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精选4篇)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篇1
竞技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较为突出。对散打运动的损伤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散打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并对训练和比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易损伤的部位与分析
对于损伤部位而言,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比赛中,受伤最多的部位是头部和膝关节。其余的部位还有腕、脚趾、肩、肘、踝、手指、肋、髋、颈、腰、小腿、大腿、胸腹……
1.1 头部损伤与不戴护头有关
自2000年第六次修改规则后,比赛头部受伤不仅次数多、比例大,而且受伤面、受伤程度都较之前要广而深。由于头部没有保护,致使眉弓、眼角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相互搂抱、抱缠时头与头之间的碰创,以及被摔落地时眼部磕碰台面造成的;耳部受伤的主要原因是相互楼摔时身体之间的摩擦,以及被拳法击中造成的。
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散打训练中颅脑损伤的发病率相当高(2.0%)。由于护具的使用,受击部位不易造成头皮损伤、颅骨变形及骨折,但脑实质受冲击损伤较重,而目前的无创性检查难以诊断冲击伤程度,致使反复多次的累积损伤不能引起重视,加之伤员缺乏适当的休息及相应的医务监督与保健,导致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产生一定困难。
1.2 膝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韧带拉伤
膝关节虽然是人体比较坚硬的关节之一,但当它支撑着人体的重量,并处在伸直状态时受到横向外力的击打,也极易造成关节的侧副韧带、十字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另外,在做踢击练习时,由于膝关节受到震动,半月板及十字韧带也会出现用力过猛而拉伤。膝关节是人体活动的主要关节,其主要功能为屈伸运动,屈膝时可作少许旋转运动。散打运动要求利用踢、打、摔等动作以快速有力、巧妙的方法击倒对方,力求取胜。因此,膝关节的损伤发生率逐步增加。调查显示,由摔法导致的膝关节损伤所占受伤比重最大,因为摔法是散打运动中最典型的技术特点。
1.3 小腿损伤主要表现为挫伤
小腿是人体比较薄弱的部位,实战中踢击小腿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得分手段。新规则规定胫骨部位不能带护具。当胫骨受到踢击,或在攻击对手时与对手的胫骨对撞,是造成小腿损伤的主要原因。小腿前内侧的胫骨由于没有肌肉包附,神经又比较丰富,小腿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挫伤。小腿、足背损伤与平常训练有关。弧线型腿法运用时的力点主要在足背,小腿是保持身体平衡的“根”,显然是任何一方进攻的主要目标,但是与戴不戴护具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足背、小腿在平常训练时,如踢靶、踢沙包、越野跑、条件实战、实战中,有过损伤,只是训练紧、任务重,对运动员的要求“过狠”、“过严”,对医务监督和康复治疗时间花费得少,留下了老伤。由于比赛强度大,思想高度集中,往往赛后才会注意到有软组织损伤。
1.4 手脚部位的损伤分析
竞技武术散打使用最多的就是脚和手,尤其是脚,其动作丰富、难度大,且动作力量大,腿部所承受的抗击打力也很大。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运动的,处在控制与反控制之中,运动员击打的目标是变化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手、脚部位的损伤。再加上散打特有的摔法,运动员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则易造成手脚关节受伤。脚趾和手指关节易受损伤。散打训练或对抗中,主要是用腿法和各种拳法来击打。由于腿法进攻中侧弹腿的使用最多,几乎占整个实战中腿法的六成以上。侧弹腿攻击的触点是脚背部位,如果踢击到比较坚硬的部位,如对手的肘关节,就很容易使脚背损伤。同时,由于散打实战是在双方之间距离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这时,进攻中往往会出现判断错误,如用脚趾踢击,巨大的打击力足够使不太坚硬的拇指关节产生扭伤,大拇指受伤表现为扭伤、脱位、骨折等。当用拳击打时,如果误用拳的大拇指击中目标,则会造成拇指扭伤、脱位,甚至骨折,这在散手对抗中极为多见。握拳的方法不对,如击中目标时没有握紧拳头,拳背和手臂没有成直线、里曲或上扬,没有形成合理的力传递等,都会造成拳指关节及手腕扭伤。甚至产生脱位。当使用冲拳,过分用力打空时,也可能出现肘和肩关节扭伤、脱臼等现象。
1.5 踝关节损伤多见于外侧副韧带损伤
因为外踝比内踝大,距骨体前宽后窄,当前屈时,踝关节有较大的活动度。另外,足的内翻肌群的力量大于足的外翻肌群。当场地不良滑倒,踢击后不正确的落地动作及失去平衡时,踝关节过分放松内翻等,可导致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
2 损伤的原因
2.1 水平悬殊、犯规
散打在实战训练时由于运动员双方是在没有固定的招式下进行相互进攻及防守,双方试图用拳腿击打到对方身体的有效得分部位,或让对方失去平衡。受到对手的攻击作用力或击中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都是产生损伤的重要原因。当实战双方的水平悬殊,一方运动员受到过分的击打时,极易出现伤害事故。在实战对抗时,采用粗野的犯规动作(如反关节、摔、砸等动作),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制止,势必产生伤害事故。
