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

2024-08-19

颈椎前路(精选10篇)

颈椎前路 篇1

颈椎骨折、脱位, 必然导致颈椎排列异常, 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损害、恢复颈椎序列, 从而保持颈椎的长期稳定性。本文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对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的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中, 男27例, 女12例, 年龄19~66岁, 平均42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 高处坠落伤7例, 重物砸伤5例, 撞击跌伤5例, 其中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4例, 其中合并头皮裂伤脑震荡5例, 肋骨骨折血气胸3例, 胫骨骨折2例。受伤后就诊时间1~24。骨折类型, 按Denis分类:颈椎脱位27例, 压缩性骨折7例, 爆裂性骨折5例。入院时按Frankel评分:A级8例, B级7例, C级19例, D级3例, E级2例。损伤节段:C4~5 8例, C5~6 21例, C6~7 10例。

1.2 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即行X线和MRI检查。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不连续。有明显的椎体间移位和成角畸形, 损伤节段椎间高度降低。单侧关节交锁7侧, 双侧关节交锁8例。MRI检查脊髓完全横断3例, 余为脊髓出血及水肿等表现。

1.3 手术方法

1.3.1 手术时机

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 除急诊手术外, 其余均行颅骨牵引制动, 甘露醇脱水,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应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等治疗, 若受伤在8h内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呼吸困难、合并有血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合并有呼吸衰竭难以纠正者则积极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治疗。

1.3.2 手术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 肩下垫薄枕, 采用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颈前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 C型臂X线机定位, 依骨折脱位程度, 合并椎间盘突出节段决定行椎间盘切除和椎体全切除减压, 在Caspar椎体牵开器辅助下完成减压及复位, 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极及椎体后缘的骨赘, 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入减压节段, 安放合适的锁定型钢板于正常椎体上, 并固定骨块, 再次用C臂透视, 确保钢板螺丝钉位置正确无误, 冲洗切口, 切口处留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颈托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75~150min, 平均90 min, 出血量100~400mL。完全复位31例, 复位90%以上8例, 植骨均于12~16周达到骨性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6~29个月, 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有2例出现声嘶及咽部疼痛, 经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1个月后消失。定期复查X线片, 术后3个月全部植骨获得骨性愈合, 无假关节及骨不连发生,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

3 讨论

低位颈椎又称下颈椎, 是颈椎损伤的最常见部位, 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颈髓和神经根损伤, 病情往往危重, 处理棘手[1]。颈椎骨折脱位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其致压物多来自椎体后缘、脊髓前方, 故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被广泛应用, 彻底减压、重建颈椎病变节段的稳定性是手术的目的[2]。前路手术适应证原则及优缺点是手术前必须行X线、CT及MRI检查, 确定如有椎体爆裂骨折, 骨折块突入椎管;椎间盘损伤突出:椎间不稳定:后凸畸形, 且颈椎后柱无明显骨折脱位, 或有骨折而骨折块未陷入椎管, 应首选前路手术。前路手术体位改变少, 继发性损伤小, 可切除间盘、椎体后缘, 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术中减压范围较为大, 可开窗涉及3个椎体和2个椎间盘, 可获得彻底减压的效果, 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 且可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颈椎前路钢板具有固定确实、可靠的优点, 此外前路手术解剖清楚入路容易, 出血量少, 直视下减压彻底, 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前路植骨的植骨床较好, 有广泛的植骨融合空间, 而且并发症少。本组资料中完全复位31例, 复位90%以上8例, 植骨均于12~16周达到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及骨不连发生,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的是, 手术时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必要时加用肌松药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移植骨块大小必须适合, 应该紧嵌入骨窗槽内, 以防止骨块的脱落造成术后严重的脊髓压迫并发症。术中注意保护周围组织, 以防止食管气管的损失, 防止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损失, 以免造成相关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 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31例, 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629个月, 平均随访15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 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钢板,植骨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陶海南, 蒋守念, 方钢.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6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 3 (4) :371-373.

[2]赵胜.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90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 (4) :333-334.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89例,男57例,女32例,年龄21~80岁,平均51岁。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34例。颈椎病49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骨折与脱位3例,其他3例。采用椎体次切、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4例,椎体次切或椎间盘切除取骨植骨、钢板内固定81例,颈椎前路取异物1例,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例。采用局麻手术40例,全麻手术49例。手术时间平均2小时30分。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减压相关并发症:减压相关并发症是指手术减压过程中由于操作,器械的刺激,直接挫伤,牵引过度和基础疾病(椎管狭窄)的影响所发生的并发症。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前方引流不畅有关,另外可能既往有脊柱手术史有关。既往有脊柱手术史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同时出血量也明显增加。本组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感觉、活动等症状未改善,且出现快速进行性疼痛加剧,随之出现左侧上、下肢感觉麻木,肌力减退,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遵医嘱急行MRI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立即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经再次手术减压,消除了瘀血块。本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患者康复出院。护理要点:术后立即进行症状、体征的检查,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活动,重视患者的主诉,加强巡视。出现上述情况后,在上报给医生处理的同时,予吸氧、心电监护,备好气管切开吸引器等抢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脑脊液漏:为后纵韧带与硬膜囊粘连严重,手术分离或切除后韧带时损伤硬膜囊所致。本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液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头晕、呕吐。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将切口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去枕平卧,采取严格的颈部制动,切口局部用lkg砂袋加压。抬高床尾30°~45°,予头低脚高位。同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滴注平衡液,必要时对切口进一步缝合。本组有1例患者做了硬膜囊缝合。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在排除引流管之前,为了预防脑脊液继续漏出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应先行夹管观察,如出现胸闷、气急情况应立即开放引流,避免压迫窒息。拔管后24~48小时内也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确保呼吸畅通。患者经上述处理后痊愈出院。护理要点: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为淡红色液体,引流量多,第2天引流颜色更淡,引流量无明显减少时,应考虑脑脊液漏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加强观察。

