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2024-07-14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精选8篇)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1

尺桡骨骨干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 功能锻炼的方法: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

1、图

2、图 3)。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 11),但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

(3)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4周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

15、图 16)。

(4)7至8周后,如X线显示骨折已临床愈合,即可解除外固定,充分锻炼各关节功能。3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16 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男13 例, 女3 例;年龄18~72 岁, 平均31 岁。其中左侧7 例, 右侧9 例。受伤原因:车祸12 例, 摔伤3 例, 砸伤1 例。尺骨单骨折5 例, 桡骨单骨折3 例, 前臂双骨折8 例。AO分型:B3型3 例, C1型9 例, C2型4 例。

1.2 手术方法

受伤到手术时间2~16 d, 平均7.3 d, 1 例多发伤采用全麻, 余均为肌间沟高位臂丛麻醉。13 例闭合复位或闭合插入导针失败, 行小切口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选择Henry入路。桡骨近端骨折选择Thompson后侧手术入路。对尺骨骨折选择常规的皮下手术入路显露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桡骨远端Lister结节处作2 cm切口, 钝性分离, 在桡侧腕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暴露Lister结节, 注意保护桡神经浅支及拇长伸肌腱。切口应牵向尺侧, 尽量不切开腱鞘, 以免发生肌腱黏连和瘢痕增生压迫桡神经浅支。Lister结节桡侧距关节面5 mm处, 倾斜30°开口, 扩髓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屈腕并桡偏, 防止尾部挤压、摩擦桡神经浅支手背侧的分支。扩髓穿过骨折端直至前臂近端。选择髓内钉的长度短于桡骨2 cm左右, 预弯后插入髓腔, 尾端没入桡骨髓腔。对于桡骨近端骨折需要锁定近端锁钉。旋前位于桡骨小头附近作小切口, 外侧经肌间隙钝性分离达旋后肌, 切开旋后肌骨膜下剥离暴露桡骨上段,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自外向内进行锁钉, 保护桡神经深支。

尺骨骨折:尺骨鹰嘴尖处作1 cm的纵行切口, 在鹰嘴远端中心线开口, 向尺骨远端穿过骨折端扩髓, 留置导针。桡骨骨折复位后再按放尺骨髓内钉, 方法同桡骨。充分扩髓后选择合适的髓内钉沿导针插入, 近端锁钉在瞄准器的帮助下锁钉。对于骨折线波及尺骨峡部以远, 需要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远端锁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旋后位石膏或支具固定2~4周, 术后48 h进行前臂、上臂肌肉舒缩、握拳、腕肘关节等活动。术后4周进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以上门诊随访, 骨性愈合后取出髓内钉。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2~36个月, 平均随访25个月, 愈合时间1.5~4.5个月, 平均2.7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 延迟愈合1 例。全部骨性愈合, 无成角畸形, 无骨桥形成。1 例桡骨远端髓针激惹, 无肘关节疼痛后遗症。肘关节屈伸平均活动度, 伸0°, 屈125°, 前臂平均旋前70°, 旋后85°。根据Berton评定标准, 优:骨折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90%;良:骨折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80%;中:骨折愈合, 前臂旋转功能大于正常的60%;差:骨折不连接或前臂的旋转功能小于正常的60%。本组优10 例, 良4 例, 中1 例, 差1 例, 优良率达93%。典型病例见图1~4。

3 讨论

由于特殊解剖结构, 尤其旋前肌与旋后肌的特性, 前臂骨折不同于四肢长骨干骨折, 需要解剖复位, 才能达到理想的功能。治疗方法不当造成前臂活动丧失, 甚至严重影响手的功能。长期以来由于尺桡骨解剖学上的特点, 临床常以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为主。但随着高能量暴力的增加, 多段、粉碎骨折越来越多, 加压钢板血运的破坏导致越来越多的骨不连, 以及应力遮挡导致再骨折。部分学者转而寻求做前臂骨折的髓内固定。尺桡骨骨折的髓内钉治疗包括具有代表性的Rush钉、Street钉、Sage钉等。但所有这些髓内钉固定不同程度地存在退钉、不能有效控制骨折端的旋转等问题。尺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比其他髓针固定具有更好的抗轴向压缩、抗弯曲、抗扭转性能, 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前臂功能的恢复和骨折愈合[1,2]。

前臂带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 尤其对于粉碎骨折或多段骨折, 有限切开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 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断端特别是骨折段的血运, 促进骨折的愈合, 减少切口感染与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扩髓, 选择相应直径的髓针, 远近两枚锁钉锁定结构, 有效地增强防旋转应力, 增加了固定稳定程度, 减少了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由于坚强的固定, 为术后前臂与手功能的康复奠定了基础。

