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2024-10-22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共10篇)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1

上颈椎损伤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限、气道开放、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各种侵入性导管的置入及肠外营养的使用, 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1]。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本文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5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其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患者为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的58例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上颈椎损伤患者, 发生65例次真菌感染。在58例患者中, 男性33例, 女性25例, 年龄 (57.58±17.78) 岁, 年龄≥60岁29例, 占51.72%。

2 原因分析

2.1 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8例患者均给予2种以上抗生素, 出现深部真菌感染前用过广谱抗生素者占100% (58/58) , 其中29例患者给予3种抗生素。用过糖皮质激素者53例, 占91.37% (53/58) 。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见表1。

2.2 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法

58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给予气管切开, 占75.86%, 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39例, 占67.24%, 接受深静脉置管30例, 占51.72%, 留置尿管54例, 占93.10%。

2.3 真菌感染部位及真菌感染菌种分布情况

见表2。

2.4 其它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 病房的内部环境亦医院内真菌感染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真菌在温暖 (25~28℃) 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 极易迅速生长繁殖。而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设置中央空调、门窗紧闭, 室内湿度较大, 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空调器排出的空气往往含有霉菌孢子[3], 增加感染的机率。

3 护理措施

3.1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重视细菌学的检查, 凡有细菌感染者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正确选用抗生素, 避免盲目滥用或频繁更换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 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防止二重感染。有文献报道,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央动静脉插管等均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为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 临床治疗中应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 防止菌群失调的发生, 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 明确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按规定给药, 认真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抗生素应用知识, 应加强指导, 避免不遵医嘱或擅自服用抗菌药导致的菌群失调[5]。

3.2 减少侵袭性导管插入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侵袭性诊治措施会使患者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加, 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导尿、插胃管、留置深静脉置管等措施, 必须实施时, 应加强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5]。做好医源性侵入性操作的管理, 如氧疗、雾化吸入、电动吸痰等为本病常用的操作, 应加强对湿化瓶系统、雾化器管道、吸痰器管道的消毒灭菌, 防止交叉感染发生。各种管道尽可能采用一次性, 每日更换湿化瓶内液体并每周消毒2次, 各种物品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灭菌, 工作人员操作前后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 必要时戴手套操作[6]。

3.3 加强营养支持

患者长时间卧床, 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 保护胃肠道功能, 尽可能行胃肠内营养, 以维持肠粘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增加抵抗力, 减少肠道真菌感染的发生[7]。给予饮食指导, 合理调配饮食, 早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少量多餐, 防止呛入气管;后期一般以普食为主, 多进食高纤维、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以提高抗病能力。

3.4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由于病房内只设置中央空调、门窗紧闭, 使病房通风不良, 室内湿度较大, 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环境。所以应定时通风换气, 开门窗每日3~4次, 每次30min。加强病室空气消毒管理, 有气管切开的病人, 应限制家属探视以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7], 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1次, 每次30min, 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保持环境清洁, 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 地面、桌面、床头柜、床栏每日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清洁2次, 抹布1人1巾, 拖把做好分类标记, 每日使用后洗净消毒。中央空调吸滤网每周1次清洗消毒。严格探视制度, 限制陪护,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和指导, 减少病区的环境污染。

4 讨论

近年来, 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呼吸道及泌尿道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22%和17.78%[8]。上颈椎损伤患者因病情需要往往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留置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等治疗。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屏障作用消失, 咳嗽反射减弱, 反复吸痰可将病原菌带入呼吸道;长期卧床可造成痰液引流不畅;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留置尿管后尿道的生理防御功能消失, 易造成逆行感染。在其留置导管时间长的病人中, 因环境污染控制不利, 尤其医源性交叉感染, 使之发生感染[4];而病室空气炎热、潮湿, 更有利真菌的生长[9]。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重在预防, 导致上颈椎损伤患者真菌感染是多方面综合原因的结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 防止菌群失调;尽量减少侵袭性诊治措施, 缩短各导管留置时间;加强营养支持, 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对真菌感染的控制是致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护理记录, 总结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 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上颈椎损伤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前三位是泌尿道 (50.66%) 、呼吸道 (29.61%) 和消化道 (7.69%) , 菌株种类是白色念株菌占首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 做好呼吸道、泌尿道、各种侵入性导管的护理对降低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十分重要。

关键词: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杜斌, 张海涛, 陈德昌, 等.3447例尸检病例的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 1996, 76:352-3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J) .现代实用医学, 2003, 15 (7) :460-465.

[3]时兢, 缪防, 荣菊粉, 等.危重病患者院内深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J) .临床医学, 2005, (6) :96.

[4]郭昌星, 刘若群, 陈德玉, 等.上颈椎损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J) .脊柱外科杂志, 2003, (5) :71.

[5]居朝霞.肝硬化腹水患者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10) :72.

[6]岑瑜, 黄春艳.38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护理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0) :1130-1131.

[7]杨昌美, 卢昌碧.重危病人二重真菌感染的护理 (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5 (5) :455-466.

[8] Wenzel RP.Nosocomial candidemia:risk factors and attributablemortality (J) .Clin lnfect Dis, 1995, 20:1543-1544.

[9]陈宝珠.病室环境与烧伤合并真菌感染的关系 (J) .实用护理杂志, 1993, 9 (12) :9.

