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文化

2024-11-18

散打文化(精选8篇)

散打文化 篇1

第一节 什么叫散打?

散打的作用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1979年散手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武术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许使用擒拿,不许攻击喉、裆等要害部位;运动员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在对敌斗争中这些界限就没有了,军警对敌斗争就专寻对手的要害部位击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较凶狠,杀伤力较大。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春秋战国时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视。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妇女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妇女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妇女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

腿法训练

弹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多年来为什么腿法深受广大习武者的偏爱呢?因为腿法有四大特点。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当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术界曾以科学方法测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边腿即横批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达500公斤。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

一、准备部分(20分钟)

1.换好运动服、运动鞋,做好训练的准备工作。

2.跑步由慢到快10分钟左右。徒手操,复习上节课内容。

3.压腿和踢腿。

二、基本部分(50分钟)

(一)弹腿

弹腿要突出“弹”字,大小腿重叠后脚向弹簧一样弹出,随之又顺原路收回,它的动作快而脆,小而灵活,能为别的击法进攻做开路先锋,也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此技法一般攻击对方裆部。

弹腿动作:左脚在前,实战步。右腿抬起,大小腿重叠,以膝关节为轴,右脚快速向前上弹出收回,可做放髋(图3-1),也可做收髋练习(图3-2),力达脚背。左弹腿略同右弹腿,惟有踢腿时左腿尽量向前提膝。

练习方法:(1)弹踢沙袋,数次为一组。练习力度(图3-3)。

(2)弹踢草叶,飞虫等物练习速度和准确性。

(3)配合步法、防守练习弹腿。

(4)甲弹踢乙下盘,乙闭裆同时搂甲来脚或者格出来脚(图3-4)。

(5)乙用左弹腿攻击甲,甲用左脚封住来脚,乙趁甲收腿时用右弹腿攻击甲裆部,甲用勾手防之(图3-

5、6),如上反复练习。

(二)接腿A

接腿是用手接住对方踢来的腿。有单手和双手接腿,有左手和右手接腿,有接低腿也有接高腿等。现仅介绍几种以飨读者。其它接腿方法请详见录像带。

1.左手向左接腿动作:乙用右腿踢甲中上盘,甲左手经下向左上搂出,将来腿夹在肘弯处(图3-7)。

2.左手向右接腿的动作:乙用右腿踹甲,甲左手经下向右上搂出,将来脚夹在肘弯处(图3-8)。

练习方法:(1)单练先做左手向左或向右接腿练习各10次为一组(图3-

9、10)。

(2)单人做向左右依次接腿练习。

(3)甲乙双方互换练习接腿,由慢到快。

学习重点:弹腿动作要有“弹性”,出收腿要快,弹腿时要大腿带动小腿。

接腿动作要小,弧线要圆滑,接住腿后要靠近身体,同时稍低头防对方击面。

三、结束部分

(一)身体素质练习

1.卧俯撑,5组×20次。

2.哑铃、杠铃练习5分钟。

3.两头起和背肌练习。

(二)放松活动

1.慢跑200米,做放松操。

2.按摩腿部肌肉

四、90分钟时间分配

热身 10分钟

复习上节课 5分钟

压腿、踢腿 5分钟

弹腿 25分钟

接腿 25分钟

力量练习15分钟

放松活动 5分钟

五、自我训练的要求及其它

1.准备活动要充分,复习上节课内容要选主要的练习,压腿可结合劈腿练习。

2.弹腿是比较简单易学的腿法,但是弹射力要掌握,以后为边腿,也就是侧弹腿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练习此腿可先做分解练习,如提膝后连续做弹腿练习,不做脚落地练习,待初步掌握后做完整的动作;完整动作先不要发力,待熟练后逐渐发力。训练时善动脑,多看书和录像带,让弹腿动作正确定型。

接腿动作先单人练习比较好掌握,然后两人攻防练习,配合要协调,一方用边腿进攻,另一方接腿。进攻者不做收腿,另一方就很容易接住,先由轻由慢逐渐加重加快练习,然后再配合跳步练习。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动作掌握不准,实战中成功率降低。

散打文化 篇2

关键词:散打,泰拳,文化

散打俗称“散手”, 是中华武术的精华,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 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起源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所同步发展, 它从人们的生产劳动, 生存斗争中起源, 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泰拳起源于泰国, 是泰国的民族传统技击项目, 泰拳有五百多年历史, 相传是由泰国古暹罗王所创[1], 现代泰拳是在古泰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其特点招数凶狠, 动作简单, 注重实用, 多以防守反击, 硬打硬攻为主要战术意图, 由于以拳、腿、肘、膝, 这八个部位对人的要害进行攻击, 俗称:“八臂拳术”。据了解, 泰国国内有职业拳手20万左右, 在曼谷职业拳手就有2.8万。[2]

中国散打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一种表现形式, 不断的参考借鉴各国搏击的优势, 吸收他们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 使其训练方法更科学, 效果更明显, 更能体现出现代武术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作为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不断的体现出儒家、兵家、道家的整体、和谐、中庸、对立统一、虚实攻守等优秀传统思想。

1 中国散打与泰拳的物质层面的比较分析

1.1 中国散打与泰拳的服装、护具比较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必须穿戴由比赛大会统一指定的护头、护齿、护胸、拳套、护裆、护腿或者穿戴护脚背等护具。护具与短裤、背心的颜色相同。另外, 现在许多锦标赛和邀请赛为了观赏效果除了保留护裆、护齿、拳套之外, 其他的护具基本上被取消使用, 但是青年锦标赛为了安全仍然全部保留护具的佩带。比赛的护具分为红、黑两种颜色, 所使用的拳套重量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为两种。拳套重量六十五公斤级别以下的选手所使用的拳套重量为230克, 七十公斤级别和以上级别的选手所使用的拳套重量为280克。

泰拳拳手最初以条状马革缠绕双拳, 始行打斗。后改用粗麻缠住双拳, 拳面因此粗糙且异常发硬, 拳师互击, 皮破血流, 故甚残酷。经过改革后泰拳运动员佩戴的手套重量在113.4克到170克之间, 1937年4月1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局首次颁布了泰拳的竞赛规则, 并在之后逐渐的进行完善修改, 最终在二战后形成了整套完善标准的比赛规则, 现在正规的泰拳比赛每场进行5个回合比赛, 每个回合三分钟, 要求拳手佩戴护具和西式拳击手套。

中国散打与泰拳在装备上的最大差别是散打运动员使用比赛专用的护头, 护胸, 护腿等护具而古泰拳则并不注重护具的佩戴。护具的佩戴或多或少影响着运动员技术的全面发挥。

在服装上散打运动员在比赛时必须穿着指定的背心和短裤, 中国武术文化应有的特色在散打的服装上并没有完全的得到体现, 建议设计既好看又实用, 同时还能体现出传统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比赛服装。

