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户外运动

2024-07-25

体育户外运动(通用12篇)

体育户外运动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次上的追求越来越高,这就使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同时,休闲娱乐业以其千变万化的经营方式以及较大的利润空间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推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化调整以及逐步推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而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就是其典型代表。

1 关于户外运动

1 . 1 户外运动的定义

在我国,关于户外运动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条件下的体育运动,持有此观点的是以王莉等一批我国优秀的体育社会学家以及体育教学一线教师。另外一种认为户外运动是在自然场地进行的一组集体运动项目群,主要包括登山、野外生存等,这一观点最先由我国登山协会在以官方名义向国家体育总局递交的《关于将户外运动纳入我国正式体育运动的申请》时所对户外体育所下的定义。

1 . 2 户外运动的特性

户外运动在我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表现形式为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愈快,人们对于“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的愿望就越来越迫切,所以这就使我国的户外运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户外运动区别于传统的运动项目,其本质是“回归自然”,也就是说大多数户外运动项目的活动范围锁定在户外。很多户外运动项目是属于高危险性项目,所谓专业的培训以及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折射出户外体育的另一个特点,具有很强的人员不确定性以及环境多变性。

1 . 3 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

我国户外运动与很多西方国家的户外运动的起源相比较晚,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各大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产生为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户外运动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与喜爱,我国的户外运动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很多俱乐部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采用互联网线上与线上双向互通的营销模式,扩大知名度,增加会员数量,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另外很多俱乐部充分意识到户外运动所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加强了对本俱乐部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提升,加大在专业教练以及安全人员上的投入力度。同时行业内部也出现了规范行业发展的文件,完善了对户外运动的监管,加强对新成立的户外俱乐部的审核机制,使我国的户外运动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2 关于体育旅游

2 . 1 体育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体育旅游是指以体育活动为主体,将旅游和体育活动融为一体的旅游方式。通俗的来说,体育旅游就是在空间上离开家庭所在地前往另一地区,以参观和观摩比赛或者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旅游。体育旅游融合了现代旅游的主要特征,即“空间移动,物质消费,目的性强”的主要特征,所以它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3年中国体育健身游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囊括我国大部分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看做是对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总体概括与缩影。就地域分布特点以及专项旅游线路来看,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具有很强的优势,每年在我国西部举行的重大国际性赛事都有很多,比如环青海湖拉力赛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国际赛事纷纷永久定居西部,这就给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另外在体育节庆活动的开展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大优势,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城市人口众多,这就给宣传和打造适合东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大型体育节庆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我国的体育旅游还呈现出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体育竞技大会,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以及赛马大会等,这些融合了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也为我国的体育旅游注入了新鲜血液。

2 . 3 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纵观很多发达国家的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是在体育事业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两者融会贯通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旅游模式,在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正逐步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赛事落户中国。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速,体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项分支,相对于前者要缓慢一些,但是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已经崭露头角,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正态稳定发展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开始因地制宜的开发各种体育旅游产品,东北有滑雪,湖北有赛龙舟,内蒙古有赛马,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被推出,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使我国体育旅游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3 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的差异化比较

3 . 1 二者产生以及发展历程的比较

综合前面所提到的,我们不难看出,不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国内来看,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都是新时期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所发展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环境千变万化,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很多人亚健康的身体状态,这就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了二者的蓬勃发展。但是,二者的发展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差异,例如:军事训练的需要极大的促进了户外运动以及户外运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其所衍生出的拓展训练周期课程得到了各大公司的青睐。而我国,伴随着旅游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作为旅游活动形式之一的体育旅游早已存在,只不过前期发展较为滞后,而户外运动则基本是从国外传入的新兴事物。

3 . 2 二者的研究概括的比较

在体育旅游方向,国际性的体育旅游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前期成果一直不大,主要侧重于体育旅游的具体内容和体育旅游市场与体育赛事在经济互补性上的理论性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的经济影响研究,体育赛事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体育旅游和城市发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若干个方向。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但取得的进展一直不大,一直停留在体育旅游的定义、性质以及特点的基本问题讨论上,虽然有很多地方性的体育旅游开发建议,但是对于推进我国整体体育旅游事业没有真正的使用价值。

3 . 3 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的关系

3. 3. 1 相同点

基于对户外运动的过程分析以及运动者参加过程和对旅游活动的旅游过程分析不难看出,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都具有暂时性、异地性和非就业性,而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就是暂时性、异地性和非就业性,所以我们可以说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都具有旅游活动的特点。

3. 3. 2 不同点

研究侧重点不同,从整体活动过程来说,户外运动主要侧重于研究“运动”,强调的是通过运动使人的身体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而体育旅游主要侧重于“旅游”,强调的是通过对体育活动的观摩和观赏从而达到赏心悦目的心理愉悦感。户外运动的关注点主要侧重于户外运动中身体状态的变化、户外装备、活动所需的专业技术以及安全问题,而体育旅游主要侧重于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喜欢的酒店、交通、体育场馆的产品开发、提供服务市场营销等问题。

4 结语

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体育旅游,都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衍生出来的利益增长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一定能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做出自己卓越的贡献。

体育户外运动 篇2

我喜欢跑步的原因是跑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带来快乐!我喜欢每到下午放学之后去足球场跑几圈步。放学时间一般是5点10分,这个时间点临近黄昏,体育老师也说过傍晚五点到七点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太阳没落山,天色不错,美美的夕阳,一遍跑步可以欣赏美丽的夕阳。

