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2024-06-01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精选9篇)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1

近几年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尤其与多种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的支原体感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感染解脲脲原体 (U u) 、人型支原体 (M h) 的患病率呈现高增长趋势。而随着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同,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对妇科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医确诊的成年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580例, 平均年龄35.5 (20~55) 岁, 2周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或阴道灌洗。并随机抽取支原体检测阳性患者70例做心理压力测试。

1.2 方法

1.2.1 生殖道分泌物采集

用窥器暴露宫颈, 用消毒棉签将宫颈口分泌物擦干净, 然后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宫颈管1~2cm, 轻轻转动2周, 停留约10s后取出, 放入无菌T P管密封后立即送检。

1.2.2 检测方法

Uu、Mh的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 其中包括9种抗菌药物, 分别为多西环素 (强力霉素) 、交沙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药敏孔有2个药物浓度, 低浓度和高浓度2孔都变红色为耐药, 低浓度孔变红色高浓度孔不变色为中敏, 2孔都不变色为敏感。

1.2.3 问卷调查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有关影响因素, 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卫生习惯及心理压力的原因等。评分指数0.50以下为无抑郁, 0.50~0.59为轻度抑郁, 0.60~0.69为中度抑郁, 0.70以上为重度抑郁[1]。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支原体感染情况

580例就诊人员支原体感染219例, 感染率为37.8%, 其中单一Uu感染180例 (31.0%) , 单一Mh感染12例 (2.1%) , Uu合并Mh感染27例 (4.7%) 。

2.2 不同年龄段支原体感染情况

在580例就诊患者中, 以20~29岁和30~39岁就诊人数最多, 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详见表1。

2.3 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解脲脲原体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大于95%,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升高。见表2。

2.4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感染情况

初中或以下患者组感染率为49.5% (90/182) , 高中患者组感染率为33.4% (105/314) , 大专或以上患者组感染率为28.6% (24/84) 。2.5抑郁的心理测试70名支原体感染者中62例 (88.6%) 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 其中轻度抑郁31例 (44.3%) , 中度抑郁22例 (31.4%) 重度抑郁9例 (12.9%) ;8例 (11.4%) 为无抑郁。

3 讨论

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证实Uu、Mh是影响人类生殖道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除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外, 还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输卵管性不孕症密切相关[2]。本研究显示:女性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37.8%, 其中单一Uu感染率占82.2%, 说明本地支原体感染以单一Uu为主, 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3]。

女性宫颈黏膜皱襞多、腺体呈葡萄状, 病原体侵入后隐匿, 感染后患者的症状不明显, 治疗多不彻底, 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及应用的不规范引起支原体耐药株的不断增多, 导致病程反复。因此, 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应进行支原体检测, 早发现、有针对性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 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药物对支原体无效, 如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 而作用于核蛋白体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其有效。由表2可知, 支原体阳性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居于首位, 已不宜作为首选用药, 这可能与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有关[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主要是拮抗支原体DNA旋转酶A、B亚单位, 从而阻断支原体DNA复制, 达到快速杀灭支原体的目的。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敏感性较高, 在药敏试验报告之前可作为首选用药。不同型别支原体以及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尽相同, 因此及时送检标本进行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还显示, 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 轻度及以上抑郁者高达88.6%。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出现与性别、社会地位、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患者的性格等有关。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害怕病治不好, 往往过分关注躯体的不适, 对环境刺激过于敏感。有的患者因药物反应而引起身体不适, 误认为自己的病情加重而产生恐惧;有的因家庭经济原因而担忧、烦躁不安。因此, 对支原体感染患者在临床上除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外, 还应重视心理治疗, 采取多途径增强女性获取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信息的能力, 推进良好的生殖行为和更加健康的性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1]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95.

[2]乐杰.重视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1) :641-642.

[3]肖嵘, 文泉海, 曹成海, 等.2002年湖南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 (8) :451-452.

[4]任南, 文细毛, 吴安华.165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J].中国医师杂志, 2007, 9 (5) :633-635.

