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部位

2024-06-14

运动损伤部位(共10篇)

运动损伤部位 篇1

摘要:跳水运动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骄傲和代表, 为祖国在国际竞技赛场取得了斐然战绩, 是中国体育的骄傲。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 伴随而来的则是运动员满身伤病的现状, 那么如何针对跳水训练的实际, 科学地认识和预防跳水项目的损伤将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延长运动生命的重要保证, 为此该文从作者多年跳水工作的实践出发, 回顾、整理了跳水运动损伤的高风险部位和创伤, 以期为延长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并为我国竞技跳水运动的规范化、科学化训练提供数据基础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跳水,损伤部位,专项特征,预防措施

跳水运动是帮助我国竞技体育走向辉煌的重要力量。我国竞技跳水在各个级别的国际大赛上已为祖国争得了无数的荣誉, 但是在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 跳水运动员的更新换代频繁, 且竞技年龄普遍偏小训练成本较高, 高水平竞技能力维持时间短。跳水运动属于高危竞技运动项目, 运动员从高空以各种难度的翻腾和转体动作跳下, 并最终入水的过程存在各种损伤隐患。此外, 跳水动作具有较强的重复性, 也是导致各类伤病频发的重要原因[1]。该研究在科学归纳和整理各类跳水损伤的基础上, 从作者多年跳水工作实践出发, 提出相对应的损伤防治措施和方法, 以期为我国竞技跳水运动的规范化、科学化训练提供数据基础和宝贵经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家集训队目前在役的42名运动员, 其中男运动员为24人, 女运动员为18人, 平均年龄17.6岁, 平均训练年限为8.4年。运动等级为:国际健将36人, 健将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跳水运动员损伤及防治措施相关的文献, 为此文构建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笔者利用自己国家跳水队执教的机会, 对每个运动员进行了深入访谈, 了解了他们目前的伤病状况和过往损伤史, 为此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10等数据处理工具对访谈所得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使该研究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更加突出。

2 结果与分析

跳水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分布极为广泛, 损伤重点部位为腰背部、膝关节、腕关节、眼部、肘关节、颈椎等部位。对于跳台项目而言, 上肢损伤特别是手腕部损伤尤为常见, 而跳板项目则以腰背部和下肢损伤发生频率较高, 另外, 腰背部、手腕部和眼部损伤则为跳板和跳台项目共同的损伤易发生部位。表1为跳水项目的常见损伤类型, 表2为损伤发生部位特征。

由表1可知, 跳水运动员损伤部位分布极广, 最易发生的损伤种类是肌肉损伤和关节损伤, 所占比例为32.8%和26.6%, 韧带损伤为16.4%, 所占比例也较大。由表2所知, 在跳水运动员中, 腰背肌肉拉伤的几率最大, 为31人次, 比例为16.68%;颈椎损伤11人次, 比例为5.95%, 肩袖损伤9人次, 占4.78%;另外, 跳水运动员眼底损伤的损伤率也较高, 其中视网膜变性16人次, 占8.61%, 视网膜裂孔、脱离3人次, 占1.59%。下面将对运动员发生较多的损伤进行着重分析。

2.1 腰背肌肉损伤

2.1.1 损伤部位

骶棘肌、竖脊肌下部出现拉伤, 并伴有相关韧带的损伤和粘连, 致使第三腰椎周围的深层筋膜出现慢性损伤。

2.1.2 伤病表现

此病在跳水运动员中较多见。临床表现多感觉腰背部肌肉酸痛发沉, 尤以两侧腰肌、竖脊肌下部、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麻木、疼痛、肌肉痉挛、发凉, 训练后疼痛加重, 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训练。

2.1.3 损伤机制

这主要是由于跳水是一种运动员在空中依靠腹背肌群发力的无固定支点、且具有特定运动轨迹的运动项目[2]。运动员在完成完整动作的过程中, 腰背肌肉始终保持高度紧张, 在极短时间内 (1.4s左右) 完成几周转体、翻腾的动作, 且每天训练达100~200次, 疲劳的长期积累使这一损伤的发生率最高。

2.1.4 预防措施

(1) 缓解疲劳。 (1) 注重平时此部位的按摩、放松和恢复再生、DMS放松。

(2) 轻度损伤时可采取针灸等方法防止病情恶化。

(2) 加强力量。 (1) 四方位静态支撑 (增加不稳定性和减少接触面积) :动作要点——包括4种动作:平板支撑、仰卧静态两头起、俯卧静态两头起以及侧向支撑。

(2) 俯卧对侧背起:动作要点——运动员俯卧于垫上, 一手抱头, 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使抱头一侧的躯干向同侧转体, 同时向上抬异侧腿, 要求腿部绷直, 一侧完成后交换另一侧。

(3) 四方位推木头人练习:动作要点——运动员仰卧于垫上, 双腿夹紧、双手交叉放于胸前, 要求运动员全身绷直, 教练员双手向上抬起运动员腿部, 腰部发力维持身体的“紧绷”状态, 重复多次。

2.2 颈椎损伤

2.2.1 损伤部位

损伤主要发生在枢椎、寰椎两个位置, 具体表现为:枢椎、寰椎有可能发生短暂性半脱位, 并伴有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和胸锁乳突肌的损伤。

2.2.2 伤病表现

颈部枢椎、寰椎位置针刺性疼痛, 颈部活动度减小, 无法轻松完成旋转动作。

2.2.3 损伤机制

跳水运动员颈椎损伤的风险高于其他运动项目, 这是由于跳水运动项目特点所致。运动员呈“倒流线型性”的身体姿态入水, 此时水与头颈部之间的冲击力会很大, 如果入水角度过大或偏小, 则会使损伤的发生几率高出4~6倍;其次, 损伤的发生还与运动员年龄偏小、颈部肌力薄弱有关。另外, 小运动员骨骼肌肉正处于发育期, 韧带、关节囊比较松弛, 生活和训练中的不当行为也可引起颈椎损伤。因此应引起特别注意。

2.2.4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颈部力量训练, 具体如下。

(1) 颈部抗阻伸缩练习:动作要点——使用迷你弹力带将运动员头部固定住, 要求运动员完成前伸和后缩练习, 教练员握住弹力带另一侧, 做与运动员相反的动作, 创造阻力。

(2) 颈部抗阻左转下压练习:动作要点——使用迷你弹力带将运动员头部固定住, 要求运动员首先完成使头部左转, 再进行下压的动作, 教练员握住弹力带另一侧, 做与运动员相反的动作, 创造阻力。

