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论文

2024-06-13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论文(精选3篇)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论文 篇1

结核病是一种高发于全球范围内的疾病,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脊柱结核类型, 是肺外结核常见部位, 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1]。腰椎结核是结核分支杆菌侵犯椎体, 形成椎间盘破坏、渐进性后凸畸形、椎体塌陷的疾病。腰椎结核会导致腰椎失稳, 脊髓神经损伤, 后凸畸形等, 致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腰椎结核治疗时, 单纯作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固定, 其固定范围过长会导致椎间盘及运动节段增加, 过短则可能会影响固定效果。加用植骨融合术可促进疗效, 该研究整群选择该院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7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腰椎结核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87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者CT诊断, 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 观察组44例。观察组:男性28例, 女性16例, 年龄32~62岁, 平均年龄 (47.9±5.7) 岁;病程1个月~5年, 平均病程 (1.2±0.2) 年;低热6例, 腰背疼痛15例、神经损伤16例, 神经及肌力减弱6例;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19例, 年龄27~65岁, 平均年龄 (45.9±5.6) 岁;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 (1.3±0.3) 年;低热8例, 腰背疼痛17例、神经损伤15例, 神经及肌力减弱8例;纳入标准:符合腰椎结核诊断标准者;20~70岁;与该组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肾、心、肝功能严重不全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全麻插管后, 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作消毒铺巾, 病椎为中心取正中纵形切口, 显露术野, C型臂下X线机透视定位, 置入椎弓根螺钉, 小关节及椎板存在结核病灶者, 需立即作病灶清除, 安装横连及钉棒, 作后路切口缝合;随后取仰卧位, 根据病灶部位, 取左侧或正中切口, 清除病灶后, 剩余病椎内修整植骨槽, 选择适当的自体髂骨或自体碎骨粒, 紧密嵌入, 作彻底清洗。完成后, 使用C型臂X线机对凸畸形进行矫正, 保持良好植骨, 置入引流管, 作逐层缝合。

对照组:全麻插管后, 患者取仰卧位, 作消毒铺巾, 取倒八字切口, 腹膜外进入, 病区显露, 作腰椎节段性血管结扎, 剥离病灶上下各一正常椎体, 清除坏死椎体及病灶, 修整骨槽后, 取自体髂骨、自体碎骨粒紧密嵌入植骨骨槽, 彻底止血, 选择适当钉板作矫形、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后凸畸形进行纠正, 放置引流管后作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根据《骨科疾病诊疗常规》[3]中腰椎结核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 优:疼痛、乏力、神经损伤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良:疼痛、乏力、神经损伤等症状有好转, 出现轻微并发症;差:疼痛及乏力等症状无改善, 甚至有加重迹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评分及Cobb角, 运动评分的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表示恢复越好。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录入SPSS19.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3.18%, 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为72.09%,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obb角、运动评分及感觉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有改善, 但是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腰椎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类型, 临床主要采取常规全身抗结核疗法治疗, 虽然具有一定疗效, 但是不良反应较多, 且无法根治病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学者提出[4], 对腰椎结核采取手术疗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手术治疗主要为清除病灶, 重建脊柱, 对神经功能进行改善, 起到预防畸形作用。常规手术损伤较大, 术后难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腰椎结核实施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 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案, 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5]。

该研究显示, 观察组恢复优良率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术在腰椎结核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 能快速取得较好疗效。后路内固定的稳定性好, 且适应症广, 特别是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 选择后路固定具有具有较高安全性。选择自体骨植骨, 可促进骨愈合[6]。腰椎内固定术后, 能快速取得较高的稳定性, 减少术后长期卧床、石膏固定形成的并发症。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证实[7], 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融合植骨融合术具有较高安全性, 且术后恢复较快。病灶清除、内固定后, 实施植骨融合术, 可提高稳定性, 有利于患者术后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8]。该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Cabb角及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

综合上述, 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融合植骨融合术对腰椎结核治疗安全性高, 且疗效显著, 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对腰椎结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7例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 实施前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44例, 采取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Cobb角、运动评分及感觉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有改善, 但是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对腰椎结核治疗具有较高疗效, 可有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腰椎结核

参考文献

[1]黄福立, 张明友, 刘永恒, 等.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伴椎旁脓肿[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4, 24 (5) :422-426.