1.2 中国散打与泰拳场地设置的比较分析场地中央有

散打比赛场地为长、宽各800厘米, 场地中央有直径100厘米的阴阳鱼图画, 擂台四周都设有保护软垫。泰拳场地为550×550平方厘米, 场地四周设有围绳, 赛场平面高于地面90厘米。由上可以比较出泰拳的拳台没有散打的拳台面积大。散打擂台周围没有边绳而泰拳擂台设有边绳, 存在着明显差异。泰拳对场地严格的要求提升了判罚的准确性和娱乐观赏性, 而散打场地除了中间的阴阳鱼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特色外, 应该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提高传统文化色彩为基础来设置场地, 既可以提高判罚准确性又能促进观赏性;可以借鉴古代打擂的形式, 从场地的布置和擂台的改革来提高观众的娱乐观赏, 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2 中国散打与泰拳行为制度层面的比较分析

2.1 中国散打与泰拳的理论比较

散打的技术战略方针为稳中求胜, 发挥个人技术和战略技术的思想优势从而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避实击虚, 找到对手弱点以巧取胜, 多采用迂回战术和防守反击战术的思想。中国散打主要使用拳腿组合和摔法的配合使用, 以远踢、近打、贴身摔等技法为主, 散打比赛规则中主要是以击点拿分, 以分数多少取得胜利。散打中的摔法就是主要为了得分拿点, 而不是击倒对手, 散打的比赛规则中还规定有3秒的限制, 双方不得缠抱超过3秒。在比赛过程中, 如果一方倒地, 则另一方就不能在继续进攻。散打运动员在受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长期影响下, 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主要以取胜为目的, 而不是以击倒对手为目的。

泰拳拳法和拳击中拳法基本一致, 可以大致分为直拳, 勾拳, 摆拳等。腿法特点, 快速简练, 狠辣刁钻, 灵活异常, 刚劲凶猛, 一足蹬, 二足踢。膝肘并用, 灵活异常, 攻防兼备。大多采用围攻战术、强攻战术、猛打猛攻的战略方针。泰拳一直都是一种实战性极强且威力巨大的徒手搏击术。在比赛过程中主要以击倒或者KO对手来取得胜利;在长期的泰拳历史文化发展影响下才慢慢形成这种思想。自古以来, 泰拳一直是军事上遇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现在, 这项运动依然作为泰国陆军肉搏战术训练的主要内容。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泰拳比散打在技法上更加狠辣、刁钻、灵活、实用性强, 而且二者在战略、战术组合上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比赛中泰拳比散打开放, 而散打所采用的战略技术在比赛中要比泰拳略占优势。如结合两者的不同优势则能让两种拳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赛规则的比较

近年来散打的比赛规则一直不断的改进, 正式的比赛基本都采用三局两胜制, 每一局净打三分钟, 局间休息一分钟。目前执行的是2 0 0 4年制定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试用本) 。散打的竞赛性质有团体赛、个人赛。散打的竞赛办法有循环赛、单败淘汰赛、双败淘汰赛。散打分级别, 规则中详细的标注出了禁击部位和得分部位, 得分标准也有详细的规定, 散打的规则中严格规定不准运动员使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等动作进攻对手。

泰国政府首次颁布了全国完整、并能适应国际间拳击比赛的泰拳比赛规则, 是在1 9 5 5年, 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一直沿用到现在。竞赛性质有个人比赛, 竞赛办法有単败淘汰赛。比赛前运动员可以要求播放泰拳音乐, 运动员在音乐中跳舞, 时间约为30秒, 双方跳舞完毕, 在开始比赛。泰拳也分级别, 泰拳可以使用拳、腿、膝、肘等泰拳技术, 分有禁忌部位和禁用方法, 对于得分点也有明确的规定。

中国散打与泰拳在规则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泰拳比赛分四局, 散打分三局, 这就在选手的体力上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技法上, 泰拳允许使用膝肘, 而散打明确规定不能使用膝肘等反关节。

3 中国散打与泰拳精神层面的比较分析

我国远古时先民的生产生活就出现了技击术, 在春秋时期变逐渐形成, 在宋元时期慢慢兴盛。散打1979年以后才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国家体委的大力支持下, 多次的进行散打竞赛的试点, 使中国散打逐渐进入了竞技竞赛的实战阶段, 经过多次的发展和改善, 各个武术流派彼此的借鉴和吸取, 在继承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 结合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 逐渐形成了现代富有民族特色的散打运动。散打在1989年才被国家体委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从此散打成为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以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自从人类产生起, 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和生存, 逐渐学会了使用脚踢、拳打、摔拿等基本的格斗动作, 并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和生产劳动中, 不断地发展和提炼格斗技能, 并渐渐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击竞技项目一样, 有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可惜在1767年缅甸军队攻克泰国国都时, 泰国早期的文献档案、历史资料被毁于战火之中。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泰国历史大都是从泰国民间流传仅存的记载, 早期欧洲旅行家的著作和柬埔寨、缅甸、中国等方面的资料拼凑而成的。这种民间流传的史料, 自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 这给泰拳的史料研究带来了相对的困难。但是, 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泰拳发展的概貌。

泰国文化虽深受印度、中国两国文化的影响, 而且泰国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近几百年来, 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 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的侵略搏斗中, 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拳术。因此可以说泰拳是泰国人民在长期的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散打与泰拳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慢慢发展起来的,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技击技能则有很大的不同, 同时也反映出了两种拳术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的不同。

4 中国散打与泰拳的文化内涵分析

4.1 散打所蕴含的儒道思想

中国散打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孕育出来的, 具有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求散打的精神要以“德”为先。学习散打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 更重要的是练习者通过散打来达到感悟人生的境界。中国散打注重对人的心性的培养, 中国散打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 比较其他的竞技形式更加含蓄, 分出优劣胜负输赢倒不是最终的目的, 散打不像其他竞技形式那么的具有侵略性和张扬。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把握和相互依存, 其核心价值就是和谐。[3]散打运动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 在无形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蕴含着以柔克刚, 至柔则刚, 柔中带刚的理念。在运动员的不断学习和感悟的同时, 能训练比赛中充分发挥传统道家“柔”的价值。

4.2 泰拳所蕴含的宗教信仰礼仪

泰国人主要信奉佛教, 在泰拳的比赛中选手上场后选手必须有祈祷仪式, 上场时在音乐中各披战袍上台, 选手头戴圣圈泰语称之为“望功”, 双手合十行拜师礼。选手们异常重视拜师礼所以非常认真, 向师祖祈祷, 向天祈祷, 以求成功。今天的泰国武技渐渐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舞蹈表演的武艺, 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棒、双刀对双刀、双刀对盾牌、长棒对短棒、双拐对长棍等等。另一种是纯对抗的表演或竞赛, 表演时彼此可真可假, 以表演残忍的打法, 类似职业摔跤, 有着很高的观赏性。

