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2024-06-20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通用8篇)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篇1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为粉碎型。间接暴力常发生于老人、青壮年、儿童。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两个年龄阶段:在6-10岁阶段,主要是高能量损伤引起,也与轻患者的骨骼发育有相关性;而在60-75岁阶段,低能跌伤远比高能创伤多,其原因与高龄及肝肾亏虚相关。表现为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有骨擦感。临床中医分型:无移位型、伸直型、屈曲型、半脱位型。中医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患肢疼痛、局部肿胀、皮肤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腕关节疼痛、肿胀、血运、功能障碍情况。

(2)注意观察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及被动手指活动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中药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应合理膳食,宜选择高营养,多进食补益肝肾气血之品。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保持乐观情绪,与患者建立融洽友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证施护

(1)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拌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

(2)冬季应注意患肢末节的保暖,防止受凉。

(3)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针刺或药物止痛。

(4)患肢淤血肿胀,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熏洗。

(5)如需手术者应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七、并发症的护理

(1)压迫性溃疡多由于夹板位置移动未及时调整、使用绷带过紧、或者加压垫放置位置不正确造成。患肢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时,要求衬垫质地柔软、吸水、散热,厚度适中,过厚影响固定,过薄压迫骨突部,尤其对皮肤已有挫伤、青紫、血供不好时,更应注意。

(2)腕关节僵硬患者害怕疼痛,骨折固定后很少锻炼手指,腕关节及整个患肢肩关节及肘关节的活动。为防止关节僵硬,早期可配合清除水肿、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使用加以预防。后期配合理疗并不断练习患肢可逐渐恢复。

(3)骨质疏松骨折后不紧局部需要锻炼,更应加强全身锻炼,使气血运行,消散局部淤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坚硬。

(4)创伤性关节炎各种原因造成复位不良或复位后再移位未能及时纠正,可导致桡骨短缩3.0mm以上,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有1.0mm以上台阶,后期常常出现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八、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的配合治疗方法及疗效。

(3)解除固定后,指导患者做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旋转锻炼。

(4)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5)定期来院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篇2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护理,满意度

尺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临床研究表明, 对尺桡骨骨折的治疗除了要选择正确的复位和固定外, 还需配合以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 才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1]。我院就尺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治疗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48例, 均经临床诊确诊, 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74例患者中, 男42例, 女32例;年龄19~52岁, 平均 (37.6±8.2) 岁。对照组74例患者中, 男39例, 女35例;年龄20~55岁, 平均 (38.8±8.2)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 (1) 基础护理:观察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严密注意其左手活动是否正常及血运、感觉。患者术前需采取石膏固定, 因此, 需严密观察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避免石膏固定过紧或过松。 (2) 心理护理:骨折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因此, 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交流, 认真听取其主观倾诉,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阐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 使其学会自我放松, 以此帮助患者对抗手术中的疼痛。 (3) 术前准备:手术前嘱患者禁饮食饮水, 进行术区备皮, 按医嘱给予肌注安定、阿托品行麻醉处理[2]。

1.2.2 术后护理

(1) 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的血液循环状况及其手部皮肤颜色和手指活动的感觉。 (2)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需以循序渐进方式为主, 以患者不感到劳累、骨折部位不感到肿痛为宜。术后5d可以加强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关节僵硬。 (3) 预防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露在石膏外的皮肤及血运是否正常, 避免患者发生石膏综合症。帮助患者翻身, 给予局部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发生压疮。鼓励患者积极排痰、帮助拍背、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其发生坠积性肺炎。

1.2.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患者给予长臂石膏固定, 嘱其卧床休息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 头肩部抬高, 患者离床活动时, 采取三角巾吊于胸前[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9%,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97, P<0.05) , 见表2。

3 小结

本次研究表明, 对尺桡骨骨折患者, 在合理复位和固定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 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显著提高其临床护理满意度, 对尺桡骨骨折患者术后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具有重要作用, 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琼华.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8) :876-877.

[2]王良红, 黄艳.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6) :115, 118.

