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运动员

2024-06-02

中学运动员(共11篇)

中学运动员 篇1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结合本校排球队长期的比赛训练情况, 重点对中学生的比赛心理状态与调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排球比赛,比赛心理,心理调控

随着排球水平的不断提高, 排球比赛愈加激烈, 除了依靠技战术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顽强拼搏等方面, 还必须有良好的比赛心理做保证。因此, 如何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 确保整体水平的顺利发挥, 成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临场心理表现

(一) 是否有适宜的赛前调动状态。

在临赛前使学生运动员处于斗志高昂, 信心十足, 头脑清醒的良性心理状态, 是竞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潜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赛前的训练节奏安排不当、心理准备不当等因素, 会引起调动障碍。当调动不足时, 学生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往往表现出不能有效贯彻教练的指导、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发挥正常的技术等现象;调动过度时则表现为紧张、慌乱、亢奋等表现。调动不足或调动过度都会干扰竞技水平的发挥。

(二) 是否有适宜的比赛动机。

对强队比赛前, 如果有想赢怕输不能落实于技战术、过多考虑输赢结果, 临场就会出现压力、技术变形、紧张、急躁的心理状态, 最终引起比赛的混乱失控现象。而对弱队的比赛, 如果有盲目乐观、轻敌大意的思想, 造成动机水平过低, 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 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 就会造成水平发挥失常的局面。一般认为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 则需要偏低的动机水平。

(三) 是否能正确调控比赛中的心理反应。

比赛中引起学生运动员水平发挥失常的原因比较多, 在比赛抑制和反抑制中产生的紧张和急躁情绪、还有临场的突然变化。一般来讲, 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对比赛成败的成绩压力、观众的情绪、个人得失、临场变化等不能正确待, 便会产生失常的情绪, 直接影响动作技术, 使技术难以发挥。赛中是否能及时正确调控情绪直接影响比赛最终结果。

(四) 学生心理疲惫与耐久控制能力是否较强。

本校中学生运动员的年龄正处于13—17岁的生长发育阶段, 身心的状态相对成人来说是不成熟的。她们既在排球运动里奋力拼搏, 又肩负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 经常是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在排球比赛中, 学生运动员要保持长时间的高度注意力、灵活的思维反应、敏锐的观察。当比赛时间的持续较长时, 疲劳状态得不到缓解, 学生耐久控制力到了极限, 便会产生心理疲惫反应迟钝。这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发展。

(五) 队伍团结与协作是否过硬。

团结协作是指一群人在共同目标指引下表现出来的团队行为。长期生活在相同集体的学生能够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在激烈临场比赛种种原因仍然会出现相互埋怨、怀疑同伴、组织无序的状态, 这样往往引起实力内耗, 造成自我失误过多, 难以发挥自身实力而导致失败。

二、如何帮助学生调控良好比赛心理状态

(一)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调控法

1、转移注意力调控。学生运动员在紧张的竞赛期, 为了使学生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休息, 可在竞赛前让学生运动员参加一些有趣轻松的文娱活动, 消除因临近竞赛而出现的不良情绪, 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2、音乐环境肌肉神经放松方法。音乐环境下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意念放松”状态。这种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调息理气, 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 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 同时放慢呼吸, 逐步进入“意念”状态。这样, 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 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3、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睡前足疗、按摩身体、喝热牛奶、洗热水澡、调暗室内光线、安静环境, 放松身心调节呼吸, 结合个人睡卧习惯, 提高睡眠质量。

(二) 通过回忆技术动作调控心理法

在比赛准备时, 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方法进行表象训练, 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达到在比赛中排除杂念, 集中注意力冷静发挥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 可以在比赛前, 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 闭上双眼, 放松肌肉和神经后, 在头脑中显现多遍完整清晰的技术动作, 调整出最佳状态。

(三) 训练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

1、积累参加比赛的临场经验。通过参加多种比赛而积累实战经验, 学生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在不断适应后逐渐降低, 最后达到正常状态。比赛重在帮助运动员有意识地训练自控能力, 熟悉适应比赛的感觉和节奏, 达到心态平和、头脑冷静正常的发挥水平为目的。2、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训练中模仿正式比赛的练习赛。教师有意模拟出比赛的对手、气氛、打法, 制定相应的战术, 引起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在此过程中, 他们提前适应正式比赛的氛围, 找出克制对手相应的办法, 从而淡化比赛紧张气氛, 提高正式比赛自我调节能力。3、比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方法。转移情绪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比赛现场, 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 诱导学生运动员注意力暂时转移出比赛。如教练员替换队员下场休息、暂时的饮水进食、淡化比赛成绩的要求等。

(四) 增强比赛信心和责任感的心理准备

首先, 赛前准备会通过具体分析, 使学生运动员清楚对手情况, 摆正心理位置, 建立勇敢拼搏的信心和责任感。其次, 激发自信重建形象, 集体学习中国女排勇于拼搏夺得冠军的事迹以及校友袁心説在2015世界杯上对俄罗斯临危受命建立奇功的激情!回忆自己曾经获得嘉奖时的喜悦心情, 在回忆中重新感受到骄傲和自豪感, 从暂时不利的局面里焕发出来, 增强比赛信心霸气和责任感。再次, 加强团结协作, 正确对待自我和别人, 坚决抵制任何不利于团结的言行。教师以身作则做关爱和团结学生的带头人和核心人, 使全体学生团结一心敢于担当, 霸气的发挥出最强凝聚力!