在体育课上,我喜欢慢跑,因为可以看到同学们跑步的背影,想将一幕的画面留在心里,也留在我的回忆里。生命在于运动,而跑步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跑步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力。刚开始我跑步能力很差,跑不到半圈,肚子会疼,比较难受,也很想放弃,体育老师说,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先坚持一圈,两圈,往后每一天根据身体承受情况决定跑几圈,之后稳定了,每一天坚持跑这么多,你会越跑越久的,越来越爱上跑步的。听了老师的话语,开始慢慢坚持着,直到现在,爱上跑步,享受跑步带来的欢乐。

和班上的好伙伴小晴一起跑,她也喜欢跑步,我们经常一起跑,她的耐力比我好,各项体育运动比我好,我将她看成是我的目标,跑步的时候向她看齐。小晴老爱说我跑不过她,那天下完课,我们一起去足球场跑步,做完准备运动之后开始跑,她领先我,回过头来说:“蜗牛的速度,跑不过我,哈哈。”这话激到我了,我开始加速,决心要超过她,我加速,她也加速,我放慢脚步,她也放慢速度,这样来回几次,挺消耗体力的,一直追不上她,我决定一次冲刺,加速度跑,她开始跑了,我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近,终于要超过她,开心的说一声:“我超过你了。”内心压抑不住的激动,她脸上也笑的很灿烂,我明白了,她是故意的,我们相望着对方,不约而同的笑了,之后我们一起手拉手放学回家去了。

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 体育教学 启示

一.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指在体育教练员的引导下来开发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提升其专项运动水平的技能,力求获得优秀运动水平的一种专业组织的训练状态。体育运动训练是开展经济体育活动的重要过程,其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的运动水平与成绩,在运动教练的指导下所开展的专业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蛀牙欧是指根据新课程规定与体育教学大纲,由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相关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并且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与学校所安排的教育计划来开展体育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掌握基础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壮的体魄,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训练的开展

1.实现全方位发展。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受训者能获得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需要开展多样化、综合型的训练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进行全面化、综合化的训练才能够改善人体各个部分的技能。首先,要注重全面发展,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发展,做到兼顾强弱,突破弱项,发展强项,让受训者能够实现全面综合型发展的目标。其次,要调整个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个人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系,其两者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开展体育训练过程中要关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最后,体育运动训练要循序渐进,在符合科学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提升,有计划、有安排、科学合理的实现全方位发展。

2.明确运动训练目的。主动自觉积极主要是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运动员得知自己进行训练的最终目的,从而让运动员能够主动自觉积极的开展训练。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授予人体育技能的过程,运动员需要在明确自身训练目的的基础上来开展训练,从而做到在训练中刻苦勤奋,勇于拼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教”仅仅只是引导过程,运动员的主动学,坚持练,但是获得成绩的内在因素。因此,体育运动训练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运动员主动自觉积极的训练。

三.体育运动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1.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原理。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开展竞技运动的训练。相对普通运动来说,竞技运动是一种要求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大众娱乐性质的体育形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锻炼身体,获得强健的体魄。在进行长期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员能够掌握一套高效的体育锻炼方式,并且给人体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体育训练作为一项专业的活动,其对体育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趋势。不管是从体育运动训练的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体育运动训练与与教学的原理是一致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借鉴参考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内容来实现交目标,并且着重尝试解决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2.借鉴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体育运动训练中包含着众多体育教学内容,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从中获得相关辅助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常常会运用到演示模仿法、语言法等,都可以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可以借鉴运动训练中先进的知识与训练技能,从而满足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品格的目标。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对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的手段进行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3.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内容。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增强体质”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要在体育教学中改善学生的体质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动作练习就完成,其是需要长期的累积过程,根据人体机能的形成规律,在专业的活动中累积发展。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倾向于讲授学生体育知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相对的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就会相对减弱,然而这一行为又将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借鉴体育运动训练就可以较好的找到两者中的平衡点,帮助体育教学弥补不足。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训练内容能够在提升人体机能的同时累积大量的实践技能与知识,这对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质训练活动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不断累积的过程,其需要根据训练项目的特点来开展训练活动。相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运动训练的专业性更强,但是体育运动训练训练理论、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都可以给体育教学带来启示,给体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研究 篇4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乳交融

体育运动的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前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水乳交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与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和传播体育美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取胜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运动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的联系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括、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融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的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以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姿态;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之中,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体育美中的真

体育户外运动 篇5

1、四(4)严童欣:黄中心,亲子赛,我参与,我最帅!

2、四(5)郭成城:亲子多快乐,运动真健康

3、二(1)黎贵楠:我挑战,我自信,我运动,我快乐!

4、三(2)周梓轩:舞动春风,挥汗赛场。

5、三(5)郑茜文:健康快乐手拉手,团结合作肩并肩!

6、一(4)吴宥寰:快乐冲冲冲,参与就成功!

7、四(5)张天爱:手拉小手,幸福向前走!

8、三(1)陈子阳:手牵小手,竞赛显身手!

9、二(4)周尔晴:亲子运动,其乐融融;挑战成功,快乐无穷!

10、五(1)殷杰钰:全家总动员,快乐齐分享!

11、一(2)贾逸轩:快乐亲子赛,比出真风采!

12、一(3)陈若柯:手牵小手,运动身体棒,亲子益有方,幸福更健康!

