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共5篇)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 均为男性, 年龄18~62岁, 平均43岁。病程0.5~5年, 均为外伤致骨盆骨折所引起的尿道狭窄。其中尿道会师术后8例, 尿道吻合术后6例, 其中3例为又行尿道内切开术后, 单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7例, 术前尿道造影显示狭窄部均在膜部以上, 狭窄长度3.0~5.6 cm, 平均4.3 cm。术前勃起功能障碍1例。手术时间均为距前次手术3~6个月以上。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及会阴部温水清洗3 d, 带膀胱造瘘管者以甲硝唑冲洗膀胱, 术前1 d清洁灌肠。
1.2 手术方法
膀胱截石位, 会阴部倒U形或“人”字形切口, 显露球部尿道并向膜部游离, 自远端切断球部尿道。切开膀胱, 自尿道内口插入金属尿道探子, 顶于尿道狭窄段近端, 在探子引导下, 彻底切除瘢痕, 充分显露近侧尿道段端。充分游离尿道远侧断端, 使之可以无张力拖入后尿道, 将球部尿道从球海绵体上锐性分离出1.0~2.0 cm。自尿道口插入F 18气囊尿管, 气囊注水10~15 ml, 轻轻向外牵拉后, 标清近端尿道在尿管上的位置, 距此位置向尿管尖端1.0 cm处绕开气囊以3-0可吸收缝线紧缠2圈并打结固定, 将游离出的远端球部尿道以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4针固定于尿道线圈上, 将尿管送入膀胱, 气囊逐渐注水, 使拖入远端尿道无张力套入近端尿道内0.8~1.0 cm, 尿管头缝1号可吸收缝线经膀胱拉出, 无张力固定于腹壁上后, 放出气囊内盐水。球部海绵体缝合固定于尿生殖隔上, 置皮片引流。缝合会阴部、耻骨上切口。尿管以丝线缝合固定于阴茎头上。术后使用抗生素, 镇静剂及雌激素, 保持大便通畅。尿管术后3~4 d拔除。
2结果
21例术后均能顺利拔管, 20例拔管后排尿通畅, 1例排尿不畅, 经尿扩2次恢复正常。随访2年21例均能正常排尿, 无术后新增勃起功能障碍。术后不完全性尿失禁1例, 以阴茎夹帮助排尿, 1年后排尿正常。
3讨论
尿道拖入术是指在后尿道瘢痕段切除后, 以牵引力将远端尿道拖至近端尿道上, 以重建尿道的连续性, 因不需作吻合, 近端尿道不作游离, 因而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1], 而被许多医院所采用。但由于尿道的对位是靠重量来维持的, 因此存在尿道不能可靠对合, 或尿道两断端套叠等, 日后可能出现再狭窄的缺点[2], 传统的尿道拖入术, 实际上是将尿道及球部海绵体通过牵引力牵向膀胱, 以期达到前后尿道的对端吻合, 而真正的球部难以真正套入至后尿道, 而且球部尿道周围缺少组织固定, 拔除尿管后尿道容易发生移位, 而影响手术效果[3]。我们采用从海绵体上锐性分离出一段球部尿道, 将其套入后尿道, 球海绵体缝合固定于尿生殖隔上, 避免了上述缺点, 患者术后多能达到排尿正常的效果。陈弟荣等[4]。报告利用气囊的牵引将尿道套入近端尿道内, 取得良好手术效果。我们认为气囊作为唯一的牵引力, 一旦发生破裂, 将有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且后尿道损伤狭窄后外括约肌一般已遭破坏, 而膀胱颈口的尿道内括约肌功能多属正常[3], 气囊在膀胱颈长时间压迫, 容易损伤内括约肌而致尿失禁的发生[5]。因此我们采用通过气囊牵引使球部尿道套入后尿道, 而后使用1号可吸收缝线无张力固定于腹壁上后, 抽出气囊内盐水, 既避免了对内括约肌的损伤, 而尿道套入的位置平面整体且位置也不会改变。
因此, 我们认为对创伤引起的后尿道损伤狭窄, 狭窄长度≥3 cm者, 于伤后或前次手术后3~6个月采用套入法治疗, 具有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手术损伤小, 尿道套入位置平面整齐, 位置不易改变, 术后较少并发症的优点, 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是外伤致后尿道损伤、狭窄的良好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史沛清, 周力, 史东明, 等.长针在外伤性后尿道狭窄对端吻合中的应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345-345.