(3) 颈部抗阻右转下压练习:动作要点——与 (2) 相反。

2.3 肩关节损伤

2.3.1 损伤部位

跳水运动员肩部损伤多为复合型损伤, 但其中最为常见的为由于疲劳长期积累造成的肩袖部位损伤、合手入水时由于入水角度处理不当造成的关节盂撞击伤, 以及在完成多周翻腾动作时抱膝所导致的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

2.3.2 伤病表现

肩关节活动度受限, 使上肢不能上举, 造成“合手”动作不能完成。疼痛集中于三角肌前束深层、关节盂周围软组织和三角肌中束深层。

2.3.3 损伤机制

在跳水运动中跳台比赛的高度为10 m, 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入水的末速度一般为14 m/s左右。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这就意味着运动员自身所承受的冲击力将达400 kg以上。当技术动作出现失误, 入水角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上肢受力也将随之产生变化, 尤其是入水过程中, 运动员躯干部分与上肢的角度在水面冲击力和运动员自身的肌肉收缩力的双重作用下使肩关节承受剧烈的撞击, 这种撞击一般发生在肩锁关节下面和肩峰前1/3部位或喙肩弓下方。久而久之, 会使得盂肱关节不稳定, 从而使肩关节周围肌群和韧带等发生了撞击性损伤。

2.3.4 预防措施

(1) 俯卧飞鸟:动作要点——运动员平躺于高台上, 两脚自然放于地面支撑身体, 双手持适当重量的哑铃, 使用动员直臂反复完成外展内收的动作。

(2) 俯身反向飞鸟:动作要点——与 (1) 相反。

(3) 肩部“Y型”动作练习:动作要点——半蹲起始位, 背部平直,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然后双侧肩胛骨向下向内收紧, 接着双手抬起举过头顶与躯干形成“Y”字交叉形态, 反复完成。

2.4 胫骨疲劳性骨折

(1) 损伤部位:胫骨1/2处。

(2) 伤病表现:在胫骨2/1处骨折会以“鸟嘴状”形式出现。

(3) 损伤机制。该损伤一般发生在跳台运动员完成高难度的109C、5156B等动作时。例如运动员在完成109C的跑台时, 需要非常大的蹬踏力以获得台面的反作用力, 此时运动员的胫骨承受纵向压力, 而在胫骨前肌作用下胫骨前方则先产生拉应力, 后方产生压缩力。同时胫骨骨膜受到足跖屈时肌肉拉力的不断牵扯, 使胫骨骨膜慢慢剥离, 这就导致了骨膜下产生炎症, 从而使局部血循环受阻而供血不足, 疲劳性骨折发生。

(4) 预防措施。目前该病症除进行手术治疗外, 还可以通过在浅水池中进行行走和腿部力量蹬踏的方式, 减小肢体重力负荷, 以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另外,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适当减少1、4组专项自选动作训练, 减少不必要的急性跑跳蹬踏运动。

2.5 眼底损伤

(1) 损伤部位:眼底损伤主要是视网膜变性。

(2) 伤病表现:损伤早期运动员的视力会逐步下降, 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眼睛酸痛, 损伤后期有可能会发生视网膜双脱, 导致失明。

(3) 损伤机制:此损伤是跳水运动员的常见病症, 对其危害较大。尤其是跳台跳水运动员从10 m高台头朝下跳下时, 入水瞬间由于受到水的巨大冲击力的影响, 眼部会发生冲击性形变, 而玻璃体基底组织因受到冲力压迫导致不能随眼球壁同步延伸, 久而久之有可能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更严重的是, 运动员在入水时打开较晚或身体倾角过大, 水面有可能直接拍击眼睛, 这将导致急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眼底病变属于慢性损伤, 在长期的训练比赛中由微细损伤逐渐积累而成, 训练年限越长, 发生眼底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3]。

(4) 防治措施:针对此损伤的防治措施较少, 目前只能通过提高运动员防护意识, 改正错误动作等方式对眼部进行保护。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跳水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分布极为广泛, 损伤重点部位为腰背部、膝关节、腕关节、眼部、肘关节、颈椎等部位。

(2) 对于跳台项目而言, 上肢损伤特别是手腕部损伤尤为常见, 而跳板项目则以腰背部和下肢损伤发生频率较高。

(3) 根据该研究的调查分析, 认为腰背肌肉损伤、颈椎损伤、肩关节损伤、胫骨疲劳性骨折、眼底损伤等5种运动损伤是跳水运动员最易发生的运动损伤, 占此次调查伤病总量的39.21%, 比例较大。

3.2 建议

(1) 提高运动员自身防护意识, 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特别训练。

(2) 加强医务监督和有关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机能评定。

(3) 重视跳水运动员的心理疏导, 减轻运动员因为比赛或训练带来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任玉衡, 田得祥, 史和福, 等.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19 (4) :377-386.

[2]何建龙, 粘文静, 赵焕彬, 等.核心区力量训练对提高跳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3 (3) :98-100.

[3]周林芝, 李凤莲, 郭金龙, 等.跳水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与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9, 28 (2) :181-186.

运动损伤部位 篇2

1.1 为加强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的管理,切实保障设备安全和生产顺利,根据公安部、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现场的要害部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视情节、后果,给予有关责任者批评教育或必要的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管理规定

2.1 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同意,上岗操作必须严格按标准化作业,不准擅离岗位,不得随意串岗,不得将无关人员带入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

2.2 非本要害部位和防火重点部位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时,必须凭公司《要害部位出入证》或《要害部位临时出入证》登记后方可入内。

2.3 进入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的人员不准触摸与自己工作无关的设备和其它装置。

2.4 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严禁存放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禁止堆放各种与生产无关的箱柜等。

2.5 要害部位及防火重点部位内的动火按公司《动火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必须办理相应的动火许可手续,并落实动火防范措施。

2.6 禁止在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内吸烟、膳食和存放食品。

2.7 经批准到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参观、实习的人员,必须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入内,未经批准不得摄影、录像。

2.8 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的消防设备和配置的器材要定人定点保管,不得擅自动用。

2.9 要害部位、防火重点部位一旦发生事故、案件,工作人员要立即组织施救或保护现场,并迅速向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

运动损伤部位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运动损伤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万绥小学业余田径队员75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式和访谈法,对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按运动损伤在项目上的分布情况,从损伤性质、损伤程度、损伤与训练年限及损伤原因做了分组统计(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统计结果