西方文化深深影响着泰拳的发展, 西方文化相对注重外在、个性、对抗、争斗等。因此泰拳比较直接, 无论是它的腿法还是拳法都比较简单直接, 不会给对手留有一丝思考反映的时间。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崇尚强者理论, 所以泰拳中一般都是主动进攻, 以击败对手赢得比赛为目的。泰拳在训练时首先要集中精神, 强调天人合一。

散打行抱拳礼, 左掌右拳:左掌掩右拳, 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 两臂环抱成圆, 表示五湖四海, 天下武林是一家, 以武会友;左掌为文, 右拳为武, 表示文武兼备。其中还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 充分发挥在赛场上技术水平, 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而泰拳则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重注重外在, 个性, 直接对抗的思想。世界上任何多元文化组成的集合体, 如果长期任由一元文化主宰, 都不会有持久活力, 必将萎缩, 走向消亡。[4]

两种拳术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优势和劣势, 散打运动应结合两种拳术的精神思想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去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断完善、发展。

5 结语

(1) 散打运动在护具、服装、场地物质制度上, 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适当改革, 例如:选择使用具有传统武术文化的服装, 适当放宽散打的规则, 使其丰富技法能够更好的应用。

(2) 结合两种拳法不同的战术理论,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散打应该考虑在保证运动员安全的基础上, 开发膝、肘的应用, 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武术技击的特点, 丰富中国武术的灵、巧、变的技术风格, 完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术要领, 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技击特点。

(3) 中国散打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 参照世界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加强对散打运动的传播和发展, 研究并吸取同类项目中的优点, 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大力弘扬中华武术的精神。

(4) 两种拳法所蕴含的思想不同, 都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劣势, 散打应该结合两种拳术的精神思想, 在继承原有思想同时, 取其精华,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

(5) 散打运动的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世坤.泰国拳[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2]坤青.泰拳揭秘[J].中华武术, 2001.

[3]丁保玉.从文化学视角探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选择[J].前沿, 2010 (18) .

散打文化 篇3

竞技武术散打体系的构建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这种由传统武术提取而来融合西方文化因子的新的武术技击体系形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与传统武术技击体系几乎完全不同,由此,引来了竞技武术散打文化归属的争论。持批判态度的观点认为,竞技武术散打已经没有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西方竞技格斗项目的简单照搬与模仿,是“三拳、三腿、三摔”、“拳击加腿加摔”的简单重组,体现不出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与中华武术没有太大关系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中所固有的格斗对抗方法的挖掘,从“相搏”、“手搏”、“卞”、“白打”到“散手”再到“散打”,是传统步步演变的结果,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持赞同态度的观点认为,体育属性是散打运动得以发展的基础[2],竞技武术散打是时代的产物,是武术在当今时代与时俱进的征象,是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借鉴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是武术文化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争论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归属问题,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发展,并努力挖掘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填补武术文化在转向工业文明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缺失。

可以肯定,不管持什么态度,目的是为了使竞技武术散打更好地发展,百家争鸣更加促使了竞技武术散打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从它的普及程度、文化内涵、时代性等各方面来考察,它都不失为当代中国的一种优秀文化。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二元对峙模式[3],现代正是传统发展的演变和结果,是传统文化自我更新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正如洪浩教授指出的“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武术现代化的产物,是当代人创造的一个新名词[4]。”同样,我们应当跳出传统武术击技与竞技武术散打的二元对立,它是传统武术击技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自我更新,或者是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在本文中,笔者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尝试着解读竞技武术散打相关争论的原因和出发点,以揭示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归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作理论支撑,用于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武术文化。

1 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视角下的竞技武术散打

文化融合是指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5]。指某几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文化形态[6]。这几种具体的文化形态通过自觉或强制的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播、冲突、对话、筛选、移植、整合等过程,原来的文化体系经过这个过程而相互影响、调整和适应,逐渐地改变原有文化的结构和个性,使原来互不相同的文化形态相互接近,最后在这种相互适应的调整中逐渐地走向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第三种文化体系逐渐产生,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而原来的文化形态可能随之而消失,或者以其顽强的文化生命力按照原来的方向发展。中国文化即是一种融合型的文化,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在秦朝大一统帝国的形成中逐渐地使各种文化开始走向统一,经过汉朝政权的强化最终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道家和中国化了的佛家为主体共同构成了融合型的中国文化。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曾经多次遭受其他民族的入侵,但最终入住中原的其他民族逐渐地融入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中。

19 世纪中叶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敲击下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农业文明输给了新近兴起的海洋文明。在两种文明的迎头相遇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直接的接触和冲突,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融合、创新和发展。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和其他文化一样,它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和中华文化中的其他文化相交互融,共同构成了当今繁荣的武术文化体系。主流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导致附属文化作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武术文化在这种冲突与交融中也产生了自己的新的武术文化体系——竞技武术,主要包括竞技武术套路、散打和推手等内容。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标志是清末民初废除武举(1901)建立现代新式学校及马良的《中华新武术》等,竞技武术散打的雏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1928年第一次国术国考项目中就包括徒手的拳脚门(散打)、摔角门[7]341,1933年第二次国术国考中预试有了评分细则,对抗比试有了统一的护具[7]344。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竞技武术散打几经挫折,先是战乱年代的支离破碎,接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唯套路方向发展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等,最终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才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经过了近百年、尤其近三十几年的不断调试,竞技武术散打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成为了一种新的武术形式。

2 竞技武术散打争论的再认识

2.1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

竞技武术是异质的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传统武术文化融合而产生的“新武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它,能发现不同的文化特质,由此,也出现了对竞技武术的褒扬与批驳[4]。

2.1.1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由来已久,最多是“散打四不像”、“三拳三腿三摔”、“拳击加腿加摔”等,程大力等认为,散手擂台上的徒手,无例外地采用的都是“站起来”的姿势,然而这种站起来打的“武术”,哪里还有一点武术的影子。连弓、马、仆、虚都没有,散手算什么中国武术[8]。现今所谓散手,实际上抄袭临摹自国外的自由搏击,而散手王争霸赛不分体重级别总决赛,是生硬混合两种竞技文化截然不同的原则。所谓散手,拳法百分之百是西洋拳击的;腿法大半是泰拳的;摔法虽然被某些人自诩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它实际上与中国跤毫无关系,而只是从西洋自由式、古典式摔跤学来的几招[9]。散打很难体现出中国武术打的巧妙与深奥,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精、气、神、劲等武术神韵,也必然弱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10]。

2.1.2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肯定

在一些学者对竞技武术散打进行尖锐批判的同时,更多的学者对其持肯定的态度。武术散打,作为实战的一种代表性比赛形式,采用了传统的擂台比赛模式、技击内容和战术理念,在新的比赛规则下,形成了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形式。近几年,中国散打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生命力傲立于世界搏击之林[11]。现代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一个方面终于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破土而出,并形成强劲的发展态势[12]。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已经普遍开展并被运用于体育竞技比赛的现代武术散打技法,本身也是现代社会对于过去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击技的固有价值进行开发与利用的产物,是过去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击技在当代社会的一种新的但绝不是唯一的存在形式[13]。从散打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散打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发展规律总是与其独特的、相适应的竞赛体系及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14]。散打已成为全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怀比赛项目。散打作为竞技武术的分支,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系列的中国功夫与国外搏击项目的对抗中,它展示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风格与技击内涵,这是传统武术技击所不能替代的。

