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

2024-05-21

运动医学(精选12篇)

运动医学 篇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时常发生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 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运动损伤的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与否和体育教学项目及教学技术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分析时将运动医学和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处理相结合,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政策, 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并运用运动医学的方法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处理。 笔者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心理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 现在学生越来越不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 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对于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采取应付态度, 在课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有危险性及技术性较高的体育锻炼中产生恐惧心理, 运动损伤的情况很容易发生。

2.自身素质不佳, 运动机能差。

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 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 运动机能随之降低, 带伤或者病后初愈等原因都不能在教学中将运动的技术动作顺利完成, 这样就导致运动项目的各个教学环节的难度及危险性增加, 提高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3.技术动作的错误及违反运动规则。

在体育教学中, 每一项教学运动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要点, 所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关键点就是对每一项的运动项目技术熟悉掌握。 同时在身体对抗较激烈的运动项目中, 违反运动项目的规则就会使运动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4.运动强度大。

对体育活动的时间及运动量要有合理安排, 如果由于兴趣或者其他方面原因对运动不加节制, 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没科学安排, 就会很容易造成体力透支。 对于这种情况不进行有效管理, 持续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慢劳损的发生。

5.运动场地及设备气候等客观因素。

根据我国的体育教学的实情, 体育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的, 所以场地及设备和气候等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很重要。 如跑道的平整性、器材的损伤及雨雪天气等原因都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

二、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运动医学的预防作用。

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运动技术动作正规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为了减少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 我国医学运动损伤学在对运动损伤不断深入研究, 努力防止和减轻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 对减少运动损伤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 体育工作研究者可以对体育教学的手段进行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体质的增强作出贡献。

2.运动医学的参考作用。

运动医学能为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CT, MRI, 彩超及核素扫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 有效提高对运动的损伤治疗水平。

3.运动医学的治疗作用。

运动医学的发展会对运动损伤的治疗给予科学合理指导, 对运动损伤进行科学治疗能有效减少愈后后遗症的发生及并发症的产生。 目前我国对运动医学的研究已经较成熟, 运动损伤发生后运用运动医学治疗已经相当普遍, 取得的治疗效果较好。 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基因治疗等治疗技术的发展对运动医学的完善产生促进作用。

4.运动医学的指导作用。

运动医学利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学生的体能进行科学评价及指导, 从而保障学生体育课中的安全, 对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是有力保障。 能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将训练疲劳及时消除, 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结果对运动技术做科学指导, 对学生的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的实践引导, 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不同需求, 运用合适的运动医学术语对体育运动做出指导。

5.运用运动的保障作用。

学校要对体育运动的使用场地及运动设施设备进行定期养护, 定期对运动场地的完整性及安全性进行检查, 及时更换年久失修的运动设备, 减少由于场地设备引起的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对初中生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 对训练强度体质较弱的学生, 结合运动医学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膳食做出合理安排, 保障学生体育运动顺利进行。

三、结语

体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的学科, 对正处于青春期, 身体发展迅速的初中生来说, 如何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减少运动损伤, 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运动医学的内容包括与运动相关的所有医学问题, 所涉及的面极广, 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 它涉及的内容既包括运动生理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药物学, 更涉及运动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因此,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运动医学知识, 科学合理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 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 加强体育课的安全措施, 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保障学生快乐安全地参与体育教学, 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

摘要:运动医学对体育教学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不仅能科学提高学生的体能, 而且在体育教育中可减少学生运动损伤, 消除疲劳等。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探讨运动医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旨在构建安全高效的体育课堂,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

关键词:运动医学,运动损伤,体育教学,应用评价

参考文献

[1]张译丹, 聂雷.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医学教育的探讨[J].现代交际, 2015 (5) .

[2]宋慎.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医学教育辨析[J].中外企业家, 2014 (29) .

[3]郭伟.中学体育课上意外伤害的预防[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3 (1) .

[4]辛冬冬.浅析中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 (8) .

运动医学 篇2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满怀着热情和期望,在爽爽的XX迎来了XX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X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在此,我谨代表XX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向前来参加盛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省各兄弟医院的运动医学界的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和支持XX省运动医学事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我们倍感荣幸!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人类的健康离不开运动,而健康的运动离不开运动医学的保驾护航。三年来,在我省广大运动医学同仁的辛勤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我省运动医学事业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很好的提高了省内关节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XX地区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各位大师、专家、同仁聚集一堂,共同交流和探讨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这对进一步提升XX省微创关节镜技术品牌知名度、促进学科发展、浓厚学术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各位委员不辱使命,肩负责任,为XX省的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借此机会代表XX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会向XX省所有的从事运动医学的同仁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维,大胆创新,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吸收和渗透,相互融合,增强与全国各省市同道们及全省各地区医院的医疗技术合作,不断为运动医学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元素、新的理念,实现XX省运动医学医疗事业的跨越发展。

同时也要感谢本次会议的承办方XX医院的大力支持,感谢XXX教授团队为筹备本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前程似锦。让我们在新的目标、新的机遇面前,携起手来,继承传统,加快创新,为XX省的运动医学事业和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座的年轻医务工作者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不断努力、开拓进取,担负起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我也真诚期待各位专家多传经送宝,多传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共同推进运动医学的发展,同时也真诚欢迎大家经常到XX指导工作。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在XX期间心情愉快,满载而归。

运动医学 篇3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医学科普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好的科普,不再仅仅是单方面将医学知识传递给受众,更强调大众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医务人员在撰写科普作品时,首先要考虑受众的需求、文化层次与理解能力,回应受众的反馈,而这恰恰是公众理解医学的核心。信息时代的便利为医学科普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应用微博、微信、APP等工具,科普作者可以与读者建立起稳固的双向联系。作者每发表一篇医学科普作品,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受众的反馈,并从中获得新的写作素材。

让大众理解医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解医学常识、技术和经验,更应该让其理解医学的精神、实质,以及医学的局限性。不理解医学的精神与实质,就谈不上尊重医学和尊重医生;不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就无法理解治疗愿景与实际疗效之间的落差,从而埋下医患冲突的隐患。

在这方面,施一公院士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身为国际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他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但他在一次科学论坛上的发言,却以《生命科学的认知极限》为题。他从人类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折磨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医学来接受生命挑战。一代代科学家穷尽心血的探索,并不能保证研究的尽善尽美。医学科学的进步总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在某些领域甚至长期迟滞不前。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它的困扰,但我们至今不知道其病因,更谈不上根治。由此出发,他谈到了生命之谜与人类认知的局限。在他看来,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仍然像“盲人摸象”,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后背、尾巴,还是耳朵,这就是认知的局限,我同意他的看法。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医学研究就是在认知局限的藩篱下,人类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与探索。这是医学的无奈之处,也是它充满魅力的所在。

彭义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科学科普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临床医学生专业培养和管理工作,在医院综合管理、文化建设,以及医学科普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精准医学与影像医学 篇4

医学科学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大家越来越注意到,精准医学这一名词近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及医学杂志热议的话题。精准医学由何而来,如何演变,去向何方,和影像医学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应当如何去认识它,如何才能使它为我所用,从而指导临床和科研的方向,是当前医务工作者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1 精准医学的概念和起源

精准医学的英文名称为precision medicine,何为精准,其实精准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精准武器,它由高精确度制导系统引导,远距离直接命中目标[1]。2004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基因检测为指导的用药论文,提出了“精确打击”这个新概念,受到了医学界,特别是肿瘤治疗学界的追捧。2012 年11 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论文系统提出了精准医学的纲要,对精准医学的理念、内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而2015 年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提出,要把精准医学作为国家战略,计划2016 年投入2.15 亿美元推动,更是在全世界掀起了探讨及推行精准医学的热潮[2]。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精准医疗”的定义:“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3]。从精准医学的概念,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精准医学的意义:现代精准医学是通过生物样本库得出完整的临床信息,结合分子影像,大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诊疗,精准治疗,最终实现增加疗效,解决治疗不足、治疗过度问题,减轻治疗的损伤,降低费用的目的[2]。

