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2024-07-17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精选12篇)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1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手术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方法是切除突出椎间盘, 以解除对神经和椎动脉的压迫;颈椎手术术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 护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病情恢复, 甚至于危及生命。因此, 术后高质量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2010年6月我科行手术治疗16例颈椎病病人, 同时加强了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6月我科行手术治疗颈椎病病人16例, 男12例, 女4例;年龄37岁~83岁, 平均60岁;病程8年~24年;神经根型8例, 颈型 5例, 食管压迫型2例, 椎动脉型1例。

1.2 结果

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 术后未发生并发症。

2 术后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及时向麻醉师和医生了解术中情况,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1 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口唇颜色、尿量的变化。

2.2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由于手术的牵拉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均可造成脊髓及神经的损伤, 病人可出现声嘶、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但损伤可逆、渐进[1]。因此,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 与术前进行比较,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2.3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 特别观察颈深部血肿, 多见于术后当日, 尤为术后12 h内应特别注意, 并准确记录[2]。如短时间内出血量多或少, 并伴有生命体征改变或有颈部增粗, 创口周围皮肤张力增高、发音改变、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时, 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紧急情况下, 协助医生在床边立即拆除缝线, 取出积血, 以缓解症状。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接负压引流袋, 注意保持其引流管通畅及有效负压;在引流过程中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 确保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 并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注意观察引流液量、色、性状等变化并记录, 以判断有无进行性出血。如24 h出血超过200 mL, 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而压迫气管, 乃至窒息。若引流量多且呈淡红色, 考虑有脑脊液漏发生,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

2.4 体位护理

术后返回病房时应保护颈部, 术后三人同时将病人移至床上, 动作要协调, 一人固定头部, 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 在搬运病人返回病床过程中应保持头颈部的自然中立位, 切忌扭转、过屈或过伸, 勿使颈部旋转, 且轻搬轻放, 减少搬动对内固定的影响, 取仰卧位, 并以砂袋固定于颈部两侧制动[4]。术后6 h可进行轴位翻身, 翻身时保持头、颈及躯干呈一直线, 防止颈部旋转。注意观察病人有无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心悸、胸闷、四肢发麻等表现, 如果发现此种情况则立即将病人置于平卧位, 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或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根据手术方式决定卧床时限, 颈椎内固定手术, 只要固定妥当, 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 在颈围固定下采取半坐位并逐渐下床活动, 上颈椎手术, 如单纯植骨融合术, 则卧床3个月, 卧床期间, 翻身时保持头颅与躯干一直线, 不能扭曲颈部, 以免术后植骨块移位而影响手术效果, 或者在佩戴颈胸前后固定支具。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 未给予内固定或内固定不牢固时, 必须卧床, 且尽可能减少颈部活动。

2.5 饮食护理

由于术中对咽、喉、食管、气管的牵拉刺激, 常致喉头水肿、吞咽困难, 进食时极易发生误吸及疼痛感。术后6 h以半流质饮食为主, 温度不宜过高, 吞咽速度不宜过快。为防止泌尿系感染, 护士常鼓励病人多饮水[5]。

2.6 加强各项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 留置尿管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温度、湿度适宜, 合理指导病人早期功能锻炼[6]。

2.7 心理护理

颈椎病手术病人多担心切口感染、不能愈合, 常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7]。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 真诚地关心病人, 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成功病例, 鼓励病人看书报和电视、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

3 小结

颈椎病手术病人手后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合理采取卧位, 密切观察伤口及引流情况, 保持敷料干燥, 预防感染, 加强心理护理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车欢娥, 冯育.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11C) :3044-3046.

[2]何丽英, 杨云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23 (4B) :703-704.

[3]赵哲, 任冬云, 张兆燕.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67.

[4]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0A) :2573-2574.

[5]侯春影, 许娜, 张晓娟.颈椎病手术后病人饮水方法[J].护理研究, 2007, 21 (9B) :2428.

[6]何引飞, 杜春芳, 王亚荣.颈椎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2B) :427.

[7]周晶亮, 尹娅红, 李梦云.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72-1273.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2

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满现在的工作环境,而主要原因是工作久坐运动少。颈椎病的发生已如同感冒一样普遍了。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严重的可以压迫通向上肢的神经根或通向脑子的椎动脉而引起臂至指的酸痛麻痹或眩晕,甚至压迫神经的低级中枢--脊髓,而产生半身无力。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发展。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特编成歌诀以便于记忆:

晚上不宜高枕卧,俯首工作有限时;

看书毋妨添支架,沉思亦可托腮颐;

头晕忌望天花板,手软宜常牵脖子;

早起潄口练抬头,闲时多躺靠背椅;

俯卧垂头能复位,自行“吊颈”少求医。

低头屈颈长时间工作,颈后椎旁肌肉因持续紧张而容易疲劳,颈椎关节亦会劳损。因此伏案不宜过久,最好一两个小时便休息一下,或变换一下体位及动作。晚上睡高枕亦使颈椎屈曲,长年如此,会增加颈椎劳损。看书时自然要低头对着书本,如果把书用支架斜放,头可以略为抬起,不必长时间屈颈。

用脑子时以手支撑下颏,可以减轻颈肌的负担,避免颈肌过劳。如果椎动脉受压会引起脑缺血而产生眩晕,头后仰时会增加压迫,故颈椎病患者每抬头望天花板时便晕眩,应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颈椎压迫到神经根则会引起从上肢至指端的麻木痹痛无力,做颈部牵引可以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自然会缓解,故颈椎病患者应多做颈部功能锻炼,尤其是伸颈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使颈椎关节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退化僵硬;另一方面可使颈部肌肉发达,增加支撑力,避免劳损萎缩。

早上潄口时可顺便活动一下脖子,是一举两得的事。为避免颈肌长时间因支撑头颅而产生疲劳,休息时多躺靠背椅,使颈肌放松,由于椎间盘变性变窄,颈椎小关节松弛,有时会在某个位置卡住,即发生移位,此时会有颈痛、活动不灵、容易疲劳,甚至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用推拿、牵引等方法可以迅速复位,使症状缓解。亦可以俯卧(靠近床边),使头自然下垂到床沿外,利用头颅本身的重量自行牵引,有时也能复位。不过高龄、有高血压者忌用;没有人在旁也不可擅用此法。

编后话: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长期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家里自行安装一套简易的牵引用具,只需仿效医院缝制一条用以固定头颅、悬吊脖子的颌枕带,加上一个滑车、一条绳子,以及代替砝码的重物便可。但是牵引的角度、重量和时间亦有讲究,最好征询一下理疗科大夫的意见.颈椎病应进行自我按摩

许多颈椎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或其它原因,无法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这里介绍一些有关颈椎病的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方法。

这套自我按摩方法,可在症状加重时随时加以应用,但最好在早晨醒后进行。因为此时经过1夜的休息,颈背部的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有利于增强按摩的效果。

首先进行脸部按摩。用两手手掌分别搓脸的正面、侧面及耳后各10次,然后五指分开如梳头状自前向后10次;其次分别用左、右手揉擦对侧前颈各10次,揉拿对侧肩井穴各10次;随后擦后颈部10次,并上下移动、抓拿后颈部,依次用拇指点揉左、右风池灾及天栓、新设、天鼎穴,用拇指对颈背部痛点按揉;最后—手托枕部,一手反掌托下颌,进行轻柔的头部上仰位旋转运动数次。此外,头晕症状者,可将两手五指分开,用指尖轻叩头部;手臂麻木者,可沿上臂、前臂顺序揉搓,并配以曲池、合谷穴点按,以加强疗效。

