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狭窄

2024-06-13

肝胆管狭窄(共8篇)

肝胆管狭窄 篇1

肝内胆管结石是临床上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是指原发于肝内左右肝管回合部以上的分支内胆管的结石[1], 肝胆管结石患者间歇期可没有临床症状, 但在急性期可出现肝区疼痛、寒战高热、黄疸, 如未能及时解除梗阻则会出现神志改变、休克, 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2], 因此其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据有关文献报道, 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中约有25%的合并有肝胆管狭窄[3], 肝胆管狭窄可导致胆汁排出受阻, 胆汁淤积, 造成胆管内的压力过高[4], 两者合并发生时其结石复发率、残余结石率、再手术率均较高, 这不仅仅使患者持续遭受病痛的折磨, 还增加了治疗成本, 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对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共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57例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男30例, 女27例, 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为 (38.43±7.24) 岁;病史为4个月~11年, 平均为 (3.1±0.4) 年。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史,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者肝区疼痛、寒战发热、黄疸, 根据术前腹部超声、CT以及胆道造影等影像学表现, 并结合胆道镜检查及术中探查判定结石分布:其中左肝23例, 右肝16例, 双侧18例;肝胆管狭窄分布:左肝管14例, 右肝管11例, 肝总管10例, 左、右肝管5例, 左肝管+肝总管4例, 右肝管+肝总管5例, 左右肝管+肝总管3例;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5]:A级39例, B级14例, C级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3例, 对照组24例, 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差异、病程、结石及胆管狭窄分布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肝叶、肝段切除术, 其中3例左半肝切除, 17例为左外叶切除, 9例右半肝切除, 4例右外叶切除, 24例双侧多个肝段切除。对照组采取肝胆管切开取石结合放置T管引流、肝胆管狭窄矫正、胆肠吻合的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性超声、CT或者T管造影检查结石残留情况, 对有结石残留者术后5周再次行胆道镜取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ALT、AST、GGT、ALP等肝功能指标, 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结石残留情况, 综合评估其临床功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其肝功能指标术前、术后结果

见表1。

注:#为观察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情况

见表2。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发生在肝管汇合部之上各分支胆管的结石, 是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表明, 其是良性胆道疾病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6]。肝内胆管结石在急性期除了病情凶险, 容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外, 其在间歇期由于结石的持续性的存在, 对胆管造成慢性刺激, 长期反复的发作会诱发胆汁性肝硬化及癌变[7], 因此学者们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

研究发现,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者亦不少见, 约占25%左右。胆管狭窄因胆管结石的慢性刺激及胆道感染所致[8], 胆管壁的上皮细胞、纤维组织破坏、异常增生及管壁的瘢痕性修复, 最终导致胆管狭窄, 而胆管狭窄亦增加了胆管的梗阻几率, 反过来又加重了肝胆管结石发生, 二者相辅相成最终造成肝脏不可逆性的损害[9], 因此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 根据结石、胆管狭窄发生的部位及分布, 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案, 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 其操作相对简单, 安全性高, 避免了切除肝叶等对患者造成的巨大创伤, 但是该手术方式取石不够彻底, 术后有结石残留, 同时T管引流可造成胆管局部的瘢痕形成, 容易造成医源性的胆管狭窄[10], 对于肝胆管弥漫性或者区域性结石合并萎缩部胆管狭窄者, 该术式更不适合。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术虽然创伤大, 但可将结石及狭窄的胆管一并切除, 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及结石残留、结石复发的几率较小, 因此逐渐在临床上应用。

本组实验中, 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的观察组其术后肝功能恢复、胆管残留结实率、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优于采用胆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的对照组, 由此可见肝叶或肝段切除术临床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者应根据结石、胆管狭窄的分布选择手术进行治疗, 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术其术后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更低, 值得在临床上选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57例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33例, 对照组24例, 观察组采用肝叶或者肝段的切除术, 对照组采取肝胆管切开取石结合放置T管引流,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ALT、AST、GGT、ALP等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 具有统计学意 (P<0.05) ;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例、复发例与对照组相比较低,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 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 其术后恢复效果较好, 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提高了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肝叶切除,胆管切开

