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与家长沟通

2024-07-09

有效与家长沟通(共12篇)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1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幼儿园中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共同合作, 能使教育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如同一车两轮, 只有同向运转, 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来到幼儿园, 教师和家长就有了共同的教育目标, 教师要以一种平等友好的姿态, 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类要求和意见, 乐于交流, 虚心听取他们的心声, 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投入。

一、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良方

幼儿教师平时工作琐碎繁重, 身心压力大, 加上公办园会有许许多多资料要写, 区域活动要开展, 数不清的手工作品要做好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大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 教师在管理中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 有时就会招致不合理甚至不近人情的批评、指责。对此, 大班教师要充分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增进双方信任感。多向家长们反应孩子在学习和能力方面的进步, 让他们更细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工作, 了解孩子的动态发展, 从而改变与教师的交流心态。教师应主动担负沟通的责任, 从孩子的整体表现到细微变化、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在解决孩子问题中采取的措施等, 都可以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教师的意图, 主动交流可以避免因孩子缺点暴露而不得不面对时产生误会、隔阂。工作中, 往往大班孩子的家长告状的现象也多。大班孩子比较调皮, 闯祸的也较多。平时遇到事情时, 主动找家长沟通情况, 先放低姿态,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让孩子、家长、教师 (幼儿园) 三方面对面调查澄清事实, 还原事情真相, 消除误会, 取得家长的理解。切不可认为三年了, 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比较了解了, 就忽视了这些必要的沟通工作, 这样的疏忽, 往往使有的家长积怨更深, 找到一件不如意的小事就会大做文章, 从而使班级教师处于被动。如今, 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 有的是年轻的姑娘, 有的老师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 但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是很长, 在与家长沟通时, 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 甚至会由于语言的冲突, 处理的不当造成误会, 从而激化矛盾。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 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度去心疼孩子, 或是换个角度想想, 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 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 处事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无。

二、信任是有效沟通的最佳方式

现在, 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独苗苗, 有些父母对孩子看得都很重, 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 会吃亏, 对老师总是不信任。虽然孩子上大班了, 家长已经基本对教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但是有时难免会担心老师工作繁忙照顾不周, 唯恐自己孩子没有引起老师足够重视。这时, 教师就应真心与家长交朋友, 利用平时接送孩子的空闲时间, 多和家长交流、谈心, 慢慢与家长建立信任感。在交流中要尊重家长。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 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 要耐心、虚心、真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 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肯定家长不同的育儿方法, 然后在家长情绪好的时候适当抛出自己富有理论性的教育经验, 让家长易于接受, 平时对孩子要发自内心的关爱, 大班孩子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会和家长诉说喜欢某某老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 自然的就会产生信任感, 尊重教师, 从而乐于与教师沟通, 平时多用单独谈话方式, 保护家长和幼儿的自尊。即使是批评孩子的不足之处, 也要注意谈话场合, 可以单独把家长请到活动室某一相对安静的地方, 和家长进行交流, 注意说话的技巧。在入园和离园以及家长开放日这些人员集中的时间段, 教师尽量不要当着众人大声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避免家长迁怒于弱小的孩子, 造成教师家长双方情绪的对立。

三、适度赞美和表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

对孩子, 要充分赞扬和肯定。当有的家长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 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时, 教师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他们交流, 先肯定家长们的教育方法, 然后对其不足或教师自己的高见巧妙地传递给家长, 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四、分别对待是有效沟通的必备技巧

孩子上大班了, 家长关注的重点就转移到幼儿的学习发展进步上了。这时沟通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幼儿各方面详细的了解。就需要老师加强理论的学习, 用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幼儿, 熟悉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再根据家长们职业、性格、文化修养以及教育观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沟通的方法。教师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有的家长太过热情, 说话啰嗦没有重点, 教师要选准谈话的主题, 引导其围绕重点交流;有的家长比较内敛, 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引起对方谈话兴趣, 可以慢慢交流逐步了解家长心声, 当面交流有困难的, 可以打电话、发短信, 或者在QQ聊天中进一步深入谈话等。目前, 留守幼儿较多, 大多是隔代教养, 与爷爷奶奶交流更是困难, 教育的责任和压力几乎全落在教师肩头, 教师要帮助他们了解相应的育儿理念, 传授实用的管教经验, 提高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从而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2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小议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篇3

【起因】

前段时间,一位学生家长因无法忍受班主任老师频频电话告状,要求家长到学校与老师“交流”,协助教育学生等情况,最后求助校长:强烈要求学校给孩子转班或更换班主任老师。弄得老师难过,家长难受,学生难当,家长与老师关系紧张。老师与家长沟通该如何把握“度”?一些学校在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段推出家长接待周制度,既方便家长、老师的有效交流,又避免不适当沟通影响家长的工作。

【告状】

一旦发现孩子不遵守纪律、作业未及时完成等行为,班主任会当着孩子的面拨打家长手机告状。在与老师交流数次后,孩子、老师的状态和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家长最后求助校长:强烈要求给孩子转班或更换班主任老师。

梁爷爷介绍,暑假过后,因孙子父母工作的原因,他将孙子转入离家较近的某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所小学就读。平常都由梁爷爷老两口照顾孙子上学。开学初期,年轻的班主任便自我介绍:我对学生是比较严厉的,学生都比较怕我。有什么情况,我会随时与家长联系。

