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共12篇)
家长 篇1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通过家长会,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同时,还可以让班主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而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案。总之,家长会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让家长会更有吸引力,并能发挥它应有的魅力呢?下面两点至关重要。
一、精心准备
家长会的本意是通过家校互动,让学校教育有目的地向家庭延伸,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因此,要想让家长会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我们就必须提前做足功课,精心设计家长会的活动方案。
首先,紧贴实际精心设计沟通内容。在召开家长会之前,班主任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电话征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教师、家长征求其对家长会的意见和建议。内容确定之后,班主任还可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及时将学校召开家长会的设想与安排告知家长,并诚恳地邀请家长参会。这样,家长就能事先对家长会的内容和流程了然于心,进而认识到这一活动的意义。如此,家长就会更有兴趣到校参加家长会。
其次,做好会前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做好相应的会场布置工作,展示一个整洁得体的环境。家长会之前,班主任要及时安排学生清理、打扫、布置好教室,办好黑板报、墙报等,要在教室黑板正中央书写类似“欢迎家长……”的欢迎词。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提前到场,并可以适当播放一些喜庆音乐,让家长一踏进教室便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二是家长会召开之前,班主任还必须准备好相应的文字材料。文字材料内容应包括:班主任的演讲稿、准备与家长进行探讨的问题方案和班级每一位学生近阶段学习生活情况简介等。此外,还应有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任教学科、授课特点等)和通讯方式以便保持联系。
二、创新家长会形式
每次家长会,如果内容和流程都大同小异,时间一长难免会让家长感觉枯燥乏味。其实,家长会完全可以开得生动活泼。
1. 寓教于乐。
虽然家长会的核心内容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适当改变家长会的组织形式,在中间增设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在家长会中我们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参与互动;有时也会请家长观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小品,这样家长就不会觉得家长会空洞乏味了。
2. 分专题。
家长会要让家长有所得才会有吸引力,这是打造魅力家长会的根本。召开家长会,总的原则是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所得。所以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本班、本年级、本学校的实际,充分考虑家长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特点分专题召开家长会。可以将家长会开成班级教师推介会、家校合作研讨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学生才艺展示会、学生思想汇报会、教育问题咨询会等。
3. 分层次。
家长在百忙之中到校来参加家长会,是既想有所收获,又不想太失面子,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成绩差别很大。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也为了照顾家长们的情绪和面子,所以在家长会上对于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往往不可能一一指出,也不可能一一提出要求,只能在班级层面对家长们提出一些统一的建议,这就导致家长较难全面了解教师的真实意图,使家长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分层家长会,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家长的面子,还可以就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座谈,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让家长感到有所收获,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家长会的兴趣。
4. 让家长唱主角。
家长会,顾名思义,就是家长的会议,理应家长们才是家长会的真正主角。以往我们的家长会,家长的主体地位常被忽视,家长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要想让家长会发挥应有的功效,我们就必须还原家长的主体地位。在家长会上,应有意识地把时间留出一些给家长,让家长站到讲台前讲述自己在教子方面的收获、困惑,针对家长们所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并在交流探讨中帮助家长寻找妥善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家长们就会感到家长会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自然就会积极参与讨论,家长会的目的也就在互动交流中实现。
家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以及可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夏添同学的家长,来自株洲,在株洲高新区开发建设局工作,欢迎大家来株洲来作客。
喻老师之前联系我们,作为代表在家长会上发言,主要是谈一谈怎样激发孩子在学业上,生活中更加充满激情与毅力。在座的各位爸爸、妈妈们,都是社会的精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十分尽心尽责,孩子们也很听话。162班是一个纯洁可爱、朝气蓬勃、团结上进,不断超越自我的集体。
家长们,特别是在座的妈妈们,对待班上的孩子倾尽全力、乐于奉献,班级活动丰富多彩。夏添同学生活、学习在这样的集体里,作为外地的家长,我们很放心、很开心。
对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生活上的激情与毅力,其实我们真是没有什么经验。夏添同学喜欢运动,自尊心较强,有强烈集体意识,不太注意细节,有时处理问题可能还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是一个优点明显,缺点突出的个性男孩。当然,这是孩子的天性。我认为是这个温暖的集体和氛围在促进着他,比较从前有了很大进步。借此机会,请容许我表达真诚的谢意,谢谢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和同学们对夏添的成长给予的帮助。
对于如何去教育有个性孩子,如何去发挥他的潜能,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与分享。
一、对初中阶段的孩子,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要求,用以规范孩子的行为,有度空间里自由发展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从这一刻起,孩子们开始有思想、有目标、有追求、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从这一刻起,孩子们开始对事物的判断从模糊到清析,认识事物从感性逐渐到理性,对大人世界有着向往而又无从选择,内心十分迷茫。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关怀和主动引导。作为父母,以中学阶段的孩子,要提出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要求,要用准则和要求来规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是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哪一些是他们应承担的义务。
我家孩子在他刚满10岁生日时,我就明确告诉他,人一生每十年分一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很重要:1-10岁是玩耍阶段,父母是牵着手走路,是自由的,没有压力的。10-20岁是学习阶段,父母应是放开牵着的手,让自己开始走路,是紧凑的,是有压力的。20-30岁阶是成熟阶段,父母应是看着你走,是冲动的,是开心的。
在10-20岁阶段,重点要做好3件事。一是要锻炼好身体,为一生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打基础;二是要放下所有的杂念,只求努力学习,扎实学好知识;三是要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有度,学会大度、宽容和谦让。
在进入南雅中学后,我对他提出3个要求:一是要加强自控能力培养,做一个有自控能力的人;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多向同学们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些准则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知道,他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告诉了孩子在学校该做什么,父母的要求在哪里。这样孩子在你给的有度空间里自由去发展。
