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治疗(精选12篇)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1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 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min, 每日1次, 8~10次为1个疗程。1.2.2按摩。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 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1.2.3牵引法[2]。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 牵引重量为2~5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1.2.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威灵仙6g、川乌、草乌各30g、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g、上药加水1500ml, 水煎1h取汁500ml, 将樟脑、冰片各5g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 浸泡5min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1)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 (2) 显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 (3) 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 (4)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睡眠形态紊乱者, 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 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
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 (1) 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kg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 (2) 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 (3) 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滴/min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 (4) 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 (5) 为预防肌肉萎缩, 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1) 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 (2) 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体位,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min, 对于桌椅过高或过低,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 减轻颈部劳损。 (3) 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 (4) 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 (5) 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 (6) 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 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 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朱立国, 于杰, 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69-71.
[2]邓大学, 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39-241.
[3]贺向无, 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 (8) :468-469.
[4]饶建凤.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 (2) :131-132.
[5]宁立洲, 杨爱民, 赵咏梅.颈椎病的康复护理320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3) :25.
[6]王凤, 徐晓婷.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6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2) :157.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2
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
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
(一)一般治疗
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
1、风寒湿型:
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桂枝、防风、川芎、人参、当归、白芍、生地、甘草。
5、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羌活、鸡血藤、甘草。
(三)特色治疗:本证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3、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4、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5、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7、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8、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9、颈椎牵引: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六、难点分析:
项痹见步态笨拙,下肢与上肢麻木、束胸感、手足颤抖者多属痰湿阻络型。治疗时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上脾俞、三焦俞共奏健脾益气,通调三焦之功。三焦通,痰湿化,经络通,项痹愈。
七、康复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八、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1)重者:生活可自理。
(2)可从事一般日常生活劳动。(3)轻者可正常生活可自理。
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及加重。
九、住院天数
住院天数可在2-3周。
颈椎病的预防和中医治疗 篇3
颈椎病与血压异常、心律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患、肠胃疾患等20多种疾病或症状群有关。因此,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防治颈椎病有重要意义。
一、颈椎病的预防
①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维持正常颈曲,在看书写字时,要自然端坐,头部略微前倾。电脑椅最好有靠头位,使用电脑时可以将头靠在椅子上。②避免伏案时间过长。③合理用枕。④锻炼颈肌,最简单的办法是以头颈部为笔写“米”字。⑤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忌吹风受凉。
二、颈椎病的治疗
绝大多数颈椎病适合非手术治疗,可以进行中医治疗。①关节错缝术。适应症:颈痛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②针刺治疗。③针刀疗法。④中药塌渍、药物药浴。⑤中药粉外敷。⑥骨盆调衡手法治疗。在临床发现颈项疼痛与骨盆失衡有关,故通过纠正骶髂关节错位,调整骨盆的平衡来治疗此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⑦药物治疗。中医认为项痹病宜通过滋补肝肾,佐以活血行气、除风通络等法治疗。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心得 篇4
方药:磁石30g、黄芪30g、当归15g、地龙15g、僵蚕15g、粉葛30g、川芎15g、蒺藜30g、蔓荆子30g、丹参30g、红花10g、甘草6g。