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篇2

20%的甘露醇是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药物,具有利尿、脱水、消肿之功效,因此在临床内外科应用相当广泛,但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的高渗、滴速快、微粒等因素而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轻者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其疼痛可自穿刺点走行向远处放射。严重时,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出汗,情绪激动等症状,个别病人不得不终止治疗。重者,可导致周围组织、静脉损害,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壁闭塞等现象[1]。现对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及如何防护进行总结。

1 甘露醇静脉给药引起静脉损伤探讨

20%甘露醇注射液为饱和溶液,其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的4倍,静脉给药后能保留于血液中,并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中的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脱水作用[2]。但甘露醇快速进入静脉后,由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微粒因素,输液速度,药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可造成静脉炎[3]。甘露醇对静脉损害机制:(1)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激活炎症介质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霉,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2)甘露醇药物浓度高。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注高渗透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和E2,使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4],表现为注射上肢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

2 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

2.1 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易于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免选择患侧肢体及下肢静脉输入。同一处静脉不得连续使用2次或2次以上,且穿刺点间距离应尽可能远。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穿刺尽量一次成功,不可反复探刺,以免影响血管壁的完整性。输液前30min可采用热敷的方法使局部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静脉输注后5min注射部位给予红外线照射,照射至甘露醇输完。红外线有温热、消炎、镇痛作用,既可保护血管,防止发生静脉炎,又可有缓解疼痛,解除病人心理压力,使其主动愉快地接受治疗[5]。

2.2 将20%甘露醇加热至40℃检查药液有无结晶、杂质、混浊、过期等,待液体温度降至36℃~37℃时作静脉滴注,因药液加温可显著减少其中的结晶微粒。如果注射前不加热,特别是气温低时,就会有大量的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从而可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却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20%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的发生[6]。

2.3 选择适当的穿刺针,为了达到治疗效果,一般成人选用9号头皮针,也可选择细短静脉留置针,使其漂浮在血管内,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正确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输完20%甘露醇后静注生理盐水20ml,再行肝素钠2.0ml~5.0ml封管,减少高渗性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时间[7]。

2.4 避免液体渗漏,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输液局部有无渗漏,倾听病人主诉,一旦发生渗漏,及时处理,输液处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避免组织坏死。

2.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预防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2.6 正确的拔针,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血管,从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伤[8]。

2.7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注甘露醇的前后,均应输入非刺激性的液体,既保证药物全部进入人体,又能稀释冲去滞留在静脉内的甘露醇,减少了它在局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

3 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处理

3.1 局部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可利用高渗透作用促进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3.2 新鲜芦荟外敷。芦荟有消炎、止痛、消肿的功能,对处理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疗效显著[9]。(中医认为芦荟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等功用。现代研究表明芦荟汁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如:芦荟酊缓基态醇,异柠檬酸等,具有杀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的功效,因而用芦荟鲜汁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

3.3 马玲署贴敷。甘露醇静脉滴注引起液体外渗应用马玲署贴敷治疗有独特疗效,因其含主要成份是淀粉、糖类、粘液质等,其汁具有散瘀、软坚解痉、止痛、消炎、利尿、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作用,新鲜马玲署含的异柠檬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之功效,能加快血肿吸收,有利于组织修复,使局部消肿时间缩短[10]。

3.4 局部TDP理疗,对肿胀、疼痛明显的患者可每天做两次,每次30min。

3.5 50%红花酒精热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周咏梅,吴敏.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2005,31(1):62~64.

[2]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87.

[3] 韩雪玲,李栓德,杨喜民,等.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6~47.

[4] 辛燕飞,王丽萍,王玲勉,等.山莨菪碱减轻甘露醇对兔耳缘静脉及外周组织损害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6):320.

[5] 武凤英,贺淑芹,高玉梅.红外线照射缓解静脉输注甘露醇引起局部疼痛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7,21(2):335~337.

[6] 潘丽英,宗云,汤云.20%甘露醇加温静滴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7~8.

[7] 刘建平,田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4,15(19):33.

[8] 刘铭庸,马跃荣,谢永康,等.全国青年护士论文集[M].第二卷.北京:国中医学科技出版社,1993:36~39.

[9] 吴声荣.新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观察[J].华北煤矿医学院学报,2006,8(5):661.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颈椎3~颈椎7骨折或/和脱位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病人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45.8岁;均排除严重颅脑外伤、心肺腹部等重要脏器严重损伤、大出血及病理性骨折脱位;损伤原因:交通伤20例,坠落伤17例,重物压伤3例,其他2例。术前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ASIA-A级(完全损害,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4例,ASIA-B级(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感觉,但无运动功能)8例,ASIA-C级(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20例,A-SIA-D级(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10例。全部病人均在受伤后24h内进行急诊手术。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即予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呼吸功能。急查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急诊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三维重建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颈椎外伤情况及颈髓受压程度。病人予颈围固定或持续颅骨牵引,在术前和手术开始时使用止血药物。完善术前常规准备后送手术室紧急手术。根据脊髓压迫的方向选择手术入路,前入路23例,后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前路或后路手术均进行内固定和取自体骨融合[7]。术后根据病人全身情况早期进行康复锻炼:24h内开始肢体主动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48h内开始高压氧及针灸治疗。

1.3 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8个月。42例病人术后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及内置物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5.6d,ICU监护3例,平均72h。术后2周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2 手术期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术前转运安全问题

颈椎骨折脱位后其稳定性已遭受破坏,高位颈髓损伤者,由于颈髓上端和延髓相连,延髓是人体的呼吸中枢,一旦颈部制动措施不当极易导致颈髓损伤加重、呼吸停止,合并胸壁肌肉瘫痪时,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8]。本组采取了有效措施,在转运病人过程中未发生一例医源性颈髓损伤或呼吸停止。

