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共11篇)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1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是由于膝关节受到内外暴力撞击及坠落而造成的压缩暴力导致的。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 因此其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了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该院骨科自2003—2011年对例胫骨平59台骨折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59例骨折的病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41例, 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为 (41.8±3.5) 岁。其中左侧骨折患者24例, 右侧骨折患者35例。交通意外所致骨折患者30例, 高空坠落所致骨折患者21例, 重物砸伤所致骨折患者8例。对患者进行Schatzker分类, 其中I型患者14例, II型患者15例, III型患者11例, IV患者11例, V型患者4例, VI型患者4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 交叉韧带损伤7例, 有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者18例, 半月板损伤10例。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采用连续外膜下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 根据患者不同的合并症及骨折分型, 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 切口方式为外侧直切口或前内侧直切口。其中I型骨折患者修复骨折患处后给予松质螺钉内固定, II型骨折患者采用皮质骨处开窗的方法将塌陷骨块顶起, 从而让患处进行复位。III型骨折患者压缩骨折处理同II型骨折患者雷同, 但其切口的方式是采用前外侧直切口。V及VI型骨折患者需要将患处要充分暴露, 若患者需要进行内固定术时可借助C型臂X线机塌陷骨折下方开窗植骨从而修复骨折, 对于出现多处骨折的患者应按照由后到前、由里到外的方法对患处进行逐一修复, 并采用点式复位钳及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 然后再采用支持钢板进行内固定。骨折处理完后, 对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所发现内侧副韧带断裂、外侧副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断裂等患者进行韧带重建[1]。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围手术期感染, 术后应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该组59例患者中随访56例, 随访率为94.91%, 其中术后康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42例, 治愈率为75%, 术后康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2例, 有效率为21.43%, 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 无效率为3.57%, 12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随访, 其中康复效果优的有55例, 良的有1例, 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显效率为100%, 患者均没有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
3 讨论
胫骨上端与下端处形成的是膝关节, 其中与骨关节下端接触的面称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 患者发生骨折后可使内外平台受力出现不均, 从而产生骨关节炎[1]。颈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副韧带, 平台中央的胫骨上有交叉韧带附着, 当胫骨平台出现骨折时, 容易发生半月板及韧带损伤[2]。
胫骨平台骨折引起的原因是由于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引起的。当患者有高空处坠落时, 足先着地, 然后侧方向倒下, 而力传播的方向是由足沿着胫骨的方向, 患者坠落的加速度可使得体重的力向下传导, 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于膝部, 导致胫骨内外侧平台出现塌陷骨折[3]。暴力会导致膝关节发生内外翻, 从而导致内外平台韧带出现损伤。患者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 活动受到障碍, 因此骨折处容易出现积血, 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检查患者是否出现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关节稳定性检查常受到疼痛、肌肉紧张等限制, 因此不容易对患者骨伤进行诊治。在在单髁骨折者,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的方式通常是采用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 保持膝关节活动为目的[4]。
该研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Schatzker进行分型, 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分型, 对患者采用不同切口及手术方式, 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的56例患者中发现, 术后康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42例, 治愈率为75%, 术后康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2例, 有效率为21.43%, 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 无效率为3.57%, 12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随访, 其中康复效果优的有55例, 良的有1例, 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显效率为100%, 患者均没有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由此可以说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 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分型, 术前采用CT影像学重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切口, 对患处解剖复位, 加强内固定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强化锻炼,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 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5]。
摘要:目的 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59例骨折的病人为研究对象, 患者按照Schatzker分类, 其中I型患者14例, II型患者15例, III型患者11例, IV患者11例, V型患者4例, VI型患者4例。其中I型骨折患者修复骨折患处后给予松质螺钉内固定, II型骨折患者采用皮质骨处开窗的方法将塌陷骨块顶起, 从而让患处进行复位。III型骨折患者压缩骨折处理同II型骨折患者雷同, 但其切口的方式是采用前外侧直切口。V及VI型骨折患者需要将患处要充分暴露, 若患者需要进行内固定术时可借助C型臂X线机塌陷骨折下方开窗植骨从而修复骨折, 对于出现多处骨折的患者应按照由后到前、由里到外的方法对患处进行逐一修复, 并采用点式复位钳及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 然后再采用支持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该组59例患者中随访56例, 随访率为94.91%, 其中术后康复效果为优的患者有42例, 治愈率为75%, 术后康复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2例, 有效率为21.43%, 效果为差的患者2例, 无效率为3.57%, 12个月后对患者再次随访, 其中康复效果优的有55例, 良的有1例, 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显效率为100%, 患者均没有出现再次骨折的现象。结论 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 对患者进行合适的分型, 术前采用CT影像学重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切口, 对患处解剖复位, 加强内固定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强化锻炼,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 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合并症,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俞瑞传, 阎作勤, 刘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不佳原因与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 :70-72.
[2]宋文奇, 陆男吉, 罗从风, 等.胫骨平台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10) :26-28, 32.
[3]李新志, 郑之和, 韩庆斌, 等.胫骨平台骨折52例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4) :55-57.
[4]张小明, 张寿, 郭祥.植骨加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海南医学, 2005 (5) :59-60.