加减:如兼热重加黄连、栀子;痰饮致病减黄芪、红花、磁石加姜半夏、白附子、天竺黄、竹茹;如兼阴虚加麦冬、生地;如气虚去磁石加党参、白术;颈项疼痛重者加制川乌。
1 病例简介
例1:朱某, 男性, 58岁2008年10月4日来诊, 自述头晕, 颈项痛已1个月余, 服中西药未减。询之口渴, 口苦、失眠, 舌红苔微黄, 脉滑数。颈椎X线照片示:颈椎3、4椎骨质增生。证因肝火上扰, 瘀滞督脉。治以清热火, 化瘀活血, 方用:磁石30g、黄连10g、栀子15g、黄芪15g、当归15g、地龙15g、僵蚕15g、粉葛30g、川芎15g、蒺藜30g、蔓荆子30g、丹参30g、红花10g、制川乌5g、甘草6g, 服药5剂, 头晕, 颈项痛减, 口渴, 口苦、失眠均除, 上方减黄连5g, 再服5剂, 头晕, 颈项痛消失。
例2:姜某, 女性, 62岁, 2009年3月12日初诊。素形体肥胖, 半月前晨起突发眩晕, 呕吐, 即在县医院就诊, X线检查示:颈椎退行性病变, 经口服药 (药物不祥) 、理疗治疗, 呕吐止。仍眩晕, 患者家嘱搀扶来诊。询之面色苍白, 乏力, 胸闷食少, 口淡无味, 舌淡苔白腻, 脉滑。据证拟治, 温阳化痰, 化瘀熄风, 方用:磁石30g、姜半夏15g、白附子12g、黄芪30g、当归15g、地龙15g、僵蚕15g、粉葛30g、川芎15g、蒺藜30g、蔓荆子30g、丹参30g、甘草6g, 服药3剂, 眩晕明显减轻, 独自来院复诊, 胸闷食少、口淡无味消除, 仍乏力。守上方3剂诸症悉除而愈。
2 讨论
颈椎病临床上表现为眩晕、头痛、颈痛等症状。多因劳损而起, 劳损日久, 气血运行必定受阻而为瘀血故见头痛、颈痛;瘀血日久不化则累及藏血之官, 肝为刚脏, 依赖血之濡养, 失于濡养则肝之阳气上亢, 故见作晕作眩;同时, 肝气横逆又犯脾胃, 使痰湿内聚而生恶心呕吐之症。中医辨证多为风、火、痰、虚、瘀, 因其好发于中老年人, 病程长, 病证较复杂, 兼症多, 治疗上多需兼顾。笔者从肝风、气虚、瘀血拟方, 结合临床兼症治疗之, 取得较好疗效。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需谨慎 篇5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一直是大多数颈椎病患者所关注的重点,通常来说,主要的方法有颈椎牵引、颈椎操和颈椎按摩这三种,【优络99】专家建议,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优络99】专家介绍颈椎病的自我治疗应慎重。
一、颈椎牵引,老年患者慎用
颈椎牵引是颈椎病保守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最主要的原理是通过纵向的拉伸去除颈部的负荷,让韧带和损坏的肌肉舒展开。目前除了去医院进行牵引外,还有一些家用的吊杆式牵引器和充气围领,方便在家进行治疗。
二、颈椎操,只能减轻颈椎劳损
颈椎操,可以说是最为普及的缓解颈部疲劳的方法,但是颈椎病患者是不是真的适合做颈椎操呢?如果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员,仅仅是颈椎的劳损,没有构成颈椎病,做一做颈椎操有利于恢复疲劳、减轻症状、减慢发展成颈椎病的进程。但是如果是脊髓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带来危险。如果颈椎不稳定越是做颈椎操劳损越快,每一个运动都会不停刺激和加速颈椎的损害。
三、颈椎按摩,脊髓型颈椎病忌用
对于一些肌肉劳损、肌膜炎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颈椎按摩的方法进行康复,但是对于一些脊髓型的颈椎病患者按摩会有很大的风险,容易造成急性的脊椎损伤,严重的出现瘫痪。
颈椎病中医疗法临床治疗 篇6
【摘要】本文在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探究颈椎病的多种病发原因,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结合多种中医疗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颈椎病进行集中分阶段的综合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疗法;临床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以后,引起椎体间的松动或者椎间盘突出后压迫神经组织,从而引起其他各种病症。经研究,颈椎病的诱因多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湿、寒的环境中,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卧枕过高过硬等,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学习等都可能诱发颈椎病病发。中医理论认为颈部是活动较多的部位,可做多种运动,患本病,多有风寒湿邪侵袭,扭转损伤和筋脉失养三种因素而致.临床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者多为颈部过度疲劳.汗出当风毛窍开放,风寒湿邪趁虚而入,致局部气血凝聚而发病;慢性者多因长期劳损,外邪侵袭,深入筋骨所致.急性者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转为慢性;慢性者若因疲劳,复感外邪,可急性发作.因此,目前的颈椎病患者数量日趋增加,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本文将对200例颈椎病患者,以中药治疗为主,按摩和针灸治疗为辅助,治疗效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在中医临床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选取了200名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2例,年龄范围是26-70岁,此外,颈型颈椎病患者72例,神经根型患者46例,椎动脉型9例,脊髓型35例,交感神经型28例,混合型10例。
1.2 治疗方法
1)中药药方
对于上述的不同病因的多位颈椎病患者,采取中药药方煎服【方药组成】葛根30克,丹参30克,寄生30克,羌活20克,川穹15克,姜黄15克,威灵仙30克,牛膝20克,骨碎补15克,当归15克刘寄奴15克,路路通30克【组方原理】羌活和威灵仙两种药物可以祛风除湿;当归、丹参、川穹和姜黄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尤其姜黄一味内行气血外散风寒,为上肢痹痛之专药;路路通与刘寄奴相伍,有通行十二经之功用;牛膝骨碎则补益健骨,葛根一味能主‘诸痹’,有解痉止痛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颈椎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病症。因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用本药方的同时针对不同证型进行加减,气虚患者加黄芪,热郁经络合用桑叶、忍冬藤;兼有内热、口苦、苔黄者,加黄芩或栀子、龙胆草;寒象明显患者则可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一起加强治疗。
2)针灸
对于不同病因的颈椎病患者,首先要选取正确的针灸穴位。因此,首取督脉、手足太阳经为主,取大椎、天柱。同时选取肩外俞、悬钟、后溪等穴位以达到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功效。对于不能前后俯仰的患者可配合针灸昆仑,列缺;不能左右回顾的患者加取支正以疏导太阳经气。
二、结果
通过上述中医综合疗法的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其中,有131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总人数的65.5%。有46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大部分症状消失,而且机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占总人数的23%。还有15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主要症状减轻,该部分患者占总人数的7.5%。此外,仍然有8例患者症状没有明显转好,仍需继续长时间的综合治疗,这类患者仅仅占总数的4%。由此可见,经过长时间的中医综合治疗之后,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的病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其中,痊愈的患者更是达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说明,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不同病因的颈椎病;急性者治以祛风寒湿邪痛经活血为主,数剂可消;慢性者治以补肝肾.强筋骨.涤痰淤为主,需较长时间治疗,若同时用通经活络.祛风散寒之膏药外贴,效果更佳。因此对于少部分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颈椎病患者,可能是由于治疗时间短,治疗过程没有按照医嘱服药或者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等原因,造成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后果.总的来说,新发或病程短者易治愈或好转,病程长或年老体弱者疗程长不易治疗.因此,在接下来的继续治疗中,将继续分析此部分患者的病因、病状,在原有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不断钻研和改进,延长临床治疗时间,争取提高此类患者疗效.
