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麻醉

2024-09-29

手术与麻醉(共12篇)

手术与麻醉 篇1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要想确保麻醉效果,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1 麻醉前护理

病人进入手术单位后,手术室护士首先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饮食情况等。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0%~50%。向患者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及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心情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开导,减轻患者压力,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麻醉。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麻醉操作过程中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必要时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紧张程度。麻醉操作完毕,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必要时适当约束。

2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后,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等情况下,患者意识并未完全丧失,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影响医患关系。

手术室护士执行口头医嘱较多,要及时记录,认真核对。用过的安瓿和血袋要妥善保留,确认无误后,术毕弃之。

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输血输液反应及感染的发生。手术开始后要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有意外情况发生时,护士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大夫及麻醉师进行抢救。根据血压、脉搏、心率、术中出血量等随时调节输液速度,维持循环稳定。

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麻醉终止,但病人受麻醉影响没有清除,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患者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鼻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行吸痰处理。继续密切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等情况。移动病人时,要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气道梗阻和胃内容物溢出,以免误吸,导致窒息。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要注意保暖。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介绍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情况、需要继续检测项目等。交接清楚后才能离开。全麻患者在苏醒前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综上所述,手术的成败,不单单取决于手术医师,而且与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配合的优劣程度密不可分。一台成功的手术,是三者共同的努力。任何一方配合不好,都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把好操作中的每一关,才能推进手术的实施与进展,取得手术的顺利成功。

手术与麻醉 篇2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 □椎管内插管□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强化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其他:

有创操作:□动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漂浮导管□其他: 麻醉风险评估

ASA分级:□Ⅰ□Ⅱ□Ⅲ□Ⅳ□Ⅴ(E)心功能分级:□Ⅰ□Ⅱ□Ⅲ□正常 更改麻醉方式及原因

术中特殊情况

麻醉效果评定

麻醉效果:

全麻:□Ⅰ级□Ⅱ级□Ⅲ级

□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术中知晓:□有□无

输血疗效评估

输血前:

HGBg/i或HCT%BP:/mmHgR:次/分

输血后:

HGBg/i或HCT%BP:/mmHgR:次/分

患者离室小结

术毕是否入PACU:□是□否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 分 病人自控镇痛:□有□无

去向:□病房□ICU□门诊观察□急诊观察□返家□其他

麻醉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时分

评定标准:见(背页)

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按照麻醉效果评级来评定麻醉效果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实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

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硬、腰、骶)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需用镇静剂,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非病情所致)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Ⅳ级:需该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

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

手术与麻醉 篇3

关键词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3

妇科较大的手术国内多采用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也有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局麻加基础麻醉等。本文对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妇科病房收治的67例需行手术的患者,分别行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并就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妇科病房收治的67例需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IA组和CIIA组。TIA组34例,年龄27~69岁,体重45~68kg。子宫肌瘤9例,异位妊娠8例,卵巢囊肿9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腺肌症5例。CIIA组33例,年龄28~71岁,体重46~69kg,其中子宫肌瘤8例,异位妊娠7例,卵巢囊肿1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子宫腺肌症6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肺疾病史,无手术禁忌证,无过敏性哮喘,无麻醉药过敏史。患者麻醉均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两组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人手术室后用太空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等。两组均采用异丙酚2.0mg/kg、芬太尼2ug/kg和司可林0.1mg/kg,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两组均用麻醉机(grager-fabius进行)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RR)维持在每分钟12次左右,吸呼比控制在1:2,气体流量在2L/min左右。诱导麻醉后,TIA组用微量泵(Diprlfusor Graseby3500型)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3~6mg/(kg·h)、芬太尼2ug/(kg·h),维库溴铵0.06~0.09mg/(kg·h),必要时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及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输注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丙泊酚。CIIA组持续吸入1%~2%七氟醚并间断静推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两组均直至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术前5分钟开始,全程监测MAP、HR、RR、SPO2。(2)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两组MAP、HR、RR、SPO2麻醉前与术中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中MAP、HR、RR、SP0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TIA组停药后苏醒时间为(3.12±1.23)分钟,CIIA组组停药后苏醒时间为(11.03±2.10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1.46,P<0.01)。TIA组苏醒期躁动、精神障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为14.71%,明显低于EIIA组的54.55%,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3.54,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妇科微创手术的日益发展,对麻醉质量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除需要维持麻醉及术中呼吸循环正常外,还应使麻醉起效、恢复、清醒快。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此类手术时间短,连台手术多。我院从2008年9月开始对自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实施妇科手术,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异丙酚及芬太尼来达到维持麻醉的目的。本研究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采用的是异丙酚与芬太尼的配伍。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高脂溶性短效静脉麻醉药,它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代谢快,具有分布和清除迅速、无成瘾性的特点,适用于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但异丙酚阵痛效果较差,对呼吸、循环系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另外,其价格昂贵。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单纯应用丙泊酚相比,可减少异丙酚用量1/3~1/2。因此临床上常配伍用其他药物以完善其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本组病例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后SBP、MAP、HR、RR明显下降,与异丙酚的循环抑制有关,芬太尼可增加异丙酚血压下降幅度。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充分发挥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和芬太尼镇痛作用,达到术中镇静、镇痛目的。此外,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较静脉复合麻醉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静吸复合麻醉。考虑这与药物的半衰期短以及无明显蓄积作用有关。有报道异丙酚有一定的抗术后恶心作用,因此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也较少。本研究也表明,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不仅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而且无吸入麻醉药带来的空气污染等优点。另外,与吸入麻醉相比,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能更好地控制它们的血药浓度及麻醉深度,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麻醉维持过程平稳安全,术后患者恢复更迅速。因芬太尼消除半衰期较长,宜先停药,否则将会延长麻醉苏醒时间。而异丙酚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手术结束后停用异丙酚,既可维持术中有效的血药浓度,又不影响意识恢复,苏醒期呕吐等副作用少。