[2]岳中瑾.尿道狭窄.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2-102.
[3]陈海文, 石涛, 王子明, 等.尿道套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00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9, 12:550-550.
[4]陈弟荣, 曹国灿, 罗新生, 等.改良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航空航天医药, 2002, 13 (4) :211-211.
[5]岳中瑾.对“改良套入法治疗后尿道狭窄”一文的商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36-36.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篇2
临床上, 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治疗一直比较棘手。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尿道吻合术中应用双套管引流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16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22~58岁, 平均40.3岁。伤后时间3~18个月。骑跨伤6例, 骨盆骨折所致10例。均以外伤后排尿困难为主诉, 多数曾接受过尿道手术及尿道扩张治疗, 效果不佳。12例带膀胱造瘘管入院。术前均行尿路造影证实, 尿道狭窄段在0.5~3.0cm之间, 平均1.8cm。
1.2 方法
双套管均采用医用高分子硅胶管, 外管选用一根内径6mm, 表面剪有多个侧孔的粗引流管, 内管选用一根内径2mm的细引流管。手术采用过度截石位, 会阴正中倒“Y”形切口, 切开各层组织后在尿道探子的引导下常规分离出尿道狭窄段及周边瘢痕组织, 注意避免损伤勃起神经和前列腺周围静脉丛。充分切除狭窄段及周边瘢痕组织, 游离并修剪两断端, 先外翻缝合4针牵引靠拢, 等待吻合。术中尿道长度不足吻合时, 可切除耻骨联合。从尿道外口置入“双套管”, 外管 (粗引流管) 进入尿道后充当支架管, 并越过吻合口处置入近端尿道1~2cm, 未进入尿道内口。尿道两断端无张力斜口外翻吻合, 按层次缝合切口, 必要时放置引流片。外管另一端距尿道外口保留约5cm, 内管从支架管外口内置入达膀胱腔, 外接尿袋。双管均缝合固定于阴茎头。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雌激素等治疗, 并配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 地塞米松2mg, 生理盐水10mL混合液每天冲洗, 抽吸外支架管腔, 保持管腔通畅。每天外支架管口碘伏消毒和更换尿液引流袋, 术后7~9d拆除缝线, 2~4周拔除双管。
2 结果
本组16例拔除双管后均能自行排尿, 尿线连续有力, 18~20号尿道探子能顺利进入膀胱, 随诊3个月至1年以上无1发生尿失禁, 阳萎, 尿道狭窄。
3 讨论
临床上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治疗一直比较棘手,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尿失禁, 阳萎, 尿道狭窄。前面两种一般通过术中细心操作可以避免, 而术后尿道再狭窄的发生除了瘢痕段切除不彻底, 吻合不满意的原因外, 尿道内尿液的刺激和尿道分泌物的瘀积引起的感染是它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1]。一旦发生感染, 尿道壁创面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化修复, 直接引起尿道管腔狭窄, 甚至闭塞。因此, 如何保证尿液及尿道分泌物的通畅引流对预防术后尿道再狭窄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尿道吻合术中选用双套管引流具有以下优点: (1) 粗细双管均为医用高分子硅胶管,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可减少异物排斥反应, 降低感染率。 (2) 粗管充当支架管持续支撑扩张尿道并引出经多侧孔流入管腔内的尿道分泌物, 内管持续引流尿液, 内管堵塞时还可更换, 免去了膀胱造瘘的不便。 (3) 管径粗细不一, 双管间隙的存在便于冲洗和抽吸尿道分泌物, 配以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的冲洗液直接作用于局部, 具有明显的消炎, 抗感染作用。 (4) 尿液与尿道分泌物分别隔开双重引流, 解决了以往尿道分泌物因尿管的挤压而难以引流的问题, 也避免尿液与尿道创面的直接接触, 大大减轻了对尿道壁的炎性刺激。孔朝辉.潘柏年等人也观察到双套管引流在尿道腔引流尿液及尿道分泌物的良好效果[2]。