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精选10篇)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1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近年的高考中英语写作也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学生能充
分认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如果学生对写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英语写作就会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目的。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重要性的教育。学生一进入高中就要让他们了解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要求的异同。
我给学生找几份中考和高考题,帮助他们了解中考和高考英语试题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更新和完善学习方法,要让他们了解到英语写作在高考中、实际运用中以及对将来继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我还联系在过去高考中英语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用书信介绍学好英语的方法,特别是在英语写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英语写作对他们当时及后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毕业生有很大的感召力,很有说服性,尤其对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二、指导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程序,组织系统规范的有序训练。
2.帮助和要求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坚持英语写作的良好习惯。
3.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写作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学会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后学会用复合句表达,先写正确句子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长到限定时间短,由限定字数少到多……
4.分程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对学习好的要求要高,对学习差的要求要适当低一些。要避免有些学生轻而易举垂手可得,而有些学生又可望而不可及的情况发生。
5.注意讲评。要经常指出优点,以利模仿,指出缺点,警示避免。
6.鼓励优秀,耐心帮助差生。充分利用板报、专栏进行优秀作文展览,或者也可采用传阅方式进行。但不能放弃或岐视差生,要经常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7.基础知识和能力并重,听说读和写并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遇到优秀的句、段或篇提示学生注意欣赏作者的表达法,把它们作为范例,在自己写作中加以模仿和运用。又如遇到英汉表达方法不同之处,提示学生注意英语的正确表达法,切忌出现汉语式的英语。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切忌一点到底的错误方法。
8.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宁简勿误,不能养成随随便便的习惯,要养成严谨推敲的风气。
三、训练写作的常用方法。
写作训练应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提高的形式进行。
1.用学过的词、短语或句式,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法造句。2.换课文中的人物、时态、语态或体裁等改写课文。3.看图作文。4.填补式作文。5.写课文复述材料或写心得体会。6.将打乱顺序的句子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等整理成一篇完整的短文。7.教师给出题目和提纲让学生写作。8.写日记或周记。9.材料作文。教师给出汉语提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
四、注意纠正学生英语作写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学生最初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少犯错误。教师还要经常性地例举错误的表达法,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在批阅作文时教师要随时标出学生错误之处,还要随时记录学生所犯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加以归类总结,把普遍性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集体改错,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规范正确。
总之,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在老师有计划的组织和耐心帮助、正确引导下,在学生长期积极密切的配合下是能够得以逐步提高的。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2
一、抓好基本句型训练
SV、SVP、SVO、SVOiOd (主语+谓语+间接引语+直接引语) 、SVOC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 是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英语中千变万化的句子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这五个基本句型, 都是这五个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 教师可以先以这五个句型为英语写作训练的出发点。
I found the book.
I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
I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
I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
(To my joy, ) I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
(To my great joy, ) I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
(To my great joy, ) I (finally) found the book (that I lost on the playground yesterday) .
此外, 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将简单的there be句型提炼成there exist/stand/lie/hang等, 以及适当地使用感叹句、祈使句和倒装句等。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还应立足教材, 以口头和笔头两种形式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 并引导学生寻求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例如, “不管他的肤色、性别、民族是什么, 人生下来是平等的。”这个句子有多种表达方式:
(1) Every one is born equal, no matter what his colour, sex and nation are.
(2) Everyoneisbornequal, whateverhiscolour, sexandnationare.
