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2024-10-21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精选9篇)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1

1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简介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是软组织损伤的一种。受钝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缩,关节活动超越正常范围或劳损等引起。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常见的症状有:扭伤、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拉伤、关节错位、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关节炎、滑囊炎、劳损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可分为: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和慢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两种。

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损伤,其损伤的部位跟体育运动项目及专项的技术特点有必然的联系。例如:篮球运动员其损伤的部位常见于脚踝、膝关节,与篮球技术中的起跳投篮、抢篮板球落地有关;健美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手腕、腰及膝关节,与健美操动作中的支撑、跳跃、翻转等技术有关。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员、排球运动员、标枪运动员及棒球运动员,其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准备活动,技术动作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差,训练水平不够。运动损伤中急性损伤常见于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没能及时治疗或过早运动、参与训练等原因必将转化为慢性损伤。

2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

2. 1 早期治疗方法, 0 ~48h 以内

早期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软组织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囊被牵拉撕裂后,软组织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渗出的组织液在一起出现血肿。其表现为损伤部位的红肿、灼热与暂时性的功能障碍。

在运动医学中的“大米原则(RICE)”,是专门针对软组织损伤后的治疗方法。“大米原则(RICE)”包括以下四个步骤: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休息(Rest),要求患者停止损伤部位的活动,从而减少损伤部位软组织水肿或充血,也可减轻疼痛感。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Ice),这一环节是“大米原则”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软组织损伤后,由于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迅速渗入其他周围组织而出现肿胀,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带来胀痛。而冷敷使血管收缩以阻断这一病理过程。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抑制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可缓解局部血流,防止充血和淤血扩散。可将体内的热传导分散,促进散热,降低损伤处体温。伤后即刻冷敷,可采用冰水混合浸泡损伤部位或冰袋冰敷,损伤后48h以内,每隔3~4h冰敷一次,冰敷时间为25~30min,冰敷时损伤部位会有以下几种感觉:冰冷、疼痛、麻木,当产生麻木感时停止冰敷(注意避免冻伤),麻木感得到缓解可继续冰敷。待冷敷停止后,血液恢复正常时,损伤部位破裂的毛细血管产生凝血,因此减少了局部发青及肿胀。第三个字母C代表加压包扎(Compress),是指减少软组织内充血及肿胀。可以用弹性绷带“8”字环绕包扎于损伤部位,来降低损伤 部位组织 内淤血与 肿胀。第四 个字母E代表抬高(Elevation),是指抬高损伤部位,使其减少血液循环,避免肿胀,损伤部位应高于心脏的位置。以踝关节损伤为例:平躺时,腿伸直,脚踝下可放高于身体的物体支撑脚踝高于心脏,减少踝关节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其充血肿胀,且尽可能在伤后48h内一直抬高损伤部位。

2 . 2 中期治疗方法, 1 ~3 周

中期治疗方法,损伤48h以后,此时期主要是改善损失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周围机体修复与再生能力。其主要方法有热敷、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后是治疗损伤部位的重要手段,其方法简单,效果明显。热敷疗法可直接提高软组织损伤部位的温度,使损伤部位表皮下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达到消除慢性炎症及瘀血的吸收、去肿、加速痊愈、松弛神经组织、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韧带柔韧性的效果,促进软组织损伤部位的新陈代谢,有益于患处的恢复。还可用药物热敷,使药物通过损伤处局部吸收,发挥其药效与热敷原理的双向功能,其疗效明显,从而使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更直接、更有效,其方法是临床中常用的热疗方法。热源可利用热毛巾、热水袋,直接热敷于损伤部位,每天3~4次,每次20~30min。

热敷后可使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将损伤部位的筋骨复位,活血化瘀。推拿按摩时,应从损伤部位的边缘开始,由患处远端向近端按摩,通过较弱的刺激,短时间的按摩,频率缓慢及手法的变换,逐渐对损伤部位的近端刺激加强,按摩时间持续,频率加快,使损伤部位的机体得到修复再生,从而在按摩以后起到疗效。

2 . 3 后期治疗方法, 3 ~8 周

此时期的损伤部位以基本恢复,淤血、肿大等表象已消失,其功能性活动度尚未恢复,新生组织会粘黏到周围机体,会使角度上受到限制。该时期的治疗方法应逐渐重建软组织和关节活动度,使肌肉功能恢复。开始恢复阶段损伤部位僵硬,会有运动功能障碍,可用其它辅助器具恢复。恢复性训练时,损伤部位会有痛感,避免太太激烈的功能性训练,很容易伤害到受损的软骨组织及新生组织,应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恢复。在患者可忍受疼痛的基础之上,可做多角度等长运动或对抗性练习,增加肌肉的耐力与韧带、肌腱拉伸的柔韧性,逐渐使粘连的组织自然分离,当关节活动度有所进步,应加强损伤的软组织周围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力量训练,并采用渐进式的增加,以防损伤部位受影响,从而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注意事项:恢复训练时应注意不要有疲劳、无力、痉挛等现象,设计时间尽量不超过40~ 60min。

