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外科手术期

2024-08-29

麻醉外科手术期(共12篇)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麻醉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顺利完成手术, 无任何并发症, 术后患者苏醒好。结论: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获得配合, 术前探视后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腹部手术,治疗,麻醉,沟通,管理

腹部外科主要为腹腔内脏器质性疾病的手术, 腹腔内脏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代谢, 清除有毒物质和致病微生物,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消化系统和全身生理机能。因此, 消化器官疾病必然导致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全身营养状态恶化[1]。为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 麻醉前应根据患者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伴随疾病的不同, 积极调整治疗, 以改善全身状况, 提高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笔者总结所在医院麻醉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276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麻醉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276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 其中男147例, 女129例。最小年龄5岁, 最大年龄67岁, 平均年龄 (35.6±6.6) 岁。胃部手术97例, 肠道手术87例, 肝脏手术12例, 胆囊手术11例, 胰腺手术10例, 肛门手术39例, 血管手术20例。

1.2 麻醉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大小和患者实际情况, 分别采用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等方法。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以及有效的术前胃肠道管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 结果

本组276例患者麻醉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顺利完成手术,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患者苏醒好。

3 讨论

腹部外科以急腹症为多见, 如胃肠道穿孔、腹膜炎、急性胆囊炎、化脓性阻塞性肝胆管炎、胆汁性腹膜炎及肝、脾、肠破裂等, 病情危重, 需急诊手术。麻醉前往往无充足时间进行综合性治疗[1]。急腹症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意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均比择期手术为高。因此, 麻醉医师应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内对病情作出全面估计和准备, 选择适合于患者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 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这是急腹症麻醉的关键所在。

肥胖、严重腹胀、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患者, 当术中排出大量腹水、搬动和摘除巨大肿瘤时, 腹内压容易骤然下降而发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明显变化。因此, 麻醉医师应依据病情做好防治, 并避免发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和休克。腹内手术中牵拉内脏容易发生腹肌紧张、鼓肠、恶心、呕吐和膈肌抽动, 不仅影响手术操作, 且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剧变和患者痛苦。因此, 良好的肌肉松弛是腹部手术麻醉不可忽视的问题[2]。呕吐误吸或返流误吸是腹部手术麻醉常见的死亡原因。胃液、血液、胆汁、肠内容物都有被误吸的可能。一旦发生, 可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等严重后果, 麻醉时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3]。腹腔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内脏牵拉反应与此类神经有密切关系。

胃肠道疾病, 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 术前多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电解质异常和肾功能损害。麻醉前应尽力予以调整, 以提高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2]。消化道溃疡和肿瘤出血患者多并存贫血, 如为择期手术, 血红蛋白应纠正到100 g/L以上, 血浆总蛋白60 g/L以上, 必要时应予以小量多次输血或补充白蛋白。消化道疾病发生呕吐、腹泻或肠内容物潴留, 最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血液浓缩、低钾血症, 上消化道疾病易出现低氯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下消化道疾病可并发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4]。长期呕吐伴有手足抽搐者, 术前术中应适当补充钙和镁。为避免麻醉中呕吐、误吸及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 对幽门梗阻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洗胃;胃肠道手术宜常规行胃肠减压。麻醉前用药需根据麻醉方式和病情而定。对饱胃及可能呕吐者, 应避免用药量过大, 以保持患者的意识和反射。

胃十二指肠手术:硬膜外阻滞可经T8~9或T9~10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以S4~Ll为宜。为清除内脏牵拉反应, 进腹前可适量给予氟芬或杜氟合剂, 或哌替啶及东莨菪碱。上腹部手术的阻滞平面不宜超过T3, 否则胸式呼吸被抑制, 膈肌代偿性活动增强, 可影响手术操作[3]。此时, 如再使用较大量镇痛镇静药, 可显著影响呼吸功能而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甚至发生意外。因此, 麻醉中除应严格控制阻滞平面外, 应加强呼吸监测和管理。腹部手术选用全麻时, 宜选择麻醉诱导快、肌松良好、清醒快的麻醉药物。肌松药的选择及用药时间应合理掌握, 需保证进腹探查, 深部操作, 冲洗腹腔及缝合腹膜时有足够的肌肉松弛,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 加强呼吸、循环、尿量、体液等变化和维护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的管理[3]。

结肠手术:右半结肠切除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时, 可选T11~12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控制在T6~L2。左半结肠切除术可选T12~L1间隙穿刺, 向头侧置管, 阻滞平面需达T6~S4。进腹探查前宜先给予适量辅助药, 以控制内脏牵拉反应。选择全麻使用肌松药时, 应注意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或多粘菌素等的协同不良反应 (如呼吸延迟恢复) 。结肠手术前常需多次清洁洗肠, 故应注意血容量和血钾的变化[2]。严重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 术前数小时应复查血钾, 麻醉中需有心电图监测。

参考文献

[1]陈奇涵.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 (6) :73-74.

[2]李宇, 吴柳青, 黄日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2) :66-67.

[3]张丽荣, 孙德峰, 刘冰.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7) :45-46.

