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精选12篇)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1
在老年男性人群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前列腺癌, 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选择是去势手术结合雄激素全阻断的方法, 文献报道该方法具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经前列腺癌去势手术治疗患者90例临床资料。经临床常规检查:发现有42例患者有骨转移现象, 18例患者出现双肾积液现象。所有90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干预组45例, 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 (平均年龄, 临床分期情况、经济水平和患者的文化程度等) 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在患者术后进行一般性质的支持性心理护理方法, 相关负责的医护人员在与前列腺癌患者相互交流过程中, 及时解答相关疑虑, 常规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并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干预组45例资料的心理干预方法为患者的个性化和集体化相结合的方法, 护理中坚持治疗与宣传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增强对疾病的认识, 使其了解该类疾病的社会支持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做法为首先在前列腺癌患者入院治疗前期取得相关家属的同意和信任。二是要针对性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 尤其注意向患者强调消极的认知方式很可能会导致情绪痛苦。三是教授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教会患者想象治疗过程中能够吞噬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并将废物排出体外。四是对患者自行管理疾病的能力进行培训[2]。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不要轻易谈论患者病情, 以便于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1.3评价指标患者护理干预的评价方法采用核心问卷 (QLQ-C30) (包括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和患者的情绪功能在内的三十个条目) 的形式进行, 以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为指标, 在护理干预之前和干预后7 d和30 d时填写, 同时进行护理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资料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分析, 对统计的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用χ2检验方法进行, 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方法进行。
2 结果
3 讨论
为了明显的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含量的浓度, 有一种方法名为去势治疗又叫雄激素治疗, 前列腺癌症晚期的患者能够延长生命有效的、必须的方法就是去势治疗法, 但是去势治疗法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特别是这种方法的特殊性还有治疗过程当中的毁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影响,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实行前列腺癌去势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 护理后的患者自身的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45例患者基本能够按照医嘱服用抗雄激素类的药物进行相关治疗, 并且能够在规定时间进行复查。本院对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家庭支持等方法, 对不同个性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让患者从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过渡到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总结在本院泌尿外科住院的经去势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外, 予以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结果 手术治疗1周后干预组所有患者在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统计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 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前列腺癌
参考文献
[1]林国文, 叶定伟, 姚旭东等.低剂量酮康唑治疗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 (8) :520-523.
[2]杨惠娟.自我管理教育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8) :1497-1499.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2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3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胰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下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疼痛减轻或控制。消除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感染控制或消除感染。加强营养,使营养得到改善。并发症得到预防、发现和处理。
【关键词】 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胰腺肿瘤包括胰腺各组织细胞的不同肿瘤,在临床上则以胰腺癌多见。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不高,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争取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胰腺癌患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胰腺癌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8例;年龄46~77岁,平均56岁;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胰腺癌,且无远处转移,术中均经病理学证实。
1.2 方法 无远处转移的壶腹周围癌采取Whipple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切除范围: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下段胆总管及部分空肠,同时清除周围淋巴结,再将胰、胆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1]。对无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十二指肠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的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体尾部癌,原则上作胰体尾部及脾切除。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胰腺癌病人就诊时多为进行期或晚期,预后差,因此,常会出现否认、愤怒、悲哀、恐惧的情绪,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对病人表示同情和理解,解释胰腺癌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介绍疾病与手术相关的知识,使患者配合治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病人,使病人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2.1.2营养支持 根据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食物。营养状况较差者遵医嘱静脉补充热量及其他营养。如瘦肉、鸡蛋、鱼、豆类等。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估计病人的营养状况,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黄疸患者静脉补充维生素K1。
2.1.3疼痛护理 为病人创造安静、清洁的环境,评估病人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协助舒适的卧位,如侧卧、下肢微屈位,减轻癌肿对局部的压力和张力;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按摩、热敷等,还可用暗示疗法减轻病人的疼痛。遵医嘱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选择药物应用的合理途径,密切注意药物耐受性的出现,观察病人的疼痛改善情况。
2.1.4 所以前准备 胃肠道准备根据医嘱术晨安置胃管,插管动作要轻柔。肠道准备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不吸收抗菌药,术前2天给予流质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晨遵医嘱带入术中用药。术前1日沐浴,更换清洁病员服,如腹部体毛较多可于术晨备皮,备皮后清洁腹部。术晨建立静脉通道。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因手术时间长、范围广、术中出血多、凝血功能差、易出血,应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症状,每30~6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平稳后改为2~4小时测1次,观察72小时,并记录。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估计出血量并记录。
2.2.2腹腔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每1~2小时挤压1次。翻身活动时注意管道保护,防止牵拉引起脱管。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2]。如为大量血性液体,考虑为内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引流口平面,以防引流液逆流造成感染,如引流的液体浑浊或有脓性液体,则可能继发感染。引流管上需标明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位置,引流袋上要标明管道安置的时间、引流袋更换的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及引流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拔管,因胰瘘、胆瘘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故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为1周以后,以便于并发症的观察。引流管拔管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观察有无局部出血,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有渗斑时根据出血量做相应处理。胃管
2.2.3胃管护理 保持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及时倾倒胃液;妥善固定胃管于床旁,每班检查胃管安置的长度;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胶布如有脱落,应随时更换;翻身活动时应防止牵拉引起胃管脱出;告知患者安置胃管的重要性彻勿自行拔管;若胃管不慎脱出,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查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重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状及量并准确记录[3]。观察安置胃管处鼻黏膜情况,调整胃管角度,避免鼻黏膜受压;待胃肠功能恢复,胃肠减压引流液颜色正常后可拔除胃管。
2.2.4 疼痛的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向病人解释术后伤口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协助取舒适的卧位,有镇痛泵的病人保持泵的功能状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给药后20~30分钟评估并记录镇痛药效果及副作用。
2.2.5饮食护理 术后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一般持续5~7天,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日,10天后给予全流质饮食,无不适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胰腺切除后,特别是全胰切除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到影响,应根据胰腺功能每天给予消化酶,使用止泻剂控制脂肪泻问题。
2.2.6血糖监测 监测血糖、尿糖、酮体水平,每4~6小时测血糖1次,全胰切除病人每1小时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在8.4~11.2mmol/L范围。应用胰岛素过程中,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如发生低血糖,应适量补充葡萄糖。
3 讨论
胰腺癌病情重手术范围大,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要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预防休克,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或烟卷引流条内渗出液的性状和量,以及有无胆瘘、胰瘘和出血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10.