参考文献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农村中学运动员的饮食与营养 篇2

运动能量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合理的营养是保持运动员最佳运动成绩的前提,如果体内的某种与能量生成有关的营养物质缺乏,即使他们的训练时间延长,运动强度进一步增加,但成绩并不理想,反而会下降,体力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出现困倦,四肢无力,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状。因此,指导农村中学运动员选择科学合理的膳食,尽量吸收全面的营养来改善他们的运动能力非常必要。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指导运动员进行基本营养知识的学习,让他们了解全面营养的重要性。

运动员大运动量锻炼,为其提供营养的营养素主要分为: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就其功能讲,糖主要作为能源物质的基础,脂肪既可提供能量,又是大多数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蛋白质的功能很广,身体组织的形成、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它,维生素主要与酶一起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矿物质出能够成组织结构外,对代谢过程也有调节作用,水构成有机体大部分体重并协助调解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如:有的只富含蛋白质,有的富含维生素B 却缺维生素C,有的富含铁但又缺乏糖。因而,只有将食物科学的搭配起来食用,才能是机体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第二,对食物的基本营养作用进行指导,给运动员发放食物主要营养成分表,让他们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选择所含营养物质基本相同的不同食物获得所需营养。

对大多數运动员来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合理摄入比例应为4∶1∶1,耐力项目的比例则应为7∶1∶1,饮食一定要做到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简单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白糖和糖果等,它可使血糖浓度在30-60分钟内提高,此后浓度下降,机体出现疲劳;复合性碳水化合物来源于燕麦、糙米、马铃薯、谷物和豆类,在机体中相对较难分解,因此能量供应较缓慢、平稳,这对耗时较长的运动项目非常重要。蛋白质来源于低脂肪食物,如豆类、兔肉、鱼和蛋清。虽然蛋白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摄入有害无益。 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应多摄入牛奶、肉类、蔬菜和谷物产品,这些食物提供了体内所需要的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最好在早晨或晚上,以便保证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体内不至于缺乏这些物质。

第三、对运动员训练后的饮食进行指导 。众所周知,运动员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这个时期就必须注意食物的搭配。

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大类,饮食的酸碱搭配不仅与运动员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在运动之后饮食中应加强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等;水果如桃子、柿子、草莓、苹果、橘子等;海产品如被称为“碱性食物之冠”的海带等;蔬菜如红萝卜、生菜、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菠菜等;奶和奶制品等碱性食物的数量,使体液出现碱性的倾向,增加碱储备以利于中和运动中产生的酸,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此外,将芝麻与黄豆炒熟,加生姜丝和少许盐,用开水冲泡着吃,既止渴又可充饥。芝麻、黄豆、生姜都是很好的碱性食品,在农村容易买到,价格便宜。吃了以后对降低运动员血液中的酸度和消除疲劳,同样是很有益处的。在饮料方面,最好是喝牛奶、豆浆、茶水、果汁(不加糖)和碱性矿泉水。

第四、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运动员饮食进行指导。

青少年的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饮食铁。女生,尤其是在练习长距离耐力跑的女学生应选择富含铁的饮食,含铁较多的食物有猪肝、紫菜、海带、黄花菜、咸鸭蛋、菠菜、芝麻、红枣、豆类等,不妨多吃一点。此外,在吃含铁食物的同时,也要多吃富含维生C的水果及蔬菜,这样更有助于铁质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营养补充不考虑年龄的问题,同样会出现麻烦,青少年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他们对蛋白质、钙及热能的需要都相应增加,由于运动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在水分的补充方面也应关注。

第五,指导运动员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在营养的物质摄入方面有所区别。

比赛前一到三周,应提高膳食的质量,包括含有丰富蛋白质以及一定量脂肪的膳食,提高体内的储备,以利于提高运动能力。有人曾做过实验,测定十名食用普通膳食的,其肌糖原含量为每千克肌肉17.7克,在经食用含糖和蛋白质丰富的膳食三周后,其肌糖含量普遍增加每千克肌肉为35.2克。所以,适当增加糖和蛋白质的供给,可以增加体内糖原的储备。另外,可以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赛前一餐和当日的饮食,要求食用使糖类缓慢入血的多糖类食物,例如:面包、麦片粥、玉米粥、米饭、面条、以及水果类食物,不宜食用大量葡萄糖或蔗糖类食物,像糕点、饼干等。其次,赛前一餐饮食中如果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可增加肠胃负担,增加体液的酸度和耗氧量,因此,这类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另外,赛前一餐还要求食物的质量是速效,易消化,高热量,体积和重量小并含有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的饮食,不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选择水果、脱脂牛奶、米饭、豆类等。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食物,家长要留心观察,不要尝试让学生吃没有吃过的食物。还有,进食量要适当,以八成饱为宜,进食时间以运动前2-2.5小时为宜,老师应根据比赛进度,指导运动员适当进食,补糖和补水,避免因长时间等待比赛消耗运动员的体力,从而影响成绩。

论中学男子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篇3

一、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第二高峰期,身体的各器官、各系统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中枢神经发展较快,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容易兴奋、好动、精力充沛、模仿能力较强,也容易疲劳,同时在这个时期骨骼生长速度也很快,骨的成分比成年人的胶质多、钙质少未完全骨化。骨的弹性和韧性较好,但相比成年人来说仍然较差。所以在训练时要注意负荷适当,避免大量的练习或过多的采用静力性练习,不宜在水泥或沥青地反复进行跳跃练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重量、容积及其心率的不断变化。到18岁时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心收缩率较弱心输出量较小新陈代谢旺盛,但血管弹性优胜与成年人血压比成年人低。

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健全学生的体魄。学校排球队必须把健全全体队员的体魄作为训练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所以身体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校排球队的训练是业余训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习,其训练原则是不影响队员的学习教育活动而进行训练,所以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当,既要与学生的文化成绩相结合,也要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相结合。

二、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问题

1. 确定训练重点。

中学生处于升学阶段,学习任务较重,压力很大,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训练量。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则会影响学习,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同时,也要注他们的身体发育。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对于力量训练,则安排适当进行,注重训练循序渐进,注重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同时,在这期间也要把技术动作贯穿于体能训练中。这样才能把所选用的练习与排球动作结构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

2. 坚持全年身体训练。

目前世界一些高水平的球队和优秀运动员都很重视全年身体训练。日本男排全年保持30%的身体训练比例,冬训期间身体训练比重则更大,身体素质迅速提高促进了技战术的迅速发展,而技、战术的发展和提高又对身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的。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负担较重,训练与学习有一定的冲突,这样只有减少训练量与时间。在寒暑假期间,则可加大训练量,尤其对柔韧性和灵活性着重训练。同时,平时训练与比赛练习相结合。这样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也可以在比赛中体现出体能训练的结果,使学生能够感到体能训练给他们所带来的收获,这样更加可以激发他们的训练激情。

3. 抓住体能训练的“敏感期”进行训练。

青少年身体发育正处在高峰时期,但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的先后顺序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某个年龄阶段,某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较快,此时若加以训练刺激,其反应会十分强烈,训练效果会十分显著,这就是训练时期的“敏感性”。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认为,从六七岁到十三四岁是发展协调能力,学习复杂动作的最有利时期。如:习惯用右手的人,学习左足单脚起跳,左侧倒地或滚翻等要比过几年之后再来学习快得多。初中阶段正是男生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中学阶段是发展各种素质的大好时期。

