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2024-06-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精选10篇)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他们需要经常性地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伤口相互接触[1],那么也避不可少地会受到放射线、化学消毒剂、挥发性麻醉剂、医疗利器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为数不少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不太懂得职业损伤的因素和防范措施,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极有必要强化防护技能训练, 增强防护意识,以此来尽量降低患者的职业性危害[3]。

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

1.1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接触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疾病的几率较高,据统计,手术室护理人员经1次针刺伤等经皮方式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0.5%、3%~10%和6%~30%[4]。

1.1.1锐器伤引起的疾病传播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就是利器刺伤,针刺伤是80%~90%造成医务人员感染医源性血源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每年平均每个医生有1.07次被刺伤,每年平均每名护士有2.88次被刺伤,美国每年有超过38万医务人员被污染利器经皮损伤,这说明护理人员应该注重防护锐器损伤。出现利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患者不合作、危急情况下防护不力、刺伤防护意识薄弱、操作不当、操作不规范等[5]。

1.1.2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导致的疾病传播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经常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直接接触,很容易受到污染。临床工作的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经常暴露于高污染的体液和血液之中,使她们的黏膜、皮肤、眼睛受到污染。

1.1.3接触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手术室护理人员很容易接触到被体液、血液污染的手术器械、敷料及包布,她们若不能防护不当,那么也很容易出现职业性伤害。

1.2 心理、生理损伤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身心健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手术护士主要压力源是担心事故差错发生、精神高度集中、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处于高强度,不仅会使得护士出现较为严重的工作疲惫感,而且还很容易带来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如情绪波动无常、神经质、神经衰弱等[6]。

1.3化学性损伤

1.3.1各种固定剂、消毒剂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合物在手术室内存在较多,尤其是各种消毒剂固定剂,这些制剂能够进行空气消毒、浸泡标本等。若与这些有毒物质频繁接触,很容易会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出现皮肤接触伤害和呼吸道接触伤害。

1.3.2其他损伤因素据调查,与未接触化疗药物的人群相比,在化疗科工作的护士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受损表现,包括流产、脱发、白细胞计数下降等[7]。

2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是造成技术性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培训内容有: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礼仪、护患沟通、留置针的使用、急救技能等十四项内容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医院将组织对参训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并结合培训情况制定新聘护士5年培训计划,分批、分层、分专业进行带教和培训,促进青年护士快速成长[8]。

2.2感染因素的防范①加强预防。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应该对病历进行认真查阅, 对必要的生化检查项目进行完善,尤其是要特别记录有特异感染者,要对阳性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防护进行重点滚粗,要按照阳性手术的方式来处理急诊手术,尽量避免参与阳性手术的护士皮肤有破损。②手术护士操作应该正规,对手术器械和手术步骤进行熟悉。手术过程中应该对刀、剪等锐器进行正确放置, 在弯盘中传递传染性手术患者的手术器械。在手术之后,要严格消毒手术中所用物品,打包高压灭菌。要在硬质锐器盒中销毁特殊患者所用刀片、废弃缝针;子焚烧炉焚烧特殊患者所用衣物、敷料。③要对锐器伤处理流程进行正确掌握,一旦出现意外刺伤后,要将手套立即脱掉,定期复检。

2.3化学因素防护

2.3.1抗肿瘤药物的防护手术室护士在对化疗药物进行配置时,应该要严格戴手套、帽子和口罩,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皮肤,及时送焚烧炉焚烧用完的注射器、安瓿,避免出现空气污染。

2.3.2消毒灭菌剂的防护应该尽量采用环氧乙烷气体和高压蒸汽来对手术物品、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减少使用浸泡消毒和薰蒸消毒,在对甲醛薰箱液、戊二醛进行配制时,应戴好防护镜、手套、帽子、口罩,以便能够集中操作,减少取放的次数。接触戊二醛时为了避免腐蚀双手或者溅入眼内,减少吸入,手术室护士应该戴口罩、手套,手术室要注意通风。

2.3.3其他有毒气体的防护为了避免麻醉机气源管道出现漏气的现象,应该选择密闭度适宜的麻醉面罩、性能良好的麻醉机,并且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应该尽量采用禁闭式静吸复合麻醉,使用电凝、电刀时要注意将烟雾及时吸尽, 用真空离心搅拌骨水泥, 定时开窗通风,以便能够让手术室保持充足的氧气。此外,为了能够及时处理麻醉废气,应该启用麻醉排污系统, 配置完善的麻醉废气排放设备。

3结论

总之,职业损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威胁较大,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地威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该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增强职业防护保健意识,组织相应的学习,为了避免出现职业性损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对各种防护措施进行合理应用,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08(03).[2] 胡建.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2).[3] 李艳军,胡宁,张玉青.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4] 吴灵芝.手术室的职业损伤与防护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5] 白晓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9(13).[6] 周文贤,徐叶,黄丽霞,等.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7] 丁爱苏,吴炳胜,郭家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6(08).[8] 关爱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6).编辑/许言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2

