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2024-05-09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共10篇)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1

浅谈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 21 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锻炼,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的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健康而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造成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生的最佳氛围。继而学生的情感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Abstract: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dominated today peoples awarenessof the social competition of an era than ever befor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intense personal strength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of good and bad in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Art education is not created out of thin air it depends onthe teachers on student health and good feelings.Such feelings can lead students toteacher education in favor of the best atmosphere.Students then also affect thefeelings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Keywords: students the sports interest sports particip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and impacts way.引言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已达到找出影响体育锻炼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却越来越淡化了,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就逐渐减弱,体质就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不仅关系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 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面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对影响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与个人看法,跟大家商讨,如有不足之处,望多指教。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而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竞争力,这不是危言耸听。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此话仍有现实意义。据教育部对7岁—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监测显示,学生体质继续呈下降趋势,有的地区学生身体素质甚至已经降到了 20 年来的最低水平。到底是那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呢?是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的,其次就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加强锻炼,增强学生体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非常薄弱。《中学生健康标准》的颁布,促使中学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强。同时必须十分注意教学手段,帮助中学生从小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当代中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2 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2.1 传统文化的因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甚至是反对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锻炼的兴趣了。现代文明的困扰:电视、网络等现代文明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但也带来负面响,现在的学生不爱运动却喜欢泡网吧,出门就是乘公共汽车或打的,回家就是看电视上网,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运动时间。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除了学业繁重、体育课达标阻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外,独生子女现象也是影响学生体质的一大因素。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体育教师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缩少了学生活动的范围。

2.2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巨大的。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个体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群体环境

和物质环境。素质教育形同虚设: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还存在片面性。一些中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迫于就业压力,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桥上赶,学生们也就更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了。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远离体育:我国旧的体育教学的“达标考核”模式依然起着强力的制约作用,而现在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面十分宽广,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这也是严重挫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由于高考、中考的竞争从学校到社会,从家长到学生整天围绕着学生转,而学生的体育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国家教委规定“在校学生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数的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阻碍了学生体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少学生平时忽视体育锻炼,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有些学生,不但不参加锻炼,还染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泡网吧……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其身体机能的下降。学生们重学习而轻锻炼,除了重视不够外,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直围着课桌转,读书、读书、再读书,到了大学后,他们内心中并没有锻炼身体的概念,可以说,忽略体质培养的思维模式已经控制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进入大学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成了大学生内心中更愿意关心的问题,在这种社会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更是难以对自己体质的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其对周围事物态度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而子女的态度行为,又影响着父母。一个家庭如果很少或没有受过体育方面的教育及对其成员不能支持督促的话,其成员很难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群体环境。包括单位同事、同学、同伴、朋友、邻里等。在群体环境中,每一成员的个体体育意识,即对体育的爱好、认识水平、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意识形态,都会带到群体中去并与其它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和相互模仿。特别是当群体中有威望成员,坚持体育锻炼并取得明显成效时,往往能够带动和吸引大部分成员产生同样的想法和行为。健康行为还可能随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转变为不健康的行为,好比一个村里多数人都打麻将进行赌博,那么剩下的少部分坚持健康行为的人也会受其影响。物质环境。城乡以下学校体育设施较差和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也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一大因素。

2.3 学校体育因素 由于社会的不重视和体育教师的待遇不高,有的体育教师产生了懈怠。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学校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的懈怠,体育设施的匮乏也是制约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和对现有器材的管理和保养。有的学校的器材、场地可以举办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型运动会,但是在体育课上,这些器材却用不上,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些器材只适用于竞技体育!第二,条件不好的学校,没有器材室,没有器材,没有田径场,没有……场,他们的体育课却在照样开,在学生又多的情况下教师却犯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如何上?上什么?无法上!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置情况不容乐观多数学校的场地器材配置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目录》的要求和标准难以保证学生们

上好体育课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需求。农村学校因为底子薄,而且上级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学校所拥有的场地器材还远不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要。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各校的办学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农村小学,各类体育器材按国家制定的“配备目录”配齐有很大困难,而要实施新课程标准,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是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场地器械的影响。好的方面形成积极的心理反应,差的方面将形成消极的心理反应。如:在短跑教学时,如果在大操场上随便选用一段场地让学生根据要领去跑,学生就会消极应付,练习劲头不足。他们会认为没有一个标准的场地即会有一个没有标准的要求。学生容易形成一个消极心理。这样以来即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浪费时间,更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当多的体育老师仍然唱的是改革的赞歌教着过去规定的内容,没有按照新标“目标统领内容”去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失去兴趣,有的甚至厌恶体育课。

2.4 家庭环境因素 除了学业繁重、体育课达标阻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外,家长的娇生惯养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导致体质下降的一大因素。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着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平时体育老师、保健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贴近大自然、多运动,增强体质,可是由于害怕孩子受伤,家长总是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不允许孩子参加一些对抗性强且容易受伤的体育活动项目,缩少了学生增强体质的活动范围,其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看重的的分数,轻视的德育,去掉的是体育。大量的配套读物、各种音像教材、没完没了的试卷练习,使学生整天忙碌于题海之中甚至连双休日也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学生的睡眠得不到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几乎为零。

