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精选12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1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 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的信心, 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 也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 要从儿童的心理实际出发, 即使你知道孩子做的事不对或者是成绩不好, 我们也要帮他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所在, 让孩子从心理上服气。我认为, 在批评孩子之前, 先表扬他好的一面, 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二、爱要有度, 严要有方
现代家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 要么对孩子爱得死去活来, 要么对孩子严得不近人情, 或者是父母不能站在统一立场上, 而是一人爱一人严, 这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家长千万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 要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 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也不要以“爱”为理由, 对孩子过分严厉, 经常骂孩子或者是打孩子, 这样孩子往往会听话, 但他们会失去自尊, 失去百折不挠的劲头, 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当今社会比较提倡赏识教育, 家长朋友们也不妨试一试, 但是, 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一门艺术, 只有运用得当,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夸要公正合理, 夸要真实, 同时夸也要讲究形式,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 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 多给孩子发展空间, 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因此他很少考虑别人, 更不懂得去欣赏别人, 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 这样就给以后人际关系带来了麻烦, 对未来的事业也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 所以做家长的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这样孩子才会正确看待自己, 才能与别人合作。可以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 引导孩子发现对方的优点, 引导孩子欣赏对方的优点,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教育孩子每遇到一个人, 都能向他学习一个优点, 那么,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四、培养孩子的意志, 让孩子能够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 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 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 追求的失败, 艰苦的劳作, 疾病缠身, 让孩子承受这些适度的挫折, 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使认识得以升华, 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 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 长一智”, 说的正是这一道理, 孩子只有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不溺爱, 不怕让孩子受委屈, 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生活, 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同时也会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五、培养孩子超越自我, 勇于竞争的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 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 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 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 哪些劣势, 进而发挥长处, 克服不足, 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 就肯定他们, 并提出新的目标, 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久而久之, 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总之, 教育孩子的过程, 就是一个开花结果的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 很自然就想到“结果”, 从开花到结果是要经过很多步骤的, 教育也是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我们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 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主要!家长朋友们, 让我们对学校、对老师少一点责备, 多一点关爱, 对孩子多一点鼓励, 给孩子一个舞台, 给孩子一个梦想。我们相信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摘要: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为此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
关键词:信心,自尊心,爱有度,严有方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2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成材,整个家庭的兴衰,而且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安定团结,民族的健康发展,古时就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说,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关心和引导家庭教育,并逐步通过法律和社会舆论来规范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并把父母与教师对下一代的教育相提并论,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由于受不良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病态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毒瘤,因此人们呼吁,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充分发挥家庭的潜在力量,去抚养、教育、监护下一代,传授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同犯罪现象和违法行为作斗争,将出现不堪设想的社会危机。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 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 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三、家庭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虽然承担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家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美国学者 T.帕金斯所说的那样,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有学者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四、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育方式上,家长应对孩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许多学生非常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快,于是家长便断言“孩子笨”。这种态度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自卑以至放弃努力,折回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对待成绩的方式上,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求全责备,这些都会对学生教育起不良的作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即使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很理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作为家长应多与教师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3
【关键词】农村家长;教育;孩子;观念转变
一、不良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
1.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源自家长自身素质
一些家长读书少、文化素质低,还有少数家长性格急躁、固执偏激,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不懂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们只看到小学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都是去打工,不关心孩子上学,缺乏对教育全面的认识。
2.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受社会环境影响
部分家长看到有钱好办事,有钱很风光,于是认为知识多不如钱多,上学不如打工挣钱。在他们看来,能挣到钱就是本事,就会生活得愉快。身边有孩子上学半途而废,自家孩子辍学也会默许,不重视孩子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注重教育投入。
二、如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1.农村学校教师应该向学生家长讲解教育管理知识
在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理念认识不明时,老师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察觉到,这时候老师要怀着关心学生的满腔热忱及时家访,指导家长更新陈旧观念,教育学生勤奋学习,使这样的家长懂得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智力比较差的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补救的,也能够成就。相反,如果家长对教育不重视,使用方法不正确,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人成才的。