自我按摩可每日进行1次,每次5一10分钟,坚持1—2个月以上可有较好疗效。以下给大家提供几点颈椎的日常保健方法: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2、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3 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有1/4~1/3的时间用于睡眠,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束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从而导致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4、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30—40分钟,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咽喉部的急、慢性炎症也可成为颈椎病的原因。因为急慢性咽喉炎可刺激邻近的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局部扩散,使肌张力降低,韧带松弛,进而使得颈椎内外平衡失调,破坏颈椎部完整性和稳定性而诱发颈椎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

护咽喉,多喝水,不吸烟,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以及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咽喉受到损伤或感染而发生炎症。若一旦出现急慢性咽喉炎症状,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轻炎症,减少并发症,防止诱发颈椎病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3

【关键字】颈椎2,3骨折及左股骨髁上骨折:术后治疗、护理与康复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58-03

患者颈椎2,3骨折及左股骨髁上骨折,取卧位用两沙袋固定制动头颈,在外地医院已行禁食禁水、心电监护等各项指标的观察,结果基本情况良好,行颅牵引一天,次日取卧位用两沙袋固定制动头颈、左股骨髁上骨折处打石膏,脚上备有留置针,由救护车从外地15个小时护送至本院。由急诊入院后, 去除左股骨髁上骨折处石膏,而对其行骨牵引。2011-8-18在全麻下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三天颈部红肿,术后3天因颈部感觉不适,前路颈部右切口,位置觉异常,局部有红肿, 伤口处表皮麻木 、颈部伤口有5~6处有针刺断裂感;出现位置觉的错觉:右下颌角感觉在正常位置之前约10cm处,另有滴水吞咽左咽峡感觉正常,右侧咽喉吞咽时麻木无感觉,患者恐饮水误入气管,主动提出不进食、水,医生据情给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能量,胃粘膜保护剂3日;另外,手术后第一时间因鼓励患者尽可能的早期主动或被动运动从而防止了血栓的形成,故未用抗凝药物。手术第3天后,颈部局部异常感觉消失,错觉感消失,感觉右下颌角归回正常位;右咽喉吞咽正常,感觉清晰;手术第四日后,颈部疼痛减轻,红肿消退,咽部感觉基本恢復正常,仅在吞咽时有粘连牵拉感,吞咽用力时有异物感。因不会/不习惯仰卧进食、饮水,故手术后初期饮食较少,后经逐渐训练尚可,每日饮食为普食,手术第4天停止静脉输液,进普食和水。手术第1天停止吸氧,有偶发的心慌气短症状,但经心电监护状况尚可。【手术早期饮食】手术早期禁服西洋参,以避免影响手术处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因颈部手术伤口多少会影响吞咽。饮食温度原则:宁温勿凉!(尤其喝水),饮食形态原则;宁湿勿干、硬!进食以流质(米汤、牛奶、豆浆、酸奶),到半流质(稀饭、营养米糊、豆渣葛根羹)再过渡到含水份的较软易消化的米面(菜饭、烂面条、馄饨皮、小馄饨、馄饨、水饺、蒸饺、面包、千层糕、单纯汉堡、蛋挞芯、小汤包、菜包、肉包、豆沙包、土豆饼、南瓜饼、蔬菜饼等),干的面食加牛奶或豆桨吃较易吞咽;吃清淡的易消化、增强抵抗力、补钙、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的菜(胡萝卜、西兰花、花菜、木耳、香菇、茄子炒肉片、四季豆烧肉、大白菜水煮肉片、蒸鸡蛋、蛋饺、番茄炒鸡蛋、洋葱炒鸡蛋、糖醋排骨、鱼圆汤、乌鱼汤、鸽子汤、排骨汤、盐水鸭、黄鳝等);添加滋补口服液:初元、血尔口服液;每周补鱼圆汤、乌鱼汤、鸽子汤、排骨汤,每日吃完早餐即补滋补口服液,在早餐半小时后补钙片一粒同时吃猕猴桃一个(钙片用水化成泥加猕猴桃吃可以增加吸收;若再稍增加少许小菜、咸的食品,补钾,更能增加钙的吸收),另外每日午休后补苹果或香蕉或葡萄或榴莲或樱桃或西瓜等其他各种水果或酸奶或蜂蜜水;每天除饮食外,至少饮水四杯以保证机体的需要。手术早期以清补为主,因手术早期,患者气血两虚,体质较弱,不可大补,否则越补越虚,本着少量多餐、吃各色蔬菜、水果;每日补钙片、每周补营养汤、添加合适滋补口服液的原则;手术后吞咽受一定影响,故饮食速度宁慢勿快。手术前后经常需要的拍片及手机皆有辐射,需多吃抗辐射食品(西兰花、西红柿、猕猴桃等),尽量少用或不用手机。【手术后期饮食】在手术早期饮食的基础上补气补血,吃枣子莲子羹、枣子银耳羹、水煮蛋、百合羹等。【手术后第六个月后饮食添加】在手术后期饮食基础上添加首乌茶、灵芝茶、三切洋参茶(三切粉1g+西洋参1g)、熏衣草茶;添加零食松子肉和核桃肉、瓜子、花生、绿豆糕、巧克力等。【口腔及其他护理】因手术后循环、营养欠佳,数枚牙齿松动、牙周病严重,牙痛难忍,护理员要教会患者卧床每餐后漱口、刷牙,当牙齿出血可用云南白药牙膏,并定时做口护,咽喉及近咽喉部伤口肿热难吞咽时采取冰水含漱,降温消肿后方进食;每日伤口护理按医嘱拆线;加强个人卫生,勤换衣服、由专业护理人员用特殊专业工具洗头、擦澡,轻抚摸、梳头或泡脚促循环,常剪指甲。三月后戴颈托在适当时候由专业护理人员陪淋浴。每天多吃水果、蔬菜、蜂蜜水及腹部顺时针揉肚子,适当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在住院期间除手术第一、二两天曾使用开塞露各一支外,大便均正常。【手术体位及锻炼及其他】手术颈部颈托固定、以卧位头颈两侧两沙袋固定制动静养及行日常生活;逐渐剧情可由专业医护人员去除颈托改为单纯颈两侧两沙袋固定制动静养及行日常生活,平卧时骨科摇床的高度为平位或5°,进食时,床可摇至15°~30°(不超过30°)或戴颈托将床摇至大于30°~60°进食。[静卧锻炼]双手用握力器锻炼,60次/日。可左下肢行CPM机功能锻炼(3次/日,30分/次)。在手术第三天行康复师一整套卧床肌肉及肺功能锻炼计划,3次/日;20个/次;每隔10秒做一个。一整套卧床肌肉锻炼的每天项目有:1.全身:夹臀运动,2.左下肢:平放膝/助力抬高/被动屈膝/踝关节背伸,跖屈,踝泵/踝关节旋转运动。3.右下肢:直腿抬高/踩自行车动作。4.双上肢的主动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运动。5.肺功能锻炼,吹气球:3~8个/次,3次/日(防止长期卧床引起的肺不张)。6.另外还有每日一次的胃肠动力功能仪理疗30分钟以促进胃肠蠕动。[其他]近一月后,饮食休息如从前,坐位时,颈部由颈托、改为支架固定,人坐于靠椅锻炼双脚交替滚轮,并过渡用助步器帮助下练站立,并渐渐过渡靠双臂支撑单脚跳走,慢走,从第三个月开始坚持300、800、2500、3000、8000步/日(按月渐增)。随着运动量增加,肠蠕动功能逐渐恢复,停用胃肠动力功能仪理疗,其余康复锻炼照旧进行;患者早期睡眠欠佳,多梦惊醒出虚汗,后创造安静环境,清除不良情绪,适当吃些百合安神之类食品,睡前喝杯牛奶,睡眠尚可。【病程中检查】:无双下肢麻木乏力,睡眠:多梦易醒,但总体睡眠一般,除手术前三天使用开塞露外,大小便均正常,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右顶骨头皮有蚕豆大小无发区略下凹陷(外伤引起);手术前右眼因外伤引起血肿在手术后渐渐消退,双侧巩膜无黄染、结膜不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但眼前常有黑线飘浮,外鼻无畸形、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紫绀、口腔粘膜无溃疡、咽不红、扁桃体不肿、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两侧语颤相等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可及,心界叩珍在正常范围,心音有力,律齐,心率7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杂音和异常心音。