2.1.3 对竞技武术散打批判与肯定的诠释

以上的批判与肯定有其合理性所在,也存有一定程度的偏激。竞技武术散打在短短地几十年内取得了骄人成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竞技武术散打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也不可以说竞技武术散打完全是由传统武术的继承而来;竞技武术散打虽然存在着技法单一、文化内涵缺失、和传统差别太远、雷同于西方的竞技格斗等问题,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原本做出新的理解、新的解释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地远离原本地过程,又是传统本身形成的过程,是传统本身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不断开放的过程[15]。人们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一般来说,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解释[16]。不论我们对传统武术散打作出新的理解、新的解释,还是借鉴其他竞技体育文化,都是一种自我的不同于前者的另类解读,既偏离了原来的传统,也对异域文明以自我的视角进行了解释,通过相互之间的接触、冲突、筛选、移植进而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新的文化和传统。我们应该对竞技武术散打技战术、训练、道德等的生命力与发展方式给予必须的关注,使其能够真正的展现传统武术技击形态。

2.2 竞技武术散打的继承与借鉴

2.2.1 竞技武术散打的继承

传统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彻底地消灭传统或完整地改变传统[13]。文化的传统意味着文化的过去,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却又必然是对过去之文化传统的延续[13]。竞技武术散打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虽然在近30 余年的发展中融入了竞技体育的成份,但竞技体育的成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整地改变传统;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竞技武术散打的现在与未来,也必然是对过去之武术文化传统的延续。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延续是在主观选择下的延续,因为,历史及其事件的解释本来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单纯回味,而始终同时体现着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思考[17]。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观念的转化等使得我们只能以现代的观点去继承过去的传统。

2.2.2 竞技武术散打的借鉴

竞技武术散打对竞技体育文化的借鉴表现在物器、制度、精神等各个层面,并且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下的运用,始终体现了与原传文化的不同性,与中国文化接合的特殊性。因为“一般说来,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切割,然后又决定他将如何对其加以认知和解释[16]。”竞技武术散打的产生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大环境所改创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它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竞技体育。所以,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技术体系的建构、价值取向的追求等是建立在竞技体育基础之上的,以竞技体育为蓝本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一系列的技、战术体系及道德改造。无论是器械、服饰、场地等物器方面,还是规则、训练、理论等的制度层面,及更快、更高、更强等的精神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西方体育文化特征。

3 竞技武术散打——新的武术形式或竞技体育形式

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击技的继承和竞技体育的借鉴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是传统武术击技和现代竞技体育两种文化形态之间通过自觉或强制的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播、接触、冲突、移植等过程,逐渐地改变了传统武术击技和现代竞技体育的结构和个性,使原来不相同的文化因子相互接近,最后在相互适应的调整中走向了统一,产生了第三种文化形态——竞技武术散打,而传统武术击技和现代竞技体育以其顽强的文化生命力仍然按原来的方向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说竞技武术散打属于武术的一部分,或者说竞技武术散打属于竞技体育的一部分都不会有什么错误。但是,无论如何竞技武术散打对传统武术的继承都不会是全面的,只是将其中的适合于竞技体育的那部分内容提炼了出来;同理,竞技武术散打对竞技体育的借鉴也决对不是全面的,而只是将其中的适合于武术的那部分内容用在了“竞技武术散打”继承传统武术的那部分内容上。这样竞技武术散打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武术技击和现代竞技体育。正是因为竞技武术散打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当我们再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竞技武术散打与传统武术击技进行对比时,它已经有别于当初对传统武术继承的那一部分内容了,反之亦然。这样竞技武术散打就成了一种融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体育的部分内容在内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

回到竞技武术散打文化归属的争论上来,竞技武术散打不能全面的展现传统武术击技的精髓,“三拳三腿三摔”、“拳击加腿加摔”等,原因在于它只是一种新的武术形式,它代表的并不是全部的武术击技内容,它展现的只是传统武术击技中部分符合竞技体育的精髓部分,这种批判源于忽略了它还要从属的竞技体育属性。同理一味的坚守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中所固有的格斗对抗方法的挖掘与整理,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竞技格斗对抗形式,是完全由传统招法提取而来的竞技武术散打。盲目的保守中国古已有之,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古已有之的擂台对抗、切磋交流,只是武术竞技形式的一种,并不能等同于现代化了的竞技武术散打。这种传统性的坚守源于忽略了竞技武术散打中西方的一些现代性的组成因子。

4 竞技武术散打形成的思考

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其实是传统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问题,是武术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自觉反思,是传统武术文化在当今社会怎样积极地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用以补充和充实到现代世界竞技格斗体系当中去。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问题要求武术人在精神层面保有一坚持。正如徐复观先生指出的“真有文化自觉的人,他的精神状态应当是‘古今同在’的;并且由古今同在的程度,来决定他的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复兴中国文化,在精神上,必然是复古的,同时也必然是开新的;复古与开新从精神上说乃是同时存在[18]。”竞技武术散打在最近30 余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理论建设明显滞后,关于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建设与研究匮乏,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我们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古今同在”的精神状态,或者精神层面的“开新”大于“复古”。在整个国际社会争创文化软实力的今天,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武术技击体系的多元重构

在众多以跆拳道、拳击、泰拳等作为范式来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的推广、技术、文化等问题时,我们可否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文化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需要也是多元的,跆拳道、拳击、泰拳只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和人们的多元需要是有联系的,和中国武术击技文化的多元建构不足是有关系的。在多元文化共存、多元价值取向的今天,竞技武术散打只是武术技击竞技的一种方式,只是武术击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也不可能适合爱好者一生去习练。武术击技文化的多元重构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成功即是一种昭示。反思竞技武术散打、跆拳道、泰拳、拳击等所有的竞技格斗项目,它们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技战术、制度和精神等方面的重新建构,是用拳、腿、摔、拿,器械、徒手等全方位、多角度、多领域的重新编排、整理和融合下所产生的一种有别于其他特征的新体系。

4.2 增强竞技类武术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还源于它的主体话语权及文化表现力的缺失。技术体系、训练方法等只是竞技武术散打文化表现力的某些部分,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过多的追随传统而拒绝现代科学体系,况且现代科学体系也不仅仅是西方的独创,同样存在着中国的一些组成因子。关键是除了这些方面外的文化表现力的不足。竞技武术散打在比赛中支撑选手在赛场上拼搏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兼爱、礼仪、武德等等,这些能够表现中国人精神、代表中国人性格的种种文化现象却没有通过竞技类武术项目的舞台进行宣传和表达。研究者认为这些文化的展现远远大于主体文化的宣传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将这种内在的精神通过各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观看比赛向受众传播种种能够代表中国人精神、文化及价值的诸现象。