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上午,梁爷爷刚把孙子送到学校后回到家,突然接到孙子父亲从外地打来的一个电话:“小梁在学校出事了,班主任让我迅速赶到学校,您知道是什么事吗?”梁爷爷心里一紧,急忙赶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情况,谁知班主任说:“你不是孩子监护人,让孩子父亲来,你回去吧。”梁爷爷忙解释道:“孩子他爸在外地回来不方便,有什么事我可以协助解决。”这席话也没能改变班主任的态度。梁爷爷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孩子犯了什么错,只好让孩子他爸往回赶。原来是孩子在学校与同学闹矛盾,因孩子个子高,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老是欺负小同学,得好好教育。梁爷爷和孩子父母在了解原委后,当着老师的面批评教育了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做了保证,总算得到老师的原谅。

随后,梁爷爷经常接到班主任的告状电话:“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跟周围学生讲话。”“你孙子今天语文作业的抄写词语没有做,家长在家有没有检查作业。”……有时候电话还打到孩子父母那儿。梁爷爷后来与同班同学的家长交流后,结果发现,很多家长都和自己一样——常常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并且也很害怕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

【害怕】

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梁爷爷总是很紧张,不知如何回答,担心得罪了老师。每次梁爷爷总是说上一句:“我们在家一定会严格教育孩子,孩子不懂事,请老师多帮助孩子,多给他改正机会和时间。”尽管这样,梁爷爷或孩子父母还是经常会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

【求援】

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是求援,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并配合对孩子的教育。学校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介绍,对于一些总是不太听话的学生,老师实在没办法才会打电话给这些学生家长,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建议】

1.客观、公正、理性地评价学生

首先肯定学生的主流,避免挫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第三要讲究方式,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更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

2.理解信任家长,换位思考,诚恳建议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理解、信任、尊重家长,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老师多换位思考,就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

3.把握共性,关注个性,因材施教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方式方法效果会更好。

【感悟】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说:“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牢记在心。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原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陈鹤琴说过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可以把这句名言当作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目标去追求,与每位家长进行客观、真诚、有效的沟通。

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小技巧 篇4

技巧一: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骨干教师王老师因病休假, 园领导安排我接手她的班。班上的家长对年轻的我很是不信任, 其中刘奕小朋友的妈妈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对我总会流露出一种充满怀疑的目光;她送孩子接孩子时从不主动跟我说话;当我跟她交流孩子的情况时, 她也总是冷冰冰的……为此我觉得很郁闷。

一天放学, 小朋友们都被接走了, 教室里只剩下刘奕一个人了。我看到刘奕里面的衣服没有塞到裤子里, 就说:“快过来, 老师帮你把衣服塞塞好。”就在我把刘奕搂在怀里帮他塞衣服的时候, 刘奕的妈妈来了。我帮刘奕把衣服塞好, 拍拍他的头说:“快, 妈妈来了, 跟妈妈回家吧。”刘奕妈妈看了看我, 对我说“洪老师, 再见! ”

从那天起, 我慢慢感觉到了刘奕妈妈对我的变化, 她对我的工作总是很配合。当我发现刘奕的小缺点跟她商讨对策的时候, 她也表现得非常支持, 我跟她的沟通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

心得体会:作为老师, 我们都关爱着班上的孩子, 但很多老师只是在默默地关爱。其实有时候, 我们不妨把自己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 让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和真心, 从而为我们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技巧二: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

一天园长找到我, 说我们班顺宇小朋友的爷爷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向她反映:孩子在园吃副餐时吃的是香蕉皮。这件事情在同来送孩子的家长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无中生有”, 但家长既然这样说, 那一定事出有因, 于是我在班上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实习老师在发副餐时, 将多出来的一根香蕉作为奖品分给了两个表现好的孩子。顺宇因为没有得到香蕉, 就拿着香蕉皮对实习老师说“香蕉皮也好吃的吧! ”就这样误会便造成了。

后来我还了解到, 原来顺宇的爷爷第一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想了解这件事, 碰巧那天我的手机没电关机了。爷爷打了几遍电话都没打通, 结果越想越气, 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入园时, 他就找到园长反映了这件事。事情了解清楚后, 我及时向顺宇爷爷做了解释。

心得体会:我一直在想, 如果那天我的手机一直开着的话, 顺宇爷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联系到我, 或许这一切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从那以后, 我的手机总是正常开通, 确保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 但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 省去了沟通上的很多麻烦。

技巧三: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锐锐小朋友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交流很正常, 但他非常抗拒跟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说话, 就连外公外婆要想跟他说话也很困难。而且上了幼儿园以后, 他也从不跟老师交流。通过学习我得知, 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缄默症”。

然而对于普通的农村家长来说,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罢了, 而要他们带孩子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方面的治疗更是不可能。

怎样跟他们进行沟通呢? 我动起了脑筋。最初我没有向家长透露任何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事情, 只是每个星期向他们推荐了一本育儿杂志。一个月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含有“选择性缄默症”文章的杂志。锐锐妈妈在拿到杂志的第二天就跟我进行了深谈。我借机说出了一些想法, 并对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比如:要求他们多带锐锐到邻居家串门, 多让锐锐独立跟周围的孩子们玩, 要求锐锐爸爸多陪陪锐锐等等, 锐锐家长对我的提议欣然接受。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工作 篇5

家校及时沟通,能够有助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够及时传达信息,能够使家校双方形成一股合力的作用,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