[5]万连平, 张施龙, 张鹏.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186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2) :17-19.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2
2017年9月11日下午3点整,在康复科进行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教学查房,我作为住院医师参加了由在 副主任医师主持,主治医师设计的教学查房,教学查房进行地井然有序,学员们深入了解了该病的从病史采集到诊断以及康复治疗原则等知识,达到了本次教学的目的,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查房。现将教学查房小结如下:
一、查房前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教学查房质量,吴成祥主治医师多次与上级医师沟通,决定选择一例病种有特点,病情不复杂,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故选择了一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的病人。该病人为年轻女性,25岁,术后第21天转康复科治疗,左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转科时左膝关节弯曲受限,现左膝关节主动运动达117度左右,被动运动达127度左右。在选定好病例后,吴成祥主治医师首先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参与教学查房,然后按照教学设计要求,设计了该病例的教学查房教案,并教导我要仔细熟悉患者病历和病情,交代教学查房的注意事项,并在正式查房前进行了多次演练,尽量减少教学查房出现的差错。
二、查房过程有条不紊 查房过程中,在 主任的主持下,自办公室介绍,到进入病房,最后到查体示教结束,过程有条不紊,进入病房后站位明确,做好了保护性医疗措施,有明确的爱
伤意识。由我先脱稿汇报病史,有了前面的充分准备,介绍患者病情时语言流利,表达精练,重点突出了患者的专科查体情况。在仔细介绍完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后,向大家演示了康复科专科查体的技能操作,演示过程中一边进行操作,一边向学员解释查体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查体动作流畅、准确,操作解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副主任医师和 主治医师对病史汇报和查体示教进行了补充和讲解,让学员们加深了对该病例的了解。
三、查房总结细致入微
在康复科示教室,首先由住院医师归纳了病例特点,分析了检查报告,提出了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法,然后 主治医师对其汇报进行了补充。最后由 副主任医师进行归纳总结,综合整个教学查房,指出了住院医师在专业知识、示教查体、分析病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查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着重提示学员们在该病例中应掌握的内容,另外还给学员布置了思考题。
本次查房中,在上级医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大家前期精心准备、到查房教学,再到宣布查房结束,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更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让我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医师非常不容易。虽然教学查房中还存在不足,但上级医师均一一给予指正,同时,也对我在查房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在今后的规培学习中,我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活学活
胫骨平台骨折60例临床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21-01
胫骨平台骨折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有效治疗,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后期生活,但是常规的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对此我院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大的为55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5.22±3.59)岁。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的为56岁,年龄最小的為20岁,平均年龄为(34.98±3.73)岁。参加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因为交通事故骨折的患者有39例,由于摔伤造成骨折的患者有10例,其他意外造成骨折的患者为11例。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常规的治疗,具体的内容包括创口消毒、患处检查等等。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手术治疗,具体的方法为: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中心点,造胫前内侧切口,分离切口处的组织,将骨折部位暴露。而后在髌韧带的内侧也造一个纵向的切口,在髌韧带的后方或是偏向内侧的位置,利用尖锥经胫骨近端的髓腔钻开,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导针,在将软管髓腔扩大器由小到大依次的套在其中,最后装上交锁髓内钉[2]。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为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术,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患者的股部固定在架上,利用止血气囊等进行止血,而后造微创切口利用关节镜在膝关节的外侧,约上方的2cm处灌洗患处。然后抽取积血,将游离的软骨碎片等去除。将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治疗,当整个复位完成后,可以经皮将6.5mm的松质骨螺丝钉对其进行固定。术后,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活动锻炼,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3]。
1.3统计学方法
将参加本次实验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证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接受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3%(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作为人体中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关节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所以关节一旦出现了损伤,就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生活。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关节损伤的疾病中,骨折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胫骨平台骨折,因为胫骨平台与关节的软骨联系甚密[4]。一旦胫骨平台出现骨折,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关节的软骨,最后造成关节面的粗糙,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关节附属结构,例如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等。如果当患者出现骨折后,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很容易造成膝关节不稳,出现内翻或者外翻等畸形,最后出现更为严重的疾病。
在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患者的患处再造切口,这样一来,就会大大的增加患者的术后疼痛。这种手术方法还需要严密观测患者的创口处,以免出现感染,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虽然这种方法在临床治疗当中非常的常见,但是其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的使用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其治疗效果明显,最重要的是,术后患者可以做一些前期的关节功能恢复训练,保证患者的关节功能不会因为长期的卧床退化[5]。
综上在对胫骨关节平台骨折进行治疗时,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及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运宏.外侧锁定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5):5616-5621.
[2] 李世芳,孙健,周道政等.双切口双钢板及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6):4179-4184.
[3] 水小龙,翁益民,应晓洲等.累及后方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研究及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1):1137-1140.