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5-02

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薄弱之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骨折,又称辅骨下端骨折、缠骨下段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1],且多发于中老年,以女性较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患者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8~80岁,经治疗后,治愈72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为91.84%。

1.2 桡骨远端骨折的证侯分类

1.2.1 无移位型 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1.2.2 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折骨突。腕、尺侧倾角分别<5°或10°或为负角。

1.2.3 屈曲型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合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1.2.4 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1.3 桡骨远端骨折相关治疗

1.3.1 手法整复 伤后应尽早复位,对于无移位者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根据不同的证侯分类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如伸直型骨折采用两人复位法,屈曲型骨折多采用三人复位法。

1.3.2 固定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采用固定法为小夹板外固定。

1.3.3 药物治疗 早期宜选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为主;中期宜选用合营生新、接骨续损的药物;后期宜选用调养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

1.3.4 其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骨折治疗仪、红外线、针灸疗法。

2 护理要点

2.1 护理要点

2.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骨折的疼痛、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变化,应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病情解释,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一般护理 按照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安全宣教及护理,尤其对于老年人应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1.3 药物护理 遵医嘱可给予患者局部中药外敷、熏洗,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反应,如有过敏者应及时停止用药,并密切观察。

2.1.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血运情况。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脉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时的反应、外固定的松紧度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节,并做好护理记录。

2.2 相关指导

2.2.1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提供更多营养,促进骨质的形成和生长,保持并恢复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3]。

根据病情程度,骨折患者可分为如下几期:

2.2.1.1 愈合期 伤后3周以内。(1)患者睡眠时宜仰卧在木板床上,两肩之间用薄枕头垫高,保持两肩外展后伸拉,避免侧卧;(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躯干运动、下肢主动运动;(3)指导患者做握拳、伸指、分指、肘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4)第2周增加捏小球,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第3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2.2.1.2 恢复期 骨质愈合,去除外固定后。(1)第1~2天,患者用前臂悬吊带挂在胸前,练习肩关节外展、张、后伸、前屈、环转运动,并增加以下练习:站立位上体向患侧侧卧,做肩前后摆动;上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做肩内外摆动。努力加大外展与后伸的运动幅度;(2)第3~4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面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内收和肩带肌的抗阻练习;(3)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力的肩内收和前屈练习;(4)第3周,增加中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

2.2.2 饮食指导 (1)骨折早期(1~2周):以清淡为主,忌食酸辣、燥热、油腻,万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 g,当归10 g,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1周。(2)中期(2~4周):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可在初期食谱上加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 g,炖煮1 h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3)后期(5周以上):饮食上可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羊筋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薏苡仁50 g,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3~4个疗程。

2.2.3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即嘱患者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效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患者了解相关禁忌食品,如忌盲目补充钙质;忌多食肉骨头;忌食过量白糖等;(5)指导患者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2.3 评定标准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选转受限在15°以内。腕、尺倾角>10°和15°;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在45°以内。腕、尺倾角>5°和10°;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腕、尺倾角<5°或为负角。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树森.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676.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3] 马永红.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6):81-82.

(收稿日期:2012-02-24)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 男性34例, 女18例, 年龄在21~68岁。在52例患者中, 左侧25例, 右侧27例。AO桡骨远端骨折原则进行分型:B1型 (桡骨矢状面部分关节内骨折) 16例;B2型 (背侧Barton骨折) 6例;B3型 (掌侧Barton骨折) 8例;C1型 (桡骨关节面干端骨折简单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7例;C2型 (桡骨关节面简单骨折干端粉碎性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9例;C3型 (桡骨远端粉碎性的完全关节内骨折) 8例。18例术前仅采用手法夹板复位或石膏托外固定的治疗, 9~12 d后骨折再次移位。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3]

(1) 患者均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 (2) 参考AO尺桡骨远端骨折原则进行分型, 选取B1、B2、B3、C1、C2、C3型骨折患者。

1.2.2 排除标准[4]

(1) 患者由于存在双侧桡骨远端骨折或偏瘫等症状, 从而影响腕关节功能评定的病例; (2)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同时还有其他疾病病史, 且无法忍受病痛。

1.3 方法

在患者臂丛处给麻醉, 止血带止血, 以C臂X线观察复位效果。手术后, 以石膏托外固定支撑钢板固定15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8例;单纯克氏针内固定9例。

1.3.1 外固定支架固定

在本次研究中, 经AO原则诊断, 有C2型9例, C3型8例, 在开始时对其采取闭合牵引复位, 以此来纠正短缩或成角畸形, 然后, 对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的常规操作。经X线透视, 固定牵引及复位, 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带关节面的不稳定的骨块, 可以采用克氏针固定。

1.3.2 支撑钢板内固定, 掌侧支撑钢板

本组患者B1型4例, B2型5例, C2型3例。对腕掌侧沿桡侧腕屈肌纵切口, 动脉迁到桡侧, 桡侧切断方肌显露骨折, X线透视确认后, 钢板固定。背侧支撑钢板:本组B3型5例, C1型7例, C2型5例。对其采取腕部挠背侧切口。切开伸肌支持带, 显露桡骨背侧全部的, 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骨折复位治疗, 同时, 注意恢复桡骨掌倾角及尺偏角和远端长度。经X线透视确认复位后, 采用支撑钢板固定。