不同时间所测体重:入院时体重55Kg,后锻炼,手术后消耗等,出院时48Kg。手术后每日体温均属正常范围,在不同时间所测P:60、67、72次/分 。不同时间所测量BP:85/52,90/59,93/58,94/60,95/63,96/52,97/59,99/60,101/62,104/68,106/66,108/72 (mmHg);血压卧位时偏低。腹平软,下腹部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肝区无扣痛,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其他脏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情况见专科检查。专科检查:[视诊]脊柱生理弧度正常,颈部可见长约1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左下肢可见长约15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肌肉未见明显萎缩,局部无畸形无窦道无毛发异常。[触诊]四肢皮肤无感觉减退。颈部无压痛、叩击痛。[动诊]双手握力IV级,双侧肱二、三头肌力IV级,左、右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增高;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反射正常。右侧征(-),双侧巴彬斯基征(-)。[量诊]双下肢等长等粗。实验室+及器械暂缺。初步诊断:1、颈2、3骨折后2、左骨折髁上骨折术后。诊断依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明确无需鉴别。诊疗计划:卧床休息,指导床上大小便,加强护理及四肢功能锻炼,给予颈部制动,左下肢CPM机锻炼,请康复师会诊建议“米”字运动 ,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片号】X线号:1233411;CT号:1233411;MRI号:1233411。病理号:201121004病理报告:(C2/3,3/4)退变的髓核组织,大小直径2.5cm. 【出院情况】治愈。伤口愈合:-/-;患者出院时无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食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正常,心肺无特殊,腹软。查体同前无特珠。【出院医嘱】1.建议康复指导治疗,加强护理及适当四肢功能锻炼。2.适当加强营养。3.定期门诊复诊,不适门诊随诊。【患者手术后康复进程状况】第一个月以戴颈托、头两侧用沙袋固定,以保证头颈静卧生活被动加主动锻炼为主,第二个月在原来基础上戴上支架,练坐、坐靠椅上练脚底滚轮运动、用助步器靠双臂力量支撑单脚跳走、用助步器慢行走、经练习可用助步器独自上厕所。第三月在第二个月基础上戴上支架坚持300多步/日的慢走、行日常生活。第四个月经颈部拍片显示状况良好,遵医嘱可不用穿支架,而改为戴颈托行走、戴颈托将床摇到90°,头背靠床不动(减少颈部负荷),支一小饭桌于床上吃饭;后逐渐过渡戴颈托将床摇到90°,头背靠床不动,颈托前片松动进食;再过渡到戴颈托将床摇到90°,头背靠床不动,去颈托前片进食。腿部拍片显示仍有骨有模糊骨折线,据骨骼的(地球)引力、动力生长的原理进一步加强脚的各项运动,反复做脚底滚轮运动以消除膝关节肿胀及粘连。第五个月不戴颈托行走,在床边坐着吃饭,而且开始不用助步器,搀扶别人的手或扶着墙扶栏行走;扶着扶栏练习缓慢艰难爬一层楼;卧位时头两侧沙袋去除,而改为一个薄枕头,头在枕头上允许左右移动,床摇平或5°睡觉;再后来逐渐过渡练习:人坐床边用近枕头侧手肘关节缓慢支撑下滑侧卧,要求脊柱较直、头下枕头为两枕头(约一个半拳头高度);头颈部开始做“米”字操等轻轻微运动。第六个月改睡家用木板普通床,以仰卧(头枕记忆枕)为主,侧卧为辅,动作要求缓慢进行。练习下蹲,反复练习马步及单脚“金鸡”独立,其他运动同前;第七个月虽然有许多不适,但基本情况尚可,上班做较轻工作以休息为主,上下班以戴颈托系安全带坐小轿车车为主,步行上班为辅;下蹲较困难,需扶固定东西下蹲,针对此情康复师要求练“马步”,3次/日;20个/次,中间间隔10秒。颈部有支撑吃力感,项背肌不适,背阔肌萎缩不能睡躺椅,经康复师指导练习上举沙袋锻炼有改善,但颈部向左僵硬不易,过马路安全性差,康复师要求每日坚持继续锻炼颈部肌肉,其他运动同前。第八个月可睡躺椅,可下蹲,颈部僵硬不适有缓解。其他运动同前,第九个月脚后退时,有沉重感,头颈向左运动有改善,但颈部仍感僵硬需加强锻炼。行项背肌锻炼,适当慢走锻炼,学做“香功”,慢走四步舞曲,加强脚底滚轮运动;淋浴水疗患处其他运动同前,各方面不适症状较以前缓解;可趴于桌上,可以做日常较轻的家务。康复及手术医生师建议:其他运动同前,精神上要放松,不要总把自己当病人,要让自己回到生活中去,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肌肉越紧张越僵硬。保持心情平和,长期锻炼,循序渐进,缓慢运动。适当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按摩、水疗(冲淋、热敷、游泳)以促进康复。【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外伤患者心理一般经历:不能动的痛苦困惑,惊吓的心理阴影——产生了置于死地而后生之感——家人、亲朋、同学的看望鼓励 、护理人员主动倾听、聊天安慰可以缓解患者部分精神压力——在独自己一人时:如梦方醒、不能接受事实的烦恼情绪产生——在没有身体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无奈、无安全感进入手术状态——当安排好手术后守护人员、朋友为其祈福后,患者平静进入手术室;后来手术的成功,让其心情非常愉快;但很快手术后的症状及各种不适,体质的及其虚弱、对置换体内的钢板、钢钉等的恐惧性排斥、不解,对前景的茫然又一次让其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仿佛仍在死亡线上挣扎——经医护人员的反复数次的即使开导、解释,鼓励,合理的治疗,众家人亲朋同事的关心、鼓励;同时适当多吃些猕猴桃、香蕉、巧克力、晒太阳,心情逐渐归于平稳——随后,康复师康复计划及前景的展望,患者投入于每天的康复训练及日常食疗上等生活,则无暇产生过多的杂念——经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让患者看到成效,坚定了康复的信心,心情较好,——待支架、颈托、助步器可以不用、可以轻装行走时,患者心里上得到了解脱,基本心理归于正常。适当晒太阳、吸户外清新空气,听轻音乐、听佛曲;看电视 、报纸,玩些电脑小游戏、写周记或日志、与医护人员聊天、询问使心情好起来,不仅食欲提高,而且体质也增强、锻炼效果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好心情产生好的康复结果!——适当的时候上班,边工作边康复,脑子杂念少,同事的关心鼓励再一次让心情回归重前。——医护的细心守护、亲情、友情不间断的、不放弃的关爱和倾听是患者心理康复的基础。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 我院共实施颈椎前路手术144例, 其中6例在术后发生窒息, 发生率4.16%。本组男3例, 女3例;年龄45岁~72岁;均为外伤所致颈髓损伤, 其中2例不完全损伤, 4例完全损伤。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部分颈椎病及颈椎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2],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希望。但因为颈椎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 病人和家属极易产生各种焦虑、恐惧心理, 由于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 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3]。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取得病人的信任,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其能积极配合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取得良好效果。

