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共12篇)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篇1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北郊中学:杨玉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道德教育又是家庭教育之本。未来人才的竞争,智能已不是首要的,重要的是人格的全面发展。许多父母往往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修德则忽略不管。
根据有关人士调查结论得知,未成年犯和普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关心方面的最大限度差异,突出表现在对孩子品德的关心程度不同。普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品德的关心程度均排在家庭教育之首;而未成年犯父母对这方面的关心程度却远远次之。这说明“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以致孩子尚未成年便走上了犯罪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孩子聪明伶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但若一味予以物欲上的满足,甚至放纵其健康的行为,只会平添他们的娇气、自私和霸道。
每一个家长都要具备科学的家教知识,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清楚地知道:德为教育之本。
第一,孩子需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孩子一出生,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正常的孩子,不到七八岁,就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精通外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越早学习,效果越好。
第二,孩子需认识生活环境,这是环境教育。
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如果想要深入认识就需要读书。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发展想象世界,这是创意教育。
孩子读童话故事,或者听大人讲故事,他很快会融入情节中,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是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认识环境,学习做人做事的。
第四,孩子需学习做人做事,这是品德教育。
怎样和自己相处,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环境相处,这是做人。尤其是和自己相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许多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样和自己相处,讨厌自己。事情要怎样进行才容易达到目标,这是做事。随着年龄的增加,做人做事的问题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及早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原则。
第五,孩子需认识人生,这是生活教育。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孩子向往的目标模糊地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道路千百条,每一条路上都有许多动人之处。
第六,孩子需培养智能,这是能力教育。
智能,简单说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和语言能力一样,培养孩子的智能,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时,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等。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实上,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下种子的往往是大人,看看眼下有些孩子慵懒和忧郁的形象,再想想孩子的将来,反躬自问,就看你眼下播下的是哪一类种子了,是聪明是自私还是狭隘,说到底,这都是大人的选择。
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每一个家长都要具备科学的家教知识,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良好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这也是家长义不容辞又神圣的职责。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篇2
一、家长作为旁观与欣赏者,时刻感受来自幼儿园的“绿色”气息
(1)让家长完全置身于一个到处都充满绿色环保气息的环境中。用花盆、蛋糕盒、筐等种植一些花草摆放在窗台上、自然角上;有的地方采取了吊、挂等方式进行绿化,开辟了一些种植园地;教师与孩子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牌,有针对性地挂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另外以环境教育为出发点设计了宣传窗、画报,宣传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教室里经常摆放一些师生共同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再生作品”。(2)定期进行环保讲座,用家园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进程。(3)通过家长开放日、环境纪念日、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进程。家长除了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与发展水平外,也是一种实地学习,有助于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帮助家长为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环境教育。
二、让家长配合并实施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与配合者
当家长逐步了解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质后,可在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中根据需要对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在开展废物利用这一主题时,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材料,然后让幼儿动手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小物品”赠送给家长;在“种子的秘密”主题中,要求家长参与种子的收集、种植与资料查找的工作,和孩子一起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家长对新的教育观与策略有了真实的感受;在“垃圾的分类”与“宝贵的水”的主题中,要求家长不仅自己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同时还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到相互监督,最后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另外,还制作了“家庭环保行为卡”,指导家长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家的环保意识与行为,这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观。
三、努力营造互动的、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家长成为环境教育的参与者
让家长参与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决策与教育过程,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吸取来自家长的意见。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地方”开展过程中,家长所提供的对比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手段: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公园,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林间的幽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悦耳、花草的缤纷、湖水的碧波。通过这样的实地对比,孩子初步懂得了该做什么来保护环境。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同乐环保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园这一媒介把家长与幼儿的个别经验转化为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互动与表达,也使环境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四、建立展示家长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聪明才智与教育功能
在家长助教日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是环保工作者,就让他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讲讲现在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一些有趣的“魔术”,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酸雨”的形成、“水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等。有的家长本身就有渊博的环保知识,又通过一系列的幼儿园指导教育有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就请他们向大家宣传科学的环保知识、育儿经验。另外,还开辟了家长经验交流园地,让家长将好的育儿经验通过这块园地进行传播、交流,经过横向比较、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寻求对自己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五、结束语
从成人与幼儿的对比中观察到:成人比幼儿有深厚的环境知识积累,但成人的环境保护行为往往不如幼儿。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影响着环境教育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活动,让家长们的环境认知在慢慢地转化为环境行为,他们的教育观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孩子和家长越积极配合,环境活动内容就会不断地向纵向和横向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有趣味性、连续性。
参考文献
[1]钱愿秋,李姗泽.家园合作中的家长参与现状调查与思考[J].幼儿教育,2012(07).