2.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爱缺失,孩子会前程暗淡。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让家长认识到肩负的教育责任,家长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观念。
3.注重家长思想上的矛盾与转变
传统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与当下家长已经有着截然不同的改变,特别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家长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例如,传统的家长或对子女严厉管束,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教育模式;或对子女过度溺爱,造成子女放任自流。而如今,家长更多地认识到家长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将子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跟其进行沟通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虽然多数家长思想上有一定认同,但在实际行动中仍存在矛盾,即家长和子女很难达成一定的共识,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不懂得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而家长的期望也使得他们纵然想实行也力不从心。
当今的家长将子女送去学习各种特长,如乐器、绘画等,他们希望将来子女全面发展,而不像传统的家长逼子女在家里埋头苦读;他们理解子女学习各方面课外知识的需求并积极支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还鼓励孩子享受童年。但家长仍存在顾虑,唯恐自己的孩子在玩耍时,别人的孩子在读书,这样就会导致自己的孩子成绩落后,甚至导致上不了好大学等一系列问题。
4.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早发现早解决
老师教学生一时,要考虑学生一生。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工作中发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要及时沟通,及早去转变。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也是提高学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5+2=0”效应,说明了家校教育不合拍的严重后果。这方面若发现早、转变早,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就小,对学校教育影响也小。
5.引导家长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
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专心学习,要求孩子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让孩子走出家门,到室外与小朋友一起娱乐、游戏,学会交往、处理矛盾、知道是非、健康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活动。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面对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辅导班,不管教师的素质如何、不管有没有合法的行业资格和收费依据,只要你开班,我就让孩子参加。还有的家长认为艺术素养很重要,其它素养可有可无。寒假期间,学校与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小学生棋琴书画和读书比赛,在器乐和声乐赛场上,家长、学生很多,有的一家三代都在现场,而在图书室、象棋围棋室,只有几个学生,不见一个家长。凡是需要花钱培养的才艺,家长都非常投入;而不收一分钱的阅读和下棋活动,很少有家长关注。所以有人说:在中国,只要是学校收费开展的活动,甚至是不收费开展的活动,一般都受到家长的抵制;如果是其它组织或者是个人举办的活动,收费越高家长越要让孩子参与。在我们瓜州就有许多培训班,没有一个不收费,但没有一个被家长曝光和举报,而且生意很火爆。相反,活动中心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象棋围棋室,双休日只有一二十名学生参与,没有一个家长在门前接送孩子,与那些钢琴培训教师家门口车水马龙的情景形成巨大反差。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4
一、早期教育的误区
按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NAEYC) 的定义, 早期教育是指对0到8岁孩子实施的教育。在某些情况下, 早期教育特指0到3岁儿童的教育或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早期教育是指在儿童生命早期进行适当的教育, 并不是超越儿童发展的越早越好的“提前教育”。然而, 这却是我国当前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 早期教育目的上的误区
目前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掉队, 希望孩子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都卯足了劲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有的甚至是辞了工作, 全程陪同孩子一起受教育;有的家长则纯粹盲目跟风, “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 我们一定也要学什么。”将早期教育当成了成人间攀比谁家养育孩子更聪明、更成功的一种浮夸谈资, 而非真正沉下心, 耐心等待孩子健康成长。
(二) 早期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说到早期教育, 有些家长误读为仅指孩子知识技能上的一种超前训练, 其表现行为有:把小学一年级的课业放在幼儿园学;把二年级的课业提前到一年级上;甚至有些孩子自出生就被来自父母的知识所强迫占领。这些孩子不仅没有少年、童年, 甚至没有了幼年, 有的连怀在母亲的肚子里也不得安生, 盲目地进行胎教。这样的家长压迫着孩子拼命追赶, 这样的孩子自小就没有了作为儿童的童年乐趣, 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与快乐, 家长完全忘记了儿童教育作为生命的艺术是“慢”的艺术。
(三) 早期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现在许多家长以为只有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才是真正的学习, 其实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训练式教育。事实上, 孩子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生活, 接收各种感官和知觉上刺激的同时, 就在学习如何与外界接触。可以说,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材料等都是孩子的学习资源。幼儿阶段的孩子更愿意沉静在游戏的环境中去探索和习得, 更需要在童话与寓言中唤醒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家长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 更多地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童话般的环境, 采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各种经验。
二、早期教育变“提前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 家长的盲目从众和不合理期望是早期教育“超前”的助推器
当前许多幼儿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 缺乏的不是钱, 而是科学的育儿思想和方法。在不明白是否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会有促进作用的情况下, 家长们从众式的抱着“学了总比不学好”的态度, 懵懂地将孩子送上了“提前”教育的漫漫长路。事实上, 家长作为监护人在很大程度上, 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而且决定着孩子教育活动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有什么样教育理念的家长就将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二) 功利性的宣传是早期教育“提前”的催化剂
由于宏观层面监管主体不明晰, 当前早期教育市场颇为混乱, 很多教育机构针对家长急切盼望孩子成才的心理, 展开了功利性的、不科学的早期教育宣传。似乎不进行提前教育, 孩子就错过了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如果不给孩子提供各种应试学习的培训, 父母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义务。美国的布鲁姆和前苏联的赞可夫曾认为“早期教育”决定人一生的发展水平。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实验, 他们又都认为“早期教育决定论”的思想打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秩序, 使他们缺乏“后劲”, 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他们先后放弃了这种实验。可是, 当前在我国有关早期教育的宣传中“早期教育决定论”仍大行其道, 其负面作用已使家长们呈现出恐慌、焦虑的状态, 许多家庭为此付出了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负担。
(三) 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早期教育“提前”的动因
近年来有不少的小学, 招生时要进行入学测试, 而知识性的测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版块。为了让孩子能够具备进入理想小学的资格, 也为将来进入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打下基础, 家长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和丰富的感性经验最佳的储备期, 越来越看重孩子通过“提前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家长们在短期内无法看到这种选择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 升学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分数也依然是现实教育追求中的主要目标。但若要希望所有的学校都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是非常不现实的。由此, 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名校稀缺的状况, 也直接催生了揠苗助长式的“提前”教育之风。
三、走出早期教育的误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 早期教育应是赋予儿童本义的幸福童年生活
