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长沟通

2024-08-05

如何与家长沟通(共12篇)

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1

班主任的每日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寻求家长的帮助,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怎样与家长沟通呢?这是班主任较为头痛的事情,因为弄不好,就会惹出一大堆麻烦———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很受伤,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这些感受。

一、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家庭状况,尊重家长。

接手个班级,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还要尽快了解学生的家庭构成情况。了解其祖辈、父辈的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文化层次,家庭成员的喜好和习惯。因为只有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们才可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做到心中有底,该说什么话,该怎样说话。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在家长心中留下好印象,又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比如说,在我班的一个学生———张娜,在开学的一个星期就表现特别差,令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头痛,我决定与其家长沟通,并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我首先就找她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搞清楚了她父母均无固定职业,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对她的期望值较高,她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然后我通过电话很客气地与其母亲沟通,告诉她孩子在校表现较好,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与她见一次面,并商量怎样引导孩子认真学习,她很高兴地就答应了。当然我们的谈话很成功,有些自卑的母亲觉得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答应今后经常到学校来看看孩子的情况。正因为我先前了解了学生的家庭,因此注意在谈话时尊重与理解,使家长感到我是真正爱她的孩子的,使她乐于亲近班主任,从而与老师一起有效解决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真诚沟通,以诚相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子女怎么样,他们每个人都心里有数,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都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既不能太抬举学生,也不能太过贬低学生,否则家长就会认为老师虚伪或无慧眼,从而对老师不信任,因为各位家长都是有社会阅历的人,他们的处事比我们这些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要老道得多。因而,以诚相待,讲出我们对他们儿女的真正关心与担忧,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只有让家长明白我们的真诚关爱,才能赢得他们的充分尊重,从而乐意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赢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像我班的李金晶,她妈妈就是一位老师,当我和她沟通时,我发现她特别能说,而且她的观点一个接一个,很有些道理,我觉得自己简直就要无话可说了,但在她说完后,我很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及看问题的两面性,我巧妙地从她的观点中跳出来,表达了我的意思,从而缓和她们母女的紧张的关系,赢得了她们的共同信任。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讲求艺术,巧妙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对于学生,我们绝不能吝啬我们的爱,因为学生是我们获得成功感受的沃土,离开了对学生的爱的班主任,是永远不能成功的。但我们更要明白,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爱才更有生机,我们的爱才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可,社会的尊重。

我们现在面对的都是六七十人的班级,因此家长的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式来对待家长们。

对于有教育经验的家长要主动向他们请教教育子女的好方法,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做我们的益友,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得心应手,增加我们的智慧。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我们首先要顺应他们的感受,对学生要表扬够,然后谈其缺点与不足,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明白教育子女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孩子总要长大,要面对社会的风风雨雨,从而使他们支持我们的教育。

对于放任不管的家长,我们更要小心对待,不要让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防线再垮,而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孩子还是有前途的,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对于蛮横的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要有充分的耐心,面对他们的指责,我们可以静听,体现我们的宽容大度,并且明确地告诉他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讲道理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和平、友善与尊重来解决他们子女的问题,老师不是完人,肯定有处理不当的事,希望与他真诚沟通,商量出更好的教育方法,不屈不挠,让他自惭形秽,从而树立我们老师的形象。

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怎样的家长我们都会遇到,但家长都是爱他们的孩子的。我们必须要时时向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爱学生,所以我们要与家长沟通;我们希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与家长联手;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栋梁之才,所以我们需要家长理解、支持。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我们与他们一样爱他们的子女,甚至为了祖国、民族的发展,我们爱他们的子女更深,我们的爱是大爱。

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2

我班呈呈小朋友交往能力特差,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还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常常伤到同伴,同时也伤到自己。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饿有故障,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我们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呈呈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年下来来,呈呈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

幼儿自淫症是指孩子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伴有面红、眼神凝视等表现,这种现象多在入睡前或刚睡时出现,持续数分钟,女孩有时两脚交叉上下移擦,所以又称为情感性交叉。吮吸指甲癖是指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我教过的幼儿,以上两种现象的孩子都有,如艳艳和丽丽有自淫症,往那一坐脚手手不得闲,悦悦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被被吮吸得变了形。

但这三个家庭都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面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面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3、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

如我以前教过的宇宇小朋友从不敢独自在集体面前发言,但特别顽皮。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家长开放日时,我们邀请他妈妈来园为孩子们上课,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思路上我们共同参与、策划、准备。在活动中,宇宇小朋友第一次大胆地举手发言,整个活动他都很开心,很自信。活动过后,他妈妈说:“真没想到,幼儿园上一节课这么麻烦,老师们真辛苦,这种活动以后我还要参加,我儿子今天的进步很大。”很多家长看到她的成功都争着要来尝试: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家长开放日的气氛很活跃。家长有着不同的知识、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家长的特长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家长、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育儿之方、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4、站在家长的角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编织摇篮的父母们都在为孩子们创造着优良的家庭环境,这些都可称之为个体资源,对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起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家长能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有很强的教育意识;有的家长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等。这些都是家长在实践中成功有效的经验,如果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家园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多角度的沟通。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3