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篇3
一、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性意识
大多数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乏性教育和方法,孩子提出的性问题家长都是含糊其辞、一触即过,有的家长甚至从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相关的话题。有个别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偷看父母洗澡,问父母一些性问题,有的父母会大声呵斥。专家曾说过:3—6岁的孩子常有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的行为,对别人上厕所行为感兴趣,甚至偷窥别人洗澡,这并不是孩子有了性意识,而是出于好奇。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性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必须正确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应当正确引导,实事求是的回答,使幼儿对于性意识有正确的理解。
二、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适时进行性教育
孩子的性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他只是对人体器官的好奇,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功能,在回答孩子性问题时,应简单、明了大方自然的告诉孩子,不要不好意思,应用科学的语言解释男女身体器官,并告诉幼儿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让孩子觉得这些问题很普通,没有什么神秘的,其实孩子在不知道的时候喜欢尝试,知道了后就没有那么好奇了。
三、创设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父母在家中穿着不能太露,应以长袖长裤为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分房入睡。年龄小的孩子与父母一起睡时,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亲热爱抚,父母行为应检点。应给孩子穿舒适宽松的内裤,不要摩擦到孩子的性器官。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进行性教育,如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正常的生活,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就医,消除隐患。
四、对幼儿传授生命繁殖的知识
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问父母“我从哪里来的”,很多的父母都会骗孩子说“捡来的”、“种出来的”,因为父母一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二是觉得说了孩子也不会懂。针对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正确的认识性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出生的秘密,帮助幼儿对自己性别正确认识和理解。家长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孩子不能正确的认识生命繁殖的意义,就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五、提高性侵犯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性别意识,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家长不能因为害羞而难以启齿隐私部位,这些关键的部位不仅要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告诉孩子这些地方除了爸爸妈妈洗澡或医生检查时,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能碰。家长在告诉孩子性侵犯知识时,不要遮遮掩掩,要用科学的语言告诉孩子一些常识,这样孩子接受起来也会有坦荡的心疼,不会有害羞的心里。此外,还要告诉孩子,不能单独去人少的地方玩,不轻易相信陌生人,遭到性侵犯威胁时,要大声呼救,迅速离开,跑去人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王媛.香港性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2](美)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著,韦子木,张荣皋译.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鲁龙光,潘爱胜,陈建国,刘小康,林万贵,王华玉.同性恋10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03)
[4]汪发荣.全纳性教育与全纳性思想──参加“中国一体化教育学术研讨会”有感[J].中国特殊教育.1997(04)
[5]萧风.性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推荐《善解童贞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3(05)
[6]卓恺明,杨治良,宋振华,吴彦,季陈凤,施慎逊,刘登堂,徐一峰.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2)
[7]萧风.性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推荐《善解童贞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3(05)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篇4
1.秉持正确的少儿英语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长辈在家庭中对儿童或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当中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启蒙阶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第一位老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所占比重为七成,社会教育占一成,学校仅仅占二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我国人均接受教育之中所占的比重之大,而随社会的发展,时代也同时对英语能力的需求量大增,家庭教育中少儿英语教育也被众多家长所重视起来。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应将家庭少儿英语教育取得成功摆在教育的第1位,对英语教学特点的认知误区应完全摒弃,选择适当的英语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家庭教育时间,并且放下与人攀比单词记忆量等虚荣心理,形成独特的家庭少儿英语教育模式。
2.家长努力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篇5
发布者:省编辑 2011-04-01 16:19:37 来源: 阅读(511)
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是教学环节之一,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新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家庭作业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到他今后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小学阶段,养成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家长在形成学生的这一行为习惯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学生对作业态度的塑造者。因此不同家长的态度,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我所在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外地生,他们的父母一般都很忙碌。平时他们常常要上夜班或者常常要出差在外,学生只有爷爷奶奶管或一个人在家。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又不是很高,看不懂学生的作业。例如一个学生家长对我说,自己的儿子都看不起自己的妈妈,有时还拿题目故意地问妈妈你懂吗?
所以当碰到家长的时候,家长就会说“要靠老师您了”。可是学生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的,老师也鞭长莫及,这时真地要靠家长的作用了。
其实家长的学习水平低没关系,只要能在对待家庭作业的时候注意几点,也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一、问,是交流的开始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学段儿童,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责任感”,更意识不到做作业是学生的义务。因此,有些学生回到家里,不善于利用时间,总爱贪玩,有时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也有的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这时就需要家长提醒,甚至需要家长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陪陪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功课的好习惯,从而使其快速、正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旦习惯养成了,家长也就可以轻松了。总之,习惯是学习的根底。
再说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本记作业本,记录当天作业的内容,而且还要家长签名----天天都要签名。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好地督促家长过问学生家庭作业的方法。可是家长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一渠道,例如:在记作业本里常常能看到家长的名字,可是学生的作业还是会漏做,特别是预习、口算等内容。有一次我教的班里有15个学生的家长都在记录本上签名,可是学生的作业还是没有全部完成作业。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在记录本上,写了一句话:“作业没做完,家长怎么可以签名。” 有几个学生家长回复解释:自己刚好忙,到家很晚了。就没看作业,任务性的签了一个名;另一种,对于自己的子女非常地信任,认为她自己可以管自己,没检查就签了个名;还有,问学生作业作好了吗?学生自豪的回答早就做好了,不看就签了。正是家长的这种作法,使学生出现了侥幸心理,从而看轻家庭作业。
