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2024-08-03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精选9篇)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1

随着健美操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和普及,健美操运动已经成为体育课及课外活动中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和锻炼方式。健美操不仅有健身美体的作用,而且有观赏价值,深受中学师生的青睐[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0年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的11支代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参加本次比赛的11支代表队发放问卷136份。其中教练员20份,收回16份,回收率80.00%;运动员114份,收回103份,回收率90.35%。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现场观看比赛及赛后录像分析,收集比赛成套动作的有关数据并进行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对担任本次比赛的裁判长和裁判员进行访谈。

1.2.4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健美操比赛相关的若干文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赛的概况及特点。

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于2010年8月12日—15日在西北师范大学附中举行。全省11支地州市代表队114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六人轻器械操5个项目。比赛充分体现了中学生特有的阳光活力,展示了新时代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2.2 各代表队比赛成绩分析。

根据比赛竞赛规程要求, 竞技类取前八名进入决赛, 六人轻器械直接进行决赛。本次比赛各项参赛的代表队总数均达到8支以上, 但各代表队实力不均衡, 强队与弱队差距很大, 表1就以5个单项的预赛成绩前三名和后三名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5个单项中取得前三名的队伍分别为白银市、天水市、兰州市、嘉峪关市、省厅直属联队、平凉市。在各个项目中, 实力强、水平高的队伍仅为白银市。纵观比赛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得分相差均为3分左右, 前三名与后三名之间实力差距较大。单从分数上的较大差距上看, 主要表现如下:健美操无论是从各个代表队的重视程度, 还是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能力及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都有较高要求。分数较低的代表队所在地区的中学生健美操运动员的基数量低, 选材面窄。教练员的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 编排局限性小, 新颖度不高, 另外部分教练员对规则掌握程度不够细致。运动员难度动作过高。赛中能完成0.4分 (含0.4分) 以上难度动作的运动员, 在各竞技健美操单项比赛中均不超过3名。从问卷中得出80.36%以上的运动员都有选取0.4分 (含0.4分) 以上难的动作。

由于健美操的特殊性,一般没有接触过健美操的学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水平。尤其竞技健美操,它的总得分是由完成分、艺术表现分和难度完成分构成的,而排名靠后的运动员动作完成质量不高,艺术表现能力低[2]。从整体上看,成绩较低的代表队反映出训练时间短、部分运动员承担项目多等特点。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运动员都属于“短期速成型”运动员,训练时间仅为一个月,甚至有运动员训练不到20天;有些代表队成绩较为靠后的原因主要为:训练时间短。操化动作的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过度太快,错误动作纠正不彻底,巩固阶段极易出现错误动作,导致自动化阶段出现后,完成质量不高;比赛经验稀少。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占本次健美操比赛总运动员人数的14.91%,并主要分布在成绩前五名的代表队中。比赛经验的稀少,自信心不足,是导致艺术分较低的关键所在;部分运动员承担比赛项目多。如:省厅直属代表队胡亮参赛项目为:男单、混双、三人、六人轻器械;临夏代表队杨慧参赛项目为:女单、混双、六人轻器械。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掌握3套及3套以上的比赛项目,对于高水平运动员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本次参赛的运动员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健美操,且竞技健美操是高竞赛强度的项目,短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个人所有的单项比赛,几乎是达不到的。

本次比赛白银市代表队包揽了竞技类全部的四块金牌。通过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交流,了解到,白银市中学生健美操已发展10年之久,且白银市靖远二中为健美操项目训练基地,常年为全国高校输送多名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全部具有国家二级水平并少部分运动员已达国家一级,其他代表队具有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队员少之甚微。

3.甘肃省中学生健美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以地市州为基础的比赛基本不存在。

本次比赛就以天水代表队为例, 天水市中学生健美操发展为“零”基础。近些年尚未举办过一次各校之间的中学生比赛, 各区县中学也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比赛。通过与各代表队领队的简单交谈了解到, 在参加本次比赛的11支代表队中, 兰州、平凉曾举办过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占总代表队的18.19%, 而其余代表队和天水市情况如出一辙。