手术与麻醉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25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14例, 女性患者136例, 年龄2~75岁, 平均年龄 (39.47±11.23) 岁。其中88例患者为普外科, 62例患者为骨科, 100例患者为妇产科。75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 91例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6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 24例患者接受神经阻滞麻醉。

1.2 方法

1.2.1 麻醉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知识等情况不了解, 从而导致在术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因此,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患者讲述手术相关的知识及麻醉的方式, 告知患者术中配合事项, 并告诉患者其重要性、风险以及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从而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2手术室及相关仪器的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护理人员对麻醉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 并对静脉输液泵、监护仪、麻醉剂等各种仪器进行检查, 确保各种仪器均处于备用状态[1]。

1.2.2 麻醉中护理。

1核查制度:患者在进行麻醉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资料, 对麻醉前用药情况进行核查, 检查患者是否严格禁水、禁食、有无义齿等。所有使用的静脉药物应有明显的标记, 进行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与医师对药品进行核对, 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混淆[2]。2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应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从而使麻醉及手术补液、输血、给药等得到保障, 从而为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采用大号留置针, 并使用薄膜对其进行固定, 从而避免针头脱落。3麻醉时配合: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式帮助患者采取相应的麻醉体位, 如果患者所要进行的手术时长时间的, 护理人员在术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翻身、搬动体位时要轻巧, 从而避免对患者体位突然的改变造成患者血压下降。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麻醉药物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情况较差或手术创伤性较大的情况, 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进行严密的监测,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

1.2.3 术后麻醉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回至病房。患者病床应设置床栏, 对患者四肢进行适当约束。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进行全麻的患者进行安全复苏, 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应及时清理, 从而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3 讨论

手术室时医院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集体观念、团体协作必须非常强的专业科室[3]。从而要求该科室内的医护人员要有非常娴熟的技术, 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围手术期麻醉患者而言, 加强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从而使对患者的麻醉工作能够顺利实施[4]。

此次研究对我院250例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从而充分说明围手术期的手术护理与麻醉工作进行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与麻醉的配合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其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如何与麻醉相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结论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麻醉,配合

参考文献

[1]何建娥.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8) :630-631.

[2]赵淑芝.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3) :58-59.

[3]阮爱娟.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12:987-988.

手术麻醉系统业务流程 篇5

业务流程:

科室医生在某时间之前填写次日手术通知单并提交

手术室护士长进行手术排班安排(包括麻醉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间、台次等),如果时间上没冲突,护士长对此例手术进行确认,并发送短信到科室医生手机,提示科室医生他的手术申请已通过。

如果手术无法安排,护士长可以退回该手术申请,并发短信到科室医生手机,提示科室医生他的手术无法安排,并给予退回原因。

手术排班完成之后,到次日病人交接之前,该例手术安排的麻醉医师到科室病房做术前访视,并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药物使用知情同意书。

次日手术开始之前,巡回护士到科室病房去做交接病人,巡回护士用科室病房的PDA登陆系统,扫描病人腕带,填写术前交接单。交接完成后,巡回护士把病人带到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麻醉实施前护士登陆系统扫描病人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麻醉前手术安全核查,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

在手术开始之前护士还要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工作,填写清点记录单。

这时还需要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第二次(手术开始前)手术安全核查,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

在手术关闭开刀伤口前,这时护士进行手术清点(关前核对),填写手术清点记录单。

在手术关闭开刀伤口后,这时护士还要再次进行手术清点(关后核对),填写手术清点记录单。

手术结束后,在病人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最后一次手术安全核查,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

术后病人送入PACU,等待病人醒来,填写麻醉复苏单。

手术与麻醉 篇6

方法:麻醉前、后以及手术中、手术后都应给以麻醉师全面的配合工作,包括心理护理、用藥护理、体位护理、术中、术后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

结果: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配合,需要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要有默契。特别是急诊抢救手术及对患者进行快速气管麻醉时,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

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技术操作熟练,全面地配合麻醉师的工作。

关键词: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1-01

手术室护理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师的工作,这就给我们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白林医院在多年手术室工作中,体会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位的配合

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如:连续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等。手术中常需将病人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病人,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病人已丢失自身调节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紊乱。手术室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共同安置好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应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全身麻醉的配合