其实只要家长坚持经常过问,学生就会慢慢地重视自己的家庭作业,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心中有数”。为以后辅导学生的时候打下基础;也可以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其实看似平常的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不管怎么忙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也能重视起来。
二、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开始
很多时候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不会很好地去思考问题,而是急切地去问父母,以求得帮助。这时父母不要轻易给予帮助。如果稍遇困难就给予帮助,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甚至会养成他弄虚作假,欺骗父母老师的习惯。这种“帮助”等于妨碍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
其实这时,家长应该提醒学生,去好好的把题目读一读,因为理解题意是进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解决问题,而是不理解题意。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候,题目中常常会有很多字不认识。如果这时要求他们去解决问题,那么实在是一个问题。因此父母就要帮助学生去读懂题意。
再说我教过的一个一年级学生。有一天,放学了他的作业还没订正好,而妈妈在旁边等着接他回家。等学生做到最后一题:()+()=()+().时,学生一直订正错,笔停在那里不动。妈妈在旁表现的很急噪,真想把题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时我把学生叫了过来,对他说,先读一下题目,读完,我问会吗?他说不会,我让再读一边,读清楚题意,轻轻的读。孩子在旁边轻轻地读着,读不对时我指导了一下,这样重复地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做出来一题。然后我让他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做下题,学生很快的就做好了。
这时妈妈在旁边笑了。其实追问学生不会做的原因是把题目理解成:()+()=(),那他怎么可能做对呢?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的妈妈也体会到让学生自己读懂题意的重要性。
在这订正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不仅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而且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要比父母直接读题告诉他答案,更具有效果。还有有时就算会读题了,但是也会因为在看题的时候不仔细,造成感觉上难做,而放弃的学生也有很多。所以就要求家长不要急着帮学生读题目,解决问题,而是应该让学生重复地读题目,以了解题意。
例如:一次我在教室里忙着改试卷,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来问我“提高班”中的问题。“老师这题我不会做”。我说:“你先读一读题目。” 说完,我去了一趟办公室,回来看见那个学生已经在玩了。我问“你懂了”。她说“先前她没有读懂题目,现在会了。”
小小的一个方法,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不管你的水平怎么样,都请不要放弃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学生的数学思维被限定,学到的知识是被父母灌输进的,作业本上是全对的,可是同样的题目再出来还是不会做的后果。再说随着新课程普及,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成长的培养。
三、引,是承前启后的关键
当学生在读完题目后,还是做不出作业时候,家长应采用启发的方式,帮助他回想一下,在班上类似的作业是怎样做的,和本题有什么相同之处,而不是马上提醒怎样解答习题。有时家长的帮助,应当只具有简单的鼓励性质。例如:“想一想,我相信你自己会做出来的。”或者说: “你解答习题开始是正确的”等等。创造这种“成功的预感” 是家长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好方法。
例如:听一个高段学生的妈妈说起她面对女儿不懂的时,先让孩子回想课堂上已经讲过的知识,再看能不能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不行,看看有没有参考答案,如果有参考一下答案,看看能不能理解?不能,再一起讨论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思维,从而使其巩固了知识。并且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也问到了同样的题目,孩子答的非常的完整,老师重重地表扬了她,她高兴的不得了,回去了告诉妈妈。虽然这一过程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培养孩子来说,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牺牲点时间也是必要的。
但是家长也不是万能的,也会遇到不知道的情况,这就要求家长帮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新的知识,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再不行,让学生第二天请教老师。
四、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不要放任自流,要坚持让孩子先做作业后去玩的原则。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孩子作业完成后,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错误,自己去修改。家长应明确:完成家庭作业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但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查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更多要家长自己先帮他查,而不能要求他们自己查。在家长查的方法引导下,让学生也学会怎样检查的方法。
例如:一位家长问我,“老师,我叫她做好作业自己检查,她就只会对着试卷发愣,或看一下就算好了。真是要命,这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系统性的学习过程,有些方面他们的知识或能力都还没有形成,不能严格地要求他们自己检查,而是要求他们做的仔细,写慢些。检查时也只能要求他们把有些题目再做一遍。但是随着知识的增长,慢慢的他们自己就学会了检查的方法。那时父母就可以放手要求他们自己检查,并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这样易于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致于重犯。
但是不能一帮到底,到了一定的年级,家长还在帮学生查,那么只会让学生养成懒散,倚赖的心态。例如:一个五年级的男同学,做的作业字写得很好,也很慢。但是有个习惯,做完作业从不检查,放在一边,等他爸爸来了帮他检查好,告诉他哪那题错了,才去订正好。因此我看到他的作业常常是全对。而他呢?也非常高兴甚至自傲。可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行了,成绩总是处于班级中游。同时我能从他的作业里看出,他爸爸晚上帮他查不查作业。查的全对,不查就有很多错误。
因此家长在查作业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
五、度,是愉悦学习的关键。
当学生真的不能学以致用时,家长最好不要借口忙,而直接用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告诉学生答案,从而扼杀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
例如,五年级一个比较好的学生做课外题不会做时,请教别人,解题的过程竟然用了初中二年级的两元一次分式方程。这跟她的知识水平是不相符的,她也不能掌握的了,就算解答对了,也没什么意义的。
其实有些时候家长在辅导中会出现超纲,解应用题就用学生还没有学过的方程来做,甚至小学不会学到两元一次方程,过度的拔高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定,老师也被麻痹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在这样情况下,父母最好不要给答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留着作业去问老师。但不要凶着地说“问问老师去!”给学生造成恐惧感。孩子要及时鼓励,哪怕他有一次主动的去问老师了,也要及时地表扬,让孩子体验敢问的乐趣。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态,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展,因此在辅导过程中重鼓励,少责骂体罚。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篇6
(一)了解新单位的特色与要求
正式报到后,你必须尽快熟悉新单位的环境与规章制度。你需要了解单位的地理环境:周围单位、交通线路、气候条件;你要了解生活环境:衣食住都在哪里,都怎么样;你还要了解工作环境:有关部门,资料获取与处理,财务规定,这些均属于物质基础,绝不可忽视。当然还有人际环境,协作者、老师、上级,一定要搞清,他们有什么特点,如何与之相处,你要心中有数。
对于新单位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运行规则,你更要了如指掌。因此,职务规定、员工手册之类的小册子应是案头、手边常备之物。
(二)调整心态,尽快进入角色
刚刚到一个单位的年轻人,很容易把自己看做是客人,这种心态必然会阻碍他的发展。因为如果缺少了主人翁精神,就会理所当然地有“过渡一段时间再说”的念头,自然容易站在旁边观看。久而久之,要求自己越来越放松,前进的步伐也就会越来越慢。因此,这种情况要“釜底抽薪”,要“背水一战”,“将自己的帽子扔进高墙里”,“逼上梁山”。
有时候,刚踏出学校的新人初到新岗位时,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憧憬,对新工作及新单位寄予过高的期望值。时间稍长之后,就会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大,乃至斗志涣散,无所作为。其实,任何一个工作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想要一切如愿不太可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明白即便确实不尽人意,你还是有机会的,因为你还可以努力。
(三)搞好人际关系