2.2 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3 d~5 d开始进行气管、食管推移, 增强病人术中气管、食管的适应能力[4]。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病人, 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 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 以暴露术野, 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 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 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具体方法如下:嘱病人或陪护者用2指~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 (包在甲状腺、气管与食管三者之外) 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推向非手术侧, 注意一定要推过中线, 开始每次5 min~10 min, 每天2次或3次, 以后逐渐延长至30 min, 训练3 d~5 d。体胖颈短者适当延长时间。

2.3 保持呼吸道畅通

2.3.1 呼吸功能训练

增加肺活量, 促进痰液排出, 术前要求病人戒烟, 减少术后并发症。护士要教会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在咳嗽或咳痰时, 可以用手轻压颈部, 以得到外力保护, 对于咳嗽无力者, 必要时可以电动吸痰。

2.3.2 防止水肿、血肿

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如发现病人伤口引流量及引流液过多, 周围组织隆起, 出现血肿, 应立即通知医生, 组织抢救。病人若术后出现呼吸困难, 但不伴有颈部肿胀, 此多为术中牵拉刺激气管引起的喉头水肿, 应做好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 定时雾化吸入可减轻喉头水肿, 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2.4 重视进食指导

2.4.1 卧床进食训练

颈椎术后病人要求卧床, 且颈部制动, 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 术后容易使病人产生不适, 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 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时, 不仅要嘱咐病人进食速度宜慢、均匀, 以免引起呛咳, 还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

2.4.2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术病人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 术后1 d~2 d应进食温凉的流质, 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 术后3 d~4 d改为半流质, 逐渐过渡到正常进食[5]。此外,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是前路术最常见的并发症[6], 如病人术后声音低沉、进食呛咳应注意是否为喉上神经损伤, 禁用流食, 给予固体食物, 并补液, 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

3 做好健康教育及窒息急救培训

健康教育不仅增加病人对疾病的康复知识, 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使病人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 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提高护理质量。同时, 把窒息急救列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 传授正确的体位、技能和方法, 以及必要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 包括行环甲膜穿刺并作气管切开术。

4 体会

颈椎前路手术由于其病变的特殊性, 病人一旦发生窒息将十分危险。本组 6例术后出现窒息后, 我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 均痊愈出院。因此,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 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不仅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也能促进病人早日得到康复。

摘要: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 由于颈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和颈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手术需要长时间将病人的食管、气管、各种血管组织等牵拉到对侧, 病人术后往往会出现呛咳、吞咽困难, 甚至发生意外窒息, 严重时危及生命,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将大大降低这种危险性, 并能促使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椎前路术,窒息,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53-554.

[2]李晓静.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 :12.

[3]许静.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9) :986.

[4]伍开翠, 丁桂平.1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假体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1) :28.

[5]郎云琴, 李香琴, 卢爱金.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病人进食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1) :987-988.

颈椎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篇5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颌枕带牵引、颈托和围领等)和手术治疗,后者又分前路及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其中前路手术常需取髂骨植骨。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躯体移动障碍;(3)自理缺陷;(4)舒适的改变;(5)有排泄型态的改变;(6)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7)有发生意外的可能;(8)潜在并发症--窒息;(9)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10)潜在并发症--褥疮。

焦虑

躯体移动障碍

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1、神经根受压。

2、脊髓受压。

3、交感神经受刺激。

4、椎动脉痉挛。

主要表现

1、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

2、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

3、头痛、头晕、眼花、视觉障碍甚至猝倒。

护理目标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

体位:颈椎病病人的病程较长,且有反复性,入院后须去枕平卧硬板床,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以增加舒适感。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及床单位的干燥、整洁,调节室温于 22-26℃,地板干燥无水。

协助料理日常生活,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病室有防摔倒设施:地板为防滑材料;厕所有扶手;有助行器等。

症状发作间歇期,下地活动时有人照应。

症状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病人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维持牵引病人有效效能,改善舒适状态。

重点评价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是否减轻。

病人是否得到了较全面的照顾。

病人是否出现由于不舒适引起的并发症。

五、有排泄型态的改变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六、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

对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七、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参照:“股骨颈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潜在并发症--窒息

相关因素

清理呼吸道低效:呼吸肌麻痹、全麻插管术后、颈部过度制动所致。

血肿压迫:伤口渗血多且引流不畅。

植骨脱出压迫气管。

进食不当,误入气管。

主要表现

病人无力咳嗽、排痰,喉部有痰鸣音。

伤口明显肿胀,急起气促。

头痛突然剧烈移动后呼吸困难。

进食后呛咳、紫绀、濒死感。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

病人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

病人体位舒适,未出现头颈部剧烈地移动。

病人未出现窒息。

病人一旦出现窒息,能得到及时地抢救。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前有瘫痪者)有无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并作如下准备:(1)置抽吸装置于床旁,有痰时及时抽吸,保持呼吸道通畅。(2)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

观察局部渗血情况,警惕血肿压迫脊髓、气管而窒息。(1)保持伤口内置负压引流装置通畅,以防术后肌肉创面渗血而致血肿。(2)观察颈部伤口敷料渗血及颈部肿胀情况。若伤口敷料渗血多,颈部逐渐肿胀,且负压引流装置引流量少,则很可能出现由于渗血导致肿胀,压迫脊髓、气管而窒息。(3)一旦发现肿胀明显且伴有气促、紫绀等窒息前兆,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静脉用止血药及扩容,并作好血肿清除术的准备。

颈部两侧置砂袋制动,严防头颈部突然转动、过早翻身而致颈部植入骨松脱,压迫气管而窒息。(1)前路手术后,在拔引流管前仰卧位,不翻身(需在骶尾部、肩胛区、足跟等骨隆突处按摩,免生褥疮),以防引流管位置移动或脱出致引流不畅,也防止植入骨松脱。(2)协助翻身时,保持头颈部一致,保持颈与脊柱在同一轴线上,且翻身的频率与幅度依病情而定。以防扭曲、用力过度致植入骨脱出。

加强巡视(尤其是夜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深、血压下降等。在夜间,若伤口局部有血肿存在,极易导致窒息而死亡,应立即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

进食注意事项:(1)术后当天禁食,以后根据颈部肿胀、喉部舒适程度、呼吸道分泌物量来决定进食时间与种类(由进食流质→半流质→软食)。(2)饮水、进食速度宜慢且均匀。

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脱水剂和少量激素,以减轻脊髓、颈部水肿,防止窒息。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痰鸣音。

病人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病人颈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制动。

病人进食方式与种类是否依病情而宜。

病人一旦出现窒息,是否得到了急救。

九、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

相关因素 硬脊膜破裂。

主要表现

伤口引流量过多、且引流液体稀薄、色淡。

伤口敷料上有渗液、或被渗湿,颜色淡红或无色。

护理目标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时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后无明显的继发感染(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与色,出现脑脊液漏时,及时报告医师。

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过多后颅内压降低所致头痛、血压下降等,并作相应处理。(1)平卧位。(2)多饮盐水,必要时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