2.2 技术运用不合理
技术运用错误容易造成损伤。当运动员运用错误的技术动作,特别是运动员技术还没有成熟时,使肌肉或关节受到过分的牵拉,都将产生运动损伤,如:用高侧踹时,髋关节过分前送,没有适当的制动,使大腿内侧的肌肉群受到过分的拉伸,而自己的腿部柔韧性不足时,将产生大腿内侧肌肉拉伤。
2.3 身体素质跟不上
散打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大,要求有良好的柔韧性,灵活的动作,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动作能力,良好的心肺能力,以耐受大强度的刺激。力量是有效打击的保证,就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壮的肌肉,同样这也是散打运动具有良好抗击打能力的保证。
2.4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安排不当是产生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又是产生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前或赛前,必须安排20~30分钟的准备活动时间,使身体发热和兴奋,以减少肌肉的粘性,不要一到训练场或赛场,头脑就发热,特别在天气较冷、情绪兴奋或抑制,这时做准备活动最容易受伤。另外,准备活动过分激烈,时间过长,在准备活动结束时身体能量消耗较多,已感疲劳,这时进入正式练习,很容易引起运动损伤。由于散打的动作幅度比较大,用力较猛,所以,每次练习或比赛的准备活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5 注意力不集中
在比赛和训练中的高强度和巨大的运动量使体能消耗过度时,自然会产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下降。对抗中注意力的稍不集中,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受到打击;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空感觉能力下降,受到创伤就难以避免。如:时空感下降造成的空踢,扭伤膝关节,髋关节的拉伤;脚趾的错误动作导致脚趾的扭伤……
2.6 对抗性强
散打运动是一种剧烈的对抗性项目,在身体接触中进行速度、力量、耐力的较量。要求技术全面,战术灵活多变,双方始终处在控制与被控制之中,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运动员相互之间用拳、腿、摔进行对抗。所以,运动员承受压力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四肢。从拳、腿、摔的技术特点上来说:拳法(冲拳、贯拳、抄拳、鞭拳)主要施力都集中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腿法(踹、蹬、鞭、扫、勾、摆、劈)主要施力都集中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集中而频繁的压力大大增加了这些关节、肌肉、韧带受伤的可能性。
2.7 过度疲劳
大强度、多场次、多单元的比赛和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都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其最根本的结果是引起身体素质的下降,包括体重、灵敏、耐力、力量、速度等。
2.8 局部负担过重
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特长,有的擅长摔法,有的擅长腿法……再加上原本散打项目中就是踢腿快摔的方法见长,所以,优势脚的脚背容易造成疲劳性损伤,擅摔的运动员的腰部、肩部的肌肉容易产生疲劳,造成损伤。
2.9 其他
例如运动员不能适应训练和比赛场地,以至发生损伤。目前散打训练中骨折发病率相当高。部分拳击手套缝制不合理,使用中拳不能紧握,第一掌骨与其它骨间支撑及角度不佳是第一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改进目前拳击手套制作中的不合理部分很有必要。
护具是承袭西方拳击运动的护具,由于头顶部无保护,颚部及内垫物设计不合理,易致运动员在踢摔中受伤;同时护具的笨拙也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攻防中的灵敏性。目前护腿、护臂内芯为钢板或竹片。钢板太重,运动员不愿使用;而竹片宽度、厚度及放置方向应严格限制。
夏季,体力消耗大,高温休息不好,大强度、高量的训练使运动员注意力下降。部分运动员因气温高,训练时不按要求配带护具也是运动损伤率高的原因。冬季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肌肉粘滞性大,身体技能动员比较慢,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容易造成肌肉的拉伤。调查同时也显示:参训的时间越长,受伤的比例越小,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受伤的几率越小,同时,对运动员进行系统化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以及《训练散打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是降低初学者受伤几率的必要措施。
3 预防措施
3.1 散手运动员要加强拳脚关节力量及硬度训练