3.2各市中学体育健康课中开设健美操项目的学校基础量太低。

在中学体育健康课程的大纲当中, 教学涵盖健美操项目, 但真正实施开展的学校很少。原因有四点:中学里可教授健美操的教师资源量少;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当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并不要求完全掌握, 而根据健美操的特殊性, 需要学生记住动作、掌握动作并灵活运用, 有一定的难度性, 学生们的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 对于需要继续动脑子记动作的项目, 学生排斥性强[3];对于中学生当中, 女学生喜欢健美操比例较高, 而男学生更愿意选择篮、排、足等传统体育健康课程;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 如场地、镜子、音响设备, 等等。

3.3课外业余兴趣班开设难度大。

对本次观看比赛的部分家长进行访谈, 其中85.00%以上的家长认为, 中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 课外健美操兴趣班大可不必参加, 更愿意让孩子选择文化课的提高班, 不支持以健美操专长作为以后发展的方向, 甚至选择音乐、美术兴趣班的选择比例都比健美操兴趣班的比例高。只有5%的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确在健美操方面有天赋或者文化课高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则会选择让孩子在这方面发展。

4.建议

4.1创建学校健美操基础建设, 增设比赛。

4.1.1对于基础为零的地州市代表队, 可以先由市教育局以“一区一点”、“一县一点”牵头扶持个别中学“试行开展”, 以带动本区县中学的发展。

4.1.2抽调中学年轻骨干的体育教师, 统一参加健美操教学课程的培训与提高。

4.1.3在地州市举办首届健美操比赛中, 不需要增设自编操项目和竞技项目, 如以《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1-6级》这个规定套路作为比赛项目, 初中组与高中组区分。初中组1-3级, 高中组4-6级。根据本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参赛组别、级别。待两届比赛结束, 各单位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后, 第三届比赛可以增加健身健美操6-8人的自编操单项比赛。由于竞技健美操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可在第五届比赛后试行, 将竞技健美操的要求适当降低, 待成熟后, 从而按照竞技健美操的比赛规则来进行比赛。

4.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生中更好地开展健美操运动。

4.2.1改变学生们对“健美操是女生的运动”这一看法, 避免出现运动员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从健美操的编排方式和音乐选择着手。根据男生喜爱的街舞健身操、搏击操等培养学生们对健美操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学习, 由被动变为主动。

4.2.2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健美操的锻炼价值。

4.2.3在学生中挑选好苗子, 在平时教学中多让这些学生领操,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用业余时间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进行简单的梯队训练。

4.3提高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由学校配备健美操项目开展所需要的简单教学用具, 如:音响设备。不具备具有练功厅的中学, 可在无球类运动区域的墙体上安装镜子, 保证健美操课程的正常开设。

4.4从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上改变家长的看法。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创造有利条件[4]。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现场观摩法等对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并针对我省中学生健美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甘肃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

参考文献

[1]高乐, 赵月梅.内蒙古中学生健美操创编方法研究—以2007年内蒙古地区中学生健美操比赛为例[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1) :119-120.

[2]韩春英.2007年新疆大学生、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7 (4) :64-66.

[3]孙晶晶, 方熙嫦.福建省第十三届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操竞赛现状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 2008, 27 (1) :57-59.

[4]杨昕莹, 隋燕.体育锻炼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 1995, (5) :48-51.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2

1.二人三足跑:(2人)器械:绳带 裁判:2人

参赛者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子将二人的内侧腿捆好。比赛开始,二人向前跑出,绕过标志物返回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规则:必须向前走跑,不得跳跃。

2.三人四足: 器械:绳带 裁判:2人

参赛队员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带将相邻两人的小腿绑好。比赛开始,全队协同向前跑出,以全队都通过终点且用时少的队为胜。参赛者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子或跳袋将二人的内侧腿绑好。比赛开始,二人向前跑出,绕过标志物返回将跳袋交给后面同学,依次进行。以各队完成先后判定名次。规则:必须向前走跑,不得跳跃。3袋鼠跳: 器械:跳袋 裁判:2人

参赛队员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跳线后。比赛开始,第一人站在跳袋内,手提跳袋的带子向前跳出,绕过标志物返回,依次进行,以先跳完的队为胜。

规则:(1)必须绕过标志物。(2)队员若摔倒必须在原地起来,重新再跳。(3)队员双腿必须套入麻袋内,双手必须拉住麻袋口,中途若脱手必须原地拉起麻袋口才能继续行进,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计时:从裁判发令开始计时,至参赛队员躯干触及终点线垂直面的瞬间止。时间最短者为胜