预防感染:(1)及时更换被脑脊液渗湿之敷料,且在颈部区域外垫无菌、吸水性能良好的棉垫。(2)更换引流装置、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以 防逆行感染。(3)遵医嘱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4)观察体温及有无颅内感染征象(头痛加剧、呕吐、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等)。(5)加强营养,静脉补充氨基酸、血蛋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存在脑脊液漏。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后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颈椎病非手术治疗护理

1一般资料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性症候群。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8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有完整资料有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0岁。按受侵害组织部位可分为神经根型32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神经型2例,混合型16例。

2治疗方法

2.1颈椎牵引 患者颈前屈15°~25°,体质较好、症状较轻者坐位牵引;体质较弱、症状较重者仰卧位牵引,常用颌枕带牵引:颌枕带牵引适应于颈神经根部受压迫而致使上肢麻木疼痛的患者,通过牵引,增大了椎间隙及椎间孔,从而缓解压迫症状。牵引重量为3~5公斤,也要注意病人的舒适程度,牵引过程可能出现不适,必须有毅力和耐力,在牵引中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可采用读报、谈心方法,使其消除不适感,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呼吸、脉搏,以免发生意外。

2.2手法治疗(由医生完成,本文不做讨论)

2.3功能锻炼颈椎病患者多以脑力劳动者为主,大部分由于长期处于一种较固定的姿势,必然会造成局部的组织受压或受累而引起颈、肩、上肢的疼痛、麻木的症状,临床功能锻炼,成为治愈颈椎病不可缺少的办法。功能锻炼是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有效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授正确的锻炼方法,坚持颈部及四肢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避免做剧烈颈部旋转运动或突然转颈,防止颈椎再移位。老年人训练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因过大、过强运动发生意外。我们常指导病人做颈部肌肉锻炼如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侧屈等颈部医疗体操,每次反复做4~5次,运动量的大小,应视耐受力而定,并保持短时间的静力收缩以增强颈项肌的力量。

3护理与体会

3.1心理护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错综复杂,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而难以确诊,从而加重病人心理负担,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常产生害怕截瘫的恐惧心理。因此须对患者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让患者了解除脊髓型颈椎病可引起瘫痪外,其他类型的一般不引起肢体完全瘫痪,即便脊髓型颈椎病,只要治疗护理得当,症状也可好转。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及时帮助解决患者的生活困难,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便,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告诫患者该病是一种慢性发展过程,即不可能很快治愈,也不会迅速恶化,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舒畅,学会掌握自我,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本病。焦虑者给予疏导,解除其不良的心理反应,给病人介绍治愈的病例,使之树立信心。给病人解释病情发生发展的规律,使其掌握应对方式,给病人介绍该病的诱发因素,使其尽可能避免与诱因接触,给病人介绍该病在国外治疗的进展情况,使病人能有效配合治疗,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解除焦虑积极治疗。

3.2生活护理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宜,一般应保持颈部轻度过伸位,以利恢复脊椎的生活曲线,勿伏案低头过久,要经常改变姿势。行走时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不要躺在床上看书。颈椎病症状围保护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睡高枕,枕头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cm~15cm为宜,卧姿以仰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不可取,此种卧位破坏颈椎自然生理弯曲。中医认为颈椎病病因多与风寒湿邪有关,故颈部的保暖防湿十分重要,可采用坎离砂或中药煎洗液浸泡热毛巾敷于颈部起消炎镇痛作用。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热敷温度,用手腕部测温,不烫手为宜,操作时严防烫伤.热敷结束半小时方可外出,以防颈部受凉,寒冷天气尤其要注意颈部保暖。中医有“扶正祛邪”之治疗原则,通过摄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颈椎痛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指导病人经常少量食用胡桃、黑芝麻等补肾食品和木瓜、当归等舒筋活络食品以舒通气血,改善症状,但应避免滥用温补药和药酒。

3.3健康教育

3.3.1 自我保健: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劳逸结合,使无力的颈肌得以强壮,僵硬的关节恢复灵活,避免寒冷刺激,不要一种姿势时间过长,并做好颈部的自我按摩。颈部保健动作要领:①自然站立,双臂下垂,双上肢逐渐上举过头,然后逐渐下降至原位。②活动颈部,逐渐低头至最大限度,再逐步恢复至原位,后仰至最大限度,慢慢恢复至原位。③按摩颈肌,头微屈,双手交叉放于颈后,自上而下,按摩颈肌。每个动作可重复数次,以病人能适应为度,每日1-2次。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7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60岁, 于2013年5月因颈椎病, CT示颈椎 (C5、C6) 脱位收住我科。经常规给予完善术前检查与准备后, 与2013年5月2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颈6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7d~9d, 病人出现进食不畅, 有呛咳, 同时伴伤口肿胀, 主诉有咽部疼痛, 进食时发现伤口内有食物残渣及液体流出。遂立即行食道造影检查后考虑为术后食管瘘。医嘱禁食水, 置胃肠营养管, 拆除伤口缝线, 伤口持续引流, 加强换药, 给予胃肠及静脉营养支持, 第11周后经吞服亚甲蓝显示伤口愈合。

2 护理

2.1 口腔护理

食管瘘病人严格禁食水, 并且置入胃肠营养管, 及时正确的口腔护理非常必要。每日使用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 每天3次或4次, 拧干棉球, 轻柔擦洗, 避免病人吞咽及恶心刺激食管瘘口。同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发生, 防止发生口腔炎症。

2.2 营养支持

2.2.1 胃肠营养支持

病人一经确诊为食管瘘后即在介入指引下置入胃肠营养管, 为避免反复置管损伤食管瘘口, 确保营养管的固定及畅通至关重要。 (1) 妥善固定:使用外科高强度医用胶带蝶形交叉固定在鼻翼两侧, 同时再次胶布交叉固定于耳垂下方。每班次检查外露管道长度, 定时更换胶布, 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 保持鼻腔干净。检查鼻翼内侧皮肤黏膜, 防止营养管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糜烂。除了严格交班加强巡视外, 不断向病人及家属强调保持管道在位的重要性, 取得病人及家属理解和配合。 (2) 保持通畅:病人营养管注入的营养液主要是瑞代和能全力, 使用营养泵按40mL/h~50mL/h逐渐增加到60mL/h~80mL/h匀速泵入, 每4h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1次。置管1周后, 因为病人出现低钠低钾, 同时胃肠功能紊乱, 医嘱加入10%氯化钠、10%氯化钾及其他调整胃肠道的口服药营养管注入。因为没有考虑到药物与营养液的相容性, 出现了营养管阻塞现象。经请重症监护室 (ICU) 等富有相关经验的老师会诊指导并查阅相关资料, 指出浓氯化钠、氯化钾等药物与营养液在管腔内接触后易改变生物利用度, 结成凝块, 造成阻塞[2]。找出相关原因后, 在注入口服药时, 先暂停营养液, 将药物碾碎成粉末, 充分溶解, 再给予20mL温开水脉冲式冲洗管道, 以确保营养管管壁上黏附的营养液尽可能脱落, 防止与注入药物凝集成块从而阻塞管道。注入药物后再以相同的方法冲洗管道, 这样相对避免了药物与营养液的接触, 减少了凝块的发生, 降低了堵管率。 (3) 适宜温度:在营养液输注管道上使用输液加温器调节温度在35℃~37℃, 同时为了避免同一部位温度过高, 要定期对加温器的位置进行更换。 (4) 卧位管理:输注营养液时摇高床头30°以避免呛咳、呕吐, 输注完毕后仍要维持该体位30min~60min, 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反流发生误吸。 (5) 胃肠并发症的护理:病人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出现了胃肠不适、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除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外, 在护理中, 我们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更换输注管道, 及时冲洗, 保持接口处清洁密闭。注意调节营养液的速度和滴速, 每4h抽吸1次, 若胃内残留量>150mL, 提示有胃潴留, 给予暂停输注或延长输注间隔时间[3]。另外, 加强对肛周皮肤的评估,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局部涂红霉素软膏、保持干燥、使用柔软毛巾及纸巾以防止大便失控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糜烂。

