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2024-12-04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精选11篇)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1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要想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1 麻醉前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单位后,手术室护士首先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饮食情况等。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0%~50%。向患者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及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心情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开导,减轻患者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麻醉。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麻醉操作过程中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必要时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紧张程度。麻醉操作完毕,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必要时适当约束。

2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后,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患者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影响医患关系。

手术室护士执行口头医嘱较多,要及时记录,认真核对。用过的安瓿和血袋要妥善保留,确认无误后,术毕弃之。

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输血输液反应及感染的发生。手术开始后要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护士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大夫及麻醉师进行抢救。根据血压、脉搏、心率、术中出血量等随时调节输液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病人受麻醉影响没有清除,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患者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鼻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行吸痰处理。继续密切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等情况。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要注意保暖。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介绍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情况、需要继续检测项目等。交接清楚后才能离开。全麻患者在苏醒前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综上所述,手术的成败,不单单取决于手术医师,而且与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配合的优劣程度密不可分。一台成功的手术,是三者共同的努力。任何一方配合不好,都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把好操作中的每一关,才能推进手术的实施与进展,取得手术的顺利成功。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2

【摘 要】 目的 探究骨折手术护理配合存在的弊端与寻求解决它的方法。方法 根据收治在我院疗养的260名进行过手术的骨折患者和我院在职的45名骨科医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究手术过程中和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主要出现在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周围环境、物品配备、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关于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进行补救措施,目前已见初步成效。结论 分别从患者和顾客手术医生方面入手展开问卷调查,全面发现骨科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予以及时纠正和改善。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护理配合 弊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26-01

骨折是指人的骨结构连贯性完全或部分断裂,主要发生在老人和儿童身上,中青年人有时候也会发生。这种疾病大多需要通过骨折手术进行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不断努力的方向,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场成功的手术不仅依赖手术医生的技术还取决于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优质、高效护理路径不但可以提升患者治愈率,还为医院塑造了良好的形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的改进、新设备的更新和患者的更高要求,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也要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本院护理工作的发展,笔者对本院在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提出改善方案[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到2012年收治在我院疗养的260名进行过手术的骨折患者和我院在职的45名骨科医生,骨折患者男性160例,女性100例,患者年龄分布为8―68岁,平均年龄为(38.6±5.7)岁。分别对医生和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本院的如实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周围环境、物品配备、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所有问题均设置三个选项,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3 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院向骨科医生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向骨折患者发放260份,收回260份。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骨科医生调查结果(例)

表2 骨折患者调查表(例)讨论

3.1 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显示,本院在骨折手术护理配合上存在很多弊端和漏洞,总结问题如下。第一,操作技能略显生疏。骨折手术过程中,关键之一是需要护士的紧密配合,传递手术工具,从表一调查数据显示,手术医生不满意度为24.4%,原因主要是因为护士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的认知,以致不能默契地配合手术,再加上护士心理素质低,面对突发状况的手术没有自信的进行处理,导致延误病情。第二,手术物品准备不充分[2]。从调查结果得出,医生对物件准备不满意程度为20%,手术过程中,设备和器械的准备充分可以保证一场手术顺利无障碍完成,护士需要在每个环节都熟练掌握。第三,无菌观念偏弱。手术室操作环境如果不合格,会极大地影响病人的身体状况,医生对无菌观念的调查不满意率显示为13.3%,加强对手术室和器械以技术术人员的消毒工作极为重要。第四,总体护理满意度不高。根据表二数据显示,患者对本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尤其是护理态度比较强硬,不热情,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低,无法和患者建立很好的沟通关系,以致患者情绪不稳定[3]。

3.2 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所反映的问题,本院提出以下解决措施。第一,经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4]。本院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和是用方面的认识,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和配合方式,用实践考核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检验;第二,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自身要严格进行消毒,其次对手术室的环境、器械进行消毒,最后是对患者的伤口和皮肤等进行消毒。第三,优化护理态度。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排除不良心理反应,这样对于治愈患者的病情会有显著帮助[5]。

终上所述,通过对本院骨科手术护理配合存在的弊端分析,并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把这类问题应对措施付诸实践,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也充分显示出本院进过整改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琼.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1(3): 104-106.[2]温雪霞.浅谈如何搞好优质护理服务.中国疗养医学,2010,15(2):130-131.[3]张春英,张爱华,卢凯慧,等.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16:141.[4]李艳,李慧英,温志华.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05):60-62