[2]张宏其, 郭超峰, 唐明星, 等.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异形钛网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02-108.

[3]赵晨, 蒲小兵, 周强, 等.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胸、腰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09-115.

[4]王健, 臧传义, 唐杰, 等.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 2014, 9 (1) :103-105.

[5]王林峰, 申勇, 丁文元, 等.腰椎结核的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J].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37-142.

[6]张宏其, 孙长英, 鲁世金, 等.单纯经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异形钛网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腰椎结核[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12) :1339-1342.

[7]宾永焰, 田乃宜, 郭义城, 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66例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 (5) :466-468.

[8]王震, 张民泽.一期前后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 12 (1) :45-47.

[9]马树伟, 张文武, 申勇, 等.治疗胸腰椎结核三种手术方式及两种内固定的比较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 2014, 20 (4) :301-304, 321.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8~55岁,平均47岁。病灶部位:第4腰椎2例,第5腰椎3例,同时侵犯第4、5腰椎9例,同时侵犯第5腰椎和骶1椎体1例。所有病例均有腰背、腰骶疼痛,同时伴全身中毒症状12例。病程26 d~8个月。神经受损情况:马尾神经受压致二便障碍2例,时间分别为26 d和3个月;合并神经根症状10例。所有病例均为第一次手术治疗,入院前均未行正规抗结核治疗,仅行卧床、营养神经、理疗及镇痛治疗。化验室检查ESR 20~92 mm/h,平均56 mm/h。所有病例术前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及乙胺丁醇抗结核正规治疗平均2周以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

1.2 手术方法

先采用俯卧位,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髂后取骨椎板间植骨;然后改为平卧位,经腹直肌旁腹膜外显露病灶,彻底清除椎旁及腰大肌脓肿、坏死组织和死骨,将病变椎间盘及椎体彻底切除,显露邻近上下正常的骨质及终板,同时行椎管前方的减压。大量盐水冲洗,量取椎间缺损区的大小,将圆柱状(直径为1.6 cm和1.0 cm)的钛网修剪成合适的高度,钛网内充填入同种异体骨(冻干辐照骨),用嵌入器将钛网嵌入相邻椎体中心部位的骨质及终板间,调整钛网位置,保持其上下缘与终板水平接触。术中C型臂X光机透视或拍片明确钛网及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后,局部浸润异烟肼注射液500 mg。

术后处理: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2~7 d后拔管,伤口2周拆线,继续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卧床6~12周后带支具保护下床活动,联合抗结核治疗平均18个月。

2 结果

本组病例1例术中出现髂静脉破裂出血,予以缝合修补,余无术中并发症。本组病例单椎体水平重建5例,两椎体水平重建10例。采用门诊复查的方式,15例患者获1~3年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ESR均于3~6个月降至正常。2例马尾神经受压致二便障碍患者及10例合并神经根症状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钛网两端开始出现融合,6个月获完全融合(CT平扫+矢状位重建示钛网内同种异体骨与终板骨或健康骨连续),无钛网移位、断裂和内固定失败,无结核复发迹象。

典型病例见图1和图2。

3 讨论

3.1 手术操作要点

后路内固定植骨术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时,一定要在腹膜外显露,以免损伤腹腔脏器,引起粘连或腹腔内播散。如果在剥离过程中腹膜破裂,一定要先行修补,再显露、清除病灶。

因腰骶段前路血管、神经密集且粗大,术中操作一定要小心仔细。由于长期结核炎症刺激,病椎周围均为瘢痕组织,髂静脉常被瘢痕粘连在椎体上,由于血管壁薄且脆性增加,分离十分困难,非常容易造成破损。血管破裂后出血凶猛且出血量大,处理不当非常危险。笔者的经验是:一旦血管破裂,术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立即用手指将破口按压,此时决不能用止血钳盲目乱夹,以防破口扩大;用两钝性物将破口上下管壁按压阻断血流后,松开手指寻找破口,细丝线缝合即可。为防治这一并发症出现,暴露病灶时应在椎体侧方、远离血管处进行,将骨膜、瘢痕以及血管一同推向椎体前方,显露病椎的侧方,在椎体侧方开窗到达病灶内。清理病灶时保留椎体前方骨皮质及前纵韧带,这样就可防范血管的损伤[2]。