到了新单位,必须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头做起。要时刻记住你是新人,有很多你不懂和需要学习的地方,以低姿态进入,谦虚友好的态度会让人在新环境中受到欢迎。
有的年轻人强调自己的性格内向,每天见了人从不主动打招呼,这种做法甚不可取。如果连这一点尚且不能克服,将来何以开拓事业?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何况打招呼还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
(四)不要轻视小事情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篇7
1.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和内容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 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是否必须请家长?问题真的严重到了非要和家长沟通才能解决吗?如果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请家长, 会让家长很反感, 不利于解决问题。) 在沟通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 我们在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 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之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住址、电话、父母职业等, 还要通过与学生谈话深入了解其父母的性格、爱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等。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具体设计沟通方式、方法, 并且班主任还要对沟通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出预案,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 避免沟通的失败。
3.详细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之前还要将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尤其对于违纪学生的处理。班主任一定要对违纪事件作深入调查: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如果真是我们老师自己出现了问题, 却要找家长的话, 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而且还会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 , 还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亦或是家庭教育的失误?针对这些问题自己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呢?只有做到这些, 我们才能在随后的沟通中有的放矢, 灵活自如, 进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4.选择时机, 事先约定
很多时候, 班主任之所以还没等切入正题就被家长拒之门外, 并不是因为我们老师的热情不高、沟通技巧不过关, 也不是我们家长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 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例如, 当家长正忙得不可开交时, 或者正赶上家长情绪低落时, 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 通常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所以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之前, 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 然后通过电话或者其他形式与家长“预约”一个时间进行沟通, 这样家长们就可以安排自己最宽松的时间全身心参与家校沟通。
二、讲究交流的策略和艺术
1.先求同、后论异
与家长交流之前, 我们一定要先把“门”打开, 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 取得某些共识, 不然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所以每次交流之前, 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先从家长的立场出发, 适当地肯定对方一些正确、有益的做法, 然后再适时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拿出来。同时以善意的姿态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 委婉地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使之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样一般能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即使是平时一些谈不拢的事情, 现在也很容易“达成共识”。
2.理性说服与感性说服相结合
理性说服就是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 进行科学分析;感性说服就是用情感的煽动让人激动起来, 让情绪来感动人。二者各有利弊, 运用时要因人而异。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受情感的影响, 宜侧重于情感说服;文化程度高的人受情感影响较小, 应侧重于理性说服。最好的说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先声夺人
谈话的开头是整个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班主任的话语能不能一开始就抓住家长的心, 往往决定着整个谈话过程的成败。一个成功的“开场白”能有效地缩短班主任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使家长迅速安静下来, 理性地沿着班主任的思路进行思考。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精心设计谈话的开头语, 给家长以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场白要言简意赅, 引人入胜, 先声夺人, 力争扣人心弦, 一句话:一开始就要“镇住场”。只有这样, 才能够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进而牢牢把握谈话的主动权。
4.以退为进, 勇于负责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 尽管我们主观上尽了心也尽了力, 但孩子还是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甚至发生伤害事件。伤害事件出现后, 当事的孩子家长心里都不好受, 情绪波动较大, 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言行, 甚至会迁怒到教师身上。此时班主任要多宽容、多谅解、多包涵, 要在耐心倾听家长倒苦水的同时, 主动承担起监管不力、跟踪失察之责, 这样家长就会感到老师是担当的、是负责的。这时候即使家长心中有什么不满, 也会自我克制的。在家长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之后, 教师再从关切的角度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 真心诚意地帮助家长从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 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接受的。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与家长展开交流
1.主动家访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 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为此每次接班之后, 我都会及时地对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中我会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历史, 班级情况, 在校学习生活的要求、期望, 以及需要家长与学校配合的一些事情,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另外, 在家访中我还可以完善学生的信息:学生的具体家庭住址, 父母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 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情况、性格特征等, 进而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2.定期家长会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老师的惯性思维是只要学生不出现大问题班主任就不告知家长, 只有当一个学生“屡教不改”后, 我们才会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这时候家长多半接受不了孩子“变坏”的现实, 会质问班主任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早通知我们?现在你们管不了、想推卸责任了才想起我们家长, 没那么容易。其结果是学生家长与教师互相抱怨, 陷入关系危机, 有极少数的家长甚至对教师或恶语相加, 或大打出手, 或上访告状。这样不仅有违我们的教育初衷, 而且还使教育环境更加恶劣, 不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所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我理解家长的不易, 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把家长工作做在前面, 定期地召开家长会, 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以便家长及能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积极地参与教育和问题的处理。
3.接送时面对面地交流
一年级的孩子上下学一般都是由家长或是监护人接送的, 这正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良机。所以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对每个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一次梳理。梳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今天有什么特别表现?课堂、课间有无违纪情况?学生今天有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做法是欠考虑的, 需要老师和家长对其加以引导的?在放学后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4.书信交流