1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物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概率高。因此, 手术室护士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1.1.1 锐器刺伤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相比, 在日常工作中, 除接触注射器输液器外还经常接触缝合针、手术刀、手术剪、各种止血钳、布巾钳、电刀、骨科用的骨剥、骨刀等各种尖锐锋利器械, 受伤的危险性更大、污染机会更多。

1.1.2 带伤参加工作

个别护理人员皮肤黏膜有损伤或有小伤口时, 照常参加日常工作, 无形中增加了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机会。

1.1.3 自我防护不当

个别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 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只戴PE手套或紧急情况下不戴手套, 徒手进行操作, 增加了被污染机会。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酒精等) , 它们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都有极强的刺激作用。比如:护士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 严重者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肿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等;戊二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都有严重刺激作用, 如结膜红肿、过度流眼泪, 个别人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现象。

1.2.2 麻醉剂

麻醉师使用大量的各种类型麻醉剂 (如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异氟烷等) , 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状弥散于空气中, 也可经患者吸入后再由患者呼气时排出大量的麻醉废气。若工作人员长期吸入这些气体可导致麻醉废气在医务人员体内蓄积从而危害健康。

1.3 空气环境污染

紫外线:经常接触紫外线灯的照射, 如开关紫外线灯管时护士的皮肤和眼睛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紫外线的照射, 时间过长可引起皮炎、皮肤发痒、眼病、流泪等, 严重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还可继发白内障等。

1.4 X线照射

在手术过程中, 尤其是骨科手术, 常常需要使用C臂机辅助手术, 进行定位、留图。因此手术室护士经常直接或间接受到X线的照射, 长期受到X线的照射可对人体产生多种不可逆的危害, 如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造血功能低下, 机体免疫力降低等。

1.5 身心损害

由于手术室工作压力大, 工作性质比较特殊 (带有体力性质) , 对护理人员操作要求比较多, 再加上长时间站立, 血液在下肢潴留, 回流不畅, 手术室护理人员患下肢静脉曲张的概率较其他科室高。再加上经常延迟下班, 饮食不规律, 手术室护理人员极易患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另外, 高强度的工作, 紧张的工作气氛, 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手术间吸引器、电刀、监护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噪声, 再加上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变化, 对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种持续性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手术室护士患偏头痛、神经衰弱、痛经的概率增多。

2 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对策

2.1 避免锐器刺伤

2.1.1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种操作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时,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注射器及输液器针头刺伤患者和自己。

2.1.2

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器械时一定要稳、准、快, 对手术刀、手术剪及尖锐器械传递时应使锐利面朝向自己, 以防误伤他人。用过的尖锐器械应妥善放置, 以防误伤护士。手术过程中, 手术人员手套破裂时应立即更换。

2.1.3

手术完毕后, 手术刀片、缝合针等应放入利器盒, 并正确安装、取卸手术刀片, 不可用手取卸, 以防刺伤护士。

2.1.4

职业暴露后的急救处理:若发生针刺伤或刀刺伤后, 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 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 再用碘伏消毒伤口, 上报院感科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若患者为乙肝阳性, 应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并定期追踪监测。

2.2

树立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养成操作戴手套的良好习惯。若为感染手术, 应戴双层手套、口罩帽子, 使用护目镜。

2.3 减少空气污染

2.3.1

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灯管或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 有条件者可用层流手术室。

2.3.2

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消毒剂, 如:戊二醛容器带盖或尽量不使用戊二醛消毒液, 在倾倒消毒液或浸泡器械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护目镜、口罩、帽子等。

2.3.3

减少全麻吸入剂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利用密闭式麻醉机,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以利于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出室外, 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对医务工作者的损害。

2.4

减少X线对人体的危害, 骨科手术要尽量减少X线机的使用次数, 照射时控制照射时间和距离, 医务人员最好穿防护服。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防护屏障, 在使用X线照射时医护人员可站在防护屏障后, 做好自我防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专门的骨科手术间, 手术间的围墙上做好防护, 以防损害其他手术间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2.5

防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在每台手术前, 一定要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的性能, 确认性能良好安全后方可使用。电刀尽量采用一次性负极板, 避免烧伤患者。

2.6

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身心损害,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避免长时间站立, 若为连台手术, 应更换当班护士, 以减少高强度工作给手术室护士带来的身心压力。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也在医疗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手術室护理操作过程中,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护士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极易造成自身损伤,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与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的分类

1.意外损伤

锐器伤作为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约占80%。手术室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治疗场所,护士术中频繁传递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2]

2.物理性危害

2.1病患手术时多数要摆放体位,,是一种经常性的体力劳动,有时术中还需要更换体位,如中转手术,微创改成开腹手术等,需要重新供应敷料、器械,重新摆放体位,双倍劳动增加了护士的体力消耗。

2.2泌尿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所占比例较高,如前列腺气化电切术,,频繁的更换溶液、机械的托举动作,,可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劳损。

2.3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站立均每日6.5个小时或是更长,,长时间的站立,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水肿,手术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手术时间过长或无规律性,易引起十二指肠、胃溃疡等疾病。[3]