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首选窥镜直视下尿道内切开, 对长段后尿道狭窄方选择开放手术。但由于其费用昂贵, 基层难以推广。而尿道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如未发生尿道感染, 吻合满意者多能一期愈合, 术后效果也较尿道内切开持久。我们认为在术中应用双套管引流时粗管的侧孔修剪宜细密分布达管段全长, 使尿道内分泌物得到充分清洗引流, 彻底地清除感染源。拔除双管时一般先拔细管, 患者排尿通畅后再拔粗管, 吻合欠满意时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本组16例外伤性尿道狭窄病人术后均未发生排尿困难, 说明双套管引流在尿道吻合术中预防尿道感染疗效确实, 能有效防止尿道再狭窄的发生。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取材低廉, 又不增加其他创伤, 在基层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梅骅.泌尿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56.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均为男性患者, 平均年龄46岁, 年龄25~75岁, 其中有9例是前列腺拆除后的, 11例为尿道会师术后, 而4例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通常术后的尿道内会留置F23~25气囊尿道管12~38 d, 而排尿困难出现在拔管后的6~45 d, 平均23 d。尿道狭窄前尿道造影示尿道狭窄共6例, 其中舟状窝1例, 球部1例。后尿道狭窄18例, 其中膜部13例, 前列腺窝处4例, 膀胱颈口处1例, 并无闭锁尿道现象。而膀胱造瘘的8例多是入院时因尿潴留行的。
1.2 治疗方法
20例患者行冷刀内切开术+瘢痕电切术。持续对硬模进行外部麻醉, 取其截石位, 从外口尿道直入尿道镜, 在经过狭窄环后, 通过尿道镜的外侧孔进行F4输尿管导管的插入, 并依此给予标志, 同时在3、5、7、9、12处利用冷刀多点的方式进行狭窄段的切割, 一边进行推进一边进行切割, 直到切过狭窄段到达膀胱部位。这时通过环状的电极进行瘢痕组织的切除, 而要适度的对较厚的瘢痕切割, 使得腔道得到扩大或者使其更为平滑, 最佳的状态为电切镜能在尿道内动作无紧固感。而通常在术后放置F21~23三腔的气囊尿管15~90 d, 置管期内尿道经常得到挤压, 这可帮助尿道排除分泌物。连续进行冲洗膀胱3~5 d;其中共有17例行尿道定期扩张, 2例未行尿道的定期扩张, 而有4例出现轻度的尿道狭窄, 在行尿道的扩张后逐步好转。
2 结果
尿道狭窄内切开术者中17例有15例在拔出尿管后定期尿道扩张;术后卫星尿道扩张者有3例, 再次出现尿道狭窄而进行手术治疗的。只有1例未手术单纯行尿道扩张者, 排尿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在内切开术15例中, 尿失禁现象并无出现, 跟访显示尿线有力而粗, 且排尿较为畅通。
3 讨论
3.1 尿道狭窄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经过尿道会师术以后出现尿道狭窄的概率高达39.1%~84.8%[1]而前列腺术后的尿道狭窄的发病率在4.9%~12.9%[2]。发生原因: (1) 手术进程中的操作不合理。通常在尿道会师术中经过反复的操作会导致会师困难者的程度增加, 这时则不应该坚决强制的进行会师术, 不然很容易造成手术的失败。前列腺在前列腺摘除手术中剥离时会出现尿道黏膜的脱落和尿道的撕裂可能, 同时有可能会因为要缩小膀胱颈口和前列腺窝, 而过度的对其缝扎, 导致其过于狭窄。而在前列腺切除中由于切除的不彻底等造成的尿道粘连同样会导致其狭窄[3]; (2) 术后尿路受到感染:尿路感染在术前未得到控制;术中受到被污染, 在术中的止血不够彻底;尿路的感染通常可能伴有尿道的黏膜水肿以及渗出, 过度的肉芽组织得到增生, 一些血凝块和组织机化, 导致尿道粘连、进而造成尿道的狭窄; (3) 术后的牵引不够准确。尿道在会师术后的牵引要持续一段时间, 若牵引并不到位或不够准确显然要对尿道的断端对位产生影响, 同时尿道内的黏膜再生时同样受到影响; (4) 留置的尿管质量差以及时间不合理。如果留置的尿管时间不够, 尿道则不能得到很好的愈合, 将以水肿状态出现, 这样尿液很容易渗到尿道旁的组织, 进而引发感染, 导致瘢痕加重;而放置尿管时间过长, 也可导致尿路的感染; (5) 尿道的扩张重视不够。尿道术后的定期扩张, 可使手术的疗效得到巩固, 能防止尿道的瘢痕进行回缩, 这正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3.2预防手段
