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精选8篇)
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 篇1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高三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在高三期间,父母与孩子沟通,对于不少父母来讲,都是一道难题。但它又是一道不得不作好的难题。下面介绍几点方法和技巧,供家长们参考。
一、明白高三学生的忌讳
在高三期间,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忌讳:
优生忌讳过分的夸奖,为什么?因为考试本身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考场情绪、题目的难易程度、答题时的注意力,有无其他因素的干扰等等,都会影响孩子实力的发挥及应试的效果。当孩子考好了家长若给以过份的夸奖,孩子就会担心考败时家长的埋怨、指责和失望。因此家长夸奖得越起劲,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其中特别要避免因孩子考了好成绩而给以物质奖励或者种种方式的“庆功”。
中等生一般最忌讳考差了时家长的埋怨与责备。因为他们一般学习都比较吃力,而大多数都有努力争取上进的愿望,但学习不同于挑担子,力气付出越多,效果就立杆见影。如果家长过分的埋怨或责备,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或举动。
中下生,对于老师来讲,是一大难题;对家长来说,同样是很伤脑筋的事情。他们最大的忌讳是:“考试”、“成绩”、“高考”、“大学”等敏感性字眼。同时还忌讳家长当他的面夸奖成绩好的同学或同辈中“有出息”的孩子。
三类学生大多都一些共同的忌讳,忌讳家长和别的同学比成绩、比考分;忌讳家长对考分的过度关注和“好打听”;忌讳家长频繁的“校访”;忌讳家长在高三期间在生活上、起居上的特殊“关照”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孩子还有一些个性上的特殊忌讳,这就需要家长平时留心观察。
总之,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忌讳应该了如指掌。了解以后,在平时的接触和交谈中严格避免方为上策。如果时时撞击他们的忌讳,亲子之间不但无法正常沟通,反而会越来越抵触,甚至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二、以“平常心”看待应试、高考、升学
其实,这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尤其现在大家都养的是独生子女,这就更难。但不管有多么难,你却别无选择。因为,你望子成龙的心情越迫切,问题就越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演戏”,无论心里多么迫切,你必须“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来,而且还要尽量“演”得逼真,还要不露痕迹。
所谓“平常心”并不是要你对应试、高考、升学表现得非常冷淡,“过热”不行;“太冷”也同样不行。最好是“不即不离”,这就是“投其所好”,“顺水推舟”。不要主动去过问,当孩子自己谈到相关话题时巧妙应对。这是一种学问和技巧,要在实践中把细摸索。交谈中要认真“察言观色”,说话要十分审慎,这有点类似于“林黛渔进贾府”,“不可走错一步路,不可说错一句话。”为了孩子,你只能这样。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三、多在家里呆,割舍“心所爱” 节假日、星期天、孩子放学以后,家长最好都能够呆在家里。把和亲朋好友打牌、聊天等心之所爱暂时都要割舍,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也得放一放。呆在家里,别让孩子感觉你是因为他(她)才一改旧习而呆在家里的,你可以收拾房间、清理衣物、调理伙食等等,总之,要尽量找些事来遮掩,要显得非常自然,不要让孩子产生敏感。如果孩子问道:“妈,你怎么不出去玩了呢?”你只能说:“我是要出去的,只是这家里实在太乱了,也早该收拾一下了。”或者找点别的话来遮掩。你可不能够说:“我是想在家里多陪一陪你。”更不能说:“你都高三了,我哪有心思出去玩啊!”
家长多呆在家里,是为给孩子创造更多和家长接触、交谈、沟通的机会。绝不是在家里“陪读”,更不是“监督”。特别要忌讳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要老在孩子身边晃来晃去。
家长常在家里呆,孩子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要和你交谈。这就难免涉及到高考、升学等敏感性话题。如果孩子问你:“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怎么回答?你一般会安慰他:“不要紧,人生的出路又不止一条。”你或许会说:“明年再考。”这样说就显得太简单化了,不妨干脆说“凉拌”(“凉拌”本来是指一种菜肴的制作方法,四川人常用他来表现“答非所问”似的一种幽默)。如果孩子问道:“为什么年年都要搞这个鬼高考?”其实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对此你不妨说:“因为它是鬼高考,所以必须年年搞。”你切莫趁此大谈什么“人才选拔”,“教育制度”甚至什么“国情”等等。因为此时不是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总而言之,家长在和孩子交谈、沟通时,重点是让气氛显得和谐、轻松。切记两条原则:涉及严肃话题,你要显得“若无其事”;涉及敏感话题,你要表现得“不着边际”。
四、不妨”缺点当作优点看“
比如粗心大意本来就是人生的一大缺点,如果孩子因此而考试失误,并且已经表现出悔恨,你可千万不要火上加油,也无须用听来的“大道理”进行说教,什么“下次细心一点”,“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不妨说:“我过去也经常这样。”或者来点幽默:“这才像我生的孩子吗。”总之,要尽量避免套话、大话,少来点一本正经,多来点轻松和谐、幽默风趣,如果能够使孩子哑然一笑,你就是成功者。
不少学生喜欢把课本、作业本、文具乱丢乱放,如果是以往,你可以恰当地加以批评,而在这“非常时期”,此招绝对不行!你不妨在她不注意时给收拾一下,或者干脆不管它,甚至还可以“夸”他几句:“这就显得天然。”“乱也有乱的好处,只要自己知道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就行了。”或者说:“我的孩子的确聪明,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整理作业、课本这些琐事上面。”
五、巧用“投其所好”,“暗度陈仓”
如果孩子喜欢足球赛事、球星,你不妨多与他聊足球、球星;如果他迷恋歌星,大家不妨一起来谈谈歌星;如果他到了高三,仍然迷恋电子游戏,你不妨和他一起玩玩电子游戏。你若不会,怎么办?这就更好:你就虚心请教,把他当老师。如果玩的开心,你不妨说:“难怪你这么喜欢这玩艺儿,真好玩!要是能够靠它赚钱谋生该有多好!”如果你老是失败,你不妨发点感慨:“我怎么老是失败呢?”其实这就是在能够与孩子接触和交谈中“有心安顿无心人”。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如果孩子经常叫苦叫累,这也无妨!家长此时最好来个“顺水推舟”,不妨说:“你们的确很累。”或者说:“我们大家都常说:高三学生是天底下最累的。”或者说:“休息一下吧,别累坏了自己的身体。”甚至还可以说:“干脆这个星期天我们找个好玩的地方去放松放松,你看如何?”你可千万不能够说:“人生哪有不累的?”或者说:“难道我找钱养活你就不累!”你要明白:此时一切的“大道理”对他们都无济于事!要知道,在校学习他们已经12年了,同样的“大道理”他们听得还少吗?要能够有效果的话,早就见效了!
