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员(通用12篇)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1
摘要:武术散打比赛的结果除了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技术水平相关外,还涉及到比赛环境、临场发挥等一系列因素。以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顽强性为主的意志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及竞技水平。文章以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方式为原型,制作了意志力因素测量表及测量方法,用以量化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力因素,试图找出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与一般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意志力因素差别。
关键词:武术散打,意志力,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意志力因素测量表
武术项目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拥有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作为心理能力的之一的意志力因素,在武术散打项目中发挥着极大作用。本研究针对意志力因素的四大要素,采用类似于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表的形式,利用意志力因素测量表对独立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四要素进行分析及评价。
1 意志力及意志力因素
意志力也称为意志,是人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意志不仅体现于行动中,而且对人的行动具有调控作用,是心理能力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对武术运动员来说,意志力从心理层面决定了比赛时个人水平的发挥,从而决定了比赛成绩。
1.1 独立性(Independence)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行为的目的,不受他人的暗示和其他因素的干扰,提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且积极地加以实施的能力[2]。
武术散打项目属于个人对抗类,具有独立性的运动员在赛前及比赛中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更善于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另一方面,独立性缺乏的运动员容易在赛前出现紧张焦虑现象,过分依赖于教练;在比赛中,这些运动员独立作战能力差,难以合理发挥技术,动作缺少变化,甚至无法完成平时运用熟练的组合动作。
1.2 果断性(Decisiveness)
果断性指在面临困境时,善于判定事物利弊并做出快速决定,积极采取行动的意志品质[3]。一个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能根据比赛形势在赛场上迅速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这是导致比赛胜利的关键。
通常,快速做出决定的结果有二。一是由于草率判断,未看清局势而做出错误决定,导致比赛失误,加快失利速度,这是不可取的行为;二是通过良好的战术意识和清晰准确的判断力,做出有积极判断,使比赛形式向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果断性意志因素的意义所在。
1.3 自制性(Possessiveness)
自制性指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能够自觉地控制情绪和行动,在激励自己执行当前面临难题或任务的同时,排除无关的、错误的情绪及欲望的心理能力[4]。
一个具有自制力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善于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并能权衡与自己的决定相冲突的外界因素,同时适时调节自己的行动。而不具备自制性的运动员,则往往被各种因素干扰,打乱训练或比赛节奏,丧失斗志。
在武术散打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不良欲望,专注于场上形势。由于武术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受情绪变化影响较大,自制力便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必须具备排除内外干扰的能力。
1.4 顽强性(R emorselessness)
顽强性,指一个人为了达到既定目的,毫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精神[4]。武术讲究“百折不挠”,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坚定地发扬拼搏精神。
顽强性的作用往往体现在运动员比分落后或体力不佳的情况下。对武术运动员来说,比赛由个人完成,与他人合作少,在遭遇逆境时,无法与队友互相鼓励形成整体进攻之势,必须独自克服困难将比赛进行下去,这也是对优秀运动员较高顽强性要求的原因。
2 意志力因素测量
意志力是运动员的一种内在心理属性,由以上论述可知,意志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2.1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意志力因素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优势要求各有不同,无论对于男运动员或女运动员,不同项目所需的意志力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运动项目本身。研究表明:同一运动项目男女运动员在意志品质上差异并不明显[5]。这就进一步说明意志力因素主要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游泳项目强调运动员的坚持性;跳水类项目强调运动员的果断性;武术散打项目则强调果断性、自制性和顽强性;都要求运动员独立决策,出手果断,顽强拼搏。
2.2 意志力因素调查
在以往的运动员心理评测试验中,多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调查基础。
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四个方面: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又称倔强;L———撒谎或自身隐蔽。分为成人和少年两种测试形式。
本实验采用类似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形式,制作意志力因素测量表,分别设置I-D-P-R四个量表:I———独立性,D———果断性,P———自制性,R———顽强性。通过四个主要意志力因素的量表设置,对运动员意志力因素特点进行量化分析。
2.2.1 研究对象
本实验设定优秀组,一般组和普通人组三个组别分别完成意志力因素问卷测验。优秀组包括5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男子运动员,一般组包括50名武术散打国家二级男子运动员,“常模”包括95名18至29岁普通男性。实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与普通人组、一般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具有一定倾向的意志力因素,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相比,表现出较高果断性、自制性和顽强性的特征。优秀组研究对象年龄均属18-29岁年龄段,最小18岁,最大29岁,平均年龄22.6岁,平均训练年限7.25年。一般组研究对象年龄最小18岁,最大29岁,平均年龄21.7岁,平均训练年限5.32年。普通人组研究对象年龄同样为18-29岁,未参加过武术散打专业训练。
2.2.2 研究方法
(1)文献参考
以国内外已发表相关艾森克人格测试文献为参考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本实验以北京大学陈仲庚等修订的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 Adult)测验工具[6]为参考,该测量表见表2。
(3)测试方法
笔者参考表2中艾森克人格测量表,将内外倾性、精神质、情绪稳定性、掩饰倾向性替换为运动员意志力的四大因素(I-D-P-R),并设置对应题目,题数均为20,分别设定高分、低分释义,做出如下意志力因素测量表,各要素及释义如下。
本测试由教练员配合笔者完成,测试程序参照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实施要求,共发放问卷195份,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50份,一般武术散打运动员50份,普通人95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测试时间:2011年1月18日至3月5日。测试地点为北京体育大学。
注:以上特征为各型极端特例,在实际中很少极端情况出现,多为两极端间的中间情况。
(4)数理统计法
本实验采用Spss11.50统计软件,利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EPQ Adult统计过程中描述性统计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中的Descriptive过程可知,本研究中各样本数据均呈正态分布,并且各项数据分别取自不同来源[7]。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显著性标准为p<0.05[8]。
2.2.3 研究结果
(1)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与普通人比较
常模提供了95名18-29岁普通男性各意志力因素的得分,从表3比较结果可见,在I(独立性)得分上,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略高于普通男性,而在D(果断性)、P(自制性)、R(顽强性)得分上与普通男性达到非常显著差异(p<0.01)。
(2)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与一般武术散打运动员
从不同水平组别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力因素纬度的得分比较结果(见表4)可见:不同水平组别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各意志力因素纬度的得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不同水平组运动员各意志力因素纬度得分的离散程度具体数值(标准差大小)来看,优秀组运动员各意志力因素得分的离散程度更小。
(3)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力因素倾向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我们通过将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意志力因素测试结果与一般组及普通人组进行比较,了解了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与其余二者的差异之处。
因此,本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后得出原始分,经过常模转换为标准分数,采用平均数加、减一倍标准差的方法,确定各意志力因素的高低分标准。
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力因素纬度原始测试数据频数加以整理,如表5所示。
从表5卡方检验结果可见,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在I(独立性)、D(果断性)、P(自制性)和R(顽强性)四个意志力要素上频数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在D(果断性)、P(自制性)、R(顽强性)三个要素上几乎集中于高分频,说明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主要人格特征表现为极高的果断性、自制性、顽强性,高独立性表现不明显。
3 意志力因素测试评价
3.1 评价体系信度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目前运动心理学应用研究中较好的人格测评方法,并可用于运动员心理诊断,为训练和比赛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与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运动员选材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采用的意志力因素测试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为基础,独立创新,并采用严谨的数据处理方式,使结果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国内目前暂无可应用于运动员意志力因素的评价方法,本实验在该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建立新评价体系。
3.2 测试结果应用
从以上实验结果得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须具备高果断性、自制性和顽强性三大意志力因素倾向,独立性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影响相对较小。
首先,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快速判断并独立决策,做出最合理的决定,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果断性。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能更快速的做出决定,减少因犹豫而耽误的时间及失误动作,提高了赢得比赛的几率。
其次,比赛前及比赛过程中具有很多干扰因素,如运动员自身心理紧张,外部场地条件,观众因素,裁判判决等等,这些因素极有可能影响运动员发挥。优秀的武术运动员能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态,这是良好的自制力的表现。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对运动员自制力的影响,主动设置干扰因素模拟比赛现场,并让运动员找到对自己有效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最后,武术散打运动属于个人对抗类项目,需要运动员在比分落后等不利情形下保持高昂的斗志,坚持完成比赛,在比赛的任意时刻保持必胜的决心。
综上所述,意志力因素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具决定性作用。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4 结论
(1)意志力因素作为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之一,很大程度影响了运动员竞技水平,从而影响了比赛胜负。
(2)通过模仿艾森克人格测试表,制出意志力因素测量表,经调查得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须具备高果断性、自制性和顽强性三大意志力因素倾向,独立性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影响相对较小。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需要具有果断独立决策、避免干扰、保持斗志等多种优势能力,以取得比赛胜利。
(3)通过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意志力因素,分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在日常训练中注意培养,以达到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的。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2
一开始先跑十分钟,谁要是慢下来的话那就要挨抽了其实那个教鞭打起人来一点也不疼,就像是轻轻拍你一下,可是听起来那个声音太恐怖了,最可怕的不是这一个而是教练,如果跑不动了的话就要被教练揍一顿所以我们跑步已经练出来了。然后是压腿,先是“纵压”把身体朝前然后教练会一个一个的往下压,一下子压到底这样坚持三四分钟,之后就是“侧压”“侧压”的时候身体侧过来,侧着身子往下压压到底。最恐怖的是“下腰”,教练帮你“下腰”,手支撑着地,腰成一个弓形这样一下就是5分钟,还有就是“跪脚背”,先跪下,脚背着地然后身体慢慢往后仰直到肩着地。一般压完腿之后,我们已经站不起来了,但必须坚持站起来要不然的话俯卧撑30个!