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孩子学习较大年龄孩子的知识, 看上去“比其他的孩子更聪明”, 而是为了孩子在感觉知觉开始萌芽、大脑高速发育的阶段, 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得孩子接收更多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刺激, 从而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容易吸收知识, 发挥特长等。因而早期教育不应有半点功利心, 对于孩子来说, 他们身心健康和快乐发展, 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一粒种子;他 (她) 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 而是有潜力、有能力、强大的个体, 是主动地、富有竞争性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创造文化的主体, 是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并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被认识的主体, 他 (她) 享有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获得快乐, 过得愉快而充实, 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爱玩的天性, 在玩中学, 乐于探索, 使得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 这才是最恰当的赋予儿童本义的早期教育。
(二) 早期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天性
早期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循序渐进地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来看, 儿童幼年期不成熟的感觉系统通过限制所加工的信息量使儿童免于接受过量刺激。这是进化的结果, 是为了让人类通过漫长的不成熟期进行大脑塑造, 以适应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过程。个体的发展除了学科和具体技能的学习, 还有一般性问题解决经验和策略的习得。如果过早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以死板的形式传授给儿童, 会使得儿童丧失从错误中获得发展策略和丰富感性经验的机会, 导致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力及策略的缺失, 从而失去持续发展的潜力。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 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烂掉。”
(三) 早期教育内容应遵循儿童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我国早期教育专家赵忠心先生认为, 早期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学好母语;三是丰富感性知识, 掌握生活常识。另有早教专家认为, 早期教育的内容涉及12个方面:大脑与五官刺激、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情绪能力和心理健康、语言能力、良好个性与人格、良好生活习惯、社会性能力、求知欲开发与保护、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 (读写算) 、审美趣味与能力、特殊才能的发现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不论具体如何划分早期教育的内容, 有一个中心是确定的, 那就是:早期教育≠智力教育, 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关注和对儿童个体差异的科学关照才能有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孩子个体的发展存在早晚和水平上的差异,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的。因此对于早教培训机构举办的名目繁多的“兴趣班”, 家长在帮助孩子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个体发展的需要, 切忌跟风盲从。
(四) 早期教育应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早期教育的基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智力之外, 儿童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婴幼儿常常是无意识模仿成人的言行, 逐渐形成语言、行为习惯的。家长若是能积极乐观看待生活, 朴素、勤俭、节约, 孩子也会节俭、朴实, 不会把精力放在吃喝上;家长做事负责、有条理, 孩子做事就不会马虎随便;家长勤奋, 孩子也能吃苦耐劳;家长遵纪守法、有时间观念, 孩子也会遵守幼儿园的规章秩序。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 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他想表达的就是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 若要培养一个有德行的人, 父母必须以身示范。孩子生活环境, 父母的态度和家庭气氛, 都会慢慢影响孩子将来的性格特点。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篇5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的,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1.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如“你怎么这么笨呀!” “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 “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
2.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这样的习惯,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3.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强迫其学习来得好!4.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上,或里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拿本书只是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5.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看着他!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6.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7.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象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范文一: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晚上好!
今天,我们能聚在一起,实在是机会难得。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大家对我们班级工作的的支持和帮助。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家长也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
各位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或信奉“棒打出孝子”,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在家庭教育上形成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负面影响,这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高尔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如果我们家长能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几点,也许会使自己的孩子有长足的进步: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51名学生。人们常说字如人脸,我先说说学生写字情况。整体来看,女生写字都比较好,而男生写字好的不多。本学期开学后,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写字都有所进步。希望各位家长在家里及时督促孩子坚持写规范字、写端正字。其次,纪律方面,我班学生大都遵守纪律,个别学生上课总想做些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行动不够迅速。学习方面,有些学生不知自己预习、复习,只是等老师提醒,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作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原因有:
1、注意力不集中,2、写字速度慢。总的来说,我认为我班的学生都是好孩子,遵守纪律,爱学习。只是有些小缺点。
基于此,我想向家长提些建议,希望我们能携起手来,共同教育孩子,使他们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二、学习上要帮助孩子
在学校,大部分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某些孩子的作业不认真,老师会让他重写,直到写好为止。但有些孩子的家庭作业却不是令老师们很满意。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我们白天工作,晚上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好多家长晚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该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当看到孩子一点点地长大,一点点地进步时,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开心的。我想,可能是有些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吧,因此,对于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过问。其实,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尤其是学习不太自觉、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付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我想每天抽出30-40分钟,还是可以的。例如,在饭后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内容,查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和家庭作业本上的记载内容一致、家庭作业的质量如何。督促孩子每天读半个小时课文(或预习,或复习)。双休日有时间,可以帮助他默写一下词语,温故而知新。还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下古诗,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甚至和他们一起读读书。这样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家长们,省什么,别省钱不买书给孩子;没什么,别没时间和孩子一起坐着看会儿书。听起来不算复杂的事情,却很难坚持做下去,它考验着家长的爱心与耐心。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光用心爱是完全不够的,得用行动。您的付出,必定换来孩子的不断进步!