以上三个治疗时期是对较为严重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手段,如果患者损伤的部位不严重,根据病情可以将疗程从简,早期治疗时间不可缩减,中、后期的治疗时间缩减。

3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

3 . 1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人们不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已是普遍现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使身体的体温升高,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使肌肉、关节、韧带及软骨组织的柔韧性、伸展性和弹性增加,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强度以30~45%VO2max强度、心率达100~120次/分、时间在10~30min之间为宜。此外,准备活动的时间的长短、强度的大小与内容的安排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个人习惯、训练水平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加以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身体微微出汗及自我感觉四肢各关节已活动开为宜。准备活动结束到开始运动时间的间隔一般不得超过15min以上。

3 . 2 合理安排运动量

运动量不足达不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目的。运动量过大致使做功的肌肉群负荷过大,肌肉反应速度减慢,协调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易发生运动损伤。我们为了减少运动损伤应根据自身特点、身体素质以及运动项目,合理的安排运动量。

3 . 3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运动过程中,是人们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构建。对常见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进行了解,应加强关节的软骨组织周围受力肌群与韧带的力量与拉伸练习这是预防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立竿见影的有效方法。正确使用护具,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运动护具种类繁多,在运动或比赛时,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必要的护具,对易伤的部位进行有效的保护。篮球爱好者应在运动时佩戴护膝、护踝,分别对膝关节、踝关键周围的韧带与软骨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喜欢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爱好者,在运动时应佩戴护肩、护肘与护腕,其护具可以减少肩周炎,网球肘的发病率,避免运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与软骨组织损伤。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2

1.们在走路或者做一些运动的时候经常出现扭伤或者跌倒碰伤等情况,当损伤的时候会很痛,在这提供一些方法来治疗。

当身体受伤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动了,先对损伤处进行冷敷,冷敷24个小时在进行药物治疗,不要用热敷,冷敷可以控制毛细血管出血,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果非常痛的话可以用冰块敷。

适当进行活动,在损伤初期不要活动,并且将损伤处抬高,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当病情稳定的时候适当运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加快血液流通,防止淤血。

使用一些治疗软组织损伤的药物,如《骨方世医综合贴》。骨方世医综合贴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2.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渗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缓解炎症反应。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严禁严伤处按摩和热疗。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3

一、损伤的原因探讨

1. 不同的训练内容对损伤的影响

少年运动员从事不同内容的训练时,运动损伤所发生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少年运动员的损伤大多发生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少年运动员在速度练习时的强度过大。教练员在速度训练量方面一般都采用计时的方法,要求运动员用尽可能大的强度来练习,超出了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少年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对基本技术重视不够,往往只重视专项的技术特点,由于基本技术基础不扎实经常产生错误的动作。以上原因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2. 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对损伤的影响

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不同的身体感觉与运动损伤也有关系。运动员在疲劳和兴奋时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运动员在疲劳时身体机能下降,如果运动量过大,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少年运动员在过度兴奋时,往往其动作幅度和用力程度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和运动承受能力,从而引起运动损伤。

3. 负荷与损伤的关系

专项技术和专项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大,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小。因此,从少年运动员总的运动负荷来看是过大的。过大的运动负荷超出了少年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必然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

防伤主要对象是短跑类和跳跃类少年运动员,下肢肌肉创伤和急性损伤是预防的重点。

1. 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防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

据调查中发现,有40%的患者训练时很少受到防伤教育,一些教练员淡薄的防伤意识造成了运动员淡薄的安全防伤观念;调查中还反映出少年运动员的运动保健知识、防伤手段相当欠缺,加之少年运动员易兴奋、好冲动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在运动时很容易受伤。所以应从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入手,以便指导运动员科学训练。

2. 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防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

如负重提踵和脚用力背屈、用脚跟着地行走等练习手段,既是防伤练习,也是踝关节扭伤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再如加强股后肌离心和收缩力量,协调股后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采用静力牵拉练习发展股后肌群的伸展性,都有利于减少股后肌损伤。

3. 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

对少年运动员来说,抓好赛(训)前热身活动这个环节,可避免许多急性创伤。一套比较规范的热身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加强肌肉伸展运动,负荷因人因项目因气候而异。训练后整理活动能缓解肌肉僵硬,减少慢性劳损,避免疲劳积累,加速受累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见的方法有静力牵拉肌肉、全身拍打放松、互相踩腿牵背以及徒手操、慢跑等。