三、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目前颈椎病的患病者人数不断增加,并且日趋年轻化,使得颈椎病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然而,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颈椎病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引发其他病症的发生,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进一步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经长期临床观察,部分高血压患者在頸椎病治疗缓解后血压在停用降血压的情况下仍可恢复正常,可以推测颈部作为人体躯干与头部气血运行的枢纽,在经络气血运行通畅后可明显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颈椎病的及时以及有效治疗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通过临床医学实践证明,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结合对治疗不同病因和病症的颈椎病皆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方法的综合治疗需要引起在颈椎病治疗上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中医医生不断的钻研和改进,在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的医疗手段,不断开辟新的治疗领域和治疗方法,使得中医医学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伊智雄,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9).
[2] 黄延寿,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病[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9(10).
[3] 赵聚凯,颈椎通治疗颈椎病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1997?(10).
[4] 王元,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6(2).
[5] 王拥军,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再认识[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3).
[6]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
[7] 陈佑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社,1995(6).
[8] 高尚社,中医治疗颈椎病近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
中医综合治疗颈椎病108例报告 篇7
关键词:中医疗法,颈椎病,疗效
我科采用中医疗法, 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牵引、功能锻炼相结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8例, 男43例, 女65例, 年龄23~75岁, 平均49岁。伏案工作48例, 从事电脑16例, 文职人员21例, 其他23例, 病程3天~6年, 平均6个月。临床以不同程度颈项背酸痛, 肢麻, 颈部活动受限, 伴有眩晕、头痛为主要症状, 均以X线、CT提示, 生理曲度变直15例, 颈椎间盘突出9例, 椎间隙狭窄21例, 颈椎增生46例, 钩锥关节增生18例。
治疗方法:①中药治疗: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加减, 黄芪20~60 g, 桂枝酒白芍, 当归20 g, 丹参、葛根、羌活、防风各15~30 g, 生姜5~10 g, 大枣10枚。煎服方法;1剂/日, 水煎500m L, 分早晚饭后温服250 m L。加减:气虚加人参山药, 血虚加阿胶、熟地、鸡血藤, 阴虚去桂枝加沙参、玉竹、寄生, 阳虚加鹿角霜, 仙茅、骨碎补、淫羊藿, 寒盛加炙川乌、炙草乌、黑附片、细辛, 疼痛剧烈加白芷、威灵仙、元胡、三七粉, 上肢麻木加全蝎、蜈蚣、土元、地龙、乌蛇, 心悸、胸闷加瓜蒌、薤白、檀香、木香,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 痰湿加半夏、橘红、苍术、薏苡仁, 肝肾亏虚加制首乌、熟地、桑椹、杜仲、续断, 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泽泻。②静脉疗法:选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 天麻素注射液500 mg, 醒脑静注射液10m L, 葛根素注射液400 mg。根据病情轻重, 可选用1~2种, 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滴, 1次/日, 7天1个疗程, 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疗效较好。③针灸综合疗法:针刺取风池、颈夹脊、太阳、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加减, 每次选6~8穴, 针宜平补平泻法。TDP照射、电针、艾灸、火罐, 20分钟/次, 10天1个疗程。注意保持环境安静, 热心给患者解释病情, 使患者全身放松, 利于治疗。④手法治疗:先点压穴位, 按风池、肩井、肩贞、缺盆、天宗、曲池、合谷、外关等穴, 然后再行按、揉、拿、捏、提, 拔伸, (吊袋牵引) 旋转、捏拿搓颈肩背肌肉, 再端提旋转颈部, 手法刚柔相济, 使患者舒适为度, 1次/日, 15~20分钟/次, 10天1个疗程。⑤颈部功能锻炼:“伸伸懒腰耸耸肩, 摇摇脖子看看天”可选用颈部保健操:颈项争力, 低头看地, 下颌贴胸, 抬头吸气, 低头呼气。侧头导引, 左右侧屈。前伸探海, 海底捞月, 转动吸气, 还原呼气。回头望月, 左右观望。金狮摇头, 左右环绕。颈部活动, 贵在坚持, 疗程缩短, 益于康复。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半年无复发者。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劳累后有轻微症状, 但不影响学习工作。③有效: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 功能改善, 劳累或气候变化易复发。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结果
108例患者疗程5~30天, 平均17.5天, 其中治愈76例 (70.4%) , 显效18例 (16.7%) , 有效11例 (10.2%) , 无效3例 (2.7%) , 总有效率97.3%。
讨论
颈椎病属中医“项痹”范畴, 其病机系颈部急性损伤, 慢性劳损, 气血不足, 肝肾亏虚, 感受风寒湿邪而致气血凝滞, 痰浊内阻, 瘀血阻络, 经络不通, 不通则痛。《内经》云“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中药采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加减, 本方具有益气温经, 祛风通络, 活血化瘀, 再配合静脉给药, 如血塞通、葛根素、醒脑静、天麻素注射液以活血通脉, 改善血循环。针灸、电针、TDP更加强了舒筋活血, 通络止痛之功效。“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再配合颈部推拿搓揉牵引解除颈部粘连, 扩大了椎间隙, 调整颈椎结构紊乱, 解除了颈椎病变对神经根、血管及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和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使炎症吸收。在手法施治中, 一定要掌握力度, 因人而异, 切不可鲁莽, 严防造成医源性损伤, 再结合颈部功能锻炼, 加强了颈肌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也是防治颈椎病的重要环节, 治疗中必需向患者说明, 本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医患密切合作巩固疗效, 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通过颈椎病的综合疗法, 使我们认识到颈椎病并非单一的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 必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不同的临床表现, 施治与不同的治疗方法, 使治愈率提高, 病程缩短, 复发率减少。通过辨证施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理疗、牵引、功能锻炼, 再加上现代中药制剂、静脉给药, 疗效卓著, 立竿见影, 效如桴鼓, 是目前我们基础医院中医特色又一亮点, 望同道喜于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文峰.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67.