还有个最为棘手的问题是:高三学生却偏偏恋爱上了。其实完全不用大惊小怪。我教学30多年,感觉中学生讲“恋爱”已经明显是一种上升的趋势,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挞伐是绝对要整糟的!面对“恋爱”上了的学生,我一般是先给他们承诺:“为他们保密,绝对不会告诉家长。”并且一定兑现自己的诺言。因此,学生都愿意向我掏心里话。甚至把他们的“情书”也放心地给我看。但我并非是要促成他们的“恋爱”,而是首先要作到“知情”,否则,你再好的教育方式都将无济于事!
面对此事,家长该怎么办?“欲擒故纵”是最绝妙之法!夸他几句,怎么样?“你小子果然不错,比你娘老子能耐。”“他(她)到底怎么样,说说看,让娘老子给你参谋参谋。”孩子要真能够给你吐露,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下面的事不就好做多了。最糟糕的是他不愿向你吐露,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最为不良的后果。这就是“因势利导”。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就一棍子打死,把孩子想象得太糟糕。其实,他们在最初阶段,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往往是因为家长道听途说,把事情越整越糟。
与孩子相处和沟通,“投其所好”不是根本目的,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在“投其所好”的策略中达到“暗度陈仓”的目的。
六、不断摸索和总结
天底下没有真正能够打开一切锁的“万能钥匙”,任何成功的经验都要因人因事而异。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只能够给自己提供一种参考、启发。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中,面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摸索、总结。但有个前提:作为高三家长,务必应该把与孩子的沟通看作助考、助学的头等大事。这在某种意义上讲,远比你“痴心”的“关爱”还更加重要。希望能够引起高三家长的高度重视。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打造成功高三家长“十二式”
(刊登在《高校招生》杂志2012年10期)
当孩子进入高三,不管你拥有什么职务、处于什么阶层,你都有一个名称:高三家长!如果没做过高三家长的话,你就永远不会理解中国式教育体制下家长的煎熬。孩子进入高三,很多家长也就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了,总想着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个时候,其实孩子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时候,如果突然管得过多,孩子就会不适应,甚至造成负面影响。那此时此刻的我们该做点什么好呢?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标准,只要我们尽心了就好。下面是我做高三家长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与大家分享。
第一式:高三家长会:记得要按时参加
从孩子进入高三开始,家长会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内容也越来越重要,提醒高三家长在孩子高三期间要按时参加家长会,以此进一步关注学校和考试的政策变化、孩子的成绩变化和状态变化等。记好与孩子相关的信息,老师的电话,如果需要的话随时可以联系到老师,保持与老师的沟通渠道畅通。
第二式:关于高考的利害得失:做一次认真的谈话
当孩子走进高三,他们或多或少会对更加紧张和枯燥的学习、备考生活感到几丝担心和害怕,有的甚至还会对高三一年的整个学习备考有很多疑惑。这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有必要细心地帮助他们把高考的利害关系统筹、梳理一下,在这之后,再跟孩子做一次认真的谈话,以此扫除他们内心的各种忧虑和疑惑。
我当时是把孩子请到茶馆,拿着准备好的提纲,认真跟她谈的。首先,我告诉她高考对所有的高三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考验,若要考取好的大学必须要坚强面对这种考验;二是高考尽管非常重要,但绝对不是一考可以定终身的,现在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重要的是要学好一身本领;其次,高考是一次重要的“淬火”,在短短的时间内,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安排计划进度,还要学会淡定地面对起伏的成绩分数后自信地参加高考,发挥真实的水平……最后,重要的是经历这么一年,会发现自己不仅知识掌握了很多,心智也成熟了很多。在备考期这一年收获的东西,可能在将来都是有价值的。
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她知道高考虽然重要但没有必要孤注一掷。同时,我希望她看到高考这一年的准备和努力对未来的帮助,这样应该会淡化她对高三这一年各种成绩的斤斤计较。当孩子明白了这些道理,他们就应该会有一种更坦然和轻松的心态来接受高三了。
第三式:学会规划安排,统筹兼顾
高三一年2个学期包括各种模拟考试、毕业考试、成人仪式、自主选拔报考、志愿填报等,面对繁复的大小事情,我们最好做一个详细的时段表,把这些事情标注上去,以便孩子准备得更加充分。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另一方面,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高三感到很茫然,感觉很快高考了,还有那么多欠账,很多知识都不会……其实,经过过去两年的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很多基础知识了,只是因为对高考的畏惧而松动了自己对知识的把握量。这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抓牢自己已经理解的基础知识之上,重点就是专门研究那些过去学过但没有学好的地方。当明确这一点后,提醒孩子高三还有约300天,不用过早地因为紧张的情绪影响了备考的心情。再让孩子学会把需要重点突破的东西分解到整个时间段里面。这时候孩子一定会发现:时间并非那么紧张,备考并非那么难,关键是要懂得有针对性、阶段性地分解任务。我当时还对女儿说,为了拿到自己满意的分数,你现在这么小就要面对那么多激烈的竞争,做那么复杂的“项目管理”,还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这个过程很辛苦、很复杂,不过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能力也会快速提升,这些经历对将来的工作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女儿听了后,自信地笑了笑。或许,这样的笑容就是对家长最好的回报吧。
第四式:保证和谐的家庭气氛,保证亲子沟通通畅
高三这个阶段,涉及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事情需要协商、取舍、冷静、勇气,一旦有些事情没有及时处理好,会给备考的孩子带来很多压力和苦恼。所以,在这个时期保证和谐的家庭气氛,保证亲子沟通通畅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也许你们早已经和好了,但孩子的内心还没有平复。家长在家里还要适时鼓励孩子,但不要老是把“我相信你,你一定行”这些废话挂在嘴边。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在饭桌上和孩子开开玩笑,这也是减压的方法。