2.4,如C臂机的使用,护士长期接受辐射光线的危害,也可使造血功能低下,白细胞减少,严重的可以起免疫系统疾病。

3.化学性危害

3.1化学性气体

3.1.1戊二醛是我院腹腔镜器械灭菌的主要方法,,反复接触可导致过敏性接触皮炎。暴露于戊二醛气体中可导致眼睛疼痛,严重的可以致癌。

3.1.2甲醛溶液用于固定和保存手术标本,对眼睛、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4 工作环境危害,心理社会因素危害

4.1工作环境危害

4.1.1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期空调制冷制热,可引起风湿、关节炎、关节酸痛。封闭的手术间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引起头疼、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

4.1.2工作环境中的噪音

手术室噪音来源很多,呼吸机、吸引器、电刀、电钻及各种监护仪等发出的噪音,,这些均可导致判断力和记忆力减退,增加护士的烦躁心理。

4.2心理、社会因素

4.2.1害怕器械、纱布、辅料遗留在病人体内是手术室护士最大的心理压力,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护士的强迫症。,加上付出得不到认可,以及经济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久而久之产生心理疾患。

1 基层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1.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防护费用短缺

基层医院重医轻护的现象任然存在,床护比不足,护士工作繁重,忽略了自身的防护,长期处于潜在针刺伤和器械损伤的危险中,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有限,防护设施及用品不到位,更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

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1.1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并认真遵照执行。如:消毒制度、隔离制度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制度及废物处理制度等,使医院消毒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1.2 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制度到位,还需要有效的具体措施,如严格采取洗手、戴手套、面罩、防护镜、脚套、防护罩等各种屏障防护措施。

1.3在操作过程中,制订了一项自查、互查交接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物理性防护

2.1在工作中要,尽量减轻行为负荷,熟悉各医生的操作习惯,预见性的备其用物,避免频繁奔跑,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

2.2术中C臂机使用时,所有参加人员均应穿好防护衣冒和颈围并佩戴护目镜。尽量缩短X线的曝光时间,将辐射尽量减至最低。

3 化学性防护

3.1手术时所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露量为最小,术后一定要开窗通风。同时采取术中使用吸引器抽吸烟雾减少空气污染,保证符合质量标准。

3.2甲醛溶液固定存放于病理标本区,标本室内要开窗通风。标本使用特制塑料袋,防止福尔马林散发,并及时送检。

3.3接触戊二醛,工作人员尽可能带护目镜和呼吸面罩,穿保护衣和围裙。戊二醛浸泡消毒器械使用前要用无菌水冲洗干净,以免残留液进入病人体内。

4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4.1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措施。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从而减少各种职业暴露的机会,切断传播途径。

5.1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娱乐身心,做到工作与生活有张有弛,防止减轻噪音污染。

6讨论

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严重威胁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极高。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护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管乐敏,孙刚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2):116-11

[2] 丁宁 陆云 手术室泌尿专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225009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交流会议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篇4

4心理社会因素

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1.1洗手: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1.3戴手套

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1.4穿、脱隔离衣

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严格遵守隔离原则采取隔离措施。

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途中流失。

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在有明确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防护措施 篇5

【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损伤因素的分析,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并指出当今医疗环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职业防护问题。

【关键词】职业损伤 护士 防护措施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职业损伤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护士工作的环境处于人类共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中,又具有医务场所的特殊性,大量存在的生物因素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1.1.1病毒

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2]: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3]: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1.1.2细菌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1.2化学性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4]: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2]: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国内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护士在化疗操作过 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3物理性因素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6]: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特别是骨科、急诊科、创伤科等需要搬运患者,容易扭伤腰背,造成自身损害。我国对临床护士的疾病调查发现[7]:下腰背疼痛、静脉曲张和手术室经常保持前屈位引起的颈椎病很普遍。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等逐渐增多。护士常需要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可能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医院内一般病室均能保持安静,避免噪声,但有些辅助科室,由于工作需要,机器启动及工作声音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引起听力、神经系统等损害。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屡见不鲜,有报道显示[8]: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

1.4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由于各种因素,使某些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存在偏见,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据调查发现[4]: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其中30~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

2防护操作措施

在医院特殊环境中,护士是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人员之一,因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职业防护迫在眉睫。21世纪,职业医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职业有害因素及危害的变迁,其他各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加速引进,职业医学和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境医学的融合与渗透,政府立法增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合作研究的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国内外护理职业防护研究亦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从损伤因素入手,分别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2.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2.1.1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 叉感染。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2.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2.1.3戴手套

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4]: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2.1.4穿、脱隔离衣

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2.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途中流失。

2.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基础,在有明确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2.3保护易感人群

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3职业防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合理的人员编制

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专业结构,是临床护理工作必须的人才保障。如果护士严重缺编,工作量超负荷,致使护士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大大增加职业伤害的频率和程度。

3.2充分重视防护用具

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具,是防范护士职业伤害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很难为护士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器材,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收集箱都很难用[9].科室为了节约材料消耗,反对护士在正常无菌操作以外戴手套从事临床工作。这些都留下可能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隐患,应引起充分重视。

