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2024-06-14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精选11篇)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1

胆囊和胆管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脏器, 用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胆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中医理论认为, 胆结石属于肝胆郁结兼湿热内蕴造成的疾患, 其发病机率常随人体年龄增加而增高, 多见于女性, 对于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影响和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1 胆结石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危害

胆结石是指在人体胆道系统内形成的凝结物, 属于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依据结石成分不同, 胆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混合型结石等类型;鉴于结石形成和存在部位, 临床上主要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胆管结石。

胆结石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 胆结石的临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上腹疼痛并放射到肩背部位, 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并发症。有些结石嵌滞于胆囊颈部时会引起胆汁急性梗阻, 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引发持续性胆绞痛、右上腹痛出现阵发性和放射性疼痛, 并伴有恶心、呕吐、低热、寒战、虚汗等临床症状现象出现;若胆结石嵌滞于胆囊管后, 会造成继发感染引起急性炎症, 少数患者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会发生胆囊穿孔;结石过度刺激胆囊粘膜, 会引起胆囊慢性炎症, 甚至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2 胆结石的病因分析

中医理论认为, 胆为人体中精之腑, 附属于肝, 主疏泄, 人体胆腑功能以疏泄通降为顺, 胆石发病缘于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 寒温不调、外邪内侵, 饮食不节、以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通降失常, 疏泄调条而引起胆气郁结久熬成石。胆结石的形成有赖于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聚增等过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等成分比例失调, 胆固醇或钙离子成分过于饱和是导致结石形成的前提, 成核过程中有固体结晶状物析出并发生沉淀, 在达到一定程度的聚集和融合后形成结石;胆囊运动功能损害致使胆汁淤滞也可促发胆石形成。

胆结石的形成通常与年龄、性别、基因等不可逆因素和肥胖、妊娠、饮食、药物、代谢以及疾病等可逆性因素有关。胆结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女性雌性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分泌, 影响胆囊收缩, 促使胆汁瘀滞;妊娠期胆囊排空缓慢, 体重及饮食变化导致胆汁成分受到影响, 改变胆汁酸循环, 另外, 长期进食低纤维或高热卡食物, 口服避孕药物, 都会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细菌感染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肝硬化、钙磷代谢异常等疾病患者的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居高。

3 胆结石的临床诊断

随着超声波、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 胆结石诊断较为明显, 临床上胆囊结石以饱餐后出现突发性剧烈绞痛为特征,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多以右上腹部肝区出现反复性疼痛闷胀为主, 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胆总管结石的典型特征是绞痛、高热、寒战、黄疸。中医临床诊断胆结石病症, 主循如下规律:

气痛型:右上腹短时轻度隐痛, 反复嗳气, 无明显梗阻或感染症状, 舌苔薄白, 伴有恶心口苦、食欲不振或食后胃部不适病状, 小便清利。

湿热型:发病急剧, 恶心呕吐, 口渴舌干, 高热畏寒, 不思饮食, 舌苔灰白黄腻, 右上腹压痛, 小便浑浊色黄, 大便秘结, 粪便灰白。

正虚邪陷型:上腹部持续钝痛、轻度压痛, 面色枯萎, 皮肤黄晦, 肝脏肿大, 多有触痛, 舌质绛紫, 苔干如砂, 小便黄短, 大便秘结。

化脓溃疡型:胆囊积脓或穿孔, 并发坏疽性胆囊炎、肝脓肿等证候, 持续腹痛, 恶心呕吐, 舌干口燥, 便溺浊黄, 神昏谵语, 呈压痛或休克等征象。

4 胆结石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胆结石籍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证施治”原则, 通过施以中药或配以其它疗法, 对症医治, 疏缓症状, 调理脏腑、疏肝利胆、化石排石, 调适肝胆疏泄通降, 阻滞炎症感染, 消除疾病。常用方法如下: (1) 取金钱草、郁金各30g;茵陈、青皮各50g;槟榔20g, 鸡内金、大黄, 延胡、香附、砂仁各15g;姜黄10g, 加水煎成剂, 每日1剂内服2次。 (2) 取黄芩、三棱各10g;白芍、连翘各15g;柴胡、青皮、陈皮、石斛各20g;金钱草、金银花、蒲公英各25g, 加水煎服, 每日1剂2次分服。主治肝胆气郁, 湿热蕴结, 舒肝化石。 (3) 取梗米100g, 鸡内金10g, 白糖适量, 将鸡内金洗净沥干炒黄研细, 淘净粳米加水800m L, 文火煮开加入鸡内金、白糖煮沸成粥, 每日早、晚温, 主治补中益胃, 止痛排石。 (4) 取郁金粉0.6g, 甘草梢0.3g, 白矾末0.45g, 火硝粉1g, 滑石粉1.8g, 每日分2次吞服, 适用于治疗气郁型胆结石。 (5) 取茵陈12g, 龙胆草、郁金、木香、枳壳各9g, 混合研细, 加拌猪胆液或羊胆液500g, 加适量蜂蜜成丸, 早晚各服1丸。

另外, 加强胆结石患者的饮食控制, 补充维生素, 多摄取蔬果、谷物等高纤维食物, 禁食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食物, 禁止饮食甘薯、豆类、萝卜、汽水等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结束语:总之, 胆结石的形成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于饱和, 胆囊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胆结石属于保守治疗, 能够避免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加强胆结石治疗, 益于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佚名.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J].胆结石网, 2012.

[2]邵开江.胆结石治疗[J].保健与生活, 2003.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2

1、取鲜地锦草100-200g,洗净捣烂,置大碗中,上盖一较小碗,倒进沸糯米酒约250-300毫升(焗十分钟以上),待其温热适当时服用。每日1-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泌尿系结石23例,排出结石者16例,余7例中,5例服药后症状消失,2例因结石过大而手术。

2、金钱草50克,冬葵子24克,海藻、菟丝子各15克,紫菀、茯苓、牛膝各12克,乌药、硝石各10克。水煎,日1剂,服2次,10天为1疗程。服药1-2疗程,有效率81%。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3

【关键词】中医辨证;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9-01

临床肾结石治疗中,应用常规体外震波碎石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应不断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病效果。本文对我院5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较单纯体外震波碎石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使肾结石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中医辨证;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9-01

临床肾结石治疗中,应用常规体外震波碎石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应不断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病效果。本文对我院5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较单纯体外震波碎石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使肾结石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降低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中医辨证;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049-01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入选5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 患者年龄60岁以上。21例患者入院时有急腹症表现, 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症状, 经B超、CT及ERCP检查后确诊为胆结石。其中男36例, 女16例, 年龄60~78岁, 病程2~16年, 平均9.5年。

1.2方法

本次探究共有21例患者急诊表现为急腹症症状, 给予紧急吻合手术治疗,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 有9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7例患者胆囊造瘘, 另5例患者行胆管切开后取石。其余32例患者经B超、CT及ERCP检查后确诊为胆结石, 大小如砂状, 病情稍缓和, 采用中医手段保守治疗。

1.2.1空肠胆管间置十二指肠吻合术于屈式韧带20cm处切取游离空肠段, 在结肠中动脉右侧打孔, 将切取的游离空肠段置于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之间。将已切断的胆总管近端与游离空肠近端行吻合术, 保持外翻5mm, 也可行侧端吻合[2]。吻合后在间置空肠中段, 接近腹壁处造瘘, 造瘘空肠缝至腹壁固定。

1.2.2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十二指肠外侧与胆总管结合处, 切开十二指肠外侧浆膜, 钝性剥离, 显露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后壁。切开胆总管后, 吸净胆汁, 取石。延长胆总管切口及十二指肠后壁切口, 间断全层缝合, 吻合十二指肠后壁与胆总管[3]。冲洗胆道后关闭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切口。

1.2.3中医保守治疗首先调理身体, 以饮食调理最佳, 注意控制饮食, 少油、少盐、少糖, 多饮水, 调养5~7天。【第1~5天】用新鲜的苹果十个打成果汁, 每天在早、中、晚、睡前各喝一杯 (250cc) 。一天四杯, 即一天量为1000cc连续饮用5天, 饮食一如平常。苹果汁具有软化结石的作用, 使其易于排出。

