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

2024-07-05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精选12篇)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 篇1

摘要:随着攀岩运动的发展,损伤的比率亦大幅增加。然而攀岩者对于这些运动损伤的类型及防范手段的掌握还处在初级阶段,更由于认识上的差距,低估了运动损伤的严重性和危害,延误了就诊时机,导致伤情加重,甚至“运动生命”的终结。本文撰写的宗旨在于针对攀岩运动的特性,分析整理国内外关于攀岩运动损伤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其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率,提升攀岩训练的效率,促进攀岩运动在我国的推广普及以及竞技攀岩运动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攀岩运动,损伤,预防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8年至2012年中国国家攀岩集训队20人,以及参加2011年全国攀岩锦标赛选手40人的医学调查报告,共60人,平均年龄21岁。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资料法;

3.统计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在训练发生运动损伤的病历中手指侧副韧带的损伤率最高,占28.3%;肩部伤害也是比较常见的损伤,占20%;第二环状滑车断裂、屈肌肌腱伤害、第二环状滑车裂伤、板机指、内上髁肌腱炎、外上髁肌腱炎、腕管症候群、肌肉肌腱连接处伤害、手腕倒拉等伤害也是攀岩运动中比较常见的损伤现象。

(一)攀岩运动损伤的病理分析

1.手指损伤。(1)手指侧副韧带损伤。手指侧副韧带的损伤或断裂是攀岩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中以中指、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和拇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损伤为主。当攀岩者做抠捏动作时,中间三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将在瞬间承受极大压力,容易使拇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扭伤。伤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的肿胀、僵硬、慢性疼痛及运动受限。若对患部施压时手指呈现弯屈及不稳定,则表明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如果伤者仅感到疼痛,但患部仍稳定,则可能只是扭伤。(2)屈肌肌腱损伤。每一根手指皆有两条屈肌肌腱(拇指除外),其中屈指浅肌可将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而屈指深肌则可将远端指骨间关节、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攀岩时,闭锁型抓法容易导致屈指浅肌的肌腱撕裂,而抠点的动作则易使屈指深肌肌腱撕裂。当屈指浅肌肌腱撕裂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将难以弯曲,当屈指深肌肌腱撕裂时,远端指骨间关节则难以弯曲,患部的疼痛、肿胀与握力和捏力消失则是两者共同的症状。(3)第二环状滑车损伤。每一根手指内皆有5个环状滑车用以连接、固定骨指与肌腱(拇指除外),而肌腱的经常弯曲便会与滑车发生摩擦,并导致其撕裂。第二环状滑车位于近端指骨近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处,攀岩者常因闭锁型抓法时过度用力而导致其撕裂,其中以中指及无名指最常见,严重时,第二环状滑车将完全断裂,导致屈肌肌腱无法再贴进指骨,并呈现弓形弯曲,即所谓的弓弦现象。(4)板机指损伤。板机指损伤是一种手指屈肌腱鞘发炎的病况。在攀岩运动中,最常发生在中指、无名指或拇指内的第一节环状滑车。如果训练安排强度过大或不合理,可能导致肌腱发炎、并产生结节,手指弯曲时结节挤过滑车,轻微时,且在结节挤过滑车时产生如扣板机的响声,须靠外力方能将手指拉开;严重发炎及肿胀时,结节会卡在滑车内导致手指弯曲动弹不得。检查时,一般可直接在患部摸到压痛性的结节,且多位于掌骨及指骨间关节。

2.肩部损伤。所谓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来提供稳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比较容易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我们称之为夹击症候群,夹击症候群的伤者一般会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肩部运动范围变小(特别是手臂无法高举过头)、手臂肌肉无力等症状。常见的病况包含以下三种:(1)旋转带腱炎。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2)滑囊炎。旋转带与肩峰-啄突间尚有另一组织,称为滑囊,其功能在于减少上述两者间的摩擦碰撞。经常性的撞击将导致滑囊炎。(3)肱二头肌肌腱炎。旋转带的破裂、肿胀及发炎将造成肌腱供血异常,进而加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磨损,甚至断裂。

3.肘部损伤。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上髁炎。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上髁炎根据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其中,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患内上髁炎的机率较高。

(二)损伤的产生原因

从力学角度分析,当外界的负荷大于肌肉本身的承受能力,就很容易引起肌肉损伤。另外在肌肉没有做好运动前准备的时候,就会降低肌肉的工作能力,造成承受能力下降。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整理放松不充分。

2.力量训练负荷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造成肌肉损伤。

3.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如身体柔韧性较差而运动幅度过大,超过肌肉允许的活动范围而导致肌肉损伤。