家校双方及时沟通,及时传递信息,有助于家校双方的相互了解。但是,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里,老师每天的工作也是比较多,家长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动不动就占用对方时间也不太好,而且频繁的沟通效果也不见得就好。所以,最好还是要注意一下沟通的时机。例如,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学校应该告诉家长,既能让家长分享这份喜悦,同时对孩子也是一种鼓励;在学生有了困难的时候,家校双方及时联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孩子有了问题的时候,双方也不妨坐在一起,讨论商量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较好的沟通时机,才能够起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家校双方沟通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采哪一种沟通的方式更为妥贴,更有效果,还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像是通报学生的成绩,就不妨采取电话或是贺卡的方式,简单明了;如果说是学生有了什么丞待解决的大问题时,就不妨请家长到学校里来。有时间我们还可以采取书信的方式,以便于一些事情的陈述;像学期结束时的考试成绩的汇报,我们当然可以采用家长会的形式,当然,家长会既可以集中来开,也可以分层进行,也可以个别交流。采取适当的方式,往往会使沟通更为顺畅。三注意沟通内容。在这个方面,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双方所要沟通交流的问题,也应该所选择。有的家长考虑不到这些,有些本来孩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也要亲自跑到学校去和老师说明,例如有些家长往往找老师解决学生的座位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就能找教老师解决,家长的越俎代疱往往会让学生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然,对于学校的一些事情,如果老师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好,也不必事事都要和家长说明。毕竟,动不动就要找家长往往也会让人看低自己的教育能力,而且,作为老师,在教育方面来说,还是受过专业的培训,比一般的家长的教育更有效果。甚至,有时间,涉及一些学生个人的隐私的问题,可能还需要老师在一定的时期内给学生保密,更不要说和家长说明沟通了。这也是家校双方在沟通上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沟通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沟通的态度往往会对事情的解决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双方的态度都要保持平和,即使有时间会遇到让人生气,甚至让人难以接受的问题,双方也要尽可能的冷静下来,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方面,特别要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有时候,一些学生的做法让老师难以接受,老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就把自己的不好的情绪带给了家长,把气撒在家长身上,这就是很不好的做法了。我们一定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是学生,家长是家长。问题是出在学生身上,家长是来解决问题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基础。有时间很多家长迫于学校的压力或是孩子自身的利益,不得已答应,而心里却对老师极为不满。很多悲剧的发生,大多和这一点有关。当然,一些家长利用职务优势,对学校对老师颐指气使,横加指责的做法也不足取的。

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6

【关键词】班主任 家长 有效沟通

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人数众多,素质自然也有高低,如何同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班主任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前需要想好这些问题

1. 你是否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把学生送来学校后,学校就应该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与他们无关。

2. 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态。

3. 你对学生的家长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4. 是不是应该请家长?问题严重到了非和家长沟通的地步才请家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请家长,极易引起家长对教师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二、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场景一:

张某,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迟到,上课话特别多,也喜欢以上厕所的理由离开教室去抽烟,经常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经了解,这个学生小学未毕业,文化底子薄,对学习丝毫没兴趣,父母做生意非常忙,根本没时间顾及这个学生的事情。我将其父亲请到学校做了一次深谈。

沟通技巧一: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家长

我首先称赞张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家长都应好好培养他,只要他将聪明才智用在正确的地方,就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次我非常理解家长忙于生计的艰辛与不易,但孩子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家长无论做多大的生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孩子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作为家长就需要及时的纠正他的错误,否则任何生意也许都没有意义了。经过这番推心置腹地长谈,父亲终于明白了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他决定暂时委托朋友代理生意,自己则租房在焦作陪读了一段时间,每天学生上过课回家,这位父亲都会和他促膝长谈,渐渐地,这个学生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很多,上课的表现也渐渐好转,各科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场景二:

杨某,这个女生性格非常孤僻,很少与班里的其他学生沟通,她只喜欢自言自语,于是,就请该女生的母亲到学校面谈。

沟通技巧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很多人都习惯“说”,而不习惯“听”;会“说”,而不会“听”。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可见听比说更重要。我们与家长见面是为了沟通而不是告状,如果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反而会使我们与学生站在对立面上,达不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方便今后的管理。这次请这个女生家长来,我转换了方式做个听众。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做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个女学生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对她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準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从那次沟通后,我经常会找这个女学生聊天,又安排女生班委与她主动沟通,有意安排她参加集体活动,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愿意与我们交流。

场景三:

学生郭某与李某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李某脸被打破。双方家长到校协商医药费事件。

沟通技巧三:要讲究语言艺术

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学生犯了错误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护短”的家长便借题发挥,前来学校兴师问罪。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对于李某的家长我先安慰,并告诉她一定会公正处理此事,严肃处理打人的学生,郭某家长会给她的孩子看病。对于郭某的家长,我也告诉他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对于学生自身的影响。两个家长和平的解决了问题。

另外,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切忌“以偏概全”, 切忌以“总是”代替“偶尔”, 切忌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些护犊心切的家长又怎能接受我们呢,更不用说支持与配合了。

