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

2024-10-31

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共12篇)

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1

食道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主要手段,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度过手术关,减少并发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至今收治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1~76岁。在全麻下行食道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无吻合口瘘、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由于患者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焦虑不安;迫切希望早日手术;但对手术能否彻底切除病灶、今后的生活质量及可能出现手术并发症日益恐惧、紧张。护士应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据具体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反应。

2.2 呼吸道准备

对吸烟者术前劝其严格戒烟,指导并训练有效咳痰和腹式呼吸,以利减少和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

2.3 胃肠道准备

出现梗阻和炎症者术前一周遵医嘱分次口服抗菌药物溶液可起到局部抗感染作用;术前3 d改流质饮食,术前1 d禁食;对进食后有滞留或反流者,术前1 d晚遵医嘱予以生理盐水100 ml加抗菌药物经鼻胃管冲洗食管及胃,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减少术中污染、防止吻合口瘘;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道,可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3 手术后护理

呼吸道护理食道癌术后患者易发生呼吸困难、缺氧、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术后密切观察呼吸形态、频率及节律,有无缺氧征兆;插管者,保持气道通畅;术后第1日每1~2时鼓励患者深呼吸[1]、吹起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促进肺膨胀;痰多、咳痰无力患者出现呼吸浅快、发绀、呼吸音减弱等痰阻现象时,应立即行鼻导管深部吸痰,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胸腔闭式引流者,注意引流通畅,观察引流量、性状并记录。

3.2 胃肠减压的护理

术后3~4 d内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一旦脱出重插十分困难;严密观察引流量、性状、气味并准确记录。若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等,应考虑吻合口出血,需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经常挤压胃管,不通畅者,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使吻合口张力增加而并发吻合口瘘。

3.3 饮食护理

后吻合口处于水肿期,需禁饮禁食3~4 d,术后3~4 d待肛门排气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后,拔除胃管。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症状时,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术后5~6 d可给全流质饮食,每2 h给100 ml,每日6次,术后3周可进行普食,但要注意细嚼慢咽,进食量不宜太多,速度勿快。避免生、硬、冷、辛辣饮食,饮后2 h内勿平卧,防止食物返流。

3.4 胃肠造瘘术的护理

观察造瘘管周围有无渗出液或胃液漏出。由于胃液对皮肤刺激性大,应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并在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置凡士林纱布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皮炎。固定于管饲的暂时性或永久性胃造瘘管,防止脱出或阻塞。

3.5 并发症的预防

3.5.1 吻合口瘘

多发生在术后5~10 d[1],应注意观察患者有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烧、寒颤、甚至休克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嘱患者立即禁食,协助胸腔闭式引流并常规护理,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需再次手术者,应积极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准备。

3.5.2 乳糜胸

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多因伤及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 d,少数患者可在2~3周后出现。术后早期由于禁食,乳糜液含脂肪少,胸腔闭式引流可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但量较多;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大量积聚在胸腔内,可压迫肺及纵膈使之向健侧移位。由于乳糜液中95%以上是水[1],并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胆固醇、酶、抗体和蛋白质,若未及时治疗,可在短时内造成全身消耗、衰竭而死亡,故须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注意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心慌、甚至血压下降。协助处理;若诊断成立,迅速处理,即置胸腔闭式引流,及时引流胸腔内乳糜液,并使肺膨胀。可用负压持续吸引,以利胸膜形成粘连,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3]

4 出院指导

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食多餐、由稀到干,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碳酸饮料;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活动时应注意掌握活动量;术后早期不宜下蹲大小便;加强自我观察,定期复查,定期化疗、放疗。

5 讨论

食道癌虽是恶性肿瘤,但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及早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延长生命的。通过对42例食道癌术前心理护理、呼吸道及胃肠道准备,术后呼吸道及各管道等的护理,并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42例患者手术成功,无并发症的发生,全部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食道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给予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治疗期间42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有针对性护理和术后细致、周到的观察与护理能促进手术后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435-436.

[2]郭倩倩,田田.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3.

[3]王芬,靳建宏.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 (11):98-99.

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2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3

[关键词] 胃癌;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9-01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1]。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胃癌患者,男40例,女28例,年龄34-78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3月-两年,平均七个月,行胃癌根治术45例,行根治性全外胃手术23,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严重并发症。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由于病人文化层次和社会角色不同,对自己疾病后应激反应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根据其文化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给予不同心理安慰和指導,文化程度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可将病情委婉告知本人以取得配合,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绪悲观应将病情告知家属,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总之,护理人员从病人实际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其感受到心灵上呵护与关爱,从而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2.1.2 一般护理 ①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方法。②对于有贫血的纠正贫血,营养不良的应指导患者合理膳食。③胃肠道准备,术前3天给少渣饮食,口服肠道抑菌剂,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留置导尿管和胃管。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 ①一般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性质,协助病人活动下肢,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②术后疼痛的护理:术后切口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剂,但不可太频繁。③饮食护理:肛门排气后停胃肠减压,饮少量水,胃肠功能恢复后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进食后不宜卧床休息,适当活动,减少食物返流[2]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淤积可增加胃内压,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加强观察。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态。

2.2.2 切口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对麻醉未清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几护理 ①出血:多在术后24h出现,胃管流出较多新鲜血,患者腹胀及呕血,应加强巡视,一般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得到控制,无效者再次手术。②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性反应。水肿都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禁食,胃肠减压,减轻胃壁水肿,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③吻合口漏: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术后一周,主要右上腹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症,应注意观察及时报告医生。④倾倒综合症:一般进食半小时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为了防止发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后平卧半小时可防止或减轻。

2.4 出院指导

2.4.1 出院宣教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3 讨 论

通过对68例胃癌手术病人的护理,我们认识到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时机和手术技术关系密切,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积极主动,有计划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处理尤为重要,合理的营养支持、全面的心理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候春风.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1第28期.