手术室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篇3

【摘要】目的 全身麻醉手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合研究分析。 方法 以我院60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进行为手术期护理。 结果 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进行配合,避免了患者因麻醉或手术而引发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用药及护理相关问题出现。 结论 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同麻醉师、治疗医师之间进行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意外出现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全身麻醉;配合 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中,护理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三者的共同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相互的合理配合能够降低手术的时间,避免麻醉和手术出现并发症,如若不然,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出现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1-2]。根据我院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选取60例,他們的性别、体重、年龄均为统计学意义,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胆总管探查术18例,胃癌根治术10例,后颅凹手术2例。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探视,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手术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者,详细核对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皮试结果进行查看,此过程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慌情绪,让患者增强信心,提高和护理医疗人员的配合度。 1.2.2 术中配合 1.2.2.1 创造舒适的环境进入手术室后,轻松与患者交谈,让患者逐渐适应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度,湿度控制在40%-50%,防止过分干燥,患者在麻醉状态下,体温的调节能力会减弱,要根据情况注意患者的保暖和散热。 1.2.2.2 认真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并做好用品准备工作在给予麻醉药物前,备齐手术麻醉所需要的物品并与麻醉医师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等个人信息和腕带内容,连接好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等并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液体输入通畅,为出现危险时实施抢救提供重要的抢救通路和措施。 1.2.2.3 帮助患者摆放至合适的体位各种手术对体位的要求各不相同,手术室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患者由于全麻后已经失去知觉,需要手术室护士按体位摆放的要求帮助患者摆放,避免肢体、神经受压和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裸露,尊重个人隐私,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体位,如有不妥,要及时予以纠正。 1.2.2.4 加强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测,手术中要持续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等,仔细观察输液情况,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如有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如有必要,要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1.2.3 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去枕平卧,头略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吸入性窒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可能会由于某些药物的影响而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坠床。

1.2.4 心理护理 全麻醉患者术后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心理也会随之出现消极、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谅解,通过和患者的交流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将消极情绪消除,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力。 1.2.5 一般护理 (1)体位:调整麻醉后未清洗的患者的体位,保持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已经清醒的患者,调整至斜坡卧位。 (2)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15分钟进行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和呼吸的测量,对患者的尿量、引流管以及伤口渗液进行观察,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体液补充以及药物使用,避免麻醉后的并发症出现。 (3)维持呼吸功能:患者麻醉清醒后,体内残留的药物会对患者的机体器官造成持续影响,可能会有呼吸或循环方面的异常,所以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避免喉痉挛以及呼吸道堵塞。 (4)防止意外发生:患者在苏醒的过程中会出现躁动,护理人员要留意,安排专人在旁看护,或者加设防护栏,避免患者掉落,或者是不清醒的患者将输液管和引流管拔除,产生意外。 2 结果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有效的避免了麻醉与手术的并发症,没有1例患者出现用药及护理方面的问题。 3 讨论 手术护理人员要和麻醉师进行护理配合,其不单单是指手术过程中,术前术后都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恰当的护理,才能够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优质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缩短恢复周期。护理人员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恢复期患者的情况要心中有数[3-5],有预见性对患者进行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忌千篇一律。此次研究的内容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同麻醉师、手术医生之间的护理配合,通过恰当的护理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提升治疗效果,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显绿.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4):51-52.

[2] 宋淑爱,高薇丽,郑礼花.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314.

[3] 苏秀英.全麻期间体温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4(5):10-11.

[4] 曾俊,任辉.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9.

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医师的配合 篇4

1麻醉前的护理

1.1 评估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在麻醉前1d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应访视患者, 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了解患者健康及全身状况, 尤其注意目前全身各重要脏器功能, 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1.2 心理护理

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 大多存有恐惧心理, 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 麻醉方法, 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 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 解除其恐惧心理, 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 安全渡过手术期。

1.3 麻醉术前饮食

麻醉前应禁饮禁食, 以免术中呕吐窒息, 一般禁食12h, 禁水4~6h。

1.4 室内环境的准备

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 ℃, 湿度45%~50%, 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 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 呼吸道黏膜干燥, 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 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 不易复温、保温, 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5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

麻醉前应与麻醉医师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名称、检查术前用药情况、各种管路是否通畅、有无义齿 、皮试反应结果以及术野准备情况。

2麻醉护理

2.1 体位

协助麻醉医师摆好并维持麻醉操作所需体位, 并向患者说明如何配合麻醉操作, 以利于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手术时按需要摆好手术体位并用约束带固定, 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避免神经损伤和腹部、眼部、耳廓、鼻翼等及骨突部位受压, 必要时放置头圈、软垫等。需要术中变换体位时, 注意保护患者肢体, 搬动时动作要轻柔, 防止患者坠床或引起关节脱位、体位性低血压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各种管路, 勿使拔出或受压。骨折、脱位、脊柱损伤等特殊患者摆放体位时应有手术医师指导操作, 避免加重损伤。

2.2 维持静脉通路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不仅是手术麻醉成功的重要保障, 术中至少保持一路或以上可靠的静脉通路, 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和血容量稳定, 输液的速度视患者病情调节, 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及患者有无输血、输液反应, 同时注意监护仪各参数的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严密观察术中变化,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引流液体量、输液量、尿量及监护仪参数变化等, 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迅速报告麻醉医师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术室护士应熟悉麻醉的基本知识、原理, 熟练掌握相关急救技术, 做到紧张有序而不慌乱, 掌握各种急救药物的特点、使用剂量、方法, 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快速、准确地用药。

