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道炎

2024-06-30

反流性食道炎(共11篇)

反流性食道炎 篇1

反流性食道炎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较差,导致食管抗反流机制被破坏,使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道黏膜损伤,出现一系列症状[1]。以往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笔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加入促动力性药物莫沙比利,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反流性食道炎患者75例,其中男54例,女21例;年龄60~86(71.5±10.2)岁;病程5~14(7±3.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并已排除心肺疾病所致胸痛。采用富士410.R电子胃镜检查,根据Savary ̄Miller诊断标准分级,I级:孤立糜烂灶与红斑灶和(或)渗出;Ⅱ级:散在糜烂和溃疡,未波及食管全周;Ⅲ级:糜烂和溃疡波及食管全周.但未形成狭窄;IV级;慢性病损或溃疡,同时有食管壁纤维化、狭窄、短食管和(或)柱状上皮食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组)39例和对照组(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组)36例,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36例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40mg,qd[2],饭前半个小时服用,连服8w。

1.2.2 观察组39例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用法同对照组;莫沙比利5mg,tid,三餐前半小时服用,连服8w。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一切药物,戒烟酒,忌刺激性食物。待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胃镜改变,进行疗效判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4w后主要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单位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

见表2。由表2可知,反酸和上腹饱胀改善的有效率观察组(65.6%,62.5%)明显高于对照组(43.7%,40.9%),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胃镜改变

见表3。由表3可知,观察组内镜下总愈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道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本病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病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3]:(1)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老年人食道的酸清除力减弱,使食管酸化增加,同时延长了食管暴露于酸性反流物的时间,而反流物中对食管粘膜损害最为强烈则是H+;(2)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较差,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加之肥胖、便秘等使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导致以胃酸、胃蛋白酶及胃内容物为主的酸性反流物和以胆汁为主的碱性十二肠液混合并一起向上反流,致食管黏膜的损害。又因老年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食管黏膜组织的损害。(3)其他因素,如老年人食管蠕动功能下降,使食管的清除能力减弱,胃排空迟缓。老年人较多合并慢性病,机体抵抗力较差等。

胸骨后疼痛、烧心和反酸是本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在老年人群体中这些症状并不十分典型,可能与老年人的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对食管扩张和感知酸碱灌注的敏感性下降有关。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多在餐后1h左右发生,在半卧位、身体前倾或剧烈运动时可诱发,食用过热或过酸的食物则使之加重,而服用抑酸剂后效果显著。内镜下表现为Ⅲ级和Ⅳ级的老年人食道炎愈合率较I、Ⅱ级者低,与老年人病程长且长期反流未及时治疗有关[4]。

本组药物治疗主要是抑酸和抗胃食管反流,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PPI,高度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H+-ATP酶,其抑酸强度高于H+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抑酸作用更快,更持久稳定。莫沙比利是促胃肠动力性药物,能显著增强食管的收缩力和蠕动速度,促进胃食管反流物的清除,同时还具有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的作用[5]。本研究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既抑制胃酸分泌,又增加了食道的酸清除力,可使大多数轻、中度老年人反流性食道炎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道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5,39(3):210.

[2]李泽民,陈正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78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15(2):93-94.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17(1):60.

[4]何一然,朱一丹,张建宁.老年反流性食管炎113例对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7,16(6):314-315.

[5]郑国静,齐达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J].中医药学刊,2006,22(2):266-267.

反流性食道炎 篇2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

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藻酸盐可漂浮在胃液表面,防止胃液反流。

(一)一般治疗

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状态。

(二)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

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办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metclopramide,胃复安)和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均为10~20mg,每天3~4次,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cisapride)

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10~20mg,每天3~4天,几无不良反应。

3、拟胆碱能药

乌拉胆碱(bethanechol)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每次25mg,每天3~4次。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三)降低胃酸

①制酸剂 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镁0.3g,每日3~4次。藻朊酸泡沫剂(gariscon,alginate)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②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硫硝胺(ranitidin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均可选用,其剂量分别为200mg,3~4/d;150mg,2次/d和30mg/d。疗程均为6~8周。本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③质子泵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 -K -ATP酶而美拉唑(omeprazole)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已广泛使用于临床,前者20mg/d,后者30mg/d,即可改善其症状。