受各种原因的影响, 加之班级学生众多, 我们班主任不可能一一地与班级每一个学生家长都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我在班里设立了“日常表现回馈制”。每天放学前, 我都会将梳理过的学生表现情况加以记录, 放学后由孩子们将各自的“日表现回馈单”带回家, 进行独立的反思。反思过程中, 孩子们必须要就自己的缺点向家长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这些问题自己是有意为之, 还是无心之错;针对这些问题自己将采用什么措施进行改正。
5.电话、短信沟通
其实, 和老师沟通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坐下来, 一本正经地谈, 抽空给家长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也是不错的方法。为了便于和家长联系, 每次接班后我都会及时地把自己的电话告知班级学生家长, 同时我也会及时地收集好班级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并将班级所有学生家长的姓名及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 对于一些简单的、一说就明白的问题一般都会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其进行沟通。如:班级哪位同学迟到、缺课、身体不舒服, 亦或是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或在学校有突出表现时, 我都会及时给家长打个电话。
6.设立班级家长QQ群
指导托班家长进行亲子活动 篇8
一、目前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举行的众多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托班的亲子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每个家庭参加的人数不同,大多数活动是一个家长对一个幼儿,但有的会是两个家长、或祖父辈几个都来参加(尤其是第一次活动),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在活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加上成人太多拥挤在一个教室活动场地,会显得乱哄哄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活动很累,幼儿的注意力也易分散,其次,有许多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幼儿遇到困难,往往不是用引导的方法去帮助幼儿,提示幼儿,而是代替、包办,急于求成。有的在活动中过于放任孩子,让孩子随意地乱丢乱放物品,使得一场亲子活动后,老师要花大量的精力整理物品,也许这些家长认为只要幼儿高兴就好了,特别是刚来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只是让孩子熟悉一下环境、老师,不需要这么多的规矩,殊不知这反倒是害了孩子,孩子的教育要从点滴做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的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孩子品德的教育;有的只注重孩子身体的成长而忽视孩子的教育等等。因此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孩子,并开展集体的亲子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对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指导,才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提高我们亲子活动的质量。
二、“亲子公约”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尽快让亲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为家长的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我们在亲子活动的一开始便为家长制定了“亲子公约”(这在新生入园前的家长会上便会有意地介绍一些),在一开始的亲子活动前,我们又会重申,我们要求家长做到:(1)能细心的观察幼儿的言行。(2)家长要做到手勤、嘴勤。(3)要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幼儿,以和平的态度与幼儿相处、以平等的位置与幼儿交谈。要理解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引导。(4)提醒幼儿自己拿收玩具、自己吃饭吃东西、自己说大小便。即:幼儿能做的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5)多给幼儿掌声、多给幼儿慈爱的目光、多表扬幼儿、多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这些要求浅显易懂,给了家长许多的启示。通过公约,我们改变了一些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知道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课堂、生活即教育、孩子和家长是平等的。
三、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在活动中提供方法的指导
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因此我们主要让家长了解的是托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怎样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幼儿在这阶段的教育重点。在亲子活动的每一次开始前,我们都会向家长交代清楚我们活动的内容与目的、要求和家长配合的一些事宜以及这样做的理由,在此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重点方法,再让家长通过参与活动、观看老师的行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
四、开展多形式的亲子活动
为了丰富幼儿园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能更多方面的展现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我们对家庭亲子活动指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亲子游戏(包括:竞赛型游戏“我运动,我快乐”、综合型游戏“身体的秘密”、“好吃的花生”,游艺型游戏“亲子踏青活动”、操作型游戏“国庆摄影、相匡制作”、“美丽的树叶”)教育讲座“绘本阅读”、儿童教育咨询“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家庭亲子游戏展示、提供亲子活动方法“亲子游戏汇集展”等等。
五、在亲子活动中注重情感的交流
我们的教育除了要发展孩子的认知、培养良好的个性以外,成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很重要,它是我们进行亲子活动的最重要目的, 我们要求家长从小处着手,如:耐心教幼儿穿衣、鞋;喝水;吃饭;交朋友等方法,在孩子进步时,不吝啬给与一个鼓励、拥抱、亲吻等,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关心和快乐,一方面,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互动,一方面为其成长、发展打好基础。因为幼小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我们要通过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构建好自我。在活动中我们注重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和孩子一起活动,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六、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在家长接受我们的观念以后,我们在亲子活动中开始有意设计一些难题给幼儿,让幼儿产生疑问,然后我们讲解并示范给家长,让家长学会处理幼儿在活动时常见的问题,我们要求家长及时利用各种资源给幼儿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启发和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在发现幼儿产生探究意识时,我们又要求家长应适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给幼儿提供条件与机会,使幼儿对探索充满信心。
如何与家长更好地进行沟通 篇9
楼主:卖火柴的小女孩 2009-12-25 12:25 复制该文章地址给QQ/MSN好友 | 回复 举报 引用
打工子弟学校家长的工作都很忙,有的甚至连孩子自己都很难见到家长,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管孩子。但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家教搞不好,孩子做人的根基就不牢。学习就更难搞好,老师教起来也很费劲。况且有不少家长文化素质低,跟老师们的语言思维频道根本不对。孩子稍有不适就找到学校大吵大闹的也不乏其人。所以怎样跟家长沟通,怎样赢得家长的信赖和爱戴,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过这一难关?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您会怎样应对?希望老师们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困惑难题和其它与此话题相关的感想。
1楼 杨胜华 红旗学校
我认为与家长沟通最重要的是:让家长知道:一个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将来还要面对社会教育。因此哪一个教育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必须跟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起来,互相沟通,齐抓共管。因此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特别是要让家长明白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一日为父,终生为师”。所以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应当只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应该为孩子的教育承担应有的责任!