这种用多种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训练能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外, 要求学生背诵一定的佳句、范文也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甚至可以出口成章、培养语感, 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形成写作的英语思维定势。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二、常做拆并句子训练
在英语习作中, 长句信息量大, 但是结构比较复杂;短句简洁明了, 但是信息量小。因此, 学生在练习写作时, 可以尝试将短句和长句互相结合而用。这样不仅段落错落有致, 而且语言的表现力也会得到加强。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做长短句的拆并练习, 这样会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例如, NSEFC Book1A Unit 17 Great Women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 struggled to my knees knowing that somehow I had to put my tent up for shelter.该句虽不长, 但涉及分词短语作状语及宾语从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其拆成简单句, 并比较两种表达效果。学生将该句拆成了如下两个句子:I struggled to my kness.I knew that somehow I had to put my tent up for shelter.经比较, 学生一致认为第一种句式表现力强。
三、善用语篇衔接手段
从行文需要出发运用恰当的连接词、过渡词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使用恰当的连接词能使整篇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文句流畅。教师应该时常指导学生整理、记忆并运用过渡词, 常用的语篇衔接过渡词有: (1) 因果:because, since, as, due to等。 (2) 转折:rather than, on the contrary, in spite of等。 (3) 条件:as long as, so long as, in case等。 (4) 时间:first, then finally, at last, soon等。 (5) 空间:on the left/right, at the foot/top/end?of等。 (6) 列举:first (ly) ...second (ly) ...,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next等。 (7) 举例: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 (8) 递进:what’s more, moreover, besides等。 (9) 目的:so that, in order that, for the purpose等。 (10) 总结:in a word, generallly speaking, in conclusion等。
在平时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填写过渡词的短文练习。
四、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中, 要注意向学生传授指导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比如, 告诉学生写作的步骤:总体规划→写初稿→修订初稿→誉写定稿。考虑时态的应用;动笔之前的文章布局;写完初稿, 对其进行语法、拼写等的校对;最后的定稿要保持书法的优美、布局的合理。
除此之外, 一篇文章中, 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和结尾也举足轻重。一篇文章好的开头, 可以在文章的起初, 就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一篇文章好的结尾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 如果要写好一篇文章, 好的开头和结尾时必不可少的。对此, 在文章当中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有: (1) 惊语法:文章开头用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奇的句子, 激发读者对于文章的兴趣; (2) 引用法:文章开篇应用一些名人的名言或者是一些谚语; (3) 问题法:用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和论述的主题; (4) 背景法:文章开篇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和背景。
结尾部分常见的写法有以下几种:简单评价或作结论;重复主题句;引语, 用格言、谚语或习语总结全文;含蓄句, 用含蓄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作者的看法, 而让读者自己去意会或思考。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学生 有效学习
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意义识记单词语法教学法、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工具书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等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意义识记单词语法教学法
单词一般由两部分构成,词根和词缀,词根决定了单词的重要意义,而词尾是单词的附属部分,词缀分前缀和后缀。在一个完整的单词里,词根的意思懂得,可以推敲单词的大概含义,这样可以在英语阅读里运用这种技巧为自己加分。另外少部分单词是一些前后词的组合,比如nothing,where等是组合类的名词或者代词、形容词,这样的词汇在英语教学里要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学习,当然这种词汇也比较好记,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记忆会事半功倍。
上文提到联想单词记忆法,在浩瀚的英文字典里,近义词反义词也是经常常见的,比如desert-dessert这样的词会经常遇到,经常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学习和构想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在教学方面能够较快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英文故事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影响着人的思维,同时,英语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要把阅读的生词做为主要目的,虽然其中有一些重要信息,我们在这里做重点强调的是3000-10000词的英文故事中,了解语境很关键,从大概的时间和人物信息里推敲并联想。保持一个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里的人物魅力,从基本的初级词汇掌握入手,初级读物到中级高级读物的完成,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兴趣很关键。
三、工具书教学法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电子词典现在已经属于较为常见的学习工具,通过简单的阅读产生的词汇,并进行识记,已经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英汉词典会记录阅读当中的生词,当然英语和汉语的相互对应是一个难点,通过对单词的意义的理解和联想,可以很迅速理解基本意义,在查一个单词时语感的运用,单词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具体的含义,这几个因素是在工具书的使用过程里占据主导作用。
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学习的高效性能帮助学生不断前进,逐步成为学生思考和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工具书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也越来越强大,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更加普遍,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日益娴熟,在英语教学领域,科技力量的崛起,也正在颠覆传统教育,我们期待并且在有效改进英语教学的方式。
四、实践教学法