[2]张利群,王玉珍.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24-325.
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4
1 研究对象
30例患者中男性11例, 女性19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5.7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以及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确诊为甲状腺癌, 均实施腔镜下甲状腺半侧切除+对侧口+次全或全切除术。
2 方法
对30名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指导, 观察护理效果。
3 结果
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例, 术后出血3例, 实施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 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4 护理方法和体会
4.1 术前护理
4.1.1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讲解手术准备的目的、方法、效果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消除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
4.1.2 术前准备
(1) 协助做好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甲状腺功能、尿常规、便常规、B超术前定位等。 (2) 手术体位护理:于患者入院当日即进行体位适应训练, 采取去枕、颈部过伸仰卧位, 可用枕头将肩背部垫高约20°、同时保持颈部肌肉放松, 开始为30 min/次, 之后可逐渐延长时间至60min, 练习4~6次/d。 (3) 饮食护理:叮嘱患者手术前注意营养合理搭配, 可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禁酒、戒烟和防止进食刺激性食物。 (4) 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例如教病人掌握咳嗽的技巧、方法等,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禁止病房内抽烟, 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1]。
4.2 术中护理
4.2.1 手术室准备
将手术室室温调节在20~25℃, 湿度为50%~60%, 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温馨, 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4.2.2 保持舒适的体位
甲状腺手术体位为颈过伸仰卧位, 即为肩、背抬高20°、头后仰、保持头颈部正中过伸, 以利于充分暴露术野。该体位常引起患者不适, 故应在麻醉成功后再进一步进行体位放置, 同时, 在颈阔肌缝合后、吻合皮肤前配合手术医师恢复仰卧位, 以缩短患者头部持续后仰的时间, 这种随手术进程随时调整患者体位的方法, 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3 术后护理
4.3.1 术后一般护理
(1) 保温护理:手术结束时, 使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 穿好手术衣、盖被保暖直至安稳复苏。 (2) 体位护理:患者回病房后, 采用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 每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各1次, 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半卧位, 有利于患者手术部位引流, 可减轻患者疼痛感。 (3) 饮食护理:患者清醒6h后, 如无恶心、呕吐, 予以少量温水, 如无误咽、呛咳等不适反应, 开始给予流质食物, 之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 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2]。
4.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 切口部位出血:通常发生在术后48h内, 表现为颈部迅速肿大, 引流管在短时间内迅速流出鲜红色液体, 切口敷料有大量渗血, 严重时可出现颈部压迫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甚至窒息, 提示可能有术区出血或皮下出血, 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手术过后患者多次呕吐、咳嗽, 讲话多、颈部多次活动是导致出血的诱因, 所以, 要指导患者术后24h内尽量少说话, 学会正确咳嗽、咳痰, 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给予雾化吸入, 床边常规备气管切开包[3]。 (2) 呼吸困难或窒息:呼吸困难多发生在术后3d内, 是较危急的甲状腺术后并发症, 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危及患者生命。常见原因有喉头水肿, 痰液阻塞气管, 切口出血, 解除甲状腺肿物压迫后的气管塌陷。临床表现为发绀、憋气、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颈部压迫感、心率加快, 切口渗出大量鲜血[4]。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3) 手足麻木、抽搐:原因多为术中误切或误伤甲状旁腺, 常发生于术后72h内, 临床表现为面部、口唇手足有针刺感和麻木感, 重者出现面肌和手足阵发性、痛性痉挛, 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手足阵发性抽搐, 甚至惊厥、窒息。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口唇、面部及肢端麻木感或抽搐感, 遵医嘱补充钙剂。饮食限制含磷高的食物, 如瘦肉、鱼类、牛奶、蛋黄等, 可给予高钙低磷饮食, 如豆制品、海味、绿叶蔬菜, 水果、大米食物。 (4) 乳糜瘘:甲状腺癌根治术多清扫颈部淋巴结, 乳糜瘘常发生在颈部淋巴管受损伤而术中未能及时发现者, 一般发生在术后5~7d, 表现为切口引流出白色乳糜样液体。术后每天观察颈部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性质, 准确记录引流量, 如有乳糜瘘应及时汇报医生, 协助医生做好切口加压包扎。 (5) 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常由肿块压迫、牵拉以及操作不慎引起,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能引起声音嘶哑,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失音、呼吸困难、窒息。患者清醒后, 可先诱导其说话, 观察有无音调、声音改变等表现, 若出现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配合理疗、中药治疗, 适当用维生素B1、B6等药物, 3~6月后可逐渐恢复功能。喉上神经内支损伤, 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误咽、呛咳, 外支损伤可引起声带松弛、声调降低。协助患者坐起进食或进半流食、半固体食物, 理疗后可逐渐恢复[5]。
4.4 健康教育与随访
向患者讲解口服甲状腺素 (优甲乐) 的重要性。拆线2周后进行颈部活动练习, 可防止切口黏连及瘢痕收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声音嘶哑者应作发音训练, 3~6个月后可通过对侧声带的代偿作用使症状缓解。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1次甲状腺功能, 调整口服甲状腺素剂量, 随后每年复查1次, 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名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 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0名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甲状腺癌,围手术期,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志梅, 杜惠梅, 吴群英.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吉林医学, 2013, 34 (3) :581-582.