一、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

现代的信息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家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打电话与家长联系是最常见又是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在打电话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是很有必要,一般在中午或晚上8点左右打较合适,因为很多家长都要工作,在工作时间打电话跟他们说孩子的问题会让他们感到挺烦的。同时,很多老师为了方便,都是出现了问题就直接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次数不多的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次数过多,就会使家长觉得:这位老师老是打电话和我说这说那,都不见来家访。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定期地写一写“家校联系单”,可以不定期地电话沟通一下,或发个信息向学生家长反应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可以偶尔上门家访,或者通过网络建立联系,或建立班级QQ群,由家长与教师在网上相互沟通交流。最好每一次教师都能有针对性地就一个话题与家长们沟通,当然,最好能引导全体家长都来参与话题的互动交流。这样不仅能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能够了解到别的孩子的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是其他家长的好的家教经验。同时,班主任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班孩子的思想动向,了解到家庭环境及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学习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及时向老师汇报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寸,切忌把与家长的沟通当成打学生小报告的机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激化矛盾,影响教育效果。

二、要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前提。俗话说,你敬别人一尺,别人敬你一丈。尊重是处理问题的前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尊重家长的意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请家长到校,都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家长到校后老师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其孩子,因为不管怎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学生犯了错误,解决问题的时候要顾及家长的面子,尊重家长的感受,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三、要有理性的意识

作为老师,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无论当时多么气愤,事后都要冷静下来处理。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场的时候,我们更要有理性的意识,一定要避免在学生家长面前情绪化。在处理学生问题前,我们一定要把有关的详细情况都了解清楚,要注意从多方面收集学生的信息,特别是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时候,无论是谁对错,我们首先要做的应是把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去治疗,然后再了解事情的经过,联系家长来共同处理。在初二的时候,我班的一个学生与隔壁班的一个学生打架,我班学生被打到头肿了,当时我立即把那学生送往医院,直到确定没事后才叫他回来说明有关情况,事后再打电话与家长联系,说清楚事由。当时这位家长听到自己儿子被人打伤情绪很激动,但我说已经带他看了,医生说没什么大碍,只是有点皮外伤,于是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当他来到学校时,我拿出那些检查的医疗单给他看,询问他的意见。他看到确实没什么大碍,就说“没什么事就算了”,最终,此事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四、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家长考虑

对于学生家长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帮他们解决。当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时,你良好的形象就会树立在家长心目中。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很多都是在外工作,只留下子女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对于这些“留守孩子”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我们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多点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做人或者学习成绩上都能让学生家长得到安慰。第二,有时间的话,要打电话与家长联系,说说他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你在关心他们的孩子。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家境困难的学生,向学校提出要求,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这样,就会让学生家长感觉到这位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

总之,做好班主任,一定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层关系,我们处理学生事情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这也需要我们每个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不断地去积累经验,努力去做好这项工作。

论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4

关键词:教师,学生,家长

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 要面对的是很多的学生, 同时也就说明要面对很多的家庭。教师所面对的家长可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文化水平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经济条件不同, 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也不同, 因此, 与家长沟通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来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以真诚为前提, 尊重、理解家长的看法

沟通是一门艺术, 所有的沟通都要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前提,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都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认为只要适当地掌握沟通的艺术, 我们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出发点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教师同家长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人格上的完全平等, 无论家长是什么身份与社会地位, 都要保持平等的原则, 这是沟通的前提。

在内容的沟通上, 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批评孩子为主, 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着为孩子考虑, 为家长考虑的宗旨, 不要伤害孩子或者家长的自尊心, 要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或者必须和家长反映时, 也要选择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 同时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 也要学会提出表扬。因此, 班主任绝对不能训斥家长, 给家长盛气凌人的感觉, 这是极不尊重学生更不尊重家长的做法, 要坚决杜绝。另外, 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 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孩子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在面对问题时, 作为学生的教师, 要学会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同家长探讨、商量选择最合理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也能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有利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听取、尊重家长意见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听一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关键的,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 他们一定了解孩子的秉性, 因此, 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沟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好处, 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家长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和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一些评价, 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 班主任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 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以促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可以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久而久之, 家长们会更加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 维护老师的威信。

三、要讲究方式, 艺术沟通

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其实所谓沟通的艺术就是本着尊重他人的原则, 我们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无论是同优等生还是同后进生的家长说话, 我们都应该从正面称赞入手, 即使是说缺点, 也要让家长感觉你不是在批评孩子, 而是在为孩子担忧, 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要创造同喜同忧, 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同时把沟通的重点放在教育方法的交流上。其实, 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迷茫, 的确很希望能和老师进行一些探讨, 而教师这时如果能表现出专业的教育素养, 家长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你。

四、结语

总之, 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 更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该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幼儿家长工作的新探索[J].教师, 2011 (19) .

[2]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3]李冰.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10 (09) .