2.2.2 静脉营养支持

病人禁食, 机体消耗量大, 输液量较多。加上有些特殊用药需要控制滴速, 我们通常开放2组输液通道进行输液。同时做好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营养用药的合理安排, 严密观察输入的速度、量、滴速及局部有无静脉刺激症状, 加强输血的安全核查, 防范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确保医嘱的及时执行。

2.3 伤口引流护理

病人伤口持续生理盐水滴注冲洗引流, 加上口腔内分泌物吞咽入瘘口, 易导致敷料的潮湿、污染, 指导病人避免吞咽唾液, 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和口腔护理液漱口, 每6h1次,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严格观察伤口敷料和引流情况, 敷料潮湿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 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2.4 心理护理

病人因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对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疗技术出现了一度的不信任状态。而术后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却还是护士。首先我们配备专业技术较强并善于沟通和交流的高年资护士作为该病人的责任护士, 除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外,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 对病人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 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每一项操作的宣教, 对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在病人情绪良好的状态下给予暗示, 让病人及家属从心里慢慢接受这一现实。其次, 病区护士长也多次进行床边各种操作检查指导, 加强与病人沟通, 让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重视, 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该病人在住院期间虽然对我院的医疗技术颇有微词, 但自始至终对护理工作没有提出任何意见, 相反倒是对一些护士进行了高度的赞扬。我想这不仅归功于护士精湛的护理技能, 同样得益于护理团队耐心细致的沟通和关注。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植骨融合相关并发症

如植骨块的脱落、移位等。颈椎术后要求颈部制动3个月, 以防止植骨块的移位、脱出[4], 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护理中需严格限制颈部的活动, 保持中立位, 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的动作。卧位时可于颈部两侧置米袋防止颈部摆动, 而翻身或活动时则必须以颈托固定, 为保持病人的舒适度, 可在颈托内垫置纯棉小毛巾以避免颈托直接与皮肤接触, 同时注意保持头和躯干的一致性。

3.2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大都发生在肢体制动状态下, 该病人术后主要以卧床为主, 加上体质虚弱, 主动活动依从性较差。护理上除加强健康教育, 讲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外, 同时不停地进行床边指导、示范, 并使用下肢气压泵治疗, 每天2次。另外, 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 特别是刺激性液体及浓度较大的营养类液体, 避免静脉内膜受损。同时责任护士加强可能出现的栓塞症状的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3.3 卧床并发症

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肌肉萎缩等, 针对可能出现的上述并发症进行预见性评估, 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卧气垫床、轴线翻身、叩背、观察排尿情况、指导四肢的抓、握及屈伸运动等, 以保证恢复后的负重及行走的功能。

关键词:颈椎术后,食管瘘,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雄生, 贾连顺, 曹师锋, 等.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11) :644-649.

[2]鲍云芳, 张黎, 张天华.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9) :1068.

[3]金奕, 崔君霞.一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8 (28) :1439-1440.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间92例颈椎椎管狭窄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0~55岁平均(45±1.1)岁;病程3~10月,平均(4.5±1.1)月,原发性椎管狭窄患者10例.继发性椎管狭窄患者36例,试验组46例,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42~56岁,平均(48±1.2)岁;病程3~10月,平均(4.5±1.1)月,原发性椎管狭窄患者8例,继发性椎管狭窄患者3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通过CT扫描检查,确诊为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患者;自愿接受术后并发症护理,并积极配合此研究与院方签订协议的患者。排除标准:非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吸氧,给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并提醒患者要按时服用药物.还要进行适当的营养补给,引导患者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1.3.2

试验组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让患者吸氧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空间;在药物护理方面,术后患者会发生炎症和术后并发症.所以要进行药物辅助治疗,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按量服用治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针灸、按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颈部训练: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指导不断补充营养物质,以供体质恢复所需;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以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3],行中医针灸治疗肩膀部疼痛并发症,在阿是穴位进针,即患者痛点。

1.4 疗效评价标准[4]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消失,患者的病情痊愈;有效: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的症状减弱.患者的病情接近痊愈;无效:患者术后并发症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并发症的控制率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经过全方面护理后并发症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护理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椎管狭窄疾病普遍发生且多发于腰椎、颈椎、胸椎部位。颈椎椎管狭窄患者一般会存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大小便障碍,会出现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针灸、按摩、服用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神经压迫症状较重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现在治疗技术还不够成熟,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肩臂部疼痛、四肢麻木、皮肤感觉过敏等,这些症状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神经根引起的。患者疼痛严重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行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对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经过全方面护理后并发症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3.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颈椎椎管狭窄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观察针灸对并发症治疗疗效。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2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颈椎椎管狭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药物护理;试验组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药物护理、肠功能障碍护F性20例;年龄4055岁平均(45±1.1)岁;病程310月,平均(4.5±1.1)月,原发性理、心理护理、行针灸,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经过全方面护理后并发症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3.9%,两组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此要加强对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关键词:护理,并发症,颈椎椎管狭窄,术后

参考文献

[1]周嗣盛.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93-94.

[2]王大鹏.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51.

[3]徐希春,曲林涛,刘文娟.多体位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25(7):809-811.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 男4例, 女2例, 年龄51~72岁, 病变在颈3~7节段。其中4例肥胖、颈部粗短, 术前有夜间睡眠鼾声、憋醒等症状。在气管插管静脉加吸入复合麻醉下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行椎管减压钛笼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毕入ICU麻醉复苏, 复苏后6~8 h拔管。均在拔管后24 h内发生呼吸反复暂停, 早期表现为呼吸增快, 血压增高, SpO2下降至90%以下, 心率增快, 躁动不安, 自言自语。在几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浅慢, 强迫坐起, SpO2急剧下降至75%~85%。

1.2 抢救措施及效果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反复暂停, 立即实施抢救, 4例喉头水肿、舌根无后坠者, 抬高床头, 取30~40°斜坡卧位, 5~6 L·min-1高流量吸氧。恰当松开颈领, 头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稳妥, 立即先用生理盐水10 ml+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漱口3~5 min, 紧接用生理盐水10 ml+肾上腺素1~2 mg+地塞米松10 mg持续雾化。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或纳洛酮0.8~2 mg, 力争在5~10 min使SpO2≥90%, 使喉头水肿减轻, 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调节吸氧浓度及呼吸兴奋剂用量, 以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起氧中毒[2]。2例肥胖、颈部粗短者, 经上述处理后无效, 仍然发生呼吸暂停, SpO2维持在75%左右, 严重发绀, 情绪激动, 烦躁, 强迫坐起, 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 喉头严重水肿, 舌根后坠, 立即采用舌牵拉器向前推移下颌, 以增加咽喉通气路径, 以口咽通气道打开气道, 用面罩简易呼吸器加压呼吸, 继续使用地塞米松10 mg或纳洛酮0.8~2 mg静脉注射, 请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 考虑这2例患者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drome, OSAS) , 立即行经鼻腔气管插管。2~3 d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至出院时未再发生呼吸暂停。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预防措施

2.1.1 术前评估患者自身条件

术前询问患者睡眠状态, 发现有打鼾、憋醒、肥胖、颈部粗短者, 应高度警惕有术后SAS发生的可能, 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2.1.2 临床检查

