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2024-08-06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精选11篇)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篇1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新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学科知识、课堂操控能力、应对问题和挫折的能力,还要与学生、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有效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必须熟稔沟通艺术。沟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教育时总是教师先讲;教育时教师没有注意引导和作结论。

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是否能够理解,对老师的教育是否能执行,对老师的想法是否能够接受,这些都依赖有效的沟通。新课标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作为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平等,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还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对教学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总结了如下几个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策略。

策略1:了解学生状况,掌握其思想动向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该要多学习、多了解、多询问、多做调查研究。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在与学生沟通前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环境什么样,学习状态怎样,同学关系如何,这样可以不让我们犯忌讳,能够顺利与学生沟通,较快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利用其取得进步或者有好的表现等大好时机,主动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不了解状况就批评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导致与学生发生冲突。比如,在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我与父母交朋友》单元教学时,若班级中孩子存在单亲家庭或者是问题家庭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措辞,设计的问题请学生回答时要有选择性。否则很容易让学生尴尬,使自己被动。

一位成功的教师应该是“我的学生的确在适应我,但我为了适应他们而作出的努力要多得多。”经常询问学生,“说说看,你对这件事是怎么考虑的?”经常到学生中走走,一方面便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听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教师才可以掌握主动权,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隐私。把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再把学生叫过来面对面地谈,这样教师言之有理,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听你的话。

策略2:少用惩罚,学会理解

哪个学生不是在不断学习中长大的?如果你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你直接就进行批评,往往会打压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其实,正确的做法是,用平和的语气请学生自己说明,持有这种观念或者存在这种想法的原因,你再帮助他分析这些问题该这样解决,这就叫做学习。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会调控情绪》单元时,有学生提出该班级中某一位老师脾气很急,这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或责骂他,而是请他起来分析一下该教师往往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对学生责难,接着让全班分成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让他们来思考避免出现负面情绪的方法,讨论后总结,并建议班长将讨论的结果用书信的方式写给那位老师。课后我也私下与该老师进行了沟通,最终化解了他们师生之间的矛盾。

策略3:提供方法,紧盯过程

与学生沟通,重要的是提供方法和紧盯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担当着指导者与引路人的角色,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怎么做作业、怎样看待考试、怎样记笔记、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听课。总之,教学的真正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会拒绝》单元教学过程中,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不良诱惑,并尝试分析这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和拒绝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表态自己未来将怎么做。看似教学任务到这里已经完成了,但真正的效果要看学生面对实际生活中的诱惑时真实做法的改变,就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引导。

沟通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教师比学生有学习经验,应该把自己的方法提供出来给学生借鉴学习。但是人总有一种惰性,为了防止有学生偷懒,方法提供出来后,还要紧盯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

策略4:积极关注,及时反馈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像小学生喜欢举手发言表现自己了,因为他们害怕在发言时出现错误而被同学嘲笑,或者被老师责难。因此对敢于发言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增长其自信心。如本人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男生,胆子也很小,于是我在课前悄悄地告诉他上课要提问的题目和答案。在课堂上他顺利地将我提出的问题回答了出来,同学们都很奇怪,我给予了及时的表扬。该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始高涨。持续一段时间后我只给出问题不给出答案还让他回答,他由于一直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也是很顺利。最终他成为班级中本学科掌握最好的同学之一。

有效的沟通有赖于教师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并使学生与自己在思想上真正地融为一体。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要学会“听”。首先要给学生留出讲话的时间;其次听话听音,也就是说,学生讲话时不要打断,应做好准备,以便恰当时给对方以回应,鼓励学生讲下去。

策略5:控制情绪,彼此尊重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干扰,因为人都有脾气,尤其是身为教师,教学压力大,心情常常不好,因此,就容易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时情绪化。如学生上课时讲话,教师制止他,学生反而说“我没说话。”教师应该保持冷静,在课后找他询问,原来在该生的“词典”中“说话”的意思就是“说与老师上课无关的话”,这样就避免了一场无谓的冲突。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而是情绪本身及其表现方法是否适当。”各式各样的困扰之源并不在情绪,关键在于你能明白妥善处理情绪的重要性。因此面对学生的各种各样问题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挖掘学生的真正动机,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沟通并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的本领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所以,要注意训练自己讲话得体,表达贴切,进行教学时面对学生,就会较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教学过程能够更加顺畅,以达到预期效果。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篇2

在工作中,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努力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抓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行风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每一个岗位,以创建“家长满意工程”和落实“师德师风六不准”为重心。每一个时间,对严厉禁止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对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办公纪律、个人修养、教学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学校领导经常在每周政治学习上加以强调和教育。由于措施扎实,重视教育,本中我校未出现有违师德的现象和个人,并且由于绝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发扬“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爱生如子”精神,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加大了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在工作中,针对我校年轻教师业务能力不强、骨干教师相对缺乏的局面,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由我具体负责,教导处、德育处等共同协作,制订了较为长远的教师培训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青年教师和各类教师的培养工作,本中,分别举行了师徒结对、学科练兵、教学基本功比武、骨干教师教学艺术展示、新老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新教师任见习班主任等多种形式的师训工作,使年轻教师能迅速熟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适应我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参加各种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使青年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凡是各级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校均积极为青年教师争取机会,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多方面的便利。

德胜完小

2014年7月15日

2014-2015德胜完小校长与教师沟通交流实施

方案

加强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校长与教师沟通交流积极优化德育体系探索加强德育工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路子,德育处从实际出发,每学期分别制定三个年段的德育工作目标和途径设计,在三个年段分别进行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大体归纳起来就是做好教育。

继续做好两项德育工作:一是及时搞好学生的各级各类评先树优活动,召开德育表彰与经验交流会,本在原来评选“三好生”等传统先进的基础上,着重抓了“文明生”的评比活动;征集汇编德育工作经验论文集,每学期举行一次德育论文交流并评奖。

加强校长与教师沟通交流合理开展多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落实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五四“青年志愿者”活动、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德育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充分发挥了青少年志愿者、先进团员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和学校形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青少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形式也不断务实,在青年学生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以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为目标,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向空编学校流动。开展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建议教育部门要注重加强结对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作。

德胜完小

2015年7月15日

2015年秋季学期德胜完小校长与教师沟通交流

实施方案

完善师资交流保障机制,为教师交流保驾护航。本着“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组织制订校长与教师沟通制度,并随时加以检查落实。我严格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的奖惩考核制度,坚决处理一些危及安全的人和事。

加强校长与教师沟通管理,德育处牵头,学校每学期组织三次有关安全问题的主题班会,分别放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学校经常组织力量进行安全检查,对防火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校舍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等一一加以检查落实。班主任能认真督促、管理学生在校及上学、放学路上安全,教育学生不乘坐无营运资格的车辆,禁止学生私自下河或到水库游泳,严肃查处学生到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场所。学校保安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值周教师周对住校生晚上在寝室情况实行不定期、不定时检查。

在工作中,加强校长与教师沟通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职责的落实,努力开源节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制度,努力建立起科学、高效、民主、规范的管理体制,校十分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工作中,坚持校长与教师沟通,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不搞特殊化,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带头作用。在工作中,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在日常工作中,力求做到“提前到校,推迟回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扎实,教育教学效果做到名列前茅,形成示范效应。虽然经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本中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比之下,深深感到自己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明年的工作中积极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把我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要注重总结提高,学校要认真总结推广支教工作的先进经验,对支教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人物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促进广大教师支教援教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根据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从长到短推荐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交流。

德胜完小

有效沟通,架起教师与家长的桥梁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有效沟通 家园互动

教师与家庭的互动、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家的关系,才能共同把教育工作做好。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呢?