3.3切实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显示[10]:57.3%的人未采取防护措施,其原因是认为遇到的传染患者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4.5%.护士在临床一线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最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伤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

3.4建立健全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

在大多数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有调查显示[9]: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更谈不上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救助及时、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的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报告、救助、保险及赔偿机制,是减少护士职业伤害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和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6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学历及不同工作单位的100多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导致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包括:缺乏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缺少有关内容岗前培训,工作不熟练,代写医学论文工作忙,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污染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原因;防护措施;护理学论文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0年5月的统计,在美国的医院里,污染利器经皮损伤医务人员每年超过38万[1],而污染利器经皮损伤可感染20多种对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疗困难的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所以污染利器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美国对污染利器损伤的防护非常重视。在我国,对污染利器损伤的防护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通过对108名手术室护士有关利器损伤的调查,对导致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对象和方法.1 对象

被调查的手术室护士(operating room nurse,以下简称ORN)108人,来自不同级别的医院,工作年限1 a~27 a,职称包括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职务包括护士、护士长、科护长,学历包括中专、大专、本科。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利器损伤的次数、原因;被污染利器损伤后如何处理等问题。共发放问卷136份,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90%。

2.调查结果

2.1 损伤原因

包括缺乏ORN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ORN的岗前培训缺少有关防利器损伤的内容,工作不熟练,工作忙,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

2.2 损伤物

以针刺伤为最多(占43%),尤其是手术缝针的刺伤,其次是刀割伤(占30%)、安瓿割伤和其他利器的损伤(占27%)。

3.讨论

在手术室里,最常见的利器损伤仍为针刺伤,这与医院其他科室利器损伤中针刺伤最多见[2]相一致,尤其是手术缝针的损伤,手术缝针沾有较多的血液,危害也较大。另外,手术中穿刺抽血、抽液的针头,套管针针芯的刺伤,因针头管腔含较多的血液,这种刺伤的危害更大。假如被带血的注射针头刺伤,最好能回抽注射器的活塞,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在国内手术室护理的有关资料中,成文的手术人员防利器损伤规范很少,多数ORN都是在工作中被利器刺伤后才意识到利器损伤的防范,怎样进行防范,更需在被刺伤后才积累经验进行总结,经历这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非常大的,甚至已引起致命的感染。因此,建立一个有关防利器损伤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这使大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这个规范应包括:利器的传递不直接用手传递,而是通过硬质容器传递;手术台上所有尖利物品均放置在硬质容器内等。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工作年限低的ORN,利器损伤的次数最多,这与她们当洗手护士的机会多有关,因为手术室的缝针伤、刀割伤多是在手术台上发生的;另一方面她们岗前缺乏防利器损伤的意识,再加上工作不熟练,利器损伤就更易发生。因此,新ORN除应加强业务学习外,还应加强防利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手术种类繁多,手术方式、手术器械变化频繁等客观原因,造成手术室工作不熟练。工作不熟练必然导致工作的忙乱,而忙乱最易造成利器损伤。有研究表明,手术病人出血多时最易引起损伤,因为出血多的时候也是洗手护士最忙的时候。因此,ORN要经常利用各种时间和不同形式进行业务学习,使广大ORN对各种手术有较广泛和深刻的了解,争取在工作中尽快熟悉业务;同时要注意ORN

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避免利器损伤的发生。工作忙是很多手术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手术室的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手术的多少,尤其是急诊手术,不能作预先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弹性工作时间,二线、三线值班的方法,使有限的人员得到合理安排,在需要时能有足够的人员参加手术,避免工作的被动性忙乱。

利器使用后处理不当,也是导致ORN利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利器用后的处理以简捷不伤人为原则,在国外,有一种专门用于收集利器的装置,减少利器用后暴露于周围环境的时间,同时避免多次处理利器对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损伤。我们可以采用废旧带盖的塑料罐收集使用后的利器,既达到防损伤的目的,又可废物利用。

调查显示: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控制人员对有关利器损伤的知识掌握较好,而一般的ORN较差,这与一般ORN缺乏学习机会有关。因此,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控制人员有责任将有关利器损伤的知识向全体ORN传授。另外,ORN要加强自学,掌握本专业有关的知识。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污染利器损伤后的疾病感染。但在被调查的ORN中,大部分在污染利器损伤后没有意识到可能的严重后果,处理伤口的方法也不合适,更没有进一步寻求更多的帮助。因此,应对ORN进行有关利器损伤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教育。如不幸被利器损伤,首先要处理伤口,尽量把伤口的血往外挤,用流动水冲洗伤口,擦干后消毒伤口;再查看病人的病历,看病人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染病,如结核、疱疹、疟疾、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必要时,被刺伤人员可抽血检查,并根据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注射相应的抗体和药物。最好能建立追踪档案,以便进行及时相应的处理。

