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共10篇)
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 篇1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首先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平时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看看他近一段时期内有什么变化(包括说话做事,有没有比较心烦的表现,情绪上有没有波动)。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苦恼与要求,其次是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在人格上要平等,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您不是父亲,不是母亲,您就是孩子的朋友,再次,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进入小学尤其高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成人感、独立性和自尊心,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希望得到尊重。当家长理解并尊重他们时,就能打开他的心扉。有的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再是善于捕捉交谈契机,1、孩子取得成绩时。每个人都有荣誉心,爱面子,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提出新的要求,巧妙指出其“美中不足”,孩子不但乐于接受,而且会以实际行动向新的目标迈进。比如孩子这次考试物理考55分,您告诉孩子你努力了,你进步了,下次朝着一个什么目标发展(70分),2、孩子遇到挫折时,孩子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家长马上给予必要安慰,使孩子懂得:失败只是一次人生经历,失败并不可拍,可怕是失败后的沉沦。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千万不要盲目责怪,“火上加油”。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了,考试前自己预计能进前50名,结果考了100多名,有的孩子会心灰意冷,觉得没有前途了,这是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您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是题难了,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还是自己粗心大意了。
3、孩子做错了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违纪受到学校处分,孩子自己很后悔、痛苦。这时最需要家长的谅解,家长不要一味进行批评,机智的“诱导”、指出其错误,分析原因,剖析其危害,点名其教训。真诚的关怀和亲切的教诲最容易触动孩子稚嫩、无助的心灵。
4、孩子感情受到伤害时,如孩子与最好的朋友发生矛盾,孩子很委屈、痛苦、愤怒,这时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怀爱护,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有没有孩子自己错误的地方,不但能增进感情,而且让孩子感到你可亲、可敬、可信。
5、当家庭遇到困难时有的家长遇到困难时只知道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多少苦处孩子并不知道,比如家里没钱了,孩子又想买衣服,有的家长又恨了狠心也给孩子买了,但孩子却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困难。
实践证明,家长如能善于捕捉交谈契机,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等家长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长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长用拳头管教孩子。各位家长应当争做一个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长,千万不要做三等家长。家是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家是备考征程中的减压仓;家是成长历程中的避风港。
感谢您的指导,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别忘了,常过来看看!
顺和镇将蜂窝小学
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 篇2
心理学原理:亲子关系缘何紧张
凭心而论, 作为父母主观上大都关心、重视子女教育, 都希望家庭能成为子女健康成长的强力推手。但是, 综观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父母的主观愿望与其客观效果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负差, 突出的表现就是亲子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内在原因, 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偏差,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父母的“主观子女”与“现实子女”之间的偏差。不在少数的父母习惯于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子女, 当突然发现眼前的子女 (即“现实子女”) 跟自己意识里的子女 (即“主观子女”) 存在着莫大反差时, 便乱了方寸, 这一乱必然要出错, 一门心思想把“现实子女”变回那个“主观子女”, 必然要导致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若处理不当, 还会使家庭教育陷入僵局。
二是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素质失调所引起的心理偏差。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水平较高, 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却与之极不相称。这种失调极易使子女在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环境下生发出不尽的烦恼。许多父母希望子女品学兼优, 而采取的方法不是刺激 (如物质奖励) , 就是压抑 (如苛责打骂) ;许多父母期望自己的价值观能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和实现, 而又乏术可施, 就只好强加于子女, 根本不考虑子女的感受。这往往成为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冲突的根源。
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欠缺甚至是稀缺。大多数孩子都希望甚至渴望能跟父母真诚交流。遗憾的是, 这种交流在大多数家庭里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许多父母只是不断对子女提出要求, “给你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你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 除了学习, 还是学习。”研究表明, 妨碍亲子交流的家教类型主要有四种, 即制止封锁型、穷追猛打型、反复唠叨型和无理阻挠型。实则远不止于此, 时下的许多父母整天忙于生计、工作或事业, 严重漠视孩子的存在, 却口口声声说这都是为了孩子。
四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心理“代沟”。由于社会变革加剧, 在时间感受与价值取向上, 两代人之间的主观反应不尽相同。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谓的“代沟”差异, 它在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站在子女的立场上来审视, 他们以为在价值取向上, 祖辈的感受是着眼于过去的, 父辈的考量是立足于现实的, 自己的选择才是面向未来的。这几条曲线有交点, 但很难完全重合。这极易促成家庭教育中亲子之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每个时代的话语系统都要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对此排斥是没有用的, 那只能被排斥于时代之外。
那么, 在化解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引发的亲子矛盾时, 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协调策略呢?