前臂带锁髓内钉手术适应证包括:尺骨近端1 cm到远端3 cm, 桡骨腕关节3 cm以上到肘关节平面3 cm骨折[3]。桡骨远近端锁定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浅支和深支。常规锁定方法为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肤定位锁钉孔后, 直接经软组织达皮质钻孔拧入锁钉。翟玉兴等[4]报告桡骨交锁髓内钉近端锁钉安全性的研究, 认为定位器滑动, 重复率高, 盲目性大, 增加了接触射线的机会。采用微创小切口前臂过度旋前位进行锁钉, 术中直视下暴露桡骨小头及桡骨上段骨面,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容易、准确,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医生和患者接触射线的机会。桡骨交锁髓内钉近段锁钉采用前臂过度旋前位, 于桡骨小头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进行锁钉, 对桡神经损伤概率较小。

参考文献

[1]Lee S, Nicol RO, Stott NS.Intramedullary fixation for pediatric unstable forearm fractures[J].Clin Or-thop, 2002, (402) :245-250.

[2]Sun YQ, Penna J, Haralabatos SS, et al.In-tramedullary fixation of pediatric forearm diaphyseal fractures[J].Clin Orthop, 2001, (301) :69-70.

[3]张长青, 曾炳芳, 唐明杰, 等.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 3 (1) :19-20.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3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目的 回顾总结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應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结论 LCP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LCP;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中图分类号】R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57-01 尺桡骨近远端分别参与构成肘关节和腕关节,两骨之间有骨间膜相连,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的旋转功能至关重要。上下尺桡关节司前臂的旋转活动,对手部功能发挥至关重要。尺桡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若治疗不当,往往遗留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不良,因此对尺桡骨骨折不应作为一般骨干骨折处理,应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处理。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及且疗效满意。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LCP治疗尺桡骨干骨折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作者初步的临床体会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病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闭合性,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按致伤原因分类:车祸伤10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6例。术后不使用其他外固定,术后1d开始使用肘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锻炼。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放在托板上,上臂使用止血带,前臂旋前时可暴露尺骨,旋后时可暴露桡骨。先处理尺骨后桡骨,在尺骨嵴表面偏后或偏前切开,沿尺侧腕伸肌和尺侧腕屈肌间隙暴露,尽量不剥离骨膜,将骨折解剖复位,使用LCP置于尺骨背侧,接骨板可不要求与尺骨紧密接触,以避免对骨膜压迫,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桡骨可选用Henry切口,此切口可上下延长,对于蝶形骨块尽量保留软组织附着,下1/3骨折可见接骨板置于前侧,中上1/3骨折可置于前侧或前外侧,每侧骨折端选用3-4枚锁定螺钉骨折固定,骨折端加压。对有明显骨质缺损的使用自体髂骨植骨,植骨时骨块不应放在破损的骨间膜附件,以免发生交叉愈合。切口均一期闭合。1.3术后处理: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1天,抬高患肢消肿,在24h拔除引流条,术后1d开始行屈伸肘腕关节、前臂旋转等锻炼。2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min (45-85min),平均失血量20ml(10-30ml),平均切口大小15cm(14-16cm),平局愈合时间4.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Ι期愈合,随访尺桡骨无交叉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根据Anderson评分,术后优良率为95%。3讨论尺桡骨除组成肘、腕关节外,又是前臂旋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尺桡骨骨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关节内骨折,要像对待关节内骨折一样来治疗[1],不仅骨折断端要求解剖对位,而且必须恢复尺桡骨正常生理弧度、长度及骨间膜的张力,若前臂骨折成角>10°,旋转畸形>30°,将严重影响旋转功能。桡骨全长有两弧度,即旋后弓(13°)和旋前弓(9.3°),尺骨则全长较直。保守治疗时由于尺桡骨附着肌群的存在会加重成角、旋转移位,给复位造成困难。即使复位成功,外固定后再移位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畸形愈合。近年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多主张手术内固定。手术复位可以恢复解剖结构,骨折坚强固定并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较保守治疗有很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尺桡骨中段骨折应行手术治疗。为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需进行解剖复位和稳定内固定。之所以要解剖复位有两个原因:第一,恢复尺桡骨的长度,防止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半脱位,重新恢复肌肉的长度,重新恢复手的功能;第二,恢复旋转力线对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非常重要,而恢复桡骨正常的桡侧生理弯曲对保持前臂的旋转功能也很重要,这一点用髓内钉固定难以做到。因此,髓内钉不适合前臂骨折的固定,尤其是桡骨骨折。解剖复位后接骨板固定可减少疼痛,促进软组织早期康复,且不需要外固定。在尺桡骨骨折的固定中,接骨板可作为张力接骨板、加压接骨板、或作为中和接骨板[2]。LCP是在动力加压钢板和点接触钢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成角稳定、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及软组织血供的优点,固定后形成稳定“内固定支架”,尤其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能形成较稳定固定。本组26例尺桡骨骨折病例,应用AO原则,将骨折解剖复位,以及使用LCP实现稳定内固定,术中轻柔操作,最大程度保护骨膜及软组织,术后骨折均能达到愈合,未出现不愈合、交叉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满意,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93-894.[2]J.Schatzker,M.Tile.The rationale of operative fracture care.2nd ed.: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2005:137-166.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 采用无痛复位治疗尺桡骨骨折60例, 其中男48例, 女22例, 年龄6~65岁。病程20min~6d。骨折部位在左侧39例, 右侧21例;横断型骨折38例, 短斜形骨折16例, 粉碎性及螺旋形骨折6例;直接暴力6例, 传导暴力52例, 扭转暴力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无血管神经损伤, 均经X线片确认。致伤原因大多为打击伤、跌仆伤和交通事故所致。均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