调查表明:现在的家长,由于个性、职业、背景不同,在家园配合方面出现了许多不理想状况。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班级里变换各种策略、对惩下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长,是多么蛮横无理的家长,该出手时就出手,与家庭进行良好的沟通。

一、目光对视策略

要使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园工作,首先就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和孩子,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在工作中,我们和无数的家长目光对视过,但在对视的时候是否想过这种对视给予对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每天早上,当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幼儿园,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时,他们多么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对视的眼神,因为他们能从教师的眼神中看出:你喜欢我的孩子吗?你对我的孩子关心吗?今天我的孩子在你手中会度过愉快的一天吗?所有的问题都在这种对视中闪现。和家长的对视真的很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一点也不难。

1.招数一:放下手中活,用亲切的眼神对视。

早上入园时,不管手头多么忙,看见家长带着孩子进教室,我总是面带微笑和他们的眼神对视一下。遇到比较害羞、不好意思和我们攀谈的爸爸或爷爷时,只要一个微笑就足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而对许多妈妈来说,看见我们亲切的眼神,她们回到单位,基本上可以安心上班了。

2.招数二:主动迎上前,用关切的眼神对视。

现在,很多孩子来园时都由老人送,因为隔代亲的缘故,所以特别关注我们的态度。老师对这类家长更应该主动迎上前,对他们点点头,用关切的眼神与他们对视,并且摸摸孩子的头,问问他们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心情怎么样?我想这是对老人最好的安慰,他们会放心地离开。

二、糖衣炮弹策略

平时,只要发现哪位家长配合特别好,我就采用糖衣炮弹式策略“轰炸”他们。如:幼儿园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前,晨晨妈妈通过家校录录通的信息看到了我们的通知,特地抱了满满一大箱玩具送到幼儿园,当时晨晨还生病在家,这种积极配合的精神大大感动了我们。于是我在班级门口,用极具夸张性的话语写了一封表扬信,并在班级网页、家校录录通等一切家长可以看到的地方大大表扬了他。第二天当晨晨来园时,我又在全体小朋友面前把他连环“轰炸”了一番:除了奖糖果、奖书本、贴五角星以外,还让他做了一天的小老师。这种行为简直太灵了,不仅对他们一家人是一种鼓励、回报,而且激励其他小朋友。结果,不用我花力气,第二天,孩子们都带来好几样玩具,从而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当然,工作做得细,才能使家长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我们的尊重,由此会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因此,我在家长工作中专门建立一个文档:“家长配合情况”,每次只要有家长参与的事情,就及时记录清楚地张贴出来,以便让家長互相学习、检查。

三、蜻蜓点水策略

因为我园在农村,附近工厂较多,所以班里大部分家长都是普通的工人,大家工作都很忙,一忙就忘记教育孩子的事情。但是他们很求上进,针对这些家长,我给他们台阶下。我常常利用早上送孩子时间,送出几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提醒,他们就主动地配合。经过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点拨,类似这样的家长就会很自觉地挤时间做。

四、不留情面策略

在我们班,大部分家长通过我们的沟通与宣传,都能积极配合,认真陪好孩子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可是也有一些不求上进的家长表示出无所谓的样子,这种消极的想法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么大。我班有一位孩子名叫欣欣,非常胆小、文静,但是这小女孩非常要强,每当其他小朋友带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玩具来幼儿园时,她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而当我问她为什么没有时,她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尽地流眼泪。记得开学初,要订成长档案,欣欣也吵着要订,谁知他爸冲着我说:“幼儿园的小孩子能学到什么呀,还不是玩玩?什么成长档案?不订!”后来,我批评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家长,并对他说明,做成长档案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一些努力等。看到我真的生气了,她爸爸觉得自己不对,第二天就拿来钱,并且当面向我道歉。对于有些蛮横无理、难对付的家长,老师应该拿出威严,在不影响他们面子的情况下,不留一丝情面,狠狠地帮他们“洗”一下脑子,使他们知道教育并不是幼儿园的事情,而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职责。

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篇4

1 理解与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前提

任何方式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离开了平等与尊重那么沟通就无从谈起, 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成人之间如此, 成人与幼儿之间亦是如此。因此, 我们注重在幼儿园和班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尊重的氛围, 让我们大家都能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同时更加尊重他人, 在赢得他人理解的过程中更加自信, 在爱的氛围中传播爱。

《纲要》中指出, “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如:每次当幼儿之间发生问题时, 教师都应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犯错误了教师也应向孩子们道歉;孩子帮教师做了一件事都会说声“谢谢”等。

2 建立全方位相向互动的沟通体系

系统是指一组或一堆彼此有关或相互依存的事物以至行成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一个按照某种方案或计划有次序排列的并由各个部分组成的统一体。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系统就需要在各个方面之间构成一种连续的、稳定的有序联系。建立全方位相向互动的师幼沟通体系包括:

2.1 常规性的集体的师幼沟通

班级常规的建立关系到孩子在集体中能否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因而是班级管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由于人类的一些通性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抗拒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否定权威、每个人各有不同需要、兴趣和能力等而让常规的建立成为难题。实践证明良好的沟通是解决常规难题的金钥匙。

2.2 特殊情况下的师幼沟通

师幼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行为、心理品质、自我概念等的形成和发展。而师幼之间是否有和谐的沟通是直接决定师幼情感和关系性质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知道幼儿的感觉, 必须知道自己所传达的信息对幼儿的感情与自尊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沟通指教师通过和谐真诚的交谈、交往方式传达理性的信息, 此种信息能切合幼儿对情景与自己的感觉, 它仅仅针对特定的情景而不针对幼儿的人品, 这样在和幼儿的沟通中能够防止标记的伤害和避免评断性赞美的负面作用。