2楼 孙玉珍 东坝实验学校
我已经从事教学多年,怎样和家长沟通我有以下几点看法:第一,首先老师对待家长要端正好态度,对每个孩子要一碗水端平,实事求是和家长谈孩子的表现。第二,老师要有同情心,心态好,对差生,困难生及时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三,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老师不能着急,用理说服他,软硬地实行有效的办法,使家长心服口服加佩服。第四,是老师要理解家长的心情,共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用情感动家长,家长会更理解老师的,我觉得家长不是不好沟通,是我们老师有时候办法没有到位。这是我的看法。
3楼 代大志 明欣学校
我同意二楼的看法。我认为与学生家长进行顺畅有效的沟通,是每位班主任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沟通中赢得家长的信赖和爱戴,是一门艺术,也是很深的学问。因此,这个课题很值得让我们全体教师来研究和探讨。
首先,尽可能收集熟悉的学生、家长相关信息;其次,分门别类,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确保沟通愉快和谐而有效地进行。一般来说,大吵大闹蛮横无礼的家长是不多见的。我们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少已为人父母的,因此我们应该能感受到父母送孩子到学校读书,总希望老师能关照自己的孩子多一点,绝不想跟老师们把关系弄僵!故而,我认为老师只要稍费心思,应该是可以把家长关系处理好的。对此,本人有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1.教师态度要和蔼,做到“她”气我不气,一定让“她”先坐下说话。2.与家长近距离相坐,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3.见到情绪激动的家长,先不要急着说话,耐心倾听。等“她”把话说完,情绪稳定后再做解释。
4.解释之前要先对“她”的感受表示理解,并肯定“她”对的方面,之后才能与其探讨问题找出矛盾症结。
5.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但要坚持原则方向,解除误会,消除隔阂,有错误的、不对的地方主动承认,解决不了的要解释清楚或说明情况原由,尽全力求得家长的理解,答应的要兑现,不推脱。
总之,沟通方式各种各样,灵活多变。但盛气凌人,强硬粗暴,或敷衍了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4楼 曹靖华 腾龙学校
我觉得跟家长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孩子表现好家长有配合的就不用说了。不过打工子弟学校家长真有刁的。一个小事就可以闹到学校,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不外乎有这几种:
一,护短型的。别的孩子碰她一下,或为小事的争执都可能告到学校;
二,不管不问型,不论孩子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从不到学校来;
三,自认清高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摆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
对于第一类型的家长,老师先要了解孩子的情况,事出都有因,让俩孩子都找出自己不对的地方,家长作为旁观者就不会无理取闹了;对第二类型的家长,老师要写条子,明确,孩子毕竟是他的孩子,老师做的只能是教育孩子,家长不来配合的话,总不能把孩子推给社会吧。站到家长那一边说话,告诉他,老师做的一切是为了他的孩子,有思想的家长很快会向你靠拢。对第三类家长不能太客气,你可以让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让家长签字并检查,如果家长只签字不检查,或根本不签字,那他也清高不到哪去了。最后提醒各位同仁,当老师难,当打工子弟老师更难。
5楼 贺占琴 树仁学校
看来四楼很有感触呀!我认为与家长沟通要看什么样的家长,对于和我们想法一样的家长,我们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爱心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考虑。由于我们面对的群体比较特殊,他们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们对他们的孩子如同自己的甚至胜于自己的孩子,各方面想的比他们还要周到。他们一般都不会与你作对,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多数家长都会感谢你,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有一些让人听着头疼,看着冒火的上帝。当遇到这种人时,要抱着有理走遍天下,不要让他们抓住你的把柄,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做到兵来挡将,水来土掩的方法,让他们知难而退。
6楼 袁宝华 东坝实验学校
我同意五楼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与家长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从事教育十多年,无论我到哪个学校教学,大部分家长都很支持、配合我的工作。也有极个别的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说:“老师太严厉了„„”我就和他们解释:“您难道希望我什么也别管他们,做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吗?您也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吧!不但我管您也得管,他们出人头地了您也受益。”就这样他们也就能理解了。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琐事,比如在学校里吃饭的学生不好好吃饭,我就检查他们的饭盒。剩下饭的学生我就喂他们吃,这样他们就不再剩饭了。我自己买大的钻笔刀给他们削笔,没有本子了我就给他们买。现在天越来越冷,学生带的水都凉了,我就从家里带一个大暖瓶来打热水给他们喝,嘘寒问暖。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再传授给他们知识。学生就会回到家中告诉家长,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对我们好!都亲切的叫我“老师妈妈”。对孩子好,自然而然与家长拉近了距离,他们就会依赖和爱戴你。沟通起来很容易。
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
7楼 张彦青 红星学校 的确是这样。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和这些情况特殊的家长很难产生共鸣,但我觉得在生活上,对孩子多些关心,家长会感激你、认可你,然后再谈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这样教育工作更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8楼 李晓静 东坝实验
我认为跟家长的沟通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把孩子的表现一五一十地告诉家长,并希望家长跟孩子沟通好,不能对孩子使用暴力,也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工作比较忙的家长,那就只好电话联系,就算他们再忙,这几分钟总该有吧。其实,我们跟家长的沟通至关重要。不然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真心地希望这些家长理解我们,关心自己孩子以后的成长,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
9楼 李金 昱颖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长性格素质各异,与家长交流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交给家长一些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让家长从心里认为你很关心孩子,那么家长就会配合你工作,不给你找麻烦。
10楼 王志东 春华学校:
我和九楼的看法一致。我认为和家长沟通其实就是了解家长的难处,处处为孩子为家长着想,要让他们清楚一点:老师就是为孩子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最重要,这样以后的工作就好做。
11楼 于艳春 腾龙学校
我同意楼上的意见。我认为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家长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好学生,所以首先要多表扬他们的孩子,因为家长在老师面前也很要面子,即使学生一无是处也要委婉地说,讨得家长的欢心,你就把握了主动权;其次创造和谐的氛围是最好的添加剂,谈话时要面带笑容心平气和,遇到极端的话题不能硬碰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他们理解你的想法,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别人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然后在家长完全信任和尊重的情况下,畅所欲言,说出孩子的不足,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讨论今后如何共同教育好这个孩子,最后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你与家长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
12楼 李凤 自强实验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认为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二父母。要想使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全方面地了解学生,要从不同的方面关注学生。那么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教师怎么样才能和谐地和家长沟通,使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呢?依我个人意见:
一、教师与家长之间要相互尊敬。教师不要因其家庭条件、环境及年龄等因素而歧视家长。
二、沟通。沟通是桥梁,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谦虚谨慎,讲究礼貌,平等地与家长交流,不要盛气凌人。