2 精准医学开发应用的现状

2.1 当前的医疗模式及发展精准医学的必要性:全美每年2 兆美元的医疗费用中,至少有30%花在了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治疗上[1]。同样,我国目前的医疗制度和现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问题,粗放化的诊断和治疗导致低效和高耗,继而成为导致医保资金不足和医疗资源惊人浪费的原因之一。过去的模式下是按照器官划分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然后再根据病理形态划分不同类型,而现实情况是有些患者,其实是在盲目化疗,药物对他根本没用甚至有害。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则表明,同一器官肿瘤具有不同的分子异常,应该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具有同一种分子异常的不同器官的肿瘤具有相同性质,可以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因此基因检测可以有效指导诊断和治疗。这种通过基因来诊断和治疗肿瘤的精准和高效体现了精准医学的优势所在。

医疗的目的是患者最大获益,同时需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精准医疗模式本着患者的最大获益和社会医疗投入的高效配置为宗旨,为每一个人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最小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健康保障,从而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2.2 迈向精准医学所需的必备条件:这种“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次次如此”这一目标,是目前的医疗体系无法实现或者很难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因此,说“精准医疗”是一场革命并不为过。从技术角度讲,首先是生物芯片、蛋白质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其次是分子影像、手术导航和微创技术等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再次是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为精准医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4]。从内涵上讲,精准医学又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生物医学、计算机学,甚至法律、伦理、社会等很多学科息息相关。具体到医疗行业,从医疗管理机构到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多方面都要发生与精准医疗相适应的变化:比如疾病分类的方法的转变、专业术语的更新、临床诊疗原则的制定、从业人员标准提升、医疗IT系统服务能力的改进等[5]。因此,精准医学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必定经历复杂、长期、艰苦的努力和一系列配套措施的跟进,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和互动。

3 影像医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地位、作用及面临的挑战

3.1 精准医学的支柱之一、 影像医学的发展方向——分子影像:精准医学实际上是在个性化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着个性化医学的理念,联合了很多影像的资料,指向的是每个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影像医学将从目前以形态(解剖)为基础的诊断向功能诊断、分子水平诊断发展。个性化医学将是新医学模式的核心之一,而影像医学检查技术,将可能是个性化医学的核心和基础;影像医学应该从原来提供单纯的影像学信息,主要是形态学信息向提供生物学信息进行转变。

分子影像是将先进的影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互相融合,在分子水平进行成像的一门边缘学科[6]。2005 年,美国核医学会(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SNM)和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of North America,RSNA)共同规范了分子影像的定义[7],即 “通过直接或间接监测并记录分子或细胞的时空分布来显示生化、生物、诊断或治疗过程”。分子影像学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活性药物筛选、甚至实时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分子影像与患者的临床诊治密切相关,可以揭示疾病的生物学过程,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新药的研发和应用[8]。在肿瘤方面,分子影像可以准确地显示肿瘤的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诊断和分期、评估治疗靶点、监测治疗效果以及判断预后等[9];在心脏疾病方面,分子影像可个体化评估并指导治疗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新生血管生成及移植后排斥等[10];此外,分子影像还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早期诊断、风险分层、治疗评估和随访的重要工具,在神经系统肿瘤、痴呆、运动异常、癫痫和心理疾病的诊疗中,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1]。

分子影像作为基础和临床共用的工具技术,也必将成为转化医学的主要路径之一。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可以对活性分子在单个细胞或整个有机体中发挥生物活性的机制进行研究;在临床上,最终可能利用基础研究得到的信息,针对不同的患者建立个体化的病变组织乃至细胞的功能档案,生产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总而言之,分子影像作为转化医学的主要工具,将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1]:(1)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2)在药物的研制、开发和评价中发挥作用,指导临床对患者分层治疗,甚至个体化治疗;(3)在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的转化和应用中发挥作用。 此外,分子影像技术在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立体适形调强放疗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相关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临床治疗指导和效果评估中,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影像工作者如何应对精准医学:在”精准医学”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下,早在2012 年第98 届RSNA已经提出 “患者至上、诊断精准”的新方向,为未来医学影像“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精准、安全诊断以及有效辅助治疗”的终极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在精准医学中精准诊断的重要意义以及价值,“患者至上,精准诊断”为现阶段影像医学的努力目标。

那么,现阶段如何才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精准、安全诊断”呢? 作为广大的影像工作者,分别处于不同级别的医疗与科研单位,尤其在分子影像领域,实际能够参与及开展的工作均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环境、经费等)。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影像诊断手段(如X线、CT、磁共振、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的比较选择,应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最简便、最少损伤、最少费用的方法,达到最佳诊断目的至关重要;而针对每一位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检查方案并付诸实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首先面临的任务,以CT成像为例,众所周知,对比剂、患者、设备因素共同影响CT的图像质量[12],比如患者的体质量、年龄、性别及检查部位等要求不同的个性化扫描方案,以达到辐射剂量和造影剂用量最小化、强化效果和图像质量最优化、诊断结果精准化。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诊断效果。而在更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依据不同的年龄,结合各自不同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纵观影像检查后的阳性表现,再精密分析与推理,给出最合理的诊断意见,都将是“诊断精准”所涵盖的内容,也将是实践“患者至上,精准诊断”的必经之路。而要达到此目的,也必将对影像医学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不断强化解剖、病理知识,并与影像知识有机结合;不断地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专业基础上,更要广泛地与临床密切地结合、向临床学习,掌握新概念、新动态。诚然,这些都将对临床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践行“精准医学”“精准诊断”的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夏锋,韦邦福.精准医疗的理念及其技术体系[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11):1-4.

[2]刘也良,韩冬野.精准医学时代来临[J].中国卫生,2015(6):64-66.

[3]Mirnezami R,Nicholson J,Darzi A,et al.Prepairing for precision medicine[J].NEJM,2012,366(6):489-491.

[4]詹启敏.精准医学的发展需求和战略思路[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15):10.

[5]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6):112-114.

[6]宋武战,池君,汪静.分子影像技术与传统影像设备的对比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53-54.

[7]Thakur ML,Lentle BC,SNM,et al.Joint SNM/RSNA mole-cular imaging summit statement[J].J Nucl Med,2005,46(9):11N-13N,42N.

[8]Rudin M,Weissleder R.Molecularimaging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J].Nat Rev Drug Discov,2003,2(2):123-131.

[9]Weissleder R.Molecular imaging in cancer[J].Science,2006,312(5777):1168-1171.

[10]Jaffer FA,Libby P,Weissleder R.Molecular imag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7,116(9):1052-1061.

[11]吴晨希,朱朝晖,李方,等.分子影像:转化医学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路径[J].生物物理学报,2011,27(4):327-334.