[4]王明山, 王玲, 马福国, 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患者七氟烷麻醉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 (7) :77-78.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2

一、A1

1、④应鼓励进行早期活动的是 A、心衰患者

B、存在严重感染

C、深静脉血栓形成D、大出血

E、肺不张

2、④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患肢抬高

B、禁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C、勤按摩

D、溶栓治疗

E、抗凝治疗

3、④对于术后尿潴留患者,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为 A、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B、肌注卡巴胆碱0.25mg C、诱导患者自行排尿

D、下腹部热敷

E、针刺治疗

4、④预防无菌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为 A、皮下止血不能用电烙

B、血管结扎要用细丝线

C、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D、手术完毕时用等渗盐水冲洗切口

E、切口内安放引流

5、④手术中无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

B、手术台平面以下为污染区

C、术中被肠内容物污染的器械必须冲洗后再用

D、手套破损后立即更换

E、皮肤切开前及缝合之前均要用70%乙醇消毒

6、④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

B、手术进行中

C、手术开始前

D、开始缝合皮肤前

E、手术完毕后

7、④一般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大于多少方可手术 A、10g/L B、15g/L C、20g/L D、25g/L

第1页

E、30g/L

8、④急诊手术前处理恰当的是 A、做麻醉药过敏试验

B、不限饮食

C、可免去备皮

D、不必做心理护理

E、外伤伤口不需处理

二、A2

1、④患者男性,50岁。左半肝切除术后2小时开始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平均每小时超过200ml,持续5小时没有减少趋势,应采取 A、止血药物

B、输血

C、大量输入晶、胶体液

D、夹闭腹腔引流管

E、手术止血

2、④患者男性,70岁。有吸烟史40年,行腹部手术,术后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取半卧位,减少患者活动量

B、协助床上活动,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

C、加强营养

D、保证液体的摄入

E、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

3、④老年男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触之有波动感,体温38.6℃。目前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拆除缝线,引流

B、应用抗菌药

C、局部热敷

D、半卧位

E、局部理疗

4、④老年男性,腹部手术后第7天,剧烈咳嗽后切口全层裂开,肠管脱出,紧急处理措施为 A、戴无菌手套后将脱出肠管推回腹腔

B、用干净棉垫覆盖切口

C、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D、让病人立即采取平卧位

E、带病人去找医生给予处理

5、④男性,63岁,因肝癌行肝癌切除,术中肝癌切除过程中出现出血,巡回护士遵医嘱血库取血后为病人输血,哪项操作不正确 A、查对病人姓名

B、输血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C、将库存血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

D、连续输入多袋全血

E、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

三、A3/A4

第2页

1、④患者女性,50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3天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第4天开始出现腹胀、呕吐。查体:全腹膨胀,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清钠135mmol/L,血清钾2.5mmol/L,RBC为4.5×1012/L,WBC9.0×109/L。<1>、该患者术后并发了 A、腹腔脓肿

B、术后出血

C、肠麻痹

D、胆瘘

E、切口感染

<2>、其诱因是 A、低血钾

B、低血钠

C、高血钾

D、高血钠

E、水中毒

2、④刘护士,参加开胸手术,担任洗手护士。<1>、她在下面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

C、以碘酒消毒手术区皮肤

D、术中传递器械,配合手术

E、术后清洗器械

<2>、她与巡回护士的一项共同的工作是 A、手术前一日准备手术器械

B、手术开始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C、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D、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

E、手术后清洗器械

<3>、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她应如何处理 A、纱布包裹,放于手术台

B、裸露放于器械台上

C、置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

D、交给巡回护士

E、丢弃在污桶中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活动会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负荷,故排除A;严重感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活动会增加出血机会,对于大出血患者应谨慎;早期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是一旦静脉血栓形成,应停止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全身游走;肺不张患者早期活动可帮助肺复张,故选E。

第3页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6】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以减少患肢活动,适当使用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减少血栓的形成,禁忌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游走至全身其他脏器引起栓塞。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6】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于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处理应先安定患者情绪,焦急、紧张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在取得患者合作,增加患者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患者坐于床沿或立起诱导患者自行排尿。下腹部热敷、用止痛药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或用卡巴胆碱0.25mg肌内注射也能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但非首选措施。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效果,再考虑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故选C。【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44】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预防无菌切口术后感染主要在于: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保护组织,彻底止血及防止局部积液等。皮下止血釆用结扎、缝扎或电烙,血管结扎用丝线、盐水冲洗切口及局部放置引流都不会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7】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肠道有大量正常细菌,肠内容物沾染后的器械即视为污染,所有无菌物品一经污染,应再次消毒后方可使用,故C错误,选项A、B、D、E为手术中必须遵循的无菌原则。【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30】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及缝合伤口前,与巡回护士共同准确清点各种器械、敷料、缝针等的数目,核对后登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3】

第4页

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术前患者血清白蛋白<30g/L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且预后差,术前须予以纠正。【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1】

8、【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急诊手术需短时间内迅速手术,按病情的轻、重、缓、急重点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在术前应限制病人饮食、手术部位应备皮、做好心理护理、处理外伤伤口,并且在术前应做麻醉药过敏试验。【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0】

二、A2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每小时引流出血性液超过200ml/h,持续5小时无减少趋势可以明确诊断为术后出血,由于出血量大、时间长,必须立即手术止血。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61】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龄、吸烟史、腹部手术是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的常见诱因,因此预防肺部并发症最重要,而选项B为预防肺炎、肺不张的有效护理措施,故选B。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755】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人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并且伤口局部有脓肿形成,应拆除局部缝线后,彻底引流伤口,同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7】

4、【正确答案】 C

第5页

【答案解析】

切口全层裂开时,要立即用无菌湿盐水纱布覆盖切口,送入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新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线。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6】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输血前应查对病人姓名;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因库存血温度较低,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输入两袋以上全血时,两袋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注意观察病人输血后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2】

三、A3/A4

1、<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患者全腹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可排除腹腔脓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提示不存在感染,排除胆瘘和切口感染;红细胞计数正常可排除术后出血;而术后肠麻痹为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腹胀。【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0】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低血钾是术后腹胀的常见诱因之一,与低K所致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有关,而患者血清钟为2.5mmol/L,符合低血钾指标。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6851】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应在手术前一天准备手术所用敷料和物品;术日提前30分钟刷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整理器械;手术区皮肤用2.5%~3%碘酊消毒1遍,70%乙醇脱碘2遍,或用0.5%碘伏消毒2遍;术中准确传递器械,配合手术,术后清洗器械。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29】