[2]丁美娟, 王新萍, 杨月光.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哈尔滨医药杂志, 2000, 20 (4) :102-103.
[3]隋秀凤, 郭艳梅.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3) :861.
[4]黄义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2) :406-407.
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5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
(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 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⑵ 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⑶ 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
呼吸道准备: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应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
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促进休息和睡眠。
为适应手术,术后变化的练习。
⑷ 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将病历,X-线片,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记下家属姓名,联络方式。
4.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言语进行交流;告 病人各种事项,动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种教育方法并用。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体位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二)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手术中病人的护理 包括评估及文件记录,体位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1)手术体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脱。
常用的手术体位:仰卧式、颈仰式、头低仰卧式、俯卧式、肾手术式和膀胱截石位。
(2)手术野皮肤消毒:消毒用药液不可过多;从手术中心开始/,用力稳重均匀环行涂擦;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所需面积。
(3)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术后期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1评估 @pagebreak@
(1)麻醉恢复情况。
(2)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3)伤口及引流物情况。
(4)情绪反应。
2.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身体不适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呕吐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伤口疼痛、管道约束有关。
(5)自理缺陷:与术后疼痛、虚弱、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机体负氮平衡有关。
(7)腹胀、便秘:与术中操作、术后活动减少有关。
(8)尿储留:与麻醉、排尿习惯改变,直肠、肛门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10)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麻醉和疼痛有关。
(1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疼痛、敷料包扎过紧有关。
(1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13)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pagebreak@
(1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等。
3.护理措施 主要是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出院计划。
(1)术后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时。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颅脑部手术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脚抬高20度,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15°的体位。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2)生命体征的观察:大手术后一般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一次,至少连续4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每60min测量一次。小手术后可每1~2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平稳后可改为每4小时一次。体温一般为每2~4小时测量一次。
(3)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
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呕吐物及时清除。给氧。如发现病人烦躁不安、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尽快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给与静脉补液。记每小时出入液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液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契压、尿量、尿比重、脉搏的变化调整补液量。定期取血了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失衡。
3)重建正常饮食和排便形态:术后饮食形态的恢复步骤由麻醉方法、手术的种类、病人的反应来决定。要鼓励病人及早恢复经口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带有胃肠减压者,术后24~72小时禁食、禁水,经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
术后需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
4)控制疼痛、增进舒适:麻醉作用过去之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24~48小时后痛感会逐渐减轻。切口痛与切口的大小、切口地部委、体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适体位、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
使用要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止痛剂的作用时间因药物、剂量不同,以及病人的疼痛强度,对药物的吸收、转换和排泄能力的不同而异。@pagebreak@
对执行的各种处理和操作向病人进行解释,教导病人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
5)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冲洗;不过久留置各种引流。
6)并发症地观察及预防
呼吸道并发症 :肺不张、肺部感染、肺水肿、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最常见的有肺不张和肺炎。
呼吸道护理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1)有吸烟史。(2)术前有呼吸道感染。(3)术后有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剂、气管内插管和氧气吸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5)术后疼痛剧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6)术后缺乏活动。(7)开胸手术导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
呼吸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1)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2)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3)鼓励病人每小时需要重复做深呼吸5~10次,至少每两个小时作咳嗽咳痰一次。(4)观察痰液的外观、性质。痰液粘稠,带有颜色,或有气味,给予雾化吸入、局部或全身用药稀释痰液、控制感染。(5)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6)避免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防止继发感染。(7)评估病人是否有呼吸不畅和咳嗽抑制现象。给止痛药物之前数呼吸,若呼吸次数低于12次每分钟,不能给药。(8)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术中尽量不用吸入麻醉。
胃肠道并发症:多见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急性胃扩张,多数为麻醉反应以及术中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的神经反射性反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精神心理因数也可能是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原因。
腹腔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恢复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肠管功能的恢复在术后12~24小时开始。此时肠鸣音可以闻及,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蠕动可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和排便。由于术后禁食或进食过少,术后早期便秘属正常情况,不需处理。如果术后已进食多天而不能排便,则需要采取通便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胃肠道手术术前灌肠,放置胃管。②麻醉前给药。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④术后禁食,留置胃肠减压3~4天。⑤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动和翻身,腹部按摩。⑥协助病人早期进行术后活动、下床行走。⑦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⑧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pagebreak@