压完腿之后我们就轻松了,就是踢腿了,踢腿简单使劲向上踢脚落到地上不准有声音,如果有声音被教练听到了那你就惨了,被狠狠的摔倒之后站起来还要继续踢。我一开始去的时候不知道,被摔了很多次还不知道,最后教练告诉我落地不准出声,我伸了伸舌头。踢腿有很多种,一练就练20分钟,一般踢完了我们就大汗淋漓了,可是我们还不能休息,还得练拳法先摆架,散打的基本扩架一摆就要五分钟然后练习“直拳”“直拳”是散打中最基本的拳法,很简单可是要练到最好很难。接着就是“摆拳”,摆拳是散打中最有力量的拳法,它一开始打不出力量来,但是慢慢练之后就可以打出力量来。
我们最后就是拉素质,直腿跳、抱膝跳、立卧撑、鸭步、蛙跳、单腿跳等等,就是这样我们的体制现在很好,不一会就做完一组了。现在我们都很有力气,素质也提上去了,做完了不在喘粗气了,而是有说有笑的。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3
关键词:武术散打;比赛得分;时空特征;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87-04
武术散打比赛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时间特征表现为场得分中的局间变化和局得分的时段间变化;空间特征表现为得分的使用技术手段和使用技术击中部位的分布情况。它们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是通过武术散打运动员主体表现出来的,并最终反映到“得分”客体的争夺和控制上,反映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时空控制能力、时空认知水平和时空对抗能力等。本文以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位的8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比赛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武术散打运动员训练、参赛等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供的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实况录像进行统计,依据2007年新修订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来评判统计:前8位的运动员进16强和进8强的128场288局(优势胜利和每局未打满2min的比赛均不在本文的研究统计范围内)。原始数据以Mierosof Excel的格式输入储存并作一些常规的统计处理。
1比赛得分的时间变化特征
1.1场得分的局间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从各级别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场得分的统计与描述可见:大、中级别运动员表现出相同规律,即第2局>第1局>第3局,只在上升和下降幅度上略显不同;而小级别运动员则表现出:第3局>第2局>第1局的规律,呈逐渐上升趋势(见表1)。
从实况录像来看,各级别大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在体力充沛的第1局打法较为保守,为试探、了解对手技战术特点,抢攻与反击次数较少。在经过第l局的试探和局间休息与教练员的沟通后,在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的情况下,第2局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使得得分明显高于第1局;在双方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争夺时,中、大级别运动员因双方体能下降明显,抢攻与反击次数减少,加之“击打”效果不如第1局和第2局,使得此局得分最低。小级别运动员则因体能充沛,在双方各胜1局的前提下,都想取得第3局胜利,明显加强抢攻与反击次数,加之通过前2局对技战术了解,打法针对性更强,因而使得此局得分最高。
1.2局得分的时段变化规律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每局净打2min。以30s为单元,将每局比赛时间顺次分为4个时段。各级别运动员在各局得分时间段上呈现出较多的共同规律。在第1局的4个时间段里,都表现出两个得分高峰期和两个得分低峰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由热身活动的相对低强度状态迅速达到比赛中的大强度运动状态,机体负荷还不适应,加之较紧张,进攻与防反次数较少,因而在比赛的开始30s得分不高,随着机体的调整适应,在30~60s时段,进攻与防反次数加强,出现第一个得分高峰期;其后在一方得分领先的情况下,为保持优势,避免对手抓住反击时机,减少主动进攻次数,加强防守,出现60~90s时段的得分低峰期;在比赛后30s时段,一方因时间和比分落后关系,孤注一掷,多在抢攻时机不成熟的条件下发动抢攻,被优势方抓住破绽反击,从而再次出现得分高峰期。
在第2局的4个时间段里,大级别运动员得分的时段变化,呈现出与第1局相反的规律。中、小级别运动员在比赛的初始30s时段得分较高,30~60s时段得分达到最低,分别只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1.35%和19.42%,60~90s时段是该局得分的最高时段,分别都占到该局总得分的26.69%和28.16%,最后30s时段,得分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相比60~90s时段而言,分别只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结合录像观察和逻辑推理分析各级别运动员第2局的4个时间段得分时间变化认为:各级别运动员在第1局的较量之后,已基本把握对方技战术特点,经过局间短暂休息,大多数运动员在第2局比赛一开始就猛攻对方,掌握比赛主动权,占据心理上的优势,进入30~60s时段在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一是为保持比分领先的优势,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免出现给对方的反击的时机,二是为恢复体能,减少主动进攻次数,以防守为主,因而此时出现得分的最低时段。随比赛时间延续,到第3个30s时段,为扩大比分优势,大多数运动员加强主动进攻和反击,使得比赛再次进入得分高峰期,在比赛的后30s,运动员可能因体能下降,导致有效进攻与反击下降,使得得分下降,大级别运动员体能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中级别。
在第3局4个时段得分上,各级别运动员4个时间段得分曲线总体呈较平滑的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双方运动员势均力敌,都在各胜1局的情况下进入第3局的争夺,都想拿下最后关键局,双方运动员都把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能力都发挥到最大限度。结合比赛录像来看,比赛节奏始终处于控制与反控制的交替激烈状态,比分也呈交替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分落后方加快比赛节奏,从而使得得分时段的得分比逐渐提高。中级别运动员在第3时段和第4时段得分相同,这可能是统计局数过少所致。
2比赛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2.1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定运动员得分的方式(来源)有拳法得分、腿法得分、摔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以及对方被劝告得分等。从表2可见。各级别运动员都以腿法和摔法为主要得分手段,合计达到总得分的85%以上,具体表现为: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线趋同,即都表现出:腿法得分>摔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小级别运动员得分分布曲
线不同于中、大级别运动员,表现出:摔法得分>腿法得分>拳法得分>使对方下台得分>对方被警告得分>对方被劝告得分,其中摔法得分占到总得分的50%以上,对方被警告得分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得分方式的空间分布规律表明了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有较明晰的战术意图,因武术散打运动员得分判罚主要取决于场裁判员和边裁判员,场裁判员判罚倒地(摔1、警告、劝告得分;边裁判员判罚拳、腿是否“击中”得分,判罚“击中”的依据是“看进攻、看防守、看位移、听声音”4要素。拳法因其近距离攻击,力度较小,“击打”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拳法不可能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比赛中多数运动员选择其作为得分辅助方式,在小级别运动员中表现尤为明显,拳法得分只占到总得分的5.85%。腿法因其击打力度大、速度快,而且攻击距离远的特点,往往“击打”效果较明显,使其成为运动员主要得分方式,大级别和中级别运动员通过腿法得分分别占到总得分的46.30%和50.80%。快摔是武术散打项目区别其它搏击项目的技术之一,在比赛中,抓住战机,将对手摔倒,不仅能为自身增添必胜的信心,多次成功的快摔将使对手产生畏惧心理,抑制住对方的技战术发挥。此外,有场上裁判员直接判罚,相比其它得分方式争议较少,因而成为小级别运动员的首选,其得分占总得分的50.32%。随武术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当前运动员防下擂的意识都较强,选择使对方下台来得分的较少。通过对方被警告或劝告来得分主要取决于对手,值得一提的是,小级别优秀运动员利用小级别运动员腿法攻击距离较中、大级别近,相比“速度快”,场裁员对“击档”判罚困难,合理利用规则对裁判员施加影响,使得通过对方被警告来得分也占到总得分的2.06%。
2.2得分部位的空间分布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规定得分部位有头部、躯干和大腿;同时也规定,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得2分,用拳法击中对方头部和躯干部位得1分,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部位得1分。这种得分部位和得分标准的规定就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要依据比分和对手技战术特点,有意识选择进攻得分部位。从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部位的得分统计来看,总体上都表现出:躯干得分>大腿得分>头部得分。从表3各级别运动员得分部位得分所占的比例来看,各级别之间在得分部位的得分上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头部和躯干得分上,小级别>中级别>大级别;而在大腿得分上,大级别>中级别>小级别。
头部因其攻击面较小,一般运动员防头意识较强,因而击中得分难度较大,故多数运动员较少选择头部作为主要攻击得分部位;躯干部位,受攻击面较大,且腿法击中得2分,使其成为大多数运动员的主要攻击得分部位之一,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躯干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4.84%、44.71%和54.80%;用腿法攻击对手头部和躯干来得分,存在被对手实施接腿摔的风险,而用腿法攻击对手大腿,对手很难实施接腿摔,因而攻击对手大腿得分成为大多数运动员腿法攻击的主要选择部位,大、中、小级别运动员攻击对方大腿得分分别占到3个攻击部位总得分的41.26%、36.14%和27.26%,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因其柔韧相比中、小级别差,攻击对手大腿得分仅次于攻击对方躯干得分。从攻击大腿只能给1分,而攻击躯干给2分的角度来看,大、中、小级别运动员选择攻击对方大腿得分的有效次数大于选择攻击对方躯干和头部得分的次数。
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得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体现出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依据散打竞赛规则和裁判员判罚特点实施战术变化的结果。明确各级别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竞赛得分的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可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和制定竞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4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竞赛成绩
武术散打是一项同场对抗性项目。比赛的结果受到个体表现和裁判主观评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具有特殊的要求。特别是武术散打新规则中对新得分部位的规定和实施, 在运动员水平相差不多的赛场竞争中, 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获胜的重要条件;因此, 研究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赛前状态焦虑相关因素, 加深对焦虑本质的了解, 可对武术散打运动的临赛指挥和赛前的准备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同时对教练员给散打运动员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0年8月在陕西宝鸡举行散打冠军赛中的120名运动员, 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120份问卷, 回收112份, 有效问卷是100份, 占发放问卷的83%。
1.2 研究方法
1.2.1 心理测量法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R-Martons (1990) 等人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测试问卷-2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 简称CSAI-2) , 由三个分量表组成, 用以评定包括认知状态焦虑、身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在内的多维竞赛状态焦虑, 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1994修订。[1]本研究将其发放给120名运动员, 以测量他们的赛前状态焦虑等情况。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 经过统计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1.2.3 专家访谈法
