手分析, 认为当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五脏功能失调, 令神不安于舍时, 即可成本病。肖玉英[9]发现不寐一证, 因胃气不和所致者。其理论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 ……是阳明之逆也”。倡导从胃论治, 采用清化和胃、化痰和胃、消滞和胃、温中和胃、养阴和胃五法治之。李建辉[10]认为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 阳不入阴。阳盛阴衰则邪火内盛, 灼液成痰。不寐日久, 则痰热渐甚。所以顽固性不寐多兼痰热。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田令群从火论治, 心火炽盛, 治拟清心、泻心、宁心安神, 方用二阴煎加减[5]。方以正创从瘀辨治四法, 即益气活血、养心安神, 方选补阳还五汤合养心汤加减;疏肝调血、宁心安神, 方选酸枣仁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涤痰化瘀、镇心安神, 方选十味温胆汤合安魂汤加减;凉血散瘀、清心安神, 方选清心莲子饮合朱砂安神丸加减[6]。徐明涟用调肝法治疗失眠, 将其分为5型:肝火上炎, 治当清肝泻火安魂,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胆郁痰热上扰, 治以清热化痰、除烦宁心, 方选温胆汤合栀子豉汤加减;肝郁血瘀, 治当通调血气以安神,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肝血亏虚肝气郁, 治以养血开郁, 方选逍遥散加减。肾阴阳俱虚, 治以补肾调肝安神, 方选二仙汤加减[11]。王翘楚对临床多变的失眠症以八证三型而分治。八证即肝木偏旺、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胃不和、肝气横逆、肝郁化火、肝肾两亏、胆气虚怯。三型即虚型、实型、虚实夹杂型, 并指出临床上以肝郁瘀阻最多见, 故治则需着重于平肝解郁、活血安神[12]。武连仲治疗失眠从心论治, 分为3型:心火气结, 清泻心火, 药用泻心汤, 可辅以针郄门、少府、丰隆、前廉泉、人中 (均用泻法) 加舌根舌尖点刺交通心肾;阳明实证型, 治从阳明, 一方面积滞腑实, 通腑和胃降逆, 清泻阳明, 可用消食导滞方药和承气汤加减, 针鸠尾、中脘、梁门、温溜、丰隆、前廉泉, 另一方面以湿浊为主, 痰湿阻滞, 治疗重在疏肝理气、化痰祛湿, 可针太冲、中渚、中脘、足三里、丰隆、前廉泉;虚证, 以阴不足为主, 治以养血安神, 补益心脾, 可用归脾汤加减, 针上星透百会、印堂, 完骨、前廉泉、舌根舌尖点刺交通心肾、脾俞、三阴交、心俞、神门[13]。

2.2 经方加减

采用传统经方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多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痰通络、养心安神的方药为主治疗。屈沂[14]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 有效率为92%。裘昊等[15]治疗肝郁型失眠患者56例, 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总有效率为94.64%。周晓波[16]用逍遥丸加味治疗50例, 总有效率为94%, 与对照组 (口服珍合灵片)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宋蓓等[17]运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虚证失眠, 取得较好的效果。卢金镶[18]以加味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 并随症加减, 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 疗效显著。盛钦业[19]应用交泰丸加味治疗老年性失眠症, 总有效率为93.33%。黎其龙[20]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 总有效率94.12%。赵云芝[21]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 显效21例, 有效6例, 无效或中断治疗3例。李明放[22]对顽固性失眠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穴位埋注, 治疗60例, 效果满意。

2.3 古方新用

临床上不少医家采用古方新用, 思路各异。郝芬兰等[23]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102例, 与对照组 (刺五加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片、舒乐安定) 比较, 取得较好疗效, 总有效率93.1%。冯景涛等[24]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待病情缓解后使用补中益气丸, 45例明显好转, 1例无效, 有效率97.8%, 发现补中益气汤加减可延长睡眠时间, 改善睡眠质量。彭玉生等[25]运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48例, 总有效率97.05%。罗玉娟等[26]用升阳益胃汤加酸枣仁、合欢花等治疗虚证顽固性失眠, 疗效满意。

2.4 自拟方加减

陈群等[27]采用安寐汤 (生龙骨或生龙齿) 、珍珠母 (均先煎) 、夜交藤各30 g, 酸枣仁20 g, 五味子、白芍、生地黄各15 g治疗126例患者, 疗效显著。李燕[28]自拟珍珠母眠安汤 (珍珠母60 g, 酸枣仁30 g, 白芍、丹参、郁金各15 g, 五味子、甘草各10 g, 黄连3 g~10 g) 治疗58例, 总有效率91.38%。陈洪艳[29]采用潜阳宁神汤夜交藤、熟枣仁、远志、柏子仁、茯苓、生地黄、玄参、生牡蛎、生赭石 (研) 、川连、生龙骨作为基本方, 随证加减治疗48例患者, 总有效率达85.42%。古衍等[30]采用补肾安神方 (栀子、莲子心、酸枣仁、白芍、麦冬、合欢皮、夜交藤、山药、熟地黄等组成) 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阴虚火旺型) 32例, 总有效率为87.5%。罗雷[31]以疏肝健脾汤 (柴胡、香附、当归、合欢花各15 g, 党参、白术、茯苓各18 g, 白芍、生酸枣仁、生麦芽各20 g, 炙甘草10 g) 为基本方, 根据不同侧重点, 随证加减治疗失眠46例, 每日睡前30 min服用, 连续14 d, 有效率91.67%。孟小丽[32]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 在西药对照组 (舒乐安定、谷维素治疗) 基础上, 加服中药方, 从阳虚痰阻论治, 方取炮附子8 g, 僵蚕、白芍各20 g, 白术、茯苓各15 g, 生龙牡各30 g, 法半夏、桂枝、全蝎各10 g, 酸枣仁20 g, 生姜3片, 1个疗程后治疗组头晕、头痛、心悸等兼证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为84.4%。刘少琼[33]采用合欢灵芝汤加减 (合欢30 g, 灵芝30 g, 丹参20 g, 黄芪20 g) 治疗失眠症46例, 连续4周, 总有效率为93.5%。黄韬等[34]对肝郁血结所致的失眠采用解郁透达化气法, 方以柴胡清骨散和黄芩清肺饮加减 (白薇10 g, 知母10 g, 柴胡15 g, 青蒿15 g, 秦艽15 g, 白芍药10 g, 牡丹皮10 g, 鳖甲9 g, 酸枣仁30 g, 豆豉10 g~15 g, 甘草6 g) 治疗105例患者, 疗效显著。周锦友等[35]认为本病关键是肝郁痰火、阴阳失衡、心神失养, 采用清肝化痰、滋养心神之清肝化痰养心汤 (佛手、郁金、栀子、丹皮、竹茹、石菖蒲、法半夏、合欢皮、龟板各10 g, 生地15 g, 酸枣仁12 g, 夜交藤、磁石各20 g, 黄连3 g, 阿胶6 g, 甘草6 g) 治疗, 而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美多眠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50%, 临床疗效优于美多眠组。