4.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负荷集中于某一部分肌肉,造成肌肉损伤。

5.安排大强度训练时,身体疲劳不断累积,未得到及时恢复,运动能力下降,勉强完成动作导致损伤。

6.出现运动损伤未引起重视和进行积极治疗,导致伤情加重。

7.损伤处理不当,愈合后易形成疤痕组织,如果伤情反复,将导致陈旧性损伤。

(三)损伤的预防

1.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神经肌肉联系更加紧密,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为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提供保障。准备活动能减少肌肉的粘滞性,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活动的范围增大,这样不仅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速度,增加肌肉收缩的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扭伤、脱臼和肌肉拉伤的发生率。(1)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内容应紧密相关,使身体逐渐适应训练需要。(2)准备活动中,对训练时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加以重视,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训练中,手指和肩部比较容易受伤,因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在完成一般性的热身以后可先在岩壁上进行5~10分钟的简单线路攀爬或者在指力板上做一些简单的拉伸练习,将手指以及肩部肌肉群充分活动开,以手臂不至疲劳为原则。(3)准备活动中的伸展练习可提高肌肉弹性、避免拉伤。伸展练习的原则如下:每个动作静态维持10~15秒;勿在肌肉拉紧后用力弹压;肌腱有被拉扯的感觉,但非疼痛;进行时保持轻、慢,且有节奏地、不停地深呼吸;重复每个动作2~3次。(4)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专项准备活动。

2.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训练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攀岩者由于习惯或传统的原因,把准备活动包括在训练之中,但是常常忽略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整理活动不仅对训练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训练效应是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获得的),而且对于快速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也有良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象重视准备活动一样重视整理活动。(1)整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恢复措施,一般要求低强度运动,心率保持在l20次/分左右。(2)整理活动的开始是和刚结束的运动相衔的,以促使血液能够很快地流回心脏,防止运动性休克的发生。整理活动的强度逐渐下降,之后再进行一段被动牵拉,即把运动中负荷较重的肌肉保持在拉长的状态,每一次30秒到1分钟,共完成2~3次为宜。

3.训练计划的安排。教练员要根据参加训练人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判定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合理的做好预防措施,同时要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过大,导致运动损伤。有效的训练计划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出现运动损伤后,合理调整训练计划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

4.训练中的恢复。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歇时间内,运动员要进行积极性恢复,避免每组练习后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等简单练习,这样并不能有效促进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易出现损伤。因此在攀岩的训练中每完成一条线路或完成一组专项练习后,必须针对训练中肌肉的受力和疲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放松。

5.加强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在身体的专项体能素质中包括了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诸多因素。训练中要合理安排、全面发展。在攀岩运动中力量和耐力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在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过程中要遵循全面性原则。肌力发展不均衡是许多运动损伤的肇因,例如某些攀岩者的肌腱炎便是由于二头肌的力量远大于其拮抗肌-三头肌,而使三头肌肌腱撕裂所致。对于攀岩者而言,任何肌肉发展不均衡都可能导致完成动作过程出现用力不均而出现损伤,所以柔韧素质的练习也不容忽视。身体的协调性练习,不仅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充分发挥,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6.避免尝试危险动作。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动作,避免尝试危险动作。例如在身体能力不具备的情况下完成一些动态、倒扣、闭锁型抓法、抠岩穴等危险动作时,都可能引起肌肉、肌腱拉伤或韧带扭伤等急性运动伤害。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对攀岩运动损伤常识的了解,提高防范意识。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练习者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加之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和危害知之甚少,处理不当,造成伤情加重,从而影响了恢复和训练。

2.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重视程度,制定实用、有效、针对性强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方案。

3.通过对攀岩运动员的医学调查发现手指的运动损伤最为常见,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手指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的恢复措施。

4.攀岩运动是强调力量和耐力的项目,但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也至关重要,更起到有效避免损伤的作用,保证了训练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因此,训练过程中在发展力量和耐力的同时,应使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得到同步发展。

5.在调查中有近三成的运动损伤是因为身体过度疲劳得不到恢复导致的,比如板机指、内(外)上髁肌腱炎等。因此在训练中要遵循适时恢复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训练。

6.从调查中发现,很多运动损伤是在没有教练员指导或教练员指导不当的情况下发生的。作为教练员,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运动员需要指导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7.避免尝试超过自身能力的危险动作。尝试超出自身能力的危险动作容易使肌肉负荷过重而出现运动损伤。在训练和比赛中,对自身能力的判定要准确,充分了解哪些动作可以做,哪些动作要在保护帮助下完成。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自身的能力去选择攀登难度。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 篇2

1、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之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之准备活动要充分