通常可以采取手段来预防因手术引起的尿道变窄这一问题。在对尿道进行会师手术时, 需要注意减少重复操作, 一旦不能顺利进行会师手术, 则需要进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在会师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牵引术, 应该保持7 d时间, 可以促使解剖复位, 促进手术伤口愈合。留置尿管的时间最好保持在2~7周, 手术后应该对尿道进行定期扩张。任何类型的尿道扩张一旦操作不正确就可能导致扩张失败。在对前列腺进行切除手术时, 要剪断前列腺的尖部位, 同时要对尿道黏膜进行保护, 不能损坏尿道黏膜;在对膀胱颈口和前列腺窝进行缝合之前, 需要留出一个小孔, 以免手术后导致狭窄。在进行切除前列腺手术时, 需要对外鞘进入尿道的次数进行控制, 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做完手术后, 需要对尿管进行放置, 放置时间大约为11~15 d, 要用硅胶材质的尿管, 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牵引, 减少失血, 如果牵引力大于正常水平, 则会发生尿道失血过多、坏死现象。手术前有效控制尿路感染, 手术中进行有效止血, 手术后采用适量的抗生素, 有效治疗和预防继发性尿路感染。
3.3 影响治疗尿路狭窄方法的因素
一般要看尿路狭窄的具体情况, 如原因、长度、部位、引起的并发症等。如今经常采用冷刀内切开同时电切尿道瘢痕这种方法。如果患者的瘢痕比较多, 应该十分精确地控制电切范围。在对24例男性患者在排尿时进行尿道造影, 明确了尿道狭窄的长度、程度及详细位置, 其中3例患者尿道轻微狭窄, 对其进行单纯的尿道扩张手术;19例行冷刀内切开+瘢痕电切术, 手术后根据尿道狭窄的长度, 放置F20~22三腔气囊导尿管的时间约为2~12周。在导尿管放置过程中, 对尿道进行挤压, 使分泌物排泄干净, 此外还要加以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放置结束后, 对尿道进行定期扩张, 第一次时间间隔为1周, 4周后变为2周一次, 再往后根据实际排尿状况, 间隔周期变为1~3个月一次。扩张时动作尽量轻柔,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对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访谈, 患者全都排尿正常。由此得出, 冷刀内切开+瘢痕电切术痛苦小, 简单安全, 便于操作, 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孙中义, 靳风标, 江军, 等.外伤性尿道狭窄的外科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 16 (10) :468-468.
[2]陈福宝, 梁大用, 闫延雄.尿道会师牵引术加硅胶管持续尿道扩张治疗尿道断裂[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21 (2) :1102-1102.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6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增生手术, 且术后均出现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年龄58 岁~80 岁, 平均年龄 (69.3±8.3) 岁;手术类型:接受开放手术9 例, 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27 例;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6 例, 合并冠心病4 例, 合并房颤4 例。尿道狭窄临床主要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痛、尿急尿频、尿线变细以及下腹部胀痛严重等表现。行专科查体发现患者多为急性发病且病容痛苦, 叩诊膨隆膀胱区存在浊音, 少数患者叩痛,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膀胱尿潴留量大, 双肾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积水现象。6 例为术后6 个月内发病, 23 例为术后12 个月内发病, 7 例为术后24 个月内发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试行导尿, 成功后将导尿管常规留置, 而后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尿道扩张术;导尿失败则于腔镜直视下扩张尿道或者导丝引导导尿。若此时仍然无法解除膀胱压迫需行急诊, 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将冷刀、输尿管镜以及电切镜等相结合切开后尿道瘢痕并行电切术, 即开展腔内治疗。患者取截石位, 将腔镜放置时一边冲水一边细致观察, 尿道镜受阻便可停止。若患者为前列腺部尿道狭窄则应用电刀, 将凹凸不平的组织切除, 确保管腔平整与光滑;若患者为膜部于膀胱颈口狭窄则应用冷刀, 放射状切开, 再用电切刀将悬垂于裂口间隙处的多余纤维化组织切除。术后结合手术状况、瘢痕长度以及狭窄情况将三腔导尿管 (20~22 F) 常规留置, 时间为7 d~28 d, 期间需行持续膀胱冲洗, 约4 d左右。若瘢痕质地坚硬且后尿道闭锁完全, 此时无法开展腔镜手术, 需于急诊下行局麻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2 结果