协调策略:如何化解亲子矛盾
一、教师要当好称职的“清道夫”, 成为“大禹式”的治水能手
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行为问题, 有些就是由家长的不信任所致或与此相关, 教师在施教时要注意甄别, 若能提早发现问题, 就可以及时对症下药, 以收药到病除之功。
现在摆在教师面前的这桩“公案”, 由家长不信任孩子所起。家长、学生原本是一条连成一体的河———“信任之河”, 河里流淌着的本应是清澈的“信任之水”, 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 触落了“不信任之闸”, 隔断了“信任之水”;或者由于家长的漫不经心, 丢下了“不信任之石”, 淤塞了“信任之河”。这道“闸门”落下容易, 再升起来难, 这块“石头”丢下容易, 想清除掉难。而要实现“信任之河”畅通, 让“信任之水”重新流淌, 就必须升起这道“不信任之闸”, 清除这块“不信任之石”。这是个重建“互信”的过程, 如果没有外界协助, 单凭家长或学生之力是难以完成的, 这个“清道夫”的角色, 由教师扮演再合适不过了。
化解亲子矛盾, 一方面是教师分内的事, 是其职责所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所在的有利位置。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时候, 父母磨破嘴皮子也不见得顶用;而老师 (特别是学生尊敬与喜爱的老师) 的一句话就轻而易举解决了问题。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这里面首要的是责任心, 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其次是专业能力, 教师要掌握教育原理, 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由盲目走向自觉, 努力成为一名“大禹式”的治水能手或大匠。
要化解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引起的亲子矛盾, 前提是家长、学生要有沟通的意愿, 若有一方拒绝, 实现起来都是困难的, 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动用更多的智慧。且不说这场亲子之间冲突的起因是由家长对孩子不信任所起, 单从责任与道义来讲, 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化解工作, 而不让教师为难, 不让教师的努力付之东流。
二、教师要帮助家长充分认识:信任对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信任是一种期待。以信育信, 才能建立起互信。作为家长, 你不信任孩子, 又怎能让孩子自信、信他呢?这里有三个与之相关的心理学效应, 定能助家长开窍。
一是“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期望定律”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
它源于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 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尊美丽的少女像, 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予她。他祈求女神赐予他如这尊雕像般优雅、美丽的妻子, 女神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 成全了他。故事所揭示的心理学原理, 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学生雅格布通过课堂实验所证实, 它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人的情感和观念, 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 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时, 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 接受你的影响, 进而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 你期望什么, 你就会得到什么, 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 而是你期待的。作为家长, 你既然希望孩子优秀、诚实、懂事, 你为什么不相信他能够优秀、诚实、懂事呢?有的家长, 对于学校、老师布置的事情, 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打电话核实;有的家长偷拆孩子的信件, 偷看孩子的日记;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跟踪……长此以往, 你的孩子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几成定局。
二是“破窗效应”。
这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来的, 后经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实验证实, 他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已经破损的东西更容易遭到破坏。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 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挫折、失败、困惑的时候, 再碰到消极的心态, 哪怕是一点点, 也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试想, 一个已经在学业上受挫的孩子, 再遇到家长的苛责、谩骂, 他会怎么样?他还会有自信吗?他还会信任他人吗?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的孩子难道还少吗?又是谁之过?
三是“三明治效应”。
树有皮, 人有脸, 人都是有自尊的, 谁愿意整天挨别人的数落?孩子不愿意, 家长也不愿意。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么说, 自己的孩子就说不得了?”可以说, 这也是做家长的本分, 关键要看怎么说。相信大家都吃过“三明治”, 简单地说, 就是一种夹心面包, 由于味美可口, 许多人尤其是孩子特别爱吃。正是受其启发, 人们把它纳入批评心理学:如果人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 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 那么受到批评的人, 会在愉悦、诚恳的心态下接受批评, 从而“让批评变得更可口”。家长们知道这个道理,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 就不能再疾风暴雨、劈头盖脸了, 在方式与方法上就要讲究一些了。这样的批评, 不但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还能通过批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许多家长都给孩子买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海伦·凯勒的背后还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安妮·沙莉文, 正是这位老师帮助她的学生成就了不朽的人生。在中国也有一位“海伦·凯勒式”的女孩, 她叫周婷婷, 一岁半时因药物中毒而双耳失聪, 可她不但学会了说话, 还成为中国第一位双耳失聪的少年大学生、以优异成绩修完了博士学位, 在她的背后同样也站着一位伟大的教师———她的父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 他根据教育女儿的心得和实际经验, 概括出“赏识教育”的“六大原则”和“十二个学会”, “六大原则”即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每个原则下面提出两个学会。