二、作为家长应在生活、学习的多个方面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应给孩子一定的压力。但当他们面临压力时,也要即时替他们排除一些压力,做到松紧有度
我不太欣赏赏识教育。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应多给予支持和鼓励有十分的必要,父母的鼓励,可增强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增强他们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处理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应是多方位的。人的成长,正如是一棵小树的生长过程一样,小树在生长中,不可能每一个枝桠都伸展完美。支持和鼓励,就象园丁撑护和修剪树的小枝,让哪些小枝努力向着阳光,增强光合作用,吸收营养,服务树主干的成长。
适当时机给孩子一定的“压力”,我家孩子比较适合采取激将法。利用他不服输的性格,与他比较我在中学的一些表现(有一些是故意说,我的中学时代他也不知道),比如说,我读书时生物、地理每次考试得优,我体育成绩能超多少多少,等等。让他有压力,反过来激发他的斗志。
不过,初中的学习比较辛苦,学习量很大。当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我会给他一定的放松。如何放松,在家里,我们尽量做到:每星期回家后要抽时间陪一陪他学习;尽量要求去做一小时以上的有汗运动;尽量在让他看一看体育比赛电视;拉一拉小提琴,放松心情,玩一玩魔方,调节思维;在送他上学的路上有目的或无目的地与他交流一下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讲一些学习的方法;有时也讲一讲自己大学时代一些有趣的事,让他产生一种向往。
让孩子放松,把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他也会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下一星期的学习。
三、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放下身段,尊重孩子个性的同时,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方式与他们交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导师;若生活中有矛盾产生,我们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保持冷静,采取一些迂回方式来解决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很难说没有叛逆。叛逆处理得当可以转化为动力,处理得不当,会造成父母与孩子双方都不愉快,这样久了,孩子不会与你主动交流,有时一句十分关心他的好话也会产生反感。如何解决青春期叛逆问题。首先是父母要理解孩子,也许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与孩子保持着一种平等的沟通,可以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法,也有可能触动他们的自尊,甚至于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没有讲究方式、方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我也曾努力地控制过自己,并力求坚持几点:一是,不是原则性问题尽量用提示代替批评;二是,尽量用引导去代替说教;三是,尽量用平和去代替怒气;四是,尽量用朋友式的说话方式去代替家长式的说话方式。在氛围较好的时候,告诉孩子什么是青春叛逆期,父母是如何度过青春叛逆期的,如何主动释放困惑。
对孩子提早做一些预警教育,让孩子明白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临的而且要度过的最艰难的时期、是正常的生理期反应。努力告诉孩子,这一期间容易发生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叛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适时告诉他们在青春期如何处理好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如何去看待和处理一些自己身边的矛盾。我家是男孩子,个性比较强烈,沟通工作由我来做,有些话我去讲可能比他妈讲有用些,毕竟我们都是爷们。(家长会)我现在开始,有意无意之间将我中学生时代的一些事件说与他听,并赞美孩子,让了孩子感觉到他现在学生时代的快乐。我也将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孩子分享,让他感觉到父辈努力向上形象;平日里,多与孩子谈一些美好的事情,让他感觉到世界的真善美;多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让他感觉开心和上进的力量。在他感到困惑时,尽量多回忆一些他自己经历过的优秀表现,让他产生努力克服的勇气。父母要以过来人经历,引导孩子如何面对朦胧的意识,引导孩子如何去培养纯洁的同学友谊,有大大方方地教育,要语气严肃地告诫。
162班同学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都很优秀,很单纯。我们作家长的,也要试图去保护他们的单纯,保护他们,尽可能不去沾染社会的陋习。让他们在充满稚气的学习时代里,去释放个性,释放个性其实是在释放他们自己的压力,没有压力才会集中精力于课堂,集中精力于学习。
对于孩子个性的发展,我们坚持这样的理念: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孩子自己高兴的、有益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尽力去支持,去鼓励。
毕竟,孩子代表未来。作为父母,我们现在是在履行着一种无法由别人替代的义务。我们也十分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因为孩子在慢慢地长大,渐渐地成熟,慢慢地离开我们的视线,渐渐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慢慢地在减少对我们的依赖。
当这种依赖一旦消失的时侯,他们就是风筝,我们就是风筝的线头,握在我们手中的始终是那一份牵挂,他们始终感觉到的,是我们通过线传递给他们的向上腾飞的力量。
孩子成长的过程,有时充满着希望和失望,有时充满喜悦和伤心,有时有着酸与甜,有时也有着苦与辣,五味杂陈。权且把这种感觉当作一杯美酒,慢慢地喝,慢慢品味,感觉它的浓烈和芳香。
最后,祝各位老师及家长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同学们学习进步。
“请”家长不如“访”家长 篇3
“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
“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
“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
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
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探讨着这个问题。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注意与家长沟通,但一直也没有找到好办法,直到去年到王文涛同学家的一次家访,才让我真正找到了沟通老师和家长之间感情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家访。
王文涛,是三年级上学期转学到我班的。初次见面,我见他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大大的眼睛转得特别快,站在那里,左摇右摆,手脚没有一会儿闲的时候,凭我这些年积累的教育经验,我断定这孩子一定顽皮,不好教育。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留意观察他,经常找他谈心。可这孩子自我约束力太差,上课时根本不听课,胶卷、文具盒、书包带成了他上课时消遣的物品,他还时常在课堂上跑动,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下课时他则利用自己身材高大的优势时常欺负小同学……很快,王文涛便成了全校赫赫有名的“调皮大王”。看来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无法教育好这个孩子了。于是,我决定找他家长到学校好好谈谈。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王文涛便满身伤痕来到学校,没见他家长来。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是看着我,啥也不肯说。为了弄清原委,下午放学后,我便来到了王文涛家。
给我开门的是他的母亲,她一见我便说:“老师,我家孩子太淘气,昨天一定又给您添麻烦了,不过,我已经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天呀!我只想找他家长沟通沟通,谁知他家长竟如此粗鲁!我赶紧说明了我的想法,只字未提王文涛在学校的表现,于是我们的谈话变得轻松起来。
我从谈话中得知:王文涛原来就读于一所农村小学,他从小就是个调俊的孩子,学习不认真,又常常惹事生非。因此,他的家长也便成了老师的常客,每次被老师“训话”之后,回家便把王文涛毒打一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他家长十分怕见老师,王文涛也彻底“破罐子破摔”。老师实在是忍无可忍,便婉言劝其转学。家长无奈,思前想后,只得自己在街上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小本生意,将孩子转到我校。没想到孩子换了一个环境之后,还是“劣性”不改。说着说着,她落下了伤心的泪水。
