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的护理(精选12篇)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1
关键词:颈椎骨折,护理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 如果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 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 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且并发症较多, 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 我科收治颈椎骨折患者15例, 2例采用枕颌带牵引, 5例使用颅骨牵引, 8例行手术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颈椎外伤患者受伤后, 心理变化非常复杂, 外向性格患者和内向性格患者由于其内心变化不同, 其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不同。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担忧和绝望等心理。有的表现抑郁, 有的表现狂躁不安, 针对患者不同性格特点, 给予耐心细致地安慰, 针对病情进行宣传教育, 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 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绝望情绪, 从而使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包括医务人员、同事、亲戚 、家庭成员, 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和家庭的配合, 细心倾听患者心声, 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树立患者的信心。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帮助, 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身心需要。
2 牵引护理
对行牵引术的患者要勤巡视、多观察, 注意使牵引力线保持与脊椎在同一直线上。牵引力的方向与脊柱相反, 牵引后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牵引重量要适当, 不可过重和过轻;患者不得随意减少牵引重量或将牵引重物提起;当骨折或脱位已复位时, 其牵引重量可减到维持量进行牵引;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另外, 应防止患者身体滑向床尾或床头, 造成脚或头抵住床栏, 致使牵引无效。使用颅骨牵引, 牵引砣一定要悬空, 不能着地。每天用75%乙醇滴牵引针的针眼, 预防针眼感染。
3 颈椎骨折手术前的护理
(1) 加强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好抢救准备; (2)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合理给药; (3) 吸氧: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气浓度;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做好手术准备, 包括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 药物过敏试验, 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准备, 各项化验检查, 交叉配血及为手术中备血; (6) 用颈托固定好颈部, 不使颈部扭曲。
4 颈椎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本组患者6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2例行择期手术治疗 (术前使用颈托固定) 。颈椎手术患者回病房后颈部应制动, 颈部两侧用砂袋固定,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液体的颜色和量,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呼吸情况。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拆线包、中心吸引器、无创心电监护仪、中心吸氧设施、气管插管设施、人工呼吸机等,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应立即通知医师,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必要时可拆开伤口缝线或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换药, 雾化吸入给予化痰药物, 必要时吸痰, 在恢复期当患者能坐起或下床活动时应戴好颈托加以固定。翻身时使用滚动式翻身, 保护好颈部, 不使颈部扭曲以免损伤颈髓而加重神经损伤。
5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丧失了对体温变化的调节能力, 而体温异常是病情危险的征兆, 病死率高。因此, 要严密观察, 随时调节体温, 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对低温患者应采取保温措施及物理升温, 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同时注意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要随时准备好抢救用品。气管切开者吸痰动作要轻柔, 以免刺激咽喉部引起患者强烈咳嗽, 加重颈椎损伤甚至颈髓损伤使患者突然死亡。高位截瘫患者胃肠蠕动缓慢, 容易引起腹胀, 影响患者食欲。每天定时给患者保留灌肠1次, 以保持患者消化道通畅、减轻腹胀、增进食欲, 必要时使用鼻饲流质或鼻饲高价营养液, 也可给胃肠外高价营养促进病情恢复。
6 并发症预防护理
6.1 褥疮
颈椎骨折患者部分可出现高位截瘫, 患者不能自主活动, 导致皮肤长期受压, 容易发生褥疮。因此, 首先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及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 给容易受压的骨隆凸处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在允许范围内指导并帮助患者做主动和被动运动, 必要时可用气圈和棉垫、气垫床, 以减轻局部的压力。定期每2~3小时翻身1次, 翻身时注意保护颈部不使颈椎扭曲。肢体放置在功能位, 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一定将患者抬起, 轻抬、轻放。
6.2 坠积性肺炎
由于高位截瘫患者呼吸肌无力,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 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及支气管炎。要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 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及时进行吸痰、持续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 定时更换消毒的气管内套管, 用双层消毒湿纱布覆盖气管口, 定时在纱布上滴无菌生理盐水, 保持覆盖的纱布处于始终潮湿状态, 雾化吸入每天2次稀释呼吸道分泌物, 也可服用祛痰药和抗生素, 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病房湿度保持在60%~65%。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持续吸氧, 根据血气分析调节氧流量, 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肺部感染。
6.3 泌尿系感染
高位截瘫患者易发生尿潴留和尿失禁, 常需长期保留尿管, 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 每周要更换尿管1次, 每天更换尿袋1次, 尿袋破损要及时更换, 每天会阴擦洗2~4次, 每天用生理盐水膀胱冲洗2次, 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2 000~4 000ml。每周做中段尿培养1次, 2周后改为定时开放尿管, 锻炼膀胱平滑肌功能。
7 饮食指导
鼓励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如水果、蔬菜、瘦肉、鱼、蛋等。由于颈椎骨折患者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 其消化功能差, 故饮食宜细碎、煮烂以减轻消化道的负担, 糖、脂、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搭配合理。
8 加强功能锻炼
牵引期间除保持颈部不要转动外应鼓励患者做颈部以外的运动, 对有截瘫的患者, 定时给患者进行除颈椎以外的全身所有关节的全范围活动和按摩及功能锻炼, 每天数次, 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和痉挛, 保持肢体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为防止关节屈曲、过伸、过展可用矫形鞋或支足板预防足下垂, 特别重要。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康复锻炼, 告知患者定期返院复查, 进行理疗和康复治疗。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2
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满现在的工作环境,而主要原因是工作久坐运动少。颈椎病的发生已如同感冒一样普遍了。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脑子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痛麻痹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发展。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特编成歌诀以便于记忆:
晚上不宜高枕卧,俯首工作有限时;
看书毋妨添支架,沉思亦可托腮颐;
头晕忌望天花板,手软宜常牵脖子;
早起潄口练抬头,闲时多躺靠背椅;
俯卧垂头能复位,自行“吊颈”少求医。
低头屈颈长时间工作,颈后椎旁肌肉因持续紧张而容易疲劳,颈椎关节亦会劳损。因此伏案不宜过久,最好一两个小时便休息一下,或变换一下体位及动作。晚上睡高枕亦使颈椎屈曲,长年如此,会增加颈椎劳损。看书时自然要低头对着书本,如果把书用支架斜放,头可以略为抬起,不必长时间屈颈。
用脑子时以手支撑下颏,可以减轻颈肌的负担,避免颈肌过劳。如果椎动脉受压会引起脑缺血而产生眩晕,头后仰时会增加压迫,故颈椎病患者每抬头望天花板时便晕眩,应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颈椎压迫到神经根则会引起从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无力,做颈部牵引可以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自然会缓解,故颈椎病患者应多做颈部功能锻炼,尤其是伸颈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使颈椎关节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颈部肌肉发达,增加支撑力,避免劳损萎缩。
早上潄口时可顺便活动一下脖子,是一举两得的事。为避免颈肌长时间因支撑头颅而产生疲劳,休息时多躺靠背椅,使颈肌放松,由于椎间盘变性变窄,颈椎小关节松弛,有时会在某个位置卡住,即发生移位,此时会有颈痛、活动不灵、容易疲劳,甚至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用推拿、牵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复位,使症状缓解。亦可以俯卧(靠近床边),使头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头颅本身的重量自行牵引,有时也能复位。不过高龄、有高血压者忌用;没有人在旁也不可擅用此法。
编后话: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长期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家里自行安装一套简易的牵引用具,只需仿效医院缝制一条用以固定头颅、悬吊脖子的颌枕带,加上一个滑车、一条绳子,以及代替砝码的重物便可。但是牵引的角度、重量和时间亦有讲究,最好征询一下理疗科大夫的意见.颈椎病应进行自我按摩
许多颈椎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或其它原因,无法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这里介绍一些有关颈椎病的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方法。
这套自我按摩方法,可在症状加重时随时加以应用,但最好在早晨醒后进行。因为此时经过1夜的休息,颈背部的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有利于增强按摩的效果。