食道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食道癌患者7例其中男性6例, 女性1例, 年龄56—71岁, 平均61.5岁, 病程从有自觉症状到就诊时间最长2年, 最短5个月, 无早期就诊者, 术前均行食道钡餐x线检或食道镜检查确诊为上、中段食道癌。

1.2 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

本组7例中均切除肿瘤, 以胃重建食管。其中食管上段癌颈部吻合2例, 食道下段癌弓上吻合3例, 弓下吻合2例, 结果7例中两例并发胸部伤口感染, 经换药行Ⅱ期缝合, 无其它并发症, 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 日益消瘦, 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 对治疗缺乏信心, 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 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 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 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 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2.1.2 加强营养

尚能进食者,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 应静脉补充水分, 电解质及高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 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改善营养, 增强机体耐受力。

2.1.3 训练呼吸功能

术前戒烟,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咳嗽的重要性, 介绍有效的咳嗽方法, 鼓励患者作深呼吸, 练习腹式呼吸、吹气球, 次数、时间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 同时给予超声雾化治疗。

2.1.4 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应严格掌握降压或降血糖药物的剂量;逐渐降低血压或血糖至正常范围,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化验, 术前1天备皮、备血、皮试等、术前1 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3 术后护理

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持续心电监护外, 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常规持续吸氧, 全麻清醒前应及时吸除口腔、咽喉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全麻清醒后应取半卧位休息, 并经常更换体位, 向患者解释术后排痰的重要性, 鼓励其经常进行深呼吸, 当其用力咳嗽排痰时, 医务人员可用双手轻轻按压病人的伤口, 以减轻疼痛。如因伤口疼痛而致呼吸表浅不敢咳嗽, 甚至因分泌物聚集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造成缺氧时, 需给镇痛剂, 以保持正常的呼吸运动[1], 利于有效排痰。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时, 可给药物或用雾化吸入法祛痰消炎。同时拍打胸壁, 震动粘附于细支气管壁的痰液, 使之移向大支气管, 易于排出。

3.1.2保持胃管减压管通畅

术后24~48小时引流出少量血液, 应视为正常, 如引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胃肠减压管应保留3~5天, 以减少吻合中张力, 以利愈合。注意胃管连接准确, 固定牢靠, 防止脱出, 引流通畅。

3.1.3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胸管引流通畅, 观察水柱有无波动, 每日更换水封瓶, 防止液面过高, 不利于引流。为防止引流管脱出妥善固定, 保持翻身活动适当的长度, 观察胸管出口处情况, 并在胸管处做好标志便于观察。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并做好记录。术后第1天不超过500ml, 第2、3天逐渐减少, 如短时间内100ml/h且有血色过深或伴有血块, 可能有内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1.4准确测量中心静脉压 (CVP)

正常值是5~12 cmH2O, 测定CVP对于了解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作为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 避免造成肺水肿及诱发心力衰竭[2]。测压方法是:测压前应首先选择零点, 病人平卧时, 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第四肋腋中线的水平。然后将测压管充满液体, 再夹住输液器, 使测压管与静脉相通, 待液柱徐徐降至稳定位置时, 其水柱的厘米即为中心静脉压。测量后将测压管夹闭, 开放输液器, 以保持静脉通畅。

3.1.5饮食护理

开始饮水, 病人取半卧或坐位, 量要少, 吞咽动作要慢;手术后第2天肠蠕动恢复后, 经导管滴入营养液, 减少输液量;术后第5日, 如病情无特殊变化, 可经口进食牛奶, 每次60ml, 每2h一次, 间隔期间可给等量开水, 如无不良反应, 可逐日增量;术后第10~12日改无渣半流质饮食, 术后一个月左右可过渡到软食乃至正常饮食。各种食物清新、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注意少食多餐;禁辛辣烟洒。

3.1.6日常生活指导

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保持乐观的健康心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当早期活动, 有利于术后康复。术后第2天起, 可在床上活动上肢和下肢;第4天如无异常, 可下床适当活动;第10天伤口拆线后, 可以在病房行走。活动时避免做上半身激烈活动, 也不要将头过度后屈及回转。手术后1月后, 如还有术侧上肢麻木或重压感, 应施行患侧上肢及伤口周围肌肉按摩。并注意加强上肢的主动运动, 以防肌肉挛缩[3]。

4 小结

通过对7例食道癌患者的围手术护理, 笔者体会到病人的康复, 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 还需要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和有效的护理, 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心理护理可调动机体的抵抗力, 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利于配合治疗, 最终战胜病魔。有效护理就是因人施护、因时施护, 使病人身心得到全面的护理。本组7例病人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1]王君, 刘红.食管癌术后排痰的护理[J].中华现代医学杂志, 2003.11 (1) :9.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2003:51.

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5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

(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 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⑵ 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⑶ 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

呼吸道准备: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应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

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促进休息和睡眠。

为适应手术,术后变化的练习。

⑷ 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准确及时给予麻醉前用药。

将病历,X-线片,术中特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记下家属姓名,联络方式。

4.手术前病人健康教育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言语进行交流;告 病人各种事项,动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种教育方法并用。

术前病人应掌握的术后基本活动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体位改变和肢体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

(二)中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室应邻近手术科室和相关科室。手术室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适宜温度为20~24℃,湿度为50~60%。

2.手术中病人的护理 包括评估及文件记录,体位准备和手术过程中的观察。

(1)手术体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脱。

常用的手术体位:仰卧式、颈仰式、头低仰卧式、俯卧式、肾手术式和膀胱截石位。

(2)手术野皮肤消毒:消毒用药液不可过多;从手术中心开始/,用力稳重均匀环行涂擦;消毒范围应超过手术切口所需面积。

(3)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术后期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1评估 @pagebreak@