2.3 注重多角度的相互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把爱看作是理解教育的奥秘, 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钥匙。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爱和被理解, 让他们有归属感。而每个孩子由于独有的特质他们所需要的情感沟通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做为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多观察孩子,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需求, 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去和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实践中, 我总结了一些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的方法, 如:

1) 多看一眼———眼睛的交流与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孩子那纯真的心灵更是毫无保留的反映在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多看他一眼, 这种和孩子随时随地进行的简单而真诚的目光交流会让教师更加及时地掌握孩子的一些情况, 孩子也会感觉到老师关爱的目光, 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如果教师察觉到有异常, 还可及早做进一步的沟通与辅导。如我们班范鑫就喜欢老师经常用关注的目光看着他, 这样他整整一天的心理状态都会很好的。

2) 说悄悄话———带“神秘”色彩的沟通。鼓励幼儿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讲给老师听, 教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喜悦或苦恼讲给小朋友听。在沟通中, 注意给幼儿表达、倾诉的机会, 教师认真的倾听并做出适当的积极的反应, 包括表示内心的接纳和给予适当的建议、帮助。幼儿一些微小的进步、任何的鼓励及行为习惯的矫正均可在亲近而又神秘的气氛下进行, 掌握儿童的好奇心以及渴望被教师关爱的心理来和幼儿沟通会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班的顾雨惠就是这样一个小朋友, 上学期为她吃饭问题, 我们费了不少口舌。后来每次吃饭时我们总是先把饭给她打好, 然后再把她饭里的各种肉块当着她的面给她去掉几块, 并悄悄说:“老师已经给惠惠去掉了几块肉, 剩下的两块惠惠一定能吃掉。”这样, 在我们的鼓励下她吃饭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朋友式的沟通, 增进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亦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3) 每天一句话———逐步深入的沟通。《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合的方式应答, 形成使用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要针对有的胆小、内向、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 这个方法是帮助他们勇敢迈步的台阶。有意识的鼓励和要求孩子每天至少和老师说一句话, 从最为简单的开始, 逐步开启紧闭的心门, 逐步深入建立相互的交流与沟通。

4) “我们一起玩”———在游戏玩耍中沟通。在游戏和玩耍中, 幼儿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因此以同理心与幼儿相处, 用童心理解世界, 走进他们的生活, 与他们打成一片、玩在一起, 是很好的沟通方法。“老师跟你们一起玩, 好吗?”一下子, 师幼的距离就拉得很近很近, 沟通也就顺畅多了。以前我曾带过一名幼儿叫谢守源, 他非常内向, 从没有主动和我亲近过。一天户外活动, 他一个人在踢足球, 我说:“老师和你一起玩踢球好吗?”他点点头, 整个游戏过程他玩得很开心。从那以后, 他也主动找我解决各种问题了。

总之, 师幼沟通应该贯穿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每一个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在园的每个生活活动中, 它要求我们教师有一颗爱心、充分的尊重幼儿、关心幼儿, 沟通的契机不断的闪现在我们教师和幼儿之间, 要求我们以良好的沟通意识、摸索实效、艺术的沟通技巧去把握。S

参考文献

[1]陈欣凡.浅谈与小班幼儿的沟通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 (1) .

[2]周超.解读儿童画中教师与幼儿沟通的策略[J].中国学术研究, 2007 (9) .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1.

[4]李飞, 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北京:中国教师, 2006, 8:133.

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篇5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二)用诚心赞美鼓励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三)专心倾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内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大爱写教育丹心铸忠魂

——-杨素云报告会有感

4月27日下午城关镇教育界全体工作者在胜利中学聆听了杨素云老师精彩的报告

会,大家都深有感触。杨素云老师三十年如一日,以慈母般的关怀关心、爱护着她的学生,到网吧寻找上网的学生,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戒掉网瘾、给学生买药、陪学生看病、给学生送衣服、熬稀饭、……我们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杨素云老师不是神,但他爱每一个学生。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杨素云老师却坚持了下来,这就是杨素云老师的伟大。“千教万教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一句话成了杨素云老师一辈子的追求。杨素云老师说:“老师、学生都要做真人”。

杨老师的学生说杨老师是演员,每天都扮演好几个角色。在讲台上是老师,下了

讲台是厨师,在教室与学生聊天时是朋友,关心学生时是妈妈,以快乐的老师引导学生奔向快乐的终点。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篇6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师 家长 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指幼儿教师和家长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媒介进行的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行为,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最终实现促进幼儿成长的共同目标。《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园同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应加强与幼儿家长沟通,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但从实践来看,一些幼儿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或由于业务水平不高,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心不足,或缺乏沟通技巧,不懂得与不善于和家长沟通,或缺乏应对各种冲突的能力等,导致沟通中经常出现困难,甚至引起误解或冲突。因此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除了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学会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基础。

一、树立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家长

沟通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幼儿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中,要认识到家长是合作者,是教育伙伴,大家都在为同一目标,即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努力。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家长的价值观,保持平等、合作关系,积极寻求交流合作的机会,创造各种途径主动与家长沟通。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双主体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这是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应始终遵循的一项原则。教师不要动辄以教育专家自居,或者在交谈中过多使用专业术语,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真正的专家能够把最复杂的道理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很容易去理解谈话的内容,保证交流畅通,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沟通目的。树立平等意识,这是建立家园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

二、讲究沟通策略,慎用消极批评语言

家长都希望教师能喜欢、欣赏自己的孩子。虽然教师需要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及时反馈孩子的成绩或问题,但由于沟通不当,结果无形中伤害了家长,事实上,许多家长并不担心孩子犯错,他更在意的是教师对孩子犯错的认识和态度。因此,教师应讲究沟通策略,在与家长交流时,可以先多谈谈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肯定孩子的长处,教师一句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影响对孩子的态度,而家长对孩子的赞赏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教师对孩子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的面对教师。此时,教师再将孩子的不足以期望的语言提出,这样,家长更容易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交流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运用,少用消极批评话语,一些家长自尊心强,易将谈论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并感到压力,另外教师在提要求时不要使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如对家长使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字眼,这会令家长反感,影响沟通目的的达致。如果使用“我认为”、“你认为怎样”等这些婉转、带有协商性的词语,则效果要好得多。