4、定点投篮:(男、女各 2人)器械:篮球 裁判:2人 每队 2 名队员,手持篮球站在罚球区罚球线后.,比赛开始,每人投5个球,最后以 人投中总数判定名次。参赛人员:基本以团体为单位参赛

比赛规则:(1)手持篮球站在罚篮线处投篮(2)如出现两队进球数相同实行加时赛,直到分出胜负。

5.两人背对背夹篮球跑比赛(男、女各2人)器械:排球 裁判:2人 规则:名同学为一参赛组(男女不限),2人背对背家夹住篮球横向向前跑,途中如出现掉球现象,捡起球后从起点开始继续比赛,在比赛期间2人只可以用背部接触篮球,如发现用手托球等现象将作违例处理,长度为30米。

6.仰卧起坐(男、女各 2人)器械:体操垫

裁判:4人

以30秒为单位每队

2名队员,仰卧垫上,屈腿,大小腿夹角90度,双手抱头。比赛开始,学生们做仰卧起坐,肘关节触膝关节,最后以2人总成绩决定名次。

7、跳绳:(男、女各 2人)器械:跳绳 裁判:4人

以30秒为单位,按跳绳下数决定名次

8.插秧收割(男、女各 2人)器械:空水瓶,小红旗 裁判:3人

比赛方法:

1.每队2人,占用两条跑道。

2.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每名学生手持面小旗站在起点后做好准备姿势。

3.比赛开始后,队员跑进途中把5面小旗分别插进个空瓶内,每个空瓶只限一个小旗,用时少者名次列前。比赛规则:

1.队员必须把面小旗逐一插入个空瓶中,如瓶倒旗未插进,必须把瓶在原处扶起,捡起小旗重插。2.如未按规则进行,判为犯规,成绩无效。

9, 拔河:(男女各10人)器械:拔河绳 裁判:2人

在场地上画三条平行的短线,间距1.5米,中间的为中线,两边的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上一根红带子为标志带。将拔河绳垂直于中线,放在场地的中间,并使标志带对准中线。双方队员分别站在“河界”后拔河绳两侧,对面间隔站立。裁判鸣哨后双方一起用力拉直到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为胜。

一、竞赛日期:2012年5月25日下午

二、竞赛地点:前操场

三、参赛单位:六年级至八年级

四、竞赛办法:华夏中学第一届趣味运动会比赛规则。

五、竞赛项目:(1)两人三足(2)袋鼠跳(3)30秒仰卧起坐(4)(5)30秒跳绳(6)插秧收割(7)两人背对背夹篮球跑夹篮球跑比(8)定点投篮(9)拔河和三人四足为团体项目。

二、计分奖励办法:

1、各单项按成绩取前三名,按3、2、1计分。

2、接力和拔河集体项目按6、4、2计分。

3、个人单项取前3名给予奖励。

三、报名办法:

1、集体项目:男女合队项目男女生各半参赛;三人四足项目男、女生不得少于3组人也不得多于3组。

2、拔河每队出二十人男女各占一半。

3、其余单项每项限报两组,每人限报三项。

四、报名日期:报名单一式二份,报名稿交教务处,上交。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3

关键词:省运会,大学生组,现状,趋势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首次增设了大学生组的比赛。本文通过对此次比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分析制约大学生组比赛发展的因素,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全面发展和河南省省运会大学生组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赛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的参赛学生、领队教练和部分赛事承办学校的场地设施和组织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光盘、网络等检索和查阅了有关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及省内外大型赛事增设大学生组的发展趋势及现状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2.2问卷调查法

依据问卷设计原则, 经专家指导设计, 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参赛学生、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2份, 学生150份, 教师50份, 共收回问卷191份, 其中参赛学生145, 有效问卷141;教练员47份, 有效问卷46份。

2.3访谈法

对承办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暨“华光”体育活动第九届排球锦标赛的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 部分参赛院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教授和参赛学生、教练员进行访谈调查。

二、现状与分析

1、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现状

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高校体协负责承办, 开展了10个大项5个组别的比赛, 85个高校报名参赛, 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共计6000余人, 分别由10个高校承办, 并设置了本科组甲、乙、丙, 专科甲、乙等五个组别。

2、师生对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增设大学生组的支持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 97.87%的教师对省运会增设大学生组的举措表示支持;78.66%的参赛学生表示如未毕业还会参加。