三、从“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孩子。
为了更好地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我要求孩子早上不能迟到,来了以后就读书,每天孩子一到校,总是自觉地拿出书包里的东西,书放在桌脚,作业本也放好,等组长来收。做作业时,总是规范他们的写字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每次离开教室,总要把桌上收得干干净净,把椅子塞好。减少磨蹭的机会,基本做到有条有理。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里要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就是跟父母学的。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的。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一项媒体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业不良的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搓麻将,闲聊,外出跳舞,上网打游戏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呢?“小树易直也易弯”,所以,我们要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最近,我发现班里有一些孩子到现在书包都不会整理,自己的鞋带松了,也不会系,这可能与家长的包办有关系。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家长只要多引导孩子,多辅导孩子,他们能做的很好。在学校里,我们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布置教室,自己去整理教室,有时还自己去排练节目,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平均年龄十四岁。他们的聪明才智超出同年龄的青少年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读书,刻苦钻研,这就要求家长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对天资突出的孩子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及早地使他们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识。
四、要相信鼓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有些时候真的是因为很忙或者其他原因,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可是话说回来,作为家长挣钱就是为了孩子,你留给孩子万贯家产,也比不上留给她挣钱的能力和处事学习的能力。是,有时,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是孩子好像根本没进步,不免会急躁。但是他真的一点没进步吗?我们可以从小的方面去发现他的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比昨天认真了一点点,哪怕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只要家长去真诚的鼓励他一番,我相信第二天的作业会有明显的进步。我们得对他们严格要求,同时又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今天就给家长布置一项作业:回家之后表扬一下您的孩子,老师在学校夸他表现很好。你再注意看看他的表现。
五、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家庭环境从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不要当看到成绩时,愤怒的质问孩子,你冷静想一想原因。也要想一想:自己作为家长,是不是做到了对孩子的学习认真负责?有没有因为事情多而放松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多原因。而且你不要老是羡慕表现好的孩子,你要看到她们的父母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教育了,每天对孩子的作业,知识掌握情况,和同学的交往情况,孩子的兴趣以及各项表现,这些父母都很有数。你知道孩子的兴趣吗?知道孩子的朋友是谁吗?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的表现吗?知道孩子最近有什么学习或生活上的困扰吗?他们不是只知道吃好喝好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还需要您更多的监督指导帮助。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对孩子今天的家庭作业的检查应付了,他明天接着就学会了应付功课。你今天应付了孩子的学习,明天他同样会以很差的成绩应付你。我们作为老师家长,都要给孩子做表率。
六、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的我,接下来,我就谈谈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能力主要指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听”不仅指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包括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接受或筛选有用信息。现在这方面的训练,课堂的训练是占了很大比重的,班上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做到认真听别人发言。现在的孩子很会”说“,有时说出的话也有一定的深度。每天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跟孩子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仅增进感情,也是训练说话的好机会。最好让孩子说完整、有条理。在课堂上,孩子”说"的能力也很重要。要说出精彩的话来,除了必要的生活经验,还需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我们知道杰出的人才都爱读书。大文豪高尔基,没上过多少学,全凭自己刻苦读书。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你可以首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找他感兴趣的内容给他看,读完后和孩子交谈,使他尝到读书的乐趣。关于写,主要是指写好字和写好话。写话应该跟学生的阅读有关,多读一定会写得很美。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七、关于安全教育
由于学校周围公路分布较为密集,交通繁忙,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会关照学生,反复强调,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校内外不做危险游戏。另外,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为了孩子的安全,恳请各位家长在学校50米外接送孩子。你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行为,无疑是给孩子最好的无声教育。
九、家庭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另一个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十、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
①早晨让孩子按时起床,7:40到校,下午1:40到校,做到不迟到。
②周末对一周所学知识归纳、巩固复习和提高。
2、做到有事、有病提前请假,去赴宴尽量不要误课,有事多和老师沟通。
3、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睡眠足、多通风、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不要让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不要接触发病人。有病及时领孩子到医院就诊。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早上必须让孩子早起吃好饭,上学时为孩子准备一瓶温开水,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防止生病,愿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4、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爱惜学习用品。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本不卷角。
②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写完后再做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看电视时间适度。
③帮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A、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看拼音认准“会认字”和“会写字”,并会组词说话。
B、复习要求:“会认字”组词;“会写字”听写;文中要求会背诵的和好的语句要会背;基础训练册上的题读、背、做。
④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大学者季羡林也主张小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古诗文。诸如同步阅读、小学生报四大名著等,每天让孩子读1-2篇,给孩子提些问题,让他边读边思考,这样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孩子读后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多积累,为今后写日记、写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5、每天检查学生作业,并给孩子签字。检查孩子读生字词和课文,再让孩子预习下一课。
6、及时给孩子买些好的学习资料。
7、正确对待学生考试成绩,不以成绩论英雄。的确,分数的多少,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我们更应理性地去分析卷面上的分数,有时卷子难一点,可能大家都不会,作为家长应冷静对待,关键是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道认真检查试卷,帮助孩子查找问题,分析失分原因,督促孩子改正,使孩子不断进步。
8、注意培养孩子劳动观念。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碗、扫地、收拾房间、洗衣服等。