非淋菌性尿道炎缘何久治不愈 篇2

一、病因复杂,症状隐匿,病情常被患者忽视非淋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而导致的一种尿道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断定,只要确诊是尿道炎,并且不是由淋球菌引起的就可以被诊断为非淋。由此看来,非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倒像是一个十足的垃圾箱,只要不是由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炎就可以统统丢到这个垃圾箱中去。引起非淋的“主犯”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有资料表明,40%~50%的非淋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20%~30%的非淋是由解脲支原体引起的,其余的“从犯”有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和白色念珠菌等,而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非淋患者占非淋患者总数的15%。由于这些致病菌不仅可引起尿道炎,还可引起女性宫颈炎,故有学者又把非淋叫做“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

非淋的潜伏期比淋病长(淋病为2~10天,非淋则为7~21天)。男性非淋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道刺痒,有烧灼感,尿道口有稀薄的浆液性分泌物。有些患者晨起排尿时可发现其尿道口被尿道分泌物结成的痂膜封住了(“封口现象”),还有一些患者在排尿时有尿路分叉的现象;女性非淋患者则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宫颈潮红、水肿、充血、糜烂,并附有黏液性脓性分泌物,但常常没有明显的尿道炎症。大部分非淋患者由于症状轻微,很少及时到医院就诊,即使有些患者去了医院,也不太相信医生的话,甚至拒绝检查和治疗。有资料表明,淋病患者,在发病后4日内的就诊率为80%,而非淋患者发病后4日内的就诊率仅为30%~40%。非淋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男性可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尿道狭窄和不育症;女性则可合并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宫外孕以及不孕症。因此,一旦被确诊为非淋,患者就应及时治疗,以期早日痊愈。需要注意的是,非淋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别忘了带上自己的性伴侣,如果性伴侣也被确诊为非淋,应一同治疗,以防再度相互传染。此外,由于大部分淋病患者常常合并有衣原体感染,而目前我国的许多地区应用衣原体抗原检测法的漏诊率相当高,因此,在对淋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同时使用治疗衣原体感染的药物。

二、生活不检点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不少非淋患者由于身不由己的工作应酬,经常饮酒甚至酗酒、熬夜,造成体力和精神过度透支,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体内的病原体死灰复燃,甚至大量繁殖。有的非淋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马上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依旧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一旦再次感染上性病,势必会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在性生活方面洁身自好,过性生活时用避孕套,治疗时遵从医嘱,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和饮食调节等,是防治非淋等性病的重要原则。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8例患者均为2006年8月~2009年4月在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和症状轻重不一,但均有不洁性行为史。其中,男156例,女92例,年龄17~68岁。标本来源为尿道分泌物、中段尿、前列腺液及宫颈分泌物,均按规范方法取样并送检。患者在实验前1周无服用抗生素史,治疗期间防止交叉感染。

1.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由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观察。测定药物包括: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

1.3 治疗方法

对48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按其药敏结果选用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中的一种,按常规剂量口服用药,疗程3周,同时应用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宁泌泰胶囊辅助治疗。疗程结束1周后再进行支原体培养,未转阴者改用上述4种抗生素中的另一类敏感抗生素再行1个疗程治疗。

2 结果

2.1 实验结果

248例标本中,检出解脲脲原体(UU)176例,占72.18%;人型支原体(MH)12例,占4.84%;UU和MH混合感染60例,占22.98%。248例UU阳性标本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交沙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1.13%;其次为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与强力霉素,分别为85.48%、81.85%和79.82%;而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33.47%、17.34%和15.73%。MH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UU相似。具体结果见表1。

2.2 治疗结果

48例治疗病例中,1个疗程结束后36例转阴,5例未转阴者自行停止治疗或赴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另外7例未转阴者再换用另外一类敏感抗生素治疗第二个疗程后有5例转阴,2例未转阴者自行停止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治愈率为75.00%,第二个疗程后治愈率为85.4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占72.18%,MH仅占4.84%,UU和MH混合感染占22.98%,在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面,对交沙霉素的敏感性最高,为91.13%,其次为阿奇霉素(85.48%)、克拉霉素(81.85%)与强力霉素(79.82%)。对司帕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支原体构成比及对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与国内某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2,3,4],这可能与流行株类型、标本构成不一致及各地区用药方面存在差异有关[5,6]。