调查75名队员,共计101次有运动损伤史,运动损伤率为134.7%,平均受伤达1.3次,但也有个别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受伤较少,甚至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受过伤,而有些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多次受伤的情况。

2.2分析

2.2.1运动损伤率分析

从损伤在项目上的分布情况来看(见表1),运动损伤率最高的是跨栏项目,其次是投掷项目和跳跃项目,最低的是跑的项目。

2.2.2运动损伤性质分析

从损伤性质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肌肉韌带损伤所占比例最大,关节损伤和其他损伤次之,最低的是骨性伤。

2.2.3损伤项目及部位分析

从损伤部位来看,大腿发生的损伤率最高,其次是膝关节,在不同项目中损伤部位的发生率也不同(见表3)。

2.2.4运动损伤与训练年限

由表4可以看出,田径项目在训练初期及在训练一年左右发生率较高,之后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损伤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2.5受伤原因及分析

3.预防

3.1预防重点

从小学生发生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来看,在运动员中小创伤和慢性损伤较多,而严重创伤和急性损伤较少。这主要是运动量安排不当,缺乏对小肌肉群的训练,导致身体各部位用力不协调和局部的细微损伤积累而引起的损伤。应注意做好对急性损伤及时正确地处理,科学安排运动训练,防止局部负担过重,以防发生各种组织劳损。

3.2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2.1加强思想教育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应加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其中包括加强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加强防伤观念。

3.2.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小学田径业余训练中,由于训练时间短,往往只注重专项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脱节,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2.3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

在小学的田径业余训练中,往往为了参加比赛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出成绩,使错误动作得不到改进,由于动作不正确而引起运动损伤。

3.2.4合理安排运动量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在运动负荷的承受上还不如成年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过重,在损伤发生后要合理安排伤后的运动训练。

3.2.5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生理学意义是克服人体生物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顺利进入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小学生在训练中经常忽视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训练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做得准备活动的量安排过大或强度安排不当,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不好,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以致准备活动的作用消退……这些多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3.2.6加强医务监督与场地管理

定期对运动员的训练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运动员机能变化及损伤状况,严禁运动员在带病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和训练,选择好训练场地,不应在过硬的场地上进行过多的跑跳练习,要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3.2.7及时进行放松

在训练结束后,要使肌肉及时地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训练状态。在小学生的业余训练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使肌肉的疲劳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从而使疲劳的积累导致损伤的发生。

4.建议

对小学生田径业余运动员的训练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是训练初期,应向他们传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提高综合身体素质。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要及时处理,并注意加强伤后的恢复训练。教练员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教会运动员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和控制,在损伤发生后能够进行一般的处理。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要由浅入深,在练习方法上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易伤部位力量与柔韧的练习,提高其肯定性和抗拉伤性,出现伤痛要及时治疗,防止损伤的发生,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卫生管理,增加保护设施的配置,注意安全检查。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张雪临.学生田径作业伤情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2(2).

[4]体育保健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运动损伤部位 篇4

从1924年我国生产出第1条方型实心水泥电杆至今, 我国的水泥电杆也有近80年的历史。近80年来, 我国水泥电杆的发展一直长盛不衰, 特别是前40年, 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从1924年到1964年的40年间, 我国水泥电杆一共经历了5种杆型的发展 (见表1) , 平均每8年就有一种新的杆型出现, 这相对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 水泥电杆的发展是比较快的。

现在国内运行的电杆大部分都为环形混凝土电杆[1]。环形混凝土电杆按外形分为锥形杆 (筋混凝土电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锥形杆和等径杆均有整根杆和组装杆之分。锥度为1∶75) 和等径杆两种。

电杆主要用于35 kV以下低压线路以及35 kV~220 kV的高压线路。它与一般的构件相比, 有一定的特殊性, 考虑到使用环境、荷载作用形式的不同, 设计过程也比较复杂。目前, 混凝土电杆的应用还是比较普及, 因为它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 混凝土电杆由于长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环境作用, 其材料性能及结构构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化和损伤。例如:混凝土电杆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产生裂缝、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板圈生锈、钢筋锈蚀等。这些劣化和损伤都会影响到电杆的耐久性, 也会导致电杆的材料力学性能退化和结构承载能力降低, 严重影响电杆的安全运行。随着国家农网改造的加快, 部分混凝土电杆损伤已经相当严重, 各地在电网改造拆除旧设备作业中, 已发生多起人身伤亡事故。因此,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拆除旧设备的安全工作应该受到有关领导和技术部门的注意。

混凝土电杆由于部分埋在土中, 在不开挖的情况下, 其技术状况不能准确掌握。在电网改造作业中, 电杆在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杆身断裂现象, 且其断裂位置正处于土中某一位置。为了准备预测电杆杆身断裂位置, 特对电杆进行受力分析, 以为电网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计算分析

1.1 计算假定

(1) 在电杆受力计算分析过程中, 假定土体为半无限弹性均匀材料;

(2) 电杆在混凝土杆身开裂和破坏之前, 土体均不发生破坏, 以保证电杆开裂或破坏之前均不会发生倾覆破坏;

(3) 电杆在杆身开裂和破坏时, 土体均是发生小变形。

电杆直立在土中时, 其受力形式计算简图[2]见图1。

当电杆承受水平作用力γfS0时, 则土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1)

式中 X—土压力, kPa;

m—土压力参数, kN/m3;

β—等代内摩阻角, (°) ;

y—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 m。

基础为电杆, 其计算宽度由以下两式确定:

b0=bK0 (2)

undefined (3)

式中 b0—电杆的计算宽度, m;

b—电杆的实际宽度, m;

K0—空间增大系数;

ξ—土的侧压力系数, 见表2。

电杆的极限倾覆力为:

undefined

式中 Sj—极限倾覆力;

ht—电杆埋深, m;

H0—S0作用点至设计地面处的距离m;

θ—由表3确定。

当土壤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电杆的极限倾覆力与上部结构水平作用力正好相等[3], 则有:

undefined

式中 γf—由表4确定;

S0—上部结构水平作用力设计值, kN。

如图1所示, 当电杆倾覆达到极限平衡时, 根据力平衡方程, 则有:

undefined

整理后为:

undefined

求解上式为:

undefined

设电杆长度为L, 埋深为1/6L, 则有:

undefined (13)

查表4可知, η·μ=59.1, 则有:

undefined

解上式得到:

t=0.12L (15)