4. 科学训练。

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等原则,以减少急、慢性损伤,要加强伤后医务监督和训练指导,对伤后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基本技术练习,促进动力定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失误的致伤率。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1. 诊断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并不困难,根据特征一般都能作出明确的诊断。第一、有明显的受伤史,一般与受伤时的动作有关;第二、局部疼痛,有具体的压痛点;第三、立即或数小时后局部出现肿胀;第四、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第五、出现相应体症。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发生后,首先要检查有无合并伤,如腹部挫伤后是否合并有内脏破裂;肌肉挫伤后有无断裂、有无明显血肿;头部挫伤后有无脑震荡;关节扭伤后有无韧带的完全断裂或撕拖性骨折(必要时可借助X光片帮助诊断)。如有较严重的合并损伤,如内脏破裂、脑震荡、骨折等,应先处理严重的合并伤,然后再处理软组织损伤。

2. 治疗

(1)止疼、止血、防肿: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在急性期,首先要利用可能条件防止和减少损伤软组织内出血、渗水、水肿。用乙醚擦损伤部位,或者就地取材,利用冰快敷压、冷水浸泡,有时可用袋装冷饮冷敷等,以起到止疼并使局部血管收缩的作用。

(2)理筋、归位:经过上述步骤处理的同时,根据伤的具体情况作初步的检查,如属关节脱位,则应先使其关节复位。同时利用按摩手法进行关节周围的理筋归位,并进行固定。如怀疑有合并骨折或较严重的断裂伤应保持原来的体位立即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处理。有时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为避免漏诊,也应嘱其拍摄X光片检查。

(3)用药、包扎、抬高患肢:经过冷敷、理筋、归位及排除其他合并损伤后应及时用药、包扎,使其损伤部位制动并使受伤部位置较高(相对伤者心脏)位置。加压包扎时要注意,一般要由损伤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谢剑锋

(泰兴电大体育组,江苏泰兴

摘要: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本文主要对体育游戏的作用进行论述,兼及体育游戏的特点及运用中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力体力体育游戏教学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对游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从各自角度得出不同结论,但大多数认为:“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说游戏这个源远流长的古老话题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教育年轻一代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趣味性、竞争性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体育课的游戏教学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增强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因此体育课游戏教学成为开发中学生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的好坏关系到体育课的质量,不是单纯规范化、传统化教学所能比拟的。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有的放矢地进行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部位的远端向近端缠包。如扭伤,绷带的缠绕方向应该与致伤的力量的方向相反,否则会起不到制动的作用。局部包扎时,为了达到增加压力和制动受伤组织这两个目的以及为以后的治疗作好准备,如果需要在受伤局部加垫,加的垫最好是有可塑性且能与损伤处解剖形态相吻合的材料,如棉花、纱布或加石膏糊、外敷药等。这能使施加的压力均匀地散布在整个受伤的组织上,增加加压包扎的效果,不可用过硬或者有棱角的垫子,否则会造成损伤。在包扎带的松紧程度掌握上,一般贴在中立位上时以限制病损组织不再牵拉为宜,不宜过松或过紧。过松起不到支持作用,失去制动意义;过紧,患者会感到不舒服,或造成贴膏部位的皮肤发生损伤(多见为起水泡)。损伤急性期制动的时间,可因病情而长短不一,轻微伤一般制动1~3天,严重损伤则需要1~2周,但软组织在制动期间可以随时拆开制动而进行各种治疗。如用推拿按摩、换药、理疗等,然后再给予制动。急性损伤,不论轻重,在制动的24小时内(严重损伤在48小时内)禁止热敷和推拿等手法治疗(上述理筋归位手法除外)。

(4)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一般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经过急性期处理,经过24~48小时后,可以拆除包扎、进行热敷、推拿按摩、理疗等,以促进伤部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加速血肿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肿胀,以达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目的。

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国内外体育游戏的发展看,体育游戏与育人密切联系在一起。

1.有利于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情操。

“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体育游戏的竞赛和对抗因素较多,在体育游戏中,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是非,无论胜负都能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品德和情操,如体育游戏实施中执行规则和服从裁判,有利于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集体项目中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救护伤员”等游戏可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美德和行为美德。

2.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人的大脑发育情况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变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填空接力跑”等游戏可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应变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

3. 体育游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乐,融趣味、能力、锻炼三者于一体,具有趣味性、刺激性、竞争性、娱乐性、知识性、智能性等特点,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集体意识,提高了竞争意识,既体验了体育教学的

(5)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一般在1~2周内开始。功能锻炼可以促使受伤部位较快地康复,它可以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对预防损伤组织的粘连与萎缩,加速愈合,起到必要的积极作用。进行功能锻炼时,其活动幅度、强度和数量应逐渐增加,以不产生疼痛或新的损伤为宜,忌用暴力,以免再次损伤。