三、中学男子排球队体能训练的方法

1. 重复训练法。

只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要求反复的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之间的空隙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如:力量练习中的20~30公斤的杠铃半蹲跳、俯卧撑、引提向上、徒手全蹲起,这些练习内容都需要反复练习,不断他高他们的力量使肌肉的刺激反映适应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长肌肉的力量。如体能训练中的速度和耐力训练的连续垫球和连续传球,脚步训练中的交叉步、滑步、并步的练习,不断的重复技术动作使其反复练习,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在排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灵敏性和柔韧性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每次课都要着重练习,只有反复训练,灵敏性和柔韧性才会有成效。

2. 交换训练法。

初中学生学习排球大多数是初学者,兴趣来得高也消失得快。体能的内容很简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训练效果。在这个阶段可采用交换训练法。如:灵敏性的训练中的三人传球或者是三人垫球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每次课中,前后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可使队员不感到枯燥,从而提高对员训练的积极性。在交换法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练习的形式应与比赛的要求相适应。教师要随时注意把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引导到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来。如体力训练中的弹眺力训练,分组的单脚跨跳和指定高度的助跑摸高。二者都是发展弹跳力。同时,在各种体能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如体能训练后可采用打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3. 针对训练法。

中学生体能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排球基础好坏进行制订规划,训练量与强度。从中学生发育水平来看,可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在这个阶段,每个队员都存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对于训练队中身体素质较好的队员则可适当加大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这会影响学习,可能形成运动损伤。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身体发育。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对于力量训练,则安排适当就行,注意训练循序渐进,注重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训练。同时,在这期间也要把技术动作贯穿于体能训练之中。这样才能把所选用的练习与排球动作结构融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体能训练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

要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确定训练内容,着重于协调性、灵活性训练。在初中阶段,男子排球队训练要抓住训练时期“敏感性”,全面培养素质,运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中学生排球教学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既要促进学习,又要提高体能水平。

摘要:加强中学生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和造就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战略措施。中学男子排球体能训练应确定训练重点、坚持全年身体训练和抓住体能训练的敏感期进行训练。中学生男子排球训练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交换训练法、针对训练法。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学排球男子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黄汉升.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学秋季运动会动员讲话 篇4

中学秋季运动会动员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我校将于月日至日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各班报名工作于上周已全部完成,运动会秩序册正在编排中,星期六和星期天课外活动时间,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积极地进行田径训练。

也就是说,运动会的备战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总之,一个神清气爽、热情高涨的运动会正在向我们走来。

同学们,我校是全省田径运动特色学校,学校培养出了大批体育人才,届我校张才龙成为健将级运动员,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米冠军,并打破该项目记录,同年进入湖北省田径队和武汉理工大学训练和学习,并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再获冠军。

年张才龙同学成为北京奥运动会火炬手。

届卢凤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在北京体育大学读完研究生后,留校任教。

今年月我校伍晓东和涂文解同学在全省高水平运动员测试中分别获米和米第三名,双双被华中师范大学提前录取。

前不久的月日,我校和黄高代表黄冈市参加全省体育特色学校运动会,我校高一年级刘懿同学获米二级运动员称号,男女团体总分都远远超过黄冈高中,为黄冈市赢得了荣誉。

每年一届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传统,是同学们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是我校校风的一次大检阅,是各班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的一次展示。

每年的运动会,入场式中,同学们经过主席台时那嘹亮的口号声,比赛场边,同学们为运动员加油的呐喊声,运动会结束后,同学们认真清扫运动场的身影,这些都定格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

在此,我号召大家,运动会上,敞开你们的心扉,喊出你们的激情,展示你们的风采,无论是在体育竞赛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让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成为你们永远的追求。

为此,借本次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向大家提出几点希望:、希望各年级抓紧运动会开幕式入场队伍的训练。

加强纪律,严格要求,从严训练,在运动会期间展示武穴中学学生的精神风貌。、希望各班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主要课余时间,组织运动员进行运动会项目的赛前训练。

一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二是为了避免在运动会上因突然运动而受伤。、运动会期间,希望全体同学以班级、学校为重,关心、关注本班赛事,为本班同学助威加油,让运动会成为凝聚班风、团结协作的一项活动。、同学们要有高度安全意识,不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运动会的比赛,都要时时把安全挂在心里,距离运动会的这几天,跑道上有运动员训练,请其它同学不要在跑道上散步,不要在运动场上踢足球,特别是投掷项目,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为了全校能协调一致地筹备好运动会各方面工作,我把运动会的各方面工作作个安排:、日开始组织运动会秩序册编排,日把秩序册发到各班,每班一本。

各班领到秩序册后要认真组织运动员学习,让每个运动员知道自己比赛的时间和地点。

、各班要推荐一名引道员,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到运动场训练。

、学校仪仗队由高一()班,高一()班,高二()、高二()班和高

一、高二全体学会干部承担,散会后请这个班学生和高一高二学生会干部留下来训练。、各年级入场式训练时间安排:高一年级,月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训练。

高二年级,月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训练。

高三年级,月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训练。

中学运动员 篇5

关键词 排球 中学生 预判能力

一、前言

随着现今的中学排球比赛增多,个人技术和团体战术的重要性已经体现出来,实际技术不能孤立存在,必须由意识判断贯穿排球运动的始终,渗透于每一项实际技术之中。通常人们把排球意识判断称为预判能力,本文就中学排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影响因素以及预判能力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试图引起广大排球运动员的重视,从而有效地提高排球运动员预判能力水平。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

三、预判的作用

预判是运动员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超前行动的能力。比赛场上瞬息万变,运动员的精神要集中,时刻观察场上的变化,正确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提前做好下一个动作,具有一个预判的过程。

四、预判在排球运动中的运用

发球队员要提前预判球应发到哪个区域,哪个区域是薄弱区等等,一传队员要预判发过来的球的弧度,力度球的飞向。还要判断是界外球还是界内球,提前做好准备姿势去接球等等。

五、影响排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感知觉因素。感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现代排球运动的技术多样,各个选手的技术又各不相同。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利用各种感知觉来预判球员的移动和动作与球的轨迹和落点,快速做出准备。