最后,我希望家长、学校之间加强联系。孩子要健康成长,光靠学校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家长、学校结合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你们抽空可以来学校也可以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或反映一下在家里的情况,以便我们及时针对你的孩子的特点展开教育。我们要做到: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同时,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也会出现疏忽或不足之处,恳请家长们批评指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也欢迎家长们能坦诚与我们交流。但请大家相信,我们会尽全力对每一位孩子负责。
家长莫忽视孩子的性教育 篇6
我建议她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把如何预防黄色信息侵害作为主题内容。但老师面带难色,感觉无从下手。
现如今,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大量普及,已有很多孩子过早地接触黄色信息,但是老师和家长却忽视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性教育。面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很多家长总以自己不懂、张不开嘴、不好意思等为理由逃避对孩子的性教育。其实,这恰是一种侥幸心理,不出事则罢,一旦出了事,大家就不得不像消防队员一样—紧急扑火。
从儿童心理发展来讲,小学四年级以前的儿童对性的好奇心并不是很强,除非受某些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才会把注意力转向性好奇。但是当儿童期进入尾声时,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性冲动开始像火山喷发前的涌动,孩子们越是性知识匮乏,成长中就越隐藏着不确定的因素。就如开篇所讲的例子,一旦有了接触黄色信息的渠道,孩子们便带着好奇心和朦胧感去试图探索和发现。
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可以分阶段进行:
9岁之前,重点传授性知识。家长可以选择相关书籍读给孩子听或者让他们自己阅读。比如我给儿子买的《嗨!青春期》就很不错,这本书图文并茂,完全突破了国内性教育书籍那种羞答答的写作方式(采用大量的文字来做描述或者解读)。它可以让这一阶段的儿童非常直观地了解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的差异。尽管这本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性冲动,反而很容易平静地接受。
9~11岁,重点进行性价值观培养和构建。家长可以多关注社会现象,选取典型的负面案例来引导孩子,让他们清楚:性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积极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用负责的态度和异性交往。消极的一面体现的是一个人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掌握不好会带给人灰色、颓废的情绪和生活。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去面对性心理的发展。
12~16岁,重点进行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这个阶段是青春期孩子性生理发展最快、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的阶段。因为生理的快速发展,孩子的大脑神经既要接受、反馈、整合外部世界的信息,同时还要控制内部机体的生理发育,很容易导致疲惫感、注意力分散、易冲动等现象的发生。家长可以从家庭责任感培养入手,给孩子平等的家庭地位,赋予他们承担家庭分工责任。父母还要常和孩子聊聊单位的事、社会上的事,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责任承担上来。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一个带有挑战性的话题,父母们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自我提升,跟上时代的发展。否则孩子每天在成长,而你则原地不动,就很难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美国:鼓励家长参与孩子教育 篇7
据美国教育部网站2010年5月5日报道,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U.S.Secretary of Education Ame Duncan)于本周宣布,教育部决定增加联邦用于资助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资金。教育部还允许各州使用联邦资金举行相关的竞赛,以产生更多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好项目。
邓肯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抚养和培育孩子也是家长最重要的工作。本周,我们将在联邦政府的层面努力让家长为学生做更多的工作。”现行的法律规定要求各州拿出联邦Ⅰ号教育基金(Federal Title I Dollars)的1%用于家长参与教育的活动。本周,教育部将其提高到2%,总额达到2.7亿美元,并要求各个学区综合使用这笔资金。除此之外,教育部还设立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家长参与和责任基金(Family Engagement and Responsibility Fund),各州可以从Ⅰ号教育基金中拿出1.45亿美元创建这样的项目。该基金将专门用于支持优秀的家长参与教育项目。
本周三,在由育儿杂志(Parenting Magazine)和乔治敦大学进修学院(Georgetown University's School of Continuing Studies)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关于教育和学习的妈妈年会(the First Annual Mom Congress o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Conference)上,邓肯宣布了他的计划。在演讲中,邓肯不仅呼吁家长做更多的努力,而且希望他们做得更好。邓肯还指出,教育部过去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主要原因是没有达成社会共识,尽管相关政策制定得很好。他希望新政策能催生出更多优秀的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方案。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篇8
一、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
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孩子通过不同途径多了解国内外的历史人物, 学习其中人物好的方面, 做到优而吸之, 劣而弃之。家长绝不能钻入学习成绩的牛角尖, 单纯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自身其他方面的成长, 要正确引导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 不要不闻不问, 不要责怪孩子坏的学习习惯, 应引导他们纠正, 重新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 善于分析难题等;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不要死记硬背, “读死书, 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 家长不仅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而且要主动挖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 家长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 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 孩子渴望认识新的事物, 探求新的知识, 久而久之, 孩子的好奇心就演变成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学习毅力。孩子的兴趣广泛了, 求知范畴就扩大了, 知识经验随之增多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 还要设法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妥善安排好做作业和课外读物时间, 选好书籍指导阅读, 逐步提高读书兴趣。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看、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扩大生活范围, 增长见识。学习必须有恒心, 重要的不是一两天, 而是天天如此, 要坚持不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般要多表扬鼓励, 少批评指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深受鼓舞, 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要把握好尺度,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考试考得很好, 家长既要肯定成绩, 又要指出不足, 引导孩子找出不足的原因, 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 “谦受益, 满招损”。孩子考得不好, 要找出原因, 帮助孩子总结教训, 增强孩子的信心, 促使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易被忽视。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坎坎坷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家长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引导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给孩子讲述“勤劳是良好的美德, 懒惰是万恶之源”的道理, 不要学习古代的“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的陈蕃。还要培养孩子树立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念, 学会随机应变, 只有不畏风暴的海燕, 才能在广阔的海洋上自由地展翅翱翔。