运动运动六年级作文 篇5

今天早上,我和我爸爸都非常的精神,吃饭吃的都很多,因为我们今天要出去锻炼身体,我们锻炼的主要项目有: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中午1:00,我们出发了,爸爸带我去运动,地点需要我选择,爸爸说:“你是选择理工大大学呢?还是去体育场呢?”我说:“我去体育场吧,因为理工大大学是主要用来学习的,体育场是专门运动的。”

我们从家里出发了,经过了理工大大学,我看到理工大大学可真是太大了,有几公顷那么大吧!我还不太清楚,我发现了小学与大学的不同:1、那里的学生都要住校,星期六星期天都不能回家,一个学期才可以回家一次。2、大学都比小学大得多。3、大学的操场比小学的操场大得多。

不一会儿,我们到体育场了,体育场还是老模样,还是那天那次灯节的模样,还是那天那次演出会的`那样。我们开始运动了,我们打开了车的后备箱,拿出了篮球,跑到篮球场开始打篮球,我看到那里有许多人都在打篮球,有青年、成人、小学生等等等等。

我们开始打篮球了,不一会儿,我们打得很累了,就开始和我的爸爸开始了比赛,篮球架底下不是有很多的格子吗,我们每人站在一个格子上打进个球,就可以到另一个格子里投一个球,再到另一个格子里投球,最后,我输了,因为我的耐力不如我爸爸。

之后,我们又去踢足球,我们互相传球,最后我赢了,因为我踢出了最精彩的一球,我来了个闪电射球,一下子的了好几分,所以我获胜了。

之后,我们又去打羽毛球,因为那天有大风,所以我们打的很不愉快。

运动员,运动车 篇6

白杨选择福克斯的初衷就是一定要开一款

运动性能出色的车。

第一次看到白杨的那辆福克斯,还是在进化改装的店门口。当时,我围着它转了半天,愣是没有看出它改装了什么地方。直到最后眼光落在了轮圈之上才看出这是一款改装车。后来直到傍晚时分,福克斯的灯光全开我才真正确认这的确是一款改装车。

当我看到曾经人选过国家网球队的白杨时不由得在头脑里浮现出一个认知,他和福克斯确实很配。那种职业网球运动员特有的阳光气质,与福克斯广告语“活得精彩”是那么地符合。他告诉我说在2005年底福克斯刚刚面世不久他觉得这款车对他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毫不犹豫就买下了这辆车。我当时突然想起了范伟那句全国闻名的口头语——“缘分呐!”。

对于这款座驾 白杨十分满意。他认为在平时的驾驶中福克斯硬朗的底盘调校给了他很大的驾控乐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在打球的时候,我总是能很好地控制局面。在道路上福克斯也给了我同样的感觉方向盘就像手中的球拍一样反应直接。虽然我不了解网球,但是我却知道“如臂所指”是每个运动员都想要达到的境界。而一款车的方向盘也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话,那么,它确实是一款好的运动车。

为了让这款福克斯拥有自己的个性,白杨还是选择了进行轻度改装。多辐轮圈和宽胎让这款福克斯看上去更加具有动感,起码它趴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能感到那种一触即发的气势。也许这更符合白杨的性格。在运动场上,他也是个充满斗志、却绝对不急躁的选手。改装后的车灯在夜里才能够展现出那份迷人的效果蓝、白、黄三色光线交织在一起让这款福克斯的目光是如此的明亮在夜里能够看清一切的迷茫,直奔它要去的方向。就像白杨一样,选择了网球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白杨也有一点点遗憾就是这款福克斯不能像。杀手的那款改装车一样拥有令人心潮澎湃的动力。这让他和杀手这样的速度爱好者在一起时,总有一点底气不足。不过,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爱车也变成那样的暴力机器,所以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对于现有的动力表现他并不打算做什么改动。毕竟,他还是喜欢自己能够掌控的力量。

在我问起今后还打算对这款车进行什么改动时白杨笑了笑说“还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目前想把减振的高度降低一些让这款车的尾部看上去不那么翘。这样的话,整款车看上去流线感更加强一些。

运动医学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济宁医学院2002,2003,2004级临床医学和精神医学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共305人。

研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整群抽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预防医学及其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习效果、考核和教评体系的评价及意见和建议等34个项目。发出问卷305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5.08%。

统计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医学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认知和态度

92.1%的临床医学学生认为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预防医学课程(见表1)。

2.2 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学习效果以及考核和教评体系等的评价及教改意见和建议见表2,表3。

3 讨论

3.1 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态度及认知

调查表明: 85.9%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学习这门课程,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仅10.7%的学生表示很重视,82.1%的学生表现为不大重视。41.4%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认为没必要参加预防医学实践,31.4%的学生表示将来不愿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和卫生监督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但并未将这种认识落实为实际行动。此次调查,73.4%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五星级医生”的概念。临床医学生多数仍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临床医生,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学习预防医学仅仅是他们获得临床医学知识的补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也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虽然在理论上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已勿庸质疑,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是治重于防,学生从主观上仍是重视临床课程的学习。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外,还表明我们的预防医学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上亟待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仅要精于医术,同时应胜任包括临床治疗在内的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职责。

3.2 对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评价及建议

本次调查中学生对所用教材总体满意度较高,尤其对案例教学感兴趣。现在最常采用的大课满堂灌讲授、小课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应努力做到需求-教学-学习-考核的有机统一[5]。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见表3),教学内容应删去科普性、重复性内容, 适当增补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的卫生问题,扩大信息量,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另外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可以增加康复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医疗质量控制等选修课教学内容[6],并在大一就适当融入预防医学课程。这也符合大部分学生希望早些接触预防医学的期望,并有利于树立预防观念。

我校尚未开设预防医学实习课程,本次调查显示67.6%的学生希望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参加预防医学实践活动,75.2%的学生对实习中使用计算机统计软件持肯定态度。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应增加试验课和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安排半个月到1个月时间的预防医学实习,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根据一些高校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助于学生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因而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基地相互受益。有些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实践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颇值得推广。另外,还要在实习中增强对统计软件的认识和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和统计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的灵活性和深度,也能促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3.3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完后9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真正能完全独立进行统计分析的学生仅占8.3%,不能独立进行课题设计的占54.8%。分析原因,与学生受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重治疗轻预防,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人文,导致学习预防医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使理论与实践脱节、观念和行动不一致有关。

3.4 对师资力量的评价

97.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理论阐述清晰度较好,但对老师能主动删减陈旧重复内容和适时补充热点内容和事物的新进展满意度不高(见表3)。应通过在职培训与进修、对外交流和学习、开展学术活动等,提高教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及时补充教科书中尚缺乏的内容,适当增加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学导式教学,逐渐过渡到PBL教学(问题教学)模式[7],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8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75.2%的学生对在实习中使用统计软件加以肯定。我校应继续加大投入,积极采用CAI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调查表明,59.3%的学生愿意加学选修课,67.2%的学生希望开设专题讲座。好的选修课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树立临床学习的适应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识;举办富有特色的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同样重要。

3.5 对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的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比较公平完善,仅27.6%的学生认为不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将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不仅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8],非预防医学专业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不仅是各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培养跨世纪医学高级人才(五星级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应继续深化临床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以转变重治轻防的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加大预防医学比重,强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地位,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革新教学条件和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和教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预防保健、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有机会直接参与、处理预防医学有关问题,学到在临床实践中治疗、预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9],使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既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开展预防服务,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五星级医生”。

摘要:目的了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现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4%的学生对“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完全陌生,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但在预防医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有82.1%的学生表现为不够重视。结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亟需改革。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

[2]周申.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15.

[3]吴多文.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2):33.

[4]陆培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J].上海预防医学,1996,8(1):52.

[5]谭晓东,王福元,汪春红,等.临床营养模拟实验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53-254.

[6]Gu XG.The role of a rural health demonstration center-teaching pre-ventive medicine in Shanghai County[J].Ekistics,1983,303:486.

[7]李东阳,谢红卫,贺栋梁,等.浅谈21世纪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9-220.

[8]Zweifler J,Rodnick J.Medical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thoughtsfrom California[J].Family Medicine,1998,30:127-133.