3、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赛事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赛事运作商业化意识不强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组织机构, 其中组委会机构下设大学生组执行委员会由承办的10所高校负责设立相应的工作办事机构负责各组别的竞赛组织、医疗保障、场馆设施、宣传安保、市场开发等事宜。84.71%的高校没有类似的市场部;89.41%的高校参赛队完全依靠本校提供的经费;9.41%的高校参赛队获得部分商业赞助。调查结果表明, 河南省多数高校在赛事的市场开发上意识不强, 各项赛事承办高校和参赛高校在赛事组织机构上不够完善。

3.2赛事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赛事网络平台建设上欠缺

自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开幕以来, 笔者一直关注其官方网站动态, 但其官网上所涉及大学生组的信息少之又少, 且网站建设上并未对大学生组设专栏报道等, 大学生组的奖牌榜以及总分榜等统计表也未在网上公布, 涉及大学生组的新闻多以参赛院校主页为主, 缺少省级以上媒体的相关报道。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首次增设大学生组, 在政府方面, 落实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在高校方面, 推动了承办高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在学生方面, 参赛学生可在比赛过程中实践技战术理论知识、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和结交良师益友等;在社会方面, 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大学阶段养成终身体育的健身习惯, 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其今后发展趋势应向项目布局多元化, 赛事运作商业化等方向发展, 就其现状看, 目前还存在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 商业化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足, 网络平台欠缺;体育场馆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议

2.1在项目布局上全局化

河南省高校应在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上把握全局, 重点突出地域优势项目;大力开展潜在优势项目;要防止优势项目萎缩。

2.2在赛事运作上商业化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承办高校可利用赞助招商、特许经营、社会捐赠、发行纪念币等模式将赛事运作商业化, 一方面使更多的企业商家关注大学生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扩大赛事的宣传效应, 同时解决部分经费问题。

2.3在场馆建设上多元化

今后应建立起以学校自筹、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社会捐资和校友捐赠等多渠道、多元化机制。加大政府投入, 大力吸引社会捐资, 利用校友捐赠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杰.彭德胜:把省运会办成人民喜欢的“体育嘉年华”

[2]刘海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樊智军主编.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年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4

开幕式文艺表演实施方案

上篇—精彩校园

第一部分:多彩童年

主题形式:以“第一套小学校园舞蹈”为主要内容,进行既有陪衬表演,又有主体表演的大型歌舞编排。营造优美、轻盈、欢快、热烈的气氛,把孩子们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充分表现出来。表演学校:小学部学生 表演人数:80人左右 表演时间:5—8分钟

第二部分:激情校园

主题形式:以“第一套中学生校园舞蹈”为主要内容,以艺术的形式体现快乐的初中生活,营造“精彩校园”的主题。表演学校:初中部七、八年级学生 表演人数:女生150人,男生60人 表演时间:8—10分钟

第二部分:我们的节拍

表演形式:在第一部分快结束时,进行中学部韵律操表演。烘托全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表演学校:中学部七、八年级学生 表演时间:8—10分钟 表演人数:100人

尾声—放飞理想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辽第一中学篮球工作分管领导、体育教师、15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中学篮球开展方面的文献10篇,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班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通辽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发放问卷调查表150份(每年级50份),回收150份,有效率98.4%。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篮球开展的各方面因素

2.1.1 影响篮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是渴望的,他们会利用一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然而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他们更本无心于自己喜爱的篮球运动,因此在调查结果中学生普遍认为学习任务重是影响他们打篮球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场地不足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也发现家长的支持程度也是影响学生打篮球的关键。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特殊性,在家长心中形成一个定式那就是只有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学府将来才有出路。所以很多学生只能尊从父母的意愿放弃了篮球(见表1)。

2.1.2 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与性别差异有着很大的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变得格外的明显,特别是女同学,她们在上了高中之后只喜欢那些能够体现她们身体美、形态美的体育运动,如健身操、韵律操、瑜伽等运动。像篮球这样在操场上奔波拼抢的比赛往往被女学生认为是又脏又累的运动,这就使得她们从心理上对篮球运动存在抵触或者反感的心态,所以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1%的女孩子不喜欢篮球这项运动。(见表2)

2.1.3 体育经费过少,场地不足

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场地不足,特别是在课间休息或者课后放学时由于在校的学生较多而且由于年级不同,喜好的不同很多同学同时出现在操场上或者篮球场上从事不同的体育运动,这就造成喜篮球的同学无法正常的打篮球,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都对于学校的体育场地经费投入非常的不满,认为学校只重视教学上的投入忽视了学生对于运动的渴望,造成场地设施明显的不足。(见表3)