4.小结

利器损伤的防护问题是相当严峻的,尤其是艾滋病在我国进入快速增长的今天,艾滋病人正以几何倍数增加[3],应对利器损伤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综合的措施,预防利器损伤的发生,控制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感染。最好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和追踪系统,以便发生利器损伤时,能使医护人员得到必要的帮助。

除加强以上的防护措施外,在术中护理病人时,还要注意观察,尤其是检查结果不齐全的急诊病人,更要提高警惕,应把所有检查结果不全的病人都当作具有传染性,采用体内物质隔离法[4],避免暴露于病人的体液、血液,更要小心利器损伤,必要时戴双层手套上手术台,据报道,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利器刺伤时进入体内的血液量。

除ORN外,手术室的卫生员也要加强防护。据报道,某县医院卫生员,在1 a内14人当中有6人发生乙型肝炎感染[5]。他们每天在清洗器械、清理垃圾的时候,也很容易被污染利器损伤,而他们更缺乏有关利器损伤的知识。因此,也应加强手术室卫生员有关利器损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7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因素

主要来自消毒制剂, 如84消毒液、次氯酸钠粉、来苏、氨水、甲醛等有刺激性气味, 如放置不当或浓度过高[1], 可刺激皮肤、人眼及呼吸道, 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眼睛流泪干涩、职业性哮喘、机体免疫力下降、致畸及致癌作用。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2], 长期吸入麻醉气体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2 物理因素

主要来源于放射线、紫外线、电磁波、激光、设备的电击伤、噪音。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造血功能, 长期处于该环境中, 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紫外线可造成皮肤红斑、眼结膜损害, 激光对皮肤、眼球有光化作用, 吸引器、监护仪、电刀工作时都会产生噪音, 使听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1.3 生物因素

主要指针刺伤、刀划伤及医务人员继发伤口感染等, 在可经针传播的二十余种疾病中, 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3]。已有资料显示, 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 针刺损伤占80%。

1.4 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繁重, 节奏紧张, 生活缺乏规律性, 长时间的站立, 单一的工作姿势, 手术室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胃病、内分泌失调等。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制剂的防护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 须戴防护手套、口罩, 必要时戴眼罩, 防止发生喷溅, 避免浓度过高或滥用消毒剂。若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麻醉机应增加排污管道, 管道出口应加装过滤装置, 减少排除毒害气体的毒害性。

2.2 物理危害的防护

术中需拍片或透视时, 必须穿戴好防护衣, 尽量使用铅屏风遮挡, 有条件的医院, 可在专用手术间进行。开启紫外线时, 人员应离开, 不能用眼直接观看功率超过安全阈值的激光束。在手术间做到三轻:说话轻, 走路轻, 动作轻。定期检测, 检修手术是专用线路和仪器设备, 使用中的电刀、监护仪等音量调至最低, 暂不用的及时关闭。

2.3 生物危害的防护

术中传递器械稳、准, 用毕及时收回, 使用过的刀片、针头直接放入锐器盒中, 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处置, 手部有破损, 应避免感染手术的配合, 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应戴手套进行。如污染的血液及体液不慎进入眼中, 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

2.4 心理护理

尊重理解护士, 合理调节上班时间。改善工作条件, 尽量减轻行为负荷, 节约能力和能量, 妥善处理工作家庭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加强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规程, 完善管理制度, 既有效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又维护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使手术室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友香.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3 (4) :339.

[2]言樱, 马晓军.浅谈现代手术室危害因素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6 (33) :35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8

关键词锐器损伤 原因分析防护措施

人们关注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而对医护人员本身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关注极少。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面临各种职业危害。近年来已知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后可感染20多种对健康危害大而又治疗困难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因此,锐器损伤已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但对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对本院2006年1~12月所发生的61名护士锐器损伤的原因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市级医院61名护士,其中护士29名,护理师24名,主管护理师8名,护龄1~23年。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表”,以无记名形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护龄、职称、锐器伤次数、种类及人次、锐器伤原因、伤后处理情况。调查时间为2006年1~12月,发放问卷61份,回收57份,回收率93.7%。

结果

57名护士1年中有52名发生锐器伤,共发生锐器伤281次。见表1。

不同护龄护士锐器损伤情况,见表2。

锐器伤原因,见表3。锐器损伤后处理情况,见表4。

锐器损伤原因分析:从表2看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91.2%,表3看出,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锐器伤占36.8%。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由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②护龄越短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越高,且次数多,可能与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技术操作欠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有关。③医院护理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应急情况多、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固定、易疲劳而造成意外锐器伤。

锐器伤处理情况分析:从表4看出,锐器伤后进行规范处理的只占33.3%。可能的原因是:①部分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②有些护理人员不知道正确处理方法。③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处理,事后又未采取补救措施。

防护对策

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接触。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的感染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危害。调查显示,各种锐器伤中针刺伤占45.6%。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害者感染;因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几率为1.8%。玻璃伤虽然没有直接暴露,但护士们常常是带着伤口继续工作,若再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接触,同样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岗前职业危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危害性,树立普及性预防意识,在工作中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不将裸露针头的器具相互传递,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尽可能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箱。对低年资护士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如对感染病人进行操作可戴手套,虽不能防止锐器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研究表明:一个被血液感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接触的血液比未戴手套接触的血液减少50%。