运动医学 篇8

体育训练的运动场是一种存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运动员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实景环境。它通常包括场地、器材、教具等物质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境。良好的训练环境是教练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激发运动员学习兴趣,唤起运动欲望,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的途径之一。

体操运动员具有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好表现、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他们的体力和机能旺盛,力求显示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体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制能力又常表现出不足[1]。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因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各种运动损伤的现象屡见不鲜。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干扰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使受伤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给其生活、训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研究试图从我省体操运动员的身心特点的角度,探讨我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成因与运动场景的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确保运动员的健康,从而为湖南体操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本研究将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受“场景刺激”导致运动损伤的人数(百分比),城市运动员与乡村运动员较之对比有差异,前者明显少于后者。

假设2 二线队运动员由于新鲜感、“盲目自信”等心理的驱使,对新异运动场景的唤醒水平较一线队运动员唤醒水平高,二线队运动员与运动损伤的关系显著。

假设3 在同样运动场景中不同性别对运动场景的唤醒水平有差异,男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女运动员高。

2 研究对象

湖南省长沙、衡阳、株洲、自治州(永顺)体操训练基地,邵阳、湘潭、永州、常德、郴州、娄底、岳阳、怀化、湘西风凰县和省体操学校选材班等地的专业队和一、二级(简称一线队)以及选材组(称为二线队)在训运动员。随机抽样120人,其中一线队和二线队分别抽样40人,男女各半。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收集、整理国内外和湖南竞技体操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评价和比较。

3.2 调查访问法

首先到湖南体操中心直属训练基地向领导和领队、教练员了解了各训练基地有关基本情况;其次到各市体育局、业余体校了解了各市的基本情况。

3.3 问卷调查法

对所设计问卷作信度检验。随机抽取不同地区男女各20人作小样本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请其认真回答,收回答卷后,间隔两周,再对其进行重测。对问卷作效度检验。请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专家和我省一线队和二线队高级教练以上职称的体操教练,对其进行效度检验。将问卷确定为26题,然后采用随机抽样将问卷发放到被测试者手中,请其认真填写。根据信度、效度的检验结果,剔除无效答卷,最后确定108人的答卷为有效答卷。

3.4 统计处理

1.对有效答卷进行损伤与场景关系的卡方检验,剔除无关变量,设置相关关系p<0.05。

2.检测城市运动员与乡村运动员、一线队运动员和二线队运动员、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损伤人数所占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方法和采用SPSS 10.0对各种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

4 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得知,在体操训练课中,有90.7%的运动员认为学习动机与场景关系很大;有95.4%的运动员认为良好的训练环境、新异的训练器材能唤起运动欲望的程度是非常强烈的。体操训练课所接触的运动项目较多,要求运动员掌握许多难新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加之现有的运动员文化基础课压力大,体能、技术基础相对较差,从而在运动技能学习情景中使机体的各种运动机能出现失调与紊乱,以至出现运动损伤[3]。教练既要利用“场景刺激”正确地引导运动员,激发运动员学习兴趣,唤起运动欲望,为训练服务,又要防止运动员因“场景刺激”造成运动损伤给学习上带来的不利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场景刺激”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X2=3.85;p<0.05

X2=5.62;p<0.025

X2=3.73;p<0.05

X2=1.03;p<0.05

4.1 城市运动员与乡村运动员因“场景刺激”致使运动损伤的人数比较

将有经历过运动损伤的体操运动员分为城市运动员组和乡村运动员组,并将因“场景刺激”致使运动损伤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训练环境的改变,较为先进的训练物质技术条件,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运动兴趣而致运动损伤者,乡村运动员多于城市运动员(X2=3.85;p<0.05),该结果支持了假设1。

4.2 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因“场景刺激”致使运动损伤的人数比较

由于“运动经历”不同,一线运动员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和对各门基础学科掌握不断得到提高,其心理发展也逐渐趋向成熟[4]。相应地适应“场景刺激”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二线运动员由于身体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盲目冒失地运动,损伤事故不断发生。因此,二线运动员因“场景刺激”导致的受伤人数多于一线运动员,见表2(X2=5.62; p<0.025),该结果支持了假设2。

4.3 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因“场景刺激”致使运动损伤的人数比较

有相当一部分男运动员在心理行为上表现为:易兴奋,好动活泼,情绪急躁,自控能力差,急于求成,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欲望比较强烈。在学习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和自我成就感,与女运动员相比,他们的自信心较强,也比较有主见。由于自我表现倾向性和体力活动内容及主动性不同,男运动员因“场景刺激”导致的运动损伤者多于女运动员,见表3(X2=3.73;p<0.05),该结果支持了假设3。

4.4 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因“情景回顾” 致使运动损伤的比较

从问卷调查得知,有近半数运动员在以前有过受伤史,有些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始发期至测量时已近5年(极少数专业运动员),表明运动损伤产生的消极心理效应可持续很长时间。因此,体操训练中,教练应加强对有过运动损伤史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进行正确引导。由于“情景回顾”,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X2=1.03;p﹥0.05),该结果未支持假设2。

5 结论

1.运动损伤与运动场景的关系密切,“场景刺激”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2.体操项目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乡村运动员多于城市运动员;二线运动员多于一线运动员;男运动员多于女运动员。

3.由于“情景回顾”使一线运动员与二线运动员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湖南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我省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成因与运动场景的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结果显示:运动场景是导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中,由于运动场景的原因,城与乡、一线队与二线队、男与女的受伤人数比例成显著差异。而一线队与二线队运动员因“情景回顾”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运动场景,湖南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刘淑慧,任未多,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田麦久,邓运龙,刘大庆,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发强,俞继英,张健,等.竞技体操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篇9

【考向指南】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在近几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中都有出现,本单元内容与高考相关的考题知识覆盖面宽,其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规律的考查上,通常还与电场、磁场、机械能与天体运动等知识综合成难度较大的试题,与现代科技结合密切,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抓住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学习的重点是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及抛体运动的规律,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既可涉及临界问题,又可涉及能量问题,既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以运动的组合为线索,进而从力和能的角度进行命题,题目情景新颖,过程复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章内容在高考题中的呈现一般为选择题和计算题,也有实验题.高考命题的热点有:(1)曲线运动的条件;(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平抛运动规律;(4)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5)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多过程组合问题;(6)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相结合的问题;(7)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问题;(8)带电粒子在磁场内的匀速圆周运动问题;(9)带电粒子在简单组合场内的运动问题等.用到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思想、应用临界条件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建立类平抛运动模型方法、等效代替的思想方法等.试题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查能力层次以理解和数学知识运用为主,考查难度为中等或中难等偏上.

预计2017年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考向:(1)以抛体运动考查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与平抛运动的规律;(2)以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间的关系考查圆周运动的规律;(3)以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组合问题中转折点的速度进行突破,考查综合分析能力;(4)以天体运动为背景考查圆周运动规律;(5)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类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考查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力与运动及功与能之间的关系.试题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结合将更紧密,涉及内容更广泛.

【考点例析】

考点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提示:(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的是描述运动的相关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如位移x、速度v和加速度a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其方法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和等效性.

例1.如图1所示,一小铁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静止时线垂在桌边缘,悬线穿过一光盘的中间小孔.手推光盘沿桌边以速度v匀速运动,当光盘由图中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此时铁球()

A.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cosθ

B.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sinθ

C.速度大小为vtanθ

答案:BD

点评:由于光盘下方的细绳总呈竖直状态,小铁球总在光盘的下方,因此小铁球有与光盘相同的水平分速度;由于小球与光盘间的距离在不断减小,因此小球相对光盘有竖直向上的分速度,即分速度的大小即为光盘速度在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小球的实际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合运动的速度.解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一般思路:(1)明确合运动或分运动的运动性质;(2)确定合运动是在哪两个方向上的合成或分解;(3)找出各个方向上已知的物理量(速度、位移、加速度等);(4)运用力与速度的关系或矢量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求解.