在图1中, 土压力X为三角形分布, 则土压力X的作用中心位置为:

undefined

故杆身断裂位置为0.08L处。如电杆杆身长9 m, 埋深1.5 m, 则杆身断裂位置为地面以下0.08×9000=720mm处。

因此, 从以上可以得出, 如需验证杆身技术状况, 只需开挖电杆以下750mm即可。

2结论

由于混凝土电杆部分埋在土中, 在不开挖的情况下, 其技术状况不能准确掌握, 在电网改造作业中, 电杆在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杆身断裂现象, 本文首次建立了混凝土电杆的力学模型, 并利用力学对其进行了分析, 找到了混凝土电杆的薄弱点, 从而为电网改造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GB/T4623-2006, 环形混凝土电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DL/T52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公共部位装修总结 篇5

对现场的工程进度和质量管控,不能达到工程部管理人员每天都深入现场,只是对重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因此对精装修工程浅谈自己的总结。

住宅工程公共部位精装修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入户大堂、走廊、电梯厅的墙面、地面、天棚,楼梯间地坪漆,电梯包口及轿厢防护等,公共部位的精装修,反应的是一个小区整体的档次,提高精装修工程的品质和档次能够很好的促进销售,因此,对精装修工程加以总结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施工质量总体评述

精装修工程通过工程部、总包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施工计划,施工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检验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坚决落实质量通病管控重点,整体效果简洁美观大方、施工质量较好,各个细节部位处理细致,虽说局部还有小的质量瑕疵,但总体较以往各区工程质量上了一个台阶,这些都离不开工程部的监管、总包及分包单位的配合,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合理部署和质量管理意识。

二、施工管控重点

1、墙砖地砖的粘贴及工艺要求

地砖铺贴平整度较好能够质量验收标准,但由于地砖规格和尺寸偏差,局部缝隙不够均匀,地砖四周接缝平整但中间接缝平整度达不到要求,铺贴过程砂浆结合层较为密实,无空鼓脱落现象发生。墙砖粘贴垂直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由于公共部位抹灰垂直度都能够较好的满足规范要求,因此粘胶面积及铜线设置更易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虽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个别作业人员不按要求进行九点胶设置,但通过及时跟踪检查对施工单位进行要求,都进行了及时的整改。

2、细部结构处理

细部结构处理主要有天棚造型、门窗收口、门窗口及电梯口打胶、边角部粘贴等,在施工前,通过工程部的事前技术交底和事中现场管控,各个细部都做的比较规范、细致。

三、问题和不足

1、存在的质量瑕疵

各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墙砖地砖的质量管控非常严格,对于天棚吊顶工程质量局部细节有所忽视,天棚纸面石膏板割缝和嵌缝带粘贴不规范,局部存在开裂。石膏线条等局部打磨不够到位,打磨棱角不够显著。

2、装修材料的选用

防火材料的选用不满足消防验收,《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扩大前室即入户大堂的地面、墙面、顶棚均为A级装修材料,安装防火性能为A级的轻钢龙骨上B1级的纸面石膏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木龙骨为B2级装修材料,木龙骨涂刷防火涂料可作为B1级防火材料使用,对于入户大堂吊顶按要求应采用轻钢龙骨吊顶,不能采用木方刷防火涂料作为装修材料。

3、合同内容不完善 对于电梯轿厢的防护材料指挥部本意选用18mm的细木工免漆板,而现场选用9mm的胶合板,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材料的施工标准,待工程物资材料进场后无法改变,根本没有达到工程指挥部的要求。

4、图纸设计局部不合理

大堂内部台阶原设计采用614#火烧板石材,但铺贴后降低整体大堂的装修档次,严重影响整个的品质,最后经指挥部决定变更改为法国金花大理石,间隔@20mm,洗20*1.2拉槽,经过变更整体效果上一个档次,并且达到防功能。

5、个人认为所有大堂设计高度较低,不能很好的凸显整体效果和品质,应该在结构设计上就应充分考虑大堂层高问题。

四、收获和启发

1、要重视公共部位的基层墙体抹灰,如墙体抹灰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做好交接验收,这使后续的精装修墙砖粘贴工作更加顺畅,粘胶接面积才能保证,如墙面垂直度不好,采用加垫或加大胶点来控制垂直度,施工操作就很难保证粘胶面积。

2、根据设计要求提前组织相关人员考察装修主材,并做好主材进场检查和封样保存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不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很好的保证施工材料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电梯门套采用新型的仿大理石石塑门套线条,由于仿石效果逼真、硬度大、防水防潮、施工简单等特点,市场反响良好,而且石塑门套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尺生产,避免接缝和废料的产生,和天然石材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并且成本方面更是能够降低很多。

4、入户大堂采用暗装暖气片,合金材质做百叶口,外形美观大方,提高整个大堂品质,又不影响采暖效果,但百叶口尺寸但一定要考虑检修方便等因素。

5、精装修施工前,一定要把住宅室内标高、入户门安装标高、精装修地面标高、电梯底坎标高四个标高的关系控制好,入户门侧边尺寸的预留好,保证开启90度,遮羞工作都要做好事前交底,做好各个工序的衔接工作。

运动损伤部位 篇6

汽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并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由于车辆大量增加, 而道路的建设未能跟上汽车数量的增加, 路面变得越来越窄。此情况使得汽车由于车辆太多而变得拥挤, 随时都可能出现追尾事故, 即前车因故刹车, 后车因与前车的距离太近而无法刹车, 撞到前车的尾部, 轻则前部凹陷, 重则前部变形而无法修复。以下分析如何对汽车前端损伤部位进行校正。

1 事故原因

一辆丰田卡罗拉轿车被拯救车拖到我厂进行修理, 发现该轿车前部已损坏, 据车主反映, 在驾驶该车途径市区时, 前车因避让横过马路的行人而突然紧急刹车, 由于当时处在下班高峰期, 跟车太近, 来不及刹车而撞到前车尾部, 造成车头损坏, 现要求我厂在短时间内修复好。

