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精选12篇)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显著升高, 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感染, 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 这样对于患者预后康复非常不利[1]。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非常有必要加强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2]。 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在2014 年8 月—2015 年8 月的74 例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研究对象选自2014 年8 月—2015 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74 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现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 (37 例) 和对照组 (37 例) , 实验组中男28 例, 女9 例;患者年龄平均 (52.3±5.1) 岁;对照组中男27 例, 女10 例;患者年龄平均 (52.1±4.9)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2.1 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因为担心疾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常常会出现紧张、 焦虑、 恐惧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多和患者交流、沟通, 并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法、手术流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等, 使患者可以很好地了解手术治疗方案, 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3]。
1.2.2 术前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术前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血糖控制措施, 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 精确计算每天需要补充的蛋白质、 糖类以及脂肪等, 1 d的热量摄入可以根据1/5、2/5、2/5 的比例来分配早餐、中餐、晚餐[4]。 千万不能进食含糖量太高的水果。 如果患者血糖升高, 应该采用相应的降血糖措施, 一般都是在每餐前30 min给予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 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最好控制在7.25~8.34 mmol/L左右, 而且确保患者并没有合并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同时, 应该结合患者的尿糖值、 血糖值适当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 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术前一定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控制血糖等症状, 静脉滴注20U胰岛素 (加入500 m L浓度为0.9%生理盐水) , 刚开始静脉滴注速度为20 滴/min, 并且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 适时调整滴速, 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7~10 mmol/L左右再实施手术。
1.2.3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室应该配置一台血糖监测仪,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适时准确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 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防止由于全身麻醉使患者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 手术过程中应该每间隔30 min监测1 次患者血糖, 尽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不用导尿。 假如患者一定要导尿, 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无菌原则操作[5]。 假如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而昏迷, 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1.2.4 术后护理术后也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尿糖变化。 术后患者因为禁食常常会出现多汗、心悸、嗜睡、头晕、昏迷、乏力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 应该定时监测患者血糖、尿糖水平, 严格掌握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进而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 而且应该及时告知责任医师检测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 可以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 L, 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患者可以进食后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当口服药物治疗。 (2) 病情观察。 术后一定要持续监测患者血糖饱和度、心电变化、血压等变化情况, 每间隔30~60 min记录一次, 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可以每间隔4~6 h记录一次。而且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等状况, 防止患者出现高渗综合征昏迷、酮症酸重度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告知医师[6]。 (3) 基础护理。 术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因此, 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病房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 适当限制家属的探视次数,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而且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咳嗽技巧, 促进患者排痰。 而且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患者休息时最好取半卧位, 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应该加强口腔清洁、卫生。 术后, 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伤口护理干预措施,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敷料, 并且密切观察切口有没有出现红肿、压痛等相关感染症状。 (4) 加强引流管护理。 一般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会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或者尿管, 护理人员一定要妥善固定引流管, 确保引流管保持畅通, 每天详细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以及量等情况。
1.2.5 活动指导术后患者适量进行运动有利于帮助机体功能尽快恢复, 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但是一定要把握活动程度、活动时间, 防止由于过度劳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术后早期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练习以及四肢屈伸训练, 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术后中期可以结合患者耐受力、手术方法以及手术部位等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慢慢增加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量, 最好是不要产生劳累感。 到了康复期, 患者可以结合自身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但是一定要按照由慢到快的方式进行活动, 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 一般餐后30 min活动, 而且每次活动时间应该控制在1 h以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 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 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一汇总, 并作统计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n (%) 表示, 组件比较以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糖值、 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 例, 泌尿系统感染1 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 例, 泌尿系统感染2 例, 切口难以愈合1 例, 呼吸道感染1 例, 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5.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8.9%)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根据相关学者表明[7], 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术风险因素, 会大大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感染风险, 可能也会增加患者病死率, 为此一定要加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部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 该研究表明, 实验组患者加强腹部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 患者术后血糖值、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且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难以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5%, 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8]。笔者认为术前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待患者血糖达标后再手术。 术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术后一定要以改善患者预后为护理服务目标, 积极预防并发症, 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翠霞.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江苏医药, 2013, 39 (3) :367-368.
[2]王彤, 肖新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 (6) :527-528.
[3]徐素彬, 杨晓枫.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 (1) :122-123.
[4]王慧娜.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28) :125-126.
[5]郭柒莲.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6) :146-147, 149.
[6]韩勤.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0) :3400-3401.
[7]余水秀.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 2013, 32 (2) :168-170.