1.2 治疗方法

复位准备:整复前根据患者前臂长度准备好石膏、夹板、衬垫、绷带。手术复位:取仰卧位或靠坐位, 在臂丛神经麻醉下, 使患者完全无痛, 肩关节外展90°, 前屈30°~45°, 肘关节屈曲90°。这样可使前臂周围肌肉张力一致。结合X线影像, 在牵引和对抗牵引下, 摸清骨折移位的方向, 术者两手拇指放在骨折断端的背侧, 其余四指放在掌侧, 紧贴皮肤, 沿着前臂的纵轴方向, 夹挤骨折断端骨间隙, 使向中间靠拢的双骨折断端各自分开, 运用反方向牵引折顶手法纠正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缩短重叠移位, 达到满意效果并石膏固定。固定完毕再用C形臂透视正侧位, 以确定骨折端是否移位, 并及时纠正。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固定于中立位。固定时限:儿童4周, 成人6~8周。

1.3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在无痛条件下采用手法折顶复位, 并结合X线影像确定, 显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40例, 近解剖复位17例, 整复失败需手术治疗者3例, 整复成功率95%。经过半年及一年随访, 患肢外观无明显畸形, 腕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60例患者均临床愈合。

2 护理体会

2.1 情志护理

尺桡骨骨折为骨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及压痛, 肢体可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前臂功能障碍。骨折患者大多是意外受伤, 伤后经脉受损, 气血运行障碍,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 离经之血溢于脉外, 故局部肿胀青紫。患者往往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担心伤后致残、是否手术, 对疼痛的估计不足。针对患者的顾虑及其接受能力, 应主动安慰患者, 耐心解释病情, 并反复向患者解释手法复位的目的、意义、方法、预期效果和优点, 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 骨折愈合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 使患者对手术复位有一个感性认识, 满足患者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取得信任, 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主动并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康复锻炼。并注意安全, 防止再次跌仆。

2.2 整复后伤肢的护理

固定期间抬高患肢, 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水肿及疼痛。抬高患肢的正确的方法是患处必须抬高至水平之上或至少与患处在同一水平, 患肢近侧不可以高于患处。患者行夹板外固定时多在骨折后不久, 患肢肿胀较明显。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肢是否肿胀, 外固定及绷带的松紧度是否适宜以及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和知觉的变化。骨折1~2周内因患肢肿胀消退往往会导致外固定夹板的松动, 扎紧松紧度变化较大, 此时若不及时调整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 致使治疗失败, 应嘱患者定期复诊, 并教会患者自我观擦和调节松紧度的方法。本包扎松紧以能在皮肤和绷带之间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扎紧的松紧度以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如发现患肢手部肿胀严重、肤色苍白、皮肤温度降低, 并伴有疼痛、麻木明显时, 提示危象的发生, 应立即检查扎带并放松,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若发现皮肤有张力性水疱出现时, 应以75%酒精局部消毒后, 用注射器将其渗出液抽出, 并盖上酒精纱布, 注意保持夹板、石膏的清洁, 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2.3 早期功能锻炼

整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就利的条件, 但骨折是否愈合关键在于功能锻炼。患者畏惧疼痛, 怕早期活动对愈合和骨折恢复有不良影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阶段性康复知识的宣教, 使患者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能增加损失肢体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消除水肿, 促进静脉回流,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并能防止肌肉萎缩、肌腱黏连和关节僵硬。一般复位后1~2周, 局部疼痛、肢端肿胀、骨折端也不稳定, 此时应鼓励、督促患者练习握拳活动, 尽量用力伸屈手指, 同时进行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 按腕关节的解剖活动轴运行范围进行, 不能过度训练, 以利于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减少关节僵硬。复查时间以早、中期每周复查一次X线片, 晚期2周复查一次X线片。