13、一(4)吴宥寰:快乐冲冲冲,参与就成功!

14、二(1)沈宇祺:运动让我们充满活力,活力让我们变得美丽!

15、二(2)王钰菡:脚小脚齐步跑,健康亲子两不误!

16、二(3)江翊哲:一起奔跑,快乐多多。

17、三(1)陈子阳:手牵小手,竞赛显身手!

18、三(2)周梓轩:舞动春风,挥汗赛场。

19、三(3)赵彬君:你来我来家来,健康快乐动起来!

20、三(5)郑茜文:健康快乐手拉手,团结合作肩并肩!

21、四(5)郭成城:亲子多快乐,运动真健康

22、四(5)张天爱:手拉小手,幸福向前走!

23、五(3)叶昱妤:赢在起跑线,幸福在终点!

24、五(5)沈佳慧:勇敢挑战向前冲,幸福快乐满校园!

25、运动韵味与灵动的结合。

26、运动网让您从此爱上运动。

27、运动点亮生命,激情雕琢梦想。

28、运动,只为一个更好的你!

29、我要常运动,我选常运网。

30、天下不是懒人的天下,我信我不是没能力。

31、生命因运动而永不止步。

32、热爱运动,热爱运动网。

33、乐动起来,趣畅开怀。

34、激情运动,酷乐精彩。

35、动起来,让新的世界充满光彩。

36、常运动,常快乐。

体育户外运动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堂;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魄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体育锻炼机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最终在促进体育课堂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针对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体育课堂发展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阳光体育运动让课堂充满情趣

体育课堂是否充满情趣,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就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最为喜爱的,因而教师就可以充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进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借助游戏整合教学内容:单纯的跳绳是枯燥的,但是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游戏,比如由单人跳转为多人跳,由跳绳转化为跳竹竿,且在跳的过程中还可以花样百出,让这一体育运动更像充满情趣的游戏。此外,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将时下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一些休闲性、竞技性、新颖性的体育运动引进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滑板、溜冰、独轮车、大众健美操等等。在丰富体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通过情趣盎然的体育课堂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阳光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体育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体育运动技能,它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及自我锻炼能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许多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未能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不能真切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应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

对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无疑对其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开展适合其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技能的强化练习,令其夯实基础,稳步发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练习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用相关运动技能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自信心会更强,而运动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三、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自我锻炼

阳光体育运动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着“阳光体育,健康人生”“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思想,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数更多,项目也更丰富,而且阳光体育运动比体育课教学更加休闲、更加灵活。因而阳光体育运动更能让人们积极运动起来,并由此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而就小学生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更能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并在锻炼过程中逐渐掌握技能,运用能力,对体育教师学习上的依赖越来越小。

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比如:让学生轮流组织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不仅有体育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还有组织协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趣味十足,从而在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基础上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四、阳光体育运动彰显学生个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就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差异,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比如:女学生可以组织健美操、跳绳等体育活动,而男学生则组织篮球、足球、滑板等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来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积极通过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来促进体育课堂的发展。并由此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及实际运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育春.科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2).

[2]邓民科.浅谈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学校体育课堂健康发展[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

[3]郭成龙.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让户外运动走进体育课堂[J].现代教育科研,2011(6).

体育户外运动 篇7

对于体育文化的定义可谓是千差万别, 从简单的层次来说, 体育文化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这种定义来源于对文化的理解, 所谓的文化也可大而化之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育文化是人类从体育运动中升华总结出来的, 包括运动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规则的制定, 对人类精神的意义, 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历史意义等。对于体育文化的探讨必须结合具体的运动, 不能一味的以文化谈文化, 应该从体育运动中升华其中的意义。

篮球运动发明于1891年, 其后传入中国, 由于NBA的成功传播, 成为继足球之后最被人认可的体育运动, 也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在高校的大学生中也传播最广, 最为人所接受。

我们在讨论高校体育运动对体育文化的影响过程中, 以广泛传播的篮球运动为例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典型的。

2、高校的体育运动丰富多样

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察,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加学生体育常识、规范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完善道德意识等, 作为一个团队运动, 篮球在这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我们以篮球作为讨论的主要运动, 也是十分典型的。

2.1、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篮球运动作为高校最流行的运动之一有很多原因, 这也决定了其在丰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面的天然优势。首先, 篮球运动的器械要求简单, 篮筐和篮球就可以满足学生对篮球的追求, 甚至只需要一个篮球就可以满足一些简单的训练;其次, 人数要求无必要的限制, 不论是1个人还是10个人都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篮球运动, 比如一个人运球训练, 三对三半场比赛, 五对五全场比赛等;第三, 趣味性强, 篮球比赛因为其兼具运动性和竞争性, 深受学生们欢迎。由于这些原因, 篮球运动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方面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2.2、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在不同程度和方面都能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也不例外, 并且篮球运动因为其强烈的对抗性和技巧性, 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各方面都有要求, 首先需要良好的体能, 不论是半场对抗还是全场比赛, 良好的体能都是篮球运动所必须的, 这就要求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能储备, 其次, 丰富的技巧也要求大学生在身体柔韧性方面要有所训练, 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绚丽的动作背后都是必要的柔韧性训练, 第三, 出色的身体控制力也是篮球运动也必须的, 对于身体的控制是一个人身体素质的良好的表现之一。篮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决定了大学生在进行此项运动的时候需要不断的锻炼。