2 车身损伤的诊断

2. 1 目测

1) 该车前部的前保险杠、前保险杠格栅、中网及字标、左右大灯、左右雾灯装饰件均已破损。

2) 结构件损伤为: 保险杠防撞梁被撞至后移; 前部钣金件前纵梁、散热器框架、发动机罩及锁支柱弯曲变形; 左右前叶子板及内板严重变形。

2. 2 波纹效应损伤原理

通过波纹效应损伤原理分析 ( 见图1) , 得出车前部损毁情况。

1) 前侧中间处受外力造成损伤。

2) 前方受力或右侧端部受力, 外力从左右罩板向前悬架安装处附近传播。

3) 受力方向与车辆中心线成一定角度, 外力分两个分力向车身各部分传播, 因而罩板根部和前窗侧柱受损。

4) 受车身中央处, 受到垂直方向外力作用, 造成前窗侧柱上下安装处、侧窗中柱上下安装处、侧窗后柱变形, 车顶和顶框变形等。

2. 3 测量

测量主要是对受损部位部件尺寸进行测量, 并通过测量数据和尺寸图数据比较来确认车身的长、宽、高及对角线的误差值, 比较时左右车身的尺寸都需要进行测量。

1) 电子测量 ( 见图2) 。通过电子测量打印的结果, 该车的左前纵梁向左、向上偏移, 右前纵梁向左、向下偏移。

2) 机械测量 ( 见图3) 。通过机械测量的结果, 该车的发动机舱长度缩短、高度降低、宽度增宽。

3 损伤部位修复方法

3. 1 事故车诊断报告

1) 拆开蓄电池的搭铁线、拆卸大灯、散热器护栅板右装饰条、发动机罩、发动机罩撑杆及撑杆支架、发动机罩锁头、发动机罩拉索、散热器、冷凝器、喇叭、前保险杠、前翼子板、电路线索。用刮刀等工具清楚散热器框架与车身接合处密封剂, 用手电钻分离散热器框架中间支架与散热器框架下横梁连接处、大灯底板前部纵梁及前挡泥板内连接处、散热器框架上板与前挡泥板内板连接处的焊点, 卸下散热器框架。

2) 拆开蓄电池的搭铁线, 拆卸发动机右翼悬架、发动机罩及铰链、前保险杠、冷凝器、大灯、散热器护栅板及装饰、发动机罩拉索、喇叭、转向器壳、膨胀箱、风窗清晰储存缺罐、前翼子板、前车门、仪表台、前挡风玻、踏脚板支架、熔断丝继电器板、前部电路线索、刹车软管、燃油输送管。

清除前挡泥板内板与车身接合处的密封剂, 用手电钻钻孔分离下列连接处的焊点。拆卸前挡泥板内板: 散热器框架下横梁合板与散热器框架下横梁连接处。拆卸合板, 散热器框架下横梁与前纵梁连接处: 散热器框架与前纵梁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散热器框架及散热器框架下横梁连接处; 前热源泥板内板与蓄电池支架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左侧减震器支架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前围下板及前围板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前门立柱右内、外内槛连接处; 前轮挡泥板内板与前挡风窗框架下板右顶框架外侧板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前围上板连接处; 前挡泥板内板与顶框内侧板的连接处。

3. 2 车身的校正方法

1) 夹持固定车辆。根椐测量变形数据和碰撞受损的受力分析, 制定好维修程序和校正方案[1]。将车身通过主夹具牢牢固定在校正平台上, 为了防止拉伸时二次损伤车身, 至少要有4 个固定夹具给予固定, 固定夹具必须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夹持, 以确保校正安全。

2) 校正左右侧前纵梁。校正次序应按碰撞发生时的相反次序进行, 损伤校正时的方向应与形成损伤的碰撞力方向相反。车身校正时, 可采用单一方向的拉校系统和复合拉校系统两种, 后者由于可以控制两个或多个方向上的校正力分配, 可改善校正工作的准确性。由于它可以在三个或四个点上同时进行拉校, 因而可使校正力的方向易于达到要求的方向。尤其是对承载式车身的校正, 使用多点拉伸, 可使每一个校正点上拉校力大大减小, 因此减轻了钣件在校正中被撕裂的危险, 有利于拉校工作的进行。在很多情况下, 拉校夹具不能可靠地固定在变形部位上, 可以用一块钢板临时焊在变形部位上, 待修理完毕后, 再将钢板取下。拉校夹具应安置与拉校力的方向呈一条直线, 不允许有旋转力矩作用在拉校夹具上, 以防拉校时脱离, 导致该部分进一步损坏。通过多点和反复拉伸时, 还要不断锤击左右前纵梁以便释放应力, 使左右前纵梁恢复原来形状。此外还必须边拉伸边测量, 使车身受损位置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达到标准数据要求, 所有测量数据要在标准数据正负3mm以内。在校正前纵梁时, 要检查前门与后门的缝隙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用钣金锤锤击来消除变形时产生的内应力, 通过开关前车门来检查前纵梁是否校正到位。如达不到要求, 需再次进行重复拉伸, 并遵循边拉伸边测量的步骤操作, 直到所有数据达到标准值为止。

3) 发动机舱的修复。按与撞击相反方向拉拔翼子板上梁, 而后再修复加强内侧的部位。为防止钣件在校正中被撕裂的危险, 应使用多点拉伸。同时用钣金锤锤击来消除变形时产生的内应力。在拉校过程中, 必须要测量长、宽、高及对角线尺寸, 观察到对角线向内边变形时, 再改朝前拉。在拉校过程中, 叶子板上梁出现严重弯曲, 就要分开前端部件和散热器上部支承点, 分别对他们进行修理, 修理好后, 要使车架前部长、宽、高及对角线尺寸的误差小于正负3mm以内。一定要遵循边拉伸边测量的步骤操作, 直到所有数据达到标准值为止。

4) 装配调整校位。用手锤、垫铁对左右前翼子板进行粗矫正后, 安装并调整左右翼子板, 检查其与左右前门之间的缝隙, 达到缝隙大小、棱线与原车一致, 弧度平顺。安装并调整发动机盖与左右翼子板缝隙大小一致、前后长短一致。安装并调整左右大灯与左右翼子板以及发动机盖缝隙大小一致。安装调整前保险杠与左右翼子板及左右大灯之间的缝隙达到一致。最后检查所有部件之间缝隙、弧度、棱线的配合达到所需要求。