首先进行脸部按摩。用两手手掌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及耳后各10次,然后五指分开如梳头状自前向后10次;其次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随后擦后颈部10次,并上下移动、抓拿后颈部,依次用拇指点揉左、右风池灾及天栓、新设、天鼎穴,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最后—手托枕部,一手反掌托下颌,进行轻柔的头部上仰位旋转运动数次。此外,头晕症状者,可将两手五指分开,用指尖轻叩头部;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顺序揉搓,并配以曲池、合谷穴点按,以加强疗效。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每次5一10分钟,坚持1—2个月以上可有较好疗效。以下给大家提供几点颈椎的日常保健方法: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2、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3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有1/4~1/3的时间用于睡眠,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束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从而导致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4、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30—40分钟,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也可成为颈椎病的原因。因为急慢性咽喉炎可刺激邻近的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局部扩散,使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进而使得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破坏颈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诱发颈椎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
护咽喉,多喝水,不吸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以及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咽喉受到损伤或感染而发生炎症。若一旦出现急慢性咽喉炎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炎症,减少并发症,防止诱发颈椎病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26-01
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多见,大部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否能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入院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2013年急诊手术处理颈椎骨折3l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l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7~82岁。打击伤3例,车祸16例,摔伤12例。骨折脱位绞锁12例,椎板椎弓骨折5例,椎体椎弓骨折6 例,混合损伤5 例,陈旧骨折脱位3 例。根据Frankel分级,脊髓完全损伤18 例(Frankel分级A级,即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无肛门反射),脊髓不完全损伤15 例(Frankel分级B级以上,即损伤平面以下有部分或全部感觉及运动功能)。术前5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l 例翻身不当引起严重的脊髓损伤。手术前均行颅环牵引。前路手术22例,后路术7 例,前后路同时内固定2 例,术后进食过程中发生意外窒息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健康宣教 脊髓损伤较轻的病人,四肢运动自如,心肺功能良好,大小便可以自控,患者常常对本病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丧失了警惕性,本组有一例病人夜间不遵医嘱擅自翻身导致脊髓发生剪切伤。所以对病人及家属要耐心多次指导,使其对本病有深刻认识,病人需要体位改变时,尽量有医护人员在场,人力要充足,至少3 人以上,动作一致,专人保护固定头、颈部,保持头、颈、躯干在同-水平位搬动,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1】。卧床后颈部两侧用砂袋固定制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翻动,防止脊柱扭曲。病人與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完成治疗的关键因素。
2.1.2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严重的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躯体的痛苦和心理恐惧使患者焦虑不安,有的自暴自弃,极不配合治疗。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疏导,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在面对病人时,无论病情如何严重,都要表现出对疾病有必胜的驾驭能力,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步骤,讲解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评估患者对术后恢复情况;②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有类似恢复较好的病人到床边现身说教,激励思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对于一些永远不能恢复的功能,为了稳定病人的情绪,在取得家属理解的情况下,暂时不告诉病人,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让病人慢慢接受这一现实。
2.1.3 气管、食管推移及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需将气管长
时间拉向左侧,方可显露椎体,对气管刺激比较大。尤其是颈短而粗的患者,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反复吞咽,影响手术进行。因此,术前应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开始时持续5min,逐渐增加至30~40min,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2]。
2.1.4 加强护理人员对本病相关技能的培训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我们定期组织学习,熟知本病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尤其把窒息急救列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传授正确的体位、技能和方法,包括行环甲膜穿刺等应急措施。
2.2 术后护理
2.2.1 呼吸道护理 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呼吸困难主要是因切口血肿压迫、喉头水肿痉挛、痰液阻塞和脊髓损伤所引起,严重者引起窒息死亡。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在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切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引流液的量,颈部有无增粗及末梢动脉血氧的变化,一旦发现情况变化及时汇报医生气管切开。由于术后受伤部位、切口的疼痛,患者往往采取浅快呼吸容易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要向病人耐心解释尽量多做深呼吸,同时鼓励有效咳嗽,将气管深处的痰液排出,痰液较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止咳药沐舒坦,除能使痰液变稀外,活性成分盐酸氨溴可调节浆液与粘液的分泌,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加强纤毛摆动,增加粘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使咯痰变得容易,我们将沐舒坦加入雾化液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咳嗽最好在翻身叩背后进行,因拍背时小气管内痰痂松脱并随拍背方向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咳,当然翻身最好在多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防止脊髓的意外损伤。
2.2.2 消化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颈髓损伤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需要长时间将患者时食管、气管、各种血管组织等牵拉到对侧,患者术后往往会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甚至在进食过程中发生意外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为防止类似意外的发生,根据术后不同阶段选择食物,颈椎前路手术后1 周为水肿期,4~5d为高峰期[3]。因此,术后l~2d应进食温凉的流质,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d改为半流,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先在颈托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食流质时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质、普食时应由他人喂食,且避免进食干燥、粗糙的食物,应细嚼慢咽,速度不易太快,以防呛咳或窒息。在选择口服药时,应尽量选择小颗粒的药丸,必要时将药丸掰碎,并做到发药到口,直到患者咽下方可离开。1例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夜间突然出现大量呕血,呛咳窒息,紧急行环甲膜穿刺,行三腔二囊管压迫,后经气管切开,输血,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最终得到改善。
2.2.3 早期康复锻炼 早期功能锻炼是关系到患者康复好坏的重要一环。可行推拿、按摩、被动进行四肢关节活动,每天l~2次,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关节僵直粘连。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循序渐进及持之以恒的原则。早期被动活动关节,防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的顺序应由远端指间关节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由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最后至髓关节2 次/天;2月后坐起用哑铃或拉力器锻炼上肢及胸背肌肉,以后逐步练习站立行走,站立顺序是穿戴下肢支具,先手扶床边站立,尔后扶墙站立,最后扶双拐站立。行走时首先练习推车行走,以后用双拐行走,坚持不懈,直至患者自己能够独立行走。
3 护理体会
颈椎骨折脱位病人,治疗和护理困难,致残率高,患者及家属因思想负担过重,常出现忧郁,烦躁,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抗情绪,常有意外和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特别应加强责任心,尤其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合理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家属护理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等.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37例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
[2] 陈爱兰,等.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41.