护理对策:①转运前评估。病人由手术医生及手术护士共同转运。转运前详细评估病人的伤情,了解有无合并颅脑损伤、胸腹脏器伤及其他部位骨折等,测试受累神经支配的区域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特别是呼吸有无异常,认真检查吸氧的氧气枕内气体是否充足,痰多者先充分吸痰,必要时做气管切开。②正确搬运病人。搬动病人时安排专人固定头颈部,避免颈部前屈或扭转,严禁使用搂抱或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方式移动,搬运时注意动作轻稳,协调一致,以确保病人安全、舒适。本组采用改良式头及颈肩部承托搬运法来移动病人[9]:先将病人双下肢伸直并拢,双上肢屈肘放于胸前,手术护士站于头前,双手掌分别置于病人左右肩部并向脊柱靠拢,双上肢屈肘前臂水平托住病人的颈部及枕部,其余3人站于同侧分别托住病人的肩背部、腰臀部和腿部,四人同时抬起,搬运时着力点主要在肩背部、腰臀部,对颈项及枕部仅起承托作用。③加强转运途中病情监护。转运途中用颈围固定颈部于水平位,在颈部两侧置大小规格为12cm×17cm的小沙袋制动,防止头颈部震动或晃动。控制转运平车的车速,避免颠簸,拉好护栏。妥善固定静脉输液管、氧气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等管道,避免各管道打折、受压或脱出。推行上下坡时,病人头部位于高处[10],手术护士或医生位于病人头部,随时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尤其是呼吸的节律、深度、频率等情况,对清醒病人定时询问有何不适,以了解病情。本组有3例在转运途中发现病人面部表情、呼吸有异常,立即停止前进,就地进行检查和抢救。

2.2 气管插管麻醉时安全问题

颈椎损伤病人基本上都在颈围保护和颅骨牵引下,有时张口度也受到限制,施行气管插管时为显露会厌、声门,后仰颈部容易加重颈髓损伤。本组在不活动颈椎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率达90%,病人未出现低氧血症,插管期间氧饱和度在90%以上。护理对策:气管插管时提醒麻醉师保持颈椎中立位,尽量不屈伸颈部,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或联合视频喉镜协助插管[11]。应用诱发电位监测插管前后的脊髓功能情况作参照对比。确切气管插管位置后牢靠固定,已行气管切开病人,予缝合固定套管,防止因搬动、变换手术体位过程中折叠、堵塞或脱出。

2.3 摆置手术体位时安全问题

全身麻醉后,由于病人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肢体各大、小关节均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摆置手术体位时如果颈部保护不当,尤其是后路手术俯卧位使颈椎扭转、过度屈伸,可加重颈髓损伤甚至高位截瘫。本组无一例发生体位性医源损伤意外,这与我们充分关注摆置体位的每个细节密切相关。

护理对策:摆置体位时妥善固定好各种导管,有专人站于病人头侧做有效牵引,轴向翻身,多人协作且动作协调、缓慢、稳妥。①前路手术仰卧体位:移动病人时,有1人站于病人头侧做有效牵引,保持颈椎正常生理轴线,其余4人平行移动病人至手术台。病人仰卧,头部距床头5cm,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肩垫放于双肩下,头自然后仰,显露双颈长肌,枕部垫圆形凝胶头圈,颈部下垫小圆枕,将宽胶布贴于病人前额,两端固定于床侧,加强头部稳定性。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以中单包裹固定,膝下放软枕。②后路手术俯卧体位:使用带钉头架固定头部,调节好头架的高度,保持曲颈功能位,以打开椎间隙。闭合病人双眼,用透明胶布贴合双眼睑,以减少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用外科手术贴膜粘贴双耳及头围一圈,防止消毒液流下灼伤眼睛、耳朵及颜面部皮肤。双上肢用中单包裹固定于躯体两侧,双肩部用4cm~5cm的胶布斜贴至对侧髂后上棘至床挡,以充分暴露颈椎间隙。胸腹部及骨盆垫U型垫,使胸腹悬空不受压,以防影响呼吸功能,将女性双乳或男性外生殖器放在体位垫中空处,避免受压,膝下垫一薄软枕,固定双下肢。③前后路联合手术转换体位时:变换体位应缓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管理好各种管道、导线,防止脱出。后路手术完成后,先将病人翻转至平车上,再搬上手术床。在搬动及翻转病人时将病人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作轴向翻身,身体的每一部位有专人负责,步调统一,避免牵拉或损伤。摆置体位前后应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情况作参照对比。

3 小结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颈椎损伤患者5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3±2.3岁。其中颈椎骨折18例,颈椎脱位8例;不完全瘫痪24例,完全瘫痪2例。观察组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4±2.5岁。其中颈椎骨折17例,颈椎脱位9例;不完全瘫痪22例,完全瘫痪4例。两组年龄、性别、颈椎损伤类型和神经损伤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预见性护理

牵引前准备:①心理护理:颈椎损伤患者大都因意外事故引起,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担心失去工作能力或影响家庭经济等,从而导致患者睡眠和食欲减退,机体免疫力降低。故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责任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要以高度责任心照顾患者,营造愉快的治疗氛围,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②皮肤准备:为患者剔除头发,清洁头皮,以减少感染的几率。