除一般全身检查外, 应着重检查纤维支气管喉镜, 以了解上气道狭窄或梗阻部位。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性。严重程度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来区分。轻度:AHI 5~20次·h-1, 最低SaO2≥86%;中度:AHI 21~50次·h-1, 最低SaO2 80%~85%;重度:AHI≥50次·h-1, 最低SaO2≤79%。患者多为轻、中度, 由耳鼻喉科医生作一般治疗;重度须转耳鼻喉科, 喉部手术后再行颈椎手术, 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轻术后的护理难度, 降低术后SAS发生的可能性。

2.1.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

因镇静剂和多数麻醉剂都可抑制呼吸中枢, 使肌肉松弛和肌张力降低。颈椎手术病人多系全麻气管插管, 易使喉头水肿, 患者自身肥胖, 颈部脂肪沉积, 缩小了呼吸道的内径, 气道易塌陷堵塞, 从而使睡眠呼吸暂停加重, 甚至引起心跳骤停[3]。术前与麻醉师沟通, 以利麻醉师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插管, 在术中选用短效药物, 如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等。做到术前、术后尽量不用镇静剂, 最大限度降低麻醉镇静剂对呼吸的影响。

2.1.4 呼吸道准备

术前氧气雾化吸入, 低流量吸氧, 使用抗生素, 以改善呼吸道情况, 增加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

2.2 术后预防措施

本组呼吸暂停均发生在术后拔管24 h内, 特别是凌晨2:00~5:00或13:00~15:00午睡时最易发生, 加强该时间段的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2.2.1 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能准确完成指令性动作, 肌力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平稳, 血气分析PaO295%以上方可拔管。拔管前吸出存留在口鼻、咽喉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拔管后准备气管切开包、重新插管器械等备于床旁, 另外用一些减轻喉头水肿和抑制呕吐的药物。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物。

2.2.2 加强转运途中护理

认真做好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途中颈领固定头颈部, 两侧沙袋固定稳妥, 氧气袋给氧, 备齐面罩简易呼吸器等急救用物, 密切观察面色和呼吸变化, 时常呼唤抚摸患者, 使其保持觉醒状态, 防止途中入深睡眠期发生呼吸暂停。

2.2.3 体位护理

由于颈椎手术的解剖特殊性, 术后须保持平卧位, 颈领固定颈部, 目的是外固定颈椎, 减少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活动, 促进骨性愈合。本组患者有SAS潜在危险性, 平卧位易使舌体及颈部松弛的软组织后坠阻塞气道, 全麻气管插管易使喉头水肿, 从而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4]。因此, 术后全麻清醒拔管后, 如生命体征平稳, 可将床头摇高15~20°。术后第1天, 可将床头摇高30~45°, 斜坡位或45°侧卧位休息, 有利于呼吸, 可防止呼吸暂停发生。同时保持患者头颈、躯干呈一直线, 防止颈部旋转造成植骨脱落或切口活动性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心悸、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 如果发现此种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4 术后使用口腔矫形器

目前主要有舌牵引器、下颌前移器、矫腭作用器, 通过牵拉舌、推拉下颌等来增大咽喉路径, 达到改善呼吸通气的目的。常规用0.9%生理盐水2 ml+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10 mg氧气雾化吸入, 2~3次·d-1。有利于稀释痰液, 减轻喉头水肿。

2.2.5 氧疗护理

术中使用麻醉剂可抑制呼吸中枢, 易造成组织缺氧, 加重SAS症状, 吸氧能降低SAS患者呼吸暂停的频率[3]。这与吸氧后提高SpO2, 解除了低氧对呼吸中枢抑制有关, 术后我们常规予持续吸氧, 氧流量4~5 L·min-1, 严重者无创呼吸机给氧, 稳定了呼吸系统, 改善组织缺氧, 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2.2.6 密切观察各项监测指标变化

术后心电监护, 监测各项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保障各参数记录准确, 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分析数据。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及呼吸音调有无异常, 有无憋气、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症状。重视患者主诉, 加强夜间或午睡时的巡视, 熟知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之间密切关系, 消除鼾声是熟睡的错误认识, 警惕SAS的发生, 适时刺激患者, 保持其觉醒状态,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 同时备齐急救器械和药品于床旁, 为抢救争取时间。特别要重视呼吸节律、呼吸暂停和深浅度打鼾等情况, 尤其是观察SpO2和心律的变化[5]。

2.3 心理护理

SAS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术后突然发生时, 患者及家属极度恐慌, 会大声呼救和哭泣, 此时, 我们应保持沉着、冷静, 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迅速抢救, 做到忙而不乱。

3 讨论

SAS是一种与睡眠有关, 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常见病, 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及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其发病机理复杂多样, 睡眠时舌及软腭向后移位与咽后壁紧贴, 造成鼻咽和口咽鼻塞是引起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6]。由于颈椎手术全麻插管时对气管的刺激, 术中牵拉气管或刺激咽喉部使喉部出现水肿, 加上患者自身条件所致上呼吸道狭窄, 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发生率增加, 导致SAS发生, 常于拔管后24 h内发生。因此, 我们对打鼾、憋醒、肥胖、颈部粗短者, 应高度重视该病的危险性, 术前评估气道的狭窄程度, 改变气道狭窄是关键。术后24 h内加强巡视, 合理使用药物, 将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急救作为护理要点, 将其实施到每个环节中,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

摘要:报道6例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结出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急救护理要点。术前做好患者评估, 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持续吸氧、做好急救准备是手术成功和保障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颈椎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璋, 司良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动脉内皮损伤的电镜研究[J].重庆医学, 2005, 34 (4) :4.

[2]戴伯仙, 杨旭芒, 陈志刚.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漱口紧接持续雾化在急救急性喉头水肿中的价位[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2006, 3 (6) :5.

[3]童茂荣, 曹鄂洪.睡眠呼吸紊乱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77-284.

[4]孙云.6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612-613.

[5]傅洁, 林勇, 桑加红.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J].现代医学, 2009, 37 (5) :355-356.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颈椎疾病需要颈部制动的病人32例, 男24例, 女8例;年龄25岁~70岁;颈椎外伤22例, 颈椎病术后10例。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棉质好的毛巾宽25 cm×75 cm两条。方法:将两条毛巾重叠铺平对整齐, 沿毛巾的宽边向上卷, 把毛巾的长边卷完, 要紧密。形成一个直径约8 cm的圆柱形毛巾。使用方法:将棉质毛巾制成的长约35 cm直径约8 cm的圆柱形至于病人的颈部下方, 头部两侧用月牙沙袋固定。

2 结果

30例采用棉质毛巾的病人感觉舒适,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大大提高了。

3 小结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和保健指导 篇11

方法:对我科87例颈椎病患者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牵引等方法治疗、护理和保健指导。

结果:治愈40例、显著疗效30例、有一定疗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综合的中医治疗、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的治愈颈椎病,恢复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 护理 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09-01

1 临床资料

我院骨关节二科2011年6月~9月收治的87例颈椎病患者,男57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3周~4年。主要症状为颈项疼痛,颈部不能灵活转动,肩部及上肢感觉麻木、触电感,经X线可见颈部轴线变直、中断,存在骨质增生或椎间隙变窄的情况,可判断为颈椎病患者。按照中医治疗的原则对这些患者治疗、护理,治疗时间为5天~60天不等,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者40例、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者30例、治疗后症状减轻者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2 中医治疗