笔者使用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并辅以中成药,对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1个疗程的转阴率达75.00%,2个疗程的转阴率达85.42%,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认为,由于同种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在诊治NGU患者时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进行系统、规范化治疗,切忌盲目用药。

摘要: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248例患者行支原体培养及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48株支原体中UU、MH及UU+MH混合感染分别为72.18%、4.84%和22.98%,UU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为交沙霉素(91.13%),其次是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85.48%和81.58%。耐药性最高为司帕沙星(33.47%),其次是氧氟沙星(17.34%)和左氧氟沙星(15.73%)。结论:NGU患者支原体感染主要由UU引起,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是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药敏,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诗琪,肖文彤,李红文.实用性病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1982:93-96.

[2]陈泽慧,闵迅,高英,等.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检测及解脲支原体药敏分析[J].医药导报,2004,9(23):635-636.

[3]林德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4):91-92.

[4]蔡心安.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9):787-788.

[5]王学军,杨琳,金宁,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2):95.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4

【关键词】克拉霉素;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中图分类号】R 69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75- 01

非淋茵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本病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而跃居性传播疾病首位。我国病例亦日益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性接觸传染的一种尿道炎,但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女性还有子宫颈炎等生殖道的炎症。病原体多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疱疹病毒、念球菌、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占80%以上。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在性病门诊中明显增多,为了选择较好的治疗药物,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克拉霉素(商品名甲力,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00例,并与罗红霉素(浙江亚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完整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男67例,女33例。病程12天~2年不等,平均3.7个月,73例有婚外性接触史,所有病例均在15天内未经任何抗菌药物治疗。

1.2 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尿道灼热、刺痛38例,尿道刺痒或蚁走感29例,排尿不畅、残尿感23例,尿道口潮红、有稀薄分泌物、晨起“糊口”现象8例。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21例,阴道灼热刺痛12例,下腹部隐痛7例,宫颈潮红、糜烂25例,尿频或伴尿道刺痛者4例。

1.3 实验室检查 尿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2~10个51例,11~15个12例,>16个37例;尿蛋白微量(++)21例;19例取晨尿经离心取沉淀物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均在5~25个之间。100例患者均取尿道、宫颈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淋球菌阴性。其中沙眼衣原体荧光抗体检测阳性59例,解脲支原体培养24例,双重感染17例。

1.4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给予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0.25g,每日2次。对照组42例给予罗红霉素胶囊口服0.15g,每日2次,两组均14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用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期间与复诊之前均停止性生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酒,疗程结束7天后复查并查晨尿与病原体。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尿检白细胞每高倍视野<3个,病原体检查阴性;未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或无明显变化,尿检白细胞数≥5个,病原体检查仍呈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软件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表1显示,观察组治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

*P<0.01,**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头昏、口苦9例,轻度恶心、厌食5例,乏力21例。对照组出现便秘3例,恶心、纳差2例,头晕、失眠各1例。两组副作用均在服药2~7天或停药后自行消失,症状较轻,酌情给予胃粘膜保护剂,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克拉霉素又名甲红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化学名称为6,0-甲基红霉素。它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合成,从而对衣原体、支原体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克拉霉素疗效可靠,而且价格便宜,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参考文献:

[1] 杨立刚,顾有守,钟山,等.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24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2):96.

[2] 叶笑好,郭振东,杨得海.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143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13(5):309.

[3] 吕晓萍,林盛煌.克拉霉素对非淋菌尿道炎、淋病及混合感染疗效观察.中国皮肤科杂志,1999,32(6):406- 407.

[4] 克拉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6):406- 407.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标本, 其中男700例, 女264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28.3±2.1) 岁, 病程1周~6个月。男性临床表现有尿道口出现潮红, 有少量稀薄淡青色或是脓性分泌物, 或有尿道不适宜感觉。女性临床表现通常有白带增多, 出现异味, 外阴处有瘙痒感, 有不同程度尿路刺激症状, 有一部分患者并无自觉症状。临床中疑似诊断为NGU。有些患者出现淋病症状, 还有的会有真菌感染。通常出现淋病、真菌性感染患者需先治愈, 在呈现阴性后再进行检测。在取样前2周需停止应用抗生素药物。