为了安慰她,我说:“孩子没有不淘气的,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改变,能不能进步,你说是不是?”听我这么一说,他母亲舒了一口气对我说:“说实话,我孩子现在变化很大,作业能完成了,并且每天回家都讲学校里的事情。”“是啊!你孩子有进步了,就应该因势利导,好好教育,不应该再打他了。你可以给孩子道个歉吗?”不等我说完,她便说:“行,行,只要他能变好,我什么都愿意做。”我见家长的态度有所转变,便趁热打铁:“现在讲究家长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帮孩子找不足,想办法,让孩子振作起来,你看怎么样?”听着我的话,王文涛的妈妈不停地点头。我认为这次家访的目的已达到,便说:“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可以打电话与我联系,我也会经常来了解孩子情况,我们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你看可以吗?”我这一番话,既含蓄地点出了孩子的不足,又告诉了家长需要改进教育方法。最后家长感动地说:“魏老师,太感谢您!孩子对您淘气,您还能这样关爱他,我做家长的还有什么可说的。请放心,以后我一定多向老师请教,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这时,一直躲在门后的王文涛也低头跑出来,羞愧地说;“老师,妈妈,是我对不起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孩子。”他妈妈心疼地将孩子搂到怀里……
结束家访的时候,王文涛和他妈妈还将我送出好远好远。看来,这次家访很适时也很成功,它像一场及时雨,既滋润了孩子幼小的心田,又唤醒了家长的责任和信心。
之后,王文涛同学仿佛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让我操心过。
家长 篇4
“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互动平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教育体系,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并通过学校的交互信息,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素质教育。这样的一个网上平台怎样才能让家长满意呢?
1. 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家长对孩子们是否掌握知识的一个参考。虽说如今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主张公布学生的考试结果,但在现实社会中,分数依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升学、高考、就职等。在这种情况下,让家长不关注分数是不现实的。且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指期中和期末的,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孩子的平时成绩。如何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做到这些,而又不让学生们反感,这是需要考究的。
2. 能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如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学生们一天下来,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平时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写作业和睡觉,再加上如今的社会节奏,家长们工作繁忙,在家陪孩子的时间也就更少,不注意平时沟通的家长们,越来越不了解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了。所以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特别关注的。“网上家长学校”的推出,让家长们充满希望,能了解平时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孩子的行为评价,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 能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尽管学校的校舍、环境和教学设备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家长们也关心自己的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最好的环境下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家长对学校的校舍条件和学习环境是非常关注的。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展示校容校貌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家长们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
4. 能了解老师是否会关爱每一个学生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学生在一个班上只是几十分之一,老师的精力有限,对于孩子的关爱也可能仅是几十分之一,但一个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却是百分之百重要。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会影响到三代人(祖辈、父辈、自身)的情绪和幸福,所以家长很在乎老师是否关爱自己的孩子。家长希望能经常向老师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希望老师能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这样既能体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让家长放心,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可以开展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平台,让家长和老师有在线交流的机会,能及时交流和解决问题。较原来的家访来说,老师可能一周才能去一两个学生家庭做家访,而通过网上平台,可以随时家访,随时和家长交流问题,这样既能避免往返的辛苦,也能提高家访的频度,更能提高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效率。
二、如何建设“网上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满意度
当然,家长对“网上家长学校”的期望还有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要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平台做到以上这些,学校怎么办?“网上家长学校”该如何建设?怎样才能提升家长对“网上家长学校”,甚至学校本身的满意程度呢?
(1)学校要认真地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切实了解家长对学校建设的“网上家长学校”这个互联网平台是否满意,可以通过发放家长问卷、开座谈会、上门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家长的使用心得,了解其对“网上家长学校”的要求和满意度,把建设和优化这个平台的意见汇总起来,确定家长满意的互动平台标准。
(2)学校要逐一对照家长的要求,了解家长对“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还有哪些方面不满意,找出网上平台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确定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这个平台。
(3)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落实家长不满意的地方,家长已基本满意的要争取做得更好。网络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平台的可操作性、信息的完善性、互动的及时性等都需要平台建设人员更深入地思考。
(4)要把家长满意的标准分解到“网上家长学校”的各个板块,各个板块要争取做家长满意的、最乐于访问的板块。学校每个学期要进行评比,调查家长的满意度,如果网上平台的每个板块、每个专题,甚至发布的每个信息都让家长满意了,“网上家长学校”也就成了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个学生家长满意了,我们推广的“网上家长学校”也就成了大家真正满意的互动平台,这样才能更加推动我们的教育向前发展。
小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家长会 篇5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我平时怎么做的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就像我女儿说的,我和她爸爸没有令人羡慕的事业,也没有高深的文化,但我们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呵护我们的女儿。我们有一个平安幸福的家庭,希望女儿健康成长、快乐长大!在学业上,我们帮不了她多少,我们就是努力做好女儿一切的后勤工作。
每天放学回家的头等大事,就是认真仔细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作业后我会为她准备一些她喜欢吃的小点心,核桃肉、火腿肠、南瓜饼、馄饨……想想作业后有美味的点心等着她,做作业的整个过程心情都是愉悦的,作业的质量也就高了。
每天作业后就是我们琦的运动时间了,以前在田径队的时候,作业后我们也要带她去体育馆操场上走走,没有田径队的任务,她爸爸就带她去操场跑跑圈,爬爬天梯,玩各种健身器材。酣畅淋漓一番后才回家看书睡觉。从去年11月份参加市运会后,离开了校田径队,我就帮她在体育馆的乒乓球俱乐部办了会员,从这以后琦有时间就天天晚上去打乒乓,什么不开心、烦恼的事儿都一骨碌抛在脑后,尽情地享受运动带给她的快乐。
每天晚上九点半是女儿关灯睡觉的时间,早上如果可以我就让她睡到七点才叫她起床,烧好早饭等她。早饭一般不让她到外面吃,我知道有的孩子在外面随便吃一点,有的甚至害怕迟到不吃早饭就去上学。假如孩子在没有吃好,睡足的情况下去上课学习,其学习的效率想想也知道!只有孩子吃好、睡足、身体锻炼好,才能快乐地学习!