【第6天】下午开始禁食, 并停止饮用苹果汁, 晚饭不吃。期间不可食用任何事物, 直到第二天早上泄完为止。下午6点:将一汤匙泻盐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晚上8点:用一汤匙泻盐溶于温开水250cc中搅拌饮用。晚10点:以中等大小的柠檬1~2个压汁, 与120cc食用橄榄油调和后饮用。【注:柠檬汁软化胆管, 橄榄油促使胆囊分泌大量胆汁, 把结石冲出胆囊, 排出体外。】

【第7天】早上上厕所时就会排出结石, 浮在水面上的绿色油状圆形物即是结石。

1.3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初期残留轻微胆结石症状, 但经休息及药物治疗后恢复者视为有效;若患者术后症状未见改善, 胆结石症状仍频繁发作则视为治疗无效。患者经中医保守治疗后, B超、CT及ERCP检查, 胆结石变小或消失视为有效, 反之视为无效。

2结果

3讨论

统计分析表明, 胆结石的形成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有关, 进食引起胆汁分泌, 胆囊收缩, 引起疼痛[5]。在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 有44例经吻合术后治愈, 另有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 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在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时, 需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特点, 力求安全有效, 简单彻底。另手术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急症患者需尽快安排手术, 在排除禁忌症后, 最好在入院三天内手术治疗[6]。非急症患者先采取保守治疗, 若保守治疗无效, 再行吻合术治疗。

综上所述, 老年胆结石患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引起注意。外科吻合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在仔细检查及明确诊断的基础上, 麻醉方式、手术方法需谨慎选择, 治疗效果满意, 治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刘兵.手术治疗55例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 (下) , 2012, 10 (6) :626-627.

[2]赵勇刚.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7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11, 4:119-120.

[3]顾永兵.230例老年胆结石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534-535.

[4]王良峰, 刘高峰.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人民军医, 2008, 15 (1) :61.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5

【关键词】复方阿嗪米特;慢性胆结石;腹胀症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01-00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慢性胆结石的发病几率得到提高,已经成为了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慢性胆结石的症状表现为腹胀,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阻碍[1]。本次研究旨在探析临床治疗慢性胆结石的疗效,也选择该医院所收治的60例慢性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型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在2015年6月份—2015年11月份收治的60例慢性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经临床确诊,所有患者均出现腹胀现象,且无其它重大疾病。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6±1.7)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5±2.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6.7±1.5)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5±2.1)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无任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复方阿嗪米特(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粒/d,3次/1d,连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采取消炎利胆片(广东怡康制药有限公司),6片/次,1次/d,治疗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与头孢西丁溶于500ml葡萄糖中行静脉滴注,另外还需对两组患者腹胀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2]。

1.3 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分,无腹胀感记作0分、轻微腹胀记作1分、腹胀感明显记作2分,腹胀感难以忍受记作3分,如果综合积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病情严重[3]。治疗有效性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无腹胀等临床症状;(2)显效:患者腹胀症状下降;(3)无效:患者腹胀症状加重或无下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经临床不同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在临床治疗中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有效治疗均痊愈。其中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恶心头痛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患者出现恶心头痛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腹胀积分对比

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胀症状积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慢性结实逐渐成为了比较常见的疾病,作为一种由慢性胆囊炎疾病所引发的疾病,慢性结石的临床症状是消化不良、腹胀等。一般情况下,急性发作的胆结石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慢性患者而言,最佳的治疗方法便是药物治疗,其治疗机制是应用利胆以及补充消化酶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4—5]。复方阿嗪米特是一种促使胆汁分泌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另外复方阿嗪米特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消化能力,改善患者对蛋白质的吸收,从而减少肠腔之内的细菌分解物,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腹部的腹胀感。当前国内探究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的研究比较少,所以积极探究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6]。

为加强对慢性胆结石治疗的认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中应用复方阿嗪米特回聊慢性胆结石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缓解患者腹胀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并发症发横率为10%,但经临床治疗得到康复。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比较小,且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所以需要他人扩大样本量,加强研究与探析。

总而言之,临床中应用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缓解腹胀现象,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永妹.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3)

[2]杨益国.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

[3]赵广军.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38例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

[4]杨佳辉.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4)

[5]Chen Zhimin. Compound azintamide combined with itopride 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digestive advers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J]. China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ournal, 2015(02)