2.4 中医用药护理

患者骨折后脉络受损, 气血凝滞, 阻塞经络。根据中医三期辩证用药, 中药内服可以促进局部血肿的吸收, 有利于骨痂的形成。初期淤肿较甚, 治以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为宜, 内服桃红四物汤;中期重在和营生血、接骨续筋为主法, 内服四物汤;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为治法, 内服加味八珍汤。后期可配合熏洗方法熏洗患肢, 以舒筋活络。

2.5 饮食调养

根据骨折不同时期选择不同食物。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的营养, 摄入充足的钙以及适量的运动能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建议每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 增加日光照射, 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及钙磷的吸收。饮食以富含钙、磷及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和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富含高钙、高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食物, 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牛奶、豆腐、鱼紫菜虾米、米粥及肉类等。以促进食物中钙的吸收, 达到加速骨折愈合的目的。

总之, 无痛手法复治疗尺桡骨骨折具有痛苦少, 创伤小, 安全性好。整复利用无痛技术, 可有效制止疼痛的发生发展, 减轻对抗, 提高手术复位成功率, 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增加了满意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摘要:目的 利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使患者在无痛肌肉松弛的条件下, 接受手法折顶复位。方法 对骨折肢体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 使肢体处于较松弛的状态下, 在C形臂下接受手法折顶复位, 结合夹板、石膏外固定。结果 本组60例, 在无痛条件下整复达解剖复位40例, 近解剖复位17例, 整复失败需手术治疗者3例, 整复成功率95%。结论 利用无痛技术复位, 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复位成功率, 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尺骨骨折,桡骨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护理

参考文献

[1]朱锦忠, 尚智青, 王爱明.手法整复尺桡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骨伤, 2010, 23 (11) :877.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5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康复训练护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8-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95例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符合要求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有48例患者,其中男30人,女18人,平均年龄在13~25岁,一般在受伤后3~7天到医院接受就诊;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其中男27人,女20人,平均年龄在15~27岁,一般在受伤后2~6天到医院接受就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对尺桡骨双骨折的诊断情况作为诊断标准[ 1 ],所选病例都是首次发生尺桡骨双骨折病住院。排除以下四种骨折患者:①病理性骨折;②代谢性骨病;③发生骨折且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④复发性骨折。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实验组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两组患者同时都进行一些固定、功能训练等基本的临床治疗,对实验组进行的康复训练护理一般分为四步进行治疗:心理状态恢复、体位恢复训练、主被动训练、刺激训练。①心理状态恢复:骨折一般是在某一情况下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受伤后患者的气血不畅、经脉受损,会出现一些局部的瘀伤,同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受到较大的创伤,心里紧张不安,对治疗充满恐惧,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剧痛,对于身体上的残疾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心理状况不佳,不配合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在进行恢复治疗之前,要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并正确的对待,不自暴自弃,不能让患者由于康复训练时的疼痛而放弃痊愈的可能性,强调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必要性。②体位恢复训练:手术成功后,需要接受一定的体位恢复训练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由于不正当的运动造成骨头连接不正常,进行一些常规的手臂恢复训练,双手握拳、张开运动,手指灵活训练,经常活动肩关节、肌肉,每天进行3或4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切忌做前臂旋转运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部中立位,至感觉轻微疲劳时停止训练。③主被动训练:在患者不进行体位恢复训练、卧床休息期间,医护人员应该教给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主动训练方法。轻轻旋转按压手臂内侧、逐渐增加按压力度至各关节,由其家属或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被动训练或用运动器材进行辅助性训练,活动患者发生骨折手臂的关节、肘部,同样,时间不宜过长,与体位恢复训练的时间相似即可。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制定的标准作为评判患者治愈情况的观察指标,将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三种情况。完全治愈:骨折处恢复良好、前臂功能恢复;好转:骨折处连接、对位基本可以,前臂功能基本恢复;未愈:骨折处没有完整对位,前臂功能没有恢复等三种。

1.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处理。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在石膏拆除90天后手臂功能的恢复效果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接受康复性治疗的48例患者的手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恢复效果(P<0.01),统计学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有差异,实验组共有3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14例并发症患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显著(χ2=4.172,P<0.01),实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骨科疾病中,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护理,以确保骨折处可以正常地对位,尽早痊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否则,如果没有接受康复训练,骨折处对位不正,会对手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并且会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要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和受伤程度进行康复训练,强度要逐渐加强,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本次研究的康复训练分为患者心理状态恢复、体位恢复训练,休息期间主被动训练和外界刺激训练等四步。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康复训练护理的患者的手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说明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帮助手臂功能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試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9):356-369.

