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2024-08-16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通用6篇)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篇1

开展中学体育课程情况说明

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分别能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的选项教学课,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

学校有塑胶室外篮球场六个,室外排球场一个,室内乒乓球场地一个,能开设的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数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学生选项教学的要求。

我校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利用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教学研究成果,实现精品课程校本化、高效化,使本校的体育强势学科成为全市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心、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1、加强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研讨活动、开展与国内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特别是周边县市区的名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明确我校的体育课程优势和差距,提出了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2、构建出一支年龄、性别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

3.建立了“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及课余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在学校体育层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努力。

4、确立了“月月有竞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健身思想,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5、课堂教学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篇2

散打的技击功能对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本文试图以散打作为中学生打开武术大门的钥匙, 为学生以后习练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作好准备。主要从散打技术传播、训练方法、服装、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散打规则等方面进行改革。“技术传播对象和文化传播对象都可以相互转换”。建议在初中以技术传播为主, 当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后再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播。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上海中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逻辑分析法

2.2.3、问卷调查法

3、结果与分析

3.1、对散打自身改革的探索

3.1.1、对散打自身改革的设想

3.1.1. 1、基本步法:以进步、退步、上步、撤步、插步、闪步为主, 盖步、换步、垫步、侧跨、跃步为辅。

散打拳法和腿法方面。拳法:可选取直拳和摆拳作为主要拳法, 勾拳、劈拳、鞭拳作为了解。腿法:以正蹬腿、弹腿、横踢腿、侧踹腿、转身后摆腿为主, 勾踢腿、截腿、扫腿、劈挂腿仅作了解。拳法组合两个动作以上四个动作以下, 如左右直拳加摆拳。腿法组合, 一股不超过三个, 如右鞭腿左鞭加左侧踹。拳腿组合, 最多不超过三个动作, 如:左右直拳加鞭腿, 在所学动作里自由组合, 组合的动作一般不超过三个。以上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可根据情况而定。

3.1.1. 2、散打战术方面

着重讲解训练直攻战术、佯攻战术、迂回战术、制短战术、反击战术、边角战术、多点战术、心理战术而强攻战术、制长战术、重创战术、空袭战术、下台战术、体力战术仅作讲解。这样做将为学生减轻很大负担, 而重点的战术掌握之后, 有利于其它战术的学习, 甚至触类旁通, 轻松的掌握其它战术。

3.2、游戏训练法

在散打基本动作练习中也可以加入合适的游戏, 也可自己根据训练内容, 科学的创编游戏。比如在用拳击耙训练时, 可把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 每组围成小圈, 每组先抽出一个人拿把, 在这个圈里击把, 完成任务后, 拿把人跑到圈尾, 第一个击把的学生拿耙, 以此类推, 看哪一组最先完成任务。

游戏训练法在中学散打训练中有很大的价值, 但在采用游戏训练法时要掌握度, 游戏只能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兴趣或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辅助手段, 决不能让游戏占据了主要的教学内容。

3.3、散打教学中的其它辅助手段

3.3.1、利用音乐来辅助武术教学

散打的训练是相对艰苦的, 一般在训练过程中多采用重复训练法, 而中学生一般耐性较差, 好奇心强, 喜新鲜事物。“将音乐融入武术教学, 是适应武术普及推广工作中出现的一种新方法”。

3.3.2、多种辅助手段相结合

可以让学生观看武术比赛、多媒体录像、参观武术博物馆的形式, 及时给与针对性介绍, 使武术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优越性,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同时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还可以变换场地训练, 以满足其新鲜感。

3.4、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教育

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其发展过程中, 武术自然地融合了儒学、道学、墨学、美学、兵学、中医学以及易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在其技术和理论体系中, , 武术体现了东方文明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教学时把武术文化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中。