线下活动日益加强,学校趣味英文比赛越来越多,外聘的教师也积极的响应教学新方针,积极的口语交流,丰富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里的必修课。学生要学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说大赛,携带必备的录音笔,把自己生疏的单词铭记脑海,努力的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每天的中国之声英文广播、英文频道、互联网、各种英文MV的学习,在课外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侧面直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践英语教学,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习的社会性,对于生活学习,对于情感教学的方法运用,对于遇到外语环境的处理和交往的情况,对于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师生的口语或者手势交流,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英语环境。
五、兴趣教学法
最后,将兴趣教学做为重点论述对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兴趣,便失去了对所有接触环境的动力。兴趣乃是学习的根源,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非常关键的作用。英语老师应当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英语教学的兴趣上,教学过程里更好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予学生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课堂对话的机会和频率,生动诙谐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沟通,课堂的活泼性对于老师的教学是衡量的标准。
另外,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时候,和家长合作,对孩子进行方法性指导,比如联想单词记忆,大声朗读,工具书的查阅,实践教学的合理运用,做到多读,多想,多猜,多练。在长期的环境熏陶里,克服不好习惯的发生,挑战自己,让学生注意自己自尊心的保护,不能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大声批评,打击个人自尊心让学生失去兴趣,这样会给学生毁灭性的打击。
培养兴趣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程调查问卷,对以往学习的运用和总结,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和长时间的思考训练,虽然学习方法不可能从一而终,但是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一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问题上是无法比拟的,教育给予学生的正确引导、以及家长的全面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灵活运用有效方法进行教学,是每一个老师应该注意和保持的学习风气,教育不要一成不变的方式,良好的语言,良好的习惯在未来的英语教学里一定有用武之地,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从课堂开始。
参考文献: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4
高中英语基础写作该如何进行知识的积累额,而下面的文章当中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解读,相信只有做了应有的了解,我们的英语水平就会产生很大的改善,为此请看下面的文章内容表述吧,这样问题才会一个个的被解决。
作文是句子累积起来的,单词是构成句子的必备材料,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才能在读懂、听懂的基础上,写好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从单词入手,对单词的拼写应做到准确无误,在基础单词的基础上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前缀、后缀,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掌握学记单词的规律和方法。
高中英语基础写作要结合英语的构词法,同义、反义比较,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对
一些常用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特殊的名词复数要重复默写,以达到熟练掌握。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言或谚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潜移默化的阅读培养语感,灌输纯正英语的表达方式。
高中英语基础写作该如何进行知识的积累,比如上面的文章内容中就介绍的无比全面了,当大家在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后,相信之后的英语水平才会更好的提高。内容来自美联学习网在平时自己也可以多多注意一下句子的积累,对于动词、名词也要做好分析。
高中英语基础写作的能力就很关键,大家在去了解这些写作方法的时候,自己也需要做出一些合理的努力,关于这些努力,那么在下面的文章中就有所介绍了,请看下文的内容。
如何借助课文进行高中英语基础写作呢?课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家也都纷纷的会用得到这类写作方面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该如何更好的进行写作能力的发挥,相信在看过了之后,学习的难题才会解决。
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都应以课本为主,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高中英语基础写作的教学中,可以针对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同义词互换、改句练习等。
课堂教学时帮助学生理顺英语中的用词习惯和表达方式,对于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要详细讲解,使用频率高的动词应加强练习。动词的掌握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要求学生用五个基本句型组成句子;还有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均引导学生口头造句,这对学生笔口表达有帮助。
另外,背诵课文也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教材中有些比较很好的范文、精彩段落应鼓励学生背诵。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5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写作指导: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写作指导:如何写“包含”式的材料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旅游者,在广场边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卖艺者的琴声悠扬,令人感动,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卖艺者的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何还不快乐呢?”旅游者望着卖艺者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的是掌声。”旁边的一个小孩子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地抬起手来为卖艺者鼓掌。果然,卖艺者那张黯淡、瘦削的脸慢慢绽开了笑容,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最终期待的是掌声。
要求:
1.以上面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自拟,但题中必须包含“掌声”二字。
写此题,第一步得先根据材料内容在题目中突出“掌声”的情境和作用;第二步得根据“掌声”体现的情境和作用确定文体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一、命题,首先拟出若干题目:
1.琴声悠扬诉衷肠,盼望掌声泪汪汪
2.同情施予诚可贵,掌声鼓励价更高
3.谋生卖艺示己才,才高艺精掌声来
4.路人难解艺人情,童心靠近起掌声
5.一片掌声一片心,心心相印情更亲
6.谁说金钱顶万千,掌声响起明亮天
二、指导写作:
第1题可以写成记叙文,重点刻画卖艺者凄凉的形象和孤独的身影。通过记叙、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2题可以写成议论文,着重议论“同情”的含义,展示对不同层次“同情”的理解。同情固然是一种美德,是人心善良的一种体现,但它毕竟是低层次的善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善之为善”的问题;只有鼓励、奖赏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奋起、自立、自强,增强自身的信心和力量。
第3题是站在客观角度去评价卖艺者的人生观和技艺水平。不管干哪行,只要在那里精益求精,永无休止地攀登,定会技高一筹、博得世人的青睐。所谓行行出状元,并不在于刻意求之,而在于乐意为之。乐而知其真,乐而识其理,乐而悟其性,悟其性者为上乘。
第4题,路人千千万,各人有各人的境界和思想理念,难免对卖艺者产生偏见:有司空见惯,不屑一顾者;有嗤之以鼻,瞧不起卖艺人者;有顿生恻隐之心而慷慨解囊者;也有不置可否者。惟独小孩子的心里,充满了童真的世界,他们只记得玩时的“掌声”更能使人高兴,所以那个小孩子想到了“也许他需要的是掌声”。金钱对他们是淡薄的:“同情”对他们是肤浅的;纯朴其实才是小孩子的真实心理。而这纯朴真实的心理,恰恰又是卖艺者行“艺”的初衷,也是人性的初衷。由此看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人心也并不都是“惟危”的。我们应该站在人类历史的台阶上去认识金钱的作用,站在社会发展的跑道上去关注“同情”的价值。人应该将心比心,切实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见贤思齐”;这样方能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第5题,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最好能夹叙夹议:将卖艺者同观众产生共鸣的热闹场面描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强调“心心相印”乃生命之树常青的营养和根本。古人云“朋友易得、知己难求”,正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千秋万代心心相印,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6
一、明确阅读对象
名著阅读篇目可分为指定阅读篇目和非指定阅读篇目。对指定阅读篇目,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来安排:应先阅读量少的后阅读量多的,先阅读理解难度小的后阅读难度大的,先今后古,先课内阅读研究后课外阅读研究。如:高一上学期读余秋雨散文(从广义的“名著”来看,亦包含近期的优秀文学作品),下学期读唐诗宋词;高二上学期读《三国演义》,下学期读《红楼梦》;高三上学期读《论语》,下学期选读莫泊桑的中篇小说(因将参加高考,阅读量及难度有所降低)。
对非指定阅读篇目,可要求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教师开列的书目中选出1至2本书进行自由阅读研究。
二、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
针对中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的情况,应帮助学生挤出自主阅读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腾出一定的时间;高一高二少做应试类的同步训练;少看或不看消遣类的时尚读物;从课余时间中挤出一定的时间。(同时提醒学生不能花太多时间阅读名著,以免影响休息和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循序渐进阅读名著
(一)以“课内”的篇目为单位进行问题型研究性学习。
在名著阅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从问题入手,因为问题是学习的载体,是思维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应指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短途的”、“较低层次”的问题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对老师、对名人、对课本等说“不”。在指导问题型研究性学习中,要求他们有鲜明的观点、充实的材料和恰当的论证,要求自圆其说。这是名著研究性学习的起步,因此,对他们每一点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他们会在开放的、宽松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情景中积极地去探索。
(二)在“课内”单元教学中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
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问题型研究性学习的更集中,更有跨度和深度,是由“问题”向“课题”过渡的中间环节。教师应抓好这一环节。
尤其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因为单元是由若干篇“相通”、相似或相关的文章组合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提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问题。这样问题促使他们从较多篇目的大区域中去感受、搜寻、加工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时,先介绍一些跟单元有关的知识,给学生对单元有个总体的印象,师生共同研讨其中的一篇课文。然后以此作为学生自读的“范例”,并提出了“我眼中的现当代散文(含外国散文)”这一研究专题。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这一单元的课文和寻找有关资料,根据散文的特点,从一些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进行赏析、评论。
如有位学生是这样看散文:“初读散文,如看一杯淡茶,清清淡淡„„细读散文,品出了那‘多姿多彩’的味道„„读罢散文,合上书本,一缕余香从心里弥漫开来„„惟心平气和,细品,再品,方能品出那一份味道,那一份美„„”还有一位学生这样看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很有韵味,品了以后让人浮想联翩,如《我的空中楼阁》‘清新的空气使我觉
得呼吸的是香’一句中的‘香’令人叫绝,春花烂漫万紫千红的景象顿时浮现在眼前,令人恨不得立刻奔入其中,尽情地跳跃,歌唱这美好的春天„„”
他们不但从宏观上(单元中课文这一整体上)去谈自己的发现,而且还从微观上(文章的字词上)去谈自己的感受,读完这些文章,我们不得不被他们的激情所打动,不得不佩服他们所显露出来的才华。
(三)在“课内——课外”延伸中进行课题型研究性学习。
课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比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更富“创新性”,研究难度更大一些,是名著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层次”。它以单元教学成果为跳板,脱离教师在教学中的“帮、带”,放手学生到课外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跟单元有关的作品或资料,自己提出课题(亦可找老师、同学帮助),然后自行研究。在“课内——课外”中进行课题型的研究性学习更好地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与探索性的特征。比如上了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后(诗词单元),我定了这么一个话题“我心中的中国古代诗人(或词人)”。要求他们大量阅读诗词,寻找有关资料,最后,确定诗人是谁,回答为什么是“心中的”。有人论述了李白的“仙”,有人发掘了李商隐艺术上之精妙,有人把杜甫跟屈原进行比较„„
有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中国古代词人——苏轼》一文中道出了研究的艰辛:“为了完成此文,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学史书并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也道出了自己收获的自豪感,并在文中流露了为作家的人格美及其作品的情感美、艺术美等所折服的情感,在文章结尾她这样写道:“大江浩荡,浪卷千秋。恍惚中,我听见雄浑豪迈的《念奴娇》曲横空而来„„一阵风起,我与苏子乘风而去„„”达到了跟作者共欢乐、共哭泣、神魂合一的阅读境界。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境界!
论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限时训练 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52
无论是语文中的写作,还是英语中的写作,都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内容,却也都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少,缺乏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因此写作教学逐渐陷入了困境。为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情况,做出适当改变,从而真切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一、抓基础,养习惯