沟通技巧四: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

我认为,不要轻易地请家长特地请假到校面谈,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更不宜频繁地请家长到校,家长频繁到校极易引起家长对班主任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问题时我们再约请家长到校面谈时,此时学生与家长双方都会在态度上引起重视。往往在家长到校前已向孩子了解情况,和孩子进行了问题的分析,那么我们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也就水到渠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了。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7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20个春秋, 而担任班主任职务已整整18个年头。18年来, 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使他们顺利进入高校, 走向社会。他们令我激动, 让我欣慰。18年的风雨历程, 让我倍感班主任工作的责任之重, 重辛苦之极, 乃至获得的甘甜之美。18年的不断探索, 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是班主任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 也应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沟通的目的在于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 交换意见, 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对于孩子身体的发育, 知识的获得, 能力的培养, 品德的熏陶,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都是致关重要的。多年的管理经验, 使我认识到, 教育引导学生必须要与家长沟通与联系。只有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刚刚送走的六年级学生中, 有一个学生叫Z, 他的父母为了他, 吃尽了苦头, 而对他却是百依百顺, 五岁才会说话的他, 说起话来有些不连贯。刚上学时特别爱发言, 性格也很开朗。随着年龄的增长, 加上同学的嘲笑, 他就不敢在同学面前说话了。在五年级的时候, 他有一段时间非常反常, 上课睡觉, 不完成作业, 成绩迅速下滑。我发现后, 多次找他谈心, 不见成效。于是, 我决定去他家进行家访。刚走到他家门口, 就看见他的母亲正在喂猪, 过早苍老的脸上烙上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岁月痕迹。见到我, 她先是一愣, 随后一把拉住我的手, 伤心的泪水不住地向外流, 她很后悔从小对他的娇生惯养。我了解这一情况后, 并没有歧视他, 而是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更加关心他、帮助他。我的做法感动了他, 他的表现也令我满意, 成绩很快上升, 我们的师生感情更加深厚了。

沟通不是让家长难堪, 而是要家长和孩子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能真心交流与沟通, 使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的一个学生叫X, 每当我谈起他时, 认识他的老师都在夸奖他, 可是他的父母却不满足, 总是挑三拣四, 六年级的孩子非打即骂。久而久之, 孩子对父母的这种“爱”终于忍无可忍, 开始无声反抗。一天, 他看见母亲在厨房做饭, 便拿出一面镜子对着他的母亲, 说:“镜子, 镜子, 你看那个女人是谁?她是一个女妖精。”恰巧这话被他的母亲听到, 本来看见他没有学习就很生气, 这下更找到理由了, 不由分说, 拿起笤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孩子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当我问及此事时, 孩子委屈极了, 把他父母以往的做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我听后气愤极了, 恨不得马上找到他的父母理论, 可转念一想, 他们也是为了孩子好, 只是采取的方法不当。他家就在我们学校的前面, 于是我决定放学到他家进行家访。下班后, 我和X刚走到学校大门口, 就看见他的母亲迎面走来。我主动迎上去打招呼, 边走边聊, 来到他家里, 我谈起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谈及对孩子过于严厉, 轻者厌学, 重者轻生的严重后果。家长听了很害怕, 我便教给她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家长十分感动。从那以后, 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对老师也更加尊敬与信任了。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更了解了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 老师可根据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 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 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产生信任感, 也能使沟通进入良好的快车轨道。通过家访, 使家长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化为一种教育行为, 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 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8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特征

1.1焦虑新生儿住院与父母分开, 家长非常担心, 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保证患儿的安全, 确信患儿得到最佳治疗, 特别是急、危重症新生儿家长表现非常敏感、多疑、脆弱, 反复询问病情, 担心病情随时发生变化, 非常焦虑。也有些家长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患病、早产, 有严重的负罪感, 有些父亲除了担心患儿还担心产妇的身心, 负性情绪控制不好, 也易产生焦虑心理[1]。

1.2不信任提出希望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负责, 担心患儿静脉输液、抽血等治疗由低年资护士操作, 如果操作不顺, 增加患儿痛苦, 表现为极度不放心, 对环境的陌生加上无家长陪伴, 担心患儿是否能得到专业、细心的护理照顾, 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治疗, 甚至担心出现差错、意外等, 时常在监护室门口徘徊。

1.3恐惧和无奈新生儿是家中惟一的小宝贝, 如果生病住院, 特别是那些病情较重的患儿, 家长很紧张, 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 担心日后会有身体、智力发育迟缓, 而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家长在治疗过程中, 对某些治疗和检查不太了解, 怀疑会不会有副作用, 想得比较多, 产生恐惧感, 表现出反复问医生, 或问关系比较好的其他医护人员, 希望得到放心的答案。无陪病房因为没有家长陪伴, 费用较普通病房贵, 一些没有保险或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 时间长了无力承担, 无奈地提出要求自动出院。

1.4敌对当患儿病情恢复较慢或重复感染病情加重时, 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 个别家长会表现出不满情绪, 想不通甚至表现出敌对不愿意配合治疗, 对医护人员冷淡甚至出现打骂等过激行为。

2护理对策

2.1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无陪病房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年资较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 管床医生接待家长时应向家长详细介绍患儿疾病病情、治疗方案与预后的信息, 这样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信息支持可以满足家属的需求, 缓解其焦虑, 促进其自我控制和作决定的能力, 减轻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增加生理舒适[2]。危、重症患儿病情发生变化, 不管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 管床医生都要及时告诉家长, 包括采取的治疗措施, 让家长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及治疗情况, 避免过分焦虑。对不能按时来探视的家长主动与其电话联系, 向家长告知患儿情况, 让家长感到病情好转有望。对于来探视的家长要主动、热情接待, 孩子生病不要过分自责, 特别是产妇, 告诉她们情绪的变化可影响其泌乳量,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精神上给予安慰。家长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后进入病房, 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 可触摸患儿, 增进其感情交流, 减轻家长的分离性焦虑。

