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2024-05-09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共10篇)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篇1

学生运动员是学校中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素质、并接受系统训练的学生。从小发现体育人才, 不但进行系统训练和培养, 使之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 而营养也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 良好的营养是确保运动能力, 提高技能水平, 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人在剧烈运动时, 要求机体提高代谢强度。在大强度运动时, 短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比平时要大得多。不同的运动项目, 乃至于不同的训练周期, 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也不同, 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与成人相比, 中学生运动员对营养的需求更为重要, 因为学生运动员既要依赖营养生长发育, 同时也要通过营养适应运动训练的需要。如果消耗掉的能量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细胞的新生得不到必要的原料, 就会导致机能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因此, 如何保护学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师和业余体校教练及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营养关键在于科学地安排膳食, 也就是说要根据中学生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锻炼项目和运动量来安排膳食, 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与运动训练的需要。

1 要他们合理的进餐

合理的进餐就是要求中学生运动员定时的进餐, 饮食有节, 不暴饮、暴食。尤其要注意进餐时间与运动训练相适应。运动后应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才能进食, 进食后也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才可进行运动。一般来说训练结束后应当休息30分钟以上才可进食, 大运动量训练后应当休息45分钟以上。进餐后休息1.5至2.5小时方可进行训练。

2 注意他们膳食平衡

中学生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期, 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和运动训练的需要。营养素有几十种,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包含这么多种营养, 所以只有各种食品合理的搭配, 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使身体健康。有些学生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即长期只吃几种食物。如不吃鸡蛋、牛奶或不吃鱼、蔬菜等。这就减少了某些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结果不但会因所需营养不能满足而影响身体健康, 同时还会由于营养之间的比例失调而出现某种疾病。因此, 偏食、挑食的习惯必须纠正, 并且不要吃零食。在膳食中, 合理搭配食物, 使食物多样化, 以提高食欲, 增加营养素的来源。科学而合理的营养应该是每天的饮食包括米、面 (或杂粮) 、肉、蛋、豆类、蔬菜、海产品等。有条件的, 应加牛奶或豆浆, 并经常饭后吃些水果, 硬果类食物如花生、核桃等。

3 注意他们膳食中的酸碱平衡

由于食物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依次大体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一般来说, 粮食类、肉类、禽类、蛋类等含有较多的碳、硫、氯等非金属元素, 这些非金属在体内氧化后, 产生酸性物质故称酸性食品。蔬菜、水果、牛奶、薯类、土豆等食品, 含有丰富的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在体内氧化后生成碱性物质, 故称碱性食物。人体对食物的酸碱性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在食用一些酸性或碱性食物不太多的情况下, 机体能中和一部分代谢产生的酸或碱, 其余部分被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但是人体自动调节酸碱平衡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摄取酸性食物过多, 体内产酸过多, 血液就会偏酸性, 不仅使运动能力下降, 易过早出现疲劳, 而且易患各种疾病。因此, 中学生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的搭配, 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4 注意他们的营养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中学生运动员一日三餐食物的热量分配应根据训练和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训练和比赛前用餐的食物含有热量应高些, 早餐应该供给热量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餐既要补充上午的消耗, 又要为下午的训练或比赛储备能量, 因此, 质和量又要相对高一些。晚间适当少吃一些, 以利于消化和睡眠。从摄取食物的能量比例看早餐占30%至35%, 中餐占35%至40%, 晚餐占25%至30%比较适宜。再配合选择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跃新.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 (1) .

[2]运动少年如何补充营养[J].体育博览, 2005, (4) .

[3]沈立萍.运动营养补剂与人体运动能力[J].南京体育学报2005 (4) .

[4]汪英.浅谈运动营养膳食结构[J].台声, 新视角, 2005 (1) .

[5]王颖, 冯晓林.营养对青少年运动成绩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浅析体育卫生与运动营养的关系 篇2

[关键词]体育卫生;运动营养;营养配置

体育是及育身又育人的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卫生和运动营养可以影响学生的脑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通过更营养的饮食能够增加体育锻炼的效果,为学习效率的提高,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体育卫生与运动营养的关系

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体育学科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体育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德育、智育、美育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身体,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学生恒久的健身习惯的养成,并使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构建学生完美性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卫生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卫生关系着个人作息、饮食、运动等习惯修养的养成,其促进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对体育卫生的认知度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的关键所在。体育卫生关系着科学化运动营养配餐制度的建立,因此体育卫生与运动营养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地说,运动营养就是体育运动后的科学化配餐原则,是需要根据多个因素进行确定的,如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员的素质等因素。据调查可知,普通高校男学生每天的热能消耗为2500KJ,女学生为2100KJ。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每日热能消耗量会有所增加男生可以增加到3300kj,女生可达到2500kj。为了能够使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所消耗的能量必须要科学合理的予以补充,运动营养值得我们关注。

2 运动前后营养的补充

通常,运动前人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此时人体的消化机能也低于正常状态,因此应选择一些易于吸收且含水量大的食物进行补充,不能补充不易消化的纤维类食物,进食量不易过多,进食时间应选择在运动前的两到小时为宜。经过一系列的体育锻炼后,人体内的能量被大量消耗,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偏低,因此合理的营养补充很重要,为了更好地恢复体力,此时应该补充高能量的食物(含糖、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并适当补充充足的水分,但是要注意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对于经过较剧烈体育锻炼的人来说,应该及时服用100—150g葡萄糖或蔗糖以平衡人体内血糖的含量,降低血乳酸的产生,进食时间应选择在运动后的1到1.5小时为宜。

3 不同项目的营养匹配

3.1速度型运动项目

这类项目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内高度缺氧,此时能量主要来源于糖元的无氧代谢,糖的无氧分解会在人体内产生乳酸,乳酸会对人体的机能带来不利的影響,因此应该补充含维生素、磷脂、葡萄糖以及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为了使体内酸碱平衡,也应该多补充蔬菜、水果、牛肉等碱性的食物。

3.2耐力型运动项目

耐力性运动项目需要高能量来维持,其主要能量源于肌糖元的有氧代谢,因此为了平衡肌糖元的储备,应该补充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B、维生素C的补充。

