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尿道狭窄

2024-09-21

后尿道狭窄(精选9篇)

后尿道狭窄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 均为男性, 年龄18~62岁, 平均43岁。病程0.5~5年, 均为外伤致骨盆骨折所引起的尿道狭窄。其中尿道会师术后8例, 尿道吻合术后6例, 其中3例为又行尿道内切开术后, 单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7例, 术前尿道造影显示狭窄部均在膜部以上, 狭窄长度3.0~5.6 cm, 平均4.3 cm。术前勃起功能障碍1例。手术时间均为距前次手术3~6个月以上。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及会阴部温水清洗3 d, 带膀胱造瘘管者以甲硝唑冲洗膀胱, 术前1 d清洁灌肠。

1.2 手术方法

膀胱截石位, 会阴部倒U形或“人”字形切口, 显露球部尿道并向膜部游离, 自远端切断球部尿道。切开膀胱, 自尿道内口插入金属尿道探子, 顶于尿道狭窄段近端, 在探子引导下, 彻底切除瘢痕, 充分显露近侧尿道段端。充分游离尿道远侧断端, 使之可以无张力拖入后尿道, 将球部尿道从球海绵体上锐性分离出1.0~2.0 cm。自尿道口插入F 18气囊尿管, 气囊注水10~15 ml, 轻轻向外牵拉后, 标清近端尿道在尿管上的位置, 距此位置向尿管尖端1.0 cm处绕开气囊以3-0可吸收缝线紧缠2圈并打结固定, 将游离出的远端球部尿道以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4针固定于尿道线圈上, 将尿管送入膀胱, 气囊逐渐注水, 使拖入远端尿道无张力套入近端尿道内0.8~1.0 cm, 尿管头缝1号可吸收缝线经膀胱拉出, 无张力固定于腹壁上后, 放出气囊内盐水。球部海绵体缝合固定于尿生殖隔上, 置皮片引流。缝合会阴部、耻骨上切口。尿管以丝线缝合固定于阴茎头上。术后使用抗生素, 镇静剂及雌激素, 保持大便通畅。尿管术后3~4 d拔除。

2结果

21例术后均能顺利拔管, 20例拔管后排尿通畅, 1例排尿不畅, 经尿扩2次恢复正常。随访2年21例均能正常排尿, 无术后新增勃起功能障碍。术后不完全性尿失禁1例, 以阴茎夹帮助排尿, 1年后排尿正常。

3讨论

尿道拖入术是指在后尿道瘢痕段切除后, 以牵引力将远端尿道拖至近端尿道上, 以重建尿道的连续性, 因不需作吻合, 近端尿道不作游离, 因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1], 而被许多医院所采用。但由于尿道的对位是靠重量来维持的, 因此存在尿道不能可靠对合, 或尿道两断端套叠等, 日后可能出现再狭窄的缺点[2], 传统的尿道拖入术, 实际上是将尿道及球部海绵体通过牵引力牵向膀胱, 以期达到前后尿道的对端吻合, 而真正的球部难以真正套入至后尿道, 而且球部尿道周围缺少组织固定, 拔除尿管后尿道容易发生移位, 而影响手术效果[3]。我们采用从海绵体上锐性分离出一段球部尿道, 将其套入后尿道, 球海绵体缝合固定于尿生殖隔上, 避免了上述缺点, 患者术后多能达到排尿正常的效果。陈弟荣等[4]。报告利用气囊的牵引将尿道套入近端尿道内, 取得良好手术效果。我们认为气囊作为唯一的牵引力, 一旦发生破裂, 将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且后尿道损伤狭窄后外括约肌一般已遭破坏, 而膀胱颈口的尿道内括约肌功能多属正常[3], 气囊在膀胱颈长时间压迫, 容易损伤内括约肌而致尿失禁的发生[5]。因此我们采用通过气囊牵引使球部尿道套入后尿道, 而后使用1号可吸收缝线无张力固定于腹壁上后, 抽出气囊内盐水, 既避免了对内括约肌的损伤, 而尿道套入的位置平面整体且位置也不会改变。

因此, 我们认为对创伤引起的后尿道损伤狭窄, 狭窄长度≥3 cm者, 于伤后或前次手术后3~6个月采用套入法治疗, 具有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手术损伤小, 尿道套入位置平面整齐, 位置不易改变, 术后较少并发症的优点, 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是外伤致后尿道损伤、狭窄的良好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沛清, 周力, 史东明, 等.长针在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对端吻合中的应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345-345.

[2]岳中瑾.尿道狭窄.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2-102.

[3]陈海文, 石涛, 王子明, 等.尿道套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00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9, 12:550-550.

[4]陈弟荣, 曹国灿, 罗新生, 等.改良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航空航天医药, 2002, 13 (4) :211-211.

[5]岳中瑾.对“改良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一文的商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36-36.

用自体组织修复狭窄尿道等 篇2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事故的高发和经尿道操作的广泛开展,创伤性和医源性尿道狭窄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尿道狭窄,特别是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一直是泌尿外科棘手的难题。

近年来,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尝试应用结肠黏膜、颊黏膜、舌黏膜、带蒂阴茎皮瓣和阴囊皮瓣、带蒂阴唇皮瓣等人体自身组织,为尿道狭窄患者修复或重建尿道,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切实解决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舌黏膜及唇黏膜,因其具有采集方便、抗感染能力强、替代后存活率高等特点,治疗效果特别好。手术时,医生先将患者狭窄的尿道分离出来,剪开尿道腔。随后,将患者舌头两侧和上唇内侧的黏膜各取下5~9厘米,拼接在一起。最后,将尿道和取下来的黏膜“侧侧吻合”,彻底解决尿道狭窄问题。术后,患者排尿基本正常,口腔黏膜采集部位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开展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