2.2为了使家长能充分信任医护人员, 首先第一印象很重要, 树立良好的形象可赢得家长的信任。向家长详细进行入院宣教, 介绍主管医生及护士, 态度和蔼可亲, 使家长觉得有亲切感、信任感;探视时主动与家长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求, 对治疗护理有疑问时, 耐心解释, 消除家长的疑虑, 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将患儿每天的喂奶及大小便情况告诉家长, 使家长对孩子治疗期间的情况有所了解。出院时及时、准确、规范地向家长提供出院指导, 教会家长回家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及注意事项等, 留下电话号码, 必要时随访。

2.3对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家长, 鼓励他们想办法筹钱, 医生在治疗方面尽量为他们省钱, 一起渡过难关。

2.4在住院期间多与家长沟通, 特别是对个别特殊患儿可能会病情反复、恢复慢的, 要有预见性, 提前告知家长, 避免家长日后难以接受出现不满情绪, 甚至出现打骂、过激行为。多与家长沟通, 使他们能及时了解患儿情况, 配合医生工作。同时护士要时刻把好护理质量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 不易发觉, 要加强巡视, 勤于观察, 根据患儿面色、生命体征、哭声、进食、大小便等进行分析、判断,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使家长满意。

参考文献

[1]Feder A, Alonso A, Tang M, et al.Children of low-income depressed mothers: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social adjustment[J].Depress Anxiety, 2009, 26 (6) :513-520.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9

1 电话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 教育工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班主任工作要注重整合教育力量, 形成德育网络”[2]。众所周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为此, 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就会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长期以来,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很多, 如书信、家长会、单独约见家长等。新时期, 沟通方式呈多样化, 如电话访问、短信、网上交流等。至于采用什么样的途径,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此, 笔者对自己所带的2010级医学检验班的34名学生做了一个家庭情况的调查 (见表1) 。

表1显示, 全班学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占85%, 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占68%, 说明召开家长会的难度非常大;同时, 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70%, 家长与学生联系的方式中电话联系的比例高达91%。由此可见, 电话联系是新时期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最便捷、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

2“三个电话”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通常, 很多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给家长打电话, 结果往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而班主任与家长都不愉快, 班主任工作收效甚微。笔者认为, 对学生家长的电话访问, 事先应做好计划, 有准备、有目的地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每学期适宜给每位家长打“三个电话”, 即开学初打一个, 期中打一个, 期末打一个。这样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能收到良好效果, 从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体会。

2.1 第一个电话:了解情况, 赢得信任

与学生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 一般开学第一个月内就要展开这项工作。“首因效应”告诉我们, 首次电话沟通开展得好与坏,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 更影响到接下来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次电话访问的目的有: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赢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班主任的信任与支持。

2.1.1 电话访问的准备期 (1) 根据学生注册的信息, 设计好电

话访问表, 包括学生姓名、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交流信息记录和备注。

(2) 确定好电话访问的时间, 通常以家长休息时间为宜, 根据本班学生家长多为在家乡工作和外出务工的特点, 电话访问的时间确定为1 9∶0 0~2 0∶0 0。

(3) 收集学校基本情况资料、学生入学初的表现和食宿状况, 以及本班学生专业培养方向、就业前景等资料。

2.1.2 电话访问的过程中 (1) 交谈时间不宜过长, 交流的时间约为6分钟。

交流时最好使用家长熟悉的语言, 让交流更加顺畅, 如本班学生都是来自桂东南地区, 因此, 多采用粤语方言跟家长交流。在交谈过程中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多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2) 注意营造轻松氛围, 态度要自然、亲切。

(3) 交谈内容:“唠家常”式了解家庭状况, 了解学生就读动机, 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介绍学生入学状态、学生食宿情况;介绍专业就业前景、班级管理计划;介绍班主任本人工作经验。

2.1.3 电话访问结束时

要肯定这次交流的收获, 对学生家长花休息时间来交流表示感谢。同时, 欢迎家长以后继续支持班主任工作, 自己愿意与家长密切联系, 搞好学生的教育。

2.1.4 电话访问结束后

及时整理交谈获取的信息, 制定解决班级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及时总结本次电话访谈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2.2 第二个电话:深入交流, 寻求配合

经过半学期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班主任肯定会有一些需要家长配合来解决的问题。期中考试后的一周与家长进行第二次电话交流。这次电话访问的目的有: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激发家长主动配合班级工作的热情。

2.2.1 电话访问的准备期

(1) 根据学生半学期的情况, 设计电话访问表 (见表2) 。

(2) 汇集学生半学期各方面发展情况, 进行分析, 选取有用的事例。

2.2.2 电话访问的过程中

(1) 交流的时间长度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但交谈时间不宜超过1 0分钟。

(2) 在第一个电话的基础上, 本次交流可以直率一点。

(3) 对学生的评价要遵循“多报喜, 少报忧”的原则, 既要诚挚说出优点与进步, 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

(4) 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多倾听家长的意见。

(5) 交谈内容:介绍学生半学期的学习成绩、优点与进步、不足之处, 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 为下一阶段班主任工作寻求家长的配合与帮助。

2.2.3 电话访问结束时

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家长的意见, 给后进生家长更多的信心, 再次对家长的配合表示感谢。同时, 欢迎家长继续支持班主任工作, 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2.2.4 电话访问结束后

认真整理访谈纪要, 反省与家长沟通过程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2.3 第三个电话:共同探讨, 达成共识

让家长了解一个学期以来, 学校、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做了哪些工作以及班级的发展现状, 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 为下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好计划。第三个电话应该在学生放假前一周完成。这次电话访问的目的有:共同探讨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树立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 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共识。