(四)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本病在用经好转而停药后,由于其LES张力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故约80%病例在6个月内复发。如在组胺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多巴胺拮抗抗日占任选一种维持用药,或有症状出击时及时用药,则可取得较好疗效。

2.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手术的适应证:①食管旁裂孔疝;②裂孔疝合并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反复发作经内科治疗无效;③反流性食管炎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反复呼吸道炎症、食溃疡、出血、瘢痕性狭窄;④巨大裂孔疝出现压迫或梗阻症状者。

食管旁裂孔疝可行疝的修补,同时应行抗反流手术,以免术后发生反流。解除食管狭窄的治疗先经扩张治疗,如无效者须手术治疗。

抗反流手术:目的是为了重建一项闭合机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恢复食管远端的腹内段及在食管胃间构成一瓣膜组织,使反流减少至正常水平及可以嗳气,以避免胃扩张,可经腹腔或胸腔手术,手术方法有Nissen胃底折叠术、Belsey Mark Ⅳ手术、Hill手术、Collis-Belsey手术等。

Nissen胃底折叠术是将胃底折叠起单向活瓣防止反流。Belsey Mark Ⅳ手术是将食管后方的膈肌脚缝缩,以恢复食管胃的锐角和食管下端高压区。Hill手术是折叠食管下端,并同时将修补处与膈肌的正中弓形韧带固定,以保持腹内食管的长度,使食管下括约肌段的腔内压升高,重新恢复括约肌的作用。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狭窄及引起食管短缩的病人多选择Collis-Belsey手术,是将食管胃角向下切开重新缝合成形新的食管胃角。

二、预后

反流性食管炎要长期服药 篇3

去年以来,我口里泛酸,上腹胀痛,服了几个月药,还总反反复复。胃镜提示胃窦部花斑状,前胸壁有二处小息肉,食管黏膜下隆起。请问:我应怎样治疗此病?

樟树市·柯××

柯××同志:

看完你的信,我认为你患有两个病:一、慢性胃炎,二、反流性食管炎。你吃了好几个月的药,效果不好。首先我要告诉你,你要充分认识这两个病在治疗上的艰难性,特别是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某些病人是需要长期服药,甚至像糖尿病、高血压病一样,要终生服药。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就你目前而言,第一,先吃三个月的抑酸药,各类质子泵抑酸剂都有效,而新一代的产品,如埃索米拉唑效果最好。关于剂量,本病需要的抑酸药剂量依症状轻重而异,一般标准剂量效果不好时,可加大一倍。夜间有酸暴破者,可在晚上加服雷尼替丁150mg。我主张你可试试这一方案。第二长期控制有刺激性食物(不吃),少吃油荤食物,饭吃半饱,餐后走动20分钟,睡前三小时不吃东西,床脚抬高20公分(让床头一高一低)。第三,腹胀时可吃些促胃动力药(如吗叮啉等)。第四,长期服食抑酸药,只要不是假药就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胃部小息肉短期内不会癌变,不要为此而背思想包袱。

反流性食道炎 篇4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104例, 男60例, 女44例, 年龄在 (21~70) 岁, 病程2个月~3年不等。104例患者按单纯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52例, 其中男28例, 女24例, 内镜诊断分级1级29例, 2级16例, 3级7例。对照组52例, 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内镜诊断分级1级27例, 2级15例, 3级10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制定[2]。临床症状:反酸、烧心、持续性或频发性上腹部胀满, 隐痛, 灼痛嗳气纳差, 口苦等。电子胃镜下可见胆汁滞留, 胃窦部蠕动较弱, 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

排除标准: (1) 恶性病变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 排除胃、食管、十二指肠手术史; (3)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4)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5) 4周内未服用抑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1) 症状观察:对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烧痛、吞咽疼痛、夜间咳嗽、喘息程度及发生频度进行症状记录并按照以下标准:0级:无症状;1级 (轻度) :稍加注意可感觉到症状, 并有诱因诱发;2级 (中度) :症状较明显, 但不影响工作;3级 (重度) :症状严重, 影响日常工作。 (2) 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 (3) 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予以单独的奥美拉唑20mg·qd·po。疗程均为4周。服药期间禁酒、禁食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4周后均做胃镜复查, 记录症状、胃镜改善情况并观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3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制定[3]: (1)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 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 胆汁反流消失; (2) 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改善但是没有完全消失, 胃镜复查, 黏膜急性炎症消失, 慢性炎症好转, 胆汁反流得到改善, 原来的异常值减少2/3以上; (3) 有效:主要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无效:症状无改善, 胃镜下粘膜病变无改善;有效率= (痊愈+显效) /观察总例数。