我喜欢看到女儿快乐地玩耍。要想学习好,不能只拼时间,要讲究效率。不论是家里学习作业40分钟,还是学校里的40分钟的紧张听课,与学习有关的大脑皮质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班主任)如果长时间兴奋,这些细胞会吃不消,而消极怠工。所以学习时间长了,脑袋就不好使了。下了课,就应该马上放下书本、丢下作业,去阳台或走出教室望望远,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跳跳绳、踢踢毽子、对墙打打乒乓;在学校与同学谈谈聊聊,做做游戏。使紧张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充沛的精力迎接下一节课的到来。这样有张有弛,学习效率就高了。
每到节假日,我就会安排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由于条件的限制,还有我们琦超级晕车,我们出不了远门。但这没有停止我们走出家门的脚步。去杭州的西湖、太子湾、灵隐寺、六和塔、雷峰塔、岳飞庙、城隍庙……去新沙岛烧烤、看葵花、看油菜花,爬遍了富阳城区周围大大小小的山,鹳山、镬子山、森林公园、金家山、鹿山……光鹿山我们就爬了不下几十次。我们甚至还跟随富春论坛的大队人马去爬山。目的只有一个:让女儿放飞心情!
有时间我也会安排女儿看看电影,每周六晚上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是女儿必看的,咱不管它什么内容,有没有教育意义。只知道女儿看时是那么放松,那么开心,那么快乐,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女儿快乐,我也快乐!
闲暇时间我让女儿学织围巾、学做饭、学做蛋糕、缝纽扣等生活技能,让她在生活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当然在陪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遗憾的事,阅读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件。因为本人不喜欢阅读,要是哪天晚上睡不着觉,找本书来看就是很好的办法,没几分钟我就会有睡意了。为了今晚的家长会,我害怕了好几天,担心了好几天,甚至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挤出了这点简单的文字,可想而知阅读有多重要了。自从陈老师带领我们班后,在陈老师的培养下,女儿渐渐爱上了看书。可是偏偏女儿生了一双容易近视的眼睛,在女儿看书看了四、五十分钟味道正浓时,我就强迫她不让她看书。又想保护她眼睛,又想让她多多看书,好矛盾啊!正在纠结中,如果有哪位家长有什么好办法,希望能在这里慷慨解囊。
平时我喜欢上上网,看看人家的育儿经验,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规范都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就不同。咱就学习他们对孩子的用心,对孩子的不放弃、不抛弃。孩子是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就有责任陪着孩子健康成长,快乐长大!学他们在新浪网上开博,记录女儿生活的点滴。让女儿学着写博,天马行空任她写,不求她写得有多精彩,只要她愿意写,不惧怕写东西这就足够了。
家长会,我让家长们“抢”报名 篇6
【关键词】家长会;家长;交流
家长会,家校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家长参加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一是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发展前景;既然你选择了这个学校,你就要知道这所学校的发展目标,这是你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读书的理由。二是了解孩子所在的班级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三是了解孩子在这个班级中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作为班主任老师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每次家长会的目的都要有所侧重的,可以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学方法;可以针对家庭教育做以引导;可以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交流……一次家长会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定要让每次的家长会都目的明确。如何更好的把家长会开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说句心里话,我对这家长会真是又爱又恨啊。
这不学校又要开家长会了,这次还规定了形式,10名左右的家长和孩子一起以座谈的形式开展。听到这个,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个该怎么操作啊?学校这样安排从道理上来讲是对的,部分学生参与的家长会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全体家长一起参加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有实际效果,但关键是作为班主任,这些参加的对象该怎么来确定呢?根据我们的经验,平时越是所谓好学生的家长越是重视教育,集体家长会的时候越是听得认真。而要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首选对象肯定是那些孩子不咋样、急需要配合的家长。但是,如果我按这样的想法简单地在班里点几个名,让孩子通知爸爸妈妈来,无形中会让学生和家长觉得学校召开的肯定是差生家长会,这样一来,参与的家长一定会感到非常的被动,反感,但又无奈。带着这样的心情坐在教室里我想肯定也会是如坐针毡,不仅没什么效果,也不利于我们学校、不利于我们班主任今后开展工作。我思前想后,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既能让我请到想请的对象,又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呢。良久之后,我打开班级QQ群,开始敲起键盘来。
“下周一下午放学后召开本学期家长会,主题是‘扬长避短,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本次我们将采用和部分家长、孩子座谈的形式进行。有意向的家长可以开始报名啦!”
等了一分多钟,没有反应,再等了大约一分钟,还是没人声响。我开始着急了,怎么办呢,万一真没有家长主动报名,我不糗大发了。
正当焦急不安时,小衡妈妈接话了:“唐老师,怎么报名?现在跟你说可以吗,我下周一有空的。”小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他总是我行我素,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班里是出了名的,他妈妈能主动报名,正中我下怀。
于是,我马上回应:“就这样报,我知道了,感谢小衡妈妈支持!”
没想到刚说完,经常要求老师对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狠不下心的小李爸爸来了:“我也报一个!”孩子各方面都挺出色、自己也颇有教育经验的小孙妈妈、思宇妈妈也先后来了:“唐老师,算我一个!”“唐老师,我也来。”
我连竖了几个大拇指表情,并开始计起数来:“4个了啊!”“6个”“8个了”。不到8分钟,居然一下子报了10多个。
我见好就收说:“差不多了啊!名额没有了!以后还要开的啊!”