参考文献

[1] 郭跃华, 张卓, 马杨.等.胆道镜治疗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12 (8) :616~619

[2] 陈燕凌, 殷凤峙.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现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7 (10) :579~582

[3] 王永吉.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手术71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8) :1308~1309

[4] 董家鸿, 黄志强, 蔡景修, 等.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17 (7) :418~420

[5] Sica GT, Braver J, Cooney MJ, et al.Comparison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yraphy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tis[J].Radiology, 1999;210 (13) :655~610

[6] 王小寒.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 2013;19 (1) :76~77

[7] Neuhaus P, Thelen A, Jonas S, et al.Oncological superiority of hilar en bloc res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J].Ann Surg Oncol, 2012;19 (5) :1602~1608

[8] 陈永红.28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手术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2;10 (9) :495~496

[9] Keogan MT, Seabourn JT, Paulson EK, et al.Contrast-enhanced CT of intrahepatic and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delay time for optimal imaging[J].AJR, 1997;169 (6) :1493~1499

[10] 张洪彦.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1 8 2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1;19 (3) :46~47

肝胆管细胞瘤怎样治疗 等 篇2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有肝内胆管细胞瘤,每天三次服药但未见明显效果。请问用什么方法治疗更好?

宜丰县·周××

周××同志:

你患了肝内胆管细胞瘤,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稍升高,但转氨酶和GGT升高,特别是GGT高达747u/L,提示胆道有梗阻,而你的胆红素又无明显升高,这说明你那些症状同胆管细胞瘤并无多大关系。不知你做过B超和肝胆CT检查没有?最好做个胰胆管磁共振(MRCP),你应做这两项检查。胆管细胞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前者也可癌变。一旦明确胆管内有肿瘤,首选治疗是手术切除。你应抓紧时间,及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教授、主任医师 王崇文

冠心病怎样检查调治

《老友》专家门诊:

我前年因患高血压脑栓塞轻度中风,治愈后一直坚持服药,血压基本平稳。最近,我一用力就感到从心脏至咽喉有一种烧灼感,特别是在出外遇上冷风,行进几百米烧灼感就更加厉害,必须站住休息才能平定。请问这是什么病、如何调治?

樟树市·陈××

陈××同志:

你有患过高血压病、脑栓塞和轻度中风的病史,经服药目前血压已基本平稳,但近年每当步行或遇冷风后即易在心脏部至咽喉发生烧灼感,乃至胸闷、气喘,服消心痛可自感逐渐缓解。根据此种现象,你还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和心绞痛。解决这个病的诊断金标准当然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视适应指征还可植入冠脉支架以治疗。如果你害怕造影,还可先做心电图的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脏的核素扫描(叫ECT)检查。这些检查虽各有较大参考意义,但不是金标准。建议:①目前除了要服消心痛、卡托普利外,如心无传导阻滞,心跳也不慢,可加服倍地乐克12.5~25mg/次,3次/天,试试其疗效如何?②如有条件应到较大有条件的医院就诊。

肝胆管狭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病例86例, 其中, 男50例, 女36例;年龄38~73岁, 平均 (55.3±2.5) 岁;病程1~6年, 平均 (4.1±0.8) 年。入选的研究对象经CT检查证实为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随机将86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非切除治疗, 即对患者肝脏不实施切除操作, 把肝胆管通过手术给予切开, 取石之后实施T管引流术, 在纤维胆道镜辅助下实施肝胆管狭窄矫正术和胆肠吻合术治疗。

试验组实施手术切除治疗, 即对患者肝脏给予切除, 所切除的组织或器官为肝叶或者肝段;一般是结合患者的病灶大小及病灶范围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局部肝叶切除或者肝段切除。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胆瘘、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切口感染、胆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随访2年时间, 观察其远期的临床疗效[6]、完全没有症状、偶发轻度的胆管炎与复发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远期临床疗效优良、完全没有症状、偶发轻度的胆管炎、病情复发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胆瘘与胆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此类患者的治疗水平也逐渐得到提升。关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基本原则是解除患者梗阻、清扫病灶以及通畅引流[7,8]。治疗此类患者的方式比较多[9,10,11], 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因特征、病理特点及结石大小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进而科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12]。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也要做足术前准备工作, 通过影像学手段来观察患者的病情, 查看其结石大小、病灶部位和胆管狭窄的程度, 通过观察才能够顺利实施手术, 防止其他部位发生损伤[13]。