光动力学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一种叫作δ-氨基酮戊酸(ALA)的光敏剂进行治疗。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原理是,光敏剂ALA可以被人乳头瘤病毒(即尖锐湿疣的病原体)选择性摄取,在细胞内转化为卟啉类物质。该物质经特殊波长的激光照射(并非烧灼)后,会发生光动力反应,彻底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而周围正常细胞不受影响,没有创面,不留瘢痕,一般治疗数次,即可痊愈。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激光、微波、手术、药物注射等方法,通常仅能去除肉眼所见的疣体,对处于亚临床感染及潜伏状态的病毒无根除作用,故治疗后复发率高。而光动力疗法能“发现”所有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无论肉眼是否能看到),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特别适用于男性尿道尖锐湿疣。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很简单。首先,医生将新鲜配制的ALA霜剂均匀涂于皮损处,用薄膜封包,避光。3小时后(期间患者可以自由活动),揭开封包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30分钟。治疗中及治疗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可随治随走,对工作、生活的影响非常小。

(夏育民)

开展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生物靶向治疗:风湿病患者的福音

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即“牛皮癣”)等,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炎性细胞分泌异常增高的炎症因子,

导致关节肿痛、软骨损伤、骨质破坏,最终造成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疾。

本世纪初,生物靶向治疗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一些新的生物制剂不断出现,使风湿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所谓生物靶向治疗,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一些蛋白质药物,这些药物能选择性地与炎症因子、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结合,抑制过高的炎症因子或功能异常亢进的免疫细胞,使机体内环境逐步趋向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症状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部分医疗机构尝试生物靶向治疗RA、AS等炎症性关节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该疗法不但能较快地减轻患者的关节肿痛症状,而且能明显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长期应用还可抑制骨质破坏,避免残疾。

在国外,生物靶向药物的使用已超过9年,使用人数超过10万。结果证实,该疗法是安全的。虽然有约16%的患者会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的反应,如发红、肿胀、瘙痒等,但大都会在3~5日内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不过,有结核病史者或正在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引起结核复发或其他感染。

(王 元)

后尿道狭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因手术治疗创伤原因造成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以排尿困难及肾积水就诊患者124例。其中男86例, 女38例;年龄24岁~65岁, 平均年龄 (40±13) 岁;车祸创伤48例, 高处跌落致伤32例, 骑跨伤36例, 塌墻压伤8例;并发多发骨折68例, 骨盆骨折34例, 单纯尿道损伤22例。所有患者在行不同方式外科手术后3个月~5个月, 有3例在1年后才就诊;排尿时和逆行尿道造影发现尿道闭锁42例, 狭窄82例, 狭窄长度 (2±1.0) cm;男性患者有38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

1.2 诊断标准

有尿道创伤史, 有休克、尿道外口流鲜血、排尿障碍及尿外渗现象及手术史, 近期内有排尿困难, B超探查有肾积水;堵塞膀胱造瘘导尿管后尿道无尿排出;排尿时和逆行尿道造影可明确诊断[1]。

1.3 方法

先备皮, 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再取膀胱截石位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1.3.1 套入法手术方法 (62例) :

在会阴部做“U”字形切口, 游离球部尿道皮肤显示出所探查的狭窄或闭锁处, 并切断正常尿道与狭窄尿道或闭锁尿道的连接处尿管为分离出的尿道;在下腹部做一切口进入膀胱, 用22F尿道扩张器由膀胱颈口插入至尿道狭窄处或闭锁处, 然后在22F尿道扩张器的支撑下彻底切除狭窄段或闭锁段的瘢痕组织为修正后尿道, 去掉扩张器并充分牵引修正后尿道不能脱离;然后经尿道外口插入16F或18F导尿管经过分离出的尿道与修正后尿道至膀胱内, 使整个尿道完整无张力地贯穿在一起。此时将分离出的尿道无张力地套入修正后尿道, 套入长度为1 cm左右并用缝线缝合, 再用适当力量将导尿管用缝线经膀胱牵于腹壁, 冲洗、留置引流条, 关闭切口, 固定尿道, 完成手术。术后2周~3周可试行拔除导尿管。

1.3.2 腔内手术法 (62例) :

直视下从尿道外口插入尿道镜至所探查的狭窄或闭锁处, 对狭窄患者用5F输尿管导管经狭窄处插入膀胱, 由导管引导下用冷刀在狭窄处的3, 9, 12点钟处切开尿道再行瘢痕切除、电凝止血, 在6点钟处要注意切除时不能过深以免造成直肠瘘。对于闭锁患者或假道形成患者, 5F输尿管导管不能通过, 则先在膀胱造瘘由造瘘口将尿道探子从膀胱内口伸入后尿道至闭锁处, 摇动尿道探子观察摆动位置确定冷刀的切开方向, 切开尿道后行瘢痕组织修整直至与尿道探子相遇并完善修整尿管, 放置21F左右的导尿管完成手术。术后留置导尿管4周后可试行拔除导尿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 (如尿道穿孔等) 等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拔除导尿管1周内排尿顺利, 尿道探子通过尿道顺利, 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术后随访需定期扩张尿道才能达到排尿稳定、通畅、尿流粗;无效:尿管拔除后原有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创伤性尿道管狭窄或闭锁的病例有上升趋势, 创伤后多数患者在各种原因迫使下行简单的膀胱造瘘术或吻合术, 有的患者认为尿道损伤可以自愈而忽略了彻底治疗尿道损伤的意义, 以至发生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等尿道疾病[2]。由于创伤性尿道管狭窄或闭锁引起了排尿困难与肾积水使病情复杂化, 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不得不再次来院就诊。目前对于该类手术所采用的手术方式很多, 如单纯尿道扩张术、筋膜扩张器扩张术、尿道狭窄段绿激光汽化术、套入法手术、腔内手术法等, 但临床多采用的是后两种方法。我们对采用套入法与腔内手术法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做了比较, 发现在临床疗效上腔内手术法痊愈率为82.3%, 而套入法为66.1%, ;总有效率方面分别为95.2%与67.7%;2组有明显差异。在手术过程中不论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还是在手术用时方面腔内手术法均明显少于套入法, 并发症明显减少更证明了这一点,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尿道创伤后由于处理不当或合并严重感染, 常引起尿道狭窄, 发生较早的可在数月内出现症状如尿潴留、排尿困难、尿道周围炎等。我们在留置导尿时发现不能通过16F的导尿管诊断为狭窄, 采用X线造影可发现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 以及尿道闭锁情况。我们选择腔内手术, 因其创伤小、安全方便、可重复、成功率高, 术中出血量小、手术用时短、并发症少而被作为首选手术方式。腔内手术成功的经验是:术前对尿道狭窄或闭锁明确了解, 术中对瘢痕组织清除彻底, 手术切开尿道位置科学, 沿尿道轴线修整精确, 术后处理正确无误。腔内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用时间短、并发症轻微等优点, 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首选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尿道创伤术导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对124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分别采用腔内手术与套入法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手术, 观察两种方法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 腔内手术法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套入法手术组 (P<0.05) 。结论 腔内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轻微等优点, 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首选手术方法。

关键词: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创伤性,套入法,腔内手术法

参考文献

[1]卢勇, 王彦波.尿道狭窄的诊断与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 2005, 9 (6) :507.