2.1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配合。在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三个阶段,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首先了解静脉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和用法,注意事项,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静脉给药,诱导期将患者适当固定于手术台上,防止因诱导兴奋而自手术台跌下,擦伤皮肤及发生骨折,在维持麻醉期间,手术室护士应坚守岗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按麻醉医师医嘱给药,所有药物严格核对,苏醒期应配合麻醉医生随时调整好体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患者保暖和防躁动。

2.2基础麻醉配合。成年人可有梦幻般的感觉及烦躁不安等精神异常的情况。因此术前固定好患者,以防患者躁动影响手术。

3麻醉前后护理

3.1麻醉前探望患者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3.2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所输液体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3.3麻醉前用药。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氯丙嗪等药物,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3.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排空膀胱,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义齿,帮助患者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或用推车接患者进入手术室。

3.5手术开始,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摆好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4输液输血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体液的纠正是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问题。术前有脱水、高热患者,需要在术前补液,手术麻醉中的患者,由于术前禁食,禁饮及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器官的血管扩张,相对血容量不足,且麻醉手术中创面不断渗出和蒸发,可能使血压下降,故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穿刺,在麻醉医生指导下输液,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一定要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人量。手术中血液的丢失是很正常的,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血量、手术野失血情况来决定输液量,以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输血前应与麻醉医生共同严格执行查对工作。需大量输入库血时,应经过加温后输入,以保持体内温度的恒定。在输液过程中,应保证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遇有麻疹或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再次进行查对工作。

5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麻醉医师的配合技巧与防护 篇7

1与手术医师的配合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与麻醉医师配合的护理质量, 必须注意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 协助麻醉医师配合好体位, 做好输液和输血及麻醉药物的配合, 积极参与急救工作, 使手术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 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真正认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2]。

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进行患者病情分析, 明确手术部位、体位, 征求患者意见确定手术方案。比如:到底实施局麻还是全麻, 要和手术医师进行全面分析, 局麻采用脊椎或硬膜外麻醉法, 对整体生命影响不大, 手术后恢复情形也可能会较好, 但手术时间不易控制, 患者苏醒期可出现不适感;全身麻醉则是深度的麻醉, 要让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使用的药物较多, 对医师控制手术情形和时间较容易, 易紧张的患者也不会发生问题。两者各有利弊, 但如果是下肢手术, 半麻的并发症可能少一些。总之, 麻醉医师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应担负手术准备、手术实施和术后护理等重要责任, 尤其是同手术患者以及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上述几点在基层医院仍然存在缺陷。

2手术室与患者的配合

重视术前人文关怀, 对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面貌乃至病情转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患者手术前难免存在种种思想顾虑, 如恐惧、紧张和焦急等。情绪激动和失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术后的并发症;过度、持久的焦虑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 导致机体整体功能调节减弱, 这样会增加手术危险性, 固如何缓解患者术前焦虑与害怕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麻醉医师应该针对患者术前担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通过解释、疏导和安慰等松弛训练, 使患者做出最大努力进行适应, 主观上避免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 并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做具体解释, 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 取得患者的信任, 争取充分合作。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患者术前数日即可开始服用适量镇静、催眠药, 讲明有关手术的知识, 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要求是必要的。由于不少患者会对半身麻醉感到很害怕, 觉得意识清醒看着自己的身体被做手术很紧张, 所以就会希望全身麻醉, 医师通常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全麻也好、半麻也罢, 首先应从麻醉专业上考虑, 但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意愿和病情, 使其心中有数, 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 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在决定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时, 麻醉医师要事先做好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服药情况、有无高血压等问题, 以及告知术前禁食时间等要求。麻醉医师应调节麻醉环境和手术室的条件, 通常室温在22~24℃, 相对湿度为45%~50%的手术室内为患者进行麻醉, 因为手术室温度过高, 相对湿度过低时, 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室温过低时, 患者易患感冒, 特别是采用吸入麻醉者, 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因此, 必须注意保持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

3麻醉前、后的用药护理

麻醉前给患者注射苯巴比妥钠、阿托品、盐酸哌替啶等药物, 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应激性的目的, 还可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减少或避免术中发生反射性低血压, 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 麻醉前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 并且应用推车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 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给予麻醉药物前, 应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部位, 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 了解各种皮肤试验结果, 是否禁食及有无义齿等。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 极为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因此, 一般手术须首先建立静脉通道,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地顺利进行。手术完毕, 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返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手术中用药及术中和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 麻醉后注意事项等。术后麻醉医师及时跟踪患者的情况, 并告知康复过程的注意事项等[3]。

4与患者家属的配合

家属对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其家属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求配合做好手术前、后的各项检查;让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和医师共同商定手术方案;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根据患者需要, 为其播放一些轻音乐或鼓励其阅览一些休闲刊物, 以缓解手术前后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等。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注意感染及心理护理[4]。

5与相关科室的配合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不仅取决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周到的服务, 而且降低医疗事故, 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发生医疗事故较多的手术科室, 不仅需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也需要医护之间和其他科室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降低或杜绝医疗事故, 保证工作地顺利进行, 有利于医院地良好发展[5]。