3.5、对散打服装改革的探索

散打运动的主要特点:“体育性、对抗性、民族性、”所以散打的服装一定要适应散打的特点。散打运动服装一般是短裤和背心, 这适合专业运动员, 但不适合中学生。因为中学生生活在校园里, 服装的美感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特别对于女生来说, 短裤背心甚至让她们感到“羞涩”。所以对于服装的设计, 不仅要考虑到项目的需要, 还要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年龄、心理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一个项目开展的好与否, 主要是能否适应所练习的人群, 一切外在的政策等, 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散打具有健体防身、增强自信心、提高竞争力、教育、培养想象力、锻炼品质、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观赏等功能。学校武术教育起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4.2、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 学生的爱国意识及爱国主义情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的背景下, 应该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传统武术的学习,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传统武术的练习, 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有利于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2) :6.

[2]杨进, 孙燕., 论学校体育中的游戏化教学[J].体育与艺术.2009. (5) 151.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散打;问题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提出,学校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满足学生对各种不同体育需求更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校庆时讲到:“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有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交流,宣传窗口。”散打已经发展成为区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等国外对抗运动的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体育运动,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开设散打内容,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基层散打教师的期盼,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练习散打可以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学习散打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但对普通大学生的散打教学应区别于专业训练,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高校体育开展散打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竞技散打与普通散打之间的差异

(以下暂把普通大学生使用的散打书定名健康散打)举国体制下,散打运动更多以竞技散打形式表现出来。注重的是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性);而针对普通人群的健康散打,突出的应该是散打运动的一般本质(健身与文化性)。竞技散打和健康散打(或大众散打),但两者有着共同和不同之处。 两种意义上的散打都是以传统武术为母体。虽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产物,但都能突出地反映浓烈的东方民族传统色彩。包含了中国哲学、民俗学、兵学、美学、养生学和中医学,都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观赏和娱乐、增进交往等功能。两者又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对象不同。竞技散打拥有稳定的训练群体,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竞技散打形成了从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运动技术学校到散打优秀运动队的三级人才培养网络。健康散打的对象是学生和一些散打爱好者;第二,竞赛规则不同。竞技散打具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倡导“费厄泼赖”精神,它不承认除体力、智力之外的任何不平等,昭示了拼搏奋斗的价值。健康散打注重的是健身与娱乐,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散打规则的使用某些方面并不做严格要求,如不同级别间的对抗,不同性别间的对抗等;第三,竞争对抗程度不同。竞技散打表现激烈的竞争对抗,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固有属性,更是竞技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最高的竞技法则。竞争性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焦点,竞技散打也是传统武术在吸取西方体育竞技思想的产物,竞争对抗是竞技散打区别于其它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竞技散打与健康散打在竞争对抗上表现程度不同;第四,动机不同。竞技散打追求强烈的功利目的,一切竞技散打比赛,争分夺牌都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健康散打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健身方式,旨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2.健康散打在内容设置和规则应区别与竞技散打

健康散打应该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结合散打一般本质——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以散打健身功能为主线重新整合,推出散打相应的“套路”,突出武德教育,强化礼仪规范。针对没有武术基础、没有经过系统身体运动训练的普通大学生来说,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更多以手脚技术为主,结合简单组合动作,限制摔法。实战方面,禁打部位除外,还应主张打击时力量化整为零的练习方法,即拳脚接触到对方身体一刹那,力量收回,或点击到对方身体某个部位,裁判员立即叫停,计算得分。打击只能点击而不能连击,或者连击而不能重击,腿不能击打头部;针对学生的耐力差原因,一局胜利制,比赛时间以1分30秒为一局,以点击数量多的为胜。展现出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本质即可。