(二)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对刺激信号做出反应的具体速度快慢的表现,反应的快慢对运动员判断有着促进作用。在实际中,反应速度较慢的运动员,往往动作跟不上,甚至会判断错误。反应速度受神经类型影响,通过训练可以提高。

(三)观察能力。观察力是运动员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大脑思维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高级知觉形式,它能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认清信号的意义。对比赛发展的变化,战术意图,以及球体在空中飞行的情况,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测定和评估。

(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判断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运动员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处理并做出最佳选择,思维有三种表现形式: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五)心理因素。排球运动员能够做出良好的预判,能够冷静的对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心理因素也大大的影响着排球运动员的预判能力。

(六)外界环境。预判过程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室内、室外不同场地的天气状况,气流对球的影响,球在空中停留时间产生差异,使运动员判断失误;球的重量、气压不同直接影响球的飞行速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发挥。

六、中学排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培养观察能力。人的心理、生理活动的机能性反射,大多来源于观察所得的材料。观察能力是形成排球意识的前提,可以通过组合技术和运用技术训练来培养。运动员利用视觉,广泛地感知全场状况,获得丰富的资料,然后通过神经中枢的加工,在瞬间完成对比赛情况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

(二)观看比赛录相、电视转播等高层次比赛以及现场高水平的比赛。在观看高水平比赛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自己当作观众,要有意识地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是运动员的其中一个,然后与场上该队员处理该情况所作的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使自身预判能力提高。

(三)努力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注重经验积累,提高意识。专业理论知识,经验和积累,意识的提高为提高预判能力奠定基础。排球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一项运动项目,一个不熟悉排球规划、打法和各种战术配合的人,在场上就无法进行迅速正确的预判,所以教练员在训练中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向运动员系统的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四)加强分析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加强分析判断,分析判断能力,在排球意识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接受感知信息后进行思维处理的过程,是场上意识的中心环节,是意识行动的前提。

七、结论

预判能力的运动训练学分析,预判的过程是根据对方队员的行动、球的飞行、本方队员的行动等,进行观察,并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所谓运动智能,它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它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支配自身行动从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预判能力的训练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后排防守队员的预判能力。这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复杂、反复的过程,不同于单纯的技战术训练,它是不断加强技战术理论和实践,逐渐积累相关学科知识,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方法,以体会为主线的训练过程。这一过程是由实践,理论,实践,由易到难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在以下几部分训练中实现:1.技术训练。2.相关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 许俊柱.排球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4).

[2] 刘聪明,赵志忠,张岚,韩再娥.排球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7).

[3] 展更豪,刘锦.中国女排在2004年奥运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9).

谈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篇6

力量素质是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能力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能力,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系统的有组织的力量训练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人体素质,培养和改善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竞技能力。

一、力量的表现形式

按身体运动是肌肉克服阻力的表现形式,人体的力量种类可以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最大力量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神经肌肉系统的意志收缩对抗外力的一种力,多用于举重、田径投掷、体操等项目;快速力量是神经肌肉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当发挥快速力量时间超过150毫秒时,最大力量起作用,多用于举重、跳跃、球类等。力量耐力是机体长时间承担负荷对抗疲劳的能力,多用于中长跑、公路自行车、足球等项目。

二、力量练习的手段

发展最大力量的手段主要是负重练习,其效果好坏决定于负荷强度、重复次数与组数、练习持续的时间与间歇时间。负荷强度以本人最大负重量的65%~95%为宜,练习次数与组数以(3~10)次×(5~8)组为宜。持续时间以2秒完成一个练习动作为好,每组间休息2~3分钟的练习手段是负重或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方法。不负重的练习以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方法有:深蹲跳、立定跳、蛙跳、多级跳、单足跳、跨步跳及跑跳练习等。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负一定重量或不负重的极限重复练习和循环练习。

三、力量练习的方法

(一)肩负杠铃半蹲起

练习方法:肩负杠铃半蹲,大小腿成145°左右,双腿慢慢蹬起成直立。进行克制性和退让性交替练习。

练习要求:蹬伸的速度力求快,下蹲时要缓慢。

(二)负杠铃半蹲跳

练习方法:肩负杠铃屈膝半蹲准备,前脚掌快速用力蹬伸,脚跟离地,连续向上跳起。

练习要求:向上要快速,越快越好,下蹲准备时要缓慢。

(三)负重全蹲起

练习方法:肩负杠铃全蹲,两腿蹬伸成直立,快速完成动作,两腿屈膝下蹲,缓慢完成准备姿势。

练习要求:重量要逐渐加大,组数和次数逐渐减少。上体始终保持正直状态。

(四)全蹲提铃翻起

练习方法:双手握杠铃半蹲,两腿蹬地快起,同时屈肘翻手腕将杠铃翻至锁骨位置。

练习要求:掌握用力的次序和翻腕的时机,动作要协调快速,体现爆发力。

(五)负杠铃体侧屈及转体

练习方法:两脚自然开立略与肩同宽,肩负杠铃,两手紧握杠铃,上体向左右侧屈各一次,上体还原后再向左右转体各一次。

练习要求:杠铃重量要适当,不要太重,练习速度不要过快太猛,不然容易使身体受伤。

(六)抓举

练习方法:两手宽握杠铃,两腿屈膝站立,两臂屈肘提铃至最大限度,两腿蹬地,两臂直臂抓起杠铃成直立位置。

练习要求:上下肢配合协调,用力连贯,一气呵成。

(七)前后分腿跳

练习方法:在地面上画一个直径为3 0厘米的圆圈,练习者站在圈后向前—向后一向左一向右连续跳起。

练习要求:前脚掌蹬地与落地,动作连贯,身体配合协调一致。

(八)跨步跳

练习方法:在篮球场上从底线原地开始,连续跨步跳越过中线和底线。

练习要求:蹬地要快速积极有力,主动着地,每次记下过中线和底线的步数跟下次作比较。

(九)台阶跑跳

练习方法:利用看台、楼梯等自然条件,做单足跳或双足跳以及跑台阶练习。

练习要求:全身协调有力,动作连贯,神态自然。

(十)跳栏架

练习方法:两腿屈膝站立,两臂前摆,两脚蹬地屈膝跳越过栏架。

练习要求:栏架的高度和个数根据练习者的身体条件而定,栏间距要适宜,练习者要向前上方跳起。当练习熟练时也可以每次跳两个栏架或练习单脚跳越栏架的动作。

四、中学生跳远运动员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四肢、腰、腹、背、臀等部位的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达到协调平衡发展。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