3.3力量型运动项目

此种项目对运动员的肌肉质量要求较高,肌肉是否发达要看运动员对蛋白质的补充量,同时经研究表明维生素B2可以促进肌肉中蛋白质的合成,此类运动员应该加强维生素B2的补充量,另外还要注意无机盐的补充如镁、钾、钙、钠等。

3.4灵敏型运动项目

此类运动项目中对于人体的体能消耗不大,主要是精神系统的活动量比较大。对于此类运动员无需补充高能量的食物,主要是补充强化精神系统的营养,应该多进食含有磷、维生素B1维生素C的食物.。

4 科学化的饮食制度

对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一日三餐需科学化制定,如进食时间、食物的质量、食物的卫生,运动项目及时间等都应该作为制定营养饮食的方案的依据。通常运动前应该进食易于消化且含糖、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同时需要控制进食量,避免进食高脂肪以及多纤维素的食物;运动后的食物可以多样化选择以补充足量的营养。在选择食物时,不能光注重的食材口味或者价值,应该充分的考虑到食材的营养价值。其次,也应该注意的食物的酸碱性,以便于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度,如米、面粉、猪肉等都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兔肉、牛肉等属于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可使人体内的PH值升高,降低了人体内酸的储备,机体会产生亢奋,酸性食物则相反,因此要合理的选择食材保证体内酸碱平衡。另外要选择合理的食物烹调的加工方式,避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损失,例如对于青菜来说,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受热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可以选择生冷的加工方式食用也可以急火快炒控制维生素的流失。

参考文献:

[1]陈伟.补充乳清蛋白对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1

[2] 冯炜权,冯美云,谢敏豪,冯连世;当前运动生化与营养的几个问题——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

[3]崔巍.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系统研究与相关子系统的实现[D].清华大学.2008

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与营养补充 篇3

当运动健儿在国际大赛中一次次创造辉煌时, 基层的体育运动发展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高考作为国家输送体育科技与教育人才的一个渠道, 基层的体育工作者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体育高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考群体, 付出的是比其他考生更艰辛的汗水。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的训练中, 既要重视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 更应该重视他们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营养的及时补充。

没有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容易发生各种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和训练, 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重者影响参加体育高考, 造成终身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在运动训练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意义非常重大。那么, 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经常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参加体育高考和运动训练的学生, 往往都是活泼好动且具有极强表现欲望的, 在很多情况下, 特别是在全部的训练课结束后, 一场随意安排的篮球赛、足球赛又开始了, 这种比赛没有裁判, 没有时间限制, 在激烈的对抗中, 运动损伤特别容易发生。同时疲劳也在加剧, 放松训练得不到保障, 体能透支, 无法保证以后的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对于这种情况, 教练员应及时制止, 并且在训练课的前后经常加以强调, 杜绝此类没有任何意义的比赛。

二、经常性地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我们都知道, 投掷项目中任何一种器械作用于人体, 损伤都是极其严重的, 作为教练员, 对投掷项目训练的安排要尽量远离人多的地方和跑道。对投掷项目训练的学生要求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练习, 预防意外脱手。当发现有人闯入训练区时应及时停止练习。对非投掷训练的学生, 则要在训练前告知他们哪些区域安排了投掷训练, 在训练中应对投掷区域可能出现的意外要高度警觉。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

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技术水平, 各个季节的变化, 认真研究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 对容易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训练中要遵守循序渐进, 区别对待的原则。训练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 要注意正确示范, 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从分解到完整的分步教学和训练。

四、体育考生运动营养的基本要求及热能供给比例

食物中热量充足是合理营养的首要条件, 体育考生营养标准的评定, 应根据其考试项目、性别、身高、体重、气候条件、运动环境、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热量, 一般来说, 运动员三大营养素的摄取各不相同, 也无法进行量化, 重要的是在合理的搭配下吃饱就可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许多学生是在训练后并无口味, 或者进食太少, 导致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体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就投入了下一轮的训练, 这对考生的身体健康和成绩提高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 教练员应给学生制订一套合理的营养补充机制, 其中包括一整天的饮食补充方案。 (如下表)

五、教练员对学生应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关爱

高考, 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体育高考学生, 面临的是体育高考与文化高考的双重压力。体育高考前的训练阶段, 正是春夏季节的交替的时节, 这个时节人的身体易出犯困、疲劳等种种生理现象。教练员在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同时, 也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掌握预防疲劳积累和过度疲劳的方法, 使他们了解这两个因素不仅直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罪魁祸首。督促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其中两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一是充足的睡眠 (每天9小时以上) 以保证体能的恢复 (特别强调1小时的午睡和杜绝加班至深夜) 。二是合理的膳食以保证运动时营养的充分供给, 这是预防疲劳的积累和过度疲劳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教练员必须每天记录考生起床后的心率, 进行长期的对比, 这对监控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是否出现过度疲劳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年一度的体育高考即将来临, 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和健全身体去参加体育高考。

参考文献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篇4

摘要: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作为排球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速度、力量、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排球运动网上争夺越发激烈,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训练的经验,本文论述了弹跳力素质在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地提高弹跳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其负荷控制,旨在为提高弹跳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负荷控制

弹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在排球运动中,弹跳力更是运动员的一项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好的弹跳力不可以提高争夺空间优势的能力,扩大以及控制攻防的范围,能更好的掌握高难度技术和复杂动作。由于排球运动员弹跳力量随意的特性,不仅要有弹跳的绝对高度,还要把握好起跳的时机和技巧,便于在不同的方向及时起跳或连续起跳。

1.弹跳训练的定义

我们给弹跳训练下一个定义:神经肌肉系统通过触地前瞬间被拉长后,再自动触地转化为缩短的过程中,以较高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让身体产生腾跃动作的训练。他的特点是:借助肌肉的弹性将肌肉拉至适合活动范围的区间,刺激肌梭感受器使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肌梭是按照比例反映肌肉伸展程度及速度的感受器,由于肌肉被快速拉长,使肌梭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中枢产生更强烈的冲动,为肌肉收缩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最后利用触地制动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强蹬伸力量和起跳高度。