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特别是在这种天气转凉的阶段,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运动时的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4、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之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的内容和强度。如果你是不经常运动(因沉迷于学习)的童鞋,千万不能一上场就立刻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因为这时你的肌肉和关节因长期没有进行活动而十分脆弱更易发生运动损伤。

5、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之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可以学习身体多个部位的不同锻炼方法。

运动损伤如何急救

1、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感觉,从而止血、止痛、减轻局部肿胀。常用于闭合性组织损伤。

2、抬高伤肢法:抬高伤肢,可使伤肢血压降低,血流量减少,以达到减少出血作用。

3、压迫法:可以用手指直接敷上消毒纱巾压出血部位,或用指腹压出血动脉近心端搏动的血管处,如能压在相应的骨头上更好,以阻断血液,达到止血目的。

4、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卧、头部后仰、托起下颌、捏住患者鼻孔,压住食道管,防止空气吹入胃中,急救者深吸一口气,两口相对,将大口气吹入患者口中,吹气后将捏住鼻子的手放开,如此反复进行。吹气频率每分钟约16-18次,直到患者自主恢复呼吸为止。

5、胸外心脏按压"使伤者仰卧,急救者两手上下重叠,将掌根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借助于体重和肩臂力量,均匀而有节奏地向下施压,将胸壁下压3-4cm,然后迅速地将手松开,胸壁自然弹回,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以60-80次的节律进行,直到恢复心脏跳动为止。

运动损伤的鉴别

1、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3、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运动损伤的预防 篇3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思想上不重视; 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 运动负荷较大; 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组织方法不当; 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 场地设备的缺点; 不良气象的影响等九种原因。诱因有: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例如某个学生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 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 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 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 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一、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 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6、加强保健指导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平时要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遵守体育卫生要求的自觉性。

浅议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篇4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一、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繁杂而又多方面的, 通常与以下诸因素有关, 望各位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引起高度重视, 避免悲剧重演。

1.思想上不重视, 忽视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措施;

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合理;

3.训练技术错误;

4.训练量的安排不科学;

5.训练内容不合理;

6.训练方法和组织不当;

7.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8.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

9.器材、场地的选择不合乎要求;

10.忽视训练后的肌肉放松。

二、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强化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遵守训练规则, 减少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畏难、恐惧、过分紧张等情绪。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组织、器官、系统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从而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3.严格按动作技术分步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量,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区别对待, 坚持全面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4.严肃认真, 组织严密。在练习时教师要注意秩序的维持, 维持体育活动有序进行,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

5.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受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6.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运动中十分重要, 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 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7.加强医务监督。体育教师应有计划地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卫生知识, 使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定期地给学生进行身体检查, 并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或训练。

8. 训练前仔细检查场地和器材, 以确保安全, 消除不安全隐患。

9.训练后进行合理的肌肉放松。

三、体育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

1.及时进行治疗。如发生运动损伤要及时进行治疗, 不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使用支持带、保护带, 其目的是加强受伤关节的稳定性, 防止再度受伤。

3.局部治疗, 如, 利用按摩、理疗、外敷中药、局部封闭等方法, 减轻病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粘连。

4.注意全身治疗,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全身状态有关, 治疗时应注意全身状态的改善。

5.合理安排伤后锻炼, 其目的是保护学生已获得的技能, 并通过肌肉力量练习防止伤部肌肉萎缩和组织粘连, 加强关节稳定, 改善局部伤情。

运动损伤要怎么预防呢 篇5

加强自我保护

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翻动作,而不可直臂撑地。

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活动

如没有合适的场地,活动的节奏要放慢。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因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容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呼吸时要尽量地用鼻子吸气

假如鼻口并用的话,吸气时要把舌尖卷起来,轻轻顶住上腭让空气从舌的两侧进入,这样冷空气进入呼吸道前,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不至于使冷空气直接刺激器官。

保持良好心态

每次运动的量不要太大,防止疲劳的积累。睡眠要充分,晚上不要过度的熬夜。练习或比赛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冲动。否则既影响比赛,也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坚持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原则。同学在一起活动既可增强交流,又可互相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遵守比赛规则,不要故意犯规,特别是在球类运动中。

防止冻伤

冻伤是机体的某一部分因寒冷侵袭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水肿、水泡、坏死等局部损害的征候群。冬天进行户外活动,衣服、鞋袜要保温且合适,衣着不要穿得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要保持鞋袜的干燥,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鞋袜。在剧烈运动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故在剧烈运动或比赛的间隙要及时加衣服保暖。不要在户外长时间不动。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自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以来,我发现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出现过运动损伤,这使得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我想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象的影响九种。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例如某个学生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