目前, 关于非切除手术治疗及手术切除治疗存在争议[14,15,16]。本研究发现, 试验组远期临床疗效优良、完全没有症状、偶发轻度的胆管炎、复发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胆瘘与胆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与非切除手术治疗比较, 手术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效果更佳, 可以明显提升远期临床疗效, 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在行手术切除治疗过程中, 术前、术中及术后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采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17,18]。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防止感染的发生[19,20]。

肝胆管结石的术后中医治疗 篇4

1 结石成因

从生理上讲胆石症主要: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

1.1 胆色素结石形成

肝脏分泌胆红素为水溶性结合性 (即葡萄糖醛酸苷胆红素) , 胆汁中存在β-葡萄糖醛酸苷酶, 能将结合性胆红素分解成游离性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 游离性胆红素极易与钙离子结合沉积形成胆红素结石, 当然胆汁中也存在此酶的抑制物使之趋于平衡, 因此当胆汁的理化状态发生改变使这种平衡破坏时就易形成胆色素结石。

1.2 胆固醇结石形成

胆汁中固体成分主要是胆汁酸盐约占固体成分一半, 在人体形成肠肝循环, 这种循环保持人体内总胆汁酸池的平衡, 而胆固醇占3%~6%不溶于水, 其在胆汁中溶解度取决于它与胆汁酸盐与卵磷脂的比例, 因此当这种平衡比例破坏时即胆汁的理化状态发生改变时, 胆固醇即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综上分析:无论是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都是各种原因致胆汁理化状态改变即胆汁的各种平衡破坏, 而形成是其主要内因。

2 治疗

了解生理原因, 进而从中医角度上分析:胆石症大多是因情志因素, 肝气不舒、气血淤滞, 淤而化热致肝胆湿热, 胆汁不循脉道排泄异常而发生胆汁的理化状态改变, 从而降低了溶质 (胆固醇、胆色素、Ca) 在溶剂中 (即胆汁) 的溶解度而形成胆红素Ca结石和胆固醇结石。

因此针对这一原因, 中医采用舒肝理气, 清利肝胆湿热调节阴阳从而改变胆汁理化状态, 使之恢复正常, 提高了溶质 (胆固醇、胆红素、Ca) 在溶剂中 (胆汁) 的溶解度而达溶石化石之目的。

六药组成:柴胡、白芍、茵陈、金钱草、香附、青皮、红花、山栀、五加皮、甘草。

湿热重者加:双花、白寇仁。

气虚湿中者加:白术、佩兰。

本人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来随访观察了肝胆管结石症160余例:

A组手术治疗后口服中药3个月者60例。

B组手术治疗后未服用任何药物者80例。

C组肝胆管结石未有梗阻, 未有明显急腹症, 单纯口服中药者20例。

结果:A组手术后再复发结石者仅1例占:1.66%。

B组手术后再复发结石而再手术者12例占:15%。

C组最后口服药物无效出现梗阻、急腹症而再手术者12例占60%。

3 分析

中药在肝胆管结石术后防复发与再生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改变胆汁的理化状态, 提高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从而达到防止结石发生而不是融化掉结石。而对于已形成结石使之重新融化效果较差。

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本组男80例, 女70例, 年龄26~68岁, 平均47岁。曾有1~3次胆道手术史者136例 (准确率47.4%) 。根据术前B超检查126例 (准确率72.1%) , CT128例 (准确率85.3%) , 本组全部患者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病理学证实为肝胆管结石。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胆肠吻合术的患者为76例, 为全部患者的50.66%, 行T形管引流术的患者为74例, 为全部患者的49.34%。

2 结果

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具体见表1。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护理[4]