1.3.3 单纯克氏针内固定

本组患者B2型4例, C2型3例, 麻醉后, 采用手法进行复位, 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 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后再用石膏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固定。

1.4 诊断标准

根据DIENST[5]的Steward诊断标准, 结合ARO等[6]测量方法对术后骨折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1.5 护理措施

1.5.1 心理护理

桡骨骨折患者容易产生急躁焦虑和悲观消极情绪。护士应与患者密切接触, 加强交流,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 解除患者的恐惧感,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5.2术前护理在手术前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安全性以及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向其讲解手术的麻醉方式, 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的心理。让患者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是否异常, 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提供及时动态的临床资料, 为医生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完善各项检查, 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1.5.3 术后护理

鼓励患者坐轮椅活动, 进行手指功能锻炼。在饮食方面, 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些木耳、鲜藕及青菜, 以促进通便。

1.5.4 手术部位护理

术后抬高手术部位的肢体, 同时采取腕关节制动, 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手掌有无肿胀、出血、甲床充盈度及手指活动情况。

1.5.5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

采用人体力学的原理,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以恢复肌力。鼓励患者进行五指活动、握拳功能锻炼。术后5 d进行屈肘和肩关节旋转锻炼, 以避免腕部肿胀和桡骨侧偏活动。

1.5.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 提供营养丰富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 适量吃一些纤维素, 可以多饮水, 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忌辛辣等刺激的食物。 (2) 注意休息, 抬高患肢, 促进血液循环。有规律地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4]。尽量避免手提重物或撞击。适当参加社交活动, 调整心理状态。 (3) 定期门诊随诊, 检查骨折的对位愈合情况。 (4) 加强功能锻炼, 其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脱钙。

2 结果

5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 效果良好, 8~15 d均好转出院。术后手掌轻度肿胀10例, 护理干预后逐渐好转不影响手的正常功能;发生术后感染2例, 经治疗得到好转。对52位患者术后进行随访, 经X线片都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手术后测量:尺偏角平均23.5°, 掌倾角平均13.6°, 桡骨轴向短缩都得到了有效的矫正。在骨折愈合后测量:尺偏角平均22.1°;掌倾角平均11.8°;桡骨轴向平均短缩6 mm。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按Dienst标准进行疗效观察:优43例, 良6例, 可3例。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正常的肢体结构发生破坏, 手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腕关节功能。但在手术治疗中, 无论是钢板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等手术方法, 都可能会发生一些其他骨折症状所不常见的并发症[7,8]。手术并发症分为早期和晚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有肌腱损伤和正中神经, 骨折移位等。远期并发症主要有肌腱粘连,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强直, 拇长伸肌腱刺激甚至断裂等。在治疗不稳定性的桡骨远端骨折中, 关键是解剖复位得到有效的固定。

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患者, 在术后更要注重护理的措施。在饮食方面要经常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宜的参加一些活动, 但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患者来说, 其术后休息时间的多少要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来定, 同时, 更要注意休息。在一般情况下, 术后2周就可以参加一些活动, 但体力劳动除外。在肢体的恢复锻炼时, 同时要做好预防保健措施[9]。在运动时, 不宜做一些剧烈的活动, 活动量要从少到多, 活动时间从短到长,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这样才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 要定期的做门诊随访, 定期门诊复查, 可以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 从而制定好治疗的方法。对于骨折部位和力学结构的恢复, 在正常情况下, 桡骨远端可以承受80%的轴向负荷, 相应地, 其余的20%由三角软骨和尺骨小头来承受。这是桡骨远端所特有的解剖结构。在BARATI[10]的研究中提到:当关节面的移位超过2 mm, 局部负荷相应增加20%~50%。应力中心转移到尺骨, 从而产生腕关节的运动和位置的变化。

通过对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成功护理, 认识到只要护理方法得当, 对患者采取正确的态度, 理解患者, 并和患者一起努力, 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患者对医务人员增加信任感, 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手术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护理患者上我们应做到各方面的护理, 不能局限于单一护理。应做出相对应的调整。护理上我们应多方面去为患者及家属着想, 以此为出发点去护理患者,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护理与治疗相一致, 治疗观念的改变, 手术后护理给临床护士带来新的课题;心理护理更显重要。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常会有严重的代谢紊乱, 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并要保持充分的休息。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及时提供病情动态信息, 在抢救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患者只要护理及时、得当, 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保国.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8, 12 (4) :76-78.