2.5 中成药治疗

凌玲[36]采用自制养脑胶囊 (枸杞子、黄精、泽泻、何首乌、山萸肉、益智仁、生五味子、酸枣等) 治疗不寐症52例, 总有效率94.23%。王蕾等[37]采用参松养心胶囊 (人参、五味子、桑寄生、山茱萸、酸枣仁) 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 与对照组 (柏子养心丸) 相比, 其睡眠指数有明显改善, 有效率达84%。赵丹[38]以琥珀宁神丸 (酸枣仁、夜交藤、茯苓各30 g, 琥珀、远志、党参各20 g, 栀子、甘草各15 g, 朱砂10 g, 羚羊角3 g) 治顽固性失眠120例, 总有效率为96.7%。王义方等[39]采用落花生叶制剂对比安慰剂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为73.6%。任丽平等[40]采用甜梦口服液辅以心理治疗治疗失眠, 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夏凉等[41]对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乌灵胶囊治疗, 对失眠、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心悸症状的改善最明显, 其中失眠症疗效总有效率83.33%。

2.6 时间疗法

目前有医家提出治疗失眠新思路, 顺应睡眠-觉醒周期节律, 运用时辰理论指导, 结合临床准确辨证用药, 疗效显著。刘渊[42]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理论, 对顽固性失眠患者, 于午前阳气生发之时, 以药助之, 于午后阳气收藏之时, 以验方涵阳入寐饮助阳入阴, 不让卫气滞行于阳分, 阳入于阴则寐, 可使患者按期入眠。肖仙祥等[43]认为在昼夜阴阳交替中有两个关键时辰, 即卯时 (05:00~07:00) 与酉时 (17:00~19:00) , 故又选择酉时, 阳气收藏之时, 口服中药安眠汤以药助之, 不让卫气滞于阳分, 阳入于阴则寐;更于睡前 (21:00~22:00) 服乌灵胶囊助阳入阴, 可使患者按期入眠。薛明翠[44]用绿茶和酸枣仁治疗不寐证39例, 治疗方法为08:00时前, 将绿茶15 g用开水冲泡服2次, 08:00后禁饮茶水, 晚上就寝前, 冲服酸枣仁粉10 g。结果睡眠恢复正常者34例, 睡眠改善者4例, 睡眠无改善者1例, 凌玲[45]让患者白天口服自制养脑胶囊, 每次4粒, 每天3次;睡前1 h口服中药汤剂, 每晚1次, 共治疗52例, 总有效率94.23%。黎少尊等[46]以阴阳分调法治疗顽固性失眠, 认为取效的关键在于必须严格按阴阳消长运行规律及人的睡眠-觉醒周期规律来确定服药时间。调阳:服药时间为早、午饭后30 min各服1次, 每天1剂;调阴:服药时间为晚饭后30 min及睡前连服2次, 每天1剂。服2剂药, 一阴一阳, 日调阳, 阴得阳助而振奋;夜调阴, 阴得阴辅而化生, 阴阳分调, 而达佳效。董吉香等[47]根据“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指导, 采取“择时给药”方法治疗, 选择每日卯戌2个时辰给患者服验方补脑丹, 治疗200例, 总有效率达98.5%。

2.7 其他治疗

靳瑞教授根据长期治疗经验, 总结出“眠三针”疗法, 即主穴: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 、内关、三阴交。内关用泻法, 三阴交用补法[48]。符文彬认为调肝气、安脑神为针灸治疗失眠基本法则[49]。于秀梅[50]采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择时择穴辨证施治, 治疗30例, 总有效率达87%。王素梅[51]以电针 (主穴:百合、安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加耳穴 (神门、心、交感、内分泌、神经衰弱点) 贴压治疗, 28例失眠患者痊愈22例, 显效5例, 有效1例。高希言等[52]采用调卫健脑针法 (百会、大椎、申脉、照海, 辨证配穴) 治疗失眠, 对20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李泰标[53]采用针刺 (主穴:耳穴取神门, 体穴取神门、三阴交、神庭、四神聪, 配穴取内关、太冲、太溪, 随证取2个或3个配穴) 治疗, 对照组口服安定类药物比较,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88%。齐守成[54]以针刺神门、三阴交为主要穴位治疗药物依赖失眠症7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黄运拼[55]运用耳穴 (主穴:神门、交感、枕、脑点、垂体) 压丸法治疗, 269例中显效206例, 好转63例, 总有效率100%。杨廷辉等[56]在辨证分型取穴基础上采用埋线方法, 治疗失眠症, 疗效显著。王元华等[57]采用中药足浴自拟方治疗, 夜交藤、合欢皮、当归、朱砂、牡蛎、磁石、龙骨、枣仁等10余味中药, 待温度适宜, 浸泡双足, 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 使双足在药液中搓洗, 水温下降时添加热水30 min。

3 结 语

综合分析近年来文献报道发现, 中医治疗有较多的优势, 发展空间很大。但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无论临床研究上或治疗上, 多侧重于安神, 较关注夜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 这种研究和治疗模式与西医的治疗思路如出一辙, 造成临床治疗方法难有突破性进展。人体的睡眠-觉醒具有昼夜节律性, 其产生机制有赖于阴阳规律性消长及营卫正常循行, 故今后治疗失眠当以调节人体的生物节律为关键, 恢复睡眠-觉醒的正常周期, 以达到“昼精-夜瞑”理想效果, 彻底解决失眠的困扰。

另外, 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个案报道多, 或样本例数较少, 缺乏对照组, 仅仅停留在临床观察等研究水平层次较低的问题;②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 不利于药物进行规范化研究, 缺乏可比性, 难以客观评价其疗效;③动物实验及药理研究开展的很少,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尚不深入。今后科研设计应往科学、严谨的方向发展, 以加强其论证强度和可信度, 更好地指导于临床。

中医药治疗失眠 篇2

2、攒竹穴:位置:两眉头凹陷处。操作: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操作:用中指螺纹面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4、太阳穴: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5、率谷穴:位置:耳尖直上1.5寸。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6、内关穴:位置:腕部横纹上2寸。操作:用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约1分钟。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7、三阴交: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操作: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除烦安眠的作用。

8、神门穴:位置: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1分钟。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失眠 篇3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该病分为6个类型,即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火炽盛型、肝郁化火型、心虚胆怯型、痰热内扰型。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失眠的特点及如何使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心脾两虚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心悸健忘、神疲乏力、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茯神、枣仁、夜交藤各15克,远志、龙眼肉、白术、党参、当归各lO克,黄芪12克,陈皮9克,木香6克,炙甘草5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明显的健忘、不思饮食、面色萎黄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干姜。患者若有明显的心悸健忘、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等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阿胶、熟地。患者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柏子仁、五味子。患者若有脘闷、苔腻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半夏、厚朴。

2.阴虚火旺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虚烦少眠、心悸不安、耳鸣健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龙齿(先煎)30克,生地20克,阿胶(烊化)、黄芩各10克,黄连、五味子各6克,白芍12克,鸡子黄1个。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若有梦遗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肉桂。患者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天冬、麦冬。患者虚烦少眠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枣仁、茯神、夜交藤。此外,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还可酌情选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心火炽盛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心烦不眠、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清心泻火、安神宁心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黄连5克,黄芩、山栀各lO克,龙齿(先煎)3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心烦、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连翘。患者若出现舌燥生疮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生石膏、麦冬。患者小便短赤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淡竹叶、滑石粉、甘草、琥珀粉。患者若出现便秘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大黄。患者若只是躁扰不宁的症状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生龙骨、生牡蛎。

4.肝郁化火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夜间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多梦易惊醒、性情急躁易怒、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清肝泻火、镇静安神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龙胆草6克,黄芩、山栀各10克,车前子(包煎)12克,生地15克,珍珠母(先煎)3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急躁易怒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知母、丹皮。患者郁闷不舒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醋柴胡和郁金。患者夜间难以入睡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生龙骨、生牡蛎。患者若出现头晕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天麻、勾藤、菊花、煅磁石。