考点二:曲线运动

考点提示:(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是初速度v不为零,所受合力F不为零,且v与F不共线(即v与F成θ角,0°<θ<180°);(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夹在矢量v与F所成角θ内(如图3所示).其特点是:速度v的方向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合力F的方向总指向轨迹曲线的内侧.(3)若F恒定(或加速度a恒定),这种曲线运动称为匀变速曲线运动;若F变化(或加速度a变化),这种曲线运动称为非匀变速曲线运动.(4)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例2.光滑平面上一运动质点以速度v通过原点O,v与x轴正方向成α角(如图4),与此同时对质点加上沿x轴正方向的恒力Fx和沿y轴正方向的恒力Fy,则()

A.因为有Fx,质点一定做曲线运动

B.如果Fy>Fx,质点向y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C.质点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D.如果Fx>Fycotα,质点向x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解析:若Fy=Fxtanα,则Fx和Fy的合力F与v在同一直线上,此时质点做直线运动;若Fx>Fycotα,则Fx、Fy的合力F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β<α,则质点向x轴一侧做曲线运动.

答案:D

点评: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判断物体运动类型,要分析合外力F方向是否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考点三:抛体运动性质与规律

考点提示:抛体运动是指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物体只在重力(或恒力)作用下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运动,它分为平抛(类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抛体运动一般可以分解为几种运动的合运动.研究抛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对抛体运动性质和特点的理解:抛体运动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断变化,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抛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1. 平抛运动的有关结论:如图5所示的平抛运动,有: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6所示.

(5)两个推论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7中A点和B点所示.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α=2tanθ

(6)平抛运动的三种分解思路

(3)分解加速度

例3.如图8所示,挡板OM与竖直方向所夹的锐角为θ,一小球(视为质点)从O点正下方的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不和挡板碰撞(小球轨迹所在平面与挡板垂直).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O、A间的距离h.

点评:小球平抛运动过程中恰好不和挡板碰撞是小球到达挡板处时速度方向与板平行.对平抛运动的分析与求解,有时要通过几何关系找出有关的隐含条件.

例4.如图9所示,一小球以速度v0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斜向上抛出,落到斜面上的M点且速度水平向右.现将该小球以2v0的速度从斜面底端朝同样方向抛出,落在斜面上的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落到M和N两点时间之比为1∶2

B.落到M和N两点速度之比为1∶1

C.M和N两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之比为1∶2

D.落到N点时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AD

点评:小球的运动虽然为斜抛运动,斜抛运动在最高时速度方向水平,这一过程可看作是逆向的平抛运动.遵循平抛运动的规律与推论.

考点四:抛体运动的约束

考点提示:我们研究平抛运动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把其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两种分运动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往往还会见到平抛运动会受到如斜面、竖直面、球面、抛物面等因素的约束,这是常见的一种深化平抛运动的构题方式,值得思考与探讨.

如图10所示,常见平抛运动的几种约束形式与运动时间的计算方法.

联立两方程可求t.

(3)斜面上的平抛问题

例5.如图11所示,半球体与斜面体紧靠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球的半径与斜面的高度相同,斜面底边长等于半球直径.以相同速率分别从半球上与斜面顶点左右水平抛出a、b两小球,已知a球落在球面内,b球落在斜面上,两球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a、tb,则关于ta与tb的大小可能为()

A.ta=tbB.ta>tb

C.ta<tbD.无法判断

解析:a、b两小球以相同的初速率分别向左、右平抛,它们的运动轨迹关于抛出点的竖直线对称.根据对称性,我们可将半球体与斜面体叠合在一起(如图12所示),则两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应重合.不同的平抛初速度大小,可使得两球的运动轨迹有可能为图14中的1、2、3所示.若轨迹为1,则ta>tb;若轨迹为2,则ta=tb;若轨迹为3,则ta<tb.

答案:ABC

点评:本题中的a、b两小球分别向左、右平抛运动,分别受到球面与斜面的约束.但由于它们抛出点的位置相同,抛出的初速大小相同,则它们运动的轨迹具有对称性.我们利用这一对性,将它们运动的两场景叠合在一起,其运动的时间大小关系就会直观明了.

考点五:抛体运动的轨迹

考点提示:抛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研究抛体运动的轨迹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将抽象繁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一幅幅具体而清晰的物理图景,既直观形象,又易于理解.

例6.如图13所示,置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杆AB,是以初速度为v0、水平射程为s的平抛运动轨迹制成的,A端为抛出点,B端为落地点.现将一小球套在其上,由静止开始从轨道的A点滑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当其到达轨道B端时()

点评:小球从静止开始从A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除受重力外还受到杆对它的弹力作用,不满足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故小球沿杆从A滑到B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但它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坐标及速度方向满足平抛运动的规律.抛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如果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其运动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则物体的运动是抛体运动.当沿抛物线轨道运动时,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是恒力,则物体的运动不是抛体运动.

考点六:平抛运动实验

考点提示:平抛运动相关实验主要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或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求平抛的初速度与具体位置坐标等实际问题.

例7.为了简化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同学们利用速度传感器组装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球从曲面静止释放后从A点离开轨道,为了使小球的运动尽可能接近平抛运动,下列措施中有必要的是____.

A.轨道必须光滑

B.轨道末端切线必须水平

C.小球要选用密度大的材料

D.斜槽上下端口一定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2)为了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学们选择了做图象的方法来直观呈现,关于纵轴和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____.

①v-t图象②v2-t图象③v2-t2图象

解析:(1)平抛运动即初速水平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要保证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以确保小球离开轨道时速度方向水平,还要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故选用密度较大的材料.轨道是否光滑以及轨道是否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影响的都是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不影响平抛运动的形式,不会对探究带来误差.(2)对平抛末速度v,有v2=v02+(gt)2,故v2-t2图象是一条直线,应选择v2-t2图象.(3)因为v2=v02+(gt)2,再结合图象可得v02=4,则v0=2m/s.

答案:(1)BC;(2)(3);(3)2

点评: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成:即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描点或频闪照片描绘平抛运动物体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或通过传感器来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测出轨迹曲线任一点的坐标x和y,进而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考点七: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关系

例8.如图17所示,轮O1、O3固定在同一转轴上,轮O1、O2用皮带连接且不打滑.在O1、O2、O3三个轮的边缘各取一点A、B、C,已知三个轮的半径比r1∶r2∶r3=2∶1∶1,求:

(1)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vC;

(2)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ωA∶ωB∶ωC;

(3)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aC.

答案:(1)2∶2∶1;(2)1∶2∶1;(3)2∶4∶1

考点八: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

考点提示:(1)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要避免再另外添加一个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才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所有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的矢量和.(2)向心力的确定:先确定圆周运动的轨道所在的平面,确定圆心的位置,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找出所有的力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的合力,即为向心力.

例9.如图18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RA=r,R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绳子张力为3μmg

C.此时A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

D.此时烧断绳子,A仍相对盘静止,B将做离心运动

答案:ABC

点评:两物体相对圆盘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两物块与盘间的静摩擦力大小达到最大值Ffm,绳子对两物体的拉力F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B所需的实际向心力大于A所需实际向心力,故A受背离圆心的静摩擦力,B受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这是本题分析求解的关键.

例10.如图19所示,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时,通过传感器测得轻绳拉力T、轻绳与竖直线OP的夹角θ满足关系式T=a+bcosθ,式中a、b为常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答案:D

点评:绳上的拉力大小T随小球所处的位置(绳与竖直线OP的夹角θ)而变化,而传感器测出绳上的拉力随小球所处的位置(绳与竖直线OP的夹角θ)的一般函数关系式,从这个一般函数关系式中得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θ=0、180°时的拉力T的大小,问题就会迎韧而解.

考点九: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考点提示:(1)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运动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道)约束模型”.

