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简介

2024-10-17

武术散打简介(通用9篇)

武术散打简介 篇1

2011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

赛事简介

一、赛事名称:2011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暨第六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选拔赛

二、比赛时间:2011年7月5日-9日

三、比赛地点: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湖北省体育局

承办单位:湖北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市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协办单位:武汉市博击运动协会

五、比赛项目:

(一)男子七个级别:

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

(二)女子五个级别:

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

六、参赛队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参赛队约300人

七:武术散打运动简介:

武术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在80厘米高,8米见方的擂台上进行比赛,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一项竞技技巧和观赏性极高的运动。

武术散打简介 篇2

关键词: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研究

1 前言

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 武术在我国的漫长历史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的武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武术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 同时还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我国的武术散打运行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以及广泛关注。本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对武术散打的进一步推广找到新的途径和领域, 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武术散打,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进行健身。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报刊、杂志、理论书籍等文献资料, 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检索和研究, 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查阅了大量的武术散打论文和专著, 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真实的一手资料。

2.2 比较法

本文将武术散打与其他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健身功能方面的横向比较, 以研究武术散打特有的健身功能。

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著作和成果进行了筛选和整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种方法对关于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得出了相关结论, 以为武术散打的健身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4 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其他形式的访问, 与武术散打有关人员就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实际看法, 以及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访问的人员包括武术理论学者、武术散打研究专家、武术散打教练员、运动员、长期坚持武术散打运动的武术散打爱好者等等。通过了解他们练习武术散打后的身心状况以及对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看法, 来剖析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3 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3.1 武术散打基本介绍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其内涵优秀的文化底蕴不断被后人继承、改革和创新, 形成了武术散打独特的风格和运动模式。散打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又具备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 成为一项极具社会影响力, 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体育竞技比赛, 受到广泛的关注。

武术散打是将中国武术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之中的一个产物, 是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 运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竞赛形式来挖掘武术散打的实用价值。散打是武术运动的精髓所在, 是武术运动中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散打主要使用各种武术技法进行斗智斗力, 体现自我的格斗能力。武术散打不仅具有对抗性, 也具有民族性。武术散打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武术, 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竞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等, 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3.2 武术散打发展了传统武术的健身功能

武术散打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武术,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传统武术产生的动机并非为了健身,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 武术的目的逐渐成为了保健身心和提高自身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的追求也逐渐渗透于武术之中, 因此,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武术逐渐向健身功能发展[2]。武术散打继承了传统武术对健身功能的追求, 并将这种追求灌注于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散打训练在适当的强度下可以有效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进行锻炼, 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 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1]。

3.3 武术散打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此同时,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现代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很多人们都在饱受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种种困扰。因此, 寻求形式多样、能够锻炼身心的健身活动是现代人对于运动的一个普遍追求。由于这种需求, 越来越多的体育竞技项目也开始向健身功能方面靠拢, 武术散打不仅可以对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进行锻炼, 其全面的训练可以对人体的上肢、下肢等部位进行均衡的锻炼。与此同时, 武术散打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心灵健身”, 其较强的竞技性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宣泄压力的平台, 有效的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 调节身心, 维护健康。

4 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身心的活动。而对于身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体育运动一般必须是有氧呼吸运动[2]。如果将武术散打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则其对抗性比较强, 训练强度也很大, 不符合有氧呼吸运动的标准。因此, 挖掘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就必须将其定位为一种全民健身运动, 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 以打沙袋、打靶以及模拟实战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 根据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对强度进行调节, 以中小强度为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健身功能的有氧呼吸运动。

4.1 武术散打运动对运动者身体产生的影响

4.1.1 武术散打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是一项全面的运动, 不仅包括了类似跆拳道的腿部练习, 对于练习者全身都有相应的锻炼。武术散打包括腿法、拳法和摔法, 而且每种技法中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招式, 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例如拳法就包括了摆拳、勾拳和直拳;腿法就包括了鞭腿、侧踹腿和正蹬腿;摔法则包括了过背摔、过肩摔、抱单腿拉腿摔、抱双腿过胸摔、抱双腿前顶摔等等[3]。这些技法灵活多样, 有曲线型也有直线型, 对人体的上肢、下肢以及关节和肌肉都进行了锻炼, 健身效果明显优于跆拳道。

(1) 不仅如此, 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武术散打锻炼, 可以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进行有效的锻炼。武术散打能够使骨骼粗壮, 通过压力和拉力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规律和整齐, 促进骨密质的增厚, 防治骨质疏松, 肌肉也更加结实有力。武术散打中的沙袋练习、拳靶练习和脚靶练习都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骼的发育, 使骨骼粗壮有力, 骨骼的抗折、抗压、抗扭转、抗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与此同时, 骨表肌肉能够更好的附着, 血液循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肌肉更加强壮, 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2) 武术散打对于关节和韧带也有着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 通过系统的练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都得到了加强。通过练习使韧带和关节囊增厚, 关节周围的肌肉更有力量, 关节的稳固性也就随之提高。而武术散打中的柔韧性练习, 能够加大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伸展性,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武术散打对于肌肉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武术散打的运动量较大、强度相对较高, 通过坚持练习能够增大肌肉体积、增粗肌肉纤维。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 肌肉的供血量增加, 肌肉更加匀称有力, 健壮美观。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 由于其骨骼无机成分少, 柔软度高, 通过合适的、低强度的武术散打训练, 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5]。

4.1.2 武术散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融合了传统武术的精髓, 在竞技的过程中不仅有力量的搏击, 更有智慧和技巧上比拼。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有效的锻炼神经系统和反应能力。青少年练习武术散打可以提高其神经的灵敏度,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中老年人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灵活和兴奋, 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在武术散打的训练中, 要求训练者要保持大脑与身体的高度一致, 对训练者的身体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

4.1.3 武术散打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对于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人体其他系统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增强肺活量、增强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善人体消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练习武术散弹的过程中, 肺活量不断提高, 心肺功能逐渐提高,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的人群,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加强肠道蠕动, 促进消化。此外, 练习武术散打可以降低心率,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改善免疫系统,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大量的实验以及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肺活量值。如果经常性的进行散打锻炼, 就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的呼吸系统, 减少人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4.2 武术散打运动对于运动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 现代人面对很强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 武术散打能够很好的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达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4.2.1 武术散打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武术散打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 具有更强的对抗性。因此通过体育散打可以对不良情绪、消极情绪进行释放, 达到缓解压力、释放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作用[6]。通过对竞技对手或者击打目标进行击打, 可以使训练者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以及不良情绪, 而不会因为不良情绪的堆积而引起心理疾病, 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在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对肾上腺激素分泌进行刺激, 会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 定期进行武术散打练习可以使人宣泄压力, 调节情绪。

4.2.2 武术散打可以锻炼意志

武术散打具有较强的运动强度以及对抗性, 能够对人的意志力进行锻炼, 要求训练者能够坚持不懈、对抗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者能够抵抗身体的疲惫、体力的消耗以及心理的紧张, 久而久之, 能够培养训练者果敢坚毅、勇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武术散打能够带给训练者胜利的喜悦, 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4.2.3 武术散打可以增强人的心理应激能力

武术散打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 要求训练者能够严守规则, 在一定的规则的约束下, 武术散打训练者要能够应对外界带来的伤害性感应, 迅速调整心态, 继续投入训练[7]。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长期坚持武术散打对其心理应激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能够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 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 摆正自我, 继续奋斗。

5 结语

武术散打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 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 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 使人变得更加强壮、灵活, 保持人体的健康和身姿的健美。武术散打还可以很好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 释放压力, 磨练意志, 是一项适合现代人的健身项目, 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纪建国, 周维方.散打俱乐部式练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09) .

[2]汪百祥, 陈众观.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2) .

[3]毛迪, 沈玉洁.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08) .

[4]张永明, 彭二丁.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散打) 在技击特征上的差异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3) .

[5]时锋, 时彩颖.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J].科技信息, 2010 (10) .