<2>、【正确答案】 D

第6页

【答案解析】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一项共同的工作是在手术开始前和关闭体腔前清点器械、敷料、针线。【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0】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术中切下的肿瘤标本,应置于弯盘中,放于器械台边缘,等待送病理。【该题针对“实践能力-第七章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44631】

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探讨 篇3

建立术前信任关系,做好心理疏导。

生活习惯指导:①饮食习惯:术前加强营养,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促进和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②适应性训练: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部分患者术前要教会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基础准备:①配血为术中及术后输血做准备,做药物过敏试验为用药做准备。②胃肠道准备:术前1~2天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有的手术尚须清洁肠道如术前2~3天口服链霉素粉、甘露醇清肠等。

器官功能的改善:术前3~4周心力衰竭得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后才能手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21.3/13.1kPa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5.6~11.2mmol/L;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术前控制感染、控制咳嗽等;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时改善肝肾功能。

完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术前签字:严格按程序做好术前签字,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术后的基本要求:①体位:术后选择患者舒适及利于活动且不影响手术效果的体位,全麻术后而患者尚未清醒时应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蛛网膜下腔麻醉应平卧12小时,以防脑脊液外渗致头痛。休克患者以平卧位或下肢抬高20°,腹部术后常用半卧位以减小腹壁张力。②保持各种管道畅通及掌握引流物拔出的时间: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扭曲,阻塞,并妥善固定于床边,站立时应将固定的引流管松开,并用别针别在患者上衣下缘或裤子上,并注意观察引流的量、性质,准确记录。引流物拔出时间:乳胶片术后1~2天,烟卷术后2~5天,引流管根据引流液多少而决定时间如T管留置≥14天等。③术后饮食时间:局麻手术如无特殊不适,手术后可进饮食;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肛门排气后,可进饮,如无不适可进流质、正常饮食。全麻患者清醒后胃肠反应消失即可进食。而胃肠手术患者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一般术后5~6天进半流质,7~9天恢复普通饮食。但避免使用奶类及糖类产气食物,以免引起腹胀,术后的合理进食,对手术创伤的恢复极为重要,可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有利于患者康复。④及早下床活动:在病情、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时及早下床活动,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发生肠梗阻及肠黏连;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炎,促进身体康复。

术后正常生理反应:①疼痛: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2~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尽量不使用止痛药。②发热:术后3天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升高幅度在1.0℃左右,一般≤38℃。③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呃逆多为麻醉反应,或术中刺激所致。④腹胀:术后短期内肠蠕动末恢复所致,若病情允许,可及早进行翻身、活动下肢等,及早下床活动。⑤尿潴留:可采取听流水声,轻轻按摩下腹部,热敷下腹部等方法,刺激膀胱括约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病情允许时,可坐起或站立排尿,如术后6~8小时尚未排尿,应留置尿管1~2天。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切口感染:原因有无菌技术不严、操作技巧不当如止血不彻底或渗出物污染。判断:术后3~4天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加重,伴有体温升高,可见切口红肿或破动感。处理:加强切口护理,必要时拆除缝线,通畅引流。

切口裂开:原因有感染;营养不良,组织生长力差;缝合技术有缺陷如组织对合不全;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等。判断:切口裂开常发生在术后2~14天。患者感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可见肠管或网膜脱出,大量粉红色液体从切口流出。处理:切口完全裂开应立即进行减张缝合术。预防在于掌握缝合技巧,控制腹压如止咳、及时处理腹胀等。

应激性溃疡:原因有创伤、手术致胃黏膜缺血性损伤;判断:术后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处理:抗休克、纠正低血容量和低氧血症;有效的胃肠减压;药物控制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21℃的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洗胃等;其他如三腔二囊管压迫、胃镜止血、电灼止血等;10%~2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

术后出血:原因有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凝血机制障碍等;切口敷料被血液渗湿应打开敷料,必要时拆除缝线检查切口,查找出血点。术后急性大出血的判断: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大量呕血、便血、引流管中不断有大量鲜血流出、尿量每小时<25ml、中心静脉压<0.49kPa等时排除凝血机制障碍后应立即二次手术,查找出血原因,彻底治疗。

肺不张:原因有老年人长期吸烟,患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判断: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加快和典型的肺部体征。处理: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

术后重症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心搏骤停:原因有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严重的低血钾、心脏因素等。判断:心跳停止。处理:争分夺秒进行复苏术。

急性肝功能衰竭:原因有肝脏缺血、胆红素负荷增加、腹腔内感染、膈下感染、严重肝损伤(含肝切除)等。判断:黄疸、神智异常、出血、腹水、80%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靠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有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缺氧的因素;阻塞肾小管的因素如肌红蛋白大量增加、脂肪栓塞等。判断:术后患者每小时尿量<17ml或24小时尿量<400ml或补足血容量3小时以后仍每小时尿量<17ml,甚至24小时尿量<100ml。处理:禁止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护心肺功能,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透析治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因有任何促进凝血或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因素。判断:呼吸困难、休克、多系统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处理: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和促血小板凝集药物;肝肾功能维护;抗凝药物应用如肝素、潘生丁等;补充凝血因子;溶栓治疗。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原因有脓毒血症、缺氧等。判断:有诱发病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能用原发病解释,常规氧疗缺氧症状不缓解,排除急、慢性肺部疾患和左心衰竭;辅助检查有明确的体征。处理:控制感染,消除肺间质水肿,早期应用大量激素,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机械通气。