(2)绳、杆模型涉及的临界问题及区别(如下表)

例11.如图20所示,AB是倾角θ=45°的倾斜轨道,BC是一个水平轨道(物体经过B处时无机械能损失),AO是一竖直线,O、B、C在同一水平面上.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于C点,已知A、O两点间的距离h=1m,B、C两点间的距离d=2m,圆形轨道的半径R=1 m.一质量m=2kg的小物体,从与O点水平距离x0=3.6m的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A点以平行斜面的速度进入倾斜轨道,最后进入圆形轨道.小物体与倾斜轨道AB、水平轨道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5,g取10m/s2.

(1)求小物体从P点抛出时的速度v0和P点的高度H;

(2)求小物体运动到圆形轨道最高点D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

(3)若小物体从Q点水平抛出,恰好从A点以平行斜面的速度进入倾斜轨道,最后进入圆形轨道,且小物体不能脱离轨道,求Q、O两点的水平距离x的取值范围.

解析:(1)小物块由P点到A点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3)要保证小物体不脱离轨道,有以下两种情况:

综上所述,Q、O两点的水平距离x的取值范围为0.5m<x≤1.5m或x≥3m.

答案:(1)6m/s 2.8m(2)24N(3)0.5m<x≤1.5m或x≥3m

点评:对于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组合的问题,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分析,这两种运动转折点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处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时,要注意临界条件的使用,且在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应用向心力关系,而在两点之间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处理.对于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找到临界状态,列出临界条件下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临界点;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是临界状态;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值,这些极值点也往往是临界状态.

例12.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21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细线的张力为FT,则FT随ω2变化的图象是图22中的()

解析:设线的长度为L.当小球角速度ω较小,小球未离开锥面时,设细线的张力为FT,锥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N,则有FTcosθ+FNsinθ=mg,FTsinθ-FNcosθ=mω2Lsinθ,可得FT=mgcosθ+mω2Lsin2θ,可见随ω由0开始增加时,FT由mgcosθ开始随ω2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但直线不过原点;当角速度增大到某一临界角速度ω0小球飘离锥面时,设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有FT·sinα=mω2Lsinα,得FT=mω2L,可见FT随ω2的增大仍线性增大,但直线过原点其斜率增大了,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点评:对图象问题的判断除直观判断外,其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函数关系式进行,将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本题中小球的运动是圆锥摆运动,小球恰好离开锥面是临界状态,其角速度为临界角速度ω0,因此要在当0<ω<ω0及ω>ω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考点十:离心运动

考点提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出去的倾向.如图23所示,设物体受到的力为F.则当F=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当F=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当F<mrω2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做离心运动;当F>mrω2时,物体逐渐向圆心靠近,做向心运动.

例13.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图24所示为某公路急转弯处的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解析:当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c时,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路面对汽车没有摩擦力,此时要求路面外侧高内侧低,选项A正确;当速度稍大于vc时,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重力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汽车有向外侧滑动做离心运动的趋势,因而受到向内侧的摩擦力,当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车辆不会向外侧滑动,选项C正确;同样,速度稍小于vc时,车辆不会向内侧滑动,选项B错误;vc的大小只与路面的倾斜程度和转弯半径有关,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无关,D错误.

答案:AC

【考点精练】

1.(考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如图25所示,一冰球以速度v1在水平冰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员沿冰面在垂直v1的方向上快速击打冰球,冰球立即获得沿击打方向的分速度v2.不计冰面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图中的虚线能正确反映冰球被击打后运动路径的是()

2.(考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如图26所示,河水流动的速度为v且处处相同,河宽为a.在船下水点A的下游距离为b处是瀑布.为了使小船渡河安全()

3.(考点:曲线运动)质量为m的物体,在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F1、F2不变,仅将F3的方向改变90°(大小不变)后,物体可能做()

4.(考点:抛体运动性质与规律)如图27所示,水平地面上有相距为d的M、N两点,在M点的正上方某高度处有一A点.现在A点以速度v1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的同时,从水平地面上的N点以速度v2向左上方抛出另一个小球,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两球恰好能在M、N连线中点的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A点抛出的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从N点抛出的小球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D.两小球从抛出到相遇的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相同

6.(考点:抛体运动的轨迹)如图29所示,一个排球场总长L=18 m,网高h1=2 m,运动员站在离网x=3 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g取10m/s2).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一值,那么无论击球的水平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这个高度?

7.(考点:平抛运动实验)图30所示是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水平抛出小球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已知照片上小方格的实际边长为a,闪光周期为T,据此可知()

9.(考点: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关系)拖拉机后轮的半径是前轮半径的两倍,A和B是前轮和后轮边缘上的点(图3 2 所示),若车行进时车轮没有打滑,则()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前轮和后轮的角速度之比为2∶1

C.两轮转动的周期相等

D.A点和B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1 0.(考点: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关系)变速自行车靠变换齿轮组合来改变行驶速度.图33所示是某一变速自行车齿轮转动结构示意图,图中A轮有48齿,B轮有42齿,C轮有18齿,D轮有12齿,则()

A.该自行车可变换两种不同挡位

B.该自行车可变换四种不同挡位

C.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ωA∶ωD=1∶4

D.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ωA∶ωD=4∶1

1 1.(考点: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如图34甲所示,是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实验,细线下面悬挂一个小钢球,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画着几个同心圆的白纸置于水平桌面上,使小钢球静止时刚好位于圆心.用手带动小钢球,设法使它刚好沿纸上某个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用天平测得小钢球的质量为m,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 2.(考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如图35甲所示,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现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杆与小球间弹力大小为FN,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其FN-v2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C.v2=c时,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向上

D.v2=2b时,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a

13.(考点:离心运动)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新加坡大奖赛赛道单圈长5.067公里,共有23个弯道,如图36所示,赛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常常在弯道上冲出跑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未能及时转动方向盘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B.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没有及时加速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C.是由于赛车行驶到弯道时,运动员没有及时减速才造成赛车冲出跑道的

D.由公式F=mω2r可知,弯道半径越大,越容易冲出跑道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考点精练】

1.答案:B

解析: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题中冰球受击打后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故做直线运动;实际运动的速度为合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速度不可能沿击打的方向,一定沿以两分速度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方向.

2.答案:D

3.答案:BC

4.答案:CD

5.答案:ABC

解析:本题中小球平抛的落点,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

10.答案:BC

解析:该自行车可变换四种不同挡位,分别为A与C、A与D、B与C、B与D,故选项A错误,B正确;当A轮与D轮组合时,由两轮齿数可知,当A轮转动一周时,D轮要转4周,故ωA∶ωD=1∶4,选项C正确,D错误.