[6]杨广辉, 任志杰, 王玉坤.影响散打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06) .

武术散打三十年 篇3

散打技术的发展历程

1?郾初步探索阶段(1979—1988):技术粗糙、战术单一

这10年,是筚路蓝缕、艰辛开拓的探索阶段。散打技术经历了从“使用任何武术流派技击攻防动作”到限制在“拳、腿、摔”范围的“收”,从“冲、贯、抄”三拳到吸纳“转身鞭拳”等的“放”,从比赛场地由垫上到擂台,前期以拳攻为主到后期以踢、摔为主的“变”,从中国传统技击术的直接对抗到在明细规则下穿戴护具进行的现代竞技比赛的“通”,散打技术在粗糙和散乱中逐渐得以提炼和整合。尤其是1988年开始正式使用擂台进行比赛,奠定了徒手格斗项目独具特色的比赛形式,对散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10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基本构建了以踢、打、摔攻防为主的现代散打技术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特征的运动模式。

2?郾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技法全面、战术多样

1989年,散打被批准为全国性正式比赛项目,各地纷纷成立了专业队,散打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在焦作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工作会议,确立了“技法全面、快速灵活、多变巧取、讲求实效”的方针,指明了散打技术的发展方向。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散打成为正式竞赛项目,进一步确立了散打项目在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的合法地位,使散打技术的科学化训练得到高度重视,促进了散打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散打运动由1990年“迅华杯”时以力取胜、技术粗糙的初级阶段,逐渐过渡到全运会、亚运会时以巧制胜、技法丰富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在踢、打为主的基础上,主动快摔和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其主要的技法特征,基本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击特色。

3?郾繁荣兴盛阶段(1999至今):技术娴熟、战术灵活

这一时期,随着赛事种类的增加、比赛次数的增多和赛事层次的提高,尤其是将散打进入奥运会作为竞技武术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散打运动技术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标志着散打运动的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200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首设女子项目,迎来了散打运动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散打技术发展和更高层次比赛的需要,散打竞赛规则又进行了有益的修改与完善,如将比赛中每局的净打时间由3分钟缩减为2分钟、踢中对方头部得分由1分增加为2分、击打小腿不得分等等。规则的变化也使得散打比赛节奏加快、对抗激烈程度明显增加,对散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的散打技术和技法呈现的特点是全面简捷、快速主动、组合技术和特长技术应用娴熟,战术灵活而多变。

散打技术的特色

散打运动历经30年探索与发展,形成了一套有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徒手格斗项目的技术体系和技法特点。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散打运动,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1?郾散打技术技法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踢、打、摔、拿”是传统武术技击的核心。散打技术完全是在继承传统武术技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于竞技运动安全因素的考虑,比赛中取消拿法,只以踢、打、摔为主要技法,经过整合之后,最终形成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散打技击特色,正是传统武术技击特色的再现。把现代散打视为简单的“拳击加腿加摔”,显然是片面的。

2?郾散打技术技法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

虽然散打运动是一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但作为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散打运动,在技术、技法、礼仪、规则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

首先,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观”。中国文化崇尚整体思维方式,强调从统一的角度观察事物,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从徒手格斗来说,不能仅限于用拳打或脚踢或摔,散打讲究技术全面、综合运用,无论是“踢、打、摔”技术特点,还是“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技击特色,都受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远、中、近”、“上、中、下”、“左、中、右”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攻防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蕴的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

其次,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这里所谓的“道”,是一种只能用直接的体验去把握的存在,是一种无规则又恰似有规律的自然运行。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要摆脱固定招式的束缚,追求“击”的本质和“悟性”,做到“无招胜有招”。散打重在招式的“散”,没有固定套路,在对抗中要求随机应变,不拘于一招一式,这正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散打中的鲜明体现。

再次,散打技术技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思想。传统武术强调武德教育,如“未曾习武先习德”,“拳以德立,德为艺先”,“以德为先,技道两进”等。源于传统武术的散打运动,也同样遵循崇礼尚德的思想,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抱拳礼”,既表达了对教练、队友、裁判、对手、观众的尊重,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礼”思想。竞赛规则中的“禁击部位”、“优势胜利”、“强制读秒”等,更是映射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

此外,散打技术技法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家思想。散打比赛斗智较技、注重谋略,是古代兵家思想精髓的再现。在散打比赛中,主动强攻战术、迂回战术、防守反攻战术、佯攻战术等等,正是古代兵家思想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等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

传统武术PK散打 篇4

这里我所说的武术主要是指传统武术,她包括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并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的各种拳种,以及各种武术竞赛套路。

散打是指目前被国家体育局武术研究会所提倡和推广的武术技击项目。她是在我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借鉴了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泰国拳等外来拳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再加上我国所特有的摔跤技法等内容而后形成的一种近代搏击术。她讲究的是远腿近手贴身摔。她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一招制敌”、“江湖绝招”或是以“性命相搏”的“生死无论、各由天命”的江湖式比武。而是在一定规则下,以自己的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灵敏度等为基本素质;以各种拳法、腿法、摔法为基本支撑的技术活动。其实质更是一种体育运动。

传统武术与散打运动也是各有特色。

传统武术经历了几百年的延习,历代不乏高人对其修正和补充,使之更具有实战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并将各种攻防、锁拿、掷跌、踢打等技法融入套路之中,进行全面训练。其特点是:重心低、步法大、站桩立马、腰马配合、力从腰发、踢腿不过膝。更注重绝对力量、硬度、强度的训练。比如,举石锁、打树干、蹲马步、绑沙袋。与人较技,先立门户,主要是以力量取胜。因此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而散打的特点是:重心较高、步伐灵活、进退自如,攻守转换快、攻人意识强。拳法以直拳、勾拳、摆拳为主,简单凝练、紧促有效、直接快捷、攻杀凌厉。讲究:短、平、快、狠、稳、准。干净利索,便于连续攻击,常常是一击必中。其腿法以正蹬、侧踢、鞭腿、勾踢、转身后踢等踢法为主,打法凶悍、刚猛强劲,其中犹以侧踢、高鞭腿、转身后踢等杀伤力最大。讲究的是踢罢就收,以攻敌头部为佳,以攻敌胸肋为次,敌之大腿、小腿、膝、足都为我攻击之目标。腿较臂,长而有力,因此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之说。其摔法更是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比较常用的有:抱腿别摔、抱腿打腿摔、抱腰过背摔、夹颈过背摔、抱腿勾踢摔、抄腿钩踢摔等。讲究的是贴身近战,破坏对方重心。手法准、上步快,料敌先机、一击必中。可在心理上给对方以极大的威慑力,彻底摧垮对方的信心和意志力。因此有“宁挨十下,不挨一摔”之说。

但,他们也各有其缺点。

传统武术攻敌速度慢,攻防转换慢。绝对力量大,但爆发力较小,不能够连续攻敌,对头部防守不够。这也正是由于传统武术重心低、步法大、大弓大马所必然导致的恶果。另外,练传统武术的人很难有实战机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没有对敌经验,一旦与人实战,则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束手束脚、被动挨打。这也是平时只注重套路训练而不注重实战的必然结果。

而现代散打,由于其步法小、重心高、拳法紧凑,就必然导致攻防转换快、攻敌速度快,可以连续击打对方。但也正是由于这样,她才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稳度不够,容易被对方破坏重心而摔倒。特别是在其使用腿法时,由于单腿支撑,下盘严重不稳,稍被对方攻击,就很容易摔倒。但由于散打重实战,经常捉对厮杀,因此其对敌经验相当丰富。真可谓见多识广。一旦与人较技,则不慌不忙,沉着应战,心不跳,手不慌。心态一放松,就全身皆松,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因此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亦或是武术大师一旦与散打选手对阵,则一定是败多胜少。还有一点请不要忘了,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往往是饮食不科学、训练不系统、体力和耐力不足。而散打呢?往往是运动员出身,其饮食合理、训练全面、经常进行体能训练,一跑就是十几里,其体力和耐力要远远高于传统武术爱好者。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传统武术爱好者一旦与散打爱好者对垒,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可怕,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请广大武术爱好者给予批评指正。

