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通用9篇)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1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鼓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能燃起学生阅读之火的,首当其冲要数阅读氛围了。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实践已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责,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能畅销全国了。
2、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
三、教授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氛围营造了,兴趣激发了,也有书读了,这样去读书,仅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去积累、去运用,可以说阅读的收效甚微。要想让学生爱读、会读,读得有效,还需要科学的读书方法。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这也是阅读效果的有力保证。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我们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法。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可以说书籍浩如烟海,人们不能对所有的文章都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的或内容不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可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写法等。
2、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等,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今天上课所选的《智慧的美丽》就属于此类文章,指导阅读时,不仅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最后还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明白关爱别人是美丽的,要学会关爱他人,想着他人。
3、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4、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它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特别要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咸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习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好的教师不仅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搭建展示的平台,凸现阅读的个性化和人文性
一池清水,只要拍击,就会产生陈陈涟漪,学生的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把开展的各项丰富的活动作为学生阅读的“激活点”,让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读会、猜谜语、读书征文等,学校也定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如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评比、阅读知识竞赛、“我读书我快乐”演讲比赛、童谣朗诵会、成语接龙等。这不仅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甘甜,同时这一次次的阅读实践活动又转化成一股股催动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动力。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宣传、指导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阅
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2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 选择好书,激发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怎样选择好书呢?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在教低年级的时候,我向学生推荐过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等等,深受学生的喜爱。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在教五年级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金斯莱的《水孩子》,王尔德的《快乐生子集》,卡罗尔的《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托尔金的《指环王》,等等,学生非常喜欢,看得津津有味。
其次,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鲁迅先生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尽量扩大选择范围,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 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2.1 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2. 在活动中砺练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阅读活动中提升阅读品位,从而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
2.3 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3. 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听得津津有味。这时候,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如我在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时,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学生就会露出急切期盼的眼神,恨不得一下了把整本书看完。课后,他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学生讲,也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而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一举两得。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读比赛、讲故事大赛、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我班开展的“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的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办手抄报和杂志。如这学期,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么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有模有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张贴展览。学生在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像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以多组织几次,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5.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老师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在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等。
6. 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3
一、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首先,我在本学期初的家长会上,一如既往地向家长介绍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孩子良好的智力取决于其阅读能力,学生家庭的智力生活尤为重要。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注音版 《爱的教育》、《会飞的教室》等书籍,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共读一本好书,学生人每天保持2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特别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时间可以延长,读书不自觉的孩子请家长要保证最低20分钟。家长每天都做到在得奖本上签上读书的时间与内容,每一周根据得奖本上的签字对部分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班级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评选班级的“读书小博士”和“阅读之星”,授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此项活动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二年级的阅读只是学生读书的第一步,我认为如果想真正让学生自己读书,愿意读,仅仅凭兴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就要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就读书问题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读书必先立志,然后才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事情。而在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是人物篇《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及《孔繁森》就是很好的典范。所以,本学期初在制定本班读书计划时候,我就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课题研究三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学期,我班重点展开的是“人物专题”故事演讲活动。原计划学生在语文课上前3分钟讲,但是由于本学期较短,学生对此次活动很感兴趣,三分钟学生还有听过瘾就结束了,后来改为每周挤出一节课来演讲和讨论。学生做到自己认真准备,大方演讲,其余学生仔细倾听,大家能就该故事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计划学期末评选“小小播音员”、“书香小少年”称号。