[4] 汪文章,刘剑,张猛等.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7):843-844.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20~68 (53.8±1.4) 岁。Schatzker分类均为Ⅲ型。左侧12例, 右侧16例。
1.2 治疗方法
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膝前外侧切口长约4cm, 显露胫骨平台外侧, 横行切开关节腔, 探查并修复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于胫骨近端前外侧距关节面下约3.5cm处纵行切开骨膜, 向后方分离, 注意保留胫骨骨膜完整性, 做长约1.5cm、宽1.5cm、厚2.0cm的胫骨开窗[2], 将凿取的骨块保存待用。用L形平头器械, 顶撬塌陷的外侧关节面, 至关节面平整为止。将自体髂骨修剪成火柴棍样植入胫骨骨窗内, 并将其充填、压实, 检查确认关节面平整后, 将胫骨骨窗块放回开窗处, 用Φ0.3cm克氏针交叉固定骨窗, 并用不可吸收线缝合骨膜, 加固开窗的骨块。冲洗伤口, 缝合关节囊,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使用免负荷支具外固定6周。术后8周局麻下取出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28例均获随访, 时间6~12 (7.5±1.6) 个月。患者均于8~16周获骨性愈合, 未发生关节面塌陷、骨折块移位现象;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参照马元璋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3例, 良5例。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Ⅱ型是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关节面塌陷骨折。Ⅲ型是外侧平台中央单纯塌陷骨折。Ⅳ型是内侧平台骨折, Ⅴ型是双髁骨折, 干骺端和骨干仍保持连续。Ⅵ型骨折干骺端与骨干分离[1]。胫骨平台骨折多受较大的暴力发生, 可造成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手术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造成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坏死及脂肪液化的发生。微创手术, 可以减轻对膝关节软组织的再损伤[3]。术中尽量采用小切口切开关节囊, 以能观察到胫骨平台关节面为止。同时处理半月板及韧带损伤。
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 可确定塌陷部位和方向, 以此确定切口, 对于骨折粉碎严重、稳定性较差, 属Ⅳ型以上骨折的不宜采用本方法。术中关节面骨块复位一定要轻巧, 达到解剖复位;复位后空隙用髂骨充填并压实, 对关节面起到支撑作用, 然后再将骨窗块回植并用克氏针及不可吸收线加固;亦对关节面骨块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防止关节面塌陷。
术后6周免负载支具外固定期间, 每天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
6 周后逐渐负重。
术后8周根据X片愈合情况去除克氏针可避免骨折未愈合导致关节面塌陷。通过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 可预防术后膝关节粘连强直等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类型众多, Schatzker分型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 治疗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 保持膝关节活动为目的[1]。
关键词:Schatzker分型
参考文献
[1]刘一, 徐莘香, 张新, 等.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6 (6) :21.
[2]邓永岱, 楚晓丰, 纪伟彬, 等.小切口胫骨开窗撬拨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9 (4) :469.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篇5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06-01
胫骨是人体中的一块典型长骨, 位于小腿内侧, 属于小腿双骨之一, 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是当今骨科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微创内固定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 并且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从而探讨以微创内固定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时的临床效果。现将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本院50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16~69岁, 平均年龄为38.5岁。其中有32例患者因高处坠落致伤, 另外的18例患者是因车祸致伤。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手术前所有的患者均需要进行常规X光检查, 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情况, 并且根据此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同时手术前应清除创伤或炎症因素所导致的瘢痕组织。手术前要将整个患处进行常规消毒。
1. 2. 2 手术方法 研究组:首先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来选取钢板;随后进行内踝前侧切口, 并在钢板近端的位置进行纵向切口;做骨膜隧道, 置入钢板, 于远端锁定胫骨;在C臂X线机下牵引复位, 从而固定骨折端;保证钢板远端与内踝贴合;并锁定螺钉固定。
对照组:切口的选择按照情况选择内切、外切或者其他切法, 在切口时要注意腓总神经的位置, 避免损伤腓总神经。对骨折块要尽量进行解剖复位, 整个过程要精细, 尽量保证骨折平台恢复到解剖位置, 清理骨折碎块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将带有软骨组织的骨折块弃掉, 以保证骨折后的愈合。先选用多根克氏针在多方向进行骨折块的固定, 再选用合适的空心加压螺纹钉(其螺帽处带有垫片)、髁钢板、“T”型或“L”型的支撑钢板、高尔夫钢板以及锁定钢板来进行内固定, 其后进行骨折块压缩塌陷者行人工骨的植骨填充。
1. 2. 3 术后处理 术后可以进行适当的肌肉功能锻炼, 术后3 d以内不宜进行过度的拉伸运动。围手术期可应用常规抗生素。在术后6~8周, 可进行患侧负重等功能锻炼, 由部分负重逐步到完全负重。
1. 3 评价方法 对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 并详细记录其随访信息, 统计患者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Matta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后的效果的进行测量。评分标准可分為优、良、可、差。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和GraphPad Prism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Matta功能评分 25例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进行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 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 2 术后效果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8.2±2.1)d, 对照组为(16.4±2.1)d, 两组对比, t=-14.61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等研究组同样具备显著优势(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比较普遍, 对于患者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已经成为骨科骨折中发病率颇高的疾病之一。该骨折的发生因素较为多样, 外伤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其中尤以高处坠落最为常见, 而交通事故也是较为常见因素。在本组的50例患者中, 将近2/3患者的致病因素为高处坠下, 近1/3的患者则是因为交通事故。