第一,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身法,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步法、拳法和腿法。传统武术练的是贴身近战,而散打运动练的是放长远击。因此,传统武术爱好者应该以身法迎敌而上,贴着对方身体和对方近战肉搏,臵对方拳法、腿法于无用武之地,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第二,传统武术重心低、力量大,而散打运动则是重心高,力量小。因此,我方贴身近战后,猛攻其下三路。臵对方于时时刻刻有被击倒的危险境地,让对方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使对方有力使不出,有劲使不上。

第三,传统武术练的是整体功力,一进俱进,一退具退,上下齐动,左右齐攻。而散打运动练的是稍节劲,以拳,脚攻人。毕竟是肢体运动,其打击力毕竟有限。一旦贴身后,我方将内功运至于掌、拳、肘、腿之上,运用整体功力,使内劲猝发,刚烈猛狠、惊炸冷脆,必然是一击必中,迅速结束战斗。

第四,闲暇之余,多看看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截拳道等其他拳种的书籍。一是以便于做到胸中有数,对敌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二是能学习新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武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武学技能。

武术散打简介 篇5

一、前言

散打是以踢、打、摔为内容,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是武术徒手搏击的组成部分。在散打比赛中,踹腿是使用频率较高而且较简捷,实用的腿法。科学合理的发力,有效的进攻和防守是散打技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加大科研力度,丰富和完善侧踹腿的技术,以利在实战比赛中更好的运用。

侧踹腿,俗称“踹腿”,是武术散打运动主要的腿法之一,具有速度快、力量大、突然性强、攻距离长、打击范围广等特征。该技术不仅可以阻截对手的进攻,也是实施重创、得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故有“先锋腿”之称。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家访谈法

三、分析与讨论

通过观看无数场散打比赛,我们不难发现,侧踹腿能否成为擂台夺冠的法宝,关键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快

快,是指完成动作快。“发腿如射箭”,只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快表现在反应快、动作快和位移快两个方面。反应快,即从观察、判断到操纵动作、思维迅速敏捷。主动进攻时寻找战机,制造战机,利用时间空当、动作空挡,快速出击。防守反击时,对方欲动就能准确的知道他要发出什么动作,从而进行防守或防守反击,迅速转换动作的速度要快。动作快,即动作从开始启动到击中目标,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在使踹推和各种组合连招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与转换动作的速度要快。

(二)准

准,是指动作的力点、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是否准确。力点是击中对方的接触点,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点要求,力点不准,不但影响动作的有效性,而且容易受伤。

四、利用“空当”取胜

激烈对抗中,双方在不断地位移、距离在不断的变化,“空当”也在不断地出现。完全可以说,能否让“自己空当”暴露的面积越小,时间越短,能否寻找对手空当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一)寻找“空当”

寻找“空当”就是在散打中寻找对方薄弱的环节和防守出现的漏洞。在双方对峙中,对方进攻前,稍有预动,此时对方的“空当”会很明显的暴露。在攻防中要善于寻找“空当”,抓住战机反击对方的“空当”。

(二)制造“空当”

1、迫使对方露出“空当”。在进攻时,对方要做出相应的防守动作,根据这种条件反射,用不同的佯攻,迫使对方防守,而对方防守的同时必须会出现“空当”。如甲用拳虚晃乙头部,乙防守时,中.下盘的“空当”就会暴露出来,此时甲快速用踹腿攻击乙中下盘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引诱对方进攻而露出“空当”。有意卖破绽,引诱对方进攻,当对方进攻时抓住其“空当”快速反击。例如,甲两手分开,这叫“敞开迎客”,诱敌进攻,当乙用拳击打甲面部时,下肢就会出现“空当”,此时甲护面同时,踹击乙向前进步的腿,便可击中。

总之,要寻打和制造对方的“空当”,调整距离、快速进攻。距离再次改变,进攻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距离的调整可以暴露“空当”,还可以保护“空当”。

五、控制节奏

在散打比赛中,节奏不象武术套路那样是预先编排好的,而是随机的,复杂多变的,因此,运动员要想争取主动,夺取比赛的最后胜利,必须学会控制节奏,运动节奏的变化达到以己之长,攻敌所能短。

(一)动作节奏

踹腿的节奏分为动作节奏和战术节奏。战术节奏包括进攻节奏和防守节奏。在此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所谓动作节奏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攻防技术动作时,技术动作的各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适宜的动作节奏是时空概念与精确熟练技术的密切结合。

(二)战术节奏

1、进攻节奏。当前,散打比赛的战术思想是“积极主动、以攻为主、快速灵活”,进攻是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打法。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把握踹腿进攻的节奏是取胜的关键。要掌握主动权,就要运用多种进攻形式,如佯攻、速攻、抢攻、退击等,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动作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能审时度势、沉着冷静,根据临场各种因素的变化,精确分析、判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克制对手,而不能墨守成规。所以进攻时,要有强烈的节奏意识,要善于分析、判断,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调整节奏以取得主动。

2、防守节奏。防守的目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门户,不让对手击中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防守分消极防守和积极防守。我们讨论的重点是消极防守向积极防守的转化。提高技术动作的合理性,特别是动作之间的衔接要快速、实用,从而提高反击速度。总之,防守反击中的节奏变换就是要努力打破对手已经建立的进攻节奏,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节奏。参考文献:

[1]周直模.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005.[2]姚春宏.武术侧踹腿的力学分析及教学探讨.武汉理工大学,2003.[3]陈军.散手鞭腿在实战中的应用.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2.浅谈武术散打中的侧踹腿

班级;09心理2班

武术散打简介 篇6

武术散打比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体育部

承办单位:体育部警体教研室

二、竞赛日期和地点:

2011年5月27日——5月29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体育馆举行。

三、比赛项目:

男子组: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以上;

女子组:52公斤级以下,56公斤级、60公斤级以上。

四、参赛资格及单位

(一)报名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是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经过招生委员会审核录取,并有正式学籍的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

(二)报名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是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经过招生委员会审核录取,并有正式学籍的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

(三)以学院为单位参赛(法学院以系为单位)。

五、竞赛办法:

(一)本次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采用单淘汰制(4人以下采用单循环制,不含4人);第一名得7分,第二名得5分,第三名得4分,第四得3分,第五名的2分,第六名得1分。

(二)团体以本单位选手参加个人赛成绩的得分相加为团体总分。

(三)运动员报到后,先称量体重,然后抽签进行编排。注:各单位运动员在5月26日中午12:00在体育中心警体教研室统一称体重,称量时必须出示《学生证》。

(四)采用中国武术协会2004年审定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五)若运动员无故弃权者,取消本人全部成绩,同时不计入团体总分的成绩。

六、竞赛仲裁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裁判员:

(一)竞赛仲裁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组成,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和《规则》执行。

(二)竞赛裁判长及裁判员均由体育部教师担任。

七、参赛方法与报名:

(一)各代表队可报领队一名、教练员一名。

(二)各参赛单位于5月25日前将报名单盖上院,部公章送交体育部办公室吴正华老师,逾期不予办理。

八、取名次及奖励

(一)男子各级别取前6名,女子各级别取前4名,并颁发证书。

(二)团体赛单位总分取前三名,并颁发奖杯。

(三)评选“技术风格奖”及“顽强拼搏奖”各一名,并颁发证书。

九、其他相关事宜:

(一)报名单送交后一律不得更改,如运动员遇特殊情况,报经裁判长批准。

(二)5月26日中午13点30分全体运动员在南湖校区体育中心搏击馆开会关于比赛事项,请各代表队准时参加。

十、本规程解释权为体育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咨询电话:*** 陈老师

体 育 部

武术散打竞赛中组合动作运用研究 篇7

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有别于套路运动的动作多变、神形兼备,而是参赛双方依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 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格斗项目。现代武术散打运动依傍于中国传统武术,在融合了近代西方体育思想之后逐渐演变为现如今的发展模式,即为竞技武术散打和商业武术散打。