2.弹跳训练的力学分析

从弹跳训练的力学角度和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弹跳,上抛的力量超过了物体的重量,即克服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就上升。当运动员向下用力蹬地,如果地面给他的反作用力超过他的体重,他就能跳离地面。人体质量相同时蹬地的力量就看加速度的大小。在作用的时间是情况下,运动员从下蹲到最低点开始,向上伸展身体,直到双脚离地,这一段的加速度越大,离地时的初速度也就越大,人体离地也就越高。通常经过一定训练的训动员,起跳时下蹲的深度相差无几。从起跳快的要求来分析,也不适宜深蹲,也就不适宜利用蹲地时间长这个因素,而更应要求提高加速度。获得加速度的关键在于肌肉收缩的速度,也就是肌肉的爆发力。由此证明,当速度不变时,增加肌肉的力量可以提高弹跳:当力量不变时,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同样可以增加弹跳。这就是我们训练弹跳的理论根据。

3.弹跳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细则

3.1弹跳训练的基本内容

弹跳训练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力量、爆发力和跳跃三个方面。基础力量训练:肌肉力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参与弹跳动作的各部位的肌肉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完成起跳动作。提高这种基础力量,有助于提高弹跳能力。爆发力训练:弹跳就是爆发力的一种表现,这里讲的爆发力训练不是指弹跳的训练,而是指力量训练中那部分要求肌肉收缩速度快的训练内容。因此只练跳跃不足以有效的获得力量、速度等基础素质,不练跳跃则既不能学会和改进各种跳跃技术,也不能把握所获得的力量、速度等素质更好的运用到弹跳中去。有的运动员只会两步助跑的双脚起跳,扣球时,离球远一点或者近一点都不能有效起跳扣球,也不会利用单脚起跳追上去扣。扣球的适应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3.2弹跳训练的细则分析

用大重量(极限重量的80%左右)重复次数少的方法发展力量。因为弹跳的基础就是力量,而大重量训练有助于提高力量。在专项的力量训练中,常见的方法有三种:负重全蹲起和提铃以及抓举。负重全蹲起是腿部的绝对力量的保障,可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提铃则有助于提高腰背部的力量,主要是发展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等力量。抓举则有助于提升全身协调地运用爆发力的能力。以发展下肢各关节伸肌的向心力力量也有相应发展。在发展下肢各关节伸肌力量,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腓骨长肌等肌肉的力量。

4.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所涉及到的问题

4.1明确体重与弹跳力之间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重与最大力量成正比,即体重越大,最大力量也越高。这是因为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肌肉横断面、肌肉数量、肌肉、肌肉间的协调性、肌肉纤维型和肌肉拉长的能力等。排球运动员的最高目标是保持最大力量,减少自身重量,增加相对值力量,另一条途径是提高自身的力量,保持自己的体重,当然,在发展弹跳力的同时,适当、适量的增加活动中的体重。

4.2热身充量,避免损伤

在开展训练活动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定量的准备活动,充分、定量的准备活动会使肌肉燃烧、发热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与此同时训练者会在思想上做好准备,集中精力的去完成每一个动作,当肌肉出现疼痛、僵硬的情况时,需要减少负荷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肌肉疼痛时损伤的信号,应及时中断或者改变训练内容。

4.3大小肌肉群训练方法迥异

在大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当中,要坚持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把握阻力大、组数多、次数的原则进行適时适量的训练。

5.运动训练后的营养补充

运动员在训练中会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素,同时,由于运动应激、自由基产生增加、代谢产物堆积等,肌体将承担更大的代谢负担以及恢复机能的重任。所以我们在参与运动锻炼后应当要特别注意饮食和营养补充的问题,以防能量过度流失,并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在运动中,机体能量消耗会不断的增加,因此,能源物质的补充是十分有必要的,以确保身体的能量处于平衡状态,与此同时,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血液、激素和酶等有形成分也会参与到能量代谢和氧气运输的活动中,很多营养元素诸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也会有所消耗。在进行大量运动之后首先需要补充脂肪和糖。在人静止或者日常活动中,人体内脂肪是主要的功能物质,在运动时,葡萄糖会参与供能,由于运动强度的差异,葡萄糖和脂肪参与供能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葡萄糖供能的比例也就越大。蛋白质作为供能营养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参与供能,只有在极度饥饿或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低糖饮食,长时间超负荷运动,极度饥饿等等,蛋白质会分解并参与到能量代谢中。

6.结语

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的方法有很多,每一位教练员和体育教师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想了很多方法。在符合生理心理的要求下,既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又要突出专项能力训练。专项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选择的关键在于是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终达到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许博.排球专项弹跳素质及其训练方法[J].天津体院学报,1998(1).

[2]魏和亭.浅析少年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J].四川体育科技,1995(2).

青春期的运动与营养 篇5

在青春期, 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身心良好发育有积极的作用。中学生在学校中经常进行的运动主要集中在田径、游泳和各种球类等项目上。通过这些体育运动可以使青少年心肌收缩能力加强, 最大摄氧量增加。这些运动还有助于减少皮下脂肪的过多积蓄, 增加瘦体重, 使青春期少年体格得以协调匀称的发育。多项研究表明, 运动能使骨骼增粗增长, 肌肉纤维增粗, 动作的速度、耐力、力量明显提高, 反应更加准确和灵敏。运动对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素质指标都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 专家建议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每周至少保证三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 运动项目可根据自身爱好选择。

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青春期体格发育的高速度及性发育的突变, 要求青少年在适当运动的基础上, 适量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 以适应生长发育的变化, 保证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 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否则可能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性成熟推迟、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或者“营养过剩”的状况。应加以注意的方面包括:

充足的热能。青春期少年能量摄取猛增, 这是由其生长发育的速度加快和活动量增大引起的。在青少年运动过程中往往消耗大量的能量, 并且出汗量较大。这时需要补充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作为优质的能源物质, 也需要及时补足随汗液流失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专家建议青少年在运动的前中后期都应补充一定的健身饮等运动饮料。