2.3、增加大学生的体育常识

体育常识不仅仅在一项运动中需要, 在一般的运动中都是需要的, 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常识, 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 可以增长运动方面的知识, 篮球运动作为运动的一种, 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可以获得许多相关知识, 比如运动学知识、篮球规则认识, 篮球团队认识等;第二, 可以增长运动比赛的常识, 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是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真正正式的比赛知识是非常缺少的, 想要享受比赛, 不论是观看比赛还是投入比赛, 对于比赛常识的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 对于运动伤害知识的了解, 凡是运动就必然要与伤病联系, 不论是学习如何防止受伤, 还要学习受伤之后如何正确处理, 这种知识对于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4、篮球运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 十个中国人就是十条虫。这句话说的就是中国人在团队精神方面的欠缺。体育运动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最好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以团队为重的篮球比赛, 篮球比赛需要的是团队的配合, 想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是很困难的, 需要各个位置的人不断的配合合作才可以。凡是经历过篮球比赛的人都可以体会到集体的重要, 团队的重要。所以, 篮球运动可以培养人们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团队的配合也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懂得团队配合的人才能把工作做好, 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 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或团体来说也是生存之本, 作为一个团体, 如果所有的团员是一盘散沙, 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功, 如果大家都拧成一股力量, 那么再难的事情都是可以做成的。篮球运动所培养的这种团队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总结

篮球运动作为高校最受欢迎、受众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对篮球运动进行多方面挖掘, 使其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的地位,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且充分发挥其对高校体育文化的积极作用, 在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增砖添瓦, 形成一种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运动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8.

阳光体育运动并非全能运动 篇8

一、阳光体育运动并非全能运动

阳光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特殊时期的一种强势手段,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作用有被夸大之嫌。1978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 而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由于体育自身的局限, 体质健康的目标难以仅通过阳光体育的手段得以完全改观或实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体质健康与诸多因素相关联, 如营养、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社会保障体系、预防医学、卫生学等。单凭阳光体育控制诸如营养、生活习惯、遗传等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是不现实的。阳光体育对体质健康的作用, 只有在上述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正如学校体育理论专家李晋裕所言:“我觉得现在有一种误区, 一讲健康第一很自然就定位在体育上, 这是不正确的。中央文件指出, 学校教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整个学校教育要树立这个指导思想, 而不是说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在往往有人把体育当成了主角, 我们认为在定位上不够准确。”实现健康第一的手段是多样化的, 仅凭体育或阳光体育一己之力, 包打“健康第一”不能不说是乏力的, 是难以实现体质健康这个目标的, 片面夸大阳光体育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中的作用也是一种误导。学校体育理论专家王占春指出:“健康并非体育的唯一目标, 而且体育也担当不起健康的全部目标。”把体质健康问题都揽在阳光体育头上, 让阳光体育背负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阳光体育会不堪重负。

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符合当前国情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 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 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 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拥有34个省市自治区 (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 845个市辖区, 374个县级市, 1470个县, 117个自治县, 49个旗, 3个自治旗, 2个特区, 1个林区。全国仅小学就有55万多所, 中学近10万所, 高等院校上千所, 拥有学生上亿名。学生数目之多、分布之广属世界首位。《决定》是针对我国现有学生体质状况而采取的急救措施, 要用三年时间解决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种强势手段是必要的,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将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心理及内外环境适应能力诸多指标综合评价自然会更趋合理;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中把握好“无为”与“有为”的关系自然理想;阳光体育中“主导”能够得当, “主体”能够自觉是教育工作者的众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老、少、边、穷地区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全员提高的保障。然而要等到《国标》完善、“主导”把握准确无误、“主体”自觉到位、客观条件完善, 三年时间早过去了。三年时间不可能解决健康的所有问题, 任何一份文件都具有其一定的目的性和时效性, 阳光体育运动亦不例外。阳光体育运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是正常的, 这并非《决定》本身的问题, 沉默、争论、观望、等待是消极的, 面对问题, 勇于探索实践, 在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才是积极的工作态度。

三、阳光体育运动重在落实

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的号召下, 阳光体育运动已于2006年12月23日拉开了帷幕, 全国亿万学生已纷纷践行于这场运动, 各省、市、自治区等有关部门也已实施了管理与干预, 专家、学者、体育教师等就其撰文争鸣与探讨, 然而阳光体育运动任务时限仅有三年, 《国标》是否有待完善并非阳光体育所能解决的问题;“无为”与“有为”只是相对而言, 顺“天”而“治”才是共识的现代教育理念;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 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尺度, 才是教、育、养的关键所在, 亦是阳光体育运动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主观与客观对立而统一, 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 阳光普照下的葱郁草原其负氧离子远高于室内运动场馆。客观有限, 而主观能动无限。更多的挑剔与争论只能是无谓的时间消耗, 通过宣传、舆论、教育等多元手段提高学生的基本生理指标是其最终目标。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决定》精神,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教育环境, 采取不同有力措施达到生理机能普遍提高之目的, 因地制宜地将我国亿万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提高一个台阶是体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任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 2006.12.23.

[2]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Z].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2002.10.

[3][4]杨芳, 高海利.阳光体育运动的局限与超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156.