3.散打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竞赛激励机制

(1)高校体育散打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对老师、学生都会有消极作用,不利于调动老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尤其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考试上,或者仅仅看几个单个基本技术。应该对学生的散打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给学生留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2)建立大学生散打竞赛激励机制。竞争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体育就是通过刻苦努力来陶冶情操,没有竞争就不是体育,体育失去竞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散打运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格斗对抗,就是竞争,这种竞争通过竞赛来体现。所以,建立完善的竞赛制度,可以有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学生刻苦训练的成绩要通过比赛表现出来,个人价值、个人魅力也同时通过竞赛体现出来。有了比赛,也就有了训练的目标,有了练习的动力。在大学生中开展散打竞赛,学校可以建立“新规则”下的校级散打竞赛制度,通过学校的散打比赛,选拔出优秀散打队员参加省级间大学生的散打比赛。通过学校的散打赛事,对散打造成影响,有利于散打运动的传播,通过省级以上的比赛,树立学校的影响,从而加强领导对散打运动的认识。同时通过散打比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4.散打教材与教学方法

市场上散打书籍都是竞技散打用书,它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都总结于竞技训练中,不适应普通大学生使用,对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进行散打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材内容趋于过时老化;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也跟不上散打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散打规则的变化,近年来,散打运动在党和政府、广大武术散打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努力下,散打运动发展迅速,散打规则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教材的使用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应以健康与娱乐为主线创编一本“健康散打”教材。

二、结束语

正如刘三元先生所云:“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根据散打运动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抗性、观赏性,它是一项年青人喜爱的运动。大学是传播武术散打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也是年青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的大学进行散打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的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的东西太少了,缺的就是这方面的教育。

武术散打的传播与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具有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能通过武术散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王晓明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邓丽娟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毛洪生 南昌铁路警校

参考文献:

[1]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89-91.

[2]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12(5):53-55.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2):76-78.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篇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武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其核心内容是技击;散打是武术的对抗形式,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和中华武术的精华。现代散打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作为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已趋于成熟,并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武术散打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现状

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及从互联网上搜索,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到一般地方院校,全国共百余所普通高校开设有散打课。2005年5月8日,重庆首届高校散打争霸赛开幕,共有21所高校参加。2005年1O月28日,浙江举行“下沙高校武术散打互动晚会”,下沙地区14所高校参加了比赛。2006年成都举行了“首届成都高校武术散打比赛”,有8所高校参加。2006年5月2813,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广东高校散打交流比赛”,有六所高校参加。2006年10月1日,四川“全省高校武术散打邀请赛”在绵阳举行,有20多所高校参加比赛。高校校内比赛更是层出不穷,燕山大学已举行了2届散打比赛,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王”比赛,2005年开封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比赛”等。阜阳师范学院等许多高校制定了“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使散打教学进入正常轨道。

1.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有利条件

(1)大学生喜爱散打。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喜爱散打运动。据统计,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已占公共选修课的前几位。下表是我院200级学员公共体育选修课人数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散打的人数几乎占三分之一,居所有选修课的首位我院2008年选修散打的有150人,限报人数为50人,实际选修人数超出了限选人数的85%,而其它选修课的人数除网球外都没超出限报人数。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的重要基础。

(2)高校有较好的专业教师。每个高校都有专业武术教师,目前尽管部分高校有些武术教师是从其它专项改教散打课的,但相比而言高校开展散打课还是有比较好的师资条件。有了专业武术教师指导,能使学生得到正规、科学的训练,少走弯路。

(3)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每周都可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散打训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学习。

(4)高校可提供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不一定有专用武术散打馆(室),但大多有体育场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2.存在问题

论开展少儿散打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篇5

一、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意义

开展少儿散打运用具有及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不仅有利于少儿的身体健康, 而且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不断增强其自身防卫能力。少儿时期是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 练习散打运动将有助于少儿身体的发育, 促进身体的各方面协调, 从而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而且散打运动具有竞技、对抗等特点, 练习散打将有助于少儿自卫能力的提高,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少儿勇敢、不畏抗争的优良品质。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 练习散打运动可以促进少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体育竞技的对抗规则和武术的武德中不断形成尊敬师长, 诚实做人等良好道德, 促进少儿在身体、思想上的全面发展。

二、武术散打运动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 散打运动的体育性特点保障了运动的安全性