依据田麦久的项群理论可知,散打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目,其动作结构特点是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亚分类可分为变异组合和固定组合两大类[1]。由此可知,组合动作是散打训练和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又因为散打比赛时间的紧凑性和组合动作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导致一些人对散打组合动作的理解有误区。

本文重点通过对散打组合动作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其得分的因素,以及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作出浅析,并对散打运动组合动作的训练方法提出些许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散打竞赛中的组合动作技术。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进行的前期过程中,笔者阅读了大量与武术散打有关的文献、著作及教材。其中著作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主编的《中国武术研究散打专辑》、邱丕相教授等主编的《中国武术教程(上、 下)》、马学智主编的《散手》等,文献包括: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等数据库检索并查阅许多与本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献和硕士论文,并以此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主要是运用专家访谈法、电话访谈,就新规则下散打运动员技术犯规的情况分别对武术散打相关教授、教师,以及散打队教练进行了访问。根据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技术犯规的产生原因等问题,并询问解决方法。

2.2.3录像分析法

以第十一届武术散打比赛决赛录像,制作成光盘,运用暴风影音和迅雷播放器软件对比赛录像进行快放、慢放、定位观察。 并分别对全运会决赛男子组比赛录像进行相关技术数据统计 (在做录像统计时,以下情况不做统计:第一,比赛中,场上裁判挡住时或因录像原因,看不清楚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第二,一场中未打满两局或者三局的比赛不在范围之内)。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相关方法,对影像分析时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导入Excel软件,分析其组合动作的运用情况,为本研究提供严谨的数字化依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组合动作的概念研究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高度抽象化总结,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从认识概念开始。因为,概念明确,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只有概念明确,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虽然“组合动作”以被散打界作为公认的名词,并在训练过程中切实使用着,但对其概念中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众说纷纭。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著,笔者对前人所定义的“散打组合动作”概念做以梳理。从中发现,不同学者对该定义的界定皆认为: 组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动作构成,而且应是连续性的动作。但对于这些组合动作的创编原则持有不同意见。例如,相虎生认为,动作组合是按照一定的技击规律,结合实战和人体生理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击动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既定的战术目的的散手技术[2]。蔡瑞广则坚持,组合动作是把散手运动中各种不同拳法、腿法、摔法的技击动作自然而巧妙的搭配起来,可连续或多次击打的复合技术形式[3]。而《散打教练员训练指导教材》一书的表述为,组合动作是把不同的攻防技术串编起来运用,这种串编必须是建立在正确掌握单个技术动作的基础之上[4]。

最后,笔者比较认同王乃虎的观点,认为:散打组合动作是按照散打的技击规律、人体运动特点,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个动作,有机的连贯搭配,组成一个具有实战目的的动作群[5]。

3.2散打运动中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

本研究以第十一届武术散打比赛决赛录像,制作成光盘,运用暴风影音和迅雷播放器软件对比赛录像进行快放、慢放、定位观察,来分析组合动作在散打比赛中的运用现状。

在本研究中依据构成组合动作的单个动作的数量不同,把组合动作分为不同次数的组合,具体分组为:2次组合、3次组合、4次和4次以上组合,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构成组合的单个动作(步法、进攻动作、防守动作、假动作)的名称和顺序的不同,对不同次数的组合进一步具体分类。成功的判定依据为:一个组合中所有单个动作的累计得分不为零时,即判定该组合为成功组合,其中纯防守的组合动作(组合中所有单动作都是防守动作、 步法或假动作)中所有单个动作的累计得分为零时,即判定该组合为成功组合。[6]

3.2.1单个动作的运用现状

通过表1的数据可知:在单个动作的运用中,摔法和腿法的腿法的运用率最高,而摔法的成功率最高。其中鞭腿的运用率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鞭腿属于曲线型腿法,主要用于从侧面攻击,可攻击对手的上、中、下三盘,具有出腿快、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灵活性好等优点,从而使用率较高;摔法的得分率最高,但是接腿摔的使用率远低于近身摔,分析其原因得出:接腿摔和近身摔的技术要求不同,接腿摔技术需要的是技术和巧劲,是对对方出腿预判的准确性、角度、距离感等的灵活运用,而近身摔更多的是力量的较量。而拳法无论是在使用次数还是成功率都是中等,这说明单个的拳法已经很难得分。

3.2.2二次数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

二次组合中包括攻防组合、防攻组合、步法进攻组合和防防组合,在各个组合中可以细分为不同组合。其中步法进攻组合中,垫步 + 前低鞭腿的运用次数最高,而垫步 + 前中踹的得分最高。因为在散打比赛中,对峙双方之间有一定距离,运动员双方为了保证自己具有安全距离的同时去攻击对方,就需要步法的调整和腿法的运用。在攻攻组合中,运用最多的,也是得分率最高的是腿法 + 拳法的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则是该组合中运用最多的。分析其原因为:比赛双方开始进攻时,一般都从中、远距离发起,从实战效果来看,腿的攻击距离较长,容易被作为首选的进攻方法,其次才是拳的进攻这就使得腿 + 拳进攻组合成了二次进攻类组合的主要运用形式。防防组合中运用最多的是非接触防 + 接触防守,其中前腿躲闪 + 防抱摔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具有高失分率。防防组合在所有组合中为高使用率,同时有很高的失分率。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当运动员遭到突然进攻时,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必然先采取一些条件反射式的防御活动,达到避开被击中的目的。而这些防御动作中,以躲闪、后撤等动作居多。攻防组合动作中以腿法 + 接触防的运用频率最高,其中前低鞭腿 + 前腿躲闪和前低鞭腿 + 防抱摔的使用率为首。鉴于其高运用率和低失分率,运动员在训练时应有针对性练习,增加其在比赛时的运用率。

3.2.3三次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

对三次组合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步法 + 进攻 + 进攻组合、 防守 + 进攻 + 防守组合、步法 + 进攻 + 防守组合、进攻 + 进攻 + 进攻组合、防守 + 防守 + 防守组合等十多种组合。作者在此对步法 + 进攻 + 进攻组合、防守 + 进攻 + 防守组合、步法 + 进攻 + 防守组合、进攻 + 进攻 + 进攻组合、防守 + 防守 + 防守组合等典型组合做出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并发现:步法 + 进攻 + 防守组合的运用率最高,但是得分率却最低,其中运用最频繁的为进步 + 后手冲拳 + 防抱摔。而成功率最高的则是步法 + 进攻 + 进攻组合,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垫步 + 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而攻攻攻组合和防防防组合虽然运用率比较低,但是具有较高的得分率。依据统计结果,建议对三次组合动作进行针对性训练,强化容易得分的组合动作,提高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次数,同时对于不易得分但又具有高运用率的组合动作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完善。例如:对进步 + 后手冲拳 + 夹颈摔组合、进步 + 后手冲拳 + 抱腰摔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 + 夹颈摔组合等的强化训练,从而使得这些组合保持较高的运用率和得分率。

3.2.4四次及以上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

四次及以上组合动作的分类更加繁多,因此没有一一列举, 而是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组合进行分析。表4中所列举的为运用频率最高的组合以及得分率排名前三的组合,由于其他组合较多,故累计运用率为61%,但其平均运用率仅有8%。

由表4可知,在四次及以上的组合中,成功率较高组合的运用率甚至不及平均运用水平,而运用次数较高的组合则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成功得分。例如:垫步 + 前低鞭腿 + 包抄腿防 + 抱腿摔组合具有较高的运用频数,但是得分情况不堪理想。由此可知,训练员和教练员缺乏对于组合动作中的高频组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高频组合的整体运用率和得分率都比较低, 在整个组合动作中所占比重较小。