外科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仅注重手术过程是远不够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探讨围手术期的内容发现,围手术期管理极为复杂,需要医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建立和重视围手术期理论体系,保证手术成功,促进外科患者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主编.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 阎汉荣,主编.普通外科临床借鉴.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麻醉的研究 篇4

1 小儿特点

1.1 生理特点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 身心各方面都在不断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 临床上一般将小儿分为以下3组:1个月以内为新生儿、1个月~l岁为婴儿、2~3岁幼儿和4~12岁为儿童[1]。临床医生应熟悉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应用相应的麻醉方法和适合小儿的设备, 使小儿在麻醉期间能处于生理内环境恒定的状态。小儿具备神经系统, 神经外科手术时, 新生儿也应和成人一样要采取完善的麻醉镇痛措施。小儿能感知疼痛, 对伤害性刺激有应激反应, 故小儿应和成人一样, 手术时要采取完善的麻醉镇痛措施, 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2]。另外, 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肝功能发育未全, 药物的酶诱导作用不足, 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的半衰期可能延长。所以在神经外科手术时, 易出现用药过量及毒性反应。体内药物清除的不完全和反跳现象也将延长小儿术后苏醒的时间。

1.2 药理特点

小儿应用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大, 需较大剂量以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小儿基础代谢率高, 细胞外液比例大, 效应器官反应迟钝, 常需较大剂量麻醉药。此外, 肾小球滤过率低, 影响药物的排泄MAC随年龄改变, 麻醉药需要量: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年长儿<婴儿。

2 麻醉前访视与禁食

咨询患儿有无麻醉史及药物和其他过敏史等, 与患儿建立感情, 以取得患儿好感与信任, 与患儿家长沟通, 认真检查小儿体重、发育状况和有无特殊病理情况等。与预计体重比较, 了解病儿发育营养状况。上呼吸道炎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应延期。小儿不易合作, 部位麻醉也应按全麻准备。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虚, 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

3 麻醉前用药

目的是镇静, 抑制呼吸道分泌, 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根据经验, 一般10个月以下的小儿不需要麻醉前用药, 可以暂时离开家长, 但是10个月~5岁的儿童需麻醉前用药, 因其对家长依赖性强。1岁以上小儿, 可加用镇痛药哌替啶1mg/kg或吗啡0.08~0.lmg/kg肌注。目前常以咪达唑仑0.05mg/kg、阿托品0.02mg/kg及氯胺酮3~4mg/kg混合后肌注, 可获得满意镇静效果。大儿童或急诊, 可用咪达唑仑0.05mg/kg或氯胺酮0.5~1mg/kg静注。

4 麻醉方法

4.1 全身麻醉

全麻是最常用的方法, 除小手术可在面罩紧闭法吸入麻醉、静脉或肌肉麻醉下完成外, 较大手术应气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安全性高, 便于麻醉管理, 患儿无痛苦, 检测方便。在多种麻醉药物中, 氟烷适用于短小手术、吸入麻醉诱导、气道管理困难及哮喘病儿。恩氟烷适于哮喘病儿。异氟烷麻醉诱导及苏醒快, 肝肾毒性小, 不只单独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七氟烷适于麻醉诱导及维持。地氟烷诱导及苏醒更快, 麻醉效能低。氯胺酮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全麻诱导。丙泊酚起效快而平顺, 剂量2.5~3mg/kg方能达诱导效果。

4.2 局部麻醉

由于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较低, 局麻药与蛋白的结合减少, 结果游离局麻药浓度增加。新生儿的肝微粒体酶系统发育不全, 使局麻药的代谢速度减慢, 局麻药毒性反应较易发生, 因此用量应根据体重仔细计算。常用药罗哌卡因高浓度适用于硬膜外阻滞和区域阻滞。低浓度适用于疼痛治疗。小儿脊麻罗哌卡因0.15mg/cm椎管长度, 小儿骶管阻滞0.15~0.2mg/kg。地卡因婴幼儿用量为0.5~1.0mg/kg, 小儿为0.25~0.5mg/kg。

5 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应规则、持续地进行镇痛、镇静的评估和SpO2的监测。由于小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达到成人的程度, 因而在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途径及剂量、镇痛方法的选择也与成人不同, 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 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 及时处理, 还应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和大小的差异, 合理选用不同的药物和方法来镇痛, 术后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 一般0.04~0.05mg/kg+0.9%NaCl液3~5ml或吗啡0.04 mg/kg+左旋布比卡因0.8 mg/kg单次注射给药, 需注意的是1岁以下者不用麻醉性镇痛药, 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6 麻醉护理

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细心监测各项指标变化, 要持续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深浅度和心率等, 如出现意识障碍加深, 瞳孔大小不等, 提示发生脑疝的可能。监测体温, 中心体温应以直肠及食管温度为准, 体温监测的目的是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小儿心排血量与心率呈正相关, 要注意常规心电图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监测是小儿麻醉监测中重要的发展。SpO2推广应用, 已大大减少麻醉时缺氧的发生率, 使得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持续昏迷24h以上或有明显呼吸障碍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或监护室时,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7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麻醉安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涉及到手术的各个环节。神经外科手术中, 患儿易存在应激反应、对家长的过度依赖和颅内压增高等特殊情况, 术前用药成为临床工作中的惯用方法, 因为其能够减轻应激反应、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术中麻醉方式和用药的选择都要依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术后注意观察及护理, 麻醉未清醒前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血压平稳, 连接心电监护, 加强监护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以上操作, 以缩短患儿苏醒时间, 减少麻醉并发症, 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Bhatnagar S, Mishra S, Gupta M,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amixture ofketamine, midazolam and atropine forprocedural sedation in paedi-atric oncology:a randomised study oforalversus intramuscular route[J].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8, 44 (4) :201-204.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共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8~72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25例,中等教育65例,初等教育30例;职业:职员25例,工人30例,农民6例,学生5例,个体劳动者10例,干部38例,其他6例。