2.5 学生的主观因素 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带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孩子还没有把自觉锻炼当做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之一。一些孩子一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宁可呆在家里昼夜打游戏,耗费时间,也不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运动健身。加上家长同志的坏习惯也给孩子们不良影响,使孩子们体育运动淡漠。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吃好穿好,身体素质就提高了,用不着花时间去锻炼。由于意识上的偏见,行动上的误导和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下降,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仅仅建立在精神或是感官的刺激上,宁可做体育竞争的观众而不愿意做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接受教育水平和认知程度。通过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深度和广度认识和理解,会产生一种自动力。这种自动力可以转化为热衷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体育行为从消极被动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人的认知水平越高,这种内在动力和自觉性越大,其体育行为就越积极、越持久。相反,认知越肤浅,内在动力和自觉性越小,其体育行为就越是消极,而且不会持久。另外,还一些个体,即使常年参加体育锻炼,却不知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等。这种只知锻炼,不知锻炼道理的盲目实践,容易导致事与愿违,使锻炼无效或有碍于身体健康。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奠定终身体育思想。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观念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引导和培养。首先,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宣传窗、主题班会、各种运动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其次,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都会充分表露出来,我们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他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再次,学校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使体育能得到启迪与渲染。

3.2 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组织管理 加强领导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每天的锻炼时间。按

规定给予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充足的时间保证。结合学校实际,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为原则,组织安排寄宿学生早晨锻炼,以班级为单位跑早操,组织每天上午第二节课间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组织每班每周 3 节体育课,组织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实际活动水平,以自主选择为主,为学生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拔河等项目的比赛与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都参与。

3.3 树立体育教师主人翁精神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每一所学校中,体育教师的人数比例并不大,但其作用价值远大于其人数比值,一所学校的体育和文化氛围,或生龙活虎,或死气沉沉,很大程度上在于那仅有的几个体育教师,体育课是窗口,课间操是门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的作用远大于其他文化课教师,所以一定要树立其体育教师主人翁的精神。结束语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比较分析法对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以及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目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存在着较为

严重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及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强化学生体育锻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最后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健康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的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6

[2]厚成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

[3]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4] 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5]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6] 曲宗湖学生运动员的发现和培养[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

[7] 焦艳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8] 郭木禹运动心理学导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9]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5

[10] 李保宁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11] 卞正荣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12] 卞维银实施《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9/S2

[13] 洪思源中职体育教学贯彻终身体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2

邓丽娜在2004年9月到本组参加训练,通过一段时间训练观察分析,发现她身体素质方面发展较为平衡,尤其协调性好。但身体比较单薄,力量、速度及快速收缩能力比较差。根据她的特点,特制定了下列训练计划;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专项技术;提高速度水平,尤其是肌肉的连续快速收缩能力;以小力量为主逐渐提高力量水平;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作风。在2004-2005年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训练。

1 改进跑的技术

正确的跑的技术是运动成绩提高的最基本条件,跑动作的主要缺点:摆臂不规范,跑起来左右晃,重心后坐。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列要求:摆动腿折叠积极前摆,主动有力的扒地,双臂以肩为轴,积极配合腿部动作有力的前后摆动。采用小步跑、高抬腿、原地摆腿、摆臂等跑的专门练习与模仿练习反复多次。系统地进行训练,使跑的技术有所改进。

2 提高连续的快速收缩能力

速度是各项运动的灵魂,三级跳远项目也不例外。在这方面尤为欠缺,连续收缩能力很差,如:快速高台腿及快速后蹬跑,做不到10次,而且不协调,这也是提高速度的一大障碍。从意识上抓起,从徒手逐渐到有负荷的小力量训练,要求严格,使神经系统的快速转换能力尽快得到改善。通过一系列的节奏跑、冲跑、反应跑训练,加快了步频,为提高速度创造了条件。

3 提高跑的能力

能力训练对年轻运动员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也是对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磨练。通过大量的越野跑、反复跑、间歇跑、变速跑等手段,结合改进跑的技术,在不同阶段,对训练手段、强度、密度要求有所不同,经过系统训练,受到了如期的效果。

4 提高基础力量与专项力量

力量是完成动作的动力,也是各项素质与技术动作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力量基础,很难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更谈不上能出好的成绩。邓丽娜力量水平差,开始时,全蹲只有40kg,根据本身的身体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的力量训练,以轻拉杠铃、轻重量的快蹲起、快抓举、壶铃蹲跳为主,结合各种条约练习,提高与加强身体各部位肌肉与关节力量,为今后较大力量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5 重视柔韧、协调能力的训练

一个优秀运动员,协调与灵敏性必然有独到之处,而且这些训练往往容易被忽视。要达到学动作到掌握动作快的目的,这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因此有意识地安排各种球类、垫上、助木、徒手各种体操发展协调与灵敏,为较好、较快地掌握各项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方法

1 前言

身体素质的训练目的是让运动员跑的速度更快,所以如何提高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关键,提高身体素质就必须从速度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跳跃训练和灵敏训练着手。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文献搜集法就运动训练中对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提出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 力量的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对抗性练习、克服弹性物体阻力的练习、负重抗阻力练习、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还有杠铃练习等等。例如:对抗性练习:这种练习的双方力量相当,依靠对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对抗,以短暂的静力性等长收缩来发展力量素质。如双人顶、双人推、拉等。对抗性练习几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设备,也容易引起练习者的兴趣;负重抗阻力练习:这种练习主要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刺激机体发展力量素质。负重抗阻力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负荷的重量及练习的重复次数可随时调整,它是身体素质练习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由人体四肢的远端支撑完成的练习,迫使机体的局部部位来承受体重,促使该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发展。例如引体向上、倒立推进、纵跳等;杠铃练习:例如:杠铃提拉、肩负杠铃体前屈伸、肩负杠铃体侧屈、杠铃平推、肩负杠铃转体、杠铃弓箭步抓举、肩负杠铃四分之一屈膝蹲跳等等练习。