散手运动员要加强专项素质训练,加强拳脚关节力量及硬度训练,以提高机体运动时的适应能力。要注意加强易受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如脚背、脚趾、踝关节、膝关节、拳指关节等的硬度和力量训练,增强其对外力作用的抗击能力。
3.2 加强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强调在实战中防守的重要性,增加防守动作的训练内容,使运动员在攻击能力提高的同时,具备规范的防守动作及倒地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强调运动员穿戴护具,特别是易受伤的拳脚部位,可让运动员穿戴体操鞋及捆扎绷带,以增强指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3 运动员要做好准备活动
先做好一般准备活动,再做好专项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应注意准备活动与授课的主要内容要衔接好,中间停顿时间不宜过长,并合理掌握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运动量。
3.4 要遵守教学与训练的原则
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即系统性、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原则。练习时一定要先学基本动作,再学基本技术,同时加强专项和非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攻防练习要由轻到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当形成有意识的进攻和防守能力,并具备了击打及抗击打能力时,再安排小范围的实战,使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步适应训练和实战。另外,由于运动员的素质和基础不同,队员之间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任何违反教学训练的原则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隐患。
3.5 加强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确保运动训练能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运动员要学会自我检查的方法。如果有伤,要及时治疗,调整训练,不要延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尊重医生的意见,共同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加强对运动员的督促检查,要有专人对运动员的生活训练进行观察、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运动员应给予纠正。
(2)运动员的休息日应结合积极的专项活动进行安排,不应纯粹的休息,应有一定的活动量,特别是膝关节有伤病的运动员应在平时也加强膝部肌肉的小力量练习,如:深蹲、纵跳等。
(3)在运动员外出训练或比赛时,应该合理安排好运动员每天的活动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细致而耐心的监督工作。
3.6 注意休息,做好课后放松
在每堂训练课或一场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之间应主动互相放松,一方面可以尽快消除训练或比赛引起的肌肉紧张反应,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能更快地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训练和比赛中去,从而更好地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和比赛任务。回到休息室后,运动员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自我按摩,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4 建议
科学选材可以降低各类损伤的发病率。选材时,要特别注意运动员的柔韧性、灵活性、心肺功能和力量素质的筛选。
在训练中,运动员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练员应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在训练内容上不单一,注重多样化。
在训练或比赛中,一旦出现损伤,运动员应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应保持动静结合、整体与局部兼顾的治疗方法。
医生、教练员、运动员三者之间要紧密结合,互相信任,要有和谐的工作气氛。对于有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的训练要认真研究,医生对伤病运动员的防治、生活管理、饮食营养、生理变化等问题都应积极和教练研究。今后应进一步研制及生产出质量轻、弹性好,且佩带舒适的新一代散打训练护具。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的易损伤部位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和建议,从而为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散打,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马学智.99'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4).