英语基础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此,教师应多抓基础,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英语读物,自己扩充单词、词组和短语,小组互相借鉴并记住;牢记基本句型。同时,我注重学生写作模式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写作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弄清要点;(2)抓住中心,紧扣要点,既不要遗漏,也不要增添;(3)语言正确,规范地道,尽量使用学过的、有把握的词汇、句型结构,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只有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有兴趣了,才会提升他们对英语写作的爱好。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趣味性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学习英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尝试新颖综合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视频,收听英语广播与节目,在课外阅读英语相关的书籍,开展英语学习角,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感想写成文章。这样就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素材,而且他们会因为自身感兴趣而将文章写得非常有感情。
三、积累词汇
英文写作的好坏离不开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如果词汇掌握得足够多,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样,对于英语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在写一篇文章时,很多的英语单词我们都不会拼写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单词代替,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思想的表达也成为困难。而且,这也不利于学生日常英语的交流。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会在每周中固定一个时间加强学生词汇量的掌握,让他们默写单词,并将其中汉语意思、单词类型等写出来,默写完成后由同桌之间进行批改工作,并交上一部分检查。
四、进行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促使学生现场发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理解信息含义,并用自身的英语功底表达出,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这一方式的采用对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但是也需要注意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些事项。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高考作文中不是由自身随意写的,而是按照规定的题目要求写作的,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能否利用自身的英语词汇量写出优秀的文章。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文章提出的要求,对于写作的格式、时态、句子结构等方面要注意,并且在写完之后仔细检查,不漏掉任何小错误。学生明白限时训练的目的与要求之后,就要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作文写完。在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时候,可以在时间上降低要求。学生在这方面训练的次数多了,时间就慢慢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出现时间不够完不成的情况。
五、以读促写
阅读对写作有积极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即阅读能增进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地,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教师可以依托教材中丰富的话题,如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人物传记及自然灾害等,让学生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仿写、缩写、扩写和写摘要,把语言材料的输入转化为输出,使学生对有关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话题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六、结语
以上,我们从五个层面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究。在具体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下大力度,从基础做起,不断训练,不断提高,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成绩的提升,只有写作教学夯实了,英语教学的难点才会逐渐突破,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曲秀艳.认知策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王跃洪.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3]徐蕙裳.“认知-过程”写作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09(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篇8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居静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量众多,我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经典著作中加以选择,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展开。低年级侧重以兴趣入门,提供一些简单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部分作为诵读内容。中年级则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安排重点诵读《论语》,以及一些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分篇章读。诵读材料有了,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我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用图画展现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古诗,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的画面来拉近与古诗的距离,如指导背诵杜甫的《绝句》时,逐句画出“动景黄鹂,白鹭,船;静景;窗,门,柳,天,岭”,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如柳宗元的《江雪》、李白的《望天门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二、用故事引导 古诗的语言简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官吏夜里抓壮丁,连老妇人都不放过的故事。再如《七步诗》写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类似此类的诗还有《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三、用歌唱表现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乐原本一体,或者说诗歌、舞、乐原本三位一体。《礼记·乐记》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都是“诗、乐原本一体”这个道理。