牵引后预见性护理:①保持正确体位和有效牵引:牵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牵引绳、头、颈和躯干成一轴线,定时检查螺母有无松动并适当拧紧。若患者感到骨牵引处疼痛,应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②预防感染:一要预防牵引孔感染,用碘伏纱布包扎或用洁悠神喷骨牵引针孔,以防止感染。牵引期间应观察颅骨牵引针眼处是否渗血、有无分泌物、钢针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溃烂等,保持头部皮肤清洁。二要预防肺部感染,因患者长期卧床,肺部血液循环相对减弱,排痰困难,故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等训练,每日数次;并指导有效咳嗽,每2~3小时翻身叩背1次,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2],且对痰液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三要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每天饮水≥3000ml,对不能自解小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每日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3~4小时放尿1次,以训练膀胱功能。尿管夹紧后患者能自感尿急者,可试拔除尿管,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③预防压疮:要保持床铺清洁整齐,枕部垫上婴儿凹型软枕,骶尾部垫上水垫,水垫上铺软毛巾,每2小时更换1次水垫,若毛巾被汗水浸湿应及时更换。合并截瘫患者骶尾部使用水凝胶敷帖保护,每天护士为患者擦浴,保持皮肤干洁,要察看受压皮肤情况。④病情观察: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因合并颈脊髓损伤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体温骤升现象,故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迷走神经受刺激,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观察组在患者心率降至60次/分时,开始使用阿托品口服并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高位截瘫患者常伴呼吸肌麻痹,床边应备气管切开包和吸痰器,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如呼吸浅慢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康复锻炼:康复锻炼从牵引开始,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坚持长期和主被动结合的原则[3]。并注意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或麻痹平面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教会患者具体的锻炼方法,如训练上肢肌力的灵活性,包括握拳、捏橡皮球及用筷子夹东西等。主动行踝关节的环转组合运动及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练习,每日3~4次[4]。同时要协助瘫痪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以促进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结果

两组牵引复位成功率达100%。对照组发生牵引弓脱落2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压疮2例,心动过缓5例;观察组只发生肺部感染1例,心动过缓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5748,P<0.05),说明观察组在并发症防治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

讨论

颈椎损伤是突发性人身意外伤害,严重影响躯体的运动生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特别是合并截瘫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常合并牵引弓松脱、感染、压疮及窦性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如不及时加强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5],及早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石玉珍,陈星浩,黄桂虹.四类肝衰竭患者預见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3.

2 王倩.17例重度脊柱弯曲患者重力颅骨牵引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54.

3 张英,于冬梅,戴晓洁,等.32例颈椎术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53-454.

4 梁群英,梁建萍,何红燕,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2011,30(8):1163.

5 张佩芳,李瑞东,董家勇,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64-1166.

颈髓损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对策 篇5

1 临床资料

16例CSCI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41岁~58岁, 平均年龄48岁, 住院天数5 d~44 d.受伤机制:高处坠落3例, 车祸8例, 摔伤5例。损伤部位:C1~44例, C5~812例;合并下肢骨折1例, 合并全身性疾病1例。4例手术治疗, 12例保守治疗;15例好转出院, 1例死亡。

2 护理问题

2.1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脊髓损伤呼吸肌力量减弱, 腹肌瘫痪, 咳嗽驱动力不足, 肺部感染, 呼吸道内分泌物黏稠, 致痰液排出困难有关。

2.2 排尿模式改变

与脊髓损伤引起的泌尿功能障碍, 尿潴留或尿失禁, 泌尿系统感染, 留置导尿有关。

2.3 体温过高

与脊髓损伤交感神经功能失去作用, 皮肤不能出汗, 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关。

2.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脊髓损伤患者行颅骨牵引, 卧硬板床, 高位截瘫, 躯体不能移动, 被动体位, 局部组织过度受压有关。

3护理对策

3.1 呼吸系统护理

呼吸道感染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1], 故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给予吸氧,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的变化, 床旁置监护仪,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协助患者翻身、叩背辅助咳痰。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的患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雾化器治疗结束应终末消毒, 将雾化罐与面罩及管道先用清水清洗后, 再用1∶500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每日2次行口腔护理, 擦洗时动作需轻柔, 协助患者吸水管漱口, 有吸烟史的患者劝阻其家人不提供香烟, 劝患者戒烟。对高位截瘫伴呼吸肌麻痹患者, 在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咳嗽无效的情况下给予吸痰。

3.2 泌尿系统护理

男性患者的导尿管插入和拔出时, 动作要轻柔、稳慢, 勿用力过猛。预防尿路感染发生的措施有: (1) 用0.1%苯扎溴铵酊棉球消毒时, 需擦净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周围皮肤, 每只棉球消毒时限用1次。 (2) 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导尿回路, 无菌集尿袋低于膀胱位置, 防止尿液逆流。 (3) 会阴部护理每日2次。用2%醋酸洗必泰或0.5%碘伏擦洗外阴, 用碘伏纱布包绕尿管与尿道口衔接处进行消毒。每次大便后应清洗会阴,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 使用防逆流的、具有阻止细菌沿导尿管逆行功能的储尿器, 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5) 采用硅胶和乳胶的尿道管, 定时夹管、开放, 尽早实施间歇导尿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促进膀胱反射形成的有效方法[2]。 (6) 鼓励患者多饮水, 无特殊禁忌证时, 每日饮水量2 000 m L以上。 (7) 密切观念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如:体温高, 尿液浑浊、颜色改变, 血尿等, 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本组病例由于住院时间短, 经严格护理, 未发现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3.3 高热的护理

