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2024-09-07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共12篇)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1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最为常见, 单纯肋骨骨折多见, 一般见于跌仆、撞击等生活损伤。合并血气胸者多由车祸、塌方等高能量创伤所致。肋骨古称“胸肋”、“胁肋”。《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骨》载:“其两侧自腋下, 至肋骨之尽处, 统名后胁, 肋下小肋骨名日季胁, 俗名软肋。肋者, 单条骨之谓也, 统肋之总, 又名曰”下二肋, 又称凫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凫骨》载:”凫骨者, 即胸下之边也。上下二条, 易被损伤, 左右皆然。选取胸部外伤造成肋骨骨折的患者36例, 经治疗与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09年收治的36例肋骨骨折患者, 男26例, 女10例, 年龄18~56岁。其中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29例, 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7例。

1.2 诊断

肋骨骨折多有明显外伤史, 局部疼痛, 有明显压痛点, 肿胀或瘀斑, 深呼吸、说话、咳嗽时疼痛加剧。在床上翻身或坐起时可有骨擦感。多根肋骨双处骨折, 局部可出现反常呼吸。肋骨位于皮下, 全长均可用手摸到, 容易测得骨折处的压痛, 肿胀或畸形。无移位的肋骨骨折, 有明显的间接压痛, 即在远离压痛点的前后 (两手亦可分别置于胸骨和脊柱) 挤压胸廓, 则可使原来压痛点疼痛加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确定骨折部位、类型, 有无合并气、血胸。超声检查测定胸腔积血的部位及容量。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 明确开放伤口的路径, 骨折移位情况, 气血胸的部位、范围、积血容量及肺损伤、肺压缩的程度及纵隔气肿的范围。

2治疗

2.1 复位

若骨折超过两根以上, 且有明显移位者, 应用手法复位。复位时, 令患者坐位, 患侧上肢上举, 胸部肌肉拉紧, 术者用手轻轻压住凸起的肋骨, 同时嘱患者作深呼吸气或咳嗽, 借鼓气力将下陷肋骨膨起。多根双处肋骨骨折, 必须迅速固定胸廓, 减少反常呼吸引起的生理障碍, 可用厚敷料垫于伤部, 然后用胶布固定, 必要时手术内固定或用肋骨牵引术。肋骨的牵引方法:患处常规消毒, 局麻下在骨折中部作一小切口, 并将骨折段中部行骨膜下剥离, 穿一根不锈钢丝, 同牵引装置相连接。若多根肋骨骨折, 需一一进行牵引, 牵引重量0.5~1 kg。2~3周后解除牵引, 皮肤消毒后抽出钢丝。也可用持巾钳夹住内陷的肋骨进行牵引, 效果亦佳。局部外敷金黄散药膏, 外衬硬纸片, 以绷带捆扎或以肋骨固定带固定。

2.2 药物治疗

早期 (受伤10 d内) , 伤处胸肋肿痛, 局部瘀斑, 拒按, 深呼吸及咳嗽、喷嚏时加重, 严重者不敢大声说话, 呼吸困难。舌黯红, 或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或数。治宜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使瘀去新生, 气行络通, 则胁痛自止。

中期 (受伤10 d后) 处疼痛缓解, 但深呼吸及咳嗽时仍较痛, 拒按, 舌黯红, 苔薄白, 脉弦。治宜活血行气, 疏肝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后期 (伤后6~8周) 一般骨折已愈合, 但可以仍遗留肋部隐隐作痛, 胸部憋闷不畅, 咳嗽咯痰时仍有抽痛,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补肝益肾, 补养气血, 辅以行气活血。续骨活血汤加减。

3讨论

中医学认为肋骨易被损伤, 伤后出现胸壁肿痛, 是由骨折筋伤, 经脉破损, 血溢脉外, 瘀积肋下, 阻滞气机所致。“气伤则痛”, “形伤则肿”。胸肋内为肺脏, 胸肋受伤严重则必然影响肺脏的呼吸功能。此多因气血瘀阻, 使气道不畅, 肺失清肃, 气上逆、气不顺所致。若瘀积胁下, 也会致肝失条达, 反侮肺金, 发为喘咳。如胸部损伤后, 积瘀生热, 加上伤后损伤肺气, 风、痰、瘀三者壅滞化火, 也会发为咳呛不止。伤后, 六淫外邪乘虚而人而致肺脏功能失调, 出现喘咳及呼吸困难。

中医伤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已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肋骨骨折复位法, 如立法、坐法、卧位复位法。现代医家各具特色的复位手法, 都是由传统的复位手法演变而来。肋骨骨折轻微移位可不必整复, 但移位较大的肋骨骨折还是尽量复位为好, 因为良好的骨折对位不但可使骨折顺利愈合, 而且可避免因畸形愈合而造成胸廓畸形, 妨碍呼吸运动, 也可避免畸形的骨折端骨痂过度生长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而遗留顽固性的胸肋痛。肋骨骨折的复位方法较多, 依据复位时的体位可分为立位、坐位、卧位三法。在固定的方法上采用肋骨固定带固定较好, 可随时松开清洁皮肤、观察伤处瘀肿的变化及皮损的愈合等情况;可配合外敷药膏帮助患处消肿止痛;并固定带由棉垫与皮革紧贴制成, 外连松紧带, 既贴服舒适、软硬适中, 又有一定弹性, 可起到固定肋骨又不过于限制呼吸运动的作用, 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 因而是目前肋骨骨折较为理想的外固定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肋骨骨折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36例肋骨骨折患者运用中医治疗, 配合局部整复固定。结果 治疗肋骨骨折的方法很多, 每个医生依各自的经验与体会不同, 有时治疗方法差别也较大。结论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都应遵循“尽早安全复位, 固定稳妥舒适, 内外用药兼治”的原则。临证时, 依每个患者各自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取舍, 以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肋骨骨折,中医治疗,内外用药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2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

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12克。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

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各12克。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3

关键词:中医正骨;尺桡骨双折;治疗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4-01

尺桡骨双骨折在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多见,通常是由间接暴力或是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后手臂局部地方可能会出现肢体畸形、疼痛、前臂翻转障碍、水肿等不良现象。传统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产生的最大难题是,怎样处理复位中断端产生旋转、成角与固定后再移位现象,对青少年来说,中医手法复位是最有效也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创伤、骨折部位愈合快,并且不会产生感染。文章回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与治疗效果,现将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4到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5±1.6)岁;对照组中的25例病患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3到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4)岁。对比这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中医组在治疗时主要使用正骨三步法治疗,也就是旋转拨伸,折顶回旋和夹挤分骨法,夹板固定三种方法。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