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而且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吴克群等等,问起崇拜的原因却是说不清,含糊其词。为了能与他们交流,教育更有针对性,业余时间我选了他们爱听的几首歌曲,发现还真值得研究与品味。周杰伦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种浓浓的古典情结,几乎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属于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东风破》中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发如雪》中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的轻轻喟叹,《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配以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传统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听起来古朴而典雅,中国的古典情结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四、用活动展示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 篇9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时,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蚂蚁之所以能够安然过冬,是因为它们有储备丰富的食物;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蜜蜂采集好多的花朵。我想在写作时就要像它们一样,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中,善于精选,撷取那些感受最多、感触最大、感悟最深的材料,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筑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尤其是质地美好的材料。有了质地美好的材料才可能拥有好质量的作文,因此材料必须经过遴选,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中,挑出作文所需的一则或几则材料。
一般来说,选材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一、选材的原则
1.真实性。
所谓真实,就是要合乎实际,是客观存在的。它包括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虽然材料是虚构的,但它来源于生活,能够解释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生活真实,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是客观存在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事信而不诞”,说的正是此理。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真实可信,是写一切记叙文的基础,只有事真,才能情真。编造的故事,虚假的人物,无论怎样写,总不自然,总会露出破绽,而且根本不可能动真情。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传情表意、激情感慨之作。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千人一面的“新八股”。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其三,枯燥、呆板、毫无活力的作文指导使他们缺少兴趣,甚至于产生厌恶、惧怕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应鼓励学生多写见闻感受。
2.新颖性。
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有的时间,换个角度想问题,可以老材料出新意。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有一位中学生让座给一位带小孩的妇女,这位妇女教小孩“谢谢大哥哥”,借孩子之口表达感激之情,到站了,这位妇女让孩子再次说“谢谢大哥哥”,“大哥哥再见”,再一次借孩子之口表示谢意。作者从中感悟,做了一点“好事”,得到的回报是一谢再谢。
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据说在宋代,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 称绝。选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主题往往可能用这样的题材来表现,也可以用那样的材料来说明,但要选择最新颖的。
要选择新颖的材料,首先,要求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独具慧眼,有伯乐相马之才,并能迅速地判断、和表现;其次,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众多的表现角度中选择一个新奇的,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第三,要做到材料新颖,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指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这些都不失为积累新颖材料的好途径。
如何在选材上出奇制胜,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抛弃“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
要避免作文选材“撞车”现象,很简单:当你拿起作文题来,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那个“题材”,千万不能写!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那个“题材”,最好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3.典型性。
选材要典型有意义。所谓的典型,就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能够起到以一带万之效。典型材料是指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写一个人,要能够说明某一类现象;写一件事情,要能够体现他人的一贯作风;写一句话,要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典型是指所选的材料有代表性,有意义。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典型可以是整个事件,当然也可以是典型的局部。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通过外貌描写刻画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刚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第二次见她的时候:“„„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最后一次见她的时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岁上下的人了,脸上削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转,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如此典型的脸部表情描写,入木三分,祥林嫂在封建社会中逐渐麻木的形象呼之欲出。
4.感动性。
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材料感染了阅卷老师。
5.时代性
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信息、现象、问题充斥着生活,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而且,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
比如去年5.12汶川地震,牵动多少中国人的心,多少作家,多少学生,多少爱心人士纷纷在用自己的笔表达着殷殷祝福与无尽关怀。我想,此题材下的作文,定能特别温暖人心,令人倍感亲切,受人亲睐。
二、选材的方法
1.从熟悉处寻真。在平时,大家头脑中一定储存了大量的资料,这些素材应该作为首选材料入文。因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写得真切感人。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对其产生深刻的领悟,发掘其价值意义。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真实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材料对作者来说应该是最真切,最熟悉,最独特的。