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6.加强保健指导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与身体锻炼中经常会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扭伤、骨折等急性损伤。急性运动损伤不仅会使学生正常的学习与锻炼受到干扰,并且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些损伤,只要锻炼前把主要关节的准备活动做充分,平时加强力量练习,就可预防。

总之,在体育教学及训练中预防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损伤意义重大,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而且必须全力以赴地为他们的健康做出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姚洪恩.《体育保健学》.200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安利.《运动医学》.2005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3.《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体育运动损伤预防医学 篇7

体育舞蹈运动是由配对的男女运动员在平整光滑场地上, 配以音乐, 按照一定级别所编排的套路, 借助人体动作, 表现各自情感和技艺, 展现心体合一美的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舞蹈运动项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它有独特的观赏性。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它又有极强的竞技性。而很多体育舞蹈运动者没有很好的自我保护, 从而导致很多的伤病。为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舞蹈的部分常见损伤及原因, 以期找到最佳预防体育舞蹈运动者的运动损伤的方法, 使体育舞蹈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能享受到安全的舞蹈健身效果。

二、运动损伤的内涵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 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1、体育舞蹈常见的运动损伤

体育舞蹈运动者以膝关节以下运动支撑器官和腰背部的损伤多见。对从事体育舞蹈的男女选手而言, 要在舞步的运行中表现出开阔的步伐, 富有韧性的屈伸、起伏有致的升降移动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向转换, 其发力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与平衡主要依赖于下肢和腰部, 因而容易造成选手下肢和腰背部的损伤。

2、体育舞蹈运动者损伤的特点

体育舞蹈各种损伤形式中, 以软组织损伤为主。皮肤擦伤和挫伤主要发生在足趾部, 肌肉拉伤主要发生在腰背部、肩部、踝关节和膝关节。而由于男选手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使其肩带与手臂处负担着女伴上肢的部分重量, 如果女选手在配合上出现技术性差错, 易导致男选手上肢肌群长时间的静力性工作进而损伤。体育舞蹈有自己独特的发病规律和特点。首先,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以小伤多, 因场地、舞鞋等原因造成的足趾部皮肤擦伤和挫伤较多例, 严重的创伤相对较小, 但是对于体育舞蹈选手, 任何微细损伤都可能影响训练、表演和比赛, 必须高度重视;其次, 损伤形式以软伤多, 其中以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损伤最多;另外, 慢性损伤多, 多系积累性多次小伤所致, 或慢性劳损, 或大伤未彻底治愈, 而造成慢性损伤、反复发作,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是典型的例子。

三、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

1、身体素质差

身体素质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全面的一般身体素质是达到很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之一, 全面扎实的身体素质是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 身体素质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2、技术要领不正确

是指运动员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规律, 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技术要领不正确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

3、舞伴之间协调配合不当

舞伴的配合默契需要慢慢磨合, 在比赛和训练的磨合过程中, 由于缺乏默契导致配合不佳往往很容易造成损伤, 例如引带、发力等技术以及训练比赛中的舞伴之间的情绪影响是造成损伤的关键。由于整个跳舞过程, 大部分依靠男伴的引导完成每个动作以及舞步的交替。男性始终起主导作用。在跳舞过程中, 女伴不可喧宾夺主, 或随意变换舞步, 也不能主观臆断或猜测舞步的运行, 否则容易出现相互的碰撞和引带的脱节, 发生运动损伤。

4、准备活动不合理

准备活动是通过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平, 加强各器官的活动, 克服各种功能惰性, 提高肌肉、组织的温度和机能灵活性, 加强条件反射性联系, 促进人体迅速转入工作状态, 为正式训练做好准备。同时, 它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5、过度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 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 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由于疲劳的积累将引起机体的过度疲劳, 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 还可能会造成机体的各种运动损伤, 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四、预防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的对策

1、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遵循科学训练原则, 控制运动负荷

根据个人特点和技术水平制定适当的训练与比赛计划;训练方法应形式多样, 在基本步训练中要不断融入相关的组合;训练内容应广泛, 不仅要包括各项专门训练, 同时还要重视全面的身体训练;要注意各舞种的练习顺序以及大、中、小运动负荷的有机结合, 切忌急于求成、贪多求全, 以免造成运动创伤。教练员应当耐心地向运动员说明教学的目的、任务、要领与注意事项, 使他们不仅接受这些知识, 而且积极自觉地执行与运用这些知识。

2、注重正确技术要领的学习, 有意识的加强锻炼和培养舞伴之间的配合

运动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 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 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运动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技术寓于动作之中, 必须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包括人体运动的力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等方面的要求。技术反映的是一般规律具有共性, 但又必须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具有个性,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才是应寻求的最佳技术。