三、根据不同家长选择不同表达方式,提高谈话的针对性

与人谈话,要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交流策略,这会让沟通工作更加轻松并富有成效。故了解家长的一般情况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包括家长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情况、婚姻情况、个性和价值观等。就个性而言,如家长是冲动、偏执型的,沟通时要特别小心,态度要温和、措辞要婉转、留有余地;如家长是活泼开朗、热心快肠之人,教师可主动交流,说话不用转弯抹角,并可让其适时参与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与之分享工作中的苦和乐,增进情感;如家长是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内涵很深的,他们往往有自己的育儿观,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地被教师的交流打动,面对这类家长,教师要做到诚恳待人,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肯定对方的选择,逐步沟通情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四、应用“共情沟通”技术,提升沟通效果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情”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授,需要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需讲究“共情”艺术。所谓共情,是一种他向反应,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情、需要和意图。在家园沟通中,幼儿教师共情则是指在教师和家长就幼儿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交流的情境中,教师能够恰当理解家长的内心体验和观点,并且能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家长,这样对方就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要达到深度的共情,幼儿教师要先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将自己置于家长的立场,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幼儿教师共情沟通的方法包括:学会换位思考,始终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家长对老师的意见和看法;学会倾听,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善于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体会对方的心情和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表达尊重,尊重家长的个性及能力,接纳家长的信念,善意理解家长的观点及行为,以恭敬的态度表达与家长不同的观点,不妄加评论家长观点或决定的对错,只求能够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上述这些沟通方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幼儿教师还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实时播报幼儿活动情况,将幼儿教育的各种信息清楚、快捷地告知家长,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幼儿活动情况得以及时、全面了解,从而更好地支持与配合幼儿园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篇7

关键词:家园关系,有效沟通,思考与对策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足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中的特殊重要性。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而要取得家园的有效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沟通的策略,取决于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亲密感情和良好关系。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情况,我园在内部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沟通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沟通方式,第三部分是沟通能力。从调查情况看,老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必要性,这为做好家园沟通在思想上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我园教师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虽有良好的愿望,有时却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1. 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方法发生分歧,产生教育不一致。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老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样不统一的教育很难使家园形成共育的局面。

2. 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归因的矛盾。

如小朋友有打人的不良习惯,教师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现象。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则说,这是在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学的。对此,老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寻找具体的原因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够关注,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3. 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主要表现在幼儿园以幼儿教育为中心,老师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要求这、要求那,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这也造成了部分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

(二)主要原因

造成家园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固然有社会原因、家长原因等一系列因素,但教师方面却是家园沟通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下。

1. 教师观念有偏差。

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孩子带好,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工作就行了,至于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因而很难认识到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 教师沟通意识不够。

一些老师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认为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不懂幼儿教育,和家长沟通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3. 教师缺乏耐心教育。

孩子有明显的不良习惯,老师缺乏耐心,把有过失的孩子、管不了的孩子推给家长。此时,家长或用暴力制服幼儿或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于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家长也不会很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4. 教师缺乏沟通能力。

主要表现在沟通的内容较片面,沟通的形式较单一,沟通艺术性较缺乏,沟通的频率较低。往往造成家长的误解甚至抱怨,使家长对老师失去了信任。

5. 沟通缺乏实效。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在家园合作中,一些老师比较关注各类活动是否已组织,以及活动的频率高不高,而较少关注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力。因此造成了很多沟通和活动是表面上的完成,实质上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促进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和帮助形形色色的家长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分析掌握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并结合不同的家长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以使更多的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工作中来。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沟通的情感

1. 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流的必要条件。老师和家长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幼儿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幼儿。因此,如果老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比如说你开学即将带一个新的小班,就像和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家访),老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老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学会“微笑”。微笑是一张名片,微笑的老师具有亲和力,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使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学会“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注重形象。老师得体的穿着也是对家长的尊重。穿着得体、大方的幼儿教师总是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好评。幼儿教师切忌打扮得过于时尚和另类,否则会给家长带来不稳重、不可靠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平等、尊重、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反之,如果老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就只会出现僵局。

2. 关爱孩子,赢得家长的积极主动配合。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很关注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要真诚关爱每一个孩子,那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诚意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与之积极配合。对于一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老师也不能放弃,要以自己对孩子关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被尊重、被关注,真正在人格上平等,在情感上相容,在思想上交流。这样才有助于在和家长沟通中达成共识。

(二)有沟通的能力

1. 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

教师如果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那么与家长沟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交流沟通就会顺畅。这种能力包括:一是第一次见面时的了解能力。家长与老师第一次见面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老师应该从家长的问话、语气、动作中好好分析不同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相结合,如: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伙食,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教学,有的家长则关注教师的态度,等等。了解谈话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赢得家长的信任。二是平时对家长的了解能力。对于家长的一些教养态度,老师也要尽可能了解,方法是从孩子的谈吐言行中,从与家长的短信、电话沟通等去了解。

2. 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有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往往人云亦云,缺乏对话题中心的把握,面对家长的问题不能给出专业的、深入的解答,使得家长难以产生认同感。因此,要想让家长信服师,老师就不能落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博学多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老师的教育思想应该是超前的,老师所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这样与家长沟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有沟通的艺术

1. 对家长多信赖、理解,少指责。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一方面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意识薄弱,甚至有的全部托付给老人看管,对孩子只是生活上的关心,也不会与老师沟通。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对老师怀有戒心,只要老师稍加严格,就认为老师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做法导致家长不能和老师配合。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双方心理上架起信赖、理解的桥梁。老师体谅家长,理解家长的难处,为家长着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家长反过来也会为教师着想,很多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如案例:学校的成长档案,家长抱怨老师怎么老是布置作业,老师抱怨家长一点也不配合,从来不做作业。这样抱怨下来只会增加双方的不理解和隔阂,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说明意义及方法。只有在家长理解基础上才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2. 对孩子多表扬、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如果每天有人夸你一句,你的自信心、快乐指数和创造力就会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孩子成长的动力来自赞扬,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而家长往往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更在意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他们因为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自然希望教师能够多谈谈自己的孩子,更希望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褒奖。有时这份心情会让老师烦恼:这些家长就喜欢听好听的。其实换位思考,你也会这样。因此,在与家长接触中,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要孩子有优点、有进步,就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大大赞扬一番。同时老师也要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绩,以及孩子自身的优点,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园情况,而且能提升其对育儿的信心,更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园共育的氛围。

当然,孩子年龄小,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不足,老师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老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老师应该委婉地提出,而不是告状式或批评式的口吻。

3. 对自身多反思、研究,少敷衍。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教师沟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多反思、多研究,要把每一次的沟通作为一件事来认真做好。要注意以下细节。

(1)语言适宜。语速不可太快,声音也不能太小。尤其面对爷爷奶奶时,一定要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中,不然对方会因为听不清又不好意思反复追问而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以致听错内容办错事。在沟通时老师的语句组织也应有讲究,避免随意性。例如:关于独生子女生活能力的话题,对家长说:“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没有问题吧!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或者说:“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相信你能理解和配合的!”前者对家长是怀疑的,后者则对家长充满了希望。