3麻醉后护理

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体位轻轻复原, 全身麻醉苏醒拔管后, 吸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鼓励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防误吸。术后与麻醉医师一同护送患者回病房或监护室, 途中注意保暖, 术后躁动患者注意保护其肢体, 适当约束, 注意各种管路是否在位和通畅, 并向病房护士详细交代实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液体出入量及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并待病房护士监测完患者生命体征后返回, 并定时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小结

手术室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麻醉安全, 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对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护理配合在临床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急诊饱胃及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插管诱导时, 将手术床头调高至30°, 并在患者入睡后持续向脊柱方向按压环状软骨直至套囊充气完成, 可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 在麻醉医师气管插管操作的过程中, 适当的按压或移动患者喉结, 可改善声门的暴露, 缩短插管时间, 提高插管成功率;实施椎管内麻醉时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体位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缩短操作时间, 也减少了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等。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 掌握护理技能的同时, 应该积极地学习临床麻醉的相关知识, 有预见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就可能降低麻醉意外的发生率, 同时, 在临床麻醉过程中, 护理配合贯穿始终, 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提高了麻醉满意度, 从而减少了医疗纠纷。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护理配合 篇5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0-02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总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其中胸科患者81例,其余患者为普外患者。

1.2 方法:98例患者均实施静脉快速诱导,经口明视套囊气管插管。

2 结果:98例患者气管插管顺利,术后随访患者无不良心理反应,熟练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了麻醉后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麻醉前护理:①麻醉前探视患者,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他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介绍麻醉过程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作到心中有数,以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与忧虑;②告知患者麻醉前应做好以下事情:禁饮食,并说明禁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除去义齿,身上装饰物品,必要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男性患者嘱其刮胡须;③麻醉前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湿度作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④严格查对制度,查对麻醉前用药情况,常规用药有鲁米那、阿托品、地西泮等,注意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连接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询问患者禁饮食情况。根据患者体型、年龄、性别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常规准备两个型号,具体选用根据麻醉医生插管时暴露声门情况而定,以备急用。

3.2 麻醉中护理配合:患者入室后,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趋向平稳情况下进行给药,保持手术室内安静,使麻醉医师和有关人員能集中注意力于患者,并且在患者未完全丧失意识情况下,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在开始诱导前应安置好常用的监测装置,以便在有连续监测的情况下进行诱导,并应读取诱导前的数值,判断宜否开始诱导和作为诱导时的参考。

除特殊情况下,全身麻醉诱导患者的体位均为仰卧位,头部垫薄枕,宜使患者松弛和感到舒适。在诱导前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进行补液,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为了麻醉给药方便,常规选用一条上肢静脉通路并连接三通接头。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和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征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

开始诱导前一般均用面罩给患者吸氧,在患者神志消失前不宜将面罩紧扣于患者面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与恐惧。

在气管插管前进行控制呼吸时,潮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富余气体经食道进入胃内造成胃部膨胀及胃内容物返流;再者是护士可用手掌或拳头按压胃部,以免引起胃胀气。

遵医嘱静脉推注全身麻醉诱导药物,在具体执行时,不宜“倾注”式注入,特别是对那些循环影响剧烈的药物最好采用分次注入的方式,既先注入小量观察患者的反应,再注入小量边观察边注射酌定所需剂量,对危重患者也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整个诱导给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诱导完成气管内插管并确认无误后,协助麻醉医生给套囊打气,妥善固定导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进入全身麻醉的维持阶段,诱导与维持这两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持阶段持续至停用麻醉药为止。护士在整个麻醉维持过程中要注意与麻醉医生配合、用药核对,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及时配合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尽可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脏器功能的正常。

3.3 手术结束后麻醉与护理配合:①手术结束,麻醉并未结束,全身麻醉后麻醉中辅助用药过多或用量过大,患者代谢慢等都会导致患者延迟苏醒,拔管延迟等。因此,在患者未出手术室之前不能撤离各种监护及吸引器,一是为了拔管时需要,二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拔管后的患者头要侧向一端,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②呼吸功能依据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潮气量来评估,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及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颜色和量,并根据所得数据给予补液,药物应用。对于全身麻醉未苏醒患者还应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③患者出手术室,护士和麻醉手术医生一起送患者回病房,并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4 讨论

患者入手术室后护士首先进行复核查对,包括患者姓名,抑实施手术名称(应与病历、手术通知单上一致,确认手术前访视过该患者),禁食情况,麻醉前用药是否执行及给药时间;观察麻醉前用药效果,检查血型实验室检查单及抑行的输血和输血浆的准备情况;对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检查义齿是否已取出,对女患者要注意指甲染色和唇膏是否已揩拭干净[1]。此外,要了解皮肤准备是否合乎要求,患者的贵重饰物和手表等是否均已取下。

气管插全身麻醉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维持和苏醒。在这整个麻醉过程中护士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各种操作,执行医嘱做术中输液输血及各种特殊治疗,并且还要重点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是否稳定。护士在做各种治疗时一定要和麻醉医师核对,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护理配合 篇6

随着现代护理学和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疗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 手术室护理不再是以仅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 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 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 也应了解和熟悉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 这样才能与麻醉医师更好地配合, 保证各项手术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1麻醉前护理