3、合理安排准备活动

体育舞蹈选手的运动损伤大多是急性损伤, 做好课前热身可以有效的减少损伤。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加无氧能力, 使演员、选手在快速移动、跳跃过程中能承受较高的水平, 同时增强肌肉韧带和其他结缔组织的伸展性,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得到改善, 有利于动作的完成和发挥, 可有效防止损伤的发生。

4、积极放松, 预防运动性疲劳

机体产生疲劳的主要有运动训练方面、生活方面和健康方面三方面原因。在体育舞蹈运动员中, 有相当多的骸键末端病, 其原因之一在于大量练习之后没有做好股四头肌的伸展、放松, 使得股四头肌长期处于挛缩状态, 甚至形成条索硬结, 肌肉不能放松, 肌腱应付支长期牵拉骸骨, 形成膝部酸软、发困和疼痛。

5、注意心理调节

体育舞蹈选手心理情绪状况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比赛时情绪紧张, 患得患失, 思想不集中, 动作出现偏差, 易造成意外损伤;心理状况不良如情绪低落缺乏训练的积极性或急躁等都可以成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睡眠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 肌肉的力量性、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 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 反应较迟钝, 此时参加训练或练习较难动作时就可能发生损伤。因此教练应特别注意平时选手的情绪状态, 比赛时及时调整心态, 选手也应注意勿在情绪不稳时训练。

五、结论

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体育舞蹈项目应通过科学安排训练, 注重有节奏的训练, 重视课前准备活动及课后整理活动, 注意心理调节等措施进行预防。运动损伤并不是始料不及的事, 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深入了解损伤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大幅度减少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2]何天祥, 何浚治.中国艺术形体损伤防治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1994.

[3]侯立军, 惠萍.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9) :30-32.

[4]陈健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少年科学, 2005 (6) :62-64.

[5]冯爱云.舞蹈运动损伤与运动保健[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9) :17-49.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篇8

运动损伤, 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名词, 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 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 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的缺点;不良气象的影响九种。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运动损伤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例如某个学生因不重视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 在足球比赛中造成踝关节受伤;又如某运动员在田径训练中, 没有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 导致韧带拉伤等等。因此, 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 增进身心健康,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 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 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 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 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加强安全教育, 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克服麻痹思想, 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 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 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 做到心中有数, 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 避免单一训练方法, 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 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 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 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 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 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 要注意正确示范, 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 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 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3.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 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 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 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 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 一般认为, 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 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 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 强度宜小些, 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 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 准备活动的量, 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以1~4分钟为宜, 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 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4. 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 为防止髌骨劳损, 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 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 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 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 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5.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 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 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 尤其是儿童少年, 肌肉力量弱, 判断和控制能力差, 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 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

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 身体失去平衡时, 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 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快要跌倒时, 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 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 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 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6. 加强保健指导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 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 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地设备及时维修, 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与身体锻炼中经常会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扭伤、骨折等急性损伤。急性运动损伤不仅会使学生正常的学习与锻炼受到干扰, 并且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些损伤, 只要锻炼前把主要关节的准备活动做充分, 平时加强力量练习, 就可预防。

总之, 在体育教学及训练中预防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损伤意义重大, 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我们有责任而且必须全力以赴地为他们的健康做出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

摘要:体育教学中学生因运动而受伤的事例特别多, 为尽可能减小和预防学生运动损伤, 本文对学生体育教学中受伤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其发生原因与准备活动不当、局部负荷过大、场地因素、动作粗鲁有关等做必要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姚洪恩.《体育保健学》.200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安利.《运动医学》.2005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及预防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的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状况。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针对相关的损伤内容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与分析

1. 入学前后的运动损伤史的调查。

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入学前有过运动损伤的126名,占总数63%,没有发生运动损伤的74名,占总数的37%,而在入学后的两年运动中,运动损伤的187名,占总数93.5%,没有发生运动损伤的13名,占总数的6.5%,见表1,可见运动损伤现象在学生中有明显提高的现象,这种状况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2. 常见损伤部位情况统计结果与分析。