颈椎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颈椎骨折脱位36例, 男28例, 女8例, 年龄28岁~48岁。其中不完全截瘫24例, 完全性截瘫12例。致病原因: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手术方式: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颈后路钢板内固定术, 后路与前路间盘切除加内固定术。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
心理康复是决定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患者多处于青壮年时期, 对突然遭遇意外丧失活动能力并截瘫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手术恢复有所顾虑, 有恐惧感, 或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针对其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增加其安全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2.2 呼吸功能的锻炼
深呼吸的练习:每日2~3次, 每次15 min~20 min.吹气球的练习:尽可能将气球吹大, 每日3次。有效咳痰的练习:连续小声咳嗽, 将痰液咳至咽部, 最后用力咳出。
2.3 术后护理
2.3.1 翻身要保持头、颈躯于同一水平线。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勿折弯,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引流液的量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相应处理。
2.3.2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颈椎损伤累及颈髓时可致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发生呼吸抑制, 亦可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 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2], 护士每15 min~30 min巡视病房后记录1次, 生命体征平稳以后, 每1 h记录1次。
2.3.3 皮肤护理。截瘫患者因为截瘫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消失, 神经营养功能差, 极易发生压疮。所以必须定时翻身, 一般2 h翻身1次,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截瘫患者由于下肢体温感觉丧失, 对冷热刺激的耐受力较正常人高, 故严禁使用热水袋保暖, 为患者擦洗均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 防止烫伤。为了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下肢水肿及足跟部压疮, 侧卧时应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 两腿间垫一小软枕。
排便护理:截瘫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不协调, 加之长期卧床, 肠蠕动减慢, 常发生便秘。因此, 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饮食, 适当食用粗纤维食物, 经常按摩腹部。按摩应在进餐1 h后, 顺时针以手掌按摩全腹3 min~5 min, 必要时可采用甘油灌肠剂帮助患者排便。
2.3.4 防止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 (1) 血流太慢即血流淤滞, 如老年人、截瘫患者、大手术后等; (2) 凝血机制的变化即血液浓度太高; (3) 动脉粥样硬化; (4) 其他原因, 包括产妇、肥胖、脱水等。针对老年体弱长期卧床的瘫痪患者, 预防血栓的关键是增加身体的活动量, 身体活动时, 体内各系统新陈代谢速度加快, 血液流动的速度也加快;而且身体活动时, 各部位的肌肉也随之收缩和舒张, 肌肉的运动可挤压位于肌肉之间的血管, 起到给血管加压, 促进血液流动的作用, 使血液不因为流速过慢而产生血栓。被动活动患者肢体各关节, 按摩四肢肌肉, 做理疗等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呼吸系统并发症
由于患者卧床进食, 易误吸, 加之咳嗽、吞咽反射较差,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易患坠积性肺炎而影响呼吸功能。为了防止肺部感染, 应定时翻身、叩背, 做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等练习, 增加肺活量。
3.2 泌尿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 由于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控制, 使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当膀胱内尿液积聚, 压力增高时, 尿液便会自行溢出, 患者不能控制, 而且膀胱内残留尿液多, 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这时要对患者进行训练, 留置尿管每4 h放尿1次, 输液患者可根据尿量多少2 h~3 h放尿1次, 排空膀胱, 维持膀胱的容积。撤除尿管后, 要定时按摩膀胱, 控制排尿。可由轻到重从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 直至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为防止尿路感染, 应鼓励患者适量饮水, 每日会阴部擦洗。长期保留尿管的患者, 要用1∶5 000呋喃西林液冲洗, 每日2次。
3.3 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质及体温中枢的控制,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相应节段交感神经支配, 汗腺功能丧失, 体温调控能力降低, 故出现体温异常, 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对这类患者应进行物理降温等, 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 以补充高热的消耗。
3.4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防止肌肉萎缩, 主要采取被动活动各关节的锻炼, 每日3次, 循序渐进。患者肢体注意保持功能位置, 使用软枕支垫, 使踝关节保持功能位置, 防止足下垂。每天对损伤肌肉进行充分按摩, 在帮助患者进行被动锻炼的同时, 应积极让患者对未瘫痪肌肉进行主动锻炼, 如教会正确使用拉力器, 利用床上拉手锻炼上肢及上身肌肉, 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还应训练患者定期排便、排尿, 以期尽早拔除尿管。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3:133-140.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5
林素蕊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颈椎病;经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的病,颈椎前路手术可改变颈椎病患者的神经症状,恢复功能的有效办法,颈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因此对护理要求高。1 护理
1.1 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性别、职业、文化层次及年龄特征,由责任护士配合主管医师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我院技术力量及治护经验。请已康复的患者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增强患者的信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能够配合手术。此外,还要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对心理康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家属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1.2 术前训练
1.1.2.1 手势语言训练 由于前路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患者术后1~2d往往因为切口疼痛而不愿说话。因此,术前给予简单的手势训练,以便术后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需求。
1.1.2.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前路手术操作时均须将气管推移过中线,长时间牵拉气管术后易造成呛咳,喉头剧烈疼痛或因局部水肿产生呼吸困难,因此术前需作此训练。用一侧手的四指将气管向非手术切口侧推移,要使气管和食管推移过中线。推移时注意力量适中,避免发生呛咳及咽喉水肿疼痛。一般于术前3~4d开始 ,每天3次,每次推移过中线坚持30min左右。
1.1.2.3 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方法⑴:深慢、膈腹肌式呼吸训练,⑵人工阻力呼吸训练,⑶有效咳嗽训练,3种训练方法交替进行3~5次/d,5 min/次,8~10下/ min,保持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1.1.2.4 颈托的选择 颈部手术后需要颈托固定一段时间,术前应选好合适的颈托,使用颈托主要是限制颈部伸曲活动,避免骨块移位。颈托围得过低,易产生头颈屈曲,影响治疗效果。围得过高,病人会感到不适,易发生前胸、下颚或枕部皮肤压伤。过大过小也不可以。
1.1.2.5 生活习惯训练 术前进行床上排尿、排便适应性训练,有利于防止术后尿潴留的发生。1.2 术后护理
1.2.1 病情观察 颈部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系统,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和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电图异常。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24h监护,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特别注意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15~30min观察记录1次。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直至病情平稳。
1.2.2 体位护理 术后患者即戴颈托,搬运时护理人员协助托起患者的颈部、躯干、下肢,使患者的身体呈直线水平,去枕仰卧硬板床上。仰卧时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头后仰,防止颈前受压 ,使开大的椎管再次变小。变换体位时,应采用平衡翻身。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按医嘱静滴地塞米松10mg,2次/d,以防止喉头水肿及控制血肿对脊髓的压迫,鼓励患者咳嗽,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1.2.4 切口引流管护理 手术常规放置引流管,观察术后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24h超过100mL者,提示可能有活动性出血,一般24h引流量小于20mL即可拔管。观察有无脑脊液外漏,若术后引流量多且色淡,切口敷料潮湿、呈淡黄色血渍印,提示有脑脊液外漏。