由于肝胆管结石患者一般是产生剧烈的疼痛才到医院进行治疗,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伤害, 容易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产生烦躁的心理,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手段, 还有接下来采取的护理措施,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配合好医护人员。

3.2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生活护理

要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告知患者的各项生活注意事项, 要求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禁用烟酒、水和食物等, 保持患者病房的卫生, 及时给患者清理垃圾, 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和通风, 定时为患者洗头, 擦洗身体, 清洗衣物, 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心理, 使得患者尽快得到康复, 减少患者的疼痛感[5]。

3.3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基础护理

在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前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及时给予患者建立引流, 并且按时给患者更换引流袋, 避免引流液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向肝胆管结石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说教留置引流管的方法和原理, 让他们共同参与进来, 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率[6]。

3.4 做好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防治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防治需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治措施, 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中药加强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心电图、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异常情况, 要及时向医师报告, 协助医师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处理的相关情况, 减少并发生的发生率。

4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对全部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残余结石共8例, 总残石率为10.5%, 其中Ⅰ组残余结石3例, 残石率为7.9%;Ⅱ组残余结石5例, 残石率为13.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全部患者无1例在手术中出现死亡, 其中有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死亡。结论 对全部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永华, 邢庆蓉, 陈平, 等.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4 (4) :411-412.

[2]Abdel G, Magdy AS, Mohamed ER, et al.Single-step treatment ofgall bladder and bile duct stones:A combined endoscopic–laparos-copic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 Surgery, 2009, 7 (4) :338-346.

[3]李汉智.纤维胆道镜技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11) :2199-2200..

[4]Manabu O, Hiroyuki M, Kuniyuki T, et al.Safety and long-termoutcomes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in children withbile duct stones[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11, 73 (3) :619-623.

[5]张超, 王清华, 姚磊.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11) :1206-1209.

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诊疗体会 篇6

关键词:复发性,肝胆管结石,诊疗体会

在我国, 胆管结石病是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同时也是外科手术的常见疾病, 占到同期普外患者的11.53%[1]。主要由于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 造成胆管结石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高、并发症多, 从而影响到医生和患者对于治疗肝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信心。本文总结了6年来肝胆管手术术后复发的50例胆管结石复发病例, 现对其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50例, 其中男22例, 女28例。中位年龄45岁。入院时的基本症状有:黄疸、腹痛、剑突下痛、右上腹痛、上腹部痛、发热等症状, B超均见肝内外胆管有程度不同的扩张。患者既往治疗情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 (ERBD) 3例, 胆肠Roux-en-Y吻合术11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23例, 其他手术方法不祥。经B超、CT、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等检查确认, 单纯肝内胆管结石38, 合并肝总管结石12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开肝门部胆管的狭窄处, 使肝门部胆管形成盆状, 先取出结石或术中胆道镜取净结石, 然后将一段带血管蒂的空肠长15~18cm上提至肝门, 用近端空肠修复已成型的肝门胆管前壁, 近端空肠封闭埋置皮下并用金属环固定作标记[2], 胆管内置T管引流,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27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左肝外叶切除9例, 左右肝管空肠大口径胆肠吻合6例, 胆总管空肠吻合8例。

2 结果

2.1 术后检查

通过B超可见肝内外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胆道探查为泥沙样结石, 其中有8例有术后漏胆恶情况, 均经过吻合口旁的引流管引出。复查发现结石残留4例, 其残留结石在手术后6~8周经肝内引流管取石或皮下窦道取石。

2.2 随访

50例中有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到86%, 时间长达为10个月~6年, 其中有45例回我院复诊, 进行影像学检查。结石的复发距手术的时间不等, 其中:1年内2例, 2~3年3例, 3~5年2例, 均经皮下窦道取石。