开展少儿散打运动的最大顾虑即散打运动的安全性, 然而散打运动虽然隶属于格斗类项目, 多存在对抗和竞赛, 但是其格斗运动是以制服对手为目的的体育运动, 并始终将自身和对方安全放在第一位, 且格斗竞争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则限制,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练习者的身体安全。同时, 由于少儿生理条件因骨质胶原蛋白密度高等原因不易受伤, 开展少儿散打运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而且, 与此同时, 还可以带动少儿护具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结合来说, 在散打过程中, 只要注意科学的练习和训练, 积极学习竞技规则, 加强武德教育, 便可使安全问题得到极大的保证。

(二) 散打运动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场地等条件的限制

散打运动的练习不受条件、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 具有很好的自身优势, 且入门来说相对较简单, 容易学习。所以在训练和学习上, 没有固定场合的限制, 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学习和指导。并且对少儿来说, 其自身具有喜欢模仿的特性, 散打运动可以很好地勾起其兴趣, 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和模仿散打动作。

(三) 少儿对散打运动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散打运动在少儿人群中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受欢迎程度极高。所以在少儿中开展散打运用, 将会使少儿勇于参加, 且具有极高的主动能动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散打的学习和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使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和勤奋, 从而形成更好的练习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兴趣才是少儿学习知识的第一动力, 只有拥有极高的兴趣, 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四) 散打运动具有极高的群众基础

武术运动不仅在少儿中具有极高的人气, 在众多家长和大人中也有着极高的群众基础。在众多家长看来, 散打运动不仅是一项能够提高少儿身体素质更是能够促进少儿健康发展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 少儿的身体和思想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中, 所以散打运动的开展就具有极高的群众基础。

(五) 散打运动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品质,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散打运动在培养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不断磨练孩子的意志力, 培养其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而且散打运动的竞技特点, 要求练习者拥有诚实守信、互相尊敬的思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孩子高尚品德的形成。

(六) 散打运动具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

学习散打运动,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 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作用十分重要。

三、结语

开展少儿散打运动, 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所以, 综合各种情况, 在少儿中开展散打运动是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摘要:开展少儿散打运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以及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同时开展少儿散打运动也将有利于少儿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散打运动的现状, 对开展少儿散打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质性分析。

关键词:少儿,散打运动,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子玉.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防范措施[J].法制与社会, 2012 (33) .

[2]李雄锋.国内武术与跆拳道对比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2) .

[3]晏腾飞.中国武术和韩国跆拳道推广模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4]马亚萍.从散打与跆拳道的比较角度论散打运动的发展[D].河南大学, 2010.

中学开展散打体育课程的研究论文 篇6

本文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 选取四川省55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为研究对象, 所调查的中学校地域跨度比较合理, 几乎覆盖整个四川省, 有重点中学, 也有普通中学;有城区中学, 也有乡镇中学;有汉族地区学校, 也有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有平原地区学校, 也有丘陵地区学校;有经济较相对发达地区的学校, 也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学校。所选样本更能代表我国西部广大欠发达的地区。

笔者设计了《四川省中学实施阳光体育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涉及实施阳光体育组织领导、组织实施、条件保障和考核评价四个主要方面。并实地向55所中学体育教研室组长发放问卷55份, 回收55份, 有效问卷51份, 有效回收率92.7%。 (采用Spss12.0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采用小样本隔15日后实地重测问卷信度, R=0.93, P<0.01, 说明可靠性显著, 两次调查高度相关, 问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调查要求, 聘请了5位体育教育专家就问卷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检验, 80%的专家对问卷予以肯定, 问卷具备有效性和可行性, 符合研究的需要。

一、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四川省绝大多数的中学比较重视阳光体育运动, 他们从不同程度、不同途径进行了宣传教育, 为此专门建立了组织机构, 制定了规章制度, 且把阳光体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考评范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28.2%的学校不重视阳光体育, 32.3%没有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47.1%的学校还没有制定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规章制度或组织措施, 而高达54.1%没有纳入考评范围, 可见四川省各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特别是在考核方面还亟待加强。