[4]张新莹.心灵的沟通腾飞的翅膀——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1 (04) .

[5]梁章喜, 刘俊提.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09) .

[6]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7]白瀚.新形势下的教师如何增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6) .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5

一、与家长打交道的原则

1.以礼待人 坦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坦诚。这对老师和家长尤其重要。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之时,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不保留,不言过其实,不捏造不实之事,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建立真诚互信的情怀。互信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基础,展现诚心诚意、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沟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沟通时能给予对方适当的反应,使意见的交流顺畅。礼节周到热情。

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长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而家长来访时,我们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都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对家长的尊重。

3.选择良好时机和家长沟通。

在家长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时间接待,都不是适宜的时机。有的教师面对学生发生的矛盾而无法解决时,请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抽不出身,而仍然要求家长赶来,结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只会导致家长牢骚满腹。教师应事先有计划,把双方时间安排好,并事先列出具体谈话内容,然后逐条和家长沟通。职业化的表情——面带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二、不同家长的不同接待方式

学会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讲究说话的艺术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其次,老师说话应幽默风趣,因为这样有利于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

① 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像这样的家长就可以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这个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④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学生的行为不论好坏,都应向家长说明。和家长交流时,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差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差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而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因此,应先向家长说明孩子好的方面,使其心情放松后,再说明不好的方面。此时家长较容易接受教师建议,也比较愿意配合教师来协助其改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⑤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对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无论

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关键还是以理服人。

三、与家长沟通的手段、技巧与方法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1.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体现彼此的平等地位。

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要善倾听、巧引导。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到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家访很重要。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3.“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四、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建议

1.语气委婉不唐突。

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进而乐于和教师分享看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应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认为怎样”“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见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

2.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要专业、要科学实用。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要科学实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听不懂,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实可行,让家长

如何架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篇6

[关键词]教师 家长 沟通 桥梁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6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整合。笔者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年,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为此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这里,我就如何架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坦诚相待

教师应把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坦诚相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及时交流,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学校”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都会先向家长传达一个理念:教师和家长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教师和家长应互相理解,彼此坦诚相待,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我们尊重家长、以诚相待,把家长当朋友,使家长感受到尊重和友善,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家长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二、平等交流

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训家长,而应和家长平等沟通。对于不同的家长,沟通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这样,教师在今后的教育中才有针对性。教师要认真倾听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促进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如果教师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很不耐烦的样子,双方会有一个友好的交流吗?千万记住:不要训斥家长、敷衍家长。另外,如果沟通的方法不得当,可能导致事与愿违。沟通的技巧有很多,方法也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和技巧,教师都要以真诚为出发点,和家长平等交流。

三、共同解决问题,消除家长的疑虑

每一位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学生,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很突出,老师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孩子,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育举措呢?对此,我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等。如果有学生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打瞌睡等现象,我就会主动联系家长,询问一下学生这几天在家里的表现,并和家长商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我就会约家长出来进行深入的交流。有时家长送学生来上学后,会逗留在学校门口。这其实是在传达一个讯号:想和老师谈谈。碰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一般都会主动迎上前,和家长打个招呼,简单地聊一下学生的情况。这样做可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负责和关心,同时也会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我常常和家长一起分享教育学生获得的感悟与成果,共同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我也会先考虑家长的感受,再把学生的表现告知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即便是说到学生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学生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出建议。我会先说自己会采取什么措施,再建议家长如何配合我的工作,让家长明白:也许不能在短期内使自己的孩子有很大的进步,但老师并没有放弃,我们可以一起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四、充分利用校讯通和微信等通讯方式进行沟通

现在的家长大多很忙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教师慢慢交流,而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每一位家长一一沟通。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校讯通和微信,平时和家长就学生的一些问题共同探讨,充分调动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家长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配合教师做好各项工作。在班里组织集体活动时,我会通过微信,不间断地向家长发送学生的照片、视频。平时如果遇到学校或班级有什么紧急通知,需要对作息时间进行临时调整等事宜,我也会提前用校讯通或者微信通知家长,使家长有心理准备,及早调整、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这样做能使家长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细致与体谅,不但给家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更减少了学生的安全隐患。

五、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每个班都有家长委员会的代表,这些家长都很热心地参与学校工作,他们不辞劳苦,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大家服务。这些家长通过参与学校工作,也切身体会到教师教育学生的辛苦,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传递给班中的其他家长:“学校真不容易,老师很辛苦、很负责……”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家长就能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

家长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以诚相待、平等交流,就一定能做好家长工作。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架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促使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可能更上一层楼。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篇7

一、沟通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与家长沟通之前, 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准备, 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

与家长沟通之前, 班主任一定要想明白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问题真的严重到了非要和家长沟通才能解决吗?通过沟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想明白了这些问题, 班主任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 从而实现预定的计划。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前, 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要通过与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其父母的性格、爱好, 对孩子的期望值等;其次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具体设计沟通方式和方法;最后还要对沟通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的情况, 提前做出设想,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 避免沟通失败。