(1)踝关节损伤原因。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与其解剖结构特征有着密切联系。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三节骨构成,是由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及胫骨下关节面共同组成踝穴,关节头置于踝穴中,外踝较内窄再而长,并稍向后,距骨的关节面前窄后宽,背伸时较宽的距鞍进入踝穴,故此时关节较稳定,距屈时,因距鞍较窄部置于踝穴,所以,此时踝关节稍微松动,如果踝关节受到外旋和足内收,内翻外作用力时,就极易引起损伤。(2)膝关节损伤原因。组成膝部的骨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及腓骨组成,膝关节是位于全身最长的两根骨杠杠之间,周围的肌力少,在运动中关节幅度大,承受力重,所以在运动中极易受伤,损伤的发生与篮球专项运动技术要求有密切关系。篮球半蹲位的动作贯切于整个球场运动,, 其中的运球、滑步防守与进攻、急停急投、急转、跳投等要求学生处于半蹲位(膝关节屈曲130度~150度)进行活动,这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股四头肌与髌骨束维持,髌骨被股四头肌紧紧压在股骨髌面上,如果膝关节过多地在半蹲位作屈伸扭转活动,就会加重髌骨的负担,使它受到更大的牵拉、摩擦、扭转,从而提高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3)腰部损伤的原因。人体解剖的研究表明:人体重心位于人体腰部,腰部动作是体位变化的首要环节,腰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是下肢连接的桥梁,负重大、活动多,在活动中遭受损伤的机会就多。篮球运动中经常出现的各种移动,都是以腰为枢纽带动肢体来实现的,如篮球运动中持球突破、后仰跳投、断球、急停转体投篮等,腰部往往由屈到充分伸展,以及运动中不合理冲撞、骶棘肌力量不足时,常常会引起腰部、骶髂部肌肉盘膜或韧带撕裂,椎间关节失衡损伤,腰骶连接包括第五腰椎与第一腰椎的连结及后方的关节图关节的连结,该部承受的力较频繁,所以各种暴力均可使关节扭错和韧带及腰椎间盘损伤,故引起腰骶部疼痛, 影响腰部活动。(4)指关节损伤原因。指关节周围皮下缺乏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两侧有侧副韧带,关节屈曲时,侧副韧带松弛,伸直则韧带紧张。所以,当接球手形不正确,手指屈曲或伸时顶端突然受外来球的撞击,而引起了指关节损伤。

3. 对预防损伤的建议。

由于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身体接触频繁碰撞,训练的不当,以及专项技术训练要求与解剖生理不相适应,运动员发生创伤和劳损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实施科学的防伤措施和训练手段,会大大减少重伤和慢性劳损。预防损伤除了强化防伤意识,重视准备活动,掌握正确的技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负荷,加强医务监督的一般原则外,教练员和医生在预防篮球运动员损伤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专门性措施。(1)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是预防受伤的重要条件。训练中,应该抓紧身体素质的训练,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在提高技、战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大腿、小腿和足踝关节的力量训练,特别是在新生入校或新学期开学之初。对于高大的队员,还要特别加强腰背肌肉的训练,注意全身肌肉的协调发展与提高。身体素质不好,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就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也较弱,因而容易受伤。新生入校后的一二年间,损伤发生率高就是这个原因,一方面他们训练时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求掌握不好,存在着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这类错误或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技能特点以及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因此引起致伤。(2)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训练前忽视准备活动的现象在体育院校教学与训练中并非少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身体和其他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特别在冬季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训练中负担较重部位的机能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因而活动中很容易发生肌肉的拉伤,关节扭伤和骨折。因此,训练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与训练课的内容相结合,使易伤部位要充分活动开,同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才不容易受伤,此外,教会学生正确防守技术也是必要的。(3)注意重点抓膝、踝、腰、手腕及指关节的专项力量。这对于防止专项慢性劳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积极作用。要在训练中掌握损伤与技术动作的关系,合理安排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是十分必要的。(4)学会自我保护和使用防护支持带。如抢篮板球在空中的腰腹控制和双脚平稳落地支撑技术,跑动上篮时的双脚落地平衡缓冲,主动或被动撞到时的流动缓冲,断球后的上步平衡姿势,双臂屈肘的防撞击姿势的自我保护方法。在体育活动或训练时,思想不够集中,盲目或冒失地进行,部分体质差的学员为了能在比赛中更好的表现自己,情绪急躁,采用不合理的防守姿势或硬打硬碰,是导致训练损伤不断发生的原因。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一定要对膝﹑腰等易受伤的部位用弹力绷带或粘带固定,在现代篮球空前的身体对抗中,使用防护支持带已成为义务监督的重要内容。(5)积极治疗,加强义务监督。对于久停再训或伤后的恢复训练,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训练原则,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对于技术性损伤部位异常和疼痛要做试验性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通过调查问卷,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篮球专业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的状况比较普遍,损伤主要以踝部、膝部、腰部、指部为主。(2)学生的运动损伤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局部负荷过重、注意力不集中、技术动作不正确、训练课内容安排不合理、入学前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引起。

2. 建议。

(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克服学生的“损伤不可避免、无所谓”的麻痹思想,加强安全预防措施教育。(2)加强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善于发现改进训练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动作练习,在配合中寻求进攻机会。(3)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要操之过急地加大负荷训练强度,对出现损伤的学生,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今后的训练。(4)做好训练后的恢复,以免引起疲劳,而导致机体出现肌肉僵硬,酸痛等现象,要及时调整运动量、运动强度和修改训练的内容。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南理工大学, 焦作大学和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调查, 分析了篮球运动损伤部位、原因和时期等, 提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关键词:篮球,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田苗, 赵群忠.某校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 (2) :180.