孩子们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有的孩子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动作与表情。学生们知道了我国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刻苦学习的;郭佳琪同学演讲的是中国历史上跳水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郭晶晶,并且把她在报纸上的照片剪下来贴在作文本上;陈可佳讲岳飞用锅灰练字,足足拉了三马车;陈丹妮向大家生动的介绍了宋代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学生们知道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第一轮就被淘汰的羽毛球运动员林丹,没有被苦难打倒,勤学苦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冠军的历程;知道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章的女性是居里夫人;知道了华佗是东汉医药学家,而且徐州是他后期行医和居住的地方,沛县还有华祖庙;知道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知道了《青松》的作者陈毅不仅是革命家还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我们又多次地一起阅读了《七彩语文》中的一篇关于邓亚萍的文章,结合《梅兰芳学艺》探讨邓亚萍和梅兰芳怎么会取得成功,学生讨论非常热烈,激动,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勤学苦练,在不断地学习。其中邓亚萍所说的“我不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一旦设立目标,便绝不轻言放弃。”周恩来曾说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学家鲁迅所说过的“时间就像海绵,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尊人者,人尊之。”“少儿不学,长而无能”等名言,学生都已经熟背在心,记在得奖本上。
三、注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发现学生阅读时喜欢节奏明快,富有刺激性的故事,情节跌宕,想像奇特,天马行空的故事往往是他们一味追求的目标,课外书读了不少,但只是较多地看“热闹”,收获甚微。因此,我认为教师教学生课外阅读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针对此,我给学生开了一付“灵丹妙药”:给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在阅读中,给学生定时定量,甚至方法。同时,指导学生积累和写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把书中的妙词佳句分门别类摘抄积累下来,对于自已感受较深的读物,可以写写心得体会、书评等。学生做好以上的事项的同时,开辟读书成长纪录“试验田”,学生读完每一本书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记录卡上记下阅读日期、篇名,作摘录,写感想,记问题,配图案,学期结束后把它们汇集成册。学生自然从课外阅读中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就这样,慢慢地,我发现个别孩子能在喜欢的语句下圈圈画画了,柏奥奥把《水调歌头》工工整整的抄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解智捷把邓亚萍的那句话写下来贴在了文具盒里,还有的鲁迅的话写在了得奖本的皮上。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4
新乡市长垣县梨园中心小学
刘会清
【内容摘要】:书里有一个奇妙精彩的世界。只要你愿意打开一本书,再打开一本书,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你的生活就改变了,世界也变了。而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传授的知识,几乎没有学生去感受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爱喜欢上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课外阅读
兴趣
阅读方法
书是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文学之门,开阔我们的视野;书是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是我们人类的良师益友,告诉我们一个个人生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当今社会,现代传媒抢占了大量阅读文本的时间,许多孩子宁可每天花好长的时间玩电脑、看电视,也不肯用20分钟的时间翻书来读;许多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在学校写呀、读呀都是所学科目老师留下的作业;更有甚的是孩子已上五年级了,居然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书„„这些现象,都提醒我们,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近几年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收效明显。
一、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首先应该重视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孩子爱上阅读,才能付之于行动。低年级的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我正是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我把语文活动课安排为阅读课,阅读后同桌互相交流阅读内容,为了避免这样的活动流于形式,我要求读后要有汇报。此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集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等,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我们班里成功举办了《安徒生故事会》、《寓
言故事会》、《成语故事会》等。在动人的故事中孩子们个个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这些故事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因而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诱惑。
二、教给阅读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低年级教学中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例如:在学完汉语拼音之后,课外阅读基本上可以由“听读”阶段逐渐过度到“自读”阶段。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教师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逐步达到“一目十行”的速度,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当然,只有速度没有效果也是不行的,一些孩子读书只用眼睛,不用心,不动脑,这样的阅读当然只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比如,可以用“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等方式检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读有所得,并将这一方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在这里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
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创设阅读条件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阅读的习惯养成了,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但教师仅仅鼓励学生看书是不够的,应创造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书可看,有时间看书。
(1)、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适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和好的读书方法,学生之间可交流读书心得;我还常把学生带进学校的图书馆,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2)、我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当今虽然有点老土了,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部分家长反应,给孩子买了书,可他就是不爱看,而有的学生就