3. 详细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前要将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清楚, 尤其是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对违纪事件作深入调查, 是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抑或是家庭教育的失误?针对这些问题, 自己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或建议?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才能在随后与家长的沟通中有的放矢, 灵活自如, 进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4. 选择时机, 事先约定。

很多时候, 班主任之所以还没有切入正题就被家长拒之门外, 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热情不高或沟通技巧不过关, 也不是因为家长不愿意与老师交流,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例如, 当家长正忙得不可开交时, 或者正赶上家长情绪低落的时候, 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般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所以,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之前, 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 然后通过电话或其他形式与家长“预约”后再进行沟通。这样, 家长就可以在自己最宽松的时间全身心地与老师进行沟通。

二、讲究交流的策略和艺术

每个家长的脾气和处事方式都不相同, 有的家长喜欢多听孩子的缺点, 有的家长则无法接受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 如何巧妙而不生硬地说服家长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 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1. 先求同, 后论异。

与家长交流之前, 班主任一定要先把“门”打开, 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与他们取得某些共识。不然, 如果对方排斥你, 让你连“门”都进不了, 就什么也没法谈了。所以, 每次交流之前, 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先从家长的立场出发, 肯定对方一些正确和有益的做法, 然后再适时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拿出来, 同时以善意的姿态引导他们理性的思考, 委婉地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般就能达到“入耳、入脑和入心”的效果, 即使是平时一些谈不拢的事情, 现在也会很容易“达成共识”。

2. 理性说服与感性说服相结合。

理性说服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 进行科学分析;感性说服就是用情感煽动, 让人激动起来, 用情感来感动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运用时要因人而异。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受情感的影响, 宜侧重于情感说服;文化程度高的人受情感的影响较小, 应侧重于理性说服。但最好的说服方法是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 把理性说服和感性说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 先声夺人。

谈话的开头是整个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班主任的话语能不能一开始就抓住家长的心, 往往决定着整个谈话的成功与否。一个成功的“开场白”能有效地缩短班主任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使家长迅速安静下来, 理性地沿着班主任的思路进行思考。因此, 班主任要精心设计谈话的开头语, 给家长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场白要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先声夺人并力争扣人心弦。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能够吸引住家长的注意力, 牢牢地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4. 以退为进, 勇于负责。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尽管我们尽了心也尽了力, 但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还会发生伤害事件。伤害事件出现后, 当事孩子的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 情绪波动也会比较大, 难免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言行, 甚至会迁怒到学校、班主任和其他老师身上。此时, 班主任要多宽容、多谅解和多包涵, 要在耐心倾听家长倒苦水的同时, 主动承担起监管不力、跟踪失察之责, 从而使家长感到老师是担当和负责的。这时候, 即使家长心中有什么不满, 也会主动自我克制。当家长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的时候, 教师再从关切的角度引导他们理性地思考, 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从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

三、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展开交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班主任工作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但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和事事都要求家长到学校交流, 也不可能时时和事事都家访。那么, 我们该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主动家访。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了如指掌, 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 每次接到新班以后, 我都会及时地对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中我会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历史、班级情况、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要求和期望、需要家长与学校配合的一些事情等, 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或方法。另外, 我们还能在家访中完善学生的信息, 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住址、身高、体重、视力情况和性格特征, 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通过这些信息, 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并制定出恰当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2. 定期召开家长会。

部分班主任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 就不告知家长。只有当一个学生逐渐蜕变为教师眼中的“屡教不改”后, 我们才会通知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但是, 这时候家长多半会接受不了孩子“变坏”的现实, 会质问班主任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现在你们管不了, 想推卸责任了才想起我们家长, 没那么容易。其结果是学生家长与教师互相抱怨, 陷入关系危机, 还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对教师恶语相加, 大打出手。这不仅有违我们教育的初衷, 而且还会使教育的环境更加恶化, 从而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所以, 班主任应把家长工作做在前面, 定期召开家长会,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 以便家长能及时、全面和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积极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3. 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一年级孩子上下学一般都是由家长或监护人接送, 这段时间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对每个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一次梳理, 以便在放学后能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梳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今天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或课间有无违纪现象?学生今天有哪些做法是好的, 哪些做法是欠考虑的, 哪些方面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对其加以引导的?