后尿道狭窄 篇4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道狭窄

[中图分类号] R6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84-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2]。但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尿道狭窄较为常见。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256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256例。年龄56~81岁,平均(65.7±5.8)岁。病史1~11年,平均(4.9±1.5)年。术前均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夜尿增多、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症状。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术后4周逐渐发现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及尿线细的症状。其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19~31分,平均(25.5±2.8)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5~12 mL/s,平均(8.1±1.9)mL/s。所有患者均采用体格检查、膀胱尿道镜以及尿道造影对后尿道狭窄进行确诊,本组均为后尿道狭窄,其中前列腺段尿道狭窄132例,膜部尿道狭窄124例,狭窄长度为0.2~2.1 cm,平均(1.2±0.3)cm。

1.2 治疗方法

对于那些经影像学或尿道镜证实的狭窄长度<2.0 cm及狭窄段有细腔者,使用单纯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每周治疗1次,2~3个月左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到每2周1次。治疗到患者排尿顺畅为止。采用单纯尿道扩张无效,或是狭窄较长、瘢痕比较严重的患者,用尿道内切开术进行治疗。首先冷刀切开狭窄处,随后用尿道探子对尿道进行扩张,扩大到为24 F的尿管大小。然后留置导尿管1~2个月左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拔出导尿管后采用单纯尿道扩张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5±2.6)个月。复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AFR及RUV。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其中,采用单纯尿道扩张治疗的患者有167例,治愈时间为1~3个月;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有89例,一次性切开成功的有42例,占47.2%。治愈时间为3~6个月。术后随访6~24个月。以下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时间IPSS(分)QOL(分)Qmax(mL/s)AFR(mL/s)RUV(mL/s)

治疗前26.3±3.54.8±0.9 7.7±2.1 4.2±1.6108.6±35.5

治疗后12.3±2.31.7±0.322.5±1.514.1±1.520.7±8.9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分析

全世界约有20%左右的老年男性会患BPH[3]。通常,伴随明显症状的BPH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常用外科微创手术方法。但是,尿道狭窄是前列腺点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约有3%左右的发生率[4]。在尿道狭窄之中,又以后尿道狭窄病情严重以及多见。其发病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是术前炎症控制不完全、术后护理不当造成尿道感染。②术中操作不当及力度过大等,直接损伤尿道黏膜或形成瘢痕。③电切镜过大,及在其术中镜鞘在尿道内反复进退及旋转,直接损伤了尿道黏膜。可以引起尿道周围感染、纤维化及瘢痕形成,最终造成了尿道狭窄。④有腺体残留。特别是前列腺尖部和膀胱颈口腺体残留形成有蒂的活瓣。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跟电切镜的润滑剂石蜡油对尿道黏膜的刺激有管[5]。结合本组收入院治疗的患者,其中大多数是由于电切镜鞘在手术中反复的进出跟旋转引起的后尿道狭窄。

3.2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

尿道狭窄的特点是病程时间越久,形成的瘢痕也就越严重,治疗上也就越困难。所以,笔者认为,早期治疗是关键。其次,在治疗方法上,应该结合狭窄部位、长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狭窄长度小于2 cm或者是虽然大于2 cm,但狭窄官腔尚大者,可以采用单纯尿道扩张术进行治疗。而且是进行的越早越好。本組采用单纯尿道扩张治疗的患者有167例,成功率为65.7%,如果疗效不佳,就需要采用尿道内切开术进行治疗。②即便是狭窄长度较短,但是管腔如果较小或是闭锁,则要采用尿道内切开后,再予以尿道扩张治疗。一般来说,一次性切开的成功率在30%左右[6],本组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的患者有89例,一次性切开成功的有42例,占47.2%,明显优于既往文献。③术后药物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口服一些抗生素或是皮质激素。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起的尿道狭窄,大部分采用单纯尿道扩张就可以治愈,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才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尽管定期对尿道进行扩张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的优点,但对于那些狭窄严重的患者不但疗效较差,而且可能引起尿道新的创伤。故而,用尿道扩张疗效不佳者,就可以用尿道内切开术进行治疗。尿道内冷刀切开术能有效治疗尿道狭窄[7]。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的患者,均获得治愈,治愈时间为3~6个月。

为了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出现尿道狭窄,在手术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手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用力不能过猛,建议使用直视下进镜法。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电切镜外鞘进出尿道和旋转的次数。术后尿道扩张治疗时,麻醉和润滑要充分。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切割功率要适当,千万不要调的过高;局部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过多热能的局部传导,造成热损伤。应避免电极与镜鞘内的短路造成全尿道灼伤。③对尿道口的环状狭小不应盲目扩张,以免造成不规则裂伤,导致术后更严重的狭窄。④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尿管大小以20~24 F为宜[8]。

综上所述,对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问题上,除了清楚其病因,并注意预防以外,早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是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江敦勤.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附7例报告) [J].安徽医学,2008,5(2):19-20

[2] 张黎明,齐秋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17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9(9):35-37

[3] 崔书平,葛金山,陈文彬,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的腔内治疗[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8(2):45-46

[4] 杨寓林,朱熙.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探讨[J].重庆医学,2008,8(13):47-49

[5] 刘咏松,江永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分析及防治[J].当代医学,2011,9(6):19-20

[6] 冯波,肖芝松,申吉泓.TURP术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原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7,9(8):45-47

[7]王肇彧.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J].临床医学,2010,6(4):50-51

[8] 李连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32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700-701.