中医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9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B超或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肾结石。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3~48(35.5±2.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7±0.5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4~47(35.5±3.5)岁;病程1个月~3.5年,平均1.8±0.5年。患者的结石直径0.3cm×0.4cm~1.0cm×1.6cm,主要临床为腰腹隐痛或绞痛、血尿、排尿不畅等。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针10mg溶于50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对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排石汤治疗,主药方包括:黄芪50g,炒枳壳40g,金钱草、海金砂各30g,柴胡、菟丝子各20g,琥珀、滑石、泽泻、炒杜仲各10g,鸡内金、郁金、车前子、生地黄、玄参各10g,用水煎服,剂/d,早晚服用。血尿症状明显者加白茅根、小蓟草各20g,合并泌尿系感染者加紫花地丁15g、黄柏10g。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判定:(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尿检恢复正常,且泌尿系B超复查无结石;(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未完全消失;(3)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肾结石属于“石淋”、“砂淋”等范畴,其多因湿热蕴积于下焦,煎熬尿液及尿中杂质凝结所致。其临床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以通淋排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3]。基于该治疗原则,本次治疗采用自拟中药排石汤剂进行治疗,方中金钱草、海金砂、海金砂具有通淋溶石、清热利尿等功效;黄芪、琥珀的作用在于化膀胱之气,并增强尿液排泄力,具有推动结石下移的作用;柴胡、郁金具有疏通尿液与疏肝理气等功效;白芍、虎杖的柔肝滋阴和清泻肝热的功效明显;枳壳具有疏通与扩张输尿管的作用,有利于将肾内结石下排至膀胱;菟丝子、杜仲能有效修复结石引起的肾脏损害;小蓟草与白茅根具有显著的凉血止血功效,有利于改善血尿症状。诸药合用,具有通淋排石、清热利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金钱草均有酸化尿液,促进结石溶解的效果;而海金砂则具备缓解尿路疼痛的功用。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排石汤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肾结石患者采用中药排石汤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9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结石临床中采用中药排石汤治疗,疗效显著,且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肾结石,排石汤

参考文献

[1]朱德胜,吴海啸,吴汉.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3,21(11):2307-2308.

[2]李红霞,马金荣,时忠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393-394.

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研究 篇7

关键词:肾结石,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

肾结石属于泌尿系统结石的一种, 处于肾盏、肾盂中, 临床表现多为尿血以及腰痛。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运动状态的变化, 近年来肾结石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方面可采用西医或中医方式, 也可实施手术取石, 但手术取石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 且在治疗成本方面较高, 会对患者家庭产生一定经济压力。本院基于这一背景, 采用中医药治疗肾结石患者, 治疗效果显著,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5人, 女性19人,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45.9岁, 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男性23人, 女性21人, 年龄26~65岁, 平均年龄47.3岁, 采用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或心脏疾病的患者, 同时排除手术取石患者, 保障对比有效性。

1.2 方法

1.2.1 西药治疗方法

服用排石冲剂并且定期复查肾结石状态。西医药物治疗仅适应于结石直径为0.5~0.8cm的患者, 且输尿管没有变狭窄、肾无明显积水者;直径在1cm左右的结石单纯依靠药物一般排出难度较大。

采用西药药物溶解结石时, 单纯的尿酸结石用碱性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同时严禁患者食用含高嘌呤的食物, 尿液检测pH需要保持在6.5~7.0, 同时每天大量饮水, 饮水量约为3000mL[1]。此外, 也可使用1.5%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经肾造瘘管冲洗。若患者饮食不能控制高血尿状态, 可采用口服别嘌呤醇方式, 剂量0.1~0.2g, 每天服用3次即可, 服用半年左右可使尿酸结石溶解, 达到抑制嘌呤代谢中的氧化酶效果, 降低尿酸的产生量。