对武汉体院心理学专家、散打高级教练员、武术高级教练员及运动员 (共计18人) 进行访谈, 为本研究提供更多实践信息。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2.1.1 有大赛经验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 赛前焦虑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 过高的焦虑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但并不能笼统地说焦虑对运动员毫无益处, 适当的焦虑可能有利于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 调动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根据武术散打的项目特点, 散打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较低的认知焦虑、适宜的躯体焦虑和较高的状态自信心。[2]
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大赛经验运动员的认知焦虑 (M=44.92) 比无大赛经验运动员的认知焦虑 (M=53.53) 要低, 并且其躯体焦虑 (M=46.25) 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的躯体焦虑 (M=53.14) 相比也要低些, 而状态自信心却高于后者 (55.31>45.83) 。这说明有大赛经验运动员在处理赛前状态焦虑方面要强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有经验的运动员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焦虑状态, 而无经验或经验少的运动员不善于处理高压力下的任务, 更容易产生焦虑。
2.1.2 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测试表的数据, 我们对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赛前的竞赛状态焦虑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出了表3与表4。
从表3中可以得出:武英级别的运动员认知焦虑与躯体焦虑均低于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这两项指标, 并且状态自信心高于其它两个等级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可见, 高水平运动员与低水平运动员在赛前竞赛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调节能力优于低水平运动员。
根据上述结果, 进一步将不同的运动等级的赛前状态焦虑水平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见表4。
武英级运动员与一级、二级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 在赛前状态焦虑的三个维度上均显示显著性差异。在认知焦虑上二级运动员与武英级、一级运动员的显著性差异分别是 (p=0.04, p=0.16, p=0.03) ;在躯体焦虑上分别是 (p=0.007, p=0.043, p=0.007) ;在状态自信心上, 分别是 (p=0.038, p=0.076, p=0.06) , 武士级与一级的状态自信心没有显著性差异。武英级运动员是高级别运动员, 这些运动员国内外大小竞赛均参加过, 因此比赛经验丰富, 技术水平稳定, 能更好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 因此竞赛的过程中, 心理状态也较为稳定, 与其他等级运动员相比在各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3]
2.1.3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对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被调查的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处于大专和本科两个层次, 为了检验文化程度这一因素与赛前状态焦虑是否存在相关性, 我们在这一因素上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进行了方差分析, 如表5。
如表5所见, 大专和本科文化程度的运动员在状态焦虑方差分析中, 其P值均小于0.05, 说明文化程度这一因素对赛前竞赛状态焦虑有影响。然而相对于本科运动员而言, 大专运动员受文化程度影响要大得多。系统的文化理论学习能提高运动员的思想层次, 提高运动员认知水平,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保持较低的认知焦虑, 提高自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参与竞赛与面对最后的竞赛结果。并且学习掌握武术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使运动员对武术的技术原理、生理机制以及训练方法进一步深入掌握。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文化学习, 武术理论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
2.1.4 运动员赛前焦虑三维度的方差分析
将武术散打赛前状态焦虑的三维度进行相互间的方差分析, 得出表6。
由表6可见, 认知焦虑与其他两个维度相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0.008<0.05) , 而躯体焦虑 (P=0.464) 、状态自信心 (P=0.249) 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固可知, 认知焦虑是影响武术散打比赛的一个主要焦虑。认知焦虑高的运动员更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能力的消极评价以及对竞赛结果的消极猜测, 由此产生紧张感。在比赛中, 运动员认知焦虑的升高对正常的心理活动和主观体验产生消极的影响, 认知混乱, 神经系统、运动中枢对灵敏度和肌肉的支配受到破坏和影响, 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受到影响兴奋和抑制失去控制, 使动作的协调性、平衡能力降低, 动力定型被破坏。[4]因此,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认知特征较为显著的运动项目, 它的比赛成绩更容易受到认知焦虑的影响, 教练员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运动员的赛前认知状态焦虑水平以有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
2.2 赛前状态焦虑的其它影响因素
2.2.1 心理疲劳与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
对于一名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 由于常年从事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 身体难免会出现伤病, 这些伤病的发生必然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受伤的运动员不仅遭受生理创伤, 而且也会造成应激反应。当在赛前出现与运动员受伤时相似的情境时, 运动员就会产生心理唤醒, 产生受伤恐惧, 担心会再次受伤或害怕伤病会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而造成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5]
2.2.2 运动员水平势均力敌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由于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不断更新, 容易得分的动作运用的成功率几乎成为最后胜负的关键, 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赛前的准备活动, 多数运动员过于将注意力放在某个动作上, 上场时也容易在某个动作上出现问题, 因为对赛场上的对手的实力导致心理的担忧, 引起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由此更容易造成场上技术动作的变型, 甚至不敢做动作。
2.2.3 领导与教练员的影响因素
由于竞技比赛场面十分激烈, 竞赛结果会给本单位和教练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单位领导和教练员对散打运动员赛后成绩期望很高, 领导往往临赛前还要去看望鼓励运动员, 从而使运动员产生额外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赛前准备活动时教练由于求胜心切, 看到运动员某个技术动作不理想有时不注意语言行为, 这样会加剧散打运动员负面心理的产生, 从而形成心理压力, 会使运动员失去信心, 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有大赛经验运动员在处理赛前状态焦虑方面要强于无大赛经验运动员。有经验的运动员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焦虑状态, 而无经验或经验少的运动员不善于处理高压力下的任务, 更容易产生焦虑。
(2) 武英级别的运动员认知焦虑与躯体焦虑均低于一级和二级运动员, 并且状态自信心高于其它两个等级运动员。因此, 高水平运动员与低水平运动员在赛前竞赛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调节能力优于低水平运动员。
(3) 武英级运动员与一级、二级运动员, 在赛前状态焦虑的三个维度上均显示显著性差异;并且认知焦虑是影响武术散打比赛的一个主要焦虑。
(4) 赛前状态焦虑还与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与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对手的水平差距、领导与教练员的影响因素等这些因素相关。
3.2 建议
(1) 教练员要学习竞赛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加深对赛前状态焦虑本质的了解, 提高进行心理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2) 重视散打运动员的文化知识与专项理论的学习, 提高文化素养, 扩展相关知识领域、为提高思维、鉴赏以及判断能力准备基础条件。
(3) 教练员要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采取采用不同心理放松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加大赛前、赛后心理状态的训练和调节控制, 有计划的进行系统安排, 以降低运动员的认知焦虑水平, 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4) 科学的进行训练, 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比赛前重视对手信息的收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 (美) 勒恩斯 (Levnens, A) 等著;姚家新等译.《运动心理学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
[2]张峰.我国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赛前多维焦虑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6) :65-68
[3]王树明.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2) :78-79
[4]戴晶斌, 戴蓓里.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武术比赛之间关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6 (4) :102-103
[5]漆昌柱.运动心理测量两大理论的竞争与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11) :45-48
传统武术PK散打 篇5
这里我所说的武术主要是指传统武术,她包括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并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各种拳种,以及各种武术竞赛套路。
散打是指目前被国家体育局武术研究会所提倡和推广的武术技击项目。她是在我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国拳等外来拳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再加上我国所特有的摔跤技法等内容而后形成的一种近代搏击术。她讲究的是远腿近手贴身摔。她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一招制敌”、“江湖绝招”或是以“性命相搏”的“生死无论、各由天命”的江湖式比武。而是在一定规则下,以自己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灵敏度等为基本素质;以各种拳法、腿法、摔法为基本支撑的技术活动。其实质更是一种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与散打运动也是各有特色。
传统武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延习,历代不乏高人对其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具有实战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并将各种攻防、锁拿、掷跌、踢打等技法融入套路之中,进行全面训练。其特点是:重心低、步法大、站桩立马、腰马配合、力从腰发、踢腿不过膝。更注重绝对力量、硬度、强度的训练。比如,举石锁、打树干、蹲马步、绑沙袋。与人较技,先立门户,主要是以力量取胜。因此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而散打的特点是:重心较高、步伐灵活、进退自如,攻守转换快、攻人意识强。拳法以直拳、勾拳、摆拳为主,简单凝练、紧促有效、直接快捷、攻杀凌厉。讲究:短、平、快、狠、稳、准。干净利索,便于连续攻击,常常是一击必中。其腿法以正蹬、侧踢、鞭腿、勾踢、转身后踢等踢法为主,打法凶悍、刚猛强劲,其中犹以侧踢、高鞭腿、转身后踢等杀伤力最大。讲究的是踢罢就收,以攻敌头部为佳,以攻敌胸肋为次,敌之大腿、小腿、膝、足都为我攻击之目标。腿较臂,长而有力,因此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之说。其摔法更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常用的有:抱腿别摔、抱腿打腿摔、抱腰过背摔、夹颈过背摔、抱腿勾踢摔、抄腿钩踢摔等。讲究的是贴身近战,破坏对方重心。手法准、上步快,料敌先机、一击必中。可在心理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慑力,彻底摧垮对方的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有“宁挨十下,不挨一摔”之说。