一、两本课外书,有的一本也本也没有。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需求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3)、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保证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包括选择书籍和阅读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精心设计练习题,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避免机械重复性作业。平时的家庭作业也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练习,课内外结合,既使学生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如在教学《小山羊与小灰兔》这篇童话故事时,学生理解了课文,知道小灰兔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让小山羊一次又一次的失约。我趁机问道,那以后小山羊会怎样对待小灰兔呢?小灰兔在让小山羊等他,小山羊又会怎们做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我把这一问题便当作家庭作业。学生非常乐意,第二天,同学们就纷纷告诉我各式各样的答案。听了学生这一番番话语,我心中真感到欣慰,这都是阅读带给孩子们的知识,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四﹑创建阅读氛围
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有统一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任务,课内的阅读指导和在校有限的阅读时间依然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所以课外阅读更多有赖于家庭教育的监督。因此,我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以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我告诉家长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也就是说家长首先要做读书人,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如果没有时间读书,至少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您不能做看电视或打麻将之类的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读书氛围。在家里还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小图书室”(一节书柜、一个抽屉均可),每月增添一本新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有空都可以拿起来看几页。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
2、“听读”也是“阅读”
低年级小学生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一是识字量很少;二是阅读技能还未很好地掌握。我们这时可以多让学生“听”书。事实上,学生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要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以听的方式早“读”书、多“读”书。
3、带孩子去书店
我们要建议家长时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最好是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书店,刚开始看不看书、买不买书都不重要,只是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置身于知识的殿堂,感受浓浓的书香氛围。时间一长,孩子一定会被那种氛围所感染,进而喜欢书、爱上读书。
4、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为了避免学生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和推荐相关读物,让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图画的喜爱远远超过对文字的喜爱。虽然他们已认识一二千字,但掌握不够熟练,还需借助拼音来阅读。所以,我让家长为学生买带有彩图的,有注音的读物,以便于孩子的阅读。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都必须要通过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儿童作家
秦文君说:“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走向高尚。”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并从中受益,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今后的日子,我将继续为孩子们的阅读保驾护航,让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愿我的孩子们在一本又一本有趣的书中,聆听一个又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在如痴如醉中爱上阅读!
我相信,我们的小舟,一定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扬帆起航,直达终点!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万斌《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5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本研究课题自2010年3月备案以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围绕研究主题,按照课题预定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策略,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研究工作,迄今课题研究进展较为顺利,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有这样的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如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是必须借助学生大量的、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是否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的重视与指导至关重要。我们在实践中尝试着以“专题组篇”的思想和方式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努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命的体验。
窦桂梅老师很早就提出了“主题教学”。她认为:主题教学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借鉴窦老师主题教学的思想,“专题组篇课外阅读教学”就是围绕一定专题,师生共同收集几篇文质兼美的课外文章,重新整合,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主题意义的新的知识建构,习得课外阅读的方法,享受阅读的快乐和精神的丰裕。
这里所说的专题,不是思想专题,不是知识专题,也不是写作专题,而是一种文化专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因为我们读一篇文章也好,读一本书也好,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字里行间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复杂的语言表达形式。“诚信”、“温暖”、“大海”等就是一个个激荡人心的“点”,就是一个个丰富学生精神家园的文化主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补充一些课外文章、段落,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欣赏。但总的来说,教师所选的文章是比较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或者说有点随心所欲。如果我们运用专题组篇的思想来整理提供给学生的这些课外篇章,就能把原来散落破碎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专题,形成密度强、容量大的教学模块。这样本课题专题网页:http://bbs.jtzlzx.com/article/ 学生就能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获得阅读数量和获知能力的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尝试着以“专题组篇”的思想和方式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探索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阅读指导的策略。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善于读书,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理解积累词句,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5.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6.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读写,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并探索加强有效阅读指导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及时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探索阅读方法、内容与学生语言积累的内在联系,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6.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读写,着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确定课题组教师与课题实验班级。
课题组成员:许晴、杨文英、张文芳、庄月娥、朱俊毅;课题组老师所教班级确立为课题实验班级。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备案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一方面学习理论专著,一方面交流个人在实验研究中本课题专题网页:http://bbs.jtzlzx.com/article/ 的方法和困惑,第三组织实验教师在一起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研究共识。以便使研究工作有效地深入开展下去。