2.3.1 电话访问的准备期

(1) 根据电话访问目的, 设计好电话访问表 (见表3) 。

(2) 汇总学生一学期各方面发展情况。

2.3.2 电话访问的过程中

(1) 交谈时间不宜超过6分钟。

(2) 对学生的评价仍然要遵循“多报喜, 少报忧”的原则, 着重指出家长配合后学生的进步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 指出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不宜过多针对个人。

(3) 交谈内容:介绍本学期学生的综合表现, 强调家长配合后学生教育的效果, 介绍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以及下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和技能要求, 交流下个学期班级管理的侧重点, 特别交代学生放假的具体时间以及路途安全注意事项。

2.3.3 电话访问结束时

首先, 肯定家长与班主任配合后对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并再次对家长的积极配合表示感谢。同时, 望家长能继续支持班主任工作。

2.3.4 电话访问结束后

认真整理访谈纪要, 与学生手册中的班主任评语的内容进行衔接。

总之, 新时期, 班主任应利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与途径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只要班主任积极与家长沟通并赢得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持, 就能促进班主任工作顺利、健康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S].2010.

有效与家长沟通 篇10

一、用爱心培养良好的感情, 让家长安心

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耐心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从一开始与新入园幼儿的家长打交道就要以真诚、友善、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家长和孩子, 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孩子, 和家长培养良好的感情, 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以后的交往中他们就会以信任、理解的态度来支持教师的工作, 这样, 就可以为今后的相处与交流打好感情的基础。

新入园幼儿大多都有入园焦虑, 家长也同样会有, 他们要将自己形影不离的“掌中宝”交给陌生人看管, 都会有些不适应、不放心。他们会多方问询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哭了没有?吃饭、睡觉怎样?表现如何?并且会观察孩子的表现, 感受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因此, 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给予更多的帮助, 引导家长和孩子尽快克服入园焦虑, 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以细心呵护孩子, 让家长放心

对于小班的新生来说, 入园焦虑最明显的就是哭哭闹闹的不愿和家长分开。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孩子们入园晨检时, 除了语言、行为要有亲和力外, 事先还要准备一些能吸引孩子的东西, 比如小零食、小贴画、小玩具等来吸引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高兴、愉快地进入幼儿园, 融入集体生活, 这样, 孩子是面带笑容和家长说“再见”, 那家长就会感到放心;反之, 如果孩子是在哭哭啼啼的状态下和家长分开, 那么家长也会为孩子担心一天。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因孩子多, 教师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 因此在离园前排队清点人数的同时, 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认真的检查, 他们的小手小脸有不干净的地方, 要帮助他们清洁整理, 冬天的时候看看衣帽、手套、口罩是不是穿戴好了, 个别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可能有将鞋子左右穿反的情况, 要提醒孩子纠正, 让孩子们以良好的状态出现在家长面前。在家长接孩子的过程中, 要有目的地与个别家长交谈, 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突出的、反常的表现要及时向家长说明, 如午睡时孩子咳嗽、食欲不佳等等, 对于个别孩子常规需要加强改正的地方, 要婉转地向家长提出, 与之协调好家园配合共育的问题。

三、搭建家长参与的亲子平台, 让家长开心

(一) 班级创设家园联系之窗

在家园联系之窗定期张贴一些教育新闻、教育动态以及关于健康育儿等方面的知识和家教经验, 供家长学习分享, 定期贴出孩子们绘画、手工作品、活动照片等, 与家长共同欣赏品评。另外, 把班级电话和教师个人的联系方式张贴出来也是对家长的信任, 更方便家长有事及时与教师的交流。

(二) 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请几位性格爽朗、较重视孩子教育、时间充裕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 平时把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转达给老师, 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向老师反馈。如果平时老师遇到什么难题, 可以请家长委员会出面, 大家共同出谋划策, 解决问题。

(三) 让家长参与、了解幼儿园生活

这些年来, 我园开展了家长开放日, 课堂风采展示、幼儿成果汇报、艺术周文艺汇演、诗歌美文朗诵等有声有色的活动, 让家长走进课堂, 及时了解幼儿园生活、见证孩子在园的点滴成长进步。平日里匆匆忙忙送完孩子就走的家长, 根本没机会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如何过他们的幼儿园生活的, 所以请家长走进课堂, 让孩子向家长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经过这样的活动, 孩子们感受的是愉快, 家长收获的是喜悦, 增进了老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亲密程度, 更方便家园交流合作。

四、掌握方法技巧, 让家长舒心

首先, 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和家长交流时, 一个礼貌的微笑和的友好的招呼, 都能使交流气氛更加良好, 使沟通更加顺畅有效。

其次, 教师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平视对方, 语言要柔和, 让对方感受到你倾听的耐心与真诚的态度;礼貌让座或请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在晨检迎接孩子或下午送孩子离园时, 热情主动和家长招呼回应等。

再次, 关注每一个孩子, 告诉家长孩子的点滴进步。在日常工作中, 注重孩子的安全、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培养, 关注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 多给与孩子肯定和激励, 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以愉悦的心情离开幼儿园, 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和家长除每天接送孩子进行口头交流, 也要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点滴成长进步, 这样家长会感觉他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与关心, 在沟通上会更加容易;还可以通过各种家园联系方式, 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赢得家长的支持信任, 让沟通在这样一种“一切为了孩子”的情感氛围下进行, 更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支持的建立。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以爱心去培养感情、以细心去呵护孩子、以耐心沟通家长, 再辅之以良好的态度、适当的礼仪、正确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参与、理解、支持, 幼儿园保教工作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我说的只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所做的一些细碎平常的事, 而怎样与家长有效交流沟通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摸索和思考。