第二,练习时要使肌肉充分拉长和收缩,练习后要做好肌肉放松练习。每次练习时,应该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而后再收缩,动作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加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练习后由于肌肉充血,所以要充分放松工作肌肉。

第三,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加强保护措施。中学生做力量练习时,老师一定要在场保护和帮助,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注意安全,学好保护,防止因技术动作不规范或粗心大意不认真而发生伤害事故。

中学运动员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区三所中学共48位女子足球队员为本研究测试对象,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平均年龄为(13.86±0.87)岁;平均身高(158.70±6.30)厘米;平均体重为(48.16±7.23)公斤;球龄为(4.03±1.60)年。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EBSCO运动数据库,查阅大量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有关的文献与期刊,了解并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1.2.2 实验法

本研究是以48位受试者从事专项体能检测(坐位体前曲、垂直跳、30米冲刺、立定三级跳、一分钟仰卧起坐、Z字型敏捷跑、踢定位球、S型带球、掷边线球、12分钟跑)作为测验方式,共进行五周的训练,探讨训练前、后测对快速协调能力及提升速度能力的差异进行评量,获取本实验的相关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对受试者各项测评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体各专项体能检测描述性统计(如表1)

2.2 不同位置各专项体能检测之考验分析

本研究发现在不同位置受试者中,守门员身高为最高,其次为后卫、前锋、中场,各位置间并无显著差异。体重部份守门员(55.25公斤)最重,其次为后卫(51.5公斤)、中场(45.31公斤)、前锋(44.67公斤),各位置间达显着差异(P<.05)。Puga等人研究结果发现守门员与中后卫身高较高,前锋最矮。体重部份,守门员最重,边后卫最轻,与本研究守门员最高、最重有相同的结果[3]。从10项专项体能测验成绩经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结果显示,各位置间并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经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考验结果在各位置间,除体重达显着水准差异外,其他检测结果并未有显著差异,或许与年龄及训练球龄有关。本研究受试者,平均年龄为13.86岁,球龄为4.05年,正值发育及学习阶段,故本研究受试者在运动能力潜能上正逐渐发展中,未来所担任的专长位置,可能依运动能力发展而有所改变。

2.3 专项体能检测项目最具代表性预测分析

本研究专项体能检测项目为坐位体前曲、垂直跳、30米冲刺、立定三级跳、一分钟仰卧起坐、Z字型敏捷跑、踢定位球、S型运球、掷边线球、12分钟跑走等10项体能检测,以各检测项目总体能T分数为效标变项,以各检测项目为预测变项,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代表性测验项目之编制,经统计处理与分析后,获得下列结果(如表2)其解释变异量R2=83.3%,标准误(SEE)为13.623。多元回归方程式为Y=7.568(X9)+2.140(X2)+1.510(X1)+11.101(X6)+0.049(X10)-90.019[Y:总体能T分数(分),X9:掷边线球(米),X2:垂直跳(厘米),X1:坐位体前曲(厘米),X6:Z字型敏捷跑(秒),X10:12分钟跑走(米)]。

以个别变项的解释量来看,掷边线球的预测力最佳,决定系数R2=0.566。其解释量为56.6%,其次分别为垂直跳(7.6%)、坐位体前曲(5.3%)、Z字型敏捷跑(6%)、12分钟跑(7.8%)。为了专项需求及有效的控制训练,则必须依权重的比例,制定与运动专项相关的训练活动,方能适时的提升训练的质与量。

每位运动员可依测验成绩,代入上述预测的方程式中计算之,当然Y值越大,则表示其专项体能素质越好。这将是足球运动专项体能选才的指标,也可作为专项体能评估及调整训练内容之参考。

2.4 各专项体能具代表性项目分析

2.4.1 掷边线球(X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效预测力之体能检测项目由掷边线球(X1)为首先列入回归预测公式,决定系数R2=0.566,其解释变异量为56.6%。在各专项体能检测项目中,掷边线球与总体能T分数之相关系数为0.752,一是所有专项体能检测项目中达最高之显着(P<0.05)。也就是说,协调能力杰出的运动员,可以将非常困难动作或技术,在非常快速且非常放松的情况下准确的完成动作。此结果代表协调能力之优劣对于足球运动员之基本动作与技术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

2.4.2 垂直跳(X2)

在垂直跳部份,其与总体能T分数之相关系数为0.626(表4),达显著水准(P<0.05)。在预测变项结果,其解释变异量为7.6%(表2~4)。而影响垂直跳高度的因素为爆发力与动作的协调性,而爆发力须以强而有力的肌力与速度为基础。例如:足球运动机动性的过人与瞬间加速冲刺摆脱对手以获得有利位置,而此种力量与速度结合的动作型态即为爆发力(动力)的表现。

2.4.3 坐位体前曲(X1)

在坐位体前曲部份,其与总体能T分数之相关系数为0.429(表4),达显著水准(P<0.05)。在预测变项结果,其解释变异量为5.3%(表4)。且在足球运动中,脚虽然是控制球移动的最主要方式,但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控球的情况是随着球赛中之情境的变化而定,因此球员的动作幅度较大,用力突然,相对的对球员的关节活动范围之要求将提高,故足球运动员的下肢关节须具备良好的动态关节活动范围,足球运动员除身体中主要关节活动的范围之外,足球运动特殊需要的踝、膝、髋、腰等关节活动范围亦是重要。

2.4.5 Z字型敏捷跑(X6)

对大多数运动而言,敏捷性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运动能力,甚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例如篮球运动的过人、羽球运动的米字型步法、跆拳须不断移动步伐来完成前进、后退或攻击的动作等,而足球运动员也不例外。在各专项体能预测变项之变数结果,其解释变异量为6%(表6)。

2.4.6 12分钟跑走(X10)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耐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耐力在足球运动训练中极为重要,它是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长时间保持高速度及高竞技运动量的基础。Jackie等人指出女子足球运动员VO2max平均为47~56ml/kg/min(约2 525m~2 975m)[4]。女子足球运动员与男子足球运动员都需要高有氧耐力来提升比赛的表现。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对运动员专项体能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评定,将有助于及时发觉问题,找出原因,拟定训练处方,让运动员能依据专项体能指标及不同权重比例,做一训练修正与调整,进而全面性的提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不同位置专项体能检测考验分析结果显示:

1)守门员及后卫体重显著(P<0.05)高于前锋及中场。

2)在专项体能测验方面,各位置间并未有显著差异。故中学阶段女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不因位置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或许与年龄及训练球龄有关。

3.2 建议

不同位置运动员建议如下:

1)后卫有较好的身高、体重、瞬发速度与有氧耐力,教练在战术上可以充分运用这项特质。

2)守门员身高最高,体重最重,在各专项体能检测上皆表现良好,但唯有在柔软度部份较差,为使守门员在扑救球时达到完全伸展优势,可能需要加强柔软度训练以提升运动表现。

3)在讲求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同时,日后对于足球全面性专项体能研究,也可以逐项作为研究课题,做更深入的分析探讨。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了解中学阶段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态;制定该阶段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等级评分标准;同时选出最具代表性之专项体能检测项目,以作为技、战术训练及选才的参考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中学阶段女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不因场上位置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足球,中学女足,专项体能

参考文献

[1]赖先龙,郭惠先.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0):37-38.

[2]贺涛,张丽,黄传兵.中学生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6(1):42-42.

[3]Puga,N.Ramos,J.,Agostinho,J.,Lomba,I.,Costa,O.&de Freitas,F.Physical profile of a first division Portuguese professional soccer team[J].Science and FootballⅡ,1993:40-42.

中学运动员 篇8

该文从中学培养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角度分析现阶段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期望为决策部门的政策指导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文期刊网、博硕论文信息库等网络资源,系统查阅、收集和整理了涉及本研究的文献、期刊、报纸和论文等40余篇。

1.2 专家访谈法

对“体教结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

1.3 问卷调查法

根据参加2014年全国中学生锦标赛的运动员发放问卷315份,回收315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97%。在对乒乓球项目“教体结合”评价过程中,发放问卷调查表11份,收回9份,有效回收率为81.82%,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1.4 数理统计法

研究的需要和收回的调查问卷,将原始数据运用Excel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2.1.1 运动员的年龄、性别结构

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16岁的学生最多,占总数的23%,其次是15岁年龄的学生,占19%,14岁紧随其后,占18%。在年级分布中,初三、高一、高二的学生运动员占多数,分别为22%、21%、20%。这三个年级构成中学生锦标赛的主力军。高三生学业压力较大,参赛人数不多,占5%。

乒乓球运动员男女比例来分析,男女的比例结构较为合理,男生和女生各分别约占50%。统计数据虽然显示中学生乒乓球项目男女比例相当,但是很有可能由于比赛所设置的项目特点所决定。不能全部反映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男女生参加乒乓球训练的性别整体情况。

2.1.2 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限

项目成才规律来看,一般运动员要经过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打出好成绩。因此,乒乓球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时间较早。其中7岁就开始训练的占33%。6岁开始训练的占18%,8岁开始训练的学生占20%。也有少部分学生运动员从9、10岁或者更大一点年龄开始,也反映了学生运动员对于初始阶段接受乒乓球训练的起始年龄的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队的乒乓球运动员多在6岁以前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我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7岁开始的训练达到33%,8岁开始训练达到20%。从数字上显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乒乓球项目竞争激烈,起步阶段的延迟有可能对将来的专业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

2.1.3 运动员的打法结构

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中右手横板占据主流,75%。左手直板打法较少,3%。值得注意的是,直板学生运动员仅占15%,横板占83%。中国历来重视打法多样,百花齐放,而在“教体结合”的后备人才中直板队员的培养力度显得比较单薄。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中,而是中国乒乓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面临打法单一局面的一个缩影。

2.1.4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原因

运动员训练的动机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个人爱好”占70%;“家长要求”的比例为10%。说明目前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家长还是在较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反应了中学生运动员从事乒乓球训练的最初动机。

2.1.5 中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

学训矛盾历来是学生运动员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乒乓球技术发展提高的关键阶段。如何安排好学训的时间比例、体力分配问题是对教师、家长、学生的重要考验。

周训练次数统计中,每周练习7次的占19%;处于同年龄阶段的专业队则是每天要求参加训练的。即,在此阶段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在学业和体育的发展中出现了侧重点的不同。每周练习3、4次的中学生合计占45%,表明这是中学生运动员的每周主要的练习次数。说明,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乒乓球项目培养周期长,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如果不能每天练习,则意味着此阶段的基本功打造不够扎实。

练习时间的统计来分析,有49%的中学生运动员“每次练习2个小时”;“练习3个小时有19%”,“练习4个小时”也达到19%。乒乓球的是技巧类项目,对于体力的要求相对于体能类项目较小,从而为较长时间的训练提供了可能性。在训练次数没有专业队长,其中近一半的学生每次练习2h。专业队的训练时间每天达到5-6个小时。而中学生的合计训练时间远远低于专业队的训练时间。乒乓球是技巧性很高的项目,没有一定量的训练积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这种精细项目的各种技战术基本功。

2.1.6 中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状况

乒乓球项目对参与者的智力要求较高,也能用来说明为什么有43%的学生乒乓球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在中上等水平;优秀的比例达到20%。较差和差生的比例仅为4%和2%。此项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学习基础较好。整体的文化课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3 结论

(1)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7岁开始的训练达到33%,8岁开始训练达到20%,每周练习3、4次的中学生合计占45%,说明,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总体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7 0%的中学生练习乒乓球是出于个人爱好,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个人发展的尊重程度。

(2)中学生乒乓球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目的是:培养高文化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和有乒乓球特长的大学生;在学生运动员的调查问卷中,有58%的运动员不愿意进入专业队,其主要意愿是通过乒乓球特长进入大学。

(3)中学生运动员参加区级以上比赛的平均参赛次数为2次;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平均参赛次数为3次。缺乏比赛的锻炼,使中学生运动员缺乏展示自己乒乓球天赋的舞台,因而也极大地减少了以后从事竞技乒乓球项目发展的整体概率。

(4)学校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而不是进入专业队。因而在对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有87%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总体安排较满意。但是,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角度思考,在这种“教体结合”中,体育的比重相对较低,很难与专业队的后备人才进行竞争。

摘要: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学乒乓球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论: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起步时间稍晚,总体训练时间没有专业队队员长。70%的中学生练习乒乓球是出于个人爱好,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个人发展的尊重程度;有58%的运动员不愿意进入专业队,其主要意愿是通过乒乓球特长进入大学;中学生运动员缺乏比赛的锻炼,缺乏展示自己乒乓球天赋的舞台;学校培养中学生运动员进入大学,而不是进入专业队。因而在对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有87%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学习时间总体安排较满意。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中学,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守葆.完善教体结合机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J].新课程(中学),2014(1):124-125.