4 结果

4.1 两组间临床综合疗效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虽略高于对照组, 但经检验, 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2 临床症状改善疗效

治疗4周后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有效率明显增加,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4.3 治疗后内镜下结果

治疗4周后, 104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

注释: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4 不良反应

治疗组54例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 (5.6%) , 其中腹泻1例 (1.9%) , 乏力2例 (3.7%) 。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 (9.3%) , 其中腹泻2例 (3.7%) , 纳差3例 (5.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 不影响治疗。

5 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GERD发病率在亚洲国家正在提高, 可达到9%, 另有研究显示北京和上海人群GERD患病率为5.77%西安地区成人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发生率为16.98%;我国北京、上海自然人群中RE患病率为1.92%, 西安为2.41%[4],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量的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较强的抑酸能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故笔者认为本病多属于热。现代医学已证实应用PPI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且取得较好疗效, 故在半夏泻心汤中加入煅瓦楞子等制酸剂以治其标。从组方方面分析, 半夏辛温, 散结除痞, 降逆止呕, 为君药。黄芩苦寒, 与黄连共奏泄热开痞, 为臣药。厚朴与煅瓦楞子共奏制酸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半夏及黄连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 降低胃酸度, 并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5]。党参煎剂不仅能显著抑制基础胃酸分泌, 并能明显抑制胃组织中组胺含量降低和5-羟色胺的增加;厚朴具有抗溃疡, 调整胃肠运动作用。另外中医有久病多瘀的理论, 可以看到临床就诊的多数患者病程均为1年以上, 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实际病程可以加入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 苏林[6]亦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上所述, 本方配伍严谨, 用药精良。实为治疗反流性食道炎之良方。有学者指出, 使用PPI期间可出现夜间酸突破 (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 NAB) 现象, 即夜间PPI不足以抑制酸分泌, 仍有泌酸高峰现象, 在此期间可使食管黏膜保护机制削弱, 不利于黏膜的修复, 有报道显示, 半夏泻心汤抑酸作用强而持久, 能够有效的抑制NAB现象的发生, 有利于食管黏膜修复[7]。

本研究结果证实:症状缓解率奥美拉唑4周为78.5%, 半夏泻心汤4周为90.4%。对食管炎镜下改善情况:奥美拉唑4周为72.2%, 半夏泻心汤4周为81.4%。可以看出, 虽然两组在镜下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症状缓解率方面,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更强, 同时也说明半夏泻心汤并没有增加任何不良反应。

另外有研究报道, 反流性食道炎与消化动力障碍呈正相关,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8], 故给予中药配合动力药物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样牛兴东[9]等应用有促胃动力作用的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效如桴鼓。季雁浩[10]等人亦证实了上述观点。以上提示我们在组方过程中可以加入理气降逆之品。

综上所述, 半夏泻心汤作为医圣张仲景之经方, 能够有效的抑制胃酸, 且维持较长时间, 减轻患者痛苦, 是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杨伟, 李海龙.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评价评.内蒙古中医药, 2011;30 (24) :81~82

陈贵廷, 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435~43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25~129

唐旭东, 王萍, 卞立群, 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13 (1) :98

张健民, 杨晶.胃食管反流病常用中药药理作用初析.山东中医杂志, 2004;13 (8) :77

苏林.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道炎3 7例.光明中医, 2011;26 (12) :2477~2477

裴丽霞, 金小晶, 沈洪.半夏泻心汤实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31 (5) :65

马淑杰, 孙景志.胃苏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34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1;6 (35) :172~173

陈清素.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 0例.现代中医药, 2011;31 (3) :19~20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 篇5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86-1