[2]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2:69.
[3]成都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选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44.
[4]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116.
[5]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214-215.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23岁~75岁, 平均年龄 (55.32±12.76) 岁;病程最长22年, 最短1个月, 平均 (3.40±1.54) 年。临床表现颈、肩、背疼痛, 上肢酸胀、疼痛、麻木, 有风寒史者19例, 劳损史者26例。患处均有压痛点, 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X线片均显示颈部不同程度的退变, 骨赘形成, 椎间孔狭窄或椎间隙狭窄, 或生理弧度消失。其中神经根型44例, 椎动脉型26例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 , 交感神经型6例, 脊髓型4例, 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风寒湿型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以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痰湿阻络型治以清热化痰、除湿通络, 以温胆汤加减;痰瘀交阻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以血府逐瘀汤或导痰汤合四物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不足型治以补肝益肾, 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型治以补气养血, 以当归补血汤加减。10 d为1个疗程。
1.2.2 手法治疗
取坐位, 使用指揉、掌揉、拿捏、滚按等手法, 对颈、肩及上肢、背部软组织进行放松;点按阿是穴、风池、风府、肩井、中腧、肩贞、天宗、天柱等穴位, 刺激穴位;活动颈部关节后, 对颈椎进行定位旋转扳法、压项扳法。每日1次, 每次20 min~30 min, 10次为1个疗程。
1.2.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规定, 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 肌力、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主要症状减轻, 肢体功能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和功能无变化。
2 结果
80例患者中痊愈19例, 显效31例, 有效2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5.00% (76/80) 。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因颈椎增生及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变性, 使动脉易受压迫, 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受影响, 导致脑供血不足, 由此产生眩晕[[44]], , 若若椎椎动动脉脉本本身身已已有有粥粥样样硬硬化, 同样也可导致脑供血不足, 而出现眩晕。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 其发病与颈部转动有密切关系, 此外尚可伴有枕部头痛、嗜睡、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觉症状 (闪光、视野缺失) , 甚至可致猝倒, 颈椎X线显示颈椎肥大性改变[5]。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需要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营养状况, 消除颈周软组织非细菌性炎症, 减轻脊髓神经压迫刺激, 使粘连组织得到修复;增大关节活动度, 增宽椎间隙和椎间孔, 使已向外突的纤维环组织自然回纳, 受压的神经根自然松解, 最后缓解症状体征达到临床治愈[6]。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清窍, 由脑髓空虚, 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 或血瘀清窍, 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7], 眩晕的病性虚者多见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实证多由痰浊阻遏, 升降失常、或痰火上逆, 上犯清窍。但眩晕的发病过程中, 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眩晕病的常规中医辨证治法即风阳上扰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法;肝火上炎用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法;痰浊上蒙用燥湿祛痰, 健脾和胃法;气血亏虚用补养气血, 健运脾胃法;肝肾阴虚用滋养肝肾, 养阴填精法;瘀血阻窍用祛瘀生新, 通窍活络法, 通过中药取其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化痰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滋补肝肾、补气养血等功效, 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7]。手法治疗治疗颈椎病能疏通经络, 止痛止麻, 消除炎症、解除痉挛;纠正关节突关节的错动, 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 扩大椎间孔, 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改善椎间组织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 达到止痛、解痉、消炎、消肿及松解粘连的效果, 为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方法[8], 防止或缓解了病情的发展。本文80例患者实施中药结合推拿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 痊愈19例, 显效31例, 有效2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5.00% (76/80) 。
综上所述, 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可取得较好效果, 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 明确诊断, 严格掌握适应证;在运用上述疗法的过程中, 应灵活机动, 不能照本宣科, 中药治疗应辨证施治, 手法治疗力度要适中[9]。颈椎病的预防:树立正确的心态, 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配合医生治疗, 减少复发;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 可使肌肉发达, 韧度增加, 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 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避免高枕睡眠;注意颈肩部保暖, 避免头颈负重物, 避免过度疲劳;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 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10]。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 (下册) [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973-197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189.