2 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说出心里话。

2.2 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如从认知的角度启发患者,指出其所患疾病的相关原因。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是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患者术毕回到病房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作出处理,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不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成败者向其介绍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启发、鼓励患者,帮助树立成功的信心。对在工作上有业绩的患者,给予鼓励赞扬,证实其并不比别人差,使其摆脱自卑、消极观念。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治疗。

2.3 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和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耐受力防止手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措施之一。

2.4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了解患者真实疾患者常局限于家庭,因而家庭支持对于患者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5 定时评估记录,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以指引心理护理的方向

我科对每一个住院患者,均填写一份外科患者入院评估表和护理问题项目单。从中评估记录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为止,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精神、心理、饮食、睡眠、行为状况、嗜好、专科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对于特级护理患者每天评估记录1次,一级护理患者从入院当天开始,连续评估记录3d后,每隔3d评估记录1次;二级和三级的护理患者则每周评估记录1次。在评估记录的同时,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作出效果评价。根据上述的评估、记录和评价,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心身健康情况的变化,以便引导心理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患者健康康复。

3 护理体会

3.1 效果

根据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患者占90.5%;忧郁者占9.8%;担心者占85.2%,包括:担心收费过高者39.4%,担心医生不负责者占7.1%,担心术后效果不佳者20.2%,担心术后功能障碍者占18.5%;对手术有顾虑者占69.3%,包括:怕手术不成功者29.5%,怕复发者占39.8%;精神紧张者占89.9%;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70.8%.经过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后记录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70.5%;忧郁者降至4.7%;担心者降至62.3%;精神紧张降至42.8%;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89.9%.12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基本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3.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

3.3 心理护理的价值

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近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长久不愈。如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长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去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康复,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3.4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人体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人体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人体这个系统不但受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所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患者之间存在诸如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所患疾病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所做出的反应。因此,必须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护理的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探讨 篇6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应用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普遍,这样抗菌药物滥用引发细菌耐药性的日趋严重[1],产生耐药菌株,患者预防用药的有效性受到,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调分析,目的是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Ⅰ、Ⅱ类手术切口外科手术患者560例,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筛选并登记,项目包括年龄、科室、性别、切口分类、手术名称、麻醉诱导期及手术后用药类型、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560例患者均来自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科室。其中男102例,女80例;年龄1~75岁,平均405岁,手术切口Ⅰ、Ⅱ类,全部560例患者手术前无感染征,同时患者术前1周之内未用过抗菌药物。

方法:①切口感染诊断标准:严格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诊断标准,患者拆线后局部有脓液渗出,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有脓性渗出物者,认为切口感染。②用药方案:对照组按照习惯用药,试验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方案用药。

结 果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74%,二联用药比例215%,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55%;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约713%。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l5个品种,应用频率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绝大多数病例用药持续时间过长。

讨 论

《抗菌藥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需要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我们发现有的外科医生认为药敏试验周期较长,药敏试验结果出来患者可能已经出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要针对性有效用药,严格根据感染部位取相应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不应靠经验用药,根据试验结果有效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己视预防目的而定,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选用,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用药时间,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时间为术前30分钟,1次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果手术>4小时,术中可追加1次。术后再用1~2天,最多不超过3天。静脉推注优于静滴。静脉推注后1小时,切口组织中抗菌药物浓度即与血液中相等,在以后数小时内,切口组织中浓度比血液中高,一般要采用静脉用药,一般认为术后48小时未感染的切口,再继续使用抗生素已属无效,而且只会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而静滴抗菌药物后切口中浓度将在6小时后才与血液中相等,且以后数小时内始终低于血液中抗菌药物水平[3]。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需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价格低,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通常选用第1、2代头孢类为主,临床上发现很多外科医生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选择了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广谱抗生素。

联合用药需要有明显指征,大多无联合用药。调查发现本院二联用药比例215%,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55%;多用于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多病原菌严重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只有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的手术容易发生厌氧菌污染,可选用覆盖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药物,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等方面亟待规范。

参考文献

1 李宏光,李淑芬.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2):130-131.

2 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1-21.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篇7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进步, 很多泌尿外科手术都在后腹腔镜下完成, 如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脏肿瘤切除术等。尽管后腹腔镜与普通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3例, 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1月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3例, 男367例, 女296例, 年龄23~82岁, 其中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56例,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202例,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89例,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78例,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8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气管插管全麻, 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 阿托品0.5mg, 患者进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 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 (SpO2) 和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 全麻诱导用药咪哒唑仑0.05mg/kg、 芬太尼0.05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mg/kg, 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6mg·kg-1·h-1、维库溴铵0.1mg-1·h-1, 间断静脉注入芬太尼。

1.3 麻醉处理

术中气腹建立后增加呼吸频率, 根据PETCO2调节通气量, 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监测气道压力, 如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 应立即检查气管导管是否受压、呼吸管路是否通畅、腹腔内注气压力是否过高等情况, 并及时调整。同时根据循环指标调节麻醉深度, 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如手术时间较长, 应监测血气电解质情况, 及时处理酸碱紊乱, 纠正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1例术中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伴SpO2下降, 经检查发现膈肌穿孔造成气胸, 经鼓肺排气膈肌修补后转危为安;术中有9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异常增高, 经调整通气后改善, 有5例患者患者术后苏醒延迟, 在麻醉恢复室监护超过3h, 经呼吸治疗改善通气, 拮抗残余肌松剂及镇静剂后完全苏醒, 安返病房。