5.心虚胆怯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多梦易惊醒、终日紧张、心神不安、胆怯恐惧、遇事易惊、气短自汗、舌淡、脉弦细。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茯神、夜交藤各12克,炒枣仁15克,石菖蒲、远志各10克,珍珠母(先煎)3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气短自汗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党参、五味子、茯苓。患者胆怯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柏子仁、当归。患者紧张心悸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生牡蛎、生龙骨。患者心烦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丹皮、知母。

6.痰热内扰型失眠。该型失眠患者可表现为胸闷、心烦不寐、口苦目眩、恶心嗳气、头重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该型失眠应坚持化痰清热、和中安神的原则,可选用以下方药进行治疗:陈皮、竹茹、胆星、贝母、知母、山栀各lO克,珍珠母(先煎)30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1剂,分3次服下。患者口苦恶心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半夏。患者若出现便秘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大黄。患者若出现腹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山楂、麦芽、莱菔子。患者心烦不寐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柏子仁、茯神。患者痰多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适量的杏仁、橘红。

失眠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还可使用一些外治法进行辅助治疗,以取得更佳的疗效。常用于治疗失眠的外治法有以下几种:

1.外敷疗法。可将治疗失眠的中药碾成细粉,敷于失眠患者的手心和足心。所敷的药粉既可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也可直接作用于手足心的穴位(如劳宫穴、涌泉穴等),通过刺激穴位和经脉起到治疗作用。可治疗失眠的外敷药物主要有生龙骨粉、珍珠粉、琥珀粉、黄连末、生半夏末、肉桂末、朱砂、大黄粉、五味子末等。

2.拔罐疗法。失眠患者可选择背部正中的督脉循行线路,用闪火法进行拔罐。可上下往返走罐,连续走罐10~15分钟,以患者的皮肤出现潮红或红紫为度。在给虚证明显的患者拔罐时应轻吸轻走,在给实证明显的患者拔罐时应重吸重走。拔罐疗法具有活血通经、补虚泻实的作用,可使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睡眠。

3.足浴疗法。失眠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枣仁、生地、夜交藤、远志、红花、磁石、龙骨、桃仁、黄连、黄芩、山栀等中药进行足浴。可选取上述药物中的一种或数种,确定合适的药量,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将此药汁倒入水盆中,待水温适宜后,将双足浸于药液中,可在每晚睡前泡脚,每次泡30分钟。此法具有确切改善睡眠的功效。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篇4

1 中药治疗

高月香[1]在归脾汤为主治疗失眠58例中, 总有效率94.82%。郭翠莲[2]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失眠症41例, 临床痊愈17例 (睡眠恢复正常) , 好转21例 (睡眠质量改善, 睡眠时间延长) , 无效3例 (睡眠质量及时间无任何改善) 。其中治疗8d后睡眠明显改善者达30例。本组总有效率达92.7%, 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冀秀萍等[3]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60例, 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 显效1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治愈23例, 显效15例, 有效14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6.7%。李爱莲[4]用中药药浴治疗神经性失眠33例, 与艾司唑仑组做对比, 总有效率为97%, 对照组为83%, 疗效显著。

2 针灸

2.1 普通针刺

王国建[5]运用营卫出入理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将55例患者随机为两组, 对照组25例以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以运用营卫出入理论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 对照组为72%;治疗组中病程≤6个月者痊愈率高于病程>6个月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许飞等[6]取安眠穴 (经外奇穴, 耳后风池穴与翳风穴连线中点) 、内关穴为主。结果5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4例, 显效6例, 有效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36%。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张敬翠[7]运用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穴位,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 治愈20例, 显效24例, 有效9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8.34%。

2.2电针

陈力[8]选用不同穴位组方用电针治疗失眠,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第1组取四神聪、风池;第2组取百会、左神门穴位;第3组取印堂、神庭穴位。进行不同穴位组治疗失眠症疗程与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2.73%、77.27%、95.45%, 第3组疗效明显优于第1、2组 (P<0.01) , 第1组与第2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电针印堂、神庭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梁树艺[9]电针百会、印堂、曲鬓透率谷治疗失眠症40例, 选择连续波, 频率150次/min, 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治疗30min, 每日1次, 逢周日休息1天, 10次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练书发[10]采用G 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15例;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治疗, 每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3~5天。总有效率为80%。

2.3 子午流注针法

朱庆军等[11]根据相关经络经气旺盛的时辰, 灵活取用十二经五输穴。主要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 运用补母泻子和一日六十六穴两种取穴法;根据病因、病性、病势, 按患者就诊时间来按时开穴或根据病情向患者另约时间前来定时开穴治疗失眠患者5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杨梅等[12]以子午流注针法辨证取穴为主, 根据管氏子午流注环周图推算开穴时日, 定时取穴, 总有效率为100%。于秀梅[13]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支法, 择时选取本经补泻或子母经补泻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法进行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纳支法取穴组总有效率为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4 灸法

袁广宇[14]用艾灸百会穴、涌泉穴治疗失眠症40例作为治疗组, 口服安定片、谷维素片、VB1片治疗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李滋平[15]等比较针刺加艾灸百会与单纯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 将20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艾灸百会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比较两组疗效, 并比较观察组中失眠症的虚证与实证及各证型之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改善 (均P<0.05) ,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 (88/100) , 优于对照组的74.5% (73/98) (P<0.05) ;观察组中虚证总有效率为92.4% (61/66) , 优于实证为79.4% (27/34) (P<0.05) 。

3 埋线

姚红芳等[16]运用头穴埋线疗法治疗失眠症33例, 选取百会、神庭、风池 (双) 穴, 每周施术1次, 4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选取百会、神庭、风池 (双) 、神门 (双) 、内关 (双) 、三阴交 (双) 穴, 留针30min, 每周治疗3次, 4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埋线组和针刺组在治疗后失眠症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均能明显改善 (P<0.01) ;组间比较, 在改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埋线组优于针刺组。

4 耳穴

骆晓林等[17]用耳穴压籽治疗大学生失眠症21例, 耳穴压籽组取穴位神门、内分泌、心、肝、脾、肾穴, 隔天换贴1次, 双耳交替, 总有效率为90.5%。吴仁定等[18]取耳穴位神门、心、脾、皮质下、交感穴, 两耳交替, 隔天换贴1次, 用75%酒精棉球擦拭耳廓皮肤, 用止血钳持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0.5cm小胶布, 将王不留行籽粘压在相应耳穴敏感点上, 每穴按以中、重强度刺激0.5~1.0min, 使局部产生痛、热、胀感, 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6次, 每次按压1~2min, 10天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失眠患者56例, 总有效率为87.5%。

5 其它

王华兰等[19]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治疗组采用颈稚调整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哇仑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 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颈推调整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疗效肯定。

骆乐等[20]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症76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76例老年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熏蒸加针刺, 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 治疗2个疗程后,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症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方法多样, 用穴灵活, 一般可根据不同情况做整体性调理, 辨证治疗, 无药物依赖的不良反应, 且伴随的疾病亦随之改善。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未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估体系, 因而缺乏判断客观反映疗效的正确方法, 使其治疗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今后应建立统一的失眠临床辨证标准和疗效标准, 探讨更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 加强临床设计的科学严谨性及失眠的实验研究, 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水平。

蒙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篇5

【摘 要】 失眠属于蒙医学“赫依”病范畴。主要由赫依血紊乱且心脏白脉受累而引起;是以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睡眠障碍。本文就失眠的蒙医药治疗及传统疗法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失眠;蒙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08-02