(1)麻醉恢复情况。

(2)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3)伤口及引流物情况。

(4)情绪反应。

2.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身体不适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术后禁食、呕吐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伤口疼痛、管道约束有关。

(5)自理缺陷:与术后疼痛、虚弱、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机体负氮平衡有关。

(7)腹胀、便秘:与术中操作、术后活动减少有关。

(8)尿储留:与麻醉、排尿习惯改变,直肠、肛门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有关。

(10)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麻醉和疼痛有关。

(11)低效型呼吸形态:与疼痛、敷料包扎过紧有关。

(12)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13)知识缺乏:与缺乏术后康复知识有关。@pagebreak@

(1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等。

3.护理措施 主要是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术后并发症;实施出院计划。

(1)术后病人的卧位:麻醉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4―6小时。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颅脑部手术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脚抬高20度,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15°的体位。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2)生命体征的观察:大手术后一般每15~30min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一次,至少连续4次,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每60min测量一次。小手术后可每1~2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平稳后可改为每4小时一次。体温一般为每2~4小时测量一次。

(3)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

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呕吐物及时清除。给氧。如发现病人烦躁不安、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尽快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体位,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给与静脉补液。记每小时出入液量,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液量,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契压、尿量、尿比重、脉搏的变化调整补液量。定期取血了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失衡。

3)重建正常饮食和排便形态:术后饮食形态的恢复步骤由麻醉方法、手术的种类、病人的反应来决定。要鼓励病人及早恢复经口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带有胃肠减压者,术后24~72小时禁食、禁水,经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试行进食。

术后需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

4)控制疼痛、增进舒适:麻醉作用过去之后,切口开始感觉疼痛,术后当天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剧烈,24~48小时后痛感会逐渐减轻。切口痛与切口的大小、切口地部委、体位和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控制疼痛的措施包括取合适体位、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

使用要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

止痛剂的作用时间因药物、剂量不同,以及病人的疼痛强度,对药物的吸收、转换和排泄能力的不同而异。@pagebreak@

对执行的各种处理和操作向病人进行解释,教导病人自我处理疼痛的方法。

5)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冲洗;不过久留置各种引流。

6)并发症地观察及预防

呼吸道并发症 :肺不张、肺部感染、肺水肿、肺栓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最常见的有肺不张和肺炎。

呼吸道护理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1)有吸烟史。(2)术前有呼吸道感染。(3)术后有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4)麻醉剂、气管内插管和氧气吸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5)术后疼痛剧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6)术后缺乏活动。(7)开胸手术导致肺泡萎陷。(8)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

呼吸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1)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2)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3)鼓励病人每小时需要重复做深呼吸5~10次,至少每两个小时作咳嗽咳痰一次。(4)观察痰液的外观、性质。痰液粘稠,带有颜色,或有气味,给予雾化吸入、局部或全身用药稀释痰液、控制感染。(5)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6)避免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防止继发感染。(7)评估病人是否有呼吸不畅和咳嗽抑制现象。给止痛药物之前数呼吸,若呼吸次数低于12次每分钟,不能给药。(8)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术中尽量不用吸入麻醉。

胃肠道并发症:多见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和急性胃扩张,多数为麻醉反应以及术中暴露,手术操作刺激的神经反射性反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缺氧,精神心理因数也可能是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原因。

腹腔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恢复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情况下肠管功能的恢复在术后12~24小时开始。此时肠鸣音可以闻及,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蠕动可恢复正常,肛门排气和排便。由于术后禁食或进食过少,术后早期便秘属正常情况,不需处理。如果术后已进食多天而不能排便,则需要采取通便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胃肠道手术术前灌肠,放置胃管。②麻醉前给药。③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④术后禁食,留置胃肠减压3~4天。⑤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动和翻身,腹部按摩。⑥协助病人早期进行术后活动、下床行走。⑦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⑧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情绪。@pagebreak@

泌尿道并发症:包括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8小时病人仍未排尿,耻骨上有明显浊音区,既表明有尿潴留。尿路感染多发生在膀胱,感染蔓延后可形成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一般无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或膀胱刺激征,尿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或脓细胞。

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①尿潴留。②留置导尿③摄入水分不足。

秘尿道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①术前锻炼床上排便。②术后鼓励和协助不习惯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③给予镇痛药物控制疼痛。④积极解除排尿困难,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⑤对留置导尿病人操作时注意无菌原则⑥鼓励留置导尿病人饮水,冲洗秘尿道。⑦观察排尿情况

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天内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局部变化。术后初期病人底于38℃的发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破坏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不需处理。若术后3~4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应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切口裂开发生与手术后6―9天,腹部切口裂开较常见,多发生于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也是切口咧开的主要原因。

切口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①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②切口有血肿、死腔。③术后切口保护不良。④术后严重腹胀使腹壁切口张力增大。⑤术后剧烈咳嗽、喷嚏、呕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压。⑥缝合技术不佳。

切口并发症的预防: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御能力。③避免和及时处理术后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张力缝线或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继续腹带加压包扎伤口。⑤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口局部变化,化脓的切口需及早间隔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液,防止切口裂开。

其它并发症: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还有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化脓性腮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均与术后卧床、缺乏活动有关。一般手术病人均应鼓励于术后24―48小时内下床活动,但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合并休克、极度虚弱,或是血管手术、成型手术、骨关节手术后病人应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时间。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坐床边椅上数分钟,然后再开始床边、房间内和走廊走动。

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6

【关键词】儿童包皮环切手术心理护理

包茎、包皮过长是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病,包茎和包皮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包皮环切手术对包茎、包皮过长引起的感染、发炎有良好的预防治疗效果,而由于儿童年纪小,缺乏医学常识,更是对包皮环切手术认识不足,由此产生害怕、恐惧等心理,在临近手术日期更为明显,甚至会要有家长带回家不做手术,以及术后缺乏克制力影响到康复等心理问题,影响到手术效果,因此儿童包皮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就显得极其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包皮环切术治疗儿童包茎、包皮过长106例,最小5岁,最大14岁,平均9岁,期中先天包茎40例(占37.7%),包皮过长66例(占62.3%),均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