2.从感悟点引发。在作文时,审题之后会有所感悟,这时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感悟点,在记忆的仓库中搜寻;以这一点为契机,向四周辐射,就会打开思路,找到理想的材料。在搜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向思维,而且要学会逆向思维,这样选择材料的路径就会开拓若干倍。如在清明节这天,一位学生去扫墓,他被围绕在花圈旁欢蹦乱跳的孩子所吸引,并且感受到这些孩子正生活在幸福中。于是他从这一点出发,联想到这正是先烈的心愿,由此取材构思,写出了新颖别致的好文章。
3.从动情处着手。文章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首先选择打动过自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材料,并且要注意围绕这一情感点向纵深开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围绕“父亲为我过铁道买橘子,使我感动得流泪”这一情感点,组织材料,构思成文的典范。感动了自己,也就容易让别人动情,动情了,也就产生了共鸣。
4.从联想点开掘。在选材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你的想象和联想,抓住这类材料,将它与联想材料进行巧妙组接,会写出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的好文章。我们学过的许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荔枝蜜》,作者就是从蜜蜂的勤劳、无私,创造甜美的生活联想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抓住联想点,深入开掘,这是选材的一大技巧。
5.从新颖中探索。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话道出了选材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时,注意优先选择新颖别致的材料。在取材时,遇到大家都很熟悉的材料要尽量避开,以免落入俗套。如果非选不可,也要尽量变换角度使用这些材料,或者用与之相对的材料衬托,以求出新。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方式,教师作前指导,定下写作思路,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创新。多数学生虽然平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作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人云亦云、老一套,“旧事重提”。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教会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鲜活的作文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呢?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引导学生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老师一布置作文,他们常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秽,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 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习小组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爱”的?有的学生说,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比如:《有一种爱叫伤害》。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其实,这种逆向思维,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2)纵横驰骋,丰富想象和联想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等阶段,都有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像力等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就这一点来说,进行作文创新指导,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想像力等这方面的思维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的思想也好,思路也好,思绪也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在日常作文指导中,学生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觉审察,关键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培养联想力;要引导学生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学生的联想力强化了,想像力丰富了,作文创新的心胸也就开阔了,学生在作文中就能思路独创,文思敏捷,写出创新作文来。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如,今年是牛年,开学之初,布置了一篇以“牛”为话题的作文。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1)、从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再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由此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耕地时奋力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的“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写出具有“奇、新、美”的境界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创新作文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6.从自身出发寻找。选材贵在独特。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的经历,你的思想,你的发现都是独特的。如果你多从自身出发,挖掘宝藏,就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去年冬天下雪,我布置了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大家都在赞雪,有一个学生却写“雪中恨”。写自己父亲在雪中丧生,写自己对雪的怨恨。这种经历,这种情感是这位同学独 有的。这种选材就是独特的,新颖的,深刻的。
7.要选“点”,忌写“线”。“写线”,犹如聆听一位老太太不停地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选点”,更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生活,抒写心曲。
下面是以“成长”为话题的两篇考场作文,以此为例,具体说明。
甲文:
我是这样成长的
“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
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
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
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乙文:
点击成长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惊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妈,你瞧,”我指了指。
“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 “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忧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拼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下去认真反思一下,好好抓一下学习。”
我带着班主任那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拍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乐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