通过本研究观察, 使用微创内固定的研究组患者, 术后Matta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2.0%, 相比于优良率为68.0%的对照组患者所使用的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微创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 术后效果对比也证实了使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术后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程度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证明了微创内固定治疗方式可以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 是一种安全且适宜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姜星明.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4):36-37.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 男39例, 女28例, 年龄21~59岁, 平均29岁。术前给予相应的影像检查, 包括膝关节的正侧位片, 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及CT检查, 以了解骨折的类型, 有无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类[2]:I型11例, Ⅱ型13例, Ⅲ型19例, Ⅳ型13例, V型6例, Ⅵ型5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16例, 膝关节韧带12例, 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检查, 使用抗生素预防。在麻醉及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中探查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给予修补或切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给予二期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胫骨平台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前内侧切口、内外侧联合切口, 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切口人路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后骨缺损处给予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冲洗伤口, 放置引流片, 缝合切口, 包扎创面。术后第2天可在CPM机上进行膝关节非负重伸屈功能锻炼, 若合并有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者, 需外固定3周再开始功能锻炼。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前应评估软组织情况, 创面软组织肿胀明显, 有出现张力性水泡出现的患者, 手术延迟至消肿后, 一般在伤后10~12 d。
2结果
本组67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5~34个月, 平均22个月。本组术后无发生感染、皮瓣坏死, 内固定物外露现象。有4例术后皮肤伤口创面愈合欠佳, 经换药而痊愈。骨折均愈合。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5例。根据膝关节评分标准[1]评分, 优39例, 良15例, 可10例, 优良率80%。
3讨论
胫骨平台髁部为海绵骨构成, 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容易造成骨折或塌陷, 其内侧皮质较外侧坚硬, 受损时多为膝外翻位, 故外髁骨折多于内髁骨折。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 如果处理不当, 常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畸形, 关节僵硬, 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胫骨平台骨折应遵循的手术原则为: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 恢复膝关节面的平整, 骨缺损处的植骨, 骨折处稳定可靠的内固定, 肢体早期的功能锻炼。若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 则给予相应修复。术前给予相应完善的影像检查, 正确的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及劈裂的程度, 可减少术中盲目操作, 减少术中软组织不必要的剥离, 降低术后软组织的感染坏死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的出现。胫骨平台骨折, 根据其骨折类型, 合理选择前外侧切口、前内侧切口、内外侧联合切口, 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切口等进行骨折复位。双侧切口时应保留相应宽度的皮瓣组织, 否则容易出现皮瓣坏死。胫骨平台骨折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放置钢板及螺钉, 必要时采取内外侧双侧钢板固定的方法以提高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以能达到坚强固定为标准。对于骨折复位后出现骨缺损时, 应给予植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术中植骨可以对关节面起到支撑作用, 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 可填塞缺损, 防止血肿形成, 降低感染发生率, 支撑并稳定已复位的骨块, 防止复位后继发性关节面塌陷及促进骨折愈合。据术者临床体验, 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较同种异体骨植骨效果好。术中如果发现半月板损伤, 原则上应给予修补保留半月板, 若损伤严重则给予切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给予二期重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防止关节粘连,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一般不需要外固定, 术后第2天可在CPM机上进行膝关节非负重伸屈功能锻炼, 若合并有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者, 需外固定3周再开始功能锻炼。据复查拍片情况及病情决定具体的负重功能锻炼。总之, 根据肢体的生物力学, 术前完善的检查, 正确把握手术治疗时机, 术中仔细的治疗操作, 术后牢固的内固定及系统、恰当的功能锻炼,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能够达到一个满意的愈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鹏, 刘沂, 邓磊, 等.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 2003:90.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中男16例, 女2例, 年龄18岁~65岁, 平均年龄35岁。左侧6例, 右侧12例;根据Schatzkev分类:Ⅱ型9例, Ⅲ型5例, Ⅵ型4例[1]。致伤原因:坠落伤8例, 交通事故伤7例, 砸伤3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摄正、斜、侧位X线片, 了解骨折的分型, 必要时行膝关节重建CT检查。如患肢肿胀严重, 有水疱形成, 需待肿胀消退, 出现皮肤皱褶, 再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
1.3 手术方法
硬腰联合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大腿上端置气囊止血带止血。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 暴露骨折断端。如为单纯劈裂骨折, 采用局部切开撬拨;对于负重区塌陷骨折, 采用塌陷关节面以下2 cm~3 cm处开骨窗, 抬升关节面, 骨缺损处植骨, 然后用锁定钢板固定。如怀疑有半月板损伤, 可打开胫骨半月板韧带行半月板修补或切除, 如伴有交叉韧带损伤, 可一并处理。术后第2天即可在CPM机上行功能锻炼, 3周后开始不负重主动活动;6周~10周后待骨痂形成后开始负重活动。