[2]Dienst M.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Orthop, 1997, 33 (8) :160-171.

[3]Aro HT.Minor axial shortening of the radius affects outcome ofColles, fracture treatment[J].Hand Sung, 1991, 16 (2) :392-298.

[4]Saito.transfemoral approach inprimary stent implantation for patients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theter Car-diovasclnterv, 2008, 59 (1) :26-28.

[5]张经纬.微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0 (7) :452-454.

[6]黄瑾青.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护理[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 6 (1) :82-83.

[7]刘海霞, 于建红, 张志刚, 等.尺桡骨双骨折后中药洗剂及护理干预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3) :29-30.

[8]孙玉福, 胡茂忠, 井万里, 等.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入路植骨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 (16) :29-32.

[9]Margaliot Z, Haase Sc, Kotsis SV.A meta-analysis of outcomes ofexternal fixation versus plate osteosynthesis for unstable distalradius fracture[J].Journal of Hand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 2005, 30 (6) :236-245.

23例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篇5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62-01

桡骨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有统计数据表明,在国内孤立性的桡骨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一2%,占全部肘部创伤的11%[1]。桡骨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由于桡骨头、桡骨颈骨折的固定需要特殊的技术和方法才能达到稳定,加上桡骨头有特殊的解剖形态、血流供应和生物力学作用,目前对于桡骨头的治疗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2-3]。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计治疗桡骨头骨折23例,疗效显著,预后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例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左侧6例,右侧17例。患者年龄在18到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岁。受伤原因:10例为摔伤,4例为高处坠落伤,9例为交通损伤。按照Manson分型: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例。伤后到治疗时间最短1h,最长1周。

1.2 手术方法 臂部止血。臂丛麻醉下,根据骨折线的位置采用肘关节后侧或后外侧切口。在后侧的肘肌与前侧的尺侧腕伸肌间切开深筋膜,小心分开两块肌肉,近侧分离关节囊,至少显露出肱骨外髁。清除骨折块间血肿。术中应注意勿过分暴露环状韧带远端或过度牵拉旋后肌以免损伤桡神经深支。切开关节囊,旋转肘关节以显露骨折线,直视下予骨折复位[4-5]。骨折复位后可选用螺钉、或空心钉固定。术后,MansonⅠ型骨折不需外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MasonⅡ型、Ⅲ型骨折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前者固定2-3周,后者固定30周以上。

1.3 术后处理 对于接受内固定手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无负荷活动肘关节,在术后10天时开始主动的旋转活动,3周时开始主动屈伸。

2 结 果

各组治疗后均获得随访1年以上,平均1.5年。23例各型桡骨头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6.5周。按照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良率为73.9%[6-7]

3 讨 论

3.1 桡骨头骨折的分型 1954年,Mason回顾100例病人的记录和放射线检查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小或边缘骨折,伴有或不伴有微小移位;Ⅱ型为有移位的边缘骨折;Ⅲ型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由此后来的学者又在Mason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Mason分型法[1,3,4,8]

3.2 手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方法 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3.2.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切口可选用肘前侧、后外侧或后侧切口[6]。内固定物的放置需避开桡骨头与尺骨相关节的部分关节面。

3.2.2 骨折块切除术 对于移位的骨折块,大小不及桡骨头的1/4、不包含桡骨关节面、骨折块无法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且骨折块的保留会影响肘关节活动的,可行骨折块切除术。根据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开放或关节镜技术切除骨块[2,8]

3.2.3 桡骨头切除术 采用肘后外侧或后侧切口,于后关节囊进入后去除所有游离骨块,并于肱二头肌结节近侧横行截断去除桡骨头,同时切除所有骨膜防止新骨形成。近年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发现,桡骨头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和骨问膜损伤时,行桡骨头切除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1,9]

3.2.4 桡骨头置换术 采用肘后外侧、后侧或后正中切口,于尺侧腕伸肌和指总伸肌之问或尺侧腕伸肌和肘肌之间入路,切开桡侧副韧带和环状韧带,去除骨折块,根据骨折向远端延伸情况用摆锯垂直切除桡骨头和头颈结合部[6]。根据切除的头、颈大小来决定假体的直径和厚度。但任何假体都无法达到关节原有的稳定性,都会存在松动、磨损与相邻关节不完全匹配等问题,所以这项技术还需不断的改进和发展[10]

3.2.5 微创手术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其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运破坏少,并发症少等,但其缺点是治疗效果不确定。