3 体会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原因: (1) 大部分并发病初期, 不能及时的进行规范治疗, 致使肝胆管炎症反复发作, 造成结石广泛形成。 (2) 由于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 在首次手术时, 不能完全的探明肝内病变的全部情况。部分医生有水平的限制, 对胆管解剖不熟悉, 对手术中胆管结石探查不彻底。给胆管结石的复发埋下祸根。 (3) 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结石数量、位置、形态及患者机体状态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也是减少结石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对于肝胆管结石的复发, 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清除结石, 解除狭窄与梗阻, 矫正畸形, 切除病肝, 通畅引流”的原则。其中“病肝切除, 胆管狭窄处的切开整形, 肝门大口径胆肠吻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3]。为减少肝内胆管结石残留与复发, 我们应该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我们应该胆管疾病术前做好全面检查;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并在解除梗阻和去除病灶基础上进行吻合;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规范, 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治疗胆管炎, 重视引流管的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可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或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 (5) 胆管 (肝管) -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优势。在胆肠内引流术方面, 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可供选择的较好术式。 (1) 如需经窦道取石应早期进行, 置于胆总管内T管, 如术后胆道镜取石, 需要等到窦道牢固后才能进行, 对于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效果良好。 (2) 如果发生急性胆管炎时, 需要用导管针进行皮下通道穿刺置管进行引流, 并不需要进行急诊手术, 只要配合患者抗炎治疗即可。 (3) 若胆管有残余结石或有结石复发即可选择时期切开皮下通道取出, 操作简单易行。 (4) 如进行皮下盲袢的穿刺造影可以清晰的了解胆管内的情况。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对患者打击小, 可以避免再次大手术。 (5) Fan ST等[5]利用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 利用胆道镜治疗肝内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 结石取净率达93%。

因此结石复发或残留结石如果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肝内胆管结石或肝管变形者, 在考虑进行胆道手术中应在胆肠吻合皮下建立空肠窦道, 可为肝内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提供一条非手术治疗通道。并且这个通道可以反复利用, 使再次治疗方便简单, 即清除结石, 通畅引流, 去除病灶, 消除狭窄, 留有后路[6]。因此, 胆肠吻合皮下空肠窦道在治疗肝胆管残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值得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外会胆道外科学组.我国胆石病10年来的变迁[J].中华外科杂志, 1995, 33 (11) :652~658.

[2]周孝思.肝内胆管结石防治方法评价[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1, 18:2002.

[3何松, 李洪春, 何启红, 等.120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与治疗[J].临床医学, 2008, 20:29~30.

[4]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演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 12 (1) :1~2.

肝胆管结石100例手术疗效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组 (50例) 和II组 (50例) 。其中I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男36例, 女14例, 年龄17~71岁, 平均年龄 (54.3±7.9) 岁, 病程0.8~16年;II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 “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男34例, 女16例,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 (53.5±8.9) 岁, 病程1~15年。100例患者中左肝胆管结石75例 (75%) ;右肝胆管结石15例 (15%) ;双侧均有结石10例 (10%) 。2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结石部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I组:解剖肝门板下移肝管汇合部, 高位切开肝总管, 在直视下取石, 可见二级肝管开口, 较易取出肝内较大胆管内结石, 同时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II组:左半肝切除4例, 左外侧肝叶切除39例, 右半肝切除2例;右前后叶下段联合切除5例, 并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1.3 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标准

优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 偶有上腹部不适、无需特别治疗。差:术后仍有腹痛、发热, 需住院治疗。

注:与I组比较, P<0.01

注:与I组比较, P>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建立数据库,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率的比较 (表1)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表2)

2.3 2组患者术后随访疗效比较

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 随访率100%, 其中II组患者优良率95%, I组患者优良率78%, II组明显优于I组, P<0.01。

3 讨论

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易达到去除病灶、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的目的[3]。左外叶切除术具有难度低、手术创伤小和对患者干扰少等优点[4]。本组在左外叶切除时, 通过解剖肝门板降低胆管汇合部, 高位切开胆总管直视二级胆管开口取石, 及通过肝断面胆管扩大切口, 相对直视下左内叶肝管三级分支取石。两处胆管切开处贯穿配合取石, 再辅以“T”管引流术、术后胆道镜观察取石, 最终残石率为22%, 明显低于术后2周前的37% (P<0.01) 。提示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 能获得一定疗效。本研究中, II组术后2周和2个月的残石率也明显低于I组 (P值均<0.01) 。提示采用肝脏部分切除, 并且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能取净部分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

应用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将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治疗I组 (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治疗II组 (采用肝部分切除术, “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结果 I组2周后残石率37%, 经反复多次取石后降至22%;II组由2周后的17%降至6%, 提示II组取石效果明显高于I组 (P<0.01) 。除此之外, II组在术后随访疗效果评价中, 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I组的优良率78% (P<0.01) 。结论 应用肝部分切除、“T”管引流术, 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治疗,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宋晓雪, 谢炜, 孙安仁, 等,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8 (16) :1732.