(2)植骨融合相关并发症:供骨处血肿,主要与供骨处为松质骨,容易渗血,患者早期如剧烈活动等原因有关。本组有1例出现供骨处血肿。经清除血肿切开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护理要点:推迟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于血肿患者拆除缝线,清除积血并切开引流,积极抗炎治疗,供骨处有引流者要保持引流畅通。

植骨块部分滑脱,与术后颈椎前屈后伸幅度较大,挤压植骨块向前方移位,植骨块过大,重击后嵌入椎间隙,骨块破裂后易移位,搬运不当,颈部制动控制不严有关。本组出现1例植骨块滑脱,发现后立即返回手术室再次手术,经治疗痊愈出院。护理要点:颈椎前路术后回到病房在搬运、翻身时要保持脊椎一条直线,避免颈椎前屈后伸幅度过大。选择合适的颈托或颈外固定支架固定颈部,固定时间为3个月,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平卧时颈部两侧用砂袋制动,严密观察,如影响吞咽应及时报告医生。

(3)入路相关并发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是颈前入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喉返神经位于颈椎气管食管沟内,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暴露颈椎间盘较困难,容易引起过度牵拉、误夹、误切而致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等。本组有1例发生暂时性语言障碍。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减轻其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患者出院时已恢复正常。护理要点:术后患者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应分析原因,确定为喉返神经损伤者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安慰工作。告诉其这是暂时性的,同时指导发音训练,促进发音恢复。

喉上神经损伤:是在手术过程中牵拉过久,误夹误切所致,表现为一过性呛咳,不能进食。颈前路手术后,因切口疼痛、麻醉插管等因素,早期进普食较困难,一般给予流食或半流食。本组只有1例一过性呛咳,但未引起后果,出院时症状已全部消失。护理要点:发现患者进流食出现呛咳时,应嘱患者先禁食,并报告医生增加输液量,根据情况给予相应治疗,一般都能自行恢复。

颈部血肿:由于患者凝血不良或手术时血管结扎不牢、止血不彻底等原因引起,是颈椎手术较危急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窒息死亡。本组出现1例,采用局麻,手术毕搬运过程中,患者即出现呼吸困难,打开包扎敷料,发现切口血肿。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护理要点:颈椎前路手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应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是否畅通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巡视,严密观察,对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患者, 男性32例, 女性24例。平均年龄46.7岁。临床确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6例, 颈椎间盘突出13例, 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10例, 脊髓型颈椎病17例。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 手术效果满意, 全组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对颈椎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主要是心理负担大、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术前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 树立患者的信心, 降低及消除患者的焦虑程度, 调整心理状态, 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及治疗。

2.1.2气管推移训练

颈锥前路手术的入路系经颈内脏鞘 (内有甲状腺、气管与食管) 与颈血管神经鞘 (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 故术中需较长时间将内脏鞘牵向对侧, 方可达到病变椎体的良好显露。在牵拉气管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烦躁, 导致术野显露差, 手术进展困难。故术前3~5 d需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 从而能更好的适应术中的牵拉, 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1,2]。第1天一般为3次, 10~15 min/次, 每次间隔2~3 h, 第2天每次推移20~25 min, 做3次/d。第3天每次推移40~60 min, 做4次/d。第4天训练持续60 min, 训练4次。直至不发生呛咳, 训练到符合手术要求为止, 即气管被推移过中线持续0.5 h以上。

2.1.3 术前准备

术区皮肤准备包括理发, 皮肤清洁等, 如有取骨手术, 还应包括供区皮肤清洁及会阴区准备。颈围领佩戴训练, 平卧位及轴线翻身训练, 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前戒烟, 主动咳嗽咳痰, 肺功能锻炼等。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颈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大多发生在术后6 h以内, 48 h后病情逐渐平稳。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以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同时给予吸氧, 6 h内至少30 min观察1次, 直至平稳后改为4 h观察一次。

2.2.2 卧位及皮肤护理

去枕平卧位, 严格制动颈部, 轴线翻身, 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下肢呈一直线。左右侧卧位时应将头部垫高, 保持头颈部于躯干纵轴在同一高度。为预防压疮的发生, 术后安排患者平卧于气垫床上,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定时用温水擦浴,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浸渍皮肤和伤口, 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被褥、衣裤和分泌物浸湿的伤口敷料, 小儿勤换尿布。协助卧床患者2 h翻身一次, 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垫或软枕, 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 避免压迫。头后枕部、双肩、骶尾部及脚后跟是褥疮的好发部位, 要给予重点观察。

2.2.3 颈部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术区血肿压迫脊髓造成神经症状加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是颈椎前路手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 切口周围软组织张力及引流情况以有利于本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如发现切口处疼痛加重, 渗血较多, 颈部肿胀明显, 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过少,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 应警惕本并发症的发生。如怀疑本并发症出现, 应立刻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并配合积极抢救, 如有必要, 床旁紧急切开术区缝线, 清除压迫血肿, 同时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重返手术室行清创止血, 如发现处理及时, 可避免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2.4 呼吸道管理