2 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16 d~21 d (平均19 d) , 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1例感染。患者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达90°左右。随访16例, 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10周。下肢完全负重取决于患者年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复合伤的伴随情况。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移位、骨折塌陷、复位后高度丢失等情况。患膝疼痛减轻或消失, 关节活动度平均5°~125°, 可进行日常生活, 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 常并发半月板、交叉韧带以及侧副韧带的损伤。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三大要素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和塌陷关节面以下的确实植骨[2]。传统的拉力螺钉和解剖钢板固定临床应用存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固定失效, 尤其对于骨质疏松或老年患者, 由于螺钉把持力差, 螺钉与钢板无嵌合锁定结构, 易出现螺钉松动, 骨折移位, 关节面高度丧失, 影响骨折愈合和膝关节的功能。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其自锁自攻螺钉与解剖板融为一体, 固定的角度、稳定性通过螺钉与钢板的自锁连接实现, 降低了内固定物对骨膜的干扰, 有利于骨膜灌注。由于钢板不需要对骨骼本身施加任何压力, 术中因螺钉过紧造成复位丢失的风险也得以降低。即使骨质疏松钢板也不会松动, 平台也不会再发生塌陷。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吸收了交锁髓内钉系统技术与普通解剖钢板及外固定架技术, 适用于各型胫骨平台骨折, 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骨折内固定术的疗效, 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 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云鹏, 刘沂, 等.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0~91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10月治疗的骨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38.0±12.3)岁。按照Schatzker[3]分型可分为6种骨折类型,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方法都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以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全身状况为依据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1.2.1 心理康复
心理作用对关节功能的康复至关重要。骨折术后,患者因恐惧疼痛不敢活动而耽误锻炼,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着重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利大于弊。不断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和手术的一样重要,增加患者的功能康复意识,打消患者心中的顾虑,是功能康复的最终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以心理康复为重要前提,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2 术后早期
术后即刻给予患肢抬高约30°,术后6~8 h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固定膝关节,伸跖屈活动足趾、踝关节,每2小时进行1次,5~10 min/次,促使静脉血液回流,消除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嘱患者收缩股四头肌,使手掌感觉到髌骨上下滑动,术后24 h给予局部的冰袋冷敷。
1.2.3 固定期间的锻炼
术后患肢用石膏托固定,从第3周开始时刻关注石膏托的松紧度,并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足背动脉的波动有无异常;耐心指导患者进行髋、踝、趾关节的活动,从而为防止股四头肌肌肉的萎缩。
1.2.4 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拆除石膏后,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锻炼进行指导。患者仰卧于墙前,帮助患者将患肢缓慢抬起放于墙上,足会由于重力作用自行下滑,以膝部被动屈曲至患膝有牵拉感为界,反复进行此套动作。
1.2.5 肢体负重练习
患者背靠墙站立,张开双足,缓慢下蹲,将膝关节弯曲至45~60°。随着膝关节伸、屈肌的肌力的增强,膝关节屈伸逐步恢复。
1.2.6 有氧运动
①增加运动的总量[4];②提高患者的有氧能力;③增加肌肉脂肪酸氧化的能力[5]。该计划包括一个步数和区间行走锻炼次数的逐步增加;④间隔行走,每一间隔训练都包含5~10 min的预热以正常的行走速度,紧接着以30~60 s的快速行走和3 min的正常速度行走交替进行4次,该锻炼的总时间长度约为35~30 min。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9个月,按照Lysholm评分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此评分系统可靠、有效,共有8项问题,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若积分>95分为优秀;94~85分为良好;84~65分为尚可;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膝关节的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就是胫骨平台,意外突发骨折,内外平台受力不均,会出现中央胫骨粗隆,而其上面有韧带缠缚,可以造成严重程度不一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同时还会损伤半月板、十字韧带、侧副韧带。骨折后膝关节会肿胀疼痛,严重影响个人活动[6]。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致残,因此该病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实验观察,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本结果与张海雁[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减少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可以早日康复[8,9,10]。
综上所述,系统的康复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把握准确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方法 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9个月。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记录。结果 术后9个月,实验组优秀25例,良好20例,尚可5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0例,尚可23例,优良率为54.0%。实验组康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康复计划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达到明显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胫骨平台,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4):364-367.
[2]张俊忠,黎立,刘效敏.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量化控制康复方法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23-24.
[3]黄春兰.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78-1579.
[4]张克强,段洪,闵捷,等.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7例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s1):32-33.
[5]林茂基,黄美瑞,王石花.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配合中药在早期功能康复的作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2):1327-1328.
[6]孙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中医药学刊,2015,33(10):2529-2531.
[7]张海雁.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A):29-30.
[8]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973-975.