3 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应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训练。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步频能力的训练,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練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4 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灵敏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运动员身体素质越好,运动技能掌握数量越多,则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敏素质水平就越高,所以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较多,但要注意,发展灵敏素质应在体充沸,精神饱满,心理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密切结合专项特点与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相一致.练习的手段要经常变换,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灵敏素质.发展灵敏素质的途径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组合练习和游戏等。

5 跳跃的训练方法

跳跃练习不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快速肌肉力量、力量耐力和人体抗阻力能力,而且其动作的用力特点,肌肉的工作方式,动作结构与短跑的技术非常相似,所以跳跃练习还能直接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训练方法有双腿跳栏架、双腿跳皮筋、跨步跳、单腿跳皮筋等。例如:双腿跳栏架 :在跑道上纵行排列若干栏架,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栏架,栏架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置,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栏高和加长栏间的距离。双腿跳皮筋: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双腿依次连续跳过每个皮筋,皮筋的高度和相互间的距离因人而异,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高度和加长距离,采用这种练习可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便于不断提高练习的强度。跨步跳:在动作形式上与平时所做的跨步跳没什么区别,也称为交换腿跳,跳跃的距离一般在30~50米之间。练习时应先要求动作幅度,然后再要求动作的速度。单腿跳皮筋:在跑道上纵行相对排列若干个栏架,每纵行相对排列的栏架之间用皮筋相连。运动员用单腿依次连续跳过每条皮筋,皮筋的高度和间距因人而异,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高度和加长距离。

6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是指人的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运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增大运动员的步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柔韧性练习包括静力性柔韧练习和动力性柔韧练习。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如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下腰和弓箭步压腿等,还有垫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跪撑、纵向横向劈叉和仰卧压腿等;动力性柔韧性练习: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例如正摆腿、侧摆腿和后摆腿等。行进中的各种摆腿,例如徒步正摆腿,徒步侧摆腿等,还有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例如沙袋绑腿做各种摆腿练习,增强摆腿的力量和幅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等.论短跑运动员的力量综合训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1999;24(2):59.

[2]袁运平王保成 《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论文 篇4

前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

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

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

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注重后蹬,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程度、方向和速度,使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训练方法,偏重以杠铃为主的大负荷力量练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伸膝力量,提高下肢的蹬伸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蹬伸动作,势必破坏用力的连贯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面上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

现在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摆动式着地技术为主的途中跑的后蹬动作,应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的第二次发力,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因为途中跑的着地时间极短,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时间仅0.08秒,后蹬不到0.04秒,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力量和速度。研究证明,肌肉要求发挥出最大力量,至少需要0.8秒,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发挥出最大蹬伸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于支撑时间相对较长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可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运动员是在静止状态下逐步改变运动速度,此时只有依靠支撑反作用力来实现重心的位移和速度的增加。然而对于支撑时间极短,速度较快,以摆动技术为主且对全程跑成绩起决定作用的途中跑来说,显然意义不是很大。因此,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应多做以髋为轴的下肢快速摆动力量练习,它是短跑运动员十分重要的专项力量练习内容。而且,必须选择肌肉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都与短跑的专项相吻合的`摆动式肌肉力量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结: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大量采用了以摆动式着地动作为主的车轮跑,注重以大腿带动小腿的鞭打式着地动作:采用了双杠支撑或仰卧状态下(仰卧于高台上,髋部以下悬空),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以最快速度作跑的模仿练习:还采用了负重和不负重的弓箭步交换跳。

3.2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

短跑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以前脚掌落地瞬间完成着地缓冲过程。着地缓冲动作完成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踝关节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离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跑进过程中产生的水平速度,支撑身体落地的重量,阻碍身体向下运动,在身体落地时起缓冲作用,避免身体受到太大的震动。如果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差,离心收缩的能力就会相应减弱,缓冲阶段的冲击性负荷,就只有大部分依靠膝关节弯曲度增加,身体重心下降。当离心收缩力达到最大值后,踝关节肌群开始进行向心收缩。向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并使身体瞬间进入腾空阶段。

研究证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是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换是非常迅速的。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完成离心——向心收缩的全过程仅需0.08秒左右。由此可见,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对于增加步频,(主要是缩短支撑时间),推动身体快速向前运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选择较松软的地面进行各种快速的跑跳练习外,还安排了不少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提踵、原地或行进间的直膝跳练习以及模仿短跑着地动作的跳深练习。为了使这些练习达到最大的效果,防止踝关节受伤,必须切实保证练习动作的正确和适量。

3.3 提高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快速摆动力量

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摆臂动作不但是配合腿步动作在跑进中起平衡作用,而且快速有力的摆臂还有利于增加两腿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中枢有着“共济”的特性,它能调节身体各部分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在跑进中,上肢和下肢也有统一的神经联系。一般来说,两臂能摆多快,步频就相应就有多快。同样,摆臂的幅度也必然影响到摆腿的幅度。所以,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就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影响速度的发挥。可见,把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作为短跑转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一环是何等的必要。笔者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利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注意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符合短跑专项动作的要求。

4.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完全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4.1最大力量训练特征和方法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4.1.1 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

发展最大力量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时(甚至在最大用力时),参与工作肌纤维通常只有30%——60%,专门训练可较大地提高肌肉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间的协调力,使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此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项目来讲,有决定意义。二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在恢复过程中蛋白质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并通过训练调节神经系统中肌肉内协调和肌间协调完善的条件反射联系,力量得到发展。前者力量发展快,但易消退,后者则相反。

4.2快速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因此,除了与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而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又有起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的训练之分。

4.2.1 发展起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开始后50毫秒),最快的发挥下肢肌肉力量。起动力对短跑运动强而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跑动作肌在疾跑段达到最佳速度极为重要。起动力的训练方法很多,通常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起跑练习;2、沙地跑、上下坡路跑、跑阶梯等练习;3、利用各种器械、仪器的各种短跑练习;4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或其他轻器械跑等;5、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此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跳深和各种跳跃练习也是发展起动力的有效途手段。