[3]邵宣, 许竞斌, 史可任, 等.实用颈腰背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223-224.
[4]谢兴文, 王春晓, 李宁.颈椎病发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2, 7 (7) :46-47.
[5]于向荣, 姚敏.中药内服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2例[J].现代中医药, 2011, 31 (1) :35-36.
[6]龚吉文.中药内服结合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0, 16 (5) :59-60.
[7]陆志夫, 吴清琳, 刘永利.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牵引与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4, 35 (8) :992-993.
[8]王慧芳, 程少丹, 徐洪亮, 等.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 10 (1) :68-69.
[9]张伟杰, 王志明.中医治疗颈椎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7) :115-126.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225例全部来自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抑郁发作伴颈椎病患者[2]。选择符合西医诊断为心境障碍中抑郁发作患者, 经Hamiilton抑郁量表 (HAMD) 评分≥24分者、抑郁自评量表 (SAD) 评分≥50分, 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证、心血虚证、痰气交阻证者。
1.2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躯体疾病, 有严重自杀企图及行为;快速循环型抑郁症;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及实验室、心电图检查明显异常者。
1.3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抑郁发作伴颈椎病患者225例, 均经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医师明确诊断。以随机、单盲的方法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中药组、推拿组、中药联合推拿组, 每组75例。中药组男42例, 女33例, 年龄 (50±19) 岁;推拿组男41例, 女34例, 年龄 (52±20) 岁;中药联合推拿组男32例, 女43例, 年龄 (52±20) 岁。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中药联合推拿组服用归脾丸 (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每丸9 g) , 每次1丸, 每天2次, 同时联合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中药组只服用归脾丸, 每次1丸, 每天2次。推拿组只采用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 每周3次 (周一、三、五各1次) , 连续治疗2周。3组疗程均为4周, 由两名医师评定疗效。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2002年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HAMD评分和SAD评分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 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中药联合推拿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推拿组 (P<0.01) , 而推拿组显效率及有效率虽然高于中药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中药组、推拿组比较, 1) P<0.01
2.2 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见表2)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中药联合推拿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与其他两组比较变化最大 (P<0.001) , 而推拿组与中药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不大 (P>0.05) 。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见表3)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开始下降 (P<0.05) , 但中药联合推拿组优于中药组及推拿组 (P<0.05) 。而中药组与推拿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中药组、推拿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D评分比较 (见表4)
3组治疗2周后SAD评分开始下降 (P<0.05) , 中药联合推拿组优于中药组及推拿组 (P<0.05) , 而中药组与推拿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中药组、推拿组治疗后比较, 2) P<0.05
3 讨论
颈椎病合并心境障碍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 同时颈椎病症状和抑郁发作症状互相影响。因此, 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解决颈椎病合并抑郁发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颈项部肌肉筋骨慢性劳损、气血亏虚、肝肾亏损、髓海不足、清窍失养是其病理基础。加之风寒湿邪入侵, 或急性外伤, 损伤气血, 气机阻滞,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或阴虚阳亢, 上扰清窍所致。治当舒筋活血、益气血为要, 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且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故而采用中药和推拿联合治疗方法。抑郁发作参考中医学“郁证”治疗[4], 病因多由七情所伤, 情志不畅, 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机为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痰阻气滞所致。归脾丸以其益气健脾, 养血安神作用, 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眩晕和抑郁焦虑症状。其中当归、大枣、龙眼肉养血, 调和情志, 且能稳定患者情绪[5];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运化有权则气机调畅。推拿手法补泻相合对郁热证和肝郁气滞的口苦、心烦、颈部不适有一定疗效。
推拿治疗抑郁发作颈椎病作用有以下几方面: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舒经通络、振奋阳气、活血止痛等功效。颈肩部的推拿手法, 又能直接缓解或消除肌肉痉挛、筋脉拘急, 纠正错位逆乱的组织和关节, 理筋整复, 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归脾丸合并推拿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颈椎病合并抑郁发作临床症状。
从结果来看, 中药联合推拿组治疗抑郁发作伴颈椎病的疗效明显好于中药组与推拿组, 而中药组与推拿组疗效相近, 2周及4周治疗差别不大, 与中药推拿组相比较, 虽然二者均能部分控制抑郁症状及颈椎病症状, 但不能持久。HAMD量表及SAD评分量表评定表明, 治疗后第2周中药联合推拿组减分率高于中药组和推拿组, 而第4周开始中药组和推拿两组减分率则差异不大。
本观察结果说明, 使用单纯中药及单纯推拿疗法, 且可以部分改善抑郁发作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取得相对较好的疗效, 但随着观察期的延长二者无明显差别, 但中药推拿结合的方法,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或推拿疗法, 且对症状调控长久有效。因此, 中医内外治结合,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不失为抑郁发作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体现了中医学在治疗抑郁发作合并颈椎病的优越性。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对抑郁发作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抑郁发作伴颈椎病诊断标准的2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每组75例。中药联合推拿组用归脾丸内服结合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治疗;中药组单纯服用归脾丸治疗;推拿组单纯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 中药联合推拿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推拿组 (P<0.01) ;中药联合推拿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Hamiilton抑郁量表 (HAMD) 及抑郁自评量表 (SAD) 评分与中药组及推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服用归脾丸结合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能明显改善或控制抑郁发作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颈椎病,抑郁发作,归脾丸,推拿疗法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18;23;30-31;37-38.