这第一个原则就是“信任孩子———学会自豪, 学会崇拜”,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 足见其重要性了。赏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潜能, 前者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方可激发出来。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做到, 而在孩子表现出缺点时, 家长往往会失望。殊不知, 孩子此时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经验告诉我们: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 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的话, 这一切皆归于零。怎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信任他的人呢?秘诀就是“学会自豪, 学会崇拜”, 这两个学会是对父母来说的。父母要学会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就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他, 作父母的也要真情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为他而自豪!为孩子自豪就是给予孩子力量, 孩子在父母的自豪中会变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父母还要学会崇拜自己的孩子, 因为他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生命, 是最美的花朵, 也是最好的孩子;同时相信并期待着他一定能够成为最好的自我。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结, 建立起这样的认知:自己要具备值得家长信任的理由
作为未成年学生, 要懂得: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人有善根、理性, 人有伦理、道德。父母要像父母的样子, 子女要像子女的样子;做父母的要尽到父母的本分, 做子女的要尽到子女的本分, 即所谓父道、子道, 各安其道, 就像日月星辰一样循着各自的轨道运转, 这样才会有秩序, 才不会乱套。
作为未成年学生, 要懂得:中国世俗社会是特别重孝道的社会, 孝被视为人之本、德之先, 古来就有“百善孝为先”之说, 毫不过分地说, 正是孝奠定了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石。蒙学读物《弟子规》上讲:“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敬听父母的教诲、顺承父母的责罚, 不使父母为自己忧虑心伤、不让父母因自己蒙羞受侮, 是为人子之本分;同样管教子女, 也是父母的本分, “养不教, 父之过”, 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放纵, 那才叫真正的失职呢, 这样的父母是不够格的。
家长怎样与上高三的孩子有效沟通 篇3
——一位高三家长的感叹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有人说:“与人沟通是永恒的主题,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是难题。”的确,在我的咨询工作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感到双方沟通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高三的孩子,与父母发生冷战、冲突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高三孩子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作为高三孩子的家长应怎样与孩子沟通?有什么技巧和策略吗?让我们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展开一些探讨吧!
案例一:过于紧张的孩子
案例聚焦
小D,男,在来信中谈到“上了高三,一个个压力接踵而来:家人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同学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众多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又无处发泄,每天我的脑袋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因此也经常失眠。有时我想放松自己,可是每天回家望着比我更紧张更憔悴的妈妈时我无言以对,有时我能控制住自己,拖着疲惫的心继续努力,有时很难控制住自己,便会与家人发生冲突。”
原因分析
高三的学生往往顶着来自父母、老师、同龄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种焦虑不安许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缓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们回到家里,看到父母比他们更紧张、更焦虑。试想:在双方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冲突与不快就很容易发生,在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沟通策略
1. 父母的情绪要稳定。父母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父母的焦虑也会使孩子更焦虑,因此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父母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前提。
2. 体谅孩子,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和机会。当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可心疼地说:“累了吧,先放松一刻钟再写作业吧!”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
案例二:不想说话的孩子
案例聚焦
我在对一个家庭咨询时,一位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发生在她家庭中的一个片段:
小L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立刻迎过来。
爸爸:“ 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
小L:“嗯……”
妈妈:“冰箱里有西瓜,快吃些降降温。” 小L:“嗯……”
爸爸:“是因为什么事不高兴啊,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小L:“嗯……”
妈妈:“是哪里不舒服吗?怎么不说话?”
小L:“嗯……”
爸爸忍无可忍:“你变哑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副德性!”
“砰”小L将自己房间的门紧紧关上。
妈妈将房门打开:“爸妈怎么惹你了,你对爸妈怎么这种态度?”
小L:“没听见我用‘嗯’在回答吗?整天唠唠叨叨不嫌烦吗?”
妈妈:“就算小狗也会跟主人打招呼,哪像你回家和你说老半天也不讲一句。你把父母还放在眼里呀?”
小L:“嘴巴长在我脸上,管我要不要讲话。狗会打招呼,那你们养狗好了。”
爸爸:“ 爸妈辛苦供你念书,却还要受你的气,看你的脸色,这还有天理吗?”
小L:“我心里烦,烦得很。我懒得跟你们说这么多,反正你们也听不懂!”
妈妈:“你有委屈心里不舒服可以讲出来,以前你都会说,现在怎么变成这样?”
小L:“我就是不想讲话,难道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吗?想帮我就不要一直问我、烦我!”