1.2.2 中药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活血补肾, 通过活血促进结石排出, 因此中医治疗以活血祛瘀为目标, 方剂组成:益母草30g、枳壳15g、乌药10g、川牛膝10g、地龙12g、芍药10g、川穹6g、当归10g、红花10g以及桃仁15g, 采用水煎方式煎煮得药汁600mL, 分2次服用;第二阶段采用利尿促排石, 采用通淋排石汤, 方剂组成:黄芪20g、乌药10g、冬葵子15g、瞿麦20g、篇蓄20g、川牛膝15g、鸡内金20g、海金沙20g以及金钱草50g, 水煎方式得药汁1 000mL, 分2次服用;第三阶段为活血补肾促愈时期, 药方采用六味地黄汤, 方剂组成:制首乌15g、三七粉3g、川牛膝15g、益母草20g、泽泻15g、茯苓20g、牡丹皮12g、山茱萸12g以及熟地黄12g, 每日水煎600mL, 分2次服用[2,3]。

1.3 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 评判标准如下:显效:患者肾结石明显好转, 结石数量以及结石体积较治疗前明显优化, 疼痛感减轻, 部分患者已治愈;有效:患者肾结石状态有所好转, 检查下可发现已经有部分结石被排出但仍需住院加强治疗, 患者尚存在一定程度结石疼痛感;无效:患者肾结石数量及大小较治疗前变化并不明显, 疼痛感较重且出现了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相关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程度, 研究结果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具体对比结果如表1。

[n (%) ]

由表1不难看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5%) 和显效率 (61.4%)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小于0.05) 。由此可见, 中药治疗相对于西药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 具有加速结石排出、防止肾结石再次复发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 结论

中医为我国传统治疗方式, 对于肾结石可通过调养身体达到溶解结石并从尿液排出结石效果, 在非紧急状态下不必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本研究结果证明, 采用西医治疗方式的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偏高, 这是由于药物治疗未达到根治所致, 患者肾脏以及泌尿系统中尚存在血液淤积情况。而采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概率较低, 能够通过阶段性治疗达到较好的结石控制效果。

本研究采用中医治疗思路进行阶段性治疗, 不同阶段患者服用不同主治功能的药物。第一阶段通常持续时间为1~2周, 若患者在药物作用下出现患侧腰腹疼痛且疼痛感逐渐加深并慢慢转移至下腹及会阴则证明对结石有效, 可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患者需加大饮水量, 保证每日尿量充足, 促进结石排出, 约7~10天, 此排石阶段会造成患者尿道的轻微损伤导致肾阴受损, 因此在第三阶段需活血补肾;第三阶段为病情巩固阶段, 通常为1~2周, 减少结石复发概率[4]。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肾结石在临床上需具备阶段性, 在非紧急状态下通过中医调养治疗效果更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相关医师可根据患者结石状态, 通过阶段性调养在减少身体损伤情况下排出结石, 促进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龙泉.中药治疗肾结石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06) :484-485.

[2]费文献.中医辨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 (02) :563-564.

[3]杨政锋.运用温肾扶阳法治疗肾结石病64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11) :24-25.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9例。治疗组男37例, 女22例;年龄21~57岁, 平均37.5岁;单侧部位47例, 其中肾结石16例, 输尿管结石20例, 膀胱结石7例, 尿道结石4例;双侧或2个部位以上12例。对照组男35例, 女24例;年龄22~56岁, 平均38.4岁;单侧部位49例, 其中肾结石17例, 输尿管结石20例, 膀胱结石8例, 尿道结石4例;双侧或2个部位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治疗组

中药基本方金钱草30g, 海金沙 (包煎) 、石苇、冬葵子、滑石、瞿麦、车前子 (包煎) 各15g, 鸡内金、牛膝、威灵仙、香附各12g。腰痛不易消失者加杜仲20g;血尿甚者加白茅根、生地黄各15g;伴发热、脓尿者加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各30g, 蒲公英、鱼腥草各20g, 黄芩15g。1剂/d, 煎3次, 分3~4次温热服, 10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间隔3d, 连续服用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配以针灸, 穴位选取:主穴 (1) 京门、肾俞、阳陵泉; (2) 阴陵泉、关元、三阴交, 2组主穴每日交替施针1次, 每次留针20~30min, 如果患者血尿重者配以血海、太冲;如有发热配以曲池、大椎等穴位。针刺第2组穴位采取仰卧位, 让患者腹肌放松, 两腿微曲。进针得气后配以电脉冲刺激。针灸疗程与汤剂同步。