四、结论

在径运动中引起肌肉损伤的原因众多,不同项目各有其特点,田径项目中运动损伤的防治要有针对性,保证田径运动员不受伤痛的影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最有效保证;在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急性期冷敷的同时运用理筋、顺压、切指等推拿按摩手法,再进行敷药,使其在近乎正常形态的位置上发生愈合,可以缩短疗程一半以上,而且还不留后遗症。在训练中,应始终将预防运动员损伤放在首位,研究其发生的原因,教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的方法,注重理论指导锻炼实践。

摘要:田径界一直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参加全国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比较好的运动员,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体育田径运动,就是说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损伤所致。本文通过阐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以提高田径工作者对田径项目中肌肉损伤原因的认识。

关键词:少年运动员,田径运动,闭合软组织损伤,防治

参考文献

[1]方敏.少年创伤与项群特征[J].医生的话,1991,2.

[2]高军.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防治[J].体育学刊,2001,2.

预防运动损伤 篇4

很多人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这类做法在预防上,都是有着很好的方法,在选择的时候,也是要以适合自己的为主,不过在预防运动损伤的时候,也要长期进行。

预防运动损伤:

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的40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男28例, 女12例, 年龄16~48岁, 平均32.4岁。损伤原因:8例车祸伤, 7例跌落伤、12例刺伤、13炸伤, 其中24例急性损伤, 16例陈旧性损伤。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 仔细检查患者伤口, 对损伤情况做出综合评估。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

1.2.1 急性损伤治疗

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后实施清创术, 清洗伤口, 剔除伤口内的异物, 并止血。如患者是单纯性腮腺损伤, 可采取逐层缝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合并有腮腺导管断裂或面神经损伤的患者, 需转为全身麻醉手术, 找到断裂的导管, 分离3 cm, 将导管插入口腔内导管开口处, 将断端定位, 找到颞浅静脉, 取1 cm长度的颞浅静脉, 在显微镜直视下将端端吻合。当患者发生腮腺导管断裂时, 取一硅胶管 (直径与腮腺导管相近) , 插入腮腺导管口, 直到到达导管断裂处为止, 将导管吻合, 手术结束后, 将硅胶管固定。将咀嚼肌筋膜、肌层、皮下组织及面部皮肤用丝线缝合, 加压包扎, 完成手术。

1.2.2 陈旧性损伤治疗

如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恰当, 可造成腮腺导管瘘或腺体瘘。发生腮腺导管瘘时, 患者一般可因局部胀痛而在损伤3天后来医院就诊。当同时合并面神经的损伤时, 患者一般采取全身麻醉, 找出神经断端, 并将之游离, 用手术刀将断端附近的组织切除, 然后在显微镜直视下, 采用无张力缝合法, 将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当张力较大的时候, 可用耳大神经代替, 进行移植术。对于患有腮腺导管瘘或腺体瘘的患者, 应将腮腺导管分离出, 此时可看到清亮的涎液从导管近心端流出, 然后取一硅胶管 (直径与腮腺导管相近) , 插入腮腺导管口, 直到到达导管断裂处为止, 将导管吻合, 手术结束后, 将硅胶管固定。

2 结果

24例急性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均达到治愈标准, 伤口愈合情况评判均为Ⅰ期愈合, 无红肿、无感染、血肿或坏死, 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无腮腺导管瘘、腺体瘘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面神经损伤均在术后1年内达到治愈;16例陈旧性损伤的患者经过积极手术治疗后, 原有腮腺导管瘘或腺体瘘均达到治愈标准, 面神经损伤均在术后1年内达到治愈。所有患者与治疗前相比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在治疗时, 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可能在治疗时仅对损伤部位进行组织缝合, 而未对断裂的腮腺、神经进行缝合, 造成后期的腮腺导管瘘、腺体瘘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患者, 术者应正确做出病情评估, 彻底清创,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多器官组织损伤, 及时治疗, 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患者的损伤是陈旧性伤口, 在做出正确判断后, 也应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处理。对于发生腮腺导管瘘的患者, 可采用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 将断裂的腮腺导管端端吻合, 但是由于损伤可造成局部组织的充血肿胀及粘连等, 在处理时, 操作较麻烦;如患者发生腮腺腺体瘘, 可造成涎液外漏, 阻碍了组织的正常修复。因此治疗时, 首先抑制腮腺的分泌功能, 再针对具体情况对症处理;如患者发生局部组织的严重感染, 可以考虑将腺体摘除[2]。临床上常用的腮腺区域的定位诊断方法主要是进行逆行美蓝染色造影技术, 其主要操作方法是将一直径与腮腺导管相近的特殊导管从口腔内的腮腺导管开口处插入, 注入造影剂进行定位诊断, 其显影效果好, 定位准确。在处理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时, 应针对组织受损时间的长短, 瘘管形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如早期的外瘘, 多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 内瘘可行穿刺抽液的方法, 将液体抽尽后再行加压包扎, 如瘘管形成时间较长, 可采取封闭瘘管的方法, 或直接将腮腺腺体摘除[3]。