[2] 侯凯波,胡建山,陆萍,等.前臂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3):13-14.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3 例, 其中男23 例, 女10 例;年龄21~65 岁, 平均37.5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 例, 摔伤12 例, 挤压伤1 例, 刀砍伤1 例。骨折类型按AO分型, A2型4 例, A3型6 例, B1型3 例, B2型7 例, C1型4 例, C2型2 例, C3型7 例。尺骨干骨折18 例, 桡骨干骨折13 例, 前臂双骨折2 例。有5 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 例合并脾破裂, 急诊行脾切除术后13 d行骨折处理;闭合骨折为30 例, 开放骨折3 例 (Ⅰ度尺骨开放骨折1 例, Ⅱ度桡骨开放骨折1 例, Ⅲ度尺骨开放骨折1 例) 。2 例尺骨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骨折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1 例软组织损伤较重, 急诊行清创VSD负压吸引术后10 d行骨折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创面清创植皮术。手术时机为伤后5 h~13 d, 平均3.5 d;均采用Acumed前臂髓内钉进行手术固定。

1.2 手术方法

麻醉满意后, 患者取仰卧位, 前臂屈肘90°置于C型臂X线机下, 尺骨干骨折选择尺骨鹰嘴头部最近端开口, 扩髓, 选择适当尺骨髓内钉插入髓腔, 近端锁钉, 远端不锁;桡骨干骨折进钉点在Lister结节尺侧距离关节面5mm的桡侧腕伸肌腱下方, 远端锁钉, 近端不锁钉。7 例C3型骨折因复位困难均在骨折断端行有限切开辅助骨折复位并给予可吸收骨修复替代材料植入, 手术时间为20~40 min, 平均手术时间约为30 min。

1.3 术后处理

术后石膏托肘、腕关节功能位固定4周, 4周后去除石膏, 我科康复医生指导康复锻炼。术后4周、6周、12周、24周, 48周由我科专门医师负责随访并负责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并发症及进行Anderson评分。

2 结果

30 例患者顺利随访, 随访8~16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13.4个月。失随访3 例中1 例患者不明原因失随访;另外2 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电话随访得知在其他医院更换为钢板内固定, 之后失随访。29 例骨折均顺利愈合, 愈合时间为12~16周, 平均愈合时间为13.7周 (见图1~4) ;1 例患者出现肥大性骨不连, 后改为钢板内固定后愈合, 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根据Anderso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 其中优21 例, 良7 例, 可1 例, 差1 例。1 例评为可的患者为右侧桡骨骨折 (C3型) 后发生肥大性骨不连, 二次手术行髓内钉取出, 钢板固定后3个月愈合;1 例评为差的患者为尺骨干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因术后软组织瘢痕挛缩, 腕关节伸曲功能丧失大于50%, 但骨折顺利愈合, 优良率达93.3%。

3 讨论

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内固定方法, 很多文献报道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然而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手术切口较大, 影响美观, 其次术中会大范围剥离骨膜、破坏血供、加重软组织损伤, 易造成骨折不愈合、术后感染, 且具有较高的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而且钢板内固定属于偏心固定, 存在应力遮挡, 不但二期取钢板时手术创伤不亚于第一次手术, 而且内固定拆除后易发生二次骨折, 有文献报道称其骨折的再发生率高达4%~22%[5]。

2002年Creshaw等[6]报告了应用Foresight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的经验, 其前臂骨折愈合率接近100%。Cao H等[7]应用Foresight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18 例32处前臂完全移位骨折患者, 骨折根据AO分型, A型3 例, B型10 例, C型5 例;其中前臂双骨折14 例, 单独桡骨骨折2 例, 单独尺骨骨折2 例。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且均未进行二次处理, 在闭合复位的患者中, 其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周, 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术后功能恢复DASH评分平均为19分 (4~72分) , 应用Grace和Eversman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 优13 例, 可3 例, 差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 1 例患者尺桡骨交叉愈合, 2 例尺骨远端锁钉退钉从而导致腕部疼痛而不得不取出内固定, 感染率为12.5%。Weckbach等[8]报告应用Foresight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32 例患者33处骨折, 其中前臂双骨折10 例, 共应用23枚尺骨钉, 17枚桡骨钉, 骨折愈合率达82%。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愈合1 例、延迟愈合2 例、尺桡骨交叉愈合2 例。无感染、内固定失效和松动发生, 只有1 例患者出现断钉。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4个月, 86%的患者恢复全关节活动度, 平均DASH评分为13.7分。我院2005年应用Foresight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16 例, 随访12~36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2.7个月, 采用Berton评分优良率为93%, 但该钉锁定困难, 增加了接触射线的机会。