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是由于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其确切机制和引起粘膜损伤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溶解来自胃粘膜的胆固醇和磷脂,并干扰胃粘膜的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导致炎症发生。其症状有持续性上腹烧灼性疼痛、恶心、可经常呕吐胆汁(特别是清晨),并且体重明显下降[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所选90例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每组30例,3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经t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铝碳酸镁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铝碳酸镁(达喜片)1.0g餐后嚼服,1d 4次。大柴胡汤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大柴胡汤加减,基本方:柴胡、佛手片、大黄、黄苓、郁金各10g,枳壳、金钱草、白芍各15g,水煎200m,l1d 1剂,分2次饭前温服[1]。硫糖铝组:吗丁啉10mg,1d 3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1d 2次;硫糖铝1.0g,1d 3次。14d为1疗程;第2疗程均停用吗丁啉,第28d复查胃镜后铝碳酸镁组仅用达喜;大柴胡汤组用大柴胡汤;硫糖铝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改为10mg,1d 1次,维持8周。6mon后治愈者胃镜复查有无复发。

1.3疗效判断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病灶消失,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其他症状基本消失,病灶消失2/3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已不明显。有效:症状减轻,病灶消失1/2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活动性炎症仍存在。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且铝碳酸镁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方法很多,多数用促胃动力药、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三联治疗。铝碳酸镁是第3代抗酸剂及胃黏膜细胞的保护剂,可覆盖于溃疡部位与胃蛋白酶及胆酸可逆性结合,以保护创面。其作用是使胃液达到pH3~5的最适宜范围,并于胃内pH3~5时与胆盐及溶血卵磷脂相结合使其失活,且与毒性较大的非极性胆酸结合率较高,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2]。另外在pH≥7时可与胆酸解离,重新释放胆酸参与肠肝循环,不影响胆汁总量。本研究显示:铝碳酸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也高于硫糖铝和中药大柴胡汤,且患者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

3.1西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促胃动力药: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上消化道多巴胺受体,可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为全消化道动力药,作用比吗丁啉强,为该病首选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尤其果胶铋不但具有粘膜保护作用,保护受损组织,它对防止正常粘膜分泌有害的H+的逆扩散是有效的;同时对Hp有直接杀灭作用。(3)丙谷胺可对抗胃泌素,使胃酸分泌减少,且有抑制胆囊收缩素及改变胆汁成份,故对胆源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4)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等。能选择性降低基础和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减少反流发作。(5)铝碳酸镁是第3代抗酸剂及胃粘膜细胞的保护剂,其作用是使胃液达到pH3~5的最适宜范围,而不是单纯的碱化胃液,还可与胃蛋白酶、胆酸可逆性结合。故除迅速有效的止痛外,且能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3.2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近10年来,中医中药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报道越来越多,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及固定方药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不统一,例如陈泽民将其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寒热互结、肝气犯胃4型。周大业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和肝郁兼脾虚3型。伯运宽分为肝胃气滞和脾胃虚寒2型。王仁强则根据胃镜下胃粘膜表现及病史予以辨证,将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者多辨为肝胃郁热证;将胃粘膜暗红、水肿或有瘀点或瘀斑、幽门变形、瘢痕形成者,辨为气滞血瘀证;将胃蠕动迟缓,幽门开闭无力者,辨为脾胃虚弱证。根据不同的证型予以相应的方药治疗。另外中药专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也很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何焕平.柴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8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26.

[2] 陈建生.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7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3):34.