3.2.5各种组合动作的运用比较

基于本次比赛,作者对每个组合在整个比赛的运用情况及彼此组合之间作出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二次组的运用频率最高,但得分率最高的为三次组合,随着散打技术的成熟,单个动作虽然有较高的运用频数,但已不容易得分,反而成了失分的重要因素。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强化组合动作的练习,提高高得分率组合在比赛中的运用频率。

例如,对于运用频率较高的垫步 + 低鞭腿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前腿躲闪 + 防抱摔组合、前低鞭腿 + 前腿躲闪组合及垫步 + 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等,重点分析其得分要素,提高其得分率。而对于得分率较高的垫步 + 前中踹组合、垫步 + 前低鞭腿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进步 + 后手冲拳 + 夹颈摔 / 抱腰摔组合及前腿躲闪 + 前手掼拳 + 夹颈摔组合等,应当最其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运用频率。

3.3散打运动中组合动作的训练要点

3.3.1注重技术细节,强化技术环节

散打组合动作以单个技术动作为基础,没有娴熟的单个技术动作作为基石,很难创编出流畅、实用的组合动作。换句话说, 即使教练员设计出再好的组合动作,如果运动员的单个技术动作不到位,或者对动作的细节没有把握,就很难发挥出组合动作的威力,更加不可能将其组合动作作为杀手锏,用以制胜对方。 散打比赛的时间比较紧蹙,运动员每个组合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速度、力量、顺序、方向以及身体角度等多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动作细节出现失误,都将影响该组合动作的有效性。就像黄建所说:教练员要善于抓住细节,注意被人忽视的现象或环节,才能培养出一流的运动员。因此,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都要注重技术细节,强化技术环节。

3.3.2培养灵活应变能力,丰富攻防体系

散打组合动作的分类有很多,既可以根据组合次数划分为: 二次组合、三次组合、四次组合等,又可以根据攻防含义划分为: 攻—防组合、攻—攻组合、防—攻组合、攻—防—攻组合等。

依据笔者对散打组合动作在比赛中运用现状的分析可知, 二次组合被运用的次数最多,而得分率比较高的除了二次组合外,四次以上的组合得分率也比较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二次组合主要考验运动员对对方二次进攻的应变能力,而多次组合重点强调了运动员对“虚假”动作的判断。二者有一个共性,即为:组合动作中势必有“虚假”动作,即为“示形”能力,用以迷惑对手的判断,为己方战略意图的实施创造条件。散打的部分组合动作目的就在于将战术运用其中,或虚实相间,以逼真的虚假进攻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或故露破绽,“引蛇出洞”,从而为己方技术的实施创造条件。

3.3.3重视模拟实战,增加实战经验

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是为了在重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即: 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比赛而准备。然而训练和比赛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区别,通过数理统计法可知,日常训练的散打组合动作和比赛中运动员实际运用的组合动作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比赛中所运用的组合动作的类型远多于训练中所练习的组合动作。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比赛中有太多的不定因素,运动员针对不同的对手、外界因素而随机应变,形成了众多的应急组合。

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美国人体运动和体育教育学会前主席雷纳·马滕斯教授指出:“像比赛一样练习,你才更可能像练习一样比赛”[9],这句话强调了训练与比赛结合的重要性。虽然训练中的组合动作多是由教练员依据众多因素而创编的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动作组合,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可以娴熟的运用在比赛中。但也容易套路化,从而趋于死板,并容易被对手了解自己的套路特点。只有多参加比赛,或者模拟比赛、加强实战性训练,才能使运动员有足够的实战经验,并从中优化并强化自己的组合动作。就像张力为所说:“散打运动员无论是学习运动技能, 还是运用运动技能,都离不开发达的操作思维能力,而发达的操作思维能力又来源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0]。因此,重视模拟实战,增加实战经验在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

4结论

散打组合动作作为散打比赛中重要的得分点,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出发,都应获得教练员和运动员较多的关注。然而关于散打组合动作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散打组合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作出梳理。

通过影像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散打运动中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做以分析,发现单个动作的运用已成为失分点而非得分点,而二次组合动作和三次组合动作成为了比赛的重要看点和得分点。其中,频率较高的有垫步 + 低鞭腿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前腿躲闪 + 防抱摔组合、前低鞭腿 + 前腿躲闪组合及垫步 + 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等;得分率较高的有垫步 + 前中踹组合、垫步 + 前低鞭腿组合、前低鞭腿 + 后手冲拳组合、进步 + 后手冲拳 + 夹颈摔 / 抱腰摔组合及前腿躲闪 + 前手掼拳 + 夹颈摔组合等。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一下三点散打运动中组合动作的训练要点:注重技术细节,强化技术环节;培养灵活应变能力,丰富攻防体系;重视模拟实战,增加实战经验。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散打组合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作出梳理。通过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散打运动中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运用现状做以分析,加以比较并发现单个动作的运用已成为失分点而非得分点,而二次组合动作和三次组合动作成为比赛的重要看点和得分点。并以此为依据,得出三点散打运动中组合动作的训练要点:注重技术细节,强化技术环节;培养灵活应变能力,丰富攻防体系;重视模拟实战,增加实战经验。

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收官 篇8

男子12个级别中,东道主山西队的陈红兴和刘玉春出色发挥,分别夺得65公斤级和85公斤级冠军,上海队的江海东和朱扬涛分别夺得52公斤级和56公斤级冠军,武警体工队的朱记辉和冯兴礼分别夺得48公斤级和70公斤级冠军,江苏队高陆军获得60公斤级冠军,内蒙古选手敖日格乐获得75公斤级冠军,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王志国获得80公斤级冠军,河南队靳帅武获得90公斤级冠军,吉林队唐翌翔获得100公斤级冠军,北京体育大学的陈彦召获得100公斤以上级冠军。

女子7个级别中,48公斤级冠军最终归属于十二运会武术散打女子团体冠军上海队成员章乱,谯洁茹在52公斤级比赛中为上海队再摘一金,江苏队邱挑和钟妍分别摘得56公斤级和70公斤级桂冠,吉林队王聪获得60公斤级冠军,河北队蔡存存获得65公斤级冠军,安徽队王兴莲斩获75公斤级桂冠。

中华武术简介 篇9

大会原定4月14日召开,为期三天,因雨延至4月22日开幕。大会以振兴中华武术为宗旨,同时也有通过义演来恤灾救贫的目的。原计收入门票二万多元,结果门票销售无几。马良先生自赔垫了三千多元。

十八般武艺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武艺的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第二回中描写九纹龙史进从王进教头习武时说: “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统、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都是兵器。

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中说: “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 打。”所谓白打,据明朝朱国桢(万历天启间人)在《涌幢小品》卷十二“兵器·武艺十八事”中说: “白打即手搏之戏,„„俗谓之打拳,苏州人曰打手。”清初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说: “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又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十八般武艺原来全指兵器,至此又把白打包括进去。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在《武编》中说: “军器三十有六,而弓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明末,火器威力尚不高,作战时仍以弓、弩为远兵利器,故在军器三

十六、武艺十八般之中,弓都列为第一位。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十八般武艺有刀、枪、剑、戟、镋、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第二 种说法与上述十八般的排列一样,但最后三件改为代、抉、弓矢;第三种认为有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镋、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九长九短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反映了近代武师一般不习弓矢,只教套路的特点;第四种说法——近代戏曲界——认 为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这十八种兵器。

手搏 见散手条。

旧中国第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賽 1928年,全国各地的武术家们为了开展武术活动,自发地进行联系,决定于次年秋季在杭州的西子湖畔举行打擂大会,由浙江省国术馆负责筹备。浙江省政府主 席张静江定名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并和南京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同任名誉会长,由退职的北洋军人李景林任会长兼评判委员长,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教育厅长陈布雷 任副会长。大会另设顾问团,由军政委员钮永建、张群、程振钧三人组成。