以“多听少说”的办法来保证亲子沟通渠道的通畅。交流前要“备课”,交流不要太频繁,交流中不要老是过问孩子的成绩,可以采取书面交流的形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也好。在高三期中、期末,我分别给孩子认真地写了信,感觉效果还可以。平时我发现了好的文章后,也希望孩子看到,我就复印或者打印下来放到她桌面,至于看不看、有无效果我就不管了。有一个周末,孩子去学校上自习,出门时,我便交给她一篇复印好的文章。晚上,孩子回来高兴地说:“爸爸,你今天给我的那篇文章非常好!以后您每周周末就给我准备这么一篇好文章吧”。我想孩子这样的“反馈”就是最好的效果吧。
第五式:改善家里环境,保证适宜的照明
照明环境好可以使孩子心情舒适。我们搬家几年了,房子里原来安装了很多灯,但有些不亮了,我便挨个拆开,最后跑几个灯具市场才将同类型的灯泡全部买齐,还有备份,这样就可以保证家里所有的照明灯具都可以正常工作了。但不提倡家长在这个时候在家做太大的改变,只做局部改善即可。最好不要在家里挂什么“高考倒计时牌”,更不要把其他人的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复印了贴在家里。这样会让孩子变得异常紧张,甚至还会让孩子情绪失控。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比什么都好。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第六式:帮助她整理书架
我曾经几次看到孩子为了找一本资料翻箱倒柜好半天还没有如愿,结果她一脸郁闷的样子。如果孩子翻了半天还找不到要看的东西,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心情。所以,我便开始了帮孩子整理书架的后勤工作,因为这样可以帮她节约出更多的备考时间。语数外政史地六科都有一个独立的格子,教材、卷子、笔记本等等资料也都分门别类地放着,其余暂时用不着的书籍全部先搬到书房大书柜存放。这个工作,可能过一个阶段就需要整理一次,我争取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东西为目的。我还买了一个低矮的书架放到客厅作为放置临时资料的“临时书架”。这里我主要放与高考相关的资讯,包括自主招生资料、志愿报考资料、证书资料、订阅的期刊报纸等。
第七式:订阅可能需要的报刊
我的孩子是文科生,为了拓宽她的视野,我会选择《参考消息》《北京青年报》《南风窗》《中国国家地理》等我们都感兴趣的报刊,把重要的和她感兴趣的内容都贴上一个提示便签,以便孩子可以定时翻阅,节省时间。当然,这些只能视情况而定,并不能定时定量,不然就会让孩子感觉枯燥。这里提醒家长们不要逼着孩子看一些家长认为好、老师认为好或者周围人认为好的资料,好的东西一定要先得到孩子的认可,只有认可后,他们才会乐意分享和学习。
《参考消息》每期有一版“双语天地”专版,中英文文章很好,所以我每期都会扯下来夹在一起给孩子看,她也很喜欢。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在高三复习紧张,就干涉孩子看那些所谓的“闲书”,其实里面的知识会对孩子提高写作能力、拓展阅读面等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度让孩子看看电视节目里对热点新闻的解读与分析。
第八式:准备丰富多样的文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具对高三孩子是很重要的。我几乎泡文具店成瘾了,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笔记本、便签、荧光笔、书档、(蓝色、黑色、红色的)笔、资料夹、资料袋……总之,只要她需要,就可以随手拿到合适的文具。到现在,她都上大学一年了,家里还有一些备用文具没有开封。
第九式:保证均衡的营养外,让孩子享受愉悦的生活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可以让孩子每天晚上泡泡脚、看看电视、翻翻闲书、吃点儿水果……特别是在冬天,孩子紧张地学习后,热水泡泡脚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这样不仅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还会促进睡眠,有什么比孩子睡一个好觉“实惠”的呢?这个时期,在保证均衡的营养外,父母最好关心多一点,唠叨少一点,倾听得多一点,说得少一点,笑声多一点,冷脸少一点。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跟我的夫人都尽量找好笑、好玩的事情跟孩子聊天,分散她对学习的注意力、减轻她的压力。
“用一份耐心成就一个梦想”
第十式:经常锻炼身体,缓解疲劳,增强记忆力
因为高三复习压力大、强度大,很多孩子身体容易疲劳,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心态和心情都不好,那么锻炼就是最好的缓解方法。有专家做过这样的试验:让50%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在教室里伏案小憩,而另一半学生则到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15分钟后,后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前者。体育锻炼适度出汗,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氧,能向大脑提供足够的氧气而提高记忆力。
压力增大时,其实孩子也有想通过锻炼宣泄压力的内在冲动,家长要积极鼓励与陪伴(如果需要的话)。当时我孩子所在的学校一直没有停体育课,每天从教室到操场就有一段距离必须跑步才能赶过去,学校就是通过这个办法逼着他们锻炼。高考也是拼体力的,没有好的身体,到最后就怕想熬夜也坚持不住了。
除了在学校的锻炼,我们还鼓励孩子尽量在晚上或者周末也适度锻炼到微微出汗。冬天的时候,白天时间短,孩子总是感觉锻炼浪费时间,室外也不太适宜锻炼,那在家里泡泡热水脚、做点小运动也不错。
第十一式:分析考试数据,为针对性复习与填报志愿提供科学支持
把整个高中阶段重要的考试成绩统计出来,做出变换图表。帮助孩子客观、量化地分析成绩,这样便于填报志愿时参考。所以客观、准确、科学地分析历史成绩与趋势很重要。就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家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起初她妈妈与她不同意报北大,我拿出准备详细的数据帮助她们分析,对孩子最后决定“裸分”冲击北大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还要把目标大学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排名位次变化等统计出来,便于分析可能的趋势,结合成绩趋势选择学校,才会不委屈孩子的分数。
其实,这个办法对孩子在高三备考中也有很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分析考试排名成绩,帮助孩子找出阶段性短板,以便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十二式:坦然地面对孩子起伏的成绩
不管每次的小考,还是一年以后的高考,家长要相信孩子都在全力以赴。在整个高三可能会有很多考试,不少考试都是要进行大排名,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与学生都难以保持淡定,排名一旦上去就开心,一旦下来就郁闷。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家长要明白,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考试都是阶段性的测试,成绩起伏只说明孩子对这些考查这些知识点掌握情况,考查的目的是为了使接下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而已。还有,平时考试的试题水平与高考题是不在一个水平的,这些考试考查的偶然性大一些,但真正的高考才是最大可能全面、客观、科学、系统地考查学生的整体能力,所以不必为高考前的月考、模考成绩而波动情绪。从我去年做的关于我们孩子的历次考试成绩分析图来看,基本的高考成绩与历史成绩的平均水平接近。