5 结语

5.1 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击技的继承和竞技体育的借鉴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对竞技武术散打文化归属的相关争论,源于批判者没有看到竞技武术散打代表的并不是全部的武术击技内容,它展现的只是传统武术击技中符合竞技体育的精髓部分,这种批判源于忽略了竞技武术散打还要从属于竞技体育的属性;一味的坚守竞技武术散打是对传统武术文化中所固有的格斗对抗方法的挖掘,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竞技格斗对抗形式。这种盲目坚守传统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它忽略了竞技武术散打中西方的一些现代性的组成因子。

5.2 在整个国际社会争创文化软实力的今天,竞技武术散打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多元文化共存、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竞技武术散打只是武术击技竞技的一种方式,只是武术击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新的武术击技类项目的构建已经迫在眉睫。对竞技武术散打的争论启示我们传统体育的复兴与建设,要增加其附属文化的建设、增强文化表现力,彰显民族精神。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叶伟,主编.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郭齐勇.现当代新儒学[OL].http://video1.ssreader.com/playvideo.asp?id=7589.

[4]洪浩.竞技武术发展理论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5]韩玉敏,郝秀芬,等主编.新编社会学辞典[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333.

[6]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融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91.

[7]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8]程大力,黄静.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竞技套路是保存与发展中国武术的重要形式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9]胡儿.作为自由搏击的散手是武术吗[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10]王柏利,王岗.守卫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一[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11]王杰.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2]朱永光.继承传统武术技法,构建“打练结合”的散打实践体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13]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0.

[14]黄强,潘晓波.我国散打运动发展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15]张世英.新哲学演讲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5.

[16]乐黛云.跨文化之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王晓朝,杨熙楠.主编.沟通中西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

[18]徐复观.徐复观文录(二)[M].台湾:环宇出版社,1971:162.

散打课感想 篇4

徐超 30707094 通过一学期散打课的学习,让我对散打这项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就让我来向大家说明一下散打比赛中的禁击部位以及得分标准等基础知识:

一、禁击部位: 后脑、颈部、裆部。

二、得分部位:

头部、躯干、大腿、小腿。

三、禁用方法:

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转身后摆腿进攻对方头部。

3、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4、一方倒地,另一方用脚进攻对方头部。

四、可用方法:

除禁用方法外的各种武术流派的招法。

五、得分标准:

(一)优势胜利

1、在一局比赛中,先完成三个三分动作者。

2、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3、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4、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5、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鉴定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得3分

1、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迅速站立者,得3分。

2、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

(三)得2分

1、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接触台面),站立者得2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

3、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4、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四)得1分

1、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大腿和小腿。

3、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钟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4、主动倒地超过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5、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五)不得分

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2、双方倒地或下台。

3、双方互打互踢。

4、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5、抱缠时击中对方

最后,让我来说说学习散打的体会吧。

散打是从我国传统武术中总结出的一种简练而又极具杀伤力的格斗技术。学习散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在散打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运动员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训练运动员掌握了散打技术,遇敌而不慌,与敌方突然袭击的一瞬间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防守和防反动作。在激烈的打斗中击中比没有经过散打训练的人较为容易,同时也能防守对方的一些进攻,即使被对方击,抗击能力也比一般人强。女生掌握几种散打技术,对防身更有好处,因为女生因其固的生理特点,又容易受恶人欺凌、受邪恶威胁,女生在与歹徒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击歹徒要害处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公安人员和武警战士、保卫人员等掌握一些散打技术,对保卫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国家财产,打击犯罪分子,对他们使用铁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练习散打能培养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至于强身健体,凡是参加散打运动的人都能体会到,散打运动员的强健体魄是从散打训练中得到的。散打能增强我们体魄、培养我们的意志品质,这是我们学习散打课的另一个主要收获。

散打训练计划 篇5

目的任务:活跃我校的文体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情况分析:

(1)凡是对散打感兴趣的学生通过选拔都会吸收到队伍中加强训练辅导。

(2)身体素质教差,在训练中不能表现出硬朗姿态。所以在加强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要加大身体各方面素质的训练,包括上下肢、腰腹的力量,移动速度,移动耐力等的素质。

(3)心理素质不稳定,直接制约训练效果的成败。根据以上的分析,要有针对的制定以下训练计划:

一、选拔吸收队员,成立散打队

1、通过各级老师的推荐选拔队员。

2、自愿报名训练。

3、通过选拔确定队员。

二、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从第1周开始训练至16周为止 第1~5周(第一阶段)内容:学习基本姿势、步伐和基本拳法,结合柔韧性训练和适度力量、耐力、速度训练。要求:能够结合基本姿势、步伐较熟练的运用基本拳法,同时在柔韧性和身体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具体计划: 学习基本姿势、基本步伐和前后手直拳,并学习基本的柔韧性训练方法,穿插轻微的力量训练,使新学员尽快的适应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学习前后手摆拳,视情况加大训练强度,复习所学内容。学习左右勾拳,复习直拳、摆拳,素质训练里加上速度和耐力训练。第6~12周(第二阶段)内容:学习正蹬腿和鞭腿,复习基本步伐和基本拳法,加大素质训练强度。要求:能够学会并运用正蹬腿和鞭腿,熟练运用基本拳法,柔韧性训练基本到位,身体素质有明显进步。

具体计划: 学习正蹬腿,复习基本拳法,学习组合拳法,加大训练强度。学习鞭腿,复习正蹬腿和基本拳法,学习拳腿组合,加强身体素质锻炼。

第13~16周(第三阶段)内容:学习侧踹腿和简单摔法,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学习实战技巧和进行实战训练,加强耐力和速度训练。要求:能够熟练的运用基本拳法和腿法,并运用于实战训练之中。

具体计划:学习侧踹腿和简单摔法,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加强耐力、速度训练。复习所学内容,学习实战技巧和培养实战意识,组织实战对抗训练,加强素质训练。

散打策划 篇6

一.活动单位: 09级民传班、武警部队

二.活动名称: “青春,运动,以武为友”

三.活动地点:吉首大学新校区田径场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目的:

1、展现风采,为散打同学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学生的业余生

活,增强学生自信,提供锻炼机会。同时为了普及传统散打散打这个经典项目,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促进同学们之间以及同

学们与武警人员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增进友谊;丰富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发挥优势,扩大本班级在学校的影响力;

3、强健体魄,增强散打知识和基本技能,向武警学习多方面的技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六.活动内容: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根据其院校实际情况以适当形式进行

宣传,如通过校报、校广播站、展板等,及时准确地宣传散打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动态,并积极参加活动。