3.3 各型骨折的治疗 I型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非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的情况可以在1周内开始主动活动肘关节;大多数Ⅰ型骨折患者经2-3个月的功能锻炼预后较好。

对于Mason2型和部分相对完整的3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理念,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变化。1970年代,桡骨头切除是比较公认的手术方式,进入1980年代,生物力学研究认识到桡骨头是肘关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稳定结构。近几十年来,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切开复位内固定逐渐占据主流地位[1,3]

Ⅱ型如骨折块≤桡骨头的1/3且移位≤2mm,肘关节活动无障碍,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如桡骨头脱位超过2mm,或桡骨颈骨折成角移位;关节内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唇或骨折块超过关节面的1/2;下尺桡关节韧带及桡侧副韧带或尺骨冠状突联合损伤,应考虑手术治疗[6,7]。手术应尽可能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保留桡骨头。Ⅲ型应选择手术治疗,治疗前应综合考虑肘关节的稳定程度、患者的年龄、对骨折治疗的期望值、骨骼的质量、平时的活动量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非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痂生长,关节功能恢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最大的肌力恢复。

参考文献

[1] 梅汉尧,索鹏,周永顶,等.Mason I1,HI 型桡骨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J].2006.

[2] 潘垚,柴益民.成人桡骨头骨折的治疗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022):1713-1714.

[3] 杨运平,徐达传.桡骨头的应力传导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002):84-86.

[4] 李新春,易诚青,刘建湘,等.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及其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38-640.

[5] 张世民,俞光荣,袁锋,等.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 (恐怖三联征) 5 例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069-1073.

[6] 徐海林,张殿英,傅中国,等.桡骨头骨折的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003):158-159.

[7] 禹宝庆.桡骨头骨折的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4):251-252.

[8] 章慧斌,郑慷,沈延东.人工桡骨小头置换治疗桡骨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008):549-550.

[9] 张力丹,蒋协远,Others.桡骨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227-231.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篇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應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结论 LCP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LCP;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中图分类号】R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57-01 尺桡骨近远端分别参与构成肘关节和腕关节,两骨之间有骨间膜相连,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的旋转功能至关重要。上下尺桡关节司前臂的旋转活动,对手部功能发挥至关重要。尺桡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若治疗不当,往往遗留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不良,因此对尺桡骨骨折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处理,应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处理。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且疗效满意。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作者初步的临床体会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病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闭合性,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按致伤原因分类:车祸伤10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放在托板上,上臂使用止血带,前臂旋前时可暴露尺骨,旋后时可暴露桡骨。先处理尺骨后桡骨,在尺骨嵴表面偏后或偏前切开,沿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暴露,尽量不剥离骨膜,将骨折解剖复位,使用LCP置于尺骨背侧,接骨板可不要求与尺骨紧密接触,以避免对骨膜压迫,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桡骨可选用Henry切口,此切口可上下延长,对于蝶形骨块尽量保留软组织附着,下1/3骨折可见接骨板置于前侧,中上1/3骨折可置于前侧或前外侧,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骨折固定,骨折端加压。对有明显骨质缺损的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植骨时骨块不应放在破损的骨间膜附件,以免发生交叉愈合。切口均一期闭合。1.3术后处理: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1天,抬高患肢消肿,在24h拔除引流条,术后1d开始行屈伸肘腕关节、前臂旋转等锻炼。2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局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3讨论尺桡骨除组成肘、腕关节外,又是前臂旋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尺桡骨骨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关节内骨折,要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来治疗[1],不仅骨折断端要求解剖对位,而且必须恢复尺桡骨正常生理弧度、长度及骨间膜的张力,若前臂骨折成角>10°,旋转畸形>30°,将严重影响旋转功能。桡骨全长有两弧度,即旋后弓(13°)和旋前弓(9.3°),尺骨则全长较直。保守治疗时由于尺桡骨附着肌群的存在会加重成角、旋转移位,给复位造成困难。即使复位成功,外固定后再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手术复位可以恢复解剖结构,骨折坚强固定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较保守治疗有很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尺桡骨中段骨折应行手术治疗。为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需进行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之所以要解剖复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恢复尺桡骨的长度,防止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半脱位,重新恢复肌肉的长度,重新恢复手的功能;第二,恢复旋转力线对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非常重要,而恢复桡骨正常的桡侧生理弯曲对保持前臂的旋转功能也很重要,这一点用髓内钉固定难以做到。因此,髓内钉不适合前臂骨折的固定,尤其是桡骨骨折。解剖复位后接骨板固定可减少疼痛,促进软组织早期康复,且不需要外固定。在尺桡骨骨折的固定中,接骨板可作为张力接骨板、加压接骨板、或作为中和接骨板[2]。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固定后形成稳定“内固定支架”,尤其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能形成较稳定固定。本组26例尺桡骨骨折病例,应用AO原则,将骨折解剖复位,以及使用LCP实现稳定内固定,术中轻柔操作,最大程度保护骨膜及软组织,术后骨折均能达到愈合,未出现不愈合、交叉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满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3-894.[2]J.Schatzker,M.Tile.The rationale of operative fracture care.2nd ed.: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2005:137-166.