36 例患者排尿满意31 例, 满意率为86.1%;剩余5 例中1 例由于难以排尿故而再次行膀胱造瘘术, 4 例则定期接受尿道扩张术。
3 讨论
据调查,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后尿道狭窄的概率为4.7%左右[2]。国外学者对医源性后尿道狭窄有如下三类划分:Ⅰ型属于膀胱颈挛缩, 轻度前列腺增生术患者为好发人群, 诱因为增生于膀胱颈的纤维组织没有被彻底切除, 尿道非完全狭窄;Ⅱ型狭窄主要于尿道中段发生, 存在精阜且膀胱颈开放, 接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为好发人群, 诱因为平面剥离失当切除近端前列腺包膜, 增生肉芽组织后诱发;亦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术后感染延迟尿道上皮化, 过度增生纤维组织。Ⅲ型狭窄则包括膜部与前列腺部整个尿道, 诱因多为在前列腺外科包膜外将前列腺全部切除, 导致纤维瘢痕组织替代膜部与膀胱颈这一段尿道, 精阜消失后导致尿道外括约肌受损。本组36 例尿道狭窄膀胱颈口16 例占44.4%, 20 例占55.6%为膜部与前列腺部。
耻骨上切除前列腺后出现膀胱颈口狭窄诱因主要为膀胱颈口创缘荷包被过紧缝合, 或未楔形切除颈口环肌;TURP术中将膀胱颈后唇抬高后未彻底切除, 电凝与电切时有过大电流也会导致膀胱颈口狭窄[3]。术后膜部与前列腺部尿道狭窄诱因为残留腺体、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长或过粗、传统手术未正确分层, 导致前列腺包膜被损伤后增生瘢痕以及出现前列腺癌并发症等。因此, 在治疗后尿道狭窄患者前需先对狭窄段尿道闭锁、位置以及长度等予以明确, 可造影, 若接受耻骨上膀胱造瘘则可行X线检查 (应用金属探条) , 同时术前还需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当前治疗急性尿潴留主要应用阶梯式置管法, 结合创伤程度行尿道管、Coude导尿管以及造瘘置管等, 且需最大限度争取导尿成功。若导尿失败传统处理法多为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液、切除尿道瘢痕以及膀胱造瘘等, 只能暂时将患者痛苦减轻, 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且痛感强烈, 恢复时间长, 还有较高概率出现再次瘢痕狭窄。微创腔镜技术发展后对于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导尿处理时注重以下几点:导尿前叮嘱患者深呼吸, 使尿道外括约肌松弛便于从狭窄部穿过尿管继而进入膀胱;导尿时若被尿道球膜部阻碍可用手推压球膜部便于导尿管从狭窄位置滑过[4];对尿道应用尿道扩张器扩张后再行导尿, 亦可使用润滑剂, 主要为盐酸他卡因胶浆, 可促使导尿成功率提升。导尿失败还可结合实际行微创治疗, 若术后轻微梗阻、瘢痕质软则可定期扩张尿道;对于梗阻严重且瘢痕质硬患者则可行腔内治疗, 切忌盲目扩张尿道或导尿, 避免损伤尿道形成假道或者损伤膀胱或直肠等脏器。本组36 例患者排尿满意率为86.1%。
综上所述, 前列腺增生术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 处理时应尽量提升一次导尿成功率, 若导尿失败需结合患者实际给予相应微创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6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增生手术, 且术后均出现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结果 36例患者排尿满意率为86.1%, 由于难以排尿而再次开展膀胱造瘘术占2.8%, 定期接受尿道扩张术。结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 应快速行导尿处理。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急性尿潴留导尿
参考文献
[1]林国伟, 薛学义, 谢锦来, 等.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19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3, 9 (18) :119-120.
[2]袁正义, 曹培.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 (2) :191-192.