2心理护理

2.1术前护理包皮环切手术在局部麻醉后进行,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但在局部麻醉时较为疼痛,多数儿童不愿配合,因此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环切手术成功的基础。儿童包皮手术患者有恐惧感,缺乏对手术的了解,一听到做手术,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会处在惊恐中,表现为哭闹、不愿配合检查和治疗。再者多数儿童患者多为独生子,固执又过度依赖父母,儿童处在陌生感医院,会黏着父母。家长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会担心手术痛不痛、手术安不安全、手术的医生技术水平好不好、术后阴茎是不是美观以及术后的护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做好于患者父母的沟通,帮助其了解包皮环切手术的重要性、过程和怎么恢复,介绍手术医生的良好技术背景,消除家长的顾虑,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再者护理人员以母亲的角色关爱患者,用温暖语言消除不安,通过关怀的目光、微笑、语言、触摸、抚慰、或游戏等形式与患儿沟通,使儿童患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进而产生安全感。

2.2术中护理儿童患者一进入手术室后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手术室陌生环境和手术本身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针对这些情况,帮助儿童定好仰卧位置后,应凭借术前建立的良好关系,局部麻醉时,护理人员应和蔼可亲,仔细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稳定其情绪,可以聊些儿童患者喜欢的话题如动画片、体育活动、好朋友等,尽量分散儿童患者的注意力,度过局部麻醉关。密切注意儿童患者的情绪变化,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听取患者主诉及要求,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产生足够安全感和信任。护士认真、严谨做好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切忌闲谈嬉笑,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而发生意外。

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在第一时间告知儿童患者和家长手术顺利进行,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手术效果,并对病人进行安慰及在手术中配合进行表扬,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叮嘱,以免焦虑的情绪影响伤口愈合。

手术不论种类和大小,都是一种对人体肌理损伤,局部麻醉药效过后使患者产生疼痛,儿童患者较难以忍受,这时护理人员必须告诉儿童患者疼痛是正常的术后现象,不必焦急,做好术后康复过段时间就会好。告诉家长必须根据医嘱定时定量给患者服用镇痛剂,避免患者忍不住疼痛乱动而影响伤口愈合。经过合理处理后会减轻,并最终消失。另外要让儿童患者知道术后排小便不要紧张害怕,就像平常一样自然排小便。

发放必要的康复文字资料,介绍术后护理的相关细节和注意要點,并鼓励儿童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配合家长做好术后恢复。

3讨论

医生的专业技术是手术的成功关键,但心理护理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经常跟儿童患者接触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患者和家长的想法,要换位思考从患者和家长角度处理问题。护理工作者主动给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儿童手术患者正确认识和接受手术,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康复。患者在手术前以轻松的心态做好手术准备;在手术中以平稳心态配合医生手术;在手术后能一积极心态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完成康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中、后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身体康复、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包玉梅.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学刊,2007,7:59-60

新生儿食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28例均经胸腹部平片和食管造影确诊。男婴20例, 女婴8例;足月儿17例, 小于胎龄儿11例 (早产儿6例) ;体重>3.0kg的11例, 2.5~3.0 kg的9例, 5kg的8例;入院时年龄<3 d的20例, 3~7 d的7例, 超过7 d的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呼吸管理

(1) 吸痰:每隔10~15 min吸除气管和食管盲端的分泌物, 必要时可按需吸痰, 为防止分泌物黏稠, 可给予雾化吸入。观察呼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好急救用品, 如氧气、吸痰管及吸引器等; (2) 置食道减压管, 出现呛咳、发绀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与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2.1.2 术前禁食

持续于辐射台恒温保暖, 按医嘱补液, 纠正脱水和保持电解质平衡, 注意营养支持, 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1.3 抗炎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和治疗合并的肺炎。

2.1.4 体位

采取抬高床头30°的侧卧位, 预防窒息, 防止胃液逆流入气管和支气管。勤翻身每2小时一次, 预防肺不张及肺炎。

2.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生命体征、面色、分泌物的量、腹胀情况等。

2.2 术后护理

2.2.1 有效保暖

仍持续置患儿于辐射台或暖箱内恒温保暖, 密切监测体温情况, 预防硬肿症及肺炎加重等并发症, 相对湿度维持50%~60%。

2.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患儿术后人SICU, 由专人护理,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24~48 h, 呼吸频率维持在35~45次/min, 自主呼吸恢复后撤呼吸机。定时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包括叩击拍背体疗、雾化、吸痰等。拍背体疗时注意手法和力度;雾化时要使药物顺利进入气道。撤机后根据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逐渐减少吸痰的次数, 防止损伤手术修复的吻合口。保持呼吸道畅通, 吸氧、吸痰, 避免吸人分泌物。经常变换体位, 刺激患儿啼哭以预防肺不张。

2.2.3 引流管的护理

食道成形术后放置的引流管包括胃管、胸腔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管通畅, 保证术后恢复。胃管很重要, 是起支撑固定食管吻合口的作用, 一旦滑出, 意味着手术失败。妥善固定胃管, 松紧适宜, 患儿的四肢应适当约束, 以防止自行拔管。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的量、颜色, 保持胸腔密闭式引流管通畅, 每2小时挤压一次, 妥善固定管道做好标识和记录, 伤口敷料有渗出时需及时更换。

2.2.4 营养支持

术后禁食7 d, 在未进食前应采用全静脉营养 (TPN) 维持营养7~10 d[2], 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约术后7~10 d可拔胃管, 进食, 喂奶前先给于少量的水然后可进奶, 喂奶时宜慢, 保证患儿有充足的时间吞咽。观察病儿的反应。