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境,遇到这种情形,父母生气、孩子也烦,双方都有怨气,又都感到委屈。那么遇到此类的情形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L和其父母内心深处的想法吧。
小L:“我当时没生什么病,只是有时情绪会很低落,不太想说话,没什么理由,只想安静一会。爸妈对我的照顾已经够多了,不是他们不好,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想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有时我特别想安静下来,自己享受一下孤独。”
妈妈:“面对你异常的沉默,爸妈真的很为你担心,很想帮忙却又不知该怎么做?想一个人静静,爸妈也不会勉强你说话,但你可以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知道你的这种心情。”
沟通策略
1. 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高三的学生,他们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
2. 不过多地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加以珍视。
3. 示意心疼。可用一个小纸条给孩子留言,也可以给孩子发条信息,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心疼之情。
案例三:成绩不稳定的孩子
案例聚焦
父亲介绍道:“女儿现在进入高三冲刺状态了,但是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忽上忽下。快高考了,我和她妈妈都很担心。女儿以前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初中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后,孩子学习也非常努力,但是,因为最近几次考试成绩不稳定,不仅孩子焦急,我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
女儿谈到:“上小学和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还都可以,读了高中以后就不大好了,有时候听别人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就比不过男生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很想学好的,也很努力,但总也学不好。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了,而我的成绩总上不去,我真是急死了。最近还经常失眠,有时上课也没有精神。”
原因分析
通过交谈,发现这位女生原来在一所普通初中就读,现在在一所重点高中上学,所以高中的成绩、排名和小学及初中的成绩、排名是无法相比的。但父母与孩子本人总将现在的成绩、排名和过去进行简单的相比,结果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同时这位女生“要考出好成绩”的动机过强,在此动机过强的情况下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沟通策略
1. 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切忌急躁焦虑。
2. 接受孩子的现状,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3. 每当孩子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四:高三的儿子恋爱了
案例聚焦
一个母亲焦急万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我的儿子在高三,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昨天他洗澡时我听到他手机有接受短信的声音就随便打开看看,发现是一个女孩发的,并且写道:‘睡了吗?忙完了所有的功课,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想你……’再往前翻一翻,还有一些类似的内容。我当时一下子就晕了!老师您说,我今天怎么找儿子谈?我怎样面对儿子?怎样不让这个女孩来打扰儿子?”
原因分析
忙碌不堪的高三学生却偏偏恋爱上了,这是许多家长认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其实完全不用大惊小怪。十七八岁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近几年,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如果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大加阻拦,往往会越弄越糟,并且这位家长谈到的情况,其儿子并没有真正的“恋爱”,只是女孩对其儿子产生的好感。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不明不白”就一棍子打死,把孩子想象得太糟糕。其实,他们在最初阶段,只是一种朦胧的意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沟通策略
面对此事,家长该怎么办?如果儿子是比较平静的,完全可以不提此事,也不必找儿子谈话,可做进一步观察。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儿子有些升温,此时“欲擒故纵”是最好的方法。夸他几句怎么样?“你小子果然不错,比你好妈有能耐。”“她到底怎么样,说说看,让老妈给你参谋参谋。”孩子要真能向你吐露心声,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案例五:不想让家长督促的孩子
案例聚焦
一位高三的学生谈到“在家我和父母常吵架,而且父母在教育我的问题上分歧很大,我真不知该听谁的。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可父母总是唠叨不休。进入高三,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大,我希望自己能抓紧这一年的宝贵时光,努力拼搏,争取考上重点大学。可父母一督促,我就感到烦躁不安,无心学习;如果他们不说我,我反倒能安下心来自觉学习。我并不想跟父母作对,可每每事到临头就管不住自己,过后又很后悔。”
原因分析
高三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更加强烈,他们敏感地意识到自身,希望独立行事,而有些父母在家庭中总习惯以权威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这就必然会有冲突。
沟通策略
1.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达成共识。如果父母的观点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2. 做旁观者。一位高考家长感言:“我对待上高中的儿子,基本上是旁观者,儿子回来给我唠叨学校的事情,考好考不好,他高兴或者难过,我也和儿子一起高兴或者难过,然后问儿子下一步怎么办,听听他的想法罢了,路得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但是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大事的取舍方面,我发表我的意见,供儿子参考。”
3. 做顾问。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要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
对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几点建议
1.“听”。注意倾听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由于高三学生的压力大,有时回家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如“我累死了,高三这日子没法过了!”“某某老师太变态了,布置那么多的作业!”等等。此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理论,因为有时候单单倾听就够了。孩子有的叙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当他有机会毫无保留地把负面的东西一吐为快之后,他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归。而你并不需要做什么,他已经有力量去面对原先可能难以面对的问题。
2.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有时孩子实在不愿与父母交流,那父母就可以把不想或不能直接向孩子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孩子静下心来就会听家长讲话了。
3. 在家不要只谈学习,考完别一直追问成绩。
4.多鼓励,别用“尖子生”的表现来刺激孩子。
5. 大考前,不必全家进入“战斗”状态,过分的关心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6.最好别让孩子听到以下几句话:
(1)加油吧!这是你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一定要考好。
(2) 假如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3)别忘了你说的话,成功就在眼前。
(4)你的模拟考试每每优秀,大家等你上清华北大啊!
(5)这是你一生的转折点,你一定要把握!
(6)某某能考上北大,我就不信你比人家差。
(7)咱们家里穷,爸妈为了你上大学即便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这一次一定要争气!
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1 篇4
初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和孩子沟通交流十大方法
1、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高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或高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初升高。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5
1.家长不了解、不理解孩子
我举两个例子:如果孩子想去生态园,家长却带孩子去广场,孩子玩得不开心,家长却说:“我带你去玩,你却顿着脸,真难伺候,我就应的吗?”孩子在校学习已经很累了,回到家放松一下,家长却说:“就明白玩。”孩子正在辩解,家长却插话道:“谁不累?我每一天要工作,你看看×××,多努力……”有时候,家长难以准确理解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不明白孩子想要什么,而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已经做得很好,至于亲子关系不和谐,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错误,有时还振振有词,所以孩子怎样能和家长沟通顺畅?