2、由活动主要负责人进行节目采集,联系武警部队组织,节

目有唱歌,舞蹈,武术,散打,以节目主题达到新颖,激情,运动,意义深刻。准备数码相机及邀请函邀请嘉宾。

3、教练团协助活动主要负责人进行节目的编排,排练班级内

部的散打节目,保证节目的质量和节目量。策划小组负责节目的选择,协助主持人的进行节目演出的流程的合理编排。主持人负责台词的编写和节目流程,服装自备。各小组负责自己节目所需的道具,保住活动正常进行。表演部派人专人负责音乐,通知散打全体成员,活动当天清点人数,散打全体成员到齐,安排各小组流程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七、具体安排:

1、召集人员布置会场,准备音响设备,桌椅摆放果盘摆置及散

打用具,负责现场次序,工作人员的安排。

2、宣传部负责发放邀请函邀请嘉宾,安排人员进行拍摄工作。

3、医疗小组准备医疗药品,以防意外,保证活动安全

4、教练团,支持人,表演部进行活动,按节目流程表演节目

5、后勤组负责会场清理,策划部负责音响桌椅的送还工作。

八、活动预算:

1、宣传板、海报、纸笔等宣传资料费用:200元

2、租用音响、麦克风、体育器材等:800元

3、果盘、饮用水、备用医药等:100元

4、活动奖品、纪念品、互动环节的观众礼品:300元

九、活动总结

散打文化 篇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当西方文明以战争和暴力的方式猛烈地侵蚀中华文明时,在近代体育史上发生的“土洋体育之争”告知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深刻地体验到西方体育文化冲击的锐利。“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和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开放的精神,曾使传统武术抱着融合协调、消化吸收的心态来对待西方体育文化,然而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时代差异,使两种异质体育文化的碰撞尤为尖锐和激烈。在两种异质体育文化的碰撞交锋中,一些有识之士已认识到西方体育仅在于外形强健和争夺锦标,而且我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但是与西方体育有共同之处的是争强好胜,作为一种搏斗技能的武术运动要想走出国门,必须与世界搏斗运动同台竞赛,那么,走中西体育文化融合之路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1928年和1933年国术国考就将散手作为重点比赛项目,后来融合西方拳击的技术和规则,加上中国武术的精华,演变成为散打技术体系,1979年原国家体委组织人员对散打和太极推手进行试验。历经十年磨砺,散打的技术、训练和竞赛体系逐步完善,于1989年被确定为正式竞赛项目。在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因中西文化融合而具有的商业文明基因,使其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经济价值凸现,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散打运动已经成为当代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散打运动竞技体系。

2 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制约散打运动的发展

散打运动源于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社会学认为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社会环境,相应的文化传承,更不能割裂与社会的联系,不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西体育文化自然也不能离开母体,各自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形态、特征,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各自影响下的运动项目发展也有着各自的文化形态和特征。那么,散打运动是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为何出现难堪局面,难道与其生存环境有关?首先让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来分析。东方传统文化注重内在、整体、宏观、共性的东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儒家思想体系主张:“中庸、和为贵,要求人们舍功利取仁义,安于现状,不为人先,重群体,轻个体,行为要和谐统一、礼让、重文轻武。”它几乎影响到人们所有的行为选择和准则,因而全面地制约着散打运动的发展方向,只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和谐运动”。比如最近出现的“武林大会”、“武林风”等等,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导致散打运动失去大众意识,甚至有认为散打不是中国武术,且指责散打是“拳击+跆拳道+中国式摔跤”,种种说法足以说明散打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而散打运动的“快、巧、准、狠、猛”符合西方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因此严重冲击了中国武术追求以“道”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以“中庸和谐”为核心的种种规范,导致散打运动开展的群众意识淡薄,失去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散打运动自然遭受人们的冷眼。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体育文化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的烙印,由于人们习惯于安静、和谐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而不热衷于带有冒险、冲突和对抗性质的竞争活动,所以形成了一种蔑视竞争意识和抑制竞争能力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结构,散打运动在这种文化形态下其发展必然受到阻碍。从宏观的文化层面讲分析,与西方人性格外向张扬、崇尚力量强大、追求惊险刺激不同,中国人“感情丰富而内向,神情坚毅而沉默,体格健美而拘谨,舞姿优美而收束。”反应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一面,体现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散打运动的生存土壤。西方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西方人主张竞争、冒险、征服自然、改造自我,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西方人不喜欢平静、安逸的生活方式,而热衷于具有竞争性、征服性、冒险性的活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希腊人对竞技的狂热,使希腊人不断追求强壮的身体,发达的肌肉,技艺、技巧的完美,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体育体现出来的是个性的强化和发展,追求的是完美的物理机械运动,展现的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干的一种体育文化形态,如西方的拳击运动开展远远胜过中国散打。

因此,在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背景下形成的散打运动,其发展缓慢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的休闲时代,人们都希望和谐、安静,在这种国民意识形态下,竞技散打运动失去了民族情结,已经开始被社会所排斥,造成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散打赛观众极少,群众关注度不高,加上俱乐部不良操作,一些不良社会反应增大,导致散打运动进入了发展低谷时期。

3 发展策略

3.1 完善竞赛体制,走职业化、市场化道路

学习西方职业拳击操作模式,将中国散打推向职业化、市场化,由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制定职业联赛制度,提高比赛影响力,将“散打王”擂台赛、“散打王争霸赛”继续操作,形成国内外响亮的品牌,设定每年的中美、中日、中法、中泰对抗赛,如2009年1月柳海龙搏击争霸赛等邀请赛,利用商业操作,提高了散打比赛观赏性,丰富了散打比赛的娱乐性,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都精心策划,满足观众的需求。目前以赛制改革为先导,应继续完善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竞赛体制,并在改革的推进中,不失时机地选择新的突破口,如从运动员合同制及转会制、教练员聘用制、引伸到选秀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全运会、竞标赛商业元素,淡化政府行为,增强个人荣誉,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此外,借鉴NBA赛制的经验,采用主客场联赛制,以利于吸引观众,吸引新闻媒体,吸引企业家投入,从而促进竞技散打运动的发展。

3.2 普及散打文化知识,完善大学生散打比赛机制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发展大学武术散打运动,传播散打文化知识,在大学发展业余散打,作为武术散打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需要有自己民族的竞技对抗项目去满足属于我们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让一部分同学得到散打运动带来的荣耀,获得一个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够产生无数个像李小龙一样的中国武术人才,才能够向全球传播散打文化。大学是学校教育的源头,在大学加强武术散打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国技击文化的窗口。中华武术如何薪火相传,学校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武术散打的普及和发展与学校教育相脱离,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介入,借鉴美国的训练体制,制定相关的政策,形成在小学———中学———大学普及武术散打基础课,嫁接高水平运动队实现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同时,将武术散打比赛纳入到各级学校运动会中,采用段位等级的高低和比赛成绩与学生升学加分录取相挂钩的策略,激励学生从小参与其中,逐步实现社会化和终身化,最终达到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