总之,作为高三的家长,即使你内心再焦虑也要表现得很“淡定”。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尽量做一些实际的、可以具体帮助孩子的事情,围绕“帮助孩子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帮助孩子愉悦心情、忘记学习”两大原则就可以了。尽管我们想做很多,也会做很多,最后也不一定有多大的用途,但只要做了,心里就会感觉踏实一些了,或许这就是每一个高三家长最大的享受。
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 篇2
首次相识, 打好基础
中国人的定势论告诉我:“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家长们的心情大都是一样的, 他们都很想借此了解孩子的新老师, 以便确信是否能真正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你。因此, 我历来非常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见面前必须精心准备和家长见面的内容:一是外在形象上, 小到服装色彩的搭配上都要妥当。二是隆重的欢迎仪式, 班主任助理、小组长、室长、席长相继至欢迎辞;展示老师的亲和力, 如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说话, 摸摸头, 握握手, 亲自为孩子介绍卫生间等, 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依恋你, 喜欢上你。三是和家长的聊天话题, 交流前, 要充分了解学生, 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 甚至可以间接了解家长的爱好等, 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 就可以掌握讲话的主动权, 又能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 使他产生仰慕之心。第一次见面, 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家长信服你;二是让家长愿意接近你。这样, 就让家长觉得你是个有工作能力、可信任、又很随和和细心的老师, 即便以后你工作中有少许闪失, 他们也会谅解你, 为以后与家长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理解中建立信任
当家长怒气冲冲而来时, 请你为他送上一杯降火的茶。当学生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在学校, 当学生不慎发生意外的时候, 作为老师一定要以父母的身份第一时间站出来, 赢得家长的理解。记得有一次, 我班有一位叫小昆的男生, 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 嘴唇划破了一道口子, 顿时鲜血直流, 我闻讯后, 一边和家长联系, 一边马上带孩子到县医院去缝针。我通过熟人找到了那里最好的五官科医生亲自手术, 当我握着孩子的手不停地安慰孩子时, 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孩子痛苦的表情, 和看到那手术针刺破孩子那嫩嫩的肌肤时让我心痛, 感觉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 让这么小的孩子受罪了自己真的不可原谅。手术过程中, 孩子的爸爸赶来了, 护士随口说道:“孩子的妈妈是不是晕血?叫她出去休息。”得知我是外语学校的老师时, 他们说:“外语学校的老师好负责啊。”手术结束时, 孩子的奶奶也赶来了, 只听他奶奶说:“谁把你撞的?破相了我找他算账!”言语之中显出了极大的不满。我耐心地跟他们解释, 并真诚地表示了我的歉意, 他们改变了态度, 由衷地对我说:“谢谢你啊, 孙老师!”孩子的爸爸反倒不停地安慰我说没事, 并坚持要先把我送回学校, 照顾其他学生。此时, 我知道我的行动已赢得了家长的信任。我就抓住契机, 坦率地将孩子喜欢在课间追逐奔跑的表现向家长反映, 并诚恳地请他也教育孩子增强安全意识, 善于保护自己。在孩子受伤期间, 我主动为孩子煮粥, 送去孩子爱吃的巧克力, 怕忘记孩子吃药的时间, 我专门在黑板一角写上提醒小昆吃药的话, 让接他的奶奶深受感动。即使后来孩子的嘴唇留下了疤痕, 他们也没一句怨言, 而且从此不再提转学的事情。 (因为当时他家经济条件并不算好, 多次准备转学)
在交流中讲究艺术
同样一件事情, 由于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其效果截然不同。
坚持“六要五不要”原则。当教师和家长交流时, 一要坦诚相待, 不要盛气凌人, 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 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二要实话实说, 不要“添油加醋”, 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 达到体罚的目的。三要一分为二, 不要以点概面。“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 不要以点概面。把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成一朵花, 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 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 毫无可爱之处, 会使家长对孩子丧失信心, 增加孩子的敌视情绪。四要留有余地, 不要把话说死。孩子们正在成长, 可塑性很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学会讲“只要……, 你的孩子就会……”。五要褒奖教师, 不要推卸责任。教师之间应该互相配合, 树立对方在家长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遇到麻烦时, 千万不要推卸责任。转嫁责任会使家长认为教师之间不团结, 师资力量差, 甚至想把孩子转走。六要“多报喜, 巧报忧”。当学生有进步时, 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 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联系, 而且在孩子面前表扬你、表扬孩子, 你也高兴、学生高兴、家长高兴, 何乐而不为呢?切记, 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 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讲究“进退”策略。当家长的意见与学校要求产生较大分歧而又难以协调时, 我采取“退一步”的策略, 通过不断地沟通使家长逐步转变态度。四年级时, 小林插到我班住读。第一次和家长交流就知道孩子有尿床的毛病。我特地叮嘱生活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千万不要让其他孩子知道这件事。每天晚上, 刘老师要多次喊他起床, 毕竟孩子小,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赖床, 喊不起来, 有时候刘老师也睡着了, 就导致孩子尿床了;有时孩子虽然起床了, 但懒得穿衣服, 这样一晚上折腾几次感冒了。当家长知道后, 对着我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你们老师也太没责任心了, 居然把我儿子整感冒了, 我交那么多钱得到的优质服务在哪儿?我要到领导那里去投诉你们。”此时我虽然可以说出许多理由, 但我并没有跟小林的父亲争辩。当照顾好孩子后, 我对小林的父亲说:“让我们共同想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吧!我也是爱小林的!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受伤害。”我宽容的态度, 也让小林的父亲消了气。事后我积极主动与小林的妈妈交流, 并告知孩子的妈妈这可能是一种病, 同时要进行药物治疗, 并将孩子的药放在我办公桌里, 主动承担了每天给孩子喝药的任务;然后拿出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棉尿片垫在孩子的床单下, 告诉刘老师换的时候一定要背着其他同学。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 小林的家长感动了, 并到处为我们做义务宣传。以真挚的爱和宽容的心, 退一步, 消除了家长的疑虑, 改变了家长的态度, 也进一步融洽了家校关系。