4.2.2 发展爆发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爆发力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的发展取决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爆发力的评定以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在发展强直性或反弹性爆发力为主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益。因为,该强度下的练习,动作速度下降并不明显,有利于在不损失动作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力量,进而提高爆发力,。评定快速力量的方法都可以来评定爆发力。通常评定爆发力多用爆发力指数为指标,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也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符合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

4.2.3 发展反应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反应力量是指肌肉在离心式拉长到向心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的力量。1972年原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其《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一书中首次提出“反应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在此之后,许多学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认同了他的看法。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练习来提高反应力量:在空地上作听信号的快速变向练习;通过视觉(看教练员手势)作快速变向练习;跑道上,作各种听、视觉信号的起动练习等等。

4.3快速力量耐力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较长时间保持快速用力能力。它与短跑的终点跑保持速度的能力密切 关系。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细分为最大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耐力。下面是几种动力性耐力训练方法:

4.3.1 持续间歇法。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使其有一定的疲劳积累,并在尚未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

4.3.2 强度间歇法。此法用来改善运动员抗大中刺激强度短期耐力负荷的能力,并提高其恢复能力。这就是说,运动员通过有氧无氧物质交换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度更大的耐力训练。

4.3.3 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分钟。

4.3.4 等动练习法。此训练靠练习器的等动力量解决整个活动过程中肌肉最大的负荷和速率维持相对稳定的问题。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经过比较后选择使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4.3.5 极端用力法。此训练特点是使用这种方法时作中等力量的重复,直到完成或不能继续为止。

5.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5.1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因此不要千篇 一律,最好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使之缺什么补什么,达到全面发展。

5.2运动量安排要合理。在一个阶段训练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负荷量度。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每组重复练习中,应注意组间的休息。

5.3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5.4力量训练后要注意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之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在力量训练之后,通常采用慢跑或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法进行放松。

5.5根据竞赛制度和训练周期。在准备期、竞赛期、调整期合理安排力量训练,使之全年力量训练科学化、保证专项成绩的提高。

笔者曾在学校对短跑运动员采用以上一些方法对其进行训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所取的成绩与训练前比较,有较大的提高。

结束语: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5

米跑训练的一些心得体会。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 200 米跑训练的一些心得体会。
2010-01-09 20:59:37| 分类: 训练实践 | 标签:运动员 训练 短跑 比赛 速度 |字号 订阅

本人多年来担任学校课余运动队的教练员工作,近几年主要负责径赛项目的训练,这 里谈谈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的 200 米跑训练的一些心得体会。现代短跑竞赛项目主要是 100 米跑、200 米跑和 400 米跑,其中 400 米跑既需要短跑 运动员的速度,又需要中跑运动员的“持久力”,所以有人也将 400 米跑称为“长短跑”。200 而 米跑和 100 米跑相似,只不过 200 米跑训练的距离更长、量更大一些。在安排 200 米跑的 训练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运动员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A 型(跑 100 米和 200 米的),B 型(跑 200 米和 400 米的)。其中 A 型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无氧耐力,而 B 型运动员则有很 好的有氧能力。当然 100 米跑和 200 米跑运动员都需要具备很好的有氧能力,特别在每年 的早期训练中,有氧能力的训练更是极为重要!只有确定了这些,我们才能在训练期间针对 性的改善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巩固和发挥运动员的特长与优势,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成绩。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核心!运用恰当的训练手段可以提高速度。然而,先天的遗传因素 对速度的影响很大,这里指的是人体身上肌肉纤维的类型。具有较大成分比例的白纤维的人 更适合短距离项目,这也是在我们选拔运动员时就应该考虑的!而运动员在速度方面可以提 高的幅度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柔韧性、反应速度、身体脂肪、体型、力量训练、步长与 步频等,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运动员完成计划的质量。我校学生课余运动队能够参加的主要比赛是:每年的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省的传统 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和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原来市的比赛是在每年 12 月份,省的比赛 一般安排在暑假期间的 7、8 月份,所以我为学生制订的训练计划是围绕主要比赛、形 成两次竞技状态高峰的“复合式双周期制”,这种多周期制的计划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 绩有较大的优势。但近两年来省的传统项目学校的比赛调整到寒假期间的 2 月份进行,这 使得我校的运动员在 12 月份参加市赛之后又在 2 月份参加省的比赛,虽然这个时期有出成 绩的机会和可能,但第二年从 3 月份到 11 月份却会出现一个很长的准备期,减弱了全年训 练的强度和比赛的密度,不利于竞技状态在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的保持,运动员的成绩很难有 较大的突破。我为学生制订的“复合式双周期制”训练计划,每年的赛季是

从 9 月份新学期开学时 开始的。9—10 月份为准备期,采用打基础训练法,进行一般身体训练;11—12 月份为市 运会的比赛期,进行初步的专项训练和比赛。第二学期由于赛季比较长,所以一般安排 1—3 月份为春训,进行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耐力训练、举重和柔韧训练等使运动员全面发展 的基础训练。由于雨季的到来,有时侯训练是非正式的,每周一般保持三次快跑的练习和轻 松的持久跑。这个阶段我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其它跑动较多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越 野跑等,利用有氧练习积累能力,为后面的训练打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时期的力量 训练是极其重要的!短跑运动员需要强壮的肌肉和柔韧性,这样才能把速度优势和力量优势 结合在一起,这对跑得好和避免受伤起重要作用!4—6 月份是赛前准备期,此时训练的重 点已经从一般身体训练转移到提高短跑的专门技术上,有较严格的训练课的结构,重视准备 运动特别是专门性的准备运动和课后的恢复手段。训练的基本部分的数量和质量是很重要的