[2]沈渔顿.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276-27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46-3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21.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65例临床撷萃 篇10
关键词:龙骨牡蛎柴胡汤,颈椎病,名医经验,曾斌芳
颈椎病是常见病, 多发病, 发病率为3.8%~17.6%[1], 人类对颈椎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3,4,5]。中医历代医家对此病的观点和遣方用药方面各执一词, 不尽相同。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医药为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6,7], 手法疗效较多, 其中以中药内服、针灸、导引疗效独特, 有效率为80%~90%, 其中针灸导引治愈率达72.8%~97.9%[8], 临床使用中药内服, 近年来文献报道分析总疗效率达91.1%~98.2%。笔者有幸在“曾斌芳名医工作室”随师侍诊学习数年, 获益良多。现将随师学习有关临床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效方作简要介绍, 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性35例, 女性30例;年龄8~40岁, 平均年龄 (28.4±11.6) 岁;病程1~9年, 平均病程 (4.3±1.2)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36例, 女性29例;年龄9~40岁, 平均年龄 (28.8±11.1) 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4.5±1.3)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发生于40岁以下青少年, 长期低头工作学习者, 或习惯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者, 往往呈慢性发病;颈肩背疼痛, 头痛头晕, 心慌汗出, 颈部板硬, 上肢麻木疼痛;颈部活动功能受限, 病变颈椎棘突、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 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牵拉试验 (+) , 压顶试验 (+)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 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斜, 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 椎间隙变窄, 有骨质增生及项韧带钙化, 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上述诊断, 属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9,10]颈椎患者;年龄小于40岁者。排除颈椎暴力外伤史患者, 有手术指征者。
1.4 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 主要处方: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柴胡9g、红花6g、丝瓜络10g、葛根30g、威灵仙10g、羌活10g、白介子6g、天麻9g、防风9g。疼痛明显者上方加元胡、木瓜、路路通。采用DHJ-D2型东华煎药机煎药。每次200mL, 1日2次, 早晚饭后温服。针灸选穴颈夹脊穴、大椎、肩井、肩俞、天宗。对照组患者服用承德颈复康颗粒 (国字准号Z13022204) , 开水冲服, 1次2袋, 1日2次, 早晚饭后服药, 针灸选穴同治疗组。4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脊柱外科学》及相关文献制定疗效评定等级。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 肌肉肌力恢复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有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颈椎病临床症状问卷表包括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心慌汗出、颈部板硬等相关症状, 每项记0~3分, 总分0~24分。见表1。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中药龙骨牡蛎柴胡汤治疗颈椎病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除恶心呕吐、酸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症状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n)
3.3 治疗组患者疗效分析
治疗组患者服用龙骨牡蛎柴胡汤后, 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达92.3%。其临床中多见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详见表4。
3.3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药龙骨牡蛎柴胡汤能明显缓解颈椎病发作。见表5。
4 病案举隅
病案1:某男, 38岁, 机关工作, 长期伏案, 不善锻炼, 有嗜好饮酒、冷饮习惯, 颈椎僵硬酸痛约2年余, 严重时头晕、恶心 (遇凉时加重每周1~2次) , 酸痛难忍, 白天不能工作、夜间难眠。在当地医院、门诊治疗半年疗效不佳。经查:舌紫暗, 脉沉涩。触诊:颈椎僵硬前后伸曲幅度受限, X光片显示:颈椎3-6节上下缘有不同程度增生, 双侧韧带有轻度钙化, 生理曲度丧失。诊断:中医:项痹;西医:C1颈椎综合征。辨证施治:一诊:上方加元胡、木瓜、路路通, 水煎服7付, 配合针灸上述穴位1周, 效显:头晕、酸痛明显减轻, 睡眠改善, 恶心尚存、纳差。二诊:效不更方, 水煎续进14剂。会诊查后症状消失, 巩固治疗续进14剂。随访半年无再犯。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病案2:某女, 32岁, 从事教学事业, 经常伏案工作。近来颈部酸痛兼有头痛约3月余。无不良饮食习惯、喜徒步, 睡眠差、精神欠佳, 饮食、二便正常, 曾去西医就诊疗效不佳。经查:舌暗红, 脉细涩。触诊:颈椎两侧肌肉僵硬、活动尚可。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无增生、钙化。诊断:中医:项痹;西医:颈椎病。辨证施治:一诊:龙骨牡蛎柴胡汤, 水煎服7剂。1周后复诊:效显。症状消失, 二诊:巩固治疗, 续进10剂。半年随访无再犯。
5 讨论
颈椎病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导致原因主要是颈椎间盘退变以及由于其退变而出现的脊椎其他继发性改变, 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 从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无力、拖步等, 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地、步态笨拙及束胸感。四肢腱反射亢进或活跃,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进而出现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病理反射。严重者可出现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多在后期出现, 起初以尿急、便秘多见, 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MRI检查可提示脊髓受压及受压部位和范围等, 也能观察到脊髓变性, 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有重要作用。曾斌芳教授提出:颈椎之病, 古人称其为“项痹”。其症属于中医的“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范畴, 其病多责之于太阳经病, 治疗过程需把握舒筋通络。中医古古籍籍也也有有““骨骨错错缝缝, , 筋筋出出槽槽””等等描描述述。。在在病病因因学学上上通通常常认为外外因因::风风寒寒湿湿邪邪侵侵袭袭, , 导导致致气气血血不不和和, , 经经络络不不通通等等所所致致。内因因::肝肝、、脾脾、、肾肾等等内内脏脏的的功功能能失失调调, , 导导致致生生痰痰、、生生瘀瘀、、藏藏象虚损, 进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颈椎病多为久病, 久病多瘀, 故在治疗过程应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化痰为主, 方用龙骨牡蛎柴胡汤临床疗效显著。配方中注重疏通经络、宁心安神、祛瘀消痰, 使其通消结合, 共奏药力。而且还有机地联系了脏腑、经络、气血功能, 将其与筋骨、肌肉、关节功能有机结合, 注重两者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把握颈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方能立起沉疴。
参考文献
[1]邵宣.实用颈腰背痛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2.