颈髓损伤后机体出现中枢性高热, 原因是由于大部分交感神经失去作用, 颈髓损伤平面以下的皮肤无出汗功能, 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失调, 人体对气温变化丧失了调节能力而发生高热。有效的降温方法是将患者安置在有空调的房间, 维持室温在20~25℃;还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出汗降温, 故中枢性高热患者使用效果差, 临床上不推荐使用。中枢性高热患者我们给予身下垫冰毯降温治疗, 遵医嘱设定冰毯机温度值, 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 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使用时注意冰毯机内的生理盐水量, 班班交接, 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及皮肤情况, 预防冻伤的发生。本组出现中枢性高热1例, 体温高达41℃, 给予冰毯进行物理降温治疗, 效果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3.4 皮肤的护理

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要绝对卧床, 我们在准备术后麻醉床时, 将防压疮气垫铺于床褥下, 调节气垫床硬度和充气时间, 在骨突部放置软枕,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足下垫枕防止足下垂, 保持关节于功能位, 定时翻身, 每2 h 1次, 翻身时通知医生, 固定头部, 注意保持患者头颈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滚动式轴线翻身, 防止颈部扭曲加重脊髓损伤。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 搬动患者时, 保护好瘫痪的肢体, 防止肢体磕碰坚硬的物体, 床上使用便盆时, 要防止擦伤皮肤。冬天对肢体采取保暖措施, 预防冻伤, 如使用热水袋保暖时应防止烫伤。1例患者出现骶尾部Ⅰ度压疮, 经护理人员增加翻身次数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骶尾部Ⅱ度压疮, 原因为术后拒绝翻身, 经清创换药、加强翻身处理后痊愈。

4 结论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引起, 此病并发症多, 有些并发症可威胁生命, 因此制订并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很有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 维护正常体温, 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保持皮肤完整性, 防止压疮发生等方面的基础护理, 可提高CSCI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马红莲, 陈学明, 金侠, 等.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 (5) :499-500.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6

手部屈肌腱损伤在临床很常见, 但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并非都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 术后缝合断裂或粘连形成, 关节僵硬在一些病例中仍有发生。临床报道肌腱修复的病例有4%~10%会发生断裂, 10%左右会发生粘连, 而且有半数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指间关节僵硬, 由此引起的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近几年来, 为了提高屈指肌腱修复效果, 本科重点在康复训练和预防并发症上作了有关改进。2005年1月2009年10月本科共收治手部肌腱损伤患者51例, 通过早期有针对性地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使损伤的肌腱获得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 减少了患者的伤残率,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51例肌腱损伤患者中, 男40例, 女11例, 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6岁。

左手35例, 右手16例, 其中切割伤40例, 砸伤4伤, 挤压伤3例, 其他 (爆炸伤) 4例。

1.2 治疗方法

急诊患者先由医师正确判断伤情, 明确有无肌腱损伤, 判断肌腱损伤的性质和部位, 根据伤口感染的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对于单纯肌腱断裂, 本院选择Ⅰ期缝合, 伤口污染严重或感染伤口则选择Ⅱ期缝合。对Ⅱ区深浅肌腱同水平面断裂者, 原则上只修复深肌腱。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水肿

水肿是手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嘱患肢置于舒适体位, 用枕头或支架抬高患指连同该侧手臂, 略高于心脏水平, 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以减轻肢体消肿及疼痛, 避免长时间受压而加重肿胀。患者坐位或立位时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不能下垂或随步行甩动, 密切观察手指末稍循环, 防止敷料包扎过紧或因石膏托固定 (热塑板固定) 不佳而造成静脉回流不畅。根据患肢情况, 术后24 h可给予向心性按摩患指指腹, 术后3 d配合红外线理疗, 有利于水肿吸收减轻肿胀。

2.2 肌腱粘连

肌腱修复术后早期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粘连的形成, 保持良好的肌腱滑动床, 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是防止粘连和避免关节僵硬。这两方面对手指主动活动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科提出了肌腱修复术后完整的康复计划, 术后第4或5 d, 换成腕屈曲20°~30°, 掌指关节屈20°~30°, 指间关节处均伸直的热塑板。4~5 d至5周, 主要作伸指锻炼为轻微主动屈曲, 屈曲仅到完全屈曲的一半幅度即可, 避免完全主动屈曲, 伸指是可以主动的, 每天4回, (早、中、晚、睡前) , 第回10~15次, 术后2~5周换成接近功能位的热塑板或石膏托, 主要为屈指锻炼, 鼓励全幅主动屈曲, 但在不能完全屈时, 不要用力屈, 而慢慢地屈曲, 主动活动前作10次被动完全屈指, 仍然每天4回, (早、中、晚、睡前) , 每周先作10次被动屈指, 再作10次主动屈指, 5周末去除热塑板或石膏托, 可以自主活动, 在此锻炼过程中, 患者会有疼痛不适症状, 医护人员一定要耐心解释, 鼓励患者耐受, 坚持锻炼,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肌腱缝合断裂

肌腱修复术后再断裂原因有:①缝合处受力过大, 患者术后主动屈指时若用力过大, 超过了缝合处的抗张力强度, 导致缝合断裂;②肌腱水肿或腕肿;③滑车或腱鞘敞开处的影响;④不恰当的手指活动;⑤不恰当地运用伤指[2]。肌腱缝合断裂一旦发生, 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再次作好术前准备, 安慰患者, 消除恐惧心理, 如果在早期修复后不久就发生断裂, 可予以再次缝合, 若发生在较晚时期, 则行Ⅱ期肌腱移植术。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护士的督促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 不能急于求成。