1.2.5 颈托护理 根据患者体型,给予合适的颈托,术后需戴8~10周,患者坐位、站立时都需佩戴。颈托即不能过紧,避免呼吸困难及压疮形成;也不能过松,以避免固定不牢。每天调整颈托的松紧度,以能张口饮食为宜。平卧时解除颈托,使颈部皮肤休息,但颈部两侧应给予沙袋固定。切口愈合后,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护理人员要讲明佩戴颈托的重要性,并做好出院指导。
1.2.6 神经系统监测 患者术后回病房,立即检查上、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时发现有无神经损害。术后24h内行神经功能检查,每2h1次,随后48h内每4h1次,然后每班1次直至出院。若患者主诉困倦 ,肢体沉重、阵痛、刺痛、麻木或肢体活动受限,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检查。
1.2.7 康复训练 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旨在增强肌力,调整活动性、协调性,改善全身机体状态。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损害后,可造成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因此,应加强恢复性训练。方法:拇指对指、握掌,然后用力伸指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训练;颈部肌肉及运动范围锻炼;上肢带肌及肩胛活动范围锻炼,以上方法每日练习3~4次,20~30min/次;步行锻炼,病情平稳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1.2.8 出院康复指导 术后颈托护颈 2 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继续上肢和手功能锻炼,进一步进行较精确的活动训练,如练字、做针线、织毛衣等;保持正确的姿势,伏案时间长每1 h活动颈部1次;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颈肩部防止受凉。
参 考 文 献
[1 ]王谊,黄孔阳,傅声帆,等.扩大操作口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17-818 [2 ]李桃桃,颈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11(36):975-976 [3 ]王谊,苏丽萍.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8 :612-614 [4 ]马金芳,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4(6):113-114 作者简介: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3-02
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手术视野好、出血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的最有效方法[1]。但由于颈前解剖结构复杂,使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规范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手术成功,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将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76例行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及神经系统症状,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病例纳入标准:有明确外伤史;X线、CT、MRI检查证实颈椎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内;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标准: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7.3±2.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高空坠落伤6例;其中全瘫者12例,不全瘫者26例。对照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38.2±2.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35例,高空坠落伤3例;其中全瘫者10例,不全瘫者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术前口头宣教1次,术后返回病房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会对手术充满恐惧、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认真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仔细向患者介绍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术的相关步骤、疗效、预后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病房及手术室的环境,以加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了解。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解答患者的疑问,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安慰、鼓励患者,以便其能够配合完成围手术期工作。②牵引护理。患者入院后安置在气垫床上,并给予颈托或牵引维持颈椎稳定,以达到制动作用,同时可促进骨折复位[2]。颅骨牵引时应注意牵引力线,根据患者骨质及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重量,牵引过程中要将床头适当垫高,以防止患者身体侧滑。③气管、食管推移训练[3]。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用指端将气管、食管由手术侧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过中线,30min/次,3~4次/d,锻炼过程中力量应适当,以免发生呛咳及咽喉水肿。④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进行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尽可能一次性将气球吹大,放松5~10s,不断再重复上述动作,10~15min/次,3次/d,可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呼吸道内痰液的排出,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①病情观察。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护,详细记录患者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信息。同时要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4],密切观察切口,仔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定期检查患者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弯曲和受压,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手术中在颈髓周围减压咬骨等操作以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可造成或加重患者的脊髓和神经损伤[5],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四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情况,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便制定合理的术后康复方案。②体位及颈部护理。术后让患者平躺于气垫床上,保持舒适的体位,并用颈围固定颈部,嘱患者术后24h尽量减少颈部活动,可抬高床头30°~40°。在帮助患者翻身时应采用定时轴位翻身,保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面。③并发症护理。颈部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同时可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防止肺部感染。每日用碘伏棉球清洁消毒尿道2次,导尿管应更换1次/周,每天更换引流袋,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④术后功能锻炼。为有效防止术后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双手握拳,伸屈腕肘关节活动,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伸屈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行双上肢扩胸和双下肢抬腿等活动。术后早期给予肌肉按摩,并嘱患者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膝关节屈曲10°,保持5°生理外翻,踝关节背伸90°中立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与否,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JOA评分法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6],总分17分,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改善率≥7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5%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2±0.9)周明显少于对照组(7.4±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语
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植骨块脱落、切口出血、感染以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可导致风险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常规护理,这是因为护理干预更注重整个围手术期的细节护理,术前对患者病情有详细评估,并辅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做好手术的充足准备,术后加强对病情的观察,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同时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2-602.
[2]魏君.37例老年人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34(5):273-274.
[3]李艳红.颈部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3,(3):41-42.
[4]崔童童.颈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1018-1019.
[5]沈启香.颈椎骨折前人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71-2872.