反流性食道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94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8人,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29例, 年龄30~62岁, 平均年龄44.6岁。对照组共46人,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26例, 年龄29~60岁, 平均年龄46.3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反酸、烧心、腹胀等症状, 临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道炎, 排除消化性溃疡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 2次/d口服, 联合多潘立酮10 mg, 3次/d, 三餐前15 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 2次/d口服。疗程为8周。服药后详细记录患者症状缓解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第8周停药后行血、尿、便常规检查, 同时行肝功、肾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一般治疗:戒烟酒, 禁生冷、辛辣饮食, 适当控制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得摄入, 避免睡前饱食。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以治愈与显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48例患者中治愈为34人, 显效为10人, 无效为4人, 总有效率91.67%, 对照组46例患者中治愈为28人, 显效8人, 无效10人, 总有效率78.2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服药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微不良反应, 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 头晕。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 不需要停药和特殊处理, 患者继续用药症状减轻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血、尿、便常规检查, 肝功、肾功检查服药前后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反流性食道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1]。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的结果, 临床上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 多在饱餐后出现, 特别是平卧或躯体前驱时易出现。反流性食道炎可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急性或慢性出血, 重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溃疡, 继而纤维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 最终导致食管狭窄。患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 部分患者得病后很容易忽视, 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使病情加重。现在反流性食道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3]。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 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奥美拉唑抑制胃酸作用显著优于H2受体阻滞药, 它不仅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 而且能抑制不受胆碱或H2受体阻断剂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 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 (DCAMP) 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多潘立酮是促胃肠动力药物, 作用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改善食管蠕动, 促进胃排空, 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两者合用即减少了胃的食管反流又减少了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坏, 能够增加疗效, 缩短疗程, 提高治愈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微的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但这些不良反应可不经治疗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 不影响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94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 2次/d口服。治疗组给与奥美拉唑20 mg, 2次/d口服, 联合多潘立酮10 mg三餐前15 min口服。两组用药周期为8周,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 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反流性食道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林三仁.实用临床消化病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7.

[2]林三仁, 许国铭, 胡品津, 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胃肠病学, 2007, 12 (4) :233-239.

反流性食道炎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确诊为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道炎169例患者, 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84例) 和研究组 (85例) 。研究组中男46例, 女39例, 年龄最小15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 (47.83±8.35) 岁;对照组中男44例, 女40例, 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 (46.29±8.23) 岁。纳入和排除标准: (1) 经内镜检查证实符合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诊断标准, 且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 (2) 病程>8周; (3) 排除支气管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药物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 (4) 排除合并消化道溃疡病史、消化道手术史者; (5)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等疾病者; (6) 30 d内均未应用影响胃酸分泌、胃肠动力的药物; (7) 患者意识、智力正常, 自愿参与。本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学审查标准[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 (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 , 0.5 g/次, 1 d/次, 饭后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 (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 Ltd) , 5 mg/次, 3 d/次, 口服。1个疗程为连续治疗15 d, 治疗期间规律饮食, 禁用其他治疗手段。

1.3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咳嗽症状评分, 1个疗程后, 依据反流性食道炎表现得变化和咳嗽症状评分[2]的变化评价疗效。痊愈:咳嗽、反流症状全部消失;显效:反流症状明显缓解, 慢性咳嗽评分减少>75%;有效:反流症状有所缓解, 慢性咳嗽评分减少>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未见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15 d后, 研究组痊愈11例, 显效37例, 有效28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9.41%;对照组痊愈7例, 显效31例, 有效24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73.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能够通过误吸、提高咳嗽反射敏感性以及刺激神经反射引发慢性咳嗽。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管炎主要采取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消除气道炎症为主。克拉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能够有效抑制气道内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防止气道液体渗出, 从而通过减少气道痰液分泌达到止咳的目的, 同时由于其能够抑制胃酸分泌, 通过降低反流物酸性发挥减轻反流物对气道黏膜损伤的作用。目前, 其已广泛应用在反流性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枸橼酸莫沙必利属于新型促进胃动力类药物, 其能够对于消化道内HT-5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 通过激活其活性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从而提高胃排空、抑制食管反流。此外, 枸橼酸莫沙必利选择性较高, 仅与上消化道内的HT-5受体进行反应, 对于心脏复极化等不产生影响, 因此药物不良反应极为稀少, 而且相关研究发现[3]克拉霉素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41%,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与仅应用克拉霉素治疗相比, 克拉霉素联合莫沙必利对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道炎的病情具有显著改善的作用, 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克拉霉素治疗, 同时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提示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克拉霉素与莫沙必利联合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管炎病情, 是其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堂, 陈明清.克拉霉素联合西沙必利治疗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道炎疗效.西部医学, 2008, 20 (1) :104-105.