2.1.4 学校领导对篮球运动重视程度

在影响篮球运动开展的诸因素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最为重要, 在这一项目运动的普及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影响篮球运动开展的各种软硬件因素几乎都和学校领导有很大关系。首先是政策上的支持,政策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它会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领导的支持也是保证篮球的场地设施等的重要因素;最后, 有篮球特长的教师的选聘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都与学校领导很大关系。调查表明该校领导对校队训练较为重视,学校也经常开展篮球比赛,但还是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一切围绕升学率,对升学看得过重,在体育经费投资方面投入不够。

2.1.5 比赛组织开展不够

比赛是检验一个学校体育运动发展的最好平台,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时候学校组织的比赛通常是参与人数较多且便于管理的比赛,如一年一度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或者大型的团体操表演,这些虽然能够带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但是真正能够从中得到快乐的人很少。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虽然能够组织起来但是由于场地、天气、赛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比赛组织往往比较匆忙且时间较短出 现学生对于比赛总感觉意犹未尽,因此建议学校多举行篮球比赛增加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热情。

2.1.6 学生家长方面

一方面由于篮球训练消耗体力非常大,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学生家长大都不支持孩子搞篮球训练;另一方面望子成龙是众多学生家长的强烈愿望。由于有中考、高考特招的优惠政策,入队面临考试时,队员的家长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支持。

2.1.7 教师积极性方面

教练的水平高低决定着篮球队的训练水平。该校的篮球教练员多是体院毕业的,有过专业训练经历,训练水平相对还可以,但是对新的科学训练方法掌握不够。其中也不乏部分教练员感到付出多、回报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量。文化科任课教师方面,担心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班级)平均分数,与教练员争夺课余时间,有时造成篮球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

2.2 解决问题的设想

课堂教学开展不畅的解决办法如下所示。

2.2.1 改革教材

篮球教学体制的改革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篮球教学的改革。旧教材的主题是强调篮球技术的学习,并将学期末的考核成绩作为整个学期的教学检验,这在无形中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狠抓技术,使得学生在上篮球课时感觉枯燥无味,直接造成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2]。因此,篮球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改革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对教学大纲的编排上要改变以往的以技术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要求,将娱乐性加入到其中,淡化篮球运动的竟技性,以求合理地将篮球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娱乐功能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

2.2.2 改革教法和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学生练多于听[4]。我们上篮球课,与其教他们怎样学习篮球技术,还不如教会他们怎样利用篮球活动才能达到健身减肥的目的,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和锻炼效果。

2.2.3 注重健身与娱乐的统一

当前,对于进行了紧张的文化课之后的学生,都想通过体育锻炼充分的感受其中的乐趣,放松全身心,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把倡导快乐体育放到首要位置,体育的娱乐性占有很大的比重, 体育课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用来放松身心的场所[5]。所以说健身与娱乐的统一是上篮球课的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在教学时, 课堂的气氛活跃是不容忽视的,在技术的传授和身体锻炼的同时, 也要愉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篮球课是失败的,要使得学生更喜欢篮球,就要在课上充满欢声笑语,同时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课的学习当中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课业繁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影响该校篮球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业余篮球训练开展非常好,年年取得优异成绩,但课堂教学开展存在着教法没有创新、改革意识差等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转换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学生练多于听。

3.2 建议

(1)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场地器材和硬件设施,解决器材不充裕问题;尝试构建中学生篮球俱乐部。

(2)发挥比赛的杠杆作用,使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赛培养起来的,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的篮球比赛,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巩固。

(3)学校业余训练。要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做到训练的经常性与业余性有效结合;多和文化科老师沟通,尽量减少“学练”矛盾,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考虑单独编班,依据训练比赛安排文化课学习时间。

摘要:中学篮球运动是我国青少年篮球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数理处理对影响通辽市第一中学开展篮球活动因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习任务重,领导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课外活动、课余训练、比赛的开展,是影响中学篮球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太仓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190人, 女生210人。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 期刊网等, 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内容有关的资料, 为研究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在本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该校的190名男生和210名女生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3份, 去除无效问卷3份, 问卷有效率达95%。