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9

1.户外运动简介

最早的户外运动是一种生存手段, 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采药以及战争而不得不进行野外生存, 二战期间, 英国首先将野外生存引用到军事训练中来提高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在二战结束以后, 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野外生存和人们的生活休闲结合起来, 发展成为了现代的户外运动。对户外运动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国登山运动中心对户外运动的定义为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以及挑战性的体育项目。与足球、篮球等现代体育项目相比, 它主要是在户外或者野外等自然场地 (非专用场地) 下开展的运动项目, 提倡的是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常见的户外运动项目有远足、登山、漂流、溯溪、攀岩、自行车、野外生存、山地滑雪等等。正是由于户外运动的挑战性探险性以及团队合作的性质, 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都市人群, 同时户外运动也逐渐的被引进到企业素质拓展和高校体育教学当中。

2.户外运动走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1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虽然户外运动较晚的传到中国的, 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的快。有关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2年我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就已经达到了7000万以上, 户外运动产业也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而在这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大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因为户外运动的大部分人群都集中在18—34岁之间。目前各大高校户外运动社团比比皆是, 据调查60%以上的大学生都喜欢户外运动, 有30%的大学生参与过户外运动。于此同时, 大学生常见的集体活动例如春游秋游等也逐渐开始选择户外运动, 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举办越野比赛等户外活动。而在2003年, 教育部就已经明确将户外运动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范畴,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了户外体育课程。户外运动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休闲运动的重要方式, 高校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

2.2户外运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

从户外运动项目上来看, 大多数的户外运动都具有挑战性和探险性, 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最近几年屡屡出现的户外运动伤亡事故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统计, 从2007年到2014年, 我国每年在户外运动中丧生的平均人数有29人上升到了48人, 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的“驴友”。很多户外运动都是危险性较高的项目, 例如漂流、攀岩、溯溪等, 它们不仅需要专业的保护设备, 还需要专业的运动知识, 同时还需要较好的身体素质。另外, 登山、野外生存、远足等项目都会选择一些高山丛林地带, 很多人缺少对这些自然场所的了解, 盲目进入增加了危险性。很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的野外求生技能培训, 缺乏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 在遇到危险时缺乏自救技能, 这些都给参与户外运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性。因此,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专业的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户外运动渗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

3.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户外运动的本质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参与户外运动过程中, 需要身体机能的各个部分的参与, 不仅有对力量的要求, 同时还有对身体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耐性的要求, 参加户外运动项目能够很好的锻炼身体。另外, 与1000米和800米等运动项目相比, 户外运动更有趣味性, 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户外运动可以使得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 学会生存, 懂得生活, 提高动手能力, 在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很多户外运动都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 例如攀岩、跳伞等项目, 这些项目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乐趣, 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参与户外运动的过程中,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交往沟通的能力,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因此, 户外运动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身体、心理、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 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2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课程改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深深的扎根于各个教育领域, 高校改革也势在必行。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以老师教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不是很高, 体育成绩考核也以体育成绩为主要参考, 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户外运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趣味性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以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为主,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同时, 户外运动不仅在锻炼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也非常符合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4.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户外运动的策略

4.1加强户外运动课程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户外运动以传统的体育教师为主, 但是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没有经过户外运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 同时, 体育教师个人缺少户外运动的经历和经验, 在户外运动教学中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培养户外运动专业教师是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前提。学校可以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培训、专业技能考试等方式内部培养体育教师具备户外运动教学的能力, 也可以通过引进户外运动专业人才来提高户外运动教师的师资力量。同时, 学校也可以与专业的户外体育俱乐部合作, 一是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与体育教师一起完成户外运动教学, 二是可以让体育教师到俱乐部进行专业的学习,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为户外运动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4.2完善户外运动课程的内容设计

户外运动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 户外运动课程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的要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掌握户外运动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户外运动理论知识、专业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 同时还包括运动装备的选择、户外生存技巧培训、户外应急能力培训等。而教学效果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 包括身体素质上的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4.3提高户外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户外运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需要较高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在体育部设立专门的户外运动管理部门, 采用一级管理体制对负责户外运动教学进行专门的管理;其次在经费投入上面需要加大投入, 因为户外运动很多项目需要专业的装备,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加大经费投入是必要的;第三, 教学过程的安全管理。首先教师要提前了解熟悉教学的户外场地, 对存在的危险进行标记或者排除, 然后根据场地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教学内容, 配备专业的运动装备和医药装备, 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场地介绍、运动技能培训以及注意事项培训等, 在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有教师进行流动性的管理和控制, 避免意外的发生。

结论

户外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已经深入到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当中, 同时户外运动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将户外运动引进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当中对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了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为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户外运动,高校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晶.大学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探究[J].学校体育学, 2013, (29) , 60~62.

[2]马广卫.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9) , 130~132.