2.家长孩子沟通少,错怪孩子
孩子有时出于善意会做一些“家长认为不合理”事情,想给予家长一些温暖,而家长却不领情,不明白孩子做这些事的初衷就严厉批评。周星驰小时候家穷,他的妈妈不舍得吃鸡腿。有一天,周星驰故意把鸡腿掉到了地上,因为这样妈妈心疼,才会吃鸡腿,但却遭到了妈妈的`毒打。孩子这样被误解,就像社会中的“扶不扶”一样,好心扶了老人,却被讹诈,孩子会十分失落和难受。如果这时家长又不及时和孩子沟通,孩子可能会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3.抓得太紧,不会放手
孩子就像家长手中的一只蚂蚁,如果非要用力握紧拳头,从不给他留出自由的成长空间,蚂蚁便会奋力反抗。“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父母的脑子里依旧存在,打骂孩子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与逆反心理。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4.我都是对的,不讲理
由于时代原因,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的精神与物质需求上是截然不同的,已经构成了代沟。有一些家长的思想并没有进步,还用十年前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当有冲突发生的时候,由于观念的不同,常常会直接否定孩子的意见。难道家长必须是对的吗,难道孩子就必须是错的吗?应对冲突,我认为更就应摒弃家长是就高高在上这样的观念,俯下身子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沟通来解决问题。
5.照搬方法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不同的,有些家长从网上学习到一些方法,便会死搬硬套到孩子身上,就认为学霸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常常忽略孩子的实际状况。为什么中国不学习欧美强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贴合中国国情,才能发展,才能救中国。再举个例子,有的孩子适合晚上背书,而家长非要让孩子早上背书,学习怎样会有效率呢?所以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不尊重孩子,出尔反尔
当孩子和家长说话时,家长是否打断过孩子?当家长生气时,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出气筒?当家长答应好孩子一件事,孩子做到了,家长觉得到当时许下的诺言太草率时,家长是不是想方设法地应付,甚至偷梁换柱。
7.激将法
激将法用的次数不能过多。当孩子没考好时,家长在一旁说我以后不指望你养活了;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家长在一旁说你就这样了。家长都是恨铁不成钢,想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但孩子往往会厌烦这些话。激将法对爱耍聪明但有些懒惰的孩子管用,因为人最害怕的是自己的价值被否定,但大多数孩子缺乏的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并不是不努力,但家长的一句话就能把孩子定性为:就是你不努力,你学习不好,你以后就在家呆着吧,你就是社会败类。
8.家长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来说是“真理的象征”,是“正确的代名词”,对孩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一向闯红灯,无可置疑,孩子也会闯红灯;家长一向充满正能量,雷厉风行,那孩子也会用心乐观,做事讲求效率。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篇6
第二,与孩子在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情感要占95%;
第三,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氛围和条件;
第四,要学会穿别人鞋之前脱下自己的鞋,即放弃固有的成见,让孩子充分表达想法,做到多听少说;
第五,要注意角色的转换,在时不要把工作的情绪强加给学生。
尊重是最好的药方
除了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外,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意识。老师首先要充电,补充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其次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戴帽子,因为这会制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7
一、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家庭状况,尊重家长。
接手个班级,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还要尽快了解学生的家庭构成情况。了解其祖辈、父辈的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文化层次,家庭成员的喜好和习惯。因为只有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们才可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做到心中有底,该说什么话,该怎样说话。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在家长心中留下好印象,又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比如说,在我班的一个学生———张娜,在开学的一个星期就表现特别差,令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头痛,我决定与其家长沟通,并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我首先就找她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搞清楚了她父母均无固定职业,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对她的期望值较高,她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然后我通过电话很客气地与其母亲沟通,告诉她孩子在校表现较好,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与她见一次面,并商量怎样引导孩子认真学习,她很高兴地就答应了。当然我们的谈话很成功,有些自卑的母亲觉得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答应今后经常到学校来看看孩子的情况。正因为我先前了解了学生的家庭,因此注意在谈话时尊重与理解,使家长感到我是真正爱她的孩子的,使她乐于亲近班主任,从而与老师一起有效解决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真诚沟通,以诚相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子女怎么样,他们每个人都心里有数,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都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既不能太抬举学生,也不能太过贬低学生,否则家长就会认为老师虚伪或无慧眼,从而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各位家长都是有社会阅历的人,他们的处事比我们这些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要老道得多。