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效率为96%~99%,并且对丁型肝炎亦有防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注射乙肝疫苗半年后要抽血检验是否产生表面抗体,如未产生抗体,需全程补种。

提高医疗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职业安全局明文禁止将针使用后重新套针帽,但这种行为仍普遍存在,这就说明了在依靠教育改变医护人员的高危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其他的办法,这就是必须在提高医疗护理器材上下功夫,如:①无针头的产品: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由于其减少了针头的使用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②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可伸缩针头的注射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从而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了76%。③个人保护产品:用于单手将针头套上针帽的装置等。④使用锐器收集箱:此方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它的使用使针刺发生率降低50%。

正确处理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伤同时伴有出血者,应立即从近心端挤出少量血液,用流动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敷料包扎。被乙型肝炎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时,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阴性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并随方;被HIV病人污染的锐器伤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并定期复查。

护理人员与护理职业伦理 篇9

哈尔滨医科大学 张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护理行为的案例。匈牙利有一个护士叫福卢迪,由于她平时喜欢穿着黑色的衣服,并留着一头黑色长发,她的同事都叫她 “ 黑衣天使 ”。2000年5月到2001年2月之间,只要一轮到她值夜班时,夜间死亡的人数就有所增加,由于死者都是年老体衰或患有绝症的病人,随时有死亡的危险,所以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医方的重视,不过由于后来死亡发生的太过频繁,经医院调整,一些死者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注射了大量的镇静剂或其他药物,很快发现这些患者都死于福卢迪当班时,警察在对她取证时,她承认杀死了40名重症患者,还为自己辩护说,这样是出于同情和怜悯那些重症病人,是为了帮助他们解除痛苦。

这里涉及到一个 “ 安乐死 ” 的概念,“ 安乐死 ” 虽然实施的对象是那些无法治愈,并且极其痛苦的病人,但是必须是以病人明确表达了想通过死亡来结束病痛的愿望为前提的,并且匈牙利法律规定,“ 安乐死 ” 是非法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1.此护士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规范?2.护理技术与护理伦理有什么关系?3.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哪些基本的规范?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本章的内容,共分三方面:

一、护理职业伦理概述;

二、护理人员的角色职责的转变;

三、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在介绍护理职业伦理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护理职业。职业,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护理成为职业是十九世纪中叶的事情,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创建了护理学科。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自愿赴前线担任战地护士,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了必须的生活用品跟食品,对他们进行了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了2%,当时尚无值夜班制度,但她每个深夜必提灯走好几里的山路去巡视病房,亲自检查伤员状况,给受伤的战士送去温暖和希望,因而被誉为 “ 提灯天使 ”。南丁格尔医生为世人留下了200余部专业著作跟文章,她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护理札记》,在书中她从护理的形象、地位和作用等不同方面,强调了护理道德的重要意义。在护理实践中她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感觉,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展现出护理崇高的道德情操。

从南丁格尔的事迹来总结,护理行为其实是一种解除病人痛苦,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并给予其人文关怀的活动。对受过专门技术训练的护理人员而言,护理职业具有三重意义:1.护理职业是护理人员谋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随着护理科学性与独立性的确立,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同时可以获得合理的报酬,以满其衣食住行等各种需求。2.护理职业是护理人员社会角色的比较载体。护理人员拥有专业的护理技术,通过护理活动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着相应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并显现和发展其个性和才华。3.护理职业是护理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通过职业活动把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患者,来获得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和价值感。

患者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恰恰是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护理职业的根本职责,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与减轻痛苦。因此,护理本身就是一种助人幸福 “ 善 ” 的行为,“ 善 ” 是护理职业最深层次的本质所在。

如果在护理职业行为过程中,有的护士没有尽其职责和义务,那么用什么去约束他们的行为?既用伦理规范。“ 伦理 ” 二字早在《尚书》、《易经》等著作中就已分别使用,“ 伦 ” 既有人伦、次序、辈分之意,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条理和秩序。《论语》中把长幼之节,君臣之义称为大伦,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后来孟轲把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称为人伦,这都显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理 ” 的本意是治愈,玉石通过剖析和雕琢成为有用的玉器。由此引申为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经过治理也会变得有条理和有次序。伦理成为一个概念,最早见于秦汉,“ 乐音,通伦理者也。” 其含义就是指人们有各种行为,要加以剖析、辨别、整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条理,使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符合一定的次序跟准则,从而变得和谐而有秩序。

通过对护理职业和伦理的分别概述,我们很容易了解护理职业伦理的概念。护理职业伦理,是护士要遵循的恩职业道德,是指一般伦理原则与规范在护理实践领域的具体化,用以调节护理职业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综合。