[8]盛才华, 苏静.腹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4 (7) :49-50.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共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8~72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25例,中等教育65例,初等教育30例;职业:职员25例,工人30例,农民6例,学生5例,个体劳动者10例,干部38例,其他6例。
2 护理措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是直接相关的。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真诚与温暖,具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说出心里话。
2.2 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
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程度,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不同的心理反应程度,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可来自于不同的原因。因此,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如从认知的角度启发患者,指出其所患疾病的相关原因。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是求是,恰如其分地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消除患者顾虑。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教授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患者术毕回到病房用亲切的目光、关心体贴的语言与之交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切口及引流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作出处理,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等不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成败者向其介绍主刀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启发、鼓励患者,帮助树立成功的信心。对在工作上有业绩的患者,给予鼓励赞扬,证实其并不比别人差,使其摆脱自卑、消极观念。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治疗。
2.3 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措施、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和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耐受力防止手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措施之一。
2.4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了解患者真实疾患者常局限于家庭,因而家庭支持对于患者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5 定时评估记录,了解患者的心身状况,以指引心理护理的方向
我科对每一个住院患者,均填写一份外科患者入院评估表和护理问题项目单。从中评估记录患者从入院开始到出院为止,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精神、心理、饮食、睡眠、行为状况、嗜好、专科检查情况以及治疗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对于特级护理患者每天评估记录1次,一级护理患者从入院当天开始,连续评估记录3d后,每隔3d评估记录1次;二级和三级的护理患者则每周评估记录1次。在评估记录的同时,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作出效果评价。根据上述的评估、记录和评价,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心身健康情况的变化,以便引导心理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患者健康康复。
3 护理体会
3.1 效果
根据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患者占90.5%;忧郁者占9.8%;担心者占85.2%,包括:担心收费过高者39.4%,担心医生不负责者占7.1%,担心术后效果不佳者20.2%,担心术后功能障碍者占18.5%;对手术有顾虑者占69.3%,包括:怕手术不成功者29.5%,怕复发者占39.8%;精神紧张者占89.9%;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70.8%.经过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后记录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70.5%;忧郁者降至4.7%;担心者降至62.3%;精神紧张降至42.8%;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89.9%.12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基本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3.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
3.3 心理护理的价值
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近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长久不愈。如恐惧、焦虑、悲伤、痛苦、愤怒等。长期的心理刺激可引起机体内部的不良反应。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工作是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去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康复,从而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3.4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人体系统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系统。人体的存在决不是孤立的,人体这个系统不但受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所制约,而且也受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患者之间存在诸如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爱好等差异,所患疾病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措施所做出的反应。因此,必须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护理和治疗,使护理的工作达到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目的。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篇3
【关键词】外科;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负性情绪;干预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 年5 月住院的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41例,女69例;年龄9-61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9例,大专22例 ,高中或中专45例,中学29例,小学及以下5例。 2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
2 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无论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期盼的同时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害怕,抱怨,恐惧,孤独感,易激惹,有些病人甚至因为知识缺乏或者经济压力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轻视生命,失眠,食欲下降,沉默寡言,血压升高等,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协助病人正确对待手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介绍医院设备设施等,热情主动与病人沟通,和蔼亲切、周到、礼貌,使病人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对护理人员说出心里话,尽量消除恐惧和紧张,让其充分表达情感。在不违反手术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各种需要,对病人不愿提及的生理缺陷或其他隐私,严格保密,帮助接纳病友减轻陌生与孤独感。干预认知,对轻视疾病和有负罪感的病人,帮助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尽快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疾病,稳定心理状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并配合手术和护理。
2.2术中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就绪后进入手术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根据其心理变化及时作出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让病人能平静的接受麻醉和手术。由于衣裤被松解,家属不能陪伴,对麻醉和手术效果有忧虑,手术人员独特的衣着,整洁、陌生而安静的环境,术中医生认真严肃的表情,金属器械的钳夹声等让病人产生孤独、不适、无助感,预感性恐惧,精神极度紧张,身体肌肉绷紧,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抚慰病人,减轻病人紧张心理,鼓励病人,陪伴病人。用娴熟的专业技能为病人作好心理护理,增强手术耐受力,同时也给医生手术提供满意的支持。
2.3术后心理护理
术毕返病房,遵医嘱严密观察病情,维持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稳定,麻醉苏醒后积极处理术后不适使病人生理和心理上尽可能舒适,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切口疼痛、尿潴留等不适。提供周到,细心的护理服务,多关心、鼓励、体贴、陪伴、倾听,引导病人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预防并发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根据病人不同病情病种、文化层次、个性特点、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等与病人溝通,调节不良情绪,每天至少3至5次的近距离轻松交流,提供支持和咨询,及时将病情好转、手术成功的信息反馈给病人及家属,消除顾虑,增强信心,按时正确服药,指导病人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加强饮食指导,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对不能恢复术前状况的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帮助面对现实,摆脱困境,作情绪的主人,积极乐观的生活,对于毁容,肢体残缺,丧失生育能力等悲观绝望的抑郁病人应协助认知,正视现实,鼓励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消极情绪,最大限度发挥潜能,走出绝望,融入社会,适应新的生活。
3 心理护理效果
