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2024-05-23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共9篇)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1

散打素质训练

一、力量训练

1、俯卧撑(5个一组,中间停顿2-3秒,4-5组)

2、深蹲(5个一组,中间停顿2-3秒,4-5组)

3、蹲跳(10米距离,4-5个来回)

4、跳起(跳起双手拍脚,10次)

5、击打沙袋(直拳、摆拳、鞭拳、蹬腿、鞭腿、踹腿,各组5-10,中间停顿5秒)

二、柔韧度训练

1、肩臂练习(1)压肩(2)单臂环绕(3)交叉环绕(4)乌龙盘打

2、腿部练习(1)正压腿(2)仆步压腿(3)吻靴(4)竖叉(5)横叉

5组,每3、腰部练习(1)前俯腰(2)左右转腰

三、爆发力训练

(1)快速空击出拳(左右两拳算一组,中间停顿2-3秒,4-5组)(2)腿绑沙袋做蹬百纳踹(3)蹦台阶(4)上肢负重出拳

四、反应训练

1、进攻反应训练

2、防守反应训练

五、抗击打训练

1、皮肉的适应能力训练

2、内脏的抗震荡能力训练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2

关键词:散打,散打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训练

1前言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为了更好的放松自己,很多人会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然而作为中国国粹的武术,当然是备受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加精彩的比赛和更好的提高散打运动员竞技水平,散打运动员心理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运动员比赛时心理状态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场比赛的比赛结果,想要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发挥出正常水平或者超常水平,仅靠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加入心理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2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

2.1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主要是运动员由于刺激物所引起的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致使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运动员在这种状态下,常常表现为情绪失控,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记忆力明显减弱,动作混乱,行动无结果。

2.2 赛前淡漠状态

赛前淡漠状态是指运动员大脑皮层产生并增强兴奋的能力降低,抑制过程的增强,这时运动员心理过程进行的十分迟钝,这时运动员反应变得迟缓,精神萎靡不振,战斗意志消沉,全身疲软,四肢无力,体力下降十分明显,身体的知觉和精神的注意力强度降低,缺乏果断性,甚至会有选择逃避比赛的倾向。

2.3 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运动员若处于赛前盲目自信的状态,则会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估计过低,对自己和团队的实力过高自信,觉得自身实力能轻易取得比赛胜利。运动员产生这种盲目自信的思想,自大的心理会使得运动员对分析和研究比赛不重视,面临困难是消极应对,盲目自大。生理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下降,对比赛的赛前与赛中的积极准备不够。

2.4 战斗准备状态

即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经常表现为对比赛任务有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充分的自信心,有积极参加比赛和取得胜利的必胜心理。他们的身心放松,训练积极,精力充沛,战斗欲望非常强烈,不盲目自信,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等。

3赛前心理准备与赛前心理训练

3.1 赛前心理准备

3.1.1 明确比赛任务

明确比赛任务,首先要做到“知彼知已”。运动员对本次比赛的任务是否有充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奋斗目标,运动员对本次比赛任务的意义越明确,他们的责任感就会越强,进而运动员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相反,如果运动员对本次比赛的任务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在本次比赛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就会对比赛失去责任感,信心不足,战斗意识消极,发挥不了正常的技战术水平。

3.1.2 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直接关系到本次比赛的比赛成绩。人的情绪既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又与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植物神经有密切关系。运动员的情绪包括运动性兴奋,对抗的振奋荣誉感、自豪感、义务感与责任感等。消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心情紧张,动作拘束,反应迟钝,注意范围窄小,知觉和思维过程缓慢。运动员情绪的起伏与技战术的正常发挥有密切关系,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能正常和超常发挥。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运动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就难以充分发挥并常常由此而导致失败。此外,在赛前准备中使散打运动员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3.1.3 树立必胜的信心

树立必胜的自信心是发掘散打运动员潜能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能在大强度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中使运动员充满激情,勇敢而顽强地进行战斗。运动员在比赛中无信心的原因很多,例如身体或技战术水平欠佳、缺乏比赛经验也可能由于过去失利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还可能是过高估计了对手,对教练员产生不信任和怀疑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运动员临场缺乏信心的原因。自信心是通过无数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平时扎扎实实的训练,不断的提高训练的成功率,运动员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经常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对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比赛前段时间的训练中,以实战训练为主,尽可能多的增强获胜场次,但要把握好度,太自信了反而会使运动员自大目中无人。