2.2.5 并发症观察与防治

(1) 肺部并发症:最为常见, 肺不张或肺炎。患儿术后出现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常提示有吻合口瘘或食管气管瘘复发的可能。术后ICU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 (2) 吻合口渗漏:是食管吻合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6例吻合口瘘, 以X摄片为依据。一般小的瘘口, 充分引流约50%在2周内, 85%在4周内即可自然闭合。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吻合口; (3) 吻合口狭窄:资料表明50%有吻合口狭窄, 多数行3~5次食管扩张术可治愈[3]。

2.2.6 心理护理

给予情绪支持、拥抱、爱抚, 提供视觉、触觉上的刺激。鼓励双亲学习如何照顾孩子, 共同参与护理。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的消化道畸形。以前多数病例在未获确诊即夭折。近年来, 因诊治和护理技术的发展, 治愈率可达90%,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术前给氧、吸痰、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保暖对保证手术成功, 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活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维持气道通畅致关重要, 精心、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

摘要:目的 对28例新生儿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采取包括术前的禁食、体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纠正, 术后的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观察与防治等护理。结果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成活率。结论 近年来, 因诊治和护理技术的发展, 新生儿食道闭锁治愈率可达90%,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精心、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儿顺利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食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星海, 魏明发.先天性食道闭锁治疗现状, 2005, 4 (2) :130-132.

[2]徐国军.Ⅲ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术前窒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7) :810-811.

食道癌围手术期护理 篇8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消化道发育畸形, 据国外统计, 其发生率约为新生儿的0.5%, 男性多于女性[1], 其中1/3为早产儿[2]。它是胚胎发育第3~6周在食管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畸形, 常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3]。如治疗、护理及观察病情不当, 易发生并发症乃至死亡, 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和治疗是相当重要的, 术后加强呼吸管理, 减少并发症, 才能提高成活率。因而需要手术治疗, 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当是度过手术难关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1月-10月住院患儿病例共25例。其中男17例, 女8例。出生1 h~2 d。其中18例合并肺炎, 12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均行Ⅲ型食道闭锁修补术。

2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

2.1.1 环境温度的保持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较薄血管多, 易于散热, 加上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 调节功能不全, 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熔点高。当环境温度低, 热量摄入不足等情况下可使体温降低, 从而引起皮肤硬肿症及其他并发症。本组8例早产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硬肿, 为了保证早产儿适当的皮肤温度, 我们使用新生儿多功能培育箱, 使早产儿始终在一个微环境中保持体温正常。在患儿出院前皮下硬肿均好转。

2.1.2 禁食

以避免引起误吸, 加强口腔护理, 每天2次给予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 防止鹅口疮的发生。本组2例发生鹅口疮, 涂制霉菌素鱼肝油3~5 d后好转。

2.1.3

呼吸道管理:由于食道闭锁不能吞咽羊水, 出生后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很多, 若不能及时排出, 则易吸入呼吸道阻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和吸入性肺炎。患儿需取头侧位, 头高脚低位, 上半身抬高15~30°, 可减少口腔分泌物及唾液的误吸, 防止胃液逆流入气管和支气管。

持续低流量吸氧并随时吸除口鼻内的唾液。每1~2 h吸痰1次, 必要时可食道上端盲端持续负压吸引[4]并间歇的抽吸鼻咽部, 在吸痰时若出现呛咳、紫绀则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予加大氧流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为防止分泌物粘稠, 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呼吸道阻塞情况, 备好急救用品。

2.1.3

禁食期间给予全肠外静脉高营养治疗, 以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静脉抗炎以预防感染和治疗合并的肺炎。输液时注意调节输液速度15~30 ml/h, 静脉泵入, 避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心电监测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以便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做好记录1次/h。将患儿置于新生儿多功能培育箱内, 便于观察病儿, 维持正常的体温。

2.2.2 呼吸道管理

由于新生儿手术后全身情况差, 对麻醉、手术打击耐受差, 术后往往不能很快拔除气管插管, 带管期间注意调节呼吸机压力, 过大易引起肺泡破裂, 注意观察自主呼吸情况, 停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正常方可拔管, (若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警惕气胸的存在) 。拔除气管插管后,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2 h超声雾化拍背吸痰一次, 吸痰时要求吸痰管插入口鼻的深度不能超过10 cm, 以避免损伤食道吻合口。每次吸痰前拍患侧背部, 以治疗和预防肺不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有痰鸣音或痰液溢出及时吸出。

2.2.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妥善固定, 避免扭曲受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水封瓶内水柱的波动情况, 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引流量<5 ml/d, 体温正常且胸部拍片提示肺扩张满意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11例未插引流管, 8例患儿于手术后第6天拔除引流管, 5例患儿手术后第13天拔除引流管, 1例患儿手术后第20天拔除引流管。

2.2.4 胃管的保护

食道闭锁患儿术中均需放置胃管, 一方面可引流胃液, 另一方面做为吻合口的支撑。术后将患儿双手固定并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手术1周后可行食道造影, 本组无吻合口瘘的患儿19人, 造影后拔除胃管开始人工喂养, 第一天饮水15 ml/次, 第二天改为婴儿配方奶15 ml/次, 如患儿无呕吐, 无呛咳, 无呼吸困难以后逐渐增加至正常喂养量, 喂奶时易慢, 保证病儿有充足的时间吞咽, 观察有无呛咳, 喂奶后拍背、排气;造影提示出现吻合口瘘的患儿6人, 给予鼻饲喂养7天, 第一天糖水10 ml/次2 h泵入, 第二天婴儿配方奶10 ml/次2 h泵入, 并根据患儿情况增加奶量, 7天后重新造影, 5人提示无吻合口瘘拔除胃管开始人工喂养, 1人仍有吻合口瘘继续鼻饲喂养, 7天后再次造影提示无吻合口瘘拔除胃管人工喂养。

3出院指导

19例患儿手术后第15天, 5例患儿手术后第22天, 1例患儿手术后第30天喂养后无呕吐, 大小便正常, 切口愈合良好, 无红肿, 分泌物, 可予出院。出院时指导家属注意患儿保暖, 防止着凉, 合理喂养患儿, 注意饮食卫生, 定期来医院复查, 如发现患儿有不明原因呕吐、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需及时来院检查。

4小结

新生儿食道闭锁患者年龄小病情重, 手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了解食道闭锁的发病特征及其并发症, 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硬肿症等合并症, 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我们重视对新生儿实施细心、周到地整体护理, 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实施针对性地护理。护理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马华雪.先天性食道闭锁婴儿1例围手术期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2) :130 131.