(三)规范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益。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课题组每学期拟定阶段性研究计划,期末撰写研究总结。课题组成员每三周集中活动一次,认真学习理论,成员之间就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沟通交流,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在实践中实验老师积极地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集体备课,撰写课题研究体会,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四)在实验前期注重学情调查。
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家庭藏书和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该项支出已经占到家庭收入的30%),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的投入,30%左右的学生家里居然没有一本合适的少儿课外读物。
2.家庭环境的布置上不利于孩子阅读的开展。许多家庭高档电器、家具一应俱全,真正的好书却没几本。能够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了书房、书橱、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
3.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其比例也不足8%。
4.家长对孩子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开展的方式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
(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为课题组老师开阔视野。
(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高年级段打破现行“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探索“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文学习提速,要求教师把讲解书本降到最低限度,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还给孩子阅读,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实践来学会阅读。
(七)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指导活动,及时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课前阅读指导。预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组老师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当学生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他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课题专题网页:http://bbs.jtzlzx.com/article/ 2.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自己的阅读书籍,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课题组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知识结构,爱好特点选择阅读书籍。所选的阅读书籍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们主要以包含道理的童话故事为主。如《稻草人》,《没头脑和不高兴》,《白雪公主》,《睡美人》,《龟兔赛跑》等,让孩子在喜欢阅读的同时明白一些小道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我们便引导孩子从名著中吸取知识的精华。如《水浒传》,《史记故事》,《希腊神话》,《爱的教育》等。同时课题组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读书小报等。
3.开展专题阅读。
(八)家校合力,开展亲子共读。定期召开家长会,发动家长自己购买有关图书资料,建立家庭书柜,以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学期结束,评选书香家庭。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在实验中,我们一方面定期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班际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实验老师在教学前坚持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编写学案。研讨如何改革班级授课组织形式,屏弃哪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如何评选读书小明星等等,真正做到高效。
五、现的阶段取得的成果。
1.课题组老师论文获奖与发表:
论文《构建习作讲评课的高效课堂》获市“减负增效”专项论文一等奖2011.04 论文《构建习作讲评课的高效课堂》获金坛市2010小语年会二等奖2010.11 首届“金坛读书月”优秀辅导奖2010.05 论文《用兴趣为语文教学增效铺路》获金坛市2010小语年会二等奖2010.11 论文《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获市“减负增效”专项论文一等奖2011.04 首届“金坛读书月”优秀辅导奖2010.05 论文《有效预习---高效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获市“减负增效”专项论文一等奖2011.04 论文《搭建作文预习近平台提高习作教学效率》获金坛市2010小语年会二等奖2010.11 论文《搭建衔接平台成就无缝衔接》获金坛市2010教海探航二等奖2010.11 课题《中小学衔接中语文学习方式优化的策略研究》获市成果评比三等奖 论文《预习---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获金坛市2010小语年会二等奖2010.11 本课题专题网页:http://bbs.jtzlzx.com/article/ 论文《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获市“减负增效”专项论文一等奖2011.04 论文《构建习作讲评课的高效课堂》获金坛市2010小语年会二等奖2010.11 学生成果:
王玉洁:2010年市小学生“人水和谐”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
2010年常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决赛获高年级组三等奖 2010年金坛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高年级组一等奖
陈子涵:2010年金坛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中年级组二等奖 刘雯洁:市第五届“丰登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老鼠的故事》被评为优秀征文
程若曦:市第五届“丰登杯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小鱼儿的诉说》被评为优秀征文
钱浩: 市首届“金坛读书月
幸福金坛我的家”主题征文中获一等奖 李羽卓:市首届“金坛读书月
幸福金坛我的家”主题征文中获二等奖 王玉洁:市首届“金坛读书月
幸福金坛我的家”主题征文中获二等奖
刘泽贤:市第八届小学生“段玉裁杯”迎新年阅读竞赛中获中年级组二等奖 钱浩:2010年市小学生“人水和谐”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
马之尧:2010年"好娃娃杯”常州市少儿书画、作文、儿歌大赛中获儿童组作文类三等奖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总结出以下一些影响实验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
1.教师自身素养、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筛选、摄取能力以及行动研究法的实践能力。
2.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能持久保持,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
3.家长对实验不能一以贯之的理解与支持,主要体现在家庭阅读氛围的创设上。
4.学校班级图书的及时更新,班级学额多。班级常规管理的科学有效以及班级书香文化的建设等。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一)实验老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补练童子功。
鼓励实验老师博览群书,苦练内功,内外兼修,厚积薄发,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反思中取得收获,使自己的文化底蕴逐步丰厚起来。
(二)继续进行语文课堂中有效阅读指导的教学研究。
为提高阅读的课堂效益,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探索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增加阅读的时间,增加阅读量。教学中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以读为本,以悟激情,以读促写,本课题专题网页:http://bbs.jtzlzx.com/article/ 让学生边读边思,不动笔墨不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口、动眼、动手、动脑来学习语文,提高阅读的热情。
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的具体方法是: 1.备课要求:
⑴备简案,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单元的梳理和研讨,尝试一课一备或单元整体备课。