6自我防护

要注意预防皮肤黏膜的破损:人体皮肤黏膜破损, 则天然屏障消失, 此时若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 即有被感染的危险[6]。注意防护的危害因素还有锐利物品损伤。手术室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抽血、使用注射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和剪等锐利器械, 装卸、清洗器械时, 均可能被锐器损伤, 使病毒直接进入血液而被感染。进行矫形、骨关节、乳腺、甲状腺等易出血的手术时, 小动脉出血点容易溅到眼睛里或皮肤上, 明显血迹较易被发现, 但多数肉眼看不到的情况易被忽视。此外, 手术中手套的穿孔率甚高。

具体防护对策如下: (1) 对手术室护士应进行自我保护及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血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 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2) 保护皮肤和黏膜。由于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 因此, 需要把来自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骨碎片溅出时, 戴面罩、护目镜, 穿一次性塑料围裙, 如眼结膜、口腔黏膜溅有血液, 即用0.25%洗必泰醇溶液冲洗,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 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操作步骤。 (4) 规范锐利物品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5) 重视预防接种, 提高护士的免疫力。对可经过免疫注射降低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应予以预防接种。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自我防护,配合技巧,传染病

参考文献

[1]乔歌歌, 程相珍, 薛中青.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0) :952-953.

[2]王晓光, 马克美, 祝有菊.浅淡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23) :2903-2904.

[3]孙琼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的配合要素[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 2001, 3 (4) :388-389.

[4]宗瑞丽.浅谈麻醉手术苏醒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3) :114-115.

[5]孙艳侠.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因素与防护[J].河北医学, 2005, 11 (9) :839-840.

手术与麻醉 篇8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接收的需要麻醉进行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1.8岁;体重52~80Kg,平均体重64.8Kg。髋部骨折21例、锁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8例,桡骨下端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2例。全身麻醉35例,手术平均时间是110.43min;腰-硬联合麻醉33例,手术平均时间是111.58min。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未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处理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开放上肢静脉通道。(1)全身麻醉组:麻醉诱导按照静注:昂丹司琼0.1 mg/kg,咪达唑仑0.07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胺0.8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微量持续泵入,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与麻醉[1]。(2)腰-硬联合麻醉组:选择腰部L3~4间隙处进针麻醉,穿刺顺利后,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的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7.5 mg,注射时间控制在45s左右,取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导管给药15分钟后,如患者平卧位后水平在T8以下,通过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总剂量不能超过5ml。

1.2.2 观察方法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询问主刀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总分10分)。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是否有疼痛。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患者舒适度和医生满意度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中有手术部位有疼痛感10例(30.3%)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4例(1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主刀医生的满意度(9.0±0.6)略低于全麻组主刀医生满意度(9.2±0.5),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

术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腰硬联合麻醉组血压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监测分别为(103.56±13.45)、(90.42±12.05)、(91.59±11.85)、(95.85±13.68)mm Hg,而全身麻醉组分别为(103.48±14.29)、(95.31±12.57)、(110.46±12.46)、(104.62±11.52)mm Hg,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组在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均分别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心率不同时间监测分别为(88.68±10.25)、(78.45±10.35)、(73.57±9.84)、(72.85±8.48),而全身麻醉组分别为(87.96±10.19)、(86.24±10.33)、(83.46±8.96)、(90.45±7.89)次,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组在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均分别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氧饱和度不同时间监测分别为(98.78±3.4)、(99.79±3.1)、(98.07±1.9)、(98.85±2.4)mm Hg,全身麻醉组分别为(98.96±3.1)、(99.24±3.2)、(97.42±2.7)、(98.45±2.3)mm Hg,可见两组各个时间点测的的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论

人体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中的钙的含量逐渐丢失,骨密度减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在老年人中最常见的骨科疾病是骨折[2]。采取合适麻醉方式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选择方式应考虑以下方面[3]:(1)人体主要脏器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是否对脏器造成损伤。(2)患者对手术时疼痛感的忍受度,对麻醉舒适度的要求[4]。(3)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承受度[5]。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广泛运用于临床外科手术中[6]。本研究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患者在术中感觉疼痛有10例(30.3%)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4例(11.42%)。可见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后手术中的舒适度较差,因此,采取静脉全身麻醉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7]。术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出现血压和心率均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全身麻醉机体血压和心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这可能与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异丙酚和芬太尼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8]。

从患者舒适度讲,可选择全身麻醉。但是腰硬联合阻滞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全麻[9]。术中出血少,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麻醉药物残留少等优点,应首选腰硬联合阻滞[10]。

参考文献

[1]郭宝富,高明,韩雪梅.腰-联合麻醉用于老年病人股骨上段手术[J].吉林医学,2006;9(27):9~12

[2]孙茜芬,姜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J].四川医学,2001;22(3):292

[3]蔡宏达,林财珠.血管紧张素Ⅱ与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5):270

[4]魏真,李荣纲,陈江湖.腰丛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医药杂志,2005;3(5):4~7

[5]徐仲煌,黄宇光,潘华,等.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J],2002;18(5):258~238

[6]肖骏.嗜酒对丙泊酚用药量和麻醉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142~2145

[7]姚敏.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2):238~239

[8]李立荣,霍亚男.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胆囊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040~2043