[2]韩虹, 王小龙.克拉霉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咳嗽并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 13 (3) :311-312.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5例, 男52例, 女23例, 男∶女为2.3∶1;年龄最大71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47.5岁, 其中20岁~39岁10例, 占13.3%, 40岁~59岁47例, 占62.7%, 60岁以上18例, 占24%.无下述情况则诊断为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 (1) 食管或胃手术后; (2) 各种原因所致呕吐 (包括幽门梗阻或高位肠梗阻) ; (3) 食管胃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或者Barrett食管治疗前后; (4)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 (5) 三腔二囊管或胃管置入后。4周内进行过幽门螺杆菌 (Hp) 根除治疗和 (或) 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均被排除。

1.2 临床表现

以反酸、烧心为主诉者52例, 占69.3%;胸骨后灼痛32例, 占42.7%;恶心、呕吐28例, 占37.3%;咽部阻塞感20例, 占26.7%;上腹饱胀15例, 占20.0%;心绞痛样表现2例, 占2.7%.

1.3 方法

采用Olympus电子胃镜进行检查, 同时进行详细的临床相关检查, 排除影响食管动力性疾病, 如: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1.4 内镜诊断标准

RE的胃镜检查诊断采用洛杉矶分级标准, 共分四级:A、B、C和D级。A级: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上, 且长度≤0.5 cm;B级: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上, 其中至少1个>0.5 cm;C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 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 至少累及食管周径的75%以上。存在食管溃疡和狭窄为D级;单纯食管黏膜水肿或充血不诊断为RE[1].所有病例均于内镜检查时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2 结果

A级22例, 占29.3%;B级41例, 占54.7%;C级7例, 占9.30%;D级5例, 占6.70%.病变分布:食管下段65例 (86.7%) , 中下段9例 (12.0%) , 全食管1例 (1.3%)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55例, 占73.4%.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 可引起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反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 (2~3∶1) , 发病年龄40岁~60岁为高峰[2]。本组检查显示RE男女之比为2.3∶1,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为主, 与文献相符。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和Barrett食管有效的方法。在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中, 反流性食管炎以洛杉矶分级A、B级为主。本组检查结果中, 轻度RE (A和B级) 占全部反流性食管炎的84.0%, 而C级与D级检出率分别只占9.30%与6.70%.某些老年人群中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症状表现得并不明显,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消化科对3 048例老年人进行直接胃镜检查, 检出的172例RE患者中, 烧灼感21例, 反酸4例, 分别占12.2%和2.39%, 68.6%的患者无症状[3]。因此, 由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 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 可能会出现漏诊, 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 食管24 h动态pH值监测, 测压, 胃动力观察等研究的发展, 对RE的认识越来越充分。RE属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24 h动态pH值监测评价酸暴露于食管的各种参数值已被誉为金标准, 在诊断GERD方面, 由于多数患者中无反流性食管炎, 故内镜检查是诊断RE的主要方法。

RE的分型国内外不一, 如洛杉矶、Miller、Sarary分型, 国内1992年通化会议为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制定了参照标准;1999年烟台会议重新制定了RE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试行) ;2003年在上述会议基础上, 再次制定出RE的诊断及治疗指南[5]。

随着多种有效胃动力及抑酸、抗酸药物的问世, RE的治愈率不断增高, 但长疗程及昂贵的医疗费用仍是阻碍RE人群治疗的关键问题。我们依据新标准诊断RE, 经内镜诊断快速方便, 并可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结合, 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是基层医院消化专业医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 (RE) 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照洛杉矶分级法诊断标准, 对7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以AB级为主, 年龄40岁59岁以上患病率高, 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为主, 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 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 简便易行。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邹晓平, 于成功, 等.消化内镜诊疗关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33.

[2]叶任高, 陆再英, 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69.

[3]万军, 肖珑.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 26 (7) :557-558.

[4]李兆申, 徐晓蓉, 许国铭, 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 22 (4) :315-318.