根据对我院外科这11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者占91.1%;忧郁者占9.2%;精神紧张者占90.5%;对手术有顾虑的占71.2%,其中包括:担心手术失败者占22.3%,担心手术效果不佳的占27.1%,担心术后复发者占38.4%,担心术后功能障碍的占17.2%,担心收费过高者39.9%;担心医护人员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者占6.9%,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71.7%。经过对这11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出院时结果统计评价分析,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69.6%;忧郁者降至3.9%;精神紧张者降至42.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6%;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增至89.6%。110例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相当满意,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表示肯定,均能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绪稳定,基本上如期康复出院。
4 心理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不同于技术护理,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具有同等临床价值。通过护士的服务、言语、行为,充分利用所学护理心理学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与认识,消除负性情绪,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增强手术耐受力,减轻、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实际意义。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要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开展人文关怀,以病人为中心,,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无处不在,纠正不良认知,做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到位,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实情感,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和肯定,护士将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到每天的每项工作中,保护患者隐私,尊重、理解、同情、关心患者,使患者尽早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达到高效优质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60例, 均为2012年5月~2013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入院的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20~73岁, 平均49.6岁;职业:工人15例, 干部5例, 农民11例, 学生10例, 职员10例, 个体劳动者6例, 其它3例;文化程度:大专学历及以上35例, 中学学历14例, 中学学历以下9例;行胆囊切除手术27例, 胃大部切除术16例, 阑尾切除术10例, 肠穿孔修补术5例, 结肠癌根治术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 1 护患沟通
护士首先应查阅患者的病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其次, 护士应以热情、主动的态度接待患者, 同时对病房情况、责任医生和护士做详细的介绍, 使患者逐步消除陌生感, 产生归属感;再次, 护士应注意倾听患者的疑问、意见和要求等, 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 通过查阅病例、相互沟通和交流后, 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应对方式做一个全面评估, 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 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1.2.1. 2 健康教育
护士应为患者做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发放医学手册、视频或讲课等方式, 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告知其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所选用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和具体方法, 同时对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目的和预后等做全面介绍, 可以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从而逐步建立起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进而接受手术治疗[3]。
1.2.1. 3 争取家属支持
家属的言行、举止等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会带来巨大的影响[4], 因此, 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工作, 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争取家属的支持, 尤其是配偶, 告知其应注意陪护患者, 同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有助于调节不良心理情绪。
1.2.2 术中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医护人员应以语言轻柔、态度和蔼、动作熟练, 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造成噪声污染, 医患密切配合, 协调有序, 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 必要时给予鼓励和安慰。手术过程中, 切忌进行与手术无关的交谈, 亦不可谈论患者的病情, 以免造成患者的误解。
1.2.3 术后护理
当患者返回病房、苏醒后, 会产生一些新的顾虑, 如担心手术效果、麻醉作用消失后的疼痛、切口及病情的恢复情况如何, 是否会留后遗症等, 导致患者不敢咳嗽、说话或活动, 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 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真实情况和效果, 给予安抚和支持, 鼓励其进行术后的活动, 有助于肠蠕动和病情的恢复, 同时树立早日恢复健康的信心。
2 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 均以较理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 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均满意, 病情恢复后均顺利出院, 住院时间3~9d, 平均住院时间5.5d。
3 小结
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治疗, 会给患者造成一些创伤甚至危险, 且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等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 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其具有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接收手术, 并对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即表明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 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小桥, 彭敏.手术病人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 2010, 9 (3) :52.
[2]张玉梅.浅谈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7) :48.
[3]江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7) :123.
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总结 篇5
一、全院情况 目前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高于卫生部低于30%的要求,目前做的较好的科室为心内科及眼科。我院心内科介入手术及眼科白内障手术基本未使用抗菌药物,符合卫生部的文件要求。但是,其他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大部分使用了抗生素,造成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局面。另外,大部分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超过24小时,远远低于卫生部100%的要求。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及介入诊疗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高于卫生部要求。表一 卫生部外科手术常用检测指标
指标 % 卫生部要求(%)
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内的比例 56.10 100(剖宫产手术除外)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8.82 <30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比例 30 100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27.27 <20 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0 <30
一、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图1)文件规定,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给药时机非常关键,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目前我院总体执行情况较差,除了胸外科及骨科执行较好外,大部分科室均未执行,有的在手术开始以后才预防用药,有的则手术结束以后才用药,预防用药时机不规范。另外,有个别手术时间超过3h,术中没有追加一剂。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类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
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
908070率60理合50间时40药用30剂首20100胸外科骨科肝胆外科烧伤科普外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神经科
图1首剂用药时机合理率柱状图
三、抗菌药物品种及选用合理率(表
二、图2)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总体趋于合理,目前骨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及肝胆外科药物选用较为合理,泌尿外科除了个别不合理外,大部分选用是合理的。目前普外科抗菌药物选用问神经科及胸外科有待改善提高。题较多,须整改加强。表二 科室抗菌药物品种选用情况表
科室 抗菌药物种类 骨科 一、二代头孢 烧伤科 一代头孢 耳鼻喉科 一代头孢 口腔科 一、二代头孢 妇科
一代头孢、奥硝唑 产科 一代头孢 肝胆外科 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奥硝唑 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帕珠沙星 泌尿外科 一、二代头孢,青霉素+酶抑制剂 普外科 拉氧头孢、奥硝唑、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神经科 一、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唑肟)胸外科 一代头孢、三代头孢(头孢米诺)