因而,以诚相待,讲出我们对他们儿女的真正关心与担忧,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只有让家长明白我们的真诚关爱,才能赢得他们的充分尊重,从而乐意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赢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像我班的李金晶,她妈妈就是一位老师,当我和她沟通时,我发现她特别能说,而且她的观点一个接一个,很有些道理,我觉得自己简直就要无话可说了,但在她说完后,我很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及看问题的两面性,我巧妙地从她的观点中跳出来,表达了我的意思,从而缓和她们母女的紧张的关系,赢得了她们的共同信任。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讲求艺术,巧妙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对于学生,我们绝不能吝啬我们的爱,因为学生是我们获得成功感受的沃土,离开了对学生的爱的班主任,是永远不能成功的。但我们更要明白,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爱才更有生机,我们的爱才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可,社会的尊重。
我们现在面对的都是六七十人的班级,因此家长的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对待家长们。
对于有教育经验的家长要主动向他们请教教育子女的好方法,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做我们的益友,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得心应手,增加我们的智慧。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我们首先要顺应他们的感受,对学生要表扬够,然后谈其缺点与不足,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明白教育子女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孩子总要长大,要面对社会的风风雨雨,从而使他们支持我们的教育。
对于放任不管的家长,我们更要小心对待,不要让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防线再垮,而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还是有前途的,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对于蛮横的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要有充分的耐心,面对他们的指责,我们可以静听,体现我们的宽容大度,并且明确地告诉他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讲道理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和平、友善与尊重来解决他们子女的问题,老师不是完人,肯定有处理不当的事,希望与他真诚沟通,商量出更好的教育方法,不屈不挠,让他自惭形秽,从而树立我们老师的形象。
电梯事故:应多给孩子三条命 篇8
在北京西单一家商城中,一名9岁孩子被电梯夺去了幼小的生命。他在独自乘坐上行的自动扶梯时,将头探出电梯外,被卡在了五、六层扶梯的夹角中。北京市质监局的人士告诉媒体,事故调查组初步认定,事件与扶梯质量没有关系。事故电梯的防碰板在高度和安装上,也都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
无论从“电梯的乘坐者是一个没有紧随监护人的未成年人”来看,还是从“在一部符合国标的电梯上发生了死亡事故”来看,都摆明了一个事实——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安全教育,已然出了比电梯更为严重的问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缺失,才是杀害孩子的真正凶手。
早在去年7月,北京地铁4号线就发生了上行扶梯的突然倒转,并导致了踩踏的伤亡事件。之后,电梯事故一直在上海、深圳、青岛等多个城市频发。
针对自动扶梯,夹角处的“三角区”始终被视作危险区域。2011年修订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将发生在“三角区”的碰撞,列为一项必须重视的重大危险;对它做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安装保护板。不过,新国标得到今年7月31日才可全面实施,针对的是自动扶梯的安装和生产。至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梯,是否要进行相应的改造,新国标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15年前的旧版,仍是现行的标准。在新旧标准的过渡期,关乎人命的隐患显然被保留了下来。
毫无疑问,“安全”一词被流于文字与条款了,在心理和行为的选择上,更多时候是“侥幸”占了上风。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儿子小的时候,专门为他编写了一本安全教材,教给了儿子100种防范危险的方法。这是一位父亲送给儿子的100条命,是家长给予孩子的爱,但同时也折射了学校与社会在对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普及上是多么无能。
遗憾的是,不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像“童话大王”一样,送给孩子那么多的安全技能。因为有太多的家长,自己就对安全常识一片茫然。
试问一下自己:在入住一个酒店时,会不会首先去寻找安全出口、消防设施?有没有关注过身边的安全指示牌?是不是知道身边最近的紧急避难所在哪儿?在等待交通灯的时候,会不会一直坚持到黄灯熄灭?在乘坐电梯时,是不是知道扔出的一件小垃圾——哪怕是吃完零食吐出的一个核、或是没有系紧的鞋带,都可能引发一场停运的事故,而并不仅是涉及社会公德?……
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教育,理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必修课;修习着这门功课的人,同时还承担着“反哺”社会的义务,要在生活、工作中将“安全”应用与渗透到社会之中。
如同惯例一般,每一次安全事故之后,各地都会掀起一波针对同类设备的隐患大排查;一些专家也建言修改标准、加强管理。但是,如果对隐患的排查不能常规化、定期进行;如果标准制定之后,不能主动地修订;如果安全上的觉醒,要靠生命的伤亡来激发,那么,这是社会教育亏欠了它的成员一条生命。
对于学校教育,是到了把“安全知识和技能”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的时候了。让孩子平安地长大成人,远比逼着孩子考出一个奥数的高分重要太多。而且这一门课还应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只有家长具备了安全知识,才能呵护好孩子。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赠给孩子的生命。
在西单的电梯事故之后,有网友自行设计了可以安装在扶梯上,保障安全的滚筒。质监方面的人士也称,在新旧国标过渡期之后,北京所有的自动扶梯将按新国标来改装。
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 篇9
管教孩子,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沟通,讲究秩序和制定规则,让孩子在父母的正常约束中健康发展。否则,没有效果还好,如果激起孩子逆反,或者反效果,就真是得不偿失了。所以,了解孩子很重要。
一、了解孩子的主要方式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了解孩子吗?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可能很多父母会说,了解。
天天和孩子相处,生活,怎么会不了解呢?