在阳光体育组织实施方面, 组织者以“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主, 组织方式以“班为单位”为主, 锻炼内容以“统一安排和自己安排”为主;多数学校把锻炼时间“纳入学校作息安排”, 40.5%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与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的“紧密结合”。尽管如此, 仍有50.9%的体育教师对“每天锻炼一小时”不予认同,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调查结果还显示:四川省多数中学在体育师资、时间保障和场地设备方面基本满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 经费保障方面仅38.2%的学校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是,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体育卫生师资、场地、时间和经费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阳光体育的需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于学校无法提供实施阳光体育的条件保障, 这将严重影响着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知识需求, 严重制约着阳光体育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在阳光体育工程考核评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5.8%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实施阳光体育工程有考核指标体系, 高达53.6%的没有考核指标体系;56.4%的选择考核主体是学校, 考核方式主要由上级抽查和学校自评为主, 49.1%的学校基本形成自身特色, 47.5%的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仅16.1%的学校实现学校预期目标, 高达48.4%的学校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14.5%的学校学生体质改善状况显著, 32.8%的学校不明显。可见, 当前四川省各中学阳光体育工程考核评价机制比较薄弱, 科学构建阳光体育工程质量评估机制, 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工程的状况进行积极的、有效的评估, 通过质量评估促进学校实现阳光体育工程预期目标, 逐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的, 推进阳光体育工程的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1. 加强阳光体育工程的组织领导

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切实抓好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 把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体育工作发展的重点, 着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宣传频度和力度。通过多形式, 多渠道的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 深入普及科学参与体育锻炼相关知识, 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 鼓励广大青少年走出教室、家门, 走到阳光下, 走到大自然, 积极锻炼身体。二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中学开展阳光体育工程的督导, 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督导结果公告制度,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定期检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鼓励, 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考评结果不合格, 实行合格性评估、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制。三是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管理监督机构和规章制度。要科学构建工程开展的详细实施制度, 以制度为保障, 使整个阳光体育工程朝着预期目标有序发展。形成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具体人员操作的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制度, 对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科学管理并严格监督, 奖惩分明。

2. 加强校内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师为主要组织者、行政班级为基本单位, 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辅以自由结合, 并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纳入学校作息制度, 保证每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工作主要涉及全面实施《标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等5大方面。阳光体育工程具体实施内容要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 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 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重教学运动负荷, 注重学生课外体育需求, 注重学生体质增强。二是,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 积极营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实施模式, 从而确立一种稳定的阳光体育活动锻炼制度, 以制度作为保障, 全面促进阳光体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 不断完善条件保障

首先, 完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教师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工程工作的主要组织者, 是阳光体育工程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体育师资队伍, 定期和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开展工作的能力, 确保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多的体育需求。其次, 是时间保障。各类中学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相关的规章制度, 保质保量地上好、上足体育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 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最后, 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投入, 没有经费保障,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得不到强化。毫无疑问, 经费问题无疑是制约阳光体育工程中长期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大障碍。

4. 科学构建阳光体育质量考核长效机制

唯有机制的健全,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才可能形成长效。科学构建阳光体育工程质量考核长效机制是巩固现有成果的需要, 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的需要。阳光体育工程考核的主体对象是学校, 考核的方式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抽查和学校自我评估为主, 考核内容可根据《决定》、《健康标准》和中央7号文件的内容制定, 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教育、组织领导、组织实施、条件保证和质量效果五个方面。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实现学校的预期目标, 形成自身特色, 使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显著改善, 那么阳光体育工程的中长期的3年目标和5年目标将顺利实现。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是一项旨在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和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 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 把加强学校体育改革、大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实施力度, 把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活动充分地结合起来,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措施, 科学构建质量考核评估长效机制, 确保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显著改善, 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

上一篇:商务文秘实习报告下一篇:创新与传统行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