因素,而且应该是从数量向质量进行的!在跑的专门性练习中一般采用:小步跑、快速高抬 腿跑、后磴跑、车轮跑、直腿交换跳、姿势跑(100—200 米距离的大步幅的跑,80—90% 用 的速度,重点是注意放松、动作的节奏和协调性)和加速跑(50—100 米距离的跑,以最大 步幅开始,接近最高速度时结束)。200 米跑基本部分的训练我们采用的是间歇训练法,每 周有一次 200 米跑练习,开始时是以量为主,如:18 个 200 米姿势跑,每个跑 35 秒,间 歇 1—2 分钟。然后每两周减少 2 个,但不断提高每次跑的速度要求,到赛前期每次只跑 3—4 个 200 米,但每个要求跑 24 秒,而且要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这个时候每周至少要安排一 次强度训练课,采用 90%的速度跑 250 米、300 米或 350 米的距离,强度跑的距离在赛季 的前段时间可以短一些,后期要长一些。到了 7—8 月份就是省赛的比赛期,这段时间训练 的重点是技术的训练,特别是一些技术细节和规范化以及比赛技、战术和心理素质的训练。应更多地采用起跑练习、快速加速跑、快速冲刺跑和姿势跑或强度跑等短间歇跑的训练,这 些练习重要的是追求其完成的质量,还要严格要求课后的积极性恢复和预防伤病的发生!下面重点谈谈 200 米跑比赛的技、战术的问题: 第一,是起跑和加速阶段。200 米跑是在弯道起跑,所以放置起跑器是个很重要的问 题。起跑器的放置方向要对着弯道的切线,根据个人的情况调整好两脚之间的距离,要确保 每次放置起跑齐器的位置都

是一样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起跑技术。在上起跑线之前 就必须把 200 米跑的战术想好,最好不要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上起跑器,而上了起跑器 之后就不要再想其它的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深呼吸,然后就准备着对发令枪作出反应。蹬离起跑器之后,头不要抬起来!要大幅度的积极有力的摆臂,要百分之百地沿着跑道的切 线跑。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枪声作出反应后,就必须开始竭尽全力拼命跑,要尽可能 快的把速度提起来!要注意在加速的过程中,头的姿势总是低着的,视线从看着地面逐渐过 渡到向前方看,这个时候头才逐渐抬起,身体也逐渐从较大的前倾过渡到直立起来,当然这 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变化过程。第二,正常跑阶段。一般来说,起跑 30 米之后就进入了正常跑阶段,当然这因运动员 的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等方面的情况略有不同。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一个弯道跑技术,左肩要 低与右肩,右臂的摆动要比左臂高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贴着跑道内侧线来跑,眼 睛最好盯着前方 20 米左右的地方,这样也较容易正确判断你在比赛中所处的位置;当比赛 进行到 60—70 米的时候,运动员要稍为放松一下,这个放松绝对不要理解成为速度的下降,放松与不放松的区别在于运动员不是每一步都在玩命地使劲去蹬地,试图还要加快速度,而 只是要尽量保持已达到的速度。第三,就是从弯道向直道过渡的阶段。眼睛要看着前方 20 米左右的地方,这样运动员 可以很好的预测什么时候将要跑上直道,有个心理准备。从弯道跑上直道时,应该从弯道内 側逐渐地向跑道中间和外側方向跑。这时两条胳膊的摆臂动作幅度要逐渐过渡到一致,双肩 也要自然的平衡起来。这些转换的动作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这样上直道就会获得 很大的优势。最后,是 200 米跑比赛中的最后 100 米技术。这个阶段,放松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放松的意义在于不是脚拼命地去磴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保持好的跑动的技术动作 上。特别是在最后 50 米,这时候继续加速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还想拼命的跑或做出其它错 误的用力动作来,那就会造成肌肉的紧张,速度下降的更快!所以这时候最关键的还是集中 精力在尽力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上,不应该去考虑自己的位置、别人的情况,而是要注意摆

臂摆到合理的位置,努力使腿作出正确的折叠、积极的前摆等动作。然后在最后掌握好冲线 时身体下压的时机,这样才能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来!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6

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中学生体

育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高一(23)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有这样一句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需要运动来保证,而人生最大的财富正是健康。所以,要想拥有这些财富,最佳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让运动成为习惯。

如今,美丽的校园正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给我们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每天上午,放下手中的功课,跑上几圈,跳上几下,挥洒一些汗水,倦意顿时消失,不仅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在这里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一、从现在开始坚持早课,每天至少跑三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二、坚持参加大课间活动,认真做操,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三、合理膳食,保证多种营养元素的吸入,保持健康的精品学习文档

身体。

四、劳逸结合,预防疲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增强抵抗病毒侵害能力。

同学们,体育锻炼是增强抵抗力的好方法,更是一种积极休息的方式,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习惯,科学参加体育锻炼,我们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拥有更大的快乐!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7

一、速度

速度是指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在田径运动中,速度包括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速度的提高取决于中枢系统灵活性的高低、肌肉力量和弹性、合理的运动技术和长时间保持速度的能力。

在速度中,跑速是最为重要的。发展跑速主要是发展短跑速度,发展短跑速度要求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特别是肌肉的爆发力和弹性要好,反应速度要快,动作要协调、快速,要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及合理技术。