4. 书信交流。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班主任在每次上学或放学时不可能与所有的家长都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我班设立了“日常表现回馈制”。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将自己梳理的学生表现情况加以记录, 然后由学生将各自的“日常表现回馈单”带回家, 让他们进行独立地反思。在反思过程中, 孩子们必须就自己的问题向家长做出必要地解释:这些问题是个人有意为之, 还是无心之错;针对这些问题, 自己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正。

5. 电话或短信沟通。

其实,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坐下来, 一本正经地交谈, 抽空给家长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也是不错的方法。为了方便和家长联系, 每次接到新班后我都会及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学生家长, 同时也会及时收集好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并将所有学生家长的姓名及电话号码都存在我的手机里。对于一些简单的、一说就明白的问题, 我一般都会用电话或短信与家长进行沟通。如, 哪位同学迟到、缺课或身体不舒服, 抑或哪位同学取得一定的进步或有突出表现时, 我都会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

6. 设立学生家长QQ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拥有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 网络就成了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一个新渠道。为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 每次接手新班之后, 我就会开通“相约热线”———家长QQ群, 然后告知家长如果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登录家长QQ群, 在每周一和周五晚上的19:00~21:00之间与我进行在线交流。用QQ和家长沟通, 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等, 同时也可以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 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 通过QQ进行沟通还可以让教师听到家长的心里话,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篇8

1.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 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是否必须请家长?问题真的严重到了非要和家长沟通才能解决吗?如果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请家长, 会让家长很反感, 不利于解决问题。) 在沟通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 我们在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 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之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住址、电话、父母职业等, 还要通过与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其父母的性格、爱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等。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具体设计沟通方式、方法, 并且班主任还要对沟通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出预案,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 避免沟通的失败。

3.详细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之前还要将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尤其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班主任一定要对违纪事件作深入调查: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如果真是我们老师自己出现了问题, 却要找家长的话, 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而且还会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 , 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亦或是家庭教育的失误?针对这些问题自己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呢?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才能在随后的沟通中有的放矢, 灵活自如, 进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4.选择时机, 事先约定

很多时候, 班主任之所以还没等切入正题就被家长拒之门外, 并不是因为我们老师的热情不高、沟通技巧不过关, 也不是我们家长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 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例如, 当家长正忙得不可开交时, 或者正赶上家长情绪低落时, 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 通常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所以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之前, 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 然后通过电话或者其他形式与家长“预约”一个时间进行沟通, 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安排自己最宽松的时间全身心参与家校沟通。

二、讲究交流的策略和艺术

1.先求同、后论异

与家长交流之前, 我们一定要先把“门”打开, 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取得某些共识, 不然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所以每次交流之前, 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先从家长的立场出发, 适当地肯定对方一些正确、有益的做法, 然后再适时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拿出来。同时以善意的姿态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 委婉地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使之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样一般能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即使是平时一些谈不拢的事情, 现在也很容易“达成共识”。

2.理性说服与感性说服相结合

理性说服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 进行科学分析;感性说服就是用情感的煽动让人激动起来, 让情绪来感动人。二者各有利弊, 运用时要因人而异。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受情感的影响, 宜侧重于情感说服;文化程度高的人受情感影响较小, 应侧重于理性说服。最好的说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先声夺人

谈话的开头是整个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班主任的话语能不能一开始就抓住家长的心, 往往决定着整个谈话过程的成败。一个成功的“开场白”能有效地缩短班主任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使家长迅速安静下来, 理性地沿着班主任的思路进行思考。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精心设计谈话的开头语, 给家长以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场白要言简意赅, 引人入胜, 先声夺人, 力争扣人心弦, 一句话:一开始就要“镇住场”。只有这样, 才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进而牢牢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4.以退为进, 勇于负责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尽管我们主观上尽了心也尽了力, 但孩子还是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发生伤害事件。伤害事件出现后, 当事的孩子家长心里都不好受, 情绪波动较大, 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言行, 甚至会迁怒到教师身上。此时班主任要多宽容、多谅解、多包涵, 要在耐心倾听家长倒苦水的同时, 主动承担起监管不力、跟踪失察之责, 这样家长就会感到老师是担当的、是负责的。这时候即使家长心中有什么不满, 也会自我克制的。在家长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之后, 教师再从关切的角度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 真心诚意地帮助家长从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 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接受的。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与家长展开交流

1.主动家访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 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为此每次接班之后, 我都会及时地对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中我会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历史, 班级情况, 在校学习生活的要求、期望, 以及需要家长与学校配合的一些事情,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另外, 在家访中我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信息:学生的具体家庭住址, 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 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情况、性格特征等, 进而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2.定期家长会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老师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班主任就不告知家长, 只有当一个学生“屡教不改”后, 我们才会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这时候家长多半接受不了孩子“变坏”的现实, 会质问班主任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现在你们管不了、想推卸责任了才想起我们家长, 没那么容易。其结果是学生家长与教师互相抱怨, 陷入关系危机, 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对教师或恶语相加, 或大打出手, 或上访告状。这样不仅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 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 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所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我理解家长的不易, 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把家长工作做在前面, 定期地召开家长会,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以便家长及能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积极地参与教育和问题的处理。

3.接送时面对面地交流

一年级的孩子上下学一般都是由家长或是监护人接送的, 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所以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对每个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一次梳理。梳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今天有什么特别表现?课堂、课间有无违纪情况?学生今天有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做法是欠考虑的, 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其加以引导的?在放学后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4.书信交流

受各种原因的影响, 加之班级学生众多, 我们班主任不可能一一地与班级每一个学生家长都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我在班里设立了“日常表现回馈制”。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将梳理过的学生表现情况加以记录, 放学后由孩子们将各自的“日表现回馈单”带回家, 进行独立的反思。反思过程中, 孩子们必须要就自己的缺点向家长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这些问题自己是有意为之, 还是无心之错;针对这些问题自己将采用什么措施进行改正。