护理工作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人患了病,更强调的是患病的人,护理的目标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利的基础上,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减轻痛苦。护理活动是充满爱和照顾的工作,没有善心的人不可能做好护理工作。那么通常情况下,护理技术是用来解决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护理技术的发展,而护理伦理则要解决应不应该做,应该由谁来做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确立的伦理观念。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案例给同学们5秒钟的时间,自行阅读。护士在实施医嘱的同时,需要核对医嘱是否有误,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更改医嘱的职责。这位护士虽然执行了医嘱,但却是错误的医嘱,自身业务水平也不高,没有辨别医嘱的能力,盲目去执行。他没有对生命高度负责的观念,因而给患者和家属带去了终生的遗憾和痛苦。

护理职业活动过程中要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既三查七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就是要提醒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去核对。三查,是指操作前要查,操作中要查,操作后要查。查的内容包括,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查药品的有无变质和浑浊,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七对的内容,包括查床号、查姓名、查药名、查剂量、查时间、查浓度、查用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错误,保证了护理质量,比如说1床病人的药用在了11床的病人身上,本来需要加2支药液,由于没有核对而加了3支。这些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行为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规章制度。

从上面的讲解和案例,我们由此得知,护理技术和护理伦理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人性化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还患者以人的地位和权利,必须人道的对待患者,必须用正确伦理规范来调节护理活动中的各种护理关系。从而护理技术的实施从来都离不开护理人员伦理观念的支配,护理人员的伦理观念总是伴随其护理技术的实施同时体现的,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作《大医精诚》说的那样,做一名医术精湛兼医德高尚的大医。

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的社会角色是指要承担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卫生宣传、并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预防保健等护理服务的社会角色。

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内容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不再是临床医学的附属专业,而是一门以增进人类健康为目的的独立学科,护士也已不再属于从事地位,或仅仅是医生的助手,医生与护士的相处中不是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而是并列互补的关系,以谋求患者的利益为共同目标,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平等写作。

工作内容从三个方面发生转变:服务重点、服务范围、服务职责。护理道德不仅仅局限在保存生命的存在上,而是上升到增进全人类健康水平的高度上,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不单是住院病人而是扩大到家庭、社区、前社会的人群。护理人员的职责已从单纯的疾病防治护理扩展到身心的整体护理,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内容。

我国护理事业老前辈王秀瑛曾说过,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护理人员虽然不是诊疗工作的决策者,但他是许多诊疗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从治疗方面来说,护士要落实医嘱,要把许多治疗措施及时、准确的应用患者,又要及时观察和发现病情的变化,帮助医生更正确的诊断和决策,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接触机会更多,时间更长,所以他们的语言、态度、行为可以直接间接的影响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因此的良好的护理质量,有利于医生对疾病作出正确和有效的治疗决策,而低劣的护理质量不但可以直接导致护患纠纷,甚至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始原因及诱发原因,所以护理工作很重要。

我们再来看一案例,产妇康某,因分娩在某医院进行剖腹产手术。器械护士李某为图省事,在该手术关闭体腔前及术后未对手术器械进行认真清点,致使一把16cm长的弯血管钳遗忘在病人腹腔中,没有发现。在忍受两个多月的剧烈痛苦后,康某因弯血管钳刺破小肠,大量肠内容物溶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案例中,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护理人员亦有重大的责任,由于护士的疏忽和不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发现手术器械缺少,导致又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医学的职责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我们的技术和责任心是用来救人的,而不是害人的。那么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要遵循怎样的规范?这就是我们本章内容讲的最重要的问题,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应该是爱岗敬业、尽职献身,热爱护理专业尽职尽责,是护士应有的首要伦理品质和敬业精神,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动力和信念。图片中的人物叫做巴桑邓珠,他是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唯一一名男护士,他生活在藏区,那儿每次有灾难的时候,巴桑邓珠总是冲在最前面。

1973年2月炉霍县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巴桑邓珠参加了医疗救护队,救助手电筒和火把的微弱光线,他们在简易帐篷里或残桓断壁下对伤员进行救治,七个日夜的紧张奋战,共救治各类伤员300多人,挽救了50多名重伤者的生命。1995年石渠县遭受两次大雪灾,无数牲畜被冻死,数以千计的牧民被困在灾区,巴桑邓珠跟随救灾队赴往灾区,主动担任了最偏远灾区的救治工作。在茫茫无际的雪原上克服高原缺氧、饥饿和严寒等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他起码走了整整一天才达到了救助地,在救助过程中他面目、手足多处冻伤,加之过度疲劳,体力严重透支,几次要晕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抢救现场,及时救治了冻伤灾民100多人,直至全部救治工作结束,从属护理工作30多年,他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民族护理事业中,把爱心无私的献给了病人,受到患者,特别是农牧民患者的赞誉,被大家誉为 “ 雪原上的提灯天使 ”。在护理工作中,时刻把病人的痛苦、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心全意的为病人的身心而服务。

对待病人要做到尊重病人、一视同仁。这是护理处理护患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每个病人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这要求护理工作中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人格和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位病人,不应根据自己的需求、价值取向、审美偏好等有选择的对待病人。如小偷因偷窃受重伤,发国难财的奸商感染疾病,对这些病人要不要救护?孙思邈曾说过 “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医护人员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救治的义务。在护理过程中,更不能歧视残疾人、精神病人等。