浅谈如何进行幼儿户外体育运动 篇10

1 注重孩子体育活动中的科学化与兴趣化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 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 诸如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 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 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 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 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 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 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 而不是按成人规定的或演示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教师在指导游戏时,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我们开展户外活动, 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 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 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 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 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 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例如我首先让学生做热身操。小狐狸来锻炼, 学学小鸡点点头, 点点头呀点点头。学学小鸭耸耸肩, 耸耸肩呀耸耸肩。学学小猫弯弯腰, 弯弯腰呀弯弯腰。学学小羊踢踢腿, 踢踢腿呀踢踢腿。学学青蛙跳一跳, 跳一跳呀跳一跳。学学小狗抖抖毛, 抖抖毛呀抖抖毛。学学自己摇尾巴!摇尾巴呀摇尾巴。哇!小狐狸身体棒棒哒!告诉幼儿游戏名称,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今天天气这么好, 咱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咱们是狐狸, 因为饿的时候偷吃了鸡宝宝, 猎人知道了很生气!他说要揪掉我们的尾巴呢!所以咱们要小心保护好自己, 如果猎人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对!逃跑, 藏起来。然后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幼儿齐说:“花狐狸馋嘴巴, 专门爱吃小鸡娃, 猎人猎人抓住它, 揪掉它的长尾巴。”当说到“揪掉它的长尾巴”时, 配班老师扮猎人出现, 狐狸妈妈和宝宝就赶快逃跑, 跑时可以绕过小树躲闪, 但不能跑出“森林”即“大圆圈”, 游戏持续30-40秒后狐狸妈妈喊“小狐狸钻洞啦” (猎人就将捉到的小狐狸扮成小猎人) 。小狐狸们跑向妈妈所在的小圆圈里蹲好, 这时狐狸妈妈讲解刚才逃跑时小狐狸们出现的问题并和小狐狸们商讨逃跑时的注意事项, 狐狸妈妈提醒:猎人变多了我们要更加小心!

2 积极创设适宜、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的最大功效, 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 按一定方式进行区域划分, 按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将全园的场地?、器械按照其功能的不同, 幼儿年龄层次、能力差异的不同分成了各种活动区, 如:钻爬区、触跳区、投掷区、平衡区、拍球区、综合区等, 保证幼儿户外锻炼的时间, 将体育课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因地置宜, 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 合理规范地设置场地。这种区域式活动使得孩子们锻炼的目的性强、层次性、差异性得到了保证。其次, 教师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大量简易而牢固、美观而实用的晨间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 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等。另外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 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 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刚开始我们各区域没有标志, 幼儿活动时较盲目, 发现问题后我们马上在各个活动区域内, 设置明显的标志, 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 创设文化背景, 如在活动区里:我们设置了“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以及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 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 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 学会合作。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 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中只有自我, 毫无旁人。如玩玩具各自枪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俩人拉手走得快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跟上, 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他们将来发展是很不利的,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 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在平衡区, 我们因地制宜, 利用围在草坪边上的轮胎 (轮胎大半埋在地里) 当做“独木桥”, 供幼儿练习平衡。轮胎踩上去有弹性, 胆小的幼儿别提了, 原来会走平衡木的幼儿有的也不敢走了。我们采用大帮小两人合作, 一个幼儿在轮胎上走, 一个幼儿当“拐杖”, 两人轮流进行, 他们相互支持帮助越走越快, 渐渐地学会了独立走轮胎。平衡区虽小, 却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 积极进取、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质。但有些活动想让几个幼儿一起活动, 就是效果不太好。那么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设计了小轿子、箩筐、滚筒等活动材料。使用这些活动材料, 就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 幼儿为了玩到这些材料, 力求去寻找伙伴, 久而久之, 幼儿学会了合作。

总之, 在幼儿期, 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的体育活动教育, 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 为幼儿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我园的“阳光体育”户外体育活动会越玩越好, 越玩越精彩!

参考文献

体育户外运动 篇11

关键词:冬季户外运动;课程资源;体育教学;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89-03

Contemplation of opening a winter outdoor sports course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of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GUAN Ji-chen1,DONG Yong-kang2,KANG Jun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l50080,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Program for the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of Common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and the need to implemen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tandard in national, local and scholastic curriculum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ultivation,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the opening of a winter outdoor sports course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of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This winter outdoor sports course is 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ully utilized and regional feature packed course, including such contents as ice and snow based sports, ice and snow based games, and extended winter sports, and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capacities and to form basic skills for winter outdoor sports.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institutes provided with related conditions open a winter outdoor sports course.

Key words: winter outdoor sports;curriculum resource;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2003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把田径类课程确定为必修主干课程,明确提出田径类课程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等课程[1]。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既是落实体育与健康标准中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阳光体育”的有效手段。新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理念已经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参加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开发冬季户外运动课程有较大的意义。

东北地区每年从11月至次年的2月是寒冷而漫长的冬季,冰雪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开展冬季户外运动。但《方案》颁布以来,东北地区高校体育课程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偏低:第一,东北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仅占14%;第二,体育专业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只有3所高校,而且仅仅作为选修课;第三,有45%的院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想法,但缺少专业教师和课程体系。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冬季户外运动项目的分类、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为东北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开设具有地域特点的冬季户外运动课程提供参考。

1冬季户外运动课程涉及项目的分类

冬季户外运动项目是指在自然环境和人工修筑的户外场地、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适合冬季运动项目群[2]。

1)冰上户外运动项目群。

把在人工冰场和天然冰场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统称为冰上户外运动项目群。具体项目如: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冰舞、冰戏(冰爬犁、冰滑梯、抽冰尜、狗拉爬犁、马拉爬犁)。

2)雪地户外运动项目群。

把在人工雪场和天然雪场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统称为雪地户外运动项目群。具体项目如: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高山速降、雪上飞碟、雪地摩托、雪地越野车、滑道、打雪爬犁、滑轮胎、马拉雪橇、堆雪人、赛马、冬猎。

3)冬季户外拓展项目群。

把冬季在岩壁、高山、森林、旷野、山路、空中、水上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统称为冬季户外拓展项目群。冬季岩壁运动有人工攀岩、岩降等;冬季户外生存技能运动有定向运动、野外生存、冬泳。冬季高山滑翔运动有高空速降、高山速降滑翔。