1.2.2对照组

0.4g左氧氟沙星加入5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呋塞米20~40 mg加入20ml 50%葡萄糖注射液中, 1次/d静脉推注;每天静脉入量为1500~2000ml, 伴有肾绞痛明显者, 给予阿托品0.5mg、哌替啶50mg肌注, 待疼痛缓解后给予20mg黄体酮肌肉注射。忌烟酒、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患者均多饮水, 每日水入量应保持在2500~3000ml, 尿量应保持在1500ml以上。

1.3 疗效标准

痊愈:结石排出, 症状消失, B超、腹部平片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 腹部平片, B超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B超检查或者X线腹平片结石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 高于对照组的8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临床上常引起肾绞痛和尿血, 并可因结石嵌顿并发梗阻、肾积水, 继发感染, 后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是泌尿系统的好发疾病[3]。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肾气虚弱, 肾阳受损, 下焦湿热蕴蒸, 气滞血瘀所致;其中肾虚、湿热、气滞、瘀阻是关键。湿热郁积, 煎熬尿液, 与尿中沉积物结聚而成砂石, 其病机为湿热内蕴、砂石阻络、气机不畅, 或瘀血聚结。气是水液运行的动力源泉, 气机郁滞, 则水液停留聚集, 进而生湿化浊, 湿浊郁而化热, 尿液为热所灼而成是证。湿为阴邪, 其性重着黏滞, 最易阻碍气机。湿热与砂石互结, 阻于水道, 通降失利, 瘀结不散, 使气滞难行。愈结愈甚, 不通则痛, 故常引发肾绞痛。下焦气化失利, 故小便涩滞。气滞则血行受阻, 血不循经, 或热盛伤络, 血溢脉外而为尿血。

与西医相比, 其治疗优势在于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4]。结合本研究可以发现在相同疗程下, 治疗组痊愈患者为49例, 占83.1%, 总有效率为96.6%, 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2例患者为无效, 后转为西医治疗,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名患者因不能耐受针灸的刺痛, 和中药汤剂的药味拒绝接受中医治疗。基本方中海金沙与金钱草, 这两味药具有通淋排石、清热利湿的功效;治疗石淋之要药为鸡内金, 该药具有消石化石, 健脾导滞, 运用现代药理学进行分析, 海金沙、金钱草可增高上段输尿管的管腔压力, 从而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 尿量增加。同时, 金钱草有酸化尿液, 促使结石溶解。牛膝具有行气止痛, 活血化瘀, 利尿通淋, 补肾强腰, 化石止痛之功效;石韦、车前子具有化石通淋、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利尿止血之功效;冬葵子能增强输尿管排尿的动力, 协助结石排出;黄芪补气固肾, 利尿消肿, 鼓舞肾气, 增强输尿管蠕动, 推动结石下行。

针灸治疗本病, 20世纪50年代末始见于报道, 60年代也有一些临床资料, 以治疗输尿管和膀胱结石多见[5]。近十余年来, 采用各种不同的穴位刺激之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尿石, 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 针灸不仅能解除结石所致的泌尿系绞痛, 还能促使一些小型结石排出[6]。此次所选穴位如京门、肾俞、关元、阳陵泉等, 以取其“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之理, 从而达行气止痛之效;阴陵泉、三阴交、具有利湿、行水通淋之效, 诸穴位相互配合, 其效益彰。

综上所述, 运用中医疗法即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用于泌尿系结石, 其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理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1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9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汤剂并结合患者寒、热、虚、实等具体情况进行施治;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止血、解痉、抗炎抗感染、补液、镇痛利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 高于对照组的8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医汤剂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 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草药,尿路结石,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徐传明.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8) :97-99.

[2] 周向文, 黄冬梅, 吕建新, 等.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4) :151-152.

[3] 江亮.浅述泌尿系结石的中医特效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23) :167-169.

[4] 梁向红, 张顺贞.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10) :85-86.