[2]李焕章.诊断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MALSUIOLO M, TOYAMA Y, ISHIKSMS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intensity of the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of the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rvial compressive myelopathy[J].Spine, 2000, 25 (6) :667-682.
[4]CLARK CR.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history and physical findings[J].Spine, 1988, 13 (7) :847-849.
[5]LA ROCCA H.Cervical spondy loticmyelopathy:nature-history[J].Spine, 1988, 13 (6) :854-855.
[6]李昭敏, 张仲林.颈椎病中药内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 1994 (5) :60.
[7]杨文玉.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近况[J].广西中医药, 1993, 16 (3) :37.
[8]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9]张永刚, 张宏志.颈椎病的基本概念、分型及诊治原则[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 6 (3) :6.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11
关键词:颈椎小关节错缝;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7-01
颈椎小关节错缝在中医学中被称为“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小关节面之间发生微小错位,小关节超出了人们的正常活动范围的一项常见疾病,青壮年为此病的多发人群[1]。颈椎小关节错缝的病因包括外伤及睡眠姿势不当等,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或是治疗效果不理想,那么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后期极有可能出现双肩不平的现象,进而发展成为颈椎病,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迷走神经刺激症及颈髓压迫症等,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28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今后此种病症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8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过X线片确诊。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63岁,最小为18岁;病程最长为1年,最短为1天。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形式及程度的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发生间歇性针扎疼痛或持续性酸痛,颈部一侧较为僵硬,手触有突起且患者的痛感增强,部分患者存在头晕、耳鸣、心神不宁、呼吸不畅及血压间接性升高等临床症状。本组28例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其他类型的颈椎疾病。
1.2治疗方法
(1)治疗前的准备:在实施针灸治疗前,要求患者正坐,全身放松,颈部、肩部及背部打直。首先采用揉、捏等手法,力度以稍有一点疼痛为宜,将患者颈部肌肉进行放松,达到活络经脉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痛觉的变化过程进行高度关注,以便随时改变力度。准备工作进行20分钟左右即可。
(2)实施针灸治疗:完成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后,患者继续保持正坐姿势,医护人员选用长度约为40毫米的毫针,选取患者的相关穴位依次进行针灸。取穴:肩井、风池、肩髃、肩贞、天宗、百会、头维、晴明、大椎、列缺,其中,每个穴位均需在患者颈部两侧进行,进针深度为0.8寸至1.2寸。需要注意的是,需在患者颈部两侧对每个穴位进行为期35分钟左右的针灸,时间最长不得超出40分钟。在实际针灸过程中,施针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灵活控制与调整,对于患者痛感增加的相关穴位,可适当将扎针的力度减轻,并合理增加扎针时间。如患者出现耳鸣症状时,可增加听会穴与合谷穴的针灸;出现头晕头痛时可增加天宗穴及百会穴的针灸等。每次针灸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至60分钟之间,并将患者的病情进展作为治疗依据,一日进行1至2次的针灸,7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的间隔应控制在4天左右。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X线片的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成功: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体位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不良反应全部消失,患者可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有效: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体位有所恢复,且不良反应得到明显减少;
失败: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体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不良反应未减轻甚至出现加重现象。
2.2治疗效果
经过为期3至15天的中医针灸治疗后,本组28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中,19例治疗成功,7例有效,2例治疗失败,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26/28)。
3.结论
颈椎小关节错缝主要由颈椎关节突较低,关节囊松弛,且颈椎横突间缺少必要的横突韧带,使得患者颈椎稳定性不强而导致[3]。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由于枕头过高、姿势不正确,对颈部的肌肉造成损伤;长期进行低头工作,使得颈部呈现出慢性劳损;或是快速转动及运动头部等,导致颈椎的小关节超出了人们正常的活动范围,从而引发了颈椎小关节错缝。对于此种病症,临床主要采用手术、牵引、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4]。
作为我国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因便是以患者具体症状为基础,选取相关的人体穴位,使用特殊的针灸毫针适当刺激穴位,通过将患者血脉进行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标。在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时,采用中医针灸法不但安全简便,且疗效显著。在本研究中,28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67%(19例)的患者在2个疗程内得到痊愈,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
患者在整个针灸治疗及恢复期间内,应注意保护好颈部,避免做一些快速、大力转头的动作,并尽量保持平躺、仰卧的睡姿。同时,患者还应时常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尤其在长时间治疗且收获甚微的时候,切忌出现沮丧、消极等负面情绪。在日常饮食方面,患者需注重营养的摄取,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作息习惯。此外,患者还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活络经脉的药膏或药物进行外用或内服[5]。
综上所述,在对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针灸法可获得显著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病情的痊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晓斌.针刺加推拿治疗陈旧性颈椎小关节错缝[J].中国民间疗法,2013,11(03):16-17.