[3]王勇, 芦志华, 迟常亮, 等.筋膜扩张结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临床体会[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4) :5597-5598.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 年10 月—2014 年10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4 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 64 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5~79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5.82±8.61) 岁, 其中有14 例患者为开放手术, 50 例患者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其中有4 例患者合并有腹股沟疝, 6 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 4 例患者合并有房颤, 10 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试行导尿, 若导尿成功, 则为患者留置导尿管, 然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为其定期实施尿道扩张术;如果导尿失败, 则需在腔镜下对患者实施尿道扩张或采用导丝引导导尿, 即在腔镜监视下置入F9 或者F8 输尿管镜, 仔细辨认尿道腔沿着尿道前壁进入膀胱, 若膀胱正常则留置导丝将内镜退出, 纵向切开使用12 号针头从导尿管尖端穿出, 经由尿管内腔拉出, 上提阴茎并拉直斑马导丝, 向导尿管以及尿道腔内注入适量润滑剂, 最后退出导尿管和导丝叔叔完毕;如果不能对膀胱进行有效减压, 则需应用冷刀、电切镜、输尿管镜等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如果腔镜手术无法实施, 则需对患者实施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 即患者常规备皮, 清洗外阴部, 敦促患者多喝水确保其膀胱充盈, 患者取平卧位, 腹部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行局部浸润麻醉, 在穿刺位置行1.5 cm的切口, 将套管针经切口刺入直至感觉到有明显的阻力然后稍加力量刺入膀胱, 将针芯拔出并在套管末端连接引流袋, 固定之后观察引流情况, 注意一次性放出的尿液不宜过多, 每隔1 d更换引流袋并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后期对患者实施进一步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 并观察记录通过开展治疗后, 成功留置导管拔除之后, 能够自行排尿患者的数量。
2 结果
64 例患者中, 一次性导尿成功的患者为14 例, 通过扩尿道治疗后,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10例;接受尿道膀胱镜下治疗的10 例患者中,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8 例;通过应用冷刀、电切镜、输尿管镜等综合治疗后尿道狭窄并成功留置导尿管的36 例患者中,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32 例;拔除尿管仍无法自行排尿患者, 后续行膀胱造瘘术或不定期导尿等处置。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前列腺手术操作本身或器械所致损伤在修复愈合过程中, 于尿道周围形成瘢痕, 严重时会造成尿道狭窄, 患者排尿困难, 尿线细, 甚至发生急性尿潴留[4,5]。
在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进行急诊时, 则需采用阶梯式置管等方法为患者进行及时尿液引流; 如果导尿失败那么应该立即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尿液、 开放后尿道瘢痕切除手术以及膀胱造瘘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的抽取尿液的方法仅能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痛苦, 而造瘘手术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比较大, 瘢痕切除手术的恢复速度相对比较缓慢, 患者需要承受更加剧烈的痛苦[6,7]。 鉴于此医学研究者将治疗该种疾病的方法开始向微创手术领域进行研究,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学习在微创治疗手术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比如在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步骤, 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比如导尿管在尿道球膜部位受到阻碍, 可以由助手通过向上推压球膜的方式来促使导尿管顺利通过, 许多的小细节多能够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该次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治疗, 结果显示, 64 例患者中, 一次性导尿成功的患者为14 例, 通过扩尿道治疗后,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10 例;接受尿道膀胱镜下治疗的10 例患者中,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8 例;通过应用冷刀、电切镜、输尿管镜等综合治疗后尿道狭窄并成功留置导尿管的36例患者中, 最终拔除尿管自行排尿的患者为32 例。
对比分析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 该次研究结果与张栋等人[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由此看出该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急诊情况下依据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具体情况, 综合应用各种尿道腔内治疗简单易行, 且疗效确切。
摘要:目的 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腔内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急诊治疗, 探讨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急诊状况下, 通过对所有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来进行膀胱减压, 其中, 一次性导尿成功的患者14例, 接受尿道膀胱镜下治疗的患者10例, 通过综合治疗后尿道狭窄并成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6例。结论 急诊情况下依据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具体情况, 综合应用各种尿道腔内治疗是主要处理方法, 而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腔内治疗,急诊治疗,急性尿潴留
参考文献
[1]袁正义, 曹培.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并急性尿潴留32例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 (2) :191.
[2]张魁, 李建华.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原因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2) :15-17.
[3]鲁仕伟.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原因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7A) :143-144.
[4]张栋, 金讯波, 孙鹏, 等.膀胱尿道软镜联合绿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与闭锁[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49 (7) :712-713.
[5]梁多, 陆荣森, 梁华良, 等.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的长度与尿潴留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2) :61-62.
[6]张栋, 孙鹏, 金讯波.经尿道绿激光瘢痕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后尿道狭窄[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 23 (12) :425-427.
[7]贾豫东.前列腺增生术后尿潴留原因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3 (1) :871-872.