病灶的清除一定要彻底,包括脓液、坏死骨、受侵犯骨质、椎间盘、干酪样坏死组织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并对窦道进行反复骚刮和大量反复的生理盐水冲洗,以预防结核复发,有利于后期的恢复。

3.2 内固定及植入物的选择

传统的脊柱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仅仅行局部的病灶刮除及脓肿清除术,但是病灶的高复发率、卧床时间长、后期脊柱的后凸及侧凸畸形等并发症较多[3],使得人们已经弃用了此种手术方法。目前,大多数的外科医生都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和自体骨植入术,这样既可以保证彻底的减压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在术中撑开椎体,解除后凸椎体对硬膜的压迫,增大椎体间隙,便于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以及维持椎间高度,防止植骨块脱出,促进骨融合,因而这一方法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推广与应用[4,5,6,7]。同时,结合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有效预防了后期脊柱的后凸及侧凸畸形、进行性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内固定物和植入物的应用会不会增加结核术后的复发呢?据有关研究提示[8]:结核杆菌对金属内固定器的粘力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另外,现在的内固定物均为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发生异物反应,而且有利于术后行MRI或CT检查。YILMAZ[9]报道,11例经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后随访16个月无复发,说明内固定物及植入物并不增加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

然而,上述术式亦存在不足之处,如长节段截取的自体髂骨椎间支撑力不够,植骨块松动、脱出。取骨术同时增加创伤、出血和延长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取骨区疼痛和同侧下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对于较瘦弱的患者及儿童,自体供骨量有限,有时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钛网融合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属性,内置钛网长度可根据术中病灶的清除范围适当截取,以充分利用其撑开-压缩功能,获取可靠的节段稳定性和满意的脊柱生理曲度[10]。钛网为强度非常高的圆柱状,钛网的边缘以锯齿状与椎体接触,具有显著的防滑移作用,应用于腰骶段非常适宜。

同种异体骨在骨科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组病例联合应用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将其制成骨小粒充填于钛网内并压实,以使钛网两端与健康椎体骨之间接触,达到骨性融和目的。钛网及同种异体骨联合应用植入术既有助于扩大清除范围、彻底减压及稳定性重建,减少了卧床时间,降低了术后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又可预防因取自体骨而增加的创伤及取骨区严重的并发症。

3.3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腰骶段结核后路椎弓根系统螺钉均应固定在病灶上下健康骨上,以重建稳定性,但如骶1椎体破坏严重,因腰骶段解剖的特殊性,下位健康骨无法满足螺钉固定的稳定性要求。本组病例中1例骶1椎体破坏严重,采用了下位4枚螺钉固定于两侧髂骨翼上,保证了固定的牢固性。

参考文献

[1]张光铂,吴启秋,关骅,等.脊柱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5.[1]ZHANG GB,WU QQ,GUAN Y,et al.Spinal tuberculosis(M).Bejing: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ress,2007:4-5.Chinese

[2]李永民,王旭,黄玉国,等.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8,03:164-166.[2]LI YM,WANG X,HUANG YG,et al.Combination of lesionclearing,bone grafting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thoracolumber vertical tuberculosis with one stage[J].Chinese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Bone Disease,2008,3:164-166.Chinese

[3]吴建煌,邓展生,张宏其,等.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4):557-560.[3]WU JH,DENG ZS,ZHANG HQ,et al.Combination of internalfixation through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anteriorlesion clearing and bone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thoracolumber vertical tuberculosis with one stage[J].China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9,19(4):557-560.Chinese

[4]LI TZ.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bone fusion ofthoracolumbarspine tuberculosis[J].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7,22:657-659.Chinese

[5]YANG J.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withkyphotic deformity with surgical techniques of internalfixationapparatus system in children[J].China Journal of ModernMedicine,2007,17(21):2670-2673.Chinese

[6]LEE JS,MOON KP,KIM SJ,et al.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fusion and posteror instumentation in the surgicalmanagementof lumbar tuberculous spondylitis[J].J Bone JointSurg(Br),2007,89(2):210-214.