1929年10月16日,大会正式开幕。全国报名打擂的选手有100多 人,报名表演的有192人。为了公正评判,大会组织了由29人参加的评判委员会,成员有委员长李景林,副委员长孙禄堂、褚民谊,评判委员刘百川、杜心武、杨澄甫、吴鉴泉、蒋馨山、张兆东、刘崇峻、王润生、张绍贤、刘协生、尚云祥、高风岑、蒋桂枝、王宇僧、刘彩臣、黄柏年、金佳福、韩化臣、吴思侯、许禹生、刘思寿、马玉堂、张秀林、邓云华、杨季子、王茂齐。大会聘请了纠察委员37人,他们是:褚桂亭、田兆麟、刘高升、佟忠义、左振英、高振东、刘存周、李星 阶、汤鹏超、任鹤山、姚馥春、刘丕显、陈微明、叶大密、李书文、肖品、万籁声、傅剑秋、李子扬、朱邵英、朱霞天、耿霞光、张恩庆、李丽久、侯秉瑞、朱国 福、施一峰、韩其昌、刘善青、赵道新、伍虎臣、武江川、陈明征、程有功、窦来庚、湛祖安、杨明齐。上述66人实际上是这次大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大会会址设在杭州市旧藩司前学宫的广场上。擂台用水泥制成,高六尺,宽五丈,长十丈,呈扇状形,中间以白粉划出一个直径10米的圆圈,作为比试的范围。

在第一天大会上,裁判员、检查员和选手们表演各家、各派、各门、各式的徒手、器械、单人、对拆的武术,共有武当、少林、形意、八卦、太极等30多个门派 的五百多种不同拳套和器械套路,包括内外功夫和轻身暗器等。李景林夫妇临场表演了太极对剑。第三天开始进入擂台比赛。比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 手,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很紧张,但是比试一整天下来,进入第二轮比试的选手超过半数以上。这是因为比赛规则不合理,有一 条规定双方若不分胜负,均可进入下一轮比赛。为此,大会评判委员会将规定改为战平手者双双作负。以后的比赛,双方均不留情面,受伤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是头 部伤。评判委员会又作出补充规定,不准连续多次攻击头部。第三天的比赛形势又有新的变化,攻击下盘的动作多了起来,技巧性大大加强,但是,擂台赛的气氛还 是十分紧张。

获得前六名的是:

第一名 王子庆;

第二名 朱国禄;

第三名 章殿卿;

第四名 曹宴海;

第五名 胡风山;

第六名 马承智。

台湾武术 我国台湾省的武术协会简称国术会。成立于一九二九年。国民党政府一九四九年逃到台湾后,将国术会改为政府机构。国术会下属的国术馆在各市县都有若干个。国术会的机关刊物是《中国功夫》月刊。国术会每年于六月、十月、十二月举办三次武术比赛大会。

台湾的武术流派众多,仅太极拳协会就有陈氏、杨氏、孙氏、武氏等,就是少林派还分黑虎派、罗汉派、洪拳派等。

为普及武术,国术馆负责定期举办训练班,向市民群众传授武术及各式太极拳。近年来,参加武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早晚时间,在公园、广场等处都有人练太极拳、少林拳、螳螂拳、形意拳及各种器械。练气功的外胆功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台湾青少年特别喜欢武术活动。

全国历次武术比赛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会上有武术表演。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武术表演。来自全国各地的154名武术运动员,表演了332个项目。仅拳术一项就有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背、螳螂等139种。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参加的有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四川、河北、湖北、陕西、黑龙江、湖南、浙江等省市的运动员92名。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二十七个单位的183名运动员参加。评选的项目有300多个。除长拳、太极拳和八卦拳外,还有南拳、猴拳、醉拳、武松脱铐拳等。大会选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60名。

一九五八年九月七日至十六日,全国武术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参加的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58名运动员。表演项目有820多个,其中拳类以长 拳和太极拳为主,器械类主要是刀、枪、剑、棍。大会结束时有132名运动员获奖,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42名,三等奖60名。

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五个单位的197名运动员进行了78个项目的比赛。大会获一等奖的运动员有49名。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全国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25个省、市、自治区的172名优秀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共分长拳、太极拳、长兵器、短兵器四类。这次会上,首次采用武术竞赛规则,由裁判员评定成绩和名次。

比赛后,上海队获得团体第一名,吉林队第二名,北京队第三名。

一九六○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92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项目有长拳、太极拳、长器械、短器械和传统项目。

一九六三年,全国十五个单位武术射箭比赛于十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上海举行。参加的有山东、山西、云南、江西、陕西、辽宁、吉林、安徽、上海、广西、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83名运动员。

一九**年九月十二日,全国十九个单位武术射箭锦标赛在济南举行。比赛分甲、乙组进行;甲组男女运动员参加六项全能比赛、两项规定、三项自选、一项传统比赛;乙组只参加表演。

一九六五年,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于九月二十日在北京北海体育场举行。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7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表演了260多项优秀传统套路。

一九七二年,全国武术比赛在济南举行。参加的有上海、广西、江苏、北京、广东、安徽、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湖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川、天津、山东和北京体育学院,计21个代表队,以及湖北、青海、内蒙古三个单位的代表。表演的项目有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和传统项目。

一九七四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在西安举行。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北京体育学院等单位的270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大会增加了集体项目表演。这次比赛获得少年团体前三名的是北京、上海、陕西。获得成年团体前三名的是安徽、陕西、江苏。

一九七五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1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获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是北京、安徽、山东、上海、陕西、江苏。

一九七七年,全国武术比赛于八月上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盟临河县举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7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和表演。北京队和北京体育学院分别获得甲、乙组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山东和四川、安徽和黑龙江分别获得甲组、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一九七八年,全国武术比赛于十月十五日在湖南湘潭举行。参加比赛的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北京体育学院的运动员;另外还邀请了全国各地三十三名民 间运动员参加了表演。这次比赛按甲、乙组分别进行,共进行了规定拳、自选拳、刀、剑、棍、枪六个项目的决赛。比赛结果是:甲组团体总分前五名是北京、山 东、山西、陕西、上海;乙组团体总分前三名是北京体育学院、湖南、湖北。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大 会历时六天。参加大会的运动员最长者94岁,最小者16岁。这次大会人数众多,项目较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 育学院和部分地区的50名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会上共表演了510多个项目。通过观摩,评出了一等奖50人,二等奖70人,三等奖94人。

一 九七九年,全国武术比赛于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河北石家庄举行。参加的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名运动员。进行了甲组拳、自选拳、自选长短器 械及其他拳术、对练等六个项目的单项和个人全能比赛。共表演了1916个项目。另外,还有40多名特邀代表进行了优秀传统项目、散手、短兵等表演。参加大 会的运动员最长者81岁,最小者12岁。

一九八○年,全国十单位武术邀请赛于八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参加的有江苏、山西、广西、陕西、云南、浙江、湖南、甘肃、山东、上海体育学院的132名运动员。项目有长拳、太极拳、长兵器、短兵器及传统的拳术器械类。

阿昌族武术 阿昌族以打制各种刀具闻名中外。阿昌族的武术,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阿昌族称棍术为“晃赖过”,舞刀叫“猫赖过”,拳术叫“砍过”。棍术除单棍外,还有三节棍,二节棍。刀有单刀、双刀、关刀剑。拳术有公鸡拳、猴拳、四方拳、十字拳等。

阿昌族的四方拳颇为实用利害。此拳术是从中间一点打起,打到四个角,形成四方形。此拳术往往左击右防,出奇制胜。十字拳从十字的一端开始,先打到十字中 心,然后逆时针转着打,每打到十字的一端,都要跳回到十字的中心,最后回到开始点结束。猴子挑水拳实际是棍术:演练者一脚踢起秋木棍(长一米五),右手乘 势抓住,左手立刻捏住另一端,往肩后一扛,使个猴子挑水动作;左手放开,右手把棍舞到面前,棍绕一圈;右脚往前跪,棍子随着直刺出去;干净利索站起,迅速 的用左手反握棍靠拢右手,右手又握住棍子的另一端,劈出去。