[2]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3).
[3]朱家新.武术散打课中运动损伤的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3).
[4]曹文华,毛占洋.武术散打选修课常见运动损伤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03(3).
[5]梅海宁,王润青等.武术散打训练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6(4).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篇2
散打运动属搏击格斗类运动,对抗时以击中对方、倒地为得分手段。因其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激烈的竞争性和多变性,损伤的发生率很高,在训练、比赛中致伤、致残、致死的事故屡有发生。本文根据散打运动发生损伤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选取西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专项学生(共177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
3、引发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参加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缺乏人体解剖知识,在散打运动中忽视对薄弱部位的保护,易引起受伤。防护器材、场地的不完善也是运动员受伤的原因。教师或教练员在散打教学、训练课中组织不当,参训、参赛者的抗击打能力差、技术水平悬殊大也是致伤的重要原因。某些散打运动员存在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脑血管瘤等潜在疾病。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可能会诱发此类潜在疾病突然发作,加之,无严密的医务监督,受伤运动员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急救处理,造成严重后果。
4、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散打是一项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技术灵活多变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不仅要促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心理、生化各方面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更要利用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在长期的教学、训练、比赛中,往往会因为某个环节的疏忽造成运动损伤,为了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就必须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
4.1、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训练课的比赛前,必须进行充足时间、适当运动量的热身活动,包括跑步、关节操、压韧带、踢腿的幅度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充分拉伸。严寒和炎热天气,在情绪最兴奋和低落时,准备活动不合理、不充分极易引起损伤,对此,初学、初练者更应予以重视。
4.2、教学与训练的原则需遵循
在教学及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进度。在扎实掌握动作方法后,学习技术要领,并持续加强专项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的练习。攻防训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只有具备了攻防能力及抗击打能力后,才可尝试小范围的攻防练习。随着身体各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和成熟的技战术形成时,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大范围的攻防练习。
由于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条件的不同,每名运动员的训练能力及比赛能力也存在差异,教练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差别性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发展。
4.3、医务监督工作应加强
体育教师、教练员、医务监督工作者需走访每一名入训运动员的直系亲属,从中了解运动员是否具有家族病史、遗传基因,必要时可进行身体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脊柱的正侧位拍片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训练的前、中、后期医务监督人员或教练应适时进行心率测定,准确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4.4、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待加强
培养运动员实战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总结运用新颖的防守教学方法,增添防守的练习内容,加强自身薄弱部位的训练。通过对易受伤部分佩戴护具或是利用沙袋替代实物训练,并在训练中增加抗击能力的内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4.5、正确的技术动作需掌握
研究发现,因未掌握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及关节扭伤在散打运动中时常发生。有些运动员因为技术粗糙、不全面,在比赛中急于求胜,盲目进攻,忽视防守的严密性,极易被对方直接击中而导致损伤。因此,应该强调技术全面,攻守兼备,动作规范。
4.6、心理素质应加强
运动员应充分意识到运动损伤对其运动生涯的制约力,树立正确的运动观,严于律己。教练员安排心理课堂,帮助运动员在课堂及日常的训练中建立自信心,培养运动员积极进取、勇攀高峰、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消除消极心理;提高学生运动动机的培养,特别是内部动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文华,毛占洋.武术散打选修课常见运动损伤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04(6).
[2]余学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5).
[3]张东.散打运动损伤的救治和预防[M].拳击与格斗,1992:(9): 18.