由于术中对气管的牵拉, 部分患者出现喉头水肿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 术后严密监测血氧饱度及呼吸情况, 如发现患者有呼吸困难及急性呼吸道梗阻时, 必须马上通知医生, 必要时行紧急气管切开术。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常合并呼吸无力, 患者多有咳嗽咳痰无力, 造成痰液在呼吸道内的蓄积, 阻塞呼吸道, 进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呼吸困难。原因有二: (1) 颈脊髓损伤及水肿波及颈4以上颈脊髓; (2) 血肿压迫脊髓造成呼吸肌无力[3]。术后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咳痰, 指导患者深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 协助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行翻身拍背, 拍背时避免肩胛部颈椎部位, 按压腹部, 协助患者排痰。床旁备吸痰管, 定期雾化吸入 (糜蛋白酶加沐舒坦, 庆大霉素) [4], 稀释痰液,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必要时改为高流量吸氧, 如仍不能维持氧饱和, 及时通知医生, 行手术清除血肿或转ICU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2.2.5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水6 h后改为流质饮食。颈椎前路手术时, 由于切口疼痛, 麻醉及插管等多发面原因, 造成早期进食困难。一般术后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普食。部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 特别是上颈椎手术, 由于解剖特点及术中过度牵拉、误夹误切等原因, 造成喉上神经损伤, 引起术后饮水呛咳。对于此类患者, 应注意与患者及时沟通, 缓解患者的紧张忧虑情绪, 暂时禁止流质饮食。告知医生, 增加补液量, 视情况改为固体饮食, 嘱患者细嚼慢咽。随时间进展, 一般多能自行恢复。

2.2.6 泌尿系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 维持尿量在2000 ml/d以上。加强对留置尿管的护理, 2次/d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注意行膀胱功能锻炼, 夹闭尿管, 定时放开, 维持膀胱的收缩舒张功能。排尿时注意按压下腹部, 协助患者尽量排空膀胱, 减少残余尿。对于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定期更换尿管。

2.2.7 功能锻炼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四肢瘫, 不完全性瘫, 或完全性瘫, 功能锻炼对术后患者四肢功能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故要将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放到与手术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应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锻炼以主动运动为主, 被动运动为辅。注意尽量维持关节的功能, 防止关节挛缩僵硬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锻炼逐步提高四肢肌力, 指导患者对四肢尤其是双手灵活度及协调性的锻练, 对于不全瘫或全瘫患者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部分合并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指导其行发声锻炼。另外, 积极有效地功能锻炼对防止血栓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5,6]。

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佩戴颈围领制动至少3个月。指导患者及家属行院外功能锻炼。如患者突然出现颈部疼痛加重, 吞咽困难等情况, 有可能是颈部植骨块脱落, 告知患者立即来院复诊[7]。嘱咐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来院定期复查, 行X光片检查显示达到骨性融合后去掉颈围领行颈部功能锻炼。

3 结果

颈椎前路手术解剖复杂, 手术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变得尤其重要。通过围手术期系统有效地护理工作, 术前充分准备, 树立患者信心,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各种情况, 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对手术安全及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本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满意, 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王惠琴, 汪四花.34例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0) :887-889.

[2]陈智, 黄轩.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2, 22 (11) :979-982.

[3]王岩, 白一冰.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9) :538-541.

[4]金大地, 王健, 瞿东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2) :102-106.

[5]徐侃, 邱斌松, 陈正形, 等.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并发症及预防.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9) :562-563.

[6]王新伟, 袁文, 陈德玉, 等.颈椎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严重恶化原因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 (12) :1093-1098.

颈椎前路 篇4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82例于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0%,护理满意度为96.3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护理满意度为7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颈椎病前路手术是颈椎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于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使手术顺利进行?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对82例行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162例行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男53例,女29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0±8.45)歲?对照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50-74岁,平均(62.20±8.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1.2 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均于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术前加强访视,术中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操作,术后给予生活指导等?观察组82例患者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其护理要点如下:

(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需客观?科学评估病情,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同时需加强检查,准备相关的药物,并做好备皮工作,给予饮食指导等[1]?②术前训练:术前需加强各项训练,如体位训练,引导患者于术前2d平卧去枕,颈部微微后伸?此外,还需加强手势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气管推移训练等,告知患者术中及术后需注意的重要事项,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慌乱?过度紧张等现象[2]?③心理护理:术前,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手术知识,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多种消极心理,极大影响其疾病治疗,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实际的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鼓励与安慰患者,向其介绍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告知其只有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手术?

(2)术中护理:术中,需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告知其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需准备好相关的药物,以便在突发状况出现后可以及时给予药物治疗,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等多种不良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实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勇敢的战胜疾病,同时可轻握其手,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缓解其精神上的紧张与恐惧?此外,需密切观察生活体征的变化,如呼吸?体温等[3]?

(3)术后护理:术后需引导患者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脉搏过快?血压升高等多种现象,如出现这些现象,需于第一时间内告知主治医生?同时需加强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此外,需加强并发症护理,适当使用相关的止痛药物,减少或避免颈部疼痛,注意防止伤口感染,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防止出现呼吸障碍等症状[4]?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术后颈部肿胀2例,呼吸障碍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0%;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6例,颈部肿胀7例,呼吸障碍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3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2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巨大,不容忽视?对于颈椎病患者,颈椎病前路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意义重大,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提高手术效果?围手术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其中术前护理可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不良因素对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术中护理可推动手术顺利进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护理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中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证实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行颈椎病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在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构建友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坚,柳晓芳.颈椎病术后窒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1,14(02):115-116.

[2] 何海洪,王淑勉,周玉玲,等.228例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0(16):912.

[3] 李景芳,梁好琴,余慧,等.颈椎病前路手术65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7(05):82-83.