1.3 判定疗效结果

治愈:骨折的解剖复位或是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处产生连续性骨痂,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是基本恢复;有效:骨折复位超过1/3,对线效果良好,前臂最多可旋转45°;无效:骨折部位产生畸形,愈合效果不明显,生理功能受阻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患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数据,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用卡方对两组病患的各种对比情况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医组中病患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2 对比两组病患的住院时间与治愈时间 详情见表2。

2.3 并发症

中医组与实验组在治疗双折尺桡骨病患时,由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因此产生并发症的人数也不同,对照组并发症6例,中医组中的病患没有产生并发症,全部被治愈,对比两组病患产生的并发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3 讨论

尺桡骨双骨折一般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往往没有异样的手术指征,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然而手术的操作原则是用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因此在对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病患进行治疗时尽量不要使用手术治疗方式,避免因手术感染影响青少年骨骼生长。因为,前臂受到骨折的部位较浅,所以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较为容易,同时患者都是青少年,使用手术方法难免会留下疤痕,这将对病患就业、生理、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减轻病患的经济压力。由于病患自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治疗方式尽量不要选择手术治疗。

因为尺桡骨双骨折的发生时间短、距离地面高、创伤发展快,因此其具有的特点主要为:①都是在尺桡骨下端产生骨折;②骨折产生位移的类型都是背侧位移,同时产生程度不同的尺桡骨偏移情况;③相较于前臂双骨折现象,重叠位移更为严重,受骨折部位都是短斜型骨折或是横断骨折,严重时还会产生尺侧开放性裂口,一些病患还会产生同侧踝骨骨折。

综上所述,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前臂旋前体位恢复治疗,在进行旋前位手法治疗时,旋前两侧肌肉与骨间膜保持在一种放松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整复时产生的不必要阻力,另外由于暴力冲撞袭击较大使前臂滑板产生骨折,因此肿胀的产生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对旋前臂使用手法治疗能有效促进折顶稳定作用,为治疗加大 成功机会。对尺桡骨双骨折病患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时,要将骨折远处的牵引力融入到整复全程操作中,牵引力在整个整复中的力量变化是,折顶前的力量要大些,折顶操作中的力量要适量降低,等病患感觉到骨折远近端的骨折 相接触后再反折,并且将骨折远端的牵引力加大,在整个整复操作中,尽量一次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国帅,朱晓东,马云,王炳南,张志海,等.中医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效果[J].中国骨伤,2011,16(09):165-167.

[2] 卢耀明,赵卫东,蔡桦,黄文华,庄洪,魏合伟,等.中医整骨治疗尺桡骨双折的临床效果[J].中医药学刊,2011,18(02):284-287.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中医治疗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 其中男18例, 女28例;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9.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 行走跌伤24例, 坠落伤10例, 均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左侧18例, 右侧28例;手术时机:伤后当天内6例, 伤后1周内27例, 伤后2周内13例, 均实行内固定手术;按Evans分型:I型5例, Ⅱ型4例, Ⅲ型16例, Ⅳ型14例, V型7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18例, 糖尿病7例, 慢性支气管炎16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牵引制动, 完成相关检查后手术。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患者取仰卧位, 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持续牵引, 床旁X线机透视监控辅助下骨折复位。采用髋外侧入路, 将股外侧肌从其后缘适当剥离显露股骨转子, 分别置入动力髋螺钉 (DHS) 或动力髁螺钉 (DCS) 。对于股骨大转子粉碎严重的患者, 常规消毒铺巾后, 选取2.5mm克氏针自内向外贯穿骨结节, 进一步复位, 同时应用大转子外侧支撑钢板固定。最后透视或拍片, 如复位及固定不理想, 进一步按“手法—器械—手法—器械”步骤调整, 至达到复位满意为止。如果经以上复位及固定, 仍有轻度移位, 可根据情况做半针穿针固定。术后2~3个月拍片显示骨折愈合, 可拆除外同器, 否则继续固定, 直至骨折愈合。

1.3 术后处理

关闭切口后常规留置引流管24~48h。用周林频谱仪照射患部, 30min/次, bid。术后第3天取半坐位, 开始行髋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收缩等功能锻炼, 根据个体情况, 2~4周后部分负重下地活动。采用威灵仙12g, 木通12g, 川芎10g, 木瓜12g, 羌活12g, 独活12g, 赤芍12g, 苡米12g, 大黄6g, 红花9g共碾粗末, 布包水煎后熨烫患部或煎水熏洗患处外敷治疗, 早晚各1次, 每次约15min, 每次熏洗完后可做蹲压引导, 每次做10下, 每日坚持, 连做3周。静脉给药辅助术后骨折愈合, 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丹参粉针800mg加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 qd, 10天为1个疗程;气血亏虚型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40mL加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 qd, 10天1个疗程。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出院后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 复查X线片, 确定X线骨折愈合情况, 检查患者髋关节活动功能、行走、负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1.4 疗效标准

按Mfiller等[2]的AO综合性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Harris评分法进行评价, 分为功能恢复良好 (优或良) 和功能恢复一般 (可或差)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显效:活动度正常, 活动及行走时无肿痛、无压痛点;有效:行走负重后有轻度疼痛及肿胀, 压痛不明显, 伸屈活动度比健侧小10°以内;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复查X线, 股骨颈干角减少5°以上视为髋内翻, 骨折愈合时间超过32周视为骨折延迟愈合。

2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达32周以上, 行手术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46例患者中, 显效21例 (占45.66%) , 有效24例 (占52.17%) , 无效1例 (占2.17%) , 总有效率为97.83%。功能恢复良好35例 (占76.09%) , 功能恢复一般11例 (占23.91%) 。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 手术治疗后给予中医疗法可明显改善预后, 减少并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特殊的解剖原因, 临床上较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时造成经骨外膜进入骨内营养血管及中央血管断裂, 断端血运不良, 影响骨折断端组织的生长, 术后给予中药治疗, 实施中医饮食调护、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及功能锻炼可最大程度加快骨折愈合过程[3]。将骨折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型和气血亏虚型, 分别采用丹参粉针和参麦注射液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以促进局部血运, 有利于肿胀消退。鹿瓜多肽的有效成分——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可有效促进机体内骨源性生长因子的合成, 鹿瓜多肽所含的甜瓜提取物能降低骨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炎症渗出, 促进局部血运的恢复, 改善骨痂局部的血液循环, 为骨细胞提供一个良好的血供环境。术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可有效恢复患肢的运动功能, 加快患者的愈合进程。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08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 术后给予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给药及功能锻炼等。结果:显效21例, 有效2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83%。结论:术后中医疗法可加快患者愈后进程。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固定术,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1]董天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3, 19 (2) :73-75.