泌尿道并发症:包括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8小时病人仍未排尿,耻骨上有明显浊音区,既表明有尿潴留。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膀胱,感染蔓延后可形成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一般无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或膀胱刺激征,尿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或脓细胞。
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①尿潴留。②留置导尿③摄入水分不足。
秘尿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术前锻炼床上排便。②术后鼓励和协助不习惯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③给予镇痛药物控制疼痛。④积极解除排尿困难,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⑤对留置导尿病人操作时注意无菌原则⑥鼓励留置导尿病人饮水,冲洗秘尿道。⑦观察排尿情况
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天内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局部变化。术后初期病人底于38℃的发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破坏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不需处理。若术后3~4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应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切口裂开发生与手术后6―9天,腹部切口裂开较常见,多发生于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也是切口咧开的主要原因。
切口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①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②切口有血肿、死腔。③术后切口保护不良。④术后严重腹胀使腹壁切口张力增大。⑤术后剧烈咳嗽、喷嚏、呕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压。⑥缝合技术不佳。
切口并发症的预防: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御能力。③避免和及时处理术后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张力缝线或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继续腹带加压包扎伤口。⑤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口局部变化,化脓的切口需及早间隔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液,防止切口裂开。
其它并发症: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还有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化脓性腮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均与术后卧床、缺乏活动有关。一般手术病人均应鼓励于术后24―48小时内下床活动,但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合并休克、极度虚弱,或是血管手术、成型手术、骨关节手术后病人应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时间。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坐床边椅上数分钟,然后再开始床边、房间内和走廊走动。
前列腺增生症电切围手术期护理 篇6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02-01
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老年男性泌尿系统梗阻最常见的疾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男性平均半数有前列腺增生,1/3有临床症状,10%左右需要手术治疗[1]。在各种手术方法中,经尿道前列腺電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2]。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通过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4 年8月收治的2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增生症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经腹部B超及PSA 检查确诊。患者最大年龄83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3.5±1.8)岁;病程最大为12年,最小为3年,平均(5.2±0.8)年,平均住院时间为(8±1.2)天。其中膀胱结石1例,血尿2例,肾积水2例,尿路感染5例,合并尿潴留1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手术后均痊愈出院。
1.2 手术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在显示器直视下置入F24-26电切镜及高频电刀,检查膀胱及后尿道,切除增生的前列腺,术中持续低压膀胱灌洗。灌洗瓶与患者耻骨联合的距离在40cm以上,保持膀胱内低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前指导病人多饮水,勤排尿,每日饮水2500~3000ml,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低脂肪,如瘦肉、鸡蛋,鱼,鸡肉,同时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防止便秘。
2.1.2 心里护理 多数患者由于对 TURP 手术治疗不了解,担心手术失败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因此心理上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 TURP 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目的、意义、步骤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知识,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认识,重点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与其交流,安慰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入室后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积极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工作。术中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并做好记录,熟练地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术后第二天膀胱冲洗液清亮后可采取半卧位。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因病人多为老年人,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症变化,并做好记录,术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Q1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Q2h,术后第二天改为Q4h。 术后暂禁食,等通气后进流食,患者皆为老年人,抵抗力差,再加上手术消耗,应给病人准备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
3.4 膀胱冲洗护理
术后患者需行膀胱冲洗,膀胱冲洗是预防和减少膀胱痉挛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应固定好各种管道,冲洗液的温度为 20 ℃ ~30 ℃,冲洗速度适宜,一般应维持在80~100 滴 /min,冲洗过程中应检查引流管是否阻塞,如阻塞应及时处理。冲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准确记录冲洗液量和耻骨后负压引流量,观察2~3d无异常可根据医嘱拔除导尿管。
3.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病人因手术创伤及留置导管,年龄因素,易发生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术后感染。因此必须定时观察体温及血象变化,观察有无畏寒、高热等症状;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按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引流液的性质,如引流液的颜色持续深红色,同时引流液有血凝块,或者引流中断应警惕患者有再出血的危险,仔细检查三腔气囊导尿管有无破损,尿管有无脱出,如有血凝块堵塞应用注射器抽吸50ml无菌生理盐水顺尿管推进膀胱,或加快膀胱冲洗的速度,利用压力冲开血块,必要时遵医嘱用止血药,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 小结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了临床的充分肯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因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仍是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多合并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因此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和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以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沈颖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中外医学研究,2012,9(35):128-129.
[2] 叶文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57-658.
[3] 杨忠新,谭毅 . 经尿道汽化电切加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1):49-50.
[4] 胡敦蓉,曹心芳,董和平.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要点 [J]. 当代医学,2008,14(22):136-137.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乳腺癌患者42例, 均为女性, 年龄36~68岁。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28例, 腺癌10例, 单纯癌4例。
1.2 方法
均行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管2条, 连接负压吸引, 术后胸廓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麻醉方式:全麻36例, 硬膜外麻醉6例。
2 结 果
42例患者中, Ⅰ期愈合41例, 其中含皮瓣下积液3例;切口感染后裂开1例, 经处理达到Ⅱ期愈合。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
3.1.2 心理护理:
患有癌症对大多数人是强烈刺激, 特别是女性, 手术治疗可导致患者明显的应激反应, 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1]。为此, 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宗教信仰等,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解释疾病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向患者介绍医师、麻醉师情况, 解除其思想顾虑;介绍患者与曾经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患者联系, 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渡过心理调适期,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面对未来。
3.1.3 术前准备:
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 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并告知患者此方法能有效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术前12h禁食, 4h禁饮, 备皮, 对于较紧张患者术前给予口服安眠药, 保证足够的睡眠。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手术体位, 患侧上肢外展,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指导患者全身心放松, 讲解麻醉、手术时配合注意点。因要根据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选择手术方式, 患者在手术台上等待结果是最无助、最难熬的时候, 巡回护士应多关心患者, 注意保暖, 了解其思想动态, 使其安静渡过。
3.3 术后护理
3.3.1 体位护理:
护士应根据术中麻醉方式采取合适体位。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6h, 全麻术后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待其平稳后改为半坐卧位, 以利于呼吸及创面引流, 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肿胀, 促进淋巴回流, 并嘱患者深呼吸, 防止肺部感染。
3.3.2 引流管护理[2]:
持续负压引流状态和保持通畅是皮瓣或皮片成活的关键。应妥善固定腋窝负压引流管, 防止滑脱、扭曲、受压、堵塞。保持负压引流管处于有效负压状态, 以避免创面处积血、积液, 使皮瓣或植皮紧贴胸壁, 促进创面愈合。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术后第1天一般约为200ml鲜红血性液。如手术当天有大量深红色血性液>400ml, 提示有出血倾向, 遵医嘱予以止血, 如术后2~3h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 且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 即要再行手术止血。如引流量突然减少, 提示引流管不畅, 应及时处理。术后2~3d拆除加压包扎的绷带、敷料, 如无积液、积血, 可根据情况拔除引流管。
3.3.3 术侧手臂护理及功能锻炼:
嘱患者抬高患肢, 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减轻和预防上肢水肿,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有无淋巴回流受阻、肿胀, 若脉搏扪不清、皮肤黑紫色并伴有体温低, 则提示腋部血管受压, 应通知医师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避免在术侧上肢测血压、抽血、注射, 防止造成损伤及皮肤感染。无特殊情况鼓励患者早期锻炼, 肩关节功能活动最大改善时间是术后2周~3个月[3]。术后1~2d患肢进行手指屈曲与伸展、握拳;3~4d练习同上并屈腕活动;5~7d绷带松开, 练习用患侧手扪对侧肩及同侧耳, 切忌外展;7~10d锻炼患肢屈肘, 初时可用健侧手抱患肢肘部, 逐渐提高患肢肘部与肩平或采用拉绳锻炼;10~14d练习患侧手臂越过头顶摸到对侧耳, 并练习将双手放于颈后, 开始可低头位, 逐渐到抬头挺胸位, 进而做爬墙抬高, 每日记录高度。
3.3.4 预防肺部并发症:
术后应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 咳痰, 以利于术后肺部膨胀, 预防术后肺不张,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3.5 饮食护理:
患者根治术后6h, 无麻醉反应可给予正常饮食, 应注意加强营养的补充,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如:瘦肉、禽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 以利患者术后恢复, 增强抵抗力。
3.3.6 疼痛护理:
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广泛, 手术创面大, 术后切口疼痛严重。针对不同的疼痛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心理暗示, 分散注意力, 改变体位等,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
3.3.7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后不宜经患侧上肢测量血压及静脉穿刺, 防止肢体肿胀, 避免皮肤破损, 减少感染发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拉过重物体。遵医嘱坚持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 并定期到医院复查。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因妊娠能促进乳腺癌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愉快的心情, 稳定的情绪。术后对性生活无影响, 应尽快恢复性生活, 开心工作, 开心生活, 夫妻坦诚相待, 诱导正向观念, 失去一侧乳房较之失去生命代价是小的, 养成良好的心态, 提高生活质量。
4 小 结
术前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及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和治疗的知识, 解除紧张不安及焦虑仰郁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皮瓣坏死, 切口积液, 切口渗血, 患侧淋巴水肿等。降低住院费用, 减少患者的痛苦, 促进康复。总之, 乳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蓉, 崔淼航, 方瑞霞.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09, 15 (9) :1110-1111.
[2]林映莲, 方展纯.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11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5) :18-19.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2例, 其中Ⅰ期67例, Ⅱ期35例, 性别皆为女性, 年龄25~54岁, 平均年龄40岁。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护患之间的密切交往来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 调整患者的心理适应, 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服从诊治, 以达到护理效果, 早日康复身心, 是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做到尊重与关心患者, 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与其相关的信息如负责的医师和护士、病房的环境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大概的过程等, 以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尽快的接受和适应医院的环境。患者入院后应尽量为其安排利于其睡眠的优雅舒适的病房, 尽量遵从患者入院以前的睡眠习惯, 时间上合理安排护理操作, 最好避免打扰患者的睡眠, 鼓励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入睡。为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 护理人员还应当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介绍以往的成功经验, 必要时可以任其发泄使其得到心理平衡。在术前准备、检查、手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 可以使用屏风, 以维护患者的尊严。多与患者沟通, 教会其消除恐惧的方法如听音乐, 听广播, 看书报, 与他人交谈。同时, 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尤其是对于已婚的患者, 要做好其丈夫的工作, 使其能够理解患者的处境,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并向其讲解手术方式、过程和效果, 使其积极帮助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
1.2.2 术前护理
(1) 常规术前护理: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尿、便常规。 (2) 皮肤准备:注意手术范围的皮肤准备, 特别是乳晕和乳头部位的清洁。需要植皮的患者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如果出现皮肤溃疡, 则在手术前3d开始每天换药2次, 并用酒精擦拭溃疡周围的皮肤。 (3) 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 应常规检查心、肺功能, 如果出现异常, 应当给予相应的术前治疗, 避免术中、术后出现心、肺功能失常及其引发的并发症[5,6]。 (4) 如果患者是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则应终止妊娠或立刻断乳, 可采取肌内注射丙酸睾丸酮的方法。 (5) 适当的配血, 手术前遵医嘱使用术前药物。
1.2.3 术后护理
(1) 病情观察: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热、肿、痛, 切口是否有出血、渗血等情况, 对于做扩大根治手术的患者, 还要留意患者的呼吸情况,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 要做肺部听诊或肺部X线检查, 以确定是否是因手术损坏胸膜而引起的气胸。 (2) 切口护理: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包扎方式通常为加压包扎, 所以应观察患者患侧上肢远端的供血是否正常。如果皮肤呈紫绀色, 脉搏不清, 皮肤温度低, 则说明腋部血管由于包扎过紧而受压, 此时要放松绷带;若绷带松动滑脱, 需再次加压包扎, 确保皮瓣和胸壁紧密贴合。 (3) 体位:术后患者应取半卧位, 便于呼吸与引流。 (4) 皮瓣护理:由于皮缘对拢缝合有较大的张力, 乳癌根治术最多见的并发症就是皮瓣坏死, 所以在术后3d之内要限制患者的活动, 在手术后5d拆除绷带, 并观察腋窝的皮瓣。如果出现皮瓣坏死, 则采用清创、早期切痂、一期植皮的方法。 (5) 引流管护理:对于有负压引流管的患者, 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 并且经常检查引流管, 避免其滑动、扭曲或有血块阻塞, 要保持负压, 以免引起由积液、创伤积血导致的皮瓣坏死。 (6) 疼痛护理:由于术后麻醉作用的消失, 患者的切口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特别是做使切口张力增大的动作时。护理人员要根据疼痛的时间、性质和程度,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止痛的方法, 如分散患者注意力, 音乐疗法,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7) 手臂肿胀的护理:在切除腋窝淋巴结后, 上肢的淋巴回流受阻, 可导致上臂肿胀。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 最好用弹性绷带包扎, 而且要抬高其患侧的肢体, 并按时为其做局部按摩, 来促进淋巴和静脉的回流。在注射、测血压、抽血时, 禁止在患侧进行, 以免对循环造成影响。 (8) 假乳的佩戴:对于需要佩戴假乳的患者, 应在恢复期内尽早佩戴,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失去乳房的自卑感, 通过改变形体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如果患者要求胸部整形, 可为其做隆乳术, 以满足其心理平衡。