[2]陈道裕.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 010(1):9-11+14.

中学运动员 篇9

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 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骸关节以上包括骨, 盆在内的区域, 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一卜背肌和竖脊肌, 并且13h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髓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腰一骨盆一骸关节包括29块肌肉, 都位于人体的核心部位, 这些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这些肌群对于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竖脊肌是腰一骨盆一骸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 但对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学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发展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 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 内脏器官和组织都还十分娇嫩, 生理功能也比较脆弱。在此期问, 如能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安排一些适当的核心力量训练, 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生长发育, 而且也有利于增进其身心健康。

3 核心力量在篮球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篮球项目一直存在着重专项能力轻素质训练的现象, 体能周练安排得很少, 躯干部位的力量训练更是少之又少。簸球是一项需要动员全身肌肉参与的、同场竞技的运动。篮球比赛时要求动作白然协调、思维敏捷和有较快的爆发力。无论是跳投、运球突破还是上篮、抢篮板球都要求有强有力的躯干部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身体各个部位有机地结合与发展。上卜肢酉己合更加协调。但由于受传统训练观念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篮球项目来说, 大量的专项能力与技术训练应该是绝对的主体, 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篮球运动从项群理论上来讲是属于耐力类同场竞技项目。但如果长时间忽视身体素质训练, 尤其是躯干核心力量的训练。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训练学方面的隐患, 比如, 运动员肩部和膝部的劳损, 会严重影响正常训练的系统性;躯干支撑力量的缺乏, 造成运动员上下肢体配合不够协调, 动作缺少爆发力, 从而限制某些战术的发展。如果能够加强躯干部位核心力量的训练, 促进肌体的协调发展, 运动员在比赛中将会出现能量11省化现象。为比赛的最终胜利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3.1 核心力量练习能够使青少年焦球运动员保持止确的身体姿势。提高攻防转换能力

青少年身体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而核心力量存在于然球运动项目的每个技术动作中, 较好的核心力量对运动中的身体基本姿势、人体基本动作和技术起着固定和支撑作用, 这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各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 核心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一竹 (胸部直人腿中部) , 不仅对身体的姿势起着稳定和固定作用, 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土要环) 了, 对上卜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卜的枢纽作用。

3.2 提高运动时能量由核心向四肢及肌群的输出

核心部位拥有的肌群最大, 产能和储能也最多, 无论是进攻过程中的突发起动, 还是变向转体的运球过人, 看似脚对地面或人体的作用, 而原动力实则来自腰髓肌群, 并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力量传递。篮球运动员的急停跳投, 其能量是来自于由下肢的蹬地、申髋, 将力量向上传递至上肢, 最后完成投篮, 核心力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核心力量可以改善近端固定的稳定性, 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 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 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

3.3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迅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够帮助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控制身体加速、急停和稳定, 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增加膝躁关节的爆发力和所有参与运动肌肉的感觉。篮球比赛中每一个球都需要运动员在跑动中完成, 很多时候运动员都是在一种不平衡稳定状态下完成接传球或投篮动作的, 若要使运动员在动作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就要尽可能地使人体总重心保持在身体的纵轴位置, 那么只有通过加强核心控制力的训约, 才能确保运动员这种能力的增强。核心区域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的平衡仪, 它的作用可简单概括为平衡人体的发力、合理有效地将力进行分配。焦球运动员在快速的运动中, 如急起、急停、变向、转体等都能使身体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提高焦球运动员的躯干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及各关节-的稳定性.就能够促进篮球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优化技术动作。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3.4 降低能量消耗保持肢体协调工作效率

篮球运动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单独依靠某一肌群就能完成的, 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同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 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 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一场篮球比赛通常要持续1个半小时左右, 运动员要不时地进行各个方向的移动、要位、掩护、对抗、接传球、投篮等等, 因此,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遵循能量节省化的原则, 篮球运动中要减少能量消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动作, 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而篮球运动每一个动作看似都是由上肢挥摆来完成的。正是有了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 躯干才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 四肢的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少, 肢体才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强大的核心肌群是身体姿势变化的原动力, 深层的小肌群起着稳定作用, 两者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使得运动员的四肢完成了精准到位、衔接流畅的技术动作。核心力量不但对运动员保持稳定的技术动作有直接的作用, 对于能量的消耗也有重要的作用。

3.5 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能确保机体在做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 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 这大大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为艰苦的训练和比赛打卜坚实的基础。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 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 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 这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 如果发力不正确, 潜在的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比如像下背痛、腹部扭伤、骨盆倾斜等等, 这些损伤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而运动损伤通常是困扰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一大难题。对篮球运动员来讲, 经过长期艰苦的大强度、大负荷的刺激后, 身体各部位磨损都会很大。肌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状况, 特别是肩、膝、踩等关节。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就非常容易出现伤病。全面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 不但可以有效地预防伤病, 降低损伤的严重性, 还有助于减少再损伤, 加快损伤后的恢复.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以及运动成绩的稳步提高。同时核心力量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把握身体中心, 使脚落地瞬间靠着核心力量来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 如此一方面可以使自身处在最佳的用力姿势, 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关节的负荷, 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4 总结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细腻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篮球竞技运动不仅比技术、比战术、比作风, 同时也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较量, 在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中, 优秀的身体素质, 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高难技术和复杂动作, 而且也是扩大攻守范围, 提高防守质量, 为进攻创造条件, 占据了比赛的主动权, 获得比赛的胜利的先决条件。在中学时期, 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长身体时期。因此, 教练员应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 加强核心力量训练, 对他们篮球运动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中学运动员 篇10