[2]李雪波, 李雁, 赵志毅.先天型食道闭锁20例早期诊断与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5) :291.

[3]李樱子, 陈永卫.先天型食道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病因的胚胎学探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 26 (7) :382-385.

肛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185例, 男124例, 女61例, 年龄10~70岁, 病程3~16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96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42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25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23例。

2结果

本组185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住院10~30 d, 平均17 d, 随诊6~20个月无复发。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本病了解少, 有恐惧、紧张、悲观心理, 忧心忡忡, 担心手术效果, 手术护士应对患者耐心解释, 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使患者情绪稳定,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3.1.2 准备工作

术前的全面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全身反应和局部意外都预先有估计, 事前有准备, 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为此应对患者进行深入病史询问, 进行多方面全身检查, 手术当日半流质饮食, 备皮并清洁灌肠, 直到大便排尽为止。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术后患者体温可略升高, 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 称外科热, 无须处理, 如继续升高或3 d后发热, 则应查看伤口, 有无感染和合并症, 如果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心悸疑有出血应及时处理, 出血量多时应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 随时准备输血[1]。

3.2.2 尿潴留护理

排尿困难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是骶麻后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 加之术后疼痛, 精神紧张或肛门内纱布填塞过紧和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均可引起排尿困难, 这时护士就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起自行排尿的信心, 并给予腹部按摩、热水袋热敷小腹或遵医嘱肌内注射新斯的明5 mg, 上述方法均无效时行导尿术。

3.2.3 疼痛护理

由于肛门、肛管周围主要是由脊神经支配, 神经丰富, 痛觉敏感, 所以术后患者极大痛苦, 术后立即给予痛力克20 mg口服;也可针刺承山、足三里、内关等穴, 达到止痛目的, 疼痛剧烈者, 给予杜冷丁50 mg肌内注射。

3.2.4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即可进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普食。要注意饮食卫生, 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 可临睡前服麻仁丸, 便软后应停药。有些患者因怕排便, 术后不敢进食, 此时要耐心地劝导患者正常进食, 否则会因全身营养不良导致创面愈合缓慢。

3.2.5 坐浴与换药

术后用中药祛毒汤坐浴有消肿、止痛、止痒、收敛作用, 对促进创口愈合, 缩短疗程很有帮助。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动作应轻柔, 常规消毒创口, 创面敷贴玉红膏油纱, 注意油纱应塞到创口基底部并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假愈合。

3.2.6 出院指导

注意营养, 加强身体煅炼, 多进食润肠通便食品, 如香蕉、红薯、蜂蜜等, 多喝水, 少进食辛辣、油炸食物, 防止便秘, 坚持做提肛运动, 可预防肛门疾病的发生。

4讨论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后收到良好的效果。能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 缓解了其紧张程度, 消除了心理压力, 减轻了术后创口疼痛,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住院天数, 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

参考文献

[1]李妙芝.肛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 26 (5) :45.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喉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109例, 女性11例, 年龄38~81岁, 平均年龄61岁, 平均住院20d。其中行部分喉切除术112例, 全喉切除术8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向其讲解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 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 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做好术前指导, 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预后、转归, 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备好纸、笔, 以便手术后的语言沟通和思想交流。 (2) 备皮:手术前患者全身沐浴、修剪指甲、理发, 以防止手术后一个阶段内不能理发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心情;局部皮肤备皮根据手术的范围 (颈廓清术备皮范围宜至大胸) 确定, 男病人需刮胡须。 (3) 嘱患者术前6h禁饮食。 (4) 术日晨排空大、小便。术前半小时穿手术衣, 并摘下活动的假牙、首饰、手表等。 (5) 床头准备:备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器、气切护理盘、氧气,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缺氧严重者立即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6) 术前用药:术前1d做普鲁卡因、抗生素皮试, 并静滴抗生素, 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东莨菪碱、地塞米松, 以辅助麻醉。