综上所述, 在治疗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时, 首先应及时判断患者损伤情况及是否合并其他组织损伤, 尽可能在损伤早期内进行缝合处理, 减少术后瘘管的形成, 在处理陈旧性损伤患者时, 可根据瘘管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严格把握腮腺摘除的适应证。

摘要: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入住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4例急性损伤患者治疗后, 均达到治愈标准, 伤口愈合情况评判均为Ⅰ期愈合, 无腮腺导管瘘、腺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面神经损伤均在术后1年内达到治愈;16例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治疗后, 原有的腮腺导管瘘或腺体瘘均达到治愈标准, 面神经损伤均在术后1年内达到治愈。结论 处理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患者, 应综合判断损伤情况, 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腮腺损伤

参考文献

[1]张月平.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D].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 (12) :441.

[2]王异.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2012, 11 (1) :167.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6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腮腺损伤,治疗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常累及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处理, 我们对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其中男60例, 女21例;年龄10~65岁;致伤原因:车祸42例, 锐器砍伤19例, 坠落伤10例, 炸伤5例, 钝器戳伤5例;急性损伤70例, 陈旧性损伤11例。

1.2 腮腺损伤分区

腮腺分区面神经颞面干发出分支部位向后水平划线, 向前沿颧支走行以上区域为腮腺上部;面神经颈面干发出分支的部位向后水平划线, 向前沿下颊支走行以下区域为腮腺下部;下部之间为腮腺中部。腮腺中部纵向划分3等份, 即前、中、后。本组患者上部损伤15例, 中部损伤52例, 下部损伤14例。

1.3 新鲜伤的治疗

腮腺损伤较局限者:结扎断端, 缝合腮腺包膜, 术后加压包扎, 口服阿托品0.15 g。腮腺损伤面积广泛者;行腮腺浅叶摘除+面神经解剖术,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 口服阿托品0.15 g。腮腺主导管损伤 (部分或全部断裂) ;从腮腺导管口或导管断裂处导入腮腺导管一塑料管 (为硬膜外麻醉管) , 一端固定于口腔黏膜, 一端通过腮腺导管断裂处并进入断裂处的近腺体端0.5~1.0 cm, 断裂的导管在显微镜放大下以8-0无创伤缝线行端端吻合, 挤压腺体, 口内塑料管口有清亮液体流出, 而吻合口处无液体流出, 术后2~3周从口内拔除塑料管[1]。

1.4 陈旧伤的冶疗

主要来针对急性损伤后不恰当的治疗遗留腮腺的导管瘘及腺体瘘。伤后2~3 d因局部胀痛就诊者多数是腮腺导管瘘。若无面神经损伤, 可不考虑导管吻合, 仅行颊黏膜造瘘, 放置16号引流管并固定在口腔黏膜上, 保留3周, 局部加压包扎2周;外伤1个月后就诊的腮腺腺体瘘, 腮腺外瘘一般沿瘘口切除部分皮肤搔刮瘘道, 缝合并加压包扎2周;或用硝酸银、碘酚等烧灼瘘道, 并加压包扎2周。腮腺内瘘应首先穿刺抽出积液.然后局部加压包扎2周;而形成外伤性囊肿的患者;一般需行腮腺浅叶切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患者, 在全麻下行二次清创缝合术,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面神经, 然后颊黏膜造瘘, 对位缝合腮腺包膜[2]。

2 结果

本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70例痊愈, 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的者在术后9~12 个月恢复正常;陈旧性损伤11例中, 腮腺腺体瘘及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 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2例, 一年半后成功1例, 1例无效。

3 讨论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时腮腺区损伤在平时多见, 但在处理时如缺乏经验, 常常仅将裂开的皮肤进行清创缝合, 忽略了腮腺及导管、面神经损伤的处理, 从而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并发症。腮腺损伤应早期发现, 采取适当的治疗, 多数腮腺或导管的损伤可避免涎瘘的发生, 保持腺体的功能, 伤口获一期愈合;若发生涎瘘,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腮腺腺体瘘:采取加压包扎+抑制腺体分泌的方法, 可望治愈, 但病程较长;导管瘘:若导管无明显缺损, 通过显微外科的方法行导管吻合, 多数仍能治愈, 但导管断裂口常有肿胀、瘢痕形成或粘连, 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上述方法不能治愈的涎瘘, 通过电X射线照射腮腺区, 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腺体功能丧失, 且有潜在致畸的风险;对于并发感染的涎瘘, 可采取手术摘除腺体的方法治疗。对于发生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仔细检查腮腺、面神经分支和面横动脉有无损伤。可使用泪道探针或细导管从口内腮腺导管开口处插入, 对于导管的断端定位是有帮助的。一旦远中断端找到, 近断端就可以在其对应的部位较容易地找到。也可以通过挤压腺体寻找涎液流出的地方来判断导管断端的部位。逆行性美蓝染色及唾腺造影术常被用于腮腺区损伤的诊断[3]。