(2)耐心倾听。对家长的倾诉要耐心倾听,千万不能心不在焉,或只顾做自己的事,或者老师滔滔不绝一个人包办。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好的效果。曾有家长对我说:“隔壁的某某老师多好啊,家长送孩子到班级总是很热情打招呼,可我们班的老师怎么那么忙啊,孩子送进去有时在做事情,没时间和我们交谈。”虽然家长的话比较婉转,但实质上家长就是对老师不热情接待孩子和家长有意见,对不与她沟通有意见了。

(3)注意观察。一是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一些建议性的问题也最好等家长情绪好时再说。如果是家访,也要注意观察,家长有兴趣的、欢迎的,就可以多谈些,家长不欢迎的,简明扼要,说完早点离开。二是观察家长的特点。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健谈,有的少语,那么老师就要注意调节,对于会说的家长要给予空间,对于不会说的家长要有话题,引导家长说。对于脾气急躁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指出缺点时要委婉一些,便于接受。对于不重视幼儿教育,觉得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不用教育的,要向其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于能正视孩子的家长可以直接说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共同商讨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观察分析各类家长的心理,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之沟通。

(4)接受意见。在平时工作中,老师总有想得不周到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家长会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要正确对待,善于接受,并勇于承认。首先是正确对待,要理解家长,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正面去理解,要客观去分析,不要以为家长一提意见就是对你有意见、有看法,或者在园长面前说就是在背后说你坏话。其次是善于接受,对于家长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乐于接受,一些不能做到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耐心解释。最后,当发生一些事情家长有意见后,要及时检查自己的工作,并及时向家长打招呼,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诚心和诚意,从而理解和谅解老师,避免把事情扩大。

(5)经常联系。经常性地交流与沟通可使老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育儿问题上达成共识。老师不能因为工作忙或怕麻烦不与或少与家长沟通。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在可以在接送孩子时作短暂交谈,可以和家长互通信息,这类沟通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老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6)相互帮助。做家长工作不是孤军奋战,老师作为当事人存在有些话不便说,有些事不便做的情况,同事可以作为客观的旁观者出面解围。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有的家长看不见平时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却很在意哪怕是一件不如意的小事,但是当事人的解释往往被家长当作是为自己辩护,难以扭转沟通局面。这时,另一位代班老师或者相关同事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先是耐心倾听家长的倾诉,对家长的意见和态度表示中立,等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跟家长沟通自己在幼儿园对当事老师和孩子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所见所闻,为家长和孩子平时的真实情况提供信息渠道,这种做法有助于消解家长激动情绪,进而冷静反思,尽快恢复良好的家园关系。

(7)维护尊严。涉及家庭隐私方面的问题,老师一定要为家长保守秘密,不要点名列举或与家长谈及其他孩子的缺点、其他家长的不足,只有注意维护家长和孩子的尊严,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赖。

校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篇8

一、当代教育名家的人格特质和诸多一线教师的人格表现的比较

魏书生,他没有高校学习经历,但一路从优秀老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从优秀校长成长为优秀局长,最后成为享誉全国的教育名家。魏老师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的优秀人格,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善于学习、思考、悟道。长期的学习思考实践,使他坚信“民主治教,科学发展”是搞好教育的关键,最重要的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正是由于他的勤学善思和几十年的淡泊名利及对自己观点的坚守,才成就了中国独一无二的魏书生。反观现实中很多老师,他们习惯于跟随时尚观念和经验,进入集体无意识状态而浑然不知,为了分数和所谓尊严,违背教育规律原则,不顾孩子的身心感受,信奉刚性压迫式的管理方式,大搞疲劳战术、题海战术,结果是分数出来了,师生矛盾加剧了,孩子求知欲减退了。近年来的校园悲剧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进取心不强就是证明。

李镇西,从一名普通的知青到苏霍姆林斯基式老师,从教育博士到全国知名校长,其成长的里程碑上刻着“爱心”和“民主”几个大字。他曾说:“爱心不等于教育,只有加入民主的内涵才是完整的。专制的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爱。”可以说爱与民主是李老师的一张亮丽的人格名片。反观当下,在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格局下,在分数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的背景下,一线老师要做到淡定从容绝非易事。因此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老师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这些学生在获得分数的同时,内心压抑,创造力受到压制,学习热情消退。这种负面影响将延续很久乃至孩子的终身。

杨瑞清,23年来扎根南京郊区的乡村中学,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艰苦的条件下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和赏识教育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一个弃城回乡逆时代“潮流”的“傻校长”最终获得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诸称号。正是他的草根精神成就了他的远大理想和大爱情怀,铸就了他教育生命的丰碑。他曾说:“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道德教育的问题,关键是教育者的心态问题。”正是由于杨老师有着雪亮而锐利的人格犁头,才硬生生在一块块贫瘠的土地上犁出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教育原野。但令人忧虑的是,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把听话的孩子当做好孩子,把分数和升学率当做职业成就的唯一标杆,把收入的多少作为职业幸福感的衡量标准。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内涵被不断抽取,甚至要面临价值崩盘的危机。

所以,我们有建国六十多年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的尴尬,有钱学森老先生的六次质问,有无法计算的迫于应试压力的家庭悲剧和校园悲剧的发生。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有扩散和深化的趋势,值得每一个国人警醒。而教师在高考指挥棒还没有被扔到历史的垃圾桶之前,在行政层面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没有到来之前,我们是不是只能选择妥协和顺从,只能把教书当做谋生的工具而无视那些滴血的伤口和无声的哭泣呢?不。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选择灵魂的自我救赎,出路在哪?我以为最要紧的有两条:一是专业阅读,二是近距沟通。

二、“专业阅读”为教师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

不难发现任何一位能称得上教育家的人,都有教育信仰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信仰和价值追求不仅超越了一般世俗功利,甚至超越了生命。于是我们看到了苏格拉底执著而从容地赴死,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思想被践踏侮辱。我们看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和方法,他深谙教育的大道。而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一刀切的管理体制、刚性的量化考核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压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听到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所有这些先贤看重的都是自己的教育思想,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功名利禄在他的心里真是渺小至极。相反正是由于他们摒弃名利才完成了百世功,成就了千秋业,赢得了万代名。

魏书生老师刚走上三尺讲台,就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卢梭、赫尔巴特、杜威,到现代的凯洛夫、赞可夫、马卡连柯、巴班斯基、布鲁纳,从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到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理论,他都读过。他认为名家思想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都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他既不轻易肯定,更不轻易否定,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教学实际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好的拿来用用,不好的就变一变。正因如此,他才挣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面对理论、面对学生、面对一切教育活动,最终成就了他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教育人格智慧人格。

老师要主动亲近教育经典,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对话中摒弃狭隘与庸俗,不断拓宽教育视野,促进精神发育,提升教育人格。《欧洲哲学史》、《西方教育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世界通史》、《理想国》、《爱的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静悄悄的革命》、《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等教育历史哲学专著不仅能给我们宝贵的思想启蒙和积淀,而且能让我们有底气在世俗压力面前说“不”,使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违纪行为时保持淡定,甚至在面对孩子的无礼冒犯时保持克制。因为此时的我们内心装着的不仅仅是眼下的分数,更多的是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美好未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尊重信任。如果孩子真能亲其师信其道,分数又何愁不高?