5.电话、短信沟通

其实, 和老师沟通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坐下来, 一本正经地谈, 抽空给家长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也是不错的方法。为了便于和家长联系, 每次接班后我都会及时地把自己的电话告知班级学生家长, 同时我也会及时地收集好班级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并将班级所有学生家长的姓名及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 对于一些简单的、一说就明白的问题一般都会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其进行沟通。如:班级哪位同学迟到、缺课、身体不舒服, 亦或是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或在学校有突出表现时, 我都会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

6.设立班级家长QQ群

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9

近年来,随着新教师的逐年增加,我园新教师数量已占到教师总数的25%。因此,针对新教师层面开展有的放矢的园本研训活动,成为我园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了使教研活动适合新教师需求,上学期初,教研组面向新教师开展“成长路上的困惑”案例征集活动。随后,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新教师代表对征集的众多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如何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这一主题在新教师的困惑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具有典型性。由此,我们确定了新教师分层培训的第一个教研活动目标:帮助新教师寻求职业初期家长工作的关键因素,使新教师更快取得家长信任,顺利进行家园沟通。

接着,我们通过比较,挑选了一位老师撰写的案例作为教研活动的背景素材供教师们研讨分析。

【案例】

新教师的困惑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在工作中有很多的困惑,现就家长工作这一点说说我的困惑吧。

我第一年是与有着丰富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黄老师搭班的。刚开始工作时,忙于学习班级管理,所以没有太注意家长工作。当我慢慢地熟悉了班级管理,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方面时,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家长与我交流沟通。除非黄老师有事不在班级,只要黄老师在,家长有什么问题肯定是问黄老师的。开始时我也很少主动与家长们交流,特别是祖辈的家长。后来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但是他们看见黄老师,都会主动地转过去和黄老师交流。而且有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时,会看见他们脸上有怀疑的表情。跟他们说孩子在幼儿园不好的表现时,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孩子开脱或者表现出不太开心的样子。慢慢地我也开始有点回避家长工作了,特别是不愿面对祖辈家长。

希望各位老师帮我分析分析,为什么家长不愿意和我交流沟通,在家长工作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能使新教师更快地让家长接受。

二、选取研讨策略———根据问题特性开展“先分组后网络互动”研究

1.分组的背景。

选择好典型案例以后,我们考虑到了教研形式的问题。教研组核心成员一致认为这一研讨活动如果安排在常规的教研组中展开,新教师这一关键群体可能会因为在其他教师面前缺乏自信,或者因为有经验教师的先行观点而缺失表达的机会。因此,我们将研讨分为新教师组(三年以内教龄教师)和师傅组(三年以上教龄教师自愿申报),先展开分组讨论。

2.研讨点的设计。

围绕案例资料和教研活动目标,我们设计了具体问题,并整理在“解析卷”上,在教研活动前分发给每一位教师,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讨论分析。

【解析卷】

3.现场分组研讨。

由两位教研组长主持,新教师组和师傅组分别围绕预设的解析问题一一展开研讨。有了分组的前提和解析卷的引导,教师们的讨论情况比当初预设的还要活跃。

4.网络分享互动。

我们把两组的研讨现场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录像挂到校园网上,教师们通过网络分享交流信息,并利用网络评论功能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在网络上观摩了分组研讨实况以后,师傅们真实地了解了新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一些顾虑与想法。师傅们除了发现新教师经验不足、信心不足外,还了解到了新教师的虚心,对师傅的尊重、爱戴。师傅们对新教师做家长工作热情不够、缺乏主动性等一些表面现象有了新的思考与诠释,认为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去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家长工作。

新教师看了师傅们对她们做家长工作特点的全面剖析后,感叹剖析是如此到位、透彻,也感受了师傅对新教师的宽容、理解与诚恳,明白了原来师傅们做家长工作游刃有余的背后藏着那么多道理。在师傅们系统地引领下,她们茅塞顿开,对做好家长工作有了方向与目标。

三、分析研讨过程———梳理呈现讨论的主要观点

在两组分组研讨的时候,记录员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进行实录。教研活动以后,教研组核心成员对各组的发言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各组的主要观点,以下列表格形式呈现。同时将文稿分发给教师,供大家进一步分享学习研讨的阶段成果。

1.家长不信任新教师的原因

2.刘老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特点

3.新教师能较快取得家长信任的方法

四、反思研讨效益———对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的两点思考

1.分组研讨切合问题需要,基本体现了教研价值。

本次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从分到合的形式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往师傅们和新教师坐在一起,新教师说困惑,师傅们会不自觉地居高临下说教。新教师们虽洗耳恭听,却缺乏自身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反而助长了依赖性。通过分组研讨,让各成员成了“平行”关系,而不是“上下”关系,创设了新教师有机会说的环境,减轻了新教师怕说错的心理压力。