12010080率理合60择选物40药200骨科烧伤科口腔科妇科产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科胸外科普外科图2 各科室抗菌药物选用合理率
三、联合用药合理率(表三)目前我院外科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较多的科室为妇科、普外科及肝胆外科,另外胸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也有部分联合使用。妇科手术基本使用一代头孢联合奥硝唑,肝胆外科选用青霉素+酶抑制剂或者头孢菌素+酶抑制剂联合奥硝唑使用。泌尿科使用头孢西丁联合帕珠沙星,不合理,泌尿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应选用一、二代头孢,环丙沙星,无需二联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胸外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使用头孢硫脒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二者为同一类药物,联合用于预防用药,不合理。普外科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拉氧头孢为三代头孢,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不合理。表三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联合用药合理率(科室 %)妇科 100 产科 100 肝胆外科 75 普外科 0 胸外科 0 泌尿外科 0
五、用药疗程合理率(图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总体情况合理,问题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神经科及普外科。本次抽查的病例中,神经科基本上为I类切口,原则上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要严格把握疗程。I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I类切口可根据实
际情况应用3-7天。如果患者检查和体征存在感染,需治疗用药,请在病程中做
好相应记录,如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只是医师单纯的认为存在感染因素而使用抗
菌药物,属于不合理预防用药。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12010080率理合60程疗药用40200产科胸外科肝胆外科妇科烧伤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神经科普外科
图
三、各科室用药疗程合理情况
六、其他 在本次检查汇总,我们还发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频繁更换抗生素,抗菌药物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且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 药物的耐药性;无指征使用泮托拉唑、氨溴索、喜炎平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及胸腺五肽同时使用;术后使用果糖注射液作为溶媒;肝功能正常使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等,都是不合理的。
七、总结 目前,我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进,除了少数科室外,抗菌药物选用趋于合理,用药疗程跟以往相比,有很明显的改善,目前,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的执行率很差,且全院大部分外科科室都普遍存在。另外,检查中我们发现耳鼻喉科病例中无术中医嘱单(记录预防用药信息),其他科室也有个别情况存在。2.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疗程过长。3.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及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6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腰椎穿刺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57-01
在神经外科中,腰椎穿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技术,受到腰椎穿刺操作具有侵入性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进而导致大多数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进而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最终延误病情[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3例神经外科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好治疗、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8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神经外科患者。其中,男54例,女29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4±5.3)岁;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室系统出血。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取患者侧卧位,使患者头部和双下肢屈曲,在腰部3~4或者腰部4~5椎体之间,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后,采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术,患者脑脊液流出后,放置1cm硅胶管于患者腰椎管蛛网膜下腔约6cm位置,如管内的脑脊液流通后,固定硅胶管,避免出现脱出现象。然后将管外接到无菌密闭式引流瓶中,持续性引流。对所有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给予腰椎穿刺的治疗方法、目的以及重要性,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另外,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前用药护理
术前半小时,对患者静脉滴注125mL的20%甘露醇,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脑疝。P[
(3)注意事项
如患者穿刺部位发生褥疮或者炎症,则不适宜进行穿刺;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脉搏、面色、呼吸等体征,如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情况,则监测患者血压,对症处理,如情况较严重,则停止腰椎穿刺。术后嘱咐患者去枕平卧约6小时。
1.2.2 术后护理[2]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对患者进行引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瞳孔等进行严密观察,对颅内高压和颅内低压性头痛进行正确区分。如患者为颅内低压综合征,则患者坐立或者抬高床头时,其头痛程度加重,平卧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放低床头或者减慢引流速度后,患者头痛症状也明显缓解。另外,还要对局部体征变化进行观察。
(2)防止引流感染
给予腰椎穿刺时,会将颅腔和外界相联系,进而提高颅内感染率,因此,为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每日消毒两次,尽量减少探视人员的流动;对置管部位的敷料进行消毒,保证其无菌,随时观察患者置管部位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肿胀现象;使用75%酒精对暴露在患者皮肤外面的引流装置进行消毒,每日三次;挪动患者时,先关闭开关然后再挪动,能够避免引流液出现逆流现象;坚持无菌操作,尤其是在测量颅内压、更换引流瓶以及在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方面;更换引流瓶时,要汲取少量引流液标本进行脑脊液检查,主要对脑脊液的蛋白、细胞记数以及糖等进行检查,能够防止发生颅内感染。
(3)控制流速
腰椎穿刺引流时,引流管固定较好,引流量较少,为使引流通畅,要将引流瓶放置在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位置。另外,引流装置要高于床头15cm位置,距离脑室前角水平约15cm位置,避免颅内压下降速度过慢或者过快。另外,使用的引流装置要包括调节器,如不控制引流速度,那么则会降低颅内压,发生气颅等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83例神经外科患者中,經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3 讨论
腰椎穿刺不仅可以用来诊断,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为有效将腰椎穿刺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医师对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治疗,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行腰椎穿刺治疗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乐英,肖燕,黄静芳等.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内科腰椎穿刺中的应用[J].蛇志,2012,24(04):367-368
[2]李立花.腰椎穿刺持续外引流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03):363-364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7
关键词:神经外科,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大,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大,并发症多,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2]。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患有神经外科疾病且合并糖尿病的病患数量也不断升高,这类患者伤口愈合慢、容易伴发感染甚至在术后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这样高死亡率的并发症[3]。 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神经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该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的87例在该院实施神经外科手术并且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且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9.8±4.2)岁 ;脑出血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9例,颅骨骨折3例,继发性癫痫5例,脑膜瘤8例,胶质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颅内动脉瘤1例;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1.9±4.8)岁 ;脑出血16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7例 ,颅骨骨折4例 ,继发性癫痫4例 ,脑膜瘤5例 ,胶质瘤3例 ,神经纤维瘤4例,松果体恶性肿瘤1例。 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诊断标准确诊为二型糖尿病患者,且无精神异常、肝肾功能衰竭等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重大疾病。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患者极易产生对手术的恐惧及对病情的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普及神经外科手术的相关知识,用科学的医学知识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疑虑,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着正确的估计和并建立信心配合治疗。 相比较于其他科室和其他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患者会在治疗期会经历更漫长的恢复时间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容易产生疑虑、焦急的心态。 此时护士应耐心地安抚患者,使其理解和配合治疗方面的安排。