[9]喻晶晶.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 例, 男5 例, 女3 例;年龄25~76 岁, 平均46 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7 例, 高处坠落伤1 例, 均在屈膝位损伤;左侧4 例, 右侧4 例。合并伤:外踝骨折1 例, 开放性跟骨骨折1 例。所有患者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CT断层扫描或三维CT重建。基于CT扫描结果, 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2]分类, 后侧柱3 例, 后侧柱及内侧柱1 例, 后侧柱及外侧柱2 例, 三柱2 例, 其中涉及后内侧4 例, 后外侧4 例。手术切口类型:后内侧入路4 例, 后外侧入路4 例。骨折均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5 例术中给予人工骨植骨。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6.2 d, 平均3~12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膝关节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切口沿半膜肌向下, 起于膝关节上方2~3 cm, 弧形向远端纵形延伸8~10 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显露出半膜肌腱及腓肠肌内侧头, 切开半膜肌部分胫骨近端止点, 将腓肠肌内侧头牵向外侧, 显露膝关节囊后内侧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后外侧切口位于■窝腓骨头内侧1~2 cm, 起于关节面上2~3 cm, 弧形向远端纵形延伸8~10 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暴露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 分别予以保护, 纵向切开深筋膜, 在腓肠肌外侧头的外缘, 沿腓骨内侧缘切断部分比目鱼肌腓骨近端起点, 并骨膜下剥离其部分胫骨后外侧起点, 将其和腓肠肌外侧头一同牵向内侧, 切开部分■肌, 显露膝关节后外侧关节囊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首先探查后交叉韧带有无损伤, 直视下对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骨折块进行复位, 对于塌陷的骨折块可以通过骨折间隙或者小的骨窗以顶棒等工具进行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塌陷处予以人工骨填充,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用“T”型钢板预弯后置入胫骨平台后侧作支撑固定。如果存在某些不稳定的小骨块, 可选用合适大小的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最后逐层缝合关节囊、半膜肌胫骨近端止点或比目鱼肌腓骨近端止点、深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对于前方需要固定的, 患者取“漂浮”体位, “漂浮”体位无须重新消毒铺巾便可完成前后联合入路。联合入路要保证皮桥宽度大于7 cm。本组4 例涉及后内侧, 其中2 例单纯后内;1 例后内合并前内, 联合前内侧切口;1 例后内合并前内和前外, 联合前正中切口。4 例涉及后外侧, 其中1 例单纯后外;2 例后外合并前外, 联合前外切口;1 例合并前内和前外, 联合前内和前外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术后2 d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锻炼, 术后3 d开始膝关节CPM机功能锻炼, 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主动伸曲锻炼。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 术后3个月内定期随访摄X线片, 确定骨折愈合后进行完全负重。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并进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2 结 果
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14个月, 平均 (10.3±2.9)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 平均 (11.8±2.3) 周。Rasmussen[3]放射评分16~18分, 平均 (17.5±0.9) 分。膝关节屈曲110°~135°, 平均 (122.5±11.0) °;膝关节伸直-5°~5°, 平均 (-1.3±3.5) °。膝关节HSS评分86~100分, 平均 (93.3±4.1) 分。随访过程中未发现骨折不愈合、膝关节不稳、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7。
3 讨 论
3.1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分型
Schatzker分型[1]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方法, 包括Ⅰ型: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Ⅱ型:外侧平台劈裂伴塌陷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单纯中央部或整个平台塌陷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 可为单纯劈裂或塌陷骨折;Ⅴ型:双侧平台骨折;Ⅵ型:平台骨折合并干骺端与胫骨干间骨折。这个分型标准是建立在膝关节X线片的基础之上的, 注重的是胫骨平台矢状位劈裂骨折的情况, 忽略了胫骨平台后方冠状位劈裂塌陷的情况, 因此对于累及后侧平台的骨折无法准确分型。随着CT断层扫描及三维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上的应用, 人们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更加全面。罗从风等[2]提出了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定义如下, 将胫骨棘连线中点、胫骨结节及腓骨头前缘连线分隔形成部分称为外侧柱, 将胫骨棘连线中点、胫骨结节及胫骨平台内侧嵴连线分隔形成部分称为内侧柱, 将胫骨棘连线中点、腓骨头前缘及胫骨平台内侧嵴连线分隔形成部分称为后侧柱。本研究的骨折类型按照三柱分型, 即后侧柱3 例, 后侧柱及内侧柱1 例, 后侧柱及外侧柱2 例, 三柱2 例。
笔者认为, 基于CT的三柱分型, 可以比较全面的描述累及后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性质及位置。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指导意义较大。
3.2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入路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由于骨折块位置偏后侧, 传统的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均不能很好的显露骨折块。从骨折块的复位来看, 通过骨折窗复位实现解剖复位的难度很大。从内固定的稳定性来看, 前侧入路是通过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进行骨 折块的固定, 骨折块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拉力螺钉提供的骨折块间的压力, 但是膝关节屈曲时胫骨后侧平台承受的剪切应力很大, 单纯的拉力螺钉无法承受这种剪切应力, 关节面再次塌陷或骨折块移位的风险较高。后侧入路可以有效的显露骨折端, 在胫骨平台后侧应用支撑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固定与支撑骨折块, 力学稳定效果更好。因此, 对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从骨折块的复位与内固定的稳定性来看, 后侧入路更有优势。
近年来国内外少数学者采用膝关节后侧入路取得了良好效果。Carlson[4]采用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5 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 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 疗效满意。Bhattacharyya等[5]采用后正中“S”形入路治疗13 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 大多数取得满意的疗效。Lobenhoffer等[6]采用后外侧人路治疗12 例, 后内侧入路治疗9 例, 联合入路治疗5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术后平均随访4年, 优良率为80%。罗从风等[7]采用后侧“S”形或倒“L”形切口, 或者前后联合入路治疗36 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 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 效果良好。俞光荣等[8]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2 例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患者, 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 效果满意。李成等[9]采用后外或后内侧人路手术治疗10 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 其中1 例采用单纯后外侧切除部分腓骨小头入路, 5 例采用后外经腓骨小头切除联合前方入路, 4 例采用后内联合前侧入路, 临床疗效好。