1.2 方法

男性采集标本时, 先将尿道口消毒, 以较细消毒棉拭子插进尿道内2~3 cm, 将其旋转几次且停留30 s, 或直接取用前列腺液。女性采集标本时需先将:阴道口和宫颈口处的分泌物后清理掉, 以较长无菌棉拭子插到宫颈内2~3 cm, 将其旋转几次且停留30 s, 每位患者均需同时采集两份标本分别进行支原体、衣原体项目检查。按照标准分别对衣原体、支原体进行培养。衣原体药敏试验应用药物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所有操作均需按照标准严格进行。

2 结果

964例标本中, 支原体培养阳性558例 (57.9%) , 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 (UU) 阳性236例 (24.48%) , 单一人型支原体 (Mh) 阳性44例 (4.56%) , UU和Mh均阳性278例 (28.8%) 。沙眼衣原体 (CT) 阳性患者192例, 其中单一CT阳性者36例, CT和UU均呈现阳性者48例, CT和Mh均为阳性者30例, CT, UU和Mh均为阳性者20例。在558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 经检测支原体耐药者依次为左氧氟沙星 (86.7%) 、红霉素 (82.4%) 、克林霉素 (64.2%) 、克拉霉素 (34.8%) 、阿奇霉素 (20.1%) 、司帕沙星 (15.4%) 、满霉素 (12.5%) 、强力霉素 (11.5%) 、交沙霉素 (3.5%) 。见表1。

3 讨论

支原体并无细胞壁, 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 可以生长于无活性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且能够进行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和人体上皮细胞存在极强亲和性, 感染后会导致黏膜局部受到损伤[2]。Uu、Mh是极易导致泌尿道发生感染的病原体, 会引发多种疾病, 例如NGU、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孟肾炎等, 会使得女性出现盆腔炎、产后热等症状, 而且和女性的不育症、孕妇感染有极大关系, 还会引发母婴传播。所以临床中及时诊断是否有支原体感染显得特别重要。在本文研究中, 964例标本中, 支原体培养阳性558例 (57.9%) , UU阳性24.48%, Mh阳性4.56%, UU和Mh均阳性28.8%, Uu感染概率较大, 是导致NGU发生的主要病原体。

注:R为耐药性, I为中度敏感性, S为敏感性

本文研究中选取了三大类型中的9种抗生素实施药敏试验, 支原体耐药者依次为左氧氟沙星 (86.7%) 、红霉素 (82.4%) 、克林霉素 (64.2%) 、克拉霉素 (34.8%) 、阿奇霉素 (20.1%) 、司帕沙星 (15.4%) 、满霉素 (12.5%) 、强力霉素 (11.5%) 、交沙霉素 (3.5%) , 表明治疗NGU时所应用药物首选交沙霉素等, 此情况和临床中通常所应用的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存在一定差异性。杜丹等[3]人在研究中分析, 此情况有可能和不同区域性、不同检测法、样本差异、抗生素应用, 耐药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因此对NGU进行治疗时, 需根据本医院病原体流行程度和药敏试验结果, 应用最适宜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总之,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存在较高的支原体感染, 在治疗中, 由于存在较多的耐药性, 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晋华.152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J].新疆医学, 2011, 41 (9) :110-112.

[2]赵燕.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9) :108-109.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1-12月来自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宫颈拭子、男性拭子、精液、偶有前段尿、前列腺液等标本共6356份。

1.2 标本采集

女性患者先清除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再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2~3cm旋转数次后取出。男性患者先消毒尿道口, 用男性拭子插入尿道1~2cm轻柔旋转数次后取出, 尿标本以无菌方法取10m l, 离心取沉渣约0.2m l作为接种物立即转种培养基。

1.3 试剂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 包含U u和M h两种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并读取结果。

2 结果

2.1 支原体感染情况

6356份标本中, 共检出阳性2232份, 总检出率35.1%。其中单一U u感染1689份 (75.7%) , 单一M h感染51份 (2.3%) , U u和M h同时感染492份 (22.0%) 。检出支原体共2724株, 包括U u2181株 (80.1%) , M h 543株 (19.9%) 。