3.2 赛前心理训练

3.2.1 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法是散打运动员自己或者通过教练员用口头教育对运动员的内心造成积极的影响。根据散打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特殊性,可以把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准确的运用到训练中去,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自我暗示时,要注意听取教练员的提示和建议,将自己的意愿与教练员的建议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2.2 集中注意力训练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场下观众的一声呐喊或许就能扭转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比赛中应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心理压力过大,赛前训练强度过大造成运动员身体疲惫,比赛环境、场地不适应等等。

3.2.3 意志品质的训练

散打竞赛是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的过程,斗志是指技战术水平的交锋,而斗勇则是意志品质的较量。意志品质就是能使人们去完成那些几乎不愿意执行的任务,例如,在运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由于疲劳而导致乳酸堆积过多引起疼痛或者比赛中受伤时,仍然坚持到底,这就是意志品质的作用。意志品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1) 要让运动员学会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不是当遇到比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就退缩。(2)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不是每天都要进行训练的科目,意志品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旨在提高运动员承受心理负荷的能力。

3.2.4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运动员根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反复训练的实战练习,并在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下安排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在竞赛中临场的适应性。通过模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对自己不利因素的处理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提高该能力较有效果的方法为:(1)模拟裁判偏袒对手。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冷静面对裁判的错判或误,心理不受影响,能够继续稳定的比赛下去。(2)平时训练不要只仅仅局限在上午、下午,应考虑比赛时的时间,根绝比赛时间进行专项训练,调整运动员的生物钟,最佳竞技时间调整到比赛的那个时间段。

3.2.5 放松训练

浅析散打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 篇3

武术散打是运动员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进行斗智较力,战胜对手的竞技性项目。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在对抗阻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肌肉力量在运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少专家提出,应把力量训练作为散打系统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和其它竞技项目相比,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有着独特的一面。我们要想抓好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必须对散打比赛中的用力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测定出相应有效的长期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

2.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谈到散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掌握技术。却没想到技术推动肌肉的支撑,那是空架子。技击运动有句俗话:练技不练力,空得花架子:练力不练技,有力无处使。现在散打技术已无秘密可言,而力量是掌握攻防技术,提高武艺的基础。力量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取得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结合切身体会和大量的观察,我认为武术散打的力量主要是以速度力量为主,同时还体现在运动员的最大力量的能力。散打比赛的特点是比赛高度紧张,搏斗激烈,规则的变化使运动员的体能发挥至极限。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最大限度的股骨力量,并善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变化不断的比赛中加以发挥。散打比赛对力量提出了要求,但光有力量没有速度,难以击倒对手;只有速度,没有力量,不会产生好的击打效果。所以力量与速度须协调统一,速度力量体现了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

3.力量素质及组成

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或者抗阻力的能力。它由三种因素组成:完成动作时肌肉群收缩的合力。例如直拳击打,除上臂的肱三头肌外,肩带肌、腰肌以及股四头肌亦参与工作。这些肌肉参与形成合力,产生更大的击打效果,肌肉收缩的协调能力。当主动肌工作时,其协同肌配合,例如当踢击目标时,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用力,大腿后侧肌群比较放松,否则影响踢击的力量与效果。骨杠杆机械力。按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与散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我们在研究力量训练时,都要按体育项目对力量素质的不同要求,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4.武术散打的力量训练方法

4.1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收缩对抗最大负荷所能表现的能力。发展最大力量以负重抗阻练习最为常见。主要用以下训练方法:

(1)重复法:方法的特点是负重大小随肌肉力量增大而逐渐增加,刚开始练习时力量不宜过大。组数为6~8组;每组重复次数为3~6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2)强度法:这是负重抗阻练习的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方法。训练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逐渐达到用力极限,以后再依据自己的体力情况使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这是适合散打专项特点的。通过训练保证神经肌肉的高度集中,保证绝对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不增大肌肉体积,从而使相对力量提高。常采用的负荷是:负荷强度为稍大一点;数为6~10组;每组次数为1~5次。每组间歇为3分钟。

4.2速度力量的训练

速度力量是指运动员在特定负荷条件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前人研究已经证明: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体现,它的提高受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生理学研究证明:在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要想得到较快的收缩速度,必须降低负荷。如果要克服更大的负荷阻力,肌肉收缩速度就要减慢。通过不同负荷的训练,可得到不同的训练效果。

(1)快速用力法的练习特征是以最快的收缩速度克服一定的器械重量,以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它包括以下两种形式:中等强度快速用力法,用最快速度练习5~6组,每组3~4次。这种方法对提高肌肉爆发力极为有效;小强度快速用力法,练习3~6组,每组5~10次,进行专门发展练习,练习结构的肌肉工作方式尽量接近比赛运作。