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是一本书, 家长只顾往后翻, 但真正读懂十分不易。家长要与孩子勤交流, 以好朋友的身份关注、帮助孩子。家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 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 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 家长也读懂了这本书———孩子, 那么家长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 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 多一份理解, 少一份责骂, 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 家长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 有效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努力配合学校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这是我最近通过学习得到的体会, 比较以前的种种做法, 我深感惭愧:客观方面, 由于工作太忙有时候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 只有在周六周日才能给予辅导, 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主观方面是占大部分的, 个人脾气比较暴躁, 孩子淘气不爱学习时不能平平静静地讲道理, 而是责怪她……通过学习, 我明白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做成功的母亲……希望我的体会会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摘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很多家长都加强了对子女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何教育子女呢?有时候还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本文以教师身份从几个方面探讨子女的教育方法:要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加强交流, 和孩子做好朋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9
一、高中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挑战
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较好的智力基础、学科知识基础、学科学习兴趣和必要的学习努力。高中教育虽然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其承担直接为普通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生源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难度和强度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分化最大,比如示范性高中比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要高出许多;即使在同一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也很大。所以,能够通过中考顺利考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在学业上还是不错的,但进入高中后将会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未能及时经受住新的考验,可能就会陷入暂时的发展困境。案例中的小王虽然在中考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到了高中却遭遇重新“洗牌”,一学期下来成绩在班级靠后,这也不足为奇。
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学习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和靠“勤能补拙”的学生难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知识学习,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数理化知识基本是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难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再加上强化训练和刻苦勤奋,取得优秀成绩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到了高中,情况就有了较大的变化,单靠强化训练和刻苦勤奋,很难在这些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出现成绩下滑在所难免。若是一段时间成绩始终不理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新知识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一旦没有了学习的积累和成效,勤奋是难以持久的。案例中的小王进入高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尤其在理科方面,感觉完全不知所措”,可能就存在这方面的原因。
二、父母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
高中阶段的学习除了对所有学生提出新挑战外,还存在着性别差异。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表明,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短时记忆能力优于男性,男性的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及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性。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到高中,男生逻辑思维能力平均水平略高于女生,男女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初一的时候女生要略占优势,初二、初三的时候男生开始慢慢赶上甚至会超过女生,到了高一、高二,男生就有了明显的优势,男女生有了显著的差异。
可见,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不仅是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还包括非智力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况且这种性别差异是就群体而言的,具体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大。案例中的小王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数理化都没及格,可能与她数理化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下降有关。但不管什么原因,作为父母应该本着平等、理解、宽容的态度与小王进行深度交流,听听小王的想法或苦恼,让小王自己或者在父母的引导下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是自身学习能力问题还是学习兴趣问题,是教师讲解的缘故还是学校学习氛围的缘故,等等。特别是要帮助小王认识到自己在数理化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若真是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没有兴趣或感觉吃力,也可以引导小王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多些积累。毕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优势潜能或智力结构,文理科俱佳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与此同时,小王的数理化成绩也要保持一定的水平,不至于严重影响总体成绩。在日常学习,或者是报补习班时,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数理化的基础知识上,保证一定的得分率即可。比如,可以报一些基础性的补习班或者一对一的辅导班,没有必要去报那些强化班、冲刺班之类的补习班。正如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的那样:“中学生家长要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总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定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期待。
三、教师要引导父母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案例中小王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在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是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断地交流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真正能够放下分数,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高中阶段不仅是孩子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更是他们人格健全的重要阶段。案例中的小王考试没有考好,心里特别难过,不愿回家,总想躲着父母。相比文化补课,小王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是精神补课,是父母对她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鼓励。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10
第一幕:公交车靠站, 上来的乘客非常多, 有老人、孕妇等, 一个孕妇走到了前面。这时车厢里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声音:“请您给老、弱、病、残及怀孕喝抱小孩的让座。”孕妇前面的几个位置上的人都无动于衷, 当车厢里再想起提示语言时, 一个妈妈对自己的宝宝说:宝宝, 我们让阿姨坐吧!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 这么拥挤很危险的。宝宝用力地点点头, 和妈妈站起来让座。
第二幕:同一辆公交车, 同一个孕妇, 同样是带着孩子的妈妈, 看着孕妇在车厢里, 妈妈用漠然的眼神看着孕妇, 孩子看了看妈妈, 低头不语。
一、行为牵动孩子的感恩意识
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情, 两个家长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不同的态度又会对孩子刚刚启蒙的感恩意识产生什么印象呢?