1.2.3 访谈法

在调查期间, 同泗洪明德中学的5位体育老师和15名 (8男, 7女) 学生进行讨论, 3名体育管理工作者, 就该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进行情况进行交谈。

1.2.4 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根据研究目的, 在研究过程中对所获得有效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汇总, 并运用EXCEL进行计算, 从而保障对研究中相应论据的支撑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2.1.1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项目

表1显示, 男生选择了以足篮排, 小球类为主的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女生主要选择了以身体接触少, 运动强度小, 体现出女性柔美的健美操和瑜伽项目。跑步和散步在男女生的选择上都占有很大比例, 虽然跑步、散步比较枯燥, 但是其对场地要求不高, 简单易行, 运动效果好。

2.1.2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频率

表2显示, 学生每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处于低水平, 男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运动的 (包括3次) 的55.6%, 女生只有31.38%。每周运动不足1次的男生占有6.47%, 女生则高达12.77%。女生每周运动频率比男生少24.22%, 通过统计学相关检验, 男女生的周运动频率有显著性差异。

2.1.3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时间

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为1小时, 从表3上显示, 只有39.52%达到要求, 每天锻炼不到15分钟的男生有7.33%, 而女生则高达14.36%。把男生和女生的锻炼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的百分率进行比较, 女生比男生低33.99%, 通过统计学相关检验, 男女生的锻炼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2.1.4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课外时间段

从表4可以看出, 学生运动的主要时间集中在16:00-18:00, 18:00之后, 其中16:00-18:00时间阶段, 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这个时间段往往是学校足篮排及小球运动参与人数最多时期。而早上8:00之前参与人数比较少, 学校要多鼓励学生早起锻炼的习惯。

2.2 制约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

2.2.1 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

从表5可以看出, 对阳光体育运动非常了解的只有10.7%, 基本了解的20.0%, 了解很少达到40.3%, 不了解的也达到近30%。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处于基本了解和了解很少状态。这说明该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到位, 在体育教育引导上不足。这说明阳关体育在该校的开展不够理想, 需要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2.2.2 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态度

从表6可以看出, 认为没有必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只有12.36%, 而大约有8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说明学生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支持的, 这也为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3 制约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外部因素

从表7可以看出, 影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学业压力三个因素。男生参与体育运动多以球类为主, 这就对场地和器材有特别需求, 而女生一般以健美操、瑜伽等柔美的项目为主, 而这些项目的专业性比较强, 需要有教师参与指导。

有40.3%认为学业压力是影响他们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原因。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任务繁重, 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更是没有时间参与运动, 这说明该校学生的运动时间, 远远达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标准。还有12.5%、17.1%的女生对运动缺乏兴趣, 没有运动的习惯。这说明学校要积极引导女生参与运动的意识, 培养她们运动兴趣和爱好。

2.2.4 制约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内部因素

虽然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但学生的自身惰性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学生自身惰性的形成有很多内在原因, 其一是现在学校对学生缺乏吃苦耐劳, 拼搏精神的教育和引导, 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很好的引导和培养;其二就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的吃苦拼搏教育不足。学生只有自己积极地参与锻炼, 才是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开展的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制约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是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足, 造成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 使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3.1.2制约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外部因素是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学业压力, 内部因素是学生的自身惰性, 缺乏主动的锻炼意识。

3.1.3学生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集中在傍晚之后, 早上锻炼很少, 而且活动时间短, 频率低, 距离阳光体育运动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3.1.4学生锻炼主要以传统的项目为主, 缺乏创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 这也是不能有效吸引学生锻炼的原因。

3.2 建议

3.2.1健全领导机制, 落实该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实际情况。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完善科学的阳光体育运动考评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 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化指导, 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推动该校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健康的发展。

3.2.1学校要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醒目的横幅、对学生进行阳光体育的教育, 将“每天运动一小时, 快乐学习每一天”的口号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中, 树立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3.2.2挖掘新型活动项目, 创新校园传统项目的新形式, 让学校传统项目与新兴活动项目相结合, 推出学校特色项目, 让人人有自己喜欢项目, 班班有自己团体项目, 让学校人人参与体育的特色体育学校。

3.2.3根据学校的场馆, 学生平时上课情况, 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 其次学校要多鼓励学生早起锻炼的习惯。

3.2.4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 对体育教师加强阳光体育的教育, 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指导水平, 解决对学生阳光体育锻炼和科学的健身的指导。

3.2.5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是学校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条件, 所以该校要加大运动场馆和体育器材的投入。学校还要利用现有的条件, 广开渠道, 合理调配现有场馆、器材资源, 使其达到最大使用率。

参考文献

[1]邱国鑫, 张振华.芜湖市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4) :179-182.