1.2.2术前护理1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状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对患者的以往病史有着详细的了解,掌握出现的各类合并症,对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 2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血糖水平检测。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和相关的健康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助患者根据病情和饮食情况按时用药,胰岛素降糖,7次/d(餐前/空腹、餐后2 h、睡前、夜间)血糖监测绘制血糖波动图谱并调节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在7.10~8.50 mmol/L,尿糖、尿酮阴性;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 护理人员还应该协助家属建立糖尿病食谱,规范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充足,适度运动。 通过以上手段,最终做到使其主动参与和配合,使病人能面对患病现实,树立信心,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3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生完善全面的术前检查,做好备皮等工作, 预防感染, 还应向患者及家属明确相关术前准备,帮助患者放松心理压力。
1.2.3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呼吸和血压变化情况。 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以取得相应的治疗。 2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向患者家属告知正确的翻身拍背方法,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如有必要则进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抗炎并稀释痰液。 还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每天定时开放排尿,2次/d清洗会阴部。 3由于合并糖尿病的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抵抗力低下,易引起感染且不易恢复,所以更要加强术后24 h内的基础护理。随时观察头部的切口敷料有无液体渗出。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与引流量是否有变化,并及时作出处理。 4血糖监测及管理、7次/d血糖监测,根据情况恢复常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注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医源性低血糖、甚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状况的发生。 注意培养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状和掌握低血糖预防措施。5保证营养支持,早期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补充营养。还应鼓励患者早期的康复训练,恢复肢体功能,早期运动锻炼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糖尿病症状,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出现低血糖、伤口感染情况及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当患血糖低于3.9 mmol/L时,则认为其出现低血糖。当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则认为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伤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糖尿病急性并发 症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并发症多,当糖尿病作为一种病发症的时候,血糖控制的好坏对于患者的缘起于后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将影响其生存和预后[5]。 因此 ,在围手术期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通过做好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降低了患者在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术后通过饮食是,药物指导血糖平稳,使患者伤口能够早期愈合,围手术期伤口感染率,同事患者围手术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率降低。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男51例, 女39例, 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 (58.36±5.22) 岁, 糖尿病病程2~15年, 平均病程 (7.33±2.14) 年, 其中肠切除术22例, 胃癌根治术16例, 肠癌根治术12例,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9例, 胆囊切除术15例, 消化道穿孔后修补术6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5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5例, 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类型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参考组患者入院后采用腹部外科手术的常规护理, 加强其基本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立即给予心理护理, 加强血糖监测, 并合理指导饮食, 根据血糖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对血糖及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护, 给予有效的饮食护理、血糖监测等。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术中平均血糖水平为 (8.62±2.05) mmol/L, 参考组患者术中平均血糖水平为 (10.39±1.82) mmol/L, 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 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见表1。
2.3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2.51±1.57) d, 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4.06±1.63) d,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国内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表明, 在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时, 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消除术中风险,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本次研究中, 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3.1术前护理: (1) 患者入院时, 对具体病情进行明确诊断, 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检查结果适当给予胰岛素、降糖药物等治疗, 同时加强饮食干预。对患者心、脑、肝和肾等基本器官是否受损等进行观察, 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2) 熟练使用血糖仪采血, 强化血糖检测, 采用水平七点法分别在患者空腹、饭前及饭后2 h时对血糖进行观察, 从而更好的观察降糖治疗效果, 一旦出现血糖降至5.6 mmol/L以下时, 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3]。 (3)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耐心劝导, 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情绪迎接治疗;当合适的手术时机确定后, 告知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及安抚工作。
3.2术中护理:在手术中, 医护人员要熟练使用血糖监测仪, 随时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保证术中血糖维持在7~10 mmol/L;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 以免造成术中低血糖昏迷现象被掩盖, 在保证手术进行的情况下, 尽量加快手术速度。在手术结束时, 若无特殊要求, 不予导尿, 对于需要导尿者, 严格无菌操作流程。
3.3 (1) 术后严密观察心脏血管病变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变化, 加强对肾、肝等重要脏器状况、水电解质水平变化的观察等。 (2) 间隔3 h对血糖进行监测, 从而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确定合理的胰岛素使用量。 (3) 术后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行为时, 要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流程, 避免切口感染等现象的发生;加强管道护理, 避免管道出现扭曲、堵塞、脱落、折叠等现象;观察口腔、皮肤、黏膜、泌尿系统等, 一旦出现异常现象, 则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4) 术后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较为强烈疼痛。炎性细胞因子、激素等均可使得血糖水平的增加, 因此医护人员要将正确的止痛方法告知患者, 对于痛感强烈患者, 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或者自控镇痛泵, 从而保证血糖的稳定。
通过上述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 (P<0.05) 。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时, 给予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参考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 观察组围术期均接受优质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控制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 (P<0.05) 。结论 在腹部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7) :1310.