2.1 推拿按摩。病人取坐位,用滚、按、拿等手法按摩颈椎及肩部,放松肌肉、活血化瘀,对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患者可针对性的用手法牵引,以扩大颈椎间隙;也可病人取坐位、头前趋,医生右手用拇指按压病变颈椎的棘突,左手向上方拖患者的颏部,使患者向患侧扭转头部。按摩的主要目的是活血化瘀,可配合热敷,促进血脉通畅。

2.2 针灸。使用毫针中等刺激病变颈椎的风池、大椎、外关等穴20~30分钟,一日一次,一疗程10次;使用水针快速刺入肩中俞、大杼等穴位,可推入当归和丹参,每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疗程之间要间隔4天。

2.3 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倾,牵引物的重量为3~5kg,每次半个小时,每日1~2次。可根据患者的反应具体调节牵引的重量和时间。

2.4 中药。因中医理论是“肝主筋、肾主骨”,所以认为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肝肾两亏、气血不畅所致。所以中药治疗要按照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疏风通络的原则。方用葛根桑枝汤:葛根30、桑枝15、防风15、川芎10、党参15、白芍30、白术15、桑寄生30、乌蛇15、全虫10、灵仙15、甘草10[1],再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辩证加减药物,如头晕者加入麻10、珍珠母30、龟板30。

3 中医护理

3.1 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病区和病室的温度,避免感染风寒加重病情。气温较低会使颈部肌肉收缩,减慢颈部的血液循环、加重颈椎的疼痛,所以,颈部的保暖措施非常重要,在患者出门时告知患者戴围巾或穿高领衣服。颈部处于正常的生理姿势也很重要,协患者采取低枕仰卧位,切记不要采取俯卧位。对于颈椎突出明显者,适当增高枕头,颈椎僵直者颈下应放置小枕,避免颈椎进一步损伤。病室内采光充足,温、湿度适中,保持空气清新。

3.2 心理护理。因颈椎病病程过长,且很多患者久治不愈或愈后复发,逐渐产生焦虑、烦躁、惊慌、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这都不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护士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为患者耐心讲解本病并非无法医治,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是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的疑问和顾虑及时给与解答,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疏导患者的急躁情绪、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同时向患者讲解按摩、针灸、药物等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

3.3 病情观察。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眩晕、看不清事物、心律失常等突发症状,应及时配合抢救。颈部按摩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选择合适的手法。牵引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卧位或者坐位,牵引的重量应该从3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大可达10kg,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感觉,适当减轻牵引的重量,不能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遵医嘱暂停牵引。针灸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根据情况协助医生更换穴位。

3.4 饮食护理。因本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该人群的身体素质较低、脾胃功能较差,所以饮食护理上要格外注意,提供适当的清淡、温热的食物。饮食量适当,避免食用过少,达不到营养的需求,更不要食用太多,增加脾胃负担。食物中要富含营养、易消化,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促进胃腸蠕动、避免便秘。

3.5 功能锻炼。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的摆头转颈的方法,拿颈项的手法和力度。

3.6 健康教育。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健康的意识,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尽量保持颈项平直,如果工作性质无法避免的长时间低头,要适当的抬头活动颈部,使颈部得到放松,避免颈椎退行性变的过早发生。②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更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减少工作量,增加休息的时间,病情严重者,需要绝对休息,尽量卧床休息,积极配合治疗,早日获得康复。③颈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的吹风扇、空调,由于寒冷及潮湿会加重颈椎病的病情,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处于低温度或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冬天或气温较低的时候应注意颈部的保暖,适当的使用围巾或穿高领的衣物。④颈椎病患者避免上肢过度负重,因上肢肌肉过度紧张、劳累可以传到给颈椎,引起颈椎疼痛,所以患者应尽量不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使颈椎受到牵拉,加重病情或病愈复发。

4 结果

87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著疗效30例、有一定疗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

5 讨论

虽然中医学中没有“颈椎病”这一学名,但是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其归为中医学的“痹证”等范畴,中医角度认为,该病的致病原因是颈部长期处于劳累状态使颈椎发生慢性劳损,进而出现退行性变,再加上寒、冷、湿等因素的影响,使颈部出现气血不畅、脉络不通等状况。采用按摩、牵引、针灸和中药治疗的主要目的便是活血化瘀、驱风散寒、舒筋通络。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使患者减轻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提高了颈椎病的治愈率,减少了愈后复发,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颈椎病的术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36例, 其中男82例, 女54例;年龄42~68岁, 平均52岁;术前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62例 (45.6%) , 脊髓型26例 (19.1%) , 眩晕型48例 (35.3%) 。入组标准:经影像学证实脊髓、神经根有中至重度压迫, 均由同一术者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平均手术时间2小时, 出血量75ml。患者按临床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本次观察得到患者及主刀医生同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 (图1) , 对照组使用普通低卧位枕。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由充气球、止气阀、接头、C形乳胶三层气囊、绒布衬套组成。观察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开始头卧充气式颈椎牵引器, 普通大小的毛巾对折卷起后放于颈椎下方, 高度5~6cm;C形气囊开口向床头, 患者头部枕于C形气囊上, 使用时手握充气球充气, 根据患者感觉舒适的高度随意调节充气量后, 关闭止气阀。

1.3 评价指标

1.3.1 舒适度

平卧位时颈部有无悬空感, 枕骨后有无受压, 高度是否适宜;轴线翻身呈侧卧位时颈部有无过屈、过伸现象, 有无头颈部不适, 睡眠质量及吞咽情况有无改变, 切口有无疼痛等。

1.3.2 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1.3.3 术后并发症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评价指标结果比较 (表1)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切口疼痛、头颈不适、睡眠质量下降及紧张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出现紧张、焦虑情绪2 2例 (3 2.4%) , 对照组有4 8例 (7 0.6%)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9.9 0, P<0.0 1)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6例 (8.8%) 咳痰困难, 对照组患者出现24例 (35.3%) 咳痰困难, 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两组无颈部血肿、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 3.8 6, P<0.01) 。

3 讨论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颈椎周围神经血管较为复杂, 外围还有甲状腺、气管等重要器官及组织, 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患者易产生不适感[3]。因此, 要对颈椎病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

我科将充气式颈椎牵引器用于颈椎病术后早期患者的护理中, 保持颈部肌肉放松及手术区域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且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充气式颈椎牵引器根据患者头颈部的高度及自身要求调节充气阀充气, 使患者枕部悬空以防压疮, 既增加了颈椎手术区域的稳定性, 又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颈部不适, 有效分散头、颈、肩部的压力, 防止对手术切口的牵拉[4]。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切口疼痛、头颈不适、睡眠质量下降及紧张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具有以下优点[5]: (1)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 能够保持颈椎在不同卧位时的正常生理曲度。 (2) 专用枕采用人性化设计, 使用舒适, 操作安全、便捷;颈圈上方垫毛巾, 透气性、吸湿性好, 方便更换, 保持患者头发清洁无异味。 (3) 带有充气式阀门, 可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相应的高度。

综上认为, 充气式颈椎牵引器可避免患者头颈部无适当支撑物而导致手术区域疼痛, 提高头颈部舒适度,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保证了护理的安全与有效性, 大大降低了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护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杨晓蓉, 涂羽, 伍红萍.颈椎手术患者术后不适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局部解剖学杂志, 2010, 19 (5) :358.

[2]孙岩, 张莹莹, 施锋.Triton牵引器结合颈椎手法治疗下颈椎不稳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3, 23 (5) :41.

[3]冯娟娟.颈椎前路手术舒适度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4, 35 (7) :1551.

[4]龚春兰, 文国英.颈椎术后患者使用颈枕的研究进展[J].局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2) :15.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下一篇: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