[2]吴金术.临床胆石病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杨树成, 陈健, 张成阳, 等.肝段切除的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伴狭窄[J].中国临床医学, 2005, 12 (4) :745.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接收的163例肝胆管结石患者, 其中, 男79例, 女84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46~75岁, 平均年龄为 (62.5±0.31) 岁。两组患者术前均及格过超声检查确诊为肝胆管结石, 且辅以B超对患者结石分布的情况进行探测,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属多发性胆结石, 且患者有反复的肝管炎病史, 患者临床表现伴随着黄疸或者腹部疼痛发热。其中右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65例, 左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45例, 左右肝内肝管结石患者为53例。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手术方式, 参考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若肝管结石体积较大, 可采用钬激光碎石机打碎结石, 对于结石隐藏在三级肝内胆管的患者, 常规的胆道镜无法探测, 采用钬激光碎石联合超细输尿管软镜注水冲净, 同时对肝内胆管碎石进行插管引流。

1.3 疗效判定

显著有效:患者术后胆管炎症消失, 病情恢复较好, 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 结石彻底清除无复发现象。有效:患者术后验证基本消失, 伴随不明显腹痛, 结石有小量残余, 不影响患者生活。无效:术后患者炎症无明显消减或者加重, 结石残余较多,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 病情复发, 需进行再次手术。对患者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没有显著性差异, 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象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如表1。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 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 然而由于结石胃部隐藏较深、手术操作不当等, 结石取出不彻底, 患者病情易复发, 为患者带来教的困扰和经济负担。采取肝段切除或者肝叶切除可以有效地彻底清除结石, 一并将患者肝内胆管的病灶彻底清除, 然而肝切除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影响较大且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胆肠吻合术被用来进行胆管狭窄整形重建, 然而进行术后患者易出现肠液返流和肠气返流的现象, 从而加重患者的胆管狭窄、结石再生和胆管炎, 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严重的影响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 很多患者面临胆结石疾病时, 拒绝采取手术方式治疗, 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3,4,5,6]。目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和推进, 纤维胆道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胆管道手术的临床治疗和检测中, 纤维胆道镜能够对结石的部位、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准确的探测, 能够准确的发现胆管狭窄和胆管黏膜的病变, 同时对十二指肠的乳头进行观察, 在手术进行中有效地避免了手术带给12直肠的损伤, 准确的对需要切除的肝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87.1%, 参考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9%,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 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实行肝切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石清除较彻底, 然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对结石进行清除, 治疗效果与肝切除手术效果相近, 且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较少, 结石取出较彻底,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可作为首选。胆管手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患者的病情不同, 因此,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 术前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判定, 进行手术时要依据患者结石的位置、大小、肝胆管的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产生。

摘要:目的 对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的疗效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接收的163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采用其他手术方式治疗的165例患者作为参考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手术方式术, 参考组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87.1%, 参考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9%,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9%, 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加纤维胆道镜取石和肝切除治疗显著提高治愈率, 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栾谦梅, 邵娜, 陈丰霞.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35-36.

[2]王亦峰.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 2012, 9 (12) :39.

[3]彭杏芳.两种不同肝叶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5) :126.

[4]何晓, 廖庚进, 王小农.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体会 (附334例报告) [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7, 19 (2) :106-108.

[5]Gál I, Országh I, Fábián E, et al.Calculus-forming capacity of hepatic bile, characterized by lithogenic indices, after transduodenal sphincter operations[J].Orvosi Hetilap, 1986, 127 (9) :505-510.

上一篇:重要性及应用下一篇:危机管理的六大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