本组4 例涉及后内侧, 其中2 例单纯后内, 采用后内侧入路;1 例后内合并前内, 联合前内侧切口;1 例后内合并前内和前外, 联合前正中切口。4 例涉及后外侧, 采用后外侧入路, 其中1 例单纯后外;2 例后外合并前外, 联合前外切口;1 例合并前内和前外, 联合前内和前外切口。后侧骨折由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使术中复位变得直观, 术后效果满意。如果涉及前内或前外侧骨折, 需要前后联合入路, “漂浮”体位可以达到复位的满意效果。本研究采用的后内侧入路, 切开半膜肌部分胫骨近端止点, 将腓肠肌内侧头牵向外侧, 使胫骨后内侧骨折块得到充分暴露。本研究采用的后外侧切口, 沿腓骨内侧缘切断部分比目鱼肌腓骨及胫骨近端起点, 将其和腓肠肌外侧头一同牵向内侧, 使胫骨后外侧骨折块得到充分暴露。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使骨折块的复位和支持钢板的固定变得容易。本组8 例骨折术中显露充分, 易于复位与固定, 手术效果满意, 随访过程中未发现骨折不愈合、膝关节不稳、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膝关节屈曲110°~135°, 平均 (122.5±11.0) °;膝关节伸直-5°~5°, 平均 (-1.3±3.5) °;膝关节HSS评分86~100分, 平均 (93.3±4.1) 分。
3.3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内固定物有多种选择, 目前主要有拉力螺钉和支撑钢板, 拉力螺钉主要在前侧入路时应用, 单纯的拉力螺钉无法承受这种剪切应力, 关节面再次塌陷或骨折块移位的风险较高, 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后侧平台放置支撑钢板固定。由于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轮廓不规则, 所以目前临床上尚无相应的解剖钢板。根据我们的经验, 主要选用“T”型钢板, 尤其是桡骨远端“T”型钢板, 这种类型的钢板术中易于塑形, 与胫骨平台后侧贴合较好, 固定可靠。对于关节面塌陷的骨折, 由于“T”型钢板的近端有3~4个横向螺钉孔, 可以有效支撑起塌陷的关节面。
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少, 随访时间短, 尚需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34-1036.
[2]罗从风, 胡承方, 高洪, 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 (3) :201-205.
[3]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ion for surgical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3, 55 (7) :1331-1350.
[4]Carlson DA.Posterior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0rthop Trauma, 2005, 19 (2) :73-78.
[5]Bhattacharyya T, McCany LP3rd, Harris MB, et al.The posterior shearing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reatment and results via a posterior approach[J].J Orthop Trauma, 2005, 19 (5) :305-310.
[6]Lobenhoffer P, Gerich T, Bertram T, et al.Particular posteromedial and postemlateral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head fractures[J].Unfallchirurgie, 1997, 100 (12) :957-967.
[7]罗从风, 陈健, 孙辉.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8, 10 (9) :804-807.
[8]俞光荣, 夏江, 周家钤, 等.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 (5) :390-392.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篇10
关键词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固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11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1~3],是一种高能量并波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术中修复关节面使关节面平整并给予植骨对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内固定的支撑及维持关节面的平整非常重要[4~8]。传统手术的治疗常使一些患者膝关节不稳、疼痛及功能障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为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2005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现对其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15~88岁,平均43.2岁。交通事故伤37例,坠落伤8例,砸伤3例。合并脑外伤3例,半月板损伤11例,交叉韧带断裂10例。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受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进行清创处理,然后手法复位,再用石膏托固定,最后择期进行手术;对于闭合性损伤的患者,首先要进行消炎处理,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术治疗。
结 果
48例患者经过11~25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6.8个月。
讨 论
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车祸明显上升,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因累及关节面、骨折移位严重且不稳定,非手术治疗一般难以使移位的骨折得到理想复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由于骨折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骨折复位较一般骨折要求为高,因此对手术治疗有较高的要求,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对于软组织损伤不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清创后一期闭合伤口,同时做内固定处理;对于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尽量避免水肿高峰期手术,多选在伤后24小时内,或伤后7天左右,这样避开了软组织水肿,减少伤口感染的就会,提高了治愈率。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骨折,多合并韧带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对其的治疗仍是骨科医生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其复杂的病理变化使治疗方法的选择较有争议。手术治疗已成为首选,精确复位、可靠固定、适时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最牢固的固定方式,单纯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是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创口感染几率小,护理方便,外形美观,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小。但对于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擦伤、挫伤或挤压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大血管损伤等,单纯内固定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同时由于损伤局部软组织条件差、手术剥离范围广、有较多的内植物需覆盖等,导致皮肤坏死、骨及钢板外露、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采用外固定支架可较牢固地稳定骨折,组织损伤小,创口内无异物留存,有利于控制感染,对骨折端的血供影响少。由于关节骨折块被压缩在干骺端海绵状骨内,无任何软组织附着,难以闭合复位,易导致成角畸形,膝部不稳,产生严重创伤性骨关节病。
本组采用根据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现进行清创处理,然后对错位的骨折进行复位后固定,最后择期手术。对于闭合性损伤,现进行消炎处理,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再施行手术,这样提高了治疗效果。本组48例患者经过11~25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6.8个月。同时体会到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术前CT三维重建、合适的手术时机和切口选择、解剖复位、植骨和坚强固定,以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提高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Mueller CA,Eingartner C,Schreitmueller E,et al.Primary stability of various forms of osteosynth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tibia[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87(3):426-432.
2 Hahn PM.Current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articular fracture[J].Clin Orthop,2004,423:27-32.
3 Waton N P,Harish S,Robertsc,et al.Ao or Scharzker How reliable is classification of tibion platean fratur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3,123:396.
4 Su EP,Westrich GH,Rana AJ,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patients older than 55 years[J].Clin Orthop,2004,421:240-248.