[2]崔健.皮下引流管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4) :2926.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9
关键词:创伤外科,护理管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被视为血压、呼吸、频率和脉搏外的第五生命体征, 对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都有影响, 可导致情绪变化, 不利于术后康复, 容易诱发术后并发症等[1]。目前, 对疼痛的研究经历了两次转变, 由单纯的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人员亦由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化为护士为主体的模式[2]。疼痛是创伤外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具有疼痛强度大、局部炎症反应剧烈、术后疼痛出现早等特点, 镇痛是创伤外科亟需解决的问题[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骨折患者, 年龄18~65岁, 无药物过敏史, 无肝肾功能障碍, 无内脏损伤和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179例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2例, 男49例, 女43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47.2±8.5) 岁, 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79例;对照组87例, 男42例, 女35例, 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 (46.4±7.9) 岁, 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7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所有家属或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护理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系统的疼痛管理。主要措施:⑴成立疼痛管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 各级护士为组员的疼痛管理小组, 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小组工作, 组员负责疼痛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⑵镇痛管理。 (1) 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式。由疼痛管理小组联合临床麻醉医师共同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疼痛经历、心理状况和对疼痛治疗效果的期望, 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案。评估创伤程度、手术时间长短和范围, 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4]。 (2) 镇痛药物。对于开放性骨折有炎症性所致疼痛, 应采取抗感染治疗;对于脓肿疼痛患者, 则应切开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中需要镇痛者, 由麻醉医师控制;术后需要镇痛, 则可服用镇痛药物[5]。遵循多模式、三阶梯用药模式:术后回到病房立即给予帕瑞昔布40mg肌肉注射, 2次/天, 持续3天;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48小时;同时根据VAS结果给予口服药物镇痛。 (3) 冷敷或热敷。可在急性疼痛期进行冷敷, 减少炎性渗出和肿胀以减轻疼痛;在恢复期进行热敷, 促进局部组织供血, 缓解疼痛[6]。 (4) 体位护理。骨折初期用软枕抬高肿胀的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7]。⑶环境管理。 (1) 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通风、阳光充足, 并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背景音乐疗法。经常给患者播放一些安静、优美的音乐, 转移注意力, 促进心态平静。 (3) 平和的氛围。护士面对患者要微笑, 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 鼓励其不要愁眉苦脸、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忧虑, 使患者周围具有温暖、平和的氛围, 消除紧张。
1.2.2 评价指标
⑴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8]对患者基线值和护理3d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 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 0分为无痛、10分为痛不可忍,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定。⑵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四级, 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作为满意度。⑶其他指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睡眠时间。⑷疼痛缓解疗效:痊愈, 疼痛完全消失, 无疼痛自觉症状;显效:疼痛明显缓解, 但自觉有疼痛症状;无效:自觉疼痛症状明显, 疼痛无改善。以痊愈+显效作为总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VAS评分[ (8.13±1.48)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3.25±1.59) 分], P<0.05;对照组护理前VAS评分[ (8.08±1.57) 分]明显高于护理后评分[ (5.11±1.87) 分], P<0.05。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研究组在经过疼痛管理后, 疼痛程度得到了明显下降, 优于对照组。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可见, ⑴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⑵两组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在采用疼痛管理后, 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提高。⑶两组的住院时间、睡眠时间和术后镇痛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说明研究组采用疼痛管理后, 住院时间更短、睡眠时间延长、术后镇痛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提出, 无法缓解的疼痛是无法接受的, 疼痛是可以避免的, 消除疼痛是每例患者应用的权利, 疼痛的治疗则是体现这一权利的基本方式。这就说明较以往疼痛治疗产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都是出现疼痛而给药, 如今则更注重提高疼痛理念, 建立无痛的认知, 重点在于疼痛的预防和避免。很显然, 专业、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缓解疼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创伤外科患者, 强化护士的无痛理念, 是保证患者在无痛或微痛状态下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 可在疼痛较轻的条件下, 于术后尽早的开始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 护理管理模式主要通过3点。⑴成立相关管理组织, 这是保证疼痛管理实施、控制、监督的基本保证。⑵镇痛管理, 这一过程体现了个体化、多模式和超前镇痛的观念, 疼痛评估是实施个体化镇痛的基本条件, 疼痛评估不仅要先于疼痛治疗[9], 而且要贯穿于治疗过程, 这有利于及时改变镇痛方案;多模式管理则主要采用了护士主导-麻醉督导的术中镇痛方案以及术后疼痛资源护士完全主导的模式;并采用了辅助镇痛方式[10], 例如体位护理, 骨折初期肿胀疼痛, 且不适宜活动, 抬高患处,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起到消肿止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作用[11];急性期冷敷可以收缩毛细血管, 改善局部充血、肿胀, 并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 而恢复期热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性水肿[12]。⑶环境管理, 通过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背景音乐疗法和平和的氛围, 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建立正面力量和转移疼痛[13]。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入我院接受治疗的需择期实施手术的患者,共计104例,包括男58例,女63例;患者年龄在20~46岁,平均为(30.2±2.4)岁。其中39例来自普外科,34例为泌尿外科,19例为妇产科,12例为骨科。患者职业状况:31例为个体,42例为农民,26例为职员,其它4例。受教育程度:11例为本科以上、19例为本科、31例高中、25例初中、9例小学、9例文盲。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实施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从事职业、受教育程度、手术及麻醉种类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舒适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术前访视:手术使患者产生的紧张或焦虑情绪将给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术前1d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护患交流,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让患者对手术绝对放心。(2)一般护理:术前向患者说明可能使用鼻饲管、导尿管、引流管以及其他器械。术前需合理增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给患者创造既安静又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3)体位护理:首先备好维持手术体位必需的各项物品,按照手术要求摆放体位,通过调整手术床垫,使手术野得以完全暴露,也让患者感到舒适且安全。
1.2.2 术中护理