5) 板件精修复。采用钣金面板小修复维修工艺进行修整, 选用单动打磨机配60 号砂纸去除前左右翼子板、左右前门以及车顶的旧漆膜, 用车身整形修复机进行修复, 使用介子片戓三角片焊接到钢板表面, 再利用惯性锤拉平, 配合钣金锤进行组合修复[2]。如板件有延展高点的部位, 应用车身整形修复机的电极头加热进行缩火, 调整好车身整形修复机缩火功能的参数, 对准高点稍加用力并保持2 ~ 3 s, 利用电极头和钢板产生电阻热的原理使钢板加热, 再用空气枪进行5 ~ 6 s的降温, 从而达到热胀冷缩的效果。如果是钢板强度不够, 需要采用碳棒进行缩火修复, 调整好碳棒缩火的所需参数, 用碳棒在钢板强度低的部位由外向内作20 ~ 30 mm直径的圆方法, 利用碳棒的传导热加热钢板, 使用空气枪进行5 ~ 6 s的降温处理, 从而使延展变形部位恢复原来状态。修复完板件的表面能承受指压为2 kg的压力, 或用大拇指对钢板施压, 直到拇指尖部发白, 而钢板不变形方为合格。平整度要求达到不低于平面的1 mm以内, 决不允许有高点的部位。左右前翼子板、左右前车门及车顶的线条修复后, 要求线条棱角突出, 平面要平顺、弧面要圆滑。板件修复好后, 对拉拔的焊点和缩火时产生的氧化层用单动打磨机配80 号砂纸彻底清除, 对损伤相邻部位的旧漆膜使用双动打磨机配120 号砂纸打磨出羽状边, 羽状边的宽度一定不小于20 ~ 30 mm。

4 结语

事故车维修前损伤评估具有重要性, 损伤评估是否完整、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到维修的效率以及最终的质量。通过以上维修流程分析, 对如何判别车身的结构件损伤程度增加了认识, 在钣金事故车的维修质量及维修效率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孟宪锋, 高克民, 杨春国.车辆装备战场损伤诊断方法与抢修技术[J].汽车运用, 2010 (11) .

运动损伤部位 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 男45例, 女7例;年龄12岁~52岁;致伤原因为车祸挤压伤、刀刺伤、碰撞等钝性暴力, 其中脾破裂26例, 肝破裂8例, 肠破裂15例, 膀胱破裂1例, 其他2例;本组合并伤16例, 其中两脏器损伤15例, 三脏器损伤1例。本组52例均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 包括全面探查、止血、修补、切除或引流有关病灶以及清除腹腔内残留液体。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发生率为3.8%。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并详细记录。严密观察病人的腹部症状、体征及全身情况, 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加剧、体温升高、脉快、呼吸深、血压下降、肠麻痹等中毒性休克,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及时给予补液抗感染、抗休克, 纠正酸碱失衡。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 减少可能存在的肠液外漏。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力争早期手术。

2.1.2 术区皮肤准备

皮肤的清洁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及时清洁手术区域, 并剃除切口周围15 cm范围内毛发;腹部开放性损伤对已脱出的脏器, 应保护覆盖, 切忌还纳, 以防污染腹腔。并在严密监测全身情况下, 进行清创手术准备。

2.1.3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腹部损伤病人手术切口属Ⅱ类~Ⅳ类手术切口, 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其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因此临床大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呋辛等;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型手术可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下消化道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 应用的抗生素须同时覆盖厌氧菌, 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术前应遵医嘱静脉给药, 30 min内静脉输注完毕, 为达到有效浓度不宜缓慢静脉输注。如病人急需进手术室, 未静脉输注的液体应与手术室护士床头交接, 在术中静脉输注。

2.1.4 心理支持

腹外伤病人常因剧烈腹痛, 处于痛苦状态下, 此时体内皮质类固醇明显增加, 可使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类固醇被释放出来, 以至出现抑郁症状。同是, 情绪变化可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 从而减低机体对病毒、病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而致病。另外, 也减低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增加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机会[2]。因此, 术前护士应与病人沟通, 解除其恐惧、抑郁心理, 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降低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配合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无效腔、手术暴露时间关系密切。手术室巡回、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方式准备台上、台下用品, 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保持手术野及器械的整洁、干燥, 敏捷细致的配合手术医生操作, 做到爱护组织, 彻底止血, 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2.2.2 术中抗生素的应用

对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 (如开放性创伤) 病人,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 h~2 h, 因此, 如手术延长到3 h以上, 或失血量超过1 500 mL, 应补充1个剂量, 必要时还可用第3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 h~8 h的头孢曲松, 则不必追加剂量。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 排气、排便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做实验室或其他检查。密切注意术后各种并发症。若病人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腹壁切口红肿, 或腹腔引流管或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臭味的液体时, 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2 体位

术后病人麻醉完全清醒后, 改为半卧位, 以利引流及炎症局限。

2.3.3 伤口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经常观察伤口敷料, 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每天更换伤口敷料,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嘱病人不可随意揭开敷料或用手触摸伤口。

2.3.4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 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受压、折叠、扭曲或滑脱, 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每天更换引流袋, 必要时随时更换。

2.3.5 术后应用抗生素

术后按医嘱继续选用抗生素, 防止腹腔内感染。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退热剂, 控制探视人员, 预防交叉感染。密切监测病人体温, 术后7 d内每天测体温4次, 病人体温>38.5 ℃时, 或体温持续升高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选用有效抗生素直至感染消除。

3 讨论

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腹部损伤病人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切口有密切关系, 有资料显示, 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 清洁-污染切口为7%, 污染切口为20%, 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术前在医生判定预防应用抗生素时, 护士应根据医嘱,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配制有效浓度的抗生素在术前30 min内滴完, 以达到有效浓度;术中手术延长到3 h以上, 或失血量超过1 500 mL应根据术前给药情况, 应补充1个剂量, 确保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全程;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 直至感染消除。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配药浓度, 对病情变化做出客观的预见, 加强围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防患于未然, 以利于病人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 2006, 44 (12) :1594.

运动损伤部位 篇8

1 常见输送带损伤及其原因

局部表皮损伤。该种损伤主要出现在织物芯输送带与钢丝芯输送带中。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过大的无聊快卡在导料槽、托辊及转载部位以后, 输送带开始运行的时, 将会导致输送带局部磨损,

局部破碎。此类损伤在钢丝芯输送带、织物芯输送带中均有出现。在实际的物料输送过程中, 经常会有较尖锐的物料、过大石块夹杂在内, 在转接处这些物料为得到足够的缓冲, 从而使输送带受到较大的冲击力, 产生窟窿。

胶接部位损伤。在输送带的安装过程中, 需要重新对胶接部位搭接硫化, 如果对接头部位没有妥当的进行处理, 则易使接头部位出现开胶起皮、过早磨损等现象。损伤后的接头部位劣化速度快, 若处理不及时, 将会形成断带事故。

输送带纵裂。一些钢丝芯输送带容易出现穿透性的纵向划伤, 其长度可达几十米, 或者达到上百米, 通常将这类损伤称作纵裂。这是由于部分利器卡在某处, 却没有被操作人员及时清理, 进而划伤运转中的传输带。