[2]MULLER ME, ALLGWER M, SCHNEIDER R, et al.Manual ofinternal fixation[J].Berlin:Springer-Verlag, 1991, 8 (6) :42-45.

骨折病中医护理查房 篇5

欢迎大家来参加骨伤科护理查房,本次查房主要是围绕病种方案尝试的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查房目的是:1.掌握科室病种方案相关知识。2.了解责任护士中医辩证施护能力。3.评价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落实情况。本次查房内容:

1.下面由刘匀汇报病例:

刘匀:40床,女性,XXX,70岁,住院号:156299

中医诊断:骨折病(气滞血瘀)因摔伤右髋关节致疼痛,活动受限2天,于2017年11月19日入院T:36℃

P:60 次/分

R:18 次/分 BP:114/73mmHg。

神志:有神

面色:淡黄

形态:右下肢活动受限

全身营养:良好

皮肤:正常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语言:清楚

呼吸:如常

咳嗽:无

咳痰:无

异味:无

饮食:纳呆

睡眠:难入寐

口渴:正常

听力:正常

排尿:正常

排便:便秘

嗜好:无特殊

脉象:弦

血运温度:正常

感觉:右下肢疼痛

动脉搏动:正常

X线示:右股骨颈骨折,断端分离错位,股骨头旋转,大粗隆上移。入院后给予骨伤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于2017年11月21日08时在硬膜外麻下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于11时安返病房。术后给予冷疗,耳穴压豆,艾灸,穴位按摩、蜡疗等行气活血止痛治疗。

2.病例汇报完整,下面由XXX说一下诊断依据

根据外伤右髋疼痛、舌脉本病属中医“ 骨折病”范畴。证为气滞血瘀,病位在骨,属实证。患者因外伤暴力作用于右髋,而致右髋骨断筋伤,骨断则其机体失其支撑,则活动不利,筋伤受损气血溢于脉外,积滞成淤,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为疼痛。本病外伤史,结合DR及查体,可以明确诊断

3.请XXX回答一下骨折的药物治疗

本病病位在四肢。诊断为骨断筋伤,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四物汤补血和血,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以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为特点,血瘀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行血,为治疗血病通用之方,多用于血虚而又血行不畅的疾病

4.我们了解了骨折的基本情况,下面评估一下病人看我们的辩证是不是符合的。下面由XXX评估病人。

进入病房,问候病人,做好相关解释,进行体检。四诊内容落实

“阿姨,您好!您今天怎么样?挺好的。还疼不疼?疼。昨晚睡得好不好?不太好。昨晚有点疼,睡不着。我来摸一下您的脉,我可以看一下您的舌苔吗?吃饭怎么样?吃得不太多。大便解了吗?还没有。我看一下您的腹部(摸腹部)小便通畅吗?通畅。我看一下您的伤口及双下肢,摸足趾皮肤,观察血运,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色泽,谢谢阿姨配合” 汇报:

望诊:患者神志清,面色淡黄,形体正常,全身营养良好,皮肤色泽正常,舌质淡,苔薄白.闻诊:语言清楚,呼吸平稳,无咳嗽咳痰,无异味。

问诊:患者疼痛较重,夜难入寐,纳呆,便秘,听力正常,小便通畅无口渴不良嗜好。切诊:脉弦,脘腹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皮温感觉正常。

专科体检:患肢外展中立位,伤口敷料干燥,右髋关节轻度肿胀

5.该病人目前根据四诊的内容她的辩证是什么?请XXX来回顾一下骨折病的常见辨证 分型。

骨折病有气滞血瘀型与肝肾亏虚型两种。

气滞血瘀型: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暗,苔薄白,脉弦,舌下络脉青紫。

肝肾亏虚型: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是有隐痛,肿胀不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能负重行走,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根据患者髋部疼痛,右髋部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可以确定 患者为气滞血瘀型。

6.中医的精髓就是辩证施护,那么证辩好了我们的施护内容有哪些呢? 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髋部疼痛 : 骨折筋伤, 血脉破损, 血离经脉, 瘀积不散, 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髋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2.体位护理:患肢制动并抬高15度,外展中立,以减轻疼痛。3.做好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5.遵医嘱腿部予冷疗、揿针(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减轻疼痛。

6.遵医嘱使用耳针治疗,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效果评价:疼痛减轻 7.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活动受限:骨断筋伤,则其机体失其支撑,则活动不利 1.遵医嘱予小腿蜡疗,促进气血运行。2.遵医嘱予腰部中药封包,减轻腰部不适。

3.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踝泵运动及下肢经络拍打,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5.遵医嘱给予通腑散穴位贴敷神阙天枢防便秘。效果评价:患者舒适,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8.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肢体肿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血循失常,血溢 脉外,故而现局部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2.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行走。

3.协助患者由下而上按摩肿胀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4.肿胀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足趾的主动运动。5.遵医嘱局部磁热疗法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效果评价:患者右髋部肿胀减轻 9.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夜难入寐:身有痛处 1.病室温湿度适宜。

2.患处予以冷疗,减轻疼痛。3.遵医嘱服用安神药以宁心安神。

4.耳穴贴压,选心、肝、肾、神门、枕等穴。5.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效果评价:患者能安静睡眠 10.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便秘:气滞血瘀致脏腑气血生化功能衰退。主要是中焦脾胃化源不足使气虚血虚。气

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血虚肠燥型:

1.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

2.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补充一些油脂。

3.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 人陪同,预防跌伤。

4.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叶3-6g泡水饮。

5.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气虚不运证:

1.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上、向左、向下推,反复按 摩10-15分钟。

2.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

3.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4.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

5.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效果评价:患者已解大便。11.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预防股肿:久卧,外伤后制动,气血运行滞缓,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

1.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2.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指导家属为双下肢进行向心

性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3.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

4.遵医嘱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5.遵医嘱予活血化瘀药物预防。

6.遵医嘱予活血通络止痛散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下肢经络拍打及艾灸。7.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有无肿胀、疼痛尤其腓肠肌有无胀痛,当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弱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效果评价:患者未发生股肿 12.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纳呆:气滞血瘀致脏腑气血生化功能衰退,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 1.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

3.穴位按摩,选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俞、胃俞等穴位。4艾灸,选穴气海、中脘、足三里等。

5.进食增加健脾利气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忌肥甘厚味,少食多餐。效果评价:患者饮食正常 13.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乏力自汗:骨断筋伤,受损气血溢于脉外,积滞成淤,气机不畅,气血亏虚,会形体失养,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关闭门窗,及时更换衣物,做好患者安全防护。3.遵医嘱艾灸,取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5.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气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牛肉、鸡肉、猪肉。膳食方当归熟地乌骨鸡

:怀山百合莲子汤。效果评价:患者活动有耐力,无自汗现象 14.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1.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2.做好髋部保护,防止髋部受到外伤。

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踝泵 运动,股四头肌 等长收缩,腓肠肌收缩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1)踝泵运动:膝关节伸直位,大腿前方绷紧,主动背屈踝关节至受限,做勾 脚的动作,然后主动向下屈踝关节至受限,做下踏的动作。各维持3〜5 秒,10〜15次/组,4〜6组/天。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A方法:膝关节下垫软枕微屈位至20°左右,然后主动缓慢伸直小腿 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10秒左右,再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 组,4〜6组/天。

B方法:坐床边,屈膝关节,缓慢上抬至伸平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 10秒左右再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组,4〜6组/天。

4.穿跟脚的鞋,地面防滑,预防跌倒。5.慎起居,防感冒。饮食指导

1.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赤小豆、黑木耳、金 针菇、桃仁等。2.增加健脾利气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

3.补血气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牛肉、鸡肉、猪肉 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合理镇痛,安神静志,降低焦虑。15.患者入院期间特色护理技术项目总结及创新(李慧)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6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2例三踝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6例。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踝骨折;中医疗法;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8-02

三踝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的一种,其在临床中较常见。且该类疾病正逐渐引起广泛关注[1]。如果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不当,会引起患者畸形愈合等严重后遗症。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在全身骨折中,三踝骨折的比例达到了4%~5%,而且大多出现在青年患者中,并且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该类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当前对于该类疾病多以西医的手术治疗为主,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观察采用中医疗法治疗12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08月至2014年08月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252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6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36±83)岁,病程为3~21d,平均病程(93±001)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63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41±92)岁,病程为4~20d,平均病程(104±001)d。三踝骨折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踝部肿胀明显,外踝内踝处可及明显骨擦感,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趾端活动,血运正常。X线片提示:左侧三踝骨折。入院诊断:左侧三踝骨折L-H分型,旋后外旋型IV度。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起病24h内入院。排除标准:本次入院前已存在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3]。两组患者损伤原因分别为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以及运动受伤等。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正骨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前,不断牵引损伤处,患者损伤部位的肿胀显著得到缓解后,对患者进行复位。通过不同的正骨手法复位患者的损伤部位。然后用夹板固定,治疗三周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适当对患者应用外用夹板,两月之后,去夹板,使患者适当活动,不断恢复关节功能;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利用石膏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踝关节功能正常或是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后无疼痛症状;有效:踝关节功能改善,部分正常,运动后有轻微疼痛症状;无效: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运动后疼痛,有轻微跛行症状。

132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5]①疼痛(满分为50分,为基本分),无疼50分,行走开始时疼痛40分,行走时疼痛35分,偶尔负重性疼痛35分,每次负重时都有疼痛15分,检查时疼痛或自发疼痛0分。②功能(满分为30分,为加分)足趾行走3分,足跟行走3分,正常节律上下楼梯6分,单腿站立6分,无辅助性行走6分,不用骨科足支具6分。③活动度(满分为20分,为加分)。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经SPSS 170软件统计及分析,结果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TX-*3]±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的重要构成包括距骨滑车以及胫腓骨下关节面,其中韧带也不可缺少。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尤其多出现在青年群体中。而三踝骨折为踝关节骨折的一类,在临床治疗中较为严重。

对于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或是畸形愈合等严重后果。目前,大多三踝骨折的患者首选西医的治疗方法,然而西医通常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容易损伤骨膜,进而减缓骨痂的形成,造成二次手术[6]。中医研究者认为[7],暴力引起的外伤会伤及气血筋骨,从而导致气滞气瘀。中药能够抑制血液的渗出,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中医研究表明,对于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采用中医正骨治疗,其操作较为简单,而且不需要二次手术,明显避免了对患者的手术损伤,有利于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7]。本研究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对126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对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和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武平.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2(13):188-189.

[2]赵玉阁.用中医疗法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13):32-33.

[3]刘伟明,吴征杰,吴家盛.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24):2448-2450.

[4]侯汪洋,成永忠,程灏.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10(23):11-14.

[5]叶兆贵.中医正骨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1(29):897-898.

[6]管宜可,成永忠,侯汪洋.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4(11):95-98.