苗族武术 苗族武术演练时常伴有芦笙。芦声拳,即一手挥舞芦笙,另一手冲拳、推掌,再配合各种步型、步法,组成套路练习;单刀夹芦笙,即一手挥舞芦笙,另一手持刀做 劈、砍、撩、挂等动作,再配合各种步型、步法组成套路练习;拳伴芦笙,即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脖子上吹奏芦笙,被骑的人练习拳术。

苗族武术动作弧度较小,多在身前和左右,小跳步也较多,一般是转身跳四方。步型有弓、马、歇、跪等。脚法有弹,踢、勾、铲、顶膝等。手法以拳掌为主,特别是搂手、砍掌、推掌、截掌较多。

武术 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 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 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随着青铜业的发展,以战车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 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央射御”,意即较量 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 加丰富了,武术的技术性也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 年有“春秋角试”。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所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三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二人在比赛,一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招法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 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术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武艺停滞不前。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 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贯五扎,戈矛剑戟便于利用„„”(《武备志·太白阴经·选士篇第十六》)。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随着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也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 “自置裹头刀、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宋史》卷191)。在城市中,据《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所载,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 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当时对练叫打套子”,有“枪对牌”、“剑对牌”等。这时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例如《东京梦华录》卷7载:“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 防技术由于受了宋代理学倡导的“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元典章》卷3:“赈饥贫”),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余剩技》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革、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为后世 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 目。1953年,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着又多次举行了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促进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 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了许多武术书籍和挂图,并拍摄武术影片和录像。为了探讨武术的锻炼价值,还组织了有关 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设立武 术班,各地武术协会也组成了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这些都吸引着大批武术爱好者积极习武健身。

过去武术分类分别以地区、山脉、河流、姓氏或内 外家来划分,也有按技术特点划分的。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五类,即拳术、器械练习、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拳术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掌、通背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挂拳、螳螂拳、八极拳、猴拳、醉拳、华拳、花拳、鹰爪拳、绵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等,而这些拳术中大都各 有独特的器械练法。器械练习有:短器械(刀、剑等)、长器械(枪、棍等)、双器械(双刀、双剑、双枪、双钩等)、软器械(九节鞭、流星锤、绳标等),这些 大都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对练是两人以上按规定的动作顺序进行攻防练习或表演。其内容有: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其内容是指六人 以上进行徒手的或器械的集体演练。它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可用音乐伴奏,多穿古装。攻防技术,其内容是两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搏斗,有散手、推手、短兵、长兵 等,要求动作有实战意义。

经常坚持武术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武术中的各种拳法、腿法对暴发力及柔韧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 对肌肉韧带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 “步随身行”, “身到步到”,对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整套动作往往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能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发展。练习柔和、缓慢、轻灵 的拳术,如太极拳,强调以意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脉流通,适合于慢性病患者作为医疗辅助手段,坚持锻炼,有较明显的疗效。

对抗性的散手、推手、武术短兵、武术长兵等竞技项目,运动激烈,除能增强体质外,还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性格。

武术长兵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是在武术器械枪、棍等长兵器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对抗性武术竞赛。长兵是枪、棍、大刀、戟、戈、等长兵器的总称。其因长兵类都是以枪为前身而发展出来的变体,所以长兵技术历来皆以枪法做为技术核心。

枪法无论在古代军旅,还是在民间,均有传授。其流派繁多,各具特色。著名流派有杨氏梨花枪、沙家杆子、马家枪、峨嵋枪、六合大枪、奇枪等。近代,从长度 和技法来说,有大枪与花枪之别;就握枪的方法而论,则又有阳手与阴手的区分。操练方法一般包括散招、对臂、套路三部分。

从20年代起,国内曾 多次举行全国性的长兵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把长兵列为竞赛项目之一。现代长兵竞赛一般在直径10米左右的圆形场地进行,运动员身着护具,头戴护 面,手持白蜡木质长杆(一般杆长约3米,重约1—1.5公斤),杆端缚着软质枪头,并须击刺在规则规定的身体各部位。在对刺过程中,采用命中积分和击倒相 结合的方式分判胜负。竞赛一般进行三个回合,每一回合为三分钟,回合之间休息一分钟。但也可采取计算命中枪数与计算时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竞赛。

武术对练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其套路是在各种武术单练(拳术、器械)项目的基础上由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崩等技击方法组成,并由二人或多人进行对练。

武术对练有助于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由于武术对练要求做到战斗气氛逼真,动作熟练,方法准确,配合协调,因而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勇敢、机智、敏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武术对练一般分为三种,即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器械与徒手对练。武术徒手对练时双方运动员在相同拳种的单练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法、腿法、身法等,按照进 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排对练套路。例如,长拳对练多包括窜、蹦、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演练的风格要求快速,敏捷;擒拿对练是按照逆人体关节而 动的原则,利用刀、拿、锁、扣、搬、点等手法进行擒伏与解脱,控制与反控制的练习。武术器械对练,双方可持相同器械,也可持不同器械进行攻防练习。不同武 术器械对练,其风格也不尽相同。如练刀时应呈现出勇猛、刚毅、快速的特点;练剑应突出刚中含柔、轻快潇洒的风格;练扑刀对枪,要勇猛慓悍;练三节棍进棍的 动作要快速紧凑,气势逼人。武术器械对练还有大刀进枪、匕首进枪、稍子棍进枪等长、短、双、单等不同武术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时练,运动员一方徒手,另一 方手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套路编排,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进双枪、单刀对空手枪等。要求持器械的一方熟练掌 握器械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徒手的一方则须闪躲敏捷,动作轻巧。编排上一般要求做到:①攻防合理。对练必须根据对方的进攻方法来防守,只有对方进攻动作做 出之后才可进行防守和还击,否则,会无的放矢,破坏套路结构;②招式准确。武术对练套路,是象征性地进攻、防守、还击,不是真杀实砍,这一点在器械对练中 是非常重要的。如持枪者既要使枪扎的惊险逼真,又要保证对方不受伤害,这就要求准确地掌握枪扎出后的方位,例如:上扎枪这个动作,就要扎对方的侧面、颈侧 或耳际,切不可象单练那样,照直扎对方的面部或咽喉;又如,平扎枪,不能扎对方腹部,而扎对方两腋下或左右肋侧;再如对练中刀的劈头动作,既表现出刀的勇 猛快速的特点,也要注意对练时的刀法,当刀既将接近对方背部时,右前臂稍外旋,使刀刃向斜上微翘起,随即用刀背沿对方背部快速划弧下劈,这样既惊险又安 全;③节奏一致。双方配合要默契,协调一致。如果一方快,一方慢,不仅动作紊乱,而且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对练中,要求双方要一招一式地把进攻与防 守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④距离适当。双方进退的步幅要调节得当。例如双方距离太近,肢体伸展不开,动作会受影响,而距离太远,又显得松散,攻防意识不易 做到真实。武术表演和竞赛是中国武术观摩评比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广泛交流经验,改进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工作,推动武术活动的开展,促进武术水平的提 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举行省、市、地、县和全国性的武术表演和竞赛活动,其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通背拳、翻子拳、八极拳、九节鞭、双刀、双剑、双枪、三节棍、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拳术、集体器械等。

武术表演和竞赛一般在长14米、宽8米的平坦场地上进行,刀、枪、剑、棍等器械均有一定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各项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的最高得分均为 10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发挥,给予应得分数。武术表演和比赛,近几年来每年举行两次:一次为武术表演赛,参加者为青少年,取个人名次和团体名次;另一次是武术观摩表演,男女老幼均可参加,项目不限,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分别给予一等奖、二等奖或三等奖。这种观摩表演的目的,在于发掘各地传统武术项目, 以便进一步研究、整理和推广(图111、112、113、114、115、116),图113 三人徒手对练