3.3 加强宣传与推广,传播散打运动

加强宣传力度,开辟“销售”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开发散打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国内外的广泛宣传。目前,电视对有关武术散打内容、赛事的宣传却少的可怜。除了能够欣赏到残酷、扣人心弦的“中国散打王争霸赛”外,像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国散打VS泰国拳等国内、国际重大比赛现场情况,却不能够见诸于电视。面对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面对拳击、跆拳道对国内散打市场的冲击,如果武术散打在国内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面向社会的推广、普及和国际化发展将变成为空谈,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体育文化形式要想让世界人民接受,必须符合文化“认同”规律———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应积极通过现代化传媒正确引导、广泛宣传武术散打运动,激发全国人民为武术文化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将现代散打运动发展成为跨越国家和民族界线,让世界尽可能多的国家所接受,最终演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大众传媒的宣传不仅是人们正确认识现代散打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武术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宣传途径之一。

4 结语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将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完美结合,需要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历,这也是一个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更是传颂体育无国界的奥林匹克主义精神过程。中西体育文化的融合导致了竞技散打运动的萌芽,中西体育文化的冲突制约了竞技散打运动的发展,那么,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完善竞赛体制,走职业化、市场化道路,普及散打文化知识,建立大学生散打比赛机制,加强宣传与推广,传播散打运动,实现竞技散打与全民健身和谐发展,实现新时期体育的伟大使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摘要:中西体育文化的融合导致了散打运动的萌芽,中西体育文化的冲突制约了散打运动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中西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运用文化学理论探析散打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散打运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西文化,体育文化,冲突,融合,散打运动

参考文献

[1]王岗,田文波.穿越历史的目光:中西体育文化之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2]童昭岗.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151.

[3]周直模,樊守政等.中国武术散打走向世界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4]洪浩.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6(6).

[5]张文天.中国散打与西方拳击的体育文化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1).

同行散打王 篇8

2002年6月,我来到散打王,那一天阳光灿烂。

2002年7月,我随第一届散打世界杯工作人员,前往上海,激情荡漾。

2002年7月25日 阴有雨

今天是世界杯比赛的第一天,可是就在下午比赛开始的前四个小时开始下起了上海少有的大雨。我们将几千本要在比赛开始前发放的资料冒雨步行拿到场馆,我们将不多的几把伞撑在资料上,亮黄色并印有中国龙图形的资料封面成为我们眼中最亮丽的色彩。资料完好的顺利送抵场馆,没被雨水打湿半点,我们却都湿透了。比赛前一个半小时,有观众开始入场,我们兴奋而快乐,期待已久的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始了。

2002年7月27日 晴

筹备了近半年的散打世界杯终于结束了,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取得了七个级别中的五个级别。晚上十点,一切都结束了,闭幕式上满场舞动着亮闪闪的彩色纸片,人们纷纷离去。所有为了它辛苦的人都会感到满足,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满的结果,这一刻没有人比我们更幸福。十三天的上海之行,的确辛苦,工作排的满满的,以至于我们在上海只去了最有名的外滩,而其它时间都是在驻地和场馆之间,两点一线地忙碌。上海的闷热让我们多少有些不适应,再加上场馆在没有比赛时是不开空调的,一走进去大家的衣服顿时就湿透了。可是这一次是国际性大赛,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需要完成的工作。晚上十二点从场馆回到驻地是历行工作总结会,而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有记者报道了,我们必须周密地做好接待工作。每天只能保证的四个小时睡眠和闷热的天气让我们很快觉得体力不支。可是因为有期待,大家仍然心情很不错,象上海晴天里的阳光,灿烂得只能看见笑容。

散打世界杯结束的第二天,除了善后处理的工作人员,我们集体回到北京。因为几天后还要继续散打王的比赛。

2002年8月17日

回到北京,我们的日子没有象在上海时那样紧张,但仍然忙碌。我开始慢慢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开始熟悉周围的一切。我见到的第一个参赛选手是早有耳闻的那顺格日勒,他和蔼的笑容和他场上杀气十足的表情判若两人。此后,我和越来越多的队员熟识,他们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不易接近。他们质朴而简单,他们从事着一种不冷不热的体育项目,他们把荣誉看得格外重要,他们执着地付出,他们以青春的逝去和满身的伤痛作为代价,他们却无悔。他们是懂得生活的人,最平淡却又是最真实的那种。

2002年10月19日

从来没有那么快速地翻看过一本书,《大高手》让我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作者是《中华武术》的记者王涛。我很喜欢她的文字,从她笔下写出的文字赋有极高的感情色彩,她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人。文字带有变幻莫测的色彩,红色、黄色、绿色或者是蓝色,当你读到这些文字,你的心情就会被渲染得丰富起来。

书里的主人公是柳海龙,这个在中国散打界无人不知的青年,很多处也提到了山东武术院的散打教练翟寿涛和国家队的管教练。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们是有着极强的人格魅力的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绝对的实力,以及坚定的信念。他们是一盏灯,在有些人的生命里指引方向。成为他们的学生,我想一定是幸福的。想到这里,真是后悔,几天前在比赛馆里第一次见到翟教练,四目相接时因为忙碌没有对他微笑,下次一定不能错过,对一个我欣赏的人微笑。

2002年10月21日

李杰来报道,准备参加两天后的散打王70公斤级比赛。他身穿一件果绿色的运动防水服,深色运动裤,斜挎着一个书包,书倦气十足。世界杯时他拿了冠军,当时就听人说他还在北体读大学。世界杯后,他去参加了亚运会,但在决赛中输给了伊朗选手侯赛因,想问问他这场比赛的事,却怕影响了他这次比赛的心情,便没有提起。聊天时说起他的大学生活,我能觉出大学生活带给他的收获,他格外珍惜。但是也有缺憾,训练中因为没有水平相当的对手,使他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每到大赛,他都必须回济南的山东武术院训练,但这样一来,学习就耽误了,只好再用假期时间弥补上。今年比赛多,他在上海青浦的国家队训练基地训练了四个月,用他的话说真是累死了,比赛一结束又赶回学校开始狂补落下的课,一天都不敢休息。作队员又作学生的日子很是辛苦,可其中的快乐也一定只有李杰才知道。

2002年12月15日

北京下雪了,一阵大过一阵,白茫茫地一片。坐在快餐店里,窗外是纷纷而下的雪花,耳边是快乐的圣诞歌,圣诞节快到了,感觉很平静。今天中午,参加17号散打王冠军赛的队员们就将提前到达比赛地廊坊去适应环境。也许这一刻的平静也是大赛之前我心里留存的最后一丝平静,冠军赛将是水火相交的一场大战,2002年各级别冠军也将在那一天诞生了。