⑵在实验开始阶段力争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教教材,节省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逐渐过渡到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教教材,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探索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互助小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广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1)小组要优化组合。(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3)主持好讨论。(4)做好总结和讲评工作。3.改革作业的设置。
给学生留出读书的时间,打破原先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泛泛机械的训练方式,改为以阅读为主,重读、重摘抄、重背诵。我们要求必须落实以下教学规范及作业要求:
(1)学生每日一诵。(2)每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要求在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的基础上,养成运用各类工具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每人一本语文积累笔记(摘抄本)。摘录阅读时的好词佳句妙段,老师要求学生对于摘抄内容精选进行背诵。(4)每人一本日记本,读写一体、以读促写。(5)每学期编辑一本班级作文集。从编稿到排版全由学生自己办,尽量做到参与面广,装订成册。
(三)以专题阅读为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精选精美专题文章。我们每周安排1节“语文专题性学习阅读课”。让学生运用阅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边读边思考,圈圈点点,并做旁注,写好读书笔记。每两周开展一次“阅读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
(四)围绕主题,充分利用主题学习馆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进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6
沙窝乡沙窝小学
汪艳霞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25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要读哪些书,很难收到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学生,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1.教师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告诉学生: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完全不看书的孩子。在读小学时,来了一位男教师。他用许多的课外知识丰富沉闷的课堂,让我们相信他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老师。他为我们成立了一个读书角。开始,我并不是其中的一名读者,可当有一天,我发现我的玩伴越来越少,而课余同学们对一本本小书爱不释手时,我忍不住借了第一本.从此我也成了一名书迷。通过这种的叙述,引导学生迷上阅读。显然,教师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几代学生的未来。
2.教师是经典名著的点拨者与讲解员。在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3.教师要做学生的“书友”。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每天中午的自习课上,除为学生检查作业和进行个别性的辅导之外,我总是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觉得好的书带到了学校,和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有时还会推荐给我。和学生在读书中交流情感,营造一个读书的快乐空间,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使得阅读显得那么趣味盎然。
二、推荐学生的阅读内容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智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要充分了解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阅读兴趣上给予引导,努力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好符合自己兴趣的的阅读材料。
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推荐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给学生提供《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儿童文学的经典,也可以是《哈利·波特》、《拇指牛》、《魔法学校》、《郑渊洁童话》等畅销书,让他们选择。
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有的学生喜欢思考,热爱科学,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学《十万个为什么》,或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喜欢社会信息、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指引他们去观看电视新闻时事,阅读报纸,去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
3.从教师的朗读入手推荐读物,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我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阅读应先易后难,孩子们是幼嫩的读者,别硬塞给他们教师所选定的经典之作,可让他们跳过那些晦涩难啃的书籍。否则,会破坏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4.推荐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有些孩子自小就对经典有特殊的喜好,现在很多事实证明,六岁以下的孩子诵读经典,不但能朗朗上口,还能记忆背诵,经久不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经典。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让学生能在综合知识考试中考出高分,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的心智,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斯尼的故事等。这些都是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精神食粮,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更应该指引给学生。
5.误区矫正。(1)如果一本书,孩子翻了三页就不感兴趣了,不能再强迫他一定要看完;如果孩子对一本书着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能因为它不在自己的推荐范围之内而横加阻挠,应该想想这本书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是不是有它可取的地方,万一它真是儿童不宜的话,那就更要检查一下是否自己的引导存在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2)有的孩子喜欢看注音的书,有的孩子喜欢看有图画的书;有的孩子喜欢看原著,有的孩子喜欢看有解释和评价的。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阅读能力好,也许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有的孩子有可能连读懂意思都感到吃力。这些,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个性差异,不要动辄棒喝,也不要过份赞赏。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
1.坚持博览群书,克服“功利性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大多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习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
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即便是学习写作,专读作文法也不能奏效。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习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最多也不过像在澡盆里练习游泳,终究写不出什么大气的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阅读作恰当的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采蜜那样广读博览。
2.培养阅读悟性,克服“休闲性阅读”。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读功”,培养对语言作品的敏锐“悟性”。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全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当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适度的休整是必要的,休闲性阅读应该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可以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3.讲究 “熟”读,克服“一次性阅读”。
读书方法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现在的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故”和“强化”的过程。?