家长一:当家长发现没有人让座的时候, 马上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把座位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对孩子进行了随机教育, 孩子也愉快地接受家长的建议, 感恩意识在他的心里发了芽。
家长二:当家长发现没有人让座后, 当着孩子的面, 他给一个漠然的眼神, 给了孩子一个冷漠而错误的暗示, 孩子对于这个错误的提出没有异议并接受。她的感恩意识在心里变得单薄。用表格来比较家长一、二的教育行为、孩子意识、产生结果来看一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由此我们看到, 家长不同的教育态度, 对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的感恩意识产生了不通的影响。
二、行动影响孩子的感恩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不断要求孩子要有感恩心的同时, 必须把感恩的行为做给孩子们看。父母这个角色, 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面前暴露无疑、潜移默化。
1. 正面的行为给孩子的感恩行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正面的行为就是在孩子的面前给孩子一个可以信赖的榜样, 坚持给孩子好的影响, 及时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让孩子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爱, 更能让孩子看到家长付出的爱。这就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教养素质, 讲究生活的艺术。如:在与孩子一起逛街的时候, 当想扔垃圾的时候, 如果你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并告诉孩子清洁员阿姨打扫很辛苦, 如果每一个人把垃圾都扔进垃圾桶, 那我们就可以帮助清洁员阿姨, 更是爱护我们的环境。这样孩子会是乐意地接受了学习, 给予孩子鼓励就等于积累了一些积极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更能鼓励孩子的一些感恩行为的再现。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如果孩子在肯定、感恩和鼓励的环境中, 他就能学会感恩、进取与自信, 并善于自我激励。”
2. 错误的行为给孩子的感恩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错误的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意识, 会让孩子的感恩行为在幼小时就被抹杀。如:在家里, 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 权利无限, 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 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 一切围着智能转, 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高度关注, 却忽略了孩子精神中所需的感恩教育。当面对一些行为的时候, 忘记了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孰不知物极必反, 习惯成自然的孩子, 长此以往父母一些错误的行为认为是对的, 并学着做。“家长二”冷漠的眼神势必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讯息, 以后在遇到这样的情况, 用冷漠的眼神来对待。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三、让正确的行为为孩子的人生掌舵
1. 明确要求。
请先在孩子心里牢牢地树立这样一个认识:只有付出了劳动, 才有资格大大方方地坐在餐桌旁吃饭, 不劳动就没有饭吃。孩子做为一个人, 是有义务的, 只是因为年龄的大小, 承担的义务大小有所不同:比如在家里帮助父母打扫卫生, 饭前摆放碗筷、洗碗、浇花等等。当然, 父母在得到孩子帮助时, 请一定要及时并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谢谢”, 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需要自己的, 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也是重要的一员, 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 以身作则。
父母以身作则, 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 “在乎”家中每一个人, 尊重他人的权益, 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参与社区服务, 如访问敬老院, 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体验父母的辛劳, 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教育孩子,家长做什么 篇11
一、与孩子平等相处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并不说明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关系最密切的人。要想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就要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情感、他的意愿、他的选择甚至他的隐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和你交流思想。而你的话也才能让孩子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要倡导民主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的引导下给孩子一定的平等权,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有效方法,所谓的“棒打出孝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最宝贵的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原谅人的品质。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的回应便是“我尊重你”。
二、给孩子全面的教育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陈旧,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为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分数”成为家长与孩子嘴边提到的最频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晴雨表。而孩子的核心问题,是要学会解决学习当中不断遇到的难题。人生是用活的方法解决活的问题,社会上每分每秒都在考“能力”,未来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孩子的标准,整个人生弄懂和解决任何问题几乎都是靠自学、自悟。自学自悟能力差的人,人生中就有很多的东西绊着解决不了。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要辅导孩子学习,还要让孩子各个方面都全面发展。等到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独立生活,也许就是家长惹的祸,我们也不愿意看到这些似笑话但非笑话的故事继续重演。
三、给孩子创造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说到这里,有的父母或许认为,我的孩子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产生不出什么有社会及个人价值的东西来,那是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这是家长们的一种盲目认识,把创造能力看得太神秘,太高不可攀了。不要用言语去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或许你的一句话“这孩子太笨了”就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既然家长说我笨,我就干脆笨下去算了,导致他永远不会,也不肯学下去。对于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并不能创造出什么“震撼世界的东西”,但他们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是他潜在的创造力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罢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您的孩子画出一幅标新立异的图画时,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表现;当您的孩子把手电筒、摇控器、玩具大卸八块弄得乱七八糟时,那也是孩子好奇心和创造欲望的表现;当孩子说出一句新颖的词语,唱出一首自编自创的歌曲时,那都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家庭中,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细心的家长就不难发现,孩子随时都有创造的潜在能力,关键是家长如何发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总而言之,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贵在家长做有心人,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那么,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身边的小宝贝就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
四、家长要多读一些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
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调查问卷中有“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5%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25%的家长读过《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23%的家长在这一项中列出的是《唐诗三百首》《育儿家典》一类书籍;17%的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获得的;25%的家长在这项调查中留下空白。专家认为,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盲从状态。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篇12