[2]刘海元, 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 2007, (8) :11-14.

[3]张自强, 于向.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深入开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12 (03) :69-71.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7

8月27日,松下在BIRTV展会现场举办松下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保障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技术合作发布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陈若凡、技术中心主任谢克勤、松下产业株式会社AVC网络公司专业影像事业部技术统括平野浩二、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广播电视系统营销公司总经理野村一生等领导出席签字仪式。

2015年10月18日-27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在福建省举办。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作为广电单位的东道主将全力支持这次盛会的拍摄报道和转播工作。届时,以福州为主,泉州、厦门、漳州等市为辅的赛区,将承办26个大项、30个分项、306个小项的所有赛事,包括港澳台在内的80多个参赛城市共计82个代表团将会参加此次体育盛会。7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体育频道经过新一轮的考察和试用选择与松下再度合作。再次采购了大量P2HD设备,包含AJ-PX800MC存储卡式摄录一体机、AJ-PX298MC存储卡式摄录一体机、AJ-PD500MC录像机、BT-LH2170MC监视器、AK-HC2500MC演播室摄像机等产品,用于此次盛会的拍摄报道。松下将在人力和设备方面全面协助福建广电集团对运动会的拍摄报道工作,届时将会派出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维修队伍入驻会场,提供24小时技术保障和服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转播任务顺利完成。

松下将在人力和设备方面全面协助福建广电集团对运动会的拍摄报道工作,届时将会派出专业的技术团队和维修队伍入驻会场,提供24小时技术保障和服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转播任务顺利完成。

户外运动安全第一 篇8

2016年6月14日,5名“驴友”前往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芦溪天池山登山时,突遇山洪暴发,全部遇难;同年2月9日,一名“驴友”从北京阳台山公园登山后失踪,三天后被发现身亡;2015年10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6名“驴友”在秦岭迷路,所幸营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常见原因

户外运动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场地,活动内容与自然紧密结合,带有挑战性和探险性的运动;其活动内容涉及到水、陆、空等范围,具体包括登山、攀岩、远足、山地穿越、野营、漂流、荒岛生存、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独木舟、骑马等。

引发户外运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3点:

一是技术装备与参与户外运动人员的素质不到位。由于装备不合格、人员使用不当以及参与人员不具备参与某种或某类户外运动的综合素质,而引发损害参与户外运动人员人身和财产的事件。

二是户外活动的组织者或组织单位因不具备活动组织能力或资质,在组织活动时引发户外运动的突发事件。

三是自然灾害引发的危害参与户外活动人员人身、财产的事件,包括地震、水灾、冰冻、风灾、高温、雷击等。

事故特点

不确定性

户外运动的活动组织多是由参与者个人因兴趣爱好自行组织安排。参与者对于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地点有较大的自主性,对于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合理判断,自然环境的突然恶化或参与者突发的危险行为,增强了户外运动的不可预知性。

局限性

相对于公共危机的公共性而言,户外运动的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第一,公共危机涉及的主体为不特定人员,而户外运动不安全事件涉及的主体仅为参与户外活动的特定人员;第二,在处理事故时,户外运动事故的处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急救援通常依靠自救或者互救形式,而公共危机在处理方式上通常表现为社会范围内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整合。

复杂性

户外运动参与者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各种挑战,除户外运动本身所带来的娱乐性外,还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及专业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

综合性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涉及面广,其处理过程包含众多层次和环节,不仅需要多部门、多系统指挥,还需要专业的救援队伍等。

应对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

实践中,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知识缺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安全意识主要来自于知识、体能、技能、风险意识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进行户外运动前,应充分了解户外运动知识,增强知识储备量,了解户外运行的线路,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在购买户外运动必备的装备时,价格趋低的心理,导致户外运动人员在选择装备产品时过多地考虑价格因素,忽略了对装备产品提供者的资质和能力、装备产品的安全性、对户外环境可靠性的正确评估和判断。