优质的蛋白质。对于青春期少年, 较长时间蛋白质供给不足, 将引起发育迟缓, 机体抵抗力降低。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较男性短而快, 加上性功能的剧烈变化更容易引起抵抗力下降。利用蛋白质互补原理能使蛋白质的生物价提高, 专为青少年设计的蛋白粉—三健特中就包含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双重蛋白成分。

全面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青春期骨骼发育正在进行之中, 如果钙供给不足, 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或影响骨钙峰值。中国营养学会对每日钙摄入推荐量是:一般成人800毫克;10~12岁1000毫克;12~16岁1200毫克。青春期少年的钙需要量高于一般成人。众多的补钙营养品中, 碳酸钙含钙量及溶解性均较高, 副作用少。康比特的钙镁D在碳酸钙的基础上, 添加了骨骼生长所需要的另一种矿物质镁, 同时还添加了能够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铁供给不足会造成营养性贫血, 缺铁还会使青少年肌肉耐力降低, 免疫功能障碍。青春期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要40毫克铁以生成必需的铁化合物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酶所含的铁) 。并且女青年月经期失血, 铁需要量较多。EDTA铁是良好的铁补充剂, 它吸收率高, 基本没有铁锈味, 对肠胃没有刺激。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篇6

1 糖的补充

糖因其供能迅速且利用速率快, 成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时的最佳供能物质。早在1939年, Hermansen和Christensen就开始进行糖补充与耐力运动能力的关系研究。从早期的Bergstrom的糖元充填法到Sherman的糖原负荷法, 实践研究表明, 运动员在每日糖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 会降低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导致血糖含量降低, 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此外, 如果缺少葡萄糖, 脂肪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而无法转化成能量, 影响运动员的体能和耐力持续。

运动员要保持良好体能, 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运动, 体内糖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能量代谢时, 若以糖为燃料而产生同样的热量, 相较于以脂肪和蛋白质为燃料, 耗氧量更低。糖在无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通过糖酵解提供能量, 而脂肪和蛋白质则无此功能。糖还能成为任何强度运动的供能物质。在运动前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提高体内肌糖原的含量, 维持血糖水平和保证能量来源。在运动中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维持肌糖原含量。在运动后进行糖的补充, 可以加快疲劳恢复, 还能推迟运动时产生疲劳的时间点。

2 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结构的基本成分, 还是酶和激素等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实现血液对氧的运输;许多营养物质以蛋白质为载体进入人体细胞内;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 蛋白质还能维持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一般来说, 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的平均标准为0.8克/公斤体重, 而运动员则需要摄入1.5~1.8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运动所需的基本能量。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相对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摄入。

3 氨基酸的补充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其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蛋白质的运输、运动、信息传递、催化、保护与防御等生理过程。运动员在保持安静状态和从事一般运动时, 氨基酸并不会参与氧化供能的过程。然而,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激烈运动时, 运动员的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率和利用程度就会显著增强。

3.1 肌酸的补充

1832年, 法国的Chevreu最早将其在骨骼肌内发现的某种物质命名为肌酸。而肌酸的含量与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潜质关系密切, 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能够产生直接的、积极的有益影响。近年来, 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肌酸在运动中的强力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肌酸的补充来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

肌肉收缩的能量来自于贮存于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 (ATP) 和其他A T P的再合成过程。而肌酸是肌肉储存能量的重要形式, 可以为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提供后备动力。在短时间、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中, 三磷酸腺苷在肌肉中的含量急剧下降, 肌酸必须迅速再合成或及时摄入才能产生维持运动的足够能量。肌酸可由外源性饮食直接摄入, 也可由肝、肾等代谢组织自身合成。因此, 通过及时补充肌酸来缓解运动时肌肉内磷酸肌酸的耗竭, 提高骨骼肌内肌酸储量, 加速磷酸肌酸的生成, 可以更好地保证高耗能运动所需A T P流通量, 延长运动时间, 增强爆发力。

3.2 其他氨基酸的补充

3.2.1 谷氨酞胺

谷氨酞胺占机体细胞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 是肌肉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谷氨酞胺可以帮助运动员增长肌肉, 提高耐力,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是运动员的必备营养素。它可以为运动员机体提供充足氮源, 促进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还能通过细胞增容作用, 帮助肌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谷氨酞胺还能刺激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睾酮的分泌, 使机体一直处于合成状态。在高强度的运动中, 运动员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激增, 体液酸化。而谷氨酞胺能够产生碱基, 可以中和体液, 缓解运动所造成的体内pH值下降的情况, 减少运动员体能下降幅度并修复运动性疲劳。

3.2.2 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 (BCAAs) 是人体必需氨基酸, 它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撷氨酸。支链氨基酸中最重要的、实用性最强的是亮氨酸, 它可作为合成谷氨酞胺的基质物, 也能够直接用于细胞燃料补充。它以两种特殊方式促进肌肉增长和加强合成代谢: (1) 释放胰岛素。 (2) 释放生长激素。支链氨基酸 (BCAAs) 对任何运动项目来说都是重要且有效的营养补剂。支链氨基酸还有较强的抗分解作用, 它可以预防蛋白分解和肌肉丢失, 尤其适用于竞技运动中赛前控制饮食阶段的运动员。

3.2.3 精氨酸

精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但是它可以使机体在严重的应激条件下, 帮助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与正常的生理功能。精氨酸是一种双基氨基酸, 它可参与一氧化氮 (NO) 的代谢, 是代谢途径中的关键物质。它还可以促进血管壁扩张, 整体调节血管抵抗系统, 帮助清理血管, 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生长, 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提升体能具有重要意义。

3.2.4 牛磺酸

高强度运动与训练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使体内自由基大量增加。过多的自由基存在于体内会导致核酸主链断裂, 碱基缺失, 氢键破坏, 蛋白质交联或多肽链断裂, 一些重要的代谢酶因交联聚合而失活, 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牛磺酸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剂。它可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作用于人体, 减少运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 并促进运动后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的增加, 从而减少运动性疲劳所致的损伤, 并具有突出的抗氧化作用。牛磺酸还是一种细胞保护剂, 它具有保护细胞膜, 调节渗透压, 调节糖代谢的作用。人体合成牛磺酸的能力有限, 剧烈的运动会消耗大量的牛磺酸。所以, 在运动前和运动中, 运动员对于牛磺酸的补充就格外重要。