这话没错,但有意思的是,当孩子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最了解。我们知道宝宝何时该吃奶了,何时该拉臭臭了,甚至吃了多少,喝了多少,我们都了如之掌。而当有一点点意外发生,比如吃多了,或者排便习惯改变了,我们都能马上觉察到。
而当孩子慢慢长大,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上了初中,甚至高中„„一直到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难了解了。这其中的困惑在于,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却不是孩子心里真正表现出的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而我们父母虽然与之朝夕相处,但了解的只是他们的习惯和行为,而对于孩子内心里的东西,你又知道什么呢? 你知道他看过什么书?以及他完后会想了什么吗? 你知道他接触过什么人,以及相互带来的影响吗? 甚至,当父母炒了菜,你会在意这是否适合他的口味吗?还是只是依据习惯来判断? 很多很多„„
你是否与孩子交流沟通过?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沟通是了解孩子的主要方式。沟通,也是我们人与人,夫妻之间互相了解的主要方式。说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却因工作的压力,情绪的多变,和日复一日的机械化生活而忽略了。如果你常常与孩子沟通,那你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了解孩子,我能管住孩子,他在我的监护内,可能你还会说,我喜欢他这个样子,或者我为拥有他自豪。
刚才提到了监护一词,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监护是父母的责任。
当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父母的期望很难与孩子的表现相持平。所以,很多父母会试着要求或做出改变,但这一切的基础,你,要了解孩子!
否则,你累,孩子累,徒劳无功,孩子开始逆反,生活开始走样。所以,要常常与孩子沟通。
二、与孩子沟通要明白的问题
我经常碰到很多妈妈说,孩子上初中后,不让管了,自己把门一关,根本不让张张嘴,否则就给脸色看。一脸的无奈与伤心。
其实,生活并不是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发展,只是孩子们长大了,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喜欢别人打扰,只喜欢自己一个人享受。而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心里总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天空,安详而静谧,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所以,尊重孩子的这个感觉吧,不要去打扰他们。或许,孩子们已经知道你要说什么,或许他只是想静一静,或许他现在并不需要父母的劝慰,甚至爱与拥抱。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我们无法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
一个有良好亲子关系的父母,尊重和有耐心有父母,总会有办法与孩子沟通,而且尽量做到,谈话里有轻松和快乐,也有笑声与泪水。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无论何时,孩子永远在他们心里。现在返回来,继续说孩子在青春期以前会怎样?
这里我跟大家谈管教孩子的艺术主要针对于初中前,即孩子青春期前,小学里的这一阶段。
孩子在青春期前,大家记住,他们还是小孩子,碰到什么事,比如困难或者害怕的东西,甚至老师们的批评,不管男孩女孩,会很喜欢哭鼻子的。不用太在意,特别是男孩子,有的父母会认为,这样太女孩子气了,动不动就哭鼻子,简直让人抓狂!
可是,当他一旦进入青春期,你会为这个想法后悔,那时候不但不会哭鼻子,还有可能把你气的要命!
男孩子永远是男孩子,他们身体里的男性荷尔蒙是与生俱来,天生的,不容改变。身为父母尊重男孩的成长规律吧,不要嘲笑,不要讽刺,不要挖苦,不要粗暴,只要让他明白,他是男孩!男孩终究会长大的。既然在未长大前,那与孩子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这个时候,很少逆反,很少对抗,只有调皮,玩闹,不懂事,和注意力有时候总不那么集中。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十分钟左右,十分钟以后,开始调皮,不听讲,所以,老师们会常常换一些方式,或者做一些花样来重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但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自控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想要小孩子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如果做不到,就生气或者惩罚,那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说白了,这样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缺少方法的,时间长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被扼杀,可是有的父母却还蒙在鼓里,认为孩子不听话呢。
所以,耐心和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就是父母所需要的。耐心慢慢修炼,相信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会做到。方法呢,很简单,哄多于理,即讲道理要在哄好的基础上。科学的态度呢,比如要实事求是,不妄加推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等等,这是即将谈到的问题。
三、与孩子沟通需要哪些原则及注意事项
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认为与孩子沟通太简单了,就是说话嘛,但是可怕的是,随便问几个孩子,大部分人对父母都有隐瞒,孩子越大,对父母隐瞒越多,甚至严重到后来,不喜欢跟父母多说一个字。我始终记得有好几起案例,如果和父母沟通良好的话,悲剧都可以避免。
一个13岁的小姑娘,被人塞到手里纸条,要求打纸条上的电话,小姑娘害怕,打了电话,被约到一网吧,后被强奸。而这只是才开始,直到半年后,终于不堪骚扰而离家出走,父母才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另一个悲剧也类似。小姑娘被人诱骗,回家后不敢说,结果被人拐到其它地方,被迫卖淫。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实例。
而现实中,也有多少孩子离家未归,或者发生了事情不敢告诉家里,长期下去,出了问题,爸爸妈妈才发现。而这时候,虽可以补救,但为时已晚,一些不好的后果已经出现了。