[6]赵大勇.颈椎前路交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02-103.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 男72例, 女36例, 年龄22~63岁, 平均 (43.2±2.4) 岁, 均为急诊入院。骨折原因, 车祸伤94例, 高处摔伤14例。其中上颈椎骨折30例, 下颈椎损伤78例,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 所有病例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 术后颈围外固定2个月。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颈椎骨折后由于担心肢体瘫痪, 生活不能自理, 多数患者对未来充满恐惧, 并容易产生抑郁、沮丧、自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同患者的沟通, 倾听患者的想法,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介绍手术室完整的抢救设备, 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技术水平, 介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治愈病例, 列举同类治愈患者是如何调整情绪, 配合医师手术等。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 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2 呼吸道的护理
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 血液循环相对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1]。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 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术前应作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 并告知其重要性。训练时应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 超过中线, 以术者手指从皮外可触及颈椎体前缘为度。训练时间逐渐延长, 开始时3~5min, 最终达到40~50min。每次都必须将气管、食管推过中线。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需要3~5d。
2.3 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主要为上、下肢的屈伸, 持重上举与手、足部活动, 这既有利于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 又可增加心脏搏出量, 从而提高术中患者对失血的耐受能力。
2.4 术后护理
2.4.1 体位护理
在接手术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的体位, 稍有不慎, 即可发生意外。搬运患者时必须注意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 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 特别是放置植骨块以及人工关节者。有颅骨牵引者, 搬运时仍应维持牵引。头颈部制动, 尤其是手术后24h内, 头颈部应尽可能减少活动的次数以及幅度, 颈部两侧各放置一个沙袋, 24h后可改用颈围加以固定和制动。
2.4.2 密切观察病情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局部的渗血和渗液情况, 术后2h内须特别注意伤口部位的出血情况, 短时间内出血量多并且伴有生命体征改变者, 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有引流管者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患者吞咽与进食情况。
2.5 并发症护理
2.5.1 出血
多见于手术后当日, 尤以12h内多见。颈前路术后的颈深部血肿危险性大, 严重者可因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因此, 颈前路术后患者必须加强护理与观察, 必要时术后24h应用沙袋压迫伤口。
2.5.2 植骨块滑脱
实施颈椎植骨融合术的患者, 可因术中固定不确实、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植骨块滑脱, 若骨块压迫食管、气管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难, 须及时进行手术取出;若滑脱的骨块压迫脊髓, 则可引起瘫痪或死亡, 应特别注意预防。
2.5.3 伤口感染
主要原因为术后长时间仰卧、局部潮湿不透气等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术后应加强伤口周围的护理, 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局部疼痛的性质。
2.5.4 压疮、肺部及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应注意防止切口部位的皮肤发生压迫性坏死, 可定时将颈部轻轻托起按摩, 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2.6 饮食护理
术后24~48h内以流质饮食为宜, 可嘱患者多食冰冷食物, 以减少咽喉部的水肿与渗血, 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2.7 加强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在保证颈椎稳定的情况下, 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四肢肌力锻炼, 四肢各大关节的运动;拇指对指, 握拳然后用力伸指训练[2]。截瘫患者肢体置功能位, 每天做肢体被动运动及肌肉按摩。防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3]。
总之, 采用颈前路椎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能直接清除来自脊髓椎管前方的致压物[4], 同时进行椎间植骨融合, 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并能使患者早期活动。而通过加强对颈前路手术的护理,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对保证手术的成功,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康绍华, 徐月琴.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 2009, 15 (4) :474-475.
[2]胡淑君.经颈椎前路活动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中医药, 2009, 28 (4) :64.
[3]朱兵.颈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4) :575-576.
应用哈罗氏架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 18例患者为中寰枢椎骨折脱位, 30例颈1~3椎体骨折, 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行哈罗氏架外固定手术。术后患者固定可靠, 所有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饮食正常, 均未出现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突然受伤, 病情重, 思想负担重, 在对患者进行哈罗氏架外固定手术之前, 应与患者多交谈,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向患者介绍固定的必要性以及固定过程, 介绍成功病例, 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疑虑和恐惧情绪,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外固定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患者在行手术前1 d进行剃头, 两人帮助患者洗发, 一人托扶颈部牵引制动, 另一人用肥皂水清洗头皮, 保持头部皮肤清洁, 尤其是针对颅钉穿刺处的毛发要刮干净。同时清洁前胸和背部皮肤。
2.1.3 颈部制动
入院先配带合适的颈托保持颈部的自然立位, 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 并向患者说明目的及注意事项, 保护颈部防止外伤。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颈部牵引 (枕颌吊带牵引和颅骨牵引) 。牵引期间颈部两侧各放置一个沙袋, 防止颈部侧旋。劝告患者戒烟, 练习深呼吸、咳嗽、咳痰。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 预防泌尿系感染和便秘。主动加强各关节的活动, 维持肢体功能。同时必须做好观察, 以防止过度牵引造成的颈髓损伤。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持Halo架的正确位置, 头环必须固定在颅骨的最大径上, 保持牵引过程中长环的牢固性。屈曲型颈椎骨折应略伸直位, 伸直型骨折应略屈曲位。应注意观察各个螺钉有无松动, 螺钉松动是哈罗氏架外固定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所以护理人员每天在对螺钉进行消毒的同时, 还需要密切检查螺钉有无出现松动的情况, 认真、仔细询问患者支架间与螺钉头是否出现了异常活动, 针眼处是否出现了剧烈疼痛。患者在翻身时不能拉动支架, 还要注意有无异常声音, 如若有声音则说明很可能是支架出现了松动的情况, 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医师进行报告, 对支架进行重新固定。做到每天检查, 发现松动及时拧紧, 应注意固定有无脱扣, 背心的固定带松紧是否适宜。
2.2.2 预防螺钉针感染, 保持螺钉针眼清洁、干燥、定期剪发:用75%酒精或碘状点滴针眼, 每日2次。如感觉针孔刺入处有疼痛、炎性渗出液以及颅钉刺入皮肤处出现红肿等情况, 应当及时通知医师, 与医师配合, 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2.3 预防螺钉穿入硬脊膜, 如固定时间过长, 螺钉多次松动, 又再次拧紧, 易发生此并发症。每次调整后螺钉针眼处有无脑脊液外漏, 如出现及时通知医师更换钉孔, 预防颅内感染。
2.2.4 观察呼吸功能, 由于使用Halo架后限制胸部扩展, 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经常巡视病房, 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 调整背心的固定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5 预防肺部并发症, 应当鼓励患者用力咳嗽、进行深呼吸, 帮助肺膨胀和祛痰;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从而有效使患者排除体内痰液, 患者若是出现排痰困难情况时, 可以将抗生素、糜蛋白酶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加入到雾化吸入液中, 对患者体内的分泌物进行有效稀释, 便于排除体内。
2.2.6 由于患者行哈罗氏架治疗后, 胸廓扩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所以很有可能使患者出现通气障碍,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叮嘱患者注意日常三餐饮食方式, 严禁暴饮暴食, 防止患者胃部出现扩张, 对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2.7 皮肤护理
患者若是长期卧床不起, 则很容易发生压疮,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 每隔2 h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 或在患者骶尾部垫气圈, 由于患者有哈罗氏架对其进行固定, 因此可以鼓励患者尝试自主翻身, 提前下床活动。当患者能够自主下床活动时, 应当告知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且在患者自主下床活动时应当由家属陪伴, 防止患者出现摔倒后造成再损伤, 加强自身的四肢功能锻炼, 避免肌肉长期不运动而造成的萎缩。预防背部皮肤压疮, 当患者实施完固定手术之后, 加强对哈罗氏架背心护理, 每天需要对患者背心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观察, 帮助患者翻身, 注意确保患者背心以及内衣的清洁和干燥, 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情况。
2.2.8 体位护理
根据病情上架后取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下床活动, 病情较重, 不能下床活动者, 在床上侧卧位、半卧位。坐位, 更换体位;病情较轻者能下床活动, 由于固定后患者出现短时间的头晕、坐立不稳等症状, 可扶坐患者, 让患者有个适应过程。在使用哈罗氏架对患者进行固定期间, 可以使用海绵或毛巾等卷垫于患者的颈后, 这样可以让患者在睡眠的同时感到舒适;当患者睡醒后应当嘱咐患者在床上活动一定时间后再自主下床, 当患者下床后需站立几分钟, 无头晕现象或无其他不适后才能逐渐开始进行活动。当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身边应有家属陪同, 同时还要时刻对哈罗氏架进行保护, 从根本上避免哈罗氏架晃动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严禁患者在治疗期间做跑、跳等剧烈运动。
2.2.9 除此之外, 术后还应当对患者的神经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每2 h进行1次, 患者术后2 d后, 则可以改成1 h进行1次, 对患者的感觉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意患者的切口情况, 对引流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使引流保持畅通, 若有不良情况出现应当立即告知医师。
3 总结
通过临床实践表明, 在治疗颈椎骨折患者中, 使用哈罗氏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变颈椎患者绝对卧床的常规。从根本上有效避免了护理和搬运时患者造成的危险, 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5]。哈罗氏架是颈椎后路以及前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该手术方便、安全。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不起而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合并症的发生[6]。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凤, 马玉芬, 张占杰, 等.3例颅颈交界区畸形行哈罗氏架固定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13, 19 (7) :647-648.