应对运动意外事故及运动禁忌 篇10

1 应对运动不适

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舒适感觉, 严重一点可以说是运动中的意外事故, 这主要是由于活动时安排不当造成的, 尤其是在非学生自主想要运动的体育课上, 这种意外出现的几率很大, 当然意外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所以, 运动者及体育老师要能够及时判断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感觉, 以便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体育锻炼中的不舒适感觉及其一般处理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呼吸困难、胸闷。运动量过大, 机体短时间不能适应突然增大的运动量, 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动作迟缓、肌肉酸痛等症状, 甚至不想继续运动, 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被称为"极点"。极点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方式不对 (呼吸表浅, 呼吸频率过快) , 或运动强度过大, 造成机体缺氧, 乳酸等物质在体内堆积, 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 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当出现上述症状后, 一般不用停止体育锻炼, 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一般几分钟后, 不适感觉即可消失。

(2) 运动中腹痛。运动中腹痛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胃痉挛, 这主是由于饮食不当, 食物刺激胃, 引起胃痉挛, 或是空腹参加剧烈活动, 胃酸刺激引起胃痉挛性疼痛。如果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 可暂时停止运动, 做一些深呼吸运动, 严重者, 可作热敷, 喝少量温开水, 以使症状得到缓解, 在以后的运动中, 要注意锻炼卫生, 改掉不良的锻炼习惯。二是肝脏充血, 疼痛主要出现在右上腹, 这是由于运动量突然加大, 造成肝脏充血、肿大, 牵拉肝脏被膜, 造成疼痛。出现这种情况, 轻者可降低运动强度, 疼痛消失后, 再继续锻炼;如果连续几天体育锻炼均出现右上腹疼痛, 则应去医院检查。

(3) 肌肉疼痛。体育锻炼中肌肉疼痛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运动时肌肉突然疼痛, 且肌肉僵硬。这种现象为肌肉痉挛, 多出现在骤冷天气和天气炎热大量排汗时。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小腿肌肉, 或足底。出现肌肉痉挛后, 只要缓慢用手牵拉痉挛的肌肉, 即可使症状缓解, 轻者继续运动, 重者可放弃当天的运动, 第二天仍可继续参加锻炼。 (2) 肌肉突然疼痛, 而且有明显的压痛点。这主要是由于肌肉用力不当, 造成肌肉拉伤。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体育锻炼, 并进行冷敷、包扎等应急性措施, 到就近医院治疗。 (3) 肌肉酸痛, 一般在刚开始体育锻炼后几天, 连续出现的广泛性肌肉酸痛, 无明显的压痛点。这种疼痛是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一个生理反应过程, 一般在第一次运动后的第二天出现, 2~3天疼痛最明显, 一般一周后消失。对于这种情况, 没有必要停止体育锻炼。 (4) 慢性肌肉劳损, 长时间出现局部性肌肉酸痛, 而且连续锻炼不减轻。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运动动作所造成的, 慢性劳损的主要特征是不活动劳损局部疼痛, 而当身体进入活动状态后, 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慢性劳损的恢复时间较长, 一旦发现, 就应彻底改变错误动作, 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以防劳损的发展。同时, 及时去医院治疗。

2 运动的禁忌

运动锻炼中除了可能存在着上述一些意外情况, 需要正确应对外, 还有一些运动上的禁忌需要注意, 科学的避免意外, 确保运动的安全。

禁忌一:剧烈运动后立即坐下休息。在进行体育锻炼后, 特别是剧烈运动后, 有些人习惯于坐在地上, 或是直接躺下来休息, 认为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消除, 其实, 这样不仅不能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 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人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 心血管机能活动加强, 骨骼肌等外周毛细血管开放, 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以适应身体机能的需要, 而运动时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 又可以对血管产生挤压作用, 促进静脉血回流。当人体在停止运动后, 如果停下来不动, 或是坐下来休息, 静脉血管失去了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作用, 血液会由于受重力作用滞流在下肢静脉血管中, 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心输出量下降, 造成一时性脑缺血, 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 严重者会造成休克。因此, 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 体育锻炼后应作一些整理活动, 这样, 一方面可以避免头晕等症状的发生,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 尽快消除疲劳, 提高锻炼效果。在进行整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在任何形式运动后都可以做一些放松跑、放松走等形式的下肢运动, 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 防止体育锻炼后心输出量的过度下降。 (2) 通过"转移性活动", 加速疲劳的消除。所谓转移性活动是指在下肢活动后, 进行上肢性整理活动, 右臂活动后做左臂的整理活动, 通过这种积极性休息使身体机能尽快恢复,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转移性活动确实可起到加速疲劳消除的作用。 (3) 整理活动的量不要过大, 否则, 整理活动又会引起新的疲劳。在进行整理活动时, 应当有一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感觉。如果体育锻炼本身的运动量不大, 如散步、轻微运动等, 就没有必要进行整理活动。 (4) 大强度体育锻炼后, 如长距离跑、球类比赛后, 应当进行全身性整理活动, 必要时, 锻炼者之间可进行相互间的整理活动和放松活动。

禁忌二:运动后立即洗澡。通常, 许多人都喜欢在运动后去洗个热水澡, 以为这样既可去污又可恢复疲劳。其实不然, 运动后身体尚未恢复正常状态, 不宜立即洗澡, 尤其是洗热水澡。根据运动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 人在运动时, 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 心率加快。当运动停止后, 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有所缓解, 但仍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如果这时立即去洗澡, 则又会增加血液向皮肤及肌肉内的流量。这样就使得所剩的血液不足以供应其他重要器官, 如心脏及大脑, 因而会诱发心脏病。有的人在运动后即去洗热水澡, 尔后常常会感到头昏眼花, 全身无力等不适, 就是上述所说的缘故。特别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肥胖者, 运动后就更不能立即去洗热水澡了。

禁忌三:运动后立即吃饭。运动时, 特别是激烈运动时, 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 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 在运动时, 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 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 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 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 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引起功能紊乱, 甚至造成多种疾病。

禁忌四:骤降体温。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 体温升高, 毛孔舒张, 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 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 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 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运动后贪吃冷饮也不可取。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 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 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 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 并诱发肠胃道疾病。

禁忌五:运动后吸烟, 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 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 不利还清“氧债”, 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这样带雾空气, 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

六忌“省略”放松整理活动:实践表明, 放松性的整理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 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 而且, 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 减轻酸胀不适, 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

3 合理控制运动量

要想体育锻炼安全科学, 还要控制合理的运动量, 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众所周知, 但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 体育课是为保证学生运动而开设的课程, 要让学生们运动起来, 科学的运动起来, 适量运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如何把握适当的运动量, 并且在运动中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 至关重要。

如何控制运动量。体育锻炼时, 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太小, 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 又会引起过度疲劳, 影响身体健康。所以, 每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就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测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 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 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 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脉搏次数过快, 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 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 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即使是特殊需要, 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2) 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 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 现在, 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 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 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 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3) 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 (不起床) 的脉搏数, 一般无特殊情况, 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 第二天晨脉不变, 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适应;如果体育锻炼后, 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 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 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 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 应该减少运动量, 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 待晨脉恢复正常后, 再进行体育锻炼。

(4) 主观感觉。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 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 并有一种满足感, 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疲劳感, 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 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 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 则说明运动量过大, 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 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 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评价。体育课上, 体育老师也应授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可以自己学会控制运动量。

合理的呼吸方法。体育锻炼时掌握了合理的呼吸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对于体育运动者来说, 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采用口鼻呼吸法, 减小呼吸道阻力。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 氧气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所以仅靠鼻实现通气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 人们常常采用口鼻同用的呼吸方法, 即用鼻吸气, 用口呼气。活动量较大时, 可同时用口鼻吸气, 口鼻呼气,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肺通气阻力, 增加通气, 另一方面, 通过口腔增加体内散热。有研究证实, 采用口鼻呼吸方式可使人体的肺通气量较单纯用鼻呼吸增加一倍以上。在严冬进行体育锻炼时, 开口不要过大, 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口腔粘膜和呼吸道而产生各种疾病。

(2) 加大呼吸深度, 提高换气效率。人体在刚开始进行体育活动时往往有这种体会, 即运动中虽然呼吸频率很快, 但仍一种呼不出、吸不足、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呼吸频率过快, 造成呼吸深度明显下降, 使肺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量减少, 肺换气效率下降。所以, 体育锻炼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最好不要超过每分钟25~30次, 加大呼吸深度, 使进入肺内进行有效气体交换的量增加。过快的呼吸频率还会由于呼吸肌的疲劳造成全身性的疲劳反应, 影响锻炼效果。

(3) 呼吸方式与特殊运动形式相结合。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对人体的呼吸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人体的呼吸形式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呼吸, 在运动中呼吸的形式、速率、深度以及节奏等, 必须随运动技术进行自如的调整, 这不仅能保证动作质量, 同时还能推迟疲劳的出现。

“广场运动”要避免运动伤害 篇11

人丛中“舞刀弄枪”易伤人

广场上往往人群比较密集,有练的,有看的,还有路过的,稍不留意容易发生肢体碰撞。像轮滑爱好者来不及“刹车”撞上人,这种事故时有发生。此外,一些武术爱好者舞刀弄枪,也是伤人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演练者时刻小心,而观者也不要靠得太近,双方都要有点安全意识。

当心“阴险”的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的发生,多数是因为锻炼过程中姿势不当引起的,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专家提醒说,运动中出现轻微损伤,这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让患处得到充分休息,加上涂抹药油等,是可以自己愈合的。如多日未愈,则应及时去医院查找病因。如果小伤反复发作,就会演变成慢性损伤。

“广场运动”如何预防受伤?