陈旧性腮腺损伤治疗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类型及伤后时间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早期的腺体损伤外瘘采用加压包扎, 内瘘穿刺抽出积液后加压包扎, 尽可能保守治疗。损伤时间久, 瘘道上皮已形成则必须行瘘道封闭术或腺体摘除术, 对于导管损伤造成腮腺内瘘而临床上呈囊肿表现者, 此时囊肿周围一般有坏死及肉芽组织形成, 需行腺体摘除术。总之, 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者应仔细判断有无腮腺、面神经损伤, 争取在急性损伤期得到妥善处理, 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陈旧性腮腺损伤者应尽可能保留腮腺的功能, 严格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森林.腮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7) :445-446.

[2]邓涛.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体会.中外医疗, 2010, 29 (26) :98.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7

关键词:镇痛膏,慢性软组织损伤,中药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约占骨伤科门诊的1/3。镇痛膏作为传统的外用剂型, 有着较为成熟的制剂方法和临床运用基础, 本研究通过改良其配方及剂型, 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方便临床运用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在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骨科门急诊就诊、确诊为躯干和四肢单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患者250例, 男120例, 女130例;平均年龄 (52±5) 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6~62岁;②损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0.1%~5%;③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内科疾病;④病程3个月~1年;⑤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同一组医生的治疗。其中躯干部损伤110例, 四肢损伤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130例) 及对照组 (120例) 。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根据软组织损伤范围的大小, 予以选用宽窄适宜的医用绷带, 实际操作时将膏药摊平于医用绷带后包扎于患处, 为避免药物绷带因水分蒸发而很快变干, 将其表面覆盖保鲜塑料薄膜。药物组成:全蝎11个、地龙6条、五倍子15 g、生南星30 g、生半夏30 g、白附子30 g、木香10 g、制川乌1 0 g、制草乌1 0 g、白芷15 g、乳香15 g、没药15 g、红花20 g、川芎15 g、希莶草20 g、细辛1 0 g、皂角刺1 0 g、五灵脂1 0 g、威灵仙1 0 g、透骨草1 0 g、元胡1 0 g、土鳖虫1 0 g、大黄1 0 g、白芥子1 0 g。制作方法:以上24味中药分别粉碎成细粉, 过筛备用;与食用植物油3200 g浸渍15 d;将浸渍油及药物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 炼至滴水成珠。取黄丹850~900 g加入油内, 搅匀, 收膏, 将膏浸泡水中待用;取膏3000 g用文火熔化, 温度≤70°, 加入冰片等药粉搅匀, 分摊于布上, 即得。

1.2.2 对照组根据软组织损伤范围的大小, 选用双氯芬酸钠凝胶 (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g涂于患处, 并轻轻摩擦, 3~4次/d, 每天总量≤30 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总费用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平均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尤为常见, 作为临床多发病种, 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进而可明显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给患者的精神带来挥之不去的困扰与痛苦。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通常均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但发生于不同部位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往往又各有特点[1]。传统中医学对其认识目前均较为一致:软组织损伤即为筋伤, 跌扑损伤而致脉络破损, 离经败血久留而成瘀储寒留痛, 久病迁延失治则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 形成陈旧性伤痛, 进而难以自愈。现代医学认为, 慢性软组织损伤主要的病理机制, 是人体动态平衡失调, 即由于病变处肌肉与神经或肌肉与骨头的粘连, 使该组织器官在体内正常活动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 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正常的力学状态造成动态平衡失调。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大多均是由于长时间的肢体不协调、高频率的运动而逐渐形成的, 短时间内往往均难以发现, 症状明显时大多均已经出现器质性改变。

发病广泛、治疗困难、迁延难愈三大特点使得联合国卫生组织把慢性软组织损伤列为目前世界上三大类疑难病 (癌症、心脑血管病、慢性软组织损伤) 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多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以对症处理, 其临床疗效好及其便利携带的优点显而易见, 但该类药物存在诱发心血管事件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例如由于伐地考昔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和其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 促使其不得不在2005年4月全球市场的停药;而临床上所常用的塞来昔布则可能使患者并发严重的心血管血栓事件、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表明了目前临床上所常用的口服药物尚不能作为一种较为安全、可无限推广的治疗方法而应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疼痛治疗[2]。此外, 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3], 然而其诸多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性事件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临床上对其应用慎之又慎。而目前临床其他常用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物疗效均不尽理想, 而且临床价格相对较高不利于临床使用。