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18例。其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18~70岁。试验所选患者受伤原因主要为车祸、机械损伤、重物压伤, 受伤部位是尺桡骨双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如观察患者双手活动、血运与感觉情况等。

试验组患者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

1.2.1 观察病情及病因。

观察患者肿胀与疼痛情况, 患肢如果出现持续性烧灼状疼痛, 并且没有定性时, 则通常情况下超越损伤部位, 并表现在肢体远端, 同时出现进行性加重。一般外伤导致的疼痛程度与损伤呈正比例关系, 但是肌肉缺血性疼痛时, 疼痛程度比较重难以忍受, 其重于损伤程度, 疼痛与损伤表现出分离[3]。肌肉缺血导致疼痛主要是灼性痛, 使用一般镇痛剂治疗无效, 当患者出现肌肉缺血性疼痛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以降低严重并发症出现几率。重点观察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外固定患者, 观察外固定松紧度, 并且叮嘱患者外固定后要适当活动手指及足趾, 观察患者患肢肿胀及血运情况, 如果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或骨筋膜室综合征疑似症状时, 应报告给主管医师进行及时处理。对那些骨折合并重度软组织损伤患者, 严禁局部按摩或热敷, 并减少患肢活动, 不使用止血带。

1.2.2 术前护理。

手术正式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基础常规护理, 护理内容主要是:观察患者病情、末梢血液循环情况等, 针对其心理特点, 给予患者有效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伴随焦虑、恐惧等心理, 这对患者的手术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基本流程, 耐心解答患者关于手术的疑问, 向患者讲述以往的手术成功案例, 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1.2.3 术后护理。

(1)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术后早期开始功能训练,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并鼓励患者与家属积极参与训练, 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早期功能训练的功效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患肢肿胀, 防止肌肉萎缩, 促进骨折愈合, 通过适度关节活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2周后, 应对其实施功能训练, 改善其局部血运及局部症状, 防止患者因缺乏锻炼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粘连问题。护士应向患者详细地讲解功能锻炼重要性, 调动其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接着讲解功能锻炼方法, 鼓励患者在复位固定麻醉消失后主要进行患肢肌肉活动锻炼, 活动锻炼步骤如下:指导其进行手指运动、用力握拳及张手;开展肩关节主动运动;患肢前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这些锻炼动作每个应保持10 s, 重复练习, 3~4次/d, 10~15 min/次, 这一阶段不能开展患肢前臂旋转运动, 将不引起剧烈疼痛与肿胀加重作为锻炼标准[4]。责任护士还应分析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建立登记卡, 借此获取患者反馈信息、并随时修改信息。 (2) 中期康复护理:手术后3~4周时, 患者骨折局部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骨折端趋于稳定, 此时的骨痂也逐渐生长, 护理人员此时应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叮嘱患者进行锻炼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 上述每个动作保持10 s, 重复性练习, 3~4次/d, 10~15 min/次。练习强度以不引起患肢疼痛及肿胀加重为宜。 (3) 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压疮、炎症反应等并发症, 要实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1预防感染:术后3 d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要实施对症治疗, 例如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避免伤口感染, 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行雾化吸入, 预防坠积性肺炎。2压疮的预防: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菌等, 防止尿液、汗液等浸入皮肤, 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度, 防止擦伤皮肤。多更换体位, 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到挤压。保持病房床单、被褥等清洁、干燥、无菌,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4) 饮食护理:术后6 h食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术后2 d后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高钙的食物, 多食用蔬菜水果, 例如芹菜、香蕉、菠菜等, 多饮水, 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严禁术后康复治疗期间饮酒、吸烟等活动, 少食用牛奶、豆制品等, 避免引起腹胀。 (5) 疼痛护理: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患者术后多伴随疼痛, 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 因此必须对其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评估疼痛级别, 并在医师的指导下, 给予相应的疼痛护理。必要时, 指导患者服用镇痛药物, 这一方面能够提升患者活动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 并播放一些优美音乐, 转移注意力, 降低疼痛感。 (6) 后期康复护理措施:手术后5~6周时, 患者骨折已经基本上符合愈合标准, 可以去除外固定, 护理人员此时应把握好时机督促患者进行全面肌肉关节锻炼与肢体负重能力练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讲, 出院后继续坚持功能训练, 定期复查X线片, 并参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功能训练。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动态了解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 叮嘱其定期来院复诊[5]。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4.3±0.6) 月, 治疗优良率为94.44% (17/18) , 对照组分别是 (6.9±0.4) 月, 77.78% (14/18) , 数据显示, 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3/18) , 2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桡神经麻痹;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 (6/18) , 该组患者出现1例感染、1例不愈合、1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2例关节粘连与1例桡神经麻痹;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折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其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等组织出现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临床症状及体征, 多发于前臂掌侧与小腿骨折[6]。当软组织受到钝性或锐性暴力损伤时, 可以引起局部软组织, 比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挫伤或裂伤。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并且发病时间超过12 h, 其受损神经及肌肉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并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 最佳治疗时机也错过, 导致患者出现截肢等严重不良后果。护理人员接诊到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时, 应及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重点观察其肢体远端神经、活动与疼痛等情况, 如果肌肉已经出现了缺血性坏死, 就不能将远端动脉搏动作为安全指标, 只能当做参考指标。护理人员应将发现的异常症状及体征及时报告给主管医师, 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 骨折治疗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肢正常外观, 恢复患肢正常功能,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康复, 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中不仅要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的指导, 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防感染处理, 手术前对患者患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 并于手术20 min前给予抗生素, 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伤口渗血、疼痛等现象, 并定时对敷料进行更换, 避免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症状, 以免加重病情。另外, 恢复关节功能应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 患者应在手术后疼痛减轻后实施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进行患肢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特别在功能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此次实验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 (4.3±0.6) 个月, 治疗优良率是94.44% (17/18) , 对照组分别是 (6.9±0.4) 个月, 77.78% (14/18) ,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 (3/18) , 2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桡神经麻痹;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 (6/18) , 该组患者出现1例感染、1例不愈合、1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2例关节粘连与1例桡神经麻痹,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尽早使用科学综合康复护理, 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优良率, 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晶, 梁高峰, 赵玲珑, 等.尺桡骨双折合并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 (8) :1045-1047.