将患者放到手术床上,术中护理人员需站在病床旁,安抚性的抚摸患者的手或脸等,使患者放松,在麻醉时辅助患者保持固定体位,温和的语气告知患者可能会有何种感觉。当患者术中感到疼痛时,需耐心倾听、给予安慰,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减轻疼痛,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术中需合理遮盖患者,使不必要的暴露尽量减少。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擦净血迹以及消毒剂残留,密切注视患者的情况,患者清醒后,需告知其手术成功、效果理想,以减少患者心理负担,保持患者心情愉悦。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向患者讲解疼痛原因,根据情况可于术后48 h内给予杜冷丁等镇痛剂。对术后患者的饮食给予指导,鼓励患者及时参加活动,加强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2]
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个量表各有20个条目,以此评定患者的焦虑及抑郁主观感受。50分以下者代表无焦虑或抑郁,在50~59分之间者代表轻度焦虑或抑郁,在60~69分之间者代表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及以上者代表重度焦虑或抑郁。在两组住院患者出院前让其填写调查表(调查表由正规管理机构提供,包含护理质量、安全的20项内容)每个项目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层次由被调查人任选,表上交后由按分值90分、75分、60分、45分、30分进行统计。60分以上为满意。问卷在15min内独立完成。发放问卷104份,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1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记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用χ2检验,对于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抑郁及焦虑程度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在心理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且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3%(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7/52),P<0.05。
注:*护理前与护理后对比,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心和悲伤,同时有少部分患者还害怕疼痛甚至恐惧。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刺激是不可忽视的,能导致患者的精神紧张以及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影响将导致患者机体免疫机能的显著下降,使患者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大,对麻醉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均带来一定的威胁。目前舒适护理是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它强调整体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化,显著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达到身心愉快的状态[3]。本组研究将舒适护理措施融入到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中,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在心理状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2.3%(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7/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的不良情况,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曹燕.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53-54.
[2]贾海燕.手术体位在手术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3):471.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1
【关键词】 婴幼儿;颌面先天畸形;全麻;围手术期;护理
婴幼儿患者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的缘故,常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度1。2008年1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76例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并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优质的护理,其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行颌面部各种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婴幼儿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3月—14岁。其中>1岁者9例,1—3岁者36例,4—14岁者31例。唇裂整复术26例,腭裂整复术19例,先天性面横裂修复术7例,颌部肿物切除术5例,血管瘤切除术5例,先天性斜颈4例,面部狗咬伤10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评估 住院后应首先对其各项情况有所了解,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其具体情况。此时患儿家长易于紧张,想表达清楚,但有不知从哪方面说起,故可给予适当引导。护理人员应该对各项资料都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患儿疾病进行初步的解释说明,让家长了解治疗的相关知识。
2.1.2 适应环境 住院后应让其尽快地适应病房的各项环境,家长可带领患儿进行熟悉,手术之前应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如患儿为哺乳期患儿应先改变其喂养方式,改用汤勺喂养,为术后恢复做好准备工作。
2.1.3 术前禁食禁水 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让家长督促患儿执行。明确告诉家长手术结束后会转至ICU待患儿完全清醒后专人护送回病房,以消除家长紧张焦虑情绪。
2.2 麻醉恢复期观察护理
2.2.1 病情观察护理 全麻术后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有利于吸痰及分泌物流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密切监测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體温,详细记录各项参数。患儿面对陌生的环境、术后疼痛、恐惧出现躁动、哭闹,护理人员要用约束带固定制动,以防坠床、注射针头脱出等情况发生。
2.2.2 保持输液通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儿心率、血压、尿量、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儿体重计算输液量。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低氧血症 患儿受麻醉药物及手术区域的影响,气体交换障碍,术后患儿易发生低氧血症,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
2.2.4 观察术后出血 颌面血运丰富,术后较易出血。常在术后6h内出血,此时患儿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很容易误吸引起意外。
2.3 术后护理 患儿术毕全麻清醒后自ICU转回病室,护士安置好患儿卧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等。
2.3.1 加强呼吸道护理 颌面术后患者鼻腔粘膜水肿、渗血,使鼻腔气道变小、通气不畅。上颌、下颌间弹性牵引影响口内分泌物的吸收2。全麻术后患者舌后坠或者气管插管损伤、刺激呼吸道黏膜致气道梗阻。护理人员要及时、彻底地吸出口鼻内分泌物。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将床头抬高30°,以促进头颈部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可防止口内分泌物误吸。密切观察病情并能独立完成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
2.3.2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患者术后易于出现口腔部位的感染并发症,其会加重患者疾病,给患者饮食造成很大影响,故应积极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注意口腔中不可有食物残渣、血痂、分泌物等在口腔内堆积,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3,故给予其进行口腔方面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患者手术治疗后24h可进行口腔护理,一般采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经磨牙间隙间的软管以流入的方式将盐水注入口内,用吸引器在另一侧吸出盐水。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
2.3.3 饮食护理 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多会因为疼痛等因素而无法饮食,但患者又急需营养恢复,故应多给予其高营养的食物,可给予流食饮食。并应注意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婴儿胃管第一次注入量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不可因为速度太快而出现不良反应。
3 结 果
对76例婴幼儿行颌面外科手术全麻围手术期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做颌面部修补或整形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颌面部外科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来说,手术治疗是重点,而全麻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更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家让,毛祖彝,徐平平.颌面部损伤[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1):42.