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是难免的, 在对待孩子之间冲突的问题上, 家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某些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家长, 我以爱为本, 采取“进一步”的策略, 不卑不亢, 首先在心理上震慑家长, 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有骨气、有办事魄力的教师。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家长交流应怎样正确对待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 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爱每一个孩子的, 包括她家的孩子。关键时刻的“进一步”既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又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
遵循“对症下药”规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因而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对症下药”, 巧妙接待不同类型家长。对于知识型的家长, 在虚心听取他们建议的同时, 要冷静地分析, 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 用诚恳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 以柔制钢, 以情服人。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 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 不能不说, 不要一次说得太多。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 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 千万别热血冲头正面交锋。碰到此类家长,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 积极倾听运用反馈, 然后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家长怎样与上高三的孩子有效沟通 篇3
——一位高三家长的感叹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有人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是难题。”的确,在我的咨询工作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感到双方沟通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高三的孩子,与父母发生冷战、冲突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高三孩子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应怎样与孩子沟通?有什么技巧和策略吗?让我们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展开一些探讨吧!
案例一:过于紧张的孩子
案例聚焦
小D,男,在来信中谈到“上了高三,一个个压力接踵而来:家人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众多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又无处发泄,每天我的脑袋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也经常失眠。有时我想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着比我更紧张更憔悴的妈妈时我无言以对,有时我能控制住自己,拖着疲惫的心继续努力,有时很难控制住自己,便会与家人发生冲突。”
原因分析
高三的学生往往顶着来自父母、老师、同龄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种焦虑不安许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缓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们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比他们更紧张、更焦虑。试想:在双方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冲突与不快就很容易发生,在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沟通策略
1. 父母的情绪要稳定。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的焦虑也会使孩子更焦虑,因此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父母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前提。
2. 体谅孩子,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和机会。当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可心疼地说:“累了吧,先放松一刻钟再写作业吧!”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
案例二:不想说话的孩子
案例聚焦
我在对一个家庭咨询时,一位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发生在她家庭中的一个片段:
小L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立刻迎过来。
爸爸:“ 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小L:“嗯……”
妈妈:“冰箱里有西瓜,快吃些降降温。” 小L:“嗯……”
爸爸:“是因为什么事不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小L:“嗯……”
妈妈:“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不说话?”
小L:“嗯……”
爸爸忍无可忍:“你变哑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副德性!”
“砰”小L将自己房间的门紧紧关上。
妈妈将房门打开:“爸妈怎么惹你了,你对爸妈怎么这种态度?”
小L:“没听见我用‘嗯’在回答吗?整天唠唠叨叨不嫌烦吗?”
妈妈:“就算小狗也会跟主人打招呼,哪像你回家和你说老半天也不讲一句。你把父母还放在眼里呀?”
小L:“嘴巴长在我脸上,管我要不要讲话。狗会打招呼,那你们养狗好了。”
爸爸:“ 爸妈辛苦供你念书,却还要受你的气,看你的脸色,这还有天理吗?”
小L:“我心里烦,烦得很。我懒得跟你们说这么多,反正你们也听不懂!”
妈妈:“你有委屈心里不舒服可以讲出来,以前你都会说,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小L:“我就是不想讲话,难道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吗?想帮我就不要一直问我、烦我!”