护士面对技术时要遵循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是行医的先行条件。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求也日益增强。那么需要护士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并判断病情变化,做到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技术不扎实、不精湛,容易引发护患纠纷。

如穿刺多次不成功,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灌肠时药品浓度搞错,或温度太高,造成肠道粘膜损伤。洗胃时将胃管插入了气管,造成了严重的医疗事故。那么作为医生我们讲大医精诚,作为护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刻苦钻研,提高综合素质,以便适应护理科学的发展,做人类更好的安全卫士,守护天使。

护士在处理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护士不仅要执行医嘱,当好助手和参谋,还要细心观察病情,将变化告知医生,使其做好及时、准确的决策。男孩10个月因发热咳嗽2天,诊断为小儿肺炎住院,经抗感染治疗,4天后患儿体温正常,呼吸系统症状逐渐减轻。但于入院第4天晚上,患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并伴有腹胀、呕吐等,一时诊断不明。正当医生找原因时,护士为患儿换尿布,发现尿布除了黄色粪便外,还混有黏液血性物,为了证实血性物的来源,该护士及时为患儿做了肛门指诊。发现诊断物为黏液血便,该护士立即意识到,患儿腹胀、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反复咳嗽而诱发的肠套叠,并及时报告医生做了处理。经检查,该护士推测是正确的,按肠套叠及时进行治疗,使患儿的病情逐渐好转。诊治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医护双方要相互配合,顾全大局,团结合作。

护士在仪表和礼仪上要遵循举止端庄、讲究礼仪。护士是天使的化身,良好的修养,端庄的举止、和蔼可亲的语言,关心体贴的态度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赢得病人信任的关键。如果一个护士服装不整洁,蓬头垢面,会给病人留下这个护士可能做事不认真,服务态度生硬等印象,心中自然会存在着戒备感和不信任感。护士的语言和神情,常常也会引起病人的敏感,会影响病人的病情发展,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护人员不会说话。

这一位妇女大出血很严重,一个小时内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丈夫在门口等候着手术时候睡着了,手术完了,护士出来摘下口罩,把这位丈夫吼醒了: “ 你还睡得着,你老婆死了。” 这位丈夫嘭的一声倒地,然后护士补了两个字 “ 差点!”

医护人员,当你穿上白大褂那一刻,你就不能乱说话,就要对自己出口的每一个字、做出的每一个表情都要负责任,一定要谨言慎行。因此这一规范要求护士仪表端庄、着装规范整洁,自然大方,举止稳重而文雅,遇事冷静,态度热情,和蔼可亲。作风严谨细致,操作娴熟,语言文明亲切,富有感染力。这对于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病人的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上面五条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规范,那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文字,这是摘自于黎家明先生《最后战役》中的一段文字,名为《一位艾滋病人的声音》。让我们无论身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还是医生护士都能引发无限的思考。

如果你们身边有人和我一样生了这样的病,不求你们的同情和帮助,只想你们对他们好一点,宽容一点,说一句宽慰的话,给你个善意的微笑,让他们有信心只面对疾病,不再承受疾病之外的痛苦,起码我们都是在一个地球上的同类,我们是同胞!而我和我的朋友们不过是病人,就要死的病人。

他在学术上不是权威,也没有名气,但他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医生。医生可以无法阻止所有的疾病,但不能没有仁慈之心,因为善良和理解可以医治任何一颗绝望的心。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篇10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 725000)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 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 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化学消毒灭菌剂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

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

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

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

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

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 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

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4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

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

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

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

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

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专家们已证实:[3]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8]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1.1针刺、刀伤的预防

1.1.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致感染的称职业暴露。医生手术前常规为病人做好血液的HBV、HCV、HIV检查,急诊手术病人按阳性处理。术中医护人员只关注病人的手术进展和生命安全问题,而自身的个人防护无暇顾及。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自身无伤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健康。

1.1.2安全处理针头、刀片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应及时放入利器盒内。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直接手-手接触。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要用持针器夹取缝针,勿用手中的纱布垫直接擦拭手术刀刃上的血液,用毕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器,将电刀、钻头等锐器放入固定保护位置或锁定,以免意外触动开关造成损伤。手术间内物品及用物只限一人使用,手术结束后将刀片、缝针置入利器盒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保护套,避免刺伤。

1.1.3针刺刀伤的应急处理 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离心端挤出残血,用5%碘酊消毒,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直至IDV感染预防有效果。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1 噪音防护 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需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3.1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将戊二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能换气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甲醛液固定标本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接触戊二醛溶液时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镜,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用84消毒液喷洒地面时,30min后通风。

4.1 麻醉废气的管理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要防漏,全麻过程中废气排放管道应通向室外或使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废气,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送新风换气)。

4.2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并持续送新风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医务人员有害气体的吸入。

5.1 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

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7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讨论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文献:

刘俐、孙建平传染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1420

陈云芳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当代护士2005(1):86-87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上一篇:关于 “如何做好员工队伍稳定性工作”的若干建议下一篇:税收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