后尿道狭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6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增生手术, 且术后均出现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年龄58 岁~80 岁, 平均年龄 (69.3±8.3) 岁;手术类型:接受开放手术9 例,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27 例;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6 例, 合并冠心病4 例, 合并房颤4 例。尿道狭窄临床主要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痛、尿急尿频、尿线变细以及下腹部胀痛严重等表现。行专科查体发现患者多为急性发病且病容痛苦, 叩诊膨隆膀胱区存在浊音, 少数患者叩痛,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膀胱尿潴留量大, 双肾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积水现象。6 例为术后6 个月内发病, 23 例为术后12 个月内发病, 7 例为术后24 个月内发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试行导尿, 成功后将导尿管常规留置, 而后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尿道扩张术;导尿失败则于腔镜直视下扩张尿道或者导丝引导导尿。若此时仍然无法解除膀胱压迫需行急诊, 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将冷刀、输尿管镜以及电切镜等相结合切开后尿道瘢痕并行电切术, 即开展腔内治疗。患者取截石位, 将腔镜放置时一边冲水一边细致观察, 尿道镜受阻便可停止。若患者为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则应用电刀, 将凹凸不平的组织切除, 确保管腔平整与光滑;若患者为膜部于膀胱颈口狭窄则应用冷刀, 放射状切开, 再用电切刀将悬垂于裂口间隙处的多余纤维化组织切除。术后结合手术状况、瘢痕长度以及狭窄情况将三腔导尿管 (20~22 F) 常规留置, 时间为7 d~28 d, 期间需行持续膀胱冲洗, 约4 d左右。若瘢痕质地坚硬且后尿道闭锁完全, 此时无法开展腔镜手术, 需于急诊下行局麻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2 结果

36 例患者排尿满意31 例, 满意率为86.1%;剩余5 例中1 例由于难以排尿故而再次行膀胱造瘘术, 4 例则定期接受尿道扩张术。

3 讨论

据调查,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后尿道狭窄的概率为4.7%左右[2]。国外学者对医源性后尿道狭窄有如下三类划分:Ⅰ型属于膀胱颈挛缩, 轻度前列腺增生术患者为好发人群, 诱因为增生于膀胱颈的纤维组织没有被彻底切除, 尿道非完全狭窄;Ⅱ型狭窄主要于尿道中段发生, 存在精阜且膀胱颈开放, 接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为好发人群, 诱因为平面剥离失当切除近端前列腺包膜, 增生肉芽组织后诱发;亦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术后感染延迟尿道上皮化, 过度增生纤维组织。Ⅲ型狭窄则包括膜部与前列腺部整个尿道, 诱因多为在前列腺外科包膜外将前列腺全部切除, 导致纤维瘢痕组织替代膜部与膀胱颈这一段尿道, 精阜消失后导致尿道外括约肌受损。本组36 例尿道狭窄膀胱颈口16 例占44.4%, 20 例占55.6%为膜部与前列腺部。

耻骨上切除前列腺后出现膀胱颈口狭窄诱因主要为膀胱颈口创缘荷包被过紧缝合, 或未楔形切除颈口环肌;TURP术中将膀胱颈后唇抬高后未彻底切除, 电凝与电切时有过大电流也会导致膀胱颈口狭窄[3]。术后膜部与前列腺部尿道狭窄诱因为残留腺体、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或过粗、传统手术未正确分层, 导致前列腺包膜被损伤后增生瘢痕以及出现前列腺癌并发症等。因此, 在治疗后尿道狭窄患者前需先对狭窄段尿道闭锁、位置以及长度等予以明确, 可造影, 若接受耻骨上膀胱造瘘则可行X线检查 (应用金属探条) , 同时术前还需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当前治疗急性尿潴留主要应用阶梯式置管法, 结合创伤程度行尿道管、Coude导尿管以及造瘘置管等, 且需最大限度争取导尿成功。若导尿失败传统处理法多为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液、切除尿道瘢痕以及膀胱造瘘等, 只能暂时将患者痛苦减轻, 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且痛感强烈, 恢复时间长, 还有较高概率出现再次瘢痕狭窄。微创腔镜技术发展后对于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导尿处理时注重以下几点:导尿前叮嘱患者深呼吸, 使尿道外括约肌松弛便于从狭窄部穿过尿管继而进入膀胱;导尿时若被尿道球膜部阻碍可用手推压球膜部便于导尿管从狭窄位置滑过[4];对尿道应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后再行导尿, 亦可使用润滑剂, 主要为盐酸他卡因胶浆, 可促使导尿成功率提升。导尿失败还可结合实际行微创治疗, 若术后轻微梗阻、瘢痕质软则可定期扩张尿道;对于梗阻严重且瘢痕质硬患者则可行腔内治疗, 切忌盲目扩张尿道或导尿, 避免损伤尿道形成假道或者损伤膀胱或直肠等脏器。本组36 例患者排尿满意率为86.1%。

综上所述, 前列腺增生术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 处理时应尽量提升一次导尿成功率, 若导尿失败需结合患者实际给予相应微创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增生手术, 且术后均出现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结果 36例患者排尿满意率为86.1%, 由于难以排尿而再次开展膀胱造瘘术占2.8%, 定期接受尿道扩张术。结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 应快速行导尿处理。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急性尿潴留导尿

参考文献

[1]林国伟, 薛学义, 谢锦来, 等.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19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3, 9 (18) :119-120.

[2]袁正义, 曹培.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 (2) :191-192.

[3]王勇, 芦志华, 迟常亮, 等.筋膜扩张结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临床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4) :5597-5598.