2.2 术后护理

(1) 交接病人:患者自手术室回病房后, 责任护士应立即观察病人神志、血压、呼吸、脉搏变化, 检查有无皮下气肿, 并做好标记。给予吸氧, 如带气管套管患者应交接管芯, 气管插管者应交接气囊, 带气囊患者应视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进行放气及充气, 如渗血较多者应每4h放气一次, 每次放气5~10min后再充气。 (2) 卧位: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 如行水平半喉者应保持颈部前倾位 (15°~30°) 。术后第1天半坐卧位, 可在床上增加翻身和叩背的次数, 以促进痰液排出。术后2~3d可下床活动, 有利于排痰和防止肢体静脉血栓的形成, 如行颈廓清术者应拔除引流管后再下床活动。 (3) 饮食:术后24h内禁饮食, 给予胃肠减压。24h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饮食温度38~40℃为宜。术后第1天首次鼻饲50~100ml/次。鼻饲的体位很关键, 如病情许可取半坐位, 给予少量的饮食, 免得胃内容物过多而反流污染伤口或引起吸入性肺炎。鼻饲前应先吸痰, 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反流及便秘情况。对病人做好解释, 鼻饲饮食至伤口愈合、无呛咳及误吸, 一般时间为10~14d[1]。同时给予口腔护理, 每日3次, 以保持口腔清洁。 (4)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过滤屏障作用, 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使呼吸道分泌物浓缩、干燥, 早期易形成血痂或痰痂堵塞管腔, 影响呼吸功能。应适时吸痰, 以前2h一次的吸痰措施多数可造成患者气道的损伤, 不必要的频繁吸痰更加重了分泌物的产生[2]。要掌握好插管的深度, 一般在10~15cm即可, 取出时边吸边取,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吸痰负压为10.6~16.0kPa。每隔20~30min滴入一次湿化液, 每次3~5滴, 根据吸出的痰液稀释度增加或减少湿化液滴入的次数和量。有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可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良好的气道湿化液可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有利于痰液排除, 减少痰痂的形成[3]。带气管套管患者, 内管应每6h清洁消毒一次。管口处放置单层生理盐水浸泡的小纱布, 能增加气管湿度并遮挡灰尘。 (5) 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如皮下气肿、气胸、出血及感染。②观察气管套管系带松紧情况, 以伸一扁指为宜, 过紧影响血运, 过松易脱管。③观察敷料有无松脱及渗血, 渗血量少可压迫止血。渗血量大应立即监测血压及面色变化, 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④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 如出现憋气应立即给予吸痰, 如吸痰黏稠可用糜蛋白酶气管内滴入或加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如不缓解可拔除气管套管内管, 如无缓解, 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处理。⑤对用止痛泵的患者, 应观察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量与次数, 防止尿潴留。患者行外阴擦洗, 以保持尿道口清洁, 防止尿路感染。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补液治疗。⑥注意皮肤护理, 尤其是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应建立翻身卡, 协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 并按摩皮肤受压处, 防止压疮发生。⑧术后2月可在护士的指导下, 用手指堵住气管套管外套口, 练习发音。⑨房间定时通风, 冬天每日30min, 春、夏、秋季根据每日的温差和风力, 每天3~4次, 30min/次。⑩术后2周开始试验进食, 全喉切除者先实验进水, 半喉切除者进食易成团块状食物, 观察患者进食有无呛咳情况。拔管前先行试验堵管48~72h后无呼吸困难再拔管, 如患者憋气, 可行半堵管。 (6) 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 注意保暖、防寒、预防感冒, 逐渐增加活动量, 注意保持气管套管的通畅, 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 更重要的是帮助喉癌患者术后恢复言语功能, 全喉切除患者练习食管发音, 使患者在心理上受到的创伤降至最低, 在社会上受到的影响最少, 尽快回归社会。

3 讨论

喉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 本组41例病人均行喉部分切除和全喉切除术, 由于喉癌的肿瘤范围较大、术创面大及病人本身的原因,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所以通过术前、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本组120例病人采取了有效护理措施, 同时, 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均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浓浓, 徐素珍.预防喉癌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策略 (J) .安徽医学, 2008, 1 (1) :79-80.

[2]郭委芳, 陆玲琪.喉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体会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8) :2496-2497.

断指再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篇11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围术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20~57岁,平均32岁。其中完全断离50例(包括电锯伤32例,铡刀伤18例),不完全离断伤100例(包括旋转撕脱伤20例,绞断伤25例,自残性断指38例,脱套伤17例),术后成活146例,术后失败4例,发生时间为术后24~72小时,失败手指的受伤类型为末节脱套伤1例,自残性断指末节伤2例,旋转撕脱伤1例。

护理

术前护理:术前准备:对断指进行正确的保存。一般认为手指伤断后再植时限在夏季为6~8小时,冬季为10~12小时,若放入冰箱妥善保存可延长时间[1、2]。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常担心再植手指不能成活或外形功能不佳,产生焦虑与恐惧,患者求医治疗心切,思想情绪波动大,往往不易配合治疗,特别是自残性断指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病房要求:术后病人应置于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中,寒冷对血管刺激较大,易引起血管痉挛,故室温以23~25℃左右,湿度50%~70%为宜。病室内严禁吸烟,因烟雾中有尼古丁所致血管痉挛非常顽固,即使迅速采取措施如使用解痉药亦极难缓解。体位护理:术后病人要求卧床7~10天,患手抬高到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禁止侧卧,以防肢体受压。特别是夜间应注意观察防止患者熟睡后不自觉的侧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翻身和起坐解便等動作,以防发生血管危象,应反复告知患者其重要性。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深入了解其心理和情感变化,尽量满足其需求,消除顾虑。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社会支持,使患者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疼痛护理:病人术后常因疼痛而诱发动脉痉挛,且可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于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术后3天常规使用镇痛药,不要待疼痛难忍时再给药。给久玲止痛安1片口服,1日3次,加重时给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5例因精神紧张而躁动,给予镇静镇痛剂联合用药后缓解。

善于敏锐地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性格外向及男性对疼痛敏感性低,而抑郁型患者、女性、老人对疼痛的反应敏感性高,护士应特别关心他们,给予耐心、细致、主动的关怀与照顾。

分散病人注意力,可以给病人放轻音乐,营造一种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

基础护理:伤者应绝对卧床1周,术后病人不能随意翻身,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果出现腹胀、便秘等应及时处理,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加以预防。