[2] 王瑞.应用哈罗氏架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24 (5) :606-607.
[3] 王艳, 阎玉洁.4例哈罗氏架外固定术后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3) :137, 158-160.
[4] 邵希芝, 刘洪杰.哈罗氏架外固定的护理[J].工企医刊, 2013, 26 (4) :97, 225-228.
[5] 冯红娜, 黄世敏, 蔡文涛.颈椎后路侧块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7) :629-630.
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篇9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病情危重, 并发症多, 致残率高。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本创伤的首选术式[1]。我科2009-2011年共施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28例,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 男18例, 女10例;年龄18~58岁, 中位年龄41岁;坠落伤16例, 车祸7例, 压伤5例;损伤节段:C3~C4 12例, C5~C6 16例。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后给患者的打击很大, 瞬间的角色转变使患者不能适应。躯体痛苦和对预后担心使患者焦虑不安, 脊髓损伤严重的患者更加突出, 瘫痪常会使患者缺乏生活的勇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疏导。护士首先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取得信任;然后说明牵引和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 取得其合作。介绍同种病例的手术效果, 给予其信心;再请术后恢复期患者介绍对手术过程的体验, 及术后疗效的自我评估, 并让患者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和术后护理的实景, 打消其顾虑。同时要帮助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求。手术方案确定后, 评估患者对术后恢复情况的理解程度, 制定术后切实可行的恢复目标, 使患者能愉快地度过围术期。
2.1.2 牵引的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 易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颅骨牵引可使移位的颈椎复位, 缓解神经压迫。牵引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1) 每天检查牵引轴线。牵引力、反牵引力量是否适宜, 检查牵引弓的松紧度;牵引的第1周, 常有牵引弓松动倾向, 每隔1~2d将紧固螺丝拧紧半圈。 (2) 牵引期间, 头颈部砂袋固定制动, 避免大幅度翻身, 始终保持正确体位。定时按摩枕后部、骶尾部等骨突受压部位皮肤, 每1~2小时按摩1次, 枕后部可垫棉圈或棉垫, 防止压疮发生。 (3) 防止针眼感染:针眼局部每天用75%乙醇消毒2次。观察针眼有无红肿、疼痛、脓性渗出物等, 同时观察体温变化。
2.1.3 气管推移训练:
本组手术均采用颈右侧前入路, 因手术在颈前进行, 术前要进行气管推移训练, 有利于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道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 以便暴露术野, 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道, 同时可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 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首先必须向患者及家属反复交待其重要性, 术前3~5d修剪患者指甲, 以防损伤颈部皮肤。指导患者家属用左手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 将食道、气管向左侧推移, 必须超过中线, 循序渐进, 开始以每天3~4次, 每次5~10min, 逐渐增加到30~40min, 体胖颈短者可延长时间。本组通过正确训练, 术中气管、食道顺利牵至左侧, 未发生严重的牵拉刺激症状, 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2.2.1.1 体位:
体位护理的目的在于防止颈椎过度伸屈旋转, 造成植骨块脱落。患者术毕佩戴颈围返回病房, 由3~4人平稳将患者搬至病床, 其中1人保护好头颈部, 使头颈胸处于同一水平。术后6h内去枕平卧颈部沙袋制动, 颈后可垫数层毛巾或薄枕保持颈椎生理前凸。如无特殊要求, 术后6h协助患者仰卧和45°半侧卧, 每1~2小时交替轴向翻身, 侧卧时需头部垫枕与肩高一致。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运动。术后24h内卧床可解出颈围。
2.2.1.2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72h, 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小时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度及呼吸的音调有无异常, 有无憋气、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重视患者主诉, 夜间加强巡视, 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当呼吸≤10次/min, 及时唤醒患者。注意创面有无渗血、出血及引流量, 记录尿量评诂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 观察患者有无血容量不足早期征象, 如面色改变、烦躁、打哈欠、头晕等[2]。
2.2.1.3 切口及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颈椎前路术后为避免创面渗血对脊髓、气管造成压迫, 常规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引流。引流管一般放置24~48h。应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 检查切口周围皮肤张力有无增高, 当发现张力增高时应通知医师, 给予脱水消肿治疗。保持负压引流有效, 防止堵管及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如患者颈部明显增粗, 进行性呼吸困难, 考虑血肿可能。一旦发生血肿压迫即应拆开颈部缝线, 清除血肿, 必要时气管切开[3]。若切口敷料有无色或粉红色渗出液 (24h>500ml) , 可考虑为脑积液漏, 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处理。
2.2.1.4 四肢感觉及运动观察:
触摸患者四肢, 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多数患者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但也有个别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 四肢感觉、运动有所减退, 与术后脊髓水肿有关。常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20mg, 每天1次, 一般3~5d可减轻脊髓水肿。若症状逐渐加重可考虑为术后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 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处理, 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损伤。
2.2.1.5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术后由于术中牵拉气管、食道或麻醉鼻插管引起咽喉部充血与水肿, 患者可出现一过性咽喉痛或吞咽困难。早期有效地使用脱水剂以消除水肿, 或遵医嘱多食冰冷食物, 如冰糕、冰块等, 以减轻咽喉部充血与水肿, 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术后4~6h可进水, 进流质饮食, 24h后可进普食[4]。对于进食少和病情危重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2.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2.1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颈椎前路术后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中对脊髓的刺激也可使脊髓和脊神经麻痹;术后切口疼痛或出血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 导致呼吸道堵塞, 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甚至死亡。因此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人工呼吸囊等, 同时进行雾化吸入, 每天2次, 必要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1~2d为水肿行成期, 4~5d为水肿高峰期[5]。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注意口唇、四肢末梢皮肤有无发绀, 尤其夜间要警惕呼吸停止或昏睡的发生, 尽量不用镇静剂, 睡眠过深时应及时唤醒[6]。适当调整患者睡眠规律, 同时强调睡眠中持续吸氧。本组2例术后因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死亡。
2.2.2.2 防止植骨块脱落:
既往颈椎前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植骨块碎裂、前移、脱落[7]。本组使用自锁钛板内固定, 术后可使颈椎由不稳定状态即刻转为稳定状态, 植骨块松脱发生率大大降低, 但由于原发伤、手术技巧、护理不当及患者不合作因素, 仍需注意该情况。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 头部两侧置沙袋, 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
2.2.2.3 预防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前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 会导致手术失败, 故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除按时更换切口敷料外, 确保抗生素随配随用, 并在单位时间内输入, 以保证药效。每4小时侧量体温1次, 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5d内可产生吸收热, 一般不超过38℃如有术后高热或术后1周后无其他诱因的低热或高热, 均疑为感染所致, 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给予处理。本组切口浅层感染1例, 经换药处理后治愈。
2.3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此项内容同手术一样重要, 其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 防止并发症, 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采取关节被动活动, 以防止关节僵直。术后X线示植骨块融合者可去除外固定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如左右旋转、与项争力、左右圆旋等。但注意动作宜慢, 活动幅度与强度应循序渐进, 能起床的患者下床前教会患者起床要领:头颈部保持中立位, 缓慢侧卧再起床, 不可仰卧或俯卧起床, 防体位性眩晕或颈部用力不当造成意外损伤。
3小结
颈椎骨折前路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手术难度大, 围术期风险高。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 加强围术期的全程护理干预, 包括心理干预、牵引的护理、气管推移训练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相关护理等, 大大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为手术成功打下坚实的护理基础,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金敏华, 蒋美琴.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1, 7 (12) :1-2.
[2]徐叶.最新医院骨科临床护理操作规程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士长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23.
[3]郭春燕, 陈书勤, 尹锐锋.颈椎前路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指导与护理148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 :23.
[4]王兰英.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2) :7-9.
[5]李玉梅, 张迪.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5) :275-276.
[6]金文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17-118.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 3例, 男1 7例, 女6例;年龄2 8~52岁。车祸伤13例 (56.5%) , 高处跌伤10例 (43.5%) ;均因外伤后并发脊髓损伤, 齿状突骨折3例 (13.0%) , 颈4骨折5例 (2 1.7%) , 颈5骨折7例 (3 0.4%) , 颈6骨折8例 (3 4.8%) 。按照Frankel评级标准[1], A级3例 (1 3.0%) , B级5例 (21.7%) , C级5例 (21.7%) , D级10例 (43.5%) 。23例患者均有颈部疼痛, 不敢活动, 四肢麻木刺痛, 其中3例 (13.0%) 完全瘫痪, 20例 (87.0%) 不完全瘫痪。前路手术1 9例 (82.6%) , 后路手术2例 (8.7%)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 (8.7%) 。
1.2 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门诊随访, 骨折全部愈合, 无内固定松动或脱出且融合都获得成功。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 (ASIA) , 3例A级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5例B级患者3例患者恢复至C级, 2例患者恢复至D级;5例C级患者中有2例患者恢复至D级, 3例患者完全恢复;10例D级患者完全恢复。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均迫切要求提早手术, 对手术期望值很高, 同时又担心经济负担、手术失败等, 为此护理人员根据年龄、职业、文化认知情况、家庭经济条件等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
2.1.2 颅骨牵引护理
本组2 3例均在入院2 4小时内行颅骨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开始, 每天增加1.5 kg, 根据情况增加至6~10kg。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及局部有无渗液、红肿, 嘱患者如有痂皮形成不可自行除去, 以免引起感染。每日检查并拧紧颅骨牵引螺母;保持牵引针眼清洁干燥, 针眼处每日用75%乙醇滴液2次。轴线翻身时勿减轻和解除牵引重量, 侧卧位时将头放置与肩一样高, 颈肩部下垫一小枕垫, 牵引力线即调整为水平位, 并注意牵引方向和患者体位。本组2例在翻身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口唇发绀、脉搏加快、氧饱和度降至80%, 立即予以平卧位、给氧 (流量为6L/min) , 并嘱患者深呼吸, 10min后症状缓解, 氧饱和度达到98%。另有1例拒绝轴线翻身, 原因是颅骨牵引处针眼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并发现有明显红肿现象, 立即告知医生, 经检查发现因颅骨牵引钻孔太浅, 螺母未及时拧紧引起, 牵引弓脱落, 给予消毒后重新放置, 针眼处疼痛缓解, 患者配合翻身。
2.1.3 气管推移训练
颈前路手术均需对气管进行牵拉, 可能引起呼吸道通气受阻、呛咳长时间压迫可引起急性喉头水肿, 所以术前训练以适应术中气管的牵拉。具体方法:用一侧的4指将气管推向非手术切口侧推移, 使气管和食管推移过正中线, 停留30~60s后放开手指, 休息30~60s, 推移时力量适中, 重复练习10~15min为一组, 分早、中、晚进行练习, 训练3~5天。23例患者经训练后术中均配合良好。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回病房后床边准备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常规低流量吸氧, 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 特别观察呼吸和氧饱和度[2], 术后6h内每15~30min监测1次, 平稳后每1h监测1次, 持续48~72h。同时, 注意口唇颜色及创口渗血, 尤需注意有无水肿或创口内血肿致颈部增粗等情况。本组无1例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 氧饱和度均达98%以上。
2.2.2 体位护理
术后6 h取仰卧位, 头部垫软枕, 高度以3~5cm为宜, 同时颈部用沙袋制动, 侧卧时枕与肩宽同高, 使颈部与躯干保持直线, 避免头颈过度后伸、前屈及旋转等。术后翻身或搬动患者时, 颈部应戴好颈托, 松紧度以能张口饮食为度, 动作协调保持头、颈、胸纵轴一致, 保持颈部于中立位。术后常规颈托固定3个月, 以促进颈部骨折愈合。
2.2.3 神经功能恢复观察
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四肢感觉、运动、肌力等, 如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阳性体征应立即报告医生, 及时查找原因。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脊髓功能损伤, 2例患者术前双上肢肌力0级, 术后肌力2级。6例患者术前刺痛麻木较剧,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2.2.4 功能锻炼
术后2天视病情协助患者在床上做抬臀、四肢各关节被动伸屈活动, 3天后做四肢被动活动和主动锻炼, 3周后颈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协助下床活动, 对伴有不全瘫痪的患者在做被动锻炼同时进行四肢肌肉按摩。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注意颈髓的保护, 枕头不宜太高, 保持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 以头略向后仰为宜[3]。告知患者及家属颈部制动需佩戴颈托3个月, 避免颈部过度后伸、前屈及旋转等动作, 以防内固定松动, 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术后1、3、6、12个月摄X线片复查, 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郭世绂.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50.