后尿道狭窄 篇6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 均为男性。年龄16~69岁, 均为外伤所致骨盆骨折及骑跨伤致后尿道损伤造成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狭窄长度1~5cm。32例先后行开放手术91例次。我院所施手术中, 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23例次, 经耻骨上及会阴部联合切口途径11例次。其中一次手术成功67例, 效果不理想的3例。收集外院手术效果不理想的病例共32例次, 在可找到的失败原因中, 早期手术处理不当4例次, 瘢痕组织切除不彻底或吻合口有张力6例次, 术后局部感染7例次;合并假道、复杂性瘘道处理不当2例次。现将典型病例举例如下。

(1) 任某, 69岁。

于2002年2月因骑跨伤致尿道损伤行尿道会师术, 术后经尿道扩张仍排尿不畅, 于2003年2月因后尿道狭窄 (3.5cm) 再行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术, 术后吻合口感染而致手术失败, 于2004年3月在积极控制围手术期感染后经会阴再次行尿道端端吻合术治愈。

(2) 毕某, 36岁。

2001年9月车祸致伤左股骨及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直肠指检直肠前壁有波动感, 前列腺尖端上浮, 导尿失败, 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及左股骨骨折固定牵引。术后不能排尿, 6个月后尿道造影示后尿道狭窄3.8cm, 于2001年11月在外院经会阴行后尿道端端吻合术, 术后排尿点滴状, 尿道扩张后未改善。于2002年10月来我院, 尿道造影及尿道B超示后尿道狭窄 (3.6cm) , 经会阴及经耻骨联合途径再次行端端吻合术, 吻合无张力, 手术成功。

(3) 崔某, 32岁。

于2004年7月因矿难致骨盆骨折, 在外地矿区医院行尿道会师术, 术后出现尿道直肠瘘, 再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005年6月行经会阴后尿道狭窄切除, 尿道端端吻合, 结肠瘘道旷置术, 术后两周尿道直肠瘘复发, 2006年8月再次经会阴及耻骨联合途径切除瘘道, 修补直肠前壁及后尿道端端吻合而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一年, 手术成功。

(4) 王某, 36岁。

于2004年12月因高空坠落騎跨致后尿道损伤, 行尿道会师, 术后反复尿道扩张后仍排尿不畅, 3个月后行尿道直视下内切开术, 仍无改善, 2005年12月再次行尿道端端吻合术仍失败。于2006年11月再次经会阴在B超引导下区别真假尿道, 离断吻合口, 旷置假道, 行尿道端端吻合术后治愈, 随访一年排尿正常。

2分 析

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损伤造成的后尿道狭窄, 如处理不当, 可使尿道狭窄加重或更复杂化, 使以后的手术更加棘手, 并导致手术失败。回顾分析总结本组病例, 认为手术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

2.1早期处理不当

在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损伤早期处理中, 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单纯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择期行尿道修补, 出现尿失禁及阳萎等并发症少。我们认为部分病例全身创伤并不十分严重, 而在合并膀胱颈及前列腺上浮的病例中只单纯施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使第二次手术难度增加或导致失败。在骨盆骨折伴后尿道完全断裂或膀胱颈撕裂等部分病例可发生膀胱颈上浮, 会阴生殖隔与前列腺尖端距离拉大, 局部血肿机化、纤维化或瘢痕组织形成, 增加尿道狭窄发生率, 而且可造成后尿道长段狭窄或闭锁。Henschorn等[1]发现后尿道损伤后单纯造瘘组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达96%, 其中94%需再行开放性尿道手术, 而会师组分别为53%和48%。由此可见, 尿道会师组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及开放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单纯造瘘组。对于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早期处理, 我们赞同Webster的观点, 尤其对合并有直肠损伤、膀胱颈损伤及膀胱颈上浮的病例病情允许时宜行尿道会师牵引术, 单纯耻骨上膀胱造瘘只在病情严重且无法作尿道会师时采用。

2.2再次手术中瘢痕切除不彻底或吻合口有张力

本组例1再次手术中游离两尿道断端不彻底, 瘢痕组织未完全切除, 勉强施行吻合造成手术失败。我们认为, 在切除瘢痕组织时, 用手指触摸局部尿道及周围组织床, 若有硬性感则提示瘢痕切除不彻底, 应达到局部触摸组织柔软, 无瘢痕感时再行吻合。两断端尿道游离至少达到0.45cm以上, 吻合时粘膜对合应平整, 切面呈斜形, 并且无张力。若有张力则可通过充分游离远段尿道直至舟状窝, 必要时可通过劈开阴茎海绵体中隔, 或切除耻骨联合以缩短尿道两断端距离。

黄安康等[3]报道一组采用切除耻骨联合加劈开阴茎海绵体中隔的方法满意解决尿道短缺和吻合张力的问题。由于瘢痕切除后, 特别是切除耻骨后, 创口留有较大空隙, 此时应尽量利用耻骨上周围脂肪组织充填尿道周围间隙, 以改善局部血运状况及填堵腔隙, 有利于手术成功。

2.3围手术期感染控制不力

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尿道狭窄病人合并尿道或膀胱感染, 局部炎症严重, 加之耻骨上膀胱造瘘管长时间留置, 术后容易引起局部感染而导致失败。为避免手术失败, 术前应更换膀胱造瘘管及进行尿细菌培养;围手术期中, 应加强敏感抗生素的全身使用及局部冲洗;保持引流通畅, 及时引流尿道内分泌物, 防止因吻合口及其周围感染致手术失败。

2.4后尿道狭窄合并假道、复杂性瘘道处理不当

后尿道狭窄病人有时经不规范的强行尿道扩张是假道形成的主要原因。假道与膀胱或尿道腔相通日久可上皮化, 手术中有时较难与原尿道区别, 并可错误地与假道吻合而导致失败。术前尿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可以鉴别真假尿道, 但尿道造影有时因假道与后尿道重叠可造成疏漏。经直肠B超可动态观察后尿道自膀胱颈部至前列腺尿道情况及膀胱颈动态开放情况, 而假道无种动态改变过程, 仅表现为与尿道沟通的尿道周围组织内异常的管道状液性暗区。

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合并直肠损伤的病例处理更为复杂。除正确进行早期处理外, 对已合并尿道直肠瘘者, 应根据瘘口大小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式。

参考文献

[1]Herschorn s, Thijssen A, Radomski SB.The value of immediate or early catheterization of the traumatized posterior urethra[J].J Urol, 1992, 148:1428-143.

[2]Webster GD, Mathes DL, Selli C.Prostate membranous urethral injuri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rational approach to their management[J].J Urol, 1983, 130:898-902.