病情观察:伤者由于严重创伤,术前失血过多而未能及时有效的补充,长时间复杂手术及术中失血过多等均可致血容量不足,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伤者的脉搏和血压情况,保持收缩压100mmHg以上,如有血压下降应及时采用输血、输液等措施。术后患指常低于健指1~2℃,如指温下降3~4℃,则说明断指供血障碍,在观察过程中,若发现指体温度直线下降与健指皮温差距逐渐增大,皮肤颜色发紫或变灰白色,表明患指血循环终断,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打开敷料或指端切开减压,局部加温(前臂放热水袋热敷),指肚按摩以及应用婴粟碱扩张血管,保守治疗后及时手术探查。1例患者术后7小时发现左手中指毛细血管充盈不佳,色苍白,指温较低,保守治疗无效,行左中指尺侧指动脉探查见该动脉已栓塞,当即切除栓塞段血管,从左足背切取长约1.2cm的小动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移植血管通畅,中指立刻转为红润,循环恢复正常,用无菌敷料包扎两手,术臂石膏托固定。血循环危象的观察与护理、一般血管危象发生于术后3天,偶可见于术后1~2周。动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指体皮肤颜色苍白,指端皮肤小切口出血少或不出血,指腹张力降低,皮温较健处均低3℃以上,毛细血管反应迟缓,针刺无渗血,应注意在白炽灯照射下,肤色变化不易被护理人员发现。因此,一旦怀疑有动脉危象时须关闭白炽灯,在日光照射下,观察肤色改变,否则会延误动脉危象的诊断与治疗,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行手术探查血管,以及早解除血管痉挛或栓塞,恢复血液循环[3]。静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体皮肤颜色暗灰,发紫,并起水疱,早期指端小切口溢出暗紫色血液,毛细血管反应由迅速至消失,皮肤张力增高,皮温逐渐下降。此时应迅速抬高伤肢,寻找并解除可能的外在压迫因素,并行向心性按摩,若为手指远节离断再植时,则通过指端小切口放血或拔除指甲肝素棉片湿敷即可缓解,应密切观察指端肿胀是否消退、肤色是否转红润、血压是否下降以及出血量变化,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若以切口挑拨后,静脉危象仍未改善或切口出血不止时,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小结:断指再植是一项高难度、复杂的手术,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局部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断指再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可以挽救不少离断的手指,解除患者的痛苦,让其尽早的回归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玉东,王彭良,侍德.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疗大学出版社,1999,(9):586~588

2曹伟新,李乐云.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48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体会 篇12

1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也可减轻其对未知事物的陌生与恐惧感。术前往往有以下几点影响患者心理变化: (1) 对手术不了解, 如害怕疼痛或躯体损伤, 担心医技水平及术中意外; (2) 手术大小、是否影响外观、术后功能恢复; (3) 陌生的医护人员及陌生的环境; (4) 患者本身的自身情况, 如性别、年龄等差异, 术后修养时间是否影响工作, 自身经济状况等。

针对以上分析, 术前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耐心说明手术方法, 麻醉方式, 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使其了解手术是安全的, 是在适当麻醉、基本无痛情况下进行的, 而且多数预后令人满意, 我们会尽可能的妥善处理术中的各种情况, 让患者放心;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的情况, 以及医师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的, 较重点地讲述患者的有利条件, 使患者明白手术是积极的治疗手段, 使其对医护、麻醉人员增加信任感, 对自己的手术治疗更加有信心。手术当日,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患者的同时, 要再次询问其饮食及睡眠等基本情况, 并通过简单交流, 从中了解患者顾虑的主要问题,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劝慰。

2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应激发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适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鼓励, 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使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状况达到最适应手术需要。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 与患者接触时间有限, 气氛相对较为紧张,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等待麻醉、手术期间其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表露的最为充分, 例如由于环境相对陌生, 一般手术室较大且空旷, 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感, 不安且东张西望;有的表现为话多自言自语;有的较为悲观, 对医护提问闭口不答, 甚至闭目不语、身体僵硬;有的甚至生命体征会有变化, 如血压升高等。对此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应及时向其简要介绍周围环境, 手术操作简要程序等减少神秘感;如若需留患者独自在手术间内应做好解释工作。手术开始前应向患者讲明麻醉与术中的必要配合, 如麻醉体位、术中牵拉脏器是会有牵拉感, 或引起恶心呕吐, 可以深呼吸以于缓解等等。麻醉过程中, 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 避免一切声响等心理刺激, 可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为麻醉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促使穿刺成功。手术开始前护士对患者的各项操作如摆体位、脱衣裤、约束、注射、给氧等均应先对患者说明目地、步骤, 这样既争取了患者的配合, 又反应出对患者的尊重, 在为患者摆好体位, 进行手术野消毒时应注意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暴露, 不仅是保暖的需要, 更是保护患者自尊心的需要。

术中巡回护士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 随时给予安慰, 器械护士应熟练的配合手术, 主动合作, 严格无菌操作, 降低感染几率。术中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医护人员要避免不必要的交谈, 特别是与手术无关的谈话。不高声喧哗, 不窃窃私语, 如有意外发生, 切忌让患者感到慌乱、紧张。手术室护士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手术方法, 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

3术后护理

术毕回到病房患者的麻醉作用及手术创伤不宜向患者讲明的情况, 应按要求嘱咐患者家属引起重视, 指导关于患者体位、饮食、用药、活动等知识。术后患者从麻醉中醒来, 意识到自己手术已经结束, 但还不能自主活动, 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护士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对其进行鼓励安慰, 告诉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有针对性地介绍关于休息、饮食、功能锻炼等, 并在恢复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及要求, 尽可能的帮助其消除思想负担及顾虑,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更好的信任感, 以配合治疗, 达到早日康复。

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患者家属的态度往往会影响手术患者的情绪, 如一般的手术患者家属表现却十分紧张, 悲伤, 甚至在患者进手术室前哭哭啼啼, 会对患者构成不良刺激, 有时还导致患者血压突然上升, 给手术带来困难, 甚至导致手术不得不延期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以自我整洁的仪表、轻快的步履、亲切体贴的语言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患者家属感到欣慰放心。在手术前向家属耐心讲明手术必要性及危险性, 并得到其理解。术中巡回护士在出入手术室时, 在医疗情况允许下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情况, 这对于焦急等待的家属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起着很大的影响, 在生理上也可以增加感染的几率并减慢切口愈合。因此医护人员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正确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克服消极心理, 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预后效果达到最好。

上一篇: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下一篇:新时代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