1.1 术前准备

术前1d与麻醉师共同探视病者, 阅读病例,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术前诊断、麻醉方式、嘱患者禁食和禁水时间、术前需配合的各项准备, 并向患者解释麻醉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做好术前宣教。

1.2 环境的准备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 护士应根据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 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1]。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 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及干渴难忍的感觉。室温过低时, 患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 术后易并发肺部炎症。

1.3 心理护理

一般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知识不太了解或了解甚少, 因此会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及麻醉的知识, 安慰、鼓励患者, 解除其思想顾虑, 取得患者的信任。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麻醉体位, 使得麻醉穿刺顺利进行。

1.4 麻醉前的用药护理

麻醉前常注射苯巴比妥、阿托品、哌替啶等药物, 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降低或避免术中发生心血管应急反应, 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降低局麻药的毒副作用。因此, 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和呼吸, 应用推车将已注射哌替啶等药物的患者护送至手术室, 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2麻醉中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

麻醉前应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各种皮试反应结果和是否禁食、禁水、有无义齿、有无佩戴腕带及贵重物品等。

2.2 体位配合

正确的体位是麻醉顺利进行的措施之一。麻醉开始,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将患者摆好体位, 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2]。手术中将患者置于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 保证呼吸道通畅,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应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侧卧位、俯卧位和垂头仰卧位都会影响呼吸和循环, 安置体位不当还可使周围神经受到牵引和压迫, 以致手术后引起肢体麻痹。

2.3 维持静脉通路

建立和保持静脉补液通道通畅, 不仅是麻醉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持麻醉及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术中出现危险时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3]。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输液, 以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稳定。输液的速度根据病情调节, 一般对严重脱水、失血、休克、高热和椎管内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患者应快速补液, 必要时加压;小儿或老年及心功能不全者, 必须在麻醉医师指导下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渗漏现象、输血输液反应。如发生上述现象应减慢或停止输液, 根据病因分析给予处理。

2.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麻醉医师, 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对全麻插管患者, 要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脱出、扭曲等,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医师,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器材、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师配合默契, 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一同送患者回病房, 注意保暖,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待所施手术的名称、部位、麻醉方式、术中用药及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 待病房护士测完血压正常后返回。并定期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术后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践证明,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应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把好操作的每一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密切观察术中病情变化, 和麻醉医师一起积极地最大限度地预防意外的发生和正确处理意外事件,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使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的用药干扰、手术创伤使得患者在手术时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此做好麻醉护理配合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仪器、抢救药品的准备, 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同时要掌握麻醉的相关知识、原理, 协助麻醉医师准确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 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传英, 孙秀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配合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5A) :1199-1200.

[2]孙萍, 程艳.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0) :86.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25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14例, 女性患者136例, 年龄2~75岁, 平均年龄 (39.47±11.23) 岁。其中88例患者为普外科, 62例患者为骨科, 100例患者为妇产科。75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 91例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6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 24例患者接受神经阻滞麻醉。

1.2 方法

1.2.1 麻醉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知识等情况不了解, 从而导致在术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因此,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患者讲述手术相关的知识及麻醉的方式, 告知患者术中配合事项, 并告诉患者其重要性、风险以及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从而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2手术室及相关仪器的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护理人员对麻醉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 并对静脉输液泵、监护仪、麻醉剂等各种仪器进行检查, 确保各种仪器均处于备用状态[1]。

1.2.2 麻醉中护理。

1核查制度:患者在进行麻醉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资料, 对麻醉前用药情况进行核查, 检查患者是否严格禁水、禁食、有无义齿等。所有使用的静脉药物应有明显的标记, 进行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与医师对药品进行核对, 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混淆[2]。2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应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从而使麻醉及手术补液、输血、给药等得到保障, 从而为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采用大号留置针, 并使用薄膜对其进行固定, 从而避免针头脱落。3麻醉时配合: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式帮助患者采取相应的麻醉体位, 如果患者所要进行的手术时长时间的, 护理人员在术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翻身、搬动体位时要轻巧, 从而避免对患者体位突然的改变造成患者血压下降。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麻醉药物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情况较差或手术创伤性较大的情况, 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进行严密的监测,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

1.2.3 术后麻醉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回至病房。患者病床应设置床栏, 对患者四肢进行适当约束。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进行全麻的患者进行安全复苏, 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应及时清理, 从而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3 讨论

手术室时医院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集体观念、团体协作必须非常强的专业科室[3]。从而要求该科室内的医护人员要有非常娴熟的技术, 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围手术期麻醉患者而言, 加强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从而使对患者的麻醉工作能够顺利实施[4]。

此次研究对我院250例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从而充分说明围手术期的手术护理与麻醉工作进行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与麻醉的配合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其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如何与麻醉相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结论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麻醉,配合

参考文献

[1]何建娥.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8) :630-631.

[2]赵淑芝.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3) :58-59.