[2]朱仲廉, 官建中, 朱坤.62例小儿前臂双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10) :1614-1616.

[3]刘宇.三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4]孙静.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5]吴英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监护及康复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3) :49-50.

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篇8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外科治疗,手术治疗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尽管治疗技术有显著进步, 但对骨科医生来讲, 仍然是一个挑战。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桡骨头骨折35 例, 采用Manson分型[1]对骨折进行分类治疗, 并强调早期功能锻炼,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 例, 男21 例, 女14 例;平均年龄31.5 岁。左侧14 例, 右侧21 例。按Manson桡骨头骨折分型, Ⅰ型9 例;Ⅱ型11 例, 肘内侧副韧带损伤3 例;Ⅲ型13 例, 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5 例, Essex-Lopresti损伤[1]1 例;Ⅳ型2 例, 均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 其中尺骨冠状突骨折Reagan-MorreyⅡ型1 例。

1.2 治疗方法

MansonⅠ型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 肘关节制动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MansonⅡ型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 取肘关节外侧入路, 可吸收棒固定3 例, 微型钢板螺钉6 例, 克氏针2 例。桡骨头固定后, 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 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3 例均无肘外翻不稳定, 自疼痛消失后即开始主动伸屈肘功能锻炼;Man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10 例, 其中微型螺钉加克氏针5 例, 微型钢板2 例, 克氏针3 例;桡骨头切除3 例。术毕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 5 例术前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均有肘外翻不稳定, 其中包括桡骨头切除3 例, 屈肘90°内翻石膏固定3周, 其余均自疼痛消失后即开始主动伸屈肘功能锻炼;Manson Ⅳ型骨折番肘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固定桡骨头, 微型钢板固定2 例。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1 例采用肘前入路切开复位固定, 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伸屈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中1 例Man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 术前查体虽腕部未受外力但下尺桡关节有疼痛, 腕部X线片亦未见异常, 桡骨头骨折块游离进入肘内侧, 诊断Essex-Lopresti损伤, 切开复位微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桡骨头。术后半年复查下尺桡关节无疼痛, 骨折虽愈合但肘关节功能差, 主要是前臂旋转功能 (旋前30°, 旋后10°) , 后切除桡骨头, 术后3个月复查, 前臂旋前50°, 旋后4°, 改善明显。35 例患者中5 例失访, 30 例患者得到随访1.8~3.2年, 平均2.1年。功能评价按照Anderson肘关节屈曲及前臂旋转功能评价标准[2], 优:肘关节活动正常;良:肘关节屈曲受限10°, 前臂旋转受限30°以内;差:未达到上述标准。Ⅰ型骨折7 例:优5 例, 良2 例;Ⅱ型骨折9 例, 优4 例, 良4 例, 差1 例;Ⅲ型骨折12 例:优5 例 (包括3 例桡骨头切除者) , 良2 例, 可1 例, 差4 例;Ⅳ型骨折2 例:可1 例, 差1 例。