2 结果
102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 治愈62例 (60.8%) , 有效33例 (32.3%) , 无效7例 (6.9%) , 总有效率为93.1%。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 位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 乳头溢液, 乳房疼痛, 腋窝淋巴结肿大及皮肤、乳头改变。早期患者虽然不能摸到明确的肿块, 但会出现一侧乳房轻度不适, 有时在乳房内可摸到蚕豆般大小且可活动的肿块, 乳房皮肤有轻度凹陷, 乳头糜烂、不对称, 且有血样溢液。晚期患者乳房内出现明显肿块, 且有疼痛感, 乳房外形改变, 乳头有溢液。在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要同等重视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 遵循科学护理原则。乳腺癌患者除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外自身也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多样化, 营养均衡, 多吃具有抗乳癌作用的食物如海产品、芦笋, 忌烟、酒、辛辣、生冷, 通过食用山药粉、菠菜、山楂来补气养血, 多食蔬菜水果, 特别在放、化疗时期。在手术后, 患者自身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适当的康复训练, 以加快康复的速度。在术后1~4d着重锻炼手、腕、肘关节, 可以做握拳、伸指、屈肘和屈腕运动;术后5~9d解除固定手臂的胸带后, 做以患侧手掌扪同侧耳部及对侧肩部的动作;术后10d缝线拆除, 应锻炼抬高整个患侧上肢, 还可以酌情做扶墙训练, 以加强患侧上肢的功能。
总之, 对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综合护理, 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成功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加快预后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 对患者的心理、饮食、情绪进行多方面的护理,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对来我院治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结果 102例乳腺癌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 治愈62例 (60.8%) , 有效33例 (32.3%) , 无效7例 (6.9%) , 总有效率为93.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综合护理, 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
参考文献
[1]赵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0) :244.
[2]王宏, 张丽.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7) :42.
[3]李小艳, 任素平, 张晓霞.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5) :122.
[4]王素琴, 申冬冬, 王艳峰.乳腺癌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 :195.
[5]刘娟, 朱刚聚.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1) :128.
乳腺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方法探讨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37~66岁, 平均50.5岁。根据乳腺癌TNM国际分期:Ⅰ期11例, Ⅱ期19例, Ⅲ期10例, Ⅳ期4例。手术适应证:肿物局限于乳房内, 或已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没有粘连成团块者。术前贫血及营养状态不佳者予以纠正。17例行经典乳腺癌根治术, , 2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扩大乳腺癌根治术4例。
2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①常规护理:术前身体准备:常规检查常规、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片。皮肤要准备细致, 避免损伤术野皮肤。了解患者的病情, 了解手术范围, 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对于失眠患者术前晚应予药物助眠、术前空腹禁食6 h;②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一般都有哀伤、恐惧、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特征, 尤其是年轻女性担心手术破坏第二性征, 失去女性的吸引力, 表现为自卑、忧虑、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不愿接受事实, 甚至失去生活信心, 出现悲观情绪, 拖延治疗或拒绝手术, 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2]。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评估患者的应对能力, 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主动关心患者, 了解其需求, 根据其需要给予真诚的帮助,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的信任感;根据病情、文化层次、性格、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解释手术方法, 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让患者相信切除一侧乳房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并告知现有乳房重建的可能性, 必要时请病友现身说法,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及护理, 为术后配合治疗及护理奠定良好基础。
2.2 术中护理
术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情绪紧张者可适当用镇静剂, 吸氧, 术中渗血、出血多者注意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输血。
2.3 术后护理
①疼痛的护理:乳腺癌根治手术范围大, 术后切口疼痛明显, 必定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首先改变认为疼痛是手术正常、必然结果的错误观念, 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尽量转移其注意力, 采用镇痛措施或适当地应用止痛剂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帮助患者缓解其疼痛, 使其尽快恢复体力, 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 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②呼吸管理:乳腺癌术后患者胸壁需行加压包扎, 因此, 可限制患者的呼吸运动。故包扎时需松紧适度, 压力适宜;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 患者有痰时, 予止咳化痰, 咳痰困难时需拍背帮助排痰或气管雾化, 必要时给予吸痰。如患者感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应及时作相应处理;③引流的管理:乳腺癌根治术后因创面大, 渗血渗液多, 引流不畅极易发生皮瓣坏死和感染, 导致切口延期愈合, 影响术后放疗和化疗, 因此其管理至关重要。为防止手术创腔积液、皮瓣坏死引起感染, 术后常放置引流管, 引流方式多为主动引流, 通过负压作用将手术区域内液体吸出, 使死腔逐渐缩小, 闭式负压引流有防止逆行感染的可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如为新鲜全血且量多, 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量突然减少, 提示引流管引流不畅或锁骨下肋间有分隔死腔, 应找出原因, 作相应处理,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保留时间一般为24~48 h;④切口管理: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便于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并更换敷料, 预防切口感染。经常隔着敷料挤压切口及其周围, 驱赶液体流入引流管。引流管拔除后, 应继续观察切口, 如有皮下积液, 在严格消毒后抽液, 并加压包扎;⑤预防并发症:a.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这样有利于肺的扩张。痰液粘稠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排出;b.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敷料, 防止切口感染。切口皮肤恢复期时会产生痒感, 嘱患者禁止搔抓, 如痒感难忍, 可用适量氧化锌软膏涂擦;c.时刻注意保持切口引流管的通畅, 定期消毒, 并给予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⑥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早期患者多有患肢肿胀不适, 活动受限, 可在患肢垫一软枕, 使患肢处于功能位, 提高患肢90°, 前臂与上臂屈曲45°, 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或用力, 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肌内注射、抽血、测量血压, 避免牵拉、受压, 注意保护患侧上肢免受伤害;⑦复查: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 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1次;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复查时做全面的体格检查, 每年行胸部透视或拍片、全身骨骼扫描等检查。教会患者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提高患者的乳房意识, 告诉患者遇到问题及时的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玉玲.护理工作模式概念的提出与应用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84-585.