[7]陈志新.活血止痛散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对旋后外旋及旋前外旋Ⅲ°~Ⅳ°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中医治疗骨折延缓愈合的疗效分析 篇7

关键词:中医,骨折,延缓,愈合,疗效

骨折延缓愈合指的是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 (一般为4个月内) , 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骨折延缓愈合的X线显示骨折端骨痂少, 轻度脱钙, 骨折线明显, 但无骨硬化表现。骨折延缓愈合的原因可分为三类: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临床上中医治疗一般是采用补肾活血法、以通为补法为原理治疗骨折延缓愈合, 例如补肾健骨汤、壮骨强筋丸,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脉冲电磁场法、微创法等。笔者应用中医方法治疗骨折延缓愈合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延缓愈合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36例, 男18例, 女18例,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6岁, 病程0.5~1年;对照组35例, 男18例, 女17例, 年龄34~76岁, 平均年龄55岁, 病程0.5~0.7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方法 (治疗组)

(1) 壮骨强筋丸。临床症状: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头晕, 目眩, 眼花, 舌白或胖, 苔薄白, 脉弦或细。证属肾虚, 肝肾亏虚, 淤血阻滞, 气血不足。治法:补益肝肾, 活血化瘀, 补益气血。药方药物组成:骨碎补120g、续断120g、熟地120g、自然铜120g、丹参120g、人参60g、血蝎60g、乳香60g、杜仲60g、土鳖虫60g、木瓜60g、西藏红花30g、当归30g、海马30g、牛膝30g、麝香5g。用法:将上述药材研细, 水蜜调和为丸子状, 每颗3g, 每次3颗, 每日三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直至骨折愈合。 (2) 补肾健骨汤。a.临床症状:面色苍白, 纳谷衰少, 痰多, 腰酸便溏, 头目眩晕, 夜尿清长, 舌胖, 苔薄白, 脉弦。证属肾阳虚, 瘀血阻滞。治法:温肾活血。药方药物组成:鹿角胶100g、巴戟天100g、骨碎补250g、炒土鳖50g、泽兰50g、桂枝50g。用法:将上述药材研细, 以水煎服, 每次一剂, 一日一剂, 1个月后将药材研细, 水蜜调和为丸子状, 每颗3g, 每次3颗, 每日两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直至骨折愈合。b.临床症状: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头晕, 眼花, 舌红, 苔白, 脉细。证属肾阴虚, 瘀血阻滞。治法:补肾活血。药方药物组成:山萸肉300g、骨碎补100g、生熟地100g、续断100g、炒土鳖100g、泽兰100g、刘寄奴100g、牛膝100g, 黄柏50g、川芎50g、旱莲草50g、肉苁蓉50g。用法:将上述药材研细, 以水煎服, 每次一剂, 一日一剂, 1个月后将药材研细, 水蜜调和为丸子状, 每颗3g, 每次3颗, 每日两次, 1个月为1个疗程, 直至骨折愈合。

1.2.2 西医治疗 (对照组)

采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不连接和延缓愈合。治疗仪器:脉冲发生器以及一对线圈。电源50Hz, 200V。输出电压波型:基本呈矩形, 正波脉冲宽度为300usec, 峰值65 mV, 负波宽度为3.6usec, 峰值10mV, 脉冲频率75Hz方法:骨折的患肢采用石膏固定, 石膏外固定线圈, 使用X射线作为指示, 使线圈中心连线与骨折未连接中心相互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线圈的平面必须平行。患者每天需要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10~12h, 当患肢经X射线检查出现骨性愈合时可拆除患肢外的石膏固定, 可以开始负重训练。

1.3 骨折延缓愈合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骨折愈合良好,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肢体活动正常。有效:骨折基本愈合, 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肢体活动基本正常。无效:骨折未愈合, 肢体功能和活动未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 (一般为4个月内) , 仍未达到骨折完全愈合的标准叫做骨折延缓愈合。骨折延缓愈合的原因可分为三类[1]:技术性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联合因素。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 其后果各异, 有的只产生延迟连接, 愈合时间虽长, 但还可连接;有的形成骨不连, 如成骨因子缺乏, 先天性胫骨骨不连等。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 从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 通常将其分为三个阶段[2,3]: (1) 血肿炎症机化期。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3) 骨板形成塑形期。这三者之间又不可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交织逐渐演进。骨折愈合存在很多因素, 例如年龄、健康状况、骨折的类型和数量、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的损伤程度、软组织的嵌入、感染、治疗方法的影响等。

两组数据比较, 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治疗骨折延缓愈合时, 可采用中医治疗, 也可以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原理是补肾活血、以通为补, 治疗的药物例如补肾健骨汤、壮骨强筋丸,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脉冲电磁场法、微创法等。

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法, 一是壮骨强筋丸, 二是补肾健骨汤[4,5]。壮骨强筋丸的适用证属肾虚, 肝肾亏虚, 淤血阻滞, 气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为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头晕, 目眩, 眼花, 舌白或胖, 苔薄白, 脉弦或细。由于骨折延缓愈合的病理原因是肝肾亏虚、瘀血阻滞、气血不足, 因此其治疗原理是补益肝肾, 活血化瘀, 补益气血。药方中的主要药材功效如下: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调理血脉、续折伤、止崩漏;丹参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熟地清热凉血、泻火除烦、补血滋阴;血蝎消炎、止血生肌、散瘀止痛;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西藏红花通经化淤、散淤开结、消肿止痛;当归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用法是将药材研细, 加水蜜调和成丸状服用。补肾健骨汤要区分患者属于肾阳虚还是肾阴虚。肾阳虚症状为面色苍白, 纳谷衰少, 痰多, 腰酸便溏, 头目眩晕, 夜尿清长, 舌胖, 苔薄白, 脉弦;肾阴虚症状为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头晕, 眼花, 舌红, 苔白, 脉细。肾阳虚治法是温肾活血, 肾阴虚治法是补肾活血。二者药方中均含有炒土鳖、泽兰、骨碎补, 功效是破瘀血、续筋骨、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不同之处在于生熟地、鹿茸胶、桂枝、黄柏等。生熟地补血滋阴, 适于肾阴虚;鹿茸胶用于肾阳虚弱, 精血不足;桂枝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黄柏用于阴虚火旺, 泻火解毒[6]。

对照组采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不连接和延缓愈合, 患者每天需要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10~12h, 当患肢经X射线检查出现骨性愈合时可拆除患肢外的石膏固定, 可以开始负重训练。

比较治疗组合对照组的疗效, 可以明显看到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并且治疗组具有毒副作用小、用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综上所述, 中医方法治疗骨折延缓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436-446.

[2]谢学然, 张毅.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3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16) :1522-1524.

[3]王轩, 潘琪, 张慧萍, 等.桃仁、木香、黄芪分别与红花配伍对大鼠早期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12 (6) :22-24.

[4]曹立新, 张子玉, 刘忠瑞钛镍形状记忆合金髌骨接骨板治疗髌骨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2) :154-155.