[4]史清钊,王廉.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调查与治疗方法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篇3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06年11月-2007年3月冬训期间备战世界锦标赛和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散打队35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2.3(18-26)岁;平均运动年限8.1(5-12)年;国际健将9名;健将14名;国家一级12名。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资料。(2)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损伤的
研究课题:2008年奥运科研攻关课题,课题编号07034。
部位、性质、时间、地点、原因及训练内容、临床检查、治疗手段等,另外,对运动员集训期间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登记、检查和诊治,并记录详细情况。(3)现场访问法:与被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运动损伤的体会。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收回35份,回收率100%。
2.2 运动损伤总体情况。
在冬训的3个月中,所有参与调查的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损伤发生率为100%,损伤总人次为67次,人均1.9次。
2.3 运动损伤的部位。
调查显示,本次国家散打队冬训期间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为腰部损伤(28%),其次为头面部(27%)、膝部(15%),其余部位损伤较少。腰部和头面部损伤是本届国家散打集训队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本次调查中腰背部损伤居所有损伤之首。腰部是整个身体的枢纽,它使上肢与下肢有机结合起来[1]。在散打运动中,无论踢、打、摔对腰部力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2]。实战训练和比赛中腰部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经常地转体发力,对腰部损害较大。如果课后没有进行充分的牵拉和放松,再加上长期腰背部的大力量训练常可导致慢性劳损、腰椎间盘病变、腰背肌筋膜炎等散打运动员常见的腰部损伤。
摔法是散打运动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摔法的许多动作都靠腰部肌群用力[3],特别是骶棘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训练或比赛后不能得到充分放松,长期肌肉疲劳的堆积,就会造成腰肌劳损。因此,在每堂课后都要进行足够的牵拉和放松,以免造成慢性疲劳。
头面部损伤在本次调查中所占比例较大。头面部损伤与头面部解剖弱点和散打专项技术特点密切相关,它受伤的主要原因:一是从头部的解剖学来看,颅骨大部分以缝的形式连结,小部分以软骨连结形式相连结,所以说头部的灵活性强,但抗重击能力比较差[4]。二是头部是有效得分部位,三是运动员通过有效击打对手头部以后,比较容易奠定进攻方的优势,因此由于规则的引导,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频繁打击头面部致使头面部损伤的比率高。
膝部损伤的比率(15%)为本次调查的第三位。这与膝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散打项目技术动作对人体的特殊要求有关[5],同时运动时膝关节局部负荷量较大,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动作技术错误等也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6]。
2.4 损伤发生时间。
运动员的损伤大多发生在比赛(63%)和(27%)训练中,其余时间较少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散打运动员在赛场受伤率大于训练场受伤率,因此,散打损伤的预防,应该从赛场开始,加强赛场的安全性及提高散打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但是,在一定的训练周期内,由于运动员在训练场训练的时间远远大于赛场的比赛时间,所以也要注意训练中伤病的预防。
2.5 运动损伤程度。
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7]。所调查的运动员中“轻度损伤”33人次;(49%)“中度损伤”21人次(31%);“重度损伤”13人次(19%),由此可以看出,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程度大多数为轻度损伤,其次为中度损伤,重度损伤比例相对较低。
2.6 损伤病因。
散打是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项目之一。本次调查显示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失误、训练量过大、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素质不足等等。
技术动作失误是指运动员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8]。技术动作失误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手过于强大自己能力不足,二是训练水平不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有所缺陷[9]。这就要求教练员安排更加科学的训练,协调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散打技术训练是散打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在比赛中发挥运动员地潜力,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必须在日常的训练中十分重视技术训练,使运动员掌握攻防等动作,并使各种攻防动作符合技术要求,合理、有效地技术动作更有利于发挥身体训练的效果,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也越来越大。根据机能储备原理,适度的疲劳配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使人体的机能水平不断提高[10]。但是如果运动员训练量过大,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疲劳连续积累可能造成过度训练[11],从而产生肌肉酸痛、僵硬、疲惫不堪、心情沮丧、信心不足等一系列症状,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牢固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防止因训练因素导致是伤病的出现。
自我保护意识差是造成伤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7%)。自我保护意识是体现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一个因素,是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慢慢形成的[1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做到:(1)运动员充分做好准备活动;(2)根据训练课的特点和内容提醒运动员那些部位容易受伤,提高预防意识;(3)加强身体素质练习;(4)重视护具的使用;(5)充分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身体素质不足是运动员损伤的一个重要病因,散打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力量素质、稳定的平衡能力,超强的耐力素质以及速度,灵活的灵敏素质以及协调能力[13]。身体素质的发展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不要认为某些动作需要力量、速度而忽视了灵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必须体现全面性、专项性和科学性。