但,他们也各有其缺点。
传统武术攻敌速度慢,攻防转换慢。绝对力量大,但爆发力较小,不能够连续攻敌,对头部防守不够。这也正是由于传统武术重心低、步法大、大弓大马所必然导致的恶果。另外,练传统武术的人很难有实战机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没有对敌经验,一旦与人实战,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束手束脚、被动挨打。这也是平时只注重套路训练而不注重实战的必然结果。
而现代散打,由于其步法小、重心高、拳法紧凑,就必然导致攻防转换快、攻敌速度快,可以连续击打对方。但也正是由于这样,她才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稳度不够,容易被对方破坏重心而摔倒。特别是在其使用腿法时,由于单腿支撑,下盘严重不稳,稍被对方攻击,就很容易摔倒。但由于散打重实战,经常捉对厮杀,因此其对敌经验相当丰富。真可谓见多识广。一旦与人较技,则不慌不忙,沉着应战,心不跳,手不慌。心态一放松,就全身皆松,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因此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亦或是武术大师一旦与散打选手对阵,则一定是败多胜少。还有一点请不要忘了,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往往是饮食不科学、训练不系统、体力和耐力不足。而散打呢?往往是运动员出身,其饮食合理、训练全面、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一跑就是十几里,其体力和耐力要远远高于传统武术爱好者。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一旦与散打爱好者对垒,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可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请广大武术爱好者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身法,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步法、拳法和腿法。传统武术练的是贴身近战,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放长远击。因此,传统武术爱好者应该以身法迎敌而上,贴着对方身体和对方近战肉搏,臵对方拳法、腿法于无用武之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第二,传统武术重心低、力量大,而散打运动则是重心高,力量小。因此,我方贴身近战后,猛攻其下三路。臵对方于时时刻刻有被击倒的危险境地,让对方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使对方有力使不出,有劲使不上。
第三,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功力,一进俱进,一退具退,上下齐动,左右齐攻。而散打运动练的是稍节劲,以拳,脚攻人。毕竟是肢体运动,其打击力毕竟有限。一旦贴身后,我方将内功运至于掌、拳、肘、腿之上,运用整体功力,使内劲猝发,刚烈猛狠、惊炸冷脆,必然是一击必中,迅速结束战斗。
第四,闲暇之余,多看看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截拳道等其他拳种的书籍。一是以便于做到胸中有数,对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二是能学习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武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武学技能。
武术散打三十年 篇6
散打技术的发展历程
1?郾初步探索阶段(1979—1988):技术粗糙、战术单一
这10年,是筚路蓝缕、艰辛开拓的探索阶段。散打技术经历了从“使用任何武术流派技击攻防动作”到限制在“拳、腿、摔”范围的“收”,从“冲、贯、抄”三拳到吸纳“转身鞭拳”等的“放”,从比赛场地由垫上到擂台,前期以拳攻为主到后期以踢、摔为主的“变”,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直接对抗到在明细规则下穿戴护具进行的现代竞技比赛的“通”,散打技术在粗糙和散乱中逐渐得以提炼和整合。尤其是1988年开始正式使用擂台进行比赛,奠定了徒手格斗项目独具特色的比赛形式,对散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10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基本构建了以踢、打、摔攻防为主的现代散打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运动模式。
2?郾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技法全面、战术多样
1989年,散打被批准为全国性正式比赛项目,各地纷纷成立了专业队,散打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在焦作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工作会议,确立了“技法全面、快速灵活、多变巧取、讲求实效”的方针,指明了散打技术的发展方向。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散打成为正式竞赛项目,进一步确立了散打项目在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的合法地位,使散打技术的科学化训练得到高度重视,促进了散打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散打运动由1990年“迅华杯”时以力取胜、技术粗糙的初级阶段,逐渐过渡到全运会、亚运会时以巧制胜、技法丰富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在踢、打为主的基础上,主动快摔和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其主要的技法特征,基本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击特色。
3?郾繁荣兴盛阶段(1999至今):技术娴熟、战术灵活
这一时期,随着赛事种类的增加、比赛次数的增多和赛事层次的提高,尤其是将散打进入奥运会作为竞技武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散打运动技术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标志着散打运动的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200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首设女子项目,迎来了散打运动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散打技术发展和更高层次比赛的需要,散打竞赛规则又进行了有益的修改与完善,如将比赛中每局的净打时间由3分钟缩减为2分钟、踢中对方头部得分由1分增加为2分、击打小腿不得分等等。规则的变化也使得散打比赛节奏加快、对抗激烈程度明显增加,对散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的散打技术和技法呈现的特点是全面简捷、快速主动、组合技术和特长技术应用娴熟,战术灵活而多变。
散打技术的特色
散打运动历经30年探索与发展,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徒手格斗项目的技术体系和技法特点。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散打运动,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1?郾散打技术技法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踢、打、摔、拿”是传统武术技击的核心。散打技术完全是在继承传统武术技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于竞技运动安全因素的考虑,比赛中取消拿法,只以踢、打、摔为主要技法,经过整合之后,最终形成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散打技击特色,正是传统武术技击特色的再现。把现代散打视为简单的“拳击加腿加摔”,显然是片面的。
2?郾散打技术技法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
虽然散打运动是一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但作为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散打运动,在技术、技法、礼仪、规则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
首先,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观”。中国文化崇尚整体思维方式,强调从统一的角度观察事物,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从徒手格斗来说,不能仅限于用拳打或脚踢或摔,散打讲究技术全面、综合运用,无论是“踢、打、摔”技术特点,还是“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击特色,都受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远、中、近”、“上、中、下”、“左、中、右”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攻防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蕴的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
其次,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里所谓的“道”,是一种只能用直接的体验去把握的存在,是一种无规则又恰似有规律的自然运行。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要摆脱固定招式的束缚,追求“击”的本质和“悟性”,做到“无招胜有招”。散打重在招式的“散”,没有固定套路,在对抗中要求随机应变,不拘于一招一式,这正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散打中的鲜明体现。
再次,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思想。传统武术强调武德教育,如“未曾习武先习德”,“拳以德立,德为艺先”,“以德为先,技道两进”等。源于传统武术的散打运动,也同样遵循崇礼尚德的思想,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抱拳礼”,既表达了对教练、队友、裁判、对手、观众的尊重,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思想。竞赛规则中的“禁击部位”、“优势胜利”、“强制读秒”等,更是映射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
此外,散打技术技法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家思想。散打比赛斗智较技、注重谋略,是古代兵家思想精髓的再现。在散打比赛中,主动强攻战术、迂回战术、防守反攻战术、佯攻战术等等,正是古代兵家思想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等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水平组(实验组):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强的88名运动员;一般水平组(对照组):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进32强和进16强被淘汰的40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大量的武术散打文献资料和一些相关的对抗类运动项目资料,并对其归纳分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利用参与武术散打裁判工作之便,访谈广大教练员和裁判员,征求他们对本研究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为本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1.2.3 观察法
(1)比赛临场观察:初步了解武术散打防守技术运用状况;(2)比赛实况录像观察:佛山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由体育竞赛通电脑化竞赛管理系统武术项目ver4.0软件录制的录像实况(该软件具有快放、慢放、定位功能,画面高清晰度,并同步显示5位边裁判员的打分和比赛时间变化)进行具体防守技术运用情况统计;(3)统计分组:按体重级别,参照第8届全运会武术散打设定的3个小团体设项的分组办法将运动员分为:小级别(48kg、52kg、56kg和60kg)、中级别(65kg、70kg和75kg)和大级别(80kg、85kg、90kg、90kg以上);(4)统计场次:高水平组为128场288局(进16强和进8强的场次),一般水平组为50场86局,优势胜利和每局未打满2min的场次均不在本文的统计范围内。
1.2.4 数理统计法
将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全部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1.5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均数比较、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P值为0.05的水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散打防守技术的统计指标与标准界定
防守是一种可以节制和削弱对方的攻击,保护自己并能处于反击位置的方法,准确巧妙地防守,不但能保护自己,而且能为攻击创造更好的条件。依据防守中运动员防守技术表现的特点,可将防守技术大体分为:接触式防守类和非接触式防守类,接触式防守类主要包括阻挡、推拍、格架、截击、抄抱和搂抱等单一防守技术;非接触式防守类主要包括闪躲(侧闪、后闪、跳步闪)和下潜闪等单一防守技术。在实战中运动员往往采用上述2种或2种以上单一防守技术来组合防守,故又可分为单一防守技术和组合防守技术。为较全面反映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特征,本研究分别对上述防守技术进行统计。效果的评价参数:使用率和成功率。判定防守技术运用成功的条件:竞技武术散打作为格斗对抗性项目,其技术的使用全部是在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评判技术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以竞赛规则的评分办法为依据的,本研究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运用成功是以进攻方不得分为标准。