中药外用治疗骨与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历史悠久。其剂型包括了中药加工制成的膏剂、酊剂和现代气压罐装的喷雾剂[4], 这些都是中医骨伤科外治疗法的特色。镇痛膏作为传统的外用剂型, 有着较为成熟的制剂方法和临床运用基础, 本研究通过剂型的改进及组方的合理搭配, 大大提高了其临床疗效, 若将其大量制备成成药, 则可方便携带使用, 这不但便于临床使用, 提高临床疗效, 更极大地降低了药物费用。

本研究的镇痛膏方药中, 威灵仙、透骨草、地龙等具有祛风胜湿、舒筋通络之功效, 大黄、乳香、没药、川芎、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以通络止痛, 制川乌、制川乌、白附子、细辛等药物具有温经通络之功效。诸药合之, 共治慢性软组织损伤之伤筋疾病。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 多味中药经有效混合加工后所达到的功效, 常常并不能以单味中药之性味主治进行叠加所能解释, 本研究中所用中药药味达24味, 方中药味较多, 其药物之选择、用量之大小仍应进一步经反复应用及实验室进一步验证以达到其最佳配伍, 以便于其更好服务于临床。

本研究中应用镇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而其不良反应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镇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为一种新型、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临床治疗手段,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文兵, 任伟.慢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现状及进展.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6) :225-227.

[3]Andres BM, Murrell GA.Treatment of tendinopathy:what works, what does not, and what is on the horizon.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8, 466 (7) :1539-1554.

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肩周软组织患者40例, 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工作及生活习惯、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肩周软织损伤、临床症状的检查、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组和未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组,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8例, 年龄在30~50岁, 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15例患者为局部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肩周软组织损伤时间为4周~2年, 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患病时间、患病原因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组的患者入院后, 根据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时间, 通过了临床症状询问和诊断, 应用B超进行诊断后, 根据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病情予以手法治疗、理疗、拔火罐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通过这些治疗直至肩周软组织的损伤症状消失, 最后统计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损伤组和未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损伤组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 2~3周的压痛和B超诊断情况, 统计和分析应用B超结果做为诊断肩周软组织依据的正确性。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肩周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B超诊断和治疗后, 1~2周后无压痛病症判为显效;2~3周后仍有轻微压痛为有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院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3周后、3~5周后压痛变化情况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3周后、3~5周后的压痛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损伤组和未应用B超两组患者经过1~3周后、3周治疗后, 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要比未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好得更快, 治疗效果更好, 因此, 应用B超诊断组要比未应用B超诊断组明显具有优势, P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总有效率及出血停止的平均时间

将应用B超诊断组和未应用B超诊断组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压痛停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经过3~5周的治疗后, 应用B超诊断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未应用B超诊断组, 压痛停止平均时间明显低于未应用B超诊断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肩周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病[5], 常常被人们忽视。一般疼痛难忍时才决定去医院进行治疗。肩周软组织损伤后不及时正确的进行治疗, 很容易成为慢性疾病[2], 很难彻底治愈, 将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也有患者因肩周软组织的损伤引起背部[6]及头部的疼痛[3]。而应用B超对肩周软组织的损伤进行诊断, 为治疗提供正确而有价值的信息, 相对于以往的常见的诊断方法来说, 能更快更好的治疗肩周软组织的损伤[9], 减轻病患患病的时间和痛苦[8], 方便患者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魏亦兵, 周建伟, 张志玉.应用B超诊断肩周软组织的损伤[J].临床骨科杂志, 1999, 24 (4) :125.

[2]王小颖, 马琳, 房勤茂, 等.高频超声对肩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25 (4) :53.

[3]张之栋任启光.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失误与处理[J].中国骨伤, 2006, 12 (6) :219.

[4]朱锦宇, 郭征, 王臻, 等.四川汶川大地震骨科伤员的早期救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6 (1) :106.

[5]宋国平, 潘玉萍, 李明华.肩关节损伤的MRI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3 (5) :56.

[6]冯晓新, 王红.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 22 (12) :123

[7]赵晖.肩袖损伤的MR诊断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25 (3) :106.

[8]胡帅, 陈文直, 李东, 等.焦超声治疗不同部位慢性组织损伤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 (9) :45.

[9]吴兴, 楼列名, 陈峥嵘, 等.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半肩置换术中的软组织重建与平衡[J].中华外科杂志, 2008, 26 (19) :96.