[2] 哀晓辉.中医针灸治疗3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3-64.
[3] 吕亚南.指针点穴颈椎仰卧牵拉复位整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54例[J].四月中医,2011,19(08):69-71.
[4] 孫玉英,冯明明.针推结合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12(08):17-19.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篇12
1.1 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患者357例, 30~40岁54例, 占50%。40~50岁117例, 占33%。50~65岁以上186例, 占52%。本组患者均在30~65岁以上。本组患者40岁以下者有上升趋势。
1.2 临床主要表现
均有外伤或受寒冷侵袭的病史, 其发病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局部的疼痛或麻木感, 并向单侧或双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有的则表现为针刺或过电样窜痛有甚者则表现为阵发性难忍的疼痛伴眩晕。查体:牵拉实验阳性, 压顶实验阳性。椎孔挤压实验阳性, X线检查:显示颈椎钩突关节增生变尖, 椎间隙变窄切片糙, 侧位及斜位片显示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征象, 椎体前后滑及其韧带钙化等表现。按上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亦不难。
1.3 治疗方法
(1) 针刺疗法:患者取坐位,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疼痛部位, 用循经取穴与局部阿是穴相结合, 远近穴相结合的取穴原则。常用风池、天拄、肩井、肩髃、外关、合谷、委中、阳陵泉、局部阿是穴。每次因患者的不同表现选用4~6穴。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15d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0d。 (2) 牵引加红外线中药透入法取座位牵引治疗, 角度为25~30℃, 重量选用3~12kg不等, 持续牵引20min。待牵引停止后即可行红外线中药透入治疗, 取加工成粉状中药加陈醋, 米酒适量将药调成糊状, 涂于患者后颈部。用红外线照射20~30min后清洗。每天1次, 15d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0d。笔者常用中药有:乳香、没药、红花、荆芥、川芎、胡椒、葛根、地龙等。按等量磨制成细粉备用, 同时加陈醋和米酒适量。中药可具患者临床表现加减。 (3) 按摩推拿治疗法:待患者将后颈部药物除去后, 复取坐位, 取颈, 肩, 背及上肢等处轻柔推拿。手法及步骤为:先颈肩部擦, 揉, 推, 理, 按约5min, 接着拿风池、肩井、大椎、缺盆、天宗、曲池、少海、手三里、内关、合谷穴, 可临床加减。续用拇指点揉承山穴, 此时嘱患者缓慢活动颈部。如有神经, 肌肉未及骨关节移位者此时亦可行复位术, 方法是, 术者立于患者背后, 同时做温和的左右旋转。此时患者亦听到复位声, 有的患者则无此声。然后叩拍患者颈背部数min后结束。每日1次, 15d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0d。
2 结果与讨论
2.1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能正常工作。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偶有颈部不适或头, 上肢有轻微症状。好转:症状部分改善, 仍需治疗。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本组357例中临床治愈168例, 占47%。显效107例, 占30%。好转68例, 占19.2%。无效14例, 占3.8%。总有效率为96.2%。
2.2 笔者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就其治疗原理和初探介绍如下
(1) 针刺疗法用针刺腧穴, 通过远近穴的结合刺激沟通了经络, 改善了气血运行, 符合中医“通则不痛, 不通则痛”的理论, 缓解疼痛, 缓解了肌肉的痉挛僵硬状态, 起到了扶正培元的功效。 (2) 牵引及红外线中药透入疗法以在肌张力下降的情况下, 在张力的作用下拉开椎间隙、小关节面, 使椎间盘内压降低。由于长期的肌痉挛所致的神经压迫、移位及筋膜嵌顿得以复原, 结合红外线的温热作用使血循环改善, 血管扩张, 使用中药透入病变部位起到活血舒经, 消肿止痛的作用。 (3) 按摩推拿疗法在肌张力降低, 颈椎内压下降, 肌束、血管、神经复位的情况下加以按摩推拿疗法, 对消退局部的炎症水肿, 恢复其血管神经的正常功能, 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刺激解除了局部症候群。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推荐阅读: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08-25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08-30
颈椎病的预防及治疗06-04
颈椎病的药物治疗论文10-22
中医怎么治颈椎病10-18
颈椎病综合治疗09-01
推拿治疗颈椎病体会09-14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09-01
俯卧位治疗颈椎病体会10-29
保健操治疗颈椎病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