2.2 不同运动水平组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运用特征比较
注:★χ2≈81.53,p<0.01;▲χ2≈7.96,p<0.01。
从表1不同运动水平组之间两类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X2检验结果来看,p值都小于0.01,说明两类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都受运动水平的影响。高水平组运动员在接触式防守与非接触式防守使用率上相差37.06个百分点,而一般组相差59.38百分点,明显大于高水平组运动员,究其原因,非接触式防守技术难度较高,强调的是“一张纸”技术,从比赛实况来看,如对冲拳或惯拳的主要拳法进攻,高水平组运动员多采用下潜防守(以便实施下潜抱腿摔进攻),而一般组运动员多采用阻挡后搂抱防守,同样,对腿法进攻,高水平组运动员多采用闪躲加抄抱组合防守(以便实施接抱腿摔进攻),而一般组运动员也多以搂抱防守技术,由此可能导致一般组运动员接触式防守使用率远远高于非接触式防守技术使用率。在防守技术成功率上,高水平组两类防守技术成功率明显都大于一般组,都在95%左右,而一般组两类防守技术成功率差别较大,非接触式防守高于接触式防守,但非接触式防守技术质量较差,拉开对手的距离过大,既不利于节省体力,又不利于及时反击。从两类防守技术总局均使用次数来看,高水平组运动员局均使用防守技术25.95次,而一般组局均使用防守技术19.16次,相差6.79次,从比赛实况录象来看,高水平组运动员在实战中组合防守技术运用比一般组运动员多所致,即对于同一进攻动作,一般运动员多采用单一防守技术,而高水平多采用组合防守。
从表2具体单一防守技术统计数据来看,搂抱防守技术在不同运动水平组中使用率都较高,高水平组也达到65.13%,一般组更高,究其原因,由于规则中规定在抱缠时击中对方不给分,进攻方为避免失分进攻后迅速采用搂抱来由攻转防,而防守方为了化解不利局面也往往进行消极搂抱;闪躲防守技术使用率在非接触式类中不同水平组都表现出高于下潜防守技术使用率。在单一防守技术成功率上,接触式防守技术类中,高水平组抄抱防守技术成功率较低,只有75.76%,其他成功率都在95%左右;而一般组除推拍防守技术成功率较高外,其他都较低,其中抄抱和搂抱成功率分别只有50.00%和55.14%。在非接触式防守技术类中,高水平组闪躲和下潜防守技术成功率都较高,累计达到95.24%,而一般组较低,只有87.65%。
2.3 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男子运动员之间两类防守技术运用特征比较
注:★χ2≈112.71,p<0.01;▲χ2≈6.23,p<0.01;U大-小=2.31,p<0.05;U大-小中=1.82,p>0.05;U中-小=3.61,p<0.01。
从表3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之间两类防守技术使用率和成功率独立性检验发现:p<0.01,说明两类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受在不同体重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具体统计数据来看,在接触式防守使用率上,中级别>大级别>小级别,中级别接触式防守使用率占总防守次数的72.87%,小级别只占到总防守次数的60.22%;非接触式防守与此相反。在防守技术成功率上,小级别接触式防守成功率较低,各级别非接触式防守技术成功率都高于接触式防守技术成功率。总体成功率检验结果显示:大级别和中级别总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都与小级别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2.3.1 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男子运动员之间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运用特征比较
注:★χ2≈245.56,p<0.01。
从表4可见,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之间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使用率的独立性检验,结果χ2≈245.56,p<0.01,说明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受运动员体重级别的影响。从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使用率的统计数据来看,搂抱、阻挡和抄抱是各级别运动员的主要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其中大级别与中级别搂抱防守技术使用率都达到了70%以上,小级别也达到51.25%。从各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成功率的统计数据来看,各级别抄抱防守技术成功率相对都较低,尤其是大级别只有62.79%,但小级别相对大级别与中级别而言,抄抱防守技术成功率较高,为81.58%;小级别运动员搂抱防守技术成功率较大级别与中级别低,为90.81%。
2.3.2 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男子运动员之间非接触式单一防守技术运用特征比较
注:★χ2≈22.92,p<0.01;▲χ2≈0.78,p>0.05。
从表5可见,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之间闪躲与下潜防守技术使用率检验发现χ2≈22.92,p<0.01,说明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之间闪躲与下潜防守技术使用率存在差异。闪躲防守技术使用率,小级别最高,占到非接触式防守技术使用率的81.55%,其次为大级别,中级别最低;相反,下潜防守技术,中级别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大级别,小级别最低。在成功率上,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之间无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各级别闪躲与下潜防守技术之间差异不明显。
2.3.3 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组男子运动员之间组合防守技术运用特征比较
从表6各体重级别高水平组运动员组合防守运用情况来看,在局均使用次数上,中级别>小级别>大级别,其中中级别的组合防守技术局均使用次数达到3.50次。从组合形式来看,闪躲防守技术与之组合的较多,其次为阻挡防守技术。从各种形式防守组合技术运用成功率来看,组合防守技术成功率与之构成的单一防守技术成功率相比,都表现出较高成功率的特征,甚至为100%。从当前整个竞技武术散打竞赛水平发展来看,中、小级别相对技术水平较高,结合各体重级别高水平运动员组合防守技术表现出的特征可预见,随着武术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中采用单一的防守技术,既能起到防止对方得分,又能为有效反击创造条件的难度越来越大,组合防守技术将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防守形式。
注:任何单一防守技术与搂抱防守组合不计入。
3 结论
(1)高水平组运动员与一般组运动员两类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运动员在防守技术的使用上表现出:不但能起到保护自己、防止对方得分的目的,同时,还为更好的进攻创造了条件。(2)不同体重级别高水平运动员之间两类防守技术使用率和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接触式类防守技术中搂抱、阻挡和抄抱各级别运动员的的使用率都较高,但抄抱成功率相对都较低;在非接触式类防守技术中闪躲使用率,小级别最高,其次为大级别,中级别最低,而在成功率上,各体重级别无差异。(3)组合防守在局均使用次数上表现出:中级别>小级别>大级别,组合形式主要为:闪躲+其他和阻挡+其他。组合防守技术成功率与之构成的单一防守技术成功率相比,都表现出较高成功率的特征,甚至为100%。(4)随着武术散打竞技水平的提高,比赛中采用单一的防守技术,既能起到防止对方得分,又能为有效反击创造条件的难度越来越大,组合防守技术将成为高水平运动员采用的主要防守形式。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强的88名运动员的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男子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体系的主体结构特点及防守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武术散打,防守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山,江百龙,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4-127.
论当前武术散打运动中的文化缺失 篇8
而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昔日的天朝上国面临着各方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被动的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奥运机制的片面追求下,中国武术面临着失去自我,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已经被“改革”缺少原本属于武术的那种文化内涵;散打具有尚武、崇德文化内涵,这是散打经过上千年的发展、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赋予它具有的特点,可如今的散打运动项目能找到“尚武”、追求技术战术的超越,却很难寻觅到武德的注重。
1 当前武术散打运动中武德、礼仪规范的缺失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礼仪训条,且又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根植于这种环境之中的中国武术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还有庄子的“气”论,“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这也就表明“气”的重要地位,“气”在中国武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武术的精髓所在。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崇武与尚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武术,各方面无不贯穿着浓厚的伦理道德,在强调练武与修身相统一的同时体现尚武与崇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武德是东方文化的一颗明珠,是武术的灵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当然武德的层面在不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具体的要求。如今在武术散打比赛中或者教学、训练中几乎找不到武德的身影,“抱拳礼”也许是最能拿的出来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金牌至上的奖励制度使得中国武术也曾经想走向奥运,可是到头来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在现代散打教学、训练中更加注重的是技术、战术、力量的训练,很少有散打课程中穿插有武德、礼仪规范的教学,更没有师徒名分之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冲击的散打正在向西方的搏击术转化,重“外”空“内”;我们祖上留下来的“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现代散打运动中几乎找不到身影。
根植于农耕文明之中的散打发展到现在,本应该有的仁、义、礼、勇、忠武德现在被流失的甚少;更难得的见到“内外兼修”、“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现在的散打教学训练几乎完全是按照西方经济体育模式来训练的(在此并不否认科学的训练方法),散打教学只是教会学生一招两式,或许课时一结束也就忘了,对学生来说也就是拿到几个学分的好处,仅此而已;学生们不会或许很少学到散打运动中那些武德和礼仪规范。专业的散打训练追求的是更强、再强,追求的是战胜理念,KO对手,金牌至上的理念;很少会去学一些武德,更多的是如何置对手于死地,“杀机”是专业训练的法宝;可是我们的散打不单单是技术,技术只是一个外壳,而真正的内涵又有几人能学到。长此以往,这也就造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局面“金牌至上”、“重技术、少内涵”的局面,如果我们再把“内外兼修”、“博大精深”等一些昔日的花魁冠之于散打,我们情何以堪。
我们都知道散打的优势和特点,踢、打、摔、拿等技术都不亚于现在发展形式很好的跆拳道,我们并不是自大,可是现实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昔日的“花郎道”之术现在在世界上发展很好,笔者认为很大原因上就是跆拳道注重礼仪规范、注重“武德”的教育,此外就是跆拳道服装设计具有民族文化特设、习练者易于接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在不改变散打原有本质的基础上发展散打运动,在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武德、礼仪规范的学习。
2 当前武术散打运动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武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2008年武术被定为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愈加引人瞩目。可“重武轻术”倾向,导致伴随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在诸多的武打赛事中,好多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体育运动员经过短期培训登上擂台,比武者按照规定套路来进行比赛,造型漂亮无与伦比,散打运动员只要能打、能挨,战胜对手就是“强者”,离真正的传统武术却越来越远;影视作品把武术引向另一个方向,艺术化的东西成了“真”功夫;拳棒武功推向了世界,武术文化内涵却相对被忽略了。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中医理论和兵法思想的影响,注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可是在现代武术散打比赛中仅仅从一个“抱拳礼”我们能看到多少散打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呢?我们不禁的自问“这就是我们的国粹?