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的配合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中, 男161例, 女125例, 年龄21~73岁, 平均56岁, 其中颈椎间盘突出183例, 颈椎骨折脱位103例, 其中髂骨取骨26例。全部病例术前X线侧位片显示小关节跳跃式绞锁和严重序列不稳, MRI检查除显示了X线主要表现外, 还显示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 脊髓受压, 相应节段椎管狭窄。

1.2 方法

全麻颈仰卧位, 右侧颈部纵切口, 从颈前肌间隙进入, 先切除与脱位椎体相邻的上下椎间盘, 然后对骨折椎体做次全切除, 彻底减压, 取自体髂骨, 修剪成与骨槽相匹配的形状或选择合适的钛网植骨。在颈椎稍过伸状态下将植骨块紧密嵌入骨槽内, 选择适合的钛板和螺丝钉固定。放置负压引流管, 逐层关闭切口。

1.3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2 h, 平均70 min。术中出血30~60 ml, 没有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手术切口以及髂骨供区切口一期愈合。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配合

2.1.1 器械准备

普通手术器械一套, 颈椎前路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固定针、颈椎撑开器、1~3 mm45°椎板咬骨钳各一把、大中小号刮匙各一把、经医院设备科审核和手术室验收的钛网、钛板内固定器械一套、骨腊、止血海绵、脑棉、钝性分离的纱布球、手术切口保护膜等。

2.1.2 环境及仪器准备

手术间严格消毒处理, 备好铅衣, 术前检查透视床、C臂机、电刀、双极电凝、磨钻、神经监测仪等仪器, 确保性能正常。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2.2.1.1 热情接待患者, 认真核对,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一般在下肢, 既利于麻醉医师用药, 又不影响手术医生手术及术中C臂机的照射, 根据医嘱及时用上抗生素。

2.2.1.2 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全麻后, 为患者留置导尿。

2.2.1.3 手术体位安置:患者取颈仰卧位, 头部垫一头圈, 头两侧沙袋固定, 两肩用宽胶布固定于床边, 保持其中立位, 肩背部垫一约10 cm软垫, 使其颈部轻度过伸15°~20°, 膝部用四头带固定, 确保头部及躯干的稳定性。

2.2.1.4 术前定位 术前定位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进行, 在手术者定位时, 准备好C臂及克氏针, 以确定手术切口位置, 并用记号笔做标记。

2.2.1.5 严格无菌操作 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无菌操作, 若疑有污染须立即更换。术中透视时C臂机要用无菌保护套保护。

2.2.1.6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与麻醉医师共同处理。

2.2.1.7 密切观察手术进程, 及时准确供应台上所需器械和物品。

2.2.2 器械护士配合

2.2.2.1 术前15~20 min洗手, 整理器械台, 将常用器械与专用器械分开, 按手术顺序摆放, 以方便使用。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缝针、脑棉等用物, 确保器械及植入物齐全, 性能完好, 植入物的型号及批号与验收单完全一致。

2.2.2.2 协助手术医师消毒, 用无菌巾做两个球, 在铺巾前垫于颈部两侧, 有利于保护手术切口, 再铺无菌巾、皮肤保护膜, 固定好台上电刀线、吸引器连接管等用物。

2.2.2.3 准备手术用的肾上腺素液, 以减少切口出血。

2.2.2.4 准备好定位针头、大小不同规格的脑棉和带侧孔脑外吸引器头前端套2㎝橡胶管, 以免术中损伤颈髓。熟练掌握手术进程, 及时、主动、准确传递器械。植入物使用前再次和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植入物的型号及批号。

2.2.2.5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取下的髂骨应浸泡在抗生素生理盐水中, 内固定器械或暂时未用的器械要用无菌单覆盖, 减少暴露时间。

2.2.2.6 保管好手术取下的标本。

2.2.2.7 关闭切口前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放置负压引流管, 认真清点脑棉、缝针、纱布等, 正确无误后再逐层关闭切口。

3 体会

3.1 物品准备要齐全

手术室护士术前要访视患者, 根据手术方式和医生习惯, 备齐物品, 熟练掌握手术的配合步骤和特殊器械的使用方法, 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3.2 内植物的管理

手术中的器械、敷料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钛网、钛板等骨材是国家重点监控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其供应和使用要求标准高, 涉及环节比较多, 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如管理不到位, 极易引起医疗事件[1], 所以要经医院设备科审核, 手术室验收后方可灭菌使用。并认真填写植入物登记单, 由主刀医生签名认可。

3.3 预防感染

颈椎手术是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术前要做到认真的皮肤准备以及术前30 min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切口贴手术保护膜, 手术贴膜纸具有防水、不易浸湿、保护切口皮肤性能[2]。术中加强无菌管理, 减少人员流动, 主动配合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 防止感染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基础。

3.4 观察病情

颈椎前路手术中只有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显露椎体, 长时间受牵拉会造成气管、食管水肿,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3.5 正确搬运

术后立即用颈托固定颈部, 限制颈部活动, 保持中立位, 避免过度屈伸。

3.6 基础护理

3.6.1 皮肤护理 术中要保持颈椎稳定性, 骨骼突出处要垫海绵垫以防压伤。

3.6.2 保持静脉通道、导尿管及切口引流管的通畅。

参考文献

[1]杨柳青.手术室骨科金属植入材料管理的体会.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2) :55-56.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共63 例, 男39 例, 女24 例;年龄23~72 岁, 平均46.5 岁。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28 例, 其中新鲜骨折脱位22 例, 陈旧性骨折脱位6 例;Frankel A级7 例, B级13 例, C级6 例, D级2 例。脊髓型颈椎病31 例, 按JOA标准评分为3~14分, 平均5.8分。颈椎结核3 例, 颈椎肿瘤1 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前横切口或斜切口, 颈椎病行单节段椎间盘刮除减压, 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三节段分别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行椎体切除;结核行病灶清除。多数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 带锁钢板固定, 少数采用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后橡皮片引流24~48 h, 术后3 d佩戴颈围下床活动。