摘要: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 教师应掌握和运用一些沟通技巧,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做好家长工作, 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 形成强劲的家园教育合力, 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28-01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国家幼儿教育机构,要在教师与家长中建立“家园共育”意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成长所起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有园方及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步调一致,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因此,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应该占主导地位,教师和幼儿园应该主动策划、发起和协调家园合作活动,最核心的就是幼儿教师要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1 热爱幼儿、幼教工作的积极心态是沟通的基础

幼教工作繁琐复杂,幼儿教师必须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幼儿教师加深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家长心理沟通的前提,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1.1 眼睛里看到孩子的发光点

在平时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眼睛里要随时看到小朋友们的优点,包括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优点,以及与其他幼儿之间交往的谦让、团结、相互帮助等等生活细节。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引导教育每一个幼儿,这样才能全方位从主体上了解孩子,从而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得心应手。

1.2 脑子里装着评价孩子的准绳

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是找出学生的优势,使学生优点有点更加突出,使缺点逐渐改变,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因此,来时在生活中不能只盯着幼儿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的发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是优秀的,要充分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这样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全面评价孩子。

1.3 内心里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时时体贴幼儿、处处关心幼儿、给孩子爱和理解,给孩子信任和温暖,才能得到幼儿的喜爱,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爱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关爱幼儿,幼儿喜爱老师,这样与家长沟通才能增加信任度和亲切感。

2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育儿经验是沟通的骨架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不断更新充实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相互交流等,逐渐积累完善的幼儿教学经验。有了更扎实的基本功和经验体系与家长沟通起来才能更加的自信,增加家长与教师的信任感,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2.1 沟通能使家长“更放心”

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经验,向家长反映本班幼儿的最新情况、幼儿的点滴进步、阶段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可以与家长建立起信任感,家长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家园共育”的模式中来,更加积极的与幼儿教师沟通并,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沟通家长才会更放心。

2.2 沟通能使老师“更舒心”

积极的引导家长的主动参与“家园共育”,不仅利于幼儿教师不断增长的知识经验,而且可以使家长获得“主人公”的情绪体验,从而参与、协调、帮助幼儿教师的工作,并进一步推动其积极参与教育孩子的各项活动,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量,从而达到互动双赢的目的。这就形成一个教育的良性循环,老师教起来更省心,工作起来更舒心,更加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2.3 沟通能使幼儿“更开心”

有了步调一致的“家园共育”模式,幼儿在接受教育时才不会迷惑与迷茫,并乐于接受,进而形成一种良好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自尊心、独立性、自信心、宽容心、好奇心和探索性的发展。幼儿得到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的肯定后,会更加积极接受教育,并乐于接受教育。

3 多种交流手段及技巧的建立是沟通的桥梁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对孩子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家长,并可以运用多种交流途径和手段。

3.1 抓住时机创造机会的直接沟通

利用家长带孩子入园、离园时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说话技巧本着多表扬的原则,然后再讲需要下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次说的问题不要太多,要分批次、层次的进行,当家庭在幼儿园的帮助下改进了一个小问题时,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这样才能把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获得家长们的信任。

3.2 定期组织家长交流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栏、家长会等方式进行交流,面向群体,节省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们了解一下别的孩子家庭是怎样进行沟通的,从而调动起家长与幼儿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另外就幼儿园教育的一些主要方面,如教育质量、保育质量、教师对家长的态度、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等等,可以引起家长们共鸣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努力创造和谐沟通,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的方式中来。

3.3 建立起息化平台时刻了解孩子动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沟通也越来越通畅,我们可以建立幼儿班级的QQ群和班级电子邮箱等一系列的“网络家园之窗”,这样可以让一些腼腆、内向的年轻家长也积极参加进来,实现多途径、多时空的沟通交流,为保障孩子的更好成长沟通起一座便捷、有效的桥梁。

4 结论与建议

幼儿园与家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单独完成幼儿的教育任务,两者必须更好的配合才能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首先要学会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然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现家园同步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教育任务,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从而促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生兰.英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及启示[J].国外幼教,2004(3):54-57.

[5]黄志敏.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探究[J].山东教育,2007(15):6-8.

家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篇12

【家访案例回放】

一、第一站:走进学困生的家

一 (2) 班的小家弟, 学习习惯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本刚给他, 就撕掉用来折纸;课堂上胆子很小, 从来不举手。一开学就感觉他跟不上大伙儿, 而下课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躺在地上, 追逐打闹, 喜欢动手动脚和同学打架;作业经常拖拉, 而且字迹潦草, 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不能按要求完成, 有时甚至干脆不做作业。老师几次交代他, 让他爸爸来学校一趟, 但至今一次都没来过。我虽然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但收效甚微。今年又被列为“受导学生”, 我正是他的受导老师。为了摸清他这种学习状态的原因, 我决定第一站就去他家。

家访之前, 我得先消除他的顾虑, 希望他能对我这次家访的目的有所了解, 以便于配合这次家访活动。于是放学前, 我对小家弟说:“小家弟啊, 最近你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都能当天完成, 表现真不错, 许老师想把你有进步的地方向你的爸爸妈妈好好反映反映, 让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 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支持你的学习。”他听后, 原本萎靡不振的两眼顿时冒出光来。但随之惋惜地申明———爸爸妈妈很晚才下班, 家里没人。我想反正也没事情, 就到他家里等等吧。于是, 我跟小家弟约好, 让原本乘校车的他在教室等我到下班, 然后搭乘我的车一起回家。16:30到了, 下班铃声响了。我急急忙忙地来到教室, 一看, 教室里空空荡荡的, 独剩小家弟在认真地做回家作业。于是我喊了一声:“小家弟, 整理一下书包, 我们出发了。”