2 比较不同的修补方式

对橡胶传输带损伤的不同修补方式进行比较, 其修补质量和修补时间的对比分别如表1、表2所示。从表1、表2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冷粘法的硫化设备比较简单, 所需要的辅助工作相对较少, 仅需较短的停机时间。

3 冷粘修补工艺

在橡胶传输带损伤修补过程中, 冷粘修补工艺和热硫化工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似性。以钢丝芯输送带为例, 冷粘修补工艺的具体操作为:输送带定位→处理待修部→补强结构→清洁打磨部位→烘干打磨部位→配胶→涂胶与保护→固化。

冷粘修补工艺的最佳施工环境, 湿度不超过85%, 温度为15℃~30℃。若湿度过大或者温度过低、粉尘较多时, 那么还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 则需采取碘钨灯或者热风枪加热。为了预防修补面损坏, 加热灯具需要和修补面控制在一定的距离内, 加热控制的得当能够降低维修的时间, 提高固化的速度, 这样橡胶输送带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投入到使用中, 对粘结强度也能够提高。如果是在不利环境下进行施工, 如阴雨天或者是风尘较大的天气下, 则必须要在施工范围内采取遮挡、封闭、除尘、加热烘烤及热风除湿等措施。如果受施工工期的限制, 时间相对匮乏时, 生产时间与修复时间存在矛盾, 可以采取分段修复的措施, 分段修复完成以后, 可以根据修补位置及修补状态情况自行控制橡胶传输带的负荷及投入运行的时间, 以50℃~70℃的温度进行适当的加热能够加快投运使用时间。

4 增强冷粘修补质量的主要措施

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才能够使其修补质量得到提高。冷粘修补质量的管理的包括使用的冷粘材料、冷粘工作环境、操作人员、冷粘工艺等。

冷粘材料。在操作实际的运行当中, 冷粘材料是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储存的。一般要求室温保存、防止光照, 如果保存方法的不当会造成修补的质量不高。所以, 要有严格的储存方法和材料管理方法, 对剩余材料要密封存储。为了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配胶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用量。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修补隐患出现, 建议不要使用过期的材料。

冷粘工作环境。在橡胶输送带的修补过程中, 环境因素中的清洁度、温度、湿度是影响修补质量的重要因素。湿度过大的环境能够导致粘胶的湿度受到影响, 在粘接后易使界面受到破坏。只有保证环境空气中的湿度低于85%, 才能够保障冷粘的质量。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冷粘修补, 会影响冷粘胶的流动性, 过低温度的输送带表面, 不利于冷粘胶的湿润。因此, 在冷粘修补时则要控制好温度, 最好将温度控制在15℃~25℃。此外, 尘土飞扬的冷粘环境也会对冷粘质量造成影响。

操作人员。对于冷粘修补橡胶传输损伤部位的操作人员, 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使其能够认识、了解到冷粘技术, 不可认为冷粘修补仅仅是简单的操作, 仅仅完成涂胶则完事, 不够重视。必须要让操作人员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态度, 按照冷粘修补工艺严格进行。

冷粘工艺。对橡胶输送带采取冷粘修补时, 一定要严格的参照相关规定进行, 不可只求进度, 不求质量, 随心所欲。要根据施工工艺, 严格进行施工, 保证粘接的质量。只有严格的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 才能够保障粘接的质量。

5 结论

冷粘修补是一种易于操作和掌握的简单的修补工艺, 是一种可靠、安全、经济的修补方法, 十分适合输送带局部损伤的修补。在实际应用当中, 只要控制得当, 则可得到类似于热硫化法的良好修补效果, 可见, 冷粘修补法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与实用价值。

摘要:在一些散货物料的运输过程, 橡胶输送带在运转设备中的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物料能够正常运行, 如何尽快的修补输送带是维修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输送带常见的损伤类型与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比较了各种修补方式的效果, 提出了冷粘修补工艺, 分析了冷粘修补工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橡胶输送带,损伤,冷粘修补

参考文献

[1]陈静, 王德强.橡胶输送带局部损伤的冷粘修补及质量控制[J].港口科技, 2008 (10) .

[2]杨若峰, 曹振杰, 郑书峰, 王轶, 席雄健, 毛轲.输送带快速粘接与修补方法.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9 (1) .

[3]杨若峰, 曹振杰, 郑书峰, 王轶, 席雄健, 毛轲.输送带快速粘接与修补方法 (续) [J].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9 (2) .

运动损伤部位 篇9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运动损伤,现状

一、前言

足球运动属于对抗性极强的体育项目,五人制足球更是强度大,无氧运动为主的体育项目,新疆师范大学五人制足球对成立于2014年去年联赛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绩,升入中国五人制超级联赛。在这期间,运动员有过受伤经历的就有43人次,其中受伤部位也不尽相同,受伤原因也不尽相同,

本人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新疆师范大学五人制足球队运动员造成受伤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在回收问卷有效的26份中,有21人曾经受过伤,有43人次受伤情况。

二、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损伤原因

经过问卷调查和与一些有关专家访谈,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五人制足球运动员的体质水平、运动基础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包括运动前不查看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状况。运动前很多参与者缺乏准备活动或即使有准备活动也在进行准备时没有充分得热身。尤其对于五人制足球而言,缺乏项目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使队员身体各个关节和器官、机体内在机能没能达到这一项目运动最佳的效果。在这种运动状态下开始五人制足球的训练和比赛,特别容易产生运动损伤。还有些运动员受伤是因为缺乏一般的足球运动经验及在训练中、比赛中自我保护能力不够,而造成的运动损伤。还有些人是身体机能不好,运动量不科学,过大的运动量导致疲劳而摔倒或精神不集中与他人碰撞造成的运动损伤。另外,还有大部分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参加训练球时受伤是由于五人制足球技术的不正确认识与理解,很多案例都是违反了人体生理结构功能特点和物理学力学原理,这也是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还有五人制足球锻炼时选择的比赛场地人地板的平整,摩擦系数也导致运动损伤,五人制足球训练时候,很多运动员也有拥挤在一起进行五人制足球活动的现象,也导致不必要的磕磕碰碰。以下是这些原因造成损伤的身体部位分析统计表,进一步分析人体受伤部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五人制足球受伤原因中由于准备活动不足,热身不够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员中有13人次,占总受伤人次比例为30.2%,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原因受伤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有9人次,占总受伤人次的20.9%。由于运动量大不能及时得到休息,疲劳训练与比赛受伤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有11人次,占总受伤人次的25.6%,由于其他原因,比如运动器材使用不当,运动装备佩戴不足的原因导致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受伤的人数为10人次,占总受伤人数的23.3%。从以上数据分析,导致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主要有自己摔倒准备活动不足,其次是运动量过大,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有21人受伤,受伤次数43次,五人制足球运动员中,占总人数的比例的80.8%。造成这些类型的损伤情况,都有其一定的原因,比如由于自己的五人制足球技术不过关,过度追求速度,不知道配合路线自身的意识不够,极速停止与爆发性加速,躲闪不及撞在一起,导致摔倒的,还有就是由于比赛训练中精力不集中,对非常的环境不够了解,撞到了场边的物体上受伤的。