三、移情考虑,教师应体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不要以分数衡量学生,而要以人为本。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我们不要因其成绩低而去放弃学生,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他总有出众的一面。所以不要把分数挂在嘴上和家长交流。最后希望教师们要与家长和谐共处,使孩子快乐成长。
13楼 郭娇艳 新苑学校
与家长沟通的办法,我认为:
1、在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在孩子的作业里夹纸条,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2、在孩子的作业中多表扬,多夸奖。从而让孩子们告诉他的爸爸妈妈,从孩子的口中了解家长。
14楼 王义臣 星星小学
我也说两点吧,教师与家长沟通主要有:
1、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孩子这座桥梁,和家长交朋友,制定在校和家情况表。通过数字,时间,科学体现孩子动态变化。
2、不定形式:主邀家长。邀请家长参加校活动,班会、听课、家访、电话联系等。给我们以肯定,达到心心相通,家长满意和放心。共同使孩子健康成长,才能把彩虹托向蓝天。
15楼 罗海城 长店实验
我的看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觉得在如今这个忙碌、现实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埋头做事,于是忽视了身边的人或事,这样就拉开每个人的距离,我们需要的是多点时间坐下来好好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由于工作的原因现在好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了解越来越少,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比如在星期天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说说话,这样在陪孩子玩的同时,家长们也就能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也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老师要想和家长沟通,需要家长先和孩子沟通好。
16楼 李有为 清莲学校
家长只能了解孩子的一个方面,还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共同理解才能教育好孩子。
与家长沟通最重要的是真诚客观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然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与家长交流,想出最好的办法解决。
17楼 冯振中 向上学校
首先,要进行家访;其次,要注意与家长沟通的细节;最后,要注意家访内容的安排(关注学生生活、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成长空间等)。
18楼 汤灏
班主任如果遇到冲动型的家长,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了。那么面对这类家长,班主任又该如何与他们沟通?
班主任如何和家长进行沟通 篇10
首先,尽量表示出对于老师的赞许:例如孩子在你班上我就放心了、听孩子回去常说你的好等等你捡着着边的说,好听的话永远不嫌多,心理学上讲,想要别人喜欢关注你,你首先得表现出喜欢接纳的态度。是人之常情还是马屁这得看你的理解与运用了。
其次重要的是表现出对老师工作的配合,表示有任何事情,与孩子有关无关的都有意愿帮忙。(放心,大部分老师是不会轻易找家长的,当然,如果你夸下海口,正好碰上事儿逼的老师,那是福是祸也说不准)
切忌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对自己孩子照顾、关注类似种种。试想一下,刚接触老师,基本上每个家长都会说类似的话,老师关注得过来嘛,搞不好还会心生厌倦,还有明明看到老师忙的晕头转向还在逼逼的话,效果就更不好了。
2、平日打电话沟通,基本懂礼貌得懂,别一开头就:你是孩子的班主任吧,拜托打听清楚再打来。先自我介绍,然后最好说一句:您现在方便不?打扰您几分钟等等的。大部分没神的家长不管老师在上课还是在开会吧嗒吧嗒就直接扯开嗓子说,的确招人烦。同时不要问的太细节,别觉得老师好像就是该给你孩子做牛做马吃喝拉撒样样都了解。
若想了解孩子近况,打电话次数不易过于频繁,询问时:类似:您好,麻烦您,费心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也能体会到您的辛苦,等等类似的话多说没坏处,即使老师还没注意到孩子,也会因你的这段话注意的。
当然如果是孩子出问题老师打电话找到你,一般是违纪犯错什么的,不要急于为孩子辩解,先听老师说完,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很重要的一步承认错误或赞同老师的做法配合学校的工作。因为更多的时候问题本身并不严重,看中的是面对问题的态度,老师是很容易原谅别人的。老师之所以抓着芝麻大的小事儿不放的重要原因是老师就是干这活儿的,在我们眼中的迟到睡觉类似的小错,可能就是违反校纪校规,给老师添堵了。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审美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实现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学形象进行艺术审美,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非自觉的审美体验活动,从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发展各种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开展审美体验。
一、从文学作品的话语层面审美
文学话语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时,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主体对文本外在获得的美感体验及由此对美的追求。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不仅要学生接受语言训练,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吸取人文气息,陶冶精神世界。因此,在学生范读、美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并且表达美。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叶、荷塘在月光下的美,其用字及修饰之细腻令人叹服,如“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像零星的白花,有的袅娜地开着的”等等。这优美的文字准确生动,以鲜明的艺术表现写出了月下荷塘的艺术美。教学时,教师可以找来与“月色”相关的音像制品,如贝多芬的《月光曲》,在课堂上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声情并茂地范读朱自清描绘的有关月色的文字,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从文学形象层面审美
文学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两种。文学形象因其形象本身的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以及能唤起美感的特点,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学过程中遵循读者的审美心理规律,对文学形象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文艺心理学家认为,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有五个阶段:“想象、感知、唤起感情、审美判断、体验玩味。”以初中语文课文《一双手》为例:(1)想象——教师先让学生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主人公张迎善那双手的句子;然后提问: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神奇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予肯定。(2)感知——教师运用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那双手大、粗、硬的特点。(3)唤起感情——教师引进教学的内容分析课文,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着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鼓皮、像干蘑。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4)审美判断——通过认知与情感的多次交互,学生逐步唤起对主人公的由衷的敬意,体悟到张迎善的勤劳、奉献和伟大,得出主人公的手虽丑实美的结论。(5)体验玩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手是最美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总结出每个人的手都有价值。“识美”的标准不在外表,而在于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审美价值判断。从这个教学案例不难看出,教学时遵循审美主体心理的五个流程,不仅能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同时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从文学意蕴层面审美
文学意蕴层面,指的是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各种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内容、哲学意味、审美意蕴等。这是对文学作品深层结构的审美。常言道:“文史不分家。”如岳飞《满江红》,洋洋洒洒表达抗金英雄的豪迈气概。在那种命运仅存一线之间的紧要关头,每个人不得不思索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由于历史层面大多涉及一个民族的奋斗史,他的审美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历史的演进牵涉较多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但是教师不能只讲历史知识,而是要与时俱进向学生传递更多时事。如当今台湾问题未能解决、日本对华的强硬态度等都是增强民族感教育的现实教材。又如《项链》一课,作者为促使人们接受路瓦栽夫妇的惨痛教训,在篇末写到:“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富有哲理的语言,在结尾回荡,使人沉思,发人深省,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小失大,白白蹉跎青春。