2.2 药敏试验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 U u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排前4位依次为原始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和四环素, 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高;M h对多西环素、原始霉素敏感性最高, 敏感率均为86.3%, 其次是对交沙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对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 耐药率均高于70.0%;U u和M h对原始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敏感, 敏感率均不低于77.6%, 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 达90.7%, 其次是对氧氟沙星和红霉素耐药。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 呈高度多形性, 能通过除菌滤器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定植于尿道、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 与人类多种疾病均有密切关系, 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附睾炎、慢性前列腺炎、宫颈炎、不育及自然流产等疾病。U u和M h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其所致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占第一位[1], 临床上已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果显示, 我院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35.1%, 与国内报道支原体感染率34.1%~44.5%[2,3,4,5]比较, 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这与不同医院、不同人群就诊有关;其中75.7%感染者为单一感染U u, U u和M h混合感染率占22.0%, M h单一感染率仅为2.3%, 这一点与文献[2,3,4]报道相似。

注:S为高敏, I为中敏, R为耐药

由于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微生物, 故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对治疗支原体无效, 而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 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敏感。因此, 红霉素和四环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和不规范使用现象的增多, 支原体的耐药性已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本文结果显示, 单一U u感染者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0.4%和19.5%, 单一M h感染者对两药的耐药率为70.6%和52.9%, 而对U u和M h混合感染者耐药率为90.7%和75.4%, 耐药率明显高于单一感染者, 两药均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故不能将其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此外, 单一M h感染者和U u+M h混合感染者对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7%, 也不建议使用。总体上, 支原体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敏感。造成支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上升的原因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其一是不规则使用抗菌药物, 包括滥用和使用方法不当[6], 其二是支原体耐药基因的出现, 也是导致对支原体所致疾病疗效不佳的原因。建议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进行培养及药敏检测, 经验用药首选多西环素、四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 再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时培荣.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1535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3) :321-327.

[2]胡庆丰, 吕火烊, 张玉霞, 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的5年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5) :1103-1105.

[3]何玥, 潘伟芳, 窦宇红, 等.2007年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3) :1760-1761.

[4]韦柳华, 刘滨, 莫善颖, 等.3年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8) :2513-2515.

[5]吴文汉.嵊州市2003-2007年解脲脲原体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5) :1114-1115.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的实践探讨 篇7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

1不同微生物的病源学

1.1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隶属于衣原体目, 衣原体科, 衣原体属, 而衣原体属包括4个种, 即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新反刍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的生物学特征介于病毒和立克次体之间, 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 在细胞内寄生有着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1.2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和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由于缺乏细胞壁, 具有可塑性, 其形态为多形性, 基本形态为球形和丝形, 可以通过滤菌器, 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 革兰染色阴性, 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殊的油煎蛋样菌落。

1.3 其他微生物

目前认为, 有10%~20%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是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类杆菌等微生物所致。

2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特征

我国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患者数正在逐年增高, 衣原体、支原体可存在于健康者, 而在性行为紊乱者、同性恋、女淋病患者中衣原体、支原体检出率较高, 可见到淋球菌与衣原体、淋球菌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混合感染。年龄是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直接关系的社会人口学因素[1]。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 且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与性伴侣数也有关系, 性伴侣越多, 感染的机会也越多。与 STD 患者有过性接触是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女性患者中还未见到同性恋与异性恋患者在发病率上的差异, 而在男性患者中, 异性恋的发病率高于同性恋者。

避孕方式的不同也可以改变衣原体感染的传播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屏障避孕法如安全套, 若方法正确且坚持长期使用, 能使衣原体感染率降低一半, 而口服避孕药则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呈正相关, 这是因为宫颈上皮细胞的易感性和脆性增加, 导致衣原体感染发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是通过与感染者的性接触传染。

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

衣原体的致病机制为抑制宿主细胞代谢, 溶解破坏细胞, 使溶解酶释放, 通过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人体感染衣原体后, 可获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从而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 但这种特异性免疫力不强, 易于造成持续感染、隐匿感染或反复感染。在细胞免疫上, 常表现为迟发性变态反应;在体液免疫方面, 衣原体感染后可产生中和抗体, 抑制衣原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 增强吞噬细胞的摄入。