熟悉求救信号

户外生存环境恶劣,各种灾难通常不期而至。对户外运动人员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及时求助,等待救援,至关重要。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3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烟火信号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如果遇到燃料稀缺、伤势严重等情况,也可只点燃一堆火焰。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火堆上添加些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引人注意,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火升高。如果受到气象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旗语信号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左侧长划一次,右侧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声音信号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或用木棒敲打树干,最好利用救生哨进行求救,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如此间隔1 min之后往复。

反光信号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金属铂片等,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引起救援人员的关注。

地面标志信号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图案,或在雪地上踩出求救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标志信号,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

留下信息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了解被困人员的大概位置,方向指示标更有助于救援人员寻找被困者的行动路径。不断留下指示标,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也可帮助被困者脱离迷路的险境。

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参与户外运动的人员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其对网络、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的使用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应急信息网络为支持的平台,定时发布自救、互救知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与广度,提高自救互救知识,应对户外运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篇9

关键词:男子,撑杆跳高,起跳技术,运动学

1 引言

撑杆跳高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现在我国男子撑杆跳高纪录是由山东队选手杨雁盛在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 成绩为5.75m, 这个成绩与当今世界纪录6.14m相比相差39cm。本文从运动学角度来探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 找出其在动作技术方面的不足, 为提高我国男子撑杆跳高成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2日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前六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详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图像解析法

采用日产SONY-120X摄像机对动作技术进行拍摄, 利用国产爱捷录像解析系统对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录像进行解析。

2.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求出各指标的平均数, 并对指标数据与成绩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腾起角的分析

腾起角是指运动员身体在起跳离地瞬间, 重心腾起方向与水平方向所构成的夹角。合理的腾起角是决定撑杆跳高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表2可以看出, 运动员的腾起角为20°-25°, 平均腾起角是22.1°;平均水平速度是7.69 m/s;平均垂直速度是3.25 m/s。其中, 刘飞亮的水平速度最大为8.02 m/s, 垂直速度为3.06 m/s, 但其腾起角最小为20.4°;李康的垂直速度最大为3.47 m/s, 但其水平速度最小为7.39 m/s, 腾起角最大为24.1°。这些数据变化说明, 运动员保持合理的水平、垂直速度就可达到适合的腾起角。另外, 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平均腾起角为18.50°, 而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腾起角为22.1°, 这可能是影响我国撑杆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注:*代表P<0.05

表3中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 运动成绩与起跳离地瞬间的腾起角间存在负相关性 (P=0.028<0.05) , 相关系数是-0.862;与起跳离地瞬间运动员的水平速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P=0032<0.05) , 相关系数是0.851;与起跳离地瞬间运动员的垂直速度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P=0.023<0.05) , 相关系数是-0.873。

表2、表3的结果说明, 运动员的成绩不是与三个指标的某个指标有关, 而是由三个指标共同作用来影响撑杆跳高成绩的。因此, 我国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要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腾起角度, 在不降低水平速度的前提下, 减小垂直速度。

3.2 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插杆瞬间杆弦角的分析

杆弦角是指运动员在插穴瞬间杆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表4可以看出, 运动员插穴瞬间的杆弦角在32°至35之间, 平均值为33.9°, 而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瞬间的杆弦角为30°-33°。仅刘飞亮的杆弦角32.3°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范围之内, 其余运动员的杆弦角都在范围之外, 说明国内运动员起跳瞬间的杆弦角都偏大。所以, 我国撑杆跳高运动员应适当提高助跑速度、提高握杆高度, 进而改变起跳瞬间杆弦角偏大的缺点。

表5中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 运动成绩与插穴瞬间的杆弦角间不存在相关性 (P=0.095>0.05) , 说明撑杆跳高运动员在插穴瞬间的杆弦角不直接影响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成绩, 但是杆弦角的大小与上手握点位置、运动员与穴斗间的距离、助跑速度等存在联系, 所以杆弦角是否对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还有待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要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腾起角度, 尽量在不降低自己的水平速度前提下, 达到合理的垂直速度, 避免运动员垂直速度过大而造成水平速度的损失。

2.我国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瞬间的杆弦角都偏大, 应适当提高助跑速度、提高握杆高度, 进而改变起跳插穴瞬间杆弦角偏大的缺点。

参考文献

[1]张成学.对影响我国男子撑杆跳高成绩的因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3]闰松华, 刘学贞.对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插穴起跳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2004, 27 (5) :634.

上一篇:实施指南下一篇:拟除虫菊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