[2]王谊, 苏丽萍.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12-614.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28-01
颈椎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患者做好术后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自2009-2012年处理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术后呼吸道感染并衰竭15例,10例给予应用气管切开呼吸,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有效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5~58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10例,意外、高处坠落伤5例,行颈椎前路手术9例,后路手术6例;均出现呼吸道感染,有4例出现呼吸急促。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给予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
2 手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病人,多因意外事故引起,病人无精神准备,肉体上承受较大的痛苦,还要面临致残和死亡的可能。手术对病人是较强的刺激,大部分人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
1.1、术前护士应做到:以热情、和蔼、关心等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获到病人的信任,增加安全感;1.2、向病人介绍治疗方案,使病人了解自己将要进行的手术效果,增强病人的信心;1.3、告知病人术前禁食水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及术后吸氧、使用监护仪、留置尿管、引流管等治疗措施的目的;
2.2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主要适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经前路手术中,需暴露椎体侧前方或前方,需将内脏鞘(包裹甲状腺、气管与食管)牵向对侧。
2.2.1向病人解释推移训练的重要性;2.2、推移方法:医护人员站在病人手术侧,用大拇指持续系那个非手术侧推移内脏鞘,再用2~4指在皮肤外插入手术侧内脏鞘与颈动脉鞘之间持续的向手术侧牵拉颈动脉鞘;2.3、推移时间:开始时每次10~2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30~60分钟,将气管过中线,持续3~5天。
2.3肺功能训练 术前对病人进行缩唇腹式锻炼肺功能。
2.3.1腹式练习时:放松肩背,先吸后呼,吸气时,腹部缓慢自然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2)唇式练习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但在呼气时,要使口唇缩拢(成鱼口状),用手按压腹部,徐徐呼气,使气呼尽。
2.3.22种呼吸运动训练方法都必须长期训练,最好选择在空腹锻炼,要就每日进行数次练习,每次10~20分钟。
3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3.1 体位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体位要求保持頸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盐袋制动,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3.2 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病人面色、表情、生命体征等,密切注意呼吸情况,术后早期呼吸困难多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呼吸频率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3.3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道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牢靠固定导气管,定时消毒更换内套管。持续24h给予气道湿化,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使病人维持氧饱和度大于95%的良好通气状态。
3.4 预防肺部并发症 颈椎损伤病人,肺功能一般较差,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道分泌物淤积,产生腹不张而继发感染。
3.4.1 指导病人定时作咳嗽与深呼吸、吹气球训练:以增加肺活量,清除分泌物,防止肺不张。
3.4.2 协助排痰:定时变换体位,给予翻身、拍背部以利排痰。
3.5 预防压疮和护理 因躯体运动障碍不能随意挪动身体改变体位,及植物神经功能絮乱使汗液分泌增多,皮肤表面潮湿,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压疮。
3.5.1 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 ,注意保护伤部的稳定,禁止在床上拖拉病人。
3.5.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松软干燥、清洁,做好每日晨晚间护理。
3.6 防止腹胀便秘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及病人长期卧床而缺少活动,导致消化功能絮乱。因此,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嘱咐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7 康复指导 保持功能位,早期进行关节被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防止关节僵硬;注意营食,病人应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等要及时到医疗单位就诊。
4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护理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严谨、有序的执行,再配合有效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
[2]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3]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4]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5] 连素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非药物性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1):11.
颈椎骨折的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治疗的患者18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人。对照组中,男患者18人,女患者6人,患者的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03±11.37)岁.坠落伤10例,车祸伤14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8例,压缩性颈椎骨折脱位16例;试验组中,男患者19人,女患者7人,患者的年龄在21岁~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72±12.13)岁,坠落伤9例,车祸伤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9例,压缩性颈椎骨,折脱位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时间长短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向家属健康宣教,照顾病人生活起居,出现不良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发面(1)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吃一些生冷油腻食物,加强胃肠道的蠕动力,避免发生便秘。(2)心理护理:患者心情对恢复疾病使十分重要的,要注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多沟通和开导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3)药物护理:给患者讲解该病的治疗要点及治疗的进展情况、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作用等。(4)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知识,讲解引起发病的原因和后续的治疗方法,学会简单的自护方法。(5)并发症护,理:对于卧床的患者,尤其注意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进行关节功能位训练,防止病情更加严重。
中医一般采用中医药物治疗、针灸法以及推拿法治疗脊髓损伤治疗后进行按摩、电针或中药离子导入等促进康复,对合并症治疗,可内服或外用中药。脊髓损伤因损伤的部位不一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及并发症,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1]
对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肢体恢复功能位,没有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有效:受损的神经组织缓慢恢复,恢复了以前的生活质量。无效:患者出现偏瘫、意识模糊、乏力等症状,引起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总有效=显效+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试验组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后总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综合性护理后试验组综合性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现今社会,坠落伤和交通事故频繁的发生,导致颈椎骨折损伤的患者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颈椎部位关节段较多,稳定性差,活动范围大,当受到各种暴力因素冲击时颈椎部位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患者感觉疼痛感.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会出现偏瘫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3]。对伴随症状脊髓损伤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手段,效果较佳。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临床上最严重的一种脊椎部位暴力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多端,严重者重要的脏器会受到损伤,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4]。临床上不少学者认为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肺部感染等,这和贺永雄等学者《单纯后路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所研究结果一致[5]。本文研究表明,试验组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后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综合性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于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致死率和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48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体会,观察中药治疗的辅助疗效。方法 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并给予中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后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综合性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护理体会,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贾连顺.颈脊髓损伤死亡因素及其早期救治与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2):2017-2018.
[2]寿建伟,贺永雄,刘斌,等.颈脊髓完全性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J].内蒙占医学院学报,2012,34(z1):60-63.
[3]井永敏,丁俊琴,张秀果,等,外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999-1003.
[4]刘斌,贺永雄,张沛,等.颈椎椎弓根螺钉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8):2446-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