4 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4.1 水的补充

排汗是机体调控体温的主要方式。血液将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多余能量传送至体表, 再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将其排出, 此时机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运动员大量排汗后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 就很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运动员心脏负担加重、体温升高、肌肉供养不足, 还会使机体代谢的废物排泄受阻。

4.2 电解质的补充

Shirreffs和Maughan等人在对运动中汗液里钠的流失现象所做的研究表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离子, 也是最重要的离子。钠能促进肠道对水和葡萄糖的吸收, 还能防止肌肉痉挛。为避免运动中脱水现象的发生, 迅速而全面的恢复机体内部的电解质平衡, 就需要在补水的同时补充电解质, 使机体达到良好的水合状态, 恢复体液平衡。

5 维生素的补充

维生素本身并不产生能量, 但它们是机体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运动员在运动前适量补充维生素, 可以使运动员机体代谢顺利进行。维生素A是形成视网膜中的视紫质的主要原料, 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保护视力, 也可以促进骨骼发育, 增强免疫功能。对于射击、羽毛球、拳击等视力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维生素A的消耗巨大, 这就需要在运动员的营养结构中针对性的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1是机体进行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对于ATP的生成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维生素B 2与人体细胞呼吸密切相关, 有氧耐力运动员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C是有效的抗氧化剂, 运动锻炼中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降低疲劳和肌肉酸痛, 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摘要:现代竞技运动对运动员耐力、速度、敏捷与专项力量的考验越发明显。随着运动营养学的发展, 营养支持对于运动员在高速度、强对抗的运动中快速缓解疲劳、补充能量以及增强体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如何运用营养学的方法, 科学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并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关键词:运动员,营养补充,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营养支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

[2]杨则宜.不同项目的运动营养指南[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中心, 2005.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篇7

运动和营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程度。目前, 由于我国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严重匮乏、缺乏运动锻炼、“宅”的生活方式等普遍存在, 严重不符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且我国的大学生体质存在严重的亚健康状态现象, 对整个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以及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利影响。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传授和应用, 帮助学生改善和纠正体质发展问题,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建设人才。

1、目前, 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大学生体质最为突出的特征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所需要的建设、发展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然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严重匮乏、缺乏运动锻炼、“宅”的生活方式的综合作用导致大学生呈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非健康非疾病的临界状态, 心理、身体、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会表现出不适应。目前, 导致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的原因是:处在一个高速、快节奏、社会竞争强烈的时代, 长期承受来自于家庭、学业、社会、就业、人际交往等的压力以及各种紧张情绪, 在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迫使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人一旦出于亚健康状态, 在一定时间内身体就会表现的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易累、免疫功能低下、食欲不振、头昏头痛、失眠、常常容易感冒、肌肉关节酸痛、经常出汗等;心理上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社交状态上也常常表现为:学习工作困难、很难适应社会角色、人际交往紧张不和谐等。

目前, 亚健康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是当今大学生体质最为突出的特征, 那么,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呢?运动营养应运而生。

2、合理的营养以及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改善的价值意义

由于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严重匮乏, 在饮食搭配上常常存在很大误区, 导致大学生的营养跟不上体制健康发展的需求。大学女生中存在一种最为突出的饮食误区即:为了控制体重, 就采取不合理的饮食控制, 每天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很少, 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导致机体运行紊乱, 从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 目前我国的高校食堂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化经营,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高校食堂的食品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学生健康饮食的需要, 学生的均衡营养很难保证, 长期下来, 便会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

营养是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 在大学生的饮食健康与营养意识的培养上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 可以开设专业的科学营养课程, 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他们的饮食结构, 提高他们的健康饮食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指数, 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几率。

合理的营养所具备的条件: (1) 身体发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在每天的饮食摄取中都要具备; (2) 食物的选取上要尽量饮用有助于消化、对身体刺激小、促进食欲的食物; (3) 饮食要有规律性, 并且保证食物没有有害物质; (4) 不要挑食、偏食、营养过剩, 从根本上防止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产生。

营养素在人体机能中的作用: (1) 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 维持体温; (2) 调节和维护身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 (3) 构成和修补身体不适应的组织活动。在饮食方面, 只有保持健康、合理、科学, 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发展, 当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以改善的时候, 学生才会表现的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人际交往和谐等, 从而促进全国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增强和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3、运动营养对大学生体质改善的积极作用

3.1、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通过运动将压力、紧张情绪等制约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释放出来, 通过汗液的排泄, 会使得身体机能受压抑的部分充分打开, 接受新的、充满活力的“血液”补充, 人自然也就变得精神爽朗, 但是在运动过后, 要适当的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素, 来补充水分、营养液的流失, 从而形成良性的运动———营养运行机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 从而降低亚健康的发生几率, 防止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侵害。

3.2、有效改善机体的健康运行状态, 为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

运动营养具备一种重大使命, 也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即:通过身体运动直接改变人在静态状态下的心理生理活动。运动营养能够将静态下的心理生理活动全面积极的激活, 在身体各机能系统中呈现活跃的状态, 加快血液的循环, 人体各种器官在高度活跃和兴奋的状态下, 会将长期长期封闭起来的毛细血管、肌纤维、肺泡、神经细胞等最大程度化的激发、打开, 从而促使各器官的血液流通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和必须的氧气, 带动整个人体机能的全面健康发展。健康的机体、良好的机能运行状态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也是提升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前提。

3.3、能够有效调控情感情绪, 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现和清除心理障碍

情绪情感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他们的行为、意志、表情等外在状态都是他们心理状态的晴雨表, 在运动过程中, 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表现行为很容易被发现。体育锻炼, 不仅不能够增强体魄, 更重要的作用是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学生在运动中可以将紧张、沉闷、压抑、焦虑、沮丧、不满等不良情绪充分的宣泄出来, 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自然心情就会变得舒畅很多。美国一位心理学家, 在大学生跑步试验中发现, 跑步能够减轻大学生考试期间的紧张情绪, 打打球、练练拳、跑跑步等运动锻炼能够将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舒缓。