沙眼衣原体的 HSP60 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由于沙眼衣原体的慢性“隐匿性感染”使病原体长期存留于组织中, 不断释放HSP60, 导致迟发性变态反应。通常,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协同因素, 也是罹患宫颈癌的危险因素[2]。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慢性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由此形成瘢痕, 这是沙眼导致失明、急性输卵管炎导致不孕和异位妊娠的原因所在。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则是通过自身特殊的结构, 黏附在易感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上, 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 释放有毒的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和氨等, 并向宿主细胞吸取自身需要的营养成分, 损伤宿主的细胞膜使其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产生自身抗体, 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

4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潜伏期为1~3周;分别就男性、女性及孕妇的感染进行探讨。

4.1 男性感染

4.1.1 尿道炎

表现为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 但症状轻于淋病,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故有一半的患者初诊时被误诊。

4.1.2 淋病后尿道炎

有 19%~45%的淋病患者可同时合并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 对这类患者仅予以抗淋病药物治疗 (如头孢曲松等, 此对衣原体、支原体无效) , 经过1~3周潜伏期后患者症状持续存在, 造成所谓的“淋病后尿道炎”。据统计, 约 70%的淋病后尿道炎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4.1.3 合并症

附睾炎、前列腺炎、Reiter 综合征、直肠炎等。

4.2 女性感染

4.2.1 宫颈炎

约70%~90%女性患者宫颈的感染呈无症状, 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若出现症状则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 性交后出血, 体检:宫颈糜烂, 红肿, 异位, 有接触性出血 (即脆性增加) , 但多数患者宫颈未见异常。

4.2.2 尿道炎

约50%女性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 也称为“急性尿道综合征”。约 60%患者为尿道感染与宫颈感染同时合并存在。

4.2.3 合并症

盆腔炎、急性输卵管炎、前庭大腺炎、直肠炎、肝周围炎、不孕。

4.3 孕妇感染

可引起不孕、异位妊娠、胎膜早破、早产、盆腔炎等一些严重的后遗症, 也可经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眼炎和肺炎。

5预防与控制

作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的非淋菌性尿道炎, 对患者及性伴侣都带来生理和心理问题, 并且对优生优育也带来了损害, 就使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预防措施有以下。

5.1 坚持正规治疗, 消灭传染源, 预防其并发症。

5.2 对混合感染者,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予以治疗, 疗后仍须去医院复查, 以判断是否治愈。

5.3 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与治疗。

5.4 在患者和性伴侣治愈前应避免性接触。

5.5 提倡使用安全套等隔膜性工具。

5.6 若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消失后又复现者, 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5.7 进行健康咨询 对性活跃人群进行HIV和其它STD的教育, 对高危人群则需进行监测, 及早控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人群传播, 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荷英.性传播疾病中的支原体感染的调查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 21 (6) :19.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本科门诊病例,有典型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症状:男性表现为尿道刺痒、刺痛、尿频、尿痛、尿道口红肿、有少量分泌物,女性表现为白带增多、性交出血或阴痛、少数可有尿道口充血、尿频、排尿困难等;分别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衣原体(CT)检测阳性(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解脲脲原体采用培养法检测)。排除标准:伴有淋球菌、真菌、滴虫、疱疹病毒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孕期、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就诊前2周内进行过非淋菌性尿道炎药物治疗;对治疗药物过敏及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方案和随诊者。共入选患者110例,男71例,女39例,年龄19~60岁,平均28.5岁,病程3周~6年,平均4.8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UU阳性44例,CT阳性10例,UU+CT阳性6例;对照组分别为36例,9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交沙霉素0.4g口服,2次/d,共10 d;对照组给予强力霉素0.2g,2次/d, 共10 d。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禁性生活,配偶或性伙伴需同时诊治。治疗结束1周后判定疗效并复查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文献[1]略作变动。痊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解脲脲原体和衣原体检测阴性;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阴性;进步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阴性或阳性;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不大,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阳性。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67%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2,P<0.01)。

2.2 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清除率

治疗组清除率为93.33%(56/60),对照组为76.00%(38/50),两组清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92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0例出现轻、中度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对照组有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可耐受。两组治疗结束1周后,查血、尿常规及肝功均无明显异常。