[3]阮爱娟.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12:987-988.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 其中男56例, 女性24例;年龄在16~76岁, 平均年龄为42.8岁;颅骨骨折47例, 硬膜下血肿15例, 硬膜外血肿9例, 颅内出血9例, 合并广泛脑挫裂伤、脑疝者11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 应注意了解患者的病情、出血部位及手术的名称等。立即开启100级手术间, 调节温度24~26℃、湿度50%~60%。将手术所需的物品及器械备齐, 包括1套开颅器械包、1套开颅特殊器械、1把开颅钻、1套头架、1台双极电凝、2台吸引器、1套全身麻醉用品、备皮工具1套及布类包1套等;做好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 备好术中所需的抢救器械药品, 必要时备血。

1.2.2 麻醉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道, 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双踝内侧大隐静脉穿刺, 如患者循环较差出现血管塌陷, 应抓紧时间给予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颅脑外伤患者可出现躁动症状, 给予患者约束带固定, 防止坠床;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氧流量调节为6~8L/min;用吸引器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呕吐物等吸出, 防止误吸。

1.2.3 手术中的护理

(1)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注意观察患者输液部位, 注意有无渗液、鼓针等, 保证患者输液通畅;备好血液, 需要时及时为患者输入;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尿量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师及手术者;做好“三查七对”;调节合适的温度, 注意患者的体温的变化, 如体温过低及时提高室温;由于急性脑外伤手术是大手术, 时间较长, 术中出血多, 必须保持吸引通畅, 最好备2台吸引器。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应反应迅速、做好应急准备, 将各种仪器设备、用物准备齐全, 及时补充手术台上所需的物品, 根据手术操作部位的变化随时调整灯光, 保证良好的视野;注意输液速度的调节, 颅内压过高时, 静滴甘露醇时, 速度宜快, 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减少再灌注损伤, 当血肿清除、颅内压降低后, 血压会迅速下降, 此时输液的速度也应该加快以补充血容量, 如病情需要可给予输血[2]。颅脑手术最常用的止血方式是双极电凝器电灼法, 按手术要求调节好功率, 调节手术显微镜处于备用状态, 如患者出血部位较深, 提前备好冷光源;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可对呼吸循环产生影响, 创伤性休克患者更易受其影响, 另外手术中的刺激、牵拉脑组织等操作, 可导致患者呼吸心搏骤停, 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每3分钟测量1次血压, 随时监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2) 器械护士的术中配合:器械护士在手术前与巡回护士共同认真核对器械和物品的数量, 连接吸引器, 将术中即将使用的器械按顺序摆放, 并根据手术的进行随时调整;给患者铺洞巾和无菌巾, 协助手术医师牵开头皮、剥离骨膜, 钻孔和锯骨板的操作会产生大量热量, 器械护士需用冲洗器吸取生理盐水冲洗钻空处降温。

2 结果

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者72例, 治疗满意率为90%, 发生并发症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75%, 死亡1例, 病死率为1.25%, 结果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 本文中手术治疗急性脑外伤效果较好。

3 结语

急性脑外伤发病急, 颅内压升高易形成脑疝, 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3], 手术治疗可改善脑部血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缺血进一步发展, 维持伤后脑部血流灌注, 预防二次脑损伤。手术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氧气的有效供给, 防止患者因缺氧加重脑组织损伤, 导致术后恢复不良;麻醉时气管内插管的刺激、搬动时颈部弯曲扭转, 可使颅内静脉回流不畅, 颅内压升高, 影响脑部血流灌注压[4], 术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颈部。通过术中熟练的手术和麻醉配合, 能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状况,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急性脑外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熟练配合,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的变化, 观察手术结果。结果 8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者72例, 治疗满意率为90%, 发生并发症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75%, 死亡1例, 病死率为1.25%。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充分的手术护理可提高急性脑外伤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脑外伤,手术,麻醉配合,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晓燕, 陈林, 田婧.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18) :915~2916.

[2]周洁, 顾红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6) :4767~4768.

[3]朱小红, 杨珊棠.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8 (6) :140~141.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9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8例, 男91例, 女77例, 年龄18岁~85岁, 平均 (51±1) 岁, 颈椎28例, 胸椎58例, 腰椎82例。

治疗方法:本组手术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方法为颈椎后路减压、胸腰椎肿瘤结核病灶清除、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等。

治疗结果:168例患者手术过程麻醉平稳, 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无并发症出现, 手术顺利, 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护理配合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在进行手术的前1 d, 护士应该常规探视患者, 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特殊病情, 向患者详细介绍将要进行的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麻醉后的反应,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恐惧和疑虑, 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这对手术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2) 用物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准备好俯卧位垫、头圈或C形头托, 膝部垫圈2个, 海绵软垫数个。备好吸引器麻醉诱导时吸痰用、小的手术薄膜数块、胶布、眼药膏、各种监护仪、推注泵等。