[9]覃斌.浅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时心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4):569~570

[10]刘珍珍,夏中元,姚瑶,等.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临床特征和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1):16~17

手术与麻醉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患儿均无严重的心、肝、肾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 患儿家长均知情, 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4例, 年龄3~10 (5.1±1.4) 岁;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4~10 (5.5±1.1) 岁。2组患儿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具体方法: (1) 麻醉前准备:进入手术室前30min, 给予肌内注射阿托品, 按0.02mg/kg计算用药量;进入手术室后, 护士为患儿开放静脉通路, 麻醉师连接心电图, 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以及面罩吸氧。 (2) 麻醉诱导:给予患儿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顺本阿曲库铵;采用面罩加压供氧, 确认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后给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 麻醉维持:采用1%~3%七氟醚进行术中麻醉维持。 (4) 麻醉苏醒:于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 待患儿清醒, 恢复自主呼吸后, 为其进行口腔分泌物吸除后, 拔出气管导管。

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具体方法: (1) 麻醉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 (2) 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氯胺酮、顺本阿曲库铵, 在采用面罩加压供氧的同时吸入5%~6%七氟醚, 2~3min后, 确认患儿进入睡眠状态, 为患儿放置合适的喉罩, 进行机械通气。 (3) 麻醉维持、麻醉苏醒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后、手术10min后、手术结束时及拔出插管或喉罩后的动脉压及心率情况, 记录患儿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ETCO2) 和气道峰压 (Ppeak) , 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观察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时段动脉压及心率变化

在不同阶段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

观察组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 (9.39±0.8) KPa, 气道峰压为 (21.7±2.7) cm H2O;对照组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 (11.87±2.8) KPa, 气道峰压为 (17.5±2.4) cm H2O。观察组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为 (1.1±0.2) min, 平均清醒时间为 (2.3±0.3) min;对照组平均拔管时间为 (5.1±1.1) min, 平均清醒时间为 (8.0±2.1) min。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仅出现颅内压升高2例, 眼内压升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 (3/34) ;对照组出现颅内压升高5例, 眼内压升高2例, 心率过快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 (10/34)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麻醉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性失去感觉, 为患者创造一个无痛的手术治疗环境。麻醉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手术过程中, 效果良好。因年龄较小患儿自身耐受力及抵抗力较为低下, 在进行手术时, 选择麻醉方式应更加谨慎。因此, 采用什么方式麻醉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 又能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气管插管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麻醉即患者在麻醉状态下, 通过喉镜等插管辅助器械的辅助, 把一端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 将气管导管的另一端与麻醉机相连, 由麻醉机通过气管导管给患者输送氧气, 帮助呼吸[2]。喉罩麻醉是一种新的麻醉方式, 它具有更安全的通气道, 是一种声门上气道管理技术。喉罩是一个可充气的树叶形硅树脂罩和橡胶连接管组成的气道用具, 进行喉罩麻醉时, 可经过口腔将喉罩插入咽部后, 给喉罩气囊部位进行充气, 膨胀的喉罩通过包绕对会厌和声门进行密封, 在喉头周围形成一个低压密封罩, 将密封罩的连接管与呼吸机相连, 可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 患者也可自主呼吸[3]。本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后在不同阶段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较对照组平稳, 观察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说明对年龄较小患儿采用喉罩麻醉效果更加理想。原因: (1) 相对于气管插管麻醉, 喉罩麻醉患儿痛苦更小, 即使在浅麻醉的状态下也可耐受, 因此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要比气管插管麻醉少, 术后清醒的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缩短[4]。 (2) 喉罩麻醉, 不需显露声门, 即使在盲插下也可完成操作, 不需进入气道, 不会对气道造成损伤[5]。 (3) 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麻醉使用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简单, 建立的气道更方便自主通气和控制通气。 (4) 采用喉罩麻醉, 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 可降低置管时的眼内压, 麻醉恢复期的氧饱和度提高, 更利于恢复。 (5) 喉罩麻醉可有效改善麻醉过程中的呼吸道抑制问题, 呼吸道通畅度较高,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喉罩麻醉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 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 采用喉罩麻醉, 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 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 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 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在不同阶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ETCO2) 、气道峰压 (Ppeak) 及患儿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 低于对照组的29.4% (P<0.05) 。结论 在对年龄较小患儿进行手术时, 采用喉罩麻醉, 可有效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 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小儿,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彭会丽.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0 (08) :169-170.

[2]刘添银, 戴寒英, 闵佳, 等.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 2016, 5 (8) :80-81.

[3]李春江.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20 (3) :60-61.