[5] 吴伟兵, 陈刚, 张敏剑, 等.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7) :77-78.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84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47.6±1.4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1.9±0.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3岁,平均47.3±1.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1.8±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中医整体观强调人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在辨证施护这种中医对疾病的特殊研究和护理方法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每一位患者的病因、病性、证型,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等情况,计划性地制定个体化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实施护理措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把患者的住院过程分为7个阶段,每个不同的阶段其护理计划及护理重点各不相同,主要措施有:①患者入院后,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按照辨证施护方法,共同评估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并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②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完成监测、治疗、饮食、出院指导等护理过程的具体运作;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实施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特点,使其配合。③责任护士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上级护士应对整个过程进行持续监督,及时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每阶段进行评分1次,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完善护理措施;出院时,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对实施效果进行指标评价。④通过定期随访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临床护理路径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患者整个住院过程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住院第1天(术前)、住院第2天(术前1天)、住院第3天(手术当天)、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住院第5~6天(手术第2~3天)、住院第7~8天(术后第4~5天)、住院第9~10天(出院当天),按照不同时间段给患者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术后第1天为例,列出其临床护理路径表,详见表1。②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基本要求包括住院第1天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收集资料及情志护理;手术当天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下床活动护理、指导患者穴位按摩的方法以促进术后肠蠕动;术后第1天根据患者证型指导辨证饮食;中药服法护理,为预防便秘指导患者进行肠蠕动操、加强尿道括约肌功能的盆底功能运动操等运动;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特色指导等。③每一项基本要求后均用相应的质量标准与评分标准。④此措施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⑤实施过程中注重中医特色护理的落实。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

临床治愈:疼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结石彻底去除,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疼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症状偶有复发,结石基本被去除,只有少部分残留;无效:疼痛、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没有改善,结石大部分残留。

1.3.2 治疗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3.3 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输尿管积水、肾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3.4 复发情况

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出现输尿管积水、肾积水等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8%;对照组则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9.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2.3 复发情况

随访2年后,观察组39例临床治愈和有效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5.1%;对照组31例临床治愈和有效患者中复发9例,复发率为29.0%。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2.4 治疗情况

观察组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体会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该病实际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近年来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3]。

对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根据中医整体护理模式制定个体化的护理临床路径,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的全面整体模式,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不仅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还可以对人们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减少,对疾病复发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本研究结果充分提示,中医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泌尿系结石症状控制效果良好,降低了泌尿系结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减少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梅卫玲.尿路结石患者掌握饮食预防知识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9,10(16):115.

[2]邵琳.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600例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179.

[3]姜宁,章璟,王国增,等.上海市浦东新区肾结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10):690.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10

【关键词】 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26-02

胆结石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而且女性患病的几率大于男性。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者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黑色胆色素结石。本研究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6例。根据临床典型胆结石绞痛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确诊,31例胆结石患者均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1],排除患有肝癌或者是严重的器官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心、肾、脑血管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妇女以及哺乳期妇女。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7.62±7.49)岁;病程4个月到3年,平均(19.42±7.04)月;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冠心病1例。实验组: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48.57±6.86)岁;病程3个月到3年,平均为(18.55±6.16)月;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之前,首先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降糖、降压的治疗,将患者的血压和血糖降至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范围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治疗方法,首先在患者的右上腹部经过腹直肌切开一个口,进行常规的胆囊切除手术。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的麻醉,再插入气管,建立好二氧化碳气腹,确保患者的腹腔压约为12mmHg;其次,按照手术规定进行四孔操作,确定好切口的位置,用来插腹腔镜之用;再次,辨认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最后,按照患者胆结石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如果结石内镶嵌在胆囊管里,挤压结石,保留胆囊管,如果结石嵌得较深,则不需要切除胆囊,切除后再从残端取出结石,用钛夹来处理胆囊管的残端,不可以进行强行的挤压,如果胆囊已经出现炎症或者是明显的萎缩,应该先行剥离胆囊,并在不损伤肝脏的情况之下再切除胆囊。