2 结 果

63 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4 例。其中喉返神经损伤2 例, 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给予理疗、发音训练后症状改善。脑脊液漏1 例, 早期发现后给予抬高床尾, 局部压迫后停止。脊髓损伤症状加重3 例, 脱水治疗后1 例好转, 1 例因截瘫平面上升致呼吸衰竭死亡, 1 例致四肢瘫, 长期住院治疗。钢板螺钉位置不当或松动4 例, 其中2 例钢板偏斜, 2 例螺钉进入椎间隙, 均无临床症状, 颈围固定3个月后植骨块融合;1 例螺钉松动钢板尾部翘起致食道瘘, 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清除病灶, 鼻饲饮食, 石膏颈围固定, 1个月后食道瘘愈合, 5个月后植骨块融合。其他并发症3 例, 其中顽固性低钠低氯血症1 例, 给予限制入水量, 补充高渗盐水后纠正;1 例急性胃黏膜病变, 术后呕血、便血, 给予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支持治疗后治愈;1 例应激性溃疡, 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 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分两类, 一类是手术直接并发症[2], 由手术本身直接引起, 包括手术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并发症。主要有伤口血肿、感染、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3]、神经脊髓损伤、脑脊液漏、食道瘘[4]、植骨块移位及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及位置错误[5]、相邻节段退变、取骨区疼痛、麻木等。本组共出现此类并发症11 例, 虽然颈椎前方重要血管、脏器、神经密集, 解剖复杂, 是并发症容易发生的客观因素, 但手术者的熟练程度, 手术技巧, 手术经验与该类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熟悉局部解剖, 不要盲目钳夹切断横行结构, 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牵拉中线结构时间隔5 min放松一下, 以防气管食道损伤;减压采用颈椎专用手术器械, 如超薄型冲击式咬骨钳、各种角度刮匙、磨钻等, 能有效避免脊髓继发损伤;对合并有颈椎管狭窄患者, 麻醉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避免颈椎过伸, 必要时可先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以降低前路手术风险。术中颈长肌暴露充分及必要的C型臂X线机透视, 能有效防止钢板螺钉位置错误。

另一类是手术间接并发症[6], 是在原颈椎疾患的基础上, 由手术创伤对全身机体的影响而出现的并发症。如:应激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顽固性低钠低氯血症[7]、呼吸系统感染等[8]。本组发生3例此类并发症, 其发生与患者病情轻重及其他系统器官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如果患者病情重, 脊髓损伤平面高, 围手术期处理相对困难复杂, 并发症发生率就会相对较高, 反之则较低。如果患者一些重要器官功能较差, 手术耐受力低, 机体遭受手术创伤打击后, 器官功能就会失代偿, 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术前对患者病情和重要系统器官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加强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 能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方旭, 赵文志, 郑连杰.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 (8) :567-570.

[2]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48.

[3]Pedram M, Castagnera L, Carat X, et al.Pharyngo-laryngeal les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rvical spine surgery through the anterior approach:contribu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J].Eur Spine, 2003, 12 (1) :84-90.

[4]马庆军, 党耕町, 蔡钦林.颈椎前路手术后食管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 8 (2) :110.

[5]曹师锋, 贾连顺.颈椎内固定手术的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6) :500-503.

[6]金大地, 王健, 瞿东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2) :102-106.

[7]杨茂伟, 吕剐, 范广宇.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8) :639-640.

颈椎前路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 男24例, 女8例, 年龄18岁~64岁, 平均年龄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 d~9 d, 平均4 d。均行X线片及M R I检查, 诊断为颈椎爆裂骨折合并椎体前脱位26例, 颈椎爆裂骨折脱位合并小关节交锁及椎板骨折塌陷6例。上述病例M R I均显示有脊髓前方受压, 致压因素为突出的椎间盘、脱位椎体后缘和爆裂骨折块。损伤节段为C4的6例, C5的13例, C6的10例, C7的3例。32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 按Frankel功能分级, A级5例, B级11例, C级9例, D级5例, E级2例。入院后即行颅骨牵引, 一般复位重量为体重的8%~10%, 维持2.0~5.0 kg。检查完备和病情平稳后即尽早手术治疗。其中6例C5~6骨折脱位伴双侧小关节交锁, 先行后路复位减压, 再同时行前路减压固定术。伤后距手术时间1 d~9 d, 平均4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全麻插管麻醉或颈丛阻滞麻醉成功后颈肩部垫高。手术选取以损伤椎体为中心颈右侧横或斜切口, 分开颈阔肌, 纵行切开颈深筋膜的浅层, 切开颈动脉鞘内侧包绕肩胛舌骨肌的颈深筋膜深层, 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拉向外侧, 将气管、食管和甲状腺拉向内侧, 骨膜下从椎体前侧向外剥离颈长肌至钩突关节平面, 用定位针头穿刺后于C形臂机下定位确定骨折椎体。置入Caspar牵开器, 适当调节其张力, 使得脱位椎节的椎间隙略张开, 将脱位椎体的椎间盘切除, 用骨膜剥离器给予撬拨复位。如复位困难则以两侧颈长肌内缘为界, 将脱位椎体次全切并切除上下椎间盘, 再次调节牵开器张力, 并行C形臂机X线透视确认, 获得理想的复位。清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 (骨片、椎间盘和血肿) , 刮除相邻两椎体的终板软骨, 在牵开器维持状态下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 安放颈椎前路锁定钢板。术中C形臂机透视确认满意后冲洗切口, 伤口内放置引流管, 关闭切口, 术后2 d拔除引流管, 常规使用激素和脱水剂3 d~5 d, 用颈椎护领保护3个月。

1.3 结果

患者均随访8个月~18个月, 平均12个月。32例术后椎体脱位得到复位, 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 术后因合适内固定使颈椎获即刻稳定。前方植骨均融合, 融合时间3个月~6个月, 平均5个月, 无假关节和不愈合发生, 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32例术后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 平均改善1~2级, 见表1。