2.分组研讨的依据、内容、方式有待改进,关注每位教师的体悟与发展。

研讨过程中发现新教师组部分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能力,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单纯按照教龄将教师分为新教师组和师傅组的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在针对性上进一步探究。比如围绕本次“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的主题,可以让新教师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有选择地参与“新教师组”或“师傅组”,使研讨真正切合教师的需求。

学会与家长沟通 篇10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老师与家长的双向合作。既需要老师在学校的辛勤培育, 也需要家长在家督促教育, 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成人成才。因为家长看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老师也看不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尤其是农村学生家长思想观念的差异、客观条件的制约, 造成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 家长往往不是对孩子采取不恰当的方法, 就是对学校和教师有意见。久而久之, 老师在与家长共同处理孩子的事情的时候, 家长往往会有过激的言行, 或是不恰当地处理方法。这时候作为教师, 就要有沉着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总结起来, 我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与大家一起商榷。

二、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1. 了解情况

在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出现了问题的时候,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处理的尽量自己处理。其次, 需要家长配合的, 先要对这个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解, 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学生的家长的性格特点, 来采取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

(1) 直接向这个孩子询问其父母在家的各种情况, 包括其家庭的经济条件,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父母亲的工作状况等。

(2) 通过其他学生, 特别是同村的学生, 或者是住所相近的学生, 了解其家长与周围邻居之间的关系, 看一看这个家长是怎样与别人相处的。农村是比较注重邻里关系的, 如果这个家长与邻里之间的关系较好, 你能够很轻松地与其交流, 如果这位家长与邻里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 那你就要好好好考虑一下, 与他沟通前先想好怎样做, 怎样说, 特别是不能说的话, 千万不能说, 以免闹得双方都不愉快。

(3) 在农村, 有的家长把教师这一职业看得比较重, 对于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水平很高, 甚至对于教师的言行都有着不符合实际的期望。他们认为教师每做一件事情、每说一句话都应该是恰当的。一旦你的哪句话说错了, 他就会把你看得一文不值, 认为你不配给他的孩子做教师。对于这样的家长, 你在交流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要用十二分的心思去与他沟通。

(4) 农村学校, 本地的教师比较多, 许多孩子就是这些老教师的亲戚或邻居, 这时候你不妨向这些教师去打听一下, 这个孩子及其家长情况, 还可以向这个孩子以前的班主任去了解。总之, 在与孩子的家长沟通之前, 一定要先了解其家长的状况, 否则沟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2. 重点突出

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 总会有个别孩子给老师出“难题”, 不让老师省心。他们有的是性格上的缺陷;有的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的行为怪异;还有的是学习上的困难生。作为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一定要主动地先去了解这些家长,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不仅是为日后双方间的沟通做好铺垫, 也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情况的佳径。有时候, 更可以免除教师与学生间的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或者误会。在我班有一位男生, 脾气怪, 沉默寡言。不专心听讲, 惹是生非, 打架滋事, 我对他真的打心底里喜欢不起来, 可当让我了解到他的家庭并不和谐, 父母关系并不像表面那么好, 为此心情低落, 从而影响到了学习和在校的表现。了解之后, 我对他之前的一些行为一下子仿佛释然了。之后, 我试着与他的家长进行了联系, 说了他的优缺点, 以及今后他的发展, 之后又与这个男孩子做了经常性、有重点的谈话交流, 虽然他的性格特点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 可是与他相近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进步。

3. 各个击破

对于那些学习上较差的学生, 我们不能用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 看到孩子的希望。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 他才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 配合老师的工作。我班有一个女生叫赵朝阳, 家长在我接这个班的时候, 就告诉我, 孩子的身体从小就不太好, 学习上也有些困难。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身体好, 学习好坏无所谓。刚开始, 我就按家长的要求, 对孩子的身体方面很关心, 生活上也很照顾, 但是孩子在语文课上听讲认真,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各方面表现较好, 就是数学方面, 反应有点慢, 这时, 我及时和家长联系, 进行促膝交谈, 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在家长的配合下, 学生的数学进步较快, 每次检测语数成绩都优秀, 家长非常高兴, 也非常感激。对于放任不管的家长, 尽量多报喜, 少报忧, 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 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 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师;家长沟通

一、以礼待人、微笑与家长沟通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对家长的起码尊重。其次,教师要学会微笑,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就可以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不和家长争执,更不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最后,教师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与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当与祖辈家长交谈时,要有礼貌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爷爷”或“奶奶”,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1-3]。

二、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与家长沟通

家长把孩子交给教师,教师就是家长最信任的人。家长若想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切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时,教师一定要以诚相待,不厌其烦。比如:我曾经教过一位叫辉辉的男孩,开学时因为额头受伤的事,他妈妈来找我谈话,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于幼儿教育也是刚踏入学习,看护不周,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受伤,家长认为我打了孩子,当时觉得自己挺委屈也没有跟家长解释清楚。家长晚上回去之后问了孩子才知道是家里边玩耍时不小心碰的,第二天园长知道了这件事后我们三个进行了谈话,证明我是清白的,她自己也认识到作为家长呢在家也应该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互相找到遇到问题的沟通方式。通过这件事我自己也反省到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在工作中细心严谨,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家长之间有冲突的事应该静下心来与家长慢慢沟通,理解家长。