术中护理: (1) 心理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间后, 面对手术间的环境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情绪, 此时护士应该亲切地对待患者, 了解他在当前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心理, 然后对其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 使其慢慢适应环境, 避免血压升高而影响麻醉, 告知患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 麻醉配合:巡回护士患者信息核对完毕, 脱去患者上衣, 选择上肢较粗的血管用大号留置针进行穿刺, 以便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用。妥善固定避免脱出, 穿刺完毕后, 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核对好药名和计量, 注意推药的速度, 待麻醉奏效后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 遇到困难插管的, 帮忙按压声门, 暴露气管, 待插入合适的深度后拔出管芯, 连接呼吸机。巡回护士帮忙扶住气管插管, 麻醉师用长胶布两条将导管固定于两侧脸颊, 再用原先备好的小薄膜加固两侧脸颊的胶布, 防止口水浸湿胶布或变换体位时导管脱落造成生命危险。眼睛涂上眼药膏, 并用小敷贴贴上保护眼睛。预计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的患者要进行深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 深静脉穿刺前右肩膀下用布垫高, 多备一路液体并接好三通和延长管, 连接深静脉穿刺管。动脉穿刺前手下垫块布单, 防止血液污染手架, 穿刺完毕连接并做好固定, 在三通阀处垫块小纱布宽胶布固定,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3) 体位摆放:待麻醉操作完毕, 患者生命征平稳后, 即可摆放体位, 由医生、护士、麻醉师多人共同配合, 搬动患者时, 要将脊柱与头部保持同一纵轴转动, 麻醉医师负责托住头颈部保护气管插管, 再由2~3名医生分别托住肩背部、髋部、双下肢, 步调协调统一, 使患者的头颈部与脊柱同时转动, 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护士负责放好体位垫, 使患者平趴在体位垫上。注意保护患者气管插管、静脉置管及尿管。避免扭曲打折, 将头安置于头圈或U型头架上, 头部高度事宜, 在调整头部时, 避免单纯托起两侧面部, 应托起下颌及额部, 避免因面部过于绷紧, 导致组织损伤。并确保眼部悬空未受压。调整体位垫, 避免胸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循环, 尤其对年老体弱, 心肺疾病的应更加注意。患者双上肢与身体的夹角不可过大, 以65°~75°为宜, 并用海绵垫好, 避免过度外展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在患者膝前部可用垫圈垫起, 小腿处用软垫垫高, 使足尖自然下垂避免脚趾受压, 男性患者要注意保护外生殖器, 因男性外生殖器皮肤薄嫩,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 防止受压[2]。女性患者的重点保护双侧乳房, 因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时易引起损伤, 摆放体位时, 应避免挤压。 (4) 术中管理:巡回护士每隔1 h要检查患者眼部、前额和双侧颧骨的受压情况, 在不影响手术操作时可适当调整受力点, 并检查气管插管情况, 检查尿管是否通畅, 观察尿量报告麻醉师, 记录冲洗量以便准确统计出血量,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征变化, 根据需要调节输液速度, 必要时输血。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温, 避免低体温, 造成术后苏醒延迟。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医生, 麻醉师共同将患者平稳翻转至推车上平卧, 翻转时要注意使患者身体处于同一直线上, 同时防止各种连接管道脱出, 协助麻醉师连接好吸引器及吸痰管, 开一瓶盐水备用, 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为避免躁动, 应用约束带约束四肢, 并注意保暖, 待患者出现吞咽反射, 握手有力, 肌张力基本恢复, 潮气量正常时, 即可拔除气管导管。再观察半个小时左右, 待各项指征平稳无波动, 处理好各种引流管后, 护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讨论

全麻俯卧位是脊柱手术常见麻醉方式和体位, 患者由于全麻对自己的体位没有感知, 也没有保护意识, 因此对气管插管的护理, 对呼吸、循环、周围神经的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 要避免胸腹部受压, 防止限制性呼吸困难发生, 双手与身体的夹角要<90°。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患者在由平卧转为俯卧时, 或由俯卧转为平卧时都一定要注意保证患者的身体呈一条直线翻转, 同时防止气管插管、输液管脱落。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功能异常,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必要时提高室温, 密切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 若体温过低则容易发生麻醉过深而造成循环抑制及术后苏醒延迟。因此, 护理人员要加强思想认识, 熟练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前、中、后的护理, 能减少麻醉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 确保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手术关, 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护士与麻醉师的护理配合体会, 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护理配合。认为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妥善的固定气管插管和维护全麻肌松后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至关重要, 减少了因手术体位的改变所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了麻醉平稳, 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全身麻醉,脊柱手术,俯卧位,护理

参考文献

[1]程中琴.预防和避免发生手术室差错的体会[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0, (5) :97-98.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10

关键词:“渐冻人”;肌无力;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127-01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简称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或(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肌无力呼吸而死亡。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疾病早期是以远端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在数月之内会渐渐侵犯全身的主要肌肉最终严重的全身无力、呼吸困难而死亡。笔者2013年2月份在航空总医院曾护理1例“渐冻人”全麻下剖宫产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一、病例介绍