以文学审美体验为核心的人文教育是审美主体心灵成长、人格建构、人格完美和提高审美创造力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不仅使审美主体感受到愉悦,更重要的是借助文学作品的审美,促进人文境界的提升,将价值判断从“机械系统知识”向“审美文化熏沐”转化,通过文学审美活动,深化人文教育,激发学生感悟潜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如何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篇12
关键词:阅读,方法,精读课,批注式
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 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
一、上好精读课, 教学法
1.从题目入手, 扣住心弦。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 这样对了解文章的内容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也会抓住学生阅读的新。其方法是: (1) 找出题目里重要的词。例如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中应先找出题目里的重要的词。可以问:这一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做叶子) (2) 进一步提问:谁做叶子?为什么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呢?这样做就抓住了学生阅读的新, 若是带着老师的提问去阅读课文, 那么课文的大意也就明了了。
2.采用图文结合, 重点分析。想象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心。例如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时, 让学生图文结合, 指导学生想象说话, 全文分为三层。 (1) 第一层图文结合学习之后, 让学生小结层意:大树之美。问:大树美在哪儿呢?有着浓密枝叶的大树就像大地上升起了什么?是那么 () 。那么充满着 () 。 (2) 图文结合学习第二层, 看图说, 这一层着重写什么之美?先写其外形之美, 表现在哪儿?然后笔锋一转, 这些不同的叶子都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为大树不断地输送着什么呢?学生练习说后, 教师精辟引导:这种无私的奉献贯穿着叶子的短暂的一生。你看, 春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嫩绿) ?夏天时, 叶子 (肥美) ;到了秋天, 叶子开始衰老 (变黄) ;乃至冬天“飘零”时, 叶子仍要回归哪里, 化作什么?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话咱们了叶子的这种内在之美, 教师再适时揭示大树与与叶子的内在依存关系: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绿, 叶子也因大树而找到了生存的价值。
学习第三层, 看图说话 (叶子大树) , 再由物及人。老师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 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 让它茁壮、葱绿。”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抓住“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茁壮、葱绿”来感悟叶子的奉献和人奉献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人们是如何为“生活的大树” (可以指我们的集体、我们的祖国乃至我们的地球) 输送着营养的。指名两三个学生综合起来说一说, 看看图画 (叶子与大树) 展开联想:人们是如何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的。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正因为无数叶子的奉献, 使“生活的大树”永远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展示其无穷的活力和风采。大树的美来自叶子, 叶子的美也来自大树, 它们是相依相存的。最后作者呼吁什么?学生齐答: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 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地球的生生不息, 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至此, 学生便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3.抓重点词句, 体会文章的中心意思。例如课文《鸟的天堂》一文, 作者在描写大榕树的形态时用了“树叶真绿得可爱”、“榕树正在茂盛时期, 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一簇一簇, 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我们的眼睛, 似乎这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美丽的南国的树”等, 充分把作者对大树勃勃生机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出来了。再用“树上变得热闹了”“站在枝头上兴奋地叫着, 那歌声真好听”等表现了鸟儿们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鸟儿的欢乐中可体会出作者心中的快乐, 这样也就领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一中心思想。
二、学会批注式阅读
1.分类梳理, 归纳批注方式。一类是符号批注。常用的符号主要有这样几种: (1) 波浪线“~~~”或直线“———”, 划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 以便加深记忆、理解。 (2) 圈点“○○○○”, 标在文章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 (3) 疑问号“?”, 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 (4) 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 (5) 分开号“‖”“/”,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一类是文字批注。文字批注的字数比较自由, 可长可短, 力求简洁明了, 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行。文字批注可以写在文章的开头、行间、旁边或结尾, 我们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 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 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 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 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的拓展。
2.循序渐进, 教给学生批注方法。第一, 注音解词。发现生疏的、难以理解的字要及时查字典, 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也不能只查拼音, 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 记下来。第二, 记录理解感悟。站在自己的立场, 联系上下文, 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 写出言外之意。第三, 圈画精彩词句。用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 在旁边写出划下来的理由 (为什么用得好) 。可以是自己对文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和感情, 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 。第四, 写下联想启发。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获得的启发, 要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讲道理, 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第五, 质疑问难。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 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 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 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 不一定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推荐阅读:
如何进行写字教学指导10-06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08-29
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11-11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05-28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书07-27
在主题背景下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05-24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学习心得体会11-16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可以从这三方面做起09-13
如何指导学生读书07-14
中考作文如何立意指导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