(2)超等长练习法。练习时,肌肉先作退让性工作且肌肉被极度拉长,然后再尽快转入克制性工作,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其生理机制是牵张反射,即肌肉在退让工作时,拉长到超过自然长度,引起牵张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更强有力的克制性收缩,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

4.3力量耐力的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赵光圣副教授在1992年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证明武术散打的专项耐力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并提出提高专项力量耐心的训练方法,采用间歇训练的方法,最大强度进行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每组持续时间应不超过35秒~2分钟(以每局比赛时间为限)之间,每组不多于3~4次,训练优秀的运动员可达4~6组,新手、低水平运动员为2~3组,每组间歇为1分钟。

5.结论

5.1武术散打的力量特点是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速度力量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爆发力和击打反应力。不同的力量应采用相应的训练。

5.2爆发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快速用力法和超等长练习法。

5.3击打反应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退让性练习法和模仿性练习法。

5.4最大力量的训练常采用重复法和强度法。

【参考文献】

[1]江云国.浅谈散打下肢专项素质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1998(3):56.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4

除了自身的天赋、事业心和训练作风以外,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培养是建立在训练质和量的基础上,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和复杂的 训练计划的组合。也就是说,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要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潜能需要经过高水平和全方位的训练.初级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有别于培养优秀运动员。本文的 重点主要是谈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五个方面相互依存

一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是分阶段的, 是多方面精心设计和结合个性化的、针对性训练的结果。为了实现最高水平的发挥,一名排球运动员需要经过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的高水平训练。其中包括:1.体能训练 2.技术训练 3.认知训练 4.心理训练 5.对抗性训练。

尽管上述各项训练可以单独进行,但是每一个训练周期的终极目标是要把这些单项训练很好的组合在一起。但体能训 练是个例外。因为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能量代谢系统的最大训练效果要在训练数周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期待球场上的训练效果以前,球场外的体能训练要提前数周进行。其他四个方面的训练尽管需要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但它们可以同时进行。各单项训练的成果能保持多久是不尽相同的。训练效 果的保持程度是由竞技水平提高过程中身体各系统参与的水平而决定的。

神经肌肉系统:任何由神经肌肉系统参与的特殊运动技能在形成以后将能保 持相当长的时间。在训练过程中,由以下这些方面促成了认知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参与:注意力,注意聚焦点的转移,对视觉线索的认知和预见性,动作取舍的选择、反应,战术搭配,虚实并用,或称作技能、技术和反射的形成。凡是与认知和神经肌肉系统有关的运动技能在形成以后,如果不是永久性的话,至少可以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被保留下来。一个人在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以后,一辈子也忘不了。一个运动员在停训一段时间后竞技水平往往会下降。而这种下降主要是在体能和反应速 度方面,从而导致比赛中水平的下降。体能发展训练

体能训练是要促进速度、力量、柔韧性、耐力和爆发力的提高。通过体能训练所达到的体能发展水平是一个短暂现象。体能发展的训练需要持续的提升和维持。

心理训练可以产生长期的效果,但也包括在特殊环境下追求短暂效果的针对性训练。长效的心理训练包括事业心、进取心、对消极被动的调整、对愤怒的掌控、对压力 的调节等等。在个人心理特征、个人经历和动机的基础上,心理训练可以培养习惯性的心态,但在训练中往往需要给予运动员持续、经常的心理提示和强化。在排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项目安排中的轻重缓急取决于运动员的发展水平。为了尽快提高比赛水平并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自信心基础,初级运动 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体能训练,而优秀排球运动员需要大量的对抗性训练去促成情绪上的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比赛环境中对技术发挥的认知和体能表现的掌控。当一 名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发展进入了顶级水平,只要能够维持足够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高水平的发挥就能维持很长一个时期。在备战大赛的过程中,优秀排球运动员 的训练需要一个场上和场外相结合的训练计划。体能训练原则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5

1、前言

篮球运动是在激烈的近身攻防、对抗拼抢中进行的,运动员必须快速地奔跑、摆脱、滑步、跳跃以及在多变复杂的条件下完成合理的冲撞,准确地投、传、运、突和抢、打、封、断等高难技术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等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贯穿整个训练计划。而女子与男子相比,具有体力弱、速度差、竞争欲差、胆量小、爱干净等特点,应针对女子的生理心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及方法。

2、科学选择训练内容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协调性、灵敏性素质较好。身体各器官机能、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训练中要根据女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发展速度、灵敏、弹跳等素质为主,其它身体素质为辅。2、1速度素质训练