三、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在工作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比如,我班小伟的妈妈,非常细心,有问题就找教师。一天,她又来问:“今天早上,我们家小伟吃早餐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他好像不愿意吃,自己扔掉了” 。“我就说嘛,我回家问他今天饭吃得怎么样,他说,教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问问教师”。这次事情后,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很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

四、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里年轻较多,很多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父母,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家长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需求[5-6]。有时,孩子受伤,家长十分心痛,如果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从而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教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就会自然理解家长的心情,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比如,我班就有一位这样的爷爷,她的孙子江江,在户外活动滑梯时,不小心摔跤额头上擦破了一点皮,放学爷爷来接时,看见了很不高兴。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把孩子奶奶带到一边,对他说:“对不起,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不小心摔跤碰到了塑胶地,我已经帮他洗过脸,擦过药了,回去洗脸小心点”。爷爷听了之后,说:“哦,是这样,谢谢教师,谢谢教师。”

五、教师应耐心辅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

许多家长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教育不得当。有时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比如,我班一位家长向我诉苦:“教师,我们家的孩子太任性,每天早上非要吃豆腐花,怎么打他骂他都没用,这不,今天早上又要我买了一碗。”我先告诉家长:天天早上吃一种早点,不但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还会造成幼儿偏食;向家长介绍早点的营养配置;建议家长把这些好处用浅显的语言讲给幼儿听,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好的多。家长从我这里了解到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的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我更加了解这个孩子,与这位家长也拉进了距离。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主要靠幼儿教师做出努力。教师常常要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为畅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版.

[2]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北京.中国教师.2006年8月.133页.

[3]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2期.27页.

[4]高明书,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J.学前教育.

[5]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26页.

[6]史大胜,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杭州.幼儿教育.2005年第6期.83页.

[7]黄倩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杭州:幼儿教育.2006第08期.56页.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篇12

一、明确与家长协调的动机

教师首先要明确与家长沟通不是出于某种偶然的动机, 更不是为了向家长告状或由于自己教育无方准备把责任推给家长时,才与家长联系,应是为与家长真诚地交换意见, 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得到家长的有力帮助, 统一观点,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如果采取“告状式”推卸责任,甚至为了“泄气”、“解恨”,不但收不到好效果,而且会产生反作用,使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 很容易使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说服教育,最后只能导致师生对立。

二、尊重家长,重视情感沟通

教师不能以自己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 ,懂得教育 ,所以就凌 驾于家长之上 ,对家长的 意见不接 受 ,甚至不耐烦 。这样会 使教师与 家长产生 矛盾,对教育过程起到消极破坏作用。教师应端 正态度 ,以虚心、善 意的姿态 ,耐心倾听 家长的意 见 , 既使有的 意见不一定 正确 , 也能在其 中找到自 己应当考虑 的因素。 在同家长 沟通的过 程中,教师一定要 注意 ,不要对他 们的子女进 行不负责 任的批评 , 更不能用 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待学生家长。尤其对于后进生的 家长 ,不要一张 口就是 :“你的孩子 , 太笨了 ! ”“你的孩子 , 太坏了 ,简直不可 救药”等 ,这样的语 言会严重伤 害家长的 感情。教 师与家长 沟通时 ,应坦诚相 见 ,尊重家长 ,提高家长在孩子中 的威信 ,使家长感 谢教师 ,真诚地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帮助家长提高教育修养

教师对家长不当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及时提出意见, 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修养,但是针对不同学生和家长的特点,方法要适度, 要介绍某些家长教子有方的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闪光点,端正教育态度,这样,对自己孩子失望的家长就会树立信心, 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长学会了教育子女的艺术;粗暴训斥的家长懂得了耐心说服教育;过分宠爱子女的家长懂得了必须严格要求孩子。

四、与家长沟通,形成获取教育信息的途径

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往往存在很大差别。如,有的学生在校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家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此情况教师常常不能全面掌握,从而为学生在校的“表现”所蒙惑,不能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应当定期、不定期与家长联系, 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健康状况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作为开展教育的依据,也只有这样, 教师真心实意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打动家长,与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家长全力合作。

五、 教师要摆脱教学任务繁忙的误区,建立经常性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客观原因,平时不能与家长沟通,直到学生学习或思想方面出了严重的问题,才想到求助于家长, 这种情况下容易相互抱怨,不利于解决问题。因而,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对象可以进行走访,还可以请家长到学校; 一般情况可以让学生代替传递信息, 把家长的意见或老师的要求用书面形式捎给教师或家长;有时候也可以与家长直接通电话……只有这样,经常随时保持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上一篇:对板书错误的处理下一篇:外汇储备安全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