2课程体系构建

1)指导思想。

在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中,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以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反映冬季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学会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在磨难中完善人格,提升团队精神,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意志品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组织冬季户外运动的能力,课程设置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设施、管理的实际情况[3]。

2)课程设置的目标。

(1)通过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实践,拓展《方案》中的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使学生掌握参与冬季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冬季户外运动的能力。

(2)通过把课堂设到开放的环境中,体验具有挑战性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4]。

(3)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加强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突出非智力因素,提高他们的意志心理品质和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4)通过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运动医学、自我锻炼评价以及运动与健康等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5]。

3)教学内容及安排。

根据东北地区季节的特点和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程的具体情况,冬季户外运动课可作为选修课,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第1学期,教学时数上可考虑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20学时,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野外综合训练2~3次,每次2 d,考核4学时。在教学进度上,可根据前面项目分类和学校开发的户外运动项目,制定出教学大纲来体现。一般情况,户外运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体现教学安排的重要内容,综合训练是对理论实践知识的应用和检验过程(见表1)。

4)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班。根据学生以任意选修课或方向选修课的形式报名参加学习。理论课合班进行教学;实践课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20~30人。

(2)教学方法。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标准图像静动态的展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了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其目的在于强化户外运动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对户外运动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的积极性。

实践课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8人1组,男女生搭配),实行组长负责制,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根据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各项目的技术训练[6]。

(3)教学形式。冬季户外运动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教学形式:理论课——实践课——综合训练课(其中,综合训练作为课程的延伸,安排在周末或假期)。

(4)课程考核。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践课后进行。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用技能考核,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户外运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符合《方案》核心思想,符合冬季东北地区特点和适应社会需求。设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应尽快开设户外运动课,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现有的任课的教师的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冬季户外运动所要运用到的知识、技术、技能,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尽快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积极研发冬季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尽快形成冬季户外运动课程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S]. 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3]7号.

[2] 赵厚亚. 项群理论与田径教学[J]. 湖北体育科技,2001(4):116-117.

[3] 杨汉,董范. 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89-791.

[4] 王翔. 定向运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张惠红. 定向运动于野外生存[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关吉臣,李伟. 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理论[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综述 篇12

关键词:运动,运动损伤,综述

1 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 其发生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运动项目、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环境等密切相关。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累及人体运动系统, 也会累及内脏器官、血管或神经系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

2 不同运动项目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2.1 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王颖通过问卷调查法, 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的调查, 并结合竞技健美操的技术动作特点, 发现运动损伤的规律和趋势。通过研究分析得出, 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腕、踝、膝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 且多为急性损伤, 其中腕关节的损伤率高达43.94%, 这是由于在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编排中, 对腕关节的使用率较高, 高难度动作的转体支撑以及腾空落地呈俯撑等技术动作, 都容易使手腕过度的前伸和旋前, 引起、肌腱筋膜扭伤以及腕三角软骨盘的损伤。而腰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慢性损伤, 损伤率高达53.51%, 由于在进行健美操运动过程中, 腰部的肌肉、韧带会受到反复的牵拉, 容易导致肌肉韧带中少量纤维撕裂, 出现少量的水肿、瘢痕粘连, 长期反复的持续训练, 导致慢性腰痛率加大。

竞技健美操中, 腾空落地的技术动作较多, 在缓冲不足的情况下, 运动员的膝关节和踝关节易受损伤, 持续训练中, 膝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容易出现炎症, 如不正确处理, 造成慢性损伤, 便会因恢复难而提早结束运动生涯。

姜丽、汤海燕等人研究分析得出,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中下肢的损伤数量多余上肢, 且主要以肌肉韧带损伤、关节与软骨损伤为主, 其中急性损伤要多余慢性损伤。根据宋文利、钟进研究发现, 膝和足踝部位中, 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且损伤多发生于成套动作高强度的持续练习中。

2.2 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对篮球运动运动来说, 它即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 又是一个集体对抗性的竞技体育项目, 孙庭汗、孙明对中国医科大学学生篮球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 得出最易损伤部位为脚踝, 其次为手指关节、膝盖损伤以及关节韧带损伤。

王权胜通过对成都体院体育系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为:皮肤擦伤、手指关节挫伤、膝关节踝关节韧带损伤、急性腰扭伤。

陶志豪认为篮球运动的损伤有急性和慢性损伤, 损伤的部位多发生于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而膝关节处会在运动过程中, 出现膝部酸痛、发胀、在做跑、跳、投等动作时疼痛加剧, 这些慢性损伤的主要是由于急性损伤的治疗不正确而引起的, 或者是因为运动小损伤和疲劳的不断累积引起的。