患者吕元芳,女,31岁,以“进行性四肢无力28年,停经34+6周”为主诉于2013-01-22 14:52入院。

患者自3岁开始出现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至今。患者幼时可依靠双拐行走,双上肢可抬动,曾于兰州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15年前患者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需依靠轮椅生活,无触觉改变,近十年未用药治疗。2012年4月于协和医院就诊,于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行肌电图检查,并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检查提示患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型SMA,确诊为“脊髓型肌萎缩症”,未用药治疗。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5月24日,预产期2013年2月27日。孕期无系统产检,超声核对孕周准确。2012年8月患者孕11+周于协和医院取绒毛行产前基因检测提示:胎儿未见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性缺失,超声筛畸未见异常。孕24+周行OGTT:5.08-11.64-10.70mmol/L,诊断妊娠期糖尿病,予控制饮食,自行监测血糖较满意。自妊娠6+月开始偶有胸闷憋气,近2周加重,夜间可侧卧位休息,无夜间憋醒等症状。2012年12月28日查肝功能异常,口服肝泰乐及维生素C治疗,2013年1月18日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停用口服药。12月初曾感冒发热一次,体温最高至39 ℃,在住地诊所输液治疗后痊愈(具体用药不详)。今孕34+6周,现无腹痛,无阴道流血及流水,入院待产。既往体健:孕0产0,无其他孕产史。患者一个弟弟患脊髓性肌萎缩症,其余家属无类似疾病。

二、 麻醉配合

(一)麻醉机的管理。

1.加强麻醉机使用过程中的观察,若出现螺纹管打折、脱落,应及时更换并连接。

2.生命体征的监测: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心脏是常受到侵犯的气管之一,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而影响心脏的负荷,此外肺部也是常受累及的器官。故设定合适的参数很重要。

(二)气道的管理配合。

1.病情观察:“渐冻人”患者,呼吸机无力,流涎多,加之长时间卧床,痰液多且不易排出,护士应密切观察有无麻醉机气道高压报警,有无血氧饱和度的突然降低等病情变化。

2.吸痰方法:吸痰前后给纯氧2分钟吸入,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先抽吸口鼻后抽吸气管内的痰液。痰多不能一次吸净者可先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达到85%以上后再吸,动作力求轻、快、稳以防气道黏膜水肿出血。

三、护理

1.呼吸护理。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因吸气与呼气肌肉都被侵犯,易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均可导致胎盘早剥、DIC、大出血、宫缩乏力。通气与咳嗽都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孩子在母体内的渐渐长大,她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在胎儿方面,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因此,患者入院后,嘱其左侧卧位或半卧位,严密观察胎心情况,每日行胎心监护3次,监测胎心及胎动,每日3次低流量吸氧,每次30min。术后24h持续面罩吸氧,24h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2l/min。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隔日监测肺功能一次,定时抽动脉血气等。

2.生活护理。因患者双下肢肌肉萎缩无力易跌倒,如厕时或活动时安排专人协助。在孕妇进食时,嘱其细嚼慢咽,观察有无呛咳或呼吸困难,并指导和协助患者按摩四肢缓解肌肉痉挛萎缩。协助患者服药并观察有无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情况,一旦发生要紧急抢救。

3.基础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保暖,遵医嘱予持续心电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q1h,并观察有无胸闷、心慌、憋气等症状。为了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及缓解肌肉痉挛,q2h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背部及双下肢。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每小时按摩子宫10min,促进宫缩避免因宫缩乏力引起大出血。并清洗外阴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准确记录出血量。

4.皮肤护理。(1)皮肤清洁。沐浴时需注意:①水温一般40~42℃,感觉比体温略高即可,注意保暖。②天气干燥时,可以给患者使用温和的身体乳液。③穿衣强调宽松、保暖、舒适和透气,一般床单、被褥及衣物要每日更换并清洗烘干。(2)预防压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营养支持充分。②使用充气式床垫或尽量软的垫子。③卧床时,2h变换体位一次,尽可能让身体保持在最舒适的位置。平躺时,双膝窝及足跟下可垫软枕;侧卧时,后背、腰部和两腿之间可垫软枕。

5.腹胀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并伴有胃肠蠕动功能的减退,经常受到腹胀、便秘的困扰。针对这一情况,护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1)排便前使用开塞露帮助通便,排便时坐在可坐式便池上,有力于借助重力的作用。(2)腹部按摩,用手掌顺时针按摩患者的中下腹区域,q1h,每次15min。(3)添加蜂蜜、新鲜果汁、通便汤等有利于排便的食物。

6.疼痛的护理。(1)切口疼痛。使用“自控镇痛泵”即解决了切口痛的问题。(2)乳胀及宫缩痛。是所有初产妇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且经过观察,患者是属于痛敏感体质,所以她对这种疼痛的感觉会更灵敏。因此,我们请了专业的通乳师给患者定期按摩乳房通乳并教导患者如何哺乳,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只能侧卧位进行哺乳,哺乳时护士就在床旁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7.饮食及功能锻炼。产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因此,在允许范围内,指导产妇多食清淡可口、高维生素、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以及新鲜蔬菜及水果和营养丰富的汤类。因病人长期被迫卧床,为避免肢体功能废用,每天定时按摩活动肢体,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进展。