失眠属于蒙医“赫依”病范畴。赫依病系由赫依偏盛导致功能紊乱所引起之诸症的总称。蒙医认为人体“三根”失去相对平衡时,进而与“七素”之间的正常关系亦遭破坏,酿致诱发“赫依”性疾病的内因。失眠是“三根七素”失去相对平衡导致“赫依”偏盛渗入气血运行失常穿入,神经,白脉,主脉,功能紊乱引起此病[1-3]。本文对蒙医临床上对失眠的蒙医药治疗及传统疗法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蒙医临床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1 蒙医对失眠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1 失眠的分类 蒙医临床上按本质分为赫依性失眠、希拉性失眠、包如性失眠三种。按积聚部位分为心源性失眠、肾源性失眠、白脉性失眠。

1.2 失眠的临床表现 由于引起失眠的病因不同,所以体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轻者不能马上入睡,翻来覆去,即便入睡也是梦多并容易醒来,甚至一旦醒后再也无法入睡。重者整夜睁开眼不能入睡。赫依性失眠的症状:头晕,眼花,无法入睡和梦多,多打呵欠,恶寒战栗。脉象空虚,舌苔红而干燥,尿清如水而多泡;希拉性失眠的症状:口苦,体温升高,头痛,嘴干舌燥,烧心,食欲减退,全身皮肤微黄。脉象系紧,舌苔微黄而厚,尿色黄;如性失眠的症状:面容发紫,头顶沉重,眼眶作痛,积食不化,口淡无味,脉象粗满,尿红色;心源性失眠的症状:心悸,心神不安,入睡后梦多,易醒,健忘; 肾源性失眠的症状:头晕耳鸣,腰部酸痛,遗精,手和脚掌心发热;脉性失眠的症状:头晕,颈肩不适,心神不定[4]。

2 治疗

2.1 蒙医饮食起居方面的治疗 宜用性热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以补益正精缓和亢盛之赫依,然后视病情而施治。如:三骨滋养汤(牛羊的跟骨、肩胛骨柄、尾骨煎汤)或绵羊瘦肉浓缩汤一碗加黄油、红糖各一匙再加少量白酒内服;居室应温暖而幽静,保持空气疏通,光线不宜过强,衣着须温暖,应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常与知心朋友交谈,消除忧愁,适度体力活动,禁忌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

2.2 单纯蒙药治疗 以抑赫依、促进白脉传导、宁心安神、催眠药品为主。一般用苏格木勒-3味汤(豆蔻15g,白巨胜子10g,荜拨5g)、三十五味沉香散、顺气安神丸、清心沉香八味散、广枣七味丸、珍宝丸等药[5,6]。这些药用上述滋补汤送服效果更佳。白金荣[7]从蒙医传统药方中选出苏格木勒-3 汤,阿嘎日-35,阿敏.额尔顿、阿米.巴日格其-11、高尤-13、伊赫汤、伊赫. 哈日-12、古日古木-13 等蒙药治疗88 例各型失眠症;结果:总有效率为93.17%。结论:用蒙医辨证论治失眠症疗效满意,并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且而能够有效地调理好失眠症的优点。萨仁图雅等[8]观察蒙药苏格木勒-3味汤治疗失眠症患者96例,方法:每晚睡前用苏格木勒-3味汤水煎至三分之一量,弃药渣,温服,连用15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6.88%。李策等[9]观察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用蒙药三味檀香胶囊,2次/d,3 粒/次;对照组用艾司唑仑,每晚睡前lmg,15d 为1 个疗程,连续2 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何春梅等[10]用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失眠症,结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组具有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改善日间功能的作用(P<0.01),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阿拉腾格日勒等[11]用蒙药治疗失眠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5)。结论:蒙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较中药疗效好。董文泉等[12]用蒙药苏格木勒-3味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体会。采用蒙药苏格木勒-3味汤治疗,每晚3-5克与牛奶同煎,趁温口服。结果:总有效率为93.75%。董萨那巴特尔等[13]蒙医药治疗妇女失眠症95例,采用早上苏格木勒-7水丸15粒,用野兔心煎汤送服;中午其顺黑木嘎,阿木日-6味散各1.5克(6点左右)阿敏额尔敦-11丸15粒;晚上(22点左右)乌力吉-18水丸15粒,用红糖水送服。1个疗程10d,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95%。七月[14]用蒙药治疗成人单纯失眠症患者53例,每晚睡前取苏格木勒-3汤,沉香-35汤各3克,水煎5分钟;将煎汤送服顺气补心-10丸。结果:总有效率为92.45%。斯琴布和[15]观察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体会。对选取的81例符合诊断失眠患者采用蒙医辨证治疗,以苏格木勒-3汤为主药,根据分型:赫依型:给予沉香-35味,高优-13;希日型:给予伊赫哈日-12以冰糖冲服;包如型:给予伊赫汤或额尔顿-7;由心脏引起的:给予阿敏额尔顿,高优-13,赞丹-3等;以肾引起的:给予阿如日-18或苏格木勒-10等;白脉引起的:给予珍宝丸,扎冲-13味等。结果:总治愈率为91.36%。提示: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效果良好。

2.3 蒙医药传统治疗法 按抑赫依、促进白脉传导、宁心安神的治疗原则。可施以热敷、油治、按摩揉擦、艾灸、针刺、药浴和天然温泉等传统疗法[16]。哈斯额尔敦等[17]观察蒙医辨证施治失眠的疗效。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蒙医辨证施治灸药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每晚睡前服安定2.5毫克治疗,40天后观察治疗结果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在引起药物依赖及药物副作用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辨证施治灸药结合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莫日根巴吐等[18]应用蒙医艾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将102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1例;单纯蒙药辨证施治与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经1~3个疗程(1个疗程15天)临床治疗对照。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为96.1%;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4.3%。木日额等[19]评价蒙药结合浴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蒙药结合浴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蒙药结合浴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较西药疗效显著,无依赖性,复发率低,值得广泛应用。白平安[20]观察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将选取105例符合诊断的失眠患者,采用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总治愈率为84.76%。结论: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乌兰格日乐[21]观察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1例符合诊断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睡眠改善情况,并随访一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77%,复发率1.56%;对照组治愈率18.46%,复发率72.92%,两组复发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医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失眠症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地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何福龙等[22]观察蒙医温针疗法治疗失眠患者100例。取顶会穴常规消毒后,2%利多卡因1毫升浅麻,自制银针斜刺透前顶穴,艾灸3至6状不等,隔日1次,7天为一疗程。重者配合口服补心安神的自制蒙药。结果:10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7%。

3 结语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一般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诸多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以及损害肝肾功能等,因此不宜中长期服用[23]。蒙医对失眠的治疗方法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独特治疗方法。尤其是内服蒙药加蒙医针灸疗法是治疗失眠症应用甚广的特色疗法之一,治疗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有效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故笔者建议在治疗主证的基础上,铺以药物,针灸,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策·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68-180.

[2]阿古拉.蒙医药学[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71-75.

[3]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0.

[4]策·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91-492.

[5]策·苏荣扎布.蒙医方剂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出版社,1986:64-67.

[6]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97-199.

[7]白金荣.蒙药治疗失眠症88例临床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02.

[8]萨仁图雅.蒙药苏格木勒-3味汤治疗失眠症9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4):12-15.

[9]李策,马媛媛.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7):8-9.

[10]何春梅,毕力格,黄志刚.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4-5.

[11]阿拉腾格日勒,张昌盛.蒙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6.

[12]董文泉,王莉,石瑞平.蒙药苏格木勒-3治疗失眠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6.