[4]孙宁.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0 (10) :74-75.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 篇10

1 麻醉前护理

1.1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1 d探望患者, 向患者介绍术日所用的麻醉方法。指导患者提前练习术日采取的麻醉体位, 使其在手术室能准确及时地摆放好麻醉体位, 以及如何配合麻醉医生操作。让患者对麻醉有初步的认识, 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1.2 手术室环境的准备

将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5℃, 相对湿度在40%~60%。患者被实施麻醉后, 全身或部分对外界温度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 手术间温度过高, 可影响患者散热, 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室内温度过低, 机体散热增快, 易患感冒。

1.3 手术物品的准备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该协助麻醉医生检查好氧气是否能正常供应, 气压过低时应及时通知设备科, 保证术中氧气供应;准备好气管插管、急救药品和复苏药品;检查吸引器、电刀等性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冲洗体腔的温盐水, 或如泌尿科前列腺电切手术用的温甘露醇等。

1.4 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第一道门后, 再次核对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方式、部位) 、手术同意书、术前访视单是否签全名字及术前出凝血时间、传染病筛查结果等。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登记, 再次检查患者身上装饰物、义齿是否取下。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严格保密制度

实施连续性硬膜外、局部麻醉时, 患者意识没有完全丧失, 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不在手术间谈与工作无关的事, 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

2.2 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麻醉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对, 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姓名、年龄、手术部位、麻醉前用药情况, 以及各种管路是否通畅, 加强手术的安全性。

2.3 建立静脉通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路, 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的稳定, 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一般采用连接三通和留置套管针。对较大的复杂的手术, 可术前做好颈内静脉穿刺术。麻醉中用药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按无菌技术操作, 采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在麻醉医生指导下,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 对失血多的患者应快速补液, 必要时加压;小儿、年老体弱,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在手术过程中, 随时观察液体有无渗漏及输血输液反应。

2.4 麻醉体位的配合

麻醉操作前, 护士根据麻醉方式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麻醉操作过程中, 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 配合麻醉医生实施操作;麻醉操作结束后, 同麻醉医生、手术医师摆好手术体位, 适当加以约束, 调节好无影灯。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时, 动作要轻柔, 防止体位突然改变使血压下降, 同时不使肢体、神经受压, 保证循环系统稳定, 保证呼吸道通畅。

2.5 严密观察病情, 配合抢救

手术开始后, 护士要坚守岗位, 密切观察病情动态, 不可随意离开。认真分析判断,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生, 果断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或其他麻醉中, 辅助用药过多或量大, 均可导致患者延期苏醒。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如果是全麻的患者, 苏醒期会发生躁动, 护士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吸痰、拔管, 同时保护患者安全, 防止发生坠床, 防止引流管、留置针脱落等意外发生。术后用温盐水擦拭残留的血迹, 保持患者伤口周围干净整洁, 检查各种管路是否通畅。

3.2 整理记录单

与麻醉医生共同总结核对术中用药、输血量、出血量、尿量等, 做好详细记录;检查手术风险评估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单及各种麻醉记录单是否填写完整;做好与病房护士交接的准备。

3.3 患者的运送

患者清醒后, 同麻醉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手术虽结束, 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还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以途中要注意保暖, 平稳而快速安全地运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路及生命体征的交接, 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体位及注意事项[1]。待病房护士安放好各种管路, 测血压、血氧合格后, 详细交接输注的液体, 交接完毕, 双方签字后方可离开。

3.4 术后回访

术后加强随访, 了解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 有否出现因麻醉、护理不当引发的不良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以改进麻醉与护理的配合。

4 结论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手术的成败, 不单取决于手术医生, 而且与手术护士、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的程度密不可分。一台成功的手术, 是三者共同的努力, 任何一方配合不好, 都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因此,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还要加强基础麻醉知识的学习, 了解和熟悉各种麻醉的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配合处理, 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化监护仪的使用, 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配合良好, 保证麻醉、手术过程顺利,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2.

手术与麻醉 篇11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腰硬联合复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8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100例,最大的年龄为45周岁,最小的年龄为20周岁,平均体重为49千克。在手术之前,患者的心电图均较为正常,均没有心肺疾病,其中ASA患者有I级和II级别,I级患者有50例,II级别患者有50例。针对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用器官内插管,B组患者,采用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

1.2麻醉方法

在手术前两组患者均需要注射0.5mg阿托品,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并且注射0.1mg苯巴比妥钠,且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每一项生命体征指进行检测。在A组采用的是气管插管全麻,通过麻醉诱导方式,输入丙泊酚、舒芬太尼等药物。随后进行气管插管工作,运用机械进行辅助通气,对患者的呼吸予以调节。在手术中,保证持续泵入丙泊酚,速度为20~30ml/小时,并且吸入氨氟醚。维持肌松,保证2~4万可松持续输入。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方式为两点穿刺。注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以及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液等,同时,在手术中,采用氟-芬合剂强化麻醉,对阻滞平面进行调节。在麻醉前、麻醉后进行检测,在手术24小时后,进行麻醉监测。不管是在麻醉前还是在麻醉后,均应当注重患者的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的情况,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

2结果

将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变化作为指标,英文缩写为MAP、HR、SpO2和PET-CO2,通過统计测量,按照结果显示,MAP指标,A组和B组在任何时段都没有统计学意义,HR指标,A组和B组则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各时段均是如此。SpO2和PET-CO2的统计结果,和HR指标对比;

3讨论

腹腔镜手术中,正确的麻醉方法能有效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能够控制祈祷呼吸,并有效排除CO2,在腹腔镜手术中应当予以推行,作为首选,但手术前后,要做好二氧化碳的监测工作,保证供氧量,有效保证集体机能的有效运行,尽量保证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情况不会发生,处理好异常情况后,及时处理好相关的情况。在手术工作时,还应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此种联合麻醉方法十分适用。