5 劉耀忠,张鹏程,张翔,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21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0):77.
6 Weigel DP,Marsh JL.High energy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knee function after longer follow up[J].J Bone Joint Surg(Am),2002,84:1541-1551.
7 Stevens DG,Beharry R,Mekee MD,et al.The long term functional outcome operatively treated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1,15(5):312-320.
8 Scheerlinck T,Ng CS,Handdlberg F.et al.Medium term results of perautantous,arthroscopuslly assisted.osteosynthesis of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oateau.J Bone Joint Surg(Br),1998,80(6):959-964.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样本为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49例,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6例, 年龄21~66岁, 平均37.1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31例, 被重物砸伤8例, 高处坠落致伤10例。骨折类型:根据Schatzker分类:其中Ⅰ型骨折6例, Ⅱ型骨折13例, Ⅲ型骨折12例, Ⅳ型骨折8例, V型骨折7例, Ⅵ型骨折4例。骨折全部为新鲜骨折, 6例开放性骨折, 合并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 半月板损伤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4例, 合并胫骨干骨折6例, 合并脑外伤6例。所有病例常规X线正侧位检查, 和双膝关节CT平扫及三维图像重建。
1.2 手术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取前外侧切口, 必要时取内外侧双切口, 运用前外侧切口暴露外侧平台, 通过适当向后推开, 可暴露平台的外后角。暴露平台时切开连在半月板的冠状韧带。向上翻起半月板, 暴露塌陷的关节面。塌陷严重者, 在塌陷的骨块下面插入宽度适宜的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 取自体髂骨修整后植入缺损处。若平台边缘部分尚好, 可采取“开窗”法, 由开窗处嵌入植骨器向上顶起塌陷的关节面;如果整个平台塌陷可取双侧切EI植骨。恢复关节面高度时可适当“超高”, 即“宁过勿欠”, 因无论怎样植骨修复, 都无法在术中恢复达到原有的关节软骨下骨的强度。术中可采用C形臂检查复位情况。选用钢板时采用了“L”形钢板及高尔夫钢板。40例取自体骨植骨钢板固定, 4例单纯螺钉固定。同时针对存在的半月半、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分别予以相应处理。术后根据术中稳定性情况给予石膏固定3~5周, 增强固定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2]
膝关节功能恢复按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的评分制为标准进行评分:总分10分。关节稳定性占4分 (不稳定0分) ;关节活动情况占4分 (活动范围达100%者为1分, 伸直完全者为2分, 屈曲完全者为1分, 某项未达到者该项不计分) ;疼痛情况占2分 (完全无疼痛2分, 轻度疼痛1分, 疼痛较重0分) 。凡评分达9分以上者为优, 达8分者为良, 达7分者为可, 达6分以下者为差。
2 结果
按照本文所列疗效判定标准, 本组优26例, 良15例, 可5例, 差3例, 优良率83.7%。本组所有患者均随访10~24个月, 切口Ⅰ期愈合, 定期X线复查, 骨折无延期愈合或畸形愈合及不愈合, 膝关节恢复生理活动度, 无关节不稳定。3例常有膝关节酸痛, 2例发生因感染及软组织损伤致患膝功能受限, 后分别行股四头肌成形、关节松解术。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系关节内骨折, 1979年Muller等[3]指出正确复位, 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不负重的功能活动, 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严重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为高能量创伤引起, 多造成关节面塌陷移位, 松质骨压缩嵌插造成骨缺损, 并常伴有关节半月板、韧带、血管神经的严重损伤。故决定其治疗原则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牢固固定以保持关节稳定, 并利于半月板及韧带软组织的修复为主。其治疗方法主张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本组手术时机的选择, 倾向于对于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就诊及时、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好, 并且术前检查及时完善者, 可考虑急诊手术。其余应于伤后7~14d择期手术, 以防止皮肤坏死、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把握, 认为SchatzkerⅣ~Ⅵ型骨折均适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
手术中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时机,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足量植骨, 遵守手术原则, 进行坚强有效的内固定非常重要。根据张贵林等所总结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不佳的7种原因, 在术中还应注意与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复位, 凹陷骨折块的复位, 植骨后松质骨螺钉不能拧得过紧, 要清除骨折间隙内的碎骨块。术中借助C臂透视机监测进行固定, 必要时与健侧对比, 固定完毕, 常规屈伸膝关节, 观察关节面是否平整, 骨折块是否再移动, 内固定有无松动。本组有1例活动膝关节后, 有一骨折块位置移动致关节面不平整, 经调整位置重新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C臂透视下运动膝关节, 骨折块不再移位。另外, 术中特别注意软组织的平衡, 因术前患膝肿胀疼痛及严重骨折, 不易明确诊断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术中又因切口暴露的局限性, 所以在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常规作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 抽屉试验及旋转试验, 判断有无合并内外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的损伤。
参考文献
[1]齐斌, 张满江, 王亚军, 等.胫骨平台骨折解剖与非解剖复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12 (4) :214-217.
[2]付海元, 闫改珍.胫骨髁骨折手术治疗51例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4 (3) :158-159.
[3]Muller ME, Allgower M, schneider R, et a1.manual of internal f'lx-atian[M].Berlin:Springer verlag, 1979: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