1. 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

发展跑速主要是提高短跑成绩,练习短跑是发展跑速的基本方法。如起跑、加速跑、行进间跑、不同段落的大强度反复跑、变速跑、间歇跑等等。

2. 发展动作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动作速度主要是快速重复练习,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发展对抗力的力量,提高对抗力的速度。通常采用快速反复的推举杠铃的反复跳跃、在保持正确动作的情况下快速发展原地高抬腿跑、快速立握撑、快速反复起跳、徒手或持不同重量器械的快速投掷、以及反复快速滑步练习等。

3.发展反应速度的基本方法。

发展反应速度通常采用听信号起跑练习、在运动中听信号或看标记迅速改变动作方向和方式的练习。

二、力量

力量是肌肉收缩或紧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肌肉的收缩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动力,因此力量是田径运动员的重要素质,尤其在投掷项目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要求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长时间的快速用力,田径运动的肌肉力量是爆发性和耐久性用力,即在一刹那间发挥出肌肉很大力量。

1.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基本方法。

负重练习是发展肌肉爆发力的主要手段。大多采用杠铃练习,如全蹲、半蹲、负重提踵、抓举、挺举等。大强度跳跃练习是发展腿部各关节肌肉和脚踝肌肉力量的主要手段。如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多级跳、跨步跳、单脚跳、蛙跳等等。

2. 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的基本方法。

徒手或负较轻重量的反复跑或跳跃100~600米,或做专门练习。连续跳举杠铃、连续多次投掷实心球等。

三、耐力

耐力是指长时间从事运动或工作的能力。在田径训练中,通常把耐力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人体以中等或小强度长时间从事运动的能力,通常以长跑成绩作为衡量一般耐力的指标。专项耐力是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运动的能力。如高速跑或较高速度跑完成全程的能力、始终以高度竞技状态进行3~6次试抛或试跳的能力等。良好的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是获得高度耐力的重要保证。

1.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

发展一般耐力主要是增强心血管和肌肉耐力,一般多在准备时期进行这种训练。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长时间强度较小的竞走、慢跑、越野跑、球类运动、游泳、滑冰、爬山和游戏等。

2. 发展专项耐力的基本方法。

发展专项耐力一般是在准备时期的春季训练阶段,在一般耐力基础上开始专项耐力的训练。发展专项耐力主要采用多次重复练习,及其专门练习,同时大量采用以适应比赛条件各种练习。如跑的运动员进行长于专项练习的大强度的反复跑或高于比赛强度而略短于比赛距离的反复跑练习,跳跃或投掷运动员多次重复进行大强度的完整技术练习等。

四、灵敏性和协调性

灵敏性是人体在某种情况下,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人体各个系统与各个器官互相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发展灵敏协调性的基本方法是采用体操、技巧、武术、球类、游戏、跳绳、跳高、跳远、跨栏及全能运动等。

五、柔韧性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8

关键词:撑杆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一、身体柔韧性训练

撑杆跳高运动员在完成整套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对身体柔韧性要求非常高。如果运动员身体太过僵硬,就会出现助跑没有节奏感,举杆插穴时手臂无法充分拉开,起跳不充分导致身体离开地面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摆体倒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上半身“肩关节”柔韧性的训练值得重视,有助于改善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的动作质量,提高过杆高度。

1.上半身柔韧性练习。(1)压肩。压肩是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日常准备活动中最常做的动作,运动员可以双手扶一定高度,两脚后退几步距离,与肩同宽站立,身体向前倾90度,有节奏地进行压肩训练;或者单手握住正对面的杆子,身体尽量前倾,双臂交替压肩。(2)拉肩。利用单杠,双臂自然悬垂不屈臂,向下拉肩,再两腿并拢,收腹团身举腿倒立;或背对肋木,双手后举反握肋木向前,以达到拉肩的目的;也可双手握住举起向后,请对方顶住背的同时向下压运动员手臂,拉肩及腰部;或进行体前屈练习。(3)转肩。可利用单杠或者吊环进行悬垂转肩,也可拉住麻绳、棍棒或毛巾的两段,直臂进行前后转肩训练,注意逐步缩短两手之间的握距;或站立,快速连续进行前、侧、后直臂绕肩练习。

2.半身柔韧性练习。(1)压腿。将腿置于肋木上,正面、侧面自主充分压腿,膝盖绷直,胯部要正;或者以劈叉的方式压腿,尽量使膝关节伸直;也可仰卧,请他人协助按住一条腿,将另一条腿举起向头部方向下压;站立式及坐立式体前屈。(2)踢腿。扶杆进行大幅度前后、左右快速踢腿;或行进间走步式踢腿、原地高踢腿等练习。在柔韧性训练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训练时则需要逐渐加强力度,不可用力过猛导致受伤。

二、速度及专项速度

1.速度练习。站立式,以最快的速度起跑冲刺几十米距离;可利用杠铃片负重或绑橡皮带冲刺跑;持杆快速跑练习,逐步增加短跑距离;50米、100米计时跑连续几组练习。

2.专项速度。专项速度练习就是要求与撑杆助跑类似的练习,相似程度越高,练习效果越佳。在田径跑道上,以常规助跑起跳的距离进行持杆助跑、举杆起跳练习;还可以利用悬垂的麻绳进行练习,助跑起跳后右手尽量高的握住麻绳并伸直,左手在下握住麻绳,摆腿、收腹、团身、倒立,这样就使运动员在难度更大的情况下完成摆体训练,提高专项动作熟练度。