2 讨论

2.1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特点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影响脊髓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损伤。其颈椎排列异常并失稳;脱位椎体大多合并椎间盘损伤或突出, 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损伤;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不同程度丧失。因此, 治疗应以恢复颈椎正常排列, 彻底减压, 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重建颈椎即刻和长期稳定为基本原则。在颈椎内固定广泛采用之前, 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 带来的后果是已恢复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再次丢失, 导致颈椎后凸畸形及与损伤椎节邻近节段的继发性退变[1]。

2.2 前路手术减压及内固定的适应证

自上世纪80年代起, Caspar等[2]相继报告了采用前路钢板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 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近几年,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手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1]。对于颈椎骨折脱位, 首选前路手术减压及内固定已得到公认[1,2], 若选择后路手术, 在术前必须行M R I检查, 确定没有合并椎间盘损伤或突出, 否则就应首选前路手术[3]。对颈椎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同时合并颈椎椎板骨折压迫颈髓的病例, 主张先做前路减压和固定, 再做后路减压植骨和内固定。Eism ont等[4]报告9例伴有椎间盘突出的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复位, 结果4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本组有6例创伤后骨折脱位, 双侧小关节交锁, 颈髓前后均有压迫, 先行后路复位减压, 再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 效果满意。对于伴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 目前大多主张手术治疗[2]。一般认为术后可达到两个目的:减压后牵开椎体, 为脊髓可能的恢复创造一个环境;稳定脊柱, 便于护理, 减少并发症。笔者认为, 在损伤早期对脊髓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的判断并非可靠, 本组有3例术前FrankelA级患者术后分别转为B级和C级。因此, 脊髓损伤的早期应按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所有脊髓损伤的患者。

2.3 前路手术减压及内固定的手术时机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R osenfeld等[5]认为, 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在伤后72 h内行减压和稳定术, 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尽快恢复, 还可以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所有病例均应力争在伤后1周左右完成手术。本组获得术后较好的神经恢复, 也与手术时机的把握恰当有关。本组2例因呼吸困难, 颈髓完全性损伤, 做了气管切开, 经积极吸痰对症处理, 病情稳定后, 仍按本法做完手术, 带气管导管回家, 6个月后复查, Frankel分级评定由A级改善为C级, 并拔除了气管导管, 证明手术对此类患者仍有效。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严重颈髓损伤的患者, 因肋间肌、腹肌大部瘫痪, 加之尿潴留, 极易产生肺部、尿路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因此从患者刚入院时起, 就应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积极为手术创造条件。如果双肺呼吸音清晰, 尿常规、血常规正常, 即使体温在38℃左右 (体温中枢失调所致) , 也应积极手术, 否则患者将因错过手术时机而不能手术导致死亡或神经功能无改善。

2.4 前路手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疗效分析

在颈椎前路手术中, 彻底减压和牢固的骨性融合是手术的最基本原则[2]。对于自前方压迫脊髓的颈椎骨折脱位, 应经颈椎前路直接彻底去除颈脊髓致压物, 以恢复正常的脊髓形态和有效的椎管容积, 恢复颈椎正常排列, 重建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病变节段的椎间高度;同时行充分有效的植骨及植骨后的即刻稳定, 最终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本组均行充分的减压和植骨, 并行合适的带锁钢板内固定。32例植骨全部融合, 说明颈椎自锁钢板固定可靠, 既达到了即刻稳定, 又维持了病变节段的高度, 保证了植骨顺利融合。本组病例术后3个月~12个月部分患者神经功能继续好转, 说明颈脊髓损伤恢复过程长, 其间按摩、锻炼、针灸和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是必需的, 而且绝不能在手术3个月以后就弃用。

采用早期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可使颈髓减压彻底, 可靠的植骨内固定可获得即刻和长期颈椎稳定, 神经功能恢复满意。主张对此类患者把握时机, 创造条件, 尽早手术, 以期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2例, 其中3例同期后路复位及减压。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 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 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颈椎即获稳定, 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 植骨在3个月~6个月融合, 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Frankel分级分别平均改善1.2级、1.32级和1.36级。结论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即刻的稳定和重建。手术不仅可明显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 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关键词:下颈椎,骨折,前路途径,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袁文.颈椎固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 12 (5) :327

[2]Caspar W, Barbier DD, Klara PM.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and caspar plate stabilization for cervical traum a[J].Neurosurgery, 1989, 25 (4) :491~502

[3]刘景臣, 高中礼, 刘光耀, 等.下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 2003, 16 (6) :326~328

[4]Eism ontFJ, Arena M J, Green BA.Extrusion ofan intervertebraldisc as-sociated with traum atic subluxation ordislocation ofcervicalfacets:case report[J].JBoneJointSurg (Am) , 1991, 73 (10) :1555~1560

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病人, 男10例, 年龄35岁~78岁;其中颈椎骨折7例, 颈椎间盘脱出症3例;女5例均为颈椎间盘脱出, 年龄50岁~65岁, 均采用全身麻醉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 担心有生命危险, 顾虑手术后瘫痪或瘫痪加重, 心理负担重, 因此责任护士应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 加强心理疏导:①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是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②请已做过手术的病人讲述亲身感受或由我们讲述给病人听, 使病人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 能够配合手术,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认识的程度, 进一步向病人介绍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 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