2.4 关节僵硬

清洁屈肌腱切割伤一般不会对指关节产生破坏, 但术后将损伤手指处于保护位固定常导致关节挛缩。我们必须重视术后关节活动, 并且在运动中辅以更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防止和矫正关节僵硬[1]。目前遵医嘱术后2~5周保护性固定去除后, 进行物理治疗及作业疗法。除加强主动屈伸活动外, 开始进行患指的灵活度和力量训练, 如对指训练, 健身球和握力器训练用筷子夹小珠子, 用手指尖拾物, 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方面的练习, 如扣纽扣, 使用筷进食, 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这些锻炼都可促进功能恢复。如果患者伤前从事的工作较轻, 鼓励患者恢复原先工作, 适应工作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法。

3讨论

屈指肌腱修复后, 早期有效活动能抑制修复区的炎症反应, 减轻肌腱粘连, 改变肌腱滑动, 促进肌腱缝合, 还可促进肌力恢复, 避免指关节僵硬[3], 因此, 屈指肌腱修复后, 早期主动伸指被动屈曲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被动活动时, 注意避免有意识的主动屈指, 应逐渐增加活动次数, 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主, 主动活动时的练习动作应缓和用力恰当, 避免暴力性动作, 功能锻炼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以能引起轻度酸胀为宜[4], 根据患者锻炼的不同情况医护人员应经常到床边指导检查, 以免患者态度积极时急于求成, 超负荷锻炼而出现再损伤, 患者态度消极时易出现退缩, 对此护士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养成规则的锻炼习惯是至关重要, 住院期间每天定时检查患者功能锻炼情况, 促进患者养成规则锻炼的习惯, 这样患者出院后就能按计划锻炼, 持之以恒, 减少患者的伤残率。

参考文献

[1]汤锦波.手屈指肌腱损伤的临床修复效果.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8 (1) :8-12.

[2]叶小芬, 陆雪梅, 叶秀芳, 等.肌腱修复术后在断裂的再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6) :27-28.

[3]娄湘红, 李萍.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的相关研究.护理学杂志, 2008, 23 (4) :79-81.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8例, 男23例、女15例, 年龄18~75岁。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14例、硬膜外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和脑干损伤5例。损伤原因:车祸伤16例、坠落伤10例和棍棒打击伤12例。

1.2 诊断标准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草案) , 即: (1) 呼吸机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 (2) 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性阴影或显示新的炎症病灶; (3) 肺实变征和 (或) 湿性啰音。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血WBC>10×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 (2) 体温>37.5℃,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有脓性; (3) 起病后从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1]。

1.3 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1) 侵入性操作。呼吸道侵入性操作, 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等, 破坏了其正常防御的机能, 甚至使气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 为致病菌进入呼吸道及肺部, 创造了有力条件, 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2) 高龄。人体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功能逐渐退化, 活力减低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 (3) 营养不良。患者外伤前如患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 机体存在营养不良, 而外伤后患者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导致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力下降。 (4) 误吸。误吸是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德尔极高危险因素, 尤其是昏迷患者, 各种生理反射减退或消失, 如吞咽和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时, 呼吸道内的异物不能有效清除。胃内容物还有多种消化酶等物质, 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 一旦返流误吸可以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口咽部寄生一部分细菌, 一旦吸入肺部, 均可造成肺部感染。 (5) 吸烟。具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 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烟草的烟雾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 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 此外,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 粘液分泌增多, 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6) 病房环境。病房环境如果消毒不到位, 也可增加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

2 护理预防对策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病情危重时, 密切监测其意识、瞳孔、脉搏、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每15~30 min监测1次, 病情平稳后可改为1次/d,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如患者体温过高者, 可头部给予冰帽、冰袋等物理降温, 保护脑组织。

2.2 加强病房管理

病房采光良好,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及清新, 维持室温在24~26℃ (冬季在26~28℃) , 湿度在50%~60%之间。减少家属探视, 尤其是病重的患者。做好病房消毒工作, 每日使用紫外线灯照射2 h以上, 对空气进行有效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病房每日通风2~3次, 地面、桌面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病室空气每日用动态消毒机消毒4次, 每次30 min, 床单位用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 定时做空气培养。

2.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患者需要侵入性操作时, 如吸痰、气管切开等, 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 并且按照操作规程。患者治疗中使用的超声雾化机和吸痰器的那个, 要严格消毒和灭菌。尤其是人工呼吸机, 其回路每48 h要消毒1次。一次性导管及吸痰管的等, 使用后及时销毁, 严禁重复利用。

2.4 加强呼吸道管理

患者清醒者, 责任护士要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咳嗽无力及昏迷的患者, 当气道分泌物潴留时, 及时给予吸痰。吸痰时注意患者的体位及吸痰管的型号, 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 如对稀薄痰液, 用较细多孔的硅胶软管并用低负压吸引, 较短时间可吸尽痰液;对较黏稠痰液选择较粗的硅胶软管, 直接置入痰液中, 边吸边提旋转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防止损伤气道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气管切开的患者, 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切口有无渗血及感染等;每日消毒并更换不锈钢内套管4次;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湿化功能, 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可给予湿化气道, 如生理盐水500 m L加庆大霉素8万U, 糜蛋白酶4 000 U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 m L, 每日总量约200~250 m L, 也可间断使用超声波雾化器做湿化, 4~6次/d, 15~20 min/次。