[13]董萨那巴特尔,托亚.蒙医药治疗妇女失眠症95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8(8):18.

[14]七月.蒙药治疗失眠症的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3):166.

[15]斯琴布和.蒙医辨证治疗失眠症81例[J].北方药学杂志,2014,11(7):31.

[16]博·阿古拉.蒙医传统疗法大成[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17]哈斯额尔敦,胡玉荣.蒙医灸药结合治疗失眠80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杂志,2011,7(11):41-42.

[18]莫日根巴吐,萨其日乐.蒙医治疗失眠症102例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9):15-16.

[19]木日额,书海.蒙药结合浴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9.

[20]白平安.蒙医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5):17.

[21]乌兰格日乐.蒙医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杂志,2014,11(8):54.

[22]何福龙,李艳飞.蒙医温针疗法治疗失眠[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6.

[23]李清亚,王晓慧,宋瑞华,等.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现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7:490.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和分析 篇6

目前, 对失眠症的治疗分为西医和中医两大类。

西医主要是使用药物对失眠症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及非苯二氮类三种类型, 虽然它们都能显著增加睡眠时间, 缩短睡眠潜伏期, 改善睡眠质量, 但是鉴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如突然停药易出现戒断症状等不良反应, 因此西医的临床应用有诸多局限[4]。

中医认为失眠病因病机复杂, 病因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 病机为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以致心神不宁。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 工作、学习压力大, 易使一些人思虑气结, 久则伤脾, 脾虚不能化湿, 湿痰内生, 又平素饮食不节, 恣食肥甘、醇酒厚味, 以致宿食停滞, 酿成痰热, 火炽痰郁, 痰热阻遏心窍, 扰动心神而致心神不安, 神不安则不眠。如《景岳全书·不寐》引徐动皋所说:“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 而致不眠者多矣[3]。故针对失眠症的病因, 中医在治疗上, 主要分为:血癖论治、营卫论治、脾胃论治、心肾论治、痰火论治和肝胆论治等几个主要方面[5]。现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肝郁化火

症见不寐多梦, 伴头晕头胀, 口干口苦, 目赤耳鸣, 不思饮食, 便秘尿赤。治宜疏肝泻火, 镇心安神。常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生地、木通、栀子、炒黄芩、泽泻、当归、车前子、柴胡) 加减[6]。

1.2 痰热内扰

症见心烦不寐, 头重目眩, 泛恶嗳气。舌偏红, 脉滑数。治宜清化痰热, 和中安神。常用黄连温胆汤 (黄连、枳实、竹茹、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大枣) 加减[7]。

1.3 心胆气虚

症见虚烦不寐, 终日惕惕, 胆怯心悸, 伴倦怠乏力, 气短自汗。舌淡, 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常用安神定志丸 (人参、石菖蒲、远志、茯苓、龙齿、茯神) 合酸枣仁汤 (酸枣仁、川芎、甘草、茯苓、知母) 加减[8]。

1.4 心火炽盛

症见心烦不寐, 口舌生疮, 小便短赤。舌尖红, 脉细数或脉数有力。治宜清心泻火, 宁心安神。常用朱砂安神丸 (黄连、生地、炙甘草、当归、朱砂) , 或将丸剂改为汤剂加减运用[9]。

1.5 心脾两虚

症见不易入睡, 多梦易醒, 神疲食少, 头晕目眩, 面色少华。舌质淡, 脉细无力。治宜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常用归脾汤 (黄芪、炒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当归、人参、生姜、白术、炙甘草、木香、大枣) 加减[10]。

1.6 阴虚火旺

症见心烦不眠, 心悸多梦, 健忘, 咽干少津, 五心烦热,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交通心肾。常用六味地黄丸 (山药、熟地黄、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 合交泰丸 (黄连、肉桂) 加减[11]。

2 外治法

2.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 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经比较, 药物疗法与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差别不大, 除睡眠潜伏期外, 两者在效果上无明显区别,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的缩短睡眠潜伏期, 虽然起效慢, 但其有无药物依赖和维持疗效时间长等优点[12]。

2.2 白噪音

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 (0~20k Hz) 内都是均匀的。研究指出, 白噪音可诱导睡眠, 其作用机理可能为降低周围环境的信噪比。

2.3 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增加睡眠时间, 缩短睡眠潜伏期及提高总体睡眠质量评分, 因为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肌肉放松, 并增加人体内的核心体温, 对启动睡眠和维持睡眠有明显疗效[13]。

2.4 食疗法

生活中的常见食物也能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小米中色氨酸和淀粉的含量很高, 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提高色氨酸进入脑内的数量, 从而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大枣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有机酸、粘液质、铁、钙、磷等, 有补脾安神的功效, 如常食用, 催眠效果好, 尤其以老年人为宜。故生活中常见的小米粥、大枣粥等食物都是治疗失眠症的良药[14]。但是失眠症者忌吃辛辣温燥的食物, 如香烟、可可饮料、咖啡、浓茶、辣椒、大葱、、芥末胡椒、桂皮等[15]。

2.5 针灸疗法

以针灸方法安眠古代已有记载, 其机理为协调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手法包括:平补平泻、泻阳补阴法、芒针透刺法及调和安神针刺法等。王红玉[16]用针灸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可达97.7%。许翠英[17]等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达92.7%。王长来[18]等采用背俞穴阳性反应点皮内埋针的方法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为96.1%。

2.6 推拿疗法

推拿法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人体的三个部位, 即头、腹、背部, 对失眠症进行有效治疗。周运峰[19]等用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 疗效明显。刘建群[20]采用推拿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可达93.3%。何育凤[21]等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失眠症, 与药物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3 综合治疗法

综合治疗法是指,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将内治法与外治法有机结合, 派生出的一类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疗法。罗玉娟[22]等以升阳益胃汤为主方, 同时配合针刺双侧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等穴治疗失眠症, 总有效率可达92.3%。周君[23]等观察中药、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达97.1%。郑岩[24]研究推拿中药并用治疗失眠症的效果, 总有效率达96.0%。

4 讨论

4.1 内治法治疗失眠症的中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肝郁化火型宜多用滋阴补肾和泻火等药物, 如何首乌、熟地黄、女贞子、淫羊藿、人参、五味子、黄芪、麦冬等。痰火扰心型宜多用清热祛痰的药物, 如胆南星、牛黄等。胃气失和型应常用消食的药物, 如太子参、白术、山楂等。心火炽盛型宜用补气滋阴和降火的药物, 如刺五加、人参、熟地黄、鹿茸、山药、淫羊藿等。瘀血内阻型则宜用补气、补血滋阴的药物, 如人参、熟地黄、黄芪、党参、何首乌、当归、山药、鹿茸等。心胆虚怯型宜多用宁心安神和补肾的药物, 如人参、熟地黄、鹿茸、五味子、远志等。心脾两虚型通常宜使用补脾养心的药物, 如酸枣仁、远志、白术、党参、人参等。阴虚火旺型宜多用滋阴的药物, 如五味子、熟地黄、麦冬等。以多种不同药物配伍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现将近10年在治疗失眠症有关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5位药物列表如下 (表1) 。