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境,遇到这种情形,父母生气、孩子也烦,双方都有怨气,又都感到委屈。那么遇到此类的情形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L和其父母内心深处的想法吧。
小L:“我当时没生什么病,只是有时情绪会很低落,不太想说话,没什么理由,只想安静一会。爸妈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多了,不是他们不好,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想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有时我特别想安静下来,自己享受一下孤独。”
妈妈:“面对你异常的沉默,爸妈真的很为你担心,很想帮忙却又不知该怎么做?想一个人静静,爸妈也不会勉强你说话,但你可以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知道你的这种心情。”
沟通策略
1. 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高三的学生,他们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
2. 不过多地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加以珍视。
3. 示意心疼。可用一个小纸条给孩子留言,也可以给孩子发条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之情。
案例三:成绩不稳定的孩子
案例聚焦
父亲介绍道:“女儿现在进入高三冲刺状态了,但是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忽上忽下。快高考了,我和她妈妈都很担心。女儿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初中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孩子学习也非常努力,但是,因为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稳定,不仅孩子焦急,我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女儿谈到:“上小学和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还都可以,读了高中以后就不大好了,有时候听别人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就比不过男生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很想学好的,也很努力,但总也学不好。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了,而我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真是急死了。最近还经常失眠,有时上课也没有精神。”
原因分析
通过交谈,发现这位女生原来在一所普通初中就读,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上学,所以高中的成绩、排名和小学及初中的成绩、排名是无法相比的。但父母与孩子本人总将现在的成绩、排名和过去进行简单的相比,结果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同时这位女生“要考出好成绩”的动机过强,在此动机过强的情况下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沟通策略
1. 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切忌急躁焦虑。
2. 接受孩子的现状,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3. 每当孩子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四:高三的儿子恋爱了
案例聚焦
一个母亲焦急万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的儿子在高三,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昨天他洗澡时我听到他手机有接受短信的声音就随便打开看看,发现是一个女孩发的,并且写道:‘睡了吗?忙完了所有的功课,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想你……’再往前翻一翻,还有一些类似的内容。我当时一下子就晕了!老师您说,我今天怎么找儿子谈?我怎样面对儿子?怎样不让这个女孩来打扰儿子?”
原因分析
忙碌不堪的高三学生却偏偏恋爱上了,这是许多家长认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其实完全不用大惊小怪。十七八岁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近几年,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阻拦,往往会越弄越糟,并且这位家长谈到的情况,其儿子并没有真正的“恋爱”,只是女孩对其儿子产生的好感。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就一棍子打死,把孩子想象得太糟糕。其实,他们在最初阶段,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沟通策略
面对此事,家长该怎么办?如果儿子是比较平静的,完全可以不提此事,也不必找儿子谈话,可做进一步观察。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儿子有些升温,此时“欲擒故纵”是最好的方法。夸他几句怎么样?“你小子果然不错,比你好妈有能耐。”“她到底怎么样,说说看,让老妈给你参谋参谋。”孩子要真能向你吐露心声,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案例五:不想让家长督促的孩子
案例聚焦
一位高三的学生谈到“在家我和父母常吵架,而且父母在教育我的问题上分歧很大,我真不知该听谁的。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可父母总是唠叨不休。进入高三,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大,我希望自己能抓紧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努力拼搏,争取考上重点大学。可父母一督促,我就感到烦躁不安,无心学习;如果他们不说我,我反倒能安下心来自觉学习。我并不想跟父母作对,可每每事到临头就管不住自己,过后又很后悔。”
原因分析
高三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更加强烈,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自身,希望独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沟通策略
1.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达成共识。如果父母的观点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2. 做旁观者。一位高考家长感言:“我对待上高中的儿子,基本上是旁观者,儿子回来给我唠叨学校的事情,考好考不好,他高兴或者难过,我也和儿子一起高兴或者难过,然后问儿子下一步怎么办,听听他的想法罢了,路得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但是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大事的取舍方面,我发表我的意见,供儿子参考。”
3. 做顾问。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要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
对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几点建议
1.“听”。注意倾听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由于高三学生的压力大,有时回家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如“我累死了,高三这日子没法过了!”“某某老师太变态了,布置那么多的作业!”等等。此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理论,因为有时候单单倾听就够了。孩子有的叙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当他有机会毫无保留地把负面的东西一吐为快之后,他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归。而你并不需要做什么,他已经有力量去面对原先可能难以面对的问题。
2.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时孩子实在不愿与父母交流,那父母就可以把不想或不能直接向孩子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孩子静下心来就会听家长讲话了。
3. 在家不要只谈学习,考完别一直追问成绩。
4.多鼓励,别用“尖子生”的表现来刺激孩子。
5. 大考前,不必全家进入“战斗”状态,过分的关心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6.最好别让孩子听到以下几句话:
(1)加油吧!这是你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一定要考好。
(2) 假如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3)别忘了你说的话,成功就在眼前。
(4)你的模拟考试每每优秀,大家等你上清华北大啊!
(5)这是你一生的转折点,你一定要把握!
(6)某某能考上北大,我就不信你比人家差。
(7)咱们家里穷,爸妈为了你上大学即便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这一次一定要争气!