3.4、对身体的发育以及智力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的因素有:运动、营养、气候、疾病、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 其中运动营养占据着首要位置。另外, 营养状况严重影响着治理的开发, 因此大学生在饮食方卖弄要特别注重营养素的摄取, 保证社体发育的营养素的需求, 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 才能不严重阻碍智力的发育和开发。

3.5、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促进身体健康

亚健康状态下, 人的身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 会导致许多问题或疾病的产生, 而运动营养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免疫力, 主要是在饮食方面, 多摄取一些诸如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维生素A、微量元素锌和硒、类黄酮等营养物质, 再加上适当的运动锻炼,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促进身体健康。

4、结语

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是:拥有科学、系统的健身理论指导。运动健身的方式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 而运动的同时也要保障营养的获取, 营养为运动提供必要的能量, 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然而, 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呈现亚健康状态, 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对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 将运动营养运用到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考核中, 能够积极的推进大学生体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光芬.“健康教育、运动处方、营养监督”联合干预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内江科技, 2011, 32 (2) .

[2]李倩.高校大学生运动营养现状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8 (2) .

[3]杨则宜.运动营养食品与国民体质和健康[J].中国食品学报, 2011, 11 (2) .

运动训练与竞技的疲劳与营养研究 篇8

随着我国抗疲劳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运动学院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运动也更加重视,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来说,营养研究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慎重,而护理营养又是研究疲劳的常用手段,但是由于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身体体质特殊,使得我国工作人员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需要高度注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运动节奏不断加快,运动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质远远不如以前,导致我国护理营养的高运动量运动员人需要进行特别注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这就需要加快我国对高运动量运动员护理营养的研究,使我国对于护理营养研究的体验与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水准,带动了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护理营养研究水平的提高。

2 我国运动员训练疲劳的研究的问题与现象分析

2 . 1 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专业抗疲劳力量不足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过硬的抗疲劳手段来进行营养措施是导致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有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由于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的种类比较多,各种球类,以及其他竞技类体育项目,这些都需要得到不同专业知识过硬的抗疲劳的指导,但是现如今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明显存在着抗疲劳措施效果不明显,专业抗疲劳方法数量少,使得运动员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认识不深,影响整体营养措施计划及营养措施进度,因此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营养力量及激发运动员体育动力的方法。

2 . 2 高运动量运动员抗疲劳措施的计划应该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 发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措施中,强行规定是所有专业的运动员都必须参加,这样强制的规定导致运动员的逆反心理发作,引起运动员对于强制抗疲劳措施的不满,所以,对于当前的情况,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教练员应该从运动员的切身感受出发,分析不同运动员的心理,不同专业的体育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抗疲劳措施计划,这是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甚至是我国教育界未来发展抗疲劳措施的主要方向。

3 分析运动员抗疲劳措施的具体方案。

3 . 1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方面的精心研究

研究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营养研究中的最重要部分,但是在进行营养品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员的自身身体因素,以及高运动量运动员自身的一些病症,会影响到营养研究专用的疗效,所以在营养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院方要注意对研究的选择,并且要时刻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病况与精神状况,对于不同之间的营养品性相克,以及高运动量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要做到十足的掌握,因此研究人员应极力避免研究干扰因素对营养研究相关营养品效的影响,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对营养的吸收与渗透,能够让营养研究达到最好的效果,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对营养品效的吸收最大化。3 . 2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日常运动方面的精心研究

在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营养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运动员日常运动研究的研究,尤其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场地的运动环境,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睡眠状况等方面。优秀的场地环境是高运动量进行营养研究的重要方法,促进营养研究的有效性,注意高运动量运动员在研究过程中的睡眠是重要部分,不要让高运动量运动员参与夜间运动,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研究进度。另外,营养研究的专业性要注意应对。面对不同情况的运动员都能应对,我们要做到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无微不至的研究,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营养期间的顺利研究进行,保证营养研究的日常运动规律化,全面推动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3 . 3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中运动员饮食方面的精心研究

饮食是高运动量运动员进行营养研究的重要手段,营养研究过程中要通过饮食来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的保证,通过对运动员饮食的保证能够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在进行营养研究时病况的稳定与优化,从而推动营养研究的顺利进行,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具体研究研究中,关注高运动量运动员在配合研究过程中的饮食情况,注意是否存在与营养品性冲突的食物,最大程度减少营养运动员的过度疲劳几率,在饮食方面从运动员的具体习惯出发,解决营养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避免因食物的冲突导致营养的营养品失去营养品性,使得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疲劳反复发作,减少营养研究过程中出现额外状况,通过对食物的管理来保证营养研究的有效性。

3 . 4 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在运动员精神方面的精心研究

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精神状况是保证营养研究正常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高运动量运动员出现难过的情绪,则会急速推动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不断恶化,大大增加营养研究的困难性,而相反的,如果营养研究中高运动量运动员的心态积极向上,对运动充满向往,这是营养研究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运动员精神的疏导,让运动员对自身病情能够又有所掌握,给高运动量运动员治愈的希望,要注意对运动员病况的实时了解,激发运动员的乐观精神,鼓励营养研究中高运动量运动员积极配合研究,保证营养研究进度的稳定进行。

4 探究加强运动训练抗疲劳的手段与措施

4 . 1 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管理制度进行革新, 加强对运动员的运动限制

现如今的运动员因工作压力,身体素质大大降低,容易出现运动疲劳,这样的制度可以在运动员加强运动员对抗疲劳措施的参与度。对运动员实行制度管理是各方面营养措施进行的基础,所以对抗疲劳措施也要进行制度的更新管理,可以将运动员参与体育的程度换算成需要营养的概率,加入到运动员年度考核中,让运动员认识到,对抗疲劳措施的参与程度与工作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相同,这样才能彻底激发运动员对抗疲劳措施的深入认识与积极性,这样的制度可以广泛推广到不同的运动中,督促运动员进行体育锻炼,为我国未来运动人才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4 . 2 加强对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体育计划方案的改革