腹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进行人工气腹,该手术方式优点较多,如创伤小、出血少以及切口小等,并且手术后恢复比较快。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克服了患者的精神紧张和头低位引起的不适,但容易在术中发生低血压而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较气管插管全麻明显升高。气腹后,膈肌上升,造成肺功能余气量减少,潮气量下降,CO2潴留,血PETCO2升高,再加上CO2经腹膜吸收入血引起高碳酸血症。同时,膈肌受到CO2直接刺激,多数病人主诉肩背放射性痛疼,本文Ⅱ组术中辅助丙泊酚减弱了气腹对腹膜刺激及膈肌升高等引起的不适,并能增强腰硬联合阻滞效果,减少局麻药用量,有效地控制了伤害性刺激引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由于阻滞平面的影响,降低肺功能的代偿能力,气腹本身导致心输出量的降低,加速阻滞平面的血管扩张,必导致气腹后PaCO2,PETCO2的增加。但在手术中,人工气腹也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等,使手术存在较大风险。此时,通过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能够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发作的机会,对整个手术而言意义重大。

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麻醉方式应用在腹腔镜麻醉上,第一,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阻滞符合气管内差挂静脉全身麻醉,以及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比较,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选取10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并比较不同的麻醉效果,并有不同的发生率,对临床的效果予以评价,并准确评定安全性。

总之,气管插管全麻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均能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CO2蓄积方面,气管插管全麻均明显优于腰硬联合复合静脉麻醉。因此,更适合于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刘小青,马利,黄爱兰,梁宁.快通道麻醉技术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02).

[2]张珂,周育南.全身麻醉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02).

[3]马腾彪,董晓华,陈秀玮.6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麻醉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03):229-230.

[4]邢庆永.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J].中国实用药,2010,(17):108-109.

[5]姜爱华,陈林静,史秀姗.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06):752-755.doi:10.3760/cma.j.issn.0254-1416.2012.06.030.

[6]张学春.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2):67-68.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2.067.

手术与麻醉 篇12

数字化医院是指数字医疗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模式,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3], 它是一个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存储麻醉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用于住院病人手术与麻醉的申请、审批、安排以及术后有关各项数据的记录、管理和应用,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将传统的手术麻醉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的重要技术手段[4]。

1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结构及流程

1.1 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数据访问层、Web服务层、客户端应用层三层架构。支持中间应用服务器的搭建, 为异构数据库访问提供了可能, 并省却了客户端数据库组件的安装麻烦, 使客户端对数据库实体完全透明, 面向服务的编程模型, 服务端和客户端直接通过Web Service进行数据交互[5,6,7], 系统结构, 见图1。

1.2 系统流程

系统流程, 见图2。

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1 手术预约和排班模块

(1) 手术预约。有手术需求的科室向手术室及麻醉科提出申请, 系统自动生成手术通知单, 通过HIS手术室同步自动接收手术申请单及病人的基本信息。系统设置急诊和平诊2个手术选项框, 平诊手术申请单于术前1日上午11点前提交麻醉科, 过时系统将不接收, 急诊手术申请单可以随时提交。

(2) 手术排班。系统对已接收的手术申请单进行手术安排, 并协调急症手术的安排, 确定每台手术的手术日期、开始时间、手术医生、手术间、台次、手术护士、上台麻醉师、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切口类型、一次性用品准备清单数、手术要求等。同时, 还可以取消或编辑手术预约信息, 并能够预览打印手术通知单。

(3) 医生排班。自定义轮班规则, 除选择按月和周进行自动排班外, 还支持手动排班, 还可以由麻醉科主任或者其他相关人员自行进行排班设定, 能够查阅和打印当前及前后各周的排班时间表。

2.2 术前访视和麻醉计划

手术开始前, 麻醉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诊断结果, 并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根据访视结果填写系统自动生成的术前访视单, 进而制定完整的手术麻醉计划, 签订根据麻醉计划自动生成的麻醉知情同意书。

2.3 数据采集及预警提示

手术当日, 手术室人员对进入手术室的患者进行三查七对, 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核对单, 并可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和准确记录患者的多种实时生命体征参数, 监护仪分配IP地址使用的是Hane Win DHCP Server, 在抢救模式下可以实现生命体征数据的密集采集和显示, 实时显示麻醉记录单和趋势数据图表。可以在术中进行采集数据的历史回放, 可设置查询的时间段, 麻醉医生对采集指标能够自行设定, 自动调整数据采样频率, 数据采样频率最小是1 s。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 支持审计和修正受干扰数据, 自动记录数据修改痕迹。

系统支持报警功能, 可以设定自动报警、发出呼叫信息, 个性化定义监护报警范围, 并能够通过电脑界面提示、醒目颜色和声音提示等方式进行预警。

2.4 麻醉及手术记录

术中麻醉事件的记录, 包括术中用药、器材清点、输液输氧、呼吸、拔管置管、液体出入量、术中检验、麻醉方法、麻醉效果、麻醉评分等。根据麻醉单的要求, 以时间为轴线, 对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存储和展现。提供病人术中出量和入量自动合计功能, 记录用药方式、用药量、补液量、补液时间等手术中全部麻醉用药及麻醉事件等相关信息。