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 篇6

1.1 力量素质的定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力的能力。

1.2 力量素质的分类

根据完成不同运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分为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等。所谓最大力量就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值。绝对力量的大小反映潜能甚至在最大限度的意志努力下也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只能在专门性的外部影响下才能显示出来,如对肌肉采取电刺激的方法。相对力量是指绝对力量除以体重,运动员的相对力量素质对散打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散打动作大多数是克服运动员自身体重及其带来的惯性力而完成的,因此体重越小,相对力量越大,也就越容易完成难度大的动作,而绝对力量反映运动员的潜在力量,不涉及其体重。显而易见,体重越大越不利于完成散打动作。速度力量指神经———肌肉系统动员其机能潜力,在最短时间内表现最大力量指标的能力。在运动中人们常常使用“爆发力”一词,爆发力是散打重要的一项专项力量素质,也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己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这项素质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2 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分析

青春发育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以身体形态发育的突增现象为主,也叫生长加速期,身高增长迅速,肌肉的生长主要是长度的增加,肌肉成分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细嫩,收缩能力差(女孩为10-12岁,男孩为11-14岁);中期: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又叫性成熟期,此阶段形态发育速度减慢,全身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骼的增长较前期相比速度有所减慢,肌肉中有机物比例逐渐增加,水分减少,肌肉重量明显增加,但是身体各部肌肉发育也不平衡,肌肉的收缩力增加明显(女孩为13-16岁,男孩为14-17岁);后期:身体发育达到完全成熟阶段,身体各部发育已接近成年人,身体形态基本定型,身高增长缓慢,肌肉仍在增长,但主要向横向发展,肌肉横段面增加较明显(女子为17-23岁,男子为18-24岁)。

3 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一名运动员打好基础的时期,各项身体素质都快速发展,而力量素质又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以良好的力量素质做铺垫,其他各种素质才能更游刃有余的发挥,同时力量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其他素质水平。由于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阶段性、不均衡性,因此,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在不同年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变化。在运动训练理论中,我们把某种素质在某年龄发展较快的现象称之为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果在某种素质的敏感期内进行有效的、适量的训练,就可以使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力量素质也是如此。据资料显示:绝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0-13岁,相对力量的敏感期在14-17岁,速度力量的敏感期在7-13岁。也有研究发现,前屈肌力量男子在12岁以后增加明显,10-13岁以后,腿部弹跳力明显增加,14-16岁以后,握力明显增加,青少年力量训练要结合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

4 散打专项力量的定义、内涵

散打专项力量是指完成散打动作所需要的力量,根据力量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散打专项耐力、散打专项相对最大力量和散打专项速度力量。从散打项目本身来看,很明显,整体上散打是一种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参与供能的主要是磷酸原系统(ATP-CP)和糖酵解系统。散打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良好的最大力量或速度力量,动作的力量强度很大,在不同的专项中,表现的力量特点和用力部位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散打专项力量的训既要虑项,又要考整。

5 发展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

5.1 正确确立训练目标

在开始进行体能训练时,正确确立训练目标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下,确立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易达性,要有目的性和专业性。

5.2 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最好要有一个基本的训练计划,要认真落实,并保持一段时间。切忌受其他信息和方法的干扰与影响,而轻易改弦更张。实际上,根本不存在适合任何人的一种所谓“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并持之以恒。

5.3 充分准备与量力而行

力量训练开始时,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柔韧性与伸展性练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或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这样极易产生挫折感。另外,在力量训练的开始阶段,如果练习过程中感到疼痛,一定不要“死要面子”硬挺。可以改变一下练习方法和手段,这样既发展了该身体部位的力量,又不至于造成受伤事故。

5.4 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

在进行力量训练初期,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很重要。如果过多改变饮食习惯只能适得其反。因为骤然改变习惯的生活方式,常常会导致无法完成训练和丧失训练效果,出现顾此失彼的后果。另外,在力量训练初期,伴随着体重的增加是正常的。青少年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必要的营养物质补充对力量的增长有明显影响。人体许多矿物质对肌肉力量影响很大,其中对肌肉力量影响最大的是钾和钠,缺钾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正常活动受限制,严重缺钾者,骨骼肌的收缩功能会丧失因此,科学合理摄取和补充钾、钠是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6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练习方法

6.1 爆发力的训练

运动生理学爆发力的定义是:人体在短时间内所完成的最大做功能力。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快速移动,所以相对爆发力显得更为重要。虽然通过训练可使肌肉增大,绝对肌力增加,爆发力得到提高。但是如果肌肉的体积太大,体重过重反而不利,所以在训练中肌肉的体积只能适当地增加,保持较强的肌肉力量更为重要。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可采用的方法:采用极限重量的30%-40%,以极限速度练习2-4次,每组完成2-4组,组间间歇4-5min。采用极限重量的25%-40%,以极限速度重复5次,完成3组,组间间歇3-5min。各种快速度跳跃,每组10-15次,完成3-5组,组间休息5-8min。