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技巧 篇4
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心境,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出现了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时,如上网成瘾、抽烟等,父母首先要冷静处理,不要气昏了头。
要以体贴、谅解的语气鼓励孩子说出原因或心中感觉,巧妙地使用沉默与倾听,领略孩子谈话的要点或弦外之音。
由于父母的态度诚恳及友善,孩子会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情感,通过聆听、对话的方式,父母逐渐引导孩子重新思考问题的核心,共同摸索一个解决的办法,孩子知道父母尊重他、愿意接受他,了解他和帮助他,当然孩子也就会听父母的话,改正不良毛病。
2、要达到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很关键。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
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还会阻断亲子间的沟通。
父母只有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爱和温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达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蛮的方式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反敢。
打孩子是愚蠢的行为,最终只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打出一个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别人。
二是打出一个窝囊废,他见了谁都害怕。
这是家长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所以还是要与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
3、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无年龄、无性别、无职位、无地位之分。
与孩子交朋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对他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完美无缺的标准,高出孩子实际年龄的尺度来要求孩子。
否则,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惧怕的心理,甚至是存有戒心,那么他就会敬而远之,不可能向父母袒露胸怀的。
父母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忧愁,也才不会压抑和膨胀。
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朋友感觉,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父母给孩子的爱才能永远不衰竭,成为孩子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灵的永久归属。
《中学生心理》杂志一篇文章中写到,94,5%的网瘾青少年对父母产生敌意,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在收治641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临床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其家庭因素的影响为主要的。
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
94,5%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 篇5
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子女教育必须遇到的问题,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这直接关系到子女教育的效果;那有没有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呢?那就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通过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我们可以轻易的知道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哪些沟通的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好,现在我们开始通过简单的案例来学习家长怎么与孩子沟通。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一: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子女教育网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二: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子女教育网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家长与孩子沟通案例三: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子女教育网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篇6
沟通是什么?智新超越教育认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思想是否达成一致,感情是否通畅呢?下面来看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智新超越教育想问父母,听到孩子说话时„„你真的有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孩子说完吧!这就是“聆听的艺术”。
1.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听话不要只听一半,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讲完。
2.不要过于主观,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孩子所说的话上头。
3、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倾听,尊重孩子的讲话。
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 篇7
心理学原理:亲子关系缘何紧张
凭心而论, 作为父母主观上大都关心、重视子女教育, 都希望家庭能成为子女健康成长的强力推手。但是, 综观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父母的主观愿望与其客观效果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负差, 突出的表现就是亲子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内在原因, 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父母的“主观子女”与“现实子女”之间的偏差。不在少数的父母习惯于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子女, 当突然发现眼前的子女 (即“现实子女”) 跟自己意识里的子女 (即“主观子女”) 存在着莫大反差时, 便乱了方寸, 这一乱必然要出错, 一门心思想把“现实子女”变回那个“主观子女”, 必然要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若处理不当, 还会使家庭教育陷入僵局。
二是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所引起的心理偏差。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水平较高,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却与之极不相称。这种失调极易使子女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下生发出不尽的烦恼。许多父母希望子女品学兼优, 而采取的方法不是刺激 (如物质奖励) , 就是压抑 (如苛责打骂) ;许多父母期望自己的价值观能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和实现, 而又乏术可施, 就只好强加于子女, 根本不考虑子女的感受。这往往成为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冲突的根源。
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欠缺甚至是稀缺。大多数孩子都希望甚至渴望能跟父母真诚交流。遗憾的是, 这种交流在大多数家庭里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许多父母只是不断对子女提出要求, “给你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你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 除了学习, 还是学习。”研究表明, 妨碍亲子交流的家教类型主要有四种, 即制止封锁型、穷追猛打型、反复唠叨型和无理阻挠型。实则远不止于此, 时下的许多父母整天忙于生计、工作或事业, 严重漠视孩子的存在, 却口口声声说这都是为了孩子。
四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心理“代沟”。由于社会变革加剧, 在时间感受与价值取向上, 两代人之间的主观反应不尽相同。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谓的“代沟”差异, 它在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站在子女的立场上来审视, 他们以为在价值取向上, 祖辈的感受是着眼于过去的, 父辈的考量是立足于现实的, 自己的选择才是面向未来的。这几条曲线有交点, 但很难完全重合。这极易促成家庭教育中亲子之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每个时代的话语系统都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对此排斥是没有用的, 那只能被排斥于时代之外。
那么, 在化解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引发的亲子矛盾时, 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协调策略呢?
协调策略:如何化解亲子矛盾
一、教师要当好称职的“清道夫”, 成为“大禹式”的治水能手
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行为问题, 有些就是由家长的不信任所致或与此相关, 教师在施教时要注意甄别, 若能提早发现问题, 就可以及时对症下药, 以收药到病除之功。
现在摆在教师面前的这桩“公案”, 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起。家长、学生原本是一条连成一体的河———“信任之河”, 河里流淌着的本应是清澈的“信任之水”, 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 触落了“不信任之闸”, 隔断了“信任之水”;或者由于家长的漫不经心, 丢下了“不信任之石”, 淤塞了“信任之河”。这道“闸门”落下容易, 再升起来难, 这块“石头”丢下容易, 想清除掉难。而要实现“信任之河”畅通, 让“信任之水”重新流淌, 就必须升起这道“不信任之闸”, 清除这块“不信任之石”。这是个重建“互信”的过程, 如果没有外界协助, 单凭家长或学生之力是难以完成的, 这个“清道夫”的角色, 由教师扮演再合适不过了。
化解亲子矛盾, 一方面是教师分内的事, 是其职责所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所在的有利位置。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时候, 父母磨破嘴皮子也不见得顶用;而老师 (特别是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 的一句话就轻而易举解决了问题。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里面首要的是责任心, 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其次是专业能力, 教师要掌握教育原理, 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由盲目走向自觉, 努力成为一名“大禹式”的治水能手或大匠。
要化解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引起的亲子矛盾, 前提是家长、学生要有沟通的意愿, 若有一方拒绝, 实现起来都是困难的, 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动用更多的智慧。且不说这场亲子之间冲突的起因是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起, 单从责任与道义来讲,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化解工作, 而不让教师为难, 不让教师的努力付之东流。
二、教师要帮助家长充分认识:信任对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信任是一种期待。以信育信, 才能建立起互信。作为家长, 你不信任孩子, 又怎能让孩子自信、信他呢?这里有三个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定能助家长开窍。
一是“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期望定律”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
它源于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 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尊美丽的少女像, 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予她。他祈求女神赐予他如这尊雕像般优雅、美丽的妻子, 女神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 成全了他。故事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 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学生雅格布通过课堂实验所证实, 它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的情感和观念, 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 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时, 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 接受你的影响, 进而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 你期望什么, 你就会得到什么, 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 而是你期待的。作为家长, 你既然希望孩子优秀、诚实、懂事, 你为什么不相信他能够优秀、诚实、懂事呢?有的家长, 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事情, 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有的家长偷拆孩子的信件, 偷看孩子的日记;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跟踪……长此以往, 你的孩子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几成定局。
二是“破窗效应”。
这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来的, 后经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实验证实, 他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已经破损的东西更容易遭到破坏。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 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失败、困惑的时候, 再碰到消极的心态, 哪怕是一点点, 也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试想, 一个已经在学业上受挫的孩子, 再遇到家长的苛责、谩骂, 他会怎么样?他还会有自信吗?他还会信任他人吗?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的孩子难道还少吗?又是谁之过?