但这句话一点没有让激情高涨的家长们止步。有的说“这种抢报名的形式真不错!”有的说:“晕,我刚看见就满了啊!”还有的说:“刚看到消息,没赶上,可惜了(还加了一个着急的表情)”。我赶紧安慰他们说:“先为你们预留啊,下次就是你们啦!”
热闹的“抢报名”就这样结束了,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思考。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绝大多数的家长对能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还是相当期待的,关键是我们怎样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家长,怎样用我们的真诚去打动家长,怎样用我们的智慧去引导家长,让家长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心服口服,让家长能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加轻松而有效。
家长 篇7
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发现家长资源的巨大力量, 开设了家长进课堂课程。沈阳市珠江五校从2012年3月至今, 许多家长志愿者都参与到了珠江五校的课程建设中。近500位家长将“国粹书画”“民俗礼仪”“天体启蒙”“安全自护”“饮食营养”“车船模型”“民间技艺”等系列课程带到了珠五, 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拓展了学校的知识视野。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带给孩子们的是惊喜、是无法估量的价值。
一、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 沟通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家长进课堂”课程, 给了家长和孩子良好的、除了学习之外的沟通话题。有的家长表示, 自己的孩子平时不是特别愿意与家长谈学校的事, 但是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后, 孩子就兴奋地和爸爸妈妈讲述家长上课的内容, 由此引发的话题使父母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发生的事情都有所了解。
有的孩子回家后马上就给父母当小老师, 像模像样地教家长, 他们对家长进课堂上课内容记忆深刻, 语言表达的欲望更强烈, 也更乐于和家长沟通了。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心理, 在校的心情, 清楚孩子的想法, 这比什么都重要!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说:“感情教育能帮助孩子了解他们的感情是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为什么有这种感情更重要。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 他的内心就不会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二、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素养
1.开拓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 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使人集中注意力,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 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六年六班的《中华文化的勃兴》、六年一班的《甲骨文》、五年五班的《民族文化》、三年五班的《笠翁对韵》、三年一班《弟子规》、四年二班《二十四孝》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孩子, 表现出对国学的钟爱。家长反映孩子们对古典文学的诵读更流畅, 对国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也更喜欢中国文化, 有时还会用国学的内容给家长讲道理, 指正家长的不足。
三年十班《历史人物》、二年十一班《华容道》、六年四班的《古代服饰》、三年五班《赤壁之战》、二年七班《德育历史故事》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同学, 对历史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回家后比以前更愿意翻看历史方面的书籍, 同学之间常常讨论历史方面的话题, 甚至家长也惊叹于孩子对历史的深度了解。
2.促进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手、脑并用”的理论, 强调了手指的运动, 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现在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 而是成为能够全面发展的人。家长们精心选择课程, 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一年六班《圣诞创意手工》、五年四班《魔方世界》、二年四班《二维立体贺卡制作》、一年十八班《折纸技巧》、三年十三班《中华美食紫菜包饭》、五年十二班《有趣的物理现象》、四年四班《医学中草药》、二年九班《砂纸画》等班 级的课程, 充分锻炼了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与灵活性, 孩子们喜欢动手制作, 愿意参与班级的活动, 更喜欢上课, 他们都很期待每次的家长进课堂。特别是有延续性的课程内容, 能够坚持为孩子们深入讲解, 使孩子们懂得长久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
3.面对困难主动解决, 而不是回避。
家长在课堂上讲的课程, 特别是一些有意义的故事, 与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六年七班《学会宽容, 做快乐天使》、四年十五班《勤俭节约》、三年十二班《审美情趣培养》、六年十三班《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等课程, 使这些班级的学生, 更关心家长了, 孩子知道美是从内心发出, 不应该攀比外在美, 而且越来越心疼人。他们性格变得更开朗, 更乐于助人。孩子在心目中树立了学习榜样, 建立了学习目标, 变得有主见, 也更加明事理, 更乐于与人分享, 面对困难时是主动地解决, 而不是回避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 若脱离学校教育另搞一套, 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又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败俱伤。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 如果能相互支持, 形成合力, 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
4.充满好奇, 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很多家长并不重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有时随口乱答, 有时敷衍塞责, 对于一些所谓“奇奇怪怪”的问题不是置之不理, 就是斥责为“胡思乱想”;对孩子超高的要求和超负荷的作业, 侵占了孩子满足好奇和求知的机会和时间, 压抑了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甚至出现孩子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减退的现象。
“家长进课堂”课程内容都是非考试内容, 涉猎广泛, 五花八门, 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家长所讲授的是平时学校课程很少涉及到的内容, 学生对于新鲜的课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授课家长也非常乐于解答他们的提问。孩子得到了更专业、更认真的回答, 能够激发他们更多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他们的探索欲也随之增强, 回家后会查找更多相关的书籍探究未知的领域。德国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莱辛曾说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三、促进家长对自身要求的提高
在4000多份家长开放日的评价反馈单中, 全部家长都表示支持“家长进课堂”活动。多数的家长表示愿意到班级上课, 但不少家长还是有些顾虑, 担心自己的授课水平、担心与孩子们的沟通、担心自己没有专长。授课的家长都是经过严格考察, 并精心备课后才进入班级的, 这也是对家长自身素质的一次提高。当孩子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课程内容时, 有责任感的家长又会自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呢?