[7]CHEN YC,CHANG MC,WANG ST,et al.One-stageposterior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advansed spine tuberculosis[J].JChin Med Assos,2003,66(7):411-417.

[8]OGA M,ARIZONO T,TAKASITA M,et al.Evaluation of therisk of in strumentation as a foreign body in spinal tuberculosis[J].Spine,1993,18:1890-1894.

[9]YILMAZ C,SELEK HY,GURKAN,et al.Anetrior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J].JBone Joint Surg(Am),1999,81:1261-1267.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论文 篇3

关键词:前路固定,后路固定,脊柱结核,神经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也多样化, 而最主要的是药物联合手术治疗, 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前路固定手术及后路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 为今后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44例患者均在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 全部经CT、X线等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 将44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男12例, 女10例, 年龄30~69 (45.2±3.5) 岁, 病症类型包括:腰骶椎型13例, 胸椎型5例, 胸腰椎型4例;对照组男11例, 女11例, 年龄28~68 (44.9±3.2) 岁, 病症类型包括:腰骶椎型12例, 胸椎型6例, 胸腰椎型4例。两组症状类型均为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胸背疼痛等, 两组年龄、性别、症状类型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以气管内插管全麻, 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或右侧斜卧位, 从左侧进入, 根据病症类型选择不同的切口, 胸腰椎为通过胸膜外胸膜及外腹膜切入、腰椎以腹膜外切入、胸椎则由胸腔切入。消除椎间盘、椎体及病灶组织, 并用氯化钠冲洗干净, 利用椎管缓解脊髓压迫, 将神经根、硬膜囊露出, 清除椎管内部肉芽。后以自体肋骨进行植骨, 也可用髂骨植骨, 完成前路内固定后放置药物对抗病灶区结核。对照组操作流程与观察组基本类似, 体位为仰卧, 腰骶椎以倒八切口方式经腹膜切入, 腰椎则通过腹膜的低肾切口进入。脊髓减压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实施后路椎弓钉内固定术, 之后植骨并进行抗结核操作。以上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2个月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并定期进行X线片检查。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的植骨矫正和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以Frankle为神经功能康复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术后1~2年随访发现, 两组患者经过X线片复查均愈合, 两组植骨恢复时间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从X线片反映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来看, 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神经康复效果Frankel中两组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的主要病症类型, 是因为结核感染及循环障碍所引发, 近年我国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式也出现了改变。而使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 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加入了内固定, 能够抑制椎骨的畸形进程。而此类手术又由前路和后路两方面组成, 两种内固定形式的治疗目的相同, 均是为了矫正脊柱的形态, 并且消除结核病灶。两者相比前路手术更加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病灶, 并且矫正脊柱;后路内固定则能够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其脊柱矫正效果强于前路内固定。

有关文献研究发现, 前路固定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康复方面均优于后路固定, 唯一不足就是前路固定的矫正能力不如后路固定, 使用后路固定术能够让患者尽早下床进行运动。另外就手术入路来看, 前路、后路、前后两路联合的方式均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但是前路及联合入路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容易引发并发症, 同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当前选用后入路治疗的性价比较高, 在未来临床治疗中还要进一步观察。

本次研究发现, 前路固定和后路固定术后植骨恢复时间基本相同, 而后凸畸形方面明显是后路固定的效果更加显著。神经康复方面术前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在术后前路固定的康复效果较好。可见, 前路固定术对于患者神经康复有较大的益处, 而脊柱结核的矫正治疗还是应该选择后路固定, 总的来说, 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晓魏, 颜志坚, 麦伟, 等.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9) :20-21.

[2]秦雨, 赵刚, 和桓德, 等.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5 (1) :80-81.

[3]黄凯.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7 (12) :1485-1486.

上一篇:词风对比下一篇:柔性振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