中国武术正走向世界,除了作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诸多海外武术中心不只吸收运动员参加,而且吸引了汉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理解中国武术,必须理解中国文化。散打也一样,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
3 结语
一定的文化环境养育着一定的国度,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进化和演变,但是我们所特有的精神文明中的精华应该是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的;农耕文明孕育出中国所特有的武术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继承,并不是单单继承和发展它的外表和躯壳,内涵才是我们要继承的精髓。当前武术散打运动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搞好技术训练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武德、礼仪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俊奇.从武术入奥失利引发的文化思考[J].体育学刊,2007(3):14-15.
[2]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J].体育科学研究,2005(12):23-24.
[3]谷春雨,冯艳华.武侠文化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2007(11):27-28.
[4]刘军,邱丕相.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现状及其教育功能的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25-26.
[5]尹海立.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12):11-12.
[6]周伟良主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1-215.
[7]唐波.散打与跆拳道竞技特征之比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8-9.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9
1 心态对于武术散打学生的重要性
决定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 心理素质是优秀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当下体育运动对心理素质的认识和理解都越来越深, 心理素质的好坏往往也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发挥, 在大型的比赛中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是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由于心理因素产生的紧张和焦虑状态会使得学生发挥不稳定, 紧张和焦虑状体会使学生比赛中有巨大心理障碍, 可能会因此导致比赛失常, 甚至影响以后的训练和比赛。
在当下的运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体条件水平的差距越来越低, 从而使得运动竞技状态显得更加重要。心态的稳定程度的提高使学生心理素质的稳定和训练被教练员和学生更加重视。
2 学生紧张、焦虑状态表现特征
2.1 休息状态不好
比赛的备战状态是学生心理起伏较大的时期也是运动紧张、焦虑状况发生较多的时期。备战状态下的武术散打训练与休息的效果会十分明显地表现武术散打学生的心态和状态。
休息对于武术散打学生来说和训练一样重要, 休息状态不好是学生紧张、焦虑状况的表现。休息状态的差异表现在饮食和正常训练上会十分明显, 会使得正常的竞技技术难以发挥, 对比赛时的判断也难以准确, 这样会使学生比赛发挥失掉水准导致比赛落败。
2.2 赛前心率状况
武术散打学生心态的不稳定体现在测试中表现为心率的不稳定。在心里压力过大情况下, 比赛会对学生造成精神感官的巨大刺激, 会在身体状态下集中表现, 其中的显著表现之一为心率变化。心率变化是心态反应的体现, 说明了武术散打学生准备不足之处。
在正常的心理压力下学生的心率相比于正常人来说要稍微慢一点, 在比赛准备情况下会适当增加学生的压力来适应正常的比赛提高竞技状态和兴奋程度。但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心态变化导致紧张焦虑状态可能会使学生压力过大, 呼吸不稳定。这种情况体现在心率测试上表现为心率失常。
2.3 技术发挥失常
武术散打学生的竞技状态决定他们竞技技术发挥, 竞技技术关系到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技术判断准确度上。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竞技技术难以得到展现, 则会导致比赛失败。
武术散打学生的竞技技术在紧张和焦虑状况下同样难以维持。可能在比赛时表现为对对手技术水平判断的失误, 对战术安排的错误等等。由此导致的技术发挥失常会导致学生在拥有相同竞技实力下难以取得比赛胜利。
3 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3 . 1 受基础教育程度
在不同的文化基础程度的学生自身条件下表现对压力的对待方式和适应能力也不同。高校武术散打学生中的受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学生的焦虑、紧张状态的发生原因也要区别分析。
不同文化基础教育程度的学生在压力情况下对自身和压力的认知能力有所不同, 相同压力状态下受基础教育程度高的学生更能够对自身认知度较高。在相同的压力状态下受基础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也能有充分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且由于对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度的差异受基础教育程度高的学生的自信心更加具备。所以受基础教育程度的不同高校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和心态克制能力有所不同。
3.2 训练环境
在不同环境中训练的高校学生对待压力的适应程度不同。由于平时的训练原因, 高校也可能在训练之外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在平时的训练里只注重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忽视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可能在比赛时接受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
在比赛时由于场地、观众、气氛的变化可能使得高校学生由于这些原因而感到精神疲惫。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自我心理准备不充分会致使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紧张、焦虑状态可能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 外部环境变化除了包括人员, 地点之外还有比赛对手变化和己方队员和教练的状况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学生要具备充足的环境适应能力, 也就是心态准备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
3.3 比赛经验
比赛经验是一个学生参与比赛的经历的心得, 比赛经验充足的学生与比赛经验少的学生的心态调节能力不同。在压力情况下的心态表现是一个学生心理素质的体现, 也是一个学生比赛经验的体现。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更高, 经过数量较多的比赛的参与学生能够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高校武术散打学生的比赛经验带来的心理素质提高同样重要, 是衡量一个选手心理调节能力的标准之一。
3.4 个人性格因素
不同性格的人对待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 对待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比赛的表现和赛前压力的克服状态不同。不同性格的学生对自我焦虑的认知、自我自信心的认识能力有所差别。高校学生同样会因性格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心态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4 学生情绪调节方法建议
4 . 1 平常的情绪培养
高校在平常的训练中注重到情绪训练和培养。平常训练中注重情绪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能够使学生在平常的训练和比赛前、比赛过程中有充分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情绪训练和培养对高校学生进行刺激性地训练从而对学生注意力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能提高高校学生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 能够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及时调节, 集中注意力到比赛上来。这样避免了学生受无关因素影响, 能够集中情绪放在比赛和训练上。注意力的训练以情绪训练为手段, 能够使学生心无杂念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实力, 稳定心态正确对待比赛。
4 . 2 合理的压力训练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压力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适度, 和不同刺激给予学生的训练情况。不充分的压力训练难以达到既定的训练效果, 过度的压力训练则会适得其反。不良刺激也难以起到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效果, 良性的合理的刺激能够营造出合理有效的训练环境达到充分的训练效果。
另外也要分清情绪训练和心态调节的角度和类型。情绪调节和心态训练要从学生的状况出发, 不同的主观情况不能以统一的方法一致对待。分清情绪调节的类型有助于惊醒情绪调节训练, 增强训练效果。
4.3 增强认知能力
高校学生参加训练和比赛是为了锻炼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学生有自身的追求和需要, 不同的学生的追求和需要也不同。不同学生也有自我不同的技术、身体条件和认知能力。高校学生中不同的认知能力对自身的素质条件、竞技技术、承受能力状况和自我需要的认识不同。增强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从平常做起, 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包括认知基础知识和调节控制能力训练。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我认识力度,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认知能力的增强是学生认清自我需要的要求是增强高校学生克制能力的要求。
4 . 4 构建适合训练的环境
适当的环境是高校武术散打学生成长进步所必须的外部条件。构建相对适合训练的轻松、良好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及时调节在压力训练中的紧张状态, 同时在比赛竞技的准备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调节自身状态进行及时地心理克制调节, 为紧张的比赛做出及时地状态应对。
高校的武术散打运动的环境构成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人需要, 应该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充分地关注, 以学生主体为核心构建温馨的训练环境还应该做到教育方式的改进。在教育方式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在训练之外的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 方便学员的情绪调节。同时课堂训练中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加入游戏环节能够在学员放松的同时加强学员的知识获取和体育认知能力。
5 结语
高校武术散打活动的开展要结合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分析, 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条件来综合分析。主观上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环境适应能力, 使在参加运动时能够克服心理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外部环境的构建是武术散打活动在高校开展的土壤, 轻松、温馨的良好环境方便武术和散打运动在高校广泛传播。紧张焦虑的状况发生需要内部和外部的结合调节, 才能更好地达到克服心态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邵夏.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缓解紧张与控制焦虑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5 (27) :211, 243.
[2]马景卫.论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的调控[D].武汉体育学院, 2008.