[5]王勇平, 陈根元, 刘小荣.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0, 7 (2) :31-33.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 其中, 男20例, 女25例;年龄24~69岁, 平均 (46.7±12.1) 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为我院同期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其中, 男18例, 女27例;年龄22~70岁, 平均 (45.2±11.7)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联合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 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药治疗:手法复位后采用石膏固定;拆除固定后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川乌、草乌各12g, 细辛18g, 红花24g, 丹参30g, 鸡血藤、海桐皮、千年健、伸筋草、透骨草、路路通、威灵仙各35g[1,2,3]。放入2000ml清水中浸泡30min, 然后小火煮沸15min, 然后倒入盆中进行熏蒸治疗, 2次/d, 7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优:复位良好、功能正常、无疼痛;良:复位良好、骨折部位时有疼痛, 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差:患腕活动即有疼痛, 关节功能明显受限, 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骨折有错位或有骨关节炎表现。有效率= (优+良) /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为常见, 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稳定性骨折治疗较为简单, 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 患者预后良好。不稳定性骨折多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加解剖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治疗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复位效果, 但是治疗费用较高, 治疗后疼痛发生率较高, 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们研究了国内关于应用中药治疗桡骨骨折的相关文献, 形成了本熏蒸方案, 经过14d的熏蒸治疗并在熏蒸治疗的同时辅以康复治疗[3,4]。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 有效保证了良好的复位效果和稳定性, 拆除石膏后立即联合应用中药熏蒸治疗, 避免发生关节僵硬和遗留长期疼痛[4], 本研究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4%, 研究总例数的限制对并发正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手法复位量和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秀仁, 赵勇, 关继超, 等.学习古代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文献的体会[J].北京中医药, 2009, 28 (4) :271-273.

[2]魏学东.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1) :3414.

[3]李福龙, 毕荣修.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5) :730-73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治疗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 男55例, 女65例;年龄30~86岁, 平均66.8岁。单椎体骨折68例, 两椎体以上骨折52例。均经X线平片及CT明确诊断。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且伤后就诊。临床表现为伤后腰背部疼痛, 腰部功能活动受限。所有病例均无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治疗

平卧硬板床, 持续腰椎牵引, 每侧重量为10~15 kg。对不能坚持者, 行间断牵引。待疼痛减轻后, 骨折部垫枕, 并逐渐加厚。

1.2.2 药物治疗

早期:局部肿胀, 疼痛剧烈。证属血瘀气滞, 经络受损。治宜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方用伤科Ⅰ号。组成:三七、骨碎补、接骨木、红花、冰片、玄胡等。若胃纳不佳, 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数日不解。证属血瘀气滞, 腑气不通。治宜攻下逐瘀, 通腑泄热。本方加用大黄、风化硝冲服, 延胡索、莱菔子、广木香等。中期:肿痛虽消而未尽, 仍活动受限, 筋骨未复, 治宜活血和营, 接骨续筋, 方用伤科Ⅱ号, 组成:麝香、血竭、红花、自然铜、土元、三七、朱砂等, 局部外用本院制剂室自制活血接骨膏。后期腰酸腿软, 四肢无力, 活动后局部隐隐作痛, 证属肝肾不足, 筋骨未健, 治宜补益肝肾, 舒筋通络, 方用伤科Ⅲ号, 组成:马钱子 (砂烫) 、红花、地龙、骨碎补、乳香、没药等。

1.2.3 功能锻炼

早期疼痛减轻后即在床上行3、5点支撑挺腹活动。8~12周可下地活动, 但应避免弯腰动作, 12周后可行脊柱的全面锻炼, 弯腰负重, 则应在半年之后。

2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腰背部疼痛消失, 功能活动在正常范围, 塌陷椎体高度恢复。显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 功能活动明显好转, 塌陷椎体高度部分恢复。有效:腰背部疼痛部分减轻, 功能活动部分改善, 塌陷椎体无变化。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疗效评定结果

痊愈79例, 显效31例, 有效9例, 无效1例。总有效率99.17%。

3讨论

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 篇10

关键词:中医,治疗,四肢骨折,疗效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骨折, 一般常采用手术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随着中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步的回暖, 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瞩目。四肢骨折的治疗以往大多采用的是手术切开整复和内固定的方法, 为了降低手术费用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笔者则采用中医特色治疗的方法, 即手术复位、中药内服和外敷及小夹板固定相结合, 使患者免于开放手术的痛苦, 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184例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的患者184例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治疗组92例, 男54例, 女38例;其中上肢骨折48例 (包括肱骨骨折17例、桡骨骨折18例、指骨骨折13例) , 下肢骨折44例 (包括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5例、踝关节骨折17例) , 平均年龄约53岁, 病程1~5个月;对照组92例, 男53例, 女39例;其中上肢骨折 (包括肱骨骨折16例、桡骨骨折17例、指骨骨折13例) 46例, 下肢骨折 (包括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4例、踝关节骨折19例) 46例, 平均年龄约52.5岁, 病程1~6.5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其轻重和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性,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治疗组)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 未移位的骨折患者。直接外敷加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包扎处理即可。其中小夹板可有杉木、柳木、椴木, 并依据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病情而制作[2], 临床应用中多以杉木皮小夹板为主。 (2) 存在骨折移位的患者。先采用传统中医特色骨折正位手法进行复位治疗。复位良好后, 再用中药炮制成水剂浸泡的纱布外敷, 并用杉木小夹板固定包扎。然后需隔天更换一次外敷药, 并根据症状消失和病情恢复情况来调整夹板的松紧度。然后还要根据骨折情况嘱咐患者进行充分休息并适时进行适当的关节和肌肉活动。4~7d后对骨折部位进行一次X线片检查, 若出现异位则需进行复位补充。待3~8周后至患者骨折处肿胀消除, 疼痛感基本消失, 且经X线片再次检查确定骨折愈合后, 便可以拆去小夹板进行关节和肌肉锻炼。对于未愈合的骨折患者, 则需2周左右后再次进行X线片复诊, 直至完全愈合至符合标准时方可拆除进行上述的功能锻炼。