Lee等[10]报告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应用前臂Acumed髓内钉治疗27 例38处前臂骨折患者, 其中桡骨骨折18处, 尺骨骨折20处。术中在C型臂引导下闭合穿钉, 术后长臂石膏及支具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 只有1 例尺骨开放性骨折未愈合, 无深部感染和尺桡骨交叉愈合患者。功能锻炼恢复的结果应用Grace和Eversmann评分系统评定, 优22 例, 良3 例, 可2 例, 平均DASH评分为15分。

Acumed桡骨髓内钉体为棱形, 进钉点在Lister结节尺侧距离关节面5 mm的桡侧腕伸肌腱下方, 由于其是在钉尾锁钉, 近端不锁钉, 所以避免了桡神经浅支和深支的损伤[9]。但其缺点是轴向压缩和抗旋转方面较差, 故术后需要4周石膏固定, 4周后去除石膏先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练习, 6周时行X线片检查考虑骨折断端有骨痂形成时再行前臂旋转活动。所以术后良好的石膏固定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组病例中有2 例前臂双骨折, 术后14周随访时骨折均愈合, 无感染及神经损伤, 肘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均小于10°, Anderson评分优1 例, 良1 例。

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 但其稳定性较差, 骨折端易发生分离、短缩、旋转及成角畸形等缺点, 如术后不制动可导致骨不连、旋转及成角畸形等并发症, 故术后4周的石膏托固定显得尤为重要。4周后拆除石膏, 及时正确指导康复训练, 恢复肘、腕伸曲及前臂旋转功能, 对于软组织条件差、尺桡骨多段骨折、复合伤及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病例采用髓内钉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对于髓腔小于3 mm和骨骺未闭合的患者不能应用Acumed前臂髓内钉。其次本组研究病例不包括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 对于尺桡骨骨间膜存在损伤的病例不建议采用髓内钉治疗。

本组研究表明对于前臂骨干部骨折应用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然而本组研究缺陷是样本量小, 缺乏前瞻性研究, 尤其对于前臂双骨折的治疗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性及多中心研究来评价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447-448.

[2]田伟.积水潭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11.

[3]Moss JP, Bynum DK.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 in adults[J].Hand Clin, 2007, 23 (2) :143-151.

[4]Bot AG, Doornberg JN, Lindenhovius AL, 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fractures of both bones ofthe forearm[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11, 93 (6) :527-532.

[5]Jones DB Jr, Kakar S.Adult diaphyseal forearm frac-tures: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plate fixation[J].JHand Surg Am, 2011, 36 (7) :1216-1219.

[6]Crenshaw AH, Zinar DM, Pickering RM.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orearm fractures[J].InstrCourse Lect, 2002 (51) :279-289.

[7]Gao H, Luo CF, Zhang CQ, 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forearm by 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 nail:Short-term results in eighteenpatients[J].J Orthop Trauma, 2005, 19 (6) :384-391.

[8]Weckbach A, Blattert TR, Weisser C.Interlockingnailing of forearm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Surg, 2006, 126 (5) :309-315.

[9]罗先正, 梁国穗.髓内钉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8.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72例患者中男27例, 女45例;年龄47~82岁, 平均54.3岁。其中自行摔伤48例, 车祸伤24例, 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损伤波及外侧柱46例, 波及中柱53例, 损伤波及内侧柱12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行患肢腕关节正侧位片, 酌情行CT检查。术中根据骨折压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植骨。根据骨折块和骨折移位方向设计手术入路, 常用手术入路为掌侧Henry's入路、掌侧尺侧入路、背侧桡侧入路。掌侧入路为改良Henry's入路以暴露外侧柱骨折及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在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作直切口, 向下解剖切开前臂筋膜, 分离旋前方肌后即可暴露骨折断端。单纯损伤中间柱时采用掌侧偏尺侧切口, 在尺侧血管神经束和屈肌腱之间间隙进入, 于尺骨远端止点掀起旋前方肌, 注意保护旋前方肌近侧, 暴露骨折断端。背侧桡侧入路切口为切开伸肌支持带, 自第1、2间室进入, 骨膜下剥离, 暴露骨折处及关节面, 术中注意对桡侧皮神经浅支及的保护。腕背侧中间柱入路, 切开支持带, 通过在Lister's结节周围贴骨膜剥离暴露桡骨远端背侧。此限制性骨膜下剥离被用来显露骨折区。术中评估骨折情况, 决定所放置内置物位置、内置物规格及植骨与否。常规C臂透视以了解骨折复位情况, 内置物位置。放置引流装置后, 闭合创口。术后暂时予以支具固定, 当肿胀及疼痛症状减轻后进行腕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术后每月随访一次, 予以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并据此决定功能锻炼的方式。

1.3 评定标准

术后9个月, 测定患者腕关节功能, 按照采用Coon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平均14个月, 骨折全部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6~9个月。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病例, 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病例, 无感染病例, 术后9个月按照Cooney评分标准予以评估, 优54例、良12例、可8例, 差0例, 优良率91.67%。