三、腰腹力训练

1.腰腹背练习。(1)仰卧起坐配合腰背肌。仰卧,双腿自然弯曲,队友协助固定脚部,两手置于脑后或两侧,腰部发力使上身径直起来,然后缓慢下降复位。连续做几十个左右后俯卧,同样固定双腿,两手置于脑后或两侧,抬头起身进行背肌练习,轮番几组。(2)仰卧、俯卧、侧卧挺身。膝盖伸直,上体与腿部,仰卧时同时向上,俯卧时同时向后挺起,也可请队友压住小腿,上体向侧方挺起,幅度越大,效果越好。(3)推脚与屈膝举腿。运动员仰卧后,两手抓住站在头后方队友的脚腕,膝关节伸直,腰背不离地,用力举腿,队友则用力推其脚部,落下时尽力控制脚后跟不落地。举腿时,单腿弯曲一同上举后屈体叠紧,用力向上踹呈类似倒立姿态。(4)悬垂或支撑举腿。两手悬垂于单杠,与肩同宽或支撑于双杠,双腿并拢,膝部伸直,有节奏的上举支撑,缓缓下放。也可以右膝弯曲,摆左腿收腹举腿,呈倒立姿态完成摆体环节的模拟练习。

2.弹跳力练习。利用杠铃片负重或在沙坑、草坪进行双脚跳、单脚跳、交替跳、多级跳、一步起跳等。还可选择连续跳栏架、跳高台、跳台阶或原地屈膝收腹跳、两腿同时向后屈膝跳与弓箭步跳一起配套练习。

四、耐力训练

为了让运动员持续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需要在日常训练中进行一定的耐力训练,耐力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器官对氧气的利用率和耐受性。在进行日常专项训练的同时,可以加入中长跑练习,如400米、800米、1000米、越野跑等;或者球类运动增强趣味性。耐力训练每周可以安排1~2次,过多次数、过长时间都会使运动员疲惫不堪。耐力训练后一般不安排难度较大的专项练习,以免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发生危险,而且此时动作容易变形。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 篇9

摘 要: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健美操选项课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关键词:健美操;拓展训练;女大学生;身体素质

健美操项目是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荣乐观,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健美操身体素质练习,但效果不太理想,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健美操教学中的身体素质练习进行改革,引用一些拓展训练项目,利用拓展训练自身特点,将拓展训练引进高校健美操课之中,并与其有机地结合,能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服务,为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做贡献。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齐齐哈尔大学2005级、2006级健美操选项课学生240人(8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84±1.5y)。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年以来相关研究的大量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齐齐哈尔大学2005级、2006级健美操选项课女生24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内容有“健美操基础、学习动机、课堂趣味性”等一共6项指标。

1.2.3教学实验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和拓展训练项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无显著差异。

1.2.4数理统计法。对教学实验后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教学实验设计

2.1教学实验时间。教学实验时间:2007年3月~2007年7月,共计26学时。2.2引入到教学中的拓展训练项目 2.2.1齐眉棍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目的:锻炼学生协作精神、养成默契,体会学生间的抱怨对于集体的危害性,找出正确的办法来处理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发展静力性练习。b.项目操作。1根4m的铝合金管,要求学生面对面站成2排,伸出每人的双手食指,拖着管子,将其放到地上,要求是每个人的手不能离开管子。2.2.2 10m×20m袋鼠跳接力跑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型。目的:锻炼团队协作精神、养成默契;发展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活跃课堂气氛,考察团队协作能力。b.项目操作。10人一组,第一棒的同学腿上套一个袋子跳20m,然后将袋子传给下个同学继续跳,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获胜。2.2.3怪兽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团队创意。目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训练团队创新意识;发展身体素质。b.项目操作。每组12人,团队要创造出一个怪兽,这只怪兽要有11只脚和4只手

在地上。全体人员必须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2.2.4信任传递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合作、相互信任。目的:发扬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实现情感沟通,增进团队行人和友谊;发展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b.项目操作。团队分两列纵队背对背站好,然后平躺在垫子或草地上,从队列前面开始,每一位学生都来做次“旅行者”。让其他的同学把这位“旅行者”托起,沿排成的队形,传递到排尾。“旅行者”到达队尾,后面的几位同学托起身体下落时,应保证他的双脚安全着地。2.2.5 6人齐心协力50m跑

a.项目特点及目的。特点:团队协作型。目的:培养团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能力,学习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培养增强团队整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培养团队应急应变能力,发展协调能力。b.项目操作。6人一组,每人相隔0.5m,小腿分别绑在2根木棍上,分为若干个队进行比赛,先到终点的一对获胜。3 结果与分析

3.1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均相同。经过1个学期的学习,再次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见表2。

3.2分析。从实验结果看,经过1学期的教学实验,女大学生的体重、立定跳远、800m、握力、肺活量这5项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要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方案在健美操课中发生的实验效应,进一步说明常规的教学和拓展训练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优于常规教学模式。

健美操选项课与拓展训练项目的结合,激发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丰富课堂的内容,使课堂多样化,并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可使大学生忘掉忧郁和不快,产生愉快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身体素质,从而起到了理想的效果。4 结论

4.1采用常规健美操教学和拓展项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后,女大学生的所有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体重、立定跳远、800m、握力、肺活量提高显著,这5项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4.2通过拓展训练项目激发了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的热情与积极主动性,从而使身体素质的提高达到更好的效果。

4.3健美操与其它体育项目比起来,更具有时代性,因此,把两个新鲜事物结合起来对于当代女大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在塑造了个人形体美的同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参考文献

射箭项目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探讨 篇10

1 身体训练的意义

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的影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变化,发展机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射箭技术动作主要靠上肢肩带肌群的协同完成,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这一动作主要靠牢固的下肢支撑和躯干的稳定性做保证。腰腹是人体身体重心所在位置,其力量的强弱对运动员维持身体姿势和身体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射箭比赛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运动员腰腹(背)及腿部的各大肌群在射箭时处于等长收缩的静止用力状态,良好的腿部肌肉耐力能保证运动员的稳固支撑,满足射箭技术动作完成的需要和射箭项目训练及比赛中长时间稳定站立的要求。射箭既需要动力性的力量耐力也需要静力性的力量耐力。