另外,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应服用中药进行辅助性治疗。内服药主要以消肿化瘀、祛痰之剂为主, 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川芎15g、当归15g、桃红10g、地龙10g、酒军10g、赤芍15g, 并加以引经药:上肢常加羌活12g、桑枝12g, 下肢常加独活15g, 牛膝15g。中期则以接骨强筋为主, 方以新伤续断汤加减:地鳖虫6g、当归尾12g[3]。以水煎服, 每天一付, 分两次服用, 每五天一个疗程, 一般情况下服用3~5个疗程[4]即可, 并根据患者的四肢恢复情况再进行适当的增减。

1.2.2 西医治疗 (对照组)

西医治疗即手术治疗, 依据骨折部位采取相应的内固定材料:如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及胫腓骨远段1/3骨折, 采用钢板内固定尺桡骨骨折, 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胫骨近段1/3及中段1/3骨折。手术后常给以合适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抗炎。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骨折愈合、四肢恢复功能。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或改善, 骨折基本愈合、四肢基本恢复功能。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并无明显的变化, 骨折未能愈合, 四肢基本功能未能恢复。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并进行结果比较, 对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两组数据比较, 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折中最常见的是四肢某一部位的骨折。如果摔倒或其他外伤以后, 四肢的某个部位疼痛剧烈、发生畸形或者活动受限, 并且该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淤血即可确定发生了骨折, 尤其是老年人, 四肢受外伤更容易发生骨折。如果未能得以及时或者正确的疗法, 将会加重病情甚至致永久的不可逆的损伤即畸形。因此采用较好的四肢骨折的治疗及恢复方法对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手术开放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5], 但此方法总会遗留严重的瘢痕, 出现关节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状, 往往给患者留下不可逆的损伤。而且手术中要剥离骨膜, 必然会损伤神经、产生大面积出血、甚至引发感染等等, 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况且手术费用常常较为昂贵, 麻醉的使用还会给神经带来损害, 术后的剧烈疼痛等都不利于患者四肢功能的恢复。一般的中医疗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石膏固定时往往也需要固定相邻的关节, 使关节的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通常固定的时间较长也会导致活动困难, 严重时肢体肿胀会因为固定太紧使血液运输发生障碍甚至淤血, 受伤处还可能由于缺氧导致厌氧菌的生长。

大量资料表明, 运用中医特色疗法能够避免上述疗法的不足与缺点。此法较为保守不会引起肿胀及淤血, 消除疼痛的时间短, 也免除了手术留下的瘢痕及更剧烈的疼痛,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另外, 中医特色疗法价格合理, 简便易行, 易于被广大患者认可与接受。对于未移位的患者, 直接外敷加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包扎处理即可;对于发生骨折移位的患者, 本组则采用手术复位、中药内服和外敷及杉木皮小夹板固定相结合的疗法。其中杉木皮与柳木、椴木相比柔韧性更好, 重量更轻, 更加方便剪裁, 是小夹板材料的不二之选。隔天更换敷料较为容易, 也方便依据患者肿胀消失及恢复的情况来进行松紧度的适当调整。另外, 外敷的纱布也是由中药炮制而成的水剂浸泡过的, 其中的中药也是由本院所配置, 主要药物成分包括大黄、黄芪、当归、独活、黄连等等。此种外敷药及治疗过程中内服的中药均具有消肿化瘀、祛除疼痛之效, 将会明显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由此可见, 运用手术复位配合杉木小夹板及外敷内服的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通过对19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追踪观察及分析, 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恢复效果明显对照组。表明应用中医特色治疗功四肢骨折方法简便易行, 治疗费用低, 并发症少且轻, 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更易被较多的患者接受,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及大力发扬。

参考文献

[1]曾奕敏.中医特色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1) :58.

[2]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240.

[3]麦少卿.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9) :87-91.

[4]杨峰.四肢骨折中医特色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 2012, 32 (2) :54-57.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11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PFNA;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2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中。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临床上常常采用防旋股骨正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固定可靠,操作简便。为了进一步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临床上也逐渐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PFNA方案来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笔者就中医综合疗法联合PFNA方案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开展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脑、肾功能不全等系统性疾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男21例,女19例,骨折类型依据AO型分类:A1型18例,A2型12例,A3型10例;年龄62~78岁,平均为(693±64) 岁。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A1型18例,A2型10例,A3型12例;年龄65~83岁,平均(72.5±5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行患肢骨牵引,做好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行PFNA手术治疗。具体为: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之后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对患者的患肢行仰卧位牵引复位,在大粗隆顶点上部5cm处行约5cm的切口,于大粗隆顶点附近处置入导针,准确植入后,顺着导针方向行股骨近端髓腔扩髓,通过瞄准器把主钉顺行置入腔内。在股骨颈中下部(大约1/3处),将导针置入股骨颈内,植入螺旋刀片并锁定,然后再植入远端锁钉1枚,最后上尾钉。冲洗术区、止血,然后缝合切口。对照组患者术后3d医师指导行轻微股四头肌活动,10d后进行轻微的髋关节活动。治疗周期为1周。

研究组患者的PFNA手术方法同上,术后配合内服中药,针灸以及中药熏洗等中医综合治疗。内服中药根据中医骨伤三期辨证治疗,分三个阶段:①术后15d阶段: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为主,中药选用延胡索15g,丹参10g,木香15g,川芎10g,桃仁10g,生地黄20g,当归15g,赤芍15g;②术后30d阶段:以续筋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中药选用乳香5g,当归15g,赤芍15g,自然铜15g,骨碎补20g,续断10g,生地黄15g,没药5g;③术后50d阶段:以强筋健骨、滋补肝肾为主,选用当归10g,熟地黄15g,续断15g,白芍15g,杜仲15g,牛膝15g,山茱萸15g,骨碎补15g。用药过程中配合电针针灸治疗,具体穴位有:血海、穴环跳、阴市、髀关等,针灸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在用药结束后,对患肢进行中药熏洗,中药包括:防风、艾叶、羌活、白芷、桑枝、独活、花椒、透骨草、伸筋草、五加皮、川芎、海桐皮等。将上述药方置于40℃中的药熏蒸床中浸泡,待中药水温适合时淋洗患处,为防止热量损耗,可在患者的患处敷热毛巾,1剂/d,3次/d,熏洗疗程为1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所有患者随访6周。①骨折愈合标准为:局部无压痛感、活动无异常、去除外端固定后,患者可步行3min,患者X线下骨折线模糊;②优良率依据髋关节评分功能标准进行评价,85~100分为优,70~84分为良,<7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 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型骨折优良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各型骨折优良率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关节活动不敏捷等,一旦发生意外跌伤极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者为粉碎性骨折,后果严重。而老年人随着自身原因及股骨机械性能的降低,股骨的恢复性比较慢、愈合时间也较长。因此如何减少愈合时间、加快恢复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