8.心理护理。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迁延,难以治愈。患者非常清醒的看着病情不断的恶化,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再加上对孩子期望与担心。因此,无助、焦虑、绝望、恐惧的情绪很难消除。护士应加强心理知识 的学习,掌握护患关系的技巧,态度和蔼,一丝不挂,认真热情,动作迅速,操作熟练准确,增加患者安全感。

9.出院指导。要注意个人卫生必须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禁止盆浴。母乳喂养要适宜,不可过累要劳逸结合。哺乳时要以侧卧位哺乳为最佳最安全的方法。搭配营养合理,饮食要有节,不可过饱或过饥,不偏食,适量活动。

四、总结

通过对患者全面、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在对患者麻醉的配合、气道的管理和护理方面,是从病人、人工气道、医护人员三方面进行规范、有计划的管理,从而对于患者在全麻的情况下,安全剖出一名男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立红.一例妊娠合并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114.

[2]常健.1例晚期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居家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47-48.

[3]侯智慧.一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杂志,2010,9:183-184.

[4]惠海平,党苗苗.浅谈“渐冻人”的护理[J].吉林医学杂志,2011,32(12):2463.

手术室麻醉与护理配合论文 篇11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室,护士,护理配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实施全身麻醉下手术128例, 其中男33例, 女95例, 平均年龄32岁。

1.2 方法

采用BD公司生产的硬腰联合麻醉包, 穿刺部位选择L1~L2、L2~L3间隙。常规消毒, 局部麻醉后选用16G硬膜外穿刺针穿刺, 突破黄韧带感觉有落空感后, 从硬膜外针腔内置入25G带针芯的腰麻针, 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 有脑脊液回流但不外溢, 接注射器将配好的液体 (25%葡萄糖1m L+0.75%布比卡因2~3m L) (根据年龄、体重调整) 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 (约1~2min) , 拔出腰麻针, 置入硬膜外导管, 妥善固定, 协助病人摆好手术卧位。

1.3 结果

联合麻醉病人, 术中麻醉平面基本达T4~S5, 肌肉松弛, 且可通过硬膜外导管定时给药, 保证了手术时间。所有病例均平稳渡过麻醉手术期, 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配合

2.1 麻醉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手术前1d到病房做好术前访视, 了解术前准备情况, 根据病情, 掌握病人主要的心理特征, 态度和蔼、耐心、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病人配合, 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 使病人对麻醉有初步认识, 尽量减轻病人对手术中疼痛的恐惧感。对于有吸烟史的病人应劝其戒烟, 向病人说明利害关系, 如戒烟可减少麻醉困难, 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等, 这对全身麻醉病人尤为重要。

(2) 用物准备。协助麻醉医生备好麻醉用物, 包括麻醉插管用物1套、麻醉药品、急救药品、麻醉机、手术间内氧气, 中心吸引保持通畅。

(3) 麻醉前的用药护理。麻醉前, 常给予病人注射苯巴比妥、海俄辛等药物, 以达到镇静止痛, 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减少或避免术中反射性低血压症, 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 麻醉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 并且应用推车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 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2.2 麻醉中护理

(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予麻醉药物前, 应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 各种皮试反应结果, 是否禁食及有无义齿等。

(2) 插管的配合。吸痰管与中心吸引连接好处于备用状态, 连接好麻醉机的电源, 建立静脉通道后, 约束固定病人, 协助麻醉医生静脉给药, 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在病人头端一侧协助麻醉医生气管插管, 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 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 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 插管成功后拔出导丝、递牙垫, 协助挤压呼吸囊, 调整导管深度并妥善固定。

(3) 静脉通道及液体的管理。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病人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道,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 病情比较重者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全身麻醉的病人应用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 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 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 有效巡回血量下降, 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以及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

(4) 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 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 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我院全身麻醉病人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麻, 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给药, 病人处于昏睡无意识状态, 手术中要注意观察, 如出现血压升高, 可能是静脉给药量不够, 应及时通知麻醉医生添加药量。

(5) 管道护理。注意保护病人的眼睛及各部位不受压, 保护好各种管道。手术中注意保持病人体温, 全身麻醉病人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 容易出现低体温,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室温应维持在20~25℃, 相对湿度在45%~50%为宜。手术中需要冲洗胸腹腔或切口时, 冲洗用水应加温至37℃左右才能用, 以免病人体温下降。

(6)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全身麻醉的各项操作步骤及常用麻醉药品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主要副反应, 以免发生麻醉意外时惊慌失措, 不能及时配合抢救。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器材、药品的用量、用法等, 并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地进行抢救工作。

2.3 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手术完毕及时停止静脉麻醉药, 除有特殊医嘱外, 安置病人于仰卧位。全身麻醉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鼻内分泌物排出, 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病人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加快, 甚至有呻吟、转动, 是即将苏醒的表现。此时最易发生躁动, 应将病人的手足约束好, 防止病人坠落或不自觉地拔除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 造成意外。拔除气管导管后, 继续观察至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呼吸平稳时, 与麻醉医生一起将病人护送回病房。

参考文献

[1]曾俊.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上一篇:设计应对下一篇:磁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