逐步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方案的专业性。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体育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严重影响了我国运动员进行体育工作的营养性,所以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应该逐步进行体育计划条件的改造与优化,可以通过饮食进行慢性改造,毕竟一次性进行饮食习惯的更新换代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委派专人进行分步骤的改革,这样既能够为营养方案节省一定的资金,也能从实际上改变体育营养方案专业性与营养性,需要得到公共方案建设部门的注意。并且在进行体育营养方案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营养方案认识专业性过硬的工作人员跟紧,保证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体育方案专业性与营养性并存。4 . 3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队伍的建设, 提高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营养方案的专业性。

加强对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营养方案的严格与专业性,是完善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最根本方法,抗疲劳是带动运动员进行体育工作锻炼的媒介,专业能力强的抗疲劳营养方案能让运动员工作到最根本的体育营养,能够带动运动员进行更深入的体育知识工作与体育能力锻炼。因此加强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方案与培养的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应与我国各大抗疲劳培养进行沟通与签约,这样保证了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的有效性,能够与运动员更好进行沟通,带动运动员参与到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措施中来,为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5 结语

我国人民的抗疲劳水平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营养研究在我国的使用程度极高,高运动量运动员的使用也极为广泛,只要我国的营养研究人员与高运动量运动员共同认识到营养研究的有效性,把握其研究特征,明确高运动量运动员的特征,准确控制营养研究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抗疲劳水准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研究也应进行发展。对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抗疲劳研究一直在进行,逐渐已经成为当下主流关注的抗疲劳优化问题。由于抗疲劳技术的急速发展,相应对不同疲劳的特效方法也相继被研发出来,人们对于高运动量运动员的营养手段与措施也进行了一定深入研究,并已经初步取得一定成果,该文通过阐述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发展现状,探究进行营养研究可以发展的一些问题,探究加强我国高运动量运动员营养研究的手段与措施。

中学生的运动与营养 篇9

【关键词】土壤与植物营养 素质教育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03-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急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投身其中,高等院校作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为不断提供高科技人才提供保障,因此,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任务。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保障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果,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则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也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1、2]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使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优质教育,其实质在于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学生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开发与提高,因此,要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因素都作出新的调整。高等学校必须在教学体制和运作上不断改革,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因此,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培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就成为每个教育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是农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目前是我校农学、园艺、植保、草业、植科、设施等专业的必选基础课程,每年修读该课程的人数高达400余人,学生受益面广、影响大。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生长基础及水、肥、气、热等生长条件,植物营养则掌控了植物的生活习性及植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具体途径。土壤部分理论性强,为植物营养部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植物营养部分实践性强,进一步巩固了土壤部分理论知识。为了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

1.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根据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其教学目标必须面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培养学生解决农业科技问题的求实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需要教师用渊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染、熏陶学生。②培养科技型、创造型及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时,要适当联系相近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善于思考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对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作广度和深度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灵活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①基本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概述和陕西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改良利用方向,了解土壤的培肥、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土壤生态及保护。②了解植物营养的发展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与合理施用,施肥对环境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③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和土壤类型的调查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传授的同时,还应加大本学科研究的热点和最新进展的介绍,此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此课程主要是面向本校植保、农学、植科、园艺、草业、设施等专业而设,由于专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个较大的难题。因此,在深入分析上述几个专业对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专业不同的特点强化专业特色教学。如对植保专业讲解叶面施肥的影响因素时,应让学生联想喷施农药的影响因素;对园艺专业可介绍肥料调控花期、花色;草业专业可介绍草坪施肥等,使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执行严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进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理论和实践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增强实践环节,并可将应用能力的培训结合教师的科研任务来进行。

二、运用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1.改革土壤与植物营养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与更新,现代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势在必行。

首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为什么”、“怎么理解”、“表现在哪里”等语言,同时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应随时补充一些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国内外研究动态,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问题情境主要是指与问题有关的事实、现象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學生自由讨论,敢于质疑、争辩。

再次,可采取讨论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因此,在讨论中应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一方面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强化土壤与植物营养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土壤与植物营养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除实验和实习外,学校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都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能增强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授作物营养失调症状时,鼓励同学到田间采集典型样品或拍摄图片,或把宿舍养花时出现的典型症状直接搬到课堂,让学生充当“医生”给植物看病,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

三、设立面向素质教育的考核標准

成绩考核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时考核结果作为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教务部门,作为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否客观和科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此,课程成绩的考核不仅要注重理论考试,还应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及评价。在教改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课程考核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首先,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根本谈不上应用。试题内容的覆盖面要广,一般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80%以上。通过闭卷考试可了解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是否真正掌握,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次,通过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来考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映在班级的出勤率,迟到、早退等现象以及课堂答问情况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教育和教导学生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部分考核占总成绩的10%。再次,通过学生的实验技能来考核动手实践能力。由于该门课程强调实践应用,其实验课课时占总课时的33%,故必须将实验技能作为总考核的一部分,才能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是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综合考试相结合,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四、强化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一方面是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有效、科学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围绕生产实践选取科研课题,把专业知识、实用科技和推广项目等灵活应用到具体生产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也锻炼提高了自己组织教学、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可以吸收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不仅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而且带领他们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的研发和宣传,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瑞东、杨彦从、杨从娟.素质教育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5):81~83

2 胡智峰、韩平和、丁守玉.课堂教学如何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提高素质结合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09(6):77~78

3 董廷旭.《地理信息系统》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85~88

4 张亚丽、陈巍、沈其荣等.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70~72

5 李永夫、徐秋芳、姜培坤等.通识教育背景下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7(12):100~103

6 刘世亮、刘芳、化党领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土壤肥料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1):187~190

7 耿建梅、唐树梅.提高《土壤肥料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85~288

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与营养研究 篇10

1 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有机体 (或机体某部位) , 快速运动的能力是全面身体素质的重要、关键素质之一。

它包括三个方面:

移动速度:人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动作速度: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