可是,孩子却一直生活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虽然这跟孩子的涉世未深,不明事理有关系,但更主要的,身为父母,我们完全可以尽量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甚至,孩子长大后,也少些顶嘴,对抗和打骂。
父母怎样才能和孩子快乐幸福的沟通,父母怎样才能做孩子的好朋友?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那应该如何做呢?又要注意哪些原则呢? 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这远远不够。
不要非要表现出,我虽然是你父母,但我多么照顾你的想法呀?太虚伪了!孩子一眼便知,而且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心里却厌恶反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当成他的一个同伴来跟他一块交流,或许很无知,很可笑,但父母心里要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能理解和学到的就这么多。
甚至,当你最后以一个长者身份语重心长的劝慰时,孩子都会慢慢远离,而这之前你努力表现的“低姿态”都变成了一场作秀!我们的孩子太聪明,太敏感,你可以无视那些道理,但却不可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
你制定了平等规则,孩子遵守,你也要遵守。如果有越权,要征得孩子理解。那样,父母才真正处在了和孩子平等的立场上。但请放心,孩子毕竟是孩子,所有规则掌握在父母手中。二.别忘了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爱他。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甚至高于自己生命,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却不如心里的感觉。而身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心里的这种感觉。很多孩子心里有事,都不喜欢告诉父母,即使是让他们害怕恐惧的东西,也喜欢一人背负。因为孩子明白,如果告诉父母,这意味着什么?批评,苛责,痛骂,甚至挨打„„
父母管教严格没有错,但因此孩子害怕而远离却不行。
孩子是未成年人,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生出来的,无论孩子对,或者错,或者漂亮,或者丑陋,我们都只能接受。这是一种爱。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只喜欢接受对,排斥错,而这种错误却原本是孩子正常成长过程中本来就以被允许犯的错误。于是,慢慢的,不管是正常的错误,还是非正常的错误,孩子都不敢说了。即使心里恐惧,也只能憋着,得不到排解和释放,最终出现问题。孩子们最终分不清,哪些错误是正常的,哪些错误是非正常的,反正,对他们来说,父母都会恼怒万分。
其实,有时候犯错反而是父母获得教育机会和孩子得到教训的好时机。可是,被很多父母简单粗暴的态度抹杀了。三.多些理解,少些道理。
所以,和孩子沟通时,不管好,或者坏,多些理解,帮助孩子分析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发生的问题,孩子的思维总能调动起来,或许孩子想到的觉悟会大大出超出父母的意料呢。
事情在没有理顺前,只讲道理,就是一种语言垃圾,效果根本不理想。四.少些反对,少说“不”。
很多事情可做或者不可做,有时候无关是非,只是时间或者安排上的问题,那就多些耐心,少些反对,不要总是“不行”,“不可以”,多用支持的态度,多用几个转折句,相信,更容易和孩子产生共鸣,彼此的交流也会更加有趣。五.多些快乐相处。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或者只专心于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会忘了与孩子多多相处,孩子被忽略后,再交流也会有陌生,那种距离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要多多做些亲子游戏,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一块参加一些活动,都是亲近孩子,并和孩子进行快乐沟通的基础。
四、贴心提醒:(以下摘自网络)
(一)慎用批评
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可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选择时间
吃完晚饭的7点钟正是孩子想告诉你很多事的时候,你也许有一大堆的碗要刷,但你最好留在餐桌前,耐心地倾听。大人们总计划着下一步,而孩子们只注重现在,要遵守他们的时间表。
(三)创造机会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然而,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
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的时候,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四)控制反应
比如,尽管当儿子告诉你他没有被校足球队选中时,你和他一样很失望,也不能让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会造成以后他只报喜不报忧的后果。
(五)奖励诚实
当孩子做错了事时,你必须首先对他向你承认错误的诚实表示肯定。孩子们最担心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你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六)尊重隐私
即使对于最开放、最友好的父母,孩子还是有他们自己的秘密,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学着和父母分离,越来越多地依靠朋友。我们应该做的只是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需要,你永远在他们身边。
(七)及时弥补
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弥补就显得极为重要。要肯放下架子,向孩子承认错误。
(八)替他保密
初中家长和孩子怎么沟通 篇10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
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家长与孩子应多沟通】推荐阅读: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09-14
家长会资料-高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技巧08-27
浅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09-09
简单完整的亲子日记:家长与孩子12-21
孩子的家长寄语06-04
家长处理孩子矛盾10-26
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07-24
高一年级家长孩子评语08-30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07-21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