在众多损伤病因中,心理状态不佳和诊治不当也占有一定比重,因此对队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也非常重要,同时应提高队医的诊治水平,防止伤病的加重。
2.7 治疗方法与结果。
治疗多采用综合手段,以手法治疗为主,故无法对单个方法进行评价。但治疗方法中,按摩治疗为运动员普遍接受,广泛应用于各种损伤治疗,其次为电针治疗。治疗效果:痊愈20人次(30%),明显好转12人次(18%),好转28人次(42%),无效7人次(10%)。
3 结论
3.1 参加本次集训备战北京奥运会的的所有散打运动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3.2 本次国家散打队冬训期间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为腰部损伤(28%),其次为头面部(27%)、膝部(15%),其余部位损伤较少。
3.3 运动员的损伤大多发生在比赛(63%)和(27%)训练中,其余时间较少发生。
3.4 调查显示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失误、训练量过大、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素质不足等等。
3.5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程度大多数为轻度损伤,造成损伤的主
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失误、训练量过大、自我保护意识差、身体素质不足等等。治疗多采用综合手段,以手法治疗为主。
4 建议
4.1 科学监督。主管部门应加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测试,加强运动队医疗工作,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和足够的医疗人员。
4.2 应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防止训练过度单一。
加强教练员与科研工作者合作,及时合理控制运动训练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重视科学地跟踪检测工作。
4.3 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有针对性的课后放松牵拉是预防运动损
伤的重要措施之一,训练和比赛前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同时养成运动员课后正确牵拉放松的好习惯,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4.4 加强运动员营养膳食,保证运动员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5 加强运动员体能监测和腰、膝、踝的静力性力量训练。
摘要:散打运动是一种两人身体接触,徒手较量,竞争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再加上运动强度大、技术动作变化多且不规则,因此,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现就中国散打队备战2008奥运会冬训期间运动损伤调查分析进行简要分析。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篇4
高校从来都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 散打运动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社会价值以及特有的强身健身价值, 在社会中所产生了的巨大影响, 并受到高校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散打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课程资源走进了部分高校体育课中, 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在全国各高等院校逐年普及的态势。本文结合散打运动的文化特点、教育功能、技术特点、对南阳市高校散打运动现状中的教师资源、场地环境, 以及学生的心理指向等都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与同行进行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师、普通高校在校生。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期刊、报纸、因特网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和关于高校散打运动的文献成果, 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调查访问法:
走访了南阳市四所高校的20名体育教师。
(3) 问卷调查法:
对南阳市四所高校的普通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200份, 回收192份, 有效问卷190份, 其中男性100人, 女性90人, 有效率95%。
2 结果与讨论
2.1 南阳市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现状
通过调查96%的被访者表示喜散打运动, 且男性喜欢程度明显要高于女性, 90%被调查者希望高校开设散打课程, 这表明散打运动在高校开展有比较好的学生基础 (表1) 。
这一调查显示 (表2) , 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散打运动项目, 其中南阳师范学院有专业散打教师和配套设施并使用专业的教材, 其他三所院校没有。这说明散打运动在南阳高校的开展状况不理想, 从校方对散打运动的态度也决定了散打运动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由表3可知92%的学生是通过媒体杂志认知散打的, 95%的学生认为散打运动过于暴力激烈, 而忽略了散打运动是我国的国粹, 除了有利于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外, 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性情,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文化生活, 通过武德教育更能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增进友谊等作用, 因此此项调查表明学生对散打的开展认识不够全面。
2.2 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因素
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研究从学校的师资力量、选用的教材情况、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生的认识态度因素、校园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2.2.1 学校的师资力量