3 讨论

腕关节结构复杂, 损伤后往往不仅仅带来桡腕关节面的问题, 尺桡关系、尺骨关系情况也需要考虑。损伤可导致关节面破坏, 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由月骨关节面及舟骨关节面组成, 损伤后对复位效果要求较高[4], 单纯的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复位效果。甚至单独应用某些手术入路也不能完全暴露损伤位置, 不能够为其复位其提供的良好显露。针对某些关节外骨折, 由于桡骨长度改变, 尺桡关节发生继发性改变, 关节不稳, 腕部关节所承受的应力发生了改变, 直接影响患者腕关节的预后[4]。导致关节软骨继发产生损伤、腕部疼痛等功能受限症状[5]。我们以三柱理论为指导, 根据骨折损伤位置设计不同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案, 予以良好显露, 保证了关节面解剖复位、尺桡关系恢复、桡骨长度恢复等手术目的的完成。更有利于患者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单纯X线片仅仅给人二维的图像, 其具有相应局限性, 不能关节面压缩移位等损伤情况如实显露[6]。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CT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CT平扫往往能提供骨质损伤范围及程度, 并且三维重建检查也能给医生提供最直观的骨折损伤图像[7], 有利于医生手术方案的设计。

腕关节周围肌腱、血管及神经组织较多, 关节功能复杂[8]。手术中不仅要考虑骨折的显露及复位, 在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中, 还要注意对周围组织的保护[9], 腕掌侧入路时考虑自组织间隙进入, 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桡骨远端3.5 mm掌侧板能够在掌侧提供良好的支撑, 由于接骨板放置在旋前方肌下方, 手术后予以旋前方肌缝合, 避免了内置物对周围组织的激惹。但桡骨远端掌侧板放置螺钉往往超过背侧皮质, 对腕背侧伸肌腱产生一定刺激, 甚至导致背伸肌腱的损伤[10]。术中摄特殊体位片, 将X线投照方向与桡骨远端的掌倾角一致, 来明确螺钉长度及螺钉位置。在手术当中我们更倾向于采用锁定接骨板, 螺钉长度酌情予以减小的同时, 对骨折块的把持能力相对较好。

背侧入路的实用性往往为广大医生所争论, 其焦点往往集中在背侧固定对周围组织的激惹方面[3]。我们在处理腕骨间韧带损伤、背侧移位的关节面骨折、向背侧移位的桡腕关节骨折并脱位以及某些外侧柱及中间柱联合损伤的病例时选择背侧入路。其要点是对周围组织的保护, 我们采用自Lister's结节处切开组织, 骨膜下剥离, 对内置物的安放尽量选择骨圆针或埋头螺钉, 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如需安放相对较薄的2.0 mm接骨板, 应将螺钉完全拧入, 并仔细缝合背侧组织予以覆盖, 避免肌腱与内置物的直接接触。由此减少内置物对背侧组织的激惹, 甚至由内置物摩擦而引起的断裂。

该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1.67%, 优良率高于国内外同行行保守治疗的结果[11]。考虑为该组患者采取手术坚强固定后, 关节功能锻炼进行较早。该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减轻后即行功能锻炼, 关节及肌腱组织粘连相对较轻。而自疼痛消失后, 逐渐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未发现关节脱位病例, 考虑手术操作范围对腕关节周围稳定结构无太大影响。

综上所述, 以三柱理论为基础, 对骨折进行评估, 进行术前设计, 能够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过度损伤, 降低腕关节畸形发生几率, 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尤其是三柱理论的概念让我们更准确的为患者设立个体化治疗方案, 为我们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纪亮, 许建中.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6) :1260-1262.

[2]裘世静, 戴克寸戍, 候莜魁.8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分布调查[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89, 4 (4) :205-205.

[4]于金河, 李增炎, 彭阿钦, 等.桡骨短缩对桡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 (1) :103-105.

[5]Palmer A K, Werner F W, Murphy D, et al.Functional wrist motion:a biomechanical study[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1985, 10 (1) :39-46.

[6]Levine J A, Abboud L, Barry M, et al.Measuring leg muscle and fat mass in humans:comparison of CT and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 88 (2) :452-456.

[7]Groves A M, Cheow H K, Balan K K, et al.16 detector multislice CT versus skeletal scinti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wrist fractures:value of quantification of 99Tcm-MDP uptake[J].2005.

[8]Draghi F.Extensor Tendons of the Wrist:Anatomy[M]//Ultrasonography of the Upper Extremity[J].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11-19.

[9]Jeudy J, Steiger V, Boyer P, et al.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external fixation‘versus’locked volar plating[J].Injury, 2012, 43 (2) :174-179.