三、“近距沟通”可以把教师人格打磨得更趋完善。

从物理层面上看,任何人都无法看到自己的背影;从心理层面来看,任何人都难以看到自身的问题。生活中老师常常会带着固有的观念或成见去看学生家长及同行,以致在评价管理上做出片面乃至错误的判断。因此老师要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家长同行沟通,借他们的眼睛来发现问题,从而及时反思改正,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李镇西老师曾在题为《走进心灵的德育》的讲座中说:“我们的师长,当您千方百计地想把一个孩子教育成您心目中的好孩子时,您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青少年身心的成长是一个痛苦而复杂的过程。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阵阵孤寂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之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无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邦邦的正确的框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做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长期以来,以书信为桥梁的与学生近距沟通,促进了李老师平等尊重宽容大爱的德育人格的形成,使他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孩子们发自肺腑的信任和爱戴。因此,老师一定要懂得和学生近距离沟通。

2012年上半年,笔者所在的县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名教师家访活动,通过家访,很多老师的教育观念有了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当他们走进了一些后进生的家庭后,才真实地体会到这些孩子所处的困境,才惊讶地发现这些孩子有着许多以往从没被发现的优秀品质。不少老师的内心受到有力触动,发现以往以行为习惯和成绩来评价孩子的标准的狭隘片面,认识到以往面对孩子不良表现的简单批评的轻率浅薄。通过家访老师多元评价观念得到程度强化,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品格比成绩更能决定一个人的优秀程度。而且当老师再次面对孩子的违纪行为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宣泄情绪,而是理性思考孩子违纪的原因和处理问题的办法。这样,碰撞、伤害得到了避免,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理论的引领,更需要实践的积累。

2003年,笔者调到市区一所名校教书,九年来,带了三届毕业生,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颇多。刚开始,为了站稳脚跟,做出成绩,以严治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2006年中考,成绩出来了,学生却远离了我。2006接手第二届,痛定思痛,笔者尝试着通过写周记随笔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果然有一些孩子说了心里话,认为我有时平易近人,有时却情绪激动,让人敬而远之。因此笔者买了曾仕强的《情绪管理》认真学习,重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从而慢慢弥补自身的人格缺陷。此后遇到孩子的违纪等不良行为后,基本上能保持克制,谨慎处理,即使出现不当管理情况,也会事后及时找相关同学道歉沟通,或在全班自我检讨,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2009年中考,我们班成绩不如第一届,但孩子却和笔者亲近许多。到了2009届,笔者在班级管理上进一步注重严与爱的结合,科学与民主的渗透。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人格提高师德修养,笔者一方面系统阅读了学校教科室推荐的各类教育专著,同时在文体活动中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倾听他们的感受和建议,三年下来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所带班级一直被评为校优良班集体。2011年笔者有幸被评为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在人格修养不断完善的同时,笔者的学科能力也得到较快进步,学科管理方面也轻松了许多,2011年笔者还荣获了市“教学能手”称号。

十几年来专业成长的切身体验告诉笔者,加强专业阅读和近距沟通是完善教师人格的好路子,而人格修养一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才会走上一条快车道。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高度重视的, 或开展各类专业培训, 或设计各类校本评价来帮促教师专业发展。然而, 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因素——教师人格的完善。很多教育者的成功启示我们:专业阅读与近距沟通, 是完善教师人格、推进优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师人格,专业阅读,近距沟通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著.心灵写诗[M].科学出版社, 2005, (第一版) .

[2]张彦春, 朱寅年主编.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一版) .

[3]赵雨林著.学会跟孩子说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第一版) .

[4]周国平著.周国平论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第一版) .

校长:要做好和教师的情感沟通 篇9

一、聊天——激励教师积极人生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与人交谈时, 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 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 是师生展示才华的地方, 是教师追求幸福的地方。校长要充分了解新时期教师的需要, 引导和促进教师个人目标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记得几年前, 笔者调任一所边远农村小学任校长。一段时间下来, 发现学校有位女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文字功底深厚, 但情绪低落, 常常发脾气, 天天闷闷不乐。一了解得知, 她工作多年, 由于学校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交际圈子小, 连对象都没有找。于是, 在一次吃中午饭时, 笔者见她独自一人坐在食堂一角, 就故意坐到她一边, 边吃边聊。先聊她家庭, 再聊她工作。说着说着, 就提到同事说她课上得好, 文章写得好, 大家都说她是才女, 她笑了!笔者接着鼓励说:只要你勤写, 不到一年, 文章肯定发表。果然, 一年后她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人逢喜事精神爽, 后来优质课获奖了, 名师结对了, 男朋友也找到了, 生活充满了快乐。

当一个教师的优势与他的工作相吻合时, 他可能很快出类拔萃, 反之, 当他的长处得不到发挥时, 他可能会变得很平凡甚至很平庸。了解教师并让他们扬长避短, 做他们最擅长的事, 是校长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校长了解教师, 需要沟通, 需要深入, 需要真诚。想让闲聊结果达到激发教师激情的最大效果, 需掌握场所、方式与量身定做等要领, 并赋予教师工作的使命感和充分的自主权, 在公平原则下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二、倾听——悦纳教师合理宣泄

汉代著名学者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写道:“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许多教师常常对学校推出的新制度、新做法感到不满, 甚至怀有敌意。为此, 校长需要提供机会让教师将不满情绪表达出来, 并提供一种氛围让教师敢于表达。

记得去年, 笔者组织学校教师讨论三个偏远的教学点是否撤并的问题。有教师提出, 教学点虽然只有五六个或十几个学生, 但最好不要撤, 因为它们离中心小学实在太远了。二十多公里, 又不通中巴车, 全是山路, 靠步行真的很不方便。也有教师提出要撤并, 理由一, 师资问题。原来一直是新毕业生分配去支教三年就换一批, 如此循环, 现在没有新毕业生分配, 其他教师又难交流, 那么远, 谁去?理由二, 中心小学教师不足, 教学点学生少, 占有教师比例大, 不利于全乡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在一个教学点任教的年轻教师强烈要求教学点撤并。因为他过的日子实在太苦了, 除了交通困难, 还要自己做饭, 加上优秀学生基本随父母外出打工转学了, 留下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没有人管, 教育的难度很大。讨论最后平分秋色, 一周后经乡镇、村委领导商量, 教学点继续保留, 答应教师再任教一年调出。