4.2 失眠症属心神病变之症, 除药物治疗外, 还应该特别强调心理及生活方面的调理。

患者要调摄情志, 喜怒有节, 保证心情舒畅, 主动调节不良情绪, 解除思想负担。服药期间及睡前应戒烟、酒、浓茶、咖啡等。生活要有规律, 按时作息,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居住环境宜安静。每日应加强体育锻炼, 促进身心健康。服药应多在午休前及晚上临睡之前, 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中药治疗失眠症较之于西药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副作用少, 特别是长期使用无耐受性和依赖性, 是治疗失眠症不可缺少的方法。但目前因临床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无随机双盲对照, 无安慰剂对照, 故影响了疗效的可信性;目前对失眠症的报道大多是经验总结, 在辩证分型不太一致, 因此其疗效标准也不统一,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都有待解决。

摘要:失眠症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的疾病。使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症治疗的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 旨在明确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有效的药物, 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颈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篇7

1 推拿治疗

推拿是目前治疗颈性失眠的常用临床干预手段。实践证明, 该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 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的结构, 改善脑部供血, 减少临床阳性体征, 其基本治疗原则是理筋整复、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推拿手法根据颈椎病病理解剖特点大致分为两大类:椎体错位调整手法和理筋手法。椎体错位调整手法具体可采用冯氏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3]、摇正法[4]、短杠杆微调法[5]、龙氏正骨法[6]进行治疗。钟士元等[7]采用龙氏正骨推拿疗法对137例颈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 先用揉、滚手法松弛患部软组织, 针对枕寰、寰枢关节错位用仰头摇正法;C2~C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用低头摇正法;C2~C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用侧头摇正法;C2~C6侧弯侧摆错位采用侧向搬按法;颈轴反张和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用仰卧推正法。结果:治愈81例, 好转53例, 未愈3例, 总有效率为97.8%。金晓彬[8]等用正骨手法治疗颈性失眠95例, 并同期与口服镇静催眠药思诺思片的95例患者做对照;治疗组用正骨手法治疗, 先用弹拨等手法放松其颈项部肌肉, 对患者偏歪的棘突实行定点旋转复位法, 1周2次, 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诺思片, 睡前服用10mg, 1晚1次, 2周为1个疗程。两组从治疗前1周起至疗程结束期间均停服其它一切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 (睡眠质量评分) 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治疗后两组之间PSQI总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84%, 对照组为86.3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赖耀铭等[9]将140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70例, 予手法治疗, 先以滚法施于患者颈项部、双侧肩背部, 再以弹拨手法施于双侧肩胛提肌、前、中、后斜角肌, 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 然后对偏歪的棘突实行颈椎定点旋转复位, 复位完再行放松手法如滚法, 拿揉于颈肩部;对照组70例, 予舒乐安定片及牵引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1%, 对照组为81.4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以上手法均应借助生物力学对脊柱运动的分析来指导手法操作, 在对颈椎施治的同时应注意调整颈椎前后滑脱错位、左右旋转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以及脊柱相应节段, 使关节组织应力重新分布, 恢复脊柱整体力学平衡。临床治疗中除复位固定外, 不应忽视理筋手法的运用, 如对颈项部的揉按、松解、弹拨等。

2 针灸治疗

Omura Y[10]在上世纪80年代曾报道某些低血压、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在体检时发现颈肩部肌肉痉挛, 经过电针治疗, 颈肩部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而睡眠质量也较以前提高。粟漩等[11]把166例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 分别给予针刺双侧颈夹脊穴与舒乐安定片、芬必得片口服, 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的近期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远期疗效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史华敬等[12]认为, 独取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头颈部循行部位的穴位, 不仅可以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改善血流速度, 提高脑血流量, 而且这一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与疗程有着一定的关系[13]。患者只要能坚持接受针灸治疗, 达到一定的疗程, 颈性失眠就会得到好转, 颈椎病亦可得到缓解。蒋亚秋等[14]根据取穴方法的不同, 随机将50例颈椎源性失眠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 予针刺治疗, 取病变节段的神经根、关节突周围, 围刺取穴为主;对照组18例, 取头穴、背俞穴、四肢穴为主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 对照组为55.55%, 两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目前针灸治疗颈性失眠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 大致可归纳为: (1) 缓解血管痉挛, 改善血流速度、局部血液循环, 提高脑血流量; (2) 通过对神经的良性调节,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针灸治疗颈性失眠腧穴的选择特点是重视局部取穴, 尤其是颈夹脊穴;其次是针药结合或普通针刺与其它针刺方法结合。

3 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 认为脏腑机能紊乱, 气血阴阳失调, 邪气阻滞和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因, 和现代医学对某些失眠病因的认识有一致之处。我国传统中药治疗失眠症历史悠久, 许多中药无论是单味中药或者复方方剂均对改善失眠症状、恢复疲乏、安神养心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有大量的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报道, 但中药治疗颈性失眠的文献却不多。孙锋等[15]用颈康冲剂 (药物成份为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5g、地龙20g、桂枝9g、葛根20g、天麻9g、酸枣仁30g、桃仁15g、甘草6g) 治疗颈性失眠69例, 用温开水冲服, 每次10g, 每日3次, 10天为1疗程。结果:总的显效率为95.6%, 50岁以下者显效率达100%, 而50岁以上者显效率为50%, 这可能与老年血管硬化、服药时间不够 (仅10天) 等因素有关。作者认为颈性失眠的机理为气虚血瘀, 元神 (大脑) 失养, 病在心脑, 而不独在心。故治以益气活血, 通络开窍, 强心安神 (元神) 。赵和庆等[16]采用自制药枕治疗颈性失眠22例, 药枕长20cm, 宽12cm, 厚4cm, 内装当归、赤芍、红花、威灵仙、天南星、羌活、白芷、葛根、徐长卿、川乌、草乌、钩藤、菊花等药物粉末, 睡眠时将药枕枕于颈部使头轻度后仰 (初用时因药味较大, 可在药枕上盖1~2层枕巾;平素喜睡高枕者, 药枕下可垫普通枕加高) 。白天不用时, 用塑料袋将药枕扎紧以防药味散发。每周门诊复诊1次, 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有关药物。治疗结果:治疗时间最长6周, 最短1周, 平均3周, 疗程结束后睡眠恢复正常者14例, 占63.3%;睡眠时间延长者6例, 占27.3%;睡眠状态无改变者2例, 占9.1%;总有效率为90.9%。作者认为本组中2例无效者系阴虚火旺型而本药枕无清热降火功能之故。由此可知, 其它实证如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也非本法适应证。中药治疗仍基于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养心安神。

4 综合治疗

黄敏等[17]将颈性失眠62例随机分为刺五加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31例, 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100m L静脉滴注, 针刺主穴取大椎, 病变节段相应的双侧颈夹脊, 小幅度提插、捻转, 直达骨膜, 针尖朝向颈椎两棘突之间, 平补平泻, 使针感传向肩背、手背, 可配穴风池、肩井、外关加灸1柱, 1天10次, 15天1疗程。对照组:患者坐位, 常规消毒, 取穴大椎, 病变节段相对应夹脊、内关双、合谷双、神门双、太阳双、风池双, 平补平泻, 1天1次, 15天1疗程。治疗组:治愈11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5例, 有效17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9%, 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李应伟等[18]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颈源性失眠, 作者先用滚揉手法放松颈背部肌群后行定点旋转复位法, 然后用点揉推等手法刺激足底颈椎、大脑、小脑、脑干、失眠点、三叉神经、肾脏、输尿管、膀肤等反射区, 一般每反射区刺激1分钟。结果:68例门诊病例, 治愈32例, 显效20例, 好转1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6%。治疗时间最短6天, 最长30天。徐秋娥[19]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失眠。针刺取双侧风池、安眠、颈颊脊、大椎、肩外俞等穴, 再配合红外线神灯照射。推拿以一指禅、衮法等推拿颈项部软组织, 推擦患者的督脉和两侧膀胱经 (自大椎至长强) , 最后点揉风池、风府、安眠穴, 再扫散两侧头部, 10次为1疗程。结果:75例患者, 痊愈27例, 显效37例, 有效11例。宣余发[20]采用手法整脊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失眠86例, 治疗隔日1次, 6次为1个疗程。86例中, 治愈71例, 好转1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6.5%。本组病例治疗最快为1次, 最长为2个疗程。