2 身体训练的内容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又称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采用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方法与手段,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射箭运动员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包括各种跑步练习、球类运动、各种体操、游戏及划船、游泳、爬山等等。专项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根据射箭项目的特点,采用和射箭技术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的手段与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射箭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有:上肢及肩带肌肉耐力训练,肩、肘关节以及上肢、肩带肌肉的柔韧性练习。

3 进行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3.1 合理安排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一般身体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提高专项运动水平打下基础,促进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更好的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又可以弥补由于专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影响的片面性,但是一般身体训练又不能取代专项身体训练,因而要根据训练重点、训练阶段以及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一般与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3.2 身体训练应紧密结合射箭技术而进行

练习手段的选用得当与否,是能否使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的关键因素。身体训练在整个运动训练中所占比例,以及一般与专项身体训练比例的确定必须因时、因人而异,做到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3.3 身体训练应充分利用好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发展运动素质,而每一运动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发展的“敏感期”。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敏感期,使运动素质的发展有更好的效果。

4 身体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身体训练是为了发展运动素质,通常把运动素质划分为五个方面,即: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就射箭运动而言影响较大、比较重要的是力量、耐力和柔韧三个方面。

4.1 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包括动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和等动练习。

动力性练习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负重(或抗阻力)完成一定幅度的运动,用来发展力量的练习,其特点是练习过程中环节处于运动状态。动力性练习根据肌肉工作状况(收缩方向)分为两种形式,即:克制训练(也称向心收缩训练)和退让训练(也称离心收缩训练)。静力性练习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位)通过负重(或抗阻力)完成不定期关节角度的静力支撑,用来发展力量的练习。其特点是环节处于静止状态,肌肉收缩时张力发生变化而长度不变,故又称其为等长性训练。静力性练习比动力性练习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可以较为迅速的发展静力力量。同时由于练习时肌肉的工作状况与拉弓用力更为接近,因此是射箭运动员发展专项力量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等动训练是在特制的等动练习器中进行的,是在动作速度基本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能力的情况下完成适当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练习时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都发生变化,集等张、等长训练之所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力量练习方法。

力量练习方法很多,如拉力器高、平拉;拉力器单臂拉推;哑铃侧平举;静力推举;俯、仰卧拉;高拉;负重腕屈伸;静力侧平举;静力撑皮条;拉弓停时;多次开弓等。

4.2 耐力素质练习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长时间活动抵抗疲劳的能力,其意义在于推迟疲劳的出现,使运动员具备更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参加训练及比赛。耐力素质又分为肌肉耐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其中有氧及无氧耐力属心血管系统耐力。而射箭运动耐力方面的表现形式是上肢及肩带肌肉较长时间克服弓的张力,使人和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

射箭运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是匀速与变速的长跑。练习中,重点注意把负荷强度控制在无氧代谢的临界点(即无氧阈值)以内,约为运动员所能承受最大强度的75-85%。从射箭运动所需一般耐力的程度来看,长跑时间控制在25~40min之间为宜,女运动员约4000-5000m,男运动员约5000-6000m。

射箭运动员发展肌肉耐力一般多采用小重量、多次数的负重练习,练习时重量应在最大重量的50%左右,重复次数为15-20次,组数为6-8组,这样一般能达到发展肌肉耐力的效果,如果极限次数达不到10次,说明负荷过大,反之,能够重复25次以上的负荷则显得过小,这样都不能收到较好效果。发展肌肉耐力的原则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直至达到极限次数、不能再做为止。肌肉耐力的训练,一般应在提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基础上进行。

4.3 柔韧素质练习

柔韧素质是指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掌握合理射箭技术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避免慢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射箭运动着重要求肩、肘关节的柔韧性以及上肢、肩带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静力和动力两种,但在训练中常常是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正面及背后压肩、向前伸展、胸前抱肘左右伸拉、侧拉、绕环、背后勾手左右伸拉等。柔韧素质发展快,消退也快,因而应保持经常性的柔韧练习。柔韧练习通常在早晨轻微活动后进行或在训练的结束部分进行,并注意循序渐进。

5 其它辅助训练的方法

一般耐力跑作为发展有氧耐力的补充练习手段,目的就是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通常放在技术或力量训练课的结束部分来进行,跑的距离以1000~3000m之间为宜,跑的方式以匀速、匀加速或变速均可。

放松跑,作为一种整理活动手段,一般放在较大强度的技术训练或力量训练课结束部分进行,可以缓解有机体和神经系统的高度紧张状态,有利于缩短恢复过程,练习时间一般为10~12min,心率应控制在140次/min以下。

平衡能力,一个人的平衡能力大都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做为射箭运动员,也需要有很好的平衡能力,在练习平衡能力的过程中,主要以闭眼单脚站立的方式来进燕式平衡,也可以进行多次连续不断90度或180度转身跳。

腰腹力量(核心力量),腰腹是人体身体重心所在位置,其力量强弱对运动员身体姿势和身体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射箭比赛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运动员腰腹(背)在射箭时处于等长收缩的静止用力状态,满足射箭技术动作完成的需要和训练及比赛中长时间稳定躯干的要求。腰腹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让躯干小肌肉群参与运动,腰腹力量训练不是依靠某一单个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而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小肌群力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27(9):99

[2]俸晓东.高水平射箭运动员的身体训练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15

[3]郭蓓,姚颂平.我国射箭运动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108-112

上一篇:花儿飘香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抒情散文:幸福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