[3]黄安康, 陈曾德.经耻骨联合途径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 (附19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 1991 (12) :302-304.

[4]韩振藩, 李冰青.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 (第1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38.

[5]梅骅主编.泌尿外科手术学 (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56.

后尿道狭窄 篇7

关键词:尿道下裂成形术,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术,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

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成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仅次于尿瘘,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处理是泌尿外科的一个难题,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125例,狭窄80例,现在就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80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岁。医护人员通过观察排尿及使用尿道探子探查作出诊断,经尿道造影明确狭窄部位、程度及长度。其中发生尿道外口狭窄30例,吻合口狭窄28例,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22例。全部80例尿道狭窄均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术后密切关注。我们发现,其中28例吻合口狭窄主要表现为用力排尿但尿淋沥不尽,点滴状流出不成线。

1.2 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有无尿瘘制定的治疗方法重点在以下几点:(1)尿道外口狭窄主要以尿道探子扩张;(2)吻合口狭窄直接行尿道扩张术,当吻合口狭窄段<0.5cm时要行狭窄段切除尿道吻合术或行狭窄尿道腹侧切开、瘢痕修剪、尿道缝合术,应用转移皮瓣重新整复尿道外口,缝合材料宜用6-0可吸收缝线[1],这种线可以使缝合更为严密,线结小,使机体感觉异物刺激小,所以能有效限制术后瘢痕的形成,达到避免感染的目的。(3)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且狭窄段较长、多段或完全闭锁者,行Ⅰ期尿道重建并将病变尿道完全切除,材料上笔者选用膀胱黏膜、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包皮板等;(4)对于局部皮肤慢性炎症、皮革样或严重的泌尿系感染者,行尿道造瘘、Ⅱ期尿道成形。(5)术后1~2年内患者要经常回医院复诊,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测,必要时还要进行数次尿道扩张,以免再次发生尿道狭窄。

2 结果

以排尿通畅、尿线粗、尿程远为治愈标准,80例获访6个月至2年,其中尿道外口狭窄30例,25例治愈;单纯吻合口狭窄28例,21例治愈;尿道外口狭窄合并吻合口狭窄22例,20例治愈;14例术后出现再狭窄或尿瘘再次手术4~5次均治愈。

3 讨论

尿道下裂治疗的并发症以尿瘘和尿道狭窄为多见。临床证明,由于尿道狭窄的修复远较尿瘘困难,因此应加以重视。临床发现,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0%~20%[2],占所有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的36.7%[3]。狭窄给术后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笔者发现狭窄一般位于尿道外口及原尿道与新尿道吻合处,可以发展演变为短段狭窄,长段、多段甚至尿道全部瘢痕狭窄等情况,一般认为尿道狭窄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尿道成形皮瓣设计不合理使皮瓣长度不够或宽度不够,不能做到越向远端皮瓣越宽的原则[4]。(2)由于皮瓣设计问题,游离物代尿道以膀胱黏膜及游离包皮为主要材料,血运差,导致组织坏死。(3)未切开的原尿道狭窄外口、切开的原尿道狭窄外口与成形尿道吻合形成狭窄。(4)阴茎头部隧道太细,阴茎头部隧道的解剖层次错误,12~14F尿道探子无法在阴茎海绵体白膜与膨大的阴茎头尿道海绵体间隙的隧道中通过。(5)由于手术人员的粗心,成形尿道与原尿道吻合口处因操作失误及线结反应形成瘢痕挛缩而狭窄。

笔者认为尿道狭窄预防是重点,霍恩等[5]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阴茎的长度和局部皮肤多少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人员应该精确操作防止大量出血,组织对合准确;保证成形尿道和阴茎腹侧皮肤具有良好的血供并防止新尿道扭曲、狭窄的要点在于成形尿道必须固定于阴茎白膜上,使尿道完全贴附于阴茎海绵体;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仔细纪录,发现感染时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证引流管通畅。

正确地选择尿道狭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Duel等[6]认为尿道下裂术后应常规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道狭窄。笔者多年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监测总结发现,治疗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尿道探子扩张无瘢痕挛缩的轻度尿道外口狭窄,简单方便效果明显。(2)尿道探子扩张尿道外口瘢痕挛缩严重的病例而失败时可采取尿道外口切开成形术;(3)对短段型狭窄(<0.5cm)既可选用狭窄尿道腹侧剖开、修剪缝合尿道,也可行狭窄段切除、尿道吻合术;(4)如果出现尿道狭窄段过长或合并尿道瘘、尿囊者,建议采用再次尿道成形手术治疗,直到痊愈。

尿道狭窄的处理相当棘手,有人认为术中应尽可能应用局部带蒂皮瓣,尿道狭窄的治疗应在3个月内。治疗方法目前还是以尿道扩张为首选,尤其是对短段轻型的病例。另外,广大医护人员要刻苦钻研手术流程,尽量提高手术操作的娴熟性,避免术后感染,减少术中出血,及时清除尿道分泌物,在手术中使用生物反应小的硅胶导尿管等均为降低尿道狭窄发生的关键。Seherz等[7]认为预防是防治尿道狭窄的重点,首先在尿道下裂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尿道狭窄的发生,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在根本上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管声扬,蒋志淘,张旗涛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治疗[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2):155-156.

[2]陆毅群,葛林娟,阮双岁.尿道下裂术式选择与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相互关系[J].中华泌尿外科科杂志,2000,21(1):9-10.

[3]Secrest CI,Jordan GH,Winslow BH,et a1.Repaiv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hypospadias[J].Surgery J Urol,1993,150(4Pt1):1418.

[4]韩振藩,李冰清.秘尿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0.

[5]霍恩,福勒,诺维克.泌尿外科创新与改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2-205.

[6]Duel BP,Barthold JS,Gorzalez R.Management of urethral strictures after hypospadias surgery[J].J Urol,1998,160(1):170-171.