关键词:生活水平;中学生;跳远;爆发力

一、中学生跳远运动员跳跃力量的特点

中学生在整个跳远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很短,需要在一瞬间形成身体的最大动态势能,从而产生最大的向前推进力量。跳跃前准备的势能是基础,向前加速是关键,这就考验着跳远运动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两种力量的训练都有各自独特的方法。跳跃前准备的最大势能一般是利用有较强负重的杠铃去高强度训练腿部内在力量。比如,负重进行半蹲跳、蛙跳、负重翻等。跳远向前爆发力量的训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抓住相对较轻的杠铃或其他负重物体快速地进行跳跃、连续跨栏以及其余带有跳跃性的练习等,逐步提高腿部力量快速爆发的时间。跳跃爆发力量的训练要注重急速发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速度,在日常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对专项肌肉的惯性记忆。另外,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对上部肌肉进行拓展外,也要注意全身肌肉群体的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跳远运动员跳跃爆发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注意训练中运动员自身负重与其身体的移动速度。爆发力量只有在超负重的情况下才会提升,但是也应该注意移动速度的快慢,二者只有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中,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2.应该注意中学生跳远运动员力量发展的黄金期,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有针对地安排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爆发力量的训练。

4.在经过剧烈的运动后,要进行一些伸展运动的练习,以保持身体的长期稳定性。

5.由于跳远运动独有的项目特点,所以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爆发力,因此,除了要提升运动员自身的力量之外,也要训练其快速用力的能力。在实际训练中,要重视带有一定速度的跳跃,而后才是力量。

三、中学生跳远运动员的跳跃爆发力量练习方法

在培养运动员弹跳素质的过程中,需要把速度与高度结合起来。中学生骨骼硬朗,也是发展速度的最佳时期,速度以及高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为一体。运动员的速度加快了,爆发力就增强了,这将大大有利于弹跳的速度。跳远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起跳速度,得到雄厚的蹬地力量,才能获得理想的跳远成绩。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进行十连跨栏。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可通过让运动员连续跨栏的方式来加强爆发力,目的是运动员在着地之后,依旧能够很快地跳往下一个栏杆,减少支撑自身的时间。要注意对起跳速度和起跳高度做一个记录与对比。

2.跳箱子练习。运动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五到十个大箱子进行跳上跳下练习,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单脚或双脚跳,逐步增强自身腿部的肌肉力量,逐步增强跳跃的爆发基础力。

3.进行单腿或双腿跳。运动员在起跑三到五步左右开始进行单双腿跳跃,在练习过程中,要尽量加快每跳一步的速度以及每跳一步的长度,做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预定跳跃的距离,稳定双臂的摆动幅度,提高跳跃的速度,逐步培养腿部的爆发力量。

4.向上向前的跳跃练习。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后要立即再跳回原处,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跳跃的高度,也可进行向前跳跃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跳远的长度。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好跳跃的高度与远度,有条件的话,应考虑在下部铺上柔软质地的东西。

5.助跑后进行多级跨越。运动员在助跑四到五步后进行六到八级或者更高的跳跃,最后一跳要在沙坑中结束此环节。运动员要以最大的速度与力量果断地完成动作,该环节是培养运动员腿部爆发力量最为常见的课题。

6.跳远弹跳训练结合一般运动训练。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以后的训练结果,只有保证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肌肉、肢体等部位运作时才会协调统一,增强动作的准确度。例如,通过对运动员仰卧起坐的训练,不仅增强了运动员自身的腰部力量,也有效地增强了运动员跳跃的滞空时间,有利于整个跳跃技术动作的完成。

7.多种创新形式进行训练。中学生运动员对于单一的重复训练容易产生抵制情绪,降低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训练方式上,要进行阶段性的创新,增强运动员学习的兴趣,也可与相关的游戏节目相互结合,比如跳皮筋、单脚绕杆等,努力在保证训练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变动。在中学时期,跳远运动员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于跳跃爆发力训练的完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在学生时期,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到其他新奇的事物上,对于训练中动作完成的完整性有着消极影响。因此,训练员要根据每个人个性的不同制订不同的培养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肌纤维工作效率和相关肌肉的协调性,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量。

参考文献:

[1]冯成亮.高中生跳跃运动的爆发力训练[J].科技咨询,2011(19).

[2]陈永清.极限爆发训练法可有效提高运动员弹跳力[J].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

中学运动员 篇11

一、培养中学生篮球运动战术意识的重要性

(一)战术意识的作用

在篮球运动中,战术意识被看成是 比赛的灵 魂,篮球运动的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多年实战经验的精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是影响战术意识的重要因素。战术意识是运动员经过长期对战术的实施逐渐形成的,非自然而成,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战术意识的最佳时期。

(二)篮球运动的特点

篮球运动比赛节奏较快,要求队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并作出正确合理的动作,这些都要求中学生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战术意识,在激烈的对抗和复杂的变化中,避免强攻或硬抗。只有在良好的战术意识影响下,队员才能通过对场上局势的判断做出正确的应对。

(三)中学生的阶段特点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能力去理解有关战术意识的概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他们对篮球运动中出现的瞬息万变的局势,会产生疑惑,这正是他们形成良好战术意识的重要时期。教练员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利用中学生运动员的强烈求知欲,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 够在运用 中强化对 战术意识 的认识,学会适应比赛节奏,自我调整。

二、培养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方法

(一)培养基础性战术意识

培养基础性的战术意识,就要在日常的技术训练中,逐渐将战术意识渗透到教学里,这也是培养中学生战术意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持球进攻时,要让学生根据防守队员的情况,选择继续进攻还是分球,锻炼学生的临场判断能力,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条件反射。

(二)培养集体意识

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要想取得比 赛的胜利,必须要依靠全体队员的协同作战。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进攻中多跑动,努力为队员掩护,进攻无果要尽力拼抢篮板球,防守时要积极回防,避免对方发动快攻。

(三)培养个人意识

球队整体的战术意识是队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 赛中形成的默契体现,也是球队获得胜利的关键。球队整体战术意识是建立在队员个人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个人的战术意识就要从提高技术动作的效果开始抓起,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个人对场上局势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训练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方法

(一)战术意识对于比赛的意义

篮球比赛由于节奏较快,所以场上 局势瞬息 万变,球队要想取胜,就必须依赖队员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球队整体的战术意识。战术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队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良好的战术意识,是球队整体对于战术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球队获胜的保障。

(二)加强对理论的运用

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都扮演着 重要的角 色,虽然教练员不在场上,但教练员是球队的总指挥,教练员要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对战术的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战术的目的。锻炼学生根据场上局势做出迅速判断,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的战术意识就会明显加强,同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强化小范围配合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一次成功的进攻或 防守,主要依靠的就是队员间小范围的配合,所以,在训练中,教练员要针对两人或三人之间的配合进行强化训练,对队员的跑位等技术动作做出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加深理解,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上一篇:机房管理信息安全下一篇:图形—背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