[2] 周曙航,董会茹,信俊霞,等.正颌外科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2):21—22.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146例, 男86例, 女60例, 年龄为1个月~3周岁。其中腭裂整复术38例, 唇裂整复术94例, 先天性面横裂修复术6例, 颌面部肿物切除术8例, 全部为全麻下施行手术。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入院评估患儿入院后详细询问既往史、手术史、家族史、遗传史等。大多数的家长的心情是比较矛盾的, 既希望孩子早日康复又害怕手术带给孩子伤害。因此, 责任护士应该着重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疾病的讲解, 让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消除顾虑。
2.1.2 让患儿尽快适应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 向家长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 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02.1.3 对于母乳喂养和用奶瓶的患儿应改变其进食方法, 要用汤勺喂养。
2.1.4 术前禁食禁水的目的向家长解释到位, 并督促执行。告知手术结束后会转至ICU待患儿完全清醒后专人护送回病房, 以消除家长紧张焦虑情绪。
2.2 术后护理
2.2.1 患儿术毕全麻清醒后自ICU转回病室, 护士安置好患儿卧位,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 同时向医生了解患儿术中情况, 并详细记录在特护单上。
2.2.2 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应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使口腔内呕吐物及气管内分泌物流出, 避免呼吸道阻塞, 严格看守患儿, 保持安静, 在吸引咽喉部时动作要轻。
2.2.3 应注意术区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 如有渗血应及时处理加压包扎。
2.2.4 氯胺酮麻醉清醒患儿常有兴奋过程若患儿哭闹、舌震颤、脉搏增快, 呼吸浅快且不规则, 此时应警惕患儿躁动, 注意安全, 适当约束双手, 防止抓触面部、扯去输液管、敷料等。
2.2.5 预防拔管后并发症 (1) 喉痉挛:主要临床表现为喉鸣音, 相继呼吸困难, 三凹征甚至紫绀等。喉痉挛出现在麻醉清醒期较少见, 但如发现患儿烦躁不安、憋气、呛咳等前驱症状时, 应即刻给予吸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按压胸部或捏合谷穴等, 经处理可缓解。 (2) 舌后坠: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并有鼾声, 护理方法为改变患儿体位, 自下颌角区向前向上托起下颌, 如无效可行舌牵引或放置口咽避气管。 (3) 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多出现在术前呼吸道曾有慢性炎症的患儿, 主要表现为呼吸变浅, 轻度发绀, 并可闻及痰鸣音, 护理方法为使患儿侧身平卧, 轻拍背部,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可少量给氧。
2.2.6 饮食护理全麻完全清醒后6~8h的患儿可仅少量冷流食, 2~3d进温流食, 3d后进半流食, 1月内避免吃硬食及刺激性食物。
3 护理体会
3.1 呼吸道护理
小儿鼻孔大, 舌大厚, 淋巴组织丰富、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可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护士应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清醒期应加强并重视对呼吸的重点观察与护理。
3.2 观察心率
患儿术后脉搏可增快达180次/min, 是由于术前及术中给阿托品等药物的作用。如果患儿心律明显减慢, 末梢循环不良, 护士应在缜密观察护理前提下, 及时报告医生妥善解决。
3.3 体温表现
小儿体温中枢及调节机能发育不像成人那样完善, 术后体温均增高。所以术前应严格掌握禁食水时间, 避免出现脱水热, 按医嘱补足液体, 同时要注意保暖和散热。
3.4 防止腹胀
对术中持续吸氧及禁食水时间过长并有吞咽动作的小儿, 应注意有否腹胀, 腹胀推动膈肌上移, 又可引起呼吸困难。护士应及时给予按摩、热敷, 对高度腹胀的患儿必要时可行肛管排气。
4 小结
加强对全科护士的急救培训和呼吸道管理的知识, 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沟通, 严密仔细的观察, 精心细致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总结146例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 对其围手术期给予全程优质护理。结论 对颌面外科婴幼儿全麻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推荐阅读:
麻醉外科手术期08-29
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6-16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05-09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05-26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07-04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12-08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12-18
围手术期护理要点09-08
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05-11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