开车前往他家, 下车后大概又走了10分钟, 一间比较破旧的平房呈现在我的眼前。走进他“家”, 更让我惊讶, 面积大约50平方米, 里面设置了极其简陋的厨房间、就餐间、卧室。卧室里搁置了两张小床, 床上放着皱巴巴、油腻腻的被子。最有价值的家当就是一台很旧的电饭煲和一台老式的17寸彩电;至于“装修”, 更是遑论。透过昏暗的光线, 但见地上墙上满是灰尘, 各种穿过的鞋子扔得满地都是, 各种穿过的衣服也是扔满床头。反正也是等他的家人, 我与他一起做起了没完成的回家作业。在我的鼓励与提醒中, 他这一天的作业无疑是最认真的。数学、语文、英语, 他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一个小时过去了, 他的回家作业都完成了, 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可是, 小家弟的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于是, 我和他聊了起来, 小家弟说:“我爸妈在三鑫木门厂上班, 每天都很晚下班。放学回到家我总是一个人在家做回家作业的。再说我妈妈不识字的, 爸爸又没时间帮我读数学题目……”我听完后十分诧异, 怪不得他的回家作业每天都要错很多。在校不爱说话的小家弟, 背后居然承受着如此大的学习压力!

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 门被推开了, 满面灰尘的两个人走了进来, 看到我在, 他们非常惊讶, 开口就说:“许老师, 我们家弟在学校是不是又犯什么错了?”其实听到这个问题, 我有些厌恶, 为什么家长只知道“老师到家里来, 就是来告状的”?我很诚恳地回答说不是, 主要是关心一下, 来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及向你们汇报一下小家弟平时在校的表现;平时大家都比较忙, 我们上班, 你们也要上班, 很难有能直接碰面的机会, 所以我决定来你家做一次家访活动。于是我们便轻松地聊开了。待我起身要走的时候, 天已经很黑了, 道别后便踏上了归家的路。在路灯的照耀下, 我轻松地开着车, 心情却异样沉重———好不容易的小家弟啊, 也难为小小年纪的他了;面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他, 却依然无怨无悔;面对这样的学生, 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访后反思】这次走进小家弟家家访后, 他的爸爸妈妈也能主动和老师联系了, 偶尔也打电话给我或者来学校看看孩子的作业, 顺便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当天的作业也能在当天完成了, 课堂上也开始举手发言了。面对学困生, 如果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心灵去真正了解情况, 却往往只是看到他们成绩差、习惯差、品德差等显性的一面, 其教育结果当然是高耗却低效。学生一直害怕老师家访, 他们担心老师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校的不足。为了打破这一怪圈, 我家访的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和赞赏, 增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 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 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深刻铭记:学生永远都是可塑的———只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是一种合力, 包括学生、家庭、教师)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不抛弃, 不放弃, 这不仅是许三多成长的秘诀, 更是作为班主任应该牢记的格言, 它能够激励我们在教育中去发现自己内心里的热爱。

二、临时决定的家访

我们班37名孩子, 有35名已经去家访过了, 还剩下两名孩子, 其中有一位是文静乖巧的小文同学, 还有一位男孩子。课间, 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听到张同学在轻轻地问边上的雯雯:“老师有没有到你家去家访啊?”雯雯大声说:“老师上个星期就到我家来的。” (说话时有点自豪呢!) “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来我家呢?”小文自言自语地说。我停下手中的红笔 (没有去打扰她们) , 悄悄地观察起小文来, 她又去问了好几个女同学 (这几个孩子, 我们都已经去家访过了) 。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拿出课外书一个人看起来 (不太开心的样子) 。看得出, 老师没去她家, 她有点不开心了。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 他们认为老师不到她家去, 就是不喜欢她。我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到她边上, 跟她聊了起来, 问她爸爸、妈妈在不在家 (我知道她爸妈工作很忙, 平时一直不在家。奶奶一直接送她) 。她肯定地说:“今晚, 我爸爸妈妈一定在家!”从她的回答中我知道她希望我去她家的, 我就说:“那好, 许老师今天晚上去你家家访, 好吗?”她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吃过晚饭, 我约了同班的老师步行去小文家 (原先安排星期六去的, 由于课间我偷听到小文和其他同学的谈话) , 走到半路上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只能拿出手机打电话到她家了。正当我们拿出电话时, 小文和她妈妈来接我们了。

刚坐定, 她就忙着拿橘子给我们吃。她奶奶边端茶边说:“这孩子, 今天知道老师要来家访, 她晚饭都不想吃了。”我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会这样!“小文怕老师找不到这个地方, 做完作业就在厂门口等了。”哦, 多懂事的孩子啊!小文腼腆地笑了一下。“这孩子, 一放学就打电话给我们, 我们在苏州, 她一定要我们回来。我们5点多一点刚赶到家。”

因为家长都是知识分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谈了很多。从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堂上老师的效率……时间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近一个小时了, 我们准备回家了, 小文妈和小文执意要送我们。“慢着点, 走好啊……”听着这真诚的话语, 我倍感做一名老师真是幸福啊!当我们走出好远时, 还依稀可见她们的身影, “回去吧。”我心里默念着, 多么淳朴的家长啊, 多么可爱的孩子, 我没有理由不去爱我的学生!

结语

上一篇:我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一篇:租赁与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