针对这样的现状,有关部门或者是比赛场地负责人应该做好安全须知沟通工作,首先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本身应该从自己的运动能力,自身身体素质方面正确认识,科学合理的比赛训练,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三、五人制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

在新疆师范大学区五人制足球的五人制足球运动员有很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五人制足球损伤方面也有所不同,其中运动损伤部位也不尽相同,下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足球运动中损伤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客观存在的,从表2中可以看出,五人制足球摔倒受伤部位主要分为有脚踝、臀部、膝关节、肘关节、头部这几个,其中脚踝受伤的人次是21人次,占总受伤人次比例为48.8%。臀部受伤的人次共有5人次,占总人次的11.6%。膝关节部位受伤的人次有9人次,占总受伤人次的20.9%。肘关节部位受伤的共有6人次,占总受伤人数的14%。头部受伤的人数有3人,占受伤总人数的4.7%。从这些数据分析,通过对受伤者的询问了解,发现多半数人都是由于在身体突出部位受伤,比如膝关节,臀部。很多人都是因为不注意五人制足球变向的突然性运动需要灵活性等特点,导致受伤。脚踝受伤是因为五人制足球运动员互相碰撞,球鞋材质问题导致的脚踝受伤。

四、结语

导致五人制足球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主要有自己摔倒准备活动不足,其次是运动量过大,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造成这些类型的损伤情况,都有其一定的原因,比如由于自己的五人制足球技术不过关,过度追求速度,不知道配合路线自身的意识不够,极速停止与爆发性加速,躲闪不及撞在一起,导致摔倒的,还有就是由于比赛训练中精力不集中,对非常的环境不够了解,撞到了场边的物体上受伤的。发现多半数人都是由于在身体突出部位受伤,比如膝关节,臀部。很多人都是因为不注意五人制足球变向的突然性运动需要灵活性等特点,导致受伤。脚踝受伤是因为五人制足球运动员互相碰撞,球鞋材质问题导致的脚踝受伤。

建议运动员和教练员并常做好平时准备活动,训练循序渐进,不要急于进行训练检查器材的状况,及时修补。

参考文献

[1]中国足球协会,成都市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方略[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志华.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09(9)

运动损伤部位 篇10

1 实验材料

1.1 芹菜根原材料, 购于新疆维吾尔民族医院。

联苯双酯滴丸,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232。四氯化碳 (分析纯) , 新疆科域实验有限公司提供。

1.2 实验动物

Wister大鼠70只, 普通级, 体重 (200±20) g, 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药品的提取

将6kg维药芹菜根用30%、50%、70%、9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 合并浓缩后用水混悬, 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梯度萃取, 减压浓缩后冷冻干燥, 得石油醚冻干粉16g、氯仿冻干粉18.93g、乙酸乙酯冻干粉16.58g、正丁醇冻干粉20.95g备用。

2.2 动物实验

将70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丁醇组、石油醚组、氯仿组、乙酸乙酯组、阳性组、空白组。其中石油醚组、氯仿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分别以1.5g·kg-1灌胃相应部位的药物, 模型组与空白组以100g·ml-1用量灌胃生理盐水;阳性组按200mg·kg-1灌胃联苯双酯, 连续灌胃7天, 末次给药1 h后, 除正常对照组外, 各组均按1ml·kg-1[1]腹腔注射CCl4溶液。禁食不禁水20h后, 腹主动脉取血, 分取血清, 测定AST、ALT。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表示。假设检验水准定为0.05, 用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 7组间各检测指标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q检验法。所有数据均用SPA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

注:7组ALT/AST样本均数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 ##: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3 结果

由表可看出给大鼠注射CCL4溶液后, 血清ALT由7.567+2.11U·l-1上升至67.319+14.6U·l-1 (P<0.01) , AST由13.998+4.58U·l-1上升至186.62+40.73U·l-1 (P<0.01) , 说明CCL4引起了大鼠的急性肝损伤, 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 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能显著降低ALT与AST活性 (P<0.01) , 氯仿组能降低AST水平 (P<0.05) , 但对ALT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P>0.05) , 提示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是其有效部位。

4 讨论

四氯化碳引起肝损伤是传统的肝毒模型, 它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为四氯化碳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激活下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 也可攻击膜不饱和脂质, 引起脂质过氧化, 使肝细胞受损, 转氨酶从受损的肝细胞溢出, 使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3,4], 因此本实验以血清ALT、AST作为指标, 筛选芹菜根护肝作用的有效部位。

用芹菜根不同部位灌胃大鼠7天后注射四氯化碳染毒, 结果表明芹菜根乙酸乙酯组、正丁醇部位对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AST、ALT均有明显降低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芹菜根乙酸乙酯组、正丁醇部位中的某些成份能减少自由基生成, 加快自由基的清除, 从而减轻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芹菜根不同部位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筛选其护肝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 7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正丁醇组、石油醚组、氯仿组、乙酸乙酯组、阳性组、空白组。其中石油醚组、氯仿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分别以1.5g.kg-1灌胃相应部位的药物, 模型组与空白组以100g.ml-1用量灌胃生理盐水;阳性组按200mg.kg-1灌胃联苯双酯, 共7天。第7天, 模型组、阳性组和各给药组按1ml.kg-1腹腔注射CCl4溶液, 阴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 正丁醇部位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损伤大鼠的血清ALT、AST水平。结论 维药芹菜根护肝作用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正丁醇部位。

关键词:芹菜根,不同部位,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叔云, 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200.

[2]张建平, 魏红山.依那普利对CCL4急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2638-2641.

[3]Liu SL, Degli Esposti S.Vitmin Etherapy with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on B binding Hepatology, 1995, 22 (1) :1474-1481.

上一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下一篇:消费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