[10]Fok M W M, Klausmeyer M A, Fernandez D L, et al.Volar Plate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Ret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wrist surgery, 2013, 2 (3) :247-254.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3-80岁,平均37.6岁。粉碎性骨折2例,横行骨折22例,斜行骨折5例,螺旋骨折6例。车祸伤11例,跌倒伤24例。所有患者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1.2 治疗方法

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臂从阻滞或局部麻醉,肩外展90°,屈肘90°位。视骨髓腔大小选择直径为1.5~4.0 mm的克氏针。若先复尺骨,则从尺骨鹰嘴顶端距尺骨后缘约1.0 cm处皮肤切开一小口,并略偏外侧打入一克氏针通过尺骨骨髓腔至骨折端后停止;若先复桡骨,则在桡骨结节内侧皮肤切一小口打入一克氏针通过桡骨骨髓腔至骨折端停止,然后再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肘部向上作反牵引,经过牵引取消旋转、短缩及成角移位,术者再应用各种扣挤分骨、内外推端、扩折反拔、提按升降、碰撞摇动等陈氏正骨手法将骨折复位,并在手提X线机或是X线透视下立即将克氏针打入骨折的另一端,然后将克氏针尾部折弯、剪断成伞柄状埋入皮下。同法处理另一骨折。术后予以石膏托外固定肘关节及前臂于功能位,抬高患肢,活动手指,4周后去掉石膏托。3个月后拔除克氏针。

1.3 疗效判断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前臂旋转功能,肘、腕、指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前臂旋前80°,旋后90°)。良:骨折对位对线好,肘碗指关节功能好,前臂旋转功能稍受限(前臂旋前45°以上,旋后60°以上)。差:骨折对位对线可,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前臂旋前45°以下,旋后60°以下)[2]。

2 结果

35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2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切开减压后,如期恢复。有1例骨不连,予以切开复位植骨及钢板内固定后恢复。所有病例随访0.5-1年,均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其中效果优者12例,效果良者20例,效果差者3例,优良率达91.43%。

3 讨论

3.1 应用解剖

尺骨上端粗,下端细;桡骨上端细,下端粗。双骨干均向背侧呈6.4°的生理弧度,桡骨向桡侧呈9.3°的生理弧度。尺桡骨借上、下尺桡关节及两骨干间的骨间膜紧密连接。骨间膜是坚韧的纤维组织,附着于两骨间嵴,其纤维由桡骨斜向内下走行,抵止于尺骨嵴。骨间膜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维持前臂旋转功能起重要作用。前臂在中立位时,骨间隙最大,骨干中间最宽处,约为1.5~2.0 cm,骨间膜上下均紧张,尺桡两骨稳定。桡骨上、中、下1/3处分别有旋后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附着,骨折后,易发生旋转移位。

3.2 病因

3.2.1 直接暴力

多使尺桡骨在同一平面形成横形或粉碎形、或多段骨折,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3.2.2 间接暴力

伤时手掌着地,其致伤力的传递与年龄有关。成人暴力主要沿桡骨传递,桡骨骨折后,残余暴力沿骨间膜传至尺骨,引起尺骨骨折,故桡骨折线高,多为横形;尺骨折线低,多为短斜形。

3.2.3 扭转暴力

主要沿尺骨传递,引起骨折时尺骨折线高,桡骨折线低,多为双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3.3 以往治疗的弊端

尺桡骨干骨折在临床很常见,治疗上不仅要求对位良好,而且要求恢复其固有的生理曲度,特别是桡骨干旋转弓的恢复日益受到重视[3]。临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预制适宜弧度的髓内针进行桡骨固定,操作过程复杂且损伤严重,有时会因钢板或髓内针的弧度不适宜而导致桡骨干的旋转弓变形,从而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3.4 本手术方法的优点

(1)闭合穿针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创伤小,从而减少医源性损伤,树立微创观念,强调力学固定的观点向生理的、合理的、生物力学的观点过渡[4]。(2)尺桡骨因有较多肌肉牵拉,如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恢复过程中骨折容易再移位,而本方法固定后骨折不会再移位,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和早期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骨折愈合期的并发症,防止粘连性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淋巴液流通,使韧带和关节固有的功能尽早恢复,通过“控制性细微运动”来刺激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3)术后拆除内固定方便、简单、费用小,不遗留大瘢痕,具有美容医学的特点。本方法还适合无开放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尺桡骨干双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0年9月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效果优者12例,效果良者20例,效果差者3例,优良率达91.43%。结论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62—468.

[2]林成君,刘磊,杜学刚,等.前臂双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145.

[3]蓝文正,郭巨灵.实用骨折手术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23.

上一篇:湖南省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下一篇:学生会主席竞选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