综上所述, “家长进课堂”活动给家长、孩子带来太多的好处, 在10个班级的调查问卷中, 家长谈到, 孩子在家长进课堂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 能够有一方面长久的兴趣与耐性, 更懂得坚持;很多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 善于问问题, 逻辑性加强了;懂规矩, 知礼仪, 更得体大方了;对各国文化、历史、地理更感兴趣了;责任心强了, 对自己的马虎、不注意细节的毛病有所认识并能努力去改正……
对于家长进课堂课程, 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从全校95个班级选择了10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家长和孩子都认真填写, 家长对此项课程非常支持。当然“家长进课堂”活动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我们发现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孩子, 与家长交流课程时的态度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与家长交流得更多, 但被调查的二年级的学生只是跟家长偶尔提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了解到, 这个班级主要讲述的是历史方面的内容,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这个主题似乎不太能够吸引他们。而其他年级的几个班级, 因讲课内容丰富, 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即使五、六年级的同学也能经常跟父母讲述。
家长 篇8
一、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的一次聚会, 平时难以如此集中, 许多统一的要求便可在会上说明。家长会不是成绩通报会, 也不是批斗会, 应该是一次交流对话、教育培训的大会。教育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根据班级情况来定, 比如第一次培训的主题是“孩子爱上手机阅读怎么办”, 第二次培训的主题是“怎样看待孩子的分数”, 第三次培训的内容是“家有考生, 父母该怎么做”, 等等。
实践证明, 家长非常欢迎这样的培训, 我们班小楠的爸爸说:“天大的事也没有孩子的事大,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是很少有会爱孩子的家长。”我做过问卷调查, 99%的家长非常支持老师在家长会上培训家庭教育的内容, 班上小王的妈妈常说:“我们天天忙着种菜,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一点不知, 原来只晓得给孩子钱, 经过老师的培训讲解, 我知道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非常感谢老师, 希望这样的培训经常开展。”
二、整合家长资源, 为班级发展服务
家长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 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他们可以无条件地坐到一起。教师可趁此机会整合家长资源, 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 为班级发展服务。比如, 我们班小张的妈妈在大理州戒毒所工作, 我们就请她来开“禁毒防艾”专题讲座;小李的父亲在弥渡县交警大队, 我就联系他来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小汪的妈妈在弥渡县疾控中心工作, 就请她为学生讲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
班主任可以把家长会的活动计划和要求发给家长, 争取家长的支持, 发挥家长的优势, 让家长能结合自身的工作能力来协助班主任办好家长会, 班主任要积极主动进行预约和商议。家长对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资源, 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的知识面也是有限的, 可家长在不同的岗位上, 知识面各不相同, 请他们参与到家长会活动中来, 能使家长会更充实。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长是非常愿意走进班级, 走上讲台, 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 家校的良性互动就从这里开始, 家长资源就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一片沃土, 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三、邀请任课教师与家长互动
家长会不单单是班主任和家长的见面会, 任课教师也不是旁观者, 班主任应提前邀请本班任课教师并协商发言主题, 任课教师可以站在学科角度来和家长互动交流。家长会上任课教师应该很忙, 忙着解答家长的咨询, 忙着和家长沟通交流。
任课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也能充分发挥家校互动的作用。一个班级要管理好, 需要形成教育合力, 任课教师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少。98%的家长都希望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找相应学科的老师谈谈, 他们都希望得到任课教师的关心和指点, 家长的支持理解与反馈建议对任课教师顺利开展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尝试组建在线家长会
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家长都感觉与老师交流不够, 老师也急切期盼与家长保持经常性沟通, 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数字化信息时代, 家长会也应该有新的形式, 有了班级QQ群、班级博客, 也可以尝试在线家长会, 组建班级家长QQ群、家长博客。在线家长会有效地解决了家长在时间上、地域上的困扰, 可以轻松在家、在外地与学校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更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班一位家长在家长QQ群上留言说:“网络的好处就是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可以沟通、交流, 我在上海打工, 有了家长QQ群, 恰好方便了我这样远在外地的家长, 在线家长会非常方便我们了解孩子的情况。”
家长 篇9
一、多元智能观———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天才”的父母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观察自然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即“多元智能” (简称MI) 。人类本是很完美的团队, 虽然人与人各有不同, 但每种人都与一定的职位、工作相适应, 缺一不可。因此, 家长应协助孩子根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能力, 而不是想当然地为孩子设计、规划本应属于孩子的人生。
传统的智力观是一种否定多数人、肯定少数人的智力观, 它将人才的定义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之内。而多元智能观肯定了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 让我们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多元智能观要求教师和家长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因为他们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科学的教育就应该是为具有不同发展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 给每个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 把因材施教变成真正的现实。
二、赏识教育观———帮助家长舒展孩子的心灵, 使其飞扬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历程中, 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 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赏识教育。健全孩子在父母教育下, 最后都能学会说话、走路, 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无非就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孩子“行”。
赏识教育始于周泓先生, 他成功地运用赏识和博大的父爱把女儿周婷婷从一个双耳失聪的孩子培养成第一个特殊的留外研究生。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 赏识教育是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 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 是充满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现代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 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它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要抱怨, 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它能唤醒“好孩子”。赏识教育观使家长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并把这种相信告诉他;赏识孩子是最好的, 也把这种赏识告诉他;鼓励孩子追求最成功的, 更要把这种鼓励告诉他。信任、赏识和鼓励就是奇迹。赏识教育让孩子们像飞舞的蝴蝶一样快乐地追逐知识。现代家长要学会赏识教育, 懂得不再指责孩子, 不再提醒孩子的失败, 不再训斥孩子“整天就知道玩, 学习一点也不踏实……”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 家长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要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三、实践+创新的人才观———唤醒孩子心中的巨人
社会在飞速发展, 时代在不断进步, 各行各业的人都以新的形象面对这个新的时代。现代家长更要与时俱进, 以新的教育观念面对新的时代, 以新的教育方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孩子。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 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根源、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 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中, 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 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 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除了创新, 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 不去实践, 只是夸夸其谈, 也毫无实际意义。家长之所以需要重视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就是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将创新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素质, 同时, 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 孩子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 只有亲自做了、体验了, 才会有新的感受, “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这个道理。所以说, 重视实践也是当代家庭教育的新使命。
家长 篇10
关键词:高考,焦虑情绪,心理咨询,家长陪读
一、一例家长考前焦虑个案概述
1.一般资料