3 讨论

后腹腔镜手术主要用于后腹腔脏器手术, 常用于泌尿外科手术, 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呼吸生理的影响较大, 主要是对PaCO2的影响较大, 大部分患者在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PaCO2会逐渐升高, 其原因有: (1) 后腹膜腔是一个潜在的间隙, 腔隙没有腹膜的限制, 也无明显界限, CO2吸收面积较大, 持续CO2气腹后腹膜及腹膜后组织对CO2的吸收较多[1,2]。 (2) 手术中需分离大量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 导致手术创面较大, CO2弥散缺少屏障, 可能造成CO2吸收速度加快, 导致CO2在体内积聚, 形成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 (3) 高压气腹造成膈肌上升, 肺及胸廓顺应性下降, 肺泡死腔增大, 导致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2]。 (4) 体位因素, 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常取折刀位, 导致腹腔内器官挤压膈肌使气道阻力增加, 胸肺顺应性下降。 (5) 后腹腔镜手术一般时间较长, 充气压力高, CO2可经腹壁戳口进入皮下,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 皮下气肿发生率明显增加, 严重的皮下气肿使肺顺应性下降, 呼吸道阻力增加, PaCO2逐渐增高, 形成高碳酸血症[3]。

后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原则: (1) 麻醉方式选择:麻醉选择以快速、有效、能尽量减少CO2气腹引起的生理改变为原则。椎管内麻醉虽然简便、经济实用, 但不能消除CO2气腹后膈神经牵张引起的不适, 且气腹后膈肌上抬, 易导致通气和换气不足, 如果为了减少气腹引起的不适而应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 可能发生麻醉中呼吸管理困难, 如阻滞平面过广易导致血压下降, 而且椎管内麻醉不能控制通气, 所以后腹腔镜手术不宜选择椎管内麻醉, 宜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可控制患者的呼吸, 有利于保证足够的氧供和排出CO2, 又容易控制麻醉深度, 维持循环稳定, 有利于患者安全。 (2) 麻醉中监测:除了常规监测血压、心电、SpO2外, 麻醉中应重视呼吸力学监测, 如通气量、PETCO2、气道压力等, 如手术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还应监测直接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 间断监测动脉血气, 了解酸碱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 (3) 麻醉中管理:由于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与特殊的体位, 对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 术中应严密监测气道压的变化, 如发现气道压异常升高, 应及时检查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呼吸回路有无扭曲, 气腹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腹腔过度充气, 并告知手术医师, 检查有无膈肌损伤造成气胸。由于气腹后对腹主动脉与腔静脉的压迫, 后负荷迅速增高, 表现为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如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应监测直接动脉压, 及时控制血压与心率, 可应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等扩血管药、β1 阻滞剂等对症治疗。麻醉中如发现PETCO2逐渐升高, 应调整通气量, 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必要时可做血气分析, 了解酸碱情况与电解质是否正常, 了解组织灌注与代谢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内环境。对术前内分泌异常的患者, 如糖尿病患者, 因手术刺激可增高血糖, 术中应监测血糖, 可应用胰岛素调整血糖。 (4) 麻醉后管理: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CO2蓄积, 常发生麻醉后苏醒延迟, 对这类患者, 建议不宜提早拔管, 而应加强通气, 将组织内蓄积的CO2逐渐排出, 并拮抗残余肌松作用, 待患者自主呼吸良好, 通气量恢复正常, PETCO2在正常范围, 意识清醒时再拔管, 以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Streich B, Decailliot F, Perney C, et al.Increased carbon dioxideabsorption during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J) .Br J An-aesth, 2003, 91 (6) :793-796.

[2]Matsuda T, Fujise K, Matsumoto S, et al.Respiratory effects ofCO2pneumoperitoneum during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ological surgery (J) .Eur Urol, 1996, 30 (4) :484-489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3~14(6.6±3.8)岁;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斜疝修补术、包皮环切术以及腹壁血管瘤切除术等。所有患儿均排除合并有神经与呼吸系统疾病者。将此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组间患儿比较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术前禁饮禁食3~8h,在正式行麻醉前先以阿托品与苯巴比妥钠按照0.02~0.03mg/kg与3mg/kg的标准对患儿肌注,入室后,常规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同时做好监护仪相关准备工作[1]。接着让所有患儿吸入一定量8%的七氟醚以帮助其安静入睡,以顺阿曲库铵0.1mg/kg与芬太尼3μg/kg进行麻醉诱导,待获得满意肌松效果后,观察组选择合适喉罩置入,对照组则行传统气管导管置入,以维持理想麻醉深度,至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儿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以及将其拔出后三个时间点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同时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既定考察时间点HR与MAP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H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有MAP值均以对照组显著偏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麻醉苏醒期及术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发生不良反应5例(10.4%)与19例(39.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喉罩为一种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的新型控制呼吸道的麻醉医疗设备,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充气管、充气阀以及喉罩插管等3个部分,临床主要用于手术麻醉或药物镇静患者,同时该设备还可作为一种人工的通气支持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畅通,进而对患者起到满意的急救与复苏效果。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对外科麻醉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探寻更理想的麻醉效果,人们围绕喉罩这一设备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降低儿童手术风险便是其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之一,而本研究则是从此方面入手,重在考察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麻醉应用效果[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采用各自的插管方式进行麻醉后,虽在各观察时间点并未观察到心率表现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却显著较对照组更为平稳[3]。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儿童呼吸道表现有舌相对口腔较大、声带的成角更加向前向下、会厌相对较长等解剖特点,行气管导管麻醉时插管较成人会困难很多,在较强烈刺激情况下,必然会加强心血管反应而导致动脉压增加,同时在拔管时因麻醉逐渐转浅,患儿可出现躁动,呛咳屏气,甚至引起喉痉挛,故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也表现的更为严重,而观察组行喉罩麻醉则不需要插入气管,可较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喉罩在儿童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较气管导管可获得更佳麻的醉效果,具有操作简便与不良反应显著更少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庄心良.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3.