四所高校中南阳师范学院散打运动开展最广泛, 其作为是综合性大学办学能力较强, 下设体育学院, 专业的散打教师运用教材丰富的知识和自身熟练的技术, 加上体育学院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对于学习散打算是具备了各种各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学习散打动作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简单的竞技训练。散打运动在体育学院属于学生的必修课, 但在普系却没有开设, 其原因也是由于没有适合普系学生的教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散打社团, 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适合的教材, 而其他学校的办学能力有限再加上散打教师严重匮乏, 使这项运动在其他高校中均无开展, 这也是影响高校开设散打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2.2.2 教材情况
目前我们还没有具有普遍指导性意义的适用于普通高校的散打教材。普通高校散打教材应突出其教授对象为普通大学生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教材的编写应体现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体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 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现代高校散打教学现状, 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认真研究学校散打教育, 明确学校教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提倡“尚武崇德, 健身养身”的民族体育精神。
2.2.3 学校领导对散打运动重视程度
对学校领导重视度的调查中, 通过对20位教师及部分体育部、系主任的访谈, 了解到学校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课程并不十分支持, 有些领导认为散打运动是拳打脚踢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安全危险。还有一些领导认为目前学生性情浮躁, 行为规范较差, 散打运动可能诱发学生的暴力思想和行为, 导致打架、斗殴, 影响学校的稳定。领导对散打的不了解和误解, 严重影响散打在高校的发展。
2.2.4 学生认识程度
问卷调查显示四所高校的在校生多数认为这是目前国际国内都流行的一个运动项目, 有一定的吸引力。男、女生对散打的喜欢程度有差异, 男生偏重于难度较高的竞技, 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防身, 女生多数参与多是为了增强体质交流感情。
3 结论与思考
3.1 提高学生对散打运动体育文化的了解程度
散打项目是在遵循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 强调的是一种教育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人们会在合作中相互理解、彼此帮助、消除隔阂, 利于族群、社会的稳定。我国自古弘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即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全面发展有着一致性, 同时也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所倡导的“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特色就是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 主张教育须兼重身心, 显然在体育与文化和教育这一结合点上, 与现代奥林匹克的教育理想可谓是不谋而合的, 两者之间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首先教育者要从思想上入手从根本上改变对散打运动的态度, 其次使学生在了解文化的高度上得知散打的正真涵义, 从而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3.2 通过影视作品和媒体提高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程度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承手段用其自身独特的写实方法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和认同。它体现了与传统美感迥然不同的神奇性和休闲性,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和认识散打的魅力。其中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武林风最为引人瞩目, 正是由于媒体的大量宣传才使得民间和国外的散打爱好者都有以技会友的机会。
3.3 借助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开展散打运动
高校体育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 忽视学生身体、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导致学生上课时身存心异,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已不适应“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 已无法协调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 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多层次的需要。
建立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社团教学体制可以发挥体育教育的潜在功能。发展高校散打运动必须与建立高校体育社团教学体系相依, 将促进校园文化的优化与建设, 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 起到“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从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在校园体育文化和散打活动中培养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 养成经常参加散打锻炼的习惯。
因此, 建立体育社团教学体系, 以发展学生兴趣, 完善自我为出发点, 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素质的提高, 从而提高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邱斌, 张庆建.高校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2) :66-67.
[2]申国卿, 王晓娟, 许卫国.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的心理学因素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1) :102-104.
[3]卢昊.谈如何提高高校散打课的教学效果[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6 (3) :76.
[4]阳亚雄, 童世敏, 杨洪.对散打运动在重庆高校开展情况的分析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5) :84-85.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推荐阅读:
散打运动的推广08-13
武术散打运动员06-30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论文08-03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05-23
大学生散打运动员09-23
散打项目07-05
散打专业07-06
散打比赛07-06
武术散打08-06
女子散打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