[2]袁志斌, 时霖.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1.

高校轮滑运动的损伤与预防 篇10

一诱发轮滑运动损伤的成因

1. 技术不成熟所致

轮滑动作技术是从事轮滑运动的基础, 动作技术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到轮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初学阶段, 学习者对于技术掌握不熟练, 大脑皮质内抑制尚未确定, 兴奋与抑制呈现扩散的状态, 条件反射联系不稳定, 在肢体上的表现则是动作不协调, 肢体僵硬, 如果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 则会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 教师因素

体育课堂中教师充当着授道答疑解惑的角色, 当学生的动作技术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纠正指导, 并且在动作技术传授方面教师应控制好讲解的速度, 如果讲授新动作的速度过快, 没有给予充分的练习时间, 则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甚至有些教师传授动作技术有错误, 更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3. 学生因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注意动作要领, 一时心血来潮, 不顾及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 盲目拔高练习难度很容易导致损伤的出现。再有,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练习中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则也会导致损伤的出现。

二高校轮滑运动损伤的预防

1.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所有体育教学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的学习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尤其轮滑运动是一项需要多技术融合的项目, 各动作技术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所以,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应根据动作技能的迁移原理并且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 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 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让学生轮滑动作的习得符合动作形成原理, 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而且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二, 做好轮滑场地、器材和装备的检查。众所周知, 轮滑者在快速滑行过程中, 若是场地出现水、砂子等物质, 或者轮滑鞋出现故障, 都将会导致轮滑运动损伤的出现, 所以, 每次练习之前, 首先要对场地进行清理, 对轮滑鞋进行检查, 检查轮子是否有损坏, 螺丝是否有松动脱落, 以避免学生滑行时出现故障而造成伤害事故。对于轮滑初学者, 发生轮滑摔倒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课上应强调穿戴护具的重要性, 尤其是护膝, 因为膝盖往往是摔倒时着地概率最高、受冲击最大的部位, 穿上护具可以有效防止摔倒后身体受伤。

第三, 练习前做好热身活动。参加体育运动之前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至关重要, 若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 或活动量过大, 都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器官、肌肉和韧带等不能进入运动的最佳状态, 容易引起练习者受伤。所以, 轮滑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并控制好活动量, 让学生的机体各部分功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以便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2. 加强教学组织

第一, 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对于轮滑运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是导致轮滑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具备一定基础之后, 便会认为轮滑技术动作很简单, 不按教师的要求而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一味蛮干, 练习高难动作, 结果发生危及自身和他人的伤害事故。所以, 在轮滑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提高对“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认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行为和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 使他们在练习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防患于未然的心态。

第二, 加强教学组织, 严肃课堂纪律, 优化教学环境。在轮滑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 严肃控制课堂秩序, 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并根据课堂中的器材和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技术掌握情况合理分组, 合理划分学生的活动区域、练习内容, 让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技术在规定的区域中练习。在练习场上禁止做危险和妨碍他人的动作, 如在跑道上逆行、随意追逐、乱窜、打闹等, 使学生在一个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里练习, 抑制和消除轮滑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 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三,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合理控制课堂练习负荷, 避免过度练习导致机体运动疲劳产生, 合理控制运动训练量, 要避免因疲劳而导致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轮滑教学中, 还应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反复练习单一动作, 否则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 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会因身体局部受到的负荷过大, 造成膝、踝关节受伤和脚上皮肤磨破或起泡。

3. 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预防业余训练运动损伤探析 篇11

【关键词】:业余训练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85-01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建设我们的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个人和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动损伤与分类

(1)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运动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2)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常见的两种:①按损伤的性质分:可区分为骨折,脱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含关节轫带、肌肉和肌腱扭伤、撕裂和拉伤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刺伤)。其中小学生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常见。②按损伤的缓急分:可区分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急性损伤都是一次性外伤所致。慢性损伤的产生,一是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为慢性,二是由于局部训练过度逐渐发生,如腰肌劳损,膑骨劳损等,慢性损伤在运动中较为常见。