三是“三明治效应”。
树有皮, 人有脸, 人都是有自尊的, 谁愿意整天挨别人的数落?孩子不愿意, 家长也不愿意。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么说, 自己的孩子就说不得了?”可以说, 这也是做家长的本分, 关键要看怎么说。相信大家都吃过“三明治”, 简单地说, 就是一种夹心面包, 由于味美可口, 许多人尤其是孩子特别爱吃。正是受其启发, 人们把它纳入批评心理学:如果人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 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 那么受到批评的人, 会在愉悦、诚恳的心态下接受批评, 从而“让批评变得更可口”。家长们知道这个道理,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就不能再疾风暴雨、劈头盖脸了, 在方式与方法上就要讲究一些了。这样的批评, 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还能通过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许多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海伦·凯勒的背后还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安妮·沙莉文, 正是这位老师帮助她的学生成就了不朽的人生。在中国也有一位“海伦·凯勒式”的女孩, 她叫周婷婷, 一岁半时因药物中毒而双耳失聪, 可她不但学会了说话, 还成为中国第一位双耳失聪的少年大学生、以优异成绩修完了博士学位, 在她的背后同样也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她的父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 他根据教育女儿的心得和实际经验, 概括出“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 “六大原则”即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个学会。这第一个原则就是“信任孩子———学会自豪, 学会崇拜”,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 足见其重要性了。赏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潜能, 前者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方可激发出来。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 而在孩子表现出缺点时, 家长往往会失望。殊不知, 孩子此时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经验告诉我们: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 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的话, 这一切皆归于零。怎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信任他的人呢?秘诀就是“学会自豪, 学会崇拜”, 这两个学会是对父母来说的。父母要学会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就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他, 作父母的也要真情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为他而自豪!为孩子自豪就是给予孩子力量, 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父母还要学会崇拜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生命, 是最美的花朵, 也是最好的孩子;同时相信并期待着他一定能够成为最好的自我。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建立起这样的认知:自己要具备值得家长信任的理由
作为未成年学生, 要懂得: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人有善根、理性, 人有伦理、道德。父母要像父母的样子, 子女要像子女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尽到父母的本分, 做子女的要尽到子女的本分, 即所谓父道、子道, 各安其道, 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循着各自的轨道运转, 这样才会有秩序, 才不会乱套。
作为未成年学生, 要懂得:中国世俗社会是特别重孝道的社会, 孝被视为人之本、德之先, 古来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毫不过分地说, 正是孝奠定了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石。蒙学读物《弟子规》上讲:“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敬听父母的教诲、顺承父母的责罚, 不使父母为自己忧虑心伤、不让父母因自己蒙羞受侮, 是为人子之本分;同样管教子女, 也是父母的本分, “养不教, 父之过”, 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放纵, 那才叫真正的失职呢, 这样的父母是不够格的。
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小技巧 篇8
技巧一: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骨干教师王老师因病休假,园领导安排我接手她的班。班上的家长对年轻的我很是不信任,其中刘奕小朋友的妈妈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对我总会流露出一种充满怀疑的目光;她送孩子接孩子时从不主动跟我说话;当我跟她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她也总是冷冰冰的……为此我觉得很郁闷。
一天放学,小朋友们都被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刘奕一个人了。我看到刘奕里面的衣服没有塞到裤子里,就说:“快过来,老师帮你把衣服塞塞好。”就在我把刘奕搂在怀里帮他塞衣服的时候,刘奕的妈妈来了。我帮刘奕把衣服塞好,拍拍他的头说:“快,妈妈来了,跟妈妈回家吧。”刘奕妈妈看了看我,对我说“洪老师,再见!”
从那天起,我慢慢感觉到了刘奕妈妈对我的变化,她对我的工作总是很配合。当我发现刘奕的小缺点跟她商讨对策的时候,她也表现得非常支持,我跟她的沟通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
心得体会:作为老师,我们都关爱着班上的孩子,但很多老师只是在默默地关爱。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妨把自己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让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和真心,从而为我们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技巧二: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
一天园长找到我,说我们班顺宇小朋友的爷爷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向她反映:孩子在园吃副餐时吃的是香蕉皮。这件事情在同来送孩子的家长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无中生有”,但家长既然这样说,那一定事出有因,于是我在班上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实习老师在发副餐时,将多出来的一根香蕉作为奖品分给了两个表现好的孩子。顺宇因为没有得到香蕉,就拿着香蕉皮对实习老师说“香蕉皮也好吃的吧!”就这样误会便造成了。
后来我还了解到,原来顺宇的爷爷第一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想了解这件事,碰巧那天我的手机没电关机了。爷爷打了几遍电话都没打通,结果越想越气,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入园时,他就找到园长反映了这件事。事情了解清楚后,我及时向顺宇爷爷做了解释。
心得体会: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我的手机一直开着的话,顺宇爷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联系到我,或许这一切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从那以后,我的手机总是正常开通,确保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省去了沟通上的很多麻烦。
技巧三: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锐锐小朋友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交流很正常,但他非常抗拒跟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说话,就连外公外婆要想跟他说话也很困难。而且上了幼儿园以后,他也从不跟老师交流。通过学习我得知,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缄默症”。
然而对于普通的农村家长来说,“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罢了,而要他们带孩子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方面的治疗更是不可能。
怎样跟他们进行沟通呢?我动起了脑筋。最初我没有向家长透露任何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事情,只是每个星期向他们推荐了一本育儿杂志。一个月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含有“选择性缄默症”文章的杂志。锐锐妈妈在拿到杂志的第二天就跟我进行了深谈。我借机说出了一些想法,并对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要求他们多带锐锐到邻居家串门,多让锐锐独立跟周围的孩子们玩,要求锐锐爸爸多陪陪锐锐等等,锐锐家长对我的提议欣然接受。
【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推荐阅读: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09-14
浅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09-09
与家长沟通礼仪技巧12-03
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08-13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11-10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和心得05-31
年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08-30
与家长的沟通07-19
有效与家长沟通07-09
如何与家长沟通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