这下, 有一位年轻教师不安心了, 为什么我要在这偏远的教学点任教三四年呢?后来, 笔者把学校这些现实情况向他一一解释, 当时他情绪很激动, 也说了一些过激的话, 笔者任由他宣泄, 耐心地倾听。一直持续一个多月, 这位年轻教师终于平静下来了。其实, 这位教师工作是非常好的, 教学质量全县抽测排名均在前十名, 今年被评为县十佳师德标兵, 并调到了城郊的小学。

校长碰到这些问题, 要根据教师情绪的特殊性, 建立合理、有效的宣泄机制, 尽量避免教师将消极情绪带入教学过程。校长要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仔细倾听他的诉求。校长从教师角度表示同情和理解, 并冷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能在学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座谈会制度, 经常全方面地倾听广大教师的意见, 对化解教师日常的不满情绪将会更为有效。

三、微笑——缓解教师紧张压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 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 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 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一样重要。在当今社会中, 教师是压力很大、负担很重的群体之一。他们最需要校长做的, 是和他们一样, 把庄严放在心底, 把责任担在肩上, 而把生命成长所需要的阳光、空气和水尽情地释放。当教师有过失的时侯, 校长的微笑是对他的包容。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侯, 校长的微笑可以激发起他们的潜能。校长可以通过微笑使教师成长的舞台更大, 平台更高, 校长可以通过微笑来积聚教师成长的力量。

今年, 笔者调至一所新学校任校长。一天, 笔者想了解早上师生到校、家长接送、保安站岗情况, 于是早上7点就站在学校大门口, 笑迎师生的到来, 直到7点40分离开。一直到第三天, 黄老师提着一个小包匆忙来了, 笔者马上示意了一下, 微笑着说:黄老师早!黄老师突然放慢了脚步, 走到传达室签了到, 然后红着眼圈走到笔者跟前哽咽地说:“校长, 我今天来晚了……原来是坐徐XX的车……昨天她没有回去, 今天早上我坐车, 晚了……”笔者马上笑笑说:没关系!这时, 只见她低着头, 一直默默地向教室走去。其实, 笔者知道, 她是一个很认真的老师, 平时到校都是很早的, 其实不必自责。第二天, 笔者看到她早早到校, 仍然微笑着打招呼, 她那种紧张感已荡然无存……

教师天天都处在紧张、高压态势下, 真的很累, 效率也低下。一所理想的学校, 应该是充满人间温情的, 是可以到处看到笑脸、听到笑声的, 是可以忙中偷闲的。只有让教师获得精神自由与愉悦, 才能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四、宽容——呵护教师心灵成长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阿萨吉奥利曾说:“如果没有宽恕之心, 生命就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宽恕是一种气度, 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 实践证明, 如果作为校长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宽容、民主的管理环境, 就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主性的发展, 更能实施行之有效的领导。

记得一天下午, 学校胡老师轻轻地来到笔者办公室请假。没过几分钟, 请假条写好交给笔者, 笔者一看是26日。便问:“这是上次的, 补填?”“是的, 我都非常不好意思, 我请的假最多。”笔者笑了笑……其实, 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 请不请假并不重要了。笔者知道, 胡老师几次请假, 不是学校组织教师晚上学习孩子回家无人照顾, 就是开学给孩子交学费, 或者孩子第一次亲子活动等, 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一年级家长的无奈之举。所以她每次请假笔者都满口答应。所以笔者常说, 教师要请的假校长肯定要批, 不需请的或可请可不请的假, 最好不向校长请, 教师都理解。

记得前几年, 学校绩效工资方案通过时, 许多学校一线教师争得面红耳赤, 甚至拍桌子, 发牢骚闹矛盾。其实, 作为一校之长, 无论是教师绩效工资方案通过、职称评定, 还是评优评先, 能听到一些不同意见、不同声音, 是给予自己必要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在保护自己, 因为这是一种警示。校长要接受, 要理解, 要宽容。但是在一所学校, 教师们的牢骚多了, 毕竟不是一件好事, 它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投入程度。所以, 校长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 尽量减少工作上的失误, 尽量不给牢骚留机会。学校是个大家庭, 处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教师各方面的情况都不一样, 为了规范管理,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这都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管理中我们还应该给我们的管理赋予一些生活的意味,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身在其中的人心情愉快, 同心同德, 这才是我们管理的最终目的。当然, 宽容不是庇护和放纵, 更不是软弱和无原则的迁就。恰当的宽容, 就是一种性能可靠的润滑剂。

家访: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桥梁 篇10

【家访案例回放】

一、第一站:走进学困生的家

一 (2) 班的小家弟, 学习习惯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本刚给他, 就撕掉用来折纸;课堂上胆子很小, 从来不举手。一开学就感觉他跟不上大伙儿, 而下课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躺在地上, 追逐打闹, 喜欢动手动脚和同学打架;作业经常拖拉, 而且字迹潦草, 老师布置的任务, 总不能按要求完成, 有时甚至干脆不做作业。老师几次交代他, 让他爸爸来学校一趟, 但至今一次都没来过。我虽然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但收效甚微。今年又被列为“受导学生”, 我正是他的受导老师。为了摸清他这种学习状态的原因, 我决定第一站就去他家。

家访之前, 我得先消除他的顾虑, 希望他能对我这次家访的目的有所了解, 以便于配合这次家访活动。于是放学前, 我对小家弟说:“小家弟啊, 最近你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都能当天完成, 表现真不错, 许老师想把你有进步的地方向你的爸爸妈妈好好反映反映, 让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分享进步的快乐, 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支持你的学习。”他听后, 原本萎靡不振的两眼顿时冒出光来。但随之惋惜地申明———爸爸妈妈很晚才下班, 家里没人。我想反正也没事情, 就到他家里等等吧。于是, 我跟小家弟约好, 让原本乘校车的他在教室等我到下班, 然后搭乘我的车一起回家。16:30到了, 下班铃声响了。我急急忙忙地来到教室, 一看, 教室里空空荡荡的, 独剩小家弟在认真地做回家作业。于是我喊了一声:“小家弟, 整理一下书包, 我们出发了。”

开车前往他家, 下车后大概又走了10分钟, 一间比较破旧的平房呈现在我的眼前。走进他“家”, 更让我惊讶, 面积大约50平方米, 里面设置了极其简陋的厨房间、就餐间、卧室。卧室里搁置了两张小床, 床上放着皱巴巴、油腻腻的被子。最有价值的家当就是一台很旧的电饭煲和一台老式的17寸彩电;至于“装修”, 更是遑论。透过昏暗的光线, 但见地上墙上满是灰尘, 各种穿过的鞋子扔得满地都是, 各种穿过的衣服也是扔满床头。反正也是等他的家人, 我与他一起做起了没完成的回家作业。在我的鼓励与提醒中, 他这一天的作业无疑是最认真的。数学、语文、英语, 他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一个小时过去了, 他的回家作业都完成了, 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可是, 小家弟的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于是, 我和他聊了起来, 小家弟说:“我爸妈在三鑫木门厂上班, 每天都很晚下班。放学回到家我总是一个人在家做回家作业的。再说我妈妈不识字的, 爸爸又没时间帮我读数学题目……”我听完后十分诧异, 怪不得他的回家作业每天都要错很多。在校不爱说话的小家弟, 背后居然承受着如此大的学习压力!