亲子阅读活动作为孩子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开展的以阅读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活动,它对于儿童身心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小学低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是孩子从家庭教育走向正规学校教育的转折期,这个时期的亲子阅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通过亲子阅读,孩子在父母的朗读、讲解、交流、游戏的阅读方式中,做到真正地热爱阅读,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成长。
一、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的定义
“亲子教育”是指以亲子关系为纽带的父母与子女一起参与、共同提高的一种科学育儿的教育形式,具有双向互动和情感交融的特点。
“亲子阅读”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亲子共读,又称亲子阅读,是指在家庭中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成为连接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桥梁。本人认为这是一种父母与孩子互动读书的方式,这种读书的方式不是一种机械的行为,它应该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情感纽带。因此,亲子共读可以理解为大人与孩子共同分享多种形式阅读的过程。
二、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龄段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也就是说语文阅读教学不一定把学生培养成文学家、作家,但要以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人”的教学,应该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性的关怀。
亲子阅读,重点不在于孩子吸收多少,而是亲子共读时,亲子间眼神亲密的交流,这种心灵的支持会让孩子觉得是有安全感的,同时也会帮助孩子对于本身的情绪及周围情景的认知能力的掌握更有自信。这就已经是在完善孩子的人格,提升孩子的自身修养。亲子阅读所采取的父母与孩子一对一的阅读模式能给予孩子无可替代的父母之爱,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进而一生爱书,并能将这种愉快的阅读体验延续到孩子的下一代。
三、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有效性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正确认识亲子阅读活动的性质和价值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活动之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专题讲座、网上邮箱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的目标重在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开展示范阅读教学活动,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家校互动活动等形式让家长明白:亲子阅读是家庭阅读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家庭阅读更多是家庭成员在空余时间里读书看报,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活动。在此基础上的亲子阅读活动应该是建立在以休闲、愉悦为特点的家庭阅读基础之上的,趣味性应该是它所追求的。通过阅读,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语言经验和认知经验,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获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双方的交流互动,丰富了孩子的情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
(二)有效指导正确的亲子阅读
1. 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亲子阅读活动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内容类型的选择范围应该综合全面,以文学读物为主,涵盖启蒙读物、思想品德教育与励志类读物、科普读物、人文历史知识读物、儿童图画书与卡通读物。
诵读类:《日有所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每天坚持诵读;《好妈妈儿歌400首》《新编儿歌365》等儿歌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童趣;《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也很易于背诵,在孩子心中种下经典的种子,会让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儿童文学类:《一年级的小蜜瓜》《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朵朵》《一年级的小豆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小猪唏哩呼噜》系列、《鸡毛鸭和鸭毛鸡》《没头脑和不高兴》《洋葱头历险记》《笨狼的故事》系列等,三年级后可以阅读罗尔德·达尔的作品和彩乌鸦系列。
科普类:《神奇校车》系列、《小牛顿科学馆》系列、《昆虫记》《永田爷爷的动物观察日记》和一些介绍恐龙、大自然、天气、地球和宇宙等的书籍。
2. 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指导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许多家长很烦恼,一是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二是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亲子阅读。其实,大家不必烦恼,只要你和孩子能共享阅读乐趣,不管是照字朗读,还是看图说故事,都是很棒的共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读一读。共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可以是家长读给孩子们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家长听,更可以是双方配合的分角色读、接力读(其中以家长读为主,即使孩子基本或完全能够阅读,“听书”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听”更享受、更兴奋、收获更大)。家长要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参与阅读,与孩子一同玩味、一同感受。除了读文之外,还可以读图。好的书籍,插图通常也出自名家,能让我们大饱眼福,很快融入故事情境。
(2)讲一讲。在读的过程中,还应配合讲。比如,一本书开读前,为营造阅读期待,很有必要给孩子讲一讲该书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如,在为孩子读《安徒生童话选》一书时,先介绍该书的作者是安徒生,丹麦作家、诗人,因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听了这些介绍,孩子“听书”的愿望强烈了,《安徒生童话选》便可以隆重开讲了。久而久之,孩子对名家作品也能如数家珍,无形中丰富了知识,更亲近图书了。
(3)品一品。遇到精彩的章节或段落,孩子往往激动不已,会提出“再读一遍”的请求,有时甚至要求读上很多遍。其实,家长应该抓住这样难得而自然的机会,让孩子们“品人物”“品细节”。《逃家小兔》是一个充满爱和亲情的童话故事,家长和孩子一起扮兔妈妈和小兔子,反复品读小兔子逃家的故事。这其实就是一种品赏,一种回味。在“品”的过程中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生发想象,再现故事,同时还能积累语言,使书越读越“精”。
(4)聊一聊。随时随地,家长都可以和孩子聊书——聊作者、聊情节、聊感受、聊联想,等等。有“聊的”,说明孩子读进去了,读出味了,读上瘾了。当然,聊的时候不要把家长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因为这种交流完全是平等的。即使是需要“拨正”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让孩子有畅所欲言的空间,激励他更进一步的思考和体会。
(5)忆一忆。阅读的时候应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以此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产生共鸣。比如,读到《淘气包马小跳》,最有趣的是马小跳和他的三个死党张达、唐飞、毛超,他们不仅个个长得“歪瓜裂枣”,其貌不扬,而且还因为过于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而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永恒不变的“后进生”。但他们却是那么热爱生活,纯真善良,充满爱心……读到这些,孩子会想起自己的相似经历,会跟家长谈论:“在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你们总把我们看成‘小大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我们要野游,你们说那多么多么危险;我们要养小宠物,你们会说那又脏又累会得传染病的;我们被老师处罚,你们不让我们申辩,说老师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这种“回忆”和“联想”,让孩子对故事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看完后,相互交流一下读书心得。每周填写一次“亲子阅读记录表”,父母和孩子共同填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画,可以是照片……形式不拘,追求个性化的表现。鼓励孩子把书借给小伙伴看,也鼓励孩子向朋友借阅优秀的读物。
(2)把读书纳入全家的休闲计划中,父母和孩子共同制订家庭的读书计划。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按日历绘制一张读书表贴在墙上,比如当天读书30分钟,就在表中记录书名及时间。积累一段时间后和孩子一起回顾,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使孩子有成就感。
(3)把家庭藏书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鼓励孩子一读再读。
(4)在孩子的房间设专用书柜,随时放上孩子正在阅读的书和家长希望孩子阅读的书。
(5)家里要适当准备一些工具书,以便孩子有疑问时可以查阅,使孩子认识到工具书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推荐阅读:
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评语06-12
关于家长对孩子的发言06-14
幼儿家长对孩子的评语07-30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怎么说09-21
2018家长对孩子的新年愿望说说08-11
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07-24
暑假家长对孩子表现评语10-10
幼儿园大班毕业家长对孩子寄语08-01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