[2]刚海菊, 杨艳.乳腺癌病人抑郁心理状况调查.护理研究, 2003, 17 (10) :1137-1138.
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5例,全部为女性,均经病理确诊,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5岁,均在插管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出现皮下积液、淋巴漏各1例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通过护理体查和各种化验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营养不良者术前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2.1.2心理护理乳腺癌手术使患者失去整个乳房,意味着丧失女性的第二性征,其心理创伤比其他手术更为强烈,尤其是年轻女性,心理反应更为突出。患者入院时即派高年资、善于有效沟通的护士配合主管医生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谈话技巧,及时给予心理援助、疏导,介绍患者与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康复的患者联系,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渡过心理调适期,对其丈夫也应进行心理辅导,让其丈夫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取得丈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并能接受手术后患者身体形象的改变,对减轻患者的心理顾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极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应注意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2.1.3皮肤准备注意手术的皮肤准备,特别是乳头和乳晕部位的清洁,当乳腺皮肤有溃疡时,应于术前3天开始换药,1天两次,并用75%的酒精消毒溃疡周围皮肤。
2.1.4呼吸道的准备教会患者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2.1.5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B超、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配血备用。
2.2术中护理
洗手护士严格无菌操作,主动、迅速、准确配合医生手术,术中坚持“无瘤操作”,手术切除乳房及清扫淋巴结后,用温热灭菌蒸馏用水反复冲洗创面,由于蒸馏水的低渗作用,可破坏脱落癌细胞,减少术中脱落的癌细胞种植和复发的机会[2]。冲洗完后术者、洗手护士更换手术衣、手套,更换手术器械,手术台加铺无菌巾。
2.3术后护理
乳腺癌根治手术切除的组织多,创伤大,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精神状态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2.3.1术后体位患者回病房取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伤口引流。
2.3.2伤口的护理本组病例患者术后均用弹力绷带包扎伤口,因此要注意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若脉博摸不清,皮肤呈紫绀色,提示包扎过紧,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如遇弹力绷带脱落,一定要及时重新加压包扎,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1手指、维持正常血运、不影响患者的呼吸为宜。包扎期间,应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松解弹力绷带,严密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正常皮瓣颜色红润,并与胸壁紧贴,若皮瓣颜色暗红,提示血运欠佳,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3引流管的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需妥善固定防止滑脱,经常检查引流管,注意有无血块堵塞,扭曲,保持负压大小适宜,避免因创面积血、积液导致皮瓣坏死,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并准确记录,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引流管量少于15 ml,且为清亮血浆样液体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2.3.4皮瓣的护理术后3天内患肢要制动,避免腋窝的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术后第5天拆除弹力绷带,检查皮瓣愈合情况,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为皮瓣缝合时张力较大所致。
2.3.5皮下积液和淋巴漏的护理本组病例出现皮下积液和淋巴瘘各1例。出现皮下积液时及时通知医师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吸积液,并行加压包扎后皮瓣愈合良好,1例淋巴漏经加压包扎、充分引流、换药1周后治愈。
2.3.6上臂肿胀的护理术后患侧肢体可适当抬高,进行局部按摩,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严禁在患侧测血压、注射或抽血。
2.4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护理
乳腺癌术后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护士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多种教育方法并用,除口头讲授外,提供书面资料,结合动作示范,良好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1术后24 h之内指导患者活动手指及手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2.4.2术后1~3天进行上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可用健侧上肢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30°,后伸<15°。
2.4.3术后4~7天患者可坐起,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并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2.4.4术后1~2周术后1周,皮瓣已基本愈合,开始作肩关节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天作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锻炼,术后7~10天内不外展肩关节,指导患者作患肢功能锻炼时应注意锻炼的内容和活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3],功能锻炼的内容应逐渐增加,循序渐进。
3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特别是手指爬墙的锻炼,可使患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避免患肢提、取重物。育龄期妇女术后5年,应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腺癌复发。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保持豁达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家属应多关心、体贴、支持患者,嘱其定期来院复查,教会其掌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佩戴特制乳罩改善自我形象。对需化疗患者要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有关化疗注意事项的具体指导,如化疗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每次化疗前1天查白细胞计数,化疗后5~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多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禁食豆类等含雌激素的食物。
摘要:回顾性总结了6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坚持“无瘤操作”,术后加强伤口、引流管护理及患肢的功能锻炼,对确保手术成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57.