5 结语

颈性失眠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 这是一种临床很常见的疾患, 当病人因失眠求治时常常被诊断为精神类疾病却忽略了颈椎病这一基础病因[22]。Visscher CM等[23]调查了250例受试者后发现慢性颈项部疼痛患者多伴有失眠等精神障碍。在神经衰弱人群中, 很多患有颈椎病, 而颈椎病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

中医治疗失眠的四个原则与方法 篇8

1中医治疗失眠一般讲究以下四个原则:

①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为基础。治疗时遵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原则,注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使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②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即强调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安神镇静的治疗。临床上常用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肝安神,以及安神定志等治疗方法,可随证选用;

③注重精神治疗的作用。治疗中应随证采用精神调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对因情志不舒或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疗更有其特殊的作用;

④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发挥中医特色,可根据病情,选择内服、外用等多种治疗手段。

2中医治疗

2.1成方治疗

(1)虚证

心脾两虚:治法为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用归脾汤:党参、黄连、白芍、在神、桂圆、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木香。

阴虚火旺:治法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用交秦丸;黄连和肉桂;或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羊、白芍、阿胶、鸡子黄。

心虚胆怯;治法为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用安神定志丸:人参、快车、在神、远志、石昌蒲、龙齿。

(2)实证

肝郁化火;治法为疏肝泄热、佐以安神。方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岑振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痰热内扰;治法为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药用温胆汤:半夏、橡皮、在革、竹茹、积实、甘草、生姜、大枣。

2.2其他方剂治疗(1)炒酸枣仁10-15g捣碎,水煎后晚上临睡前顿服;(2)炒酸枣仁10g,麦冬6g,远志3g,水煎后晚上临睡前服用:(3)酸枣树根(连皮)30g、丹参12g,水煎1-2小时,分2次,在午休及晚上临睡前各服1次,每天1剂。

2.3中成药治疗可以选用枣仁安神胶囊、天王补心丸。

2.4针灸治疗

(1)肝郁化火证治法为清肝泻火安神。

处方:内关、神门、印堂透面针心区、三阴交(双);气郁化火加太冲上沟;痰气郁结加中院、丰隆。

操作方法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法,留针30分钟。

疗程:间日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相隔1周可继续第2疗程,一般2-3疗程。

(2)脾肾两虚证治法为宁心安神,调理脾肾。

处方: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百会足三里、大溪(双)、神门。

操作方法;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进针宜浅,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疗程;间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停针1周后继续第2疗程,一般2~3疗程。

3讨论

临床发现,导致老年失眠与中青年失眠的病因不尽相同,故治疗方法及用药也不一样。老年失眠症主要与脏腑功能衰退有直接关系,以血液循环减慢,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使大脑动脉硬化,大脑缺少血液的营养而导致失眠,临床多以气虚、血虚、血瘀为主要病理,失眠症主要表现夜晚难以入眠,睡眠较浅,醒后难以入眠,一天中零星睡眠较多,同时伴夜尿多、畏寒、心悸健忘、头昏、大便秘、纳差以及血脂高、血压高,动脉硬化。常用治疗方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临床以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首乌、菟丝子、百合、酸枣仁、夜交藤、乌梅、丹参、当归等方药为主,现代医学发现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及养心安神的中药有降血脂、软化血管,从而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提高血液流速,改善大脑缺血状况,彻底治愈失眠。

而中青年失眠的病因主要以精神因素及生活无规律因素两方面所致,其精神因素主要表现在平日思想负担较重及精神压力大、思虑过多等患者中,因过度的精神因素,耗损人体的气血,致肝气郁滞心神失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性格急躁,心烦易怒,心情抑郁或焦虑;中医通过数千年的不断探索发现疏肝理气的中药可调理人的精神及思想压力,可解除因忧郁而产生的诸多症状。

调理人体情绪,常用的方药有柴胡、川楝、郁金、佛手、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珍珠母;生活无规律主要表现在平日暴饮暴食,经常熬夜,过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缺少必要的运动,使胃肠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消化及传导而造成郁积,导致体内因湿热过剩,伤气耗血,使心神失去气血的滋养而失眠,临床常表现为口干口苦、便秘、尿黄、口臭、多梦、心烦、头昏、燥热,此类失眠的治疗一方面要调理生活饮食,做到饮食清淡,早睡早起,增强运动,同时通过清热利湿,疏通胃肠积滞等中药治疗,使体内脏腑阴阳平衡谐调,从而治愈失眠,常用方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生大黄、厚朴、山楂、内金、枳壳。

中医药治疗失眠 篇9

1 药物治疗

杨新国等[2]在古方交泰丸的基础上拟制, 由黄连、肉桂、制首乌、珍珠母四味药物组成, 佐以制首乌、珍珠母, 对治疗属心肾不交证BZD依赖性失眠有效。张华[3]根据中医理论基础, 总结出交泰丸、朱雀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孔圣枕中丹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尚迎辉[4]用酸枣仁汤, 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 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10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李宪章[5]根据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自拟安神方, 基本组方为甘草、小麦、大枣、玄参、麦冬、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知母、丹参、朱茯神、合欢花, 根据患者兼证次证不同, 盗汗者加煅牡蛎;心烦者加百合、淡竹叶、夜交藤;耳鸣严重者加蝉蜕、牛膝;便秘患者加生地黄、火麻仁;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杜仲;五心烦热者可加鳖甲、地骨皮;因情绪起伏较大者加柴胡、竹叶/合欢花。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49例, 效果显著。潘博希[6]采用交替服用滋肾安神汤与复方枣仁胶囊的方案, 滋肾安神汤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首乌藤、合欢花、远志、黄连、肉桂、煅龙骨、煅牡蛎、甘草组成。结果表明滋肾安神汤与复方枣仁胶囊治疗效果优于艾司唑仑, 并且能减轻患者对艾司唑仑的依赖。朱莉伟[7]采用自拟安睡汤, 方由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山药、半夏、茯苓、陈皮、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当归、枳壳、厚朴、郁金、当归、川芎、黄连、丹皮、肉桂组成, 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80 例, 疗效显著。

2 针灸治疗

张鑫鑫等[8]以附子、黄芪制作成药饼, 辨证取穴, 配药施灸。在穴位上放药饼, 上灸艾柱, 每穴灸4 柱, 单日均灸关元、气海穴, 双日心脾两虚者灸心俞、肝俞、脾俞, 心肾不交者灸心俞、肝俞、肾俞, 实验证明, 隔药灸治疗虚证失眠疗效满意, 无不良反应, 经济实惠。贺艳娥等[9]基于引火归原这一理论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 水升火降、心肾得以相交, 阳入于阴而入夜能得寐。蔡石勇[10]采用乌灵胶囊与赵氏雷火灸合用的方法治疗失眠, 结果表明乌灵胶囊配合赵氏雷火灸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与艾司唑仑片相当, 且无服用艾司唑仑片产生的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秦尔奇等[11]采用泻南补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 主穴为神门、内关、照海、太溪。实验证明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安全有效, 简便易行, 与服药相比无依赖性和产生戒断综合征的不良反应。杨欣鹏等[12]采用“四水”穴—泻南补北针法选取百会、四神聪、神门、申脉、照海等五穴为主穴, 辅以太溪、水泉、极泉、少海等穴, 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泻南补北针法, 治疗效果显著。