反流性食管炎与慢性咽喉炎症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来我科门诊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慢性咽喉炎患者85例, 其中, 男29例, 女56例, 年龄22~72岁, 平均年龄41.6岁, 病程6个月~30年。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5例, 男19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30例, 男1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1.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8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临床表现: (1) 咽部异物感、烧灼感、阻塞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干咳、吞咽疼痛; (2) 喉部有声音嘶哑、发音疲劳、喉痛等; (3) 咽部检查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或毛细血管扩张, 咽后壁及舌根淋巴滤泡轻度增生; (4) 喉部有会厌、披裂及梨状窝慢性充血水肿、肥厚、溃疡, 声带慢性充血水肿、可伴有溃疡、息肉、小结等。以上症状、体征符合慢性咽喉炎的诊断。85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临床表现: (1) 反酸、嗳气、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及胸骨后烧灼感等; (2) 胃镜检查示:患者食道均可见点状及条状充血, 部分患者食道可见溃疡、糜烂, 可以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55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 2次/d[2];吗丁啉 (多潘立酮片) 10mg, 3次/d, 连续服用8周;加用金噪利咽丸6g, 2次/d, 银黄含化片等常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药物治疗4周。对照组30例给予金噪利咽丸、银黄含化片等常用药物治疗,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期间均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动态喉镜和胃镜, 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判断: (1) 痊愈:症状消失, 动态喉镜下见溃疡及肉芽消失或黏膜充血、水肿及肥厚等体征消失, 胃镜下食管黏膜无充血及糜烂完全恢复正常。 (2) 好转:症状明显改善, 动态喉镜下见咽喉部体征明显好转, 胃镜下病灶面积明显减少或较治疗前有改善。 (3)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动态喉镜下见咽喉部体征无明显改善, 胃镜下病灶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注: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 (P<0.05) 。

3讨论

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 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与局部炎症的反复刺激、嗜烟酗酒、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有关。近几年来, 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虽然有关胃食管反流病引起慢性咽喉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食管外咽喉、气管症状可能是胃酸-胃蛋白酶直接刺激咽喉、气管黏膜和迷走神经造成机体的反应 [3], 也有可能是胃酸反流作用直接刺激后损伤咽喉及气管上皮从而诱发炎性因子释放引起, 一些患者虽然无咽喉黏膜的病理改变, 但咽喉异物感症状明显, 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系[4]。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以及诊断方法的进步, 证实越来越多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伴有慢性咽喉炎。所以对于耳鼻咽喉科医师而言, 除了正确认识慢性咽喉炎外, 还应注意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伴发, 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 咽喉炎可以加重胃食管反流病, 而后者也可以影响慢性咽喉炎。

张晶[5]认为慢性持续不愈的咽喉炎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占34.6%, 伴反酸、胃烧灼感等典型消化道症状的仅占9.2% 。胃食管反流病时长期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可引起反流性喉炎、喉接触性溃疡及肉芽肿、阵发性喉痉挛、咽异感症等。因此认识到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后, 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注入了新的理念,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动力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给予含片、中成药等治疗慢性咽喉炎。经1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后, 大多数患者咽喉部症状、动态喉镜所见及胃镜检查等均得到明显改善或缓解, 总有效率达89.1%;而对照组仍采用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其总有率仅为73.3%,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密切。综上所述, 对慢性咽喉炎患者应仔细询问上消化道疾病的有关症状, 对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从而使慢性咽喉炎的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咽炎

参考文献

[1]王秋萍.胃食管反流与咽喉部炎症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8, 23 (4) :219-220.

[2]朱珠, 蔡乐.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81-90.

[3]王晓巍, 道风.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 (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55.

[4]Akman C, Riviello JJ, Madsen JR, et al.Pharyngeal dysesthesiain fraetory complex partial epilepsy:new seizure or adverseeffect of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J) .Epilepsia, 2003, 44 (6) :855-857.

儿童反流性肾病是怎么回事 篇10

答何某读者:

反流性肾病是儿童特有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儿童泌尿系感染及无症状菌尿的病例中,反流性肾病可达12%~50%。据报道,儿童反流性肾病的总体患病率约为0.18%~0.25%。儿童会发生反流性肾病,是因为儿童的输尿管较短,输尿管开口较大,而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又不足,因而容易在排尿时造成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又被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

由于在膀胱输尿管反流过程中容易带入来自下尿路的致病菌,因而反流性肾病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蛋白尿和尿液细菌检查阳性等临床体征。一般来说,大多数儿童反流性肾病的预后良好,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有极少数儿童可因受到多次尿液反流进入肾盂的影响而引起肾盂内高压,压迫肾组织;患者因反流液激活了免疫系统而引起肾脏的免疫性损害,进一步引起血压升高、夜尿和多尿等症状,重者可导致肾功能障碍,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较大。