后尿道狭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年龄10~76岁, 平均42.4±12.6岁。狭窄部位:球部9例 (40.9%) 、膜部6例 (27.3%) 、前列腺部5例 (22.7%) 、阴茎部2例 (9.1%) 。狭窄病因:外伤性13例 (59.1%) 、医源性5例 (22.7%) 、感染性4例 (18.2%) 。狭窄长度:0.6cm~1.8cm, 平均 (1.26±0.39) cm, 其中>1cm为14例, ≤1cm为8例。

1.2 方法

22例男性患者均接受腔道手术行狭窄内切开治疗, 由于国内对尿道内切开手术已经较为成熟, 故笔者此处不对其具体操作流程一一复述, 重点介绍下术后拔除支架导尿管后的定期尿道扩张计划与本研究的记录与统计方法:

1.2.1 定期尿道扩张计划

本组定期尿道扩张计划说明:首月1次/周, 一季度后1次, 半年后再1次, 随后每年1次。主要是在门诊采用硬质尿道探条对患者行尿道扩张, 最大可至F22。

1.2.2 记录治疗过程

对所有治疗过程进行记录, 包括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症状、探条通过程度与I-PSS评分等。

1.2.3 随访与统计分析

对22例行腔道手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的患者随访 (2.1±0.9) 年, 通过统计的数据, 评价两者联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并对照其它仅行腔道手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文献资料, 比较腔道手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治疗方法与单纯尿道内切开术的整体疗效差异。

2 结果

经过随访与统计分析, 本组22例患者的复发率为9.1% (2/22) , 该比率要明显低于单行尿道内切开术未接受尿道扩张治疗的研究资料 (25.0%, 7/28) [1], 与行尿道内切开术后接受尿道扩张治疗的研究资料 (13.0%, 2/23) 接近[2]。对本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腔道技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对防治患者尿道狭窄复发的效果明显, 减低了开放手术和再次尿道内切开的几率, 尤其适用于狭窄长度≤1cm的患者。

注:B组资料来源———张树云、张振江、王顺江等人的报道。

3 讨论

尿道狭窄的治疗是泌尿外科较棘手的难题, 临床处理方法多样, 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主要有两种:腔道技术与开放技术。

3.1 开放手术与尿道内切开术

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 开放性手术的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 二次手术的选择余地小, 而尿道内切术 (腔道技术) 随着不断的完善, 目前, 可以借助激光、尿道探条、直肠超声、X线显影等方法, 即使是长段尿道狭窄也可施行。临床上该手术的出血少, 更安全、更方便, 恢复的速度也较快, 成功率较高, 而且还可反复施行, 不增加二次、甚至多次尿道内切开术或开放手术的难度。因此, 尿道内切开术 (腔道技术) 逐渐成为了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的首选方法。

3.2 腔道技术+尿道扩张

通过本组将腔道技术+尿道扩张结合, 在一次腔道技术充分敞开尿道和切除过度增生组织后, 进行规律的定期尿道扩张, 取得的临床效果来看, 腔道技术的复发率比开放手术要低得多。当然, 对于尿道狭窄段<0.5cm且单纯冷切开的患者, 术后不需尿道扩张, 但是对狭窄段长在0.5~2cm之间的[3], 应及时观察排尿状况, 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制定定期尿道扩张计划为妥, 以避免继续狭窄。总之, 腔道技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对防治患者尿道狭窄复发的效果明显, 减低了开放手术和再次尿道内切开的几率。

摘要:目的:分析尿道内切开联合定期尿道扩张防治尿道狭窄的有效性, 探讨联合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 采用电切镜和Rudolf冷刀对狭窄尿道施行内切开手术, 手术后留置导尿管4~5周, 必要时做尿道扩张。结果:经过对22例行腔道手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的患者随访 (2.1±0.9) 年, 统计分析发现:腔道技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对防治患者尿道狭窄复发的效果明显, 减低了开放手术和再次尿道内切开的几率。结论:尿道内切开联合定期尿道扩张计划, 能降低尿道狭窄复发率。

关键词:腔道技术,尿道扩张,尿道狭窄

参考文献

[1]张树云, 张振江, 王顺江, 等.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0, 11 (5) .

[2]黄朝友, 陈同良, 姜睿, 等.尿道内切开和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2) .

后尿道狭窄 篇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 是老年男性常见病[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prostate, TURP) 已在国内广泛开展,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其中最影响疗效的是术后尿道狭窄[2]。200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共行TURP 621例, 其中出现尿道狭窄18例 (2.90%)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12年8月我院共行TURP 621例, 其中出现尿道狭窄18例, 年龄58~83岁, 平均年龄 (71±2.5) 岁。18例患者全部经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证实尿道狭窄。其中前尿道狭窄11例 (61.11%) ;后尿道狭窄5例 (27.78%) ;膀胱颈挛缩2例 (11.11%) 。狭窄长度0.3~2.1cm, 平均1.6cm。

1.2 治疗方法

1.2.1 尿道扩张术。

经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发现有尿道内狭窄者, 先行尿道扩张治疗, 从F16尿道探子扩起, 逐渐加大, 最大扩至F24, 每扩1次加大1个号, 1次/周, 8次后改为1次/2周, 渐延长间隔时间, 直至排尿基本如常。

1.2.2 尿道外口舟状窝切开成形。

尿道外口或舟状窝狭窄者, 行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下尿道外口至舟状窝切开成形, 并留置尿道支架管, 20d后拔出支架管。

1.2.3 尿道内口电切。

有膀胱颈部瘢痕挛缩者, 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插入电切镜, 用电切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 扩大尿道内口, 如前列腺部狭窄一并切除。瘢痕组织韧性很强, 只能用电切环切除, 用汽化环很难切除, 切除不彻底很容易复发。

1.3 治愈标准

经尿道扩张或经尿道电切手术后, 排尿不费力、尿线粗、有力、F18~F21尿道探子能顺利进入膀胱, 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

2 结果

本组行单纯尿道扩张12例 (66.67%) , 尿道口成形2例 (11.11%) , 尿道口成形+尿道扩张2例 (11.11%) , 再次行膀胱颈电切2例 (11.11%) 。18例随访6~48个月, 平均24个月, 均达到治愈标准。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 (BPH) 是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 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 (TUPKP) 术由于术中冲洗液为生理盐水, 不易出现电切综合征, 安全性高, 而广泛被应用[3]。尿道狭窄是TUPKP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为1.8%~6.9%[4]。尿道狭窄常发生于前列腺术后6个月内, 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 为排尿不畅、尿线细或尿潴留等。本组发生率虽为2.89%, 但对于前列腺增生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讲, 无疑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造成心理负担。因此, 正确认识和消除术前、术中、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的高危因素, 发生后早期及时治疗, 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十分重要。