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奇,有忧,有喜„„ 我明白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语言功底都不错,可是因为选材的原因,前者成了低分作文,后者成了高分作文。前者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所选材料呈线条状。后者撷取成长路上的几朵浪花,精彩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
三、选材应注意的问题
1.不涉禁区,积极健康。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思想健康”,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不及格。那些不健康的内容绝不能写,不能越雷池半步,选材就绝不能进入禁区。
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3.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至今已觉不新鲜”,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学生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5.去粗取精,以一当十。
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材,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
十、以少胜多。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一百多个材料中精选出三个典型材料,充分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德。
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高见,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可能选出典型的材料。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 篇10
一、 准确把握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学在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学生能就课文作简要的改写;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意思表达正确,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严重错误;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填写简单的个人履历表等;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重错误。然而新课改后,对英语写作又有了明确的界定:学生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能填写各种表格、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从课改前后对英语写作要求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背些句子生搬硬套的去拼凑文章。同时向英语教师提出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能写出中心突出、内容清楚、语言流畅、段落分明、结构严谨的文章。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准确无误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我们才能在教学当中少走弯路。
二、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书面表达时常用一些陈旧、低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么“蜻蜓点水”,要么抄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背诵,要么明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欠缺却硬让学生去写。这样,不仅使学生深感头疼,也使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学生写出的短文错误很多。随后老师再不辞辛劳地一篇一篇去批阅、圈点、更正,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其错因,知道如何去正确表达。这种方法见效不但不快反而太劳神、太费时,有点出力不讨好。
那么,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合理高效的做法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英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使用互联网与国外亲戚朋友用英文聊天、写英文邮件、英文求职信等。同时让学生知道短文写作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较多的应用文;告诉他们这些写作是较容易掌握的,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也可以在第一节写作课中让学生在电脑室学习用电子邮件给不同组的同学写邀请信。课后把学生的优秀范文在教室里张贴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称赞与肯定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写作教学,写作的训练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三、 循序渐进,抓好语言基本功
首先,词汇是构成写作的最基本的要素。试想如果一个句子中10个词有8个词拼写不出来或拼写错误,又怎能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书面表达中避免因单词拼写错误而丢分。所以平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地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认识、了解所遇的新单词。
其次,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词法、句法以外,重要的是创造更多条件去练习,在练中熟悉词汇的用法,掌握句型。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建议学生通过背诵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或者根据文中的句型自己造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在句型方面的积累,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多种类型文章拓宽知识面。在阅读中体会优秀作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培养语感,透彻理解词义,深入认识成语和词的搭配,把握英语的固定用法和思维方式,从而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文章。
四、 注重落实,抓好指导、批改与讲评三环节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所给材料应表达的要点;讨论结构层次如何安排;如何选择合适的句型和主要词汇去表达这些要点;讨论句、段该用哪些连接词,如何相互衔接等。其次,学生习作的修改方式有三种:教师批阅、学生自改与同桌互改。学生的初稿往往错误比较多,学生对自己写的文章也很难发现错误,因此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之间进行为宜。批改者可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最后,要求学生对全文通读几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如何指导和组织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推荐阅读: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正确审题07-02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选材08-29
如何进行写字教学指导10-06
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06-28
在主题背景下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05-24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09-21
如何指导学生读书07-14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训练09-12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