因此,当儿童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应当及时考虑到反流性肾病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需要从以下两点加强治疗:(1)在足够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以尽快控制症状。(2)在症状缓解后要在较长时间内给予小剂量抗生素,维持抑菌治疗,以减少复发。一般是在每晚睡前服用半片复方新诺明,或者0.1克的氟嗪酸。

为减少和预防儿童反流性肾病的发生,需要父母们在生活中对孩子多加关心。教育和帮助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换洗内衣,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指导定期排尿,特别要让孩子睡前去卫生间小便1次,以排空膀胱,防止夜间憋尿而引起尿液反流;平日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喝汤,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加重尿液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36例临床分析 篇11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征,临床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RE)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炎性病变, 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病变严重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甚至癌变。本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流、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系列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目前治疗主要以抑酸剂和促动力药物为主, 以提高下段食管括约肌张力, 增加食管的胃酸廓清能力, 减少反流, 促进食管炎症的愈合[1]。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3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现将研究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3例, 占63.9%,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51.4岁, 50岁以上患者28例, 占77.8%, 病程2个月~1年。在患者临床表现中反流16例, 占44.4%, 反酸10例, 胸痛6例, 烧心4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食管下段炎性改变, 病理检查排除恶性器质性病变, 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订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 (炎) 诊断标准[2], 患者无胃部手术史, 且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抑酸剂治疗

患者每日餐时或饭后服用西眯替丁每次0.2g, 每日3次, 睡前无用剂量加大到0.4g, 坚持用药6~12周;法莫替丁每次20mg, 每日2次, 坚持服用8~12周;每次早晚各口服1次0.15g雷尼替丁, 连续用药8~12周为1个疗程;每日1次服用奥美拉唑20g。

1.2.2 胃动力药物治疗

饭前服用吗丁啉10~20mg, 每天3次;饭前服用甲氧氯普铵 (胃复安) 10mg, 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服用西沙必利 (普瑞博思) 10mg, 每日3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复查胃体部、胃窦部黏膜无明显充血, 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复查病变部位有所改善, 胃体部及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 但偶尔可见少量胆汁逆流入胃内;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 胃镜复查发现胃窦部逆蠕动活跃, 胃体部及窦部黏膜可见明显充血水肿, 胆汁逆流人胃内, 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出现黄染。

2 结果

29例 (80.6%) 患者在服药后1周内, 症状明显改善, 反流、反酸、烧心及及胸部不适及得到明显缓解, 持续用药4周后得到治愈;好转5例, 用药1个疗程后胃体部及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2例患者治疗无效, 且两位患者均为高龄患者, 内镜诊断分级为Ⅱ级, 有条状发红, 并有融合, 但非局限性。

3 讨论

RE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 从而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所致。RE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 主要包括食管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3]。

许多RE患者易出现胸痛的临床症状, 本研究发现6例患者有胸痛症状, 尤其是老年患者易出现反复发作性胸前区疼痛, 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或心绞痛, 因此对于老年胸痛伴泛酸、烧心等症状患者, 应想到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此外, 多数RE患者因反流、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就诊, 说明仅依据症状来诊断RE, 虽有一定特异性, 但敏感性较差, 若医生未详细询问检查, 反流症状常被忽视。内镜可较准确地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范围以及程度, 并可进行活检, 检查有无并发症, 是目前RE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临床采用抗酸抑酸剂合并胃动力和胃黏膜保护剂综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综合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缩短疗程, 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对36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结果表明总有效率达94.4%, 略高于刘群山[3]等人的研究结果 (93.59%) 。由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 绝大多数RE可得到有效控制, 食管炎的病损得以愈合, 但少数患者疗效不理想或无疗效。临床上仅对极少数难治、反复发作的患者及有并发症者予以手术治疗, 从而减少胃酸的损伤作用, 促进胃肠道动力, 避免反流的发生。

章宏等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多因素分析表明便秘、性别、上夜班、重体力劳动、不良饮食习惯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需引起关注。因此, 患者需改变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习惯, 少进食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机体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本华.85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4) :1443-1444.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 (炎) 诊断及治疗方案 (试行)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0, 5 (1) :3-4.

上一篇: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下一篇:成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