3 讨论

Manson将桡骨头骨折分成四种类型[1]。Ⅰ型:骨块无移位的 (边缘) 骨折;Ⅱ型:骨块有移位的骨折;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骨折 (粉碎性) 伴有肘关节脱位。分析本组治疗结果, MansonⅠ型桡骨头骨折, 骨折块移位可能小, 仅需制动2周, 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效果满意;MansonⅡ型骨折,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恢复桡骨头形态。术前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 桡骨头固定后常规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 本组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3 例均无肘外翻不稳定, 自疼痛消失后即开始主动伸屈肘关节功能锻炼, 获得满意效果;MansonⅢ型骨折桡骨头粉碎, 多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 对于桡骨头尚能作内固定者, 采用切开复位固定, 无法固定者则切除, 可获得满意疗效;MansonⅣ型骨折通常效果较差。本组病例随着损伤级别增加骨折粉碎程度加重, 即使有微型钢板这样的固定器材, 恢复桡骨头外形和牢固固定亦很困难, 加上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 不能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所以效果逐渐变差。

本组中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较多, 肘内侧肿胀, 皮下淤血, 触诊有漂浮空虚感, 伸肘外翻活动大于健侧, 即可能为肘内侧副韧带损伤。但肘内侧副韧带损伤是否需要早期修补, 我们的经验是桡骨头固定后常规检查肘关节伸直位外翻稳定性。MansonⅡ型骨折中3 例术前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 术中骨折解剖复位均无肘外翻不稳定;Man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中5 例术前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者, 术毕检查均有肘外翻不稳定, 其中包括桡骨头切除3 例, 屈肘90°内翻位石膏固定3周, 使其自然愈合, 日后复查并未出现肘外翻不稳定。内侧副韧带在肘外翻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肘关节最大伸直时, 前关节囊及骨关节起相等的外翻稳定作用。屈肘90°时内侧副韧带对外翻力提供55%的稳定作用, 其中前斜部是内侧副韧带最需要的部分。Jobe尺侧副韧带重建的两个适应证[1]为:a) 当渴望保持肘关节活动能力的投掷运动员出现副韧带急性完全破裂时;b) 当至少保守治疗3个月后慢性疼痛或不稳定仍没有改善者。但是最近一些文献强调一期修复内侧副韧带的重要性。Beingessner[3]提出, 在桡骨头切除合并肘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尸体模型中, 仅采用桡骨头置换而不修复肘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稳定性不能恢复;若采用桡骨头置换且修复肘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的运动轨迹与稳定性得到恢复。

桡骨头切除与固定对肘关节切除功能的影响, 本组Man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中3 例桡骨头切除的病例与内固定病例比较, 在早期获得了良好的旋转、伸屈功能, 肘关节的外翻稳定性与内固定病例比较并无明显差别。最近国内一些文献称, 内固定组较切除组有更好的疗效, 主要表现在肘关节稳定和肌力等方面。我们的意见是上肢不负重无须过分强调稳定与肌力, 要考虑关节活动范围, 只要功能良好, 并非不可切除, 尤其是一些粉碎性骨折, 难以达到坚固固定不能早期锻炼者。在我们随访的病例中, 多数患者肘关节伸屈活动能达到正常或稍差, 但前臂旋转功能通常较差, 这不能不说与较多的内固定物有关, 甚至有时难以恢复正常的上尺桡关系。对于合并Essex-Lopresti损伤及MansonⅣ型合并冠状突骨折脱位的病例, 早期切除桡骨头是不适当的, 因其合并广泛的骨间膜操作, 切除后易引起桡骨上移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参考文献

[1]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272;2274;1368.

[2]Anderson LD, Sick TD, Tooms RE, et al.Compress-plate fixation in actuediaphyscal fractures of theradius and ulna[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5, 57 (3) :287.

上一篇:运动会校学生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成功人士具备的10种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