3 其他疗法

李正祥等[13]采用“三才”推拿法治疗失眠, 分上、中、下三部分操作。即头面部 (天) 推拿印堂、神庭、太阳穴、百会、风池穴等, 背腹部 (人) 推拿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 足部 (地) 推拿足反射区的大脑、小脑、脑垂体、涌泉, 能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张蓉等[14]电针百会、神庭、左右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穴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周光涛等[15]用穴位埋线疗法取百会、神庭、少海 (双侧) 、然谷 (双侧) , 配合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张跃福等[16]采用中药足浴配合足底按摩手法治疗失眠, 中药方选黄连、盐柏、肉桂、首乌藤、合欢皮、远志, 结果表明镇静催眠效果显著。

失眠的中医保健疗法 篇10

2.双红汤:酸枣仁(研末)、柏子仁(研末)各1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糖适量。柏子仁、红枣煎汤去渣取汁,入酸枣仁粉,药汁与粳米同煮,熟时加糖适量,空腹温服,每天1~2次。

3.酸枣仁粥:酸枣仁粉40克,粳米60克。粳米煮粥,待半生半熟时,加入酸枣仁粉煮熟,作晚餐温服。

4.地黄枣仁粥:生地黄、酸枣仁粉各30克,优质大米50克。生地黄用清水浸泡15分钟,加入适量清水熬煮去渣取汁,再加入适量清水,加大米,待煮至半生半熟时加入酸枣仁粉煮熟,晚上当夜宵食用,可加糖少许调味。

5.小米枣仁粥:酸枣仁粉15克,小米100克,蜂蜜适量。小米加清水煮粥,将熟时加入酸枣仁粉煮一二沸即可,可作早、晚餐食用,食时加入蜂蜜调味。

6.远志枣仁粥:酸枣仁粉、远志各10克,粳米50克。粳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加入远志、酸枣仁粉即可,睡前作夜宵食用。

7.杞枣酒:枸杞子45克,酸枣仁30克,五味子25克,香橼20克,何首乌10克,大枣15克,白酒1000毫升。上药用清水洗净、晾干,切片或研碎,把白酒倒入酒坛内,将药末直接浸泡在白酒中,密封坛口,放置阴凉干燥处,每日摇动几次,浸泡1周后,每日睡前服用20~30毫升。

8.枸杞枣仁茶:枸杞、酸枣仁各10克(研末或炒),将两味药同置茶杯中,冲入沸水,盖上盖闷20分钟,饮时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随冲随饮,可反复冲服,直至味淡为止。

中医药治疗失眠 篇11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不寐”范围, 涉及“惊悸”、“健忘”、“虚劳”、“百合病”等疾病, 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因素所伤, 导致心、肝、脾、肺、肾等以五脏为主的脏腑功能失调, 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功能失于调养, 阴阳失于平衡, 令神不安于舍而成。

滚针, 系四川省已故著名针灸学家余仲权老教授根据针灸“经脉-皮部”理论, 结合传统“半刺”、“毛刺”等刺灸方法对传统针灸工具——皮肤针进行大胆创新改革的成果。无论虚实证型之失眠症, 皆可通过滚针调节“五脏俞穴”为主的“经脉”, 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之作用。滚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适应范围广和患者易于自行掌握操作等优点。

1 疾病诊断标准

1.1 西医标准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非器质性失眠症国家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病的诊断标准。

2 适应证

年龄在16~75岁之间;失眠症表现为难以入睡, 易醒, 睡眠不深, 多梦, 早醒, 或醒后不易再入睡, 白天困倦, 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有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睡眠潜伏期>30分钟, 3次/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7分;病程大于3个月。

3 禁忌证

躯体疾病或各种精神疾患 (如抑郁、焦虑等) 导致的继发性失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酗酒和 (或) 精神药物滥用和依赖所致失眠;恶性或消耗性疾病、治疗部位皮肤有溃疡或疮疡。

4 技术操作方法

4.1 器械准备

(1) 传统滚针, 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 因针具制作成本较高, 已停止生产。特点:滚针用直径1.5~2.5cm、高2.0~3.0cm的橡皮塞作滚筒, 在上面均匀地插上不锈钢短针50~90根, 要求针尖圆活, 排列整齐, 运用时滚动灵活。 (2) 改进型滚针, 航天部四川所生产。特点:将古代九针中的圆针与现代的磁疗、电疗技术有机结合, 用直径2.5cm左右、高3.0cm的带恒磁圆柱作滚筒, 在上面均匀地插上圆针180根, 为非刺入型的针灸治疗仪。

4.2 详细操作步骤

4.2.1 体位

患者取舒适俯卧位。

4.2.2 操作方法

滚针刺激背足太阳经脉循行的一、二线及督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从肺俞穴至肾俞穴, 由上而下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第二线从大杼穴至志室, 由上而下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督脉从命门穴至大椎穴, 由下而上滚动 (循经方向滚动刺激) 。如患者病情按中医辨证偏实证型, 滚针滚动治疗开始时即可用力稍重, 刺激大一些;如偏虚证型, 滚针滚动治疗开始时可用力稍轻, 刺激小一些。每线滚动10次左右, 用力大小因人而异, 以患者感到舒适、皮肤红润为度 (皮肤红润是经络气血流通的表现) , 滚动15~20分钟。

4.2.3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1次, 每次尽量在患者临睡时操作, 以较慢速度循经滚动10次左右, 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周5次, 中间休息2天,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实际情况,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回家自行操作, 以巩固疗效, 节约医疗成本。

4.2.4 关键技术环节

按照经络循行方向, 循经反复滚动, 用力均匀平稳。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耐受力等情况, 运用适当力度。一般循经滚动10次左右, 以患者感觉舒适、治疗部位经脉皮肤红润为度。就治疗时间而言, 一般以临睡时使用为佳。

4.2.5 注意事项

恶性或消耗性疾病、背部治疗部位皮肤溃疡或疮疡患者均不适用于滚针治疗;注意滚针的消毒处理, 除传统消毒液浸泡消毒外, 每日治疗结束后还应给予高压、高温消毒处理;操作时用力大小, 根据患者承受程度调整, 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4.2.6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由于滚针为皮肤非刺入性刺激, 安全性好, 未发现如晕针、针后血肿、断针、滞针等意外情况发生。

5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首次操作时因看见滚针而自感畏惧, 经调整操作力度并加以心理安慰后适应, 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复习题

1.滚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病睡眠障碍症的作用机制 ( )

A调整脏腑虚实

B调和气血

C通经活络

D平衡阴阳

2.改进型滚针作为滚筒的带恒磁圆柱尺寸 ( )

A直径2.5 c m左右

B直径3.0 c m左右

C高2.5 c m

D高3.0 c m

3.实施滚针时患者所取体位 ( )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坐位

4.滚针刺激督脉的操作要领 ( )

A大杼穴至志室

B从命门穴至大椎穴

C由下而上滚动

D由上而下滚动

5. 每次循经滚动的次数约为 ( )

A 10次

B 15次

C 20次

D 25次

6. 滚针滚动伊始, 力度如何掌握 ( )

A偏实证型, 用力稍重

B偏实证型, 用力稍轻

C偏虚证型, 用力稍轻

D虚实证型, 用力均稍重

上期本栏目复习题答案

上一篇:数字编解码下一篇:高精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