[2]李军,高萍.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相关进展[J].医学综述,2009,17(3):90-94.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择期手术共100例, 男36例, 女64例;年龄17~54岁。其中子宫切除术25例, 剖宫产术24例, 阴式子宫切除术11例, 阑尾切除术15例, 膀胱肿瘤切除术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 0例, 观察组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均常规开放静脉通道, 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3~0.5mg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林格液10mL/kg。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穿刺, 观察组组用硬腰联合麻醉包, 先于平手术切口相应节段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再选择L2~3硬膜穿刺, 成功后用锥形腰穿针穿入蛛网膜下腔, 见脑脊液后, 根据体重差异以0.75%布比卡因1.5~2mL快速注入, 患者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 如果麻醉平面不够或手术持续时间过久, 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4~5mL/次。对照组在腰椎1~2或腰椎2~3间隙采用18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 成功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3 c m, 推入1.7 3%碳酸利多卡因3~5 m L作为试验剂量, 观察无不良反应后追加8~1 0 m L, 用针刺法测定阻滞平面。

1.3 观察项目

(1) 麻醉起效时间:指开始注入局麻药至病人感觉下肢有发热或麻木感的时间; (2) 阻滞完全时间:指开始注入局麻药至麻醉平面范围针刺无痛的时间; (3) 局麻药用量及术中术后有关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寒战和腰背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样本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从表1中可见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 (P<0.0 1) ;阻滞完全时间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 (P<0.0 5) ;而局麻药用量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1 2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呕吐4例, 头痛3例, 寒战3例和腰背痛2例。而对照组1 4例存在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呕吐6例, 头痛2例, 寒战4例和腰背痛2例。两组恶心呕吐、寒战及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腰麻直接作用于神经根, 具有麻醉阻滞完全、迅速、可靠的特点, 但同时存在可控性差、易发生低血压以及不能连续给药的缺点[2]。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有较好的可控性, 可根据手术时间延长麻醉时间。硬腰联合麻醉利用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 即腰麻起效快, 阻滞完全, 而当腰麻阻滞平面不够, 手术时间过长时, 即采用硬膜外给药方式进行补充麻醉, 使麻醉达到最佳效果。由于腹部手术范围广, 种类多, 手术过程中对麻醉不但要求患者充分无痛, 还要达到很好的肌松效果, 术者才能有很好手术野。硬膜外麻醉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肌松和不能消除牵拉反射, 常需要大量的静脉辅助药物, 要么只能勉强完成手术, 要么只有改全麻。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解剖上的原因可能造成药液扩散受限, 或置管时管端锐角折叠或置入血管或埋藏于椎旁孔等均可导致单纯硬膜外麻醉麻醉不全或麻醉失败。因此, 近年来硬腰联合麻醉在腹部临床手术应用较为广泛, 且具有起效快, 维持时间长, 局麻药用量少等优点。

总之, 硬腰联合麻醉是一种简易可靠易行的麻醉方法, 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同时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也弥补了他们各自的不足, 具有起效快, 维持时间长, 局麻药用量少, 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祥, 丰浩荣.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1036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7 (12) :1419~1420.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25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14例, 女性患者136例, 年龄2~75岁, 平均年龄 (39.47±11.23) 岁。其中88例患者为普外科, 62例患者为骨科, 100例患者为妇产科。75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 91例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60例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 24例患者接受神经阻滞麻醉。

1.2 方法

1.2.1 麻醉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知识等情况不了解, 从而导致在术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因此,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患者讲述手术相关的知识及麻醉的方式, 告知患者术中配合事项, 并告诉患者其重要性、风险以及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 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从而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2手术室及相关仪器的准备: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护理人员对麻醉药品进行仔细的检查, 并对静脉输液泵、监护仪、麻醉剂等各种仪器进行检查, 确保各种仪器均处于备用状态[1]。

1.2.2 麻醉中护理。

1核查制度:患者在进行麻醉前, 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资料, 对麻醉前用药情况进行核查, 检查患者是否严格禁水、禁食、有无义齿等。所有使用的静脉药物应有明显的标记, 进行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与医师对药品进行核对, 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混淆[2]。2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应为患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从而使麻醉及手术补液、输血、给药等得到保障, 从而为有效的抢救赢得时间。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采用大号留置针, 并使用薄膜对其进行固定, 从而避免针头脱落。3麻醉时配合: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式帮助患者采取相应的麻醉体位, 如果患者所要进行的手术时长时间的, 护理人员在术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翻身、搬动体位时要轻巧, 从而避免对患者体位突然的改变造成患者血压下降。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 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麻醉药物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因此, 在麻醉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情况较差或手术创伤性较大的情况, 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进行严密的监测, 从而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等。

1.2.3 术后麻醉护理:

手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回至病房。患者病床应设置床栏, 对患者四肢进行适当约束。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进行全麻的患者进行安全复苏, 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应及时清理, 从而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

2 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3 讨论

手术室时医院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集体观念、团体协作必须非常强的专业科室[3]。从而要求该科室内的医护人员要有非常娴熟的技术, 良好的工作关系。对于围手术期麻醉患者而言, 加强麻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从而使对患者的麻醉工作能够顺利实施[4]。

此次研究对我院250例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 从而充分说明围手术期的手术护理与麻醉工作进行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与麻醉的配合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25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其在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如何与麻醉相配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及麻醉师的配合下, 2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且麻醉操作时间缩短1520 min, 2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意外事件及麻醉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结论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麻醉效果, 降低麻醉风险,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麻醉,配合

参考文献

[1]何建娥.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8 (8) :630-631.