为了能够达到“熟”读的程度,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精选一部分,让学生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阅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对某一作品的认识不是一次性阅读就告完结的,需要经历读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反复磨合、碰撞的过程。读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在“熟”字上下功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的成功。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终身学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很大程度来自于学生时代的坚持。学生产生了浓厚阅读的兴趣,有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良好的阅读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阅读成为习惯,进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面爱上阅读,愿意阅读,才能爱不释手,才能渐成习惯。
1.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我每天利用课前10分钟开展“我读了……”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天一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昨天读的书或者文章,既交流了收获,开阔视野,又锻炼说话能力。我还定期开展一些办读书手抄报、读书板报,开展读书竞赛,开展 “我知道的科学”、“我知道的名著”、“我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趣事话你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教师应重视家校间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可要求他们随手拿一张报纸;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书应该在家中无所不在。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应花多少时间看书,还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成就感。不要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该去看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书与电视是个矛盾,也不要奖励看完书的孩子,应让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篇7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级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 课堂教学应聚焦于 “ 喜欢 ”和“ 能读 ”上 。 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运 用多种阅 读方法进 行自主阅 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这里, 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谈谈自己的薄见。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 首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 认识的字也不多, 如果现在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 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 做到心中有数。 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 引 ”而且要“ 激发 ”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 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 我利用每天的晨习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 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 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 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我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 经常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例如我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呢? 它那么小,还怕猫,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时我说:“ 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学生纷纷要求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 想要知道答案,《 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 里有。 ”这时我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 此时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 读一些寓 言或神话 故事时,我通常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 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 、表情 、样子 ,孩子的模 仿能力是 很强的。 《 格林童话》 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 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 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认知能力。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适当地给他们指导一些读书的方法。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对他们只能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 例如,当我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指导学生唱游读,还有一些诗词也采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更牢。 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 我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他喜欢哪个人物或动物。 另外,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 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 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 的环境 ,如书店 、超市的书 柜 、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 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 即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 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 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从而就会自觉地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阅读的平台
随着孩子对阅读的深入,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 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地读书, 查找相关资料, 这样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
如何有效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很多专家在提到语文素养的形成时,尤其推崇课外阅读的好处。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内容,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些对提高语文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课外阅读能吸引学生,并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他们才会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课外阅读内容当作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把课内教学内容当作是大厦的根基,把课外相关阅读内容当作是摩天大楼,一层一层地累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课外阅读作品都是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知識和经验的结晶。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可以看到更丰富的世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伟人的知识经验中汲取营养,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加强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根据中专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科普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专业知识并重,为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科学地选择读物;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养成摘录的习惯,将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并做到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三、进行阅读指导,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而中学生的年龄小,对美丑、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对于好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推荐;对于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危害。