手术记录除了登记手术本身的信息外, 还要登记器械清点信息。可录入病人手术护理情况, 包括入室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送出手术室的时间、药品、手术器材、耗材、手术包、一次性用品清点。在严格的权限管理前提下, 可以对麻醉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并在日志中记录修改信息。

手术结束后, 系统自动生成并实时显示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 同时能够输出打印、预览及存档。

2.5 麻醉远程实时监控

系统支持中央动态监视体征趋势图, 能够随时监控各个手术室当前手术情况, 还可以进入某1台手术查看具体的麻醉记录和实时监测数据, 所有数据与手术室监控的数据保持同步。在实时监测部分, 不仅可以看到实时采集到的数据, 还可以看到手术室客户端的报警数据, 所有的报警历史数据都可以进行查阅, 不能录入和修改。

2.6 麻醉总结

对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 记录随访内容。提供多项术后麻醉评估标准, 采用模板方式输入。

2.7 术后随访记录

术后一般情况下连续随访病人3天, 并将随访内容记录在术后访视单上, 能进行输出打印。

2.8 术后护理记录

提供术后各类护理文书的录入、查询和打印, 文书模板参照手术麻醉科目前所用格式。

记录用药方式 (单次或多次) 、用药量、补液量、补液时间等麻醉术后复苏期间的相关信息, 自动生成麻醉术后复苏记录单并对恢复情况进行评分。

2.9 手术进程跟踪显示

在手术室入口安装液晶大屏幕, 用来显示当前手术安排情况, 减少了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感染率, 保证了手术质量。

2.1 0 家属等待区公告宣教平台

在家属等待区安装液晶大屏幕, 运行公告系统, 可以实时、动态显示手术进展, 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播报或大屏幕提示与病人家属交流, 同时家属可以通过大屏幕内容了解手术麻醉基本知识, 使医患沟通更直接、准确和快捷。

2.1 1 科研统计平台

系统支持常规的分类、分项统计查询和半程序化的查询, 如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在指定时间段内参与实施手术或麻醉例数;也可提供各种统计报表, 如手术日报、手术月报、手术麻醉工作量统计、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麻醉效果统计、麻醉方式统计、并发症统计、镇痛治疗统计、手术用药统计报表等, 具体格式可随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1 2 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是指麻醉科和手术室对手术室药品和设备的日常管理, 药品耗材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 并提供查询统计功能。

设备管理主要是针对手术室临床设备、器械、耗材的使用、维修、库存、状态、分配等综合管理系统模块。即用于记录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所属的手术室、每日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情况等。

3 系统应用架构及运行环境

3.1 系统应用架构

C/S与B/S混合结构, 支持我院手术麻醉的工作流管理, 在不增加HIS数据库进程和服务器配置较低的情况下, 该系统依然能流畅地运行, 并对原有HIS不造成任何影响, 同时满足各环节特定的功能要求。

3.2 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采用独立服务器模式, 以视图、中间表及其他数据库访问操作机制, 服务器数据库为ORACLE10g, HIS为三层B/S架构, 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核心CISCO6509网络设备, 核心设备通过光纤与各楼层和周边楼宇接入交换机级联, 与分中心通过汇聚4510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级联。千兆主干、百兆桌面, 保证系统运行可靠。

4 手术麻醉系统的运行效果

(1) 系统能够准确地自动获取和存储病人的生命体征参数, 实现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血气分析仪、输液泵等设备输出数据的自动采集、显示、传输、存储、分析、实时监测, 从而确保了信息的质量。

(2) 根据术中记录的事件, 术后自动生成符合手术室和麻醉科要求的各种医疗文书, 减轻医护人员手工录入转抄的工作量。记录格式的统一, 增强了相关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数据的可利用性, 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麻醉质量。

(3) 与HIS、LIS、PACS等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和高度集成, 实现全院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随时可以查看患者在院信息资料和检验检查结果。以交互方式实现术前、术中、术后完整手术麻醉工作流程的信息化。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 有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医疗安全环节质量控制,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8], 临床医护人员要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摘要:本文介绍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结构、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 实现了手术麻醉信息电子化, 有效地规范了手术流程, 提高了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共享,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卫锦薇, 黄健.手术麻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08, 21 (3) :10-12.

[2]吕晋栋.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数字化手术部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2, (9) :115-117.

[3]黄正东, 徐小伟, 郭雪清, 等.临床麻醉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 (1) :63-64.

[4]李振兴, 张磊, 马丽娅, 等.麻醉信息系统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0, 23 (8) :2781.

[5]程庆春, 张树海.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 2010, (4) :34-35.

[6]赵为禄, 雷恩骏, 易春芳, 等.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临床应用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S1) :38-39.

[7]陈海莲, 李集会, 张岩, 等.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功能拓展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8 (11) :49-50.

上一篇:差距在哪里下一篇:综合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