求助者李某,女性,54岁,回族,公务员。近半年时间情绪不稳定,易急躁,胃口不好,睡眠较差。因孩子高考陪读出现情绪问题前来咨询。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纳差,失眠近三个月。
个人陈述:我最近三个月情绪都不太好,看到孩子学习这么紧张,有时候想让孩子放弃学习,不参加高考,免得孩子受苦受累。
我和丈夫都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现在都是公务员,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丈夫是家里三代单传。儿子现在上高三,性格比较内向,成绩在班里还可以,为了让他在高三专心备考,半年前我办理病休,专门陪读。
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个房子,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做饭,6点叫醒孩子,然后把他送到学校门口。我近3个月出现头疼、头晕的毛病,专门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曾经去当地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看过,医生给我开了些药,因为担心吃药有副作用,影响自己照顾孩子,一直没吃。现在勉强打起精神在给孩子洗衣做饭,觉得快要崩溃了。
3.咨询师观察
李某身高1.65左右,中等身材,穿着简朴,与其文化水平、职业的身份稍有不符,倒像一位历经苍伤的农村老大妈,面部表情痛苦,情绪偏低。在讲述过程中不时哭泣。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
4.病因分析
社会因素:一方面李某存在有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传统观念,在心理上对儿子存在过度关注现象,不能忍受孩子受苦。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在人才选拔中过度重视学历,高考一考定终身现实,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重视。
个人因素:李某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做事认真,追求完美。所以她希望儿子能考入一所好大学。
5.评估与诊断
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个角度进行评估。
(1)生理功能:头痛、失眠、乏力。
(2)心理功能:情绪低落、不停哭泣,性格内向,有自知力,主动求治。
(3)社会功能:与人交往主动性减弱,各方面兴趣明显减少,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儿子高考的现实刺激引起,持续时间近3个月,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象出现泛化。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6.咨询目标和方案
(1)咨询目标
帮助求助者改善负面情绪,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模式。
(2)咨询方案
使用宣泄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宣泄疗法也叫发泄疗法,是让病人把过去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所感受到的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缓解和消除来访者消极情绪的目的。
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难过痛苦等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要想改变情绪困扰,就不应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本疗法通过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来访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和消除。
7.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15年4月7日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摄入性谈话中使用了倾听、同理心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谈法;宣泄疗法。
过程:咨询开始阶段充分尊重来访者,通过其主诉和开放式提问收集资料;让来访者详细讲述了自己在陪同儿子备战高考期间的心理感受,儿子高考陪读期间心理压力大。由于其目前社交圈的狭隘和丈夫的不理解,内心苦闷无人倾诉,因此需要一个窗口将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发泄出来,与咨询师的交流能够宣泄其内心的负性情绪,通过哭泣等方式使其负性情绪得到释放,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咨询师对其现状表示理解。
来访者自我总结:咨询结束后来访者表示通过情绪宣泄,心里稍微变得轻松一些。
第二次咨询:2015年4月16日
目的:修正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情绪困扰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来访者表示通过上次的发泄,心情稍微变好,但仍旧会担心孩子的高考,睡眠差。
(2)让来访者陈述当年自己在高考前的体会并回忆自己在高考时的感受,让来访者知道孩子在高三期间学习紧张、成绩不稳定均属于正常现象;孩子在学习期间偶尔出现情绪波动也属于正常情绪反应。
(3)让来访者回忆当年自己备战高考时家人的言行举止和现在其他高考生家长的言行举止,并且对照自己,从而让来访者自己认识到这种担心的不必要性。
来访者自我总结:通过咨询师的引导,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在回忆过程中逐渐感觉到自己担心中的不准确的判断,也表示能够理解孩子考试成绩存在的波动,并对过去担心丈夫的安全感到不必要。
咨询师观察及分析:本次咨询,来访者相比上次咨询精神状态稍有好转,穿着整齐,表情基本自然;来访日期比原先计划日期稍微提前,愿意配合治疗,能够积极想象并对咨询师所提问题进行详细叙述,但在谈及孩子高考时仍会显得情绪稍微低落。
第三次咨询:2015年5月5日
目的:进一步修正其不合理信念、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引导其回归正常生活。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来访者表示前段时间心情有所好转;但是两天前孩子考试出现成绩较大波动后,自己过度担心,又出现了心情烦躁、睡眠差,尝试通过回忆咨询师所指出的“成绩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来安慰自己,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这种担心和焦虑。
(2)咨询师表示对于来访者的这种心理表示理解,然后举出几个咨询师接触的案例,同时引导来访者回忆自己身边的例子,让来访者认识到她所存在的情绪反应是每个高考家长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
(3)与来访者讨论陪读的意义是本次咨询重点,让来访者认识到放弃了自己工作而选择陪读的意义,以及这种选择的利弊,让她认识到虽然陪读能够照顾孩子,但这种陪读行为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双方情绪相互感染。建议来访者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高考。
(4)与来访者回顾一个多月以来的咨询过程,总结她所取得的进步和付出的努力,共同确立其今后的目标,告知其需要建立自我调整的能力。
来访者自我总结:通过本次咨询,能够感觉到陪读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影响,反而加重了自己和孩子双方的负担;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旧要照顾好孩子,但同时也会将精力分散一部分给自己,找回自己的兴趣爱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咨询师观察及分析:本次来访者来访日期比原先计划日期稍微延迟,表示前段时间情况良好。
8.咨询效果评估及反思
咨询效果评估:在高考结束,录取成绩出来之后,这位母亲来到咨询中心报喜,表示咨询结束之后曾还有过焦虑现象,但很快能运用咨询师教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自己已经完全回归到的正常的生活轨迹当中。咨询目标达到,本次咨询效果较为满意。
反思:这是一例典型的由于孩子高考导致家长考前焦虑的案例。由于当前社会人才选拔的方法和部分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环境,造成高考过程中家长甚至比孩子更要紧张焦虑的现状,所以“陪读”也成为了高考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二、造成家长考前焦虑的原因分析
造成家长考前焦虑的因素有很多,笔者主要分析了三种因素:
1.认知水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即大脑对外部刺激的信息加工过程。家长认知水平不同导致了对高考的看法不同。有的家长认为高考是一种人生经历,是孩子的财富,这类家长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高考;而有些家长则过于看重高考,把高考的失败看做人生的失败,变得敏感、紧张,这种固执刻板的认知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也会影响到家长自己的心态,导致焦虑不安。
2.人格特征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性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大五人格理论中,具有不同人格因素的家长面对高考存在不同的态度: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这三种因素得分较高的家长对孩子高考抱有一种乐观、信任、接受和支持的态度;而神经质纬度得分较高的家长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强烈,应对能力较差,面对高考,神经质的家长会倾向于出现更多心理压力和不安情绪,也更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应对方式
在面对外界不同刺激或焦虑时,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防御机制。有的家长会使用替代和升华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去接纳孩子高考期间自己出现的负面情绪;另一些家长则会表现出压抑、否认,即压制情绪,高考期间表现出无所适从、如临大敌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产生不良情绪,导致焦虑。
三、家长如何应对考前焦虑
1.科学评估,改变错误认知,调整不良心态
首先,家长要学会面对现实,相信和接纳现状,客观评价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
其次,家长要改变对高考的认知。家长要对原有的关于高考的想法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考十分重要,但学历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条件。只要努力参与,就不会遗憾。
2.通过交流、倾诉、转移注意,合理释放负面情绪
高考期间家长存在负性情绪是正常的,如果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会加重焦虑。家长可以通过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与其他家长交流来释放不良情绪;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将精力分散到其他方面来减轻焦虑情绪;当然,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驱散心中的乌云才会迎来晴朗。
3.培养兴趣爱好,找回生活节奏
家长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欣赏音乐、练习书画都是减轻焦虑的有效方法;同时要合理安排生活,做到定时起居、睡眠充足、劳逸结合,这样才能缓解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孩子的“支持系统”。
总之,高考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家长的心态影响着孩子,每位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欧阳,李阳.一例本科生就业焦虑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150—152.