2.5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 尤其是昏迷或机械通气的患者, 加强基础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昏迷患者, 一般头部抬高15~30°, 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 有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及时排除;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 有效减少口咽部的菌群数量, 可以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 促进排痰, 每1~2 h翻身拍背1次, 拍背时要空心手从下往上依次拍背, 促进痰液松动, 以利吸出。

总之, 颅脑损伤的患者, 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很高, 住院期间, 尤其是病情危重时, 要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 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和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鼻咽癌病例80例, 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2例;年龄21岁~63岁, 平均40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18岁~65岁, 平均45.5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两组年龄、照射剂量、照射方法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放疗方法及时间

所有病人均采用6MVX线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放疗方法, DT每次2.0 Gy, 根治剂量为7周共DT每次70 Gy/35次, 每周5次。

1.2.2 两组照射野皮肤护理

1.2.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照射野皮肤护理, 照射野皮肤避免理化刺激, 穿柔软、全棉或真丝内衣, 痒感时勿用手抓, 剪短指甲, 避免日光暴晒、风吹, 不能使用洗涤剂、乙醇、化妆品;饮食宜高蛋白、髙维生素、易消化,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每日饮水≥2 500 mL;放疗回病房后卧床休息30 min。

1.2.2.2 观察组

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从第1次放疗开始使用。药膏涂抹厚度为1 mm, 以透过乳膏见不到皮肤为准, 并轻轻地按摩5 min~6 min, 以使皮肤吸收, 每日3次, 间隔时间7 h~8 h, 再次用药前将前次药膏轻轻擦净。皮肤如破损伴有渗液, 对皮肤进行常规清洗处理后, 涂美宝湿润烧伤膏至0.5 cm~1.0 cm厚, 并覆盖无菌纱布, 每日更换1次。每次美宝湿润烧伤膏涂抹范围应大于照射面积边缘1 cm, 每日放疗前0.5 h停止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并用棉棒擦净剩余药膏。

1.2.3 评价标准

两组反应情况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将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皮肤损伤分为5级[2]:0级为皮肤无变化;1级为射野皮肤红斑, 时有瘙痒;2级色素沉着;3级干性皮炎, 皮肤色素沉着明显, 发黑干燥, 有皮肤裂纹及干性脱皮;4级湿性皮炎, 皮肤水疱形成、湿疹、糜烂, 可继发溃疡和坏死。在放疗期间每天观察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 并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分级。

1.2.4 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皮肤反应发生率 (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63, P<0.05) 。

2.2 两组皮肤反应出现时间

观察组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4周、6周、7周~8周;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周、5周、6周~7周。

3 讨论

美宝湿润烧伤膏是以黄芩、黄柏、黄连等中药为主制成的治疗烧伤的外用药,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软化血管壁、祛腐生肌之功效, 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 利于血管内皮修复[3]。另外, 美宝湿润烧伤膏通过保护神经末梢和松弛立毛肌, 达到止痛作用。通过本组实验, 美宝湿润烧伤膏能明显减轻放射性急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程度;延迟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的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有利于调整病人心态, 使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马双莲, 丁玥.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94.

[2]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9

【关键词】颈椎损伤;内固定;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7-01

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三柱固定的优越稳定性,已在胸腰椎疾患中广泛应用。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手术难度大,危险性也大。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应用下颈椎损伤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颈椎损伤、脱位19例中,术后即可摆脱外固定,可早期活动,效果满意、稳定性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26-72岁,平均42+-5.5岁,急性颈椎骨折、脱位17例,转移性颈椎肿瘤2例。

1.2 治疗护理结果:本组19例中,获随访18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截瘫平面均下降2-3个脊髓节段,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明显进步。

2 术前护理

2.1 病室准备:放置有牵引设施的病床,因颈椎损伤病人入院后,即行颅骨牵引;为利于颈部的稳定,避免用高弹性的床垫。室内配备吸痰、吸氧设备,生命体征监测仪和气管切开包。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2.1 心理护理:大多数病人是青壮年外伤所致,伤前无思想准备,重大的精神创伤,往往使病人缺乏治疗信心,悲观失望,常伴有失眠、恐惧、疑虑、食欲不振等症。有的手术要求甚高,希望重新站起,心情迫切。因此,心理护理对截瘫病人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制定出不同的护量措施。使病人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做好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3 健康宣教:护士必须对病人的神经损伤全面了解,这是观察病情、神经的恢复和防止并发症发生、进入健康宣教的基础。术前给病人讲解手术及特殊检查的相关知识、术前准备项目、意义及配合要点,饮食的指导,尿便的训练,对吸烟病人应劝其戒烟。

2.4 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做好皮肤准备,颈部皮肤皱褶多,必须将皮肤拉开,认真仔细清理,将耳及脑后部的头发剪除至耳根水平,剔除胡须,避免皮肤损伤。手术前一天,常规使用抗菌素。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畅通:术后即去颅骨牵引,进行重症监护病房监护,至病情平稳。颈椎损伤,常因呼吸肌麻痹,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阻塞和呼吸困难。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与深浅度和血压、脉搏、瞳孔的变化。因此,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流,温度适宜,避免受凉,有规律的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三次,来协助病人排痰。如出现呼吸困难,及早气管切开,定时吸引呼吸道分泌物,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潜在的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术后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