PFNA治疗法是一种新型改进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弹性固定,增加把持力,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简单,可以使患者减少痛苦,但是患者愈合时间长、髋关节评分不高。本次研究中采用PFNA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患者的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分别达(154±1.2)周、(82.1±58)分,效果欠佳。有研究表明,PFNA结合中医治疗可以显著加快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愈合时间,效果良好。本研究中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包括内服中药、针灸治疗以及中药熏洗方案。其中内服中药分三期辨证治疗,多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等功效,可以促使骨折愈合加快,促进血液流动循环,有利于骨胶原蛋白的形成,促使骨关节的灵活性能的提高,从而加强股骨的机械性能。而电针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加快骨折愈合,并且操作简单、花费较少。中药熏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扩张血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本研究显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分别为(11.2±08)周、(91.3±54)分,明显优于PFNA结合常规治疗方案。有学者指出,各类型骨折的优良率与治疗方案没有影响,本次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两种方案下患者的各型骨折优良率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PFNA方案显著缩短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愈合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永顶,吴卫源.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8):85-86.

[2]罗勤瑜,胡奕山,陈春雷,等.两种体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681-684.

[3]王修文,吴东进,江淼.骨科多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123.

[4]孙正考,林辉.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269-1270.

[5]徐慰凯,陈芒,宋晓斌,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72-74.

[6]于学美,崔西泉,张延明,等.中药益气活血方对老年性下肢骨折后骨量丢失的预防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07-2508.

[7]党兴,易洪城,熊屹,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配合中医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0):1833-1836.

[8]郑雨中,郑臣校,曾远,等.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1):116-118.

[9]刘云,陈爱琴,梁明娟,等.LPFP、DHS与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10-4112.

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的86例腓骨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性有27例,女性有16例,年龄在10~64岁之间,平均为45.6±3.2岁,跌倒伤有16例,撞击伤有15例,坠落伤有12例。对照组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7~66岁之间,平均为46.1±2.9岁,跌倒伤有14例,撞击伤有16例,坠落伤有13例。两组患者中不含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精神障碍、血液疾病、传染病等,同时两组患者均采用保乳手术,术后给予化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用的复位微创内固定,具体临床操作如下:首先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复位,并使用孟氏架进行固定,之后对患者的伤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将2枚克氏针垂直于腓骨方向插入腓骨,然后用消毒好的是敷料将针扣盖住,最后将固定器连接起来,并进行骨牵引[2]。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正骨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依照中医正骨的方法,探查患者骨头复位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骨性标记。患者断裂的骨头的上下两端可以根据两点或三点加压原理安防凹面夹板,这里一定要注意夹板松紧度的问题,不能太紧也不能过松,还要避免出现前后成角的问题出现。将多出来的克氏针剪掉,并用医用胶布贴好避免划伤患者。由于一些伤情较重的患者不能进行常规的复位,这时需要详细检查患者断骨处是否有软组织,如果存在软组织则要使用回旋手法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断骨端绕过软组织实现复位。最后利用摇摆碰触的方式将断骨的两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做好相应的固定,贴上消肿的药膏以加速患者断骨的愈合。

1.3 评价标准[3]

治疗结束后3个月后复查,治愈:若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疼痛感,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若骨折裂缝基本愈合,偶有疼痛,行走时有少许障碍;无效:若骨折没有愈合,疼痛感一直存在,行走功能基本丧失。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对比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为95.35%,则观察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骨折愈合时间

评估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为6.3±1.5个月,观察组为3.9±1.1个月,则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折时多伴有软组织损伤,同时骨折周围的血液循环情况较差,特别是腓骨骨折,因其生理特点使得其更难愈合,治疗难度更大、并发症更多。对此,可采用中医手法治疗,而在选择治疗手法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股则情况而定,每一种手法都有这各自的治疗侧重点。例如拔伸牵引的手法主要是为了矫正患者的骨折短缩,旋转手法是为了进行旋转的矫正,提按端挤的手法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恢复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位,折顶手法对于短缩重叠的转折有着姣好的治疗效果[4]。背离位移骨折的患者在治疗上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这类患者的移位一般会沿着特定的轨迹,通常会有软组织嵌入到骨折处,会明显增加断骨复位的难度,操作不当会对患者软组织造成以一定的损伤,因此在治疗时要弄清患者移位的轨迹,然后逆着该轨迹的方向进行复位。回旋手法能将嵌入到断骨内的软组织释放出来,减少治疗时对患者软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复位效果。

中医正骨方式有着较大的治疗优势,具体表现在:(1)治疗阶段不会将患者断骨暴漏在空气中,降低了后期感染的出现。还可以减少治疗时对患者软组织、骨膜等组织的损伤,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疼痛,还能有助于患者后期的回复愈合;(2)骨折的位置往往会远离患者微创内固定的针点,减少治疗时的伤害;(3)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5]。

采用中医手法正骨时还有一些注意问题,首先,在进行骨折部位复位时,注意力度,严禁过度地牵引、按压等。要在手术之前明确骨折的类型和骨折情况,认真检查断端,详细记录软组织的情况。其次,要注意检查和处理陈旧性骨折,需做特殊治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断端往往会形成骨痂,并且软组织发生萎缩,难以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因此需要手法将骨折端松懈,而后进行复位。最后,对于多段骨折,应首先对近端进行复位,并逐渐向远端开展。在对远端进行复位时,需要使用髓内钉固定的协助,当固定充分牢靠时,使用旋转手法协助远端骨折位移端复位。

本文探究分析了中医手法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相较于手术牵引治疗,中医手法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5,35%,在3.9±1.1个月后骨折完全愈合,其临床治疗优势较大。

参考文献

[1]刘永.中医手法修复46侧踩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5,6(31):133-134.

[2]吴先红.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24):131-132.

[3]尹宏兵,刘立东,龚庆,等.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糍南,2014,35(28):268-270.

[4]黄凯彬.温针灸结合特色中医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5(16):167-169.

上一篇:应急人员下一篇: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