6.2 最大力量训练

最大力量是指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爆发力指数=最大力量÷用力时间。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最大力量是运动员发挥重拳腿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击打效果首先要提高最大力量。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可采用方法:重复法:特点是负荷量的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采用负荷强度为50%-70%,每组次数2-4次,组数为4-6组,每组间歇时间为4min。强度法:特点是采用最大负荷安排。采用负荷强度为60%-80%,每组次数为1-3次,组数为4-7组,每组间歇时间3-5min。极限法: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至实在练不动为止。采用负荷强度为30-50%,组数为2-4组,每组间歇3-5 min。

6.3 力量耐力训练

力量耐力就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的指数=练习阻力×重复次数。力量耐力对散打运动员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散打比赛的后半程,一些运动员由于力量耐力不够,出拳乏力,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比赛的结果,往往在前几个回合场面占优的情况下,被对手扭转局面。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可采用方法:采用20%-40%负荷强度,每组完成8-15次,进行2-4组,组间间歇30-90s;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以快速的动作节奏完成练习,每组重复15次以上,完成2-4组,组间间歇30-60s;采用低强度负荷的专项手段,如轻负荷的拳法、腿法练习、步法练习和单支撑连续高抬腿等,每组重复20-40次,间歇60-90s,完成3-5组。

7 发展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1)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和专项动作特点应紧密结合。侧重于动力性练习,并与速度、柔韧、灵敏等素质以及专项技术的练习结合进行,使力量成为“活门”。

(2)进行负重练习时,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的差异。有针刘性地合理安排训练的负荷并注意平衡发展,避免局部负担过重。

(3)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防止伤害事故产生。负重练习期间和练习后要穿插放松性的练习,使肌肉富有弹性。这对于发展爆发力有积极的作用。

(4)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避免手段模式化,单一化训练方法要多样化,并与专项紧密结合,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随肌肉力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负荷量与训练强度。

摘要: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均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力量素质作为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同时它是青少年运动员掌握先进技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练习的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散打运动训练的特点,提出不同类型力量训练的方法,为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散打,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练习

参考文献

[1]童世斌.浅谈散打运动中身体素质练习[J].体育科学研究,1996(4):38.

[2]江云国.浅谈散打下肢专项素质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1998(3):56.

[3]张山,江百龙.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社,1999.

[4]商伟.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5(2):36.

[5]徐超,王文静,闫鹏.谈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几点问题[J].体育教学,2006(2):56.

散打运动员应该具备的“软素质” 篇7

一、聪明的头脑

好的武者应为智者,打拳不仅用身,还要用脑。赛场如战场,必须针对不同的对手,根据不同的战局,采取不同的打法,运用适合的战术,把握整体格局,最终战胜对手。相反,没有头脑的武者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一味的猛打猛撞只会一败涂地。在2000年散打王总决赛中,七十五公斤级的柳海龙对阵八十五公斤以上级的任彦兵,面对身高、体重都大大超过自己的对手,柳海龙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灵活、快速的优点,避免以硬碰硬,积极游斗,使得任彦兵身大力沉的优势无法发挥,反而在柳海龙的游击战中陷于被动。最终,柳海龙以小博大,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过人的胆魄

拳谚云:“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过人的胆魄是散打运动员必备的素质。在比赛中,胆魄更是取胜的关键。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曾说过:“散打比赛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就是不怕,无所畏惧。因为散打是身体直接对抗,非常剧烈,只有不怕,你才敢放手去拼,技术特长也才能发挥”。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三、坚强的意志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一直以生理上更加坚强的承受力和精神上不可摧垮的意志与对方对抗。意志上稍有松懈,一瞬间便可招来灭顶之灾。众所周知,对于散打王柳海龙来说,体力相对较差一直是他的软肋,但在2000年的散打王总决赛中,他却在两个小时之内连敌三人,苦战十一回合,正是这种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使他最终蟾宫折桂,登顶封王。

四、良好的心态

对于一个散打运动员来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赛场之上,风云变幻,作为一个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无论是比赛中还是比赛后,都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平静的心态,客观地看待比赛的胜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既不被“捧杀”,也不被 “棒杀”。