3.2 注意伤口渗血:本组手术后均行负压引流,术后4-8小时引流出血性液体量在40-60ml,如超过100ml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血性液体渗出,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3.3 观察体温的变化: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周围环境改变丧失调节和适应能力所致,常伴有高热(40度以上)或低温(35度以下)。高热病人给予物理、药物降温或冰毯机降温处量,使体温维持在37度左右。低温时,首先提高室温,保持在24-25度为宜,采用保暖措施。故应密切观察T.P.R.BP、面色、皮肤的变化,以便对症治疗和护理。

3.4 加强基础护理: 术后大多数病人卧床,应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口腔护理每天二次,使病人舒适。留置导尿管病人,多饮水每天1500ml以上,用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日2次,同时注意训练膀胱的自律性。加强皮肤护理,按时翻身,受压部位可用敷料粘贴,防止褥疮的发生。

3.5 饮食指导:颈椎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膈肌运动受限。早期指导病人尽量吃清淡饮食,应鼓励病人吃含有一定量纤维素成分的食物,以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3.6 功能锻炼 :肌肉减弱是颈椎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为防止肌体痉挛和关节僵直,术后第二天,病人可在颈托保护下离床行走,瘫痪病人也可在床上扶起活动,进行肢体和关节被动活动,同时辅以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活动时循序渐进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促进功能恢复,并观察病人神经恢复情况及感觉恢复程度。病人出院时,要进行出院指导。

4 体会

通过19例下颈椎损伤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虽然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难度和危险性较大,因颈椎椎弓根内邻脊髓,外邻椎动脉,上下有神经根跨越[2]。但椎椎弓根内固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当前常用的前、后路内固定,可达到坚强内固定,术后可以摆脱颅骨牵引和外固定,病人可以早期主动、被动活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护理工作,减少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颈椎损伤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环境,促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地预防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了颈椎损伤病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张迪. 颈椎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防治與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5-276.

颈椎损伤预防及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颈椎损伤, 随机分为对照组 (20例) 与护理组 (20例) 。本组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CT或者是X线等检查确诊。对照组中, 5例女, 15例男, 年龄为35~47岁, 平均为 (44.52±3.45) 岁;致伤原因:9例车祸伤, 11例坠落伤。护理组中, 8例女, 12例男, 年龄为37~49岁, 平均为 (44.25±3.13) 岁;致伤原因:7例车祸伤, 13坠落伤。对比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护理组加强术中护理配合, 具体如下。

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心理情况, 适当心理疏导, 在确定手术方案后, 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对于患者的疑问需耐心回答, 并说明手术及预后, 缓解不良情绪,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手术器械准备。备好C型臂X线透视机, 器械包含植骨器、小乱匙、磨钻、钛板配套器械等, 仪器设备包含吸引装置与电刀装置。术前做好检测工作, 保证正常运转。备好输血器、输液器、引流袋等器材, 并注意消毒。

术中护理。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包括观察患者病情;术中仪器运用;建立静脉通路;手术体位摆放;患者搬动;心理护理。器械护士术中配合要点: (1) 术前, 了解患者病情, 熟悉手术方法、器械用途以及名称, 并与巡回护士配合做好器械传递; (2) 协助医师消毒, 并于同侧髂骨、颈前右路部位铺巾; (3) 配合医师手术操作, 采取前路减压, 清除病灶, 显露时彻底止血, 防止对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造成损伤; (4) 辅助医师, 取骼骨并植骨; (5) 传递缝合线, 并将切口逐层缝合, 使用无菌辅料覆盖, 并且包扎; (6) 清晰并整理器械, 打包备用。

1.3 疗效评价:

术后3个月, 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 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观察。临床症状消失, 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植骨融合, 即为显效;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善, 植骨部分融合, 即为有效;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植骨未融合, 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应用SPSS 14.0软件,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采用[n (%) ]表示,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采用 (±s) 表示,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组中, 10例显效 (50.00%) , 9例有效 (45.00%) , 1例无效 (5.00%) , 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 8例显效 (40.00%) , 6例有效 (30.00%) , 6例无效 (30.00%) , 总有效率为70.00%, 护理组高于对照组, χ2=4.329,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中, 颈椎损伤病情严重, 对颈椎损伤患者采取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将颈脊髓腹侧致压物解除, 避免脊髓发生炎性反应, 促进颈脊髓血供, 恢复没有变性坏死脊髓残存功能。固定后, 使用植骨块、椎体、螺钉以及钢板连接, 确保固定节段与植骨界面之间的稳定性, 有助于植骨融合[3]。术前做好患者访视工作, 适当心理疏导, 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这对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器械护士需要最好手术器械准备, 并且了解手术过程, 要集中注意力, 做到有条不紊, 配合医师完成手术。这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 同时也能防止损伤, 节约医疗资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出现感染。在颈椎手术过程中, 要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 术前30 min, 给予抗生素, 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术中定位采用C型臂X线透视机, 术野使用无菌单覆盖, 避免切口发生感染, 导致严重后果。遵守手术查对原则, 术野有两个, 且颈部切口比较深, 所以要认真清点缝针以及纱布, 避免将其遗留在切口内。术中, 巡回护士要辅助麻醉医师麻醉, 并对患者各项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确保输液通畅, 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期间, 患者需保持颈中立位, 术前需注意手术体位的摆放与固定, 手术结束后, 在患者搬运过程中, 要使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保持颈部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为70.00%, 护理组高于对照组 (P<0.05) 。这说明对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的颈椎损伤患者, 加强术中护理配合, 可提升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宁江, 王先安, 林庆彪, 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3 (1) :109-111.

[2]吕翠臣.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11 (21) :123-125.

上一篇:酒水自带下一篇:二胎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