3.1 尿道狭窄发生原因

(1) 尿道感染, 术前感染未充分控制, 术后抗感染治疗及护理不充分; (2) 术中未充分润滑, 操作粗暴, 反复进出, 导致镜鞘对尿道的机械损伤[5]; (3) 器械方面原因是应用口径较粗连续冲洗镜鞘, 强行进入膀胱, 导致尿道黏膜损伤[6];术后留置尿管过久、过粗、长时间牵引压迫尿道外口黏膜及尿道感染等因素所致。 (4) 插入电切镜造成的损伤, 包括穿孔、假道、黏膜撕脱。 (5) 电切时功率过大, 强电流对尿道造成损伤。 (6) 术后过度牵拉导尿管或用纱布绑扎导尿管挤压阴茎压迫尿道造成损伤, 放置导尿管过粗, 压迫尿道黏膜, 造成尿道黏膜缺血损伤。 (7) 合并膀胱结石反复从尿道排石或术后反复出现尿道感染。 (8) 合并膀胱癌术后经尿道灌注化疗药物, 造成尿道赫膜的化学损伤。 (9) 术前泌尿系炎症未完全控制和术后护理不当发生感染。

3.2 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措施

(1) 术前抗感染治疗。术前应积极控制泌尿系炎症, 详细询问既往有无尿道腔内操作史及排尿形态的改变等, 详细检查尿道外口有无狭窄, 尿道海绵体有无硬结、瘢痕等[7]。 (2) 熟练TURP操作技术。在进入前尿道后直视下进镜, 减少尿道的损伤, 改用分段旋转电切, 减少电镜在尿道内进出次数。术中操作要轻柔准确, 切忌使用暴力。 (3) 为避免导尿管导致的尿道狭窄, 导尿管应选择小管径 (F18~F20) , 插管时润滑、轻柔, 在固定导尿管时, 最好把阴茎和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 使阴茎耻骨前弯曲消失[8]。对术前存在不明原因尿道狭窄或小阴茎的患者, 可通过详询病史和仔细检查尿道, 发现狭窄瘢痕, 行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 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程度及狭窄长度。对尿道口狭窄先行尿道探子扩张, 如不能通过, 常规在6点处切开狭窄环, 使电切镜能顺利插入。由于仅在尿道口一点切开, 其余尿道黏膜无损伤, 术后切开处的愈合不会造成狭窄。 (4) 减少电损伤。电切使用功率越大, 对尿道的损伤越大。电切功率在140~180W, 一般的动、静脉出血, 用电切环即可充分止血。同时注意避免电极与镜鞘间的短路造成全尿道的灼伤。另外选用利多卡因凝胶作绝缘润滑剂, 可保护尿道少受灼伤。 (5) 减小术后留置尿管的直径。正确选择导尿管是避免术后尿道狭窄最重要的因素。术后留置尿管由F22~F24, 更换成F18~F20, 减轻导尿管对尿道的挤压。由于男性尿道解剖特点, 导尿管常在耻骨下弯前壁、耻骨前弯后壁、尿道外口处压迫尿道, 导致尿道黏膜受压, 发生缺血、坏死、纤维化。因此, 留置尿管的患者, 尿道狭窄易发生于尿道的球部和悬垂部。尤其术后用纱布结扎导尿管牵引者可加剧“弓弦效应”, 更易发生狭窄。所以术中应注意止血, 术后尽量不要牵拉导尿管, 如出血多可短暂牵拉导尿管, 一般3~4h或间断牵拉, 力度不要大, 以牵住为好。导尿管对人体有化学性或过敏反应, 有人调查:留置橡胶导尿管和硅胶导尿管的感染率分别为97%和48%, 同一种材质的导尿管管径越大感染率越高, 因此, TURP术后留置尿管以F18~F20为宜。 (6) 留置尿管时间应适宜。留置时间过短, 尿道处于水肿状态, 易发生感染, 加重瘢痕形成, 但长期留置也可导致尿道感染, 以3~6d为宜。但对尿道较紧者和估计易损伤尿道黏膜者, 术后应延长留置尿管时间, 一般15d。虽然有学者认为延长留置尿管时间会加重尿道狭窄。 (7) 虽然注意到以上操作, 但因多种因素作用, 仍无法完全避免出现尿道狭窄, 故术后随访很重要。笔者在术后1个月常规对患者随访, 询问其排尿状况, 有否出现明显尿线变细的情况, 若有怀疑, 以扩张器进行探查, 确认狭窄者即予扩张治疗。早期发现并进行尿道扩张术, 粘连不严重、阻力较小、易扩张, 不易形成假道, 扩张后效果较好。特别是扩张时患者疼痛明显,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扩张次数, 患者疼痛感也较轻[9]。

4 结论

只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 正确认识术前、术中、术后引起尿道狭窄的原因, 按程序操作, 就可以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术中操作轻柔、尽可能切净增生腺体、避免过度电凝止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不宜过长、预防泌尿系感染是防止尿道狭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孟凡学, 张树平, 王桂花.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65例疗效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3) :329-330.

[2]徐军, 李会宁, 屈栗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防治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9) :196-798.

[3]饶志刚, 邹伟, 孔东波.6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和诊疗体会 (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 23 (3) :219-220.

[4]李航, 王连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分析 (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6, 11 (1) :42-43.

[5]鲍业忠, 张力, 祁德安, 等.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原因分析 (J) .河北医药, 2011, 33 (2) :245-246.

[6]包山.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11例分析 (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8) :1936.

[7]黄颖川.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21例分析 (J) .现代临床医学, 2010, 36 (4) :260-261.

[8]李建辉, 张连华, 冷超, 等.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0, 24 (12) :36-39.

上一篇:社区新市民教育研究下一篇:精神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