反应速度: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为了搞清一些概念, 这里还必须从力学上介绍几个速度的物理量。在力学上一般用速率和速度来反应运动的快慢程度。

1.1 速率是路程 (距离) 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时间之比。

1.2 速度在直线运动中而且沿着同一方向运动时, 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数值是相同的。

如果人体或器械做曲线运动, 则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数值会不相同。而位移的大小是直线距离 (起点到终点) , 公式计算出是112.1m。112.1;122=5.1m/s———平均速度。这里需要注意:

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的意义。

速率是标题,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意义。

实践中我们关心、重视的是实际通过的距离, 事实上, 我日常不少人已习惯于把平均速率当成平均速度使用, 这也无大问题。

1.3 瞬时间速度 (204即速度) 是人体 (或物体) 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

在运动技术分析中, 重要的是瞬间速度或瞬时速率。对运动员成绩起决定作用。

这里不介绍瞬进速度的求得方法, 现代科研用高速摄影机录相, 图片计算, 准确得多。

1.4 加速度:

变速运动中, 速度是变化的。绝大多数的项目运动形式都是变速的。我们教练、科研人员研究变化的规律时就要采用加速度来说明问题。

1.5 最后介绍一下速度的合成。

如果已知两个分运动的速度 (分速度) 求合运动的速度 (合速度) , 称为速度的合成。人体与器械得多情况是由儿个分运动速度合成。

两速度的矢量和, 由平形四边形的法则计算。

2 运动员的体能恢复与营养研究

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做为教练员来说, 了解一些运动员营养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营养问题:a.运动员一日所消耗的能量及摄入的热量多少为宜;b.为了在比赛或训练时能最高限度地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必须摄入多少的营养素为最合适;c.为了补足因运动而消耗掉的人体构成物质, 尽快恢复疲劳, 应摄入多少营养素为妥。这就需要有合理的营养。

2.1 运动员的能量需求

人体在维持生命和各种活动时均需要消耗一定的热能。运动训练更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运动员在训练情况下的热能代谢具有强度大、消耗率高、伴有氧债和集中短时间内等特点, 运动中的热能代谢率以相对代谢率RMR) 表示, 为安静时的3~4倍, 甚至100倍以上。运动员的热能代谢水平取决于不同的运动类型;受运动的强度、密度和持续的时间三要素的影响, 与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训练水平、营养状况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运动员的热能代谢由基础代谢、运动训练代谢、训练以外活动的代谢以及女物特殊动力四部分组成。运动员的基础代谢大致可按每分针消耗1KCAL (男) 及0.9KCAL (女) 计算。训练时间内的热能消耗量因运动项目和运动量的不同差异较女, 可400~2600KCAL。运动员在训练时间内的热消耗量多数约为1000KCAL, 占日总热能消耗的40%左右。运动员在训练课外的活动, 多以代谢率较低的静态活动为主。运动员的食物特殊动力高于一般人, 与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量较高有关, 可采用总热能的15%计算。

2.2 运动的能量来源———营养素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体, 每分钟约有数十亿细胞在汰旧换新。凭借七类40多种营养成份, 其中包括机体所需的, 但又无法合成的营养素之助, 人体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七类营养素包括糖 (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食物纤维。下面我们具体讲这糖类营养素的功能和运动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运动员量重要的热能物质:

碳水化合物 (简称糖) 是供能物质, 被强调为运动员的主要食物。人体组织中的糖含量约占人体千重的2%。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60%左右由膳食中的糖供给, 有关运动营养的最新研究证实, 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仕项目有重要关系, 大强度耐力训练的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热能比供应为60%~70%。同时, 也强调了膳食营养对于建立适宜的体内能量储备的重要作用。

国际许多学者通过实验指出, 人们采用各种饮食方案, 并以70%强度进行工作, 直到能量完全耗尽, 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明显地随着前三天食入的饮食不同而不同。一般正常平衡膳食运动能量消耗时间约为115min, 肌糖元含量为1.75g/100g;高脂肪高蛋白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60min, 肌糖元含量为0.63g/100g;高糖类膳食运动能量耗尽时间为170min, 肌糖元含量为3.75g/100g。从这不难看出, 若饮食中缺乏糖, 机体就会加速消耗体内的肌糖元和肝糖元, 并由此而影响运动员从事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2.3 最佳运动能力而设计的膳食指导原则

(1) 控制能量的摄入, 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理想体重 (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个体理想体重不同)

(2) 选择合理的膳食, 坚持4多3少原则, 4多:即多食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 (或豆制品) ;

3 少:少食油脂、肉类、油炸食品。

最终做到:

(1) 自由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 (淀粉和多糖) , 达到占膳食总热能的55%~60%, 甚至70%。

(2) 适量的摄入蛋白质 (12%~15%) 。

(3)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25%~30%) , 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例如:黄油、人造黄油;动物脂肪和内脏。

a.通过摄入水果、蔬菜得到足够的膳食纤维。纤维可以增加食物的体积, 通过调节肠道道运动而帮助消化, 还有助于降低血液胆固醇。

b.尽可能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太多的酒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直之协调性变差;太多的咖啡因妨碍铁、维生素B12、B6的吸收并造成脱水。

c.运动前、中、后喝一定量的水和补充一定量糖, 以便更好地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运动肌肉, 维持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体液平衡, 并且保证充足的血糖和肌、肝糖元为运动提供足够的能源。

d.如果在平时的膳食中摄入了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则不必要客外补充。在必要情况下 (如水果、蔬菜青黄不接时) , 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片剂。

e.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慢吃有助于消化。很好的咀嚼有益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为确保从饮食中获得各种营养成分, 不要挑食和吃零食。

运动员的营养调整必须尽早开始。优秀教练员应能协调营养与训练, 以确保高水平的运动能力。

天然食物的营养比为运动员营养补充所提供的片剂更有效。因此好的机能状态源于好的营养, 也会带来好的运动成绩。

责任编辑:孙卫国

摘要: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 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恢复与营养的结合是一名教练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营养对运动员的训练、机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一篇:基带信号传输码下一篇:双逆变器-双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