2.3 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田径运动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有效途径, 在训练过程中,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正确的掌握技术动作而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孙秀苗研究发现, 田径运动中, 多以关节扭伤为主, 集中在踝、肩、膝等关节部位。田径训练中, 下肢的快速启动、发力、腾空挑起等力量练习, 容易使膝部软骨和韧带发生损伤, 且腿部肌肉易拉伤;在投掷和力量练习中, 肩关节处肌肉扭伤造成肩部损伤;下肢训练过多时, 常会出现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2.4 乒乓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乒乓球运动中, 赵亚东认为运动损伤是运动员的大敌, 在如今竞争日渐激烈的乒坛中, 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还会影响其身体素质和各种技术训练, 这就会导致运动员的的技战术训练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在赛场上也会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使得运动成绩下降。笔者通过对山东乒乓球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性质、以及运动损伤率的了解, 得出运动员的损伤发病率较高, 其中慢性损伤要高于急性损伤的发病率。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肩、腕、腰、腿、踝等部位, 其中, 易发生急性损伤的部位主要有:肩、腰、膝部位, 发病率分别为23.96%、17.71%、15.63%;慢性损伤的发生部位为:肩部、颈部、膝部, 发病率为22.03%、19.49%、16.61%。赛前训练期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因此, 对急性运动损伤要加以重视, 采取正确及时的处理方法, 及时止痛、消炎, 防止积少成多, 演变为慢性损伤, 影响正常的训练以及赛场技术的发挥。

2.5 自由式摔跤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自由式摔跤运动中, 提抱、扭摔等动作容易造成耳、膝、腰、肩等部位的受伤。董德明、刘巍等人通过对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 肩关节的损伤率高达9.2%, 经常发生习惯性脱臼和韧带撕裂。通过对运动员肩关节相关运动的测定与分析得出:我国男子自由摔跤运动员的肩关节的旋内肌群优于旋外肌群、肩关节快速运动状态下的支撑和保护性力量不足、肩关节的旋转运动具有不平衡性, 这些问题导致在运动员在摔跤运动过程中, 快速发力进攻时容易造成肩关节的损伤, 在损伤初期要及时治疗, 否则肩部的疼痛以及韧带的损伤会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甚至会恢复时间长的缘故, 影响训练进度以及运动成绩。

2.6 足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足球运动是属于脚支配的集体性对抗运动项目, 需要膝关节、踝关节、腰部不断的进行屈伸、外展、旋转等动作, 在运动过程中, 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及附属组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 在此状态下, 关节的损伤不断发生。

刘飞通过对2012年青年女子锦标赛决赛参赛的8支队伍的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踝关节损伤较为普遍, 且踝关节中外侧副韧带的损伤率最高, 其次是内测副韧带, 而踝骨折发生率较低, 但其属于严重的运动损伤。研究显示, 运动损伤后不进行合理处置, 便会发生相关并发症, 影响运动员的正常生活及训练。

综上所述, 体育运动过程中, 往往关节损伤、韧带损伤、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较易发生, 而慢性损伤大多是由于急性损伤的处置不当而使组织的细微结构发生病变, 逐渐累积导致相应组织的结构发生病变, 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功能。运动损伤是运动员的大敌, 损伤如果处理不及时, 不仅会影响训练成绩, 甚至会提早结束运动员生涯。所以, 对运动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3 运动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3.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者粘膜破裂, 伤口与外界相通, 并伴随有血液和组织液的流出。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刺伤、切割伤。这类型的损伤处理一般都是先及时的止血, 再处理伤口, 在伤口污染较重的时候, 可以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防止感染。

3.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损伤时, 出血主要是集中在组织内, 而皮肤或者粘膜完整, 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主要有:挫伤、肌肉肌腱拉伤、关节扭伤等。闭合性损伤可以根据病理变化的过程分为急性和慢性。

3.2.1 急性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急性损伤可以分为早、中、晚期3个阶段。在伤后的24-48小时内为早期, 此时, 损伤部位会出现血肿或者水肿, 发生反应性的炎症。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该时期的处理原则为:制动、止血、防肿、消痛、减轻炎症。损伤中期是发生在24-48小时之后, 此阶段, 肉芽组织已经形成, 血凝块正在被吸收, 坏死的组织也逐渐的被清理, 临床上表现为, 急性炎症正在被消除, 但仍会有肿胀和淤血。该时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组织的新城代谢, 加速消除坏死组织的清除, 促进再生修复, 防止粘连形成。损伤晚期阶段, 组织已基本修复, 肿痛和痛感已消失, 但是组织功能还未完全恢复, 偶会感到算账、无力, 个别会出现运动功能受限。此时, 损伤的处理原则为:恢复和加强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3.2.2 慢性损伤的病理与处理

慢性损伤主要在早期阶段是由局部长期负荷加重,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组织内部合成与分解失衡, 但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 伤者常因疏忽大意而忽略仅有的局部酸胀感。损伤中期由于组织细胞的营养失调, 发生变性或者增生, 导致伤部组织弹性变差、有硬结或发厚。晚期时, 局部小血管的官腔变窄, 影响血液循环, 造成局部缺血, 严重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慢性损伤的治疗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为主, 在中后期, 应将功能康复和治疗紧密结合。

4 小结

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运动技术特点, 而不同的运动技术特点会造成不同烈性的运动损伤。所以, 在运动过程中, 合理的掌握运动技术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王颖.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4.

[3]陶志豪.商丘师范学院篮球专选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5, (5) :65-67.

[4]孙秀苗.浅谈田径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5, (6) :173.

[5]赵亚东, 黄耀华, 朱东, 寇建民.乒乓球运动员损伤的机理研究及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9) :8-9.

[6]陈启温, 吕大鹏.浅谈自由式摔跤运动中损伤的预防[J].经营管理者, 2009, (6) :256.

[7]仇乃民, 李少丹.我国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其预防[J].运动, 2010, (4) :66-69.

上一篇:综合院校临床医学下一篇:奶牛乳房水肿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