[2]桑文华,秦新红,于雪竹,刘建从,杨老虎.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对高考学生家长焦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213—215.
[3]吴心灵.一例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案例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09(5):101—105.
[4]谢健,吴爱勤.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27—328.
[5]王铁梅,于秋波.合理情绪疗法及其应用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2):123—124.
家长开放日,家长须做“局内人” 篇11
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些幼教专业术语,如区域活动、晨间锻炼、角色游戏等。另外,由于家长的介入,孩子的表现可能与平时不一样,如畏缩不前、过度兴奋或哭闹等。家长可先想象一下,自己的孩子将是怎样的表现,并思考应对之策。
了解家长开放日活动目标和内容。在参与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如查询幼儿园网站、电话咨询相关教师;在参加某个具体活动时,家长应仔细聆听老师对活动内容和目标的介绍,用心阅读幼儿园发放的有关资料。
學会观察老师和孩子。家长一方面要观察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看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怎样创设利于孩子大胆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环境。比如,老师采取了何种方法引导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老师是怎样提问和回应孩子的,老师对违规的孩子和表现好的孩子是怎样批评和表扬的……从而向教师学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家长要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既要“纵向”地审视孩子,把过去孩子的表现以及家中的表现与现在的表现进行合理比较,又要“横向”地观察对比,看到孩子在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家长还要观察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比如,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否主动与同伴交往以及能否化解与同伴的冲突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与问题,并与幼儿园教育取得一致性,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计划。
适时适当介入活动。家长不应随意地介入到孩子活动之中,而应掌握介入孩子活动的恰当时机和方式。比如,在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在孩子实在无法解决难题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长在介入自己孩子活动之中时不要干扰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其他孩子的活动。
科学客观地评价孩子。家长应科学客观地评价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要把握好激励的尺度,讲究激励的艺术。比如,对个性倔强但有志气的孩子,可适当地采取激将法,促其更上一层楼;家长可适度放大孩子在活动中的优点而弱化其缺点,过多的指责和唠叨会使孩子丧失自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
家长的“焦虑” 篇12
倾诉内容:学生考试是现今生活中的大“课题”,几乎每一个家中有考生的家庭都会“全民皆兵”、“并肩作站”。眼看快考试了,我儿子却信心松懈、散漫如常,成绩也总是在中等水平上晃,老是提高不上去。我每次督促他,他都会显得很厌烦,让我少管,甚至会与我顶撞。现在我几乎夜夜做恶梦、脾气也很坏,与儿子冲突不断。希望专家能为我儿子想想办法。
专家意见:(分析人:心理咨询师胡静)
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并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威胁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这种情感体验就叫做“焦虑”。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人们在即将考试、登台演讲或表演、会见重要人物,都常有焦虑的体验。焦虑使人不快,常驱使人去避开引起人焦虑的事物,所以焦虑在心理学意义上是对人有保护意义的情绪。但无端的焦虑、过度的焦虑却被我们视为病态的行为。
一般我们说的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体主要是迎考的学生,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
可我们在这个案例中,焦虑的主体却变成了家长。这种状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并在近些年出现的频率有了渐增的趋势。
一种心理状况正越来越为专家所关注,这种特殊的心理障碍叫做“家长考试综合症”。
相关专家介绍,家长出现“心病”无非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二是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专家提醒说,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更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不仅与事无补,反而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和谐气氛,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情绪。
其实,要让学生心情轻松上考场,取得好成绩,必须先调整好家长的心态和做法。只有家长与考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心理地位的,而在关键时刻,家长先方寸大乱,行为失当,子女对家长的信心有所丧失,更会挫伤子女进取的锐气,更加放任自流,事与愿违。
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更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首先,家长要接受现实,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对比之下,总有高下,家长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适,不宜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其次,家长更应以主动的心态,以实际行动支持孩子的考试,比如帮忙搜集信息和资料等,不要给孩子以“隔岸观火”的感觉,在与孩子的共同努力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最后,适度的鼓励会激发孩子的信心,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
【家长】推荐阅读:
家长进课堂家长讲稿07-12
家长学校家长培训制度06-07
学校家长会家长心得07-18
家长会家长活动方案07-19
五年级家长会家长08-29
初中家长会家长评语09-09
家长会给家长的寄语05-27
家长对家长学校的意见06-02
家长会上家长简短发言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