运动性软组织损伤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 例患者, 男性10 例, 女性1 例;年龄20~45 岁, 平均30 岁。其中右侧7 例, 左侧4 例。受伤原因:轧花机绞伤10 例, 车祸伤1 例。损伤类型:机器绞轧后皮肤套状撕脱坏死8 例, 皮肤被挤压后坏死3 例。11 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掌骨骨折。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针对患者病情, 一般一期先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 术后经换药及对症处理, 待局部条件好转后二期行皮瓣修复。皮瓣修复术在臂丛加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进行。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37 岁, 左手被机器碾挫后2 h入院, 一期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 3周后行股外侧皮瓣修复术。清创后手背及虎口区形成一约12 cm×5 cm大小缺损区, 第1、2掌骨及拇长伸肌肌腱外露。依据手部皮肤缺损情况于同侧股外侧设计皮瓣大小。自髂前上棘外缘到髌骨外缘作一连线, 该线中点确定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1肌皮动脉穿出点靠皮瓣的中点附近。先作皮瓣蒂部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 并将筋膜与皮肤直接缝合以防皮瓣皮下剥脱, 向两侧牵开股直肌及外侧肌, 于股外侧肌深面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沿降支向远端解剖, 找到第1肌皮动脉穿支。因第2肌皮动脉穿支较远, 遂于第1肌皮动脉以远切断结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离血管周围组织, 保留一部分肌纤维以保护血管, 再作皮瓣外侧切口, 连阔筋膜一并切取, 皮瓣完全游离后向近侧转移, 探查游离岛状皮瓣血运良好。将皮瓣覆盖手背及虎口区缺损皮创面, 全层缝合, 并将手部创面的虎口手掌区皮肤及皮瓣的部分皮缘与股部伤口皮缘相缝合以保护血管蒂部, 用2枚克氏针将尺、桡骨与股骨大转子固定以制动手部防血管蒂受牵拉。术后6周待皮瓣成活后断蒂, 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克氏针, 开始手指及腕关节功能锻炼。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4。

2 结 果

本组11 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 例获得随访, 1 例失访。10 例随访的患者, 患手功能恢复良好, 5 例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 4 例手部抓持功能中度受限, 1 例患手功能恢复仅能达到生活自理。恢复较差的1 例伴有第2、4、5掌骨骨折、拇指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及拇指掌侧的软组织缺损。

3 讨 论

股外侧皮瓣的应用解剖[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行向外下方, 在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外侧支沿股外侧与股直肌之间向外行, 沿途发出分支穿过股外侧肌或肌间隙至股前外侧皮肤, 多数为肌皮穿支, 少数为肌间隙皮支, 第1肌皮穿支最为粗大, 外径0.5~1.0 cm, 是皮瓣的主要血管。内侧支继续下行, 沿途分支供养邻近肌肉, 最后与膝外上动脉相吻合参与膝关节网的组成。

股前外侧皮瓣位于大腿的前外侧,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血管蒂, 血管解剖恒定, 蒂长径粗, 皮瓣切取范围大, 应用广, 除修复手部巨大缺损外, 局部转移可修复大转子、会阴部以外及腹股沟创面。血管远侧与膝外上动脉相吻合, 也可形成以膝外上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用以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

手背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a) 游离植皮术;b) 腹部皮瓣转移术;c) 腹部皮管转移术;d) 带血管蒂的前臂桡侧逆行皮瓣转移术;e) 足背皮瓣游离移植术;f) 应用残指皮瓣翻转覆盖的剔骨上移植术。以上治疗方法均有其局限:方法a) 仅适用于手背单纯的皮瓣缺损, 且清创后没有肌腱裸露的创面;方法b) 和c) 一般应用于面积不大的皮肤缺损, 且腹部任何部位的扁平皮瓣其长宽比例不超过1.5∶1, 如皮瓣内含有知名血管, 其长宽比例最大也能达到2∶1;方法d) 则牺牲了手部的一主要供血动脉, 术后手部温度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且供皮区遗留瘢痕, 有碍美观;方法e) 和f) 只能适用于面积不大的皮肤缺损, 且方法e) 对医生的专业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采用股外侧皮瓣修复手背部巨大软组织缺损, 能避免上述缺陷, 且皮瓣血运良好、风险小、成功率高。该手术要注意以下几点:a) 术前用血管探测仪探明血管走向与肌皮动脉穿出点, 有助于施术定点。b) 第1肌皮动脉穿出点绝大部分位于以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3 cm的圆内, 且集中在外下1/4区, 皮瓣设计在下部。c) 施术时应顺着股外侧肌与股直肌之间的结缔组织间隙找到股外侧动脉降支后, 首先注意分离出与其贴近至股外侧肌的神经分支, 避免损伤后引起肌肉的瘫痪。d) 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入股外侧肌的方向, 逐步分开肌肉纤维, 直至露出穿支至皮下组织为止, 然后将皮瓣供区与股外侧肌分开, 以确保供血渠道。e) 务必以克氏针将尺、桡骨与股骨大转子固定, 达到制动手部防血管蒂受牵拉而致皮瓣坏死。

参考文献

[1]郑和平, 张发惠, 林建华.显微外科解剖学实物图谱.四肢组织瓣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3.

上一篇: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下一篇:管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