图113 双人器械对练

图114 三人器械对练

图114 三人器械对练

图116 徒手对双器械

武术集体项目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系各种拳术、器械的集体演练。中国早在周代即已有武舞,以后历代传习不衰。据《东京梦华录》卷7载,宋代有化装集体演练,少者数人,多 者近百人,演练时,有的披发穿青纱,一人戴花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剑,做破面剖心之势”,或“两两出阵格斗,作夺刀击刺之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武术集体项目列入武术竞赛项目,演练时,动作熟练,队伍整齐,布局匀称,有一定的图案变化,并用音乐伴奏,整套动作包括步型、步 法、身型、身法、跳跃、翻腾等,要求突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

武术集体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每个运动员必须精神贯注,技术准确,有高度的默契。在演练中,若有一人失误即影响全局。因此,这个项目除了可以训练人体素质和技术之外,还可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这个项目表演起来经常是场面开阔,威武雄壮,扣人心弦;再配上节奏明快具有各种特色的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以及适当的服饰,可使人获得舒畅、优雅的美好感受。

武术短兵 中国武术项目之一,是在武术刀、剑等击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对抗性武术竞赛。短兵原是以单手使用为主的短兵器的总称。主要有刀、剑、鞭、锏等。现代比赛 用的武术短兵器械是用藤条或铁筋裹以棉絮或海绵,再外包薄皮制成,比赛是在直径8米的圆形场地内进行。比赛时,双方各执一短兵器械,用刺、劈、砍、蹦、点、截、抹、拦、架等方法,按照一定规则互相攻防,以击中对方身体(裆部除外)、击落对方器械或击倒对方判为得分,以得分多者为胜。短兵比赛共分三局,每 局三分钟,两局之间休息一分钟。短兵易学易练,设备简单,是青少年喜爱的项目之一。

1928年举办的中国首届国术国考,开始有短兵项目比赛。以后在四十年代的几次武术比赛中也大都有此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兵已被列为全国武术竞赛项目之一。

武术器械 武术演练用的器械,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古代兵器除用于实战外,大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用于演练、防身和健身,特别是在火器出现后,更是如此。有此古代 兵器,例如蒺藜等,固不便于演练而不能发展成武术器械。相反,有些武术器械,如“峨嵋刺”等,只是为了充实演练内容,而采用了民间传统的器械。

现在,随着增强体质和武术竞赛的需要,对刀、枪、剑、棍等几种常用器械都作了具体规定。常用武术器械除刀、枪、剑、棍之外,弓、矢、弹弓、戈、戟、钩、拐、盾、匕首、鞭、锏、鞭杆、圈、流星锤、镋、叉、耙、锤、抓、峨嵋刺、斧、钺、槊、铲、橛等,也曾用于武术演练。

南拳北腿 南拳多用拳,其拳式结构小巧,步法轻灵,运动范围较小;北拳多用腿,架式开展,运动范围大,南拳北腿之说即由此而来。南北拳派的差别是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及 人的体质、气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北方多平原,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比较严酷,与之相应,人的体质健壮,性格直爽,反映在拳式上,多长拳阔步,以进取胜;南方 多山丘,气候温和,自然条件比北方为优,而人的体质则稍逊,性格偏于温文,反映在拳式上,多短打小步,以机巧胜。南北地域的区分一般是以黄河流域为界,黄 河流域及其以北属北方,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属南方。

第一支出访的武术队 一九六○年六月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邀请,我国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出访的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成员共19人,主要有邵善康、严广才、韩明南、徐其成、于天 堂、王常凯、于立光、王金宝、张植滨、杨僧宝、李福妹、张玲梅、蒲祥珠、张海凤、赵洪德、翁积秀、武元梅、汪佩琴、穆秀杰,领队是毛伯浩。表演的项目包括 两大部分:一是大型集体项目“团体剑”,由16人(8男,8女)演练;其次是单练和对练表演。

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种类繁多,各地不一。概括起来有徒手拳、鸡拳、扫地拳、洪拳、花拳、大刀术、单刀术、双刀术、棍术、标术(似花枪)、洞尖术(亦叫链夹)等套路。单练、对练和散打均有。徒手对练,傣族叫对手拳;双刀对练,叫象牙拳(双刀比作象牙);对打棍,叫对角。动作多模仿鹿、牛和大象。演练起来,时而象小鹿逗 趣,时而象大象鼻战,有时又象野牛角斗,别有风趣。

图117 傣族武术

傣族武术练习路线多以十字形和圆形来回运动,范围较小,形式多样,可一人或多人在中间跳孔雀舞,其余人员围绕圆圈练习拳术或器械;可一人打着象脚鼓起舞,伴随着一人或多人练习拳术或器械;也可小伙子们练武,姑娘们在旁以孔雀舞相随。场面活泼,欢快有趣(图117)。

景颇族武术 居住在深山的景颇族,长刀总不离身;长刀成了景颇族的标志,刀术也就成了该族最重要的武术。景颇族刀术有单刀术、双刀术。此外,还有拳术和棍术。

景颇族的武术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它有攻、有防、有守。常有砍地、劈兽、开路的动作。另外,还吸收了傣族、崩龙族武术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武术内容。

景颇族人在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花刀,这种花刀就成了刀舞。刀舞反映了生产、战斗和欢庆等生活内容。

长刀是战斗的武器,也是舞具,长刀成了景颇族人形影不离的伙伴(图118)。

图118 景颇族武术

散手 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散手历史悠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手搏六篇”,手搏即为徒手进行的搏斗。古代有打擂台之说,即在特设的台上互相击打,以决胜 负。近代又有抢手、散打的说法,皆指散手而言。在1928年和1933年两届国术国考以及其他大型比赛上,散手都是重点比赛项目。比赛时,双方根据规则, 可以使用踢(腿法)、打(手法和肘法)、摔(摔法)、拿(擒拿方法)等各种技术。比赛者身着护具,比赛分三个回合,每个回合二——三分钟,以击中或击倒对 方为得分,三个回合得分多者为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散手做为试点武术项目列入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在1979年全国南宁武术观摩表演大会、第四届 全国运动会以及1980年太原全国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都进行了散手表演。

暗器 我国传统的武术器械,一般在实战中,只有近攻或在不超过一丈的距离内才有杀伤能力。若离一丈外,即难达及对方,不易取胜。于是古代武术家们便根据掷石,投 枪击兽的原理,创出了绳镖、脱手镖、流星锤、飞刀、飞爪、飞叉、飞饶、飞刺、飞剑、掷箭、梅花袖箭、飞蝗石、铁蟾蜍、金钱镖、狼牙锤、鹅卵石、雷公钻、如 意珠、梅花针、铁鸳鸯、锦套索、弩箭、铁莲花、袖炮、踏弩和燕子镖等数十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暗器,弥补了不能远击之弊。在对敌战斗技不逮彼,或敌众我 寡,围攻周匝,身处危急关头时,施其暗器绝技,以解火烧眉睫之急,转败为胜,转危为安。

随着热兵器的出现,武术在战争中的地位降低,暗器也逐渐被淘汰,除流星锤、绳镖、软鞭、飞刀、飞剑有时在武术或杂技表演中出现外,其它诸种已罕若晨星了。

《新武术》 《新武术》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综合性教材丛书。该书主编为马良,1917年出版。

全书分率角(即摔跤)、拳脚、棍术、剑术(单手剑)四科。各科分初级教科和高级教科两编。初级教科为普及用的基本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其它各科的高级教科一直没有问世。

彝族武术 彝族武术有决打(散打)和套子(套路)两种形式。一般都在二米左右的半径圈内运动,动作弧度小,多为小跳步,带有舞蹈性质,通常是边跳边作各种进攻和防守动作。演练时常配有锣、鼓、叉和锁呐等吹打乐器伴奏。

彝族的武术兵器较为丰富,有小刀、单刀、双刀、大刀、钩镰、剑、链锤、链条、流砣、棍、链夹、古杆、钉钯、铁齿、三尖叉和长枪等。

上一篇:那句令我心动的潜台词摘抄下一篇:先进表彰先进个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