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 门被推开了, 满面灰尘的两个人走了进来, 看到我在, 他们非常惊讶, 开口就说:“许老师, 我们家弟在学校是不是又犯什么错了?”其实听到这个问题, 我有些厌恶, 为什么家长只知道“老师到家里来, 就是来告状的”?我很诚恳地回答说不是, 主要是关心一下, 来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及向你们汇报一下小家弟平时在校的表现;平时大家都比较忙, 我们上班, 你们也要上班, 很难有能直接碰面的机会, 所以我决定来你家做一次家访活动。于是我们便轻松地聊开了。待我起身要走的时候, 天已经很黑了, 道别后便踏上了归家的路。在路灯的照耀下, 我轻松地开着车, 心情却异样沉重———好不容易的小家弟啊, 也难为小小年纪的他了;面对生活困难、学习困难的他, 却依然无怨无悔;面对这样的学生, 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访后反思】这次走进小家弟家家访后, 他的爸爸妈妈也能主动和老师联系了, 偶尔也打电话给我或者来学校看看孩子的作业, 顺便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当天的作业也能在当天完成了, 课堂上也开始举手发言了。面对学困生, 如果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心灵去真正了解情况, 却往往只是看到他们成绩差、习惯差、品德差等显性的一面, 其教育结果当然是高耗却低效。学生一直害怕老师家访, 他们担心老师向家长汇报自己在校的不足。为了打破这一怪圈, 我家访的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和赞赏, 增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 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 也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深刻铭记:学生永远都是可塑的———只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是一种合力, 包括学生、家庭、教师)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不抛弃, 不放弃, 这不仅是许三多成长的秘诀, 更是作为班主任应该牢记的格言, 它能够激励我们在教育中去发现自己内心里的热爱。

二、临时决定的家访

我们班37名孩子, 有35名已经去家访过了, 还剩下两名孩子, 其中有一位是文静乖巧的小文同学, 还有一位男孩子。课间, 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听到张同学在轻轻地问边上的雯雯:“老师有没有到你家去家访啊?”雯雯大声说:“老师上个星期就到我家来的。” (说话时有点自豪呢!) “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来我家呢?”小文自言自语地说。我停下手中的红笔 (没有去打扰她们) , 悄悄地观察起小文来, 她又去问了好几个女同学 (这几个孩子, 我们都已经去家访过了) 。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拿出课外书一个人看起来 (不太开心的样子) 。看得出, 老师没去她家, 她有点不开心了。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 他们认为老师不到她家去, 就是不喜欢她。我放下手中的活儿, 走到她边上, 跟她聊了起来, 问她爸爸、妈妈在不在家 (我知道她爸妈工作很忙, 平时一直不在家。奶奶一直接送她) 。她肯定地说:“今晚, 我爸爸妈妈一定在家!”从她的回答中我知道她希望我去她家的, 我就说:“那好, 许老师今天晚上去你家家访, 好吗?”她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吃过晚饭, 我约了同班的老师步行去小文家 (原先安排星期六去的, 由于课间我偷听到小文和其他同学的谈话) , 走到半路上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只能拿出手机打电话到她家了。正当我们拿出电话时, 小文和她妈妈来接我们了。

刚坐定, 她就忙着拿橘子给我们吃。她奶奶边端茶边说:“这孩子, 今天知道老师要来家访, 她晚饭都不想吃了。”我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会这样!“小文怕老师找不到这个地方, 做完作业就在厂门口等了。”哦, 多懂事的孩子啊!小文腼腆地笑了一下。“这孩子, 一放学就打电话给我们, 我们在苏州, 她一定要我们回来。我们5点多一点刚赶到家。”

因为家长都是知识分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谈了很多。从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堂上老师的效率……时间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近一个小时了, 我们准备回家了, 小文妈和小文执意要送我们。“慢着点, 走好啊……”听着这真诚的话语, 我倍感做一名老师真是幸福啊!当我们走出好远时, 还依稀可见她们的身影, “回去吧。”我心里默念着, 多么淳朴的家长啊, 多么可爱的孩子, 我没有理由不去爱我的学生!

结语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篇11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

一、以礼待人,微笑与家长沟通

首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幼儿教师这一个职业,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孩子和家长服务的。其次,教师要学会微笑,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孩子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最后,教师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与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交谈。当祖辈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称呼“爷爷或奶奶”,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

二、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

我们班菲菲的爸爸,非常细心,一有问题就会打电话给老师,一天,他又打电话来问:“昨天中午,我们家菲菲吃饭怎么样呀?”我说:“还可以,不过鸡蛋她好像不愿意吃,自己倒掉了。”“哦,我回家问她今天饭吃得怎么样,她说,老师把饭倒掉了。我就是不相信,所以就打个电话问问老师。”听到这里,我心想:原来是考我呀!幸好自己对他够关注。在这件事情中,能发现教师对孩子的观察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很好”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越是常来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应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

三、以巧妙的语言与家长沟通

沟通需要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不能仅只停留在告状的层面上。首先,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其次,不要一开始就直奔正题,待家长的心情慢慢平静的时候再引出主题。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老师先不说孩子的“错”,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此时老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老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老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老师关键是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时,教师要常常换位思考,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相处,遭到家长误解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教师要主动反思,找到最佳方法。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家长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会十分融洽。

我们班的一位家长,她的女儿(熙悦),在户外活动拍球时,不小心摔跤额头上擦破了一点皮,放学来接时,看见了很不高兴。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把孩子的家长带到一边,对她说:“熙悦妈妈,对不起了,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户外活动拍球,熙悦的球滚走了,去追球时,不小心摔跤碰到了塑胶地板上,我已经帮她洗过脸,带到医务室擦了一点药,回家给她洗脸时小心一点。”家长听了之后,看看孩子的头,说:“我看看,没事的,谢谢老师。”

上一篇:信息教育的开展与创新下一篇:读书人与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