[2]赵淑芝.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3) :58-59.

[3]阮爱娟.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12:987-988.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11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法,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将80例接受治疗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需求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围术前期需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后期实验组需求度97.5%远高于对照组8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80.0%远低于实验组97.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使之术中能够积极配合,术后恢复快,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也就是从患者进入外科病房开始,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出院回家的这段时间,很多病人因为相关医学知识的匮乏,在手术前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的身体应激反应,术后焦虑、治疗信心不足,对手术期望值过高、过快,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外科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2]。本文通过探讨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手术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80例外科随机分为對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8.5±5.2),体重(53.7±7.6)kg,身高(161.2±4.9)cm,实验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4.5.5±4.2),体重(50.5±6.6)kg,身高(160.5±5.1)cm。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围手术期心理护理:(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认真浏览病历,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在术前对病人进行探视,告知病人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解释手术的全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让病人有心理准备,鼓励安抚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够坦然面对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常规化验检查,确保患者的饮食营养,为手术的顺利打好基础。(2)术中细致操作,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前就准备好各种急救设施以备不时之需,手术动作要轻柔,保护好病人的隐私部位,注意暴露肢体的保温,消除病人的不适和尴尬,减少噪音,在麻醉诱导期间,亲切的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必要时可以握住患者的手,使他们身体放松,随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仰卧,头略后仰并偏向一侧,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一旦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3)术后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术后要时常看望患者,对切口的情况进行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状况,对于患者的倾诉,需要认真对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心解答,同时还需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时补充营养,叮嘱有不适及时叫医生医治,术后体表引流管道多,要注意区分和稳妥固定,防止患者活动时造成受压、变形甚至脱落。(4)出院指导。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需求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需求情况比较 两组围术前期需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后期实验组需求度97.5%远高于对照组8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外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心理负面情绪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耐受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住院期间,是最常与护士接触的,如果能够对护士高度信任并在围术期得到正确的心理护理,那么患者会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康复手段,这样有利于患者尽快的康复,当有身体疼痛等不适时,在患者惶恐不安时他们最需要得到的是专业人士即护士的安慰和鼓励,护士的话有时会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与之亲切的交谈,掌握住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顾虑,针对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案,让来就诊的对象感觉到尊重和舒心,不能语带讥讽意味,向家属宣讲手术的全过程、安全性和既往的成功史,取得家属的信任,给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选择其前臂或肘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选择大静脉,直至对象意识消失才开始手术。手术操作规范,防止感染,动作轻柔避免粗暴,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3-5]。

术后要给予对象正确的健康指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因感冒而使抵抗力下降,引起感染,多吃些富有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术后如果有其他异常或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是贯穿在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中,心理护理更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探讨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汇总各项数据结果显示:两组围术前期需求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后期实验组需求度97.5%远高于对照组8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80.0%远低于实验组97.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使之术中能够积极配合,术后恢复快,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淑侠.择期手术前的心理护理[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9,21(2):87.

[2] 肖凌.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4(1):68-69.

[3] 孙侠.外科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5(6):78-80.

[4] 李爱军,张传红.知识型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4(2):70.

麻醉外科手术期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60例, 均为2012年5月~2013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20~73岁, 平均49.6岁;职业:工人15例, 干部5例, 农民11例, 学生10例, 职员10例, 个体劳动者6例, 其它3例;文化程度:大专学历及以上35例, 中学学历14例, 中学学历以下9例;行胆囊切除手术27例, 胃大部切除术16例, 阑尾切除术10例, 肠穿孔修补术5例, 结肠癌根治术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 1 护患沟通

护士首先应查阅患者的病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其次, 护士应以热情、主动的态度接待患者, 同时对病房情况、责任医生和护士做详细的介绍, 使患者逐步消除陌生感, 产生归属感;再次, 护士应注意倾听患者的疑问、意见和要求等, 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 通过查阅病例、相互沟通和交流后, 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做一个全面评估,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 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1. 2 健康教育

护士应为患者做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发放医学手册、视频或讲课等方式, 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告知其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所选用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和具体方法, 同时对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目的和预后等做全面介绍, 可以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从而逐步建立起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进而接受手术治疗[3]。

1.2.1. 3 争取家属支持

家属的言行、举止等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会带来巨大的影响[4], 因此, 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工作, 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争取家属的支持, 尤其是配偶, 告知其应注意陪护患者, 同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有助于调节不良心理情绪。

1.2.2 术中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医护人员应以语言轻柔、态度和蔼、动作熟练, 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造成噪声污染, 医患密切配合, 协调有序, 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必要时给予鼓励和安慰。手术过程中, 切忌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 亦不可谈论患者的病情, 以免造成患者的误解。

1.2.3 术后护理

当患者返回病房、苏醒后, 会产生一些新的顾虑, 如担心手术效果、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切口及病情的恢复情况如何, 是否会留后遗症等, 导致患者不敢咳嗽、说话或活动, 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 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给予安抚和支持, 鼓励其进行术后的活动, 有助于肠蠕动和病情的恢复, 同时树立早日恢复健康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 均以较理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均满意, 病情恢复后均顺利出院, 住院时间3~9d, 平均住院时间5.5d。

3 小结

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 会给患者造成一些创伤甚至危险, 且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其具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接收手术, 并对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表明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小桥, 彭敏.手术病人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3) :52.

[2]张玉梅.浅谈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7) :48.

[3]江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7) :123.

上一篇:肺结核涂阳患者下一篇:赛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