三、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

(1)运动量与动作难度安排不当。安排运动量时,未考虑不同年龄、性别、锻炼者的生理特点和健康情况,过大地超过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或安排动作难度时,过高地越过锻炼者的技术水平,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2)课程的内容安排不当。如未根据运动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客观规律安排课的内容,难度较高和费力较大的动作不是安排在课的前面和中间,而是安排在最后,由于这时身体已近疲惫,体力降低,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在完成这类动作时,也轻易受伤。

(3)训练方法和技术上的错误。如未考虑人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局部单一训练过多和过于集中,造成局部负担过重,而导致损伤或慢性劳损。另外,未掌握准确的动作技术,或未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动作质量要求不严,因而造成损伤.还有就是,教学中当学生身体疲惫,排汗过量,使体内盐分丧失过多,破坏了水盐平衡,加上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比较轻易发生肌肉痉挛。

(4)关节轫带扭拉伤。教学中有些运动项目由于外力作用使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轻易引起关节轫带的扭拉伤。扭拉伤部位出现疼痛与肿胀,关节肌肉活动能力有障碍,局部明显有压痛感。

四、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平时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清楚损伤的严重后果,了解受伤的原因。使学生引起注意,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做出合理的教学步骤,列出易受伤的环节事先预备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并以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为辅。等动作基本成型后再加强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前是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专门的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膝关节损伤,可采用膝绕环,膝屈伸等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这些大肌群的训练外,还应加强周围小肌群的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5)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体操练习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项复杂多变、空中动作较多的项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儿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

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办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提升安全意识, 预防运动损伤 篇12

关键词:安全意识,预防损伤,健康成长

纵观国内外体坛, 运动员训练不受伤的几乎没有, 怎能忘记飞人刘翔因脚伤无奈地走出了比赛场地, 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新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体育课堂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然而,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一直成为困扰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学中一旦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带来的社会影响尤其严重。虽然我们学生不做较难动作, 也没有那么大的运动强度, 但在体育教学中和运动训练中, 运动损伤也时有发生, 提升安全意识, 预防运动损伤显得格外重要。

在体育课上和体育训练中, 学生的安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健康重于泰山。如若不慎, 轻者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 重者还可能造成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 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要防患于未然。

体育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 又是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技术的传授者, 如果对学生的安全不加重视, 就是对学生的健康不负责任。当然也不可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人认为, 在体育教学中, 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 课的组织上, 对预防运动损伤所采取的措施就注意得不够, 甚至在某节课上根本就不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3~16岁的初中生, 他们好胜心强, 好奇心大, 思想上麻痹大意, 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因此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作为体育教师, 对此要特别重视。一方面, 对学生要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增强预防损伤观念, 养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另一方面, 教师从备课开始, 就把预防运动损伤列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备课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运动项目的特点、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情况, 把预防运动损伤所采取的措施、手段落实到教案中去, 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年正常的健康体检, 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前, 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做到有的放矢。

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的基本部分没有进行之前, 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 这对预防运动损伤十分必要。因为通过准备活动, 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克服植物性功能的惰性, 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 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 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 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损伤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新同学身上, 尤其是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身上。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致伤的占各项原因的首位。因此在组织教学中, 对七年级新生的体育教材安排, 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单到复杂, 从易到难, 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 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要领, 尽而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体育教师在课上的讲解与示范占有重要的地位。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感, 讲解给学生以理性感。教师的讲解方法如何以及示范动作的正确与否, 对学生的影响截然不同。若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规范, 而且在面目表情上给学生一种紧张、恐惧和很吃力的感觉, 在讲解中, 讲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如“这个动作难度很大”, “不小心就会从杠上掉下来摔骨折”等。这样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思想负担重, 做起动作精神不集中, 协调性差, 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干净利落、优美大方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一种感人的力量, 加上准确的讲解, 给学生很强的吸引力, 使学生坚定信心, 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和演练, 从而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针对不同身体素质、体能水平、心理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 采取制定不同学练目标和要求的分层教学, 并给予不同的语言提示。培养小骨干协助课堂教学服务与管理, 提高课堂组织水平。运动技能难度较大的项目学练中, 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并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单、双杠、跳马等教学中, 较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下。例如:摔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团身, 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 且不可直撑地。从高处跳下来时, 要用前脚掌着地, 并同时屈膝, 以增加缓冲作用等, 避免运动损伤事故发生。

体育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善于观察学生生理机能变化, 对学生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一方面, 要求学生应向老师如实反应自己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反应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等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适当减少运动量、降低难度和强度或停止训练等措施。

在训练时, 要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 为了预防腰部损伤, 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 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 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 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上一篇: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下一篇:IT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