五、控制局面的能力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8

散打比赛既不同于武术套路,也不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比赛,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是勇敢者的运动。“一胆、二力、三功夫”,是技击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近几年来由于散打王、世界锦标赛和其他大型比赛的不断举行,散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特别是在散打王的比赛中,不难看出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掌握了“远踢、近打近身摔”的全面技术,动作的速度、力量都达到极高的水准。在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差距普遍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将平时艰苦训练的技术水平发挥出来就是关键,正如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专职心理学家沙恩·墨菲普所说:“在尖子水平上,运动成绩大约有90%决定于心理因素。”所以现代科学系统的训练,特别是心理能力的挖掘和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激烈比赛,在整个大脑控制系统中形成巩固、熟练的信息,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关键时刻消耗较少的心理能量,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运动员在赛前除了要进行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适应性训练、一般心理训练及做好充分的物质保证之外,还必须进行专门的赛前心理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散打运动员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

2. 散打运动员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目的

使运动员明确比赛任务,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建立积极取胜的比赛心理定向,形成达到目的的信心,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使运动员掌握各种具体的心理训练的方法,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和心理障碍。调整运动员的唤醒水平,使其处于发挥最佳表现的范围,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帮助运动员制定好比赛方案,使运动员学会在瞬息万变的散打比赛中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尽可能以正常的心态去参加比赛,确保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的充分发挥。

3. 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

赛前的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所表现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综合体现。由于每个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态度、经验及准备情况等都不尽相同,因此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赛前心理状态。

3.1 过分紧张型

散打比赛是个人独立作战项目,运动员在赛中独立承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负荷。经调查和观察发现,52-60%的散打运动员(尤其是新手)属于过分紧张型,其综合表现为: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失调,技术表现不连贯,记记力减弱等。另外,赛前与队员配合练习时防守意识减弱。

产生赛前过分紧张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对形势、任务的理解不明确,强烈的求胜愿望和现实情况相矛盾。此外,还有运动员训练程度低和比赛经验差,意志、动机与思想修养问题,以及不同的个性特点,等等。

3.2 冷漠状态型

这种赛前状态的运动员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动作迟缓,缺乏信心,体力不支,热身活动不积极,组合动作不连贯,进场前短时间反应迟钝,比赛中一味防守,这类运动员约占23%。

产生赛前冷漠状态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多由于过度疲劳引起;二是心理原因,如动机消极、恐惧,对比赛结果和不利条件想得太多,对自己的技能战术缺乏自信心,但又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等。

3.3 盲目自信型

有的运动员因曾经获得过好的比赛成绩或认为自己体力与技、战术好而盲目自信。它会使身心处于懈怠状态,知觉和思维迟缓,对获胜的途径总是朦胧不清,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没有进入准备状态。

产生赛前盲目自信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本人的力量,盲目乐观。

3.4 焦虑状态型

焦虑状态在不同运动项目中都有反映,但此状态在散打项目中往往表现在优秀运动员身上。他们常常背上害怕失败的包袱,总是担心万一失败会影响自己声誉和前途,加上外界的高期望值,所以赛前顾虑重重,心神不定,情绪烦躁,精神疲惫,对教练员意图不能完全领会。

产生赛前焦虑状态的原因,由于运动员没有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而造成的。而比赛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体能的变化、双方形势的变化、意外事件的发生等,甚至一点小事情,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然对比赛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前心理训练。

3.5 最佳竞技状态型

最佳竞技状态型主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时所处的身心状态。表现为运动员具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对比赛的任务有清楚的认识,充满信心,注意力能集中到即将到来的比赛上,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心理与身体高度协调,动作轻松自然,无焦虑和恐惧感,有创造力和表现欲,以高昂斗志迎接即将到来的比赛。

4. 赛前心理调整训练的方法

4.1 动机训练

赛前思想上要有明确的目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各种各样,有为集体争光的,有为个人荣誉奋斗的。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使运动员摆正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的关系,抛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打出好水平。

4.2 模拟训练

根据比赛任务和对手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实战的心理训练。这是短期心理训练的重要方法,也是赛前实战训练的常用方法,目的是使参赛运动员做好适应性准备。训练时要针对运动员的比赛需要进行不同条件的模拟,如: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情况,在分析、研究对手的基础上,让同伴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战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有如场地条件、气候条件及观众干扰、裁判等进行模拟练习,从而形成对比赛情境的先期适应,以利于比赛时运动员心理稳定,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4.3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通过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能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在肌肉放松以后,又能振奋精神,增强斗志。运动员的自我控制非常重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心境和意志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能力,合理地分配精神、体力,达到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思想放松,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