3讨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致病菌主要为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本研究以解脲脲原体感染为主,占72.33%(80/110),衣原体占17.27%(19/110),两者混合感染占10.00%.目前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治疗以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为主。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及不正规使用,造成解脲脲原体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耐药周期不断缩短,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小困难。本科时曾对210例解脲脲原体患者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累计达87.62%,大环内脂类中的交沙霉素和四环素类的强力霉素耐药性最低,分别为7.14%(15/210)和9.04%(19/210),这与孟霞荣[2]等报道的14.29%和12.42%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建议本地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优先考虑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

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对衣原体均有强大作用,而生殖道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反应更好。本研究显示交沙霉素有效率为91.67%,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清除率为93.33%,优于强力霉素的72.00%和76.00%,这可能与强力霉素易引起二重感染及耐药性有关。交沙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与核糖核蛋白的50S亚单位结合,影响核糖蛋白体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作用;交沙霉素为非诱导抗生素,不易诱导耐药菌株,且对其他药物诱导的耐药菌株仍具有抗菌活性;此外,交沙霉素口服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快而广,前列腺及泌尿组织中浓度高。因此,交沙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更有效。

综上所述,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前,建议患者先做致病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以便确定最有效药物,在没条件做药敏时,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杨正风,余红霞.帕珠沙星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2008,22(8):483-484.

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淋菌性尿道炎8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0例;年龄20~52岁, 平均 (32.4±4.6) 岁;病程2个月~3年, 平均 (1.2±0.2) 年。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年龄22~50岁, 平均 (32.0±4.7) 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 (1.3±0.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患者均被确诊为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 其中沙眼衣原体 (CT) 阳性40例, 解脲支原体 (UU) 阳性34例, 混合感染10例; (2)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道刺痒、会阴部胀痛、尿道口红肿等; (3) 排除药物过敏患者和哺乳期妇女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 饭后口服, 100mg/次, 2次/d, 1周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饭后2h顿服, 1g/次, 3次/d。治疗期间进行性生活均采用避孕套避孕, 禁止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多饮水。

1.4 观察项目

(1) 疗效诊断: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分泌物消失, 病原体检测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分泌物基本消失, 病原学检查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分泌物有所减少, 病原学检查呈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分泌物无减少, 病原学检查呈阳性。 (2) 症状消失时间。 (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 不洁性行为等社会现象明显增加, 从而导致性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据相关研究表明,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已经超过淋病成为性病发病率中最高的病种, 占性病发病率的30%~40%。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主要有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导致, 其潜伏期在1~3周, 发病比较缓慢,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痛、尿道口红肿、尿道灼烧感, 尿道口有稀薄分泌物, 清晨起床后尿道口有干涸粘着。由于临床症状比较轻微, 不容易被发现, 因而有不少患者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迁延, 反复发作, 严重者会造成女性宫颈炎、附件炎、不孕或男性前列腺感染、睾丸炎等, 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容易在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上黏附, 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的发生。而衣原体可以吸附到易感染细胞的表面, 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到宿主细胞中, 并且进一步复制繁殖, 导致疾病的发生[2]。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 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传统的药物如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越来越差, 而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难以从根本上去除病因。相关研究表明, 盐酸多西环素的耐药性高达50%以上, 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在15%以下, 其中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属于红霉素的衍生物, 抗菌谱广, t1/2长, 抗菌能力强, 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的转肽过程抑制细菌蛋白原的合成, 而且能够产生持久的药效, 相关研究表明, 在用药4d后患者的组织内仍然有药物存在, 因而对杀灭支原体和衣原体具有良好的效果, 尤其对单纯的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阿奇霉素能够经过胃肠道吸收, 因而细胞和组织内浓度较高, 能够产生较强的药效。此外, 50%左右的阿奇霉素能够通过肝脏代谢, 45%左右的能够通过肾脏代谢, 减轻了患者的肝、肾负担。通过本研究发现, 阿奇霉素治疗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盐酸多西环素, 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盐酸多西环素,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盐酸多西环素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 非淋菌性尿道炎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缓解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少, 价格低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兴刚, 曾群.阿奇霉素局部封闭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9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8) :79-80.

上一篇:青岛胶州下一篇:人口现代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