2.1.2 术前训练

①手势语言训练:由于手术切口近咽喉部位, 所以术后往往因为伤口疼痛而影响语言的沟通, 因此术前给予一定的手势训练,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需求是十分必要的;②指导病人行气管推移训练: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病人不适, 而影响手术进行, 并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病人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 一般在术前7 d~10 d进行。训练时, 保持病人体位舒适, 一般病人仰卧, 枕头垫于肩下, 头后仰, 使其颈部肌肉放松, 操作者站在病人左侧, 用拇指或2指~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 先左右摇摆气管, 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拉, 牵拉时用力缓和, 需超过中线, 并避免牵拉过程中断[2], 持续5 min~10 min, 逐渐增到15 min~30 min, 每天3次或4次;③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有效深呼吸及咳嗽运动, 以增加肺通气量, 利于排痰, 同时对吸烟者应劝其戒烟, 说明吸烟对术后的危害;④生活习惯训练:术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为了避免排尿排便困难, 应指导病人在床上使用便器。

2.1.3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生化系列、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肺功能等, 积极治疗各种基础疾病, 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改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前1 d常规皮肤准备, 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全身麻醉后护理

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应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动, 平卧于硬板床上, 颈部制动, 也可采取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 当侧卧位时注意将头垫高与脊柱保持同一水平, 仰卧位时, 头下不垫枕, 肩下垫一簿枕, 使下颌抬起, 头后仰, 防止颈前受压, 使开大的椎管再次变小, 变换体位时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

2.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护理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颈椎手术后1周为水肿期, 术后1 d~2 d为水肿初期, 4 d~5 d为水肿高峰期, 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与深浅度, 常规低流量吸氧, 常规按医嘱静脉输注地塞米松每天15 mg, 20%甘露醇250 mL每天2次, 以防止喉头水肿及控制血肿对脊髓的压迫, 鼓励病人咳嗽, 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或行气管切开, 以防窒息。

2.2.3 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注意术口负压引流通畅情况及引流液颜色、量、性质, 一般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液应少于100 mL, 若引流液过多, 色鲜红, 切口敷料渗血多, 周围局部隆起, 颈部增粗, 病人自觉呼吸费力, 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②准确评估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 每班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③注意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2.2.4 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发生

①预防压疮: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出部位, 床单位应保持清洁干燥;②预防肺部感染:加强翻身, 轻叩背部, 做深呼吸及咳嗽活动;③防止尿路感染: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勿扭曲、受压, 注意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 每天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2次, 尿袋应每天更换1次, 尿管每周更换1次, 会阴护理每天1次, 鼓励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在2 000 mL以上。

2.2.5 饮食护理

全身麻醉清醒后6 h可给予流质饮食, 如牛奶、菜汤、鸡汤等, 术后1 d~2 d给予半流质食物, 如面条、肉泥等, 术后1周给予普通饮食, 如米饭、馒头,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 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康复训练

为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给予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主被动活动, 每天肌肉按摩5次或6次, 每次20 min~30 min, 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 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 但不超越, 以免拉伤肌肉及韧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 恢复肌肉力量。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锻炼。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被动活动为辅, 四肢置于功能位。

2.4 出院康复指导

①3个月内佩带颈围保护颈部, 避免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②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 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③术后3个月, 经拍X线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 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 注意颈部勿做剧烈活动, 防止损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 若出现颈部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活动。

参考文献

[1]林淑贤, 姜连英.气管、食道推移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7) :352.

颈椎前路 篇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颈椎后纵韧带组织的异位骨形成导致椎管狭窄,从而压迫脊髓、神经根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症[1]。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受压,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因此容易产生外伤导致严重的颈髓损伤,严重者四肢瘫痪,甚至出现生命中枢功能紊乱而导致心跳呼吸衰竭而死亡[2]。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术仍然是解决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的主要方式,但手术风险较大,尤其对于骨化严重、范围广泛的患者,前路直接切除骨化物风险更大,不但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护理工作也面临着考验[3]。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了3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髓损伤给予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3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既往有明显临床症状者17例,轻微症状者19例,无临床症状者1例。病程5小时-9天,平均4天。急诊入院者12例,外院转入我院者25例。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 37例患者中,四肢完全瘫痪者2例,不全瘫者35例。37例患者中3例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维持呼吸。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颈椎CT平扫+三维重建及MRI平扫,证实存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椎管狭窄,病变累及2个节段者25,3个节段者8例,4个节段者3例,5个节段者1例。

1.3 治疗方法: 颈髓损伤8小时内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4],术前给予抗感染、化痰、营养神经及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切除致压的骨化物。切除2个节段者31例,3个节段者6例。术后辅助高压氧治疗。

1.4 结果: 35例不全瘫患者中,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其中1例术后出现了呼吸功能障碍,给予器官切开呼吸机维持呼吸,2周后脱机;另外2例全瘫患者术中给予器官切开,术后呼吸机维持呼吸,2-3周后脱机,术后功能无明显改善。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观察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注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对年老体弱、血压低、心率慢的患者,持续心电监护,每天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平面的变化及大小便情况。

2.1.2 心理护理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且外伤导致患者四肢不全瘫,活动受限,更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此时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必要性,介绍科室的医疗护理情况和技术水平,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介绍治疗成功病例,从而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心理辅导还有关键的一方就是病人的家属,取得他们的协助和配合,能直接有效地帮助病人减轻焦虑[5]。

2.1.3 预防并发症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有可能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睡气垫床、定时翻身,骨突处透明贴保护,翻身时注意颈部制动呈中立位,颈托保护,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因体位或翻身不当而加重脊髓再损伤;教会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运动,拍背促进肺深部痰液的排除;鼓励患者主动及被动运动,预防血栓形成。主要方法有踝关节的跖屈背伸、环转、内外翻,脚趾屈曲伸直及床上足部负重练习; 会阴护理,膀胱冲洗及定期更换尿管可有效减轻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1.4 术前准备 备皮,备血,术前12h禁食,术前8h禁水。床旁准备器官切开包。术前一般不宜进行器官推移训练,避免因手法不当加重脊髓损伤。由于病人卧床,而且饮食差,脊髓损伤导致肠蠕动变慢,几乎所有病人都存在大便困难甚至腹胀的情况,告知患者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多食蔬菜、水果、萝卜汤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指导患者家属顺时针按摩腹部,必要时口服麻仁软胶囊、四磨汤等。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及监测:采取薄枕平卧位,避免颈后悬空,维持自然仰伸。术后平卧6h后可轴线翻身。告知患者小幅度、小范围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是允许的,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减轻心理负担。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尤其注意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2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注意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给予雾化吸入3-4次/日,床旁继续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切口张力及术后引流,预防术后血肿。