一本好书,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一本坏书,则可能毁掉学生的辉煌人生。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读书而忽视了读什么书。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典籍,大量阅读古文典籍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水平,并使他们儒雅有风度。同时,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会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读好书,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读好书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其次,培养学生朗读与背诵的习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技能,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
四、建构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阅读小组
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课堂积累,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班上的同学。因此,组建合适的阅读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也大有裨益。阅读小组一般可由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合作地进行阅读,并在完成阅读之后,由小组成员逐一发言,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和收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使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可以使一个人高尚起来。”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志刚.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
[2]白晓旭.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3]罗俊红.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9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完成这些指标,教师必须加强科学的指导和实践。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早一点喜欢阅读,走进阅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英雄故事等;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上,我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一个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故事讲完后,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那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中央电视台“上下五千年”的动画节目中,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回家多看看类似动画节目,或者看看与这些节目中的故事相对应的注音故事书、童话书。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饭后这些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新学到的故事讲给我和同学们听,什么《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对牛弹琴》等等,而且他们讲起故事来个个情趣盎然。采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珍惜文化的情感。
2、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刚学完拼音的低年级儿童来说,就要开始积累词汇了。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扩词,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生字“春”,让学生进行扩词,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了“春暖花开、春色满园”两个成语,我马上表扬了他“你真棒,说的成语真好!”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春眠不觉晓……”我听了非常高兴说“你也相当不错,你们能说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词语和句子,了不起。”又问:“你们是从什么书上看到的呀?”他们呢都说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于是我又说:“课外书的本领真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组出很多很好的词语、背出很多的古诗,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呢!”说完就听到下面有声音在轻轻地说“我明天也要带一本来……我回去也要看了……”。果然第二天就看见很多学生都带了成语书、古诗、字典等等。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开展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故在低年级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每周二的晨会课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在双休日中学到了那些课外知识,比一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百科知识通大王”,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非常高;每周五的下午课外阅读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本星期看到了那些故事、童话或者是文章,看看谁交流的故事最多、童话最多、文章最多,然后评出各种不同的奖项和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二、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三、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把一篇课文读懂不是目的,学会读懂一篇文章,逐步做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才是目的。也就是说,不是要学生“读会”而是要学生“会读”。那么要指导小学生会读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够把他们带上路。“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这足以证明方法之重要,以不增加小学生的负担为前提,我采用了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法。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几乎每篇都有插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低年级注音版《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就画着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月亮思考,让学生看图和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前看看图,读后讲讲图,发挥图帮助理解内容的作用。
四、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在低年级开展比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在每周的课外阅读课上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在双休日中学到了那些课外知识,比一比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然后评出“读书星”,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非常高;利用每周五的中午课外阅读课上,请学生展示自己本星期看到了那些故事、童话或者是文章,看看谁交流的故事最多、童话最多、文章最多,然后评出各种不同的奖项和不同星级的阅读积极分子,这样也许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09-14
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06-29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群文阅读10-27
如何有效指导孩子认真学习05-18
有效引领学生课外阅读10-25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06-05
浅议如何有效开展校本阅读课09-16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11-12
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复习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