4.4 上场前的准备活动

上场前的准备活动是克服心理紧张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能使运动员在生理机能上动员起来,适应比赛的生理要求,另一方面能使运动员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的要求。赛前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20分钟左右的一般活动,如慢跑、徒手操、拉韧带等,使身体充分活动开。二是专项技术动作。赛前的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消除紧张心理。

4.5 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集中注意力训练就是使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受任何外来刺激和内心杂念的影响,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上。赛前运动员可以采用视觉守点法、视觉追踪法、意守法、低声发令法等手段强迫注意力高度集中,建立必胜的信心。

4.6 生物反馈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于现代化仪器把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这种方法是使用电子仪器将机体生理过程变化的信息适时地反馈给生物机体本身,使其即刻知道自己的生理功能变化的情况,使运动员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达到消除情绪紧张的效果。

4.7 激励调节法

激励调节法是指教练员用称赞和肯定的语言对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比赛前教练员不能在运动员面前表现出对比赛成绩的太高期望,更不能要求某个队员一定要取什么名次,赛前应告诉运动员在赛场上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水平就是成功,至于比赛的胜负是次要的,让运动员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对于情绪过分紧张的运动员,教练员应该从语言或动作上鼓励他们,分析他们的技术和对手的技术,告诉他们“你的那些技术要比对手好,只要发挥正常,打败他是没问题的。”也可以在队员上场前,拍拍他的肩或后背给他以鼓励。在比赛过程中还可以以一些微笑或点头来激励运动员。这些对稳定队员情绪,使其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进行科学的赛前心理训练是调控赛前运动状态的根本方法。在散打比赛日趋激烈、运动员之间实力差距愈来愈小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往往对比赛的结果起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心理情绪状态稳定是技术稳定发挥的重要保证。

5.2 建议

5.2.1 要在赛前心理训练中,充分调动运动员的增力性情绪,控制消极性情绪,利用并约束运动员的非理性冲动。

5.2.2 心理训练必须结合实战内容,经常营造比赛气氛,使运动员处在比赛氛围中,逐步适应激烈的比赛节奏,熟悉比赛的环节,把比赛当作训练,做到心中有数。运动员要时常观看自己和别人的比赛录像,找出比赛失常的原因。

5.2.3 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实力,建立适宜的比赛目标,明确比赛任务,以此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增强运动员心理的稳定性,使其树立必胜的信心。

摘要:文章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就现代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如何在赛前进行心理调控提出了一些见解, 从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内容与任务着手, 通过对散打运动员赛前的几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了若干种针对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克服及训练方法, 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心理训练,调控

参考文献

[1]吴畏.浅析散打心理活动特点[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1993, (3) .

[2]编撰委员会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3]范海彪.如何对散手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训练.搏击, 2002. (4) .

[4]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散打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篇9

1 体育运动与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即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以及皮肤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1],影响人体柔韧素质好坏的主要因素除关节的自身结构外,还有肌腱、肌肉、韧带、皮肤的伸展性以及肌肉力量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它们都具有收缩性对关节起着保护作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肌腱及其韧带等软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使人体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关注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对肌肉力量以及关节灵活性有着不错的提升作用。

2 体育运动与心境状态

心境状态是由周围环境刺激引发的关于情绪、情感的一种唤醒状态,它包括积极的心境状态和消极的心境状态,积极的心境可以很好的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个体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效率,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消极的心境状态包含惊慌、恐惧、紧张、烦闷、抑郁等情绪,而人在这些消极的心境状态下对事物也有消极的影响作用,不良的消极心境则会令人意志消沉,认知力有所下降、做事没有动力甚至严重的还会引发一些身心疾病[2]。研究发现某种心境状态只要一被唤起就能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是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它的稳定且弥散的特性,往往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3]。由此可见,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有积极的影响,其中采用对心境状态进行重复测量的研究发现心境状态具有显著的波动性[4]。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武术散打选修课的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被试人员的要求:(1)被试人员要求必须为在校的普通女大学生;(2)实验组被试人员须之前从未练习过武术、散打等相关项目;(3)实验组被试人员需定期参加武术散打训练,实验训练周期为14周,每周进行2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长为1小时30分钟,对照组被试人员需正常参与学校所规定的其他项目的教学实验;(4)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人员在年龄、身高及体重等人口学方面应分布均匀。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查阅国内外相关运动及体育、心理方面的学术论文、期刊、杂志、教材书籍以及专著等。

3.2.2 心理测量法

本研究中选用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量表全文总共40个条目,包括7个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和自我有关的情绪;关于7个分量表的题项分别为:

分别累计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通过查阅常模,计算每个分量表的T分数,TMD (情绪纷乱的总分)=5个消极的情绪得分之和减去两个积极情绪(精力,自尊感)得分之和+100;7个量表均采用5分制,积分相应的从0-4:“几乎没有”记作0分,“有一点”记作1分,“适中”记作2分,“相当多”记作3分,“非常地”记作4分;信度在0.62-0.82之间,平均r=o.71,由此可见该量表的信度较好[6],在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POMS测量量表也应用的比较广泛。

3.2.3 实验法

本实验对随机抽取的选修武术散打训练的20名普通女大学生和20名未参与武术散打训练的普通女大学生,经过14周教学训练的实验干预后,对被试人员实验前后进行柔韧素质及心境状态指标进行测量,采用组内(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比)和组间(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间对比)对比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以说明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及心境状态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

3.2.3. 1 实验工具

(1)本研究采用国内生产的TDK-2智能型坐位体前屈测量仪准确的记录被试人员坐位体前屈指标;

(2)软皮尺、垫子、带有刻度的圆棍若干对被试人员的持棍转肩进行数据记录。

3.2.3. 2 测试过程

(1)坐位体前屈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测量时被试人员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于平地上,两脚间距约15-20cm,上体前屈,同时向前伸直两臂,用两手中指尖一起逐渐向前推动游尺(不能有突然向前伸的动作),直到不能向前继续移动为止。测量仪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0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测试时上体不得左右摆动或前后弹振,双手不得离开游尺,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2次,记录两次中最好的成绩[6]。

(2)持棍转肩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肩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被试人员直立,两手正握一根长1.5米(标有长度单位)的圆棍,要求右手虎口与圆棍的末端处对齐,两臂在胸前充分伸直,然后一手固定,另一手向外滑行至双臂能同时直臂将棍转过头部,两臂伸展放至背后,最后在直臂同时将棍向前转至开始位置,记下两手内侧的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握距越小说明肩关节的柔韧性越大,测试2次,记录两次中最好的成绩[7]。

3.3 数理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参与武术散打训练14周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人员的柔韧素质和心境状态两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对两项指标自身前后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得到数据结果。

4.1 实验组实验前后测量数据结果

4.1.1 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选取坐位体前屈和持棍转肩两个指标作为测量手段对被试人员测试实验前后的柔韧性变化进行比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柔韧性;坐位体前屈是国家学生体质监测中评价柔韧性的主要测试指标,反映受试者躯干和下肢各关节及周围肌肉、韧带等伸缩性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9],坐位体前屈的数据越大,说明被试人员的柔韧性越好。持棍转肩主要是反映被试人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与坐位体前屈刚好相反,该指标数据越小,反映出肩关节的柔韧性就越好,长期的对肩关节进行活动刺激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防止周围肌肉的粘连。

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组经过14周的武术散打训练,坐位体前屈和持棍转肩实验前后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性显著(P<0.05)。

4.1.2 武术散打训练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相关研究表明,某种心境只要被唤醒,它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具有稳定性和弥散的特性,可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弱化的背景,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主体看待事物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身心健康等造成影响。

4.2 对照组实验前后测量数据结果

4.2.1 对照组实验前后对柔韧素质指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图表1的数据显示,经过14周后对照组被试人员在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持棍转肩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4.2.2 对照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指标的影响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同样经过14周后对照组被试人员在实验前后心境状态方面差异性不显著,说明在短期内对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情绪纷乱总分方面(TMD)也同样的不明显,见表2。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长期有规律的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女大学生肩关节、髋关节、腿部等部位的柔韧性,但应注意训练的强度,避免训练过度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训练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5.1.2

练习武术散打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方面有所改善,使被试人员心境状态从整体上向积极方向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被试人员良好心境的发展。

5.2 建议

从学生选修武术散打公体课方面来说,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专业技术和教学技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摘要:随机选取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名选修武术散打课,20名未选修武术散打课,通过实验对其身体柔韧素质和心境状态进行研究,为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项目去改善柔韧素质和发展良好心境提供参考理论依据。研究证明长期有规律的武术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女大学生肩关节、髋关节、腿部等部位的柔韧性;练习武术散打对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方面也有所改善,使被试人员心境状态从整体上向积极方向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被试人员的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心境状态,实验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慧斌.实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06-1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潘伟.网球训练对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影响[J].贵州体育科技,2008,01.

[4]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选手实验后的焦虑、心境状态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杜金朱.PNF拉伸法对发展下肢柔韧素质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陈及治.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63-164.

上一篇:2011甘肃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大学生实习周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