1.3 评价指标 参照相关文献拟定胆结石的疗效标准[2]:痊愈:在3d之内患者恢复良好,肠鸣音等体征消失,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在3~7d之内相关指标达到正常,肠鸣音等体征消失;好转:患者在第7天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肠鸣音体征消失;无效:患者在治疗7d以后,病症未愈,并且肠鸣音仍存在,相关指标未恢复正常。总显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止痛剂例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恢复的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总显效率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的总显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使用止痛剂的情况比较 实验组使用止痛剂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仅有1例并发急性胆囊炎,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3 讨论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很多种,如中药治疗、碎石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胆结石病情和结石位置、结石的大小而定[3],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判断。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胆结石的起因与遗传、饮食习惯、性别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的胆结石患者其临床症状很明显,而有一部分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这种症状不明显的胆结石患者在临床中称为无症状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也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尤其是要注意饮食习惯,少吃高胆固醇、油腻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并且多做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临床治疗胆结石主要的手术方法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两种选择手术方法时应尽量选择伤害较小的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方法创面小,对手术部位周边的组织伤害也小,并且多个年龄段的患者也都适用,术后的并发症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快,可以提高胆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总显效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常规的开腹手术(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显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广湖.利用超声检查对脂肪肝与胆囊结石之间关系的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701.

[2]刘志新.胆结石31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370-4371.

[3]刘兵.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566.

胆结石的中医临床治疗 篇11

胆结石的发病率。临床上治疗胆结石常用手术方法,具体的手术方法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决定。笔者为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做出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老年患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男患者57例,女患者42例,年龄为(67—87)岁,平均年龄为(74.2±3.4)岁,病程为3小时—36小时,平均时间为(12.5±3.95)小时。所有患者术前经CT B超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明确诊断。疾病类型为:单纯胆囊结石15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62例,胆总管结石13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可分为急诊手术、择期手术等三类,老年患者由于年龄问题导致出现部分临床合并症,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状况,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确定手术方式。详细记录手术情况及临床数据。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判定手术治疗效果,得出结论。

2 结果

10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中74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开腹胆囊切除术,18例患者接受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例患者接受吻合手术。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例数。1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11例切口感染,占11%,7例肺部感染,占7%,总体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

3 讨论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逐年上升,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显著。胆结石是一种老年人常发疾病,对老年的身体损伤较大,临床上常用手术进行治疗[2]。而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手术的术式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进行选择[3]。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内胆道系统较易出现组织增生,导致胃酸、胆汁等分泌受到抑制,加上胆总管括约肌弹性下降,胆汁的排空过程也受到阻滞,从而容易造成胆囊扩张、胆道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临床医生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对于其中吻合手术,属于难度较大的治疗方式。吻合手术分为两大类:(1)胆总管十二指肠手术:手术医生要轻轻地把胆总管十二指肠外边的腹膜切开,直到十二指肠后壁。如果不能一次切开,可以分成多次,先将胆总管的前面部分切开,再将十二指肠的后面部分切开,缝合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肠腔。操作时需注意:①为保证吻合口径足够大,十二指肠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采用纵切横缝效果更佳。②吻合口大于2.5cm能有效防止上行性感染和返流,因此建议纵行切开胆总管下段长3~5cm与相对应十二指肠后壁切口作则侧间断全层吻合。③吻合口缝合尽量采用可吸收缝线,如用丝线则线结应结扎在腔外。④为保证胆肠引流通畅,吻合口径应保证达到3cm以上。(2)空肠胆管间置十二指肠手术:手术医生要以横结肠系膜的右边作为切入点,把没有血管的戳孔放置肝脏的下方,在距离屈氏切带一定的距离内,将带有血管的空肠切除,依据指肠运用的方向,缝合空肠的切断处和十二指肠下方前端的切口。整个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要求,患者麻醉方式需依据患者体质来确定,术后均需禁食,合理使用抑酸、抗生素等药物,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操作时应注意:必要时胆肠吻合口内置T管,以预防胆肠吻合口水肿期的吻合口瘘和相对狭窄。一臂可引流扩张胆肠吻合口,另一臂可通过吻合口放至十二指肠形成暂时性支架。

手术医生要依据患者的基本病情,严格按照手术流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手术,进行诊断与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在入院前一般不能觉察到,导致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较易造成严重后果。在本组100例接受不同手术的患者均治愈,仅18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切口感染,占11%,7例肺部感染,占7%,总体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

综上所述,临床应加大对老年胆结石患者的检查力度,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不同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永兵.23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03):90-91.

[2]师恒伟.老年胆结石4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108-109.

上一篇:教育考察下一篇:新民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