[3]张尚松.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控制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 2012.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10
我国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人民基础,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丰富它的内容,使之具有形式多种、风格迥异的特点,散打是其对抗形式,体现了我国武术的精髓。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但人们的总体健康指数却有了相反的变化,各种各样的疾病出现,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生活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造成心理状态不佳,整日萎靡不振,出现“职业病”、“亚健康”等,而且当代人很少注意体育锻炼,也加速了免疫力低下,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差等情况的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号召大家进行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各阶层群众的支持,这一项目的落实,是为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重大措施,对于我国继续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帮助。这一项目以全国人民为主体,但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要对象,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接受身体教育的主要时期,对学生今后的体育态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针对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开展情况,分析对全民健身带来的变化。
2 武术散打课在高校中发展的现况
2.1 在高校中武术课的普及率
根据调查显示,由于高校对武术的理解程度不同、重视度不同,导致各个高校的进度不同。部分高校根据大纲的标准来安排课程,在大一、大二时安排武术课,一般都是在大一为必修课,等到大二即为选修课。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太极拳、太极剑等较为简单的套路和具有一定攻守意识的散打为主,这种具有挑战意识的运动深得学生们的喜爱,目前,散打运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熟知和接纳,研究表明,散打不论在技击项运动中还是在拳种当中都排在了受欢迎程度第一位,尤其在新疆等地,散打项目更是受到了少数民族的推崇,因为这个运动符合当地人的身体素质,场地也是比较适宜,所以许多人把它当做自己健身的主要方式。随着武术散打课的普及,武术也在各个高校中蓬勃发展。
2.2 武术社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学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社团,其中肯定不乏有与武术相关的社团,例如:武术协会等,在这个“武术散打课程进高校”的项目之中,相关的武术社团对于宣传武术、散打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武术的爱好者不仅可以通过社团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武术能力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向全校宣传了自己的社团,可以召集更多的伙伴参与进来,将武术发扬光大。武术散打课的普及和武术社团的积极努力也是离不开的。
2.3 高校武术散打课在全民健身形式下的优势
青少年作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高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中的子系统之一,所以高校的体育发展情况可以直接的对全民健身运动造成影响,全民健身的要求也给高校体育设定了目标,那么高校引进武术散打运动的优势有哪些:
2.3.1 武术的师资水平合理
据调查研究表明,就拿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高校为例子,其武术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按照老、中、少三个年龄阶段来看,其比例分别为1:3:1,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将三个年龄段的老师的优势进行互补,吸取老一辈教师的实战经验,结合小一辈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可以将高校武术课程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还形成了延续成长的梯队综合体。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本科生为主的武术教师恐怕在今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求他们在某个时间段加以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3.2 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
日本和韩国分别将柔道与跆拳道作为他们国家的国技,但其传承时间与我国相比还是相对较短的,但是他们却把这项运动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成为了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他们在各个大学都有设立相关的场所供学生们学习,大学生们也因掌握这个技能而自豪。我国的武术散打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之前并未在高校中进行普遍的传播,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在高校中进行传播,是因为高校中不仅人多、密集,还因为它们是知识的象征,有一定水平的文化素养和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高校中展开武术散打课程对于全民健身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3.3 教学方式较为先进
在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下,高校的武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武术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武术,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武术散打课变得更加有趣,在武术理论课中,可充分利用大学中较为高端的设备,通过画面、文字和声音三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武术散打的指导,不仅强化了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部分高校中的武术社团还创建了相关的网站来供学生们学习和交流,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一些健身的注意事项和小窍门,随着武术的普及和大学生热情的高涨,很多大学生把它当作自己长期的健身方式。
3 高校武术教学对健身的作用
武术流传已久,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且老少皆宜,把武术作为自己的长期健身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强健人的体魄,还能显得更加精神。
3.1 武术比赛推动着武术运动的发展
各高校本着传承优秀文化、增加各学校之间交流的使命,武术比赛也逐渐的向着正规化和系统化发展,由于大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且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健身项目中选择了较为传统的一项,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武术运动的生命,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在各高校中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武术节、散打比赛、武术知识辩论赛、武术文化的讲座等活动,与此同时,武术散打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武术的练习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它正通过各种比赛和大学中的活动来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列中来。
3.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民的体质
大学生们相对较成熟,但还是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既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要为今后走上社会做准备,他们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大学生们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将智慧发挥到最大值,通过武术散打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还对人的力量、柔韧度、技巧等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武术在气息和意念方面还有很好的研究,对于心浮气躁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能使心态得以稳定下来,对于强身健体很有帮助,还能有效改善人体的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3.3 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
自古以来,武术讲究坚持,只有一直坚持下去才能有很好的提升。武术对于人的意志有很多种考验,在练习基本功时要克服疼痛的干扰,不能因为怕苦就放弃;在练习固定的套路时,要克服枯燥、无聊、沉闷的心理,重复确实是无趣,但熟能生巧,得到的回报也是很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培养自己坚韧不屈的意志,冲破那些阻碍。总的来说,对武术有了长久的联系之后,不论是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在精神意志上,都能有个质的提高。
我国武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德”,在几千年的文化当中,“武德”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通过武术散打,可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崇敬之情,也使人养成淳朴的性格和宽容的气度。
3.4 强民强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因此,人们将眼光转向了健康方面,而武术就可以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使身心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响应,大学生们也不仅仅只看重当下的效益,对于今后的效益也有了明确的对待,而高校中的武术散打课程则是寻求长久效益的最好方式,使学生不仅在学习阶段中以健康的体态完成学业,而且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也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独立的进行锻炼,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这对于大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反映了全民健身的宗旨所在。
3.5 增强防范意识
武术运动既是一个很好的健身项目,又可以当作实用的防身术,他的每个出拳或者出脚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或攻或防,如果可以长期的训练并灵活的掌握的话,既可以提高自己格斗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培养自己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和自己防范意识的提高。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及时的保护自己,进行防范和自卫,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一个有力的保障。
4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重工业的开发,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却有了明显的恶化,雾霾和污染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使人们持续处于亚健康和一种焦躁的氛围中,对此,我们必须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不仅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也为了整个国家的富兴。总之,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其自身也带有一定的优势,对推动全民健身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我们去支持和坚持。
参考文献
[1]林甲换.浅析宁波高校武术散打课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0(5).
[2]卓磊.山东省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散打专项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6).
[3]李圣傅.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散打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2015(21).
[4]王达.河南省独立学院武术课(散打、套路)开展状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5]庞兵武.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探究 篇1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武术散打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本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训练不足,就此笔者提出一些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方法,以促进武术散运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方法
现阶段,随着武术散打竞技的兴起,人们对运动员超强的身体素质、抗击打能力倍感意外,其原因就是运动员在武术散打训练中注重对身体核心部位进行训练,使得职业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肌肉平衡性、稳定性强于普通人。因此,要使武术散打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身体核心部位的训尤为重要。
一、武术散打核心部位的认识
大量研究发现,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主要是由整体躯干、腰腹以及臀髋部位组成,主要是锻炼这些部位的肌肉来完成核心部位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腹部肌肉、骨盆底部肌肉、髋部肌群及整体躯干部位的肌群均需要锻炼,进而使得这些肌肉横向纤维、纵向纤维更加有韧性,更加结实抗打击,尤其是运动员腹部横向腹横肌最为重要,在腹横肌收缩时会给运动员腰部、背部以力量支持,这对于预防腰背损伤与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运动员整体躯干部位是锻炼的核心部位,也是运动员抗击打的主要部位。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躯干肌肉群收紧可以有效保护身体的内脏器官,减少身体对抗造成伤害。在训练过程中,武术散打运动员需要清楚掌握身体的核心部位,积极参与训练,以提高竞技能力,规范竞技技术动作。
二、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误区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
武术散打是具有对抗性质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散打爱好者的学习主要跟从民间武术教练进行学习、训练,完全听凭教练的训练指导。这类传统的训练方法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中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如果武术散打爱好者的训练养成了自然习惯,纠正就会非常困难,身体核心部位无法得到正确训练。例如,传统训练对仰卧起坐重视度不够。现代竞技体育中仰卧起坐是训练腹部肌肉群最好的方法,还可以对臀肌进行有效锻炼。所以武术散打教练必须注重仰卧起坐训练。
2.训练方式单一
因受中国的传统体育武术训练的严重影响,现代武术散打训练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且对训练结果没有进行科学评估。然而现代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须根据散打竞技特点以及运动员本身技术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指导训练,对相应的训练效果也需要实行有效评估,逐渐丰富训练方式。
3.缺乏正确的指导、训练
近年来,虽然国家大量投入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发展,但现阶段武术散打运动员核心部位训练仍然缺乏正确、有效的指导,训练的方法单一、陈旧、无创新,科学训练以及有效评估方式尚未实施。使得我国武术散打训练呈现‘中式动作西式化的状态。所以,正确的指导训练可以更好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核心部位训练,而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缺乏正确的指导受到专业人才匮乏的直接影响。
三、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建议
1.现代竞技体育科学训练认识的转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的是现代竞技体育训练。而其需要建立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之中的训练,就需要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技术特点等科学制定、合理、有效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对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要彻底改变偏重传统武术套路训练的思想观念。按照生理学、健康学等学科基本原理进行训练,充分认识到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重要性,既不能冒险激进亦不能停滞不前。加强武术散打相关人员的生理、心理培训,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方法演示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训练的科学道理,端正教练员与被训练人员的认识。
2.丰富训练方式,科学有效的进行训练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核心部位的训练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根据运动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部位训练。对于腹部肌肉训练可采用卷腹即仰卧起坐进行训练,还可以应用悬挂抬腿来进行腹部肌肉群的训练,而且深蹲跳、俯卧撑等训练腹部肌肉效果也较好。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传统武术蹲马步、倒立、压腿等方式进行腹部的训练;对于稳定性较差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则要加强其平衡性、稳定性的训练,可以采用单腿站立、平衡垫站立、单侧运动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对被训练人员的血压、心跳、力量等进行检测、记录,科学有效评估训练的效果。遵循传统训练手段与现代核心部位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断丰富训练手段才能对武术散打核心部位进行有效训练。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正确指导训练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武术散打的相关要求下,对其核心部位的训练则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对武术师傅需要进行武术散打训练的考核,持证方可上岗,对在跟民间武术师傅学习、训练的武术散打爱好者也需要对核心部位训练进行考核,若发现其存在训练误区则需要给予及时纠正。有关部门应设立竞技体育训练评估机构,对武术散打训练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利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数据来更好的指导武术散打核心部位的训练。此外,还要加强武术散打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更多武术散打爱好者得到更专业的训练指导,促进武术散打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中,武术散打核心部位的训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需要在专业、科学、正确的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科学有效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及武术散打爱好者技术动作控制力与平衡力,有效降低技术动作体力消耗,减少失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为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与竞技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帮助,进一步促进武术散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虎,张勇.核心肌肉群剖析及核心力量练习方法综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2]裴春燕,蒋琴华,王均铭.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理论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06).