1.轮滑者应戴好护具,包括头盔、护肘、护膝、护掌等。

2.跳健身舞别追求高难动作。年轻人可以选择激烈一点的舞蹈比如探戈和街舞,但是中老年人宜选择节奏舒缓的健身舞。

3.练武术应由慢到快。武术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很多动作都是由腰带动的,尤其要预防腰部损伤。至于预防办法,首先是加强腰功练习,增强腰腹肌的力量和伸展性。此外,要循序渐进,先弄清楚每个动作的要领,熟悉动作路线,然后体会用力,从慢动作过渡到快的动作练习。

据《江南保健报》

运动医学 篇12

(一)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妇女问题, 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封建经济的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许多小生产者成为自由劳动力, 妇女也走出个体家庭的小圈子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 像无产男子一样卖力地独立生活。由此, 妇女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 地位得以提高。作为半封建本殖民地社会的女劳动力, 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 又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机器生产密切联系, 是构成无产阶级的重要成分,

(二) 思想的启蒙与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重新又一次掀起了反封建的浪潮,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 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号召人们勇敢挣脱封建枷锁获得自由解放, 这些都对深受压迫、歧视和剥削的妇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 冲击了旧中国传统封建主义, 对广大妇女的思想产生了颠覆传统腐朽的作用。这样就解决了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基础。

(三) 国际社会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发展很快。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 广大女青年和男青年一起罢课, 进行集会抗议, 号召女工展开罢工运动, 共同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在运动中表现出来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以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五四运动之前, 妇女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进化论”学说, 以及自由、平等理念。在五四运动时期,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成为了妇女解放思想的主流, 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二、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一) 突破资产阶级女权主义的旧框架, 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作为思想武器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队伍中分化出来, 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妇女问题, 逐渐成为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于1919年2月发表了《战后之妇人问题》一文, 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 指出西方资产阶级的女权运动与无产阶级运动妇女解放的区别, 并断言“妇女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 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 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制度;一方面还要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 去打破那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

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的过程中, 《新青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19年至1921年《新青年》登载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及苏维埃俄国妇女状况的文章近20篇, 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观点有:第一,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说明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层根源在于妇女经济的不独立, 因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妇女的活动也仅限于个体家庭的小圈子, 追求妇女解放必须改变这种社会发展模式。第二,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妇女问题, 指出实现妇女解放的最终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 重视革命自觉能动性的作用, 强调妇女解放最终要靠妇女自身的觉醒和参与。

这些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为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 即通过阶级斗争改变社会制度, 实现社会主义, 以求得妇女问题的根本解决与妇女的彻底解放。

(二) 突破英雄史观的束缚, 劳动妇女成为妇女运动的主体

辛亥革命时期开创了近代妇女运动之先河。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 不折不回者, 已与各省志士媲美, 至若勇往从戎, 同仇北伐, 或投身赤十字会, 不辞艰险, 或慷慨助饷, 鼓吹舆论, 振起国民精神, 更彰彰在人耳目。”但是, 这次的妇女解放运动仅限于上层资产阶级的妇女当中, 有少数的知识妇女参加, 占妇女80%以上的劳动妇女没有被动员起来。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运动也没找到真正的解放道路。

五四时期的妇女运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以劳动妇女为主力的妇女运动, 实现了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妇女领袖向警予, 在领导中国妇女进行解放斗争的道路中, 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 劳动妇女最有团结心, 最能战斗。“因大工业的发展把她们成千整万的聚在一起, 使她们天然的易于组织和战斗, 从而她们的觉悟与实力也就超出了其他妇女团体之上了”, 她们一起来, “一声摇班, 动辄数百人数千人乃至数万人不等”, 用罢工的手段, 争自由、争本身的利益, “这支勇敢奋斗有组织而能战斗的新兴妇女劳动军, 不独是妇女解放的先锋, 而且是反抗外国掠夺者的国民革命之前卫!”由于劳动妇女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特殊素质, “我们要完成妇女解放的使命, 只有去找群众, 只有去找生活最痛苦, 要求解放最迫切, 而最富有解放精神与魄力的群众。这种群众, 方是我们妇女运动真正的基础”

(三) 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者, 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争取社会主义前途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伴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妇女运动也随之失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虽然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运动的理论不够成熟, 但是它毕竟为之后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在妇女运动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以五四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为起点, 从此, 中国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明之路。

(四) 妇女运动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康、梁也把妇女问题与社会问题相结合, 但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孙中山尽管把女权运动看成是民权的一部分, 但是在资产阶级所允许的范围内, 那是虚伪的, 不能实现的。只有彻底变革社会制度, 妇女才能真正解放, 从而从根本上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

向警予明确提出, 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治革命。并且号召, 热心妇女运动的妇女, 在革命运动中, 一面要代表全国人民的要求, 提出救国救民的主张, 一面代表全体的妇女, 提出男女平权的主张。这样, 显示妇女的能力, 使妇女成为每次国民运动中间的劲旅。广大妇女在民族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奔走呼号, 推动了社会革命运动的发展, 而社会革命运动又促进妇女运动取得了成功, 并进一步将其推向高潮。

三、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局限性

(一) 妇女运动主要由男性领导, 妇女对男性中心社会的反应比较温和

五四运动对封建礼教进行深入批判, 但是妇女解放运动主要由男性启蒙和领导, 这就造成了对男性为代表的父权制深入批判的缺失, 不仅不把男性作为批判对象, 反而以男性为榜样, 这就造成“以男性为准则的妇女解放没有从深层去挑战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的价值标准, 其结果是, 女性走进了男性的世界, 却未能改变这个男性世界的社会性别等级及其价值观, 社会资源和权利也依然由男性掌控, 知识生产领域更是极少能包容女性的生活和经验”

中国的传统性别始终处于一种基于“男尊女卑”下的和谐状态, 中国“有轻视妇女的历史, 但是没有仇视和诋毁女性的运动, 因此, 妇女对男性中心社会的反应一直是比较温和的”。

(二) 妇女自身的觉醒和参与不够, 女性地位仍然有待争取

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仍旧集中在中上层家庭的女子, 广大劳动妇女仍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经学校培养出来的新型知识女性仍占少数。北伐后, 虽然在法律上承认男女平等, 男女权利义务差不多一样, 但实际上, 人们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女性就业机会比男人少, 就业范围小, 也不能同工同酬, 女性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经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甚至用支离破碎的婚姻来换取一己的事业。

四、五四运动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

首先, 五四运动时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的解放思想, 并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表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其次, 五四运动使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 促成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政治方向的转型。

再次, 五四以后,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自己坚强的领导者。

由此看来,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漫长的摸索过程, 到五四时期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结合, 开创了新的纪元。

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 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新的指导思想的确定, 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及国际社会的影响, 促得五四时期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从此,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上一篇:湖南经验下一篇: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