3.3 颈部固定制动:病人过床时要戴好颈托,保持颈部中立位,由医生保护头颈部,使头颈部与躯干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术后卧床时可解除颈围,于颈旁放置沙袋.这样既能固定颈椎,又利于观察伤口是否存在渗血,并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3.4 脊髓功能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运动功能及大小便情况的变化,与术前比较,情况好转,告知患者,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早期对症治疗。

3.5 康复训练:适当功能锻炼是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期间与患者受伤至实施康复计划时间有关,康复计划越早实施,病人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功能恢复越多,并发症越少。术后第2天即指导患者主动进行上肢、下肢肌肉收缩及关节伸届活动,每日2~3次,每次10~15 min,瘫痪重者病人可采取关节被动活动, 防关节僵直。

3.6 高压氧治疗: 手术后一旦病情平稳,鼓励患者出院尽早行高压氧治疗2-3个聊城,可以明显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本組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样治疗,疗效满意。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慢,预后相对差,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及家属都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但是我们认为,加强围手术期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训练及高压氧治疗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颈髓损伤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Kim T, Bae K, Uhm W et al .Prevalence of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Joint Bone Spine. 2007; 75:47-474.

[2]Izumi Koyanagi, Yoshinobu Iwasaki,Kazutoshi Hida et al. Acute cervical cord injury associated with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Neurosurgery, 2003; 53: 887-892.

[3]陈德玉,陈宇,卢旭华 等. 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3(31): 2163-2167.

[4]刘金凤, 张颜云, 路翠春 等. 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脊髓损伤的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7): 590-590.

[5]蒋银芬. 脊髓损伤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3; 1: 35-36.

颈椎前路 篇10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 我院共实施颈椎前路手术144例, 其中6例在术后发生窒息, 发生率4.16%。本组男3例, 女3例;年龄45岁~72岁;均为外伤所致颈髓损伤, 其中2例不完全损伤, 4例完全损伤。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部分颈椎病及颈椎外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2],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希望。但因为颈椎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 病人和家属极易产生各种焦虑、恐惧心理, 由于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 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3]。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 取得病人的信任,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其能积极配合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取得良好效果。

2.2 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3 d~5 d开始进行气管、食管推移, 增强病人术中气管、食管的适应能力[4]。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病人, 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 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 以暴露术野, 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 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 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具体方法如下:嘱病人或陪护者用2指~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 (包在甲状腺、气管与食管三者之外) 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推向非手术侧, 注意一定要推过中线, 开始每次5 min~10 min, 每天2次或3次, 以后逐渐延长至30 min, 训练3 d~5 d。体胖颈短者适当延长时间。

2.3 保持呼吸道畅通

2.3.1 呼吸功能训练

增加肺活量, 促进痰液排出, 术前要求病人戒烟, 减少术后并发症。护士要教会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在咳嗽或咳痰时, 可以用手轻压颈部, 以得到外力保护, 对于咳嗽无力者, 必要时可以电动吸痰。

2.3.2 防止水肿、血肿

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如发现病人伤口引流量及引流液过多, 周围组织隆起, 出现血肿, 应立即通知医生, 组织抢救。病人若术后出现呼吸困难, 但不伴有颈部肿胀, 此多为术中牵拉刺激气管引起的喉头水肿, 应做好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 定时雾化吸入可减轻喉头水肿, 有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

2.4 重视进食指导

2.4.1 卧床进食训练

颈椎术后病人要求卧床, 且颈部制动, 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 术后容易使病人产生不适, 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 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时, 不仅要嘱咐病人进食速度宜慢、均匀, 以免引起呛咳, 还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

2.4.2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术病人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 术后1 d~2 d应进食温凉的流质, 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 术后3 d~4 d改为半流质, 逐渐过渡到正常进食[5]。此外,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是前路术最常见的并发症[6], 如病人术后声音低沉、进食呛咳应注意是否为喉上神经损伤, 禁用流食, 给予固体食物, 并补液, 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

3 做好健康教育及窒息急救培训

健康教育不仅增加病人对疾病的康复知识, 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使病人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 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提高护理质量。同时, 把窒息急救列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 传授正确的体位、技能和方法, 以及必要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 包括行环甲膜穿刺并作气管切开术。

4 体会

颈椎前路手术由于其病变的特殊性, 病人一旦发生窒息将十分危险。本组 6例术后出现窒息后, 我们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对策, 均痊愈出院。因此,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 积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 不仅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也能促进病人早日得到康复。

摘要:颈椎疾患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 由于颈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和颈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手术需要长时间将病人的食管、气管、各种血管组织等牵拉到对侧, 病人术后往往会出现呛咳、吞咽困难, 甚至发生意外窒息, 严重时危及生命,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将大大降低这种危险性, 并能促使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关键词:颈椎前路术,窒息,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53-554.

[2]李晓静.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 :12.

[3]许静.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9) :986.

[4]伍开翠, 丁桂平.1例颈椎病人工椎间盘假体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1) :28.

[5]郎云琴, 李香琴, 卢爱金.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病人进食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1) :987-988.

上一篇:背诵古诗有技巧下一篇:维权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