2002年12月17日

经过历时九个月的角逐与拼杀,散打王各级别冠军的争夺者杀出重围,为一场血战而跃跃欲试。今晚,廊坊体育馆,一切尘埃落定。经过两个小时的较量,散打王的冠军名册里记下了:格日勒图、李杰、宝力高、薜凤强、宋志平、赵子龙的名字。午夜11点,刚才还沸腾的体育馆已人去台空,只剩下挑灯夜战的工作人员和落满一地的彩花,除了叮叮咚咚拆卸的声音,周围安静极了。传送完今天的新闻,和负责网站的同事一起走出体育馆,街道上已没有了喧闹,偶尔有汽车从身边疾驰而过。一丝彻骨的寒风吹过,吹走了身上的最后一点热气。刚刚结束的一幕又一幕,热烈而惊心动魄,久久地在脑海中回旋。相信对很多人而言,这将是一个不眠夜,为了那份倾心的激动而失眠。

2002年12月31日

散打王总决赛上演在今晚的奥体散打馆,英雄与英雄碰面,冠军与冠军交锋,高手过招,挑战对手及自己的体能和心理极限。比赛没有想象的激烈,但还是一次又一次沸腾了现场的观众。我们以此纪念新一年的到来。2002年散打王圆满落幕,今天可以睡个好觉了。

2003年4月9日

现在是4月9日零辰两点,一个人坐在厦门机场的大门外,身后是三个装满了后天散打王开幕战要用的所有服装,等待七点的飞机,飞往西安。好心的值班保安告诉我,三个小时后,机场就开门了。

想想几个小时前,在泉州的服装厂里,因为工厂晚上十二点准时收工,因此大家都在为散打王的服装做最后的努力。最后时刻,我也上阵帮忙,帮助师傅们把做好的服装包装,整整一个车间都在做散打王的服装,十分壮观。车间黑板上写着:“请工人自觉加班,完成当晚任务”的通知。

装箱完毕,大家搬着三个大箱子衣服送我到街上打车,然后我带着三箱服装去厦门机场。由于从泉州到厦门机场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乘早上七点多的飞机怕过于紧张,近几天早晨这里又都在下雨,怕装衣的纸箱被淋湿就更惨了。因此决定夜里直接到机场候机。出租车急驰在黑夜里,司机放了些口水歌以打发时间。我疲惫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似乎有被黑夜吞没的预感,可我无力躲避。

收到已抵达西安的同事的短信,他们也刚刚从场馆忙完,在回驻地的路上。突然感到一阵幸福,为了同一个目标,大家同样在努力着。我想能为一件事而付出这是一种缘份吧。

到达机场,一片漆黑,巡逻警告诉我,厦门机场夜里不能候机。我的意志坍塌在黑夜里,疲惫而引起的全身疼痛在这时更加强烈地发作了。可是面对三个大箱的衣服,我能去哪呢?只好将东西卸在机场门口,等待天空从黑暗到明亮的过程。

现在已经是五点了,厦门开始下起大雨,还有半个小时机场就开门了。我的机场一夜也终于可以结束了。有些暗喜,如果是早上出发,一定会更加狼狈。我只期待在飞机到达西安时,我能看到阳光。

2003年4月15日

西安开幕战反响很热烈,圆满结束。结束了西安之行回到北京,心里有些空荡荡的,为了这2003年的第一场比赛,大家几个月没有休息过了。而现在却都结束了。

回到北京,出乎意料,“非典”会传播得如此之快。走在路上,人们都带上了口罩,单位公司开始发放各种预防性的药品,关于“非典”的各种短信在人们的手机间来来回回地传送,而报纸上则用最大的标题刊登关于“非典”的文章。

我还没能顾得上恐惧。4月13日下了从西安回京的火车就进了机房,开始参与今年散打王的一档电视专题片《王者之风》的制作。几天来一直没有黑天白夜,通霄地工作。可是因为是为了散打王,我还是很快乐。

2003年4月23日

《王者之风》的专题片停上了,我们昨天才拍回的队员薜凤强的素材也暂时用不上了。因为由于“非典”,散打王休赛了。比赛恢复日期遥遥无期,《王者之风》也要等到比赛恢复后才能继续开始。公司开始放假。可是我们都在期待散打王早日开始。

2003年5月5日

“世纪武坛”的论坛上有网友在以不友好的方式批评公司和散打王。可是有些问题的解决真的不是那样简单,我们身在其中,体会更深。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试图将这个众多人喜欢的比赛越办越好,但一个仅仅出现才三年的事物,正处在探索阶段,发展壮大需要时间与付出。况且在目前这样一个还不成熟的体育行业,面对一个还不完善的机制,仅仅一个散打王比赛又能改变什么呢。创新势在必行,我们又何尝不希望它好呢?

2003年8月23日

散打王比赛从7月2日开始恢复比赛了,可是原本以为的激情日渐减少。今年北京的比赛选在朝阳体育馆进行,由于交通不便,观众很少。中央电视台倒是在比以往好的时段开始录播我们的比赛。以往常来跑我们比赛的记者来的也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忙,曾经散打王带给大家的热情也愈来愈少。三年的比赛,从无到有,已经失去的它原本带给大家的新鲜感。只有比赛更加刺激,电视画面更加好看,比赛本身更加成熟才能吸引大家来关注。我们任重而道远。

2003年10月1日

今天是国庆节,我们没有休息,我们要整整加班七天,算上这个国庆节我已经几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了。生活变得重复和灰暗。10月13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了首届世界散打王争霸赛。一切为此而忙碌。

此后,与散打王随行的日子是极度疲惫的,身体的疲惫,心里更加疲惫。我再也顾不上用日记记录生活,用文字记录心情,记录与散打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种遗憾,直到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

2004年1月15日

散打王2003年三亚总决赛终于结束了。关于2004年赛季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无期量的放假,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和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我在笔记本上随手记下一些文字,仅仅是一些直觉而已:

今天最后一天上班,今天我最后一天在散打王。

外面的阳光很微弱,不足以让人觉得温暖。平时办公室里总是很繁忙,今天却是空空荡荡。我把耳机里的音乐声开到最大,希望可以填满内心大片大片的空白。反反复复听着同一首歌,完整地一遍又一遍。泪水将要溢出,却被我强硬地把它们留在眼眶里。电脑里的文档空了,那是无数个白天与黑夜的堆积,像日子。却被一次清空了。感觉空气有些稀薄,也许是酸了的鼻子累了。坐在同一张椅子上,曾经用各种感悟和情绪将自己填满,今天一阵阵地感觉发空,身体失去了重心。正午的天空不晴朗,模糊地分辨不清蓝天和白云。就象我们的路。穿过这片森林,不知道能否看见阳光,可是我们必须勇敢地走下去。我最后一次清空回收站,连同我和散打王一起的日子。

后来我真的离开了散打王。以为会忘记的,却变成了清晰的记忆,以为会记起的,却成为了失去的记忆。在记忆与忘记之间,其实我们无从选择。拥有不代表属于,离开不代表失去,我对散打王的祝福永远存在于心底。

上一篇:一般公司出纳的工作职责下一篇:我的两面作文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