[3]关硕.散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武术散打运动员 篇12
中国散打运动从1979年开始实验至今已30年,被我国列为竞技体育正式比赛项目也有20年。30年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人体徒手对抗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和武术套路并驾齐驱的具有良好国际、国内影响的体育比赛项目,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散打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于散打的传播与发展,以及散打的训练和技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作者通过系统地查阅了1979-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13种体育核心期刊和CN类的中国期刊网。将这些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散打方面的论文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
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论文加以分类,并进行统计处理。
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散打科研成果现状分析
3.1.1 武术论文的发表量
笔者通过CNKI网进行搜索,结果表明1979—2009年有关散打方面的论文有899篇,平均年发表量29篇。详见图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这30年间,散打的论文发表量成上升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9年为起步发展阶段,共发表论文53篇,年平均发表量2.65篇;2000年—200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共发表论文279篇,年平均发表55.8篇;2005年—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共发表论文564篇,年平均发表论文112.8篇;另外第一阶段发表的论文量较少且分布也不均匀,其中非核心论文39篇,核心类论文14篇;第二阶段论文的发表量趋于平稳上升状态各类论文都有所上升,非核心论文203篇,核心论文76篇;第三阶段是散打论文的高峰期,非核心论文448篇,核心论文116篇;这一阶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受我国申办奥运会和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运动会的大环境影响,宣传力度大,研究者重视,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增加。
3.1.2 散打核心科研论文内容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30年间散打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散打基础理论、技战术、训练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占论文发表总数的73.1%,其中处于第1位的是散打理论类的文章,共有53篇,占研究总量的25.3%;第2位是运动训练类的文章,有51篇,占研究总量的24.4%;第3位是技战术类的文章,有49篇,占研究总量的23.4%;第4位是心理类的文章,有14篇,占研究总量的7.1%;第5位是裁判规则类的文章,有11篇,占研究总量的5.2%;第6位是教学类的文章,有10篇,占研究总量的4.7%;第7位是运动损伤类的文章,有9篇,占研究总量的4.3%;第8位是运动选材和散打市场发展类的文章,均有6篇,各占研究总量的2.9%。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对散打教学、裁判规则方面、运动损伤、心理、运动员选材和散打市场发展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但研究比例偏小,共占论文发表总数的26.9%。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散打运动员损伤、运动员选材方面和市场发展方面的研究,没有引起研究者们过多的关注。散打理论研究体系尚处在构建阶段,与散打运动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的研究还较少。
3.1.3各核心期刊散打科研论文分布状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13种核心期刊散打科研论文的分布情况,其中,居第1位的是《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共34篇,占总数的16.3%;仅以2篇之差屈居第2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共32篇,占总数的15.3%;位于第3位的是《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共25篇,占总数的11.9%;并列第4位的是《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广东体育学院学报》,均为22篇,各占10.5%。在这5种期刊上发表的散打科研论文占散打科研论文总发表量的64.5%。值得注意的是,散打科研力量分布不均,研究者大多集中在高等体育院校,而来自散打运动训练与竞赛第一线的研究者较少,这种状况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散打训练与竞赛的科学化研究。
3.2 重要研究成果
3.2.1 基础理论研究
散打基础理论共有53篇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面较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散打文化研究,历史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功能和特征研究,散打美学的研究,散打与其他项目的对比研究,散打运动的开展与现状方面研究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对于散打美学、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学者们才开始关注与研究的内容,这说明近几年武术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研究内容更加深入,无疑为散打运动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3.2.2 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是散打科学研究的又一重点,包括散打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训练原则、训练手段与方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心智训练。这30年间有关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科研论文共有51篇,主要集中在运动员体能训练和运动员技战术的各种训练的研究。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有两个倾向;一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二是从实践中丰富理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散打运动训练基础理论研究、训练手段方法、心理和心智训练上的研究比较缺乏。
3.2.3 基本技术研究
30年间有关散打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达到49篇,并且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研究了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术,探求其发展规律。从研究内容看,对运动员在实战中技战术方面的研究较多且较深入。其次,是对散打各种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腿法、摔法、组合技术、战术运用方面。尽管散打运动开展时间较晚(1989年才确立为竞赛项目),但对它的研究已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可值得一提的是在拳法技术和运用上的研究是个空白;另外,在对散打运动中涉及步法的研究截至为止仅有两篇,第一篇是高亮、朱瑞琪合撰的《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抢攻与防反步法技术运用规律研究》,第二篇是赵国庆的《从现代散打步法存在的问题看竞技散打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而且对已有的散打步法研究大多数只是对目前散打的基本步法进行一些介绍,而且多雷同于截拳道、拳击等项目。
3.2.4 散打运动心理方面的研究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训练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30年间有关心理方面的研究共有14篇主要内容表现在: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构成因素,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影响等。但是在对运动员心理发展和训练方法上的研究相对缺乏。散打运动对运动员心理品质要求甚高,所以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3.2.5 散打运动中损伤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科研手段先进而多样,受此影响,有关散打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日益丰富。运动损伤研究包括运动损伤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损伤状况、创伤产生与预防及急救、损伤部位与特点等问题。30年间有关运动损伤的文章有9篇主要集中在运动损伤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损伤状况上。但是在运动损伤产生与预防及急救和损伤部位与特点方面尚比较缺乏。
3.2.6 散打竞赛规则和教学的研究
1979年,中国武术界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武术,开始进行散打比赛实验。随着散打比赛的开展,散打竞赛规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散打竞赛规则是密不可分的。而裁判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关系到散打比赛的质量和散打运动技术的发展。这30年间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有11篇,主要集中在:散打规则的研究,例如历史、内容构建等,竞赛规则对散打比赛和技术的影响,散打规则与其他项目规则的对比,裁判员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不够深入特别是规则和裁判员方面的研究还只有较少的研究,这势必会影响散打运动整体的发展。1998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目录中,将武术(散打)扩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它的修订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以及学科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想。围绕新的专业目录,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学改革问题是近几年散打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中心。30年间关于散打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科研论文共有10篇,主要内容为对散打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课程设置及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散打教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滞后于散打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其专业研究的面还较窄,研究的深度欠缺,内容较单一。这势必会影响散打运动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
3.2.7 运动员选材研究
科学的选材选出了具有优越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但是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选材成功的训练准备了重要的前提条件。这30年间关于散打运动员选材的论文仅有6篇,有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散打运动员的初级选材、青少年选材的标准与步骤等方面。当今我国散打运动员的选材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科学选材是当前散打运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2.8 散打运动市场化
散打运动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随着散打技术的不断创新、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宣传方法的改进,推广力度的加强,极大地促进了散打运动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已商业化,散打作为一项身体对抗极强的竞技项目,必将成为应该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热点。这30年间关于散打市场化方面研究的论文也仅有6篇,因而,如何使散打运动市场化、商业化会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4 结论与建议
(1)30年间散打的论文发表量呈阶梯式上升状态,1999年以前发展水平相当滞后,从2000年以后论文的发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论文总体研究欠缺深度,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长期的、探索性的、整体改革性的实验研究。
(2)散打科学论文内容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基础理论、运动训练和技战术研究,笔者认为在科技发达和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散打运动员选材、运动损伤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多多关注,为我国的散打事业多做贡献。
(3)从论文的研究者来看,多数集中在高等体育院校,而来自散打运动训练与竞赛第一线的研究者较少,这种状况容易形成理论研究的片面化、不实际和相对不科学化,从而不利于散打训练与竞赛的科学性。
(4)散打运动是一个要求运动员综合实力很强的项目,研究中关于腿法和摔法技术、组合战术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关于拳法和步法的研究十分匮乏,这两方面势必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成功的举办,散打也作为一个表演项目参与其中,并且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这将是我国散打运动推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如何将此运动推出,以及让散打运动被世人所接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颂歧,罗跃兵.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郑旭旭,林建华.从竞技规则的共同特征论散打规则的演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11):66-6.
[4]韩雪,赵宗跃.1995-2000年我国武术科研论文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陈志良.散打运动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J].体育科技,1999(1).
【武术散打运动员】推荐阅读:
武术散打运动特征论文08-03
武术散打08-06
竞技武术散打06-15
武术散打教学09-12
武术散打简介10-17
武术散打公共体育07-07
武术散打班教练总结07-06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08-28
国家武术散打队进行年度总结08-30
散打运动的推广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