[2]黄志强.外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4.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11
【关键词】 老年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0-02
前列腺增生(BPH)属于男性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多发生于50歲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早期的症状表现多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后期会出现排尿困难、慢性尿潴留、血尿、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多采用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来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并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并行尿道汽化电切术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患者年龄在5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35)岁;病程在0.2年-6年之间,平均病程在(1±0.73)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腹部B超测量前列腺的体积,平均体积约为5.4×4.3×4.2cm,除此之外,还需于术前进行胸片、心电图等检验,以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和其他内科疾病情况。86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是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其中,尿频26例,尿失禁16例,尿潴留22例,血尿13例,膀胱结石9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86例患者均行尿道汽化电切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内窥镜经尿道置入,先观察患者尿道、膀胱、前列腺内是否有异物或结石,并观察输尿管开口位置,再切除发生增生的前列腺。手术完成后放置F20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4-6d后拔除导尿管。
1.2.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围手术期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准备:护理人员于术前1d对患者进行备皮、备血,并叮嘱其禁饮禁食6-12h,做好防寒措施,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深呼吸,床上大小便方法。并于术晨遵医嘱给予患者术前需用的药物;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多会对手术存在担忧、疑虑、紧张、疼痛顾虑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在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充分地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多交流与沟通,并详细讲解手术目的、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与护理;③生活护理:避免患者发生便秘等现象,应在术前几天叮嘱患者多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有必要,还需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以减轻患者尿潴留情况。针对生活自理能力差、年龄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帮助,在条件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2 术中护理 ①术中配合。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护理人员需在手术中严格地配合主刀医生的工作,及时地备好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并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医生,根据医生的要求与叮嘱,做好患者手术时的各项护理工作;②生命体征监测:针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特殊性,在手术进行中,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实时、动态地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体温、皮肤、呼吸、循环系统变化等。并注意将手术室温湿度调控在适宜范围内,若在术中输液,还需控制滴注速度。
1.2.2.3 术后护理 ①饮食护理:患者在术后6h内应取平卧位休息,并严禁饮食,避免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现象。6h后观察患者身体是否有不适情况,若无不适,则可给予流质食物,并叮嘱患者多饮白开水;在1d后,若患者无腹胀情况,可正常进行饮食,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②导尿管护理:做好对患者的膀胱冲洗工作,并根据引出液中血量情况,及时调控膀胱冲洗速度。注意导尿管的使用情况,如有血块堵塞导水管时,需及时进行疏通,并防止导尿管被压迫、扭曲变形等情况的发生。③并发症护理。大多数老年人多并发有其他疾病,因此,在手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麻醉和手术刺激造成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出现。另外,还需加强患者生活护理与基础护理,预防出血、压疮、肺部感染、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详细对患者进行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包括有并发症预防、饮食、恢复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2 结 果
86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电汽化电切术治疗及围术期严格护理之后,均在术后住院6-10d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出血1例,膀胱痉挛2例,并发症患者均经过及时的处理之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发生排尿障碍。
3 讨 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势。但是,患者由于自身心理因素、身体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影响,在行手术前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并在手术时也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也容易发生出血、膀胱痉挛、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围手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生活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预后效果的良好。
综上所述,做好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琳,等.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8):724-725.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12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手术,围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中的一种常见病, 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血尿和尿潴留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我国此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 也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标准手术方法,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 其特点为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少术中和术后患者的出血等[2]。我院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将患者患者住院期间时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调查统计, 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行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手术,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围术期特殊护理组) 50例和对照组 (常规护理组) 50例。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 年龄52~87岁, 平均73.9岁, 病史3.0~11.0年, 平均7.1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8例, 糖尿病的患者5例, 冠心病的患者3例。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 年龄52~83岁, 平均72.0岁, 病史2.5~11.0年, 平均7.4年, 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例, 糖尿病的患者5例, 冠心病的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及分型等基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原则, 给患者做必要的检查, 提醒患者禁食辛辣, 指导患者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等。术前护理: (1) 即术前给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如抽血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70岁的作肺功能测定, 前列腺B超、心电图、胸透等; (2) 术前给患者剃除腹部和阴部毛发, 并用肥皂清洗干净。 (3) 术前常规禁食禁饮。 (4) 术前清洁灌肠。 (5) 病人入手术室后, 病房护士做好术后准备工作如膀胱冲洗准备, 上氧, 心电监护、水桶等准备工作。术后护理: (1) 术后平卧≥6 h, 以免引发术后的头痛。给予心电监护和吸氧,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做好观察记录。 (2) 注意观察冲洗液的颜色, 根据患者冲洗液颜色控制冲洗膀胱的速度, 一般需要冲洗3~7 d, 过程中发现患者血尿颜色逐渐变浅。如果发现患者冲洗液颜色较深, 应及时给予止血治疗。 (3)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5~7 d, 避免下床活动以增加腹内压, 禁止灌肠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重点强化心理护理:同时教会病人深呼吸, 有效咳痰、床上排便训练, 与病人及家属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列举成功病例告知患者及家属, 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1.3评价标准在患者出院后, 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过程的满意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非常满意为10分, 基本满意为5分, 不满意为0分, 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平均分值;术后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计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 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TUR综合征、尿频和/或尿失禁、出血) 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3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是目前较新颖效果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由于多数患者为高龄男性, 常伴有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3], 因此这种不开刀的手术方法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大龄患者上有很大优势。同时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以及术后恢复缓慢的特点都影响患者的心态, 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和困难[4,5], 所以特殊的护理模式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也许是最有效的对策。我院根据术后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两组, 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更短, 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下降, 表明围术期的特殊护理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很重要, 能够促进患者恢复,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因此, 充分做好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工作, 及时掌握患者的状态信息, 处理并发症, 对患者的恢复非常关键, 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捷, 高江平, 徐阿祥, 等.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对前列腺癌发病率及病理分级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 (10) :761-763.
[2]章雪峰, 钟小平, 章冠军, 等.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1) :5276-5278.
[3]马秀芬, 韩清玲, 李鑫, 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 (8) :2283-2284.
[4]严丽萍.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心理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3, 27 (15) :1449-1450.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推荐阅读:
前列腺手术护理10-26
前列腺切除手术09-23
前列腺电切手术论文11-3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08-07
前列腺